城镇化建设规划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化建设;对策
中***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十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等功能,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实现城镇化建设的稳步进行。由此可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途径,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解决的根本出路,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对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些地区对于推经城镇化建设的理念还不十分了解,不能够将城镇化与环境节约型社会、循环性经济发展、集约型产业结构等联系起来,由此导致其在城镇化进程中往往是以牺牲大量的能源及自然资源为代价,与国家所提倡的城镇化发展指导思想背离。还有一些城镇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关注新城区的建设,而对于旧城区建设则关注较少,由此严重损害了当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继承,破坏了当地城区的文化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大中小城市与城镇统一协调性发展,但就当前的城镇化建设情况来看,明显存在着重城市、轻城镇的情况,城市与城镇的发展明显脱节,而且缺乏科学规划,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
2加快市镇体制改革,是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根本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除了户籍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外,还应加快市镇体制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的十精神, 在加快市镇体制改革方面应着重抓好依法调整行***区别, 促进地方***府层次优化。
2.1要合理调整行***区划。调整省、县规模,把大省缩小,把小县扩大。目前我国省级区域偏大,甚至有些省(区)战线过长,不仅加大了管理难度,而且增加了费用开支。所以,要从国外经验和有效公共产品供给出发, 可增设一些新的省(市、区),将原省会城市人口适当向新建省会城市分流,降低原省会城市人口、交通、环保等压力。同时,要调整县域规模,整合规模过小的县,逐步建立起省管县的体制。
2.2要加快发展县级市。目前我国县级市数量偏少,县与县级市的比例为 4∶1,远比发达国家低,程度不同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 城市的数量应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有所增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启动县级市的审批条件已成熟,各地应结合整合规模过小县的工作,做好规划,稳步推进县级市的申报和审批工作。与此同时,将经济实力较强, 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县级市改造成准地级市,归省(市、区)直接管理。
2.3要加快经济强镇改革。对于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备,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集镇应积极进行设市试点, 大胆探索设立准县级市的新模式。新组建的准县级市原行***隶属关系不变,******一把手由地(市)考核任免。
3城市规划中推荐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我国加快构建城镇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其经济发展需要,并使更多的人们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能够是以牺牲环境、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当前有些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殆尽,能源用光,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恶劣的环境,居高不下的物价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此,坚持以人为本是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促进人的素质及能力提升,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素质相符合,不断加强农村人民的素质教育,培养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知识能力及生产能力,同时不断摒弃旧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现代化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3.2调整城镇结构,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就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情况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虽然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 7 亿多,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城镇化规模已经居于全球第一位,但是我国固有的东西部差距导致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府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优惠***策,不断促进其经济进步,但对于中西部提供的优惠***策则相对较少,即使这样也仍旧导致中西部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房价飙升等情况,大中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小城市及城镇的发展则越来越慢,与大中城市的差距越发明显,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再加上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模仿西方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其难以立足实际,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此,要想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分析我国的实际存在的基本国情,构建属于我国的特色化城镇发展道路。***府应当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将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势惠及中小城市及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同时***府还要加快中小城市及城镇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并形成独有的发展特色,以对农村人口形成新引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缓解大城市的收纳压力,从而确保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并不断的提高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为城镇人民提供更多的优秀服务。
4结束语
总之,城市化进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核心战略,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府要给予城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异,以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防洪规划统筹发展
中***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一、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建设防洪规划的重要性
1、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深化改革历史阶段的战略地位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的***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改革攻坚战的制高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从总体规划到建设实施、从道路干支网到地下雨污系统、从居民生产生活到公共服务行***管理、从基础设施投入到产业汇聚、从置业到创业等等,一切城市元素不可或缺。城镇防洪功能规划作为基础性规划,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安全保障,所以要把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区域性防洪调度统筹规划,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全局。
2、防洪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防洪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安全保障方面,它包括建设进程中的防洪安全、城镇汛期防洪安全和突发事件引发的防洪安全。因为城镇生产生活的集群化特征,一旦发生防洪安全事故,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防洪规划重要性的另一方面就是人水和谐、相得益彰,防洪规划是对城镇区域内水资源利用、水害预防的统筹设计和综合管理。利用好水资源与防洪安全并不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和谐水环境的建设,用好水、管好水,水就能成为人类的好邻居。防洪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美化作用也不可轻视,城镇建设不能缺少水元素,否则将了无生气、缺少灵魂。水景规划与防洪规划有机结合,供水设施与防洪设施统筹设计、城市排水与防洪工程合理安排,这既体现了防洪规划的综合效益,又反映了防洪规划的科学统筹。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防洪规划的特殊性
1、新型城镇化建设防洪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防洪规划需具备下列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
(1)规划起点要高。城镇防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在与区域水文气象相适应的防洪要求上提高风险保障等级。因为城镇区域地表径流系数远远高于防洪设计时参照值,径流汇集速度快,洪峰特征是陡涨陡降;同时城镇又是人口集中、产业密集、功能复杂、地形多变的区域,提高防洪设计年限和洪水风险预防标准是必须的。
(2)总体布局要广。要结合区域水文气象特点、地质条件、地域地貌的特征,划分重点防洪区、重点防洪风险区、防洪转移区、防洪交通网等。事无巨细,只要在发生设计标准以上洪水灾害时可能承受的安全风险,必须预先考虑到,不留死角。
(3)规划目标要远。由于场镇建设和运行年限较长,城镇防洪规划要具有长远眼光,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真正做到“质量第一、百年大计”。防洪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大于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按重要基础设施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4)预防措施要密。预防是防洪安全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坚决清除占用行洪通道的违法建设行为,坚决制止破坏防洪工程设施的行为,坚决杜绝防洪安全管理空岗现象。切实做好防洪现状调查,认真分析研究防洪安全风险,对不同风险级别和不同类型分别制定严密的预防和治理方案,对重点产业园区、防洪交通网、重点风险区规划并落实工程措施。
