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言10篇

陶行知名言篇1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5、陶行知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7、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9、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10、爱满天下。

11、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12、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13、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1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5、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7、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20、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2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2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24、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陶行知

25、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26、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27、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28、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2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3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1、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32、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33、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3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6、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37、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38、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39、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40、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1、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42、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4、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45、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6、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47、生活即教育。

48、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陶行知

4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0、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51、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5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5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4、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55、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胆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5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5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5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60、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61、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62、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63、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6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65、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66、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67、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6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69、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70、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71、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7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3、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7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7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陶行知

76、社会即学校。

77、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78、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79、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80、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81、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8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83、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8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8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86、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87、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8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89、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名言篇2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名言篇3

1 理论陶冶法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陶冶情操的前提。理论本身是深刻的,是对真善美的概括和抽象,是真善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就是一种陶冶。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一是要注意摆事实,用事实说话,特别是选用能使学生动情的事实。二是应寓情于理,情理相融;讲述应生动形象,感情色彩鲜明。三是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引起思想交锋开展讨论、辩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评析错误思潮。

2 情境陶冶法

情境性是道德情感的特征之一。良好的情境会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情境会使人产生消极、颓废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新编教材已加强了这方面的比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相应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改变不良情境来抑制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2.1 营造艺术情境。即充分运用现代的影视音像等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调动情绪,继而产生情感。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改革开放内容时,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就能增强感染力。

2.2 营造生活情境。教师讲“文明交往”一课时,安排了两位同学现编现演《问路》的小品,使学生懂得了尊重他人是文明交往的前提,“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继而,教师又举出大家每天接送一位腿部骨折的同学上学、师生互相探病的事例,这就重温与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3 榜样陶冶法

榜样是青少年的一面镜子,具有极大的感染性,会产生无穷力量。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使人们产生相似的情感。例如:***、***、***等老一辈***家的风范、品德、情操,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的言行和事迹也非常感人。这些都是陶冶情操的最好教材。青少年从本质上是崇尚英雄的,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常常会错误地选择人生楷模,如模仿港台歌星、海外球星的发型、服饰、动作等,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引导。教师应当注意积累***先辈、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收集和铭记反映高尚情操的格言、名言,通过这些感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名言、格言来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情愫,以打动学生。

4 身教陶冶法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品德课教师应该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坚持从自身做起,提前到班,按时下课,自觉做到不抽烟,不说粗话、脏话,举止端庄,言行文明;要求学生热爱人民,自己首先要热爱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学困生、贫困生;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自己要经常性地参加同学们的卫生大扫除,等等。否则,便会使学生心生反感,甚至怀疑所学理论。 转贴于

5 体验陶冶法

将教学理论融入现实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孝敬父母”时,可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使学生深刻认识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付诸行动,从而在体验中培养和深化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意识,促进他们良好的形成。

6 诵读陶冶法

即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格言、警句、诗句、成语、谚语、俗语等,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为不少名言、警句往往是人类思想、生活经验和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不仅语言精练、朗朗上口,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精华。如在讲《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在分析完依赖与自立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教师组织学生边诵读边感悟“陶行知——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自身价值观的升华。

7 集锦陶冶法

陶行知名言篇4

[关键词]陶行知]教师观;教师专业素养;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识字,培养几个莘莘学子,还肩负着社会的重任。基于此,陶行知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分别从教师的职业观、学习观和道德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因此每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往往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身体素质要求,道德和学历要求,资格证书的要求等等。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10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1]但是一名教师能否正确认真地履行教师的角色,最本质的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即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对学习的要求和对道德的要求,这与陶行知的教师职业观、学习观和道德观恰好契合。因而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教师观,发掘其中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的教师职业观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即正确的教师的职业观。教师职业被陶行知看作是最高贵的职业,同时,他认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也非易事,他的前提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思想。

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成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这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和前提。

陶先生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真正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奉献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就是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第二,对教育事业的服务精神。陶行知说:“教育者所具有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的名利尊荣之可言”。[2]教师这个职业,如果少了服务精神,教师就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也就不可能早教师职业上有所作为。而且教师对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因此,陶行知特别重视教师的服务精神,把服务精神看成是教育的命脉。

