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1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修行固然重要,可师父如何领进门也很关键!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对每学年的第一堂课都非常重视!第一堂课不光要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通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呢?首先,我借鉴相声的手法,用通俗、幽默的生活化语言,对几个学生觉得明白但又说不上所以然常识性问题进行阐述,来让学生对我的讲课风格感兴趣,愿意听我的课。其次,再将本课程要学习什么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了兴趣这个“老师”的帮忙,学生会很容易掌握本学科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素质,也才能胜任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现就我的第一堂课来说说我是如何去实现这些理念的。
下面是我进入课堂后的具体的实施步骤:
开始我向学生介绍自己时说:“同学们!我姓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教师第一次教的学生,对新老师都有一种新鲜感,也想了解这个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在介绍自己姓名时,故意不直接说出自己姓什么,这时,知道百家姓的学生会说“赵”,不知道的同学会不由自主地向其他同学探问,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来我的讲课上来了。
接下来,我手拿一个计算器,向坐在前排的某个学生询问:“这是什么?”,在计算机应用已经遍地开花的今天,还往往有学生脱口说:“计算机”。我马上就此说道:“不对!这是计算器,看来你是‘机’、‘器’不分呀!计算器和计算机只有一字之差,虽然它们有部分功能相同,但它们却有本质的不同,你把它们混为一谈,看来你是个‘机盲’哟!同学们!既然有机盲存在,咱们第一个问题就得“扫盲”啦,注意是扫“机盲”,不是“文盲”。我们第一个问题就先讲讲: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区别(板书)。
同学们!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对它们有清晰的理解。从外表看,计算器一般很小,也就巴掌大,揣在衣服兜里就能带走;可计算机、既使是微型计算机,一个人勉强才能抱走。这是它们的外在形态区别,并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它们本质的区别是在功能上。
我手拿计算器走向一个学生问“用过它吗?”,学生说“用过”,我再问“用它干过什么?”,学生道“计算数学题,做加减乘除运算”。我接着追问“用它算过命吗?”,学生笑答“没有”。我继续说:“它也算不了命!但你们听说过电脑算命吧?”,同学们回答“听说过”。
同学们!计算器的全部功能就是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函数运算,我们称之为算术运算;而计算机除了能做算术运算之外,还能做一种计算器做不了的运算——逻辑运算,换句话说就是计算机能进行逻辑思维,此外计算机还具备记忆大量数据的功能。记忆和逻辑思维是我们人脑的功能,计算机具备了我们人脑的这些功能,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绰号——电脑。(我并不着急说出,而由学生说出来,然后我板书出来)大家想想计算机的绰号,你就能明白这两者的区别了。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2
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即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怎样强化学生的这个“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历史是初中新开设的科目,又是“过去时”,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遥不可及的年代,离他们太远了。而几千年的历史却只用薄薄的几本书讲完,可想而知,历史已高度凝炼,用言简意赅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所以许多学生对学历史有畏难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历史课的第一印象不好,势必会使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势必就会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学生首次接触历史这门课程时,我们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怎样利用首因效应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简单地谈一下我的看法,愿与各位同仁同榷。
一、超水平地上好导言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如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让历史对学生有吸引力,导言课非常重要,它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导言课时,我们不能死板地照本宣科,要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观,使他们兴奋起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我简单地说一下我是如何上的导言课的。
在上课时,我特意穿了一件唐装。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老师身上穿的是什么服装呢?为什么叫唐装呢?谁知道呢?”生答后师接着说:“要想知道原因,我们就提请教一位新朋友——历史,什么是历史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来说出你心目中的历史。”生答后,师小结出历史的定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名人谈史”,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出中国历史的画卷,从北京人、秦始皇、四大发明到中国近代的落后以及中国现代的崛起。结合这些内容让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的原因,在说的同时也使自身受到了教育。
历史是过去时,我们怎样来了解历史呢?同学们动脑筋来思考一下。
历史浩如烟海,我们如何学习历史呢?师介绍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如何(how)。
通过这节导言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目的、内容、方法,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场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带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如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导入语即开场白上。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开场白,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会给学生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开场白的设计,没有固定方法,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可以了。常用的开场白有故事开场、歌曲开场、悬念开场、经验来场等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在开场的时候要注意,开场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趣味性和启迪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吊起学生的胃口,同时开场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
三、设计好第一次历史考试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
