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篇1
1、《聊斋故事(一)》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有温婉深情的狐仙鬼女,也有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泼魔;有贪赃枉法的邪道鬼怪,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不羁英魂;有心怀鬼胎的伪善人,也有知恩***报的异类他们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人情与鬼蜮。善良与邪恶,美与丑,在这里呈现交织。他们是那样的神秘,又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然而,在这个幻想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演绎的每一个情节,无不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再现。
2、蒲松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改编的《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聊斋故事(美绘版无障碍阅读)》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魅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多、质量上乘、写得*美*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来源:文章屋网 )
聊斋故事篇2
金氏是柴庭宾的结发妻子,是一个嫉妒心极强又好猜疑的人,并且好用计谋与耍手段。她不能生育,却又无法忍受丈夫为续香火而纳妾。按照封建社会“母借子贵”的观念,妾一旦为丈夫生子,她在家里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冲击,对于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对于丈夫所纳的第一个妾,金氏“暴遇之,经岁而死。”显而易见,此时的金氏处于玩弄手段的初始阶段,手段残暴且明目张胆,不太老练。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丈夫忿恨而出,“独宿数月”,夫妻之间开始冷战。金氏当然不甘如此,为了阻止丈夫再次纳妾,她采取首发制人的攻势。首先,她别有用心地选取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即丈夫生日那天,为丈夫祝寿,并以“卑词庄礼”的姿态出现在丈夫面前。金氏这样做其实是利用了丈夫不忍拒绝的心理,夫妻“始通言笑”,金氏旗开得胜。于是,设筵待柴开始第二轮攻势。遭到柴的推辞之后,“金化妆而自诣柴所”。于是,夫妻“酌酒话言”。席上,金氏又以语言为武器,彻底战胜了丈夫。为取得丈夫的信任,她连违心的话也说得从容不迫:“前日误杀婢子,今甚悔之。何使仇忌,遂无结耶?后请纳金钗十二,妾不汝瑕疵也。”首先,她承认错误,但是将杀人美其名曰“误杀”,以推卸责任,并且表达了忏悔之心,从其措词可以看出其伪善的本质。但这样的言词可以有效软化丈夫的敌对情绪。其次,金氏用夫妻结深来规劝丈夫,缓解丈夫的对抗之意。最后,假装信誓旦旦地许诺:以后你即使要纳金钗十二,我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一个求妾若渴的丈夫听了妻子的这番话后还能有什么不满与怨恨呢?于是丈夫的心理防线与对抗堡垒被金氏三言两语击个粉碎,夫妻“由此敬爱如初”。至此,金氏与丈夫斗争的第一回合结束,却标志着金氏玩弄计谋的一大转变:即由光明正大的破坏转入暗中使坏。一方面她大张旗鼓地请媒婆物色佳妾,另一方面又暗中使媒婆封锁关于妾媵的消息,然后又故意敦促媒婆物色佳妾的进程,其狡黠与圆滑不亚于王熙凤。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做了一年多的戏。她的丈夫没有识破她的伎俩,却托亲友买到一妾,于是金氏与其丈夫的第二阶段斗争拉开了帷幕。
起初,金氏仍旧戴上伪善的面具,使上了惯用的伎俩———演独角戏。她见到林氏时,“喜形于色,饮食共之,脂泽花钏任其所取。”对其可谓怜爱有加。一旦找到下手的突破口之后,便毫不手软地施暴。林氏生于燕地,不会女红,于是金氏趁传授女红给林氏之便,对其施以呵骂与鞭笞。后来,林氏终于承受不了金氏的***,自刭而死。金氏从一开始的不露声色到后来的变本加厉以及她毫不畏怯的宣告:“我代汝教娘子,有何罪过?”彻底唤醒了丈夫,也使自己的阴险狡诈显露无遗,从而使夫妻关系彻底冰冻尘封。事实上,金氏对计谋的运用是失败的,既使夫妻反目,他人死于非命,也使自己在整个家中处于孤立的境地。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自己不能生育,从而害怕别人与自己争地位,她内心深处是恐惧的,其对计谋的行使其实是一个弱者面对无可改变的事实所作的迫不得已的困兽之斗。
在邵女出场前,值得一提的是贾媪说媒使用的如战国策士般奇妙的计谋,这一计谋集中体现在贾媪高超的语言艺术上。
起先,她一进邵家门便假装与邵妻闲聊,欲擒故纵,消除主人戒心。看到邵女后,“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昭阳院,赵家姐妹,何足数得!’”夸美貌是为了方便问“婿家”,这是人之常情。当她知道邵女尚未婚嫁时,便着实往邵妻心头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说道:“若个娘子,何愁无王侯作贵客也!”此句故意提到“王侯”,表面上表达了自己对邵女未来婚姻满怀信心;实则故意戳对方痛处,让人难堪,从而可以慢慢侵入对方心里。当她从邵妻口中得知:只要求女婿是个读书人便可时,便一面说话安慰邵妻,一面漫不经心地说道:“昨一大笑事:柴家郎君云:于某家茔边,望见颜色,愿以千金为聘。此非饿鸱作天鹅想耶?早被老身呵斥去矣!”我们不得不佩服贾媪高超的语言艺术,短的两句话欲道出此行目的,却又以“呵斥”二字掩盖之。将说媒大事化为可有可无的笑谈,又有意透露柴的诚恳态度:“愿以千金为聘”,这样一来,身处贫士之家的邵妻想不动心也难。在邵妻“微笑不答”之际,贾又乘胜追击,大言嫁入柴家的好处。此时的邵妻已经沉浸在对未来膏腴般幸福甜美生活的幻想中了,完全陷入贾媪早已设下的天罗地网中而毫无知觉。后人评这一段为:“抑扬顿挫,不即不离,使人入其彀中而不觉。”可谓切中肯綮。贾媪以策士般机警之语成功说服了邵妻嫁女,究其原因,在于她能够以巧妙的语言,抓准时机,深入对方心里,以己度人,以己观人,令人防不胜防却又处处在理,谈笑之间,君自入瓮。
