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10篇

见字如面篇1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你。那时候你应该在决定是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工作。是的,五年后,你已经大学本科毕业了,你应该比现在更加自信了,现在的你会因为一门功课考的不好难过几天,五年后未来的你,应该对所有的事情运筹帷幄了,真羡慕那时候的你,可以毫无畏惧,可以释放自己。我希望你能把握机会,在该学习的时候去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把过去的不愉快统统忘掉,继续前行。我希望你未来能够考研,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继续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它是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事情,五年后希望你能答应,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相信你,你会这么做的。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你。那时候你应该在决定是该继续感情还是独自前行。是的,五年后的你,应该会有自己的另一半了,应该也会像很多大学生情侣一样,面临着毕业季分手季的困扰。我由衷的希望你能坚持,你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了,要为自己的感情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坚持感情说明你是一个相信自我的人,对他人负责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这两者将是你未来路上重要的决定。对待任何事情,有始有终,是我对你未来的期望。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自己。那时候你应该很棒了,因为,我相信你可以变得很棒。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时候你会有自己能力。我不希望那时候你还在读“鸡汤”,不在是别人能够左右你自己的命运,也不会有“当你的能力支撑不了你的梦想”这样荒谬的感觉。你就是你,未来五年后的你,虽然不忘初心,可你已经不在少年,该做的抉择,该去追寻的东西,你铭记在心。未来的你,应该还是会有烦恼,但是,烦恼一直会有的,看你怎么去解决了,未来,是你自己的。见字如面,写给未来的自己,不慌不忙,接受岁月的洗礼,你会成为最好的你。

见字如面篇2

《见字如面》于3月25日收官,节目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0,全网点击量超过2.2亿次,播出期间10次登陆微博话题榜榜首,节目主话题和子话题总阅读量3.69亿,其中,主话题#在此见字如面#话题阅读量2.63亿,子话题#见字如面#话题阅读量3596.7万。

作为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曾经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对于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观众而言,《见字如面》为他们带来了一场慢节奏的“文化穿越”之旅。

实力文化创始人、《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认为,部分娱乐性较强的网综可能会红火一时,但泛滥起来观众也会厌倦,人类文化具有强烈的自我修复功能,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主流价值中。做正确的事,才能获得真正的、长远的发展。《见字如面》只不过是坚持做了正确的事情,却恰好抓住了人们呼唤价值回归的时机,打开了文化类节目的逆袭之路。

信件选择的维度

为了节目能有一个良好开局,《见字如面》节目组在信件选取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关正文告诉《综艺报》,《见字如面》选取信件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大家还不知道这个节目,所以无法向大众征集,只能花时间去寻找,”节目组在信件选择上前后花费6个月时间,在10000多封信件中,经过多轮层层筛选,最后呈现给观众100封,信件涉及亲情、爱情、友情和生死等各个层面。他介绍,其实专家推荐信件比10000封更多,10000封信已经是初选以后的信件数量。

当问到信件选取的标准时,关正文表示,“首先,信件应具备传播价值,选取时要注意考量两个维度,信件内容或涉及历史,或涉及人性,总之要能够击中人心。在此基础上,节目组还希望信件内容本身能够带来意外,在观众不熟知信件的情况下,感受到细节带来的惊喜,希望观众听完信件后能有一种‘哦,原来人性有过这样复杂的纠缠’的感悟,让现代人在信件中找到情感共鸣。”

场景、读信者与节奏

在场景选择上,《见字如面》并不主打绚丽的舞台布景,它的录制场地在北京红砖美术馆,读信者的背景是暖色红砖,给人一种温暖厚重的感觉,节目形式也极简,一人一桌一信。

在读信者的选择上,节目组并没有像其他综艺节目一样选用那些“自带流量”又养眼的“小鲜肉”,反而将目标锁定了那些有着岁月和生活沉淀,又具有情感号召力的明星,所以才“诞生”了张国立、张涵予、何冰、王耀庆等打动人心的读信者。

“慢”成为《见字如面》的标签,也正是节目的“慢”才将更多的深层次情感展现出来,导演关正文表示,其实中国观众并不追求娱乐至死。制作节目时,很多人告诉他们互联网受众的特质是“懒、碎片化、没耐心”,所以开始时一小时的节目他们做得很快,后来是观众提醒他们,可以慢一点。当节目有了自己的节奏,反而如涓涓溪流把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展现出来,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关正文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节目粉丝粘度更大,“我们公司制作的节目虽然都不喧嚣,但却能够引导人们静下心来思考或学习。我们并不认为是在开创先河或引领潮流,只是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在重娱乐、看颜值、快节奏、信息爆炸的当下,大家似乎对互联网年轻受众产生一种误读,认为他们对于节奏缓慢的节目并不感兴趣,事实并非如此。 “当节目本身的策划构思意***到位时,观众只要看了节目就会形成自己的认知。节目气质明显,观众很容易心领神会。最初大家对于这个节目的明星表现、舞台设计、节目内容等是不了解的,接受这样的节目有必然的认知过程,一旦接受之后,观众就会沉浸其中,与节目形成情感互动。”

重新剪辑 发挥长尾效应

关正文介绍,《见字如面》第一季虽然收官,但节目组会将第一季中的信件重新剪辑,按照不同的信件主题制作成12期专题,比如亲情类、爱情类、家国类等,再次与观众见面。 “在录制时,我们的信件是没有设置主}顺序的,当归纳主题重新剪辑后,感情会层层推进,我们希望每个专辑都能将观众推向一次情感高潮。”另外,8位主打明星也会推出他们的专辑。当被问到“是否怕看过节目的观众失去新鲜感”,关正文自信的说道,“经典不怕反复刷”。

历史作家雾满拦江老师在节目中曾经说过,“书信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在核实历史事件时都会参考书信类资料,因为当事人的手录是最原始、真实的。”真实往往最打动人心。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我们会看到,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也是相似的,即使是领导人,也会有普通人面对爱情时的激荡,即使是才女林徽因也会面临人生道路上的两难选择,抑或是***者刘伯坚在英勇就义之前对家人的牵挂。关正文表示,“因为多数私人书信的撰写并不是为了发表,因此里面往往有最真实的历史和情感的记录。历史总会重复人性最本真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借鉴别人的故事去了解我们自身和周围的环境,以便于面对当下和未来。这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坚信《见字如面》不是小众节目而是具有扎实大众需求根基的大众节目的原因。它具备长期做下去的可行性。”

第二季争取更多年轻受众

见字如面篇3

关键词: 《南齐书》 被动式 特点

《南齐书》①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史书,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作者萧子显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原始语料和叙述语料相近,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

被动式作为一种狭义的被动句,它是指既包含一个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又具有形式标志的类似于词组或短语性质的结构形式,并且这一结构形式要充当全句(或分句)的谓语部分。这样就把意念上的被动句和做句法成分的被动式排除在外。本文根据被动式的这一界定,对《南齐书》的“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做了穷尽性整理,尝试分析该书被动式的特点。需要说明,先秦时期出现的“于(於)”字式由于不表被动,只是引出行为施事,不是真正的被动式,就没有作为被动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该书出现的“受”字式和“蒙”字式,只是在中古时期出现的表示被动的句式,词义虚化不充分,其后退出被动式,因此只捡拾数列加以分析。

一、被动式的分类

1.1“见”字式

“见”字式是一种古老的句式,产生于上古时期,是继“于(於)”之后真正表被动的句式,中古时期逐渐衰落,使用频率降低。但是在《南齐书》中,“见”字式是三大句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共202句,远远超过“为”字式和“被”字式。其主要句式有:“见+V”式、“见+V+于+施事”式、“见+V+宾语”式。

1.1.1“见+V”式

此式是上古沿袭下来的传统句式,在动词前面加表被动的助词“见”,构成具有明显形式特征的被动式,共194句。例如:

(1)赤斧治***为百姓所安,吏民请留之,时议见许,改除宁朔将***。(《萧赤斧传》)

(2)及即位,除司徒参***,带薛令,兼中书舍人,见亲遇。(《王谌传》)

(3)嶷不参朝务,而言事密谋,多见信纳。(《豫章文献王传》)

(4)宋大明虽华选比侍中,而人情久习,终不见重,寻复如初。(《百官志》)

(5)公卿股肱,以己戮,文武昭穆,以德誉见猜,放肆丑言,将行屠脍,社稷危殆,有过缀旒。(《郁林王纪》)

