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辞原文10篇

归去来辞原文篇1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归田赋》;艺术手法

[中***分类号]I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71-02

一、《归去来兮辞》对《归田赋》的继承

(一)主题思想一脉相承

张衡生活在帝王骄奢、臣僚不轨的东汉中期,他既“治威严,整法度”,又敢于“讽议左右”,结果却遭到宦官“共谗之”。其治国理***的理想无法实现,到晚年遂产生退官归隐的思想。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混乱的东晋末年,他为官多年,几度辞官,终因对***局的失望和彻底觉悟而毅然归隐。二人相似的经历产生了共同的愿望。《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总体上抒写了在社会黑暗、朝***混乱、个人不得志的情况下古代知识分子归田隐居的共同选择,具有相同的思想渊源。当然,这也是古代知识分子千年传承的一个传统,深受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思想和老庄“无为而隐”、“齐物逍遥”思想的影响。

共同的思想渊源使两赋拥有了共同的主题内容――抒写归田隐居生活的乐趣。在交代归田原因后,张衡用铺叙手法,从游春之乐、山水之乐、诗书之乐三个方面抒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而《归去来兮辞》也是从归田的原因写到归去后的田园之乐、松菊诗酒之乐、躬耕之乐和融于自然之乐。两赋这一共同主题内容,在六朝之前并不多见,由此可看出两位伟大的文学家虽相隔近300年,但思想上却息息相通。

(二)创作构思如出一辙

张衡虽有强烈的隐居愿望,但终究未能实现。公元138年,他曾“上书求骸骨”,要求辞官归田,没有被允许,第二年就去世了。《归田赋》描写田园之乐,应当是想象的意境。陶渊明虽是真的隐居,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赋当写于归去之前,所描写的隐居之乐也是一种设想之辞。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即认为:“《归去来兮辞》文中所写归途的情景, 抵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 都是想象之辞,于逼真的想象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对自由的向往。”

两赋以想象方式写隐居乐趣的共同构思方式,钱锺书在《管锥编》中称为“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的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一手法,使两赋都充满了异想天开般的欣喜、激动和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明快,其笔下的田园生活、自然山水也就具有了高度的审美情趣和理想化色彩。

(二)艺术手法颇多相似

《归田赋》作为汉代传统大赋向抒情小赋转折的标志性作品,具有文句清丽、短小明快、感情真挚等艺术特色,本身就与六朝辞赋极具相似。《归去来兮辞》表达作者于人生重大转折之际无比欣喜、激动的心情,因而情感真挚、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并保持了陶渊明文辞一贯的质朴清丽,其艺术风格与《归田赋》极为相似。同时,两赋抒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基本写法――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也如出一炉。两赋叙述归田的原因也具相似笔法,都是从侧面用自责、引典的方式曲折表达,突出了作者心中的矛盾痛苦。这些既说明张衡首次描写田园生活的成功笔法影响深远,又清楚地表明陶渊明善于学习汲取前人艺术精华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推动了辞赋文学的发展。

二、《归去来兮辞》对《归田赋》的发展和超越

(一)题材内容的拓展――全面描写了山水田园之乐,特别是躬耕生活首次进入文人创作中

在文学作品中描摩山水早在诗经中就有片段出现,到了楚辞已具一定规模,而汉赋中更不乏非常成熟的大量文字。到了张衡的《归田赋》,进一步发展为寄情于山水,在一派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中融入自己的欣喜愉悦之情,在文学题材领域的开拓方面极具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到了陶渊明,出于对田园生活的极力歌颂,以及对人格***和安贫乐道的强烈追求,更是走了一条“躬耕自资”之路。由此,田园不再只是仕人短暂隐居、修养身心的乐土,而是日夕耕植于其间、生活于其间的地方。这不仅使陶渊明全方位地展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田园风光,更是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而劳动,也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表现和歌颂。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归田赋》的基础上,对开拓文学题材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如果说张衡的赋作中出现山水田园之乐,还仅仅是一种尝试,那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之乐,就显得成体系、有深度,由此真正开创了中国山水田园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思想认识的深化――隐逸思想更加成熟,人生追求诗意化、哲理化

张衡归隐的原因是现实的黑暗,不能施展个人抱负。文中用“于焉逍遥,聊以娱情”、“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表明归田的目的。这种思想作为隐居的精神寄托、自我慰藉,与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居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一种短暂的调节,或者说只是一时的抒愤罢了。《归田赋》中说到归田后要“咏周、孔之***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也说明归隐只是手段,其著书立说、经纬天下之志并未泯灭。因此,有论者称《归田赋》表达的归隐山水只是一种向往,还停留在理想化的“意隐”层面。

作为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和激烈思想矛盾的产物, 《归去来兮辞》是他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忠实纪录, 是他诀别官场、守拙归田的宣言书。他的归隐,已不只是因现实黑暗、难以施展个人抱负而被动选择的隐居,不是“意隐”,而是更加自觉、坚定和彻底的归隐,是真正的“身隐”。从表层来看,归隐原因是不愿“心为形役”;从深层看,是“乐夫天命”。二者都比《归田赋》中的隐逸思想更为深刻、成熟。

与坚定、彻底的归隐相伴的,是陶渊明表达的一种大彻大悟,一种对人生理想归宿和真正价值的哲学思考。《归去来兮辞・序》中有云:“及少日,眷然有归去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所谓“自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委心任去留”,就是“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人生态度。他通过文末一段清楚地揭示:人生短暂,难逃死亡。因此,一个人对生死荣辱作过多考虑就显得多余,而应当顺应天命,将自己融于自然山水之中,融于田园生活之中,不为之喜亦不因之惧,这是人生的理想归宿,也是归隐田园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正是这种“乐夫天命”的自然哲学催生了陶渊明式独到的审美发现。《归去来兮辞》中展现的引觞自酌、抚松盘桓、经丘寻壑、临流赋诗等情节,实际上是陶渊明独特审美情趣的外化,充分展现了一种诗意化、哲理化的理想人生状态。这一思想境界,不仅大大超越了张衡的《归田赋》,也称得上冠绝千古,成就了中国隐逸文学的一座奇峰。他本人也因此被钟嵘《诗品》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三)艺术手法的提高――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

如前所述,汉末魏晋时抒情小赋的勃兴,是以张衡《归田赋》为转折点的。其艺术风格上的创新,即在于扬弃汉世抒情赋“自诉”式的形式和单一化的情感,而开以景衬情、因景生情的艺术之路。文中以铺排的手法,描写春日自然景物的美妙,写天气、草木、鸟兽游鱼,写游玩弋钓、诵典著书等活动,交织出一幅明媚秀丽的隐士踏春***,其间融汇着归田隐居时逍遥自在的快乐心情。但与《归去来兮辞》相比,虽情景交融,但总体上为写景而写景的痕迹要更重一些。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在情、景、事、理的交融和艺术手法的灵活多变方面更加出色,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如“舟摇”二句,把归途中如释重负的轻快情景与平和的气氛写活了;又如写无心出岫的云、倦飞知还的鸟,以及、孤松、东皋、清流等等,无不赋予和诗人一致的个性与情操,做到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水融,使文章的情、景、事、理和谐完美地统一,诗意浓郁,境界自然、幽远。

朱光潜先生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归来去兮辞》更是这段话的典型例证。陶渊明在一次大彻大悟的人生转折中,在归隐田园、融于自然的特殊环境中,感悟到了一个物我同化、机趣接至的胜境,并洒脱地倘佯于此,跃上了一个常人难于达到的审美层次。至此,作家观物,已不再以模山范水、雕声绘色为景。他的描写更加简洁、细致、深刻,给人的艺术感受更加真淳朴质、流畅自然,而其中自有“渊深朴茂不可及处”。罗宗强先生说:“物我一体,心与大自然泯一,这是老庄的最高境界,也是玄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种境界自玄风煽动以来还没有人达到过,陶渊明是第一位达到这一境界的人。”说的就是陶渊明臻于圆融的人生和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锐.意隐与身隐――从《归田赋》和《归去来兮辞》看古代文人的归隐境界[J].重庆社会科学,2006,(10).

