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不见篇1
说到法国的“见死不救罪”,不得不引用一个特别著名的案例:戴妃之死。1997年8月31日凌晨,前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地下隧道中遭遇严重车祸,被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戴妃的专车是为摆脱“狗仔队”的紧盯,加上司机酒驾、车速太快而撞上桥洞边柱出事的。车祸发生后,尾随的“狗仔”在现场拍摄照片,亲眼看到血泊中尚未咽气的戴妃在挣扎,却没有通过报警或其他方式施以援手。法国警方事后将这些“狗仔”一一逮捕,还把他们告上了法庭,罪名就是“见死不救”。根据这一指控,可以判处长达5年的监禁,并处相当于人民币60万元的罚金。
法国《刑法典》第223条第6款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对处于危难中的他人,能够采取个人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罚金7.5万欧元。”对于普通的法国公民来说,只要满足上述3个条件:意识到危难情况;能够施救或唤起救援;施救行为对自己和对第三人均无危险,就有义务直接或间接地救人。这一法律对于警务人员、医护人员、消防队员等特种行业的从业者还有加强条款。可以看出,法国对于见死不救的处罚力度非常大。
处罚这么重,是不是有些过于苛刻?也许你不懂急救,也害怕不当的行为给身处危难的人带来更多麻烦,但是大声呼救或取出手机拨打一个急救电话,其实很简单。
既然很简单,为什么还是有人明明见死却依然不救?理由也多种多样:害怕血迹弄脏了自己名贵的衣服和鞋子;不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不会抢救;有一个1亿元的合同等着签或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没有时间逗留……但这些理由说给法国的法官们听,是不会脱罪的。面对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法国法律规定,任何人都必须伸出援手。
见于不见篇2
关键词:语文课程 教学语言 导课语 讲解语 批评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寻求适合自我的语言艺术,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语文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就一节课而言,有艺术性的语言必定具备以下特点:
一、引人入胜的导课语
导课环节看似简单,因而总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必然少不了精美的导课艺术,它像磁石能深深吸引学生的心灵,像金钥匙能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导课语短长不定,但=却应引人人胜。它可以是温故导新式,可以是开门见山式,可以是设疑置悬式,可以是创设情境式;可以旁征博引,渲染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自然朴实,入情入境,雪泥鸿爪妙无痕;还可以看似平淡,实则精妙,于无声处听惊雷。只要能让学生兴致盎然、渐入佳境,这样的导课语言就是成功的。
二、丰富多彩的讲解语
精彩的课堂讲解语言,能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讲解语应具备以下特点:
1、内容的准确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那么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就必然无法准确表达,或词不达意,或引发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准确的语言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2、表达的形象性
众所周知,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说,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就可以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砝码。形象生动的语言会让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似曾相识之感,又似有身临其境之妙。
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激情四射,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抖擞、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语言的情感性
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感情内涵丰富的文章,或忧国忧民,或思亲想家,或担忧环境,或感悟生活……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要“披文以入情”,要结合课文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从而体验到感情。只有教师自己被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感情所打动才会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去打动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共鸣。
4、思维的逻辑性
虽然语文更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但如果形象的语言中能融入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信息,言之成理,证之有据,这样充满理性思辨的语言就一定能打动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强更好,也为学其他理科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声调的起伏性
声音平板、基本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语文课,味同嚼蜡,寡淡如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谈起,昏昏欲睡的感觉自然不请自来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则教与学的效果就明显不同。
6、文学的积淀性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妙语连珠、文采飞扬,学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乐在其中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提高素养,开阔视野,从而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含蓄幽默的批评语
见于不见篇3
关键词:不平衡报价竞争性资金
中***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报价过高,则可能因为超出“最高限价”而丢失中标机会;报价过低,则可能因为低于“合理低价”而废标,或者即使中标,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亏本的风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既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捕捉市场转瞬即逝的契机,追求利润最大化,又要保证报价的竞争性,那么不平衡报价法无疑是施工企业首选的报价策略之一。
不平衡报价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在总价基本确定后,如何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不平衡报价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正常报价水平条件下的总报价不变。它是相对于常规的平衡报价而言,在总的报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与正常水平相比,提高某分项工程的单价,同时,降低另外一些分项工程单价的一种报价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近早收回工程款,增加流动资金有利于施工流动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一般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采用不平衡报价:
⑴前期结算回收工程款的项目。一个有经验的投标人,往往会把投标报价中前期实施项目的单价调高,如进场费、土石方工程、基础和结构部分等,而把后期实施项目的单价调低,做到了“早收钱”。这样既能保证不影响总标价中标,又使项目早日回收资金,形成了项目资金的良性周转。这种类型的不平衡报价称为时间不平衡报价。
例如:镇江市星星阻燃剂公司新建厂房市***配套项目,周边厂房已建成,施工***中对路基下地质情况并未明确,施工位报价时,在保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将路基6%灰土价格调高,沥青面层价格调低(略低于成本价)。实际施工中,路基下发现大量淤泥土,需对其换填处理,经设计院研究决定采用6%灰土置换原淤泥土。根据合同条款,用于置换的6%灰土价格按投标时的灰土价。同时,合同约定:合同内工程量按月支付70%,增加工程量按50%支付。
本工程中,施工单位在投标前就利用自己的施工经验,判断出沥青面层工程量变化不大,但因缺乏地质勘探,所以路基下地质情况不明确,可能存在软地基需处理;同时招标文件中写明了合同付款方式,如此报价施工单位可以提前收回工程款,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⑵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工程量是预估的,实际结算的工程量要按合同约定的计量规则进行计量并最终确定,因此,实际结算的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有存在差异的可能。如果承包商在报价过程中分析判断某一个项目的实际工程量会增加,则应相应调高单价,而且量增加得越多的条目单价调整幅度越大;同时,对判断为工程量要减少的项目则相应调低单价,从而保证工程实施后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类型的不平衡报价称为数量不平衡报价。