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就要慎重对待并精心设计好第一次历史考试,要把它当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体验成功的有效手段。在组织学生考试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也特别努力,如果第一次考试就不理想,就有可能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完全击跨,学习的热情就会下降,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破罐子破摔。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科学化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好似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45分钟骨增效益,提质量?我认为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平常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就是这个意思。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四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第二个规律,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第四个规律,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第一个规律:学科体系的规律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目标,抓住基本环节,重视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具目标性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形”时,准备齐“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新授知识具突破性
一般说来,初中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课前自主练: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作铺垫的。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数加法法则;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正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可先通过分步单项运算,后综合运算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学于实践中,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通过学生用自制的正方体剪切开,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或者将一些平面展开***,通过剪、拼,看是否能折叠还原成正方体等操作手段来达到掌握展开与折叠立方体***形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用分析法或排除法讲解过后,可以让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的思想,试着让学生***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可能性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知识具强化性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驾驭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角的比较”时,可以通过寻找这些角的共同点及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昧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习教育储蓄问题时,可以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除了掌握所教的几种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形,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剩余几何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其他特殊立体***形的截面***形,把普通的,特殊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堂小结具反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价,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五、课后作业具系统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必须将新授知识全面的体现出来,作业难易结合,循序渐进,随时从作业中发现课上的不足或缺漏,反馈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补充加深,及时讲评纠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
第二个性:学生认知的规律性
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是注重启发的策略。不要搞那么一些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问题不断地问学生,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我主张策略,你就有意地设置一些知识陷阱,设置一些知识墙,对学生进行激疑,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带动整个的一堂课。二是要遵循思维的规律。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启而不发,不配合,实际上这些老师是忽视了思维的规律。第一,打好思维的基础。第二,建立思维的层次。第三,是教给思维的方法。第四,要体现思维的发散。第五,要建立思维的结构。
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并极大地给予满足。第二个,注重课堂教学的性。譬如说课堂教学的流畅,课堂教学中语言有魅力,整个课堂教学中驾驭活而不乱,等等。艺术能够引起对人的心灵的震撼,一堂课学生上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除了你那堂的性以外,不可或缺的是你那堂课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四个规律: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大班级怎样驾驭好课堂?我给大家提个建议,驾驭课堂是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就是老师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的能力,等等。宏观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
[1] 赖德胜 数学(七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第一堂课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学好基础会计课程,能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基础会计课,打好扎实的基础呢?笔者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专业教师应重视并上好第一堂基础会计课。那么,怎样上好第一堂基础会计课呢?
一、从思想上重视第一堂课,并备好第一堂课
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因为教师和学生都还沉醉在暑假的休闲之中,往往还没有进入上课的状态,所以有的教师从思想上不重视第一堂课,对学生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就应付过去,殊不知这正是错失了与新生沟通的最好时机,也给学生留下了不负责任的印象,给以后教学的开展设置了障碍。因此,教师应重视新生的第一堂课,备好第一堂课。那是不是意味着第一堂课就要开始备新课呢?因为新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可以不备新课。那备些什么内容?