[4]徐新平.《归去来兮辞》题旨辨析[J].中国文学研究,2000,(2).

[5]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许结.张衡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朱光潜.诗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归去来辞原文篇2

关键词:辞趣 回目 归化 异化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回目可谓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的典范,曹雪芹日炼月锻的文字功底,对语言文字本身情趣的利用,使语言文字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强了话语文章的情韵。这种对文字情趣的使用产生辞趣,相应地表现为意趣、音趣、形趣。翻译时,译者应竭尽所能地再现文字的这三种辞趣。然而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字和语音,两种不同语言在这两方面不可能有相通之处,所以要在音、形上达到完全的契合,几乎不可能。这时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影响辞趣再现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杨译和霍译对《红楼梦》中回目的意趣、音趣、形趣三种辞趣的再现,看杨译和霍译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选用。

一.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以下就从回目三种辞趣的翻译看杨霍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用。

二.从意趣的再现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辞趣”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的一个术语。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音和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从语义上看,在修辞中经常采用语义双关、对仗等修辞手法。(陈望道232—235)如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杨译:Lady Xing feeling wronged puts Xifeng in the wrong; Yuanyang happens upon two lovers.

霍译:Lady Xing deliberately humiliates her daughter_in_law; And Faithful inadvertently interrupts a pair of love birds.

两种译文的首句都有使用还原和实指,杨译的“Lady Xing feeling wronged”、“Xifeng in the wrong”还原出“嫌隙”的两层意思,且字数相同,同样地构成了辞趣;而霍译的“Lady Xing”、“her daughter_in_law”只表达出双关的两层意思,却很难再现原文的辞趣。后一句的译文却大不相同:由于中国文化中鸳鸯以对鸟代人有象征情侣之义,杨译用“lovers”来代表“鸳鸯”传递了中国文化,且与前句“Yuanyang”也构成了辞趣,再现了中文版本中“鸳鸯”一语双关的用法;霍译用“faithful”、“a pair of love birds”只能表达出意思,实难再现原文的辞趣。

从杨的译本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传递中国“鸳鸯”文化时,杨译为“two lovers”以鸟喻人;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霍克斯为了易于西方读者理解,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鸳鸯”译为“a pair of love birds”。

三.从音趣的再现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辞的音调,即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加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音趣的“趣”,主要是对汉字“音”的利用。《红楼梦》回目注重音韵主要体现在叠音、叠韵、双声、平仄上。如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杨译:An eloquent maid offers earnest advice one fine night;A sweet girl shows deep feeling one quiet day.

霍译:A very earnest young woman offers counsel by night; And a very endearing one is found to be a source of fragrance by day.

“情切切”与“意绵绵”叠音使用非常巧妙。在杨的译文中,译者在前半句使用了双元音[ei]、[ai],在后半句尽量使用了长元音[i:],加上辅音m、t、d、f等的配合,把原文“情切切”、“意绵绵”的柔美音律和节奏委婉表达了出来。“良宵”译作“one fine night”双元音[ai]的使用帮助表达出了良宵的婉约柔美。在霍的译文中,译者用程度副词“very”更多是传达了“切切”和“绵绵”的意思,音韵上少了几分质美,但“earnest”、“endearing”同为元音字母e开头的单词对仗使用倒也弥补了一些“良宵”、“静日”译成“by night”、“by day”也构成了对仗,让回目也富有节奏,但缺憾有是有的,这样的处理没体现出“良”和“静”的意境。

在再现原回目的音韵美的过程中,两位译者都采用了精妙的艺术手法和策略,各有千秋。总体来看两位译者都竭力再现原回目的意义和韵律的美感。杨宪益先生为了传递中国古典诗文独特的艺术特点而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霍的译本也在再现这回目的音趣之美的同时为了让英语国家的读者读懂原文,为此他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四.从形趣的再现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形趣即利用汉字、***形、符号的形体或汉字结构的书写款式所表现出来的游戏效果。这种趣味是可以直观感知的。(陈望道239)《红楼梦》回目由结构相同的句子成分组成,基本都是“三二三”式的基本句型,这样给人抑扬顿挫之感。但英语字是线性结构,单词长度不同,要再现汉字的形式对仗工整的形趣,十分考验译者的文字功底。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两位译者都选用了每个回目上下句式结构,尽量保持上下句式结构相同,体现原文的形式美。如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杨译:A torn fan wins a smile from a maid;A pair of unicorns suggest a match.

霍译:A torn fan is the price of silver laughter; And a lost kylin is the clue to a happy marriage.

这一回目讲的是宝玉为能博得他的爱婢晴雯一笑,撕了自己珍贵的扇子,一对金麒麟成就了日后宝玉和史湘云的婚事。杨译和霍译都采用了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杨译的谓语“wins”、“suggest”紧接宾语“a smile”、“a match”即再现了原文形式又挖掘了原文深层含义;霍译谓语都用了be动词“is”,宾语为名词+介词结构,保持了形式的工整对仗。

在再现《红楼梦》回目的形趣的过程中,纵观杨霍两个译本,可以发现霍译很显然用词拖沓,没有突出章回目录的简洁性,笔者认为这里很大的原因在于译者采取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而杨宪益先生较多地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用词上尽量再现中文的表达习惯和句式,表达简洁。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两位大家在《红楼梦》回目的意趣、音趣、形趣三方面的再现,可以发现杨宪益夫妇为了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采取了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异化的翻译策略。而霍克斯为了便于译文读者接受这部中国的古典文学,采用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归化的翻译原则。即使是著名的大翻译家,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也是非常困难的,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古典文学巨著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译作不仅是对翻译理论一次伟大实践,也为翻译研究引领了新方向。

参考文献:

[1]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ree volumes),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

[2]The Story of the Stone (in five volumes),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Richard Clay ltd, 1986.

[3]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Routledge,1995.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三秦出版社,1992.

[6]刘永良.《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J]. 红楼梦学刊,1998(3).

归去来辞原文篇3

因为各种原因辞去原职位和工作,应当撰写辞职书。但应注意,从《劳动法》相关规定来看,辞职行为实为员工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劳动补偿方面将会有所不利。因此,我们建议,如无必要,不必主动提出辞职。

【辞职书格式】

1. 标题。可以写成:辞职信(书、辞职申请等。

2. 称谓。

3. 辞职理由和请求。

4. 感谢的话语。

5. 署名、署时。

【辞职书范文】

辞职申请书

公司人事部:

我因为要去美国留学,故需辞去现在的工作,请上级领导批准。

公司的企业文化感化了我,我对公司是深有感情的。我留学归来之后,仍愿意回公司就职。

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中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并祝公司兴隆。

归去来辞原文篇4

①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对人类优先论是持反对态度的。参见笔者的硕士论文《动物***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人类优先!”这种表述是模棱两可的,人类利益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优先于非人动物利益?人类的何种利益可以优先于动物的何种利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导致不同版本的人类优先论。要想知道人类优先论在活熊取胆问题上是否有效,就必须首先阐明不同版本的人类优先论之区别,然后再考察它们会得出何种实践上的推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不讨论那些认为动物利益没有任何道德重要性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在现实中,人类优先论者很少有人会宣称动物的痛苦没有任何道德重要性,他们大多认为动物利益具有某种道德重要性,但人类利益的道德重要性高于动物利益。本文仅讨论这种得到很多人赞同的人类优先论观点。“另外,本文不讨论人类优先论的道德哲学基础,本文既不支持、也不挑战人类优先论的哲学根基,仅仅对人类优先论立场进行一种中立的分析。” ①以此表明,它不能被用来为活熊取胆提供有力的辩护。

