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剧,作为高度商业化的产物,其从创作、拍摄、剪辑到播出就像一个
流水线一般,充满了程式化的味道。但是这种"样板化"的美剧模式却并不妨碍其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惊喜。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类型化的创作模式非常容易被不同文化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从创作角度来看,美剧的叙事模式是其一大特色。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叙事节奏以及角色设置等方面来对美剧的叙事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探讨出其成功跨文化传播的规律。
关键词:美剧 叙事模式 跨文化传播
中***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396-01
一、“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如果说中国的电视剧是一种连续剧的话,那么美剧更像一种“系列剧”。从剧作结构角度来看,连续剧的结构是封闭的,而系列剧则呈现出开放的状态。美剧的集与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其奥妙就在于美剧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结构整个剧集情节的,而不是通过一条占主导地位的情节线来结构。
后者只要落下某一个情节,那么整条线就断裂了,观众很难再跟得上情节进度。然而按照美剧的叙事结构,观众只需要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前一集的主要矛盾冲突,即可随时进入剧情,而这些恰恰通过短暂的前情提要便可一目了然。而且美剧的每一集中也呈现出一个“圆形”结构,即每集都有自己的***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会加进来很多新鲜的事例,而每集结束的时候,大部分的事例也都会有一个“终结”,从而印证本集的主题。
然而每集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结束”,美剧叙事结构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些事例和剧中每一个角色的现有状况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内部联系,伴随着事件的发展,剧中每个角色之间的感情和关系都会相应地往下发展,从而带动观众想继续关注此剧。
这种叙事结构的优势,除了可以快速“引流”受众之外,就是其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创作者可以通过不停地加入新的人物,产生新的话题,来无限整个剧情。这对系列剧非常重要,它直接保证着剧集收视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部美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持续性地一年又一年的编演下去,直到观众不再买账为止。
比如《实习医生格蕾》至今已经播出了十个季度。虽然十年中,发生了很多故事,但纵观本剧,其基本的人物设置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且每集都能够明显地看出清晰的叙事线索。
在这部剧中,每一集均有自己***的主题,而每个主题在故事发展进程中都主要由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情感线,另外一条则是工作线。在每集的开篇,旁白会通过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话交代或提示出本集的主题。
同时围绕着这两条线索发生的故事,均会在本集的最后有一个暂时的结果和交代,从而和开头设置的主题相呼应,同时人物之间在最后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为下一集做铺垫。
虽然在两条线的交织中,故事交叉发展,人物众多,但是由于线索明晰,对于那些剧迷来说,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同时对于新进入的观众来说,也能看出剧情的大概并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然而这种叙事结构也尤其缺陷,那就是为了一直让剧情延续下去,编剧们经常会故意拖长剧情,没完没了的加入新事例,人物关系不合理地循环发展,使得剧集变得拖沓和冗长,最终影响收视率,直到剧集被叫停。所以美剧很少能够出现从头至尾的精品,一般都会拖到“晚节不保”,“见好就收”并不是美剧的风格。不过其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即可以让一部剧集的商业利润最大化,完全由市场决定剧集的“死活”。
二、悬念叠加的叙事节奏
在影视剧中,叙事的节奏非常重要。虽然它不像影片的视听元素那样直接可感,但是它可以间接作用于观众的情绪。看过美剧的人都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欲罢不能。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其悬念叠加,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上。
在编剧上,普遍认为,一个成功的悬念制造应具备三个要素,即诱导、逆转和悬念揭示。 在叙事结构中,我们刚提到美剧的每集中都有一个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就是本集最大的悬念。从这一悬念出发,又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小悬念,从而构成了一个由悬念叠加的叙事模式。
我们以近几年火遍全球,在美国屡创收视纪录的《行尸走肉》为例,来具体看看美剧在每集中是如何利用悬念来控制叙事节奏的。
在此剧中,几乎每集都会设置六到七个悬念。以第一季第一集为例,本集最大的悬念,也就是主题在于“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围绕着这个悬念,编剧设计了六个小悬念来对此进行印证。每一个小悬念的分量并不是等同的,而是从小到大,层层推进,而且其都有内在完整的结构,即诱导文本、逆转文本以及悬念揭示文本。
如第一个小悬念,诱导文本是男主人公瑞克驱车来到一个如废墟一般的加油站,到处是破旧的汽车和死人。紧接着就是逆转文本,一个小女孩背对着瑞克向前走去。最后是悬念揭示,当小女孩回过头,瑞克发现女孩已经变成了僵尸。这第一个小悬念用时仅仅4分30秒,却将“世界怎么了”这一主题很鲜明地摆在了观众面前。
随着剧情的深入,悬念一个一个开始推进。纵观全集,六个小悬念分别发生在4分30秒、18分、22分、32分30秒、37分和54分,这前六个悬念的结构是比较完整的,最后则是一个未解决的悬念。七个悬念层层递进,平均每十分钟便会出现一次新悬念,最短的间隔5分钟,最长的则是14分钟。悬念的布置决定了叙事的节奏,如此密集的悬念布置,必然会使美剧的节奏显得十分紧凑,让人无法喘息,欲罢不能!
三、“群像”式的人物设置
美剧大多采用“群像”式的人物设置,往往一部剧有多个并列的主角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其以人物关系为主导的叙事结构所决定的。这种人物设置有利于延伸和丰满剧情。然而过多的主角存在,稍有不当便会观众认识的混乱,所以人物性格鲜明,甚至容易走极端成为美剧中角色性格设置的一大特色。
如何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冲突原理,将角色进行对比式的设计。所以一般一部美剧大多会设置一对或者多对性格相反或互为补充的人物,且地位相当,让其形成鲜明的对比或激烈的冲突。
比如艾美奖的大赢家《摩登家庭》的角色设置就很典型。故事主要围绕三个有关联的美国家庭展开,讲述了极具代表的三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复杂而混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年过半百的杰取了年轻貌美的格罗里亚为妻,在这个家庭中,二人形成一对对比人格。一个年老,一个年轻;一个市侩精明,一个美丽无脑。再来看杰的一对儿女,儿子性格懦弱,是个同性恋,典型的好好先生;女儿则性格彪悍,年轻时干过很多荒唐事,现在终于回归家庭,这二人又形成一对极端的对比人格。
这种鲜明的人物设置,让观众毫不费力地就深深记住了每一个人。虽然这种人物设置很容易将角色推向一种“脸谱化”的模式,但是聪明的编剧们利用剧情、人物造型、台词等各种手段,使得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走向一个丰满的“极端”,这样无疑冲淡了“脸谱化”所带来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代入感,从而更加容易地被剧中人物所吸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美剧的叙事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这种模式相当的程式化,但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程式化确实在跨文化传播上,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很容易被来自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所轻松接受,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萌,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2]陈立强,电视编导实用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