(5)社会效益要实。防洪规划是基础性投入规划,社会效益评估的重要性要高于经济效益评估,城镇防洪规划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侧重于考虑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城镇区域产业的水资源需求。在进行社会效益评估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适应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考核准则,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经济性指标。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3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科建设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要求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茭换和公共k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服务在此居住和生的人为中七,以产业吸引人才居丨主在城镇建设上主要表现在效率高质量高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破模小成本低和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推动下,近年来,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问题之一是与城镇化相协调,即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是在城镇化,最大的内需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节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富裕农民,促进经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拉动内需,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2哈尔宾市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镇化水平偏低,差别较大哈尔滨市目前城镇化率为6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哈尔滨帝所辖各县来看,各县城镇化水丰相差较大2011年,嗒尔滨市10个县中城镇化水平最高者通河县为45;2%/其次为方正县城镇化水平为#1%,最低者为巴彦县,城镇化水平仅为2Q%10县市城镇化平均水平为3Q1%,远低于全国2Q12年5257%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迚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和薪型城镇化进程
22城镇化规模过小,城镇建设质量低哈尔滨市县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城镇化规模过小,单位义口密度严重不足,资产积累程度低,市***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二三产业不发达,工业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教育卫生文化设施不全等现象存在看没有法定总体纫划指导下,盲目的进行建设现象存在着小城镇依托过境公路兴建,公路兼做小城镇内部道路和过境交通双重功能,人车流量大,严重阻碍过境交通,造成噪音扬尘等环境污染
3哈尔滨市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调推进的模式
3]城镇辐射带动模式城镇辐射带动模式主要是指在城市郊区或询边地区,通过城市的辐射作用,自上而下的将城市系统延伸到乡村系统中,随着城市周边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等,城市的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外延伸,铖市产业不断向外转移,以及在城市周边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带动了城市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32产业引领模式由“主导产业+农场+农村,,组成,利用当地资源??技术,从发展特色产业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主导>业和优势产品哈尔滨市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以产业“强县,,为目标,d工业化和农业产血化为途径,以工业园i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牵动,提升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建料及矿产加工业装备配套及衾机制造业清洁能僉业现代物溘业和旅游业等八大泠业;培育三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以双城五常尚志为依托,打造***制品加工板块,以宾县巴彦木兰为重共向发展畜牧产品加工板块,推动方正木兰兰通河延寿打造禽类产品加工板块打造双城食品加i制造东范*地,弇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尚志有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五常稻米加工基地,巴彦生猪产业基地,宾西现代包装基地,依兰煤化工基地,五常牛家和双城周家装备配套基地,延寿亚麻产业基地,木兰通河方正禽类饲养加工基地4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i设协调推进的实施措施41规划先行,构建布局合理新型城乡格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调控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鉍镇,重视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一是做弁区域空间规划,把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规划与中城市卫星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把大中小城市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结合&来,把县城中心镇规划与农#新k社区规划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二是做好产业规划,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地域形态的变化,还需要有良性循环的产业来支撑;三是要做好基础设施规划,构建由城镇到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42强化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动周边农村发展充分发挥城镇总体钿划对县城和小城镇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蒂动周边农村的发展,城镇对于有效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规范化服务,提高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链,培育和促进各具特色的产业集一发展,打造“一镇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破除二元结构,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43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引导农民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深化户籍薊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给予进城农民工同城化的待遇,邊除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对返乡农民工地方***府应出台优惠***策,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4
关键词:城市化,田园城市,村镇规划与建设
中***分类号: R12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事态发展的规律快速发展。城市也不例外,它就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吸食着周围的土地来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强壮。但那这些被城市吸食的村镇去哪里了呢?是作为营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还是被当成垃圾排出体外?答案似乎不是唯一的,因国家而异,因地方而异,因情况而异。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村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大量出现圈地造城现象,村镇就地发展成城市,大量的农村房屋被拆,农民宅基地收回,建起多层住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住上了,实行“农转非”,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然而农民真的幸福幺?虽然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住上了楼房,可是实质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生活得不到保障,从前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像北京大望京村子拆迁一夜暴富的现象,但是那同样出现了问题,农民肆意的挥霍金钱,家庭因为财产的分割变得支离破锁,许多人不再努力奋斗,坐吃山空……当然许多地方***府采取了很多有效地措施,例如遵义市专为试点乡镇出台了过渡期***策――3至5年,可以继续享受农民的权利;***府鼓励农民进行流转土地,房屋及宅基地折价,与房屋价格相抵补差的方式得到新的住房,同时***府招收农民进行统一生产,有一农民算过这样一笔账,土地流转每年每亩600元,农户在自家的土地上为企业打工,每年每亩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农民流转土地收益每年每亩可达3600元,这是常规农业收入的3-5倍。虽然这些***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先生提出田园城市,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城市形象,“田园城市”既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这一理论不仅针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制度。其目标在于不断解决大城市畸形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这一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不但使城市越来越美好,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保护了农民的权益。未来的城乡发展应沿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
“田园”并不是“公园”,首先它应具备产出高品质农产品的功能。保留大量的农田可以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住到楼里农民可以继续拥有土地进行耕种。法国巴黎11963平方公里的都市近郊和远郊土地,农业用地依然占50%,林地占23%,建成区仅占25%。在农业用地中,各类农作物用地占97%,草地、果园和花卉用地占3%;在农作物用地中,谷物类农作物用地占60%,油类占11%,甜菜占7%,土豆和蔬菜类占1.4%,草料占0.4%,休闲农田占7.5%,所以巴黎的郊区为乡村郊区,而不是居住功能的“睡觉郊区”。
其次,具有都市体验和都市休闲功能。大片的农田科技园、果园可以允许城市人进行活动,不仅能够作为市民观光旅游的重要场所,还兼具农业耕作体验和休闲的功能,并可体现农业传统文化及展示农业高新科技,为市民扩展放松身心的生活空间,借此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田园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
再次,它应具备都市生态和绿色环境功能。大片的田园调节城市的气候,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国外的田园城市建设中,都突出体现了“田园”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改善。如德国的市民农园、英国的森林城市,以及法国巴黎大区的农业,都对整个城市的气候、空气的净化、营造自然景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田园”城乡系统应是多核心,以农田绿化分割区域,同时城乡内部也应插入农田,实现田中有城乡,城乡中有田。这里主要说明田园村镇的建设,其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加强中心镇人口聚居点与生态环境的建设
中心镇是整个村镇体系的核心,是大量人口聚集之地,聚居点的建设使因村镇建设而部分拆迁的居民有房可居,生活得到保障,***府可提供拆迁居民安置费,控制新建居民点房屋价格,以及居民入住后管理方面的调控。加强对已建中心镇的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道路绿化以及公园的***治和建设,同时在镇中强化田园风光的建设,在可切入之地形成休闲农场,方便居民随时可进入休闲和参与劳动,体验“田园”乐趣。