一、辞典式人类优先论

道德主体的特定道德行为常常会影响到多方利益,有时候这些利益是相冲突的,此时对该道德行为的评价就要求对多个受影响者的不同利益的优先性进行排序。在是否禁止活熊取胆这件事上,就涉及某些人的利益与熊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如果人的利益优先于熊的利益,那么这种优先性排序规则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采用不同的优先性排序规则,常常会导致不同的实践结论。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基本的优先性排序规则。一种是辞典式优先(或称绝对优先),一种是加权式优先(或称权重优先)。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人类优先论解读为一种辞典式优先排序,也可以将其解读为一种加权式优先排序。

辞典排序式优先可以应用于对多个道德原则的排序、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地位的排序以及对不同种类的利益的排序。笔者首先用具体的例子分别对三种辞典式排序法加以解释。

排序法A:对不同原则的辞典式排序

一提起对不同原则的辞典式排序,我们首先会想到罗尔斯的《正义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将多个原则纳入了所谓的辞典式排序(lexical order)。[1]他认为立约各方在原初状态下将选择两个正义原则,其中第一正义原则辞典排序式优先于第二正义原则。作为第一正义原则的平等自由原则辞典式优先于第二正义原则中的差异原则,前者具有一种绝对优先性,只有当差异原则不违背自由原则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尽量实现差异原则;若差异原则与自由原则发生冲突,则我们优先遵守自由原则。

这种排序法让笔者想到时下很流行的一句女孩对自己男朋友的命令:“咱俩意见一致的时候,听你的;咱俩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听我的。”这句流行语很好地体现了一种对行为原则的辞典式优先排序法:在这里,女方的意见是绝对地优先于男方的意见,只有在不违背女方意见的前提下,男女双方的行动方可遵循男方意见;当男女双方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则二人的行动听从女方意见。

排序法B: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优先性的辞典式排序

①我们也可以将人类优先论Ⅱ称为“双因素人类优先论”,因为它在结构上类似于动物***论的“双因素平等主义”原则。关于“双因素平等主义”,参见杨通进著《走向深层的环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96-97。辞典排序式优先可应用于对多个利益相关群体进行排序。例如,在差异原则那里,罗尔斯将受分配原则影响的各方分为两个群体:最不利群体和非最不利群体。罗尔斯利用辞典式优先对这两个群体加以排序,认为分配原则应当旨在将最不利者的利益最大化。分配原则应当尽量提高最不利群体的利益,直到它不能继续提高、或者使受益者脱离了该群体为止,只有在达到这种要求之后,我们才能去提高其他人的利益。

我们可以把这种排序法应用于人类优先论的主张。人类优先论者认为人类需要优先于非人动物的需要,如果这是一种辞典式优先,那么人类优先论者就划分了两个利益相关群体——人类和非人类动物,然后让人类群体的利益辞典式优先于非人动物群体,这就意味着:人类利益具有更大的道德重要性,人类利益绝对性地压倒非人动物的类似利益。

排序法C:对不同需要之优先性的辞典式排序

辞典排序式优先可以应用于多种需要之间的排序。例如,我们可以把不同需要划分为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我们常常把免于剧痛和恐惧等归入基本需要,把愉悦、便利等归入非基本需要。这样,如果我们赋予基本需要一种辞典式优先性,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应当尽量满足免于痛苦与恐惧等基本需要,然后在不损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再考虑满足愉悦、便利等非基本需要。例如,波普尔提出社会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将苦难最小化,而不是福利最大化,因为“痛苦在重要性方面不能被快乐抵消”。[2]这种观点显然将免于剧痛和恐惧等需要赋予了一种辞典式优先性。

经过上述对三种辞典式排序应用的举例解释,现在让我们看看一种采纳辞典式排序的人类优先论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把排序法B和排序法C结合起来考虑,则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人类优先论。

人类优先论Ⅰ

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动物的基本需要 >动物的非基本需要

人类优先论Ⅱ①

归去来辞原文篇5

【概念解说】

辞去原职位和工作,可以撰写辞职书。但应注意,从《劳动法》相关规定来看,辞职行为实为员工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劳动补偿方面将会有所不利。因此,我们建议,如无必要,不必主动提出辞职。

【格式内容】

1. 标题。可以写成:辞职信(书、辞职申请等。

2. 称谓。

3. 辞职理由和请求。

4. 感谢的话语。

5. 署名、署时。

【范例参考】

辞职信范文

公司人事部:

我因为要去美国留学,故需辞去现在的工作,请上级领导批准。

归去来辞原文篇6

【概念解说】

辞去原职位和工作,可以撰写辞职书。但应注意,从《劳动法》相关规定来看,辞职行为实为员工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劳动补偿方面将会有所不利。因此,我们建议,如无必要,不必主动提出辞职。

【格式内容】

1. 标题。可以写成:辞职信(辞职书、辞职申请等)。

2. 称谓。

3. 辞职理由和请求。

4. 感谢的话语。

5. 署名、署时。

【范例参考】

辞职信范本

公司人事部:

我因为要去美国留学,故需辞去现在的工作,请上级领导批准。

公司的企业文化感化了我,我对公司是深有感情的。我留学归来之后,仍愿意回公司就职。

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中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并祝公司兴隆。

归去来辞原文篇7

关键词:诗品;谢灵运;渊源;楚辞

钟嵘《诗品》是有关诗歌品评的文学批评专著,通过研究他对书中人物作品的评价,我们可得出他“诗”“骚”并举的文学观念。而位居上品的曹植与谢灵运的诗歌均符合这一文学追求。但曹植诗歌源头倾向《诗经》,而谢诗却更好地保持了诗骚的平衡。除行云流水地使用《诗经》内容外,谢诗还大量引用楚辞作品中的字词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

一、《诗品》中“诗”“骚”并举的审美理想

《诗品》“定品第”将诗人诗歌分上、中、下三品,“致流别”则将诗歌创作流别分为《国风》、《小雅》和《楚辞》三类,也就是《诗经》和《楚辞》两大源头。“上品”12人(包括《古诗》在内)中,4人属于《国风》,1人属于《小雅》,5人属于《楚辞》,曹植、谢灵运二人的诗歌源流则共属《诗经》、《楚辞》两派。

《诗品》对曹植的评价为: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上》“魏陈思王植诗”)①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五言诗滥觞于《楚辞》,论《楚辞》系诗人时将“怨情”作为《楚辞》创作的一大特点。综合曹植生活背景、情感变化、诗歌创作来看,曹植并非单属于《国风》“怨情”一派,其诗歌还包含有《楚辞》“情兼雅怨”的特点,再加之他继承《离骚》“发愤抒情”的传统,表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曹植诗歌达到了钟嵘“诗骚并举”的要求。

钟嵘提出谢诗“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源出于陈思”,一是因为谢灵运对曹植“情兼雅怨”的继承,二人都受执***者的排挤,仕途坎坷,且诗中常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二是因为对曹植“词彩华茂”的继承,二人都是文采斐然、天资聪颖的才子。

而对张景阳诗歌源头的认识则必须溯源到王粲和李陵:

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诗品上》“晋黄门郎张协诗”)②

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诗品上》“魏侍中王粲诗”)③

其源出于《楚辞》。文多⑩耄怨者之流……(《诗品上》“汉都尉李陵诗”)④

可见张景阳的诗歌派系最终归属《楚辞》,那么谢诗的渊源无论从曹植还是从张协方面上溯,均与《诗经》《楚辞》不可分割。从钟嵘对曹植以及谢灵运的推崇,足见他“诗”、“骚”并举的审美理想。

二、谢诗对于《楚辞》的接受

文学史有关谢诗的探讨常会涉及到用典状况,如方东树《昭昧詹言》称“谢公全用《小雅》《离骚》意境字句,而气格紧健沈郁”⑤;黄节《谢康乐诗注序》称“康乐之诗,合《诗》、《易》、聃、周、《骚》、《辩》、仙、释以成之。”⑥谢灵运“学多才博,寓目辄书”,诗歌语言“繁富”,诗文中大量用典。从其作品来看,《楚辞》的影响仅次于《诗经》。白崇在论文《鲍照与“楚辞”》中提出谢灵运“只是吸取了楚辞优美的语句与意境为山水诗造境服务,并没有达到如鲍照一样的对楚辞艺术精神的接受”⑦,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谢诗并非只是单纯停留在简单的造境方面。谢灵运对楚辞的接受包括:

1、因身世、处境相似而产生情感共鸣

谢灵运的家族背景、生活遭际与屈原有很大相似之处。屈原是“帝高阳之苗裔”(《离骚》),谢灵运的家族是“诞俊华宗”(《赠安成》)⑧、“肇自有姜”(《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功曹住京》)。生活遭际上,谢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却受统治者猜忌和排斥,降公爵为侯、外放异地,最终被小人罗织造反证据而处死;性格耿介的屈原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朝廷奸臣当道,君主不明是非,受小人排挤而落得流放异地,最终自杀。相似的身世处境使得二人作品中都饱含了愤懑不平之气。

虽谢灵运在诗作中对屈原语涉不多,但《道路忆山中》“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以及《初发石首城》“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都表现出谢灵运对屈原的怀念、同情。

2、字词句的化用

依黄节《谢康乐诗注》一书,我们可看到许多化用《楚辞》的诗句:

谢灵运诗歌《楚辞》

《善哉行》“晚西薄”《九辩》“白日晚其将入兮”,《大招》“西薄羊肠,东穷海只”

《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悲哉行》“髻哑裢饺弧薄独肷А贰饔粢赜髻奄猓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君子有所思行》“总驾越钟陵”王褒《九怀》“陶嘉月兮总驾”

《会吟行》“轻云暧松杞”王逸《楚辞》注曰:暧,暗昧貌也。

《会吟行》“层台指中天”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

《会吟行》“路曜便娟子”《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便娟,好貌也。(《楚辞补注》)

《折杨柳行二首》“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惜誓》“不如反余之故乡”

《折杨柳行二首》“骚屑出穴风”刘向《九叹》“屑以摇木兮”

《缓歌行》“凌空萃丹丘”《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缓歌行》“宛宛连螭辔”《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缓歌行》“裔裔振龙c”《九歌・东君》“驾龙c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豫章行》“坐观落崦嵫”《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燕歌行》“辟窗开幌弄秦筝”《九叹》“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文选》注引“挟秦筝而弹徵”(洪兴祖《楚辞补注》)

《燕歌行》“遥夜明月鉴帷屏”《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而有哀”

《泰山吟》“触石辄千眠”《九怀》“远望兮千眠”

《泰山吟》“石闾何蔼”《离骚》“扬云霓之蔼兮”

《述祖德诗二首》“临组乍不”《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马”(洪兴祖《楚辞补注》)

《述祖德诗二首》“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清尘竟谁嗣,明哲垂经纶”《远游》“闻赤松之清尘”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良辰感圣心”《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良辰”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云旗兴暮节”《远游》“载云旗兮逶迤”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弭棹薄枉渚”《九章・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鸣歇春兰”《离骚》“恐Y`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游子值n暮”《九章・悲回风》“岁忽忽其若n”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远游》“远度世以忘归”

《过始宁墅》“束发怀耿介”《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富春渚》“赤亭无淹薄”王逸《楚辞》注曰:泊,止也。薄与泊同。

《富春渚》“万事俱零落”《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晚出西射堂》“青翠杳深沉”王逸《楚辞》注曰:杳,深冥也。

《晚出西射堂》“夕曛岚气阴”《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

《登池上楼》“薄霄愧云浮”王逸《楚辞》注曰:泊,止也。薄与泊同,古字通。

《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九章・涉江》“G秋冬之绪风”

《登池上楼》“萋萋感楚吟”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游南亭》“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离骚》“芙蓉始发离芰荷”

《游南亭》“未厌青春好”《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

《游南亭》“戚戚感物叹”《九章・悲回风》“愁郁郁之无快,居戚戚而不解”

《白石岩下径行田》“无x积n龄”《离骚》“哀众芳之无x”

《过瞿溪山饭僧》“籍田资宿莽”《离骚》“夕揽洲之宿莽”

《过白岸亭》“春心自相属”《招魂》“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依稀采菱歌”《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登上戍石鼓山》“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引自黄漫《谢灵运诗歌用典艺术研究》)

《登上戍石鼓山》“汩汩莫与娱”《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登上戍石鼓山》“白芷竞新苕,绿O齐初叶”《招魂》“绿O齐叶兮白芷生”

《登上戍石鼓山》“骋望谁云惬”《九歌・湘夫人》“登白O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游赤石进帆海》“芳草亦未歇”《九歌・悲回风》“芳以歇而不比”

《游赤石进帆海》“川后时安流”《九歌・湘君》“使江水兮安流”

《游赤石进帆海》“终然谢夭伐”王逸《楚辞》注曰:歇,去也。

《登江中孤屿》“想像昆山姿”《楚辞》曰:“思旧故而想像”(《谢康乐诗注》)。《远游》“思旧故吕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楚辞补注》)。

《郡东山望溟海》“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九章・思美人》“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郡东山望溟海》“策马步兰皋,控息椒丘”《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郡东山望溟海》“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兮,搴长洲之宿莽”,《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郡东山望溟海》“寂寞终可求”宋玉《九辩》“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游岭门山》“渔商岂安流,樵拾谢西芘”《九歌・湘君》“令沅湘兮安流”

《种桑》“前修为谁故”《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

《种桑》“浮阳骛嘉月”《九怀》“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初去郡》“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黄漫《谢灵运诗歌用典艺术研究》)

《初去郡》“攀林搴落英”王逸《楚辞》注曰:搴,采取也。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秋风过,萋萋春草繁”《九歌・湘夫人》“兮秋风”,淮南小山《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繇敦”《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芳尘凝瑶席”《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桂枝兮聊淹留”与《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晚见朝日暾”《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远游》“载营魂而升霞”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兮忘归”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入舟阳已微”《远游》“阳杲杲其朱光”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寄言摄生客”《九叹》“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楚辞补注》)

《南楼中望所迟客》“杳杳日西n,漫漫长路迫”《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n兮,路长远而窘迫”

《南楼中望所迟客》“登楼为谁思”《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迟犹思也。

《南楼中望所迟客》“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兮若岁”

《南楼中望所迟客》“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此句并无引用,故统计数据时不算在内)

《南楼中望所迟客》“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九章・思美人》“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庐陵王墓下作》“洒泪眺连冈”《九叹・思古》“还顾高丘,泣如洒兮”(《谢康乐诗注》)

《入东道路诗》“荣华感和韶”《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石林岂为艰”《天问》“焉有石林”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感深操不固”《七谏・谬谏》“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引自文渊阁四库全书)

《登石门最高顶》“夜猿啼”()《九叹・惜贤》“声以寂寥”

《石门岩上宿》“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离骚》“朝搴o之木兰兮”,《九歌・悲回风》“芳以歇而不比”

《石门岩上宿》“暝还云际宿”暗用《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待)兮云之际”(孙乐琪《《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条疏证》)

《石门岩上宿》“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仰聆大壑淙”东方朔《七谏・自悲》“听大壑之波声”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汀薄墩谢辍贰按ü染陡戳麂”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企石挹飞泉”《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酬从弟惠连》“朝忌曛日驰”《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王逸《楚辞》注曰:曛,黄昏时也。(参考谢诗《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陈琳》)

《酬从弟惠连》“共陶暮春时”王褒《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杪秋寻远山”宋玉《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忆尔共淹留”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桂枝兮聊淹留”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况乃协悲端”《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于石城”,《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因与谢诗句式联系不大紧密,故统计时忽略不计)

《初发石首城》“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丝”《天问》“蜂蛾微命”

《初发石首城》“晨装抟曾t”《离骚》“溢t风兮上征”

《道路忆山中》“采菱调易急”《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王逸曰:楚人歌曲也。

《道路忆山中》“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王逸《楚辞》注曰:言己情愤懑也。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南州实炎德,桂树陵寒山”《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七里濑》“石浅水潺”《九歌・湘夫人》“观流水兮潺”

