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1篇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部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2篇
指导教师 :
院 系: 科亚学院
专业班级 : 科化工0401班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2019年 3月 7日
1、环氧氯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环氧氯丙烷(EC)英文名: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分子式:C3H5ClO ,分子量:92.52 , 熔点-25.6℃,沸点117.9℃,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 3.29 ,饱和蒸汽压 (kPa):1.8(20℃) ,自燃点415 ℃,折射率(nD20)1。438。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4氯化碳、苯。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1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2、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原料及主要产品
环氧氯丙烷是1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10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
1原料:丙烯
丙烯的化学结构式:CH2=CHCH2OH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29,沸点:97。1,闪点:28,密度(20):0。854,折光率:1。4135。。
用途::丙烯醇是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主要的衍生物及其用途为:用于合成环氧氯丙烷、甘油、1,4-丁2醇以及烯丙基酮,生产增塑剂和工程塑料等重要有机合成原料。此外,其碳酸盐可以做光学树脂、安全玻璃和显示屏,其醚可以做聚合物的增黏剂等。
2主要产品:环氧树脂
目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其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他如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3、环氧氯丙烷工艺生产方法及选择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4、 工艺流程叙述
(1)丙烯高温氯化法:
(1)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 s)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2氯丙烷和1,3-2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
CH2=CHCH2 + Cl2 CH2=CHCH2Cl +HCl
(2)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
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氯丙醇(过程中2氯丙醇浓度1般控制在4%左右)。
2CH2=CHCH2Cl +2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2,3-2氯丙醇,70%) (1,3-2氯丙醇,30%)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2氯丙烯和1,2-2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2)乙酸丙烯酯法
前苏联科学院与日本昭和电工均开发了利用乙酸丙烯酯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前苏联是采用先氯化后水解工艺,昭和电工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工艺。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合成2氯丙醇以及2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4个反应单元。
(1)在钯和助催化剂作用下,丙烯与氧在温度160~180 ℃、压力0。5~1。0 MPa,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乙酸丙烯酯。
CH2=CHCH2+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H2O
(2)在温度60~80 ℃、压力0。1~1。0 MPa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乙酸丙烯酯经水解反应生成烯丙醇。
CH2=CHCH2OCOCH3 +H2O CH2=CHCH2OH +CH3COOH
(3)在温度0~10 ℃,压力0。1~0。3 MPa条件下,烯丙醇与氯通过加成反应生成2氯丙醇。
CH2=CHCH2OH + Cl2 CH2ClCHClCH2OH
(4)2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H2ClCHClCH2OH+ 1/2Ca(OH)2 CH2— CHCH2Cl + 1/2CaCl2 +H2O
与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较,乙酸丙烯酯法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高温氯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不结焦、操作稳定,丙烯、氢氧化钙和氯气的用量大大减少,反应副产物和含氯化钙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2)开发了丙烯醇的氯化加成反应系统,成功地将氧引入环氧化物中,首次实现了由氧氧化代替氯氧化的技术,减少了醚化副反应,提高了系统的收率。(3)工艺过程无副产盐酸产生。(4)可以较容易获得目前技术还不能得到的高纯度烯丙醇。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各有优缺点,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高温氯化法与乙酸丙烯酯法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名称
高温氯化法
乙酸丙烯酯法
原料消耗(以100%计)/t·t-1
丙烯
0。66
氯气
2。10
0。89
氢氧化钙
1。12
0。65
乙酸
0。03
氧气
0。316
能耗
高
较低
3废排放量
多
较少
ECH收率,%
70~75
90
开工率,%
70
85
产品成本,%
1。14
1
3废治理占总投资,%
15~20
<10
设备维修占总投资,%
5
1~2
表2 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国家或地区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工艺路线
美国
DOW化学公司
227
丙烯高温氯化法
壳牌公司
88
丙烯高温氯化法
德国
DOW公司
90
丙烯高温氯化法
Solvay德国分公司
44
丙烯高温氯化法
法国
Solvay公司
33
丙烯高温氯化法
荷兰
Shell化学荷兰分公司
85
丙烯高温氯化法
日本
大阪曹达公司
40
丙烯高温氯化法
鹿岛化学公司
47
丙烯高温氯化法
昭和电工
24
乙酸丙烯酯法
住友化学
14
丙烯高温氯化法
德山曹达
12
丙烯高温氯化法
中国台湾
长春塑料子公司
12
乙酸丙烯酯法
韩国
Hanwha Chemical Co。
25
丙烯高温氯化法
5、工艺流程***
6、主要设备说明
7、安全环保措施
(1)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2
灭火方法:泡沫、2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高温下能发生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罐体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
(2)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1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有毒的
(3)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皮]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ACGIH 2ppm,7.6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IARC评价:2A组,可疑人类致癌物;动物证据充分 NTP:可疑人类致癌物 IDLH:75ppm,潜在致癌物嗅阈:0.934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NIOSH标准文件:NIOSH 76—206 健康危害(蓝色):
(4)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5)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8、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下游产品,带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与发展今后几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氧氯丙烷下游各消费领域依然会发展较快,各地区的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主要是自用,估计会有少量出口。今后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住宅建设,电子工业等领域将有1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将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因此,今后几年,我国的环氧氯丙烷的下游产品,如: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很大,美国、西欧及日本主要
