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的心情篇1
2.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3.我没有成熟旳样孒,做不到ー个坚强旳样孒
4.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学会承受,能承受后果才可以任性。如果你想***,那就先学会坚强,才可以***。如果你想放肆的爱,那就先学会遗忘,只有能忘掉失恋痛楚,才可以大胆爱。你可以去做一切事情,但前提是不会为结果伤悲。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并非看他能做什么,而是看他能承担什么。——《龙泪》
5.嘴角的血是那么的鲜艳,而笑容依旧是那么凄惨。
6.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捧则淡然,贬则泰然。
7.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
8.有没有一个地方,让我可以不惧悲伤的躲藏。
9.信任很脆弱,得到了就要好好呵护。它一旦破坏,上百个微笑都无法修复。
10.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1.最难过是你眉头紧蹙、我却无法伸手去抚。
12.万人追不如一人疼,万人宠不如一人懂。
13.永远不要对爱情失望,在你将眼睛锁定在某人时,只需要把右手按住左面胸口,看向前方,享受春光。
14.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
15.恋上寂寞,喜欢独自一个人的孤单,一个人在寒冷的街上走过,一个人坐在窗前仰望夜空,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听着伤感歌曲。剩下的路一个人孤单的走。
16.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17.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他纵容你的习惯,并爱着你的一切。
18.如果有人能够理解你,那么即便与你待在房间里,也会如同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旅行。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
19.宁愿独自在大雨中奔跑,也不愿投进你那虚伪的怀抱。
20.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难过的心情篇2
2、如今只剩下清酒,留我一人白首,他有情书他有酒,他有别人陪着走。
3、我曾诚心的努力过,但是结局我不想说。愿你过得好,祝我也顺心,不谈亏欠,谢谢曾遇见。
4、我们的故事,以我打扰开始,以我多余结束。
5、我会一直在,纵使寂寞开成海;我会一直爱,即使风景都尘埃。
难过的心情篇3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不要拿一个人的往事,去怀疑一个人的本质。
4.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5.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6.如果余生还有机会再见,我希望是以互不相欠的姿态。
7.心若唯一,目光便不会游离。
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9.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10.十字路口,我们分着走。你走我的泪,我走你的恨。
11.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2.奋斗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奋斗真的好舒服。
13.守侯着期待与梦想,与不爱的人擦肩,与爱着的人携手。
14.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15.光!如果你真的存在。请照射的我心的角落吧。驱散那顽留的伤愁。
16.用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抹一道轻描淡写的伤。
17.这次出行几乎没拍照片,那是因为只有你才是我最想看的。
18.我知道你我都没有错,只是忘了怎么退后。
难过的心情篇4
关键词:障碍跑 畏难情绪 消除方法
障碍跑是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其组织方法多样、场地器材灵活,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很契合,所以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畏难情绪即是恐惧困难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是遇到困难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解决问题,甚至无意识中夸大困难。在障碍跑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受到自身的身体素质或心理素质的的影响,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产生自卑或惧怕心理不敢越过障碍物,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原因极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小学障碍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障碍跑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障碍物的设置到组织形式,都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应注意以下四点,可使每位学生更安全更好的的体验障碍跑的乐趣。
一、体育游戏的应用
体育游戏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体育游戏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自身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极大地调动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深受小学生喜爱。运用游戏可有效的增强障碍跑教学的趣味性,如:迎面接力、叫号赛跑等。提高学生对障碍跑学习兴趣,并对所要跨越的障碍物更加亲近,在活跃、欢快、鼓励展现自我的课堂气氛中,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定的自信基础,然后再去进行障碍跑,就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防止畏难情绪的出现。
二、设置有趣味性的障碍物
障碍跑中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障碍物的设置。一堂障碍跑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关键就看所设置的障碍物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合适的器材设置障碍物,小学生对变化的、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不同形状的器材设置障碍物,并找出更多的安全的方法进行障碍跑练习。
三、降低障碍物本身存在的危险性
(一)避免选用坚硬,有刺、角、棱的的器材
小学生对物体本身存在的潜在危险性缺乏认识,出于好奇心往往会过于投入的去玩,而忘记自我保护。一旦发生伤害情况就会对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伤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在选用器材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柔软的、没有刺、角、棱的器材进行练习。如果器材选用受到限制,也应该人为的对不够安全的器材进行加工,通过包裹、代替、组合等方法降低器材的本身存在的危险性。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适合的难度,并教会学生安全的通过方法
障碍跑因其可以全面发展人的身心素质的锻炼价值以及充满多变、趣味的游戏价值,而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材中,并深受学生喜爱。但往往也是学生最容易受伤产生畏难情绪的练习。究其原因,还是在设置障碍物中脱离实际情况,设置的难度过大不合理,超出学生的自身能力。并缺少安全教育,在学生还没有清楚安全通过方法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尝试。
(三)尊重个体差异,打破一个标准的模式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不够成熟,往往会错误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置障碍物时,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法则。让学生从简单开始,一点点积累自信心,一步步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给每位学生提供选择难易的空间,语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肯定每位学生的成功,鼓励学生不断自我提高。
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后的应对方法
