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范文精选

都市文化篇1

论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简析全球城市的成因——以纽约为例

论共和至帝国早期罗马城粮食的供应与分配

城市包容性社会的社会工作机制

上海都市文化建构中的性别视角与观察

现代人的都市病:对城市化的怀疑与反思

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外商电台及其影响

空间与形态:历史时期的中外城市比较

冲突与融合:近代上海娱乐文化的现代性思考

网络社会里的传播、权力和反权力

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

从雅典到底特律:城市空间和知识写作

元代地方城市城墙修筑的历史地理研究

城市和社区:罗伯特·帕克的都市理论

作为近期历史学一个范例的美国都市史学

奥斯曼帝国城市行会结构与作用初探

考察作为系统的城市:对一种思想史的思考

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

城市群体空间: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向

中韩交流中上海、首尔都市文化之比较

斯宾格勒城市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

语文教材中城市形象的三种书写倾向

唐诗记忆:江南都市的商业场域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研究述评

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艺术价值

传统艺术在都市的沉浮——以苏州评话为例

近代上海法租界医疗机构研究

20世纪初上海近代娱乐业的起步与发展

意识、理念与策略:刍议城市病及其防治

伙伴间企业特征的差异度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几则关于20世纪上半叶上海派报业的史料

20世纪初上海女性生存状态的客观镜头

反思希腊化城市节日之意义和功能

对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罗马城形象的再认识

愈禁愈演:清末上海禁戏与地方社会控制

20世纪20年代前后商务与中华的出版竞争评议

上海电影院宣传营销今昔与国际视野

新好莱坞简史:溯源、发展进程、经济学及美学意义

改业从艺——近代评弹外打进艺人研究

城市化与生态文明——芒福德遗产的当代意义

197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

近代报刊和城市文化研究——以近代上海小报为例

城市文化变迁中的社区记忆与地方性传统研究

都市社区临终关怀中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调查

芒福德和社会学思想中的有机主义概念

船上的广州——源自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视阈

魏玛繁荣时期的柏林城市交通发展

一座盛大而欢愉的城池——汴梁的城池与文艺

都市文化篇2

摘 要: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关键词:田子坊;都市文化消费路径;都市文化传播媒介

中***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42-03

一、都市中的复古风——田子坊

田子坊,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特色的区域,里巷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到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建筑,从而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近年来,田子坊被作为典型的标本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独特的形成过程、空间组合方式、文化寄托价值都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田子坊已经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田子坊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城市街区再造的过程。它虽然带着浓浓的历史韵味与深深的时代烙印,但是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里弄遗址,不再是简单的“古”的延续,而是一种后天的人为复古,即为复古,田子坊如今的形成,有“仿”、有“加”、有“创”。“仿”的是旧时上海里弄的环境与风韵,“加”的是现代的商业气息与都市要素,“创”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文化需求。

(一)仿——老弄堂的上海情调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上,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街道。泰康路的初步形成是法租界筑路扩展的结果。因这一地块乃扩界后期所得,且其位于和华界毗邻之处,所以在这一地段留下了整齐的法式风格洋楼,也留下了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它们一起构建出泰康路地段的里弄文化。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如今的田子坊更多保留的或许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上海老弄堂以及对于现代人而言的上海情调。

既为仿,即非真,但就是这样的“仿”为上海的都市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受路径。其实,如田子坊这样的文化街区,“真正的价值是,当人们保留了建筑本身,并试***还原生活的场景时,文化生活的延续才是核心价值。[1]”老弄堂之于现代都市,注定不会成为都市未来发展的主体,而仅仅是作为现代都市人寻觅历史痕迹、寄托怀旧情结的一种方式,原有厂房、居住房屋等外观与结构上的留存已足以成为都市人标榜上海情调的独特渠道。

(二)加——新都市的小资情结

空间的留存仅仅是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如何让旧时的空间承载现代的文化生活,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都市文化社区,这需要赋予这个空间契合当下时代的文化内核与都市人真实的文化需求。