(6)江夏王义恭出镇盱眙,道遇怀珍,以应对见重,取为骠骑长兼墨曹行参***。(《刘怀珍传》)

第(1)、(2)句“见”直接加动词,一个单音节,一个双音节;第(3)句到第(6)句,“见”字前面加了修饰成分,第(3)、(4)句分别用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作状语修饰,第(5)、(6)两句“见”字前面用介宾短语修饰。

该式动词后面也可以加补语,大多数是时间补语或结果补语,例如:

(7)特以奕世更局,见擢宋朝,而阿谀内外,货赂公行,咎盈宪简,戾彰朝听,舆金辇宝,取容近习。(《江谧传》)

(8)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张绪传》)

(9)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建武之世。恭己自保,朝野以此称之。(《徐孝嗣传》)

(10)宋元嘉末,弟尉之为武进县戍,随王诞起义,太初遣***主华钦讨之,吏民皆散,尉之独留,见执将死。(《吴欣之传》)

(11)其论见重如此。(《周传》)

第(7)到(9)句“见”字式后面加的是时间补语,在补语前暗含一个省略的“于”字。第(10)、(11)句“见”字式后面跟的是结果补语。

1.1.2“见+V+于+施事”式

此式是“见”字式与“于”字式的组合运用。“见”字式最大的特点是“见”和“V”之间不能加入施事,用“于”介引出施事,弥补了“见”字式的不足。全书共4句,其中两句用“于”字引出施事,两句直接在“V”后面加施事,现列如下:

(12)故永明定律,多用优宽,治物不患仁心,见累于弘厚,为令贵在必行,而恶其舛杂也。(《袁彖孔稚刘绘传论》)

(13)恒及父道矜,并有古风,以是见蚩于世,其事非一。(《王奂传》)

(14)如以江夏心先臣,受制臣力,则江夏同致死毙,听可昏******刑,见残无道。(《崔慧景传》)

(15)冯恢下节,见陋张华之语。(《褚伯玉传》)

1.1.3“见+V+宾语”式

此式形式上与上面省略“于”的第二式一样,都在“V”后面加一个名词性成分,但是在语法和语义上都不相同。全书共4句,先列如下:

(16)见擢为世祖冠***府参***,除殿中将***,武骑常侍,出补襄贲令。(《桓康传》)

(17)淮南人尹略,少伏事太祖,晚习骑射,以便捷见使为将。(《尹略传》)

(18)仲宣之处魏国,见贬容陋。(《王琨张岱褚炫等传论》)

(19)颍川庾铣,善属文,见赏豫章王,引至大司马记室参***,卒。(《王智深传》)

其中第(16)、(17)和(19)句,主语和宾语属于同位关系,第(18)句主语和宾语属于领属关系。

《南齐书》中“见”字式的使用频率见下表:

表1-1-1

1.2“为”字式

在汉语史中,“为”字式的使用历史最长,在中古时期达到高度繁荣,形式也最为复杂。《南齐书》中“为”字式共170句,出现三种句式:“为+V”式、“为+施事+V”式、“为+施事+所+V”式。

1.2.1“为+V”式

在这种句式中,动词紧跟在“为”的后面,形成被动,共19句。例如:

(20)犹如天子东西游幸,朝堂之官及拜官者,犹北向朝拜,宁得以背实为疑邪(《礼志上》)

(21)虽才愧古人,意怀粗亦有在,不以遗财为累。(《豫章文献王传》)

(22)建元元年,骠骑谘议沈宪等坐家奴客为劫,子弟被劾,宪等晏然。(《陆澄传》)

其中,有一例在“为”和“V”中间加入了副词,来修饰动词,现列如下:

(23)县为白劫破掠,并不经格战,委职散走。(《沈文季传》)

1.2.2“为+施事+V”式

该句式中,“为”是介词,后面引出动作的施事,共6句。现列如下:

(24)吾子其择善而从之,无令竹帛空为后人笑也。(《陈显达传》)

(25)泰始元年,太一在二宫,为大小将奄击之,其年景和废。(《高帝纪上论》)

(26)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为骑官赵潭注刺落马,斩之于篱侧,血ヤ绽椋似淳于伯之被刑也。(《陈显达传》)

(27)而今疑似未辨,为世大戮。(《何昌宇传》)

(28)女婿殷本寤觯谓奂曰:“曹、吕今来,既不见真敕,恐为Ρ洌***宜录取,驰启闻耳。”(《王奂传》)

(29)家产日益,乡里多欲娶之,以无兄弟,誓守坟墓不肯嫁,为山贼劫杀。(《韩灵敏传》)

1.2.3“为+施事+所+V”式

此式是发展比较完备的被动式,“为”字引进施事,在动词前增加“所”字,强化被动的意义,同时也兼有协调音节的作用,所以自其于先秦产生以来,经过两汉迅猛发展,东汉时便已成为古汉语中的主要被动式。《南齐书》中共145句,例如:

(30)沔北诸郡为虏所侵,相继败没。(《明帝级》)

(31)太祖在新亭,传言已没,宅复为人所抄掠。(《文安王皇后传》)

(32)谢痴洳酱禹祉糇曰匆跫没淳扔赖龋而官***为虏所逐,相继奔归,怀珍乃还。(《刘怀珍传》)

(33)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先是星悸睬挪坏萌胝蹋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薛渊传》)

(34)转桂阳王征北中兵参***,与世祖同直殿内,为明帝所亲待,由是与世祖款好。(《刘悛传》)

(35)初,乌奴屡为官***所破,走氐中,乘间出,扰动梁、汉,据关城。(《崔慧景传》)

该式省略“为”后的施事,形成“为所+V”,在文中只出现一例:

(36)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高帝纪上》)

《南齐书》中“为”字式的使用频率见下表:

表1-2-1

1.3“被”字式

“被”字式是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一直到六朝时期,“被”字式的使用频率大幅上升,逐渐达到成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式。《南齐书》中“被”字式共66句,分为三种句式:“被+V”式、“被+施事+V”式、“被+施事+所+V”式。

1.3.1“被+V”式

此式“被”字紧跟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共64句。例如:

(37)十七年,宋大将***彭城王义康被黜,镇豫章,皇考领兵防守,太祖舍业南行。(《高帝纪上》)

(38)永明中,南海王子罕为南兖州刺史,有入广陵城,投井而死,又有象至广陵,是后刺史安陆王子敬于镇被害。(《高帝纪上》)

(39)t吏中南阳乐蔼、彭城刘绘、吴郡张稷最被亲礼。(《豫章文献王传》)

(40)明帝立,道隆被诛。(《垣崇祖传》)

(41)子响***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中,为有司所奏,诏原。(《薛渊传》)

(42)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江传》)

文中有一例“被”和“受”对举,现列如下:

(43)案遐启弹新除谘议参骠骑大将******事沈宪、太子庶子沈旷并弟息,敕付建康,而宪被使,旷受假,俱无归罪事状。(《陆澄传》)

1.3.2“被+施事+V”式

此句式被认为是最接近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但是在《南齐书》中只出现一例:

(44)晏位任亲重,朝夕进见,言论朝事,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以接之,而晏每以E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王晏传》)

此式的来源历来是讨论的热点。历来许多学者认为“被+V”是该式的前身,在中间加一个宾语形成;有人认为是由“为+施事+V”类化而来;还有人认为是“被”作动词,由“被+O+V”重新语法化分析得来。何亚南在《<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中对以上看法逐一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被OV’式被动句很可能来源于带“被”字的连动句。‘被’字最终虚化为专表被动的介词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句式中实现和完成的。”虽然这一说法有待进一步证明,但是他对其他说法的反驳却很有说服力。

1.3.3“被+施事+所+V”式

此式和上式一样,在《南齐书》中仅见一例:

(45)建武末,为诸暨令,被王敬则所杀。(《卞彬传》)

《南齐书》中“被”字式的使用频率见下表:

表1-3-1

1.4“受”字式和“蒙”字式

这两种句式是中古时期出现的新兴被动式,但是由于“为”字式和“被”字式的广泛使用,使其最终没能发展下去,中古后期渐退被动式的舞台。同时,由于“受”和“蒙”虚化不彻底,真正表被动的很少,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形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被动式。

1.4.1“受”字式

该式在书中出现约4例,除了上面第(43)句“受”和“被”对举出现,其他如下:

(46)虏退六旬,谌诛,遣黄门郎梁王为司州别驾,使诛诞,束身受戮,家口系尚方。(《萧谌传》)

(47)明公岂得默己,坐受夷灭。(《纪僧真传》)

