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性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译文:
臣亮说:先帝创建王业还没到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魏蜀吴三国,只有我们蜀汉益州弱小疲惫,正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然而侍从侍卫您的臣子在内毫不懈怠、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给的特别优厚的待遇,想把这种恩情报答给您吧!您实在是应该广开言路,充分听取意见和批评,以继承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励扩大将士的志气,不要随意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使平时说话的称引和比喻不合道理,以致堵塞向您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皇宫和丞相府都是一个整体,在人事上的晋升、惩罚和表扬、批评,不应有所差异。要有为非作歹、干犯法纪的人和为国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部门的官员,评断他们应该惩罚还是奖赏,用来显示您办事公平严明,不应该有偏见和私心,使宫内与府中有不同的法令。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思想忠诚专一的。所以先帝选,留给陛下您任用。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统统(都要)向他们询问,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实行,一定能补救缺点和疏忽,能多集思广益。
向宠将***,和善公正,通晓***事。往日试用过他,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推举他做中部督。我以为***营之中,事无大小,都要先问他,一定能够使***内部协调一致,将使才能的大小和***队的强弱都能得到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倾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件事时,没有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的。现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这些人都是坚贞诚实,能为节义而死的贤臣,希望陛下您多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就是一介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在***的年代只想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因我卑贱粗俗,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茅庐之中来看望,和我商讨天下大事。我因此很受感动,就答应了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先帝的事业遭到挫折,我受委任于败***之际,奉使命于危急时刻。算来已有21年了!先帝知道我为人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伐魏兴汉的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任命以后,日夜忧虑,担心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事不见成效,以致损害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在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到国外的“不毛”(缅甸八莫)。现在南方已经平定,***队、武器、盔甲已经充足,应该奖励和统帅全***,向北平定中原地区,希望能竭尽我平庸的才能,去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以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京都。这就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和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后方对国家***事的反复考虑处置,尽量提出忠实的意见,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的责任。
我愿意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事功交给我去效力效命。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在国内***事上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过失,以表明他们的怠惰。陛下自己也应该多费心思去反复考虑,以汲取好的道理、采纳好的意见,以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那我对陛下的恩德就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看着刚写好的出师表不断流着眼泪,真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董树荣译)
赏析:
为国以忠 处事以敬
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蜀汉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名篇。千百年来,这篇作品丝毫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冷落,反而因其蕴含的丰富文化、道德和***治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读前《出师表》不知何谓忠——前《出师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忠”字上。诸葛亮终其一生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作为孜孜以求的***治理想。这一点并不足为奇,在中国古代,忠君报国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忠于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也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真正感天动地、长存于世的是诸葛亮“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尽忠报国“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为实现***治理想“夙夜忧叹”、尽忠职守的高尚情怀。爱国、尽责,正是因为蕴含了这两个关乎社会与人生的最基本道理,让狭隘的忠君报国思想得到了超越,让前《出师表》在精神意义上达到了不朽。
对为官者而言,读前《出师表》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其核心就是为国以忠、处事以敬。孔子的“君子九思”曾提到“言思忠”“事思敬”,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代的领导干部,既要做到忠,忠于***、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又要做到敬,敬畏权力、敬业乐群。这两点,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必须有理想信念、道德操守与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否则,必然导致言行相悖、知行***。当前,我们***大力倡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目的就在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夯实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价值标尺,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更应在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出表率,以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以道德情怀和精神力量更长久地作用于实践,留名于青史。(傅建芬)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