邵女的出场拉开了本故事讲述人生智慧重头戏的帷幕。故事开篇便点明邵女“少聪慧”,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本事,很喜欢读内经和冰鉴书。由此可以推断此女对医学针灸和鉴人之术颇有研究,所以,在生活中,她时时利用鉴人之术。初次与柴郎会面,见柴郎关注自己便“怪其狂顾,秋波斜转之”。不以正眼看人,可谓挫伤爱慕者积极性的良策。但一旦有人前来说媒,她又欣然应许,做出了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决定,这无非是对冰鉴书的运用。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父母安享厚奉,则养女有济矣。”自己出嫁,可以让父母生活充裕,从而见出邵女之孝,是邵女为改善父母生活水平而做的决策。其二“,况自顾薄命,若得嘉偶,必减寿数,少受折磨,未必非福。”读了冰鉴书首先鉴的是自己,深知自己命薄,所以不能嫁得太好。这就是为什么年满十七岁仍待嫁闺中的根本原因。其三,“前见柴郎亦福相,子孙必有兴者。”识得柴郎有福相,子孙后代会出类拔萃,于是决定出嫁。这一决定与其说是邵女顺应天命,不如说是她对命运的反抗,邵女希望嫁入柴家通过接受折磨的洗礼,来换取幸福,其实是一种自救行为,实乃邵女进行人生规划所走的一步不错的棋。
邵女嫁入柴家后,住的是柴庭宾瞒着妻子在外面建的一幢别墅。深谋远虑的邵女自然认为此非长远之计,倘若金氏知晓,则家无宁日,于是她劝柴道:“请不如早归,犹速发而祸小。”柴因为害怕邵女受到金氏的摧残而迟疑不决,邵女却毫不畏惧地宣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并且以一系列举措成功地论证自己的言词,彻底感化了金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趁柴出门,主动“伏罪”。邵女心知纸包不住火,而柴又是极优柔寡断之人,主动登门“请罪”实在是被逼出来的计策。但即使这样,邵女也将出招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首先,她着“青衣而出”。“青衣”就是黑色的衣服,颜色暗沉,毫不张扬,不会抢了大夫人的风光,激起大夫人的妒火。可见其考虑之周全,心思之细密。其次,命“一妪携袱丛之”。将被单带上,暗示了一心一意侍奉大夫人的愿望和诚意。最后,到了“嫡所,伏地而陈”。“伏地”极言邵女之谦卑,这比金氏当初“卑词庄礼”、“化妆自诣柴所”去请求丈夫的原谅更为虔诚,可见,在使用计谋与手段上,邵氏比金氏更胜一筹。如此,低三下四地“自首”示弱,自然可以让一个奇妒者凌驾于弱者之上而心气平和,邵女因此也换来金氏“命婢子出锦衣衣之”,首战告捷。
(二)忍辱负重,竭诚侍妇。作为柴家小妾,邵女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从不僭越金氏之上。每天青衣出入,早起服侍金氏起居,恭敬地做婢女所做的事情,即使在上也不敢造次,柴“苦辞之,十余夕始肯一纳”。为人处世如此小心翼翼,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为邵女自救的一大法宝:要想感化金氏,就必须自贱身份,以德报怨;要想通过受折磨来祈福,就必须安守本分,来保全自身,实是一种才略。尽管如此,邵女的自救之路依然走得踉踉跄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事件上。
其一,遭受殴打事件。邵女侍奉金氏谦恭细致,无可指责,对待丈夫的态度也不温不火,无可挑剔。正因为这种几近完美的处世态度,让金氏“自愧弗如,积惭成忌”。对于一个好嫉妒的人来说,这种心理的形成是必然的。于是,金氏开始发泄自己的妒忌。起初是稍加呵斥,邵女顺受。当邵女不小心摔破了一面镜子之后,金氏便将与丈夫吵架的怒气及素日对邵女的妒火一股脑儿地发泄在邵女身上。而整个过程中,邵女只有一个动作:“长跪哀免”。难能可贵的是:被殴打过后,邵女并没有心安理得地躲在夫君的庇护下窃喜,而是一如既往地侍奉金氏。金氏并不领情,而是“捶床怒骂”,趁丈夫外出的空隙而“泄愤于女”。邵女并不反抗,忍受非人的折磨。并且,自从金氏与丈夫闹翻后,邵女也不与夫君同床,金氏“闻之,意亦稍安”。不能生育是金氏的一大心病,也是金氏与邵女对立的最根本原因,邵女并没有急于生子以与金氏争宠争地位,相反,少与夫君相处,就在根本上使得感化金氏成为可能。
其二,卖婢事件。柴家有一狡猾的婢女,因为偶尔与男主人说说话,被金氏怀疑与丈夫有私情而被暴打一顿。从此这一婢女就与金氏结仇,在轮到她值夜的一个晚上企***谋杀金氏。邵女因懂得鉴人之术看出其“面有杀机”,才阻止了一桩人命案的发生。出于仁慈,在邵女的建议下,柴没有与金氏商量便将此婢卖了。金氏得知后先是“捉裾浪骂”邵女,后逮着机会“烧赤铁烙女面,欲毁其容”。在下人的哀求下,“以针刺肋二十余下”乃罢。邵女仍然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甘受命运对她的折磨。当丈夫为之鸣不平时,她说道“:当嫁君时,若岂以君家为天堂耶?亦自顾薄命,聊以泻造化之怒耳。安心忍受,尚有满时;若再触焉,是坎已平而复掘之也。”可见,邵女其实对自己的处境了如指掌,是一个清醒的受难者。经历了这件事,金氏“时时呼女共事,词色平善”。可见,金氏已初步有所感化。
聊斋故事篇3
聊斋是小说作家蒲松龄的经典作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聊斋读后感200字,希望你会喜欢!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轻轻合上《聊斋志异》的最后一页,望着手中的书,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特色,其中“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连起来解释,顾名思义,在聊斋这个书屋记述的奇异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书中有六个最典型,最经典的故事《小倩》、《陆判》、《画皮》、《小翠》、《阿宝》、《小谢与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与风格。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聊斋》中描写下层民众生活打下了基础。家族的没落激励着蒲松龄更加勤奋的学习,家中丰厚的藏书也为他汲取知识提供了帮助。像那个时期众多知识分子一样,蒲松龄也期盼着金榜题名时。但屡次科举的失败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名落孙山后,他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懂得了“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举失利后,蒲松龄几经转折,为谋生四处奔波。他曾钟情于科举又深受科举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让他更能体会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聊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聊斋》可以说是蒲松龄的精神寄托,它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值得人称赞的就是它对男女情爱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见钟情而后与子偕老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自古已有许多文人墨客钟情于‘志怪’类文学并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但真正将这类文学推向顶峰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空前绝后”之美誉。他将古代小说中的‘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于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优雅的文言风格。