国家或地区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工艺路线
美国
DOW化学公司
227
壳牌公司
88
德国
DOW公司
90
Solvay德国分公司
44
法国
Solvay公司
33
荷兰
Shell化学荷兰分公司
85
日本
大阪曹达公司
40
鹿岛化学公司
47
昭和电工
24
住友化学
14
德山曹达
12
中国台湾
长春塑料子公司
12
韩国
Hanwha Chemical Co。
25
5、工艺流程***
6、主要设备说明
7、安全环保措施
(1)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2
灭火方法:泡沫、2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高温下能发生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罐体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
(2)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1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有毒的
(3)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皮]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ACGIH 2ppm,7.6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4)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5)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3篇
一、写“毕业论文”及“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写毕业论文就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核和验收,如同任何学校的学生通过毕业考试来检验其学习是否合格一样。应该说,写毕业论文从本科班学生就开始了,只不过要求没有研究生这么严格罢了。
写“论文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为写毕业论文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通常是一位)的帮助下,对论文的选题、论证、意义、价值、依据、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论文写作是否可以进行下去。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学生,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有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自己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多少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学生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论文),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论文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论文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论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
可见,写“论文开题报告”还不等于“写论文”,只是作论文的前期准备,写教育硕士论文与写别的论文也存在一定区别,应该弄清楚以下两个重要的不同。
二、写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毕业论文”和“论文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论文开题报告”同写“论文”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论文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论文的开题报告,把论文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论文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论文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论文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的区别
一般说来,同本科班学生相比,教育硕士的论文比较专业化、深入化、要求理论深度、实践证明更精深一些,开题报告就是为此服务的,有的本科班学生甚至没有这个环节。
而同其他研究生论文比较,教育硕士论文还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理论方面可能要求没有这么深入、专业、系统;但在实践、可操作性方面却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面,特别是在职研究生,其论文要求必须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要求所写论文对中学教学有一定(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硕士论文既有写作劣势又有写作优势,劣势可能更多地是在理论方面,在理论的系统性、专业性方面;优势则在实践方面,在教学经验方面。所以,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在实践教学方面找到研究课题,选择适宜的题目写开题报告。
三、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通过几年对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的经验教训,我把论文开题报告的大致要求归纳如下: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关键词等
5、创新点(要重点考虑)
6、论文的理论部分
7、论文的实践部分
8、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论文写作提纲
我觉得,写好开题及论文的关键是先确定好“创新点”和“关键词”,有的学生写开题报告时根本就没有思考这两个问题,显然没有弄清楚写论文是为了什么,把写开题和论文仅仅当成了完成任务或应付学校的考察。
写论文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要有“创新”,如果没有创新,都是别人早就发现和解决过的问题,论文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关键词”恰恰反映了你的论文,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应该围绕着关键词来写,关键词也是写作的中心问题,如果连考虑这个问题都没做到,可想而知以后的论文会是怎样了。
那么,写论文开题报告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四、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论文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论文题目是提前(分配指导教师之前)已经确定好的,而且被学校所认可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论文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论文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什么样的材料几乎都可以找到,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论文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实习或教学经验,把所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体会进行理论升华,通过论文写作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第四,确定关键词。找出自己论文的关键词,作为论文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自己的论文写作,写好开题报告。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自己的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论文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甚至写论文时是很有用的,你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论文依据。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论文应该注重搜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许多人把根据仅仅放在非主流思想文化上,不重视主流文化,这是在写教育硕士论文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论文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论文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论文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论文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论文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论文说服力和全面性,应该注重这个方面。