《七里濑》“岂屑末代诮”王逸《楚辞》注曰:屑,顾也,先结切。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阳乌尚倾瀚,幽篁未为”《楚辞・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湘君》“吾道兮洞庭”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魏太子》“遥裔起长津”王逸《离骚》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间,汉津也。长津犹汉津也。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陈琳》“朝游穷曛黑”《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阮r》“庆云惠优渥”王褒《九怀・思忠》“贞枝柳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楚辞补注》),王逸《楚辞》注曰:庆云,犹尊显也。(《谢康乐诗注》)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平原侯植》“徒倚穷骋望,目极尽所讨”《九歌・湘夫人》“登白O兮骋望”,《招魂》“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或《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岁暮》“苦此夜难n”《九章・悲回风》“岁髌淙纛n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斋中读书》“心迹双寂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引自洪兴祖《楚辞补注》)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九歌・湘君》曰“朝骋骛兮江皋”

表一、除特别注释的出处如《四库全书文渊阁》、洪兴祖《楚辞补注》以及其它论文外,谢诗引用《楚辞》出处多参考黄节《谢康乐诗注》。

黄节《谢康乐诗注》共入选谢灵运16首乐府和62首杂诗,其中引用《楚辞》词句的就有9首乐府和41首杂诗(《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看做一首),足见谢灵运用典来源之广泛。据上表统计,《楚辞》中篇章内容引用次数约为:《大招》3次,《招隐士》6次,《离骚》17次,《九怀》6次,《招魂》8次,《惜誓》1次,《九叹》7次,《远游》11次,《九歌》28次,《九辩》6次,《九章》13次,《天问》2次,《七谏》2次。《九歌》11章中引用篇幅达8章,《九章》9章中引用篇幅达6章。这些统计数据反映了谢灵运本人对《楚辞》的喜爱和熟悉,所以他才能在诗歌创作中对佳词丽句做到信手拈来。

①字词的引用

即在诗歌中引用《楚辞》作品中的字词来表达特殊的意义和情感。首先是原文字、词的直接套用,谢诗里“崦嵫”、“髻选薄“宿莽”、“骚屑”、“便娟”等均来源于《楚辞》。例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晚见朝日暾”中的“暾”就来自《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其次是词语的新变,包括增字、减字、省略助词、同义字替换、同音字替换等手段。增字的诗句,如《登上戍石鼓山》“汩汩莫与娱”中的“汩汩”来自《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将原文“汩”拓展为“汩汩”;减字的诗句,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中的“折麻”来自《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将原文“折疏麻”改为“折麻”;省略助词的诗句,如《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南州实炎德”中的“南州”、“炎德”均来自《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但省略结构助词“之”与文言助词“兮”;同义词替换,如《南楼中望所迟客》“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中的“孟夏”、“晦明”均来自《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兮若岁”,且“非长夜”与“短夜”义同,“如岁”与“若岁”义同;同音字替换,如《郡东山望溟海》“寂寞终可求”中的“寂漠”来自宋玉《九辩》“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但将原文的“漠”字换为“寞”。

②句子的引用

包括两种情况。其一为择词成句型,即选取一句或多句中的词语,然后再压缩或扩展成句。如《善哉行》“晚西薄”中的“晚”与“西薄”分别来自《九辩》“白日晚其将入兮”以及《大招》“西薄羊肠,东穷海只”;其二为语序变动型。如《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中的“萋萋”、“春草”、“王孙”均来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句子与词语的顺序有所变动,但仍保持原意。

③句意的引用

句意的引用随词语语序变动而生成,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字词语序变动后语义不变,如《南楼中望所迟客》“杳杳日西n,漫漫长路迫”与《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n兮,路长远而窘迫”,尽管词语顺序不同,但都表达了盼望某人的急切心情。其二是引用句式后语义不变。谢灵运不但引用《楚辞》语言,且常把原意与形式移入自己的诗中。如《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中的“旦发……+暝投……宿”的句型来自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于石城”,“旦”与“平明”相近,“暝”与“夕”相近,二者意义相近。其三是通过句意反用增强情感。如《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中的“幽篁”与“”出自《楚辞・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和《九歌・湘君》“吾道兮洞庭”,“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是悲观消极的屈原对于眼前困境与前路的彷徨;“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则表露出谢灵运虽身处困境却对前景充满希望的昂扬斗志。

④意象的代入

《楚辞》中独特的“香草美人”意象在谢灵运作品中占据着很大比重。部分神话传说意象,如《缓歌行》“凌空萃丹丘”和《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中的“丹丘”、“羽人”均出自《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羽人”指神仙,“丹丘”指神仙所居之地。

谢诗与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内涵存在差异。谢诗中“香草”意象如兰、椒、蕙、若、萍等均象征高尚品德;但屈原作品中的“香草”除品德之意外,还指代***治斗争双方。谢诗中两次提到“美人”意象,其“美人”是“赏心人”,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懒茂林修竹》“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美人”是诗人远游在外的朋友;但屈原的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⑨。

3、艺术表现的承继

谢诗参考《楚辞》的艺术手段很多,突出的是“繁富”的特点。以谢诗在《楚辞》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九歌》为例,单就谢诗涉及到的8个篇章“东君”、“东皇太一”、“湘夫人”、“湘君”、“悲回风”、“少司命”、“大司命”、“山鬼”都是通过描写神灵的细腻情感表达思念及求而不得的伤感,行文物品繁多、场面浩大、色彩鲜艳。谢诗受其影响也含有“绮靡”的特色,引用意象包括“龙舟”、“瑶席”、“薜荔”等都是上层社会高雅人士接触的,因此限制了诗歌内容的范围,但却并非如钟嵘所描述的那样“逸荡过之”,实是“高情、丽辞、远韵”⑩的。

同时,《楚辞》尤其是屈原作品对谢诗最大的影响还在于“物我合一”。谢灵运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只能将情感赋予山水中,给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婉转的表述自己复杂的心情,与屈原作品委婉表述情感的方式尤为相近,可见谢灵运不仅极为熟悉《楚辞》内容,同时与《楚辞》达到了心意投合的“神交”。

结论

同处于楚地而深受楚文化浸染,谢灵运与楚辞作者因身世处境类似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后者影响前者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谢灵运做到了对《楚辞》字、词、句、意象等语言习惯的继承和发扬,自是水到渠成;而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承继革新,最终使谢灵运自成一家、开创了六朝文学的新局面,并最终成为六朝诗史的标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魏陈思王植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7―118.

②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晋黄门郎张协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5-186.

③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魏侍中王粲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42.

④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汉都尉李陵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6.

⑤方东树.昭昧詹言[M].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5:129.

⑥黄节.谢康乐诗注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8:3.

⑦白崇.鲍照与《楚辞》[J].中国楚辞学,2009,(2):119―120.

⑧本文谢灵运诗作均出自:黄节.谢康乐诗注 鲍参***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归去来辞原文篇8

陶渊明宦海沉浮13年,虽然其间也曾辞官归家,但是,唯独在彭泽任上,他辞官辞得如此决绝。表面上看,他离职的原因是在于督邮至县视察时,县吏理应束带拜见上级长官,而此时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便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兮辞》。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陶渊明的生平遭际,以及之前的离职归乡缘由,我们就可以发现,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简单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

结合《归去来兮辞•序》不难发现,如果真的像他所言,此次出世为官,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过是为了挣点喝酒钱,那么,要想得到这五斗米的官俸,仅仅需要行见官之礼罢了。虽然,长官乃是一个乡间小人,要自己恭敬迎候这些尸位素餐之人,心中不免有些抑郁难平,但是,宦海沉浮十几年的陶渊明,一路坎坷,不知受过多少屈辱,品过多少世态炎凉。而这次,不过是要求他“束带”迎接长官而已,为什么此前的一切屈辱都可以忍,而偏是这次忍无可忍,一定要挂冠归田呢?