小资,一个经常出现在形容上海人词典中的词汇。19世纪,租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气质,神圣的教堂、精致的碗碟、时髦的英文……洋文化的进入成为小资的时照。20世纪30年代,海派旗袍风靡全国,旗袍上精致的细节设计成就了上海女人的风韵和独特的小资情调。到了20世纪70年代,徐汇、霞飞、新天地成了小资情结的新地标。不同的时代造就着不同的小资文化与小资需求,从这个层面上田子坊延续着上海小资情结中的文化内核,却又在新时代的小资身上捕捉着重要的元素,形成其自身的独特诉求。

酒吧或是咖啡吧,独处或是聚会。这是现代都市小资群体典型的休闲方式,田子坊抓住这一要素,在后续拓展了诸多酒吧与咖啡店的经营,这已经成为聚集年轻白领群体的一个重要因子。或许我们无法用言语解释在田子坊这样一个上海老式里弄中享用一杯咖啡的独特性,但是它却成为一个时代的年轻群体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田子坊与都市人独特的沟通方式。

传统与时尚,原创与个性。如今的年轻人是在大工业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每天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品牌商店或许已经让他们倦怠,追求个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小资消费心理。以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区别化因子,“个性”、“不重复”成为他们最为强烈的心理欲望。从艺术创意产业起步决定了田子坊本身内容的艺术性与创意性,“个性”或许已经成为如今这个时代对于小资概念的另一种丰富。

小资情结内核的延续、内容的丰富,成为田子坊在其空间载体平台上,抓取现代都市消费群体特性,进行准确的商业定位,实现都市文化消费的独特渠道。

(三)创——跨国界的文化记忆

田子坊“仿”有上海的弄堂风韵,“加”载上海人的独特风情,在这样的载体空间与人文精神之上,田子坊又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窗口,目前田子坊中拥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等20余个国家的时尚创意企业入驻,在这里全球文化资源的共享,全球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消费,为都市文化生活打造了国内与国际消费者的共同文化需求。

田子坊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国际文化需求。作为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从历史到如今都不乏全球性的发展要素不断融入其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亦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核心思想,故而田子坊是一个窗口,为中国人提供国际文化消费的窗口,成为中国人看世界创意的浓缩景观。

田子坊创造了外国消费者的国际文化记忆。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在工作日晚间19︰30~20︰30的一个小时之内,针对由泰康路248弄田子坊出入口出入的游客进行统计,一小时内共398人出入田子坊,其中根据游客的语言判断记录,256人为外国游客,89人为中国游客,其中还有53人无法记录判断,由此样本数来看,外国游客成为了田子坊的游客主体。国外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寻求本国的文化记忆,同时田子坊为他们留下的是关乎中国、关乎上海的文化记忆。

***1 田子坊中外游客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作者调研。

“无论是筛选回忆还是创造回忆,都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美好记忆的本能向往。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记忆具有带来身心愉悦的‘休闲价值’。[2]”我们不难想象,在一个上海的老弄堂中,混杂着全世界各地的语言,却消费着由每个人聚集在一起所打造的跨国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产品,田子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创造文化需求的地方,可能更多的成为解构与重构人们美好记忆的地方。

游走在文化氛围、文化情结与文化记忆中的田子坊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在这里,有着这座城市的风韵与整体特色,就像伦敦的泰晤士河、纽约的时代广场一样,它们已经成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一种标志,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文化中的消费潮——都市人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逐渐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过度。特别是从工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彻底实现了人类社会从传统的以生产力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3]”文化消费的过程亦是如此,都市文化的一味生产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如何被接纳?只有通过都市人的文化消费在不断的市场需求转换中得以保存这个时代留给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2 都市文化消费路径的升级

田子坊的“仿”古与“创”新告诉我们田子坊的成功不在于其对古老一成不变的眷恋,亦不在于其破旧立新的从零开始,而是在于其融合的巧妙,老弄堂的风情、新商业的生机,传统的文化,全球的聚焦促成了田子坊的文化价值,创造了都市人在文化中的消费潮流,以及在文化消费路径上的升级与变迁。