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这是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学生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自己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教育硕士论文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学生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论文结构。这部分也可以叫列出“论文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论文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论文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这一点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和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中学到在平时所学不到的东西。许多优秀论文,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天天忙得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教育硕士论文的“写作提纲”大致有以下部分组成:
绪论(导言、引言、引论等,总体情况介绍)
论文的理论部分(理论论述)
论文的实践部分(具体方法、技巧,应有创新性)
反思与对策(有一定的实践证明材料及其对材料的分析)
结束语及参考文献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4篇
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样式)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参考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5)78
[2]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103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5篇
我们应当了解开题报告作为调研报告的第一部分,对后面部分的走向和内容的编写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总体分值中也占据15%的比例,我们只有首先将开题报告撰写好,才能将整个调研报告的内容有所升华。(下面附上“思想***治教育实务课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序
评审项目
指标
分值
评分
1
研究态度
与
论文选题
(1)研究态度端正,遵循科学规律,作风严谨;每位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并承担部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调研报告中所规定的全部任务。(5分)
(2)选题来自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前沿课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或应用价值,大小适中。(10分)
15
2
获取
支撑材料
(1)能***地查阅与论文相关的中(英)文献;初步了解所选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10分)
(2)能运用所学调研方法,在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实验、社会实践等方法获得准确、可靠、新颖的第一手数据或信息资料。(20分)
(3)通过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发现或归纳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来自第一手资料。(5分)
35
3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综合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或理论工具,以正确的观点对立足实践基地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10分)
(2)并能紧密地结合调研报告的需求,提出独特的见解,使调研报告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应用性。(10分)
20
4
书面表达能力与规范
(1)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文字注释准确。(10分)
(2)***表清晰,布局合理,尺寸规范,写作规范,影视、***片等形式多样。(10分)
20
5
创新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继承前人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10分)
10
指导教师评分
一、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目的
撰写调研报告的培训和检验学生调研能力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调研能力的过程。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就是为写调研报告的前期的准备和基础,是在各组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组都有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调研报告的选题、论证、意义、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调研报告的写作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各组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小组,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由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各组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几位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几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小组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调研报告的),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调研报告的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调研报告的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调研报告的,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调研报告的写作任务。
二、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调研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同写“调研报告”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把调研报告的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调研报告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调研报告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调研报告的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调研报告的写作的目的。
2.调研报告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是说理的文学术调研报告的,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即分析、判断和推理。强调的是哲理,要求有理论深度的分析和引经据典的说服力。
调研报告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应用文,但不是一般的应用文,针对某一对象进行调研,要有深入分析、判断和推理,有鲜明的观点和可行性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分为决策型和咨询型调研报告:一是决策型调研报告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具有操作性、集中性、深刻性、强烈性、典型性、权威性。侧重宏观***策规定,侧重分析,措施和解决方案,与决策有直接关系。二是咨询型调研报告是为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也有决策性。注重客观描述,说明对象的状况,经过分析形成一定的观点或结论。侧重微观的具体问题,侧重表达,对事物的了解和参考。
3.调研报告的“五四框架”结构模式
五大框架: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附录。
四小框架:记述、说明、分析和结论即对策建议。