1.因为是与新生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和接触,所以最好在课前修饰一下自己的形象,尽可能地穿着职业正装,一来是显得干净利落,二来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要知道一个人的外在气质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内涵,职业化的穿着能表现出这位教师是专业的,富有经验的,这样学生就会打心底里认同你尊重你。
2.备好开场白很重要,一句话的说出就能反映出这个人有没有水平。这个开场白,要介绍自己的姓名、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为学生都会对教自己的教师有没有水平充满好奇,所以这样的开场白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和专业水平,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有水平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所以,请不要忘了做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3.主要还是要备好整堂课的教学环节。虽然在第一堂课里不讲授新课,但必要的“教学环节”还是要准备充分的,比如要事先想好打算讲哪些内容,怎样讲,最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教学目的。这样整堂课下来才会显得有条理,也能给学生留下个善于驾驭课堂的好印象。
二、努力上好第一堂课
1.讲讲对会计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会计职业的兴趣。可通过让学生举身边的事例,如:个人购物要算购物帐,家庭日常收入开支要算收入费用账,家庭大件贵重的物品要算固定资产账,建筑商品房需要核算成本等,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会计。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明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会计,会计的未来是更是不可或缺的,令人向往的,从而使学生对基础会计有所重视,并有学好它的欲望。要知道,每个人都想从事他喜欢的职业,一个人只有对某个职业感兴趣,他才会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愿望和内驱力。所以会计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会计职业兴趣。如何激发呢?可通过事例来说明。
2.介绍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尤其是考证任务和毕业就业任务)。学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完全不懂得如何去学好,也不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然后告诉学生考证成绩就是检验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明确清晰地告诉学生要通过哪些课程的学习,考取哪些资格证书,才能毕业上岗,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校两年的学习任务,从而做到有目的地学习而不是“两眼一抹黑”地学习。
3.介绍《基础会计》课的的学习内容,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4.宣扬优秀毕业生事迹,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现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很大,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中专生应如何脱颖而出呢?这时,可以给他们讲授会计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讲一些我校优秀毕业生尤其是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技能,积极考取资格证书,是完全能够就业甚至胜任这个职业的,让学生对学习会计有信心,对以后就业有信心。
三、上好第一堂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摆正姿态和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或看不起就读职校的学生。
2.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
3.要情绪饱满,面带微笑,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搞的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学生对你的上课水平产生质疑。
4.语言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要贴进现实,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
5.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下马威,这只会使学生对你反感从而抵制上你的课。
四、结束语
教师的第一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堂课成功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开头开得好,这门课程就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从心里自发地想学好这门课程这门专业。那么对教师来说,后面的教学工作在开展时就相对容易得多,作为职校教师,在钻研教学方法和学科课程设计的同时应懂得第一堂课在新生心目中的影响和意义,重视备好第一堂课,努力上好第一堂课。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5
【选 题】
我想挑战最难上的一节课7.2.1三角形的内角。原因一是知识地位重要,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也通过拼、折等方法验证了这一结论,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用逻辑推理来证明,而且从这一课起学生才正式学习证明,所以说这是初中生几何证明的第一课,价值意义非常大。另一个原因是很多老师会认为这节课上过很多次,也不会有什么新意,更没什么扩充的。可我不这样想,我认为新颖之处在于,一方面我利用导学案;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这节课背后的价值——体会证明。
【***备课】
确定了课题,我便***备课。首先,我认真地读了两遍教材,又仔细研究了教师用书,这时我更认识到了上这节课的难度。确定了三维目标后,我开始了如下的备课过程: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以一道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第二,学生动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在验证过程中寻求证明的思路。
第三,几何画板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限的,而几何画板能说明一般情况,让学生明白对于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第四,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如何正确引辅助线,了解什么是证明,学会几何证明的书写过程。
第五,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学生分析并书写解题过程,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六,巩固练习。
第七,小结、布置作业。
二、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教学目标;二是导读指南;三是练习(包括夯实基础和能力突破)。其中导读指南是导学案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读。请你认真读一遍课本第72~74页。
第二,划。请你再次读一遍,边读边用彩色笔划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三,写。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写在下面。
第四,议。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量一量:画3个特殊的三角形,量出各内角的度数,通过计算三个内角的和进行验证。
折一折:分别利用已制作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通过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剪一剪,拼一拼:分别利用已制作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通过剪角、拼角的方法进行验证。
第五,思。完成课本第72页探究。你能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把证明的方法写在下面。
第六,例。(略)
第七,认真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根据你的理解,你要提出什么问题?
