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篇1
春天,春意盎然。溪水叮咚,万物复苏,小院前的一棵桃花树上的桃花全开了,向我们绽开了美丽的微笑。我们在菜园里播种,摘菠菜、莴笋和生菜。小院后的竹林里有几棵竹笋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头探出来,环顾着四周的风光。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我们换上泳衣,“扑通扑通”地跳入河中,“哗哗”地游着。清爽的河水温柔地抚去炎热。这条小院后的河是我们夏天最好的玩耍地。
秋天,金黄一片。春天播种的农作物已经成熟,我们急忙采摘,错过农时,农作物的味道就会有极大的反差。菜园中间的一棵辣椒树上的辣椒已经成熟,挂满枝头。硕大的南瓜被我们拔了出来,它橙红色的,特别可爱。
冬天,十分寒冷。萝卜、白菜钻土而上,等待采摘,小院里的一株腊梅,不怕冷风侵袭“她”的身躯,把“她”婀娜多姿的姿态展现给我们看。此时腊梅,就如一位女士在没有温暖的地方傲然挺立着。
农家小院篇2
这两年,什么样的饭店在沈阳开得最多?无疑是民俗土菜馆。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笔者不时见到挂着辣椒、立着木栅栏、打着红灯笼的土菜馆。光在沈阳合作街上,土菜馆就有10多家,鳞次栉比,一到晚上,家家宾客爆满。
选址在闹市
以往,提到农家小院,食客想到的是郊区、家养鸡、农田、蔬菜等关键词。确实,在别的城市,农家小院多位于市郊,城里的客人每到周末才驱车来品尝农家味道,体验农村风情。可沈阳的农家小院则不同。
这些名为“农家小院”的民俗土菜馆侧重的不是“农家乐”,而是借助“农家”、“民俗”来挖掘、包装原汁原味的土菜,以吸引城市里怀旧的中年顾客群。因此这些店均开在居民区、商业区周围,不能离开老百姓。
画外音
成功大厨贡献选址妙招
民俗土菜馆开在市里,需要靠近居民区、商业区,但这些店人均消费低,毛利较薄,所以在选址时要掌握一定的规律。“那家老院子”的董事长董兵说:“在繁华的商业区和主干道,这种类型的饭店是开不起来的,因为房租太高,投资者负担不起,风险也太大。所以开店者要选择主干道两侧的分支街道,这些支道小街离主干道不远,人流量较大,而且两侧有很多老居民区,里面的中年人正是农家菜的主力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这些街道上的房子租金便宜很多。”
老板是厨师
“乡里乡亲”的老板贺东平说:“有开店梦想的大厨都趁这股风潮开起了农家菜馆,开十家火入家,剩下两家是经营实在太不靠谱才倒闭的。”贺东平从厨20年,2010年3月份投资20万开了“乡里乡亲农家小院”。这里人均消费30-50元,共有120个餐位,每天营业额七八千,不到一年就回本了。目前贺师傅正在筹备第二家店。
“土财主农家老院子”的老板张龙是凉菜厨师出身,从厨12年的他靠打工时攒下的18万开了第一家老院子,特色菜是“东北一锅出”、“村长请客”等。不到三年,土财主农家老院子已经在沈阳开了4家分店,每晚翻台2-4次。年仅31岁的张龙已成功完成了厨师到老板的转型。
“那家老院子”老板董兵今年41岁,从厨20多年。从2005年成功开第一家店起,董兵已在沈阳以滚雪球的速度开了12家土菜旺店,年入数百万。
画外音
厨师开店为何首选土菜馆?
民俗土菜馆规模较小(大多不超过1000平米),选址灵活,投入也较少。小规模的店投资约20-50万元,对于厨师来说基本可以承受。民俗土菜馆人均消费在30-50元,人气极旺,一年内可收回成本,风险较小。由于从厨时间较长,这些大厨老板擅长设计、挖掘民俗土菜,也精通厨房人员管理、成本控制等,成功率更大。
同行探讨
杨建华:厨师开土菜馆容易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土菜馆轻装修重装饰,装饰的费用远远少于装修,因此开店前期投入较少。另外,厨师开土菜馆还有两个优势:1、大多数厨师是从农村出来的,他们对农家菜、农村习俗比较了解,拥有设计土菜的灵感源泉。2、土菜馆的菜品重口味轻卖相,需要的是调味精准、工资要求较低(土菜馆人均消费低,利润较薄)的厨师。开店的大厨在圈里认识的兄弟多,他们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演绎农家菜
走访沈阳,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民俗土菜馆与其他大店、旺店菜品截然不同,两类饭店里几乎没有一道相同的菜。民俗土菜馆的菜品特色非常明显,没有燕翅鲍参等高档菜品,也没有正宗的川菜、湘菜、粤菜,而都是经过演绎的东北农家老菜、土菜、特色原料入菜等。有些粟品,像“烀饼”、“杨拉罐”等,仅存在于一些人的回忆之中,现在大厨又将其重新挖掘,完善口味或者改变烹调方法后重新亮相。农家菜量大、汁浓、味重,让久不吃家乡菜的客人倍感过瘾。