二:加强镇的其他方面建设,并放射状深入农村
每个镇应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满足自身镇的需求基础上,应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服务,呈放射状深入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村。同时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强化三次产业互动,提高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主导产业明确,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
三:加强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以及对特色旅游村镇的建设
对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镇应加以重点保护和恢复,在现代田园风光中展现传统文化特色。对于历史老街区,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和恢复,将镇区的传统特色与镇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融为整体,扩大古镇及村庄的利用空间。
四:结合土地整理对农民集中居住形态建设
田园式的农村,应该是农业产业特色化、聚居形态多形式、农房建筑多样性、服务功能现代化的新农村。为节约土地,将农村住宅建成集合住宅形式,每户农民依然享有宅基地,但以集合住宅为单元集中存在,每个集中住宅中的农民宅基地统一布置,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同样没有剥夺农民拥有宅基地的权利,农民的生活依然有所保障。同时严格控制每户居民拥有宅基地的面积。将节约下来的土地用于村镇集中生产,成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鼓励村内农民参与就业。在农村现有房屋拆迁时,村内统一建设居民安置房,保障居民生活。
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了解农村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以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医疗、教育的建设与完善,中国现在农村就医难现象非常严重,同时中国人口正趋于老龄化,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以一定要保障农民的方便就医,使农民能够享有城市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体系。
加强对村内广场和小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休闲机会提供场所,村内多举办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六:建立快速交通系统,加强村镇与外界的联系
道路是整个体系结构的骨架,建立快速的交通,实现城市向村镇的渗透,使村镇到城市的时间缩短,加强内外之间联系。同时在村镇中建立完善的公交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对于人口较少的村庄,可依实际情况考虑,成立地方式独特交通,并由***府部门加以调控和管制。
七:加强村镇环境整治
完善村镇风貌建设,有条件可建设特色村镇风貌,重点加强村镇环境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实现田园的基础,现在中国农村居住环境较差,大部分都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站,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丢放,这一点是造成农村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及转运系统的建设,成立专门的机构加以管理和运行,保障农村街道环境美观。村内统一栽种行道树,确立行道树树种,树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地方特色。
鼓励农民对集中宅基地的美化建设,村内可举行宅基地评比活动,调动农民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实行奖励措施。
八: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需要农民参与,这就需要农民要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村内成立专门的机构,集中辅导农民学习,为农民讲解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辅导农民上岗。同时村镇可以每个月举办两次讲座,请专业人员例如大学教授、理财专家、心理咨询师、企业单位负责人、行***干部等来讲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
九:远近期结合发展
村镇“田园”式建设要合理规划好远近期任务,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同时使农民在村镇的建设过程中生活得到保障。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5
关键词:藏区旅游 城镇规划 文化保护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68.01万,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七县一市。甘南州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滑地带和重要通道,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往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南州在内地与藏区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 我国藏区地广人稀,藏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始性,强烈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由于甘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藏区旅游开发中,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甘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热的兴起,甘南州逐步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藏区旅游中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黄金热线。甘南州各级***府均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撑区域发展、协调人地矛盾的、推行富民战略的关键性支柱产业加以培养,并卓有成效。旅游业是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区的中心的兴起、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优化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展现,同时又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而随潮流发生改变。
二、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分析
城镇是主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应该重点放在城镇。服装和礼仪等能直接表达藏民族元素。目前,甘南州藏区的民族文化保护潜存危机,许多城镇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城镇的旅游功能,因而没有按照旅游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长期居住在藏区的藏族人民对于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地文化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中一味模仿汉地城镇的建设风貌,而摒弃自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就以郎木寺镇和拉卜楞镇为例加以说明。
近年来,郎木寺镇区及相关街巷总体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建设而导致的破坏,已对郎木寺当地人居环境和乡土景观造成了巨大影响。该镇区街巷建筑虽然在前几年进行藏式风貌改造,但未能完全体现藏文化特色和朗木寺地域风情。中心街区除少数民居与经营商铺有一定藏式文化元素体现外,其余样式均较为现代,且建筑方式较为粗陋(如大量外墙的瓷砖贴面)。郎木寺虽处于甘南藏区的重要地带,但离汉地较远,受汉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近年来藏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使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当地***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郎木寺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正逐步恢复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藏传佛教的,拉卜楞镇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拉卜楞寺和县城过渡带的建筑主要是传统藏式建筑和汉式建筑的融合。拉卜楞镇主干道两旁的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加上藏式建筑相的,显得十分杂乱,与其所在的环境很不协调。在室内陈设方面,一些年轻人由于具有现代意识,使得这几年所建的房屋在建筑材料及装饰上均受到影响。旅游餐厅、青年旅舍、马队和民族手工艺商品店这些店铺中,除少数已对游客需求有明显感知,能够将藏式元素反映,在外墙装修、标牌设计上,能尽量与藏文化元素相关联。
三、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1.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风貌要突出藏区的建筑等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仅要求城镇的外部建筑风貌、外部装饰是本民族的,而且还要求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在城镇规划建设时,对于新的建设要谨慎进行,注意协调与旧聚落和旧建筑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和谐一致。但是,由于藏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建好的建筑也不可能随便拆除。如对于拉卜楞镇这样的城镇,只能在游客聚集之地和城市的主要通道上实施改造,实行民族元素的外观包装。这样做虽然不太可取,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补救工作。 2.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城镇的旅游功能。旅游城镇是游客的主要聚散地,是区域旅游产业的中心。可将城镇民族文化的活力复兴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诸方面,开发出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服务和商品。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做到城镇的功能分区,可考虑把原生的藏民族生活空间与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及民族文化展示的空间区分开来,以减少外来因素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6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引言
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小城镇建设是国家城市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规划的内容在目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并不截然分开且带有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双重特色的小城镇规划模式,一般称为小城镇建设规划,其内容通常分为3个部分:1)镇域总体规划;2)镇区建设规划;3)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或意向设计。
