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理论计算公式N:M=n:m , N=M×n/m
2.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3. 注意事项:即前提或假设
(1)标记个体在种群要均匀分布
(2)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以及迁入和迁出
(3)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4)标志不能过于醒目 原因:过于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5)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调研期间不能消失
实际值等于该公式计算的值必须满足以上注意事项。但直接考公式的题太简单,很多题往往在注意事项上做文章,那通过公式得到的值就会出现比实际值偏大或者偏小的误差。这往往被考生忽略。
4. 题型归纳
4.1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在木头左端一区域用捕虫网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在木头左端用同一个捕虫网捉了8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已知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估算该块木头下鼠妇的种群数量
解析:满足注意事项,所以N= 40× 80/16 = 200
4.2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4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150只 B. 大于150只 C. 小于92只 D.大于92只
解析:此题由公式N:M=n:m 则 N=M×n/m,N=50×42/14 ,得N=150。但在此题干中说到“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第二次捕获的42只中上次标记的14只比实际情况就偏少了,N=M×n/m中M 、n不变,m偏小,则求得的N大于实际值。 实际的种群数量就该小于150只。所以此题选A。
4.3 下***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大于100只 B.等于100只 C.小于100只 D.约为75只
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计算,种群的数量为25×40/10即100只(在公式的注意事项中要满足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以及迁入和迁出)。而此题在t1—t2时间内种群还在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实际种群数量大于100只。所以选A
4.4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解析:我们设种群数量为a。第一次标记了100只动物。第二次捕到40只动物,其中8只
有标记。那么,若标记没有脱落:100/a=8/40,可以算出:a=500若标记脱落了,那我们设第二次捕到的8只动物里,有3只标记脱落了。那么,我们会误认为,我们只捕捉到了5只有标记动物,根据错误的数据计算:100/a=5/40,可以算出:a=800。
可见,由于标志脱落,我们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大于实际数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标志重捕法及其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