画外音
大锅支在大厅里
因为饭店面积较小,所以在厨房的布置上,店主都花了一番心思。东北炖菜需要用大锅,且时间较长,如果支在厨房则很占地方。“那家老院子”、“乡里乡亲”等店直接将炖锅移到了大厅,相当于普通酒楼的明档,而且是全开放式。这样一方面顾客可以看到炖菜的种类,点菜方便,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土菜馆的经营特色,还节省了厨房空间。
装修大胆活泼 博食客会心一笑
开在市里的民俗土菜馆,虽然没有足够的场地营造有鸡有鸭有蔬菜的小院,但在装修上店主独具匠心。店门柱子上挂着颗粒饱满的玉米和成串的红辣椒,门口摆着黑色的瓦缸,盖着用稻草扎成的“帽子”,做成粮囤。走进店里,还会看到墙上挂着木犁、草帽、老照片,或者干脆是手绘风格、带有“土味儿”的壁画,比如“东北入大怪”,“村民集体照”等,形象有趣。桌上铺着大花布,包间用布帘隔挡,就连包间名字也是“老李家”、“老张家”、“杨树屯”、“小笼包”等,亲切又有人情味。
民俗土菜馆多播放红色经典歌曲,如《十送红***》、《洪湖水浪打浪》等,非常悦耳,也更符合饭店的经营主题。
杀猪三宝香
原料:猪沙肝100克,猪腰子150克,五花肉150克,青红椒圈30克。
调料:盐3克,味精1克,鸡粉2克,鲁味鲜酱油3克,十三香2克,香辣酥2克,孜然粉2克,淀粉10克。
制作:1、将猪沙肝切条,猪腰子、五花肉切片,一起飞水(水里多加点料酒,以去腥味),捞出后加盐、味精、鸡粉、酱油、十三香、淀粉拌匀备用。2、锅下宽油烧至七成热,下拌匀的原料,中火炸至外干香后捞出控油。3、锅留底油,下青红椒圈、香辣酥、炸好的原料,调入孜然粉,翻匀出锅即可。
乡里乡亲农家小院
杀猪菜有了干香版
“乡里乡亲”有一道热卖菜――“杀猪三宝香”,它是从传统“杀猪菜”改良而来的。杀猪菜是道大炖菜,量大,口味粗放,如今贺东平只选猪身上三个有代表性的部位:猪五花肉、猪腰和猪沙肝,炸干香后炒成香辣孜然味。猪沙肝就是猪的脾脏,是猪的造血器官,其口感软嫩,口味类似猪肝。
土财主农家老院子
蒜苔劈四瓣炒后入铁锨
土财主农家老院子有一道热卖菜“绝技蒜苔”。厨师长程亮说:“蒜苔劈开再炒非常少见,也更入味。小铁锨是专门从农具市场淘来的,不但给菜品增加了衣家风味,而且还有保温作用。”
大体制作:1、400克蒜苔洗净,切成10厘米长的段,入热水烫到变软变蔫后捞出过凉,用牙签划开,手撕成四瓣。2、将劈开的蒜苔入五成热油锅快速过油。3、锅留底油烧热,下20克泰椒段、50克肉丝煸香,下蒜苔、盐、味精、蚝油、一品鲜酱油中火炒匀入味,出锅装入烧热的铁锨即可。
制作关键:一定要将蒜苔入热水烫一下,否则不容易撕开。
粮田万亩农家菜馆
黄豆渣熬出天然奶汤
粮田万亩农家菜馆的前身是一家海鲜店,档次较高,但是生意很不好,面临倒闭,可是改成农家菜馆后很快就扭亏为盈。“农家黄豆碎萝卜渣”是“粮田万亩”新推的一道农家菜,将黄豆打碎,与水萝卜丝搭配,做成一道色泽奶白的半汤菜,再配自制酱食用,无油低盐又富有农家口味。除此之外,厨师长王雪峰还开发了小土豆系列菜,用大土豆捣泥做出了很多花样,比如“蜜汁小土豆”、“奶香土豆派”、“小土豆焖带鱼”等,都很热销。
农家黄豆碎萝卜渣
原料:黄豆150克,水萝卜400克。
调料:盐5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鸡粉3克。
制作:1、将水萝卜用细眼擦子擦成丝备用。2、黄豆入清水泡8小时至透,捞出后入料理机打碎成黄豆渣。3、净锅下黄豆渣、清水700克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5分钟至汤白,然后下水萝卜丝同煮3分钟,下盐、味精、胡椒粉、鸡粉调味,出锅入盛器,跟自制香辣酱(锅下底油烧热,下50克猪肉末炒香,下50克剁椒末、20克蒜蓉辣酱、5克一品鲜酱油、3克味精、2克白糖、2克鸡粉、100克清水小火熬匀收浓即成)上桌即可。客人可用萝卜丝蘸酱食用。
味型:咸鲜豆香。
制作关键:煮黄豆渣时,先大火烧滚,然后改用小火慢煮,以防止溢锅。
蜜汁金米小土豆
原料:土豆500克,果脯20克,罐装甜玉米粒50克。
调料:猪油10克,淀粉50克,炼***10克,白糖50克,蜂蜜20克,浓缩橙汁20克,糖桂花15克。
制作:1、土豆去皮切成块,入蒸箱旺火蒸15分钟,取出后捣成土豆泥,加猪油、淀粉、炼***、玉米粒搅拌均匀,团成小球,然后入四成热油锅小火浸炸至金黄色。2、锅下白糖、蜂蜜、橙汁、糖桂花,加少许水调成汁,小火熬至浓稠,下小土豆球裹匀蜜汁,捞出入盘,点缀果脯即可上桌。
味型:香甜。
恒丰口福菜馆
一把茉利香飘双拼菜