1目前小城镇建设及规划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城镇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1.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首先,小城镇的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其次,镇域规模小,但行***人员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剧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等现象,与镇域规模过小、行***人员相对过多直接的关系。再次,这种规划比较僵化,缺乏弹性。各乡镇由于受到行***区划的制约,这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1.3 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
①城镇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②城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③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④一部分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很少考虑“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甚至把在大城市无法立足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小城镇,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4 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城镇规划技术理论难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应用的主要是城镇建设规划,可是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现行规划成果所涉及的内容的。
1.5城镇规划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小城镇大多经济基础薄弱,能按照现行的规范和程序组织编制出城镇总体规划很不容易,至于控规、城镇建设规划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编制。城镇规划的一个实践周期为15~2O年,每3~5年修编一次,一个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评审、批准最少需半年左右,单凭批准的总体规划只能宏观调控城镇建设,不能具体指导城镇建设,从而使精心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大多成为墙上挂着的宏伟蓝***。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为更好发展小城镇,须做好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个体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这3个层次的规划。
1.6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1)小城镇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小城镇规划色的缺失。
2)小城镇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镇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b.小城镇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小城镇总体景观到 理念提出了挑战。
3)对***形、建筑单体特色的过分追求造成小城镇整体特色的减弱。
4)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小城镇原有特色的消失。
2 要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入手
城镇体系规划是以城镇(居民点)为主体的综合性区域规划,在市域和县城范围内,通盘把握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开展城镇体系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2.1 要适应转变***府职能的需要
***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中心职能就是强化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城镇体系规划要为区域城镇发展提供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
2.2 建立整体规划的观念,不能就体系论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以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但绝不仅仅是规划城镇体系。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机制的研究。
2.3 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
资本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规划不仅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必须要强调协调。不同的地域层次、不同的功能空间协调的问题手段不同。
要把区域城镇发展布局与区域土地利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开发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而且要从维护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进行限制。要把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控制,作为间接调控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2.4 要加强区域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
进行区域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既不能局限于行***区域,更不能应区域论区域。
2.5 要注重规划的可依据性
要开展多目标、多方案研究。这里所说的多方案,是指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相结合的多重发展目标引导下的多方案。这些方案应并行地纳入规划成果,以利于***府实施对区域发展与建设的动态管理。
2.6 要特别重视城市规划***策研究,建立健全区域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
区域规划要针对***府权力有限性的特点,把握住各级规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规划不仅要研究规划方案,而且要研究调控的标准和***策。规划的成果也要趋向系统化,既有规定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既有约束公众的,也有约束***府部门的。
3 科学发展地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1)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2)优化土地布局,节约用地。小城镇的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集中,合理紧凑。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结构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6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区、绿化区),并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各个规划区的安排要合理,发展要留有余地,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要有衔接性,做到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4小城镇规划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① 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② 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③ 要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
(2)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熟悉、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伴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企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乡镇企业沿路展开,分布分散,城镇内部绿化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城镇缺少园林建设,景观设计更是匮乏;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等等。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4)树立超前意识,构造灵活的格局。现今,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平均每年将增长1%,这10几年中,中国将有大约3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十年内,小城镇的规模还会持续地增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小城镇新区规划,就要求规划师树立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建造节能型住宅和紧凑小城镇:要创造性地挖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建造处于山、水、天空、草木相协调的中国特色小城镇建筑。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7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内涵;建议;
中***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小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在我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分析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规划与布局的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涵和外延
从内涵上讲,小城镇规划主要是持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的统一即在现有小城镇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留有余地结合远景空间结构性布局,重点是对于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小城镇必须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程度、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数,并使其在时空上具体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载体。