(一)实——个性化的产品载体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4]” “实”,即“实体产品”,亦是田子坊文化消费的起点,是创造田子坊经济价值的基础。

田子坊的起步定位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后引进各种创意商户进行创意产品的经营,目前,从田子坊的平面分布***上可见,实体产品经营的商户数量已经远远超越固有定位的艺术工作室与画廊,成为田子坊的主体经营方向。这样的变化既取决于实体产品商店本身的经济效益优于艺术工作室的收益,同时实体产品作为创意的有形载体,通过趣味性的表达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是一种更具亲和力的表达方式,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田子坊通过这样的创意产品的延展,搭建创意与消费沟通的平台,构建了田子坊文化潮流之一——个性化。

(二)虚——品味感的文化追求

虚,即品味、即文化、即感受。田子坊的文化奥妙在于一切源于复古,却一切归于现代,复古风的弄堂既是所有现代都市消费形态的载体,也成为人们游于其中、乐在其中的文化消费对象,它所创造的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种都市人喧闹生活后回归旧日静谧与寻求个人精神空间的文化消费认可。

消费老弄堂,消费旧情怀。老弄堂、旧情怀是田子坊的空间特色,这是田子坊独特的文化资产,这源于历史时光的沉淀,具有了永远被模仿,却无法被超越的“唯一”竞争力。都市人对于它的消费乐此不疲。石库门、遮阳伞、竹椅、阳光、一本书、三五好友,一切的元素所营造的并非实体的产品,而是一种虚拟的环境,在这里一杯咖啡可以卖到近百元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单的是环境、是风情,是区隔于繁华都市的安静、是区隔于忙碌生活的闲适。这是田子坊在大都市环境中塑造的世外桃源。

消费东方,消费西方。田子坊创造的是跨国界的文化记忆。在这里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成为都市人的又一个消费对象。上海老牌化妆品“雙妹”2011年4月落户田子坊,或许这最能体现田子坊东西文化交融的消费模式。源于1898年的雙妹,2010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立足上海名媛文化的品牌定位,再度回归上海滩。有人这样说雙妹所代表的上海名媛文化:“东方的西方的、民族的国际的、摩登的经典的、传统的时尚的、内敛的开放的。”每一组矛盾的存在,就意味着一种文化消费的可能。笔者随机访问了雙妹门店的销售员,雙妹每天的消费者以外国消费者居多,他们所喜爱的是雙妹所传递出的一种东方神韵。当西方人开始接受并喜爱传统、古老的东方文化时,我们也在触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的认同将激起巨大的消费热情,都市人游走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消费便这样形成。

虚拟的文化消费存在于都市人对于文化品位的追求上,消费对于如今的都市人而言已经不在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品位的追求、文化的承载。

(三)低——时代性的消费偏好

田子坊所建构的文化消费潮流是一种在当下都市很难摆脱的消费偏好,似乎成为了所有年轻人的必到之处。从消费心理的层面,田子坊的文化消费塑造了一种低卷入的时代性消费偏好,这种低卷入可能更多对应的是实体产品的消费以及所获得的满足。这种具有时代性的消费偏好充分利用了都市人的消费从众心理,以一种潜在的植入,将“田子坊消费”树立成了时尚的符号、潮流的标杆,尤其对于都市的小资群体而言,这种低卷入的时尚消费模式极具标榜性,成为其都市文化生活重要的心理载体。

田子坊之于上海都市文化消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都市文化消费行为路径的改变,更在于对于都市人消费心理路径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站在时代的潮头,对当下文化形式的一种偏爱,而这种偏爱扩大了文化的消费,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消费影响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田子坊凝聚的是上海都市人对于文化消费形式的认同,构造的是新都市环境下传统与创新文化交织的消费平台。

