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篇1
本期“风云剧场”为大家推荐的是一档有别于时下热门综艺的电视朗读节目――《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类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将持续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的书信,每一集不但会集结多位明星读信,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节目中的几封直戳人心的信件。
【人民网评】
《见字如面》的出现,恰逢其时地抚慰着信息爆炸时代的痛点,比如通信越来越便捷,但交心越来越困难;比如面对面坐着,但大家都只顾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怀旧是人类的一大基本情感模式,我们中国人则对于“忆往昔”有着更为深厚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书信这种已经逐渐消失的物件以及它所承载和连接的生活方式,却在信息时代,通过娓娓道来的朗读,唤起了人们心底的一些念想。
【网易评】
在喧嚣嘈杂的综艺娱乐节目大环境之下,这档朴素得有些突兀的节目完成了在许多人看来不可能之任务,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炮制爆点为目的,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事实上,真正直抵人心的东西从来不是小众的,面向大众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受众面更广且黏性更强。《见字如面》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日益胶着的竞争局面有了新的可能性,另一层面上,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职――传承本国文化,讲好本国故事。
先睹为快
无论在大陆还是港台,闻一多都被认为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但是,如果从职业上说,他几乎一生从事的都是教书育人的事业。他在1932年回母校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战火纷飞的年代与流亡师生一起南下,一直到被暗⑷ナ溃都未曾放弃自己的这个事业。
见字如面篇2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你。那时候你应该在决定是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工作。是的,五年后,你已经大学本科毕业了,你应该比现在更加自信了,现在的你会因为一门功课考的不好难过几天,五年后未来的你,应该对所有的事情运筹帷幄了,真羡慕那时候的你,可以毫无畏惧,可以释放自己。我希望你能把握机会,在该学习的时候去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把过去的不愉快统统忘掉,继续前行。我希望你未来能够考研,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继续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它是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事情,五年后希望你能答应,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相信你,你会这么做的。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你。那时候你应该在决定是该继续感情还是独自前行。是的,五年后的你,应该会有自己的另一半了,应该也会像很多大学生情侣一样,面临着毕业季分手季的困扰。我由衷的希望你能坚持,你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了,要为自己的感情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坚持感情说明你是一个相信自我的人,对他人负责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这两者将是你未来路上重要的决定。对待任何事情,有始有终,是我对你未来的期望。
见字如面,写给未来五年后的自己。那时候你应该很棒了,因为,我相信你可以变得很棒。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时候你会有自己能力。我不希望那时候你还在读“鸡汤”,不在是别人能够左右你自己的命运,也不会有“当你的能力支撑不了你的梦想”这样荒谬的感觉。你就是你,未来五年后的你,虽然不忘初心,可你已经不在少年,该做的抉择,该去追寻的东西,你铭记在心。未来的你,应该还是会有烦恼,但是,烦恼一直会有的,看你怎么去解决了,未来,是你自己的。见字如面,写给未来的自己,不慌不忙,接受岁月的洗礼,你会成为最好的你。
见字如面篇3
亲爱的阿牛:
见字如面!
听爸爸说,“见字如面”是过去人们写信时常用的一句开场白,意思是说看到信就像见到写信人一样。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的脸有没有浮现在你眼前呢?不过在我看来,和写信相比,视频通话更像是见面。上次咱们俩视频通话的时候,我连你脸上粘的一颗米饭粒都看得一清二楚呢!
给你写这封信,起因是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个节目,名字就叫《见字如面》。第一期节目里,一位男演员为大家读了一封信,据说是我国历史上可以找到的最早的一封家书。写信的是一对兄弟,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他们都是正在打仗的秦国士兵。
爸爸说,这封信原本是用文言文写的,非常深奥,翻译成白话文以后才读给观众听的。听信的时候,我想到了咱们背过的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古人相比,还是我们现代人更幸福,想和家人朋友说什么,打个电话或者发条微信,他们马上就收到了。
不过,爸爸妈妈好像对书信很留恋似的。爸爸说,历史上有很多好文章原本都是信件,读这些信就是在了解历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妈妈说,她很怀念以前和“笔友”互通书信的日子,虽然很慢,但是等信时那种期待的心情是我无法理解的。我想了想,确实无法理解。
我没有“笔友”,但是又有点好奇和朋友写信交流是什么感受,所以就给你写了这封信。
期待你的回信。
你的好朋友 大康
2月1日
寄信需要贴邮票,我选了一张好看的,你可以收集起来哟!