恒丰口福菜馆只有200个餐位,在试营业期间日营业额就达到了六、七千,并培养了不少回头客。厨师长王显***在菜品改良上很花心思。比如“花香牛肉爆薯球”,王师傅将清香的鲜茉莉花泡水,先用茉莉花水腌牛肉,使牛肉有花香味,再将泡过的茉莉花冲炸一下,和薯球同炒,双拼菜中均有浓郁的花香味,口感非常独特。
花香牛肉
爆薯球
原料:保鲜茉莉花30克,上脑牛肉200克,土豆泥200克,五花肉末50克,鸡蛋2个,淀粉50克。
调料:老干妈豆豉3克,一品鲜酱油6克,盐3克,味精3克,白糖2克,鸡粉2克,美极鲜味汁3克,鲍汁3克,十三香2克。
制作:1、茉莉花入纯净水泡1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原水留用。锅下宽油烧至二成热,下茉莉花快速过油,出锅沥干备用。2、牛肉切条,加盐、味精、茉莉花水腌制10小时,入四成热油锅快速滑油。3、锅下底油烧热,下老干妈豆豉煸香,下入滑油的牛肉条翻炒均匀,烹入美极鲜味汁,出锅摆盘。4、将土豆泥、肉末、鸡蛋、淀粉、鲍汁搅拌均匀,团成丸子,入六成热油锅炸2分钟至金黄色,捞出控油。5、锅下底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等料头炒香,下入一品鲜、十三香、味精、白糖、鸡粉、100克水烧开熬浓,勾玻璃芡,下炸好的土豆丸子溜匀,撒炸过的茉莉花起锅摆盘即可。
味型:香辣,有茉莉花的香味。
蟹黄玉米粒沙丁鱼
原料:听装玉米粒250克,沙丁鱼150克,熟咸蛋黄2个。
调料:蟹黄酱5克,盐2克,味精2克,加饭酒5克,胡椒粉3克,白糖2克。
农家小院篇3
我最喜欢姥姥家普普通通,富有生命力的农家小院。
走进大门,就会看见四周高高的墙。还会看见一条用混凝土铺成的路面,这条小路直通到台阶,台阶左边,种有许多植物:有苹果树、樱桃树,一棵棵都枝繁叶茂,旁边还有二三十盆花:有月季花、菊花、仙客来、君子兰、仙人球,从远处看,就像五颜六色的小花园。花旁边还拴着一条狗,门口一有熟人,狗就汪汪的叫起来,好像在客人,也在向主人报告,有人来了。台阶右边,有两棵杏树,还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上有绿绿的叶子。一串串葡萄能让你流口水。旁边种了一些黄瓜、南瓜……后面有一个鸡笼,鸡笼的小门一打开,椭圆形的鸡蛋就滚出来了。走过台阶就到了房前,红红的瓦,白白的墙,一共有五间大房子,窗明几净。
我喜欢姥姥家生机勃勃的小院。
农家小院篇4
夏天到了,小兰来到农村的奶奶家。
吃完早饭,小兰来到后院。雷雨过后的小院,空气特别新鲜,就象我们的花园一样。小院里的葵花、茉莉花都开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也开了,青蛙在荷叶上快乐地跳来跳去。奶奶准备了西瓜、桃子、梅子,小兰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听爷爷和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知了还在叫着,小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这美丽的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篇5
赵晨曦
春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季节;春天,是个美丽动人的季节;春天,是个清香袅袅的季节。而农家小院的春天,更是别有一番韵味的季节!
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一派万物更新的景象呈现在我的眼前:蒙蒙的细雾笼罩着农家小院,只模模糊糊地看见许多颜色在我眼前流动。站在门前的场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中午,温暖的阳光射在地面上,任何小动物都在自己的窝里享受美食了。只有植物还在尽享阳光带来的温暖。它们为自己的做法感到自豪,因为,它们在努力地生长。
吃过晚饭后,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拿着蒲扇、板凳,来到院子里聊天,不亦乐乎。微风拂过他们的脸颊,感觉那么温和、柔美。
农家小院,不仅有美丽迷人的风光,还有一番朴实的味道。
农家小院篇6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又来到了“农家小院”,我们的“农家小院”现在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的了。
哇,大家种植的向日葵、韭菜、辣椒等小苗挺着胸迎接我们到来,一个个好象在说:“瞧,我们长得多好!”我欣赏着这绿油油的小苗,想象着将来的丰收场面,喜不胜收!