教学中,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或者教师的组织方法不恰当,部分学生总会出现一些畏难情绪,影响正常的教学。那么就要从产生畏难情绪的不同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一)学生因为身体或者心理原因,认为所面对的障碍物难度过大,感到自己无法通过,而产生畏难情绪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尽相同,面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在面对要挑战的障碍物时,不同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同学会很自信的想要尝试,有些同学则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而感到畏惧。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障碍物的设置上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让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从小的成功体验开始,慢慢积累自信心、一步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循序渐进的尝试更高难度的挑战。
(二)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导致在通过障碍物时失败甚至受伤,而产生畏难情绪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往往会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估计不准确,而强烈好奇心又促使他们对新鲜好玩的障碍跑充满挑战的欲望,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在障碍跑时不在意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术要领,出现错误动作而导致受伤,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伤情进行询问、安慰,第一时间消除学生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再根据受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伤情严重的话,及时处理伤情,并及时鼓励学生的敢于尝试精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伤情不会影响继续上课的话,可在鼓励学生的挑战精神后,加强安全教育,并适当的调整难度,让学生重新拾回自信心,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
难过的心情篇5
中***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075-01
大批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严重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如何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我们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唯智力论"者认为学习困难是基础薄弱或智商低,许多差生也总一味地把学习差归咎于此。但是调查表明,许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因素处于正常水平,而非智力因素诸如自信心、意志力、兴趣情绪和成就动机等则与优等生相去甚远。另一个事实是,许多教育外部条件异常优越的发达国家也和我国一样,面临着学习困难学生大量存在的严峻问题。上述两点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其智力因素和教育的外部条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因此,本文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以德育而非智育的方式去探索。
学习困难的学生情商低,非智力心理素质不足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及的困难与挫折,从而产生心理障碍,致使学习时注意它移、涣散乃至异常和紊乱,意识的认识机能就不能充分地发挥。
学习成功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各有各的困难。从外部看,这些困难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关;从内部看,这些困难又与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心理素质有关。显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课题。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归纳出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时有哪些共同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必须是普遍存在的,并对学习的成败构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教学实践和调查筛选,我们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出现注意难以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的现象,而多呈它移、涣散甚至异常和紊乱的状态。
一、注意集中与否和学习的效益密切相关。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按照指向、集中的条件及其特点的不同,可把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前者是指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后者反之。无意注意的产生同外部的客观因素和内部的主观因素相联系,前者指刺激的程度、运动的状态和新异的性质,后者指直接兴趣和人的情绪。无意注意难以持久。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注意往往是有意志努力和有目的的,即有意注意。通过有意注意获得的认识往往比较深刻。有意注意的产生与个人的自信心、意志力、毅力以及成就动机等内部主观因素直接相关。诚然,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对学习兴致低下,味同嚼蜡,谈不上有太多的无意注意;但是,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显然并非学习兴趣低落,因为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被慢慢培养出来的。绝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欲学不能,学有障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进入被淘汰的行列。所以,问题的研究就着落在有意注意上了。
二、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时的注意涣散或异常紊乱,无法形成有效益的有意注意。
主要是因为心理障碍所产生的干扰所致。所有的已往的困惑和挫折,诸如人际关系烦恼,学习上的自卑感,对人生的困惑迷茫,对"早恋"现象的恐慌苦闷,以及各种失败、挫折或失落等引起的焦虑,都有可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留下拂拭不去的痕迹,形成难解的心理障碍,消磨意志,耗损毅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注意涣散甚或异常和紊乱。可想而知,学习时注意不能集中在学习对象上,则所有的认知活动均无法展开,智商再高也难有作为。
情商标明了人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人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处之泰然,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心理障碍。例如,能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会产生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方面的烦恼;有耐心有克制力的话,也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自信,比较可靠。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一般说来,心理健康自在,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必然懂得如何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懂得如何排除心理的障碍,抵御各种干扰,彻除杂念和偏见,从而达到较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反之,心理有较严重的缺陷,心理素质差,心猿意马,情绪无常,则学习时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和行为悖于常理,学当无所成。因此,归根结底,我们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商低,非智力心理素质不足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及的困难与挫折,从而才产生了妨碍正常学习的心理障碍。
有鉴于上,显而易见,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上,必须进行一番新的思考。探索学习困难学生的不同表现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首先,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心理学的心理分析法,使学生认清并逐步解开曲折缠绕的心理情绪。