聊斋中将世界分为仙界,冥界,妖界。
聊斋故事篇4
1、《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2、《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来源:文章屋网 )
聊斋故事篇5
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这句话是蒲长春为自己定下的生活目标,也是他做事的原则。
在主***蒲家庄之前,蒲长春当过兵,做过电工。1989年,从市场中看到商机的蒲长春开始做起了服装营销生意。从经销服装到加工服装,再到组建自己的服装批发市场,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大胆超前的经济意识,蒲长春的事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2002年10月,他已经拥有淄博宝艺服装有限公司、淄博宝艺房地产开发公司、淄博宝艺花卉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宝艺高档休闲服饰批发市场、中国庆云宝艺服装城等多家企业,总资产6000多万元。而此时,一次历史的机遇再次把已经功成名就的蒲长春推到了一个新的事业的起点。
上世纪80年代末,当中国的旅游业兴旺起来后,简陋的蒲松龄故居迎来了一批批的参观者,蒲松龄的后代们从这里看到了商机。蒲家庄开始赚起了旅游的钱。
2001年,随着蒲松龄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世界名人价值的提升,蒲家庄的旅游和发展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当时山东省主要领导提出了在蒲家庄建设聊斋城的设想,经过专家们严格的规划论证,聊斋城建设规划方案于2001年4月通过,被列入全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70公顷。
就是在这个时候,蒲长春的生活发生了转折。聊斋城的建设规划有了,但规划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蒲家庄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蒲家庄在此之前虽然也进行了部分的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经营,但与建设这么大规模、专业的旅游项目还有很大的距离,有关方面开始为建设聊斋城寻找合适的人选。时任中共淄川区洪山镇***书记的高燕盯上了蒲长春:有了十几年的市场拼搏,蒲长春懂营销,懂管理,懂建筑,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很快找蒲长春谈话,那些话让蒲长春至今不能忘:你是蒲松龄的后人,弘扬聊斋文化,你责无旁贷;你是蒲家庄村民,振兴村庄经济,你责无旁贷;你是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带领乡亲们致富,你责无旁贷。蒲长春没有再说什么,作为蒲氏后裔,他明白了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尽心弘扬聊斋文化
干就要干好。蒲长春上任伊始,就勾画出了蒲家庄旅游发展的思路――以文化旅游为主线,把聊斋文化融入旅游,靠旅游弘扬聊斋文化。淄博聊斋旅游有限公司随即成立,蒲长春就任总经理。他意识到,为了发展旅游,必须从基础设施入手,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游等问题,彻底改善当地的旅游环境。当时在规划的景区内有一条400米的小路,只有四五米宽,大型客车只能单车通过,每到旅游旺季,车辆进不去、出不来,游客怨言很多。蒲长春上任的第二天就开始动员拆房子修路。但要拆掉这些房子,单是补偿费就达400多万元。这时候,许多村民坐不住了,一些人担心这样做会把老祖宗留下的“文物”破坏了,便在房子拆迁上大做文章,漫天要价,甚至不拆不迁,阻挠工程进展,甚至还有人以破坏文物的“罪名”把他给告了。
蒲长春心里明白,村里一些明清时代的建筑,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应该加以保护,但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根本不是什么“文物”,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坯墙草房,在淄川一些农村随处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村民只顾眼前的一点利益,还没有认识到开发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的重要性。
“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更大地体现文物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保护,但污染环境,影响视野,有碍发展的东西要坚决清除。”蒲长春与他的工作伙伴们凭着对文物开发科学的理念和执著,克服了重重阻力,终于使整个项目得以按计划实施。2001年8月聊斋城景区一期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在仪式上,蒲长春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景区整体建设的思路,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赞许,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如今,在保留明清风格古村落的基础上,村里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蒲松龄艺术馆、柳泉、石隐园、聊斋宫、玄夜院等一批与聊斋有关的50多个景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慕名探访蒲家庄,蒲家庄开始着力向旅游专业村发展。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中国淄博聊斋民间艺术灯会闪亮登场。聊斋城的艺术家们用传统花灯这一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蒲翁笔下的狐鬼仙妖世界。整个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设万家灯火,迎八方嘉宾;柳泉采风、古道寻踪;童趣天地、情侣乐园;百花争妍、梨园小唱;宦娘迷宫、聊斋奇观5大展区,造型各异的艺术灯、传统灯、机械灯、高科技灯等上万盏,逼真地描绘出画皮、崂山道士、墙头记、小翠、连琐、宦娘、聂小倩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聊斋故事。