扭头一看,动物圈已里三圈外三圈地被围了起来。一只雄壮的大公鸡向我们走来,似乎已“怒发冲冠”,看起来好生气,原来一个同学忍不住地在说:“大公鸡,我好想吃你啊,你一定好吃极了。”突然,公鸡大声地“喔喔喔”叫了起来,它仿佛听懂了似地抗议地说着:“我讨厌你!你快走开”,这时,另一个同学跳到了圈里,我们连忙对他说:“你好,大公鸡!”大公鸡见来了个“伙伴”才停止了抗议,又高兴地摇头摆脑起来。
噢,还有两只雪白的兔子,一大一小,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亲密得就像父女一样。突然,大公鸡把兔子逼到了一个死角,好险啊,幸亏兔子非常机灵,瞬间就穿过笼子的洞钻到了另一个笼子里,笨手笨脚的鸡无法跳过去,鸡还是只好与兔子在一起,不愧是“鸡兔同笼”啊!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希望我们通过“农家小院”的建设,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农家小院篇7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农家小院
主讲教师: x x x
时 间: 2018年 x 月
农家小院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3~94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通过再现“农家小院”的情景,灵活运用有关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世纪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情趣,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于表达自己想法、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关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根据相关信息,提出简单的、有价值的乘、除法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正在收获沉沉的果实,收获秋天的喜悦,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家,感受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吧!
(二)新授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认真观察这幅“农家小院”***,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那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
生2:54个柿子,每盒装6各,需要装几盒?
生3:一共有12只兔子,装到4个笼子里面,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生4: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能装几筐?
生5:黄瓜的身高是青椒身高的几倍?
……
师:同学们很棒,根据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下面让我们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吧。
2、解决问题
(1)师:你们知道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吗?谁来说一说?
生:48根!
师:你是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6×8=48(根)
(2)师:装54个柿子,需要几个盒子呢?
生:9个!
师:你是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54÷6=9(个)
(3)师:平均每个笼子住几个兔子?
生:12÷4=3(个)
(4)师:20个南瓜需要装几筐?
生:20÷4=20
(5)师: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小组讨论,一会找人来回答。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点名回答,全班交流。
3、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在农家小院里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农家小院篇8
*县地处辽西北,是我省的贫困地区。过去,这里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可自打有了新农合,农民的看病问题有了眉目,而对这里的医院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基层就能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切实减轻其经济负担。
多舛命运的农家娃
39岁的*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出生在*县四堡子乡。家境贫寒使得他从小就对改变家乡面貌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年时的*亲历了乡村缺医少药的境遇,大伯就是因突发心脏病,抢救不及时,在那个交通闭塞、医疗十分落后的小村落里撒手人寰的。
*记得真切:那时家里很穷,村里连一个村医都没有,村民有个大病小灾要“上县到省”,经济负担异常沉重。一些村民有病干脆就硬挺着、扛着。也许这正是他日后从事农村医疗工作的最初“萌动”吧。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还是毅然走上了艰辛的学医之路,经过阜新市卫生学校的学习,又在吉林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他来到哈尔套镇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2006年10月,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走上了领奖台……他成为辽宁1000多所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的佼佼者。
心里揣着农民的事儿
对于农民,*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他说这种牵挂时刻魂牵梦绕着自己。2007年7月,他来到县中医院,作为带头人,他把医院定位在“农民医院”上,并由此推出一系列方便农民就医的新举措。院里规定:凡住院农民看病一律报销打车费,参合农民门诊及出院当日即报销补偿费用,同时采取电话回访形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报销20块钱的车费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农民眼里可不一样,他们说:“看看,医院心里装着咱农民啊!”
对于医护人员,医院严格“约法”,不准开大药方,不准搞“开单提成”那一套。不许搞小病大治,“以药养医”。让农民花小钱就能解决大问题。为限制大药方,院里规定:门诊超过200元,病房超过300元的收费,要经农民患者本人同意,并要经科主任签字。*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了,所以他的许多“金点子”的出发点都是“农民第一”。
村民张国华家境艰难。一次突遭车祸,生命垂危,张家拿不出钱做手术。救命要紧!一贫如洗的张家最后要拿自家10亩地打出的苞米顶医疗费,这是张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啊!当时还在哈尔套医院的*果断决定,免除张家手术费用3000多元。张国华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面前泣不成声:“你们救了我爸,真是俺农民的贴心医院啊!”