例如:镇江市某老路面层改造,施工***结构层为原面碾压+20cm二灰碎石+5cm粗粒式沥青+3cm细粒式沥青+装饰面层,现场位于市中心某老街巷内,不具备沥青摊铺条件,投标单位在了解了施工现场的情况后,投标时二灰碎石及沥青的综合单价按远低于成本价格报价,并调高了装饰面层的综合单价。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提出现场不具备沥青运料车及机械摊铺设备进场条件,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建设单位最终将二灰碎石及沥青变更为10cm碎石+20cmC25砼。施工单位就此两项提出新单价,同时,施工单位又以装饰面层下基础变更为砼后需增加专用界面剂为由,向建设单位提出附加索赔,施工单位报综合单价为20元/m2。原二灰碎石及沥青工程量均为1356.5m2,施工单位中标综合单价分别为8.21元/m2,29.07元/m2。
项目竣工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施工合同、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资料对新增项目单价(合同中无相同或类似项目)按04计价规范组价并按中标下浮率(5.13%)下浮,审定10cm碎石综合单价为15.2元/m2,20cmC25砼综合单价为69.91元/m2,专用界面剂为特殊材料,经市场询价后,最终审定为13元/m2。至此,此项目单位面积综合单价比原来投标时增加了60.83元,总造价约增加了8.85万元。
在本工程中,施工单位很好地利用了施工***缺陷,预计该项清单内容将来必定会变更,因而将该报价聊低,从而在结算时增加了8.85万元的造价。
⑶暂定项目又叫任意项目或选择项目。对这类项目要做具体分析,因这一类项目要开工后由业主研究决定是否实施和由哪一家承包商实施。如果工程不分包,只由一家承包商施工,则其中肯定要做的单价可高些,不一定要做的则应低些。如果工程分包,该暂定项目也可能由其他承包商施工时,则不宜报高价,以免抬高总价。
⑷有的招标文件要求投标者对工程量大的项目报“单价分析表”,投标时可将单价分析表中的人工费及机械设备费报得较高,而材料费算得较低。这主要是为了在今后补充项目报价时可以参考选用“单价分析表”中的较高的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而材料则往往采用市场价,因而可获得较高的收益。
采用不平衡报价法不仅能舒缓承包人资金压力的问题,还能使承包人在工程发生争议时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就有索赔和防范风险的意义。如果承包人永远处于收入多于支出的状态下,在出现对方违约或不可控制因素的情况下,主动权就掌握在承包人手中,减轻了承包人的现场工作人员压力,对日后的施工也有利,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时应注意分析工程量情况,防止重大损失或废标,不平衡报价一定要建立在对工程量仔细核对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对报低价的项目,如工程实施时工程量增多将造成承包商的重大损失,同时一定要控制在合理幅度内(一般可在10%时左右),价格水平高低不能太明显夸张,否则可能会引起业主反感,认为报价不合理,甚至对业主评标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废标。目前多地的评标方法将综合单价也列为考核之一,规定了投标人的综合单价相对于标底综合单价的报价范围,如超出范围则要被扣分。这实际上是业主限制不平衡报价、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策略。这就要求投标人在采取不平衡报价法时更加谨慎,以免超出范围影响得分。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投标竞争是企业之间综合素质的竞争,它的胜负不仅决定于投标者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实力的大小,更决定于投标策略和方法的正确性、预见性,同时也非常讲究技巧,只有在投标工作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剖析,不断探索才能在僧多粥少的工程投标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见于不见篇4
(2006年2月5日)
市委、市***府: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涉及出租汽车的各类不安定因素相继出现,或是未取得经营权业主上访,或是经营权租赁价格纠纷,或是车顶灯及计价器风波,如果不能及时稳妥地调处此类不安定因素,势必对我市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对“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意见如下:
一、对租车经营权的租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我市小型客运出租车的经营权属于有偿使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规范的轨道,***府及有关部门不宜进行***策干预,但是对租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依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81号)有关精神和州领导的批示精神,我们已经请天平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对出租车经营权租赁价格做出评估,确定指导价为每车每年26400元,此事项已会同州***府××副州长请示省***获得同意,拟于近日面向社会公示,并于本月17日左右召开听证会。前期工作完成后,指导价将以***府通知形式出台,并且需要税务部门配合,按规定对租赁行为征收税款。
二、提高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准入条件。出租汽车驾驶员既是社会从业人员,又是反映城市文明的“窗口”,必须对其准入进行规范。对新从业人员可以进行***审,提高准入条件,如:原则上必须具有本地户口、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或流出地、流入地公安机关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暂住证、本地常驻人口担保证明,以及安全驾驶记录等等。符合条件后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经本地运输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核发上岗证,并由发证机关终身监督,如出现不适合从事出租车从业的相关问题,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上岗证,取消其从业资格,如本人需要可以待条件符合后重新核准发证,方可上岗。对现有出租车驾驶员可以按照前述条件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同时,对现有的两个“协会”进行整顿,促进其依法开展活动。要在业主和司机中建立***的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维权、培训等活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在***府和业主、司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见于不见篇5
DATE
妆容初级套餐:洗头+素颜
心仪指数:
洗好头来见你的女生,已经做好跟你进一步发展的准备!
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洗头来见你就是不在乎你!尤其对于长头发的女生来说,洗一次头真的可以花光所有的力气。洗发水、护发素、发膜每一步都不能够省略,吹风机都能举到手抽筋,为了造型还要用卷发器和定型产品,打造空气感就要耗费掉可以多睡会的时间。除了发型,你以为她真的是素颜来见你?面部清洁和出门前的护肤品也许比男人的一身行头还值钱!
Step 1洗头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把梳顺的头发捋向头部的一侧,歪着头用40℃左右的温水从上至下把头发完全冲湿,一定要使底层的头发和上层的头发一样湿透,这样才能够配合洗发水产生足够多的泡沫。很多人都习惯直接将洗发水倒在头发上,却不知道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应该倒适量洗发水于掌心加水稀释,双手揉出泡沫后,再均匀涂于发丝之上。挤在头发上再揉,首先,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的洗发水容易在头皮局部残留,这会直接刺激头皮,其次,泡沫是用来阻隔发丝摩擦的,如果先揉头发后出泡沫,哪里还谈得上保护?头发完全冲洗干净后,先用手指挤出多余的水分,然后用干毛巾擦到不滴水的程度,再轻轻地按摩头部皮肤几分钟后就可以涂抹护发素了。应该说,这一步相当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使护发或润发品的吸收效果最大化,这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即:越是浓缩的护发营养,比如精华露、发膜之类,对头发干度的要求就越高一些。另外,涂抹护发产品时,应该有一种顺滑的感觉,若这种感觉中途消失了,则说明用量不够,需要追加一些护发素。
1.吕Ryo滋养韧发密集莹韧洗发水和护发***RMB196/400gx2
2.丝蓓绮炫魅修护发膜 RMB88/200g
3.馥绿德雅滋养修护发膜 RMB420/200ml
4.美奇丝碧兰菁致盈韧干洗喷雾 新品未定价/125g
Step 2素颜出门也有神器
完美素颜的第一步当然是清洁,毛孔清透才是水亮亮的基础。想要完美无瑕的皮肤,相对于多涂多抹来说,用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和功能性护肤品,才能使效果立竿见影。一般意义上的基础护理阶段,只用爽肤水,精华素,补水面霜就可以了,如果皮肤很疲累,状态不好的话,需要同时使用眼霜。每天绝对不能省略的,那就是爽肤水和补水面霜。然后,再涂上薄薄的一层清透型防晒霜就可以。
Fresh玫瑰润泽保湿花水 RMB350/250 ml
欧缇丽葡萄籽洁颜摩丝 RMB198/150ml
泊美恋上娇颜植物水 RMB98/120ml
植物医生山茶花透润精华晚安面膜RMB235/80ml
DATE
妆容高级套餐:洗头+底妆+全套彩妆
心仪指数:
女人在护肤的基础上扑粉上粉底,还涂上口红,说明你在她心里的地位又升了一级。当她的见面礼节已经踏入了化妆的大门,就说明你在她心中可是有一席之地的。底妆是好皮肤好气色的基础,成功的底妆也从来不是在脸上随意拍拍打打就ok的,而且如果你发现她的眼妆、腮红和唇色也用了心思,就在心里窃喜吧!
Step 1打造好气色底妆
妆前的保湿非常重要,等待妆前的水润***液在脸上充分吸收后,可以在妆前喷一些喷雾,会另皮肤更加的湿润充盈,上妆也会更服帖。妆前打底不可忽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妆前***能够让自己的底妆看上去更加完美无瑕,脱妆、斑驳、起皮等情况也会大大减少。如果想要在夏季不脱妆,就要用好持妆产品,比如具有一定控油功效的妆前底霜、肌肤颗粒附着力较强的粉底液,又或是能提升妆容持久度的定妆喷雾等等。夏天要想妆容持久并不是单一产品就能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多方完美配合才能打赢的战争。
1.兰蔻新菁纯精华粉底霜 RMB980/35ml
2.MAC魅可矿质润泽粉底液 RMB420/30ml 3.妙巴黎果然美肌粉底液 RMB229/30ml
4.兰芝气垫BB霜PLAYNOMORE定制版
RMB350/15gx2
Step2彩妆有多全就有多在乎你!