有专家认为,中小学生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现象,其比率高至50%。各种严重精神失常如精神***症等当然很少,情况较多的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忧郁症、焦虑症,还包括神经衰弱等。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比如迷茫、失落、孤独等心理脆弱的问题。
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摆脱这些心理障碍,教育者必须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学生。一般来说,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学生大多有厌学情绪,多数已是教育的弃儿,教师忽视或责备的对象。但是,一旦我们思及这些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前因且累积日益加重,而他们自己又无能为力控制的过程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可同情的。唯其如此,这些人正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这样,教育者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关心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并分析他们的心理现状。教育者还要有发展的观点,眼光不能死盯着学习困难学生的诸多缺陷,也不因为他们的转化过程长而失去教育的耐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尚待发展的专长,有被塑造的多种可能性,有求索某种知识的终生爱好与兴趣,有一条最佳的路让他去选择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因此,教育者应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却不宜在布置学习任务和说教中施加无谓的压力。其次,众多的学生,情貌不一,表里相乖,情感心理问题又深隐于内心,为他人所不知,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曾察觉过。那么,如何才能知悉其内心世界的情感问题呢?我们可以利用特定情境对一些学生进行"黑箱方法"中的试验,通过察言观色,授之以事,观之所行,是有可能了解到他们内心存在的障碍类型。而后,进行问话,加以确证。问话和说教开导时要求教育者掌握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点:
⑴偏激型──个性暴躁、易怒、好胜;
⑵孤癖型──个性孤癖,沉默寡言,自尊心强;
⑶敏感型──个性脆弱,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情绪变化无常;
⑷迟钝型──个性温和、思维迟钝、不善言辞、健忘;
难过的心情篇6
[关键词] 灾难;儿童心理干预;澳大利亚
[中***分类号] G4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8-0017-05
我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带来人员大面积伤亡,由于其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可能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而这类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矫正,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精神创伤如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灾难经历者一辈子。所以,灾难之后进行及时而又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灾区的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世界各国在灾难之后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一、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背景
为了更好的开展灾难之后的心理救援工作,澳大利亚突发事件管理研究所(Australi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AEMI)和泛澳大利亚创伤压力研究学会(Th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ASTSS)共同制定并了《灾难背景中的心理服务实施指导》(The Guidelines for the Delivery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Disaster Context)(以下简称《指导》),为澳大利亚灾难之后所要面对的心理干预进行有力的指导。① 灾难之后的心理服务涉及到许多方面,所以该《指导》被澳大利亚所有涉及到的***府机构、组织和个人所了解掌握,《指导》的主要涉及范围是澳大利亚从事心理干预的相关人员,但同时许多国家的***府组织或是非***府组织也非常尊重《指导》中所规定的相关原则,甚至参考借鉴。
《指导》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包括:灾难背景之下心理服务指导产生的动因和过程;灾难中提供心理服务的理论支撑和基本原则;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不同群体不同时期心理干预的性质;对提供心理干预服务的人员及结果进行评价等。其中在该《指导》的第六部分,对心理干预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指导,其中的儿童心理干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对于灾难中受灾的群众进行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促使在灾难中受到严重影响的人们能够维持并且恢复身心的完整,使他们能够继续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灾难中的群众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连续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可以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有针对性地康复性***,但是在心理创伤的恢复,则要将心理急救与长期的临床***相结合。所以,心理干预与***要设计成为整体的、连续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心理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1.心理干预的原则
在灾难中心理干预实施的过程当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在为不同的群体进行心理干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不能伤害任何预者。心理干预人员在进行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既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伤害,所以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
(2)心理干预人员应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性。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但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尽量做到自我恢复自我完善。
(3)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预人员的尊严,在进行的过程要采用灵活、委婉、自由、平等的方式进行。
(4)因为灾后的心理恢复是一个复杂、动态且长时间的过程,所以心理干预工作必须要及时协调各种关系,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及时调整干预的进度,以便更好的融入到康复的过程当中。
(5)心理干预必须要贯穿整个灾难的恢复过程当中,同时也要考虑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6)心理干预应当要结合受灾群众的信息进行调整,对相关的问题、***策、目标、安排和管理进行全面的理解。
(7)对于心理干预的人员安排也要结合各自的专业、干预的技巧、以及处理灾难管理的能力。
(8)心理干预人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好与其他不同层次的心理服务的关系,根据灾难的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安排。
(9)心理干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同一个干预对象进行人员的更换,同时所有的跟进干预工作都优先由一个人完成。
(10)心理干预的纪录应该有专业的人士进行从事,并且要注意内容的保密性,制定干预计划要充分考虑人员的转移安置问题,转移的情况也要进行记录。
(11)对心理干预的过程一定要管穿整个灾难后的全程。
(12)心理干预的提供者和志愿者也要接受同步的帮助和监督。
(13)心理干预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传承,要通过练习、培训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解决心理创伤与压力的基本模式
当灾难发生时出现的心理创伤不能解决,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缓解这些压力,同时也要帮助弥合创伤。压力的缓解包括尽可能的维持身心的协调,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受伤害的人寻求实现自我意识的道路。下面介绍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从危机干预心理的紧急救援到临床的***,都要采用不同的模式。