(四)高——精神层的自我寄托

本文中低卷入的消费时尚所对应的高卷入的消费思想,不仅在于产品的价格,更是精神与情感的卷入程度,这与消费行为路径中的“虚拟”消费所对应。田子坊的文化气息与文化融合在用一种古老与静谧征服着现代的都市人与喧嚣的都市。漫步于田子坊,常常可以听到一种声音,“想当初,我们也住在这样的石库门中,那时的生活……”,这样的声音基于一代都市人对于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与眷恋,如今这样的一代人或许游走于高楼大厦、豪华别墅,但是当他们回归于这片土地时,当他们向后辈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他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化,而是自身精神的一种寄托。在这种消费心理的背后有着田子坊为不同时代的都市人塑造的不同文化需求。一个平台,在满足着更多的人的消费心理需求。

作为文化消费中的自我满足与人本身的生活阅历、心理建构息息相关。但是田子坊提供了这样一个都市人精神寄托的栖息地,它在试***解构忙碌的都市人的内心世界,而重构一个都市人静谧的心灵栖息地,无论是否每个人都需要,但是田子坊塑造了这样一种文化消费的需求,成为都市文化消费的一种预设。

三、以都市文化消费的塑造,改变文化传播的模式

都市是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所以在这里,都市文化的传承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或是一味的完全保护。“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外观风貌的前提下,所有改造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工作空间、行为方式和活动空间,以及展示性的方位空间,是为了满足人性化的功能需要。人们可以从保护了原有结构、通风设备、排水管道等工业形式中,感受到工业时代留有历史印痕的怀旧情感,从中得到某种信息元素传递到的能量和灵性。[4]”这就是田子坊,保留着历史元素的力量,拼接着现代元素的新潮,融合着国际元素的多样,以这样的姿态解构着人们印象中固有的、单一的文化诉求,将多种上海都市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而成为上海都市文化消费的塑造者。

田子坊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产业园区,更多的是都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重组,重构了消费者对于都市文化的消费概念,塑造了人们对于都市文化的消费需求,传播了都市文化的特有色彩。文化消费的需求是城市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城市文化传播的生命力所在。“文化消费构成了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源泉,并调节着文化产业资源的配置和供给,促使文化产业结构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升级而升级。[3]”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现代都市而言,都市文化的生命活力更多的寄托于其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都市文化的传播影响力更多的取决于市场化的消费路径。

从都市复古风到文化消费潮,用都市文化因子的聚合打通了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沟通路径,当田子坊的消费浪潮被时代所接受时,城市、文化与人的沟通便形成了平稳的良性循环模式,制造着都市文化的消费者,同时这些消费者也成为都市文化的接受者与享用者。都市文化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感受与接纳,得以传承与创新,得以传播与发展。

田子坊已经成为了上海都市文化的一种隐喻,一种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如电视、如网络,将其自身作为上海都市文化信息的搭载工具,将上海这座都市中所孕育的多样元素糅合与拼接,成为都市文化传播的实物载体,用更加立体化的方式讲述着上海的故事,传播着上海文化的古往今来。田子坊在塑造着都市文化消费路径的同时,也改变了都市文化的传播模式与传播路径,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构城市、人与文化的“超级链接”。

参考文献:

[1] 毛毅静.创意产业园区的历史遗存与文化——以田子坊为例[J].创意与设计,2010(2).

[2] 张潞.田子坊——上海人的腔调回归[J].上海商业,2010(6).

[3] 陈曼东,陈小申.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MBA智库[OL].http:///wiki/%E6%96%87%E 5%8C%96%E6%B6%88%E8%B4%B9.

都市文化篇3

播客、演客、换客、拍客、死客、漂客……

不是为了赶时髦玩概念,而是真的一不小心,就成了某种“客”:上班第一件事是点击自己和朋友们的“博客”;午休时用手机拍上一段同事嬉闹的视频传到网上。就成了“播客”;下班和网友约好,用自己的MP3换她的数码相机,这是“换客”干的事儿;周末时参加志愿者社团为老人们表演,这时你又是“演客”……你,要做哪种客?