当女人勾了眼线、涂了睫毛膏、描了眉,涂了心爱的口红,甚至不惜把粉底伪装到脖子,请你一定要多看她两眼!因为附着在她脸上的各种化妆品,可能比你一身的行头还要值钱。最重要的是女人为了见你所花的心思,要知道这眼影和眼线,还有修容的立体阴影,可耗费了她所有的爱美心机。女生们画一个完整的妆容出门,建议还是以清淡为主。使用哑光的咖啡色眼影涂抹整个上眼睑,以及眉头和眼头之间的凹陷处,这样可以使其产生凹陷感,在令双眼更加深邃的同时,还能显得鼻梁更高挺。在上眼睑中间位置少量涂抹珠光金色眼影,提亮眼周让眼睛更有神。用小号上色刷蘸取哑光咖啡色眼影,从上眼睑后二分之一处往后画类似眼线的效果并从下眼睑后二分之一处到眼下三角区位置涂抹。不要忘了刷上睫毛膏让睫毛更纤长突出。用刷子在脸颊两侧刷上阴影粉,在苹果肌出刷上腮红。用刷子在额头、苹果肌、眼下、下巴等位置刷上带有珠光效果的闪粉,用棉棒蘸取染唇液,或是唇刷蘸去口红,在唇部中心位置开始涂抹再晕开。
欧舒丹芍药润唇膏 RMB160/4g
MAKE UP FOR EVER防水炫彩眼线液RMB260/1.7ml
见于不见篇6
一、发展***员基本情况
我校***支部把发展***员工作作为***建的工作重心来抓,积极发展***员。截止目前,本支部有正式***员32名,其中在职在岗31名,出国1名,拟发展***员1名。2016年王贤娟同志被确定为入***积极分子,2017年3月该同志经支部大会讨论、投票决定,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发展对象,并将入***材料报三山镇***审批,并于2017年6月送福清市委***校参加入***前培训。培训后王贤娟同志的***员材料不慎遗失,三山镇***无法找到其相关材料,造成王贤娟同志后面流程无法正常进行。经我支部支委会研究并请示上级***组织,决定重启王贤娟同志相关入***程序。王贤娟同志2015年9月10日递交入***申请书,2017年12月12日被确定为入***积极分子,2018年12月14日该同志经支部大会讨论、投票确定为发展对象,2019年6月20日参加市***校集中培训,2019年9月12日***员大会票决同意接收其为预备***员。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见于不见篇7
关键词: “见” 历时演变 动词性用法
一、引言
《说文》:“见,视也。从儿,从目。”段玉裁注:“用目之人也,会意。”杨树达:“见疑当读为‘献’。”[1]19商承祚曰:“卜辞‘见’字作,望、R字作,目平视为见,目举视为望。决不按《说文》‘见,视也,从儿从目’。”[2]2811吕叔湘的《见字之指代作用》最早提出“见”字的指代性副词用法,为用作指代性的“见”做出定性,即这种用法的“见”非代词,而是指代性的副词。当代学者对“见”字的研究包括连丽萍的《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3],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见”的发展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未能从甲骨文和金文时代的用法进行研究。陈若愚的《“见”字读音、词性、词义辨――多音、多类、多义字教学札记》[4]从音义和简单的词性用法上进行研究,不过过于偏重教学,没有十分深入地从“见”的词性演变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些学者都是对“见”的某一方面的研究,本文意在从“见”的源头梳理词性与词义的发展历程。
二、甲骨文中“见”的意义及用法
由甲骨文中“见”的字形可以看出,“见”为一人目平视之形,从汉字最初具有象形的特点可知,“见”最初的词性为动词。下面即分析甲骨文中“见”的词性和含义。本文所用卜辞均选自《甲骨文合集》。
1.动词
1)视也
乙酉卜,王贞,师不余其见二月。(20391)
贞,呼见师般。 (4221)
2)巡视也
贞,乎往见于河,有来。 (40415)
见于河,允亡来。 (8328)
3)谒见也
己未卜,壳贞,缶其来见王;己未卜,壳贞,缶不其来见王 (1027)
4)读如展,省阅也
甲戌卜,贞,翌乙亥侑于祖乙三牛,卓见匕牛,十三月。 (520)
囗戌卜,贞,卓见百牛囗用自上示。 (102)
5)侦伺也
贞,登人五千乎见(工口)方。(6167)
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印,不其见方执,一月 (799)
允亡……不见方。(20491)
例1中为“视”义的“见”应为“见”字的本义,即“看见”。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5]275甲骨文中“见”已由本义“视”引申出“巡视、省阅、侦伺”的义项,这是一条引申路线,另一条则由“视”义引申出“谒见”义。
2.名词
方国名
壬辰卜,方其(羊)见何。(7432)
丁未卜,贞,令立见方,一月。(6742)
……见入三。(9267)
以上为“见”字在甲骨文中的用法,仅有动词与名词两种用法,此时,“见”的词性与词义都比较单一,且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见”的词义与词性都在不断丰富,而由于交际的需要,人们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越来越丰富,“见”的动词词性不断虚化,以便表达更丰富的含义和更好地组成句子。
三、金文中“见”的意义及用法
1.动词
南夷东夷其见 。宗周钟)
子见在大室。(子尊)
则臣不忍见施。(中山王方壶)
侯见于宗周,亡囗。(麦尊)
见其金节,则毋攻。(鄂君启节)
这里的“见”仍是实意动词,其中的主语“南夷、子、侯、‘见’前省略的主语”都是动作的施事者,这个用法与甲骨文动词中五例的主语都是施事者是相同的,这里的“见”都是表实意的实义动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一旦主语被放到宾语的位置,“见”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2.助动词
见厌于公。(沈子)
公大史咸见服于辟王。(乍册〈虎鬼〉卣)
]侯旨初见事于宗周。(]侯旨鼎)
在上面三例中,主语不再是动作的施事者,而转变为动作的承受者,其中的宾语或省略的宾语变为动作的发出者,为了不影响句意的正常表达,就需要成句时得到某些词的帮助,因此,这三句中的动词“厌、服、事、施”之前便出现了一个起到此作用的“见”字,翻译时可译为“被”,此时的“见”不再是实意动词,而虚化为在动词前面帮助成句的助动词。“见”的第一步虚化到此完成。①
四、古代文献典籍中的“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法‘逐渐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良和改进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6]272语言进一步向前发展,语法也进一步发展,“见”的词性和意义亦不断发展。
1.动词和助动词“见”
“见”的本义表示“看见”,但除了“看见”义外,还有“现”的意义,读如“现”。杨树达在《词诠》中指出“见”与今“现”同,意义是“看见、显露”,词性是动词。[7]在古汉语研究中,学者们对“见”字的意义及用法看法不一,但有一点基本一致:“见”字的基本词性是动词,基本意义表示“看见”。随着语言的发展,“见”的动词词性中义项进一步增多,进一步引申出“会见、遇到、接触、知道、听说、预料”等义项。金文中“见”字的词性虚化为助动词只是很少的几个用例,但“见+动词”出现于被动句,先秦文献中大量出现。如: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2.指代性副词“见”
吕叔湘最早提出“见”字的指代性副词用法,认为处在动词前的“见”,是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象,并将其称为“指代性副词”。[8]姚振武不同意吕叔湘的观点,认为“见+动词”结构中的“见”不是指代省略的宾语的作用,不是指代性副词,是一个表显现义的动词,这一观点在他的《古汉语“见V”结构的再研究》中有所阐述。唐钰明在《失去指代作用的“见”字》中认为“见”具有指代作用。董志翘在《中世汉语中三种特殊句型》[9]中指出:“见字不仅可以表示第一身代词作宾语的省略,也可以表示第二、第三身代词作宾语的省略,甚至还有动词前用‘见’,动词后宾语仍然出现的情况。”
事实上,古汉语实词随时代的发展,交流的需要,词义逐渐由实而虚,由具体而抽象,发生意义的虚化,“见”本义是看见,引申出“遇见、遭受”义,又虚化为置于动词前表被动义的助动词,由此再虚化为指代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现象,“见”便有了指代的意义和作用,因在句子中位于动词前作状语,因此词性便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副词。
作为指代性副词的“见”,有如下几种用法。
1)指代第三人称,朱家平在《助词“见”指代第三人称宾语的用法具有普遍性》中说,“见”指代第三人称宾语的用法始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唐代亦不乏其例,唐以后逐渐减少,到清代就比较少见了。[10]如:
(袁)绍舍人犯令,(牵)招先斩乃白。绍奇其意而不见罪也。(《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见罪”指怪罪他)
2)指代第一人称,出现要晚于“见”指代第一人称,是“见”词义范围扩大的一种体现。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汉乐府・董娇娆》)(“见损伤”即“损伤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见背”即“背弃我”)
3)指代第二人称,这种用法古文献中不是很多,出现时代也较晚。
回荆州刺史降下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欲见屈,今青王有召,难辙相留,乖意以为惘惘。”(《宋书・柳元景传》)②
3.助词“见”
汉语是靠语序与虚词成句的,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中,“见”字除了自身的动词性外,仍不断发展,除开义项的增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词性进一步虚化――中古时期虚化为助词。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11]40
“见”与不带有结果义的单音节视觉认知动词,如:“望”、“视”、“顾”、“观”、“窥”等偶然并列共宾或配合使用。[12]如: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孟子・尽心上》)故“见”字[视觉活动]这一语义特征就脱落了,只剩下[结果]这个语义特征。到了唐宋时期,“见”的词义发生变化,表示的动作行为范围扩大,由“看见”表示“听见”,如: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李白,《上李邕》)
“见”由“看见”发展出“听见”之义后,词义泛化,动作性减弱,用在其他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而“见”没什么实在意义,“见”与动词相连,不再是动词,亦无实意,于是“见”发展为助词。助词“见”大体有三种用法:
1)表示动作持续。
长吁解罗带,惧见上空床。(韩渥,《春闺》)
2)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结果。
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清・李渔,《奈何天・惊丑》)
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谦抑、客套。
说来或者你不见信。(臧克家,《自己的写照》)
4)用在表示长宽、体积等数量词后面。
这是一个五尺见方的大桌子。(老舍,《赵子曰》)
其中2)、3)、4)用法出现在清代以后。
五、结语
文中主要分析了“见”字的动词一系列发展演变情况,实际上从甲骨文的名词一线发展过来,“见”的名词义项增加了见解、见识、棺外之饰等用法,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语言文字的丰富不只是新词的出现,其中词性的虚化、词内部义项的增多都是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重要手段。
注释:
①有观点说“见”作助动词出现于被动句中,初见于先秦文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在金文中,“见”的此种用法已经出现。
②本例中“谓”的宾语“之”(柳元景)承上句省略。“见屈”即“相屈”,亦即“屈君”,意思是“让您屈尊在我属下任职”。“见”指代第二人称宾语“君”(您),而“见屈”一词在《南史》中正作“相屈”。在一些明清小说中也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树达.卜辞求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3]连丽萍.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J].重庆三峡学报,2007,(5).
