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三归一”《法华经》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由***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八年(406)译出的一部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乘经典。在印度佛教史上,该经同样是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在大乘佛教传播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华经》问世相当早。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经文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至3世纪之间。同样是形成颇早影响较大的大乘经典《大般涅柴经》、《优婆塞戒经》等经中都出现《法华经》之名,《大智度》等论里也引用了该经内容,世亲还为此撰写了《优菩提舍》。在罗什翻译之前,《法华经》就已经流传到中原大地。西晋太康七年(286),有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早于罗译本约一百二十年。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之后一百九十五年,即隋仁寿元年(601),又有阁那崛多、达摩笈多重勘梵本,补订罗什译本,命名为《添品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七品。以上三种译本,都流传至今。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十四记载:还有《法华三昧经》六卷、《萨芸芬陀利经》六卷、《方等法华经》五卷等三种译本阙失。但据现代学者考证,这一说法似乎属于误传,实际只有今存的三种译本。历代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以及作为僧众进行讲解和注疏的,都以罗什译本为蓝本。罗什译本最初的内容是七卷二十七品,而且其中的《普门品》没有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同达摩摩提合译的《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和北周阁那崛多译的《普门品偈》收入罗什译本,构成七卷二十八品。其后又将玄奘译的《药王菩萨咒》编入,从而形成现今流通本的内容。

《法华经》广泛开演大乘教义,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究竟处的归宿目标,前者和《般若》相摄,后者与《涅》沟通,全文指归净土、宣扬济世以及陀罗尼咒密护等。具体而言有:

一、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包括释迦在内的诸佛分别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化众生,是适应不同状况而采取的方便做法,并非为诸佛本怀;佛的本意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佛“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旨在令所有众生“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方便品》)。该经所主张的所有三乘行人都可以成佛的思想,后人概括为“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即会三乘之方便,入一乘之真实,成为《法华经》思想的代表。另外,由于《法华经》明确了佛的出世目的是为一切众生成佛,因此,古来有人把此经称为宣示“佛出世本怀”的经。

二、以“久远实成”的释迦佛将大乘佛教佛身论形象化。按照大乘佛教的理论,历史上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是属于佛之应身或日化身佛。《法华经》中虽没有法身、报身、应身和佛性等概念,但经中诸品,特别是十五《从地涌出品》之后,对释迦牟尼的描述中已经赋予释迦佛以报身兼有法身的意义,如“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祗劫,常住不灭”,“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祗国导利众生”(《如来寿量品》)。

三、提出“诸法实相”、“十如”等概念。所谓诸法实相是指大乘佛法的根本真理,在《法华经》中就是“一佛乘”、“佛之知见”、“诸法寂灭相”、“大乘空义”等。解释诸法内容的“所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在经中是为了展现如来的慈悲本怀,说明佛出世的本意。“十如”在意蕴上有很大伸缩性,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因此,成为中国古代佛教学者尤其是天台宗人用来构建教义体系的重要概念。

四、现世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仰。观音信仰自唐代起成为中国佛教最为广泛的菩萨信仰体系,至今仍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佛教神祗之一,而观世音信仰的兴起和《法华经》的传译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通过佛世尊之口宣说: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奠定了观世音菩萨能帮助世人解除现世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或灾祸的功能定位。不仅如此,经中还说观世音菩萨在此娑婆世界随机方便,应机现种种身相,“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加强了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菩萨体系中和众生的关联程度。正是源于《法华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形成了“有求必应”的信仰形象。

《法华经》在中国佛教理论体系中被称作“众经之王”,凡重教讲的宗派都充分肯定它的地位,除过天台宗以该经为根本经典承宗立派之外,三论、法相、华严各宗虽然各有方便法门,但都归宗《法华经》,奉其为圭臬。密宗修行的观照轨仪,也有仿效法华行仪之处,唐代不空便译有《成就妙法莲花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由于《法华经》流传的因缘殊胜和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力巨大,历史上不乏一系列的伪作。早在隋代的《众经目录》中就有《妙法莲花经度量天地品》等三种伪经,《敦煌写经》、《续道藏经》和日本《续藏经》中也都收有附会《法华经》的伪作。