收到大康的来信,阿牛没有立刻回信。其实,大康在信里说的《见字如面》,他也看了,对这档“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他很感兴趣,所以最近一直在***书馆和网络上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呢!
“用书信打开历史”
正如大康在信里所写的,历史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原本都是书信。从公函文书,到文人酬和,再到普通的家书,生活方方面面,文字短短长长,都离不了书信这种交流形式。只不过有的时候,书信“改头换面”了,让人无法第一眼就认出来。
书
这大概是古代书信最常见的“面貌”了,多出现于亲人、朋友之间的通信往来。例如: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就出自其中;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体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交友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描述了“春山可望”的美丽风光,邀请好友一同游赏;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是“诗仙”李白希望步入仕途的一封“求职信”。
帖
这种信严格说来是一种便条,相当于古代的一种“短信”,记录的通常是些日常琐事,用于拜会、问候友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了。
【原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大意】王羲之拜上:大雪初晴,天气好极了。你应该还不错吧。事情还没有结果,我心情很郁闷,就不详细说了。王羲之拜上。山张侯启。
表
三国时诸葛亮曾向蜀汉后主刘禅先后呈上两篇《出师表》,言辞恳切,被评价为读后“不哭者不忠”;西晋时李密向晋武帝呈奏过一篇《陈情表》,感人至深,被认为读后“不哭者不孝”。即便没有读过这两篇原文,你大概也猜得出来,所谓“表”,就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这是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书信。
看完了古代几种类型的信,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吧!请根据下列情境,设想如果你是古代人,会采用哪种类型的信呢?
1.阿牛去找大康玩,大康不在家,于是留了一封 给大康。
2.大康的姐姐嫁到了很远的地方,想念姐姐的大康,把自己的思念倾注笔端,写了一封 寄给她。
书信还有很多“别名”,等待你从历史中一一发现它们的踪影。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名称出现,它们都是前人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除了供后人研究的史料价值外,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甚至是书法艺术价值。
“书信在走向消亡”
和大康的爸爸妈妈一样,阿牛家中的长辈也对书信怀有很深的感情。但同时,他们又表示,已经习惯了打电话、发微信,要让他们写信和人联络,还真觉得有点麻烦呢!
用文字承载历史的书信,会渐渐走入历史深处,直到被后人完全丢弃和遗忘吗?
在《见字如面》第一期节目中,作为拆信嘉宾的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说了这样一段话:“书信在走向消亡,但是书信里所承载的文化、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应该转到电子媒体,或互联网上面去……”
阿牛对这段话印象深刻。这么看来,书信这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是可以在信息时代扎下根来,重新焕发生机的?
但同时阿牛又有些疑惑:书信承载的文化和文明是什么呢?在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人们还会留恋书信呢?为了解开心里的困惑,阿牛翻看了网上很多人的评论,终于有了一些答案。
七七的城:书信在西方被称为是“最温柔的艺术”,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一封信从写信、写信封、贴邮票到寄出,就像一个酝酿过程;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能体会很多细腻的感动。
月亮河:和打电话、发微信这些快捷而随性的交流方式相比,书信给人一种“郑重感”,这不仅是因为写信需要遵循特定的格式和规范,还在于书写时的斟词酌句,仿佛每一个字都包含着对收信人的尊重。
木木:我偏爱写信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面对着一张纸倾诉让我感到放松。
林奈花钟:在过去,书信传递十分缓慢,收到信前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焦急的等待,看到信的时候也就格外欣喜。也是因为缓慢,所以通信的频率不高,一辈子能通多少封信呢?一辈子的感情就匀在这寥寥可数的信件里了,难怪要说“纸短情长”呢!
其实,书信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方式。过去,书信曾通过信鸽、商队、驿使来传递,后来又由邮***通过车船、飞机来传递,在今天自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来传递。书信的传递渠道在改变,但是书信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形式值得被传承下去。
想到这里,阿牛豁然开朗。他要回信给大康,把自己的想法与他分享。
如果你是阿牛,你会怎么给大康写这封回信呢?
(插画:蔡成恩漫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