[4]陈若愚.“见”字读音、词性、词义辨――多音、多类、多义字教学札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力.王力文集(第九卷)汉语史稿[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7]杨树达.词诠[M].中华书局,1954.
[8]连丽萍.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5).
[9]董志翘.中世汉语中三种特殊句型[J].中国语文,1986,(6).
[10]朱家平.助词“见”指代第三人称宾语的用法具有普遍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4).
见于不见篇8
1、OppenheimerAssetManagement首席投资策略师贝尔斯基(BrianBelski)在10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投资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改革思路只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
4、过去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效阅读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
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看问题很片面的错误。
6、但在一个实行信贷配给的经济体当中,投资者如果是过分依赖基准利率来分析货币环境,则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近些年专业领域心理病因的探索,似乎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8、无论***经历了多少挫折,领袖人物犯过何种错误,从根本来说,***的本质是先进的,***的历史功绩是主流,如果不看本质(森林),不肯定主流,如果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味对***的一些挫折、错误或领袖人物一些错误进行挑刺,只注意“瑕”(树木),也就无法科学正确看待***的历史,那只能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和宣传***史,结果往往就会造成歪曲和丑化***的历史。
9、首先,不要被日常工作所淹没,掉进常见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陷阱。
10、当购房者选中房号时,开发商才提供具体房价,有利于让购房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造成房源俏销的假象,促使购房者迅速下单。
11、有时候你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只根据自己的主张或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对某些关系感兴趣,很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2、计算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机械多体系统认识深刻程度不够,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层次上;二是算法上应该竭力避免虚运算??与零相加减、与零相乘和重复运算等,但由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复杂性、强非线性和人们对其认识现有深度的不够,故未能实现所谓的“精益运算”。每步运算皆为必须,且后续运算应尽能借用已有结果。
13、如此坚持的交易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4、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15、因为山场权属起争议,怀宁县两个村民组互不退让,你拔了我栽的松树苗,我砍了你栽的香樟树。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16、另一方面,一个单纯靠数据决策,而忽视数据分析的企业,又常常会陷于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境。
17、不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泱泱联邦大国美国而言尤为如此。
18、近些年专业领域心理病因的探索,似乎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9、其次,该分类简化了IT高管与业务高管之间的讨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在讨论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尽管心理学长期以来获得了科学的名分与尊严,但是,它以对科学主义的执意追求,对理性精神的无限
21、邓肯·肯尼迪曾把法学院描述为“***治气氛浓厚之地”,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水平,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征。
22、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加菲尔德说,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我们致力于解决的细节是否适合于大局。
23、假如我勤奋描绘出***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会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需求的只是森林的轮廓。
见于不见篇9
1、OppenheimerAssetManagement首席投资策略师贝尔斯基(BrianBelski)在10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投资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改革思路只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
4、过去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效阅读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
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看问题很片面的错误。
6、但在一个实行信贷配给的经济体当中,投资者如果是过分依赖基准利率来分析货币环境,则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近些年专业领域心理病因的探索,似乎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8、无论***经历了多少挫折,领袖人物犯过何种错误,从根本来说,***的本质是先进的,***的历史功绩是主流,如果不看本质(森林),不肯定主流,如果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味对***的一些挫折、错误或领袖人物一些错误进行挑刺,只注意“瑕”(树木),也就无法科学正确看待***的历史,那只能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和宣传***史,结果往往就会造成歪曲和丑化***的历史。
9、首先,不要被日常工作所淹没,掉进常见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陷阱。
10、当购房者选中房号时,开发商才提供具体房价,有利于让购房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造成房源俏销的假象,促使购房者迅速下单。
11、有时候你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只根据自己的主张或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对某些关系感兴趣,很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2、计算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机械多体系统认识深刻程度不够,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层次上;二是算法上应该竭力避免虚运算??与零相加减、与零相乘和重复运算等,但由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复杂性、强非线性和人们对其认识现有深度的不够,故未能实现所谓的“精益运算”。每步运算皆为必须,且后续运算应尽能借用已有结果。
13、如此坚持的交易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4、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15、因为山场权属起争议,怀宁县两个村民组互不退让,你拔了我栽的松树苗,我砍了你栽的香樟树。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16、另一方面,一个单纯靠数据决策,而忽视数据分析的企业,又常常会陷于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境。
17、不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泱泱联邦大国美国而言尤为如此。
18、近些年专业领域心理病因的探索,似乎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9、其次,该分类简化了IT高管与业务高管之间的讨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在讨论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尽管心理学长期以来获得了科学的名分与尊严,但是,它以对科学主义的执意追求,对理性精神的无限
21、邓肯·肯尼迪曾把法学院描述为“***治气氛浓厚之地”,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水平,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征。
22、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加菲尔德说,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我们致力于解决的细节是否适合于大局。
23、假如我勤奋描绘出***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会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需求的只是森林的轮廓。
见于不见篇10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鉴定人鉴定意见弹劾证据
中***分类号:D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30(2013)06-0147-11
一、引 言
近年来,屡屡有冤假错案见诸于媒体,其中使用不当甚或错误的鉴定意见对于错案的认定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顶着科学桂冠的鉴定意见却成了冤假错案的帮凶?在事后看来明显问题重重的鉴定意见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成为法官有罪判决的定案根据?而作为被告人权利维护者的辩护人又为何在面对至关重要的鉴定问题时却无能为力?实际情况是,实践中大量的鉴定意见并未经过有效的审查质证就转化为定案根据,而这些鉴定意见绝大多数是由控方作为指控证据提出,辩方无法对鉴定的实施过程及法官采信鉴定意见的过程施加有效影响,于是大量的控方鉴定意见在没有得到实质审查的情况下就给被告人行为定了性,导致实践中冤假错案的出现。这种情况在2012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有望得到改善。