石岭子村60岁的村民王德新突发心脏病,来到县中医院时危在旦夕,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经9天住院***,转危为安。老人出院时拿着新农合1600多元的补偿款,激动地对*说:“真是太好了,这里服务好,价格也公道!俺农民放心啊!”43岁的村民顾维凤,自从患上***癌,一家三口陷入了贫困潦倒之中。在县中医院,医务人员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她的生命,手术、化疗……出院时,报销了3100多元医疗费。
让农民“一般大病不出县”
11月15日,初冬的辽西轻雾缭绕,夹带着寒意。*县中医院医疗小分队的10名医护人员深入石岭子村,为乡亲们送来1万多元的药品,并为80多位村民进行了B超、心电***检查及血液化验等,过去被“江湖医生”害苦了的村民兴奋地奔走相告:“咱农民自己的医院来了!”其实,这种犹如农村赶大集般的沸腾场景在这里已屡见不鲜,那些动人的场景令人过目不忘。
*县贫困乡镇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与班子商定:医院要经常下到贫困乡镇、村屯最基层,为贫困农民免费送医送药。时下,这已成为不成文的“院规”了。这些年,医院下乡为农民送医送药累计超过了10万元。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开展中医疗法,让农民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兴隆山乡老虎村村民林秀芬腰腿疼病好多年了,不能坐立行走,经医护人员的针灸理疗后,病情迅速好转。
农家小院篇9
论文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模式直接影响农民的受益率,因而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甘肃省新农合运行的分析,提出完善新农合补偿模式,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选择适宜的补偿模式类型;突出补偿方案设计的重点环节;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对基金的监管;合理制定补偿比例;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和改善农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由于新农合补偿模式规定了如何补偿参合农民发生的医疗费用,决定着基金的支出方式、水平及使用方向,直接影响到参合农民的受益率,因此,采取什么样的补偿模式是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函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新农合的补偿模式
(一)文献综述
由于新农合的筹资额度有限,扩大受益面与最大限度增加抗风险能力的矛盾始终是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既保大病又保小病,既保住院又保门诊,则合作医疗基金面临的压力较大。如何在有限的筹资额度与扩大受益面之间进行权衡,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从文献分析来看,补偿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大病”与“保小病”的探讨,赞同“以保大病为主,兼顾保小病”。胡善联认为如果基金仅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及住院医疗费用,会导致受益面小,影响未受益的农户继续参加的积极性;如果不兼顾保小病,农民可能会因小病延误***而拖成大病;如果只保大病,会导致资金向医疗倾斜,预防保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地位降低并影响资源配置。纪爱卿认为如果只补偿住院医药费,会导致大量的造假住院材料及引发农民小病大治,增加监管难度,浪费卫生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坚持“保大病”,“保大病又保小病”不可行。新农合制度规定以大病统筹为主,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应重点保障大病风险,保小病影响统筹基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应改变参保者“人人受益”的传统观念。谭湘渝、樊国昌认为由于小病和门诊发生概率极高,是住院率的几十倍,有限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监控数以万计的门诊报销病例,并且基层卫生所、乡卫生院管理缺乏规范,只能对卫生院和农民出于各自利益合谋套取新农合资金的造假等行为放任自流。
(二)目前新农合存在的补偿模式
1.风险型补偿模式
风险型补偿模式在实践中分为单纯大病补偿和住院与门诊大病补偿两种模式(统称大病补偿模式)。单纯大病住院补偿模式将新农合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资金用于补偿住院大病。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防止“因病致贫”具有一定的作用,管理也比较简单;其缺点是人群受益面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住院与门诊大病补偿模式除了补偿大病住院的病人外,还将部分慢性门诊病人纳人补偿范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鼓励慢性病人平时的保健***,尽量减少这部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少其可能因为住院而发生的医疗费用。该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慢性病种、病人的诊断的界定要严格监控,以免带来新农合资金透支风险。
2.福利风险型补偿模式
福利风险型模式在甘肃省实践中分为“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模式和“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两种。“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意味着将补偿基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补偿住院,另一部分用于补偿门诊小病。对于门诊补偿资金也按照住院资金一样实行统筹,门诊补偿制度也参照住院补偿制度设立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对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而言,门诊统筹模式扩大了受益面,提高了参合率,鼓励及时就医,提高门诊利用率;缺点是在按比例报销时手续较麻烦,管理成本相对较高,门诊基金有透支的风险。在“住院统筹十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中,门诊家庭账户是将家庭成员个人缴纳的参加合作医疗的基金集中起来,以户为单位建立起一个家庭成员共享的储蓄账户,可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该账户可用于该家庭任何家庭成员的门诊消费,账户当年的节余可以积累起来用于下一年度的门诊消费,但不能作为次年的参合费用,超出账户的门诊费用则由农户个人支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易于动员农民参加,能控制门诊费用的支出,建立农民健康储蓄的观念;缺点是带来合作医疗门诊资金的沉淀,不能充分发挥统筹基金互助共济的作用。
二、甘肃省新农合补偿模式比较分析
(一)甘肃省实施新农合补偿模式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从2003年在5个县开展新农合试点以来,到2008年全省87个县(市、区)都开展了新农合,参加人口达到1869.12万人,参合率达到93. 2%,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筹资标准由2003年的人均30元增加到2008年的人均90元,2008年共筹资16. 84亿元,比2007年增加7. 37亿元,增长78.15%。其中,中央财***补助7. 26亿元,省财***补助5. 61亿元,市(州)财***补助0. 72亿元,县(区)财***补助1.15亿元,农民个人缴费2亿元。