迎宾大道、情侣大道、环村路迅速贯通;聊斋广场、松龄广场、柳泉广场陆续建成;宦娘琴缘、百子嬉乐园、柳泉古道、聊斋古道、狐影潭等景点相继投入使用;聊斋文化艺术品市场成为江北最大的文化艺术品集散地;聊斋农贸市场、聊斋餐饮娱乐街吸引了八方投资商;54户村民入住高档别墅区,8100平方米的聊斋花园小区住宅楼工程全部峻工,村民也相继入住;按国际标准设计的游泳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五星级的聊斋旅游大酒店或已动工、或通过规划论证,进入施工阶段……
蒲家庄变了,变美了,变富了,变得处处让人充满着创业的欲望和奋斗的力量。如今,聊斋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著名旅游景区,蒲长春也以突出的业绩当选为淄博市十二届人大代表,荣获“振兴淄博劳动奖章”、“个体私营企业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思想领先于时代
属下和村民这样评价蒲长春:睿智、果敢、意识超前,有大气魄。作为一个创业者和领头人,蒲长春一直坚持创新高效的工作原则和果断的工作作风,正由于这一点,使得蒲家庄得以冲破层层阻力赢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旅游市场中抢得先机。2002年“五・一”前夕,为了承办一台高标准的文艺演出,蒲长春一班人作出了突击建设聊斋演艺广场的决定。说了就做,结果占地5万平方米、能容纳1.5万人同时观看演出的聊斋演艺广场,从工程设计到工程峻工仅用了22天,创造了聊斋城建设史上的奇迹,为扩大蒲家庄和聊斋城的知名度、提升聊斋城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作了很好的铺垫。
蒲长春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不仅要有丰富的景点,还应在吃、购、娱乐等方面做好文章,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2002年秋天,他到南方考察,坐在深圳民俗文化村一家小吃摊前,吃一种很美味的小吃,东西还没吃完,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何不在聊斋城建设餐馆娱乐街,把全国各地的小吃、名吃引进来,让游客在一条街上就能尝遍天下美食?5分钟后,他的电话打到了蒲家庄:提议在村北建设聊斋餐饮娱乐街,请村“两委”研究。
这一下,不光村民想不通,“两委”成员也出现了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很充足:村北是垃圾场,地势坑洼不平,如此环境怎么能建小吃街?地理位置偏,游客根本走不到这地方,何人来吃?投资太大,如果卖不出去,这个包袱谁来背?
蒲长春没有心思再在南方考察,立即赶回了蒲家庄,反复推销自己的设想:把聊斋园开一个北门作为出口,建一条景观大道直通小吃街,人气就旺了;在小吃街东首建高标准的游泳池、网球场等娱乐设施,地方就活了;小吃街与环村路对接起来,全面绿化,环境就美了;给建筑商、原材料商一些优惠***策,资金就解决了;加大宣传力度,策划营销方案,房子就好卖了。终于,大家被蒲长春苦口婆心描绘的美好前景所打动,方案得到了通过。
现在,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风格的营业楼房已形成规模,被投资经营户抢购一空,餐馆娱乐街成为聊斋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不得不佩服蒲长春的远见卓识和大手笔、大气魄!
聊斋城的西北面有一个淄博煤矿留下的矸石堆,与景区很不协调。当别人正在考虑如何把矸石堆搬运走的时候,蒲长春却在谋划把这个矸石堆绿化成一座小山,既可以减少搬运的麻烦,又可以为聊斋城风景区再添一个景点。一举两得,点石成金。
群众富了才是硬道理
蒲长春经常说,只有把开发旅游与村民的发家致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和支持开发建设的积极性――这也是自己接任蒲家庄当家人的初衷。“开发蒲家庄、建设聊斋城,就是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让他们早日实现小康”。对着全村的父老乡亲,蒲长春郑重许下诺言。
现在,蒲长春的愿望初步得到了实现。为了让村民们更新观念,蒲长春带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到外地参观,远处到华西村、周庄古镇,近处到博山区的岜山村、临淄区的张家社区、张店区的城东村。外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村民们由自豪变成了惊讶,由知足改为了奋进。
如何通过旅游尽快让村民们富起来,这成了蒲长春上任后考虑最多的问题。随着蒲家庄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各显其能,有的在景区搞起了餐饮,有的经营起各色各样的旅游纪念品,有的卖起了土特产品,实在没有经营门路的就到聊斋城搞服务和维护清扫工作,蒲家庄的劳动力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村民的腰包开始鼓起来。村民们逐步摆脱了干了不知多少辈子的农田生活,穿上了西服,揣起了名片,成了经理和老板。村民蒲章浩擅长揣摩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他就把自家的住房腾出来开了一个农家餐馆,自己则出去租房子住。可口的饭菜不但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连附近村庄的人也乐于在这里请客吃饭。一个小餐馆,仅有不到十张桌子,四五个人经营,一年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
在中国的重要节庆期间,聊斋城都要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每天参观游览的游客都达几万人,络绎不绝的人群为蒲家庄带来了人气,增加了财气。每次活动,数十万计的游客们都把近千万元抛在蒲家庄,创造了民办旅游景区的奇迹,在国内旅游业中被传为佳话。
聊斋故事篇6
【关键词】画皮;电影;票房
电影《画皮》在2008年上映之时票房高达2.5亿,2012年电影《画皮Ⅱ》继续强势来袭,票房成绩已经超过7亿。这样好的成绩,不仅成就了制片人庞洪,更成就了宁夏电影集团,使一个曾经在全国都算最穷的电影制片厂,通过《画皮》成功进行了命运逆转。