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各种“客”所包围。每天定时写博客,常去的网站冷不防就被黑客袭击了。社区论坛正有拼客发号召一起拼车的帖子,走在路上忽然有个姑娘拦住你:“愿意拿别墅换我的曲别针吗?”你还没反应过来。闪光灯一亮,旁边的拍客早已拍下了这一瞬间。路过的演客觉得这题材有趣,就自编自导自演了这段小品,小品促发了播客们的灵感,他们把电脑前的摄像头一开,嘀嘀咕咕诉说心情,说着说着视频就有了成千上万的浏览量……

这一切,或许发生在你的周围,或许,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客”!

播客:我只要你看

登录国内最大的视频播客网站土豆网,总能在点击量排名靠前的视频片段里找到Lily的作品。

这个大眼睛瘦瘦的女生很可爱很卡通。她在卧室的电脑前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心情,说着说着点击量就上万了。

3个月前,Lily第一次登录网站,就被那些搞怪视频逗得直笑。正好那段时间她过生日,老爸远在国外没法回来,她就对着电脑摄像头嘟着嘴抱怨。

就是这段才两三分钟的视频,点击率在5天之内就飙升到2万多次。留言很多,有安慰的,有觉得有趣的。当然.也有大骂Lily爱秀的。

“唉,每次都是用很复杂的心情看留言”,Lily夸张地长叹一口气,“一会儿觉得很暖和,一会儿又很受打击。”

网络偶像就这么诞生

可是,暖和也好打击也罢,点击率说明一切。对播客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的视频受人关注。网上的视频千奇百怪什么都有,有男生表演特技,还有追星族提供见面会私房录像,亦有恐怖系列、搞怪系列。“有特色的视频总能博得很高的点击率”,Lily很老练地概括。

她是法律系学生,不过读这个专业纯粹出于爸妈的意见。Lily自己是个很感性的人,远不如室友那样严谨,最近还在网上发了段视频,诉说在要不要转去音乐系的徘徊矛盾心情。

很有趣也很微妙,在她上传的视频中,人气最高的都是诉说心情和生活状态的片段,她和朋友们花费时间拍摄的搞笑片段反倒没有如此高的点击率。

任何一件事只要成了习惯,就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去做。Lily每周会在固定时间上传新视频。播客的必要装备是DV,现在她会随身携带DV,甚至到KTV唱歌都会习惯性地拍下来。当然,更多的是有设计感的视频,比如以一段漫画为蓝本,找几个朋友一起演出。好几个精彩的搞笑片段合成一段两三分钟的视频,再进行后期剪辑,加入配乐、掌声及特殊效果。如果拍得不好。还要反复重拍,一拍就是两三个小时。去音乐网站***配乐,后期声音、字幕等的制作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要一周的时间。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的时刻。每次上传,都会有一批“粉丝”捧场,留言至少有好几页。Lily和他们经常在QQ上聊天,但从来没有见过面。

或许把生活中的一部分表露出来,是播客们潜意识里或多或少的心愿;可让网友介入自己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Lily如今最铁的“粉丝”是老妈,身在日本的老妈定期关注她上传的每一段新视频。每天看一点,再看一点,就好像女儿一直在身边。

演客:想演就演!

很多事情是有“连环效应”的。

比如,当我们为超女好男们“想唱就唱想秀就秀”的梦想感动时,就会有些影影绰绰的传闻冒出来,比如选手之间勾心斗角的纠纷。圈内的黑色交易或者潜规则……然后,“粉丝”也成职业了,网上掐架也开始了……烦不烦哪!

谁小时候没学过点敲打弹唱的才艺,谁心里没偷偷闪过当回明星的小念头啊,难道就不能单纯地满足一回梦想而不搀杂其他杂念吗?