甘肃省在实施新农合制度过程中,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逐步规范统筹模式和提高住院补偿标准,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受益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新农合基金支出147804.94万元,基金使用率为88%,其中住院补偿131150.66万元(其中二次补偿4497. 61万元),门诊补偿11857.58万元,住院正常分娩补偿2503. 7万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1275.02万元,体检补偿1017. 98万元。从受益情况看,全年累计补助1033.5万人次,受益面55.3%,比2007年增加176. 46万人次,增长21%。其中,住院补偿101. 25万人次,门诊补偿812.46万人次,住院正常分娩定额补偿8. 72万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5.15万人次,体检补偿105.92万人次。
从2008年甘肃省开展新农合的87个县市区来看,有76个县市区实行福利风险型的补偿模式,其中74个实行“住院统筹+家庭账户”的补偿模式,占开展县市区数的85.1%,2个实行“住院统筹十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11个县市区没有设家庭账户,实行的是风险型的补偿模式,占开展县市区数的12.6%,其中,有5个县市区实行的是“住院统筹+门诊大病补偿”模式,6个县市区实行的是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见表1)
(二)甘肃省不同补偿模式的比较分析
1.福利风险型模式的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福利风险型即“补大又补小”模式是甘肃省实行的主要补偿模式,在实践中又分为“住院+门诊统筹模式”、“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两种。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刺激和鼓励农民及时就医,提高门诊的利用率,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将小病拖成大病的风险。由于甘肃省实行这种补偿模式的只有两个县区(永靖县和金川区),并且目前只是试点,因此这一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减少了农民就医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率,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三是受益面较大,更加体现了互助共济的保险意识。
实行“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主要优点有:一是相比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门诊费用,降低门诊基金透支的风险。以甘肃省为例(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住院统筹基金的结余比较低,家庭账户基金结余率较高。二是能满足农民的既得利益,使农民觉得自己出的钱还是花在了自己身上,更容易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可以形成积累,保证住院补偿的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福利风险型补偿模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以保大病为主,兼顾对小病的补偿,但是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保大又保小目标的实现。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目前的筹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甘肃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有限的资金根本不足以解决农民所有就医需求。其次,仅就保大病而言,农民因小病在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低、补偿比例高、自付费用少,而因大病在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高、补偿比例低、自付费用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农合对小病的保障力度大,对大病的保障力度差(见表3)。再次,强调“补小”模式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相对而言,大病和住院发生概率很小,而且住院门槛较高,套取新农合资金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如果将小病和门诊也纳人报销范围,势必加大新农合管理机构的监管难度,有可能出现卫生院和农民出于各自利益合谋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情况。最后,新农合基金结余水平不平衡,增加了基金运行的风险。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县市区之间的结余水平不平衡,从而整体上不能有效地发挥新农合基金的作用。二是住院统筹基金的结余与家庭账户基金的结余水平不平衡,家庭账户基金大量结余,不仅影响了农民就医状况的改善,也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2.风险型大病补偿模式的分析
(1)风险型大病补偿优势分析
①大病补偿模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传统合作医疗的目的是解决小病,而新农合是为了解决“大病”,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缓解农民看病贵问题。大病对于甘肃省农户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病***直接对农户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大病对于农户的人力资本造成影响,对于农户的长期收人与消费甚至于家庭会产生影响。因此,住院或大病是造成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了大病问题,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户的贫困问题。
②大病补偿模式符合新农合初始阶段的适度保障原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特别像甘肃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合就要选择合适的发展规划和合适的补偿模式,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以保持保障适度的程度。当前新农合的补偿目标确定为补大为主的模式,这比较符合当前甘肃省农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收人水平对于一般的头痛发烧等小病有能力自己应付。保障原则要求在设定补偿***策时应力求科学合理,尤其是对最低起付线和最高封顶线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
③与补小相比,补大的工作量小,易于管理和监控。大病补偿不需要专门人员去管理家庭账户,并且住院人数比门诊要少得多,因此更易于管理。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基层财***紧张,大病补偿更容易集中管理,成本更低。
(2)大病补偿劣势分析
大病统筹保障模式的设计初衷应当说是符合农民医疗保障实际需求的,但这种制度设计在甘肃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补大病”会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即身体较差以至于有病的人急于参加,而健康的人则不愿参加,即使参加了也可能会由于没有受益而选择退出,从而会导致留在新农合系统里面的都是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较高的疾病风险必然带来更高额的保险赔付,最终将使并不多的新农合基金人不敷出,农民的受益面窄,只有少数大病或住院患者受益。