第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陶行知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如果教师能理解教育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及加强师德修养对完成工作的意义作用,则能增加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将加强师德修养变成自己内心需要的自觉性,并通过实践培植起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才能,更多地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才能把工作做好。一个人没有了家庭的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二、陶行知的教师学习观

陶行知一贯重视教师的学习,他的教师学习观是陶行知教师观的一大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教师因为要教学生,所以必须先教自己明白,“以教人者教己”,他指出:“教师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学生”。陶行知对教师的学习分别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第一,学习的途径。陶行知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把学习的途径大大地扩宽了,提出“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从书本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以及从社会中学习的学习途径。

首先,从书本中学习。这里的书本并不是指所有种类的书,对于这种书本,陶行知也有他的要求与标准,即要有引导人产生动作、思想和新价值的力量。这即是对书本要求,同时也是读书的结果,即要不断“动作”、不断“思想”并不断“产生新价值”。其次,在社会中学习。陶行知提倡“无形的社会大学”,主张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便是毕业,活到老,学到老。” 这种提法对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非常必要。最后,在生活中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张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脱离生活就谈不上学习。教师的生活就是学习的生活。

第二,学习的方法。关于学习的方法,陶行知主张两种,即行动法和教己法。陶行知主张在行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的方法,这种行动法包括自己看书、求师问友、观察调研等,同时要虚心去问,学习孔夫子“不耻下问”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并加以认真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意义。此外,要学会教人者教己。陶先生认为“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然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3]因此,教师要学会以教人者教己的方法。

三、陶行知的教师道德观

教师的道德观,是指教师职业中应该具有的劳动态度、责任和权利意识。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会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更会做出反应。基于此,陶行知结合他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教师道德观,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实践。他曾说:“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和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4]爱岗敬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陶行知所称的“教育的命脉”。

第二,“爱满天下”的骆驼与博爱精神。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灵魂部分,也是陶行知对教师的重要要求。陶行知的格言是“爱满天下”,主张热爱学生,为孩子奉献自己的一切。

陶行知名言篇5

关键词: 陶渊明;形影神;生命;自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6005403

一、形影神现、追问人生、形影所累、神释自然

汉魏以来,天下多变、朝不保夕,文人名士们多饮酒食丹,行为放任,个性飞扬。那悲歌慷慨的建安风骨、梗概多气的正始之音,无不彰显着面对死亡时个人意识的觉醒。在动荡之下,许多人的生命稍纵即逝,人生的乐章被迫中断,在死亡的拷问面前,凡花只一现便归入沉寂,而一些伟大的人格经过它的洗礼,却迸发出宝贵的生命价值和伟大的哲学思考。陶渊明的《形影神》正是其时精神的杰出代表。

《形影神》是三首富于哲理的组诗,约作于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那年陶渊明四十九岁。陶渊明自四十一岁辞官之后,躬耕田园,远离世俗,他的家几经迁徙,始终与庐山遥遥相望。当时的庐山是南方传播佛教的中心,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大力宣扬净土宗教义,其言论及思想影响至深。法师本人博学笃厚,崇拜者众多,后与陶渊明并称的“浔阳三隐”之周续之、刘遗民都先后加入东林的莲社,陶渊明虽也与慧远有交,却因理念不同始终婉拒慧远的一再邀请。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1], “形尽神不灭”说由此诞生;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慧远又立佛影,作《万佛影铭》:“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 [1],一时之间,“形尽而神不灭”论传播甚远,陶渊明有感于慧远之论,作《形影神》三首,通过形影神三者的对话与思辨,表达了他独特的哲学思考。

陶渊明在《形影神》三首序中写道:“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2]三首组诗依次为:《形赠影》、《影答形》、《神释》。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道家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从道家哲学中《文子・下德》的“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2]到《淮南子・原道训》中提到的“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4],再如汉初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5],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陶渊明对形神的认识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的诗前小序中已有说明:陶渊明认为世间之人,无论贫富智愚,都在拼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十分糊涂的事,所以他极力陈述“形”和“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为了解除人们的疑惑,他揭出“自然”二字,以立其人生之根本,彰显了自己的人生观。

