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业部主推的养殖新品种介绍(选自《201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品种来源: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鲇,原产美国。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国内实验研究。此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1997年、1999年两次从美国引进,2004年再次从美国引进。
审定情况:
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苗种,经驯化、培育,1996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3-005-1996。
特征特性:
适温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温度15~32℃。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的特点;遗传性状稳定,性成熟年龄为4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少数饲养好的3龄鱼也可性成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适合加工成鱼片,符合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是欧美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畅销的水产品。
产量表现: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可养成商品鱼。第一年体长可达18~19.5厘米,第二年可达26~32厘米。在第一次性成熟后,其生长速度亦无明显下降迹象。池塘大面积养殖亩均产500公斤以上,网箱养殖亩产可达3万公斤以上。
养殖要点:
(1)苗种培育:鱼苗放养要求肥水下塘,其清塘、施肥同家鱼池。亩放规格1.5~2.5厘米,鱼苗1.5万~2万尾,鱼苗下塘15天后,可每亩搭配规格4厘米的鲢鱼苗400~600尾,利于调节水质。饲养前期投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5%~40%,粒径0.5~1.0毫米的破碎料;鱼体10厘米后,改投粗蛋白质含量为30%~35%,粒径为2.0毫米的破碎料。经4~5个月饲养,亩产大规格鱼种400~500公斤。
苗种长到5厘米后亦可转入网箱培育,每平方米放养1400~1600尾。8~10厘米时分箱,每平方米放养350~400尾。投喂粒径为1.5~2.0毫米的破碎料。
(2)成鱼养殖:主养池塘亩放10~2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600~1000尾,搭配鲢、鳙200~300尾或罗非鱼100~300尾;混养池塘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00~400尾,鳊鱼200~300尾,鲢、鳙鱼种150~250尾。投喂粗蛋白质含量25%~36%的配合饲料。
网箱养殖要求设置网箱的水域水质清新,含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透明度不低于40厘米,水深不低于4米,无工业污水排入。放养12~18厘米规格鱼种每平方米230尾;10厘米左右鱼种亦可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培育到150克,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00尾;第二级从150克养至商品鱼,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0~250尾。投喂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32%以上,粒径与鱼种规格相适应。
(3)采用水质分析仪定期测量、监控水质:主要测量水体的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等指标。使pH稳定在7.0~8.5范围内,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含量0.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0.1毫克/升以下。
适宜区域:全国各地均可进行养殖,池塘、稻田、网箱和工厂化等方式养殖。
技术依托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茶亭东街79号
邮***编码:210017
联 系 人:边文冀
联系电话:025-8658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