三、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要求
(一)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创新点(要重点考虑)和方法
5.参考文献
6.附录
7.开题报告写作提纲
(二)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写作提纲(即上一条第7点)
1.题目
2.导语(含关键词)
3.基本介绍(记述):概念、特点、关系等。
4.*状况描述(说明):具体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归纳方法与技巧(创新性)、由此发现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
5.*分析状况(分析):对实践调查数据材料进行描述,对其发现的状况及其问题,依据专业理论进行分析,需要引经据典。
6.结论和对策(结论):对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或参考。
7.参考文献:文献来源CNKI和学术著作。
8.附录:第一手资料如调查问卷、实物***片等。
四、写调研报告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小组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调研报告的题目”。
选题一定要选择与思想***治教育专业相关的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调研报告的题目是与指导老师讨论而确定下来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调研报告的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调研报告的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
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CNKI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调研报告的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
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调研报告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本组在基地的实习或经验,把所学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通过调研报告的写作对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确定关键词。
找出本组调研报告的的关键词,作为调研报告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本组调研报告的写作。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
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报告甚至写调研报告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调研报告的依据。
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调研报告应该注重搜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切勿根据在非主流思想文化,这是在写调研报告的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
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调研报告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调研报告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调研报告的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
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说服力和全面性,十分重要。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
这是调研报告与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各组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学生调研报告的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调研报告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调研报告的结构。
可以列出“调研报告的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调研报告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调研报告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
这一点特别重要。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优秀的调研报告,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经常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调研报告的质量难以保障。
总之,想写好调研报告的的开题报告,就要弄清楚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研究报告与开题报告(或写作提纲)的区别。写作时还要按照一定的基本要求,并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6篇
我们应当了解开题报告作为调研报告的第一部分,对后面部分的走向和内容的编写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总体分值中也占据15%的比例,我们只有首先将开题报告撰写好,才能将整个调研报告的内容有所升华。(下面附上“思想***治教育实务课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序
评审项目
指标
分值
评分
1
研究态度
与
论文选题
(1)研究态度端正,遵循科学规律,作风严谨;每位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并承担部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调研报告中所规定的全部任务。(5分)
(2)选题来自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前沿课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或应用价值,大小适中。(10分)
15
2
获取
支撑材料
(1)能***地查阅与论文相关的中(英)文献;初步了解所选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10分)
(2)能运用所学调研方法,在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实验、社会实践等方法获得准确、可靠、新颖的第一手数据或信息资料。(20分)
(3)通过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发现或归纳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来自第一手资料。(5分)
35
3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综合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或理论工具,以正确的观点对立足实践基地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10分)
(2)并能紧密地结合调研报告的需求,提出独特的见解,使调研报告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应用性。(10分)
20
4
书面表达能力与规范
(1)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文字注释准确。(10分)
(2)***表清晰,布局合理,尺寸规范,写作规范,影视、***片等形式多样。(10分)
20
5
创新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继承前人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10分)
10
指导教师评分
一、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目的
撰写调研报告的培训和检验学生调研能力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调研能力的过程。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就是为写调研报告的前期的准备和基础,是在各组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组都有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调研报告的选题、论证、意义、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调研报告的写作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各组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小组,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由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各组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几位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几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小组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调研报告的),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调研报告的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调研报告的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调研报告的,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调研报告的写作任务。