(48)永泰元年,王敬则事平,法亮复受敕宣慰。(《茹法亮传》)

1.4.2“蒙”字式

汉语语法界认为“蒙”字式不是被动式的标识句,袁宾(2005)证明了“蒙”字式是被动式的一种,他通过多角度的比较,证明了“蒙”字式具有和“被”字式一样的表示被动的语法功能。《南齐书》中约有7句,例如:

(49)宋元徽二年以来,诸从***得官者,未悉蒙禄,可催速下访,随正即给。(《高帝纪下》)

(50)俭弟逊,N明中,为丹阳丞,告刘秉事,不蒙封赏。(《王俭传》)

(51)皇运初基,便蒙抽擢,祭酒主簿,并皆先朝相府。(《刘祥传》)

(52)佛化遍十方,无不蒙济擢。(《东南夷传》)

从上例可以看出“蒙”字式和“被”字式十分接近,但是表敬意味仍然很浓。

二、被动式特点

《南齐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该时期是上古到中古的转型期,被动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时期达到高度繁荣。新句式的出现、旧句式的消失或衰减,实现了汉语被动式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转变。下面根据本文对《南齐书》三种被动句式的统计数据,结合唐钰明先生统计的先秦至六朝的“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在不同时期所占的百分比例表,分析《南齐书》被动式特点。

《南齐书》与先秦至六朝三种被动式百分比表

表2-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时期的被动式使用情况不同,既有新旧句式共存现象,又有每个句式的增长、衰减和消失,特定时期都呈现出该时期的主流句式。先秦时期,以“见+V”式和“为+V”式为主。西汉“见+V”式和“为+V”式使用频率虽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而且被新兴句式“为+施事+所+V”式反超。东汉时期,“为+施事+所+V”式占据被动式半壁江山,成为主流句式,且变式不断增多;“见+V”式使用率居于次位,“为+V”式使用率已大大降低;“被”字式开始抬头。六朝时期,“见+V”式和“为+V”式使用频率继续下降,“为+施事+所+V”式仍是主导句式,由此产生的变式也继续出新,使用率也出现小幅度上升;“被”字式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成为仅次于“为+施事+所+V”式和“见+V”式的第三大句式,且受“为+施事+所+V”式及其变式的类化作用,产生了类似“为”字式的变式。

总的来说,从先秦到六朝,“为+V”式由于“为”字式新句式的产生,衰减最快。“见+V”式由于中间不能加入施事,需借助“于”字引入,所以呈现出下降趋势;“见+V+于+施事”式虽然比较完备,但是随着“为”字式的新发展和“被”字式兴起及演变也注定其难以长足发展。

《南齐书》作为六朝时期的一部史书文献,被动式使用状况既有与该时期被动式使用相一致的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相同的方面表现在“为+施事+所+V”式、“见+V”式和“被+V”式仍是三大主流句式,保留有对之前句式的继承。不同点在于《南齐书》中“见+V”式使用频率最高,与唐钰明先生统计的该式的使用情况不吻合,也许这是因为作者语言使用习惯差异造成的。其次,《南齐书》中出现了一些唐钰明先生没有统计的形式:“为+施事+V”式和“被+施事+V”式。两式的成因在上文稍有说明,这里不再重复。再者,该书出现的“受”字式和“蒙”字式是中古汉语被动式新兴表现形式,但是从以后的被动式发展来看,最终没有成为主流。

注释:

①南齐书.中华书局,2012年6月重印.

参考文献:

[1]张延俊.《水经注》被动式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肖丽容.中古史书被动句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见字如面篇4

关键词:蒙学教材;字;流向;基本字

中***分类号:H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1-0105-06

传统蒙学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其主要任务是教学识字、写字,同时进行文化道德教育,其对中国教育、思想、文化的发展,甚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颇受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重视。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简称“三百千”)作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最基本的一套蒙学教材,是“集中识字的主要教材”,在汉语史、汉字史、汉字教学史乃至教育史等研究领域拥有独特的地位。对这套蒙学教材用字及其流向的认识,直接涉及对传统蒙学教育识字教学的认识与评价,间接影响到对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量、字的择取、基本字的确定,最终对我们深刻体会汉字的独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其流传版本各有不同,更由于无人对其用字做具体的统计分析,学术界对“三百千”用字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训诲劝诫辑要》之一《蒙学――启蒙的课本》为底本,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作了初步的探讨。“三百千”的版本很多,用字也各不相同。如岳麓书社《传统蒙学书集成》所收《三字经》的用字字次为1123个、字为529个,《百家姓》的用字字次为472个、字为435个,《千字文》的用字字次为1000个、字为991个。本文之所以选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版,主要是因为该版所收“三百千”为通行的版本,并且经王雪梅校注,讹误不多,比较逼近“三百千”用字实际。

一、众说纷纭的“三百千"用字

较早谈及“三百千”用字情况的是张志公先生。他在所著《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针对《三字经》的用字指出:“我们最熟悉的《三字经》是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打头的这一。”“今天所见到的清初的本子是1140字,后来比较通行的本子(如所谓《徐氏三》本),总共1248字。”关于《百家姓》的用字,他指出:“我们所熟悉的《百家姓》是用“赵,钱,孙,李”打头的这一。……《百家姓》是全然没有意义的四百多个字的堆积(通行本472字)。”并且指出:“明、清的统治者不愿意让‘赵’字打头,所以出现了下边两改编本。”一是“《皇明千家姓》,明吴沉、刘仲质编,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乔山刘龙田刊本。收单姓1768,复姓200,共1968姓,2168字”。另一是“《御制百家姓》,号称康熙编,有康熙间原刊本,复刊本,道光十三年张瑜笺注本”。关于《千字文》的用字,他也指出:“只用1000个字,基本上保持不重复。”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三合起来,总字数是2720,除去复字不算,单字恰好是两千左右,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一部分字重复出现,也有利于复习巩固。”

林治金先生在所著《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中指出:“《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撰。该书流传久远,版本很多。清王相训诂本《三字经》共1122字,除去重复的字,实际容纳510个单字。”“《百家姓》全书只有568字,除去复姓中重复的字,实际容纳510个单字。”“仅读‘三、百、千’即可认识1496个汉字。”②

由上可见,张志公先生与林治金先生对“三百千”用字的认识完全不同。实际上,除《千字文》外,学术界对《三字经》、《百家姓》用字的表述各不相同。为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术界对“三百千”用字的认识,笔者选取几影响较大的论著将其对“三百千”用字的论述汇成表1。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家对“三百千”用字认识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尤须指出的是,常捷所谓《三字经))1086字当为"1068"之误,李良品所谓2168字的《百家姓》当为以“朱”字打头的明代《皇明千家姓》之误,而并非指“赵,钱,孙,李”打头的这一。

二、“三百千”的实际用字

据笔者统计,《三字经》的用字量为1140字次,字数为541个,其中单次字346个,复次字195个。《百字姓》的用字量为568字次,字数为500个,其中单次字451个,复次字49个。《千字文》的用字量为i000字次,字数为994个,其中单次字988个,复次字6个。作为一个整体,“三百千”的用字量为2708字次,字总数为1474个,其中单次字966个,复次字508个。为直观了解“三百千”用字的实际,特将上述结论汇入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三字经》原文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句,其中“梁”字明显错误,本文将其正为“粱”后再加以统计。《千字文》原文有“海咸河淡,麟潜羽翔”句,“麟”字明显错误,本文将其正为“鳞”后再加以统计。

一般认为,《千字文》是作者编次王羲之书1000个不同的字而成,因此基本上无重复字。关于这一点,张志公先生曾特别注明:“个别的重复是有的,如‘女慕贞洁“纨扇圆絮’,‘洁’与‘絮’通。”但张隆华先生指出:“‘絮’和‘洁,音义相同,形体不同,是代表同一词的两个字。不算是重复字。”其实,《千字文》中是有重复字的。据统计,如上表所示,《千字文》中计有6组重复字:“云腾致雨”与“禅主云亭”中的“云”,“玉出昆冈”与“昆池碣石”中的“昆”,“周发商汤”与“盖此身发”中的“发”,“女慕贞节”与“节义廉退”中的“节”,“百郡秦并”与“并皆佳妙”中的“并”,“戚谢欢招”与“亲戚故旧”中的“戚”。

还需指出的是,上述字数是从古代汉语用字的角度,即严格按照原文统计出来的。如果从现代汉语规范字的角度统计,“三百千”所用字当为1470个,因为“後”与“后”、“麴”与“曲”、“巨”与“钜”、“实”与“”等4组繁简字、异体字均出现于原文。