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布局的统一。小城镇宏观布局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小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整体协调发展。微观规划指小城镇城区内的总体规划与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合理控制城镇规模。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应当根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历史发展与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合理确定,而不应一味贪大求全。特别是处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山区、库区、沙漠地区的小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农田、耕地十分有限, 因此对于可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是如何充分用好现有土地,而不是大规模开垦新的土地,更要杜绝随意侵占农田与耕地的现象发生。小城镇的布局不仅仅是单个城镇的建设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布局时要考虑其发展对经济相对集中的小城市,卫星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镇区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适应该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延上讲“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战略”, 即小城市规划不是一个单一的城市问题而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的问题。因此要以发展和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小城镇,以小城镇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其作为大城市与农村的纽带作用推进我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二、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2.1从宏观上看,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小城镇空间布局和体系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突破体系规划搞重复建设,局部规划与体系冲突;小城镇区域间产业布局分散,结构雷同;在土地占用、水资源分配、污染控制等方面,体系规划没有强制调控和约束能力等。可以说,有的地方没有编制出与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有的地方即便是编制出来,也束之高阁,没有起到指导和调控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小城镇仍处于缺乏区域宏观调控、以单个规划为依据的自发建设状态。
2.2从微观上看,缺乏一套科学完整合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虽然每个小城镇都有一个总体规划,但大都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且相互不衔接。同时,除了粗线条的总体规划外,很少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专业规划与之配套,规划缺乏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2.3从建设实践上看,小城镇规划不到位的问题相当突出。①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者们根本不重视规划,不去认真研究规划、分析规划、按规划搞建设;②小城镇从规划到实践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程序,往往由个别领导人的意志代替规划,以“既成的事实”来修正规划;③在建设与规划相冲突时,经常出现以规划上的让步为少数人谋利益的问题,规划服从权力,其严肃性荡然无存;④建成区管理不到位,体现不出规划的效果。建成区管理是规划建设的继续,无有效的建成区管理,就难以体现出规划建设的成效和意义。
2.4从规划管理上看,小城镇规划管理比较混乱,主体不明确,人员素质低。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理应要求规划管理工作要科学化、规范化,理应要求从事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要高境界、高素质,但目前状况并非如此。就全国来讲,当前城镇规划管理模式不一,大部分有三种模式:①镇管为主。镇级***府是小城镇规划管理的“主角”,市、县仅是指导而已这种模式往往是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粗放,导致规划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②县管为主。县级建设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小城镇规划。这种模式虽使得小城镇规划区域整体性强,但往往忽视每个小城镇的实际,在具体工作指导上以偏概全,不够深入、细致,实践性、针对性较差。③县乡共管。县级建设主管部门配备较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力量,并对镇下管理人员,负责小城镇规划的具体落实,镇级处于配合的地位。
三、小城镇规划实施对策
3.1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建设
要有科学的规划决策。为了改变“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首长一句话”这种情况,应当提倡决策科学化。对规划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要有一个权威性的领导机构来决策,确保可持续发展。如成立规划委员会、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制度等。指导、协调、监督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工作。规划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对小城镇规划及重要设计等进行咨询和技术审查,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确保小城镇规划决策的正确,有赖于法制的健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有赖于合理体制的需求或建立,而合理体制的建立又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国小城镇规划机制的正确认识与定位。
3.2加强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开展小城镇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公开规划程序编制和实施规划。公众参与是改进小城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小城镇的规划要提高科学性,并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群众及乡镇***府领导干部对本乡镇建设发展的设想。当地群众和领导干部,最熟悉本地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当地乡镇生产和建设事业也都有一定的设想,他们最有发言权。通过公开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让公众了解规划并进行项目建设的监督,树立全民的规划意识。
3.3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城镇化建设
在编制小城镇规划时,要把防止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来对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编制好小城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要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相衔接,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环保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密切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状况,突出生态环境的特点,考虑到社会经济与资源生态综合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优化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3.4树立特色理念,强化形成小城镇应有的特色
小城镇都是在利用自然环境中选择能满足自己生存要求的地点形成的。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环境赋予小城镇的特色景观,科学地分析本地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按照“控制人口增长”、“节省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便生活”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注重保护古建筑,以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丰富和发展小城镇的文化内涵,挖掘具有自己的人文特色;注重塑造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注重塑造小城镇的特色标志和创造优美的小城镇空间轮廓,注重营造可持续发展适宜的人类居住区。
四、对小城镇规划布局的几点建议
小城镇布局是指一个区域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宏观安排,小城镇规划是指一个区域小城镇发展的时间实施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与布局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水平。从以上小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布局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建议。
(1)应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小城镇规划与布局。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部分,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研究和编制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主要是协调解决或避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粗放经营、生态恶化、重复建设、行***壁垒、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矛盾等问题的需要,是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引导调控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府应把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布局自觉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内,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以下几点:①总体衔接。单个小城镇的自身规划必须密切联系所在县、市的区域规划,保证县、市区域内城镇体系的正常发育和逐步完善。②全面协调。树立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统筹考虑城镇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形成有主有次、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③节约用地。小城镇规划要把握人口发展规模,做到合理用地,切忌盲目扩张。④保护环境。坚持经济、城镇、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⑤量力而行。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违背客观规律。
(2)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小城镇规划实施监督约束机制。要做到小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小城镇建设按规划进行,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该机制应把握以下几点:①监督主体的层次性。不仅包括县、镇两级人大、***府及建设主管部门,还应吸收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及法人和社会团体参加,从不同方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发挥监督作用。②监督内容的明确性。影响小城镇规划实施的环节很多,如***策法规的制订,规划的审批,规划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一书两证”的发放及各种经费的提取、使用,违法建设的查处等,这些都必须公开透明,置于监督主体的严格监督之下。③监督手段的多样性。实行巡查、督查、检查、调查、走访、举报、舆论等多种监督形式,发挥综合监督作用。④监督结果的实效性。对监督出现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解决渠道和处理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接受社会的再监督,切实维护规划与布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初期,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和布局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摸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的道路,为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覃建芝. 小城镇规划管理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04 .