电影《画皮》虽然取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但观看后就会发现,电影只跟聊斋”画皮”两字重合,至于情节、故事、人物性格完全不同。
让我们先看看《聊斋志异·画皮》中的情节是怎样:
太原王生,早上外出,遇到一貌美女子,上前搭讪。女子说:“父母因贪财,把她卖给人做妾,正室对她早晚打骂,不堪忍受,打算逃走。”王生随即将女子带回,金屋藏娇。王生的妻子出身名门,怕招祸,劝王生将女子送走,王生不听。几天后,王生在集市遇到个道士,道士说他全身邪气,肯定遇到鬼了,王生狐疑。回到书斋,大门紧锁,他找了段塌了半截的墙,跳进院子,发现书斋的门也紧闭,便蹑手蹑脚的走到窗前,从窗缝看,只见一个狰狞的厉鬼,面色翠绿,牙齿锋利,将人皮铺在床上,用彩笔在人皮上描绘,描绘完成后,提起人皮抖了几下,像披衣服一样,披在身上……随即变成那位女子。
王生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找到道士,求道士救命,道士让王生把自己的拂尘挂在门上。王生照做,半夜,听见门外嗖嗖的声音,王生让妻子陈氏看看。陈氏看到:女子走到门前,看见拂尘,不敢进去,站在门口,咬牙切齿,过了很久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骂道:“难不成我要将吃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于是扯下拂尘,破门而入,登上王生的床,撕开王生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走了。
第二天早晨,二弟去找道士,道士随二弟赶到时,女子已不在。道士认为女子并未走远,问二弟:“隔壁是谁家?”二弟说是他的住所。道士和二弟过去,发现果然有一年轻女子早晨才到,准备在这里为仆。道士随即取出桃木剑击中女子,只见人皮划然脱下,化为厉鬼,道士将其头颅砍下,化成一股浓烟,接着将人皮卷起来,准备走。这时,陈氏哭着求道士救回王生。道士告诉陈氏救回王生的办法。
陈氏依照道士所说,到集市上去求一个躺在粪坑里的乞丐,乞丐笑着说道:“佳人爱我呼?救活这种丈夫做什么?找任何一个人做丈夫也比他强,你丈夫死了,来找我,难道我是阎王爷?还拿拐杖打陈氏,陈氏强忍住,最后乞丐吐出一大团鼻涕黏痰,让陈氏吃下去。陈氏吃了下去,奇迹却没有发生,回到家里越想越伤心,她一边哭一边整理王生被厉鬼撕裂的胸膛,突然,那团鼻涕黏痰涌了出来,掉进王生胸膛,变成一颗跳动的心脏!陈氏赶快将王生的胸膛包扎起来,渐渐身体有了体温,第二天早上,王生复活了。
看完《聊斋志异·画皮》,我们便会发现,电影《画皮》只用了《聊斋志异·画皮》的人物名称,但故事内容已经进行了颠覆。电影《画皮Ⅱ》的故事情节就更是进行了全新的创作。
一、相同的元素——画皮、心
不论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还是电影《画皮》,亦或者是电影《画皮Ⅱ》,它们当中都出现了相同的元素:画皮和心,而故事其实也是围绕着画皮和心展开的。
在《聊斋志异》里面,厉鬼是披了一张完整的人皮,而王生的心是被厉鬼挖了出来,最后又被他的妻子陈氏救了回来。它的哲学意蕴就在于:厉鬼面目狰狞,心狠手辣,但是表面上确是一副文弱的外表。厉鬼披上人皮后,化作美丽的的女子,利用她的美艳,去引诱有邪念的人。披着画皮的恶鬼对待猎物绝不会心慈手软,上当的人往往会丢掉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就像王生失去了自己的心。
在电影《画皮》里,狐狸精小唯因每日要吃新鲜的人心,从而保证她的皮囊才不会坏死。它的哲学意蕴就在于:小唯美艳动人、楚楚可怜的皮相,却是需要得到鲜活的人心才能去维持的。当佩蓉开始怀疑小唯的时候,周围的人却没有人相信。人们往往容易被外表所迷惑,只有当吃了大亏,上了大当后才会恍然大悟。
在电影《画皮Ⅱ》里,公主拥有最炙热的心,而小唯拥有迷人的外表,她们二人为了各取所需,交换了心和皮囊。它的哲学意蕴就在于:靖公主想要得到霍心的真心,但是因为自己残破的相貌,最后决定和小唯交换,但当霍心知道真相后,才恍然大悟,靖公主才是他的挚爱,真爱战胜了皮相。
虽然都是画皮,但是我们看到三者所讲的已经不是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只是那张皮和心。
二、《画皮Ⅱ》并非《画皮》的续集
与其说《画皮Ⅱ》是《画皮》的续集,不如把他们看做系列更为恰当。首先,《画皮Ⅱ》与《画皮》中的人物已经完全不同,唯一的线索只是“九霄美狐”小唯,所以《画皮Ⅱ》并不是《画皮》的续集。但这种模式更接近好莱坞式的模式。纵观《加勒比海盗》、《魔界》、《国家宝藏》这些好莱坞大片,都是以这样的模式存在,并且每出一部都会比上一部的票房更好。中国电影也正在尝试着向这个方向迈进,并且从《画皮》系列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虽然票房并不是衡量电影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它对促进电影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绝对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三、《画皮Ⅱ》比《画皮》更具东方魔幻色彩
在《画皮Ⅱ》中,观众看到的场景有:神秘的沙漠、荒野、诡异的气氛、无不体现出这种东方魔幻色彩。《画皮Ⅱ》中的白城的拍摄地点选择在了雪域高原,这个地方是片中的爱情圣殿,有着一种超现实的感觉。雪域高原的圣洁、广阔、神秘,为营造这种东方魔幻色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整个电影的整体色彩从白色,纯洁的基调,逐步的走向了比较浓郁的红色。片中的色彩对比非常强烈,与片中主人公靖公主的人物性格一样,非黑即白。在电影《画皮Ⅱ》当中的武打特技、三维特效、化妆造型更是将这种东方魔幻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四、爱情的主题、暖心的结局
无论是《聊斋志异·画皮》,还是电影《画皮》、《画皮Ⅱ》,它们的结局都是在惩恶扬善,这种结局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契合观众的内心感受,因此,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聊斋志异·画皮》教益人们要警惕披着美女画皮的恶鬼,王生贪***美色,却被美色所害,最终还是原配陈氏救回了他的命,相信复活后的他一定会感念陈氏的恩情。电影《画皮》的最终结局也是王生与佩蓉化解误会,言归于好;《画皮Ⅱ》最终否定了小唯对公主说的:“男人眼里只有女人的皮相!”霍心最终看到了公主那颗炙热的心,两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看到,不管故事怎样改变,暖心的结局是不变的。
《画皮》的成功和许多方面是分不开的,它将传统故事进行了重新的演绎,爱情的模式更符合当代人的观看习惯,场景、故事背景、惊悚感使得片子更加的好莱坞化。让我们期待着中国电影有更多的《画皮》《画皮Ⅱ》的出现。
参考文献:
[1]http://.