三、“三百千”用字的流向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新华字典》,是目前现代汉字规范化最重要的字表与字典。其中,《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简称“常3500”),含常用字2500个(简称“常2500”,其中前1500字本文称“常1500”)和次常用字1000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简称“通7000”),包括“常用字表”所收3500字;《新华字典》收字约10000个,又涵盖“通7000”。这些字表、字典所收汉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汉字运用的层次等级情况。与上述字表、字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三百千”用字的基本流向。现将统计结果呈现于表3。

通过表3,我们可以了解“三百千”用字在现代汉字中的基本流向。如从表3我们可以推论出,《三字经》所用541个字,有397个见于“常1500”,不见于“常1500”的有144个;有461个见于“常

2500”,不见于“常2500”的有80个;有501个见于“常3500”,不见于“常3500”的有40个;539个见于“通7000”,不见于“通7000”的只有2个;有540字见于《新华字典》,不见于《新华字典》的只有1个。从表3中还可以推论出,“三百千”所用1474个字种,见于“常1500”的有838个,不见于“常1500”的有636个;见于“常2500”的有1079个,不见于“常2500”的有395个;见于“常3500”的有1235个,不见于“常3500”的有238个;见于“通7000”的有1462个,不见于“通7000”的只有12个;见于《新华字典》的有1468个,不见于《新华字典》的只有6个。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谓“不见于《新华字典》”,是指没有作为《新华字典》的“字头”。真正没见于《新华字典》的,只有1个“清”字;其他5字,虽然没有作“字头”,但却以其他身份出现于《新华字典》之中:“”,来自《三字经》、《百家姓》,作为繁体字附于159页“谷”字后面;“後”,来自《百家姓》,作为繁体字附在186页“后”字后面;“桌”,来自《千字文》,作为异体字附在147页“稿”字后面;“钜”(实即“钜”)来自《千字文》,作为异体字附在248页“巨”字后面;“”,实即273页“鸥”的繁体字。

即如“清”字,虽不见于《新华字典》,却为《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并且还作了“单字条目”:“清qing(书)凉。”看来,这个字也属于“现在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

总之,由于“三百千”等文献“最集中、最充分、最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秘密”,而其负载的文化又用汉字来体现,因而“三百千”用字的83%以上至今仍为“现代汉语常用字”,99%以上仍为“现代汉语通用字”,所有用字均为现代汉语书面语所常见。“三百千”用字,代表了我们汉语的核心用字。

四、“三百千"用字与古今通用基本字

孙钧锡先生曾经指出:“过去各个朝代编撰或流行的识字书,可以认为就是当时‘常用字表’。”笔者认为孙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三百千”作为我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一套蒙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反映古代汉语常用字的基本面貌。同时,《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之“第一级汉字”、MHK所收甲、乙、丙、丁4级字表及HSK所收甲、乙、丙、丁4级字表也最能代表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基本面貌。将“三百千”用字与上述4表对比所得的共用字,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今汉语通用基本字的面貌。

关于“三百千”用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关系,上面已经作了统计分析:“三百千”所用1474个字种,见于“常3500”的有1235个。也就是说,“三百千”所有用字至今仍有83.79%进入现代汉语常用汉字之列,为现今的人们所经常使用。

为适应电子计算机处理汉字的需要,国家标准局曾《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两级汉字6763个。笔者的统计表明,“三百千”用字有1460个见于其中,也就是说,“三百千”用字的99.05%可用于我们今天的信息交换。其中,有1305个见于“第一级汉字”中,意谓“三百千”用字的88.53%经常被用于计算机。

为推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民族教育司组织专家研制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MHK),其中确定了4级3531个汉字。笔者的统计表明,“三百千”用字中有1237个见于其中,也就是说,“三百千”用字的83.92%现今用于MHK。

为满足母语为非汉语者学习汉语的需要,也为了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有机会测试自己的水平,国家确认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为部级考试。HSK择取了甲、乙、丙、丁4级汉字,合计2905个,其中有1155个“三百千”用字,约占“三百千”用字总数的78.36%。

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古今通用基本汉字1151个。笔者比较的程序是:(1)1305字(“三百千”用字与“第一级汉字”的共用字)与1237字(“三百千”用字与MHK等级字的共用字)对比,得出共用字1235个;(2)将这1235字与1155字(“三百千”用字与HSK等级字的共用字)对比,得出共用字1154个;(3)将这1154字与1235字(“三百千”用字与“常3500”的共用字)对比,得出共用字1151个。这1151字,个个凝聚着汉民族人民表情达意的基本信息,蕴涵着汉民族人民长期以来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它们纵横古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构字构词能力最强,并由此构成了汉语书面语的基础。如同“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基本词汇――占据词汇的核心地位一样,这些字也一直处于汉字运用的核心地带,也是古今汉字中的“主要东西”,我们完全可以称其为“古今汉语通用基本字”。关于1151个“基本字”的详细情况,可参见文末附录。

这些“古今汉语通用基本字”,反映了古今汉语“基本字”的基本面貌,对我们今天的辞书编纂、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尤其对母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附录:古今汉语通用基本字(1151个。按音序排列)