二、提壶把盏、诗酒自娱、忘却荣辱、精神自由

《形赠影》一首主旨在于说明人生之短暂,不如自然之永恒,不如在酒中求得解脱,以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 那便是“得酒莫苟辞” [2]。

魏晋时期,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多已有之,魏晋名士们对酒当歌的人生态度仿佛给了陶渊明一个良好的启发――

“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6]

“嵇康为性好酒,傲然自纵,与山涛、阮籍无日不兴。”[7]

“伶尝乘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锄而随之,谓曰:‘死变埋我。’”[8]

就连陶渊明自己也一生耽于酒――

“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2]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止酒》)[2]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之七)[2]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之十四)[2]

刘 芳:纵浪大化、一任自然――陶渊明《形影神》中的生命思考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28卷第6期

对平庸之人而言,“得酒莫苟辞”是他们抵抗大自然无言威压的途径。在天下多变,朝不保夕的时代,多数文人把酒当做精神的安慰剂、身体的止痛药、苦难的庇护所,无不凄怀酸楚,不能言状。酒弱化了他们生命的感受力,促使他们忘却尘世烦忧,但若“滋味不绝”,沉溺自醉无法自拔,又何以藉酒弥补生命有限之憾呢?

“形”之所累本为生命之有限,人为求长生而饮酒忘忧,可酒醒之后呢?或长醉其中呢?此种“滋味不绝”之举并不能怡情养生,反而有损健康,于养生无益。任真自我的嵇康虽好酒成性但也曾正色告诫饮酒之害:“古之人,知酒色为甘鸩,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7]真正的饮酒之乐应是:“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7]

所以,嵇康之好酒、刘伶之痛饮,渊明之嗜酒,并非一味地排遣幽愤之情,而是对生命情趣的真实体悟,这些对人生、对社会依然具有美好愿景的知识分子,他们的饮酒是“酒中念幽人”[7]、“寄心在知己”[7]的雅饮,人生的悲情在酒醉中得到了释放,美好的愿景在自然中得到了满足。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曾言,陶渊明的饮酒是“寄酒为迹”[9]。陶渊明饮酒不仅仅是为了忘却尘世烦忧,更是为了寄托心意,为了渐近自然。

在陶渊明的家族里,外祖父孟嘉的纵饮放达对他的影响颇深。陶渊明在为外祖父做的传中曾记载:“(孟嘉)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中散大夫桂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2]

孟嘉的性情深深地烙印在陶渊明的身上,陶渊明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实践着外祖父旷达处世的哲学,在庐山侧、柴桑间,他“植杖而耘” [2],忙时泽近山林,闲时游于山水,清酒一杯,轻歌一曲,幽人高士之情于沉醉自然中恣意流淌,好不畅快自然!

正如嵇康所言:“若以大和为至乐,则荣华不足顾也;以恬澹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7]当人自然而然地被大自然所吸引感动,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人生理想境界得到了提升,疏离酒色便是自然之举。当他们融入自然之中,借酒的魅力焕发出形神相合的生命力量,其身与物游,其神与道契。就像陶渊明一样,他秫酒是务,以酒悟道,饮酒帮助他派遣胸中苦闷,逃离险恶时局,超越污浊俗世,人生的悲情在酒醉中悄然释放,美好的理想在田园中得到安放,他以一种悠闲舒适的态度生活着,他忘却了荣辱,跨越了生死,人生的苦酒被他酿成了芳醇,于自然中散发出自由的姿态。

三、仁恕之心、善以待人、不慕荣利、真善可行

《影答形》一首主张立善而留名,希望通过扬名后世达到精神上的长生以期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立善之说的提出,若***来看,本是好的,但“影”所推崇的立善却是为了留名。个人若求名不得便会转而饮酒作乐,而此时的饮酒作乐又因未能忘怀功名荣辱而成借酒浇愁,循环往复形成难以挣脱的怪圈:当个体认识到形体终将泯灭后,开始追求名利,为求名而立善;若立善不为人知,无法得名,开始饮酒行乐,陷入更大的苦恼。