第八,总结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制作课件
按照教学流程和导学案的内容,我制作了课件。
【研 讨】
我们数学组进行了三次试讲研讨,在教研员和组内老师的大力帮助下,我逐步成熟和完善,同时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又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在我原有的备课基础上对这节课提出了如下可行性建议:
第一,导课部分先保留,但不要题目只要***形,因为导课的作用就是引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二,删除学生动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活动,而改成书上的探究: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平角,从这个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学生在小学已经验证过,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安排探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剪拼寻找证明的思路,这样做直击重点,提高效率。
第三,删除几何画板演示。起初使用几何画板的目的是演示一般三角形结论仍然成立,但考虑到删除了量、折等活动,所以几何画板演示就没什么必要了,没有达到通过操作得出证明思路的目的。
第四,在讲授例题之前,添加几个小练习。
求出下列***中x的值。
刚开始时认为三角形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学生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在例题之前没有设置小练习。但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后直接做例题没有过渡,学生的思维不能马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添加了以上的练习。
第五,修改例题中的问题。把原例题的问题“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改成“你能求出***中哪些角的度数?”,再问原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第六,修改导学案。按照教学设计的修改,我把导学案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去掉导学案中“议”的环节,在“思”的环节中添加6个三角形,以备学生证明使用。
【正式上课】
经过了几次试讲,终于正式上课了,虽然我已经上过多次公开课,也参加过多次教学大赛,但正式上课的时候依然很紧张,我努力表现,争取得到更多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40分钟的一节课我上得很愉悦,不仅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还有一些生成的东西让我反思。
【反思中成长】
第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修改意见中取消创设情境的实际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为小组交流导学案的预习成果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6
在指导老师的介绍和推荐下,我分别认识了我的教学工作指导老师万老师和我的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高老师。并于9月17日正式开始实习工作,我们的实习工作主要是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者是同时进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熟悉学校日程安排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听课;第二阶段主要是备课、试讲、讲课、反思、评课和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设计好调查问卷;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完成教育调查。
实习第一阶段——雾里看花到拨开云雾见天堂
在****中学,周一到周六, 7点20开始早读,晚上8点10分放学,而住宿生则要学习到9点20,第三节课后做课间操,第四节课和第七节课后做眼保健操,每个周一会有个晨会,周五下午开班会,每天两次清洁。知道学校作息时间表后,在17日的下午,我下班了,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讲台下一张张真诚,可爱的面孔,给足了我信心,在今天,我认识了班委,并且充分的展示了我的真诚和友好,以为与他们有了美好的开始,则接下来的交流会如流水般的顺利,但事与愿违,尽管是这样,学生还是会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我难以深入到他们,因此我向高老师要了他们的学籍卡,记分册,尽可能的多了解他们,同时高老师也不时的向我介绍班里的学生,从第二天起,我与高老师一样做到“六到班”,有了充分多的机会去认识他们,渐渐的走进了他们。
在教学方面,也不能怠慢,17号我满怀好奇的走进了高二6班听万玉洁老师讲课,我觉得课堂很活跃,很有趣,我很认真的记了笔记,课后,我看了学生的笔记,发现我的笔记和他们的并无差异,才发现我这个实习老师不觉当中又变成了学生,我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在原来上教学论的时候,老师强调的教学技巧,因此在以后的听课当中,我才得以去注意老师上课的技巧,是如何的导入的,如何强调重点的,如何处理课上学生的问题,如何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如何在教室里表现自己的教态,又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的等等。课后,我们开始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此之前,我想象过批改作业会有多无聊,会有多烦躁,但是我一接触到这些作业本,看到上面或是工工整整,或是寥寥草草的字迹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在灯下苦心思考的情景,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去查看,这是学生们的心血,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去想,这是学生们跳动的思维啊!我开始珍惜这与他们交流的又一个机会。我开始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也开始检查自己的“装备”。
实习第二阶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花了近两个星期,记住了班上所有的学生,当我一个个叫出他们的名字后,看到他们脸上从诧异变为惊喜,他们开始在课后老远的就主动和我打招呼,我甚至很贪恋那一声声的“老师好!”,因此课后我也会尽可能的与他们在一起;他们开始来问我习题,我看到了他们求知的渴望,看到他们听了讲解后的满足,我开始更用心的去学习来满足他们。但是也有对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他们只是每次应付老师写完或是不写完作业,我找他们,给他们辅导,他们都很聪明,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人拉他们一把,慢慢的我看到了他们作业本上更加工整的字迹,我也不忘在作业本上写下表扬和鼓励的批语,他们开始主动来问我习题。渐渐的,在2班,我将班主任工作和生物课后辅导工作于一身,并积极的向两位指导老师汇报2班的情况。也许高老师看到了我的辛劳,看到了我的努力,也看到了效果。一天,他向我谈起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希望我好好利用与学生这搬没有距离的优势多去了解她并帮助她,我开始从女孩的作业、女孩的朋友等等尽可能的去了解她,通过好多次的谈话,女孩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见我就跑到羞涩的对我说老师好,再到老远就挥手向我打招呼,看着她写满自信的笑脸上,我才明白春蚕为何愿意吐丝,才明白蜡炬为何愿意被点燃。