(1)认同模式
对灾难中的受灾群众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方式有所认同,在大灾难的背景下,追寻心理问题的生理和社会来源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或不合适的方式会对预者的心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心理支持模式
通过心理支持以抗拒造成创伤的外部环境。这种模式的特征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这样心理干预才能使参与者完全吸收、思考、感受以及彻底的表达、交流,并且将个人的经验更好地深入语境当中。在干预过程中心理关系非常重要,这包括敏感情绪的转移,有目的倾听受灾群众的心声,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干预者和受灾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客观及时、没有主观色彩,干预者要提供希望、信任、信念以显示世界依然是充满了关心关爱,还有舒适的生活。
(3)对症***的模式
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具体的压力和痛苦,这包括一些心理上的悲痛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减少痛苦,增加心灵的温暖。心理干预人员要理解和掌握怎样询问、在哪里询问以及询问一些什么问题等技巧。同时也要通过学习来改进受干预者的内心环境,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不安和恼怒等不良的情绪。药物***对减少紧张、不安、沮丧等心理症状很有效。同时通过教育,对信息和资源的全面掌握也是减小压力的好办法,使他们知道正常人经历不正常的事件时会有哪些反应,让他们了解到有一些心理不适是人相当正常的反应。
(4)同化创伤模式
这种模式要充分理解灾难的性质,给身心上带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判断、意义和信念,灾难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影响的时间范围较长。与充满希望和逐渐平静的环境相比较,所有的影响都可以看作是灾难背景之下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反应,只要是适当地进行干预,心理创伤会慢慢平复。同时正确地认识灾害和现实的情况,认知和情感按照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对将来做适当的发展,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方面密切配合,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还会更进一步损害到灾民的心理状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尤其是当他们还是处于一种受创伤、抑郁和悲痛的心理状态下更加需要心理的干预和指导。
3.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干预内容
在儿童的心理干预方面,根据灾难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将心理干预的阶段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前影响阶段(Preimpact Phase)、影响阶段(Impact Phase)、后影响阶段(Postimpact Phase)和恢复与重建阶段(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对于儿童来讲,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1)前影响阶段
前影响阶段主要指的是灾难并未出现的时间,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以往灾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对灾难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发出警告并进行疏散。在这一阶段,家长的渗透与教育对儿童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上3岁以下儿童完全依靠家长,4到7岁的儿童能够服从制订的规则,7岁以上的儿童的行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这个阶段心理干预主要是帮助家长和学校做好准备心理准备,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并对灾难可能来临的情景进行演习。如果儿童和家长必须分开,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通过可信赖的成年人进行心理安慰,也可以运用宠物、照片等减少儿童的焦虑心情。
(2)影响阶段
影响阶段有时被称为英雄的阶段(heroic phase),正是在这个阶段灾难来临,人们通过利用自身的生存策略自救,同时尽量帮助他人和保证财产的安全。这个阶段心理干预人员既要帮助别人,也要注意自身的保护,这时心理干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他们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援助,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家长寻找自己的失散的子女,这时心理干预人员在受灾儿童中应建立信任,以便将来更好地让受灾儿童接受心理干预。这一阶段针对儿童的心理干预,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让儿童尽可能地了解灾难中发生的事情,并且要帮助儿童利用在灾难中没有失去的宠物和玩具,以便更好地恢复受伤的心灵。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与他们分离,专业人员一定要通过游戏等活动维持他们的情绪,这些活动能够舒缓他们恐惧的心情。这个阶段儿童肯定会普遍存在灾难带来的震惊、恐惧的情绪,心理干预人员一定要给与温暖与安慰,帮助儿童树立信心,让儿童充分释放和表达情绪,以减缓他们的悲伤心情。
(3)后影响阶段
当灾难最初的威胁逐渐减退,在灾难中幸存的人非常庆幸,并且对灾难之后恢复到原有状态十分乐观,但是这些幸存者面对巨大的损失、以及重建所面对的困难,他们原有的希望也受到影响。他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的稀缺,援助的减少甚至的增加等问题,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沮丧。在后影响阶段,心里干预将要继续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早期的信任没有建立起来工作会受到阻碍,如果前期干预工作顺利,这个阶段会更加灵活和高效地与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活动。这一时间段的儿童,如果能和家人或是小伙伴在一起生活,逐步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通过与同伴一起学习做游戏能进一步地释放他们的感情,家长也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感。由于灾难的发生,儿童对社会的认识都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时就要积极地对儿童的心理加以干预,防止相关的症状愈发严重,干预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儿童利用特殊的工具和方式,例如玩具和***画等。
(4)恢复与重建阶段
这个阶段是身体和环境方面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时间段,所有的幸存者依然要负责在灾难后重建家园。许多没有释放出来的心情,没有解脱的压力,适应不良的反应,有许多先前看起来正常的人员,经过这一段时间又出现新的心理疾病的症状。恢复和重建阶段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许多年,许多延迟发病的人成为这个阶段的重点照顾对象。许多儿童将灾难的过程当作是人生中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儿童甚至通过战胜灾难获得自信,也有许多儿童会感到缺少自信和安全感,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解释,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学校、朋友以及生活轨迹,他们需要减少恐惧的情绪。这个阶段创伤的***非常必要,为儿童设计独特的方式,家长和学校同心协力,通过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将儿童的这段经历塑造成为生命轨迹中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4.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的***方式
心理支持法(Psychological Support)、危机咨询法(Crisis Counselling)、清除与报告法(Defusing and Debriefing)以及长期咨询法(Long Term Counselling)等几种方法在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儿童心理***与恢复的重要方式。
(1)心理支持法
心理支持法在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协调方面使用广泛,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亲属、朋友和非医护人员来完成。虽然这种方式由非专业的医护人员完成,但是心理支持是一项成熟的方法,对影响心理受到伤害的儿童有着很好的效果。