“影”主张的立善,源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若陶渊明仍在青年时期,他也会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也会受儒家思潮的影响,“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2],只是在经历了多变的时局之后,中年的陶渊明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对立善能留名提出了质疑――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饮酒》之二)[2]

“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感士不遇赋》)[2]

陶渊明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5]的说教表示怀疑。早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5]所谓行善即有福报,或能留名于世,在渊明眼里仍不过是“惜生”的方式,而渊明认为,人若能坦然面对生死,不以求名来行善,才是立善真正的价值。

萧统《陶渊明传》中曾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说道:“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9]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9]此可谓渊明之九字家训,寥寥数字,却发自肺腑,可谓赤诚之语。

陶渊明命儿子善待仆人,这是超越等级偏见的仁恕之心,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东晋,出生于世家大族的陶渊明,对待家中奴仆,毫无阶级之分,这才是真善之举,是生命真正的平等关爱。

在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他躬耕田园,自给自足,“衣食当须己,力耕不欺吾”[2] ,本为士大夫阶层的他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投身到辛勤的劳作中。陶渊明勤勤恳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 虽然成果欠佳,“草盛豆苗稀” [2],但他依然自得其乐,于田园生活里愈发地亲近自然,与老农为伍,与清风为伴,心地愈发的纯净自然,不慕荣利,真实善良。

四、于生于死、廓然无碍、纵浪大化、一任自然

“形”求长生而欲饮,“影”为留名而立善,其弊端全在于“营营惜生”,在于个体对生命有限的不甘,对名誉、财富的不舍。以饮酒长生或以立善留名是“形”和“影”面临死亡时做出的生存选择,这也是魏晋时期众多文人聊以的方式,而陶渊明在《神释》中明确表明他拒绝这样的生存方式。

《神释》一首破除了“形”之沉缅醉乡以忘忧长生之论,质疑了“影”之立善以留名后世的谬说,而以“神释自然” [2]提出应纵浪大化,随顺自然,使个人成为自然的一部份,无须别求腾化升仙之术,如此便可死犹不亡,与天地共存。

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可以在庄子那里找到渊薮,庄子早就说过:“不知悦生,不知恶死。”[10],“夫大块载我以形,老我为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10]

庄子的等生死观使得陶渊明认识到生死的自然――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读山海经》之八)[2]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与子俨等疏》)[2]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连雨独饮》)[2]

陶渊明不相信个体生命会永世长存,也不认为肉体的长生能超越生命,个体生命绝无轮回不尽之理。纵观汉魏以来,动荡之下人们面对生死的抉择,无论是儒家之立善扬名、建功立业以求留名后世;还是道教之炼丹之术以求延年益寿、个体长生;或是佛家之以彼岸世界为人之灵魂之栖所,三者同惑:何以越生死之限?何以得永生之法?三者同求:永久地留存自我,个人不朽。

如果沾滞于个人的生死得失,无论乱世、盛世,莫不悲哀惶恐。“茫茫大块,悠悠高F,是生万物,余得为人”[2],陶渊明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虚无,生命既不能通过立德立功或成圣成贤而不朽,也不能靠饮酒作乐恣意妄为而强化个体的感受,人如自然界之生物,由生到死、由有归无,若寻不得人生价值的最终根基,那么,人生归宿就只能是幻化且归于空无了。

何谓幻化?《列子・周穆王篇》曰:“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11]

陶渊明在诗文中也思考过人生归宿的问题――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之四)[2]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饮酒》之八)[2]

幻化与空无在陶渊明的世界里并不可惧,他正是认识到形影之幻灭必不可免,才更坦然面对人生空无的最终结局,“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2]人人都贪恋生命,留恋功名,陶渊明却无所畏惧,毋宁说陶渊明不畏死,倒不如说他不畏惧生命。生命的可贵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生命的始终却是个人无法掌控的,何时生、何时死、都以自然为旨,而找寻生命真正的价值,才是尊重生命、超越生死的唯一途径,于是,陶渊明从尘世回到了田园,他选择了弃官归田。

弃官归田是陶渊明返回自然的直接形式,也是他“纵浪大化” [2]的现实写照,这是诗人“质性自然”[2]的本性选择――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同上)[2]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2]