阿哀艾爱安奥八巴拔霸白百柏拜班傍包宝饱暴卑杯悲碑北贝备背被本逼比彼笔必毕弊壁边编贬辨

表别宾兵丙秉并伯薄卜捕不布步才彩菜餐蚕苍藏操曹草策查察柴昌长肠尝常场唱超朝***沉辰陈

晨闯称成承诚城程澄池驰迟持尺侈耻赤充崇抽仇出初除储楚处川传床创吹垂春慈辞此次刺从聪崔

催翠存寸达答大代带戴丹单耽旦淡当***盗道稻得德的登等邓地弟帝第颠典殿刁雕吊钓调丁定东冬

董动洞都督读独堵杜端短段断对顿多惰恶恩儿而尔耳二发伐法凡烦饭范方房纺飞非肥匪废费分纷

坟愤丰风封蜂冯讽凤奉夫伏扶服浮符福府俯父妇负傅富赋覆改盖干甘敢感冈纲高戈歌革葛给根更

耿工弓公功宫恭躬巩拱贡勾姑孤古谷股鼓故顾寡挂关观官冠管光广归规贵桂郭国果过哈海寒汉好

号合何和河荷贺赫横衡红洪侯后乎呼狐胡户花华滑化画怀徊槐欢环荒皇黄煌回悔会惠毁混火获祸

霍讥饥机鸡迹积基绩及吉即极集籍几己计记纪季既济继寂冀夹佳家嘉甲驾假稼坚兼简见建剑贱践

鉴江姜将讲蒋交焦角教阶皆接节洁结竭解戒诫巾今金谨尽近晋京经惊精井景警竞竞敬静究九久酒

旧居鞠举矩句巨具俱惧据聚绝***君俊康糠抗考可克刻空孔恐口寇苦况旷亏昆困来赖兰蓝郎廊朗劳

老乐勒雷累冷梨离黎礼李里理力历厉立丽利隶连廉良凉梁粮粱两量辽僚列邻林临灵凌陵龄领令刘

流柳六龙隆楼陋露卢鲁陆录路驴吕履律虑率乱论罗骡骆落麻马麦满毛茅茂貌梅每关门盟蒙孟米泌

密蜜眠绵勉面苗妙庙灭民敏名明鸣铭命摩磨莫漠墨默某母亩木目牧睦慕穆内那纳乃男南难囊能尼

年念酿鸟聂宁牛钮农怒女欧殴潘盘叛庞陪沛烹朋彭蓬披皮疲偏篇飘贫平颇魄浦七戚漆齐其奇棋岂

启起气器千迁谦前钱潜遣强墙乔巧切且亲钦秦琴禽勤青轻倾清情庆穷丘秋求曲驱屈渠取去全权泉

犬劝群染壤让饶热人仁任日荣容融如辱入若弱塞三散桑色沙山扇善伤商裳赏上尚少舌舍设社射摄

申身深神沈审甚慎升生声省圣盛失师诗施十石时识实食史使始士氏世市事侍是适释誓收手守首寿

受兽书叔殊疏舒熟暑柬述数衰帅双霜谁水税顺说丝司思斯四似饲肆松宋诵颂苏俗素宿虽随岁孙笋

所索台太泰谈汤唐堂陶特腾体天田条听亭庭通同桐童统头投***徒涂途屠土吐推退拓外丸玩晚万汪

亡王往忘危威微为维委卫位畏谓魏温文闻问翁我沃鸟巫无吴梧五伍武勿务物悟夕西息溪习席喜戏

系下夏仙先鲜闲弦贤咸显县献相香箱详翔想向项象削小孝效笑啸写谢心辛欣新薪信兴星刑行邢形

姓幸性兄雄熊修须虚徐许序畜绪续宣悬学雪寻训逊雅延严言岩炎颜厌宴雁燕扬羊阳杨仰养摇遥要

也冶野业叶夜一伊衣壹仪宜移遗疑已以义艺亦异易益意因阴音殷吟银引隐印应英盈营颖映庸永咏

用优尤由犹游友有右幼于余鱼愚与宇羽雨语玉育郁浴欲喻寓御裕誉豫元园圆袁缘远愿约月岳悦跃

越云运宰载再在赞糟早造则择泽贼曾增宅瞻斩战张章帐招赵照辙者贞珍真振争正郑***之支枝知执

见字如面篇5

[关键词]汉字 吉祥观念 民间艺术

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吉祥”这一观念衍生出来的。对“吉祥”的表达,在甲骨文、金文及春秋各类书体中都有出现。吉祥,即指美好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吉祥”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吉祥观念在汉字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吉祥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吉祥可以理解为称心如意,多用表达美满之意。民间流传的吉祥观念总是与生活中最简单、质朴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由于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疾病等各种生存条件的制约,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有限,人们精神的希望和寄托成为人类面对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的非物质手段,祈求吉祥平安的观念由此而生。

与吉祥观念有关的中国传统装饰创作题材异常丰富,在这些丰富题材的背后隐涵着人们世世代代协调个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间关系所采取的独特文化思维方式。传统装饰在其不断发展中,原始的内涵变得越来越隐晦,在视觉上转化为一种装饰手段,一种吉祥符号。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的吉祥观念主要就是通过这些绘画和符号进行表现。这些绘画和符号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早期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的雏形。

在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借助文字表达情感,传播思想,这种吉祥观念也转移到文字的装饰上,在历代的文字中都有依附吉祥观念的吉祥文字,吉上加吉,喜上加喜就是人们吉祥观念的直观体现,到了商周奴隶社会时期,汉字趋于成熟,文字作为装饰符号已经有了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传统艺术中,吉祥观念深入到艺术装饰中,而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文字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载体。所有的吉祥寓意都能通过汉字***形进行表现,整体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吉祥观念在汉字中的表现方式

汉字是象形文字的一种,最早的文字都是依照各种事物的形象描绘出的***形,在汉字发展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画和***画文字共存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吉祥观念通过汉字进行表现的突出特点——***文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家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吉祥***案,给人们提供一种祈求平安幸福的简便手段,“这些与汉字结合的祥瑞内容有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人物神祇、以及传说故事等。”1有时他们将几种主题近似或形态互相关联的造型组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丰富,但每个造型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表达物象所要传达的含义。

1、重塑物象 移天换日

即在汉字的基础上融入绘画,“借书法之形躯,换墨黑为丹青。”2如民间木刻版画帖子《四时报喜***》就是用喜鹊和花卉的***像组成囍字(见***1)。根据文字特征赋予大胆的假设和联想,不改变汉字的结构、笔画,创造出趣味性的巧合与相似,虽然物象的造型使汉字笔画失去了本来明确的边际,但物化的境界组合形成了崭新的文字形态。还有的作品是由一个字单独组成的,通过复合型的***形构成一个汉字。山东潍坊木刻版画《生财发福》就是采用了这种表现方式,将财神从天而降至家门的情景结合在“發”字中,更具感染力。(见***2)

另外,例如在寿字中绘八仙***案,这种装饰方式完全以字的框架为范围进行创作,丰富了字的含义,使整个文字更加生动、耐看。“在这(文字)其中,***画文字既不能随意填充,又不能罗列拥挤。如果做到和谐得体,书法的原有风姿不失,有着一层大气中的精致。”3 (见***3)

2、字画同源 替花叠影

文字和***画,好像一对孪生姊妹,汉字是具有***形意义的象形变字。就汉字来说,它的结构与笔画本身就是***形的一种,可以说汉字具有***形和文字的双重身份,它具有特定涵义和形态。如***《莲生贵子》(见***4)“在文字铺陈的背景上,重叠上去的***像浓重了场面的气氛,让文字退居二线。”4通过这种形式生动而又自然的彰显了主题。整个画面字中见画,画中有字,见画深沉含蓄,见字玲琥活脱,画中求字,字内现画,求画深遂飘渺,求字稳健苍劲。

所谓丹青留韵,神笔传神。以画的丰富与字的概括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印象深刻的文字形象来,使之成为形象地传达信息的符号。将字与***画搭配同构,可以是一个***案与文字的组合,也可以是多个***案与文字的搭配,使得寓意更加丰富。如***《福》和《囍》(见***5a-b),“***形突破了文字原形的意境空间,使人在阅读笔画工整的文字之时与节外生枝所传达的信息沟通。”4这种沟通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3、由形入手 圆中见方

文字的外形面貌是自身含义的视觉表现。汉字的形是其构架成字显本显意的基础骨干,由形入手,寻找文字的笔画规律和字与字的相关联系。圆中见方,将圆当作创作的背景,将汉字适当的安放其中,为了适应其书写的范围形状特征,改变了汉字原本方正的体态,与此同时成为了一种***案。这种以单纯文字组成的***案常常使用同一个字的不同体例书写构成一个更大的字或几何***案,这其中以圆形最为常见。如百福***、百寿***等(见***6—7)。清代翟灏《通俗篇》记载:“《涌幢小品》云,御史张敬之家藏大寿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遗。字高四尺有七寸,楷体黑字,其点画中,皆小寿字,白文作别体,满百,无一同者”。 5这种书写方式常给人以一种恢宏博大、意蕴深长的感觉。

见字如面篇6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上午

二、调查地点:中原路

三、调查对象:路两边的商店

四、调查方法:实地观察

五、调查人:xx

六、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乱用错别字的现象真的是五花八门。比如:某热水器专卖店门头上写着随心所浴服装店门前写着衣衣不舍往前走,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餐馆叫开心食刻理发店门头上写着今日说发药店里的广告更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缓,被他们说成了咳不容缓。

我觉得:虽然浴和欲、衣和依、时和食、法和发、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说不定就会闹出一个大笑话,让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谋取私利,还是在写的时候故意滥用,这样给我们小孩子带来很多误解和麻烦。

调查后,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某些商家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导大家,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大家加强对错别字危害性的认识,正确使用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目的:原先,我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错别字,正好借此机会,来调查错别字发生的规律。

二、调查时间:20xx年x月25、26日

三、调查对象:街边、作业中等。

四、调查方法:实地走访、翻阅作业等。

五、调查内容:

(一)情况分析

1、的地得分不清

这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我的《克雷洛夫寓言》中写道:那根骨头不偏不倚的卡在了狼的喉咙里。你瞧,书上都会打印错,那么,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同学也经常将这三个字混淆。

2、形近字

如,我作业本上写的,币变成了巾,啄木鸟的啄少了一点,而追逐的逐却奇迹般地多了一点

3、谐音字

这很多见哦,我拿我小时候的作文本上例子来说吧。倾盆大雨写成了清盆大与,老师在旁标注道真是个错别字大王啊。看完后,我不禁哈哈大笑。

4、形近又音近

如辩、辫、辨。辩是争辩的意思,所以是言字在中间;辫是辫子的意思,所以中间是绞丝旁;辨是分辨的意思,所以里面既不是言字旁,也不是绞丝旁,而是一点一撇。

5、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

如漂和飘,就是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的一组。漂有三点水,所以要在水里漂而飘的偏旁是风,所以必须在空气里飘。

(二)解决方法

1、采用口诀助记

可采用背熟口诀的办法掌握的、地、得用法: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2、认真仔细书写

在写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要防止写成形近字、谐音字等。

3、真正理解意思

对于形近、音近、意近等字词,要真正理解意思,注重从词义的掌握上来加以区分。

4、坚持反复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要多查字典勤翻书,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六、总结

汉字,是中华之魂,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之演变,同中华之历史一同兴衰,书写了中华之情、之美。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汉字书写练习逐步减少,以致人们经常写错别字,有的还利用错别字来做广告。让我们行动起来,规范使用汉字,努力避免错别字出现,为维护汉字之美作出贡献。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人:***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见字如面篇7