基于此,我觉得所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既是做人的傲骨,也是对***治彻底失望后的决心。

陶渊明曾经有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入世豪情。他曾经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学,建功业、立威名,辅佐明君,为国家开一片新天地。但是,正如他在《感士不遇赋》中写的那样:“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社会的黑暗,官场的昏暗腐败,这一切都如同一把利剑,无情地屠戮着他的理想。特别是辅佐刘裕期间,更是让他清醒地看到现实的残酷与黑暗,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官场、***坛的血腥和残暴。

陶渊明从为官到辞彭泽县令回乡归隐,共有13年的仕宦生活。这13年,也是他为实现“兼济苍生”的理想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最终绝望的13年。东晋末年桓玄叛乱,刘裕起兵讨伐叛***,桓玄兵败。此时的陶渊明意气风发地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参***,并且冒险南行,一路乔装打扮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晋安帝到江陵的事件始末报告给了刘裕。而刘裕在入建康后,***绩上也颇有建树,经过“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顿措施,一向“疲敝颓败、百司纵弛”的东晋***坛,顿时呈现出“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的新局面。于是,陶渊明以为刘裕是明君,是可以一心侍奉的主上。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由起兵平叛的功臣,一跃而为挟天子令诸侯的枭雄,不仅控制东晋朝***,权倾天下,还屠杀异己、残害忠良、任用奸佞小人,陶渊明的***治理想彻底毁灭了,对于仕途,他彻底绝望了。

此时,他深刻体悟到,在这样一个黑白不分、世道混乱的社会里,自己越是积极入世,就越是助纣为虐,想辅佐明君、兼济天下,最终却落得为虎作伥、陷黎民于水火的结果。奸佞当道,世无明主,所谓的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不过是一句空话。

于是,陶渊明到彭泽县为官后,不想再过问***治,也不想再去辅佐所谓的“明君贤主”了,为官仅为一餐温饱。但是今时,他陶渊明却还要为了这区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间小人折腰逢迎。为了实践理想,他可以忍受任何屈辱,但若仅仅是为了吃饭穿衣,也要他忍辱含屈,他做不到了。

这五斗米,让他最后的一点出世为官的希望也破灭了,他意识到,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只要是当官,就需曲意逢迎,就得见风使舵,就会,就要寡廉鲜耻……既然***治理想彻底破灭了,心中的神殿也已经坍塌了,离开不过是早晚的事。只是这次,他彻底看清了,也彻底清醒、彻底绝望了。决心离开后,他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说话做事,再不用违背自己的灵魂了。

宗师相残、***阀混战,现实的黑暗与残酷,***治理想的毁灭,使得陶渊明在诗中这样写道:“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聊且”,说明“归园田居”乃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只是暂时性的。“班生”典故的使用,更暗示着,只要邦有道、主贤明,他仍然会同班固一样投笔从戎、护卫明君、一展抱负、兼济天下苍生。可见,正如庄子所言:“隐,固不自隐。”陶渊明并不是主动选择了隐居,而是在“时命大缪”时不得已而退守田园。

隐居田园的陶渊明,虽获得了人格与精神的***与自由,但毕竟出世为官、兼济苍生才是内心真正的追求,所以他在精神上始终是孤独的。他始终也未能忘怀自己曾经的抱负和理想,他始终都在等候***治清明、河清海晏的一天,他始终都在等待着周文王那样的伯乐的到来。但是这一天,他却从未等到。

他等来的是南朝更加黑暗的***治局面;他看到的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阀厮杀、庙堂易主;他听到的是父子、血亲骨肉相残;他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世风日坏。虽然在他隐居田园时,也有人造访请他出山,但是,他等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的,却又终究没有来。明主不出,昏君不断;世无周公,寂寞冯唐。出世的理想最终成为泡影,不得已选择了田园,最终也只好终老田园。

但是,纵使是归隐多年之后,陶渊明仍然对于自己曾经的志向难以忘却。***治的清浊、百姓苍生的现状,仍在他心灵深处时时轻叩着,让他在恬淡闲适之时,不经意间便流露出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但恰恰正是这金刚怒目,提醒着我们去关注诗人内心真实的状貌,去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他在《饮酒(其十六)》中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蔽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杂诗(其五)》中也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归去来辞原文篇9

据报道,审计处副处长王卫华,今年2月28日,经广州市审计局领导同意,休假、请假赴比利时探亲、旅游和结婚。今年8月1日,休假期满,也就是说她请了整整半年的假。这放在其他行业尤其是企业单位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法规明文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王卫华即便加上再婚的3天婚假,半年的假期应该多为事假,而当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的,不能享受年休假,那么王卫华如此超长的假期是谁批准的呢?又有何依据?如此长假有关部门难道没有觉察出一丝异常?

其次,假期里,她的工资是否按期发放?是按全额还是按照事假扣减?其三,女副处长半年不在岗,其工作职能是否受到影响?若受影响,就该追问为她大开请假门的责任人,若没有影响,此岗位是否属于可有可无,人浮于事?如果不是她提出申请,她的职位是不是一直保留?不难看出,广州市审计局在执行请假制度上存在严重问题。

一个有着25年工龄的公务员,一个45岁的女副处长,早已过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出国结婚、乐不思蜀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能够解释得过去的,而作为广州市审计局外资与农业资源审计处的女官员,国外开店、逾期不归也绝非短期谋划——送子在外国读书,她又嫁给了外国人,休假期满,就在境外提出辞职申请,不按要求亲自回国办理辞职手续,不愿回归,一系列步骤有条不紊,可见她早已做好相应的准备,究竟是她被辞退还是主动炒了公家的鱿鱼?有关机构总是后知后觉,被动应付,令人觉得搞笑而悲哀。

对于媒体的曝光、公众的质疑,都有神秘的知情人来应答,如“被辞退主要是因私人原因”“这次事件,与王卫华的分管领域没有关系”,这让人疑窦丛生:知情人是何种角色?能够代替对立双方发言?知情人如此这般,到底在洗清谁的责任呢?

归去来辞原文篇10

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her fa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workers go to sleep!

中译英部分

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上述两部分分开评奖,参赛者可任选其一进行翻译。译文请在2014年11月10日前在网上提交,***为;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为100080,截止日期为11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梦在青春在――写给在路上追梦的你》)和潜力译手(奖品:《舌尖上的智慧――美国名校最佳毕业演说(第3辑)》)。快来一试身手吧!

2014年9月号英译中获奖名单

郭倩

仲迎鑫 王蓉

2014年9月号中译英获奖名单

蔡琳童

周建*** 方逍逍

在上一期的翻译擂台评点中我们提到,虽然英语和汉语中的反复修辞格有诸多相似之处,为翻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这种修辞格很常见,译者有时会因为疏忽而导致译文质量不好。从翻译教学的实践来看,译文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表达方面。初学者往往会放弃反复的形式,或是只保留部分反复的成分,导致译文的修辞效果比原文弱许多。译文当然也会存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很少是由反复修辞格本身引起的,而是因为译者不理解原文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法。反复修辞格形式比较简单,修辞功能在英语和汉语中又比较接近,因此译者只要足够警觉,应该都能体会到某些语言成分反复使用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但要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前提下把反复形式保留下来,有时却比较困难。就英译中来说,如果反复修辞格出现在结构复杂的句子中,那么译者在拆解原句时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障碍,难免首尾不能兼顾,放弃反复的形式。就中译英来说,译者有时为了追求英语句子的完整性,在组织句子时也有可能发现很难用反复的形式表达原文的意思。这些情况在本期参赛译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2014年9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翻译要点

英文原文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某次演讲中的一句话,广为传颂。在这句话中,so一词使用了三次,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复。So后面又用了much、many和few这三个代词,其中much指的是owe的程度,many指的是广大英国民众,few则是指参加不列颠之战的英国空***将士,much和many与后面的few形成强烈的对比。译者要想既保留三个so形成的反复,又译出三个代词所形成的对比,还是有很大困难的。由于没有上下文,译者如果对这句名言不熟悉,可能还会感觉owe的意思不太明确。也就是说,三个代词和owe的理解困难会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扰,导致译文出现问题。具体来说,参赛者在翻译反复修辞格时主要出现了以下四类问题。