芳儿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是在做义工的时候谈起这个话题的,大家兴奋起来,干吗不自己成立个小演出团体呢,娱己还能娱人呢!志愿者队伍索性整编成正规***,正正经经唱回戏。

虽然小,却明亮

先“海选”。从300多号人里选出30多人,笛子、口琴、小提琴、钢琴……尽管没一个是专业人员,却都身怀才艺。从表演、曲艺等台前明星到剧本、舞美等幕后英雄一应俱全,人才济济。芳儿属于团长兼司仪,负责日常事务。

然后“培训”,借了某摄影俱乐部场地。每周固定时间彩排,请来艺术院校退休教师指点,如有老师劳务费等简单支出大家分摊。此外几乎没有其他费用。

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女生还特别多,聚在一起吹吹打打热闹得不行。以前做义工时是每个月活动一次,现在群情激昂,两周彩排一到两次。团队默契了,分工明确了,正规***的样子也出来了。再后来,更有了明确的编剧、角色面试,还分AB角。一出十来分钟的戏,投入的精力还真不少。前不久还去横店影视城煞有其事地搞了次“外景制作”。

去横店拍的这部戏叫“清宫选婿”。把一大堆热门元素拴到一出戏里。开始大伙儿穿着戏服没啥话说挺尴尬的。可对台词的时候对着对着就擦出火花来了,到了晚饭时已经热火朝天,大伙儿都以彼此角色互称,聊得不亦乐乎。

最让芳儿和伙伴们骄傲的时刻莫过于“汇报演出”:比如为小朋友准备的唱歌、讲故事、跳手语舞;为老人们准备的戏剧大联唱、童话剧……有次某位男生在演奏笛子时,护理医院的院长一时技痒,当场展露深藏不露的钢琴技艺。技惊四座,现场PK,气氛煞是热烈。

也有失落的时候。既然是无偿的,有时难免会有些微妙的复杂情绪。要组织。要管理,新剧出来要动员,演员矛盾要调解,有了不合作情绪要疏导,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要委婉指正…一・芳儿低语:“也有很累,很想放弃的时候。”

想放弃了,就到自建的演客论坛上发发牢骚说说狠话,突然就有好多人冒出水面力挺。还有不懂网络的人买了书现学现用维护论坛,于是。一下子,心又暖了。

2006年9月,是义工联盟的周年庆,正式成立演客艺术团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想就在那几天,一位力挺艺术团的志愿者车祸身亡。吊唁的时候,同伴们哭成了泪人儿,说着这事就搁搁吧。可他的遗孀却成了艺术团最坚定的拥护者,她说,直到车祸前一刻,先生还在和她说,成立艺术团是件好事。大家从小的梦想都有个实现的地方,还能为老人孩子们带去欢乐……

芳儿和伙伴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几天后。“新星”艺术团成立。这个最草根的艺术团被珍爱它的人们视为冉

冉升起的新星。虽然小,却明亮。

换客:100天换个结果

王晓光原本是一名机票代售点的工作人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2006超女杭州20强。看得出,这是个不太安分的姑娘。事实上,让她名声大噪的还有一重身份一换客,网名艾晴晴。

之所以动了念头,完全是受了那个加拿大小伙子的影响。他用一枚红色曲别针换到了一年别墅的居住权,用“等价交换”来解释似乎有点行不通。

王晓光在一句广告语里看到了解释:“需求决定价值。”甭管这东西标价多少,要是你用不着,对你来说它就一钱不值,可对需要它的人来说,或许价值连城。所以,看看网上成功的换物交易,雄鸡钥匙链换乾隆币,珍珠手串换嫩白紧肤露,各取所需又使物得其所。

能不能自己也尝试一下?和一般换客不同,她什么也不想要,只想“试试”。

年轻真好,什么都可以试试。2006年10月15日,王晓光化名为艾晴晴,在北京现代城向写字楼里的人索取了一枚曲别针。短短几小时,换回写真照片、玉佛和手机。之后,她前往地铁、商场、学校、股票交易市场……她对自己说,看看能不能用100天的时间换到别墅。

人气最旺的换客

突然她就出名了,在论坛上,博客上,有很多支持者,也有人说很难听的话。用来交换的物品也千奇百怪,有网友提供据说全国仅三张的电影海报,有人想用笔记本电脑来换。大部分人是觉得好玩,少数人才是真正有需要来交换的。

