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宪法赋予了公民人人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意蕴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平等是法律的本质价值之一,本文从平等与法律的关系出发,探讨平等的法律价值,希望通过法律达到最终的平等。
关键词:平等 法律 价值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包括适用法律平等,也包括受法律的平等保护(立法上的平等)。宪法保障人民平等权利的重心,已经由法律适用的平等转到法律制定的平等之上。这个重心的转移,也印证了国家迈向法治的过程以及立法者负担形成、主导国家法律及***治生命的重大责任。
一、平等的内涵
通常认为,平等兼具原则和权利两种属性,即宪法规范意义上的平等,对于国家一方来说,即表现为一种原则(“平等原则”);而对于个人一方而言,则意味着一种权利(“平等权”)。而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分为一般平等权和具体平等权,一般平等权与平等原则相对应,具体平等权与作为权利的“平等”对应。一般平等权通过具体平等权得以体现和实现,具体平等权需要一般平等权规范要素作指导。平等权是个人的基本权利,这种基本权利具有***性,而平等权作为原则能统率各种具体平等权利,保护具体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平等的思想演变
在西方国家,对于“什么是平等”,有一个长期的探究过程,平等思想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深深地浸润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平等就是正义,他将平等解释为“数量相等”、“比值相等”,即“你所得的相同事务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的相等”,“根据个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务”。这在现在看来,亚氏所说的平等已蕴涵同样的应予同样对待、不同的按照不同的比例区别处理的意味。而阿马蒂亚·森认为,公民的平等不是在资源上平等,而是在不同的“功能表现”的能力上,在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或达到目标的能力上平等。
在我国,平等思想也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这些平等思想的提出虽然具有较大程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共同性的缺陷和误区,主要表现在将平等过分绝对化,以致于陷入平均主义的困境,没能将平等权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制权保权的制度机制。当下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应在对不同的平等观进行区分的基础上确立一种最合适的平等权,这种理论应代表有吸引力的***治理想,最接近于社会现实的需要。
三、法律的平等价值
(一)平等对于人的意义
1、平等是一种不断被认识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们自然平等的一种形式和必然结果。要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以对等对待,平等的规则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要求。法律作为一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以对等对待的规则,其本身的平等就成了人与人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平等的前提条件。
平等的观念先于法律而存在,是平等的观念创造了法律,但平等本身也是一个被不断认识的过程。
2、法律的平等性要求
要真正地使法律体现平等,使“人与人的对等对待的社会关系”得以真正实现,立法本身就应当要求平等,立法上的人人平等就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第一,法律的平等性要求人的社会机会的平等。
第二,法律的平等性要求人的***治权利平等。
第三,法律的平等性要求人们的经济生活平等。
第四,法律的平等性要求人们法律上的平等对待。
(二)平等对于法律本身的价值
法律的平等价值是法律的价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等对法律本身的意义表现在:
首先,法律的平等对法律是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密切相关。
其次,法律的平等是衡量法律是否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试金石。
最后,法律的不平等是对法律本身的否定。
四、通过法律实现平等
(一)平等的信念及其法律化
1、由信念到规则
平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平等只可能在社会中体现出来,所以也是社会的共同价值。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平等必须将自己转化成一个统一的规则,成为人们共同的信念。
平等首先作为一种信念,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人类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内心追求。但平等的信念,必然转化为现实。在将信念转化为法律的过程中,人们将自己对平等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平等现象中。虽然每个人的平等观念是不相同的,但是人们仍然希望在现实中有一个共同的平等。所以,平等首先作为一种信念,但最终还是会将这种信念转化成一个共同的规则。
2、规则的法律化
平等的法律化是平等信念发展的必然。法律是众多社会规则中的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规范存在的不仅仅是法律,但法律作为社会规范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最强有力的规范形式。平等作为信念要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必须将自己转化成法律的形式,只有在法律形式中,平等才会得到普遍的实现。
(二)法律对平等的保护
法律对平等的保护是法律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法律之所以能够保障平等,是因为法律与其他的规范相比有着绝对强大的规范系统,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为对平等的保障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第一, 法律将平等权利化。将权利平等化,即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每个人所应该平等地享有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的义务。
第二, 法律为平等提供统一标准。以既定的法律规定作为衡量平等与否的客观依据,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法律的已有的规定获得一致的平等与否的结论,而且还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平等地分配权利和义务,以实现平等。
第三, 法律保护被确认的平等。法律并不是对其他规范体系中的平等给予保护,法律只是保护自己所确认的平等。
参考文献:
[1]董鸣.以自由与平等为视角论法的价值.法制与社会,2006.12
[2]张晓明,朱霞.论平等的法治含义——以就业平等权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