回归田园,即使“乞食”也无怨无悔,这是陶渊明“正宜委任去”[2]的实践,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去“形”之累、解“影”之苦。形影之苦累为个体之生命有限,人人莫不忧自身,只观自我,于生死无限惶恐,“举目情凄” [2]或“念之五情热”[2],而日月山川之变幻岂是个人身躯能超越的?若能超脱对生命有限的不甘、摒弃对荣辱得失的执迷,将形影之悲苦从凡念中解脱出来,从虚妄的追求长生、追求立名中升华出来,喜也好,惧也罢,不如融入宇宙大化之中,纵身于自然山川,与天地共沐精神,与造化和同一体,天地大化的生生不息才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僧 v.弘明集 [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陶渊明.陶渊明集[M].逯饮立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1979.

[3]王利器.文子疏义[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4]刘安.淮南子[M]. 长沙:岳麓书社,2015.

[5]司马迁.史记 [M]. 北京: 中华书局,2013.

[6]刘义庆.世说新语[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7]嵇 康.嵇康集[M].戴明扬校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白玉林.晋书解读[M].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

[9]李长之.陶渊明传论[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0]郭庆攀. 庄子集释[M]. 北京: 中华书局,1961:229.

[11]杨伯峻.列子集释[M]. 北京: 中华书局,2012.

TAO Yuanming’s Thinking of life in the Shadow of God

LIU Fang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China)

陶行知名言篇6

一、陶瓷器物名称的变译策略

1.改译改译,是指对原文有所改变的翻译,包括对原文语言结构和风格的改变,旨在更好地适应译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parataxis),词汇表意,句法结构松散;而英语是形合语言(hypotaxis),形态表意,句法结构严谨。汉语陶瓷器物名称属性名与通名各组成部分是并列关系,按照“年代+产地+釉彩+形状+纹饰+通名”的关系排列,词与词之间不用连接词,主要靠语意组合。但是在翻译时,为了适应英语形合语言的句法结构,应将原语各组成部分加以调整,将“釉彩+形状+通名”最醒目信息放在句首,通名之后用with结构连接纹饰工艺,再将年代与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避免译名过长,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此外,汉语里名词无论所表示的数目有多少,词汇均无数的变化,但是英语名词有曲折形变化,即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因此,在翻译陶瓷器物名称时,对名词的单数和复数要仔细核对,以避免信息传达的失误。

2.减译减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删减的翻译。汉语陶瓷器物名称言简意赅,在翻译成英语时,也应力求简洁,这样就可以减轻外国读者的阅读负担。陶瓷釉色中的复合色如“矾红”,对普通中文读者来说尚难具体感知和确定,在翻译时,为了扫除“矾”给外国游客带来的阅读障碍,可将“矾”略去不译而只译出主要颜色“red”。又如陶瓷纹饰,外国游客在欣赏瓷器时可凭眼睛观察到,在翻译时,“纹”可省去不译,只译出具体的***案即可。

3.增译增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增加的翻译,目的在于使外国读者更充分地了解陶瓷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一般来说,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要增译的情况有如下几种:(1)词义变迁需转换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长河中,一些器物在初期具有很强的日常实用功能,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用品,这种器物名称词义的变迁在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特别加以注意。例如,“觚”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甚为流行,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不再用作酒器,而发展成为体现主人财富以及品味的盛花的装饰用品。因此,早期的青铜器觚可译作Gu,winecontainer,而晚期的失去酒器功能后的瓷器觚,应译作Gu-shapedvase。(2)词义空缺需阐明陶瓷器物纹饰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但是,这些纹饰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由于汉英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就容易出现词义空缺。例如,“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因而这两种动物经常被用作陶瓷装饰题材,用以表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又如,陶瓷纹饰与中国宗教的关系也难分难解。陶瓷器物上有一种纹饰叫“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在翻译时,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将陶瓷器物名称译出,而应该对“蝠”、“福”、“八吉祥”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含义加以阐明,以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使外国游客更好地欣赏中国陶瓷器物。(3)文化负载词需补充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含义的词汇,为某一特定文化所具有,相对于另一文化来说比较陌生,在翻译实践中,要对这类词汇补充相关的文化信息,使外国读者能领略陶瓷器物背后蕴藏的厚重中华文化。例如,“佑陶灵祠”是指为了纪念窑神(又称风火仙师)童宾而修建的祠堂。传说他为了反抗太监潘相的残酷统治,纵身跃入窑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瓷器的烧造成功,挽救了众多窑工的性命。在翻译这一负载独特神话的文化词时,应该在有限的空间里对童宾的身份做一补充。又如,陶瓷纹饰经常借用一些历史故事作为题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万缕的联系。如“萧何追韩信”这一汉代历史故事出现在陶瓷纹饰上,不为一般外国读者所熟悉,这时就应该加上相应注释对萧何和韩信的身份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二、结语