二、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调研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同写“调研报告”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把调研报告的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调研报告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调研报告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调研报告的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调研报告的写作的目的。
2.调研报告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是说理的文学术调研报告的,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即分析、判断和推理。强调的是哲理,要求有理论深度的分析和引经据典的说服力。
调研报告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应用文,但不是一般的应用文,针对某一对象进行调研,要有深入分析、判断和推理,有鲜明的观点和可行性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分为决策型和咨询型调研报告:一是决策型调研报告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具有操作性、集中性、深刻性、强烈性、典型性、权威性。侧重宏观***策规定,侧重分析,措施和解决方案,与决策有直接关系。二是咨询型调研报告是为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也有决策性。注重客观描述,说明对象的状况,经过分析形成一定的观点或结论。侧重微观的具体问题,侧重表达,对事物的了解和参考。
3.调研报告的“五四框架”结构模式
五大框架: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附录。
四小框架:记述、说明、分析和结论即对策建议。
三、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要求
(一)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创新点(要重点考虑)和方法
5.参考文献
6.附录
7.开题报告写作提纲
(二)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写作提纲(即上一条第7点)
1.题目
2.导语(含关键词)
3.基本介绍(记述):概念、特点、关系等。
4.*状况描述(说明):具体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归纳方法与技巧(创新性)、由此发现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
5.*分析状况(分析):对实践调查数据材料进行描述,对其发现的状况及其问题,依据专业理论进行分析,需要引经据典。
6.结论和对策(结论):对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或参考。
7.参考文献:文献来源CNKI和学术著作。
8.附录:第一手资料如调查问卷、实物***片等。
四、写调研报告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小组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调研报告的题目”。
选题一定要选择与思想***治教育专业相关的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调研报告的题目是与指导老师讨论而确定下来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调研报告的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调研报告的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
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CNKI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调研报告的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
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调研报告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本组在基地的实习或经验,把所学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通过调研报告的写作对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确定关键词。
找出本组调研报告的的关键词,作为调研报告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本组调研报告的写作。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
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报告甚至写调研报告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调研报告的依据。
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调研报告应该注重搜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切勿根据在非主流思想文化,这是在写调研报告的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
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调研报告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调研报告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调研报告的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
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说服力和全面性,十分重要。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
这是调研报告与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各组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学生调研报告的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调研报告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调研报告的结构。
可以列出“调研报告的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调研报告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调研报告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
这一点特别重要。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优秀的调研报告,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经常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调研报告的质量难以保障。
总之,想写好调研报告的的开题报告,就要弄清楚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研究报告与开题报告(或写作提纲)的区别。写作时还要按照一定的基本要求,并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化学论文开题报告第7篇
四个阶段
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转型期30年的报告文学与生活携手并进,大体经历了相对自立又彼此关联的四个阶段:
一是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启动阶段的报告文学。借着新时期改革的春风,徐迟在1977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上最早发表了为知识分子立传的《地质之光》。不过,真正为徐迟带来巨大声誉并对转型期文坛形成强烈震撼力的,还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该作在《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和《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重力推出,随之产生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轰动效应。历史地看,《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杰作,而且是整个新时期文学的“启动盘”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报春燕。总体上说,此期的报告文学既具强烈的反思意味,同时又蕴涵着深博的激愤因素,可谓沉睡后的苏醒期。这一时期报告文学的最终完成,以两次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一是武汉报告文学研讨会的举行,二是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此后,报告文学“由附庸蔚为大国”。