高中的日常安排很紧凑,但丝毫不减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热忱。10月7日和8日是校运会,在班上学生入场后,到裁判席上认真的协助此次运动会的举办,看着运动场上拼搏的身影,听着看台上雀跃的欢呼声,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热情朝气,我想要永久的享受这份美好,这更是坚定了我要站在三尺讲台前挥洒汗水的决心。运动会后,紧接着是高一高二“江华杯”足球赛和女子健美操大赛,因此我便开始组织班上女生排练健美操和帮助处理足球赛上的相关事务。在这里,我见到了学生更真实的一面,不仅仅加深了师生间的关系,更是有利于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这段期间,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我们高二实习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份问卷设计。
在听了不同老师的课后,我们“磨刀霍霍”开始收集资料准备祥案,试讲。备教案,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完成这个工作并不难,然而在我们试讲的时候,问题一个个出来了,首先声音不够洪亮,板书的安排还是不够规范,尤其在试讲的时候,各个知识点的连接和过渡不够流畅,因为事先我们很重视教材,因此在教材里挖掘出来好多知识点以后,有时会在讲的时候忘记。因此,我们便不断的重复,小组成员也热心的为对方指出不足,在指导老师在场的试讲时,知道老师虽然也给我们提了一些意见,但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感激老师们悉心的指导。并从10月12日开始新课的讲授,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和作为课任教师与学生相处是完全不相同的,学生也是,在对待班主任和上课的教师时候是两种状态。每次课后,我都会认真的反思,总结这次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并努力去改正。同时也积极去听别的小组成员的课,去学习课上的优点,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实习的第三阶段——心灵的碰撞,激情正上演,我怎舍得
在不断地修改后,我们的调查问卷成形了,在学生填好问卷后,我们一份份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仔细对其进行了分析,帮助老师们更多的认识了自己的学生,同时也开拓了另一条师生交流的通道。
与学生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在与他们不断的交流中,我构思好了我将要开展的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并于10月23日下午主持了这次班会,我谈及我的学***历,鼓励了他们,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发言,说出了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困惑,同时还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谈他们的学***验。从这次班会当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高老师常挂在嘴边别的“老师教育学生,学生也教育老师”这一真理,我发现了学生这一“百宝箱”。10月28日,离别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临了,在张学友的《祝福》中,我向学生赠送了我精心挑选的写满鼓励和祝福的书签,他们也送给了我这辈子将永存的礼物——集体留言本。握着这个小本子,我知道她的份量,她将是我前行路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实习的日子已经过去,而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沉淀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月的缘分,足以让我铭记。就像一位学生说的:人生之路像是多米诺骨牌,我的那一列很荣幸的与这些可爱的孩子有了这么小段的交叉,短暂但令人难忘。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7
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传统观念,同时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
1.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
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六课《我是怎样长大的》。课本第21页有四幅插***,分别选择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性的成长变化经历,画面情节真实、生动,充满童趣,又极具代表性,在平实之中包含着真情,很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插***没有人物对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经历,讲讲爸爸妈妈抚养我的故事,使得***画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染力,也为第七课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先出示课文第一幅插***,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小村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景色优美的小村庄。我再让学生***文对照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从中感受小村子的美丽,体会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是幸福和快乐的。 学完课文后,我再出示被洪水冲毁后的小村庄的***片与第一幅插***对比,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乱砍滥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课文的深刻含义,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相信我能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教学“亮出自己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绝活,如小制作,小发明、歌唱、画画、剪纸等,我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尤其对那些不自信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我抓住“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这句话,让学生用已有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再以一间教室长八米,为例让学生计算,我国曾经捕获的鲸比两间教室还要长,这样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学生很容易理解了鲸大和长的特点。
3.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作为教师要急中生智,把突发因素生成动态资源