②经济条件越差的农民受益面反而越窄。因为甘肃省经济条件较差,住院费用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一般农牧民不愿住院,即使住院也由于无力支付较高的费用而提早出院,从而报销金额也更小。
③大病补偿的做法还会降低医疗效率,影响农民的就医行为。如果只保大病,农民的行为就会变成小病不看,拖成大病再去***,一方面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的医疗费支出,另一方面也由于忽视预防措施而不利于真正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转贴于 ④保障目标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人绩效。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甘肃省河西地区是高血压的高发区,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卫生投人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目前河西地区一些县市建立健康档案,并且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效果显著。
⑤易导致重***轻预防的倾向。在大病为主的补偿模式下,一方面预防保健人员、预防保健机构运行费用***府不能承担或不能全额承担,预防保健工作虽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就可能忽视预防保健工作,导致防保机构地位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和各级***府本着保大病的宗旨,把大部分的卫生资源投入到已经发生的大病重病、大医院里,而在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上,则投人相比之下很少。这种相差悬殊的投人比例使大多数人确信大病为主就是“***为主、预防和小病为辅”,结果是偏离农村卫生工作的总方向。
三、完善新农合补偿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补偿模式类型
模式类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状况,***策规定,农民的意愿,对减轻因病致贫和照顾受益面的优先考虑等等。从前面分析看,“大病统筹”补偿面太窄,影响参合农民的长期积极性。从甘肃省大部分县市区实行的“住院统筹+家庭账户”模式来看,家庭账户在设计思路上是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促进农民参合,但总体上补偿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尤其现在新农合已经进人全面开展阶段,家庭账户不过是停留在新农合初级阶段吸引农民参合的权宜之计。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大病统筹十门诊统筹”模式,因为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比“住院统筹+家庭账户”模式更有利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这种模式,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大病”界定、村卫生室的生存、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门诊统筹补偿比例的确定等问题。
(二)突出补偿方案设计的重点环节
首先是合理划分基金,将尽可能多的资金划入“基本医疗补偿金”。随着筹资水平增加,应提高住院补偿的水平,尤其是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其次是科学地设定起付线、补偿比及封顶线。起付线、补偿比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病人的过度医疗行为,用经济杠杆调节病人尽可能首先在基层就医。一般来说不宜采用零起付的方式,否则可能会出现门诊转移为住院的现象。最好采用梯级起付的方式,即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其次应使起付线尽可能地低,即尽量使住院者都能有机会得到补偿。封顶线的设定要避免过多的超大额费用占用新农合基金的太大比例。三是补偿方案测算应向精细的模型化方式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计算机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各地都记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这样就有条件改变目前的简单测算方式,转而采用模型化的精算方法来测算补偿方案。
(三)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农村居民最常见疾病,慢性病的危害和疾病经济负担也已成为新农合方案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中,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民通常的就医特点是:一般不需要住院***,一次的门诊费用也不会太高,但是慢性病的累计门诊费用却很高,最终有可能成为农民重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新农合制度重点关注大病保险的原则,在各地方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把住院***确定为大病,实际上应该包括长期在门诊或家庭中***的慢性病。慢性病门诊费用纳人大病统筹基金管理,首先要明确纳人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测算慢性病基金分摊比例和基金额度,确定门诊费用人均累计起付线和封顶线。其次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人大病统筹后,最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工作量和管理的科学性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线测算的科学性,提高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加强并完善相关制度。慢性病门诊费用的管理需要服务机构的密切配合。慢性病门诊费用一般由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基金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有效控制费用和质量。
(四)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
调整新农合补偿模式可以提高公平性,但无法解决低收人群体的全部医疗保障问题,毕竟现阶段的新农合是共付医疗保险,其规则是针对全部参合农民的。解决低收人群体医疗保障问题,要发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实践表明,虽然贫困人口名义上参加了新农合,但还是无力承担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按比例补偿后的个人承担部分,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补助。因此,除了利用救助资金为困难群体代缴参合费用,还应当由***府直接为贫困农民购买一定的医疗服务,保证他们真正得到最基本的卫生服务。患大病住院的农民由于住院总费用高,导致个人负担加重,因病致贫的可能性很大,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要加大救助力度。在充分掌握救助对象信息基础上,改变事后救助的方式,先用救助资金垫付部分医药费,缓解因大病致贫的现象。