问题一 在参赛者的译文中,反复修辞格消失,译文意思有误。

例1:在人类冲突的领域中,多数人欠少数人太多的局面是极少的。

例2:在人类战争中,从来没有像这样以少数战胜多数的。

评析:第一个译文基本忽略了so一词,虽然用了“太多”和“极少”这样的说法,但“太”和“极”并不是对so的准确翻译。译文尽管把much、many和few的意思翻译了出来,对owe的理解也没有问题,但原文中so构成的反复修辞格完全消失了,so本身所包含的强调的意思也消失了。这样一来,译文不仅语气比原文弱,意思也与原文有出入。第二个译文也把so忽略了,“这样”看起来像是对so的翻译,但由于修饰的是“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所以并不是原文中so的意思,反而更像是译者添加的。另外,译文把many和few分别译为“多数”和“少数”,但原文的many和few只是指人的多少,并不是“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意思,译文意思与原文差别较大。

问题二 参赛者漏译三个so中的一个或两个,导致译文的反复结构不完整或不能构成反复结构,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例1:在人类战争领域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亏欠了这么少的人(因为一小群人拯救了一大群人)。

例2:以如此少的兵力告捷是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

评析:第一个译文漏译了原文的so much。虽然把so many和so few分别译为“这么多人”和“这么少的人”,意思正确,也形成了反复,但语气毕竟比原文弱了一些。第二个译文中,so much和so many都没有翻译出来。虽然把so few译成了“如此少”,但由于没有与之重复的表达,译文根本不能构成反复。此外,第一个译文中括号里的解释多余,丘吉尔说这句话时虽然暗含这层意思,但原文并没有直接这么说。第二个译文中的“告捷”也有同样的问题。这种把原文暗含的意思明白地解释出来,在翻译理论中叫做“明晰化”(explication)。这种翻译方法在实践中可以使用,但前提是直接翻译不好理解,这里显然没有明晰化的必要。

问题三 参赛者对三个so采取不同的译法,影响了反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例:在人类冲突的领域中,这么多人从未把如此之大的成功归功于如此之少的兵力。

评析:译文把so many中的so翻译为“这么”,把so much和so few中的so翻译为“如此之”,虽然后两个表达法可以形成反复,但和“这么”却无法形成反复,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问题四 参赛者保留了原文的反复修辞格,但意思不准确。

例: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一次像这样,以如此少的兵力,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保护如此多的众生。

评析:译文把三个so都译成了“如此”,构成了反复修辞格,语气很强烈,修辞效果也很好。但译文对原了比较大的改动,意思与原文有出入。“成功”一词在原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词,估计是由owe灵活处理而来的,但根据《新牛津英语词典》,owe这个词的意思是“be indebted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 something)”,即“亏欠,感激”的意思。丘吉尔的意思是,虽然参战的英国空***将士的人数不多,但因为他们英勇奋战而免遭不幸的人却很多,这些免遭不幸的人对这些将士深怀感激。译者可能觉得owe这个词不好译,才这么灵活处理。但这样处理的问题在于,原文中的so much指的是广大民众深深的感激之情,而不是空***将士的战功,描述的焦点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译文在网上比较流行,可见这种错误译文流传很广,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参赛译者过分迷信网络资源,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这种翻译态度是不可取的。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conflict一词,译文意思不准确。

例1:在人类矛盾领域从来没有大国欠小国如此之多。

例2:人性争辩中的被逐个打破。

评析:《新牛津英语词典》中,conflict作名词时有两个义项,一个是“a serious disagreement or argument, typically a protracted one”,另一个是“a prolonged armed struggle”。前者通常译为“冲突”,后者显然可以译为“战争”。本句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战争”。第一个译文将其译为“矛盾”,更接近词典里的第一个义项,但并不完全相同,而且“矛盾领域”的说法也不自然。第二个译文将其译为“争辩”,与词典中的两个义项都有较大出入。从整句译文来看,两位译者的英语基本功都还不够扎实,对词汇的理解和句子结构的分析都比较欠缺。第一个译文中省略了so much,把many和few翻译为“大国”和“小国”,意思与原文差别太大。第二个译文对原文进行概括式翻译,但译文意思和原文出入太大,“逐个打破”不知从何而来。两位译者都没有做必要的词典查证工作,猜译的成分太大。

问题二 参赛者误解owe一词,译文意思有明显错误。

例:在人类冲突领域,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有这么多人将这么多的冲突归于这么少数人的现象。

评析:如上所述,owe在原文中是“亏欠,感激”的意思,这也是该词的基本义之一。但许多译者舍弃基本义不用,反而采用引申义,出现了“成功”这样灵活但却错误的译法。上面的译文将其译为“归于”,也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有些英汉词典的确将这个词定义为“多亏了”“归结于”,但这是引申义,是从“亏欠”这个意思引申出来的,后面接的大都是success等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说“冲突归于……”,不符合这个词的用法。

问题三 参赛者无故增译,增添了原文没有的意思。

例:在人类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战役能以少敌多,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评析:译文中的“一次战役”是原文中所没有的。虽然丘吉尔说这句话时针对的是不列颠之战,但原文强调的毕竟是“少数人”所做的贡献,重点在于人,而不是战斗的成果。这种增译转移了叙述的焦点,因此意思不准确。

获奖译文: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心怀如此多的感激。(蔡琳童)

评析:译文把三个so都翻译成了“如此”,保留了反复修辞格;对many和few的理解没有问题;把owe翻译为“感激”意思正确,在句中也很自然;把in the field of翻译为“在……史上”也说得过去,毕竟never包含了“史上从来没有”的含义,field一词不一定要译出来。但“如此多的感激”不太自然,“感激”可以用“深深的”之类的词来修饰,却不可以说“多”。把“如此多的感激”改动一下,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如此心怀感激。(韩子满)

2014年9月号翻译擂台中译英评点

中译英题目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翻译要点

中译英的原文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句中“树”字出现了三次,特别是“一种树”出现了两次,显然是作者刻意使用的一个反复修辞格,否则完全可以说“西北极普通然而绝不平凡的一种树”。之所以要使用反复修辞格,就是要增强语气,突出白杨树坚忍不拔的品格。但原文是一句话,翻译为英语时,译者在句子结构上需要花一番心思。是拆开译为多句话呢,还是译为一句话?对句子结构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反复的形式能否保留。具体来说,参赛译文在反复修辞格的翻译方面存在如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的译文中反复修辞格消失,译文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例:This is the poplar tree. Though very common in northwest China, by no means is it an ordinary tree.

评析:译文中虽然两次出现了tree一词,但不在同一个句子中,而且中间隔着一个分句。另外,tree前面的修饰成分也不同。一个是名词poplar,一个是形容词ordinary,二者不能构成反复。在译文后一句,原文“极普通的一种树”中的“树”被省去不译。这种译法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但却破坏了反复修辞格。在very common后加上tree这个词,并在very前加上a,就可以重现反复。

问题二 参赛者保留了反复修辞格,但译文表达有问题。

例:These are white poplars. They are very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however they are not ordinary trees.

评析:译文把原文的一句话译成了两句话,在后一句话中重复了trees一词,且前面的修饰词都是形容词,构成了明显的反复,修辞效果不错。但后一句的英文表达不自然,有两个they are主谓结构,句子结构不严谨,把however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就可以了。另外,northwest一词用得也不好,改为the Northwest或northwestern China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三 参赛者保留了反复修辞格,但保留得不完整,译文的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例:This is the white poplar,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ees in the northwestern, but it is never an ordinary tree.

评析:译文中tree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且前面的修饰语都是形容词,但一处用的是复数,一处用的是单数,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反复。也就是说,译文对原文的反复修辞格保留得并不完整。出现这种错误很可惜,说明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体尚可,但翻译技巧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如果一定要用tree的复数形式,可以把第一句中的poplar改为复数,把后面的an ordinary tree改为ordinary trees,反复形式就保留下来了。如果把“极”理解为“程度非常高”,翻译成very,把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ees改为a very common tree,也可以保留反复。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西北”一词,用法不规范或意思不准确。

例:They are white poplars. Though very common in Northwest China, they are no ordinary trees!