陶行知名言篇7

文章导读:也让我深深领悟到了为人师就要有一颗爱心,正像诗中所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师德演讲稿—有爱就有一切范文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这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我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登上三尺讲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在之后的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中让我慢慢品味到了为人师的艰辛、压力,和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与奉献。正象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也让我深深领悟到了为人师就要有一颗爱心,正像诗中所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内容值得大家深思,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这是师者共同的心声,更是师者坚定的誓言!我愿为孩子们的天空添抹一簇缤纷,我愿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它能推倒绝望的断壁,他更能点燃希望的明灯。

陶行知名言篇8

大家好!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陶行知名言篇9

演讲者:郭丽华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陶行知名言篇10

【关键词】快乐;创造;做人;先生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54-02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文章,可惜那时阅历浅薄没能深入的读进去。直到自己做了一名教师后,再回首,我才深深的觉得陶先生的所言所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无数次细读陶行知的文章,便有一种“越是不断地学习,越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的感觉,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从中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至理名言,我更体会感受到了作为一位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师德,也强烈的督促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升华。

陶先生说过:“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①。这其实就是他的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基于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拥有一颗爱的心,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拥有健康上进的光明心;用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拥有我学我必成功的信心;用爱的真心去看护每一个学生,增强他们的耐心,使他们拥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只有这样,作为教师,当你蓦然回首时,满眼的枝绿,已是硕果累累。

用真心,教会学生成功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用美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而每一位学生又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有人将学生比做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丽的花朵来。尤其是对性格特殊的学生,老师一定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这样,不同的学生心灵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我早年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好,无奈家境很贫困,吃的穿的都很差,自己觉得不如别人,内心很自卑,几次欲辍学。经过我细心的做工作,使他去掉了这些不健康的心态,很好的融进了班级的大集体中,后来这个孩子也成功的考取了好的大学。前些天,我被我的学生拉去聚会,从他们那里得知,这个学生一直对我念念不忘。我听了呵呵一笑,心中很满足,陶先生的爱的成功之花已经结果了。

用真心,教会学生健康做人。陶先生说过:“……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岁督促而不学。”②陶先生讲了熏染的作用,好学可以传染,学坏也可传染。教学以来,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工作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一直是我孜孜不倦努力的。他老人家说过,思想阵地,社会主义不占领,资本主义就侵略。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尝试着行践着。一天课间的时候,有两个小青年进学校找人,打扮的实在太那个了。一个染着一头红毛,造型象个公鸡头,一个染了一头黄毛,还爆炸钢丝式。学生们也大多看到了。于是,我及时在课堂上跟他们讲,我说,大家都看到了刚才那两个奇异的脑袋了吧。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接着问,大家愿意不愿意也那样打扮呢?学生纷纷表示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围绕“熏染”拓展,讲了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学生们很受教育,认识到小处不可随便,要身心健康做人。

用真心,教会学生创造学习。陶先生反对老师教死书、死教书、教死书,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说,那是死的教育,作为老师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高境界就是创造。我们要能够学,学从生活中去学,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正的学。我们要能够教,教要教的其所,要有整个的教育”③,就是要强调创造的教育。陶先生在那时的眼光在今天都是一样的锐利先行,给我们的今天的教育也早做了楷模。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作为老师首先要***自己,从书本的死知识里走出来,创造性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里,善于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走出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要在体验教育的生活里去自主创新的学习,这才是创新的学习。