聊斋故事篇7
春在堂 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
聊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贼者居 清代戏曲家李渔的书斋。他虽富有文采,但生活随便,不大讲究读书人的礼节,他寓居北京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贼者居”。
抱残守缺斋 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他在***治上保守,集古籍来寻求心理的安慰,故把自己在北京寓所的一间小屋命名为“抱残守缺斋”。
绿林书屋 鲁迅在上海的书斋名是“绿林书屋”。鲁迅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瓜蒂庵 明史专家谢国祯,生前把攻读的书房叫“瓜蒂庵”。主人曾解释说,别人都在攻正史,我却忙着搞野史,搞零星边角史料。别人抱“西瓜”,我就捡“瓜蒂”。“瓜蒂”之说当然是自谦,匡正治学态度才为本意。
何妨一下楼 民主战士闻一多,题书房名为“何妨一下楼”,寓意深刻,十分幽默。闻一多在云南研究《楚辞》和《诗经》时,潜心著述,经常好多天都不下一次楼。透过书斋题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埋头攻关的学者形象。
四当斋 近代学者章钰曾自署斋名为“四当斋”。取自于宋代诗人尤衷说自己的书屋是“四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样一个典故。
待漏斋 著名作家张恨水的书斋。每逢阴雨四合之际,全家人将盆盆罐罐各就各位等待漏雨,故称“待漏斋”。
窄而霉斋 著名作家、文物专家沈从文,青年时代住在北京湘西会馆,房屋狭窄、潮湿,经常散发出霉味,他便戏题居室为“窄而霉斋”。他的脍炙人口的一些早期作品,大都诞生在这个居室里。
师牛堂 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画室。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埋头苦干,多给少取。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
菜根精舍 著名古典人物画家李耕,字砚,号“琴道人”、“大帽山人”。李耕爱吃素,爱研究佛学,他的画室就叫“菜根精舍”。
羿楼 著名诗人柳亚子给自己的书屋题名为“羿楼”,羿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日”指日本帝国主义。以此来表现他的爱国精神。
聊斋故事篇8
关键词:《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鬼恋 特点
我国同世界各民族一样,鬼神观念在原始社会早期即已产生。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不能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死灵魂不死,变为鬼物,狐是一种妖兽,为鬼所附,都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有特殊的灵性。”[1]从中可以看出,鬼与狐是被并列的,提到一者,便会马上联想到另一者。
“按古人观念:人死曰鬼,物精成妖(化人),通过修炼,都可以成为神仙、鬼仙或狐仙。”其中关于“物”的解释,钱钟书说:“物,盖指妖魅、精怪,虽能通神,而与鬼神异类。”[2]可见妖魅、精怪成精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并且是不同于鬼神的。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人鬼恋”中的“鬼”是个广义的范畴,是指“非人”,包括鬼本身,还包括神、仙、狐及其他妖精。
“人鬼恋”故事自古有之,它的发展经历了花开、花凋和结果三个时期。从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普及,到唐代传奇的继承开拓是“人鬼恋”的花开期;到了宋元时期的话本,已经只是对前人作品的翻“唱”了,进入明代,这类作品只是被当成一个片段或插曲出现,这是“人鬼恋”的花凋期;清代是结果期,“人鬼恋”表现出了脱胎换骨的新貌,特别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现象
《聊斋志异》全书总篇数约为500篇,其中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0多篇,两者约占总数的一半,所以《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聊斋”也成了“鬼”和“狐”的代名词。在占近半的鬼狐故事中,又以“人鬼恋”故事最为突出。
我国古代生活和古典文学中,一向有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的传统。到了蒲松龄笔下所创造的幽婚故事,既继承了魏晋以来志怪小说的传统模式,又有了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的进一步发展。蒲松龄以更丰富的情节和更纯熟的高明的艺术手法,大量描写了真诚相爱的男女,逾越了阴阳阻隔,突破了生死界限,人鬼相恋,结成幽婚。在蒲松龄笔下,爱情不仅占有女子的全部生活,生死许之。男子也具有钟情专一,也不例外。这种描写表现出作者在男女相爱方面已经有了平等意识。男爱女,可以割肉,可以死亡;女爱男,能禁一己之,清寡自守。作者由衷地赞美以生命与之的真爱,这就是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有他进步的意义。
在蒲松龄精心刻画的鬼女形象中,有的是在阳间被诬冤死,有的是死后被阴间妖物驱使,服贱役(为***)以危害生人的。她们不甘于受屈辱做坏事而求救于生人,得人之助,因感恩而发生爱情。如《聂小倩》和《梅女》,她们生前或死后都是被受欺凌的女子。聂小倩,“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她被驱使诱惑生人,常以锥刺足心,或投之以“金”(鬼骨),截取心肝,使人中夜暴亡,“阅人多矣”。而遇到宁采臣这样“性慷爽自重,生平无二色”的人物,不受她害,使她十分敬重,托以终生。泣曰:“感君义气干云,必能拨生救苦,倘能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后反魂幽婚,配为佳偶。
二.《聊斋志异》中“人鬼恋”的特点