[2]李宝***.小城镇建设要关注环境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3.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8
【关键词】城市管理、村镇建设管理、差别分析
中***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管理问题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管理体制的反应,是在户籍、土地、规划、建设、融资、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如果不正确分析好城市管理和村镇管理建设的差别会导致:外来人口黑户越来越多,无法解决其主要的居住问题,同时还会使部分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人口密度过高;还有会导致一些村镇的布局混乱;城市的暂住人口过多、构成复杂,影响社会治安;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设施欠缺,环境卫生堪忧,且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对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当前的城镇化规划管理者对当前的城市管理规划和村镇建设管理规划进行差别性分析,促进我国城市和新型农村村镇更好的发展。下面就分别对城市管理和村镇的管理建设进行差别分析:
一、城市管理规划的基本要素及其复杂性
(一)城市管理规划的基本功能以及研究对象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技术等手段,通过***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管理。现代城市作为区域***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是劳动力、资本、各类经济、生活基础设施高度聚集,人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高度交汇,子系统繁多的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多要素间关联关系高度繁杂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现代城市不仅具有海量的科学技术,包括巨大的物质系统,同时还包括了人的因素。
(二)城市管理规划的复杂性体现
如果说人是客观世界中最复杂的一个主要系统,那么众多人聚集在一起的社会系统――城市,就更为复杂了。对现代城市的管理必需遵从复杂巨系统的规律。只有按照规律办事,才会得到试想到的最佳效果。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技术等手段,通过***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据统计,现代城市管理涉及的各类因素已达1012多种。对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管理同样呈现出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复杂巨系统特性,城市管理系统无疑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三)城市管理规划中城市的建设规划与管理密不可分
由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局限,通常人们将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并列,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或者叫城市建设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首先认识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进而认识到了城市管理是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加强城市的运行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的协同和互动。
同时,城市的日益繁复与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由专业的城市管理部门来对城市运行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现代城市运行及其管理日益表现出相互交错渗透、非匀质、非线形、非定常性复杂巨系统特性。以强调分解和简化的还原论,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运行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运行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城市水务系统的运行管理而言,它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公用事业系统、甚至是随供排水一起铺设的各类电力、通讯、热力等地下管线及其之上的道路交通都是交融在一起。仅通过分解、简化来解决城市管理这个复杂性问题越来越显得徒劳。
二、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村镇建设将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加强村镇建设的管理,提高村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摆在村镇建设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所谓村镇管理建设,即对整个乡镇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从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的国家文件精神,坚持以乡镇***府为主导,职能部门授权,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以村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乡村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村镇规则建设综合管理工作,集约规范利用土地,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我国村镇农村形象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村镇总体管理建设的特点
村镇的管理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于城市,村镇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密度小,但土地面积较大,人们的思想较保守等诸多因素。所以在管理方面,要充分分析村镇自身的地理特性,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建设。
2.村镇土地建设管理的特点分析
在村镇土地建设管理方面:严格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用途管制和年度利用计划管制。村民住宅、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乡镇企业等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从严控制村、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农村住宅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由村民向户口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符合申请条件的,报乡镇人民***府审核,按批次报请市县人民***府批准;村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经乡镇人民***府审核,提交市县土地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请市县人民***府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乡镇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乡镇企业的,应当向市县土地行***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县人民***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村镇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特点分析
在村镇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在村镇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需要进行批案,不能私自加建。未经乡镇人民***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镇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三、简析城市管理规划与村镇管理规划建设的差别性
1.城市管理规划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村镇管理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特色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逐步地实现全面奔小康水平任务的完成,我国从多方面加强对城市和新型村镇的管理与规划建设。但是在对城市和村镇管理与规划建设方面,作为新时期的管理者不应坚持“一把抓,统一管”的管理规划方案。要根据城市和村镇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别性管理与规划建设。新时期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点,例如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与规划建设方面,各城市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在对村镇管理与规划建设方面却不尽相同。
城市化使一些农村新型村镇地方特色丧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规划与管理方面在我国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中,传统特色在逐渐淡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的管理上不重视千百年来形成的各自独特的景观和风貌特色,盲目开发、建设。出现山地城镇模仿平原城市,而平原又追求水乡风格,导致与山比高低、与水比深浅,最终是乡村本土的原生态景观风貌遭到破坏。例如:据了解在滇西北中甸建塘镇,其东城区建筑群的扩展,不但损坏了原有的城镇南北主线结构,并且在地方管理建设上,五花八门的建筑式样也掩盖了藏文化的内涵。上面的例子可见,在农村新型村镇管理规划上应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是规划的本质要求。不应一味的按照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的方法运用到村镇的规划建设中,应在充分保留村镇的特殊性基础上,促进新时期现代化新型村镇的建设。
2.城市管理、规划建设与村镇建设管理规划多方向性的差别
新时期城市的管理与规划建设多方向性,主要表现在***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引进外资方面。虽然,新时期城市与村镇的管理与规划建设多方向性的其中蕴含一定地共性,但是在村镇管理、规划建设多方向性主要体现在:
在管理上新型村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首位,决不能仅仅做新型村镇建设的表面工程,必须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发扬优势、创造特色产业,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动新型村镇的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走发动村民参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例如:在新型村镇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新型村镇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他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本村镇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建言献策,发展新型村镇的经济和文化,从而促进整体新型村镇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培训相关管理人员的同时,也要研究、发动公众参与、走群众路线。在管理实施的各个阶段,发动村民参与,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召开村两委、老同志、村民代表座谈会、管理规划方案公示等多种方式,了解村民意愿,促进村民共同参与新型村镇的管理与规划,从而取得群众对管理规划工作的支持,使管理更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这样的新时期村镇管理、规划建设就与城市的管理、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差别性。
3.通过更好的对城市进行管理规划推动新型村镇的管理、规划建设