(2)危机咨询法
通过咨询的方式为受灾的儿童提供一个诉说的机会,通过让儿童诉说灾难的经历,来帮助他们了解灾难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儿童减少灾难带来的痛苦。这种咨询也可以给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影响,例如对灾难的恢复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灾难之后儿童的性格、价值观甚至是人际关系都产生影响。通过咨询能够了解儿童的需要,通过谈话的过程得出问题的本质,也能够通过咨询指导究竟哪些帮助是灾民最急切的需要。大多数的咨询是针对灾难的具体方面,并且在咨询之后希望能够立即寻找解决的办法。
(3)清除与报告法
这些方法需要的特殊的技术是用来完善和发展受灾儿童的潜能,以促使其能够更好的恢复心理的创伤。通过一定的培训,要保证受灾儿童的情绪能够完全地释放出来,并且要保证他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尽量恢复到灾前的状态。这个方法的主要参与人员包括警察、消防队员、医生等,相应的参与机构包括医院、护士之家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没有方法是万能的,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办法促使事情变得更好。
(4)长期咨询法
灾难之后的儿童经常会出现心理问题综合症,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多数儿童患者会逐渐发现和找到一些暂时缓解的方法,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却应该通过长期咨询的方式进行干预,其目标是缓解儿童核心症状、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和降低共病危险性。原则是以帮助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和能力,发现和认识其具有的应对资源,尽快摆脱应激状态,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不恰当地应对造成更大的损害为主,必须在***过程中关注患者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内疚和自责。同时,***的方法以心理***环节为主,必要时辅以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三、启示与借鉴
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惨烈灾难,不仅在于它在一瞬间摧毁了一座城市,给人们留下一片疮痍满目的物质废墟,还在于它同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自己和家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家园和财产,已荡然无存。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和不可见的,人们则常常予以忽视。地震给人的心理造成的损伤,其发生机理则远比躯体损伤要复杂得多,它既可以因个人身体遭受的伤害而引起,由躯体伤害引伸到心理伤害,也可以因个人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还可以因个人对环境的异常难以适应,而出现心理活动失调。不管怎样,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面对巨大的灾难,应该努力抚平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儿童心的干预变的十分重要,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有以下启示。
1.一定要协助宣泄负面情绪
引导儿童宣泄出他们受压抑的情绪,只有借此释放出地震造成的恐惧、害怕等情绪,才能消除过度的应激反应。团体的形式,可以使成员与有相同经验者彼此分享,而得到情绪上的支持,通过讨论一些实际的信息和恢复方法,使他们产生心理重构的认同,激发自己面对灾难的新思维。
2.重塑灾难的意义
个体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危机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入负面思维之中,则难以抚平创伤。通过引导成员认识到震后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乐观地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②
3.加强死亡教育,探求生命的意义
死亡教育不应忽略,也是重要的心理重构步骤之一。让个体由此发现生命的意义,透过社会支持与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新的联结,超越不安与恐惧。以生命教育的实施为重点,让孩子学习了解死亡,分享讨论其感受,杜绝不切实际的担忧和幻想。只有正视死亡,才能珍惜生命,更积极地活下去。
注释
①省略/terrorism/Psychological%20Services%20in%20Disasters.pdf 2008-6-18
难过的心情篇7
“最近特别不爱说话,就想一个人坐着发呆。”电话里,杰的声音微弱,像一只飞倦的鸟渴望归巢。
杰是省城一家媒体的年轻记者,吃苦敬业,能打硬仗,每有艰难险重的报道任务,都冲在前面。汶川地震、矿区矿难、空难、***、爆炸,一连串的灾难事件,杰都以非凡的意志与超强的毅力始终战斗在一线,发回大量报道。
印象中,过去的杰喜欢运动,热情开朗,做事处处为别人着想。可是,现在电话里的似乎变了很多。
“我现在脾气不好,有双重人格。对外界很有耐心,尤其是对采访对象;可是对家人,却性格暴躁,特爱发脾气。现在性格越来越不好。”杰的声音充满愧疚与懊悔,“那种压抑的状态就像一个密室,不停地往里面装气体,流速与流量到了失控的状态。”电话里,杰的语速很快,声音低沉,缺少从前的阳光与力量,仿佛要逃离一种情境。
“我是灾难的记录者。在空难现场,满眼都是残缺不全的肢体,心里极度震撼,我却没有工夫恐惧,必须争分夺秒地写稿,发回报道。”杰回忆当时的情景。
“事后的感觉就是不想说话,想主动遗忘。我喝酒、睡觉,可是事情过去很久了才发现,根本没法忘掉这一切,当时的情景常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心里会有一种悲凉与恐惧,极度缺乏安全感,有自危意识。”杰说,“对我来说,喝酒可能比心理辅导更重要。”
心理分析
关键词:双重人格暴躁密室遗忘自危意识
杰的症状是典型的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受灾人由于经历紧急的、威胁生命的或对身心健康有危险的事件,导致受灾人在创伤之后出现长期焦虑与激动情绪,具有深层的、持续性的、相当哀愁的心理反应。
杰在第一时间看到灾难后的悲惨场面,却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当时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可是,在之后的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里,杰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低落、性格暴躁、恐惧、缺少安全感等。医学上称Post―traum 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为灾难报道记者,杰需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采访报道。但为忘记一次次惨不忍睹的灾难,杰与内心沟通的方式,是用喝酒来***自己,用沉默来屏蔽灾难信息。在杰看来,这是最为现实的应对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1 双重人格。杰的社会功能仍在继续,所以他一方面要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一方面要承受尚未处理的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双重人格出现。双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杰的社会角色,但长此以往,会累加心理压力,让杰的自我功能与社会功能无法有效整合与良性互动,是心理健康的隐性杀手。
2 暴躁。当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关注或回应,其情绪会出现急躁、不安,严重者会出现焦虑、暴躁。杰在灾难现场受到心理创伤,产生恐惧、恶心、厌烦、悲伤等负面情绪,急需得到宣泄、疏通与安慰。但是,杰在行为上却刻意回避,表现出来的是全情投入报道,然后是喝酒、睡觉、沉默等逃避方式,他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关注与满足,导致性情暴躁。性情暴躁是一个重要信号,作为当事人应该警觉,需进行反思,查找原因,或寻求心理帮助。
3 密室。这是杰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一个生动描述。没有窗户,没有出口,没有阳光,这种生存环境,只有小说中苦心修炼秘笈的高人才能适应。而对于承受巨大生存压力的杰,心灵的密室无疑是一种桎梏,不利于身心健康修复。
4 遗忘。这个词作为动词,是一个悖论。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越想遗忘,就越会记得,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不是人的主观可以控制的。就像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许怎样”时,孩子一定会记住“怎样”,而常常忽略“不许”。所以,对于杰,主动“遗忘”,只能“强化”灾难记忆。
5 自危意识。对于每一个人,适度的自危意识是必要的,也有益。自危,说明杰的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当有一天杰感觉心理足够安全时,自危意识会自动消失。
杰的应对策略并没有带给他愉悦的感觉,反而是与日俱增的痛苦。那么,正确的应对策略是怎样的呢?