希腊古代大哲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说过:“把谎话扯得圆,主要是荷马教给其他诗人的。”虚幻而悠久的鬼故事本身自古以来就是历代人民、诗人、巫师根据人的生死万象所创造出来的幻想世界。到了蒲松龄的时代,由于他出生封建末期的浊乱社会,可悲可叹之事,耳闻目睹,比比皆是。他便根据现实生活的感受,狠狠地鞭笞旧社会,欲其速死;同时歌颂新事物,欲其永生。为此,他要把“谎话”扯得圆,写成优美动人的“人鬼恋”故事。大胆抒发“孤愤”之情。正如前人所说:“不得已而涉想于杳冥荒怪之域,以为异类有情,或者尚堪晤对;鬼谋虽远庶其警彼贪***。”蒲松龄以他的卓越才华和生花妙笔使《聊斋志异》以夜火篝灯入,从青天白日出,排山倒海,一笔数行,福地洞天,别开世界。亦幽亦盛,亦丽亦奇,独得千古鬼狐小说之妙,特别是在具体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以前同类作品相比,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显著特点。
1.情爱内涵的现实性和理想性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及唐代传奇小说描写人与女“鬼”婚恋的作品中,多有女“鬼”害人为祟的故事,特别是由各种精怪幻化成的女子即女妖,更常常以害人精的形象出现。因为那些作者或是如实记录传闻,或是借作品以行劝喻,故而摆脱不了对于“鬼”的传统认识的羁绊。而在《聊斋志异》中,除少数作品如《画皮》、《黎氏》另外有寓意外,“绝大多数女‘鬼’的形象都是作者表达情爱理想的‘假象寄兴’的载体”,[3]她们的面目便彻底改变了。
在艺术处理上,作者总是让女“鬼”靠近人间社会,不仅赋予她们现实的思想感情,而且让她们同男主角一起过着世俗的婚姻爱情生活。由于“鬼”都具有神异的本领,他们可以复生、还魂或转世相爱,因而这类作品都绝少悲剧性结局,这又强化了爱情的理想化色彩。
作者对爱情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刻意追求,使他自觉地融会了自己的人性理想和生活理想,塑造出许多具有优美人性的艺术形象,并在不少作品中表现出合乎人性的婚姻、爱情观念,热情浪漫地描绘了爱情力量的无坚不摧。《聊斋志异》中“人鬼恋”的人性蕴含和对真挚爱情的诗意化描写,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一特点使这些作品在表现才子、寒士们天赐佳丽的幻想时,又成了善美人性和真挚爱情的颂歌,从而具有了更加普遍的意义。
2.主题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故事,男女双方相识的原因,遇到的矛盾也不相同。作者创造这些作品的初始动机是表现自己和文人们情爱理想,人性理想,但作者又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理想同现实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冲突,因而又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这样,这些作品的主题就具有了丰富性、深刻性的特点。
作者着力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痴情恩爱和他们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人性, “人鬼恋”故事的基本主题是对建立在“情”的基础上真挚爱情的歌颂与肯定,对善美人性的赞扬与向往。
在《聊斋志异》的“人鬼恋”故事中,作者常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充分描写青年男女相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或与爱情并行存在的矛盾,这也使作品的主题显示出丰富性、深刻性的特点。
3.艺术形式的的完美性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小说比起过去的同类作品,其艺术形式也是最为完美的。
在形象塑造上,作者不像六朝志怪小说那样简单地叙述一个个婚姻、爱情故事,也不像明末志怪群书那样片面追求怪异奇特,而是把作品中的鬼狐当作一个个实体来写,赋予他们鲜活饱满的性格特征,真实可信思想感情,使他们成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已!”这一创造目的,使作品中的“人鬼恋”故事意义更加深刻、广泛。通过对纯真爱情的讴歌,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的批判。在鬼狐世界里,作者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将青年男女拖出现实的天地,置入幻想的领域,让他们毫无顾忌地自由恋爱,让被禁锢的人类天性彻底***,那在300年前,是无人逾越的,达到了历代描写“人鬼恋”的艺术高峰。
三.结语
当然,蒲松龄并未完全超越出他的历史时代,必然也受到他那个时代观念的局限,而未能脱俗。他在作品中未能否定多妻制,并且反对寡妇再嫁,前者如《莲香》,鬼狐共嫁一夫,或鬼媒狐,或狐媒鬼,然后共夫之。后者如《金生色》写男鬼报复妻子再嫁,竟将她活捉;《土偶》中的鬼夫,在寡妻潜心供奉祭祀之下,竟与之交合生子。凡此,都反映出蒲松龄婚姻观落后性的一面。这种题材虽然是个别的,却表现出作者思想未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但就大体来说,与作者所创造的具有自由民主思想,追求个性***的大量鬼狐形象对比来看,还是瑕不掩瑜的。“人鬼恋”在《聊斋志异》中的缠绵悱恻,引发了后人对它的无限遐想,这才是真正的“人鬼不了情”吧。
注 释
[1]汪玢玲.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风情[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210页
[2]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
聊斋故事篇9
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了个喜讯就是可以带五个人去蒲松龄。我高兴极了叫上了姥爷、小舅一起坐上了爸爸的车去游蒲松龄。