(五)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着最高的补偿比和最低的平均住院费用,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引导农村病人到基层卫生机构看病不失为一种双赢措施。病人就医的目的是为了治好疾病,在选择就诊地点时,大多首先会考虑什么医疗机构有能力***好这种疾病,再接着考虑所需花费和方便程度。选择在基层卫生机构看病,一方面由于医疗费用降低、报销比例较高,使得患病农民可以得到较大补偿;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费用较低,可以缓解新农合统筹基金的压力。因此,完善新农合制度,必须同步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提供适应农村居民就医需求的能力。
(六)强化对基金的监管
新农合补偿是新农合链条中最敏感的环节,严格执行补偿方案的规定,减少不确定风险,是保证补偿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补偿环节减少和消除管理方及提供方的不规范行为,有利于提升***府在新农合管理中的公信力。要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建立包括***府在内的纪律监察、审计监督及上级***府对下级***府的监督、主管部门对管辖机构的监督以及外部的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内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发挥制度对行为的约束力,增大监管对象的违规成本。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吸收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其他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新农合监督。
农家小院篇10
小小创意折射着金山农民画30多年的发展路径——固守与突围。自1976年起,脱胎于刺绣、木雕、剪纸、灶头画等民间艺术的金山农民画,既努力扎根于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又试***与现代社会生活并存发展,寻找传承与发展间的平衡。
纯真的回归——
农民以乡土文化反哺绘画
80岁的吴彤章抱着一大卷画从楼上走下来,将画一张张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些都是他收藏的早期的金山农民画,每一幅画后面都有故事。“这是当年77岁阮四娣老婆婆的画,就像剪纸一样。你看,她画孵蛋的母鸡脚底朝上,她说,鸡的脚底像朵花,比鸡脚板好看,画画为了好看,总要选趣(漂亮的意思)的画。”“陈德华爱看戏,爱画戏文故事。”“陈芙蓉的色彩总像女儿家的嫁妆,桃红柳绿,喜气洋洋;姚珍珠的画面近似自己织的土布的色调。”
上海美专毕业的吴彤章是金山农民画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掘者和开拓者。1972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金山文化馆,负责县里的群众美术。其时,中国乡村正流行红色农民画,工农兵文艺运动中美术创作的样板——陕西户县农民画到上海展出,吴彤章却想另辟蹊径,“当时我觉得,农民画应该有乡土文化特色。”他找未能织菩绣的老婆婆,鼓励她们将纸当布、以笔为针,把颜色当成丝线,像绣花一样,将现实丰盈的生活和心底的向往绘到纸上。
渐渐地,刺绣、剪纸、印染,漆绘、灶壁画、箱柜画,雕花木床、翘檐跳脊等等,古老农耕文化孕育出的乡土工艺,被农民们转化为质朴的绘画语言。刺绣能手曹金英依照日常刺绣的帐沿,绘出稚拙的《举国欢庆》;工于剪纸的阮四娣笔随心走,72岁开始学画,第一幅作品《竹林里的吹笛人》就获得上海市“江南之春”美展一等奖;田间“好把式”陈富林的《春米》、《踏水车》,绘出了田园牧歌。
对金山农民画的发现、发展,吴彤章有精辟的总结:“金山农民画就像一瓶瓶老酒,我们要想方设法把瓶盖子打开,让酒痛痛快快地倒出来。要找到打开瓶盖子的方法,就需要熟悉农民生活、农民情感、农民审美,从而帮助大家表达清楚。”“农忙时忙农事,农闲时画画,这样的状态让农民画更接近大地、接近心灵。”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评价,“农民画里维系着一种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保持文化和催生她的大地之间的联系。”智慧的进退——
画院调整定位助推农民画
1977年,英籍华裔作家韩素英来到上海,面对崭露头角的金山农民画,她预言:“金山农民画有着江南民间艺术的独特风味,也适合西方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如出国展览,定能成功。”30多年后,金山农民画不仅成为农民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市场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现任金山农民画院院长奚吉平估算过,近几年,金山农民画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左右,衍生品销售达100多万元。
这归功于农民画推广的“金山模式”。“传统民间艺术如何保护发展?
一种是博物馆式的保护,还有一种就是***府先扶持它一下,再退出来,让它自己走。”中国民俗学院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说,“金山农民画选择了后一种模式,发展证明选择是正确的”。
画院是农民画的孵化器。1984年,金山县在文化局美术组基础上设立金山农民画社,1992年更名为金山农民画院,十多年来,均是财***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画院负责培训、辅导作者,并组织展览进行推广。画院是农民画的守护者。1989年,根据吴彤章“以画养画”的思路,金山农民画院带着2000元从文化局***出来,自负盈亏,“最多时,一年营销额达100多万元。”吴彤章说,“那时我们可是金山县创汇大户啊。”进入90年代中后期,农民画家群体迅速成长,他们开始直接面向市场,自产自销,画院则重新定位,回归服务与公益。2009年,金山农民画院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由自收自支调整为全额拨款,致力于规范市场、扩大交流、培训新人、塑造品牌。
金山农民画有着江南民间艺术的独特风味,也适合西方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如出国展览,定能成功。
从最初纯粹的艺术引导,到积极的市场经营,再退守到今天保护者的位置,30多年来,金山农民画院在艺术市场上的进与退,不排除有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但这些选择恰恰体现了对农民画艺术和农民画家群体的尊重,在客观上催生了金山农民画的市场,市场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民画家群体的成熟。田野的守望——
没有了乡村,何来农民画
如今,退出市场经营领域的金山农民画院有两件重要的事:推广金山农民画品牌,保护金山农民画的原生态。“在推广农民画品牌上,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奚吉平说,“如延续农民画辅导班,每年组织、参加展览活动,开发创意产品,现在衍生产品已有上百种。”
但是,如何保护金山农民画的原生态,却很让奚吉平的团队焦虑。
金山农民画的价值不在于它实现了多少产值,如何迎合了城市审美趣味,而在于它在怎样的程度上发掘了乡土文化、激发了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并且保持这样的创造力。“我们的***策必须鼓励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市场效益。”金山农民画院原院长怀明富说。他始终担心,功利的目的会异化农民画,使之沦为毫无生命力的流水线产品,“所以,我最反对提农民画产业化。”
怀明富的担心不无道理,繁荣的市场背后,金山农民画正遭遇着乡土文化难以持续的问题。为了迎合市场,农民画临摹和复制品泛滥,画家们不断重复自己,作品雷同化日趋严重。消解农民画家创造力的,还有快速的城市化。“我们经常组织农民到处去采风。”奚吉平说,“要到很偏僻的地方,才能看到真正的乡村”。“满眼都是楼房,一眼望去,看不到绿色,现在的农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被誉为“中国农民马蒂斯”的80岁农民画家张新英说。近20年里,她的画描绘的都是少时记忆中的生活场景,无论是渔船争渡的《江南小镇》,还是描着彩凤的《花灶头》,铺满阿福、小虎的《泥玩具担》,在今天的乡村生活中都已难觅踪迹。
没有了乡村,何来农民画?从2006年开始,郑土有带领学生研究中国农民画,“这几年,金山农民画画家已经基本完成了更替,现在的年轻一代再也没有以前那些农民画家丰富的乡土生活,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