二是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上个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80年代”确实是一个报告文学大爆发的时期。显著表征有三:一是报告文学创作及阅读空前火爆;二是1980年由黄钢发起,杨江柱、尹均生等参与主编的《中国报告文学丛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三是《时代的报告》正式创刊。后来,中国作协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报告文学》。《时代的报告》和《报告文学》的相继出刊,以“阵地”的形式推进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进程。因为8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保持并发扬批判性能的基础上以高扬的理想、充沛的激情著称,所以人们往往把“80年代”作为转型期报告文学的一个象征或代名词。宏观地看,80年代的报告文学既保持了70年代末期报告文学的反思状态以及令人激动的直言锋芒,又在真诚批判的同时让人看到社会改革的希望与前景,悲悯意识、英雄主义、理想色彩都表现得比较充分,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三是趋于内敛的上个世纪90年代报告文学。9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寻找中调适,在调适中成长,其主要实绩大体以四大奖项的获奖作品为代表:一是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主要是1990~1991年度的获奖作品;二是首届“505杯”中国报告文学奖,主要奖励1993年(个别作品例外)发表的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三是“改革潮”报告文学奖;四是发生于90年代的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的报告文学评选。90年代报告文学的调适行为大致沿着正反两条路线进行:一是部分作家开始顾盼历史事件和学理思考,二是速度观念的误导和容量意识的膨胀造成报告文学文体边界的模糊。前者促成了创作数量的相对繁荣,后者暴露出报告文学发展方向的某种摇摆与迷失。
四是21世纪初的处于多元掘进态势的报告文学。新世纪之初处于掘进态势的报告文学“集合体”的总体路向可以归结为“转身”与“正本”。所谓“转身”,简要说来,就是由表象的社会分析进一步走向文化透视,由泛化的改革颂歌向深沉的问题意识掘进,从而使一度被商品经济和市场大潮疏远了的报告文学的文体本性有所恢复。至于“正本”,主要是指报告文学对于艺术品格特别是对于“文学性”的追问,以***尽快回到报告文体应有的文学位置。这方面,《天使在作战》《用胸膛行走》《中国新教育风暴》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拥有相当程度的问题意识、未来眼光和文学表达,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和艺术震撼。
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报告文学虽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外在和自身的问题也使之时遭诟病,但这显然不足以掩盖其业已取得的成就。比较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
第一,思想***是报告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报告文学在20世纪末的迅猛崛起并一度成为主流文学样态,与新时期思想***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思想革新,正本清源,不仅***了经济生产力、***治创新力和文化增长力,而且有力地***了文艺表现力,带动了全社会的巨大变动,而社会的全方位变动正是报告文学革故鼎新的源头活水。与其他文体相比,报告文学先天性地具有非虚构性、批判性和先锋性,这就决定了该文体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思想氛围之间密切的互应关系。
第二,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报告文学依照本性生长的基本保证。因为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能和先锋性质,所以每每触及现实的痛处和人性的弱点,报告文学作家也因此常常惹上官司或遭遇恐吓,德国作家基希据此将报告文学称之为“危险的文学样式”。另一方面,只要我们的思想真正***,只要我们的社会不失清明,只要我们的作家拥有了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表现力,一言以蔽之,只要我们的文学环境宽松和谐,那么,报告文学便能依照其本性生长。反之,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压抑都有可能损伤报告文学繁荣的环境,挫伤报告文学发展的自尊心。如此说来,报告文学的进步与否,归根到底受制于社会生活大环境和作家人格小环境的双重约定。
第三,国计民生始终是报告文学表现的重点。国计民生不能绝然分开,准确地说,国计应以民生为本。一般而言,具有现代意识的老百姓所关心的民生应该包括这么一些内容――国家发展、“三农”昌盛、生态文明、教育公正、就业合理、分配透明、医疗公平、保障有力、社会稳定。与其他文体类似,报告文学既有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题材,也有吃喝拉撒睡等日常题材,只要关系国计民生,我们很难挑拣出所谓小题材,此所谓“国计民生无小事”。《神州大动脉》《百万大裁***》是大题材,《神圣忧思录》《淮河的警告》是大题材,《三门李轶闻》《在大时代的弯弓上》是大题材,《万家忧乐》《小木屋》也是大题材。改革开放以来,除少数冒报告文学之名刊行于世外,真正的报告文学在关注现实、关心百姓、关怀底层方面确实超过了其它文体,因而不时掀起阅读上的轰动效应。
第四,快捷流畅的现代传播是报告文学实现文体功能最大化的必备条件。回顾促成报告文体得以发生的各种因素,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视。我们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类都离不开媒体的推动,但似乎从来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报告文学这样需要借助现代传媒的翅膀飞翔,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习惯于把报告文学称作“新闻文学”。可以肯定,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报告文学这种高度纪实的文体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艺术效益的综合化、最大化、最优化方面将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有人一度担心网络传播会从报告文学那里“抢走”新闻,报告文学将因为失去新闻价值而日薄西山。现在看来,这种担忧虽然是善意的,但大体是多余的。仅就近年有关“三农”题材的几部作品及近期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部分报告文本来看,快捷流畅的现代传播不仅不会削弱报告文学的传递速度,反而会大大强化这一文体的报告深度、辐射广度和接受力度。特别是多媒体现代传播的有效加盟,已经并将继续使某些重大或敏感话题快速成为大众的公共意识乃至人民的集体意志。
当下启示
回眸30年,展望新世纪,我们深感报告文学任重道远。深入检视30年来中国报告文学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下述四点应该成为报告文学“成长中的启示”:
一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每一次思想***和社会变革,似乎都能撩起报告文学的表达热望和读者的审美期待。一百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但凡思想***锐意改革的时期,定是万众一心群情振奋的时期,多半也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期,自然也是报告文学这根时代的神经高度兴奋活跃的时期。换言之,没有改革就不能发展,没有发展就缺少新鲜奇特的生活景观,报告文学也就失去了“报告”的兴奋点。
二是努力廓清报告文学的文体边界。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我们的报告文学总体是好的,是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80年代末以来,部分报告文学作家对直面现实社会心存疑虑,90年代日渐趋浓的商业趣味客观上开始干扰着报告文学的本真面目,史传癖好和前述广告倾向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报告文学的写作视线,致使原本相对清晰的报告文学的文体边界变得模糊起来。这既是教训,也算经验。可以认为,新世纪以来,理论界、评论界、创作界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少报告文学作家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当务之急,既要融合,又须“守节”;既要树立适应大时代需求的开放的大报告文学观念,又要克服“高大全”的功利心态和庸常的急躁心理,切忌故步自封和无限扩张,努力实现观念融合与边界“守节”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