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根据该规定,控辩双方有权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协助己方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这被学界认为是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而此前的民事及行***诉讼中也已经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鉴于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公检法机关完全垄断了司法鉴定的启动权,鉴定意见绝大多数情况下由控方作为指控证据提交,而辩方不享有启动鉴定的权利,甚至无权向司法机关提出鉴定的申请,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说控方同样有权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并出具意见,但实际上控方似乎没有聘请专家辅助人的必要。因此,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主要价值是给辩方提供质证控方鉴定意见的机会与能力,有利于避免控方主导下的鉴定意见直接主导判决结果所造成的冤枉无辜。鉴于此,本文拟从刑事辩护的角度出发,集中探讨辩方提出的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法问题,②以期对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理论探讨及实践运行有所裨益。
二、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的价值
(一)弥补辩方质证中专业知识的不足
由于司法鉴定的事项均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律师无法基于自己的执业经验或生活阅历对这些事项进行判断,甚至无法理解鉴定意见的实质内容,也就无法在庭审中针对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有效的质证。实践中,大部分律师自认为对专业问题缺乏了解,对于鉴定意见并不仔细探究,质证时很少发表意见,法官则直接将鉴定意见作为定案根据。当然也有不少律师本着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会对鉴定意见认真研究,但鉴于专业知识有限,也只能在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是否具备鉴定资质、有无法定回避情形、鉴定意见的形式本身是否合法等形式问题上进行质证,由于这些质证意见难以撼动鉴定意见的实体内容,法官一般不会因形式上的瑕疵否定鉴定意见的效力。还有些律师工作态度严谨,他们会就鉴定意见中的专门问题私下向专业人士求助,并在质证过程中就鉴定意见中的实质性问题提出疑问,包括鉴定方法本身是否科学、鉴定意见所依据的标准是否准确等等,但由于这些意见是由作为外行的律师提出,法官在难以分辨是非对错的情况下,律师的质疑仍然难以动摇法官对于司法鉴定人这些专业人士的信任。
因此,为了使鉴定意见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质证,必须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到诉讼程序中对辩方加以协助,从而增强辩方的质证能力。立法者在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的释义中也指出,由于鉴定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仅凭其他诉讼参与人自身的知识也难以发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法官仅听一面之词也往往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因而由有专业知识的人出庭根据其知识发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③ 唯此辩方才有机会挑战控方鉴定意见的效力,而不致在庭审中面对控方的鉴定意见不战而败。
②后文中所称的专家辅助人意见,如无特别说明,特指辩方提出的专家辅助人意见。
③参见全国人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366页。
④参见汪建成:《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2期,第291—293页。(二)配合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需要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同时,还明确了鉴定人出庭制度。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3款的规定,控辩一方对于鉴定意见有异议,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很多学者认为,鉴定人不出庭是鉴定意见得不到有效质证的根本原因,保证鉴定人出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实际上,若无专家辅助人制度的配合实施,鉴定人出庭难题恐怕无法得到真正解决;即使鉴定人出庭,也未必有利于辩方对鉴定意见的质证。
首先,虽然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控辩双方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法官认为必要的情况下鉴定人应当出庭,但类似规定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就已颁布,而根据学者调研的统计数据,在三家法院调阅的共计300份含有司法鉴定意见的刑事案卷中,没有一起案件有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记录。④事实上,真正希望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恐怕只有被告一方,对于控方来说,既然书面的鉴定意见已然能够得到法官的支持,鉴定人出庭反倒增加了己方失误的几率,没有要求鉴定人出庭的动力;对于法官来说,由于其自知对于鉴定问题没有足够的了解,一旦鉴定人出庭接受辩方质证,双方在专业问题方面出现分歧,自己也难以作出判断,这会增加法官主持庭审和采信证据的难度。实践中的情况是,控方一般从不主动申请鉴定人出庭,法官也极少通知鉴定人出庭。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人出庭与否的决定权赋予法官,恐怕仍然难以改变鉴定人不出庭的现状。不过,如果辩方可以在专家辅助人的专业支持下,对鉴定意见展开猛烈攻势,而法官的内心确信可能偏向被告方的情况下,控方出于胜诉的考虑恐怕必须得让鉴定人出马了,这才是解决鉴定人出庭问题的关键。
其次,即便鉴定人出庭,允许辩方对其展开质证,若无专业人士的协助,这种质证又有何意义呢?虽然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现象极为罕见,但可以想见,鉴定人是精通鉴定事项的专业人士,而律师与法官相比之下则纯粹是外行,一方面,律师很难在不甚了解的专业意见中找到其中的疏漏,对鉴定人提出有效的质疑;另一方面,在律师对专业问题提出质疑的情况下,鉴定人在法官面前振振有词的回复与辩驳很容易得到法官的信任,律师往往难以理解鉴定人所说的专业术语,也很难作出有力的反驳。相比对于书面鉴定意见的质证,律师与鉴定人面对面的质证对辩方来说可能更为不利。出于对权威的迷信,法官反而更易相信鉴定人的说辞。为使控辩双方在鉴定意见质证程序中得到平等的武装,唯有可以与鉴定人相抗衡的专业人士出庭协助辩方,专家辅助人制度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三)制约控方对鉴定启动权的独占
根据修订前《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公检法机关均享有启动鉴定的权利,而辩方不仅无权启动鉴定,甚至无权向司法机关申请初次鉴定的启动,而只能在控方鉴定作出后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可见,控辩双方在鉴定启动方面的权力配置明显失衡,而这一格局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仍然没有打破。表面看来,法院同样享有司法鉴定的启动权,但根据学者实践调研的结果,“在各地中级人民法院调阅的305份案卷中,有299起案件中涉及的鉴定程序是由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依职权自行启动的,其比例占阅卷总数的98.03%。有6起案件是在审判阶段启动,其中,有3起案件是由法官在庭审阶段依职权主动启动,有3起案件是由当事人当庭申请重新鉴定被法官允许后启动的”。另外,“在当事人申请的鉴定中, 还有相当的一部分申请被法院驳回”。 ⑤可见,绝大部分的案件都是侦查人员依据职权启动,法官在庭审过程中依职权自行启动的鉴定在实践中数量极少;在控辩双方对鉴定意见发生异议、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大部分情况下也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⑤前引④,第290、291页。
⑥参见陈永生:《中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侦查机关鉴定机构的设置为中心》,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⑦前引③。可见,我国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基本上为控方所独有,鉴定实施的过程也是在控方的主导下进行,《刑事诉讼法》中将鉴定一节规定在第二章的侦查手段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立法倾向。在控方独霸鉴定权、辩方启动鉴定无望的情况下,专家辅助人制度至少给了辩方以有效质疑控方鉴定意见的手段,而不至于由鉴定意见直接左右案件的结果。
(四)保证鉴定意见的可靠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人与审判人员同为当事人可申请回避的范畴,可见鉴定人保持客观中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要求。但实践中,由于司法鉴定一般由侦查人员启动与主导,在我国三机关分工负责的诉讼体制下,法院无权干预侦查阶段的鉴定活动,因此,侦查机关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鉴定机构,鉴定的实施也在侦查人员的控制之下;在这一过程中,辩方无权发表任何意见,甚至对于鉴定的启动并不知情,这导致鉴定意见的形成多少带有了控方的印记。同时,2005年《决定》没能将侦查机关附属的鉴定机构统一收归司法行***机关管辖,导致实践中侦查机关启动的大量司法鉴定由其内部自设的鉴定机构来实施。有数据表明,侦查机关自侦自鉴的比例高达95%,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鉴定人在鉴定中被迫甚至故意迎合侦查人员的预断,这种情况下作出的鉴定意见就很难具备中立性与可靠性。⑥ 近年来,众多与鉴定有关的冤假错案的发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立法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认为法官仅听鉴定人一面之词往往难以作出正确判断,法院的判决如果总是被鉴定意见左右最终也会损害司法的权威。⑦
诚然,专家辅助人是辩方申请协助己方进行辩护的,所发表的意见自然倾向于辩方,其中立性基础更为薄弱。但该制度的合理性在于:一方面,通过对鉴定意见的严格审查使得鉴定意见的疏漏甚至错误暴露于法庭之上,使得法官得以对鉴定意见的效力作出正确的评判,而不至错误断案;另一方面,一旦鉴定人面临庭审中被严格质询的压力,必然会在出具鉴定意见时有所忌惮,鉴定过程中会更为仔细用心,也不敢为了迎合侦查人员而作出明显离谱的鉴定意见。立法者也认为,有专门知识的人根据其专业知识发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法官甄别鉴定意见、作出科学的判断、提高内心的确信提供参考,是兼听则明的科学调查方式在刑事审判中的具体体现;这一制度设计本身也在客观上会进一步加强鉴定人的责任意识从而对其鉴定意见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增强鉴定意见的科学性。⑧因此,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有效弥补了鉴定人中立性不足的问题,以保证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这类似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的功能。
三、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定位
(一)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属性
专家辅助人的意见是否属于诉讼中的证据,这在学界及实务界都有着不小的争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专家辅助人及其意见的定位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⑧前引③。