《法华经》流传至汉地,自罗什的汉译本问世后,随即于中华大地盛传开来。在《高僧传》所列举的讲经、诵经者中,以讲、诵《法华经》人数最多,流传至今的敦煌写经里也属《法华经》的各种写本所占比重最大。历史上仅南北朝时期,注疏此经的就达七十余家,其中僧睿以“九辙”讲述《法华经》,人称“九辙法师”;昙影撰《法***疏》四卷;道生撰有《法***疏》二卷;法云撰《法华经义记》八卷;慧思撰《法华经安乐行义》;智颞撰《法华文句》二十卷、《法华玄义》二十卷;吉藏撰《法华玄论》十卷、《法***疏》十二卷等。隋、唐以后,乃至明、清,《法华经》一直流传不衰。《法华经》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同样影响深广,译本先后传人朝鲜、日本,在两国广为流传。尤其在日本,在6世纪就有圣德太子亲自撰写《法华经义疏》。9世纪传教大师续开台宗,专门弘扬此经。13世纪日莲大师特奉《法华经》与经题建立日莲宗。19世纪以来,《法华经》先后译成法文和英文,又有梵汉对照、梵文和译、改订梵本、藏梵传译以及原文等的出版,在现代佛教文化圈持续发挥其影响。

“会三归一”《法华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会三归一”《法华经》

学习

高考英语题型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英语题型,内容包括成人高考英语题型,2022高考英语题型。摘要: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的第五大项为“任务型阅读”,启用自2008年,是相对较“新”的一种高考英语试题形式。本文就针对该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谈谈笔者的看法。

学习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内容包括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原句,曹操的性格特征。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雄才大略:奸邪伪诈

学习

斑点叉尾鮰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斑点叉尾鮰,内容包括斑点叉尾鮰做法,斑点叉尾鮰介绍。品种来源:

学习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内容包括借喻和借代的区别教案,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举例说明。关键词:借代;借喻;区别

学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理论专著。【标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学习

文章补叙例谈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文章补叙例谈,内容包括文章中采用补叙的好处,初中哪些文章用到了补叙。文末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一段或几段话,是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对此却忽略了,未能抓住这些疑点、

学习

《生活中的标志》教案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标志》教案,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标志符号教案,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教案。一、教材版本

学习

蓝宝石华丽雨林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蓝宝石华丽雨林,内容包括华丽雨林蓝宝石幼体,印度华丽雨林蓝宝石。蓝宝石华丽雨林,初听这个名字,你也许会以为是一种宝石,但其实它是一种生活在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的树栖捕鸟蛛,全身细毛密布,属于蜘蛛目捕鸟蛛科。

学习

标志重捕法及其误差分析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标志重捕法及其误差分析,内容包括标志重捕法及其误差分析,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误差分析。1.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

学习

透视“透视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透视“透视学”,内容包括透视学原理及讲解一点透视,透视学原理阐述一点透视。【关键词】透视学教学方法新媒体研究改革

学习

分布式计算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分布式计算,内容包括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教材。AjayD.Kshemkalyani

学习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内容包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答题模板,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对吗。本框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

学习

浅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内容包括语言决定思维是谁提出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谁说的。摘要: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发展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表达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透露出不

学习

创造教育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创造教育,内容包括创造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何谓创造教育?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对于创造起码就有几十种不同的看法,对于创造教育,看法可以更多了。

学习

国殇原文范文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国殇原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国殇原文的拼音和解释,国殇全文原文。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安迪对于自由的向往。正如《圣经》所云:“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安迪用一把刻石的小板斧,每天一毫米、一毫米地挖,足足挖了二十年,最终

学习

拿来主义原文范文精选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拿来主义原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拿来主义全文原文,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全篇。有学生预习后在课间询问:既然《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鲁迅为什么不直接删掉前半部分呢?――我意识到:与其自己无比艰难地臆想“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