应对策略
灾难事件有两种,显性的灾难事件与隐性的灾难事件。地震、空难、火灾、爆炸等显性灾难给人以心理的刺激与伤害;而***、环境污染等隐性灾难,即不可知的危险事件,同样会让人产生恐惧与焦虑,并具有弥散与延迟性等特点,危害潜在而巨大。灾难报道记者在每次完成灾难报道任务后,接受专业心理机构心理干预与***十分必要。此外,作为灾难报道记者,自身需要了解哪些灾后心理保健与修复的常识呢?
首先,要勇敢面对真相。真相不仅指新闻事实真相,也包括记者的心理状态真相。灾难报道记者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受到灾难事件冲击的状态与程度。
其次,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国外有一个理论是Debriefing,就是在受创72小时之后,让创伤应激障碍者谈“受创经验”,要做到“不加评论地倾听”,让其获得完全的宣泄与疏通。灾难报道记者也应学会在72小时之后,倾述与宣泄内心的痛苦情绪。通过适当的宣泄,人的精神会得到解脱,心情会感到舒畅,有助于摆脱灾难情境,回到现实之中。
第三,掌握应激的基本常识。应激反应症状表现为:紧张、焦虑、无助、惊恐、烦躁、忧郁、幻觉、偏执、行为紊乱。应激所导致的自然反应表现为对困扰的情绪采取否认或逃避态度,并且可能改变其生活状态、人格特征与社交关系。所以要认识到自己目前出现的“不正常”的躯体和心理体验,其实都是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接纳现状,与自己友好相处。
第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与灾难的分离与告别,让自己完全回到现实中。可以通过催眠师的催眠***,完成与灾难现场的告别仪式;或写一封信,写上对受灾者的寄语,然后将信烧掉;或者在风筝上写上对逝者的哀思与祝福,放飞祝福。完成告别仪式,有助于灾难报道记者更好地回到现实中。
第五,根据个人经验和心理***技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不要用烟酒来应付压力,不要远离他人,不要总是思考危机事件,对疾病建立正确的期望值,不要回避可能承受的风险,等等。同时,可以尝试从灾难中汲取积极的力量。也可采用清除思绪、肌肉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等心理疗法,重建健康心理。
难过的心情篇8
(一)幼儿受挫教育意义
幼儿读中班时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生活中或在幼儿园学习中,都避免不了遇到挫折。幼儿受挫能力的教育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使幼儿心理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和生活上去面对挫折;二是在遇到挫折时学会用积极心态去应付,尽快走出逆境。通过这两方面培养目的,有利于提高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法,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佳时期。由于幼儿的抗挫能力高低,是直接影响幼儿成长因素之一。
受挫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家庭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孩子营养过剩,心理素质也很脆弱,受挫能力不高。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即将升入小学,面对全新的一个学习生活天地,我为孩子们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倍感堪忧。因此,我们试***通过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对幼儿进行抗挫折磨练。培养过程中,要多鼓励和指导幼儿走出挫折的阴影,要注重培养幼儿“求助互助”,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失败、挫折。这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问题
当前,老师和家长对幼儿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一般是在3-6岁之间,由于现在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老师和家长给幼儿过多关心和爱护,容易造成幼儿***性和自觉性差,依赖性强。有的老师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的教育,只要给幼儿设置一些困难,让幼儿吃点苦头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在教学上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情境,让幼儿体验。其实,挫折教育是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人为地让幼儿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挫折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单靠让幼儿吃几天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运用合适的受挫折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
目前,很多幼儿园和家长针对幼儿的受挫能力差而开展受挫教育培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如下三点不足:
1.受挫教育方式不当
首先是老师和家长多采取赞赏教育方式来对幼儿进行受挫培养,虽然赞赏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确实很有帮助,但对幼儿太多赞赏及对进行呵护式的培养之后,使幼儿容易产生任性和输不起的性格,出现抗挫能力不高的情况。
2.忽视对幼儿的受挫能力培养
有些家庭及老师过分娇惯和溺爱幼儿,在教育方式上,只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和兴趣教育,而忽视对幼儿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这使得相当多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显得不协调,使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形成心胸狭窄的性格。
3.幼儿园和家长沟通不够
老师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园表现,特别是受到挫折的表现;而家长忽略了受挫折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将幼儿的生活特性和在家表现向老师反映,未能实现家园结合对幼儿受挫折培养。
二、具体措施
(一)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受挫能力
1.利用手工操作活动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通过手工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开启幼儿的智力,直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助于通过操作出现的种种挫折对中班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爱生活、爱劳动、不怕困难、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等综合优良品质。例如,可以利把四个火柴盒牢固贴在一起制成一间“房子”的手工活动来培养幼儿受挫能力,在幼儿制作失败后,出现受挫折后的表现,老师不能马上给予帮助或批评他们,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幼儿自己去完成,让幼儿亲自去体验到制作的过程,感受到失败的痛楚和成功的喜悦。老师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要让幼儿知道困难、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讲述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如何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故事,提升幼儿受折能力,使幼儿具备受挫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2.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对幼儿要培养爱劳动的习惯,练习幼儿自己整理床铺、扫地、抹桌子、穿衣、系鞋带、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习惯,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或随机利用现实情景出现的困难,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劳动活动中,幼儿有时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在引导幼儿排除这些生活挫折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幼儿的耐挫能力。例如:有的幼儿不会自己洗水杯,老师可以利用该情景进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手把手教幼儿洗,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幼儿经历后既能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能提高抗挫能力。