在教学小学第五册《我是怎样长大的》一课“我的成长相册”这一环节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密切关系。有个叫何泽的小男孩,讲的是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合影,当他说到“这张照片是爷爷病重时全家人的合影,第二天爷爷就去世了”时,他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全班同学有的发出笑声,有的窃窃私语,教室一片混乱。此时如果批评哭的同学,不近人情,强行制止哄笑学生会影响时间、影响课堂效果。我灵机一动,走上讲台,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学生安静下来。然后说老师知道大家不明白何泽同学为什么突然哭了,我们就请何泽同学告诉大家。何泽同学抽噎着告诉大家,他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很爱他,现在爷爷去世了,他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他非常想念爷爷。这时我就势引导:“何泽同学的爷爷奶奶抚养何泽长大,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了,但他一直记着爷爷的养育之恩,说明他知道感恩。那么我们每个同学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有的说要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有的说要感谢家人,有的说要孝敬家人。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会感恩”。这时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感谢家人的养育之恩,已经不是一种形式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事实证明他们课后都按自己定的计划去实施。同时这节课又为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等
如: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片、影视等,使用多媒体播放,使教学活动直观、省时、高效。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8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课件开发的热潮正在校园兴起,课件各式各样、风格各异,收到很好的效果,体现了课件辅助教学的优点。一个成功的学科课件,能充分地运用动画,与学生思维同步,保证循序渐进,运用恰当的素材,操作简捷方便、灵活易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被本学科老师借鉴和引用。如何选好一堂课,设计好脚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开发软件,进行开发设计,使课件发挥其特有的效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这是每位教师在课件开发前首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制作一个课件的过程与体会与大家探讨。
第一,找准课题。数学课题种类繁多,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非每堂课都得用课件,并非每个课题用课件辅助教学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我们选准了课题,设计好了课件就能如虎添翼,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例如:我们选的课题为"数学归纳法"、"不等式的证明"、"二项式定理"等,这时,若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只能代替粉笔板书,课件的优点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效果不好;若选择课题为"数形结合"、"三角函数变换"、"棱台的分割"、"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侧面展开***"、"二次函数的***象"等等,这时就可借助课件进行教学,生动直观,通俗易懂,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选好开发工具。现在设计软件较多,常见的有Authorware、几何画板、PowerPoint、蒙泰瑶光多媒体编著系统、翰林汇多媒体课堂等等。这些多媒体编辑软件,专门针对多媒体制作,界面简单,易于上手,控制容易、模板丰富、人机交互性强、流程清晰、支持动画。在设计一个专业化课件时,必须找到某个软件的优点,使设计过程得以简化,开发周期短,又能生动地体现了本节知识点的本质。如"圆锥的侧面展开***"这一课题可用"几何画板"就能很快地设计出来,呈现三维动画的效果,但若用Authorware设计,则难度较大,开发时间长,用PowerPoint设计无法显示其动画过程;有的课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软件支持,互相调用,集各个设计软件的优点,既能取长补短,又可以缩短开发时间,不必苦寻某个软件的设计方法。
第三,设计好每个界面。界面需要插入恰当的声音、***象、视频,设置超级链接、人机交互,演示动画与文本等。课件犹如电影,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我们要写好初始脚本,设计简要概念、主要结构模块、课堂练习等,使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清晰,界面调度灵活而又简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界面,插入声音、视频时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如在开发"数形结合"课件时,我设计了运用此数学方法的四种类型:线段和与差、斜率、方程根的个数、实参的取值范围,以此界面作为调度中心,分别讲解相应的例题,这四种类型归纳起来既填补了教材的空白,又体现了此方法运用的题型,使学生今后碰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能触发联想,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减少对数学题目的畏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体现动感。优秀的课件离不开动画的展现,数学函数在动画设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确定一个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让点乃至整个***形沿既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函数***象,或动态地展示***形的变化过程。这些动画的设计运用了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平移、曲线方程,代数中的比例等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重视对函数的研究与实验,就能使课件能让教师随便改变参数,生成不同的***形或运动轨迹,化抽象为具体,体现数学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而且能简化流程,设计出来的课件短小精焊,功能强大,通用性强,为师生所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9
何老师对此十分满意,她坚信:严师出高徒。
有一天,何教师信步踱到后窗口,想看看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何老师还没走近窗口,就听教室里乱哄哄一片。原来,由于对一道题的理解不同,同学们分成了几派,争执起来。何老师不禁皱起眉头:上课怎能这样?她耐着性子继续在窗口看着,看到任课老师把答案公布以后,同学们还在乱吵吵,何老师怒火中烧。
第二天,几个“吵”得最凶的学生被带进何老师的办公室,何老师开始训斥:“昨天怎么回事?……你们太狂妄自大了!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几天不训你们,皮紧了吗?……”。从高老师的话里,被训得狗血喷头的学生,发现了一个秘密——后窗口有人盯梢。
从此,课堂上再也没有了那样肆无忌惮的争沙,教室里始终鸦雀无声,静得怕人,空气好像凝固住。何老师却认为这时自已“教导有方”。
然而好景不长,任课老师向何老师反映说,同学们上课时死气沉沉,不少人走神;运动会上的啦啦队也松松垮,喊得有气无力;期未考试成绩全年倒数第二。
有位老教师指责何老师:“你毁掉的是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吧!