⑨参见樊崇义、郭华:《鉴定结论质证问题研究(下)》,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3期;汪建成:《司法鉴定模式与专家证人模式的融合——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方向》,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⑩参见黄敏:《建立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载《***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周长春:《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载《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第4期。
参见卢建***:《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载《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6期。
前引⑨樊崇义、郭华文。
前引⑨汪建成文。
前引⑩黄敏文。
齐树洁、董扬:《鉴定人出庭质证规则的比较分析》,载《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第4期;张才长:《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门辅助人》,载宋世杰、刘建***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410—419页;钱光文、孙巾淋:《如何做好专家证人出庭工作》,载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编:《司法阶梯——审判前沿问题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446—450页。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转引自李钢:《我国民事诉讼辅助人制度若干问题的司法研究——以法院实践探索经验为视角》,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十五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参见胡震远:《我国专家证人制度的建构》,载《法学》2007年第8期,第94—95页。
前引齐树洁、董扬文。有观点认为,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只能作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不具有证据效力,持此观点的学者又分为诉讼人说、⑨***的诉讼参与人说⑩和附属性的诉讼参与人说。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专家辅助人的作用在于辅助当事人进行法庭质证,而不是直接对案件的证据资料发表意见,因此其身份不是证人,所发表的意见也不是证据;其二,专家辅助人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帮助己方当事人参与诉讼,根本无法保证其“***”的诉讼地位,若将专家辅助人定位于证人的身份则导致其与鉴定人及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角色的混淆;其三,专家辅助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专门问题进行评论虽对鉴定意见起着证明的作用,从证据法角度而言属于广义上的“证人”,但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将证人界定为通过自己耳闻目睹了解案件情况的第三人,因此专家辅助人不能作为证人,其意见也不能作为证据。此外,民事诉讼中通过司法解释的颁布也创建了专家辅助人制度,认为专家辅助人意见不具备证据效力这一观点的学者也为数不少。具体理由除上述几点之外还包括:最高法院参与起草司法解释的专家强调,这种诉讼辅助人地位不能混同于鉴定人、证人,它的服务对象是澄清案件法律事实,在功能上发挥替补一方当事人对案件涉及专业问题出具说明意见的作用,有效弥补当事人及法庭专业知识的欠缺与不足。据此,有观点认为,司法解释虽然确立了诉讼辅助人制度,但在证据法方面并无创建性意***,所以专家辅助人意见并不具备证据能力。专家辅助人的设置是为了弥补当事人的专业知识的缺陷,因此应定位为当事人的诉讼辅佐人,其陈述应当属于当事人或诉讼人的陈述。
相反观点认为,从证据法角度来看,专家辅助人属于广义的证人,其意见应具备证据资格。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主要理由在于:
首先,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为了弥补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仿效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而设立的,就是为了《增强双方当事人的质证能力,以强化对所谓的中立鉴定意见的审查,因此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自然不可避免,不过这一点没有妨碍英美法系中专家证言的证据地位。虽然意大利的《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将技术顾问意见的效力加以明确,但设立了类似制度的俄罗斯,其《刑事诉讼法典》第74条第2款就明确规定在鉴定意见之外,将专家的结论和陈述作为***的证据类型,可资借鉴。
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6、567页;李钢:《我国民事诉讼辅助人制度若干问题的司法研究——以法院实践探索经验为视角》,载前引何家弘主编书,第66页。
参见《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新版),黄道秀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4、75页。
参见[德]克劳斯·罗科信:《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页。
前引③。其次,专家辅助人意见是一种实然的证据形式,不因诉讼法中缺乏明确规定而改变。既然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可以出庭针对鉴定意见发表意见,通过削弱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而对法庭的事实认定施加影响,那么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客观存在的。否定观点认为,我国传统理论及诉讼法规定中没有将专家辅助人意见纳入其中,因此不承认其证据资格,这便禁锢了证据法理论及证据立法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不仅英美法系国家将专家证人纳入了证人的范畴,就是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德国也承认专家证人的存在,这是证据法理论发展及诉讼实践的双重要求。其实在2011年8月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曾规定控辩双方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作为证人”出庭,就鉴定意见发表意见;立法者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的释义也表示,专家辅助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规定是为了解决其出庭的诉讼地位等程序性问题,可见立法者也将专家辅助人置于类似于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再次,专家辅助人意见与诉讼人的陈述的性质有所不同,需要相应的证据规则对其加以规范,这也是真正实现专家辅助人制度立法目的的要求。诉讼人一般基于当事人的委托产生,在资质方面没有特别要求,其诉讼过程中所作陈述应基于当事人的利益,甚至可以因此隐瞒部分事实与证据。而专家辅助人则不同,一方面,他们基于特定的资质与专业知识进入诉讼,作为当事人的协助者针对鉴定意见发表意见,由于其专业方面的权威性容易影响法官的自由心证,如果说诉讼人的意见因法官精通法律尚可作出评判的话,面对专家辅助人的意见法官恐怕难于分辨,因此须赋予专家辅助人客观出具专业意见的要求,并辅以相应的规则加以规范;另一方面,相比控方提供的鉴定意见,辩方提出的专家辅助人本就易被法官认为缺乏***性和可靠性,如果再不对其意见严格加以规范,并在庭审质证中加以审查,等于认可专家辅助人意见无需客观,如此则更难有机会撼动鉴定意见的效力了,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目的也就落空了。因此,专家辅助人意见不能游离于证据规则之外,同样应有相应的规则制约,并应经过庭审审查判断才能认定,这就要求赋予其以证据资格。
(二)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言词证据属性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专家辅助人通过当事人申请、法庭同意并由法院通知其出庭就鉴定意见发表意见;专家辅助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规定。可见,专家辅助人意见与鉴定意见一样,具有言词证据的属性,必要情况下需出庭接受质证,但也可出具书面意见;同时,由于其参与诉讼的原因与一般证人不同,是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就鉴定意见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主观判断发表意见,同时具有意见证据的属性。
如前所述,很多学者认为,就专家辅助人意见在事实认定中所起到的作用,专家辅助人应属于广义的证人的范畴,其意见具有言词证据的属性。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的范畴极广,涵盖了具有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及专家辅助人功能的专家证人,其陈述属于证人证言,自然具备言词证据的属性,适用传闻证据规则和交叉询问规则,除非例外情况,法庭一般不会采纳书面证言;在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对于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在证据形式上有所区分,但它们同属言词证据,在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下必要时也应出庭接受质证,不过在法定情形下也可采用递交书面陈述的方式。同样,专家辅助人意见虽然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与书证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包含了专家辅助人的个人主观评判在其中,并不能改变其言词证据属性。根据这一属性,在庭审证据调查过程中,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审查不能以宣读书面意见的方式来进行,而应由专家辅助人出庭就其意见接受对方的交叉询问,法官通过这一程序得以考察其证据效力。
与一般的证人证言不同,专家辅助人意见不是专家辅助人就其所了解的案情所作的陈述,而是针对专业性极强的鉴定意见在专业角度所进行的评判,因此具有意见证据的属性。根据美国的意见证据规则,通常情况下,以意见、推理形式所作出的证言是不具可采性的,这一规则也被我国两高三部所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所规定。与鉴定意见一样,专家辅助人意见是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这是基于其个人的专业资质及所发表的意见内容。因此,专家辅助人不同于普通证人,首先需要具备特定的资质,只有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方可进入法庭;其所发表的意见也需是针对鉴定意见中的专门问题的意见,而这些意见对于法庭最终的事实认定是必须的。因此,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审查质证也与一般证人不同,可从专业资格、鉴定水平、鉴定方法、职业操守等角度进行质疑。
(三)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弹劾证据属性
专家辅助人意见之所以不被认为具备证据资格,与其不能作为法庭定案的直接根据似乎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的规定及立法者的解释,专家辅助人只是从专业角度对鉴定意见提出质疑意见,作为法官甄别证据的参考,该意见如被采纳可能带来鉴定意见不能采信的后果,而不能就专门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结论性意见。因此,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功能在于质疑鉴定意见的效力,而不是认定案件事实,应属于弹劾证据的范畴。关于弹劾证据,我国诉讼法学界及实务界尚未给予太多关注。一般情况下,与案件事实无关的证据往往会被排除出证据的范畴。实际上,弹劾证据在刑事诉讼的证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见陈瑞华:《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问题》,载《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5期,第3页。