3.利用游戏情景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游戏情景教学是幼儿最喜欢的,老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及周边社区环境,设置一些游戏情景教学,如设置一些有益的竞赛游戏和简单体育活动。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设置障碍,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挫折,以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输赢的心态,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挫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小小探险家、亲子运动会、郊游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种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在幼儿游戏中,根据当时的环境特点设置一些小障碍,告知幼儿必须要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之树的果实。同时,障碍的难度必须适中,贴近生活、接近现实。
(二)开展“求助互助活动”培养受挫能力
开展“求助互助活动”培养受挫能力即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学习求助,从而解决困难,快乐地完成任务。
1.活动“我有困难请帮忙”
“我有困难请帮忙”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困难时寻求帮助。在培养幼儿受挫能力时,教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寻求帮助。如幼儿在饮水时发现杯子不在原处,不会去寻求老师帮忙,而是表现出急躁不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比如把水杯放在高处,在幼儿去取的过程中,要告知幼儿可以向老师提出帮助的请求。老师可以表现出乐意帮助幼儿的表情,同时,要教育幼儿向老师道谢,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因为帮助了他而心情很快乐。
因此,鼓励幼儿在幼儿园里互相帮助,引导幼儿在其他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也引导幼儿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向其他幼儿发出帮助请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受到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
2.活动“你有困难我来帮”
“你有困难我来帮”活动目的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互帮互助的精神,引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你有困难我来帮”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了对人的一份关心和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同情、善良、热情的种子。
如在玩飞行棋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很快学会,但在分组活动中,会下的幼儿不肯与不会下的幼儿在一组,教师可以对会下的幼儿说:“今天你能不能做一回小老师,教不会的小朋友下棋?”,会下的小朋友很乐意对同组小朋友说:“我来教你”,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体验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及意义要学会抓住幼儿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引导幼儿互相帮助,使幼儿初步懂得碰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于同伴,小朋友看见同伴有困难,也可以主动帮助解决所碰到问题。让幼儿体验通过努力自己解决困难,帮助幼儿自信心。在幼儿遇到困难问题时,教师往往支持、鼓励幼儿能迎着困难而上,适时适当的情况下,为幼儿提供帮助。
3.树立“不怕困难”的榜样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看***书、讲故事,使幼儿认识了解这些英雄楷模在挫折面前如何战胜困难最终成为英雄,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幼儿的抗挫情感,如:组织观看电视、录像、影碟等,形象直观的人物,幼儿观看后比听老师讲述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的抗挫情感。如看电影《闪闪红星》、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通过影视中的模样教育幼儿勇敢、坚强。另外,教师要为幼儿树立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榜样。幼儿模仿能力极强,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要表现出害怕、惊慌的表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为幼儿树立榜样。
(三)创设“遇到困难别害怕”宽松环境的氛围
1.利用学习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幼儿园利用学习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幼儿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幼儿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要急于向老师求助,多动脑和多动手,实在不懂再问老师。要引导幼儿在学习上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对于学习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下。例如:幼儿不会写自己名字,老师可以把名字的笔划分解开,鼓励他一笔一笔抄。又如有的幼儿不会回答问题,可以慢慢引导幼儿回答。老师要对幼儿学习上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
2.利用鼓励方式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有的幼儿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育幼儿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老师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若幼儿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当幼儿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幼儿不要怕高和摔跤。
3.区别对待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对待不同类型的幼儿,在受挫能力培养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对攻击型的幼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其较强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在挫折来时,能控制冲动行为,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如对逃避型的幼儿,应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建立正确的目标,并积极努力排除各种障碍,把挫折变为动力。如对焦虑型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调节期望值,不要对幼儿施加偏离实际和过重的压力,以免造成人为的挫折感。如对自卑型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就不应该采取严厉的批评、责骂和惩戒的手段,应积极的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应以正面鼓励为主,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4.开展家园合作的“阳光宝贝,不怕困难”活动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幼儿园与家长是紧密联系的。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的“阳光宝贝,不怕困难”活动。家长要正确树立自己在教育幼儿时所处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迁就和溺爱,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幼儿,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校讯通等形式,请家长积极配合,时常从家长处了解情况。老师要对一些勇于抵抗挫折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一些胆怯的、缺乏自信的及受挫能力差的幼儿要给予帮助。在给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的同时,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适量,对幼儿的期望也要适度,不要因为难度大使幼儿失去信心。