新时期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想促进城市与新型村镇管理、规划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带动新型村镇的管理与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优质城市的规划管理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村镇的管理与规划建设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管理规划与村镇建设管理规划的差别性。
坚持城市带动村镇的发展,在农村新型村镇建设管理中要坚持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农村新型村镇建设本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规划建设水平。
二是要坚持管理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并举,立足农村新型村镇建设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的,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培育新型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走产业发展带动乡镇建设,以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互补发展的管理路线。
三是管理上要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要扎住村镇发展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做到管理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上的统筹兼顾。从而打破均衡推进新型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逐步推进,针对矛盾的特殊性,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新型村镇建设,进而逐步推动一般村镇加快其发展。另外,在管理上要坚持统筹各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与新型村镇的共同发展。
4.两者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差别性
城市的管理规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推动作用,而村镇的建设管理对城市的管理规划起保障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农村新型村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农村新型村镇在城镇化大战略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缺乏相应的***策引导,农村新型村镇的发展、管理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农村新型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就会变成一团乱。也将给农村新型村镇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建设造成隐患。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很多建制村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科学的规划。在管理体制方面,因为城镇的发展基本上被纳入农村发展的范畴,是实现农村城镇的主要途径,但是缺乏统一完善的布局和规划,有些地区在农村新型村镇建设时片面追求“高、大、新、全”,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划方案脱离实际,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压力。另外还有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缺乏超前规划,农村新型村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功能之间的分区不够明确,农村新型村镇基础设施薄弱,镇容镇貌差,导致迟迟未形成规模。除此之外,一些新建村镇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管理规划不到位导致其畸形发展,重点不明显,特色模糊,从而阻碍了我国整体城镇化的进程。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中可见,新型村镇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有利保障。
总之,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者、规划者,要充分考虑城市管理规划和村镇管理建设的差别,进行有特点的管理,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城市和村镇的差别性进行有特色的管理与规划建设,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管理的最佳效果,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城市管理.2006.
[2]沈磊、钟德祥.《城中村改造设计实例分析》.[J].山西建筑.2007.
[3]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动力机制研究》.[J].河南农业.2008.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9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化;规划建设;问题;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ased on its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of towns,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ed regions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 small towns; urbaniz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blems; measures
中***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广西各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千差万别, 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就给规划师提供了一个创造丰富多彩的城镇规划风格的客观背景。在城镇性质、功能以及规划布局形态上,应根据这些地方特点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发挥大自然的有利因素,在城镇规划中塑造出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球化浪潮和保护错位等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已迫在眉睫。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好小城镇的建设规划,是摆在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2 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小城镇规划工作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方向。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广西小城镇规划大多起步较晚,造成面向农村的专业规划人员非常紧缺,而且许多农村的基础数据资料,如地形***、土地结构现状资料等普遍缺乏,导致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严重脱节和滞后,广西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广西小城镇规划建设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贪大求全,小城镇规划欠科学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条件相适应。目前,广西部分地方小城镇规划建设由于领导干预过多,规划设计人员对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等诸多原因,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建筑、大马路、大广场等贪大求全的问题,规划建设只顾经济利益,阻碍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2 小城镇规划理念滞后,定位模糊
广西一些地方对小城镇的规划定位不清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道路不明确,产业支撑明显不足。在小城镇的规划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开发性研究,从而未能对区域内具有特色性、品牌性的民族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开发。
2.3 盲目开发建设,城镇规划缺乏地方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是小城镇发展的灵魂,但广西一些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中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文化建设,导致缺乏整体的文化氛围,各城镇的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同,既无传统民族表现力和地域特色,又不具真正意义的现代特征,缺乏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不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小城镇也因此丧失了独特的魅力。
2.4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由于历史发展及地理区位等原因, 区域文化尤其是壮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相对较弱。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市场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纵深发展,昔日相对闭塞的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外来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不断地碰撞和融合,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面临着消亡的严重危机。
2.5 小城镇规划中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观念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规划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国家非常重视特色小城镇建设。但在广西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一味追求高楼层和大规模建设,不注重城镇特色和文化,城镇规划中对于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分散性民族特色的建筑没有列入规划保护范围,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的鼓楼、萨堂以及瑶族的“半边楼”等一些有价值的民族特色民居没有得到妥善保护。2.6 缺乏专业人员,人员的配置不齐全
城镇规划部门由于受人员编制、人员结构、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造成专业人才缺乏,个人业务素质不高,人员配置不齐全,尤其是缺少具有专业水平和民族文化知识的专门人才,这些因素都威胁和制约着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阻碍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3小城镇规划建设针对其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3.1 制定并完善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强化民族特色建筑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制定强制性措施,加快立法,建立健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审批制度,分级负责,严格把关,明确规定在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建筑物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要突出民族风格、民族个性。没有按规定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经批准,不符合民族建筑要求的在建项目,要严肃处理,民族文化建筑建设引向法制化的轨道。例如,百色作为壮族发源地、是***老区,经济发展强劲,在未来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应以具有壮族风格的建筑为主,展示少数民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应把它建成由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组成的、名副其实的边境城市。