参见《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卞建林译,中国***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页。
前引③,第366、367页。
参见[美]约翰·W斯特龙主编:《麦考密克论证据》,汤维建等译,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67页。
参见[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1、452页。
参见[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卷),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弹劾证据原是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中出现的概念。所谓弹劾,是指在交叉询问阶段,当事人针对证人证言的可信性提出的质疑。根据普通法和1975年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于证人可信性的攻击有五种:一是证人以前作出的不一致的陈述;二是显示证人基于感情上的影响而带有偏见,例如与一方当事人存在亲属关系或关联利益等;三是对证人品格的攻击,但缺乏不构成攻击理由;四是显示证人在观察、记忆或者重述所证事实能力上的缺陷;五是具体的前后矛盾,即经过其他证人证明本案的实体性事实与受到攻击证人所陈述的事实是不一致的。弹劾的程序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中证明证人或证言不可信性的事实应当在交叉询问中从证人那里获得,这被称为内在的弹劾;第二个阶段中弹劾证人的事实可能是由一些外部证据所证明,即用另外一位证人或文书证据弹劾证人证言,这被称为外在的弹劾。这里所说的外部证据即弹劾证据。对专家证人的质疑与外行证人有所不同,除了可以对专家证人的资格、中立立场或调查的能力和准确性等进行非难外,还可以利用在该领域发表过的与专家证人意见相对立的权威性材料,其中所用到的专家证人以外的证据即弹劾证据。日本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也引入了英美法系的交叉询问规则,学者对于弹劾证据有所论述。松尾浩也教授认为,为了争辩证人等陈述的证明力的证据,称为弹劾证据。这种证据在证据提出的效果方面受到限制,但在特殊情况下缓和了对证据能力的限制。与此相对的一般证据,被称为实质证据。田口守一教授也指出,实质证据是证明主要事实及其间接事实的证据;补助证据是证明有关实质证据可信性的事实的证据,其中包括可信性弱的弹劾证据、可信性强的补强证据、可信性较弱但经过再次强化的恢复证据等。可见,弹劾证据可以称为补助证据中的一种。与上述相近的分类有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提出的“通常证据与补助证据”,其中通常证据是指证明主要事实或关联事实之证据;也被称为实质证据,而补助证据即证明证据之信用性有关联之事实之证据。
参见[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张凌、于秀峰译,中国***法大学2010年版,第268页。
参见宋英辉、汤维建主编:《证据法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前引,第78—79页。
陈意智:《论弹劾证据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载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法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0页。
前引,第98—100页。
前引,第174页。在证据能力的限制方面,弹劾证据与实质证据不同,虽然传闻陈述、笔录、品格证据等一般不能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实质证据使用,但却可以作为弹劾证据。因此,相比实质证据,弹劾证据受到的证据规则的限制较少。这里就需要引入“有限可采性”的概念。证据有时不只基于一个目的被提出,提出某一证据既可以是为了证实案件的主要事实,也可以是为了弹劾证人。因此有限可采性指的是当某一证据因为一种目的或者针对一方当事人提出是可以被采纳的,而对于其他当事人或者基于其他目的不可采时,法庭基于当事人的请求,应当将该证据限定于它的目的范围内。比如被告人的先前供述如果不能作为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被采纳,而作为攻击被告人的弹劾证据被采纳时,其目的是有限的,仅用于弹劾。不过,在交叉询问中,何种情况下可使用弹劾证据反驳证人证言却受到很多的限制,因为它可能会混淆问题、误导陪审团、造成不合理的时间浪费以及不公正的损害。根据反对间接质疑的规则,如果该质疑的事实不能为了任何目的而***地由证据表明该矛盾,那么该事实对本案中的争议问题就是间接性的,也就不能用该证人自己承认其为事实以外的任何证据来证明,例如证明证人曾实施过未构成犯罪的不端行为。
可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功能限于对鉴定意见的质疑,而不能直接作用于案件事实,具有有限的可采性,属于单纯的弹劾证据。这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意见有所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询问鉴定人,也可以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因此兼具实质证据与弹劾证据的属性。虽然我国学界尚未对弹劾证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根据上述介绍可以发现,首先,弹劾证据的作用仅在于质疑实质证据的证据效力,法官不能依据弹劾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其次,弹劾证据的证据能力的限制较一般证据较为宽缓,传闻证据、被告人非自愿的先前供述等均可以为弹劾目的提出;再次,弹劾证据的提出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或混淆事实,法官对于弹劾证据可否提出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最后,弹劾证据针对的是言词证据的提出者,也就是广义的证人,通过在交叉询问环节提出以攻击证人的可信性。
四、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
专家辅助人意见作为弹劾证据与意见证据,意见的内容须针对鉴定意见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因此关于鉴定意见的证据规则决定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尤其是2005年全国人大***会颁布的《决定》与2010年两高“三部”的《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确立了具体的规则,也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作出了限定性规定。这给辩方挑战控方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指明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范围。
根据上述规定,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应着重针对以下问题:
(一)鉴定主体资质方面的缺陷
根据《决定》及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鉴定人及其所在的鉴定机构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并经审核后登记入册,且持有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同时,委托鉴定事项须在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及鉴定人的执业类别之列。一般情况下,上述事宜辩护人通过查验控方鉴定意见所附的资质证明即可判断。
不过实践中情况千差万别,一方面,虽然鉴定人均登记有明确的执业类别,但由于同一类别内又有不同专业方向的区分,因此,鉴定人须具备鉴定事项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不能认为只要登记有某一执业类别,就能对该类别内所有事项进行鉴定。根据《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24条规定,鉴定人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职称的,其出具的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另一方面,即使鉴定事项属于鉴定机构的鉴定业务范围,如果鉴定机构中没有鉴定事项所需的专业仪器与设备,或者原有仪器与设备已然过时或老化,不能满足司法鉴定的需要,根据上述第24条的规定,鉴定事项超出鉴定机构项目范围或者鉴定能力的,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上述问题作为外行的律师或法官可能难以发现,但专家则可能从中看出细微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可能导致鉴定意见本身科学性的缺失。
(二)检材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司法鉴定是根据检材对于鉴定事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一旦检材的可靠性出现问题,则鉴定意见也不可能准确。辩护人可以针对检材的来源、提取、搜集、保管、出示等各个环节进行程序上的审查,质疑控方证明检材真实性、同一性的这一鉴真过程的合法性。但是辩护人的审查只能关注到程序上的违法,对于检材本身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是否在提取、保管、运送等过程中受到实质影响则无法判断,而只能借助于专家辅助人。首先,检材的提取方法若不科学,将导致检材不能正确、完整反映鉴定事项,这很可能导致鉴定意见不准确,尤其是在物证鉴定过程中,例如在案件中,对于批量作定性鉴定,应按科学比例进行随机检材取样;其次,检材的提取、保管、送检过程有无被污染或变质的可能,例如本应低温干燥保管的检材没有被放入保温设备或者曾被浸湿,都将导致检材变质;再次,应审查检材是否充分,鉴定材料是否足够充分直接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度,如果鉴定所依据的送检材料不充分,则得出的鉴定意见往往是片面的,不具有可靠性。
参见顾永忠主编:《刑事辩护律师审查、运用证据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参见陈瑞华:《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参见陈卫东、李伟:《论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载《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第3期,第6页。
前引。(三)鉴定依据的非科学性
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有些科学领域可能并不成熟,一旦采用并不可靠的理论作为鉴定依据,则所得出的鉴定意见也自然不可靠,因此,何种专门事项可以被用于司法鉴定在实务界有着激烈的讨论,例如近年来备受争议的测谎试验。对于哪些科学知识可以作为司法鉴定的依据,美国曾经制定了一系列规则进行规范。从弗赖伊规则的“普遍接受标准”到联邦证据规则的相关性、可靠性标准,再发展到多伯特规则的新可靠性标准。多伯特规则的新可靠性标准要求审查:(1)该科学理论是否可被证实;(2)有无正式发表并被同行审查;(3)误差率多少;(4)是否被相关科学领域所普遍接受。
针对鉴定意见所采用的理论依据,专家辅助人可以借鉴多伯特标准从以上角度加以审查,如果能够找到鉴定依据不可靠的证明,如权威专家曾公开发表的与鉴定所依据的理论不同的观点,所依据的理论被行内多位专家攻击的事实,理论或实验所得出的该理论较高的误差率等等,则可以有效地动摇法官对鉴定意见的信心。
(四)鉴定程序与方法的错误