一路上,凉风习习,姥爷向我介绍蒲松龄,他出了本很著名的书《聊斋志异》,里面讲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我稍稍有些失望,心想: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出了本这么著名的书,结果里面就讲了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但这一点小失望并没有搅乱旅游的兴奋,过不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蒲家庄,可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远外的吆喝声忽高忽低,我们赶紧顺着吆喝声向前走去,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小滩位,我一下了发现了小滩上摆着许多小狐狸,模样俊俏,我像着了魔似的走了过去,小舅急忙跟了上去。潍主见有顾客光顾急忙笑眯眯的迎了上来:“小朋友,买一个吧,这小狐狸辟邪的。要买给你便宜一点吧,卖20,给你18。”本来无心买,给滩主这么一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买身上没钱,再说一下车就买东西,那这一路得买多少东西。说不买,看滩主大爷这么热情,又不好意思开口,怎么办呀!好歹小舅看出来了,掏出钱包:再便宜点吧!滩主摇了摇头:“至少15。”小舅说:“12吧。”“不行!本来就亏了!”爸爸在这看着这场降价战什么时候也不是个头便拉起小舅就走,边走边说:“一会再买,一会再买。”谁知背后滩主喊到:“12就12。”爸爸转过身:“行,12。”付过钱我摸着小狐狸,感叹一句:“真是来之不易啊。”刚说完就感觉被人拍了一下,我回过头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琉璃用手托着放进衣服说:“小朋友买一个吧,才三块钱,还发夜光呢!”我晕,这老板也太…太精了吧。我连连摇头说:“谢谢,我不要了,我家有。”说完逃似的跟爸爸他们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聊斋。
进了院门,呵,还挺气派!前方一口圆圆的池塘,前端一个老爷爷的雕像,不用猜就知道那是蒲松龄老先生。这院子挺大,周围全是树,树上有一个个小灯笼,真是万绿树中一点红啊!走近一看灯笼下还吊着个菱形小牌子,上面还有些字呢,哦,是猜字迷、成语、还有歇后语的,猜对可兑奖呢。想不到这小院子不光是书香文化,还有些趣味游戏呢,可是逛了半天连什么是什么,或里面有什么传为含意我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呢。“有了”爸爸提议道“我们雇个导游,就行了。”“好!”我双手赞成,爸爸转身去雇导游了。过不多久,爸爸回来了,说:“导游一会就到。”话刚落,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脖上还围了个红围巾的阿姨走了过来:“走吧”!她在前带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来到一个小房前,导游阿姨做了个请的动作,大人跟了进去我也赶紧跟了上去。我想蒲松龄的故居一定很豪华,带着好奇我迈过了门坎。可里面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冷清、破旧,不知怎的我总觉的有点阴森。我惊愕这,这怎么可能是蒲松龄的故居。连姥爷也在问:“这是蒲松龄的故居吗?”导游小姐还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是啊,这本是三间,现在我们站的这间是门厅,左右两边是其它两间,由于参观原因,我们把它制成一个屋。”说罢导游指着左边的一间房说:“”。我看了看那间房,摆设简单,只有一个格格的书架,里面稀稀落落放几本书,因为没法进去只能在远处看,书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没有一点亮的颜色。在这间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木头做的像似椅子的东西,导游解释道:“这是古代人即可当沙发又可当床的家具。”说罢,将手指向右边的房间说:“蒲松龄先生就是半坐在这张床上死去的。”随后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专门为蒲松龄爷爷建的小型博物馆。
——蒲松龄博物馆
进了博物馆我把脸贴在玻璃展示台上,开始看第一个展示品那是一本厚厚的书书皮是棕色的金黄色的字导游在一旁介绍着:“这是那本著名的书《聊斋志异》。紧接着她指向一本泛黄了的本子说:“这是《聊斋志异》”。接着她指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说:“这是《聊斋志异》的上半部手稿,下半部失传了。”导游向大人们介绍着,可我的心思早扑在了一张花花绿绿的东西上,定眼一看原来是根据《聊斋志异》编的邮票,数量稀少,才有两大张。偏过头来导游还在介绍《聊斋志异》,因为实在无聊,便走过去认真地听着“聊斋志异被翻译成了很多版本,英文版、日文版等等,其中日本还把《西游记》和它联在了一起,逛完博物馆,我还知道了很多重量级人物也去过了蒲松龄,并拍了照。还知道了蒲松龄曾经想当官但却未能考上便写了全国闻名的《聊斋志异》,借鬼怪反映官场的黑暗。
聊斋故事篇10
蒲松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人,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他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二百万字,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是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四年级的春游,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去了蒲松龄故居。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蒲翁的故居是什么样。大宅子,里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砖绿瓦,花里藏楼?花园里玉枝碧水,雪杏伴娇桃?红砖砌长廊,绿柱顶彩瓦…。.十分美丽?
到了蒲家装,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肥皂泡儿。周围是古老、简陋的土坯房,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有什么大花园啊,大宅子,漂亮的阁楼呢?
等到了蒲松龄故居,原本还有一丁点希望的泡泡也破了,长着青苔的黑瓦,简陋的墙壁,连院子里的石头、雕塑、果树都是后人修的。没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家!
这有好几个展厅,一个事蒲翁的字画。蒲翁的字画很好,很挺拔。另一个展厅是蒲翁的生平。我只记住了他十九岁考童子试第一,四十岁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晚年因妻子刘氏病卒,相思成疾,于两年后死去,享年七十四。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蒲翁的卧室,吃饭的炕和用毛笔小楷书写的《聊斋志异》等等。
最后,外面去了后人修建的花园--“拙园”。只要那里的风景独特,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翠水池,简朴的长廊,盛开的粉粉的桃花,翠绿的挺拔的竹子和古色古香的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