3.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小城镇规划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各级***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要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小城镇规划建设全过程,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保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民族地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民族地区小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加大编制和实施自治区重点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的力度,推进小城镇规划整治示范和试点,组织开展部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性规划编制,以及开展传统建筑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例
如,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十二五”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塑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包括民族文化名镇、特色农业强镇、特色旅游名镇,通过小城镇的差异化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从而推进整个南宁市的城镇化进程。
3.4 做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民族建筑特色的建设指导各地建设部门在实施城乡建设中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保护和指导。例如,柳州市三江、融水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委托设计院重新对小城镇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并给出了苗族、侗族风格的木楼建筑设计,提供给苗族、侗族群众作建房参考;来宾市在开展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突出瑶族、壮族民族元素在建筑立面上的表现;那坡县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中,提炼苗族建筑元素,在水弄苗族乡危房改造中设计并建造了苗族六角楼民居。
3.5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建筑特色的研究要着力凸显城乡建筑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形成建筑特色,必须做好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规划建设指导工作。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农民住宅建设,着力营造优美舒适、和谐宜人的城乡环境。为此,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过对民族建筑特色的研究,组织编制
《广西新农村住宅建设***集》和《广西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集》,该***集涵盖了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规划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6 要大力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观念的建筑人才民族特色建筑与现代建筑不同,因它的历史背景、民族风格,对建筑外立面的装修改造比现代建筑的要求更为复杂、具体。因此,要着力挖掘培养一批懂得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特色意识的建筑科技人才,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装饰的民族建筑队伍。
4结束语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城镇规划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进取创新,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着力突出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促进和推动广西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星钢.浅谈城市住宅小区的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2] 徐晶.浅谈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科技资讯.2011(22)
城镇化建设规划篇10
为了认真落实***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小城镇规划编制力度,提高小城镇规划编制质量,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推进小城镇与新农村规划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市城乡规划建设局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小城镇规划评审会议。下面,我就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思路,充分认识编制小城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小城镇规划是***府指导和调控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小城镇规划工作,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小城镇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已完成小城镇规划145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5.3%。在规划指导下,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小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小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小城镇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没有专人管理,存在有法不依,***不严的现象,甚至有的跳出原有村镇规划用地,占用耕地、旧房闲置,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相当多的小城镇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划,随意批租土地进行建设;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有的集镇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道路很不顺畅,污水到处流淌,垃圾随地堆放。这种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相适应。为此,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编制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增强编制规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小城镇规划工作,必须遵循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地,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
(三)深刻认识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动力。***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没有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大城市的发展将失去支撑,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无法转移和安置。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只有把小城镇规划建设好,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根本上减少农民,有效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二、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宏伟蓝***。
小城镇规划是建设的蓝***,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依据。科学地搞好小城镇规划,既关系到小城镇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整体水平,又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周围新农村建设起着很大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没有规划,必然造成盲目建设;规划不好,也会影响建设质量。各地必须以规划法为准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得批准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规划执行的权威性。各乡镇领导要自觉主动搞好小城镇规划,舍得花钱搞规划,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切忌搞急功近利的任期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一张***,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二是强化规划效益。各地要根据小城镇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资源状况和潜在的优势,规划建设县域带动型、边贸交易型、风景旅游型、资源开发型小城镇,做到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两篇文章一起做,达到既靠建设造城,又在农村经济上造势的目的,创造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编制小城镇与村庄规划,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的同时,坚持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是突出规划特色。近年来,我市小城镇规划得到明显增强,但总体水平还有街提高,有些规划布局呆板,形式单调,建筑式样大同小异,缺乏地方特色。要创出规划特色,就必须科学利用自然环境,依从地形地貌和山川河流特征;利用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景观;利用产业优势、名品优势以及创造性地借鉴民居特色进行设计,将时代风貌与自身个性,城镇文明与乡土气息有机结合,创造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小城镇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编制规划只完成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第一步,关键是要依法严格执行规划。为此,各地必须贯彻***《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小城镇规划的管理。
(一)统一组织实施小城镇规划。坚持把小城镇规划作为建设管理的依据。小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规划。有关部门要遏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小城镇建设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小城镇发展格局,推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严格规划许可制度。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集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项目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件,不得批准用地和进行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镇化建设规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