根据《死刑案件证据规定》要求,鉴定的程序与方法除了须符合法律及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本专业的检验规定规程和技术方法要求。一旦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上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鉴定意见的准确性,而这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加以判断。鉴定方法的科学性是鉴定意见科学性的保证。对于鉴定方法的科学性的审查与质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鉴定方法本身的科学性;(2)鉴定方法选择的合理性;(3)鉴定方法运用的正确性。比如血型鉴定时,陈旧血迹与新鲜血迹的鉴定方法就不同,如果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导致结论错误。因此,专家辅助人需要在对鉴定意见形成程序与方法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对于其中存在的疏漏与错误提出意见。(五)鉴定意见使用的错误
即使鉴定意见本身没有问题,但错误地使用鉴定报告同样会导致错案的发生。根据学者针对我国近年发生的因鉴定问题而出现的错案所作的统计,在13 起案件中, 采用血型相同鉴定意见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占错案的68.9 %, 达到了一半以上。这些血型鉴定本身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只是它一般只可以作排除的认定,而不应当作为肯定的认定,若想作为肯定的认定,仍需要进一步做DNA 鉴定。因为作为证据的鉴定与作为侦查的鉴定的要求是不同的。这看上去好像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使用问题。如果运用鉴定意见来证明就其内容而言无法证明的事项,必然会导致错案的发生。因此,专家辅助人不仅应对鉴定意见本身情况发表意见,也要注意控方所提出的运用鉴定意见所要证明的事项是否在鉴定意见效力的范围之内,如果控方夸大了鉴定意见的证明作用,则需在意见中通过分析鉴定意见自身的局限性说明控方运用证据的错误,以免法官对鉴定意见作出超出其能力的评价。
五、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审查
专家辅助人意见作为弹劾证据,其证据能力较一般证据的限制更为宽缓,一些证据排除规则对其并不适用。不过,出于诉讼效率及避免混淆争议的考虑,弹劾证据何种情况下准许提出本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作为意见证据,具备何种资质的人可以作为专家辅助人提供意见,意见的内容可否被提出;作为言词证据,专家辅助人意见提出后应通过何种方式审查其可靠性,这些均需有相应规则进行规制,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前引①。
前引张才长文。
李钢:《我国民事诉讼辅助人制度若干问题的司法研究——以法院实践探索经验为视角》,载前引何家弘主编书,第66页。
前引③。
参见汪建成:《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载《证据科学》2010年第1期,第27页。(一)专家辅助人意见准入资格的审查
1.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必要性
为了保障诉讼的效率,同时为避免误导法官,弹劾证据的提出应当受到较多的限制,建议从以下三点审查辩方是否有提出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必要。其一,辩方所欲质证的鉴定意见对于案件的定罪量刑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如果法官认为即使该鉴定意见缺失其他证据仍可定罪的话,那么专家辅助人的申请则没有太大意义;其二,依据《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及相关法规中关于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规则,控方的鉴定意见是否存在具有法律意义的重大瑕疵,如果辩方专家辅助人无法提出重大瑕疵,或者所提出的瑕疵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则专家辅助人意见提出的意义也不大;其三,鉴定意见的瑕疵是否为法官、律师等外行所无法理解的专门事项的瑕疵,如果并非专业问题,如鉴定人应予回避、鉴定程序违法等等,那么完全可以由律师在对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中自行提出,而没有提出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必要。
2.专家辅助人的资质
很多学者认为,对于辩方聘请的专家辅助人资质不宜作过高的要求。理由有如下三点:其一,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是仿效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而专家证人并没有明确的资质要求;其二,专家辅助人为当事人所聘请,作出的意见并不具有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无需过高资质;其三,对于专家辅助人的标准“失之过苛”将导致当事人在一定地域内找不到合格的专家进行协助。立法者在新《刑事诉讼法》释义中也指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需要具有鉴定人的资格,只要对相关鉴定事项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即可。
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笔者认为,虽然对专家辅助人资质不宜作硬性的过高要求,但仍应加以必要的规范。理由在于:首先,如果不对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进行任何资质方面限制,将导致辩方在聘请专家辅助人时无所适从;其次,仿效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资格审查制度的结果就是庭审中需大量时间用来审查专家辅助人资质问题,将影响诉讼效率;而英国近期也围绕专家证人资格问题进行了改革,有建立专家证人的资格准入机制向大陆法系的做法靠拢的趋势;再次,对专家辅助人资质不作明确规范将导致法官对此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有可能出现法官对于辩方聘请的专家无故否决的现象;最后,实践中法官对于辩方提出的专家本就存有一定的戒备,只有较鉴定人更为权威至少实力相当的专家所提意见才能得到法官的重视。因此,建议规定,具备鉴定人资质的专家有资格作为专家辅助人,法院对此无权否决;对于不具备鉴定人资质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法官可以对其能否作为专家辅助人自由裁量,从而避免一定区域或特定领域内难以找到合格专家的问题。
3.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
综上所述,根据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意见证据和弹劾证据属性,对于专家辅助人意见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角度着手:首先,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内容应是专门性的事实问题,而不是法官能够理解、判断的一般事实问题,也不能是应由法官裁断的法律问题;其次,专家辅助人意见需针对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而发表,因此应围绕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关于鉴定意见证据能力及证明力审查判断的具体规则,而不能脱离法律规定进行评论,更不能对鉴定意见所针对的专门性问题直接发表意见。
4.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形式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3款的规定,控辩双方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同时,第192条第3款规定,专家辅助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规定,立法者的解释是,“主要是为了解决其出庭的诉讼地位等程序性问题”。 可见,鉴定意见虽然是言词证据,但并非所有鉴定意见的质证都需要鉴定人出庭,鉴定意见可以采取提交书面文件或鉴定人出庭两种方式,同样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出具也可以采用书面文件与出庭陈述两种形式。并且,作为弹劾证据,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能力本就不应受传闻证据规则的限制,因此,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出具形式较鉴定意见的要求应更为灵活,法官无权因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出具形式问题而否定其证据效力。
前引③,第367页。
参见汪建成:《专家证人制度研究》,载前引何家弘主编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参见许明:《试论完善鉴定结论审查机制的新对策——设置专家辅助人制度》,载《法制与社会》2009 年第1期,第45页。(二)专家辅助人意见可靠性的审查
一方面,与鉴定意见一样,专家辅助人意见具有言词证据性质,其内容受到专家辅助人的专业能力与主观态度的影响,而且辩方辅助人的性质导致其多少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些因素导致专家辅助人意见存在偏颇或错误的可能;另一方面,辩方为了有效质疑不利的鉴定意见,获得较好的辩护效果,往往会聘请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人士作为其专家辅助人,而法官可能会出于对权威的崇拜而采信其提出的意见,这将导致控方鉴定意见效力被否决、被告人可能被无罪释放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法庭审判在脱离鉴定人控制之后,又陷入专家辅助人的主导之下,法官需要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可靠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如同鉴定意见是否可靠需要精通专业的专家辅助人进行质证一样,专家辅助人意见可靠性的评判也需要控方鉴定人的有效质疑。由于专家辅助人意见有书面文件及当庭陈述两种形式,因此审查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辩方以书面的专家辅助人意见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情况下,控方鉴定人在针对意见中的质疑进行反驳的同时,也可针对专家辅助人意见内容的可靠性与证据效力进行质证。在辩方专家辅助人出庭直接就鉴定意见向鉴定人质证的情况下,有必要仿效我国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间相互对质的制度,建立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间的对质程序。在该程序中,鉴定意见与专家辅助人意见均得到对方的有效质证,法官则在双方专家的专业对抗中辨明证据的效力。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经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专家辅助人就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专家辅助人也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在英美法系国家,控辩双方自行聘请的专家证人是其对抗阵营的重要力量,他们与律师共同了解案件,为开庭做准备。在庭上,专家证人可以询问对方专家证人或者当事人,甚至经常针锋相对,这是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最大的特色。可见,由享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就专门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相互质证是很多情况下的共同选择。专家辅助人在庭审上代表辩方与控方的鉴定人针对鉴定结论进行对质和辩论,不仅可以切实解决专业垄断、暗箱操作的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去伪存真,而且能够制约法官对证据取舍的任意性,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帮助法官确认证据。
六、结语:新的司法鉴定模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