用真心,培养学生的坚强的人格和百折不回的恒心。陶先生在《学生的精神》里说,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止时,必富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我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了明朝方孝儒的故事,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诛杀。教导学生作为读书人要不可忘掉气节。我看到学生全神贯注,神情冷峻刚毅。我便也知道陶先生的教育在这里也得到了实践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恒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先生”,我将不断更新观念,继续践行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思想札记之《创造宣言》(《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陶行知名言10篇

学习

副校长宣传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副校长宣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副校长工作目标,学校宣传委员工作计划。(二)继续开展环境教育。从业人员教育面达到60%,农民受教育面达到50%,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开课率达到85%。各乡镇、街道(社区、宣传监督站)、市直机关工委、企

学习

中秋手抄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中秋手抄报佳句,中秋手抄报仙气。

学习

银行拓展部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拓展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市场拓展经理工作总结,市场拓展部工作总结及计划。

学习

时间安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时间安排10篇,内容包括关于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文章,安排时间为主题的文章。20xx年1月2日(星期一)为补休,1月3日(星期二)正常上班。二、20xx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20xx年春节放假时间:20xx年1月27日至20xx年2月2日调休,放假7日。1

学习

路遥人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路遥人生10篇,内容包括路遥人生经典语录100篇,路遥人生精彩段落。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

学习

消防知识培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知识培训10篇,内容包括消防知识培训100篇,学校消防知识培训。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灾害无情,火更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保护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采取一些自救措

学习

我的儿子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儿子10篇,内容包括我的儿子美篇,介绍我的儿子的文章。也不是摇钱树。儿子,从培养你绘画那天起,你知道家中为你操了多大的心?花了多少钱吗?现在你也当上了助教,身为人师了。你应该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了。饭是从厨房里出来

学习

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内容包括团队建立与管理论文,项目团队管理论文。自2006年起***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

学习

客服经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客服经理10篇,内容包括客服经理文章题目,客服工作十年文章。第三:细心。服务推广一方面是在横向范围上的普及,另一方面更是在纵向深度上的做细。正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客户经理在服务推广中既要留意客户的小举动、小变

学习

新年贺卡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贺卡10篇,内容包括新年贺卡10字,立体新年贺卡。这时,班长走到我身旁停了下来,我的心不由的怦怦乱跳:是不是老师叫我,是我犯了什么错吗?班长说:“张丽娜,你的贺卡。”说完,便走了。我的贺卡?有没有搞错?有谁会记得我,还给我发贺卡?我

学习

爱情的故事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异地爱情的故事,爱情故事100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余华以其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和先锋姿态的小说创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先锋文学的弄潮儿之一。而《爱情故事》作为其早期代表作之一,以对传统爱情叙

学习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师德论文,内容包括小学师德论文题目集锦,小学教师师德论文范文800字。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

学习

大师工作室申报材料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大师工作室申报材料,内容包括技能大师申报材料,烹饪大师工作室申报范文。时间重点工作主要工作备注内容负责人内容负责人19月3日-9月7日(第一周)根据上个学期期末预排课情况清理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与演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习

外婆的家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外婆的家10篇,内容包括外婆的家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外婆的家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过春节时,爸爸妈妈带我回外婆家。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外婆家所在的村庄。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在我的眼前展开:淡黄色的梅花,发出了一阵诱

学习

母爱名言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母爱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母爱的名言长句子,名言赞扬母爱。3、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

学习

书名言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书名言10篇,内容包括书中名言积累,书中名言摘抄。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mdash

学习

教师节名言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名言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诗词名言名句,教师节祝福语名言。3、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

学习

学习的名言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学习创新的名言,学习上进的名言。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4、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5、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

学习

关于自信的名言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自信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自信的句子励志名言,适当自信的名言警句。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4、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鲁5、无论如何,“流言”总

学习

学习名言警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名言警句10篇,内容包括学习名言警句集合30句,学生学习名言警句。3、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5、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童第

学习

自信名言10篇

阅读(72)

本文为您介绍自信名言10篇,内容包括自信名言,自信名言诗句。3、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查尔斯史考伯4、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5、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

学习

学习名人名言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名人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学习读书的名人名言,学习励志的名人名言。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