【关键词】创意 新思维 象形字 标识设计 趣味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与影响

人类对文字的应用已近万年.至今仅以三种形态服务于世人。一是“词符”文字或叫表意文字如汉字;二是音节文字日本的片假名便是其一;三是音素文字或叫拼音文字,英、俄、德、法、韩等国的文字均属此类。汉字是方块形字体几乎每个字都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社会的需求推动了文字的发展,尤其是占卜术和祭祀活动的出现。术士、神汉、巫婆们在占卜、祭祀中用了“卜辞”与“符***”的勾写和“咒语”的诵读、卦象的释解,这就有了形、音、义相结合的“***形字”,为此也铸就了汉字的雏形。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推动了种五谷、兴医学、造文字等民生工程,而造字官仓颉就是不辱使命的甲骨文创造的集大成者。到了秦代,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了改变文字与语言交流中的障碍,由首相李斯牵头进行了文字改革,将汉字统一为小篆体,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汉字体系,在使用中,从繁杂到简单历经了甲骨、金、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构成与特点

汉字的构成有着自己的法则、规律,自古至今多有论述,“六书”、“说文解字”等,将其归纳为四种方法:

一是象形法。汉字的独体字脱胎于***形,如人、日,车、木、羊等。其中人字是由侧视象形产生,是从人的侧面将人的形态画出,由身、臂、腿构成,因而,篆体的人字,是最为形象的象形字;而日字则是通过仰视产生的,为了有别于类似的圆,在其中心加了一个点.

二是指事法。这种字是在象形独体字的基础上增添笔划而产生的新字,所加之笔多为所指之事,这种字在常用汉字中为数不多,但应用的频率则极高。如本()字,在其母体“木”字上加了一横就读“本”,树之根也。

三是会意法。会意字是将两个以上的象形字叠加组合而成,此法分为二类:一是象形会意:以人字为例,如二人面向左为从字,既大人领小孩,前面走后面跟的意思;二人面向右为比字,既争先恐后和比较之义;两人正与倒置为化字,表示变化之义;三人组合为众表示人多。二是象义会意:如信字,人言要有信,既言而有信;男字,田力应为男,既田里的劳作之人应是男人;还如,日月可为“明”、不正就会“歪”、不好就是“孬”等,这些字,见形便知意,因而称之为会意字。

四是形声法。形声字是由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组成的一个有形同时又有声的新字,既见字便知义且明其声,特点是形旁代表这个字的义,声旁表示这个字的音,因此说,它是一种“音容并茂”的字。以“汪”字为例,水字旁为义,王字旁为声,合成之意为汪汪,而发声则用了“王”字的音,读作汪(Wang)。

三、趣味体汉字的设计

现在人们所提到的字体设计主要是指字的形体艺术化设计,而本文所提及的趣味汉字设计就是将汉字在笔划不变的状态下,将字体进行***形化的变异处理,形成新的***形组合文字。如该少年所作的:雄狮(见***1)这些字,其实质就是创意设计,但它又有悖于常规,它既不是草、隶、篆体又不是甲骨文,它是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于一体的文字再创作,可用于标牌、商标、公益广告等诸多方面。

近几年人们在字体设计方面,尤其是在标志设计上,往往不考虑大多数人的感受,而用拼音字母去设计,看似新颖实则换一个角度或环境去看,人们就不明其所要表达之意。如徽标“JL”的变异体设计,如果用于吉林电视台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但是,将这两个字母用于它处,人们就可以想象为“急啦”,也可以理解为“几里”,如若用趣味法进行字体设计可能效果会更佳,,这样既增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同感,又能使人们一目了然。如趣味化的爱字,(见***2),月光下,一对青年相拥而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趣味汉字设计中要抓住几个要点。一是要象形。如雄狮二字,在笔数不变的状态下画出了雄狮的威武;二是用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设计成似画非画,是字非字的组合效果,因此,不能多笔少画使字不念字;三是要指事。根据需求,设计要有目的性、功能性;四是有趣味。用好古人的造字思维、内在关系、体现字的美感,使人们看到它心情愉悦,拥有趣味性。

四、结束语

趣味汉字的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奇葩,在创作中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史,谨记汉字设计之要素,吸纳造字“四法”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跨越。从这一少年的设计来看,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法,在标志、商标等设计方面人们不妨一试。字体设计万变不离行、草、隶、篆,如若将趣味体汉字设计引入其列,定会使字体艺术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韩鉴堂.汉字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12

见字如面篇8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 俗字 词汇 成书年代

偶然

《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偶然一阵凡人气,大梵天王问曰:‘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气?’”又《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

按:“偶然”一词文献中常见,《汉语大词典》收两义项,一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一为“间或,有时候”。从各年代例证来看,基本上可用以上两义概括。然而仔细品味《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两个“偶然”,若要解释为常见含义,恐怕就不太妥帖。我以为“偶然”有“突然、不曾预料”之义。《入大梵天王宫第三》中讲的是三藏一行人在猴行者的带领下方能进入天宫,而大梵天王却不知。是突然闻到凡人之气才得以知晓。《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中是讲猴行者敲地来唤出蟠桃所化之孩儿,前两个孩儿因为年岁不够,猴行者均不满意,继而“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这里的“偶然”其实是必然,只是敲的数量较前两孩儿多,时间长,从而当他出现时有突然、猝然之感。“唐代诗人慕幽有《灯》诗:“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忽而”、“偶然”对文,其义相同。又有南宋岳珂《桯史》卷十一:“题六言于上曰:‘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这里讲的是蝴蝶命运的不可预料,突遭横祸。元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我恰才饮了三怀酒醉了,偶然睡着,一梦中直到家乡,见我一双父母如此贫穷苦楚。”这里的“偶然”指未曾料到。又如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一日,众人偶然高兴,说起打秋千,一哄的走到架边,不见了索子,大家寻将起来,筑玉夫人与如霞两个多做不得声。”这里的“偶然”显然是指“突然”,一时兴起而欲打秋千。

忩忩

《入九龙池处第七》:“猴行者曰:‘我师看此是九条馗头鼍龙,常会作孽,损人性命。我师不用忩忩。’”校注云:忩忩,指忧愁不安之貌。字又作“怱怱”,同文。

《入竺国度海之处第十五》:“入见街市数台,忩忩瑞气,人民马轿往来纷纷。”校注云:忩忩,犹纷纷,极言其多。此云“忩忩瑞气”,本书第十六节云:“瑞气盈盈”,皆言其多。

按:“忩忩”有忧愁不安貌之义,在文献中常见,校注所言是。其正字当作“悤”,《说文》:“悤,多遽悤悤也。从心、囱,囱亦声。”“忩”、“怱”均为后起字形,却逐渐取代了原字形。《正字通·心部》:“悤,隶作怱。”囱、匆形近,当知《正字通》所言非虚。“忩”则更为“悤”、“怱”之俗字,囱、匆两部件较复杂,故人们取声近之“公”代之(皆为东韵)。《宋元以来俗字谱》中“葱”俗字作“ ”、“总”俗字作“捴”;《敦煌俗字典》中所录甘博004-6《贤愚经》敦煌写卷“怱”亦作“忩”,皆可为证。心多遽则为心不定,则为忧愁不安,可见此义由来久矣。后人更有写作“匆匆”者,如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当然,此词还有一“匆忙”之义项,今更为常见。

同样地,“忩忩瑞气”即“葱葱瑞气”,只不过省去草头而已。“葱葱”常与气象连用,形容气象旺盛、浓厚,多有褒义。《汉语大词典》便收“葱葱”此义项,其例如:李白《侍从游宿温泉宫作》诗:“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吾见其文顺而不乱,色纯而不杂,以日映之,瑞气葱葱而起。”