评析:多数参赛者都把“西北”译错了,出人意料。出现这些错误大都是因为译者对northwest和northwestern这两个方位词的用法把握不准。要表示某个地域的西北部,可以说the northwest of,也可以直接在地名前加northwest或northwestern。如果是特指而且是读者熟知的“西北”,则可以直接说the Northwest,此时northwest首字母要大写。把上面译文中的Northwest首字母改为小写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二 参赛者的译文存在较多语法问题。

例:This is white poplar, a kind of particularly ordinary tree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was not a kind of characterless tree!

评析:语法错误多是本次参赛译文的一个特点。许多译者似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句子结构组织和个别词的翻译上,对基本语法没有在意,犯了一些低级的语法错误。上面译文中的poplar是可数名词,如果表示总称,前面应该加冠词;如果不用冠词,就应该用复数。But前后的两个并列句一个用了一般现在时,一个用了一般过去时,似乎白杨树过去不平凡,现在平凡了,这无疑不是原文的意思。既然是并列句,两个分句描述的事实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就本句来说,白杨树的特质应该是同时具有的,或者说是描述者同时可以看到的,后面的分句不应该用过去时。

问题三 参赛者用词不当,译文表达不自然或不准确。

例1:This is populus alba, which is the extremely familiar tree in the northwest, but not an ordinary one.

例2:These are white poplar trees, the ordinary trees often seen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their spirit is out of ordinary.

评析:“白杨树”在英语中的通行译名是poplar,但西方的poplar有多种,与我国西北地区白杨树相近的是white poplar。译文中用poplar或white poplar都可以。第一个译文舍弃了这两个常见译法,用了populus alba,从意思上说没有错,但这是拉丁语的说法,英语中一般只用于科技文体,如专门论述植物学的文章,文学散文中不太可能用这个词,否则很不自然。第二个译文把“不是平凡的”翻译成了out of ordinary,说明译者有一定的积累,知道用out of和ordinary搭配也可以表示not ordinary的含义,但译者对这个用法还没有完全掌握,漏了定冠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out of the ordinary。

获奖译文:Such are white poplars. They are very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not ordinary trees at all. (郭倩)

评析:译文中tree出现了两次,都用了复数,构成了反复。如前所述,用very来译“极”也没有问题。把“这就是”翻译成such are,突出了白杨树的特质,意思非常准确,比they are或these are要好得多。但Northwest首字母不应该大写,把原文拆译成两句也略显嗦,不如原文简略。我们不妨把后两个分句处理成同位语,形成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Such are white poplars, extremely common trees in the Northwest, but by no means ordinary trees. (韩子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归去来辞原文10篇

学习

公司采购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采购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有关采购工作计划合集8篇,关于采购工作计划7篇。2009通过组织学习《采购管理战略》和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换版之机完善了更具操作性的《材料、设备采购控制流程》、《采购及供方评价

学习

电商物流园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物流园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电商物流园工作流程,电商物流项目建议书。2012年5月,广州市黄埔区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34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广东省(单列市深圳除外)唯一的首批基地后,黄埔区电子商务产业迎来发

学习

逍遥游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逍遥游10篇,内容包括逍遥游必背十篇,逍遥游全篇最有名的句子。

学习

几分在心头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几分在心头10篇,内容包括几分什么在心头,几分喜悦在心头。悄悄地,内心深处激起一层层涟漪,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心湖。又不知不觉地,我便付出了眼泪的代价,只为留几分感动在心头。这个寒假,对于我来说并不简单,也让我收获了、成长了不

学习

月亮与六便士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与六便士10篇,内容包括月亮与六便士各章节摘抄,月亮与六便士书摘加感悟。他的梦想道路注定异于常人,因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热情。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

学习

网吧如何经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网吧如何经营10篇,内容包括网吧怎么经营最好,网吧经营技巧和思路。网吧自出现到发展的十余年间,从最初的单体到现在逐渐繁荣的连锁化进程,沉浮之间,逐步实现了长江前浪推后浪的态势。而作为“前浪”的单体网吧,在经历最初兴盛的

学习

爱渐渐离开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爱渐渐离开10篇,内容包括歌曲爱渐渐离开,爱渐渐离开的文案。4.翻过那些苍凉的扉页,回过头来,感觉曾经的岁月是一场空。但,我并不想放手,可是时间却无情的松开了我的手。5.遥远的笑容和真诚的祝福,在温暖的回忆里依旧清晰。陌上梧

学习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内容包括恋爱心理学课程论文致谢,恋爱心理学论文题目。近年来,随着性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逐渐普及,学者们也相继对该领域做了各项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问题上的

学习

房屋租赁合同模板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租赁合同模板10篇,内容包括房屋租赁合同免费模板下载,房屋租赁合同范本最新模板。出租方:(以下称甲方)承租方:(以下称乙方)为了正旺建材大市场促进繁荣,实现统一管理、划区经营的经营理念,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根据有关法律、法

学习

电视电话会10篇

阅读(21)

刘安东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亲自到邮***生产现场视察慰问,充分表明了***和***府对国家邮***通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的讲话是对所有奋战在抗灾、生产一线邮***员工的极大鼓舞,也是对全国邮***服务工作的充分肯定,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

学习

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10篇,内容包括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心得。资料与方法延安中学、延安市实验中学、宝塔区第四中学,甘泉县高级中学、富县高级中学、洛川县高级中学、黄龙县高级中学等7所高级中学,愿意接受调

学习

劳动节感悟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节感悟10篇,内容包括劳动节收获与感悟,劳动节感悟日记。五月一日热闹非凡的一天!仿佛那娇艳美丽的花儿是为今天而开,仿佛那暖融融的春风是为今天而吹,仿佛那迎风招展的彩旗是为今天而飘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好似事先约好了似

学习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湖北高考语文作文10篇,内容包括湖北高考作文范文欣赏,高考语文作文湖北范文。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Λ),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次。删除:把多余的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每

学习

学校业务工作计划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业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工作计划合集七篇,业务副校长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二、实施两项工程,推动学校***建工作的开展1、规范工程。规范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学校组建时间不长,***的各项建设在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

学习

蒹葭原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蒹葭原文10篇,内容包括蒹葭翻译及原文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

学习

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10篇,内容包括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朗诵原文,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摘抄。不同于许渊冲先生的“音美”、“形美”、“意美”,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文章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应当有“音乐美”、“绘画

学习

式微原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式微原文10篇,内容包括式微原文朗读及翻译,式微原文及翻译解析。艺术的灵魂在于思想,通常一个画种的发展都是建构在人的性格和思想意识形态之上的,对于文人画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文人画之所以随着封建统治的消亡而逐渐

学习

归去来兮辞朗诵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归去来兮辞朗诵10篇,内容包括归去来兮辞并序朗诵完整版,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首先,诗歌用词的精妙,可以说是字字如金。有名的一些炼字。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数次易改最终定夺,表现出全新的意境。再

学习

中原文化论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中原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中原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中原文化的论文。豫剧是中原地方戏曲剧种,豫剧的题材表现和思想内容,都受到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豫剧的题材,主要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

学习

沁园春长沙原文10篇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沁园春长沙原文10篇,内容包括沁园春长沙全文原文,沁园春长沙文字版原文。***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

学习

凡卡原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凡卡原文10篇,内容包括凡卡原著原文,凡卡全文段落赏析。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准备举行盛大的圣诞晚会。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个守夜人背着斧头准备到林子里砍树,因为老爷觉得还需要他再去砍一棵圣诞树摆设一下。康司坦丁·

学习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爱莲说原文及翻译10篇,内容包括爱莲说拼音版原文及翻译,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朗读指导。关键词:诗歌翻译;美学差异;归化和异化1927年7月,朱自清怀着对国家存亡的担忧和对乏味生活的失望创作了经典名作《荷塘月色》。文中主要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