和那些易物网上的换客不同,王晓光采取的是面对面的形式。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还真有了换“别墅”的机会。受关注后的她在电台节目中也有过一次交换机会,主持人拿出一个小女孩画的别墅。要求交换价值6000元的两瓶五粮液,好送给爷爷作生日礼物。王晓光拒绝了:“我的原则是面对面,只有见到画画的女孩,我才会换。”

这次拒绝让她多了很多话柄。接下来十七八天里。她什么都没换到,工作也辞了,没有收入来源。只抱着这两瓶酒。看着网友的责难,王晓光难过得想哭。这仿佛是最灰色的日子。

突然峰回路转。她用酒换到了一把价值万元的琵琶。“等价越高的东西越难换到合适的东西,索性用来帮助人家也很好。”她将琵琶换给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贫困生。换回舞曲CD一张。

虽然博客是为换物而开,却也记录家常琐事与心情点滴。现在的王晓光生活更有规律。整理照片、写博客。然后睡觉。尽管仍然没有固定收入,但也不觉得恐慌。只是有时家里打电话来催她找工作,情绪多少会受点影响。但她还是想坚持到100天。

到第100天的时候能换到什么呢?王晓光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作为中国目前人气最旺的换客,她并不后悔这100天的经历。对她来说,这是一种尝试。

数一数,还有多少“客”?

博客

这大概是最有名的“客”了。博客的英文名是“Blog/We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式个人信息方式。让任何人都能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最初在国外,博客大多被用来新闻或互联网知识,类似于个人媒体频道,但如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心情记录正成为博客最流行的内容趋势。

威客  这个词作为一种概念,最早出现在2005年,意思指可以让智慧、知识、专业专长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入的人。威客的英文名为Witkey(wit智慧key钥匙),通俗地讲,就是在网络上出卖自己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

朋客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代青年崛起了,他们不满现实,意***反抗。但他们不再试***推翻什么、 建立什么,而是寻求个体的***。于是摇滚乐诞生了一个新的流派――朋克(Punk),而这帮人则被称之为“朋客”。从音乐形式看,他们提倡回归早期简单有力的曲调,反对架势十足的贵族化音乐,从朋客乐队性手***乐队的代表作《英国无***府主义》的

名字中便可知端倪。

漂客

看清楚了,是“漂泊”的漂,意指那些漂流异乡的人们。他们不喜欢固定在某个地方,更喜欢从这个城市漂到那个城市的新鲜感与距离感,说他们有“浪子情怀”也不为过。俗称的“北漂”算是第一代“漂客”,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如今“漂客”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谁叫跨城市工作和跨国工作越来越成为一种工作时尚呢?

拼客

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报纸和网站信息,就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拼”之信息:一起“拼”车上班,一起“拼”租房子……要在日益昂贵的都市里获得还算便利的生活,做拼客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那些性格活泼外向的人来说,做“拼客”说不定还是个交朋友的新途径呢!

拍客

顾名思义,这是群摄影爱好者。整天拿着相机拍来拍去的一帮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可能与摄影毫无关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花大价钱买专业摄影器材。在摄影论坛上张贴自己的作品,并加入狂热的讨论。

红客

红客这个词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1999年。“红客”一直与“黑客”相对应,红客的英文名Redhacker也是在Hacker前面加上Red。而从泛泛的意义上讲,红客就是从事网络安全行业的爱国黑客,许多如今的红客,当年也曾是名噪一时的黑客,听起来很有点“金盆洗手”的味道。

死客

这个描述时尚圈新风气的词音译自Skank,以名模凯特・摩斯的男友皮特・多哈特为旗帜人物上身是童装尺码的外衣或者是无衬里的***装风衣。搭配线条柔和却非常紧身的裤子,当然头上还要有一顶看似漫不经心的帽子,露出前额的刘海。

极客

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原意指那些性格古怪的人,他们大多智力超群,善于钻研,行为方式特立独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这个词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现在的定义是即使你不是技术鬼才。只要你有自创的精粹内容。极客就是“极致的想象力和极致的自我”的人。