三、受挫能力培养效果
在对幼儿受挫能力培养教学中,通过上面方法培养幼儿的抗挫折力,效果非常明显和良好。可以增强幼儿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学会自我调整,可以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幼儿协调发展和身心健康。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中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表现积极的一面,并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也培养出幼儿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促使幼儿具备积极的抗挫品质。例如:中班幼儿经过抗挫教育后,遇到挫折后不再表现出焦躁不安,而是去寻求协助或寻找办法。如在玩攀登架活动时,幼儿会由面对已发生的事情,基本能勇敢地面对。当幼儿战胜困难时,幼儿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幼儿在***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体现出适度恰当的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强意识,有助于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在挫折情境或挑战性任务面前,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未通过受挫能力培养的幼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对任务产生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挫折教育可以磨练幼儿的意志,可以使幼儿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四、几点思考
幼儿受挫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创设几个情境和上几堂课就能见效的,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挫折教育中,关键是让幼儿遇到挫折后,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教育中应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引导幼儿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幼儿勇敢面对生活中或学习中的困难,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无论是幼儿园或是家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使幼儿最终拥有强劲的翅膀,并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展望未来,今后在对中班幼儿受挫能力培养还要注意如下两点:
1.创设生活情景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即要让幼儿有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幼儿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幼儿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难过的心情篇9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失落、孤独、悲哀的时间,那么他的心灵就是黑夜。他的眼睛里看到的所有多姿多彩都只是无声的黑白,他感受到的爱恨情仇却已然消失不见。他会把痛苦不停地放大,哪怕那原来只是小小的一点失望,他却把他量化成一满湖的痛。
最难忘的,不是失去的,也不是错过的,更不是即将拥有的,最难忘的,永远永远也不会在你觉得他难忘之前想起来。有人曾经说过,那些自认为难忘的事情,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忘记了。而真正的难忘,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不会忘记。
最难忘的事情,是一瞬间的精彩,是短暂的回眸,是流星转瞬擦拭天空,彷如昙花一现的艳丽。最难忘的事情,是在没有人陪伴的夜晚,独自漫步在优雅的月光下,倾听萨克斯风的声音,心里在那一刻装着的都是家和亲人。最难忘的事情,不是有多少人曾伤害过你,而是有多少人曾在你最艰难的时刻给你鼓励,给你希望,让你一步步踉跄地不倦奔走,最终获得成功。
最难忘的事情,是你即将离开人世时,猛然想起童年的时候的回忆,曾经和小伙伴们抓着蚂蚱在花园里喊叫着奔跑,是那一次次在沙堆里打滚的喜悦,是满身泥水却带着笑容的欣慰,是那些曾经一直陪伴着你的灵魂的人。也许他们很久很久已经没有出现,也许你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长相和面貌,但是想起那时候的童年,那种感觉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难忘。
最难忘的有可能是第一次的事情,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事情。所以难忘的事情我们常常很难察觉到,但这种难忘的感觉本身就是难忘的,所有的一切终将变成往事,难忘的事情会停留在我们心里,触摸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情,叫奋斗,叫希望,叫光明。
难忘那一刻你的回眸:“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难忘大江东去的气势,于是便有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难忘那一次我们的相遇,所以吟诵千古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难忘的事情,永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很幸福的。当我们每一次想起,都会明白,难忘之所以为难忘,是因为他在那短短的时间里给了我们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我们想要去珍惜,想要去回味。
难过的心情篇10
我也知道到最后我们两个人的关系都会淡化掉的,到最后他找到了心慌的时候,他也会突然间觉得自己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他为什么在当初要那么的重视自己,为什么当初也要因为自己的存在了纠结和难过伤心,其实自己对他来说自己的存在对他来说肯定也有产生过一些负面情绪影响的,不可能说都是积极的,而且自己现在离开了,对他来说肯定也是会产生一些难过的情绪的,如果不难过的话,那真的就是他的心里有问题了。
而通过那么长久的了解以及相处,自己觉得其实他的心理状态还是和正常人一样的,这样做他会比正常人更加的坦荡一点,更加的坦率,对感情没有那么认真,没有那么深情,可是他终究也是一个正常人,他这也是一个有着正常心理状态的人,而人在失去之后肯定是要难过的,特别是在失去恋爱对象之后,自己突然间感到落寞,突然间有些负面的情绪没有地方可以去宣泄的时候,他肯定也是会产生一些悲伤的情绪的,再加上听到一些情歌,听到一些能够表达自己当时心情的那些歌曲的时候,多少也是会有想念的情绪,所以悲伤的情绪和想念的情绪都是会有的。
只是对他来说可能影响不大,包括对自己来说,其实很多时候影响也是不大的,只是在这个时候自己无所事事,自己的情感比较脆弱,而且整个人的状态比较感性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大了,但正常情况下对自己还是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影响的。其实自己只要知道他有一点点的难过,或者说他透露一点点的难过可能就好了,当然也有一些男孩子可能在失去之后只是短暂的难过一段时间,在经历几个星期之后就没有那么难过了,之前自己一直觉得感情这种事情没有必要说难过超过一个星期,毕竟自己之前没有涉及感情这种东西,自己之前学的钢琴也就只是上次难过一两天而已,但是自己真正的去亲身经历之后才发现,原来感情这种东西一旦失去了可能会让自己难过很久,而且一直沉溺其中,不愿意让自己走出来,不知对他来说是否也是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