无千无万

《入鬼子母国处第九》: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孩儿无千无万。

按:无千无万极言数量之多,此用法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可见。如元代《五代史评话·五代唐史评话》卷上:“那时黄巢在长安,夜梦黑鸦无千无万,飞从西北来;有一鸦待攫黄巢头上巾,巢走避得免。”明代的民歌集《挂枝儿·想部》:“假情儿调了千千万。假誓儿发了万万千。假泪儿流了无千无万。”又如金圣叹批改贯华堂原本《水浒传》第十五回中有:“门下***官见了无千无万(金批:四字可笑,说大话人每用之。),都向着我喏喏连声。”可见至少在明代,此用法是颇为流行的。到了清代也能见到用例,如在著名清代吴方言白话小说《何典》第二回中有:“那四面八方到来看戏的野鬼,无千无万,几乎把一片势力场都挤满了。”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上例证均在元代之后,时间上较晚,从“无千无万”本身构词特征来看,出现的年代也不会太早。而目前对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年代也还没有达成共识。刘坚先生认为最晚在北宋,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的作者李时人、蔡镜浩先生则将其提前至晚唐五代。袁宾先生则通过对该书中被字句和基础方言的研究,认为定于元代为宜。①从该词包括本书中其他词汇现象来看,笔者比较倾向于断代在宋末元初。例证的年代分布并不能直接证明某词某用法的确切出现及流行年代,更无法证明该书的成书年代,但作为辅助研究的旁证,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般而言,通过语言现象进行作品年代的考证往往会迟于实际著作年代,因为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要决然地断定其起始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也有版本学方面的证据表明,该书成书于南宋。②

布种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前行渐有数人耕田,布种年谷。”校注:“布”通“播”。

按:布种亦常见,在此词中不必通播。布、播二字同源,“布”有“分散、撒”等义,是由“播”字借得。《说文》:“布,枲织也。从巾父声。博故切。”可见其本义为麻布,与“分散”、“撒”义无涉。段玉裁注:“引伸之凡散之曰布。取义于可卷舒也。”其说牵强。其义来源于“播”字,《说文》:“播,穜也。一曰布也。从手番声。番攴,古文播。补过切。”二字音近相通,“播”上古属帮母歌部,“布”属帮母鱼部,阴声内旁转。由此可见,至少在东汉,二字都已经可以被用来表示“撒种”之义。之后两词亦均沿用。如《淮南子·原道训》“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高诱注:“布种百谷,因苗之生而长育之,以为后世之常教也。”《书·大诰》:“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孔颖达疏:“播谓布种。”陆游《闵雨》:“东吴贵粳稻,布种当及晨。”《文献通考·田赋考》:“乡村父老谓当春时布种,无一亩一角不耕之地。”通假字一般在上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布种成词由来已久,并长期被使用,仍言通“播种”不确。

济楚 骈马真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又行百里之外,见有一国,人烟济楚,买卖骈马真。”校注:“骈马真,‘马真’恐为‘阗’、‘填’之讹,‘骈阗’、‘骈填’指到处都是,接连不断。‘买卖骈马真’,形容商业的繁荣。”

按:“济楚”一词出现年代较晚,唐宋之后可见。其基本义项是形容衣饰面貌美丽,如张炎《题未色褚仲良写真》:“济楚衣裳眉目秀。”引申为借指人才出众,如《唐才子传》卷八:“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有诗集一卷,今传。”又如周邦彦《仙吕》:“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也可指整齐鲜明之貌,《张协状元》:“尊兄,你看茶坊济楚,楼上宽疏。”又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见酒筵多完备了,且是摆得济楚。”以上诸义常见,随手翻检可得,兹不赘举。

此处该词的含义显然略有不同,有“兴隆”、“繁盛”之义。如《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济楚风光,升平时世;端门交撒碗,遂逐旋温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江家原无什么大根基,不过生意济楚,自经此一番横事剥削之后,家计萧条下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出现在明代的《续西游记》第五十六回:“不说妖魔驾起云来追赶,却说行者赶上三藏师徒,坦然过了八林,走得三五十里大路,只见人烟济楚,店肆整齐。”这很清楚地展现出西游记故事的传承。该义项当从“整齐鲜明”之义引申而来,凡物多始可言整齐,物多则自然有繁盛之义。我们可以看到,“整齐”、“兴盛”义的例证年代较晚,基本出现在宋末元明之时,出现在五代宋初的可能性不大。

“骈阗”,亦作“骈田”、”骈填”,乃形容连属、多貌的迭韵连绵词,文献中习见。此词大概出现在魏晋之时,之后长期沿用。如何晏《景福殿赋》:“离背别趣,骈田胥附。”吕向注:“骈填,多貌。”又如《晋书》卷九十四:“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宋元间亦常见,如《太平广记》卷四九五:“由是士女骈填。舍财亿计。”施惠《闺幽记》:“中都风物景全佳,街市骈阗斗丽华;烟锁楼台浮锦色,月笼花影映林斜。”校注认为“马真”字为讹字,其实不然,该字乃是偏旁类化所产生的俗字。“马真”字受前文“骈”字偏旁的影响,为求得书写形式上的一致而采用了“马”字作偏旁。偏旁类话是俗字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十分常见,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一书中所举例证已多,不赘举。

扌真真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猴行者)答曰:“师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扌真真 下水中也。”师曰:“可去寻取来吃。”校注:“扌真真 ”,古典文学本改为“攧”,此两字字书均不载。本字当为“槙”,通用字即“颠”。《说文》:“槙,木顶也。从木眞声。一曰仆木也。”段玉裁注:“人仆曰颠,木仆曰槙。颠行而槙废矣。”《尚书·盘庚》:“颠越不恭。”传:“颠,陨也。”

按:“扌真真 ”是“攧”的俗字,将“颠”写作“真真”是常见现象。《宋元以来俗字谱》“颠”字条便收《列女传》中的“真真”字。敦煌写卷P.2173《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卷上》:“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等。”其中的“颠”字正作“真真”。此二字虽不见于字书,却也常见,有“坠落”义。如《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怎见得高?几年攧下一樵夫,至今未曾攧到地。”又如《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若我回去,路上攧在河里水里,明日都放不过你们。”

校注者认为其本字为“槙”,通用字作“颠”,并引段注为证。其实段玉裁在这里说明的只是“槙”、“颠”二字之间的关系,并不代表“槙”是本字从“坠落”义来看,二字均是借字,本字是“蹎”,同样是段玉裁注:“跋也。经传多叚借颠字为之。如《左传》:‘子都自下射之顚’是也。《汉书·贡禹传》:‘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从足。眞声。”这样,“颠”字便有了“坠落”义,后人增旁造“攧”。《诗人玉屑·雪浪斋日记》:“洪觉范诗云:‘已收一霎挂龙雨,忽起千岩攧鹞风。’‘挂龙’对‘攧鹞’,皆方言,古今人未尝道。”可见,由于此字来源不明,有人竟认为此字是一方言字,盖失之矣。

注释:

①方一新认为“袁文的论证和结论是比较有力的”.见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第451页.

②汪维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刊刻于南宋的文献学证据及相关问题.语言研究,2010,4:103-107.

参考文献:

[1]李时人,蔡静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佚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M].北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3]黄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历史语言研究所,1930.

[5]段玉裁著,许惟贤整理.说文解字注[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7.

[6]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见字如面篇9

三、汉印章法训练

(1)汉满白文印范印:“窦绾”、“张虞人”、“奚民家印”(***1)

满白文印是汉印的创造,也只有在汉印这种横平竖直的格局中才有可能产生这样的作品。满白文印的章法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字的大小安排,一般以全印平匀为基调,视笔画多寡定占地;二是全印笔画排列均匀,各笔画粗细基本相等,当然也有细微的变化。其实满白文也不是绝对的满,还是有少许留红的。但满白文印的留红忌碎、忌乱,如“奚民家印”的“家”字,若作一般处理会产生不规则的留红,此印中用异形笔画来处理斜笔,达到视觉效果的匀净。

训练内容:①孙武②孙武私印

参考字形:见***2

参考书:《汉印文字征》、《玺印文综》、《汉印分韵合编》、《秦汉印典》

提示:这个训练有两个内容,一为两字印,一为四字印。汉两字印和四字印的章法有不同的特点。两字印一般以竖笔为间架,以此为标准决定各字的位置。四字印则相对工稳,章法上的变通余地有限。“孙武”两字印,可参考“窦绾”。“孙武私印”四个字笔画多寡均匀,可采用四字均分印面,当然也可使“孙”字稍长。汉满白文印中,也可以适当表现曲笔,“武”字我们给出了一个动感强烈的字形,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当然要求其他字有所配合。在满白文印中,横竖笔画大致等粗,字形的调整一般靠竖向排叠笔画的伸缩,比如“孙”字由正方至竖长的拉伸示意(***3)。这是汉印字法变化最基本的手法。

(2)汉玉印

范印:“桓启”、“魏嫁”(***4)

汉玉印的典型式样为两字印,两字左右并列,其章法特点类于两字满白文私印,也是以竖笔为间架来确定位置。与满白文不同的是,它的线条较细,线条宽度一般等于或小于两线间留红的宽度,所以章法疏朗。汉玉印章法规整但不呆板,它的字法有巧思,如“桓启”中“启”的嵌合,“魏嫁”中“魏”的嵌合,前者节省空间,后者加强联系。像这样启人思路的精彩处理比比皆是。其字法方中见圆,规整中见流动,在整饬的格局中内蕴丰富。

