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家里人关心的是:有班车吗?食堂好吗?有出国机会吗?
现在年轻人的父母恐怕要问:收入好吗?工作稳定吗?老板好吗?
不是说班车、食堂和出国都不重要了,而是更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这里我们就说食堂。
我现在工作的企业总部有个食堂,每天中午数千人用餐,对于好美食的同事,在食堂吃饭是一种煎熬,煎熬自己,不是菜。他们要找出各种理由补偿连续一周在食堂吃饭的郁闷,比如周五去外面大吃一顿,周六做个脚膜,等等,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觉得食堂是一个重要的福利。
前几年我们公司员工闹过一次罢餐,理由是“食堂当局”没有经过充分告知和民主协商,就把套餐价格从8元涨到12元,食堂方面理由很充分,市场物价不断在涨嘛。公司老板是美国人,吃惊地说大家为了50美分至于闹这么大吗?员工说这不是50美分的问题,这是瞬间50%的通货膨胀,是践踏中国的食堂体制。
后来大家觉得,食堂就是食堂,就是解决温饱的地方,能怎么样呢,天天外面吃餐馆,也没什么意思。最近随着一些大公司搬到我们这个高科技园区,熟人、同学和前同事们开始互相串,去你那里尝尝,去他们公司试吃,然后比较,比了一圈下来,开始大呼幼稚,外企能怎么样呢,就这样了,真正好的食堂在国企、民企,最好的应该是***府吧。
我读研究生和刚刚工作的时候,吃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食堂,当时属于京城比较领先的。现在像外交部、商务部和以前的北京奥组委等处已经成为食堂追捧的典范,新闻机构不那么突出了。不过前几天一个记者朋友说新华社食堂还是了不起,不仅餐品好,技术也酷,他们有个高级的机器处理剩菜剩饭,泔水送进机器,出来的就是粉末状的饲料。
当然我们关心的不是饲料,是人。其实一个食堂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单位给食堂多少补贴,那种传说中的午餐交三元钱,吃上如五星级酒店自助餐式的荤素搭配,还有烤鸭、抻面、水果、酸奶,并不是天方夜谭。我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时,到高管小餐厅用餐,不用交钱,每天都是10个菜以上的自助餐。
在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盲目回放顶峰状态和羡慕别人,都会陷入更深的不满和纠结。食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自己已经奔五张了,早就没有了果腹需求和口舌之欲,但还是强烈相信食堂是一个组织维系文化的重要因素,我要是当了大老板,一定花力气做个食堂,实在没有条件,就给员工发很好的饭补,比如本来给5000元工资,我就按4000元工资,1000元饭补这样发。老板真的有好人吗?
食堂绝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比如我们公司现在就用食堂推广健康文化。每天,食堂把所有菜品都标出营养成分和卡路里,选择健康套餐的员工得到一个小牌牌,若干小牌牌可以换一个套餐。食堂还可以用来开会、做活动;当年在新华社,晚上把桌椅搬到一边,地上撒下滑石粉,放起音乐就开始搞舞会,何等的创意啊。
如果你说这还不叫创意,我又回忆起上大学时候的食堂。有段时间食堂不断推出小炒、各色面食和粥品,人气猛升。开饭的时候他们推出几个装了轮子的大浴缸,里面盛着半缸粥,同学顺势排队,师傅用大勺从浴缸盛粥放进同学碗里。
我当时问食堂经理,你们干吗用浴缸盛粥,是不是会给人某种联想。经理说,怎么就你有那么多联想,这种容器有一个放水塞,便于清洗,原来圆的大盆进水倒水都不方便。
后来离开了学校,校友们说后来不用浴缸盛粥了,又过了很多年跟人无意说起这事,听的人瞪大眼睛,那会不会有人在里面洗过澡啊?
我说怎么就你这么阴暗,心里却想,阴暗了20多年,终于有人一起阴暗了。
联系编辑:刘龙静liulongjing@cbnet.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