都市文化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都市文化范文精选

学习

关于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内容包括酸碱溶液稀释后的ph计算,弱碱溶液稀释后ph怎么计算。稀释实质:稀释前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不变。一般计算公式:C1V1=C2V2,据此求出稀释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学习

论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论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内容包括对日本大企业终身雇佣制的看法,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文化。[摘要]“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制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三大支柱。本文从“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学习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阅读(33)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劳动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劳动,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

学习

裔锦声:女人怎样在美国生活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裔锦声:女人怎样在美国生活,内容包括裔锦声求职故事,裔锦声。她说,女人的感觉应该和太阳一样,早上起来柔一点,中午阳光一点,晚上更柔一点;她说,要想成功,就要有饥饿感;她说,不要把一时的失败当成一生的失败;她还说,不能给祖国丢脸,不管

学习

中国生态赤字持续扩大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的三大阶段生态赤字,整治生态赤字的措施。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80%的省份是“生态赤字”。

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轴对称,内容包括生活中的轴对称手抄报,生活中的轴对称。学习数学知识,再到生活中去体验,确实是一种享受,也能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到生活中去体验轴对称,感受它的美.

学习

程秉海:藏金于民

阅读(40)

程秉海:好的,这十年黄金珠宝市场发展很快,如果说来回顾这十年的发展历程的话,应该说黄金饰品在黄金珠宝市场,乃至整个黄金市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精选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大林寺桃花古诗书写,大林寺桃花古诗翻译及赏析。大林寺桃花古诗篇1我国的古诗词中含有丰富的物候知识。

学习

关于个体发展的综述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个体发展的综述,内容包括个体的发展有哪些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性。摘要:人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古今中外先哲们不断追求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个体发展领域的研究概况,可以发现个体发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体

学习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点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点,内容包括机电安装质量控制要点,煤矿机电安装操作规程。一、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特点

学习

舞蹈艺术教育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艺术教育论文,内容包括舞蹈教育学方法的论文范文,舞蹈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舞蹈艺术教育

学习

前《出师表》赏析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前《出师表》赏析,内容包括前出师表翻译及赏析,前出师表古文赏析。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学习

新闻传播价值研究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传播价值研究,内容包括新闻传播的功能与价值,新闻传播法规的研究价值。摘要:

学习

论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论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内容包括对日本大企业终身雇佣制的看法,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文化。[摘要]“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制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三大支柱。本文从“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学习

从《老乞大》看元朝的饮食文化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从《老乞大》看元朝的饮食文化,内容包括浅谈元朝饮食习惯之乳制饮食,元朝士大夫的饮食文化。摘要《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科书。采用会话方式展开叙述,以两个高丽商人前往大都经商为主线,内容涉及社会生

学习

文化是什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是什么?,内容包括文化含义是什么,文化是什么又是什么。报馆新添的数页版面,据编者说,是为了增进读者的文化水平;换言之,就是当各位“投资者”赚够了钱以后,可能希望多懂一点文化,使生活更美好。说得更好听一点,这也可算是一种

学习

辽宁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辽宁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内容包括辽宁精神十六个字,辽宁具有厚重历史沉淀精神。张洁,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承担国家特别委托课题“真相史料研究”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领导批示

学习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农村文化建设,内容包括浅谈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摘要】农村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当下农村文化建设受到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发展落后、活动贫乏的现状,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甚

学习

社会戾气的文化解读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戾气的文化解读,内容包括社会现象深度解析,戾气讲的是什么。戾气,或曰暴戾之气。这种遇事即爱使狠斗勇、取径极端的心理或风气,会以多种暴力形式体现出来,如话语暴力、行动暴力以及其他各种隐性的暴力与强迫。

学习

令人心醉的食堂文化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令人心醉的食堂文化,内容包括关于大食堂的文章,食堂文化标语挂效果。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家里人关心的是:有班车吗?食堂好吗?有出国机会吗?

学习

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

阅读(152)

本文为您介绍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内容包括德国人的名字及寓意,德国人常见的姓氏和名字。[摘要]姓名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产物,是人类为区分个体而产生的一个符号。通过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进而从一个侧面了解日耳曼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