训练内容:廖趋

参考字形:见***5

参考书:《汉印文字征》、《玺印文综》、《古玉印集存》

提示:根据参考字形,“趋”为七竖笔,“廖”为五竖(斜)笔,两字的位置据此排定。汉玉印中,章法排布匀称,更要讲究动静对比,以避免呆板。此印竖向排叠较为规整。“廖”字“参”部,“趋”字左上角都有圆斜笔,可考虑一下怎么利用它们。

(3)汉晋式朱文印

范印:“思普印信”、“蔡种印信”(***6)

汉晋朱文四字印,一般为两个字的姓名加上“印信”二字。这种印章法端庄疏朗,一般为四字均分印面,个别文字笔画多寡过于悬殊者也稍作变化。字与字、字与边都保持着一定的间距,这或是出于实用的选择,抑于封泥易于清晰。它的字法以平直笔为主,笔画排布匀称,风貌质朴,与后世圆细朱文以圆转为主截然不同,是方笔朱文印的代表形式。

训练内容:孙武印信

参考字形:见***7

参考书:《玺印文综》、《汉印文字征》、《秦汉印典》

提示:一般说来,朱文印齐平,但汉晋朱文印正以平为特色,但平而不板。它的章法格式较为固定,难度不高,请注意字与字、字与边的间距,不要太挤。字法虽平直,但还是有含蓄的笔意,请仔细体会原印的转折。这类作品的印边一般不完整,有残断、粘连、借边等的印很多,这也客观上避免了印面的单调,在训练中也可从这方面考虑一下。

四、三字印章法训练

(1)左一右二式

范印:吴昌硕“以成室”、赵叔孺“照读楼”(***8)

三字印左一右二排列者,多为斋馆印,如××斋、××轩、××堂等,所举两印即为此类。章法上一边两字而另一边一字,必然伴生出字形、纵横、疏密等多方面的对比,可安排、调节的余地很大,章法上很容易求得突出的效果。比如吴昌硕的“以成室”中,“以”字疏朗,作者就上提“室”字,留空上自然形成斜角呼应。赵叔孺的“照读楼”,“楼”字极为舒展,以纵为主,但纵中有横,“照读”缜密机巧,以横为主,但横中有纵,印面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一字与两字的对比是章法的契机所在,而不是一种不安定因素。章法处理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左边一字的竖向拉伸不能勉强,二是左右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疏密、纵横等)都协调好。

训练内容:司马迁(汉式白文)

参考字形:见***9

参考书:同上一训练

见字如面篇10

名字并行,可上溯到孔子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孔子父母祷于一个叫尼山的土丘而生孔子,遂以丘为名,以仲尼为字。名字的渊源有这么古。

古人何以如此不惮烦,取了名,还要有字?这大概是因为要尚礼。据《仪礼》说:“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李密的《陈情表》一开始就说:“臣密言。”因为是对皇上陈词,所以要称名。对他人称字,可以陆、荀的对话为例。西晋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都是名重一时的才士。初次见面,陆云为夸耀自己的名望,自我介绍道:“云间陆士龙。”荀隐才思敏捷,比他并不稍逊,马上回报说:“日下荀鸣鹤。”这一机锋相对自通姓字、自报家门的见面话,载入《世说新语》,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

对他人称字,称呼他人,也应叫那人的字,不可叫名。这是过去历代相沿的旧习。福建电视台拍的《林则徐》,有林和魏源交往的场面。魏称林为少穆兄,而林却呼魏为魏源兄。显然写剧本的人和导演,都不知名与字使用的区别,以致剧中人物对话不合当时习俗。其实剧中的林则徐是应叫魏的字,称之为默深兄的。可见这类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知识,对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和欣赏剧作的观众,都是不可或缺的常识。

过去对先圣先贤,皇上和父、祖的名,不但不许出之于口,而且不可笔之于书。这叫作避讳。文字中实在避不了的,书定时要敬缺末笔。孔夫子是万世师表,他的大名不可乱叫。笔者小时在家熟读《论语》,遇到孔夫子的名,老师都点读作“某”。例如读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末句应读作“某不与易也”。编选《宋诗别裁》的明朝人张景星是宋学家的信徒。《别裁》中,凡朱熹、周敦颐的诗,都不直署其名,而是称作朱子、周子,便是为了避讳。

给人写信,过去要用收信人的字。《书信选集》中,凡***外收信人有字的,都以字相称。如称蒋光鼐为憬然先生,称蔡廷锴为贤初先生。这两位的表字,虽官场中人也不见得全熟悉。居然记住了,足见他记忆力过人,而且说明他能顺应旧传统,对***外人士表示敬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见字如面10篇

学习

涉江采芙蓉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涉江采芙蓉10篇,内容包括涉江采芙蓉100字,涉江采芙蓉文章120字。[简注]“涉”,从水里走过去;“芙蓉”,不是现在的芙蓉,是现在的荷花或莲花;“兰泽”,生兰草的水边窖地;“所思”,所思念的人;“漫浩浩”,辽远,一望无际。这是一首惜别的情

学习

未来水世界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水世界10篇,内容包括未来水世界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未来水世界是怎样的。孟加拉国位于南亚地区三大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梅克纳河)的交汇地带,该国1/5的国土随时处在洪灾威胁之下。在最严重的1988和1998年,孟加拉国2/3的

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数学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全部,八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拓展。期:___________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八(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

金点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金点子10篇,内容包括金点子100条简短,金点子100个最新。

学习

金锁记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金锁记10篇,内容包括金锁记全文讲解,金锁记解说。在凄凉的月光中,在丫头凤箫与小双的议论中,女主人公曹七巧尴尬登场:一个麻油店穷苦人家的青春少女,一个富宦之家的残疾二少爷,俩人很不和谐地成为一家人。在姜公馆的众人眼中她依

学习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大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会计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会计大学毕业论文原题。(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3)时间性。特别提醒

学习

直言不讳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直言不讳10篇,内容包括直言不讳对应的一句俗话,直言不讳的句子在语文书上。3、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她说错写错什么了,就直言不讳地给她纠正。4、既然我们在大学时是同学,对于你那套高论,我也就直言不讳了。5、在这个领

学习

欢迎辞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欢迎辞10篇,内容包括欢迎词的范文,欢迎词主要内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创:佳山佳水,饱含××殷殷迎客情;丽日丽景,充盈××款款待客意。今天,百姓奔走相告,人人击节志庆。秋水凝眸,真情萦怀,绿满山川,情溢嘉陵。×,汉代大辞赋家

学习

参差不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参差不齐10篇,内容包括参差不齐典故,品质参差不齐。如在“平行四边形”问题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针对各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出“如***1,已知AB=CD,BE=DF,AE=CF,问AB∥CD吗?”、“如***2,已知CD∥AB,DF∥EB,DF=EB,问AF=CE

学习

刀刀语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刀刀语录10篇,内容包括刀刀语录中的句子有哪些,刀刀日记经典语言。2006-20、坐很久了吧?肩头的雪都重新融化。哪儿也不去了吧?守着点得着的心里话,当个穿囚衣的傻瓜。2006-21、有时候,生活是一行颓败的诗句。2006-22、睡不着觉,

学习

五月槐花香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五月槐花香10篇,内容包括五月槐花香心语,五月槐花香的感受。很快我们就到了返校的时间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香气四溢的槐树林,在回去的路上,我们还感觉鼻息中依然残留着淡淡的槐花香,那翠枝白雪的美丽景象在脑海中也久

学习

汇报交流材料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汇报交流材料,内容包括材料汇报的范文,汇报材料精选100个。校本课程开发:三中是一个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三中曾是湖北省实验中学,但那已经是过去,在这一点上和我们猇亭中学相似,过去两所学校都曾经辉煌过,但近几年三中被划为农民

学习

我的教学小故事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教学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的教学小故事,教学小故事10篇。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

学习

实习证明模板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证明模板10篇,内容包括大专毕业实习证明模板,检察院实习证明模板。(实习单位公章)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习单位工作证明模板二兹有***大学学校****学院****专业**同学于20xx年x月日至20xx年x月x日在***公司实习。该同

学习

见字如面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见字如面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见字如面书信原文范文4篇,见字如面写给未来的自己范文。《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类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