何老师听了如梦初醒:是啊!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他们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现在他们失去了欢笑,整天担心后窗口有双眼睛监视自已,那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
何老师开始有一种失落感。
过了一阵子,据任课老师说,同学们的情绪和态度稍有改观,但还不如往常,听着老师们的话,何老师很不好受,她在心里忏悔:如果当时不去后窗,就不会听到吵闹;如果没有听到吵闹,就不会发脾气;如果没有那顿“教训”,就不会让同学们这么难受;如果同学们不这么难受,就……
她担心得不到同学的原谅,甚至想放弃班主任的工作。
但她毕竟是过来人,经过的事不少,她决定在班里与同学们“公开谈话”,倾诉自已的心声。
何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着,下面却是一双双懒洋洋的眼睛。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早习惯了,这种训话每天都有,同学们早烦透了。
何老师火了,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你们这是什么样子,什么态度?!我花时间教育你们,与你们沟通,就这么难吗?”
“沟通?”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瞪大了。这个词是第一次听到,第一次从何老师这里听到。
一双双眼睛惊愕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简直不敢相信。
终于,刚才死气沉沉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何老师接着说:“明天请同学们把对老师的看法写出来,随便写,只写何老师的缺点,好吗?”
“OK!”同学们终于爆发了欢快的笑声。
后来的结果,想必大家也猜到了,班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了,男生们甚至敢和何老师开玩笑。何老师也不时把自已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她发现,少和学生生气,不仅自己心情舒畅,学生也好管多了。
第二年的期未考试,何老师班的成绩跃居年级第一,其它各项活动也从未落后过。后来,他们班被评为省“模范班集体”,何老师也评为“优秀教师”,……好事接踵而至。
有的老师何老师请教带班的经验,她说:“先去拉拢你的学生。”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篇10
1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即自己的行为干预,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更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按以往的习惯,由教师介绍什么是化学即化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好化学、怎样学好化学等等,学生感到陌生、枯燥而乏味,对于一部分学生就会造成以后学习的障碍。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学生五人一组首先到学校机房上网查询生活中的化学,然后小组去采访学化工的家长及上一中和上大学的自己崇拜的哥哥、姐姐,让他们讲讲学习化学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介绍他们学好化学的方法,并将结果记录整理,上课时由代表发言。整个化学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很高,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成果,是他们所崇拜的人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比老师去讲说服力强多了: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化学故事讲得就像评书演员讲评书一样。对于如何学好化学,方法很多很多;更有许多学好化学的小窍门是老师所不知道的。这堂课为化学的学习开了好头: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排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化学课教学的内容编排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地按基本的教学程序去讲课、布置书面作业、出卷考试,学生就会感觉不到新鲜,觉得和别的学科没什么两样,没有学科的特色和新鲜感,甚至用以往应付其他学科的办法去应付化学学科。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科得天独厚的特点去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3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和提供信息。
教师课堂活动即教师干预行为包括讲课方式、提问方式及讲课的手势或说话的语调,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能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好的提问方式,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天地,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4课堂上适当设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在化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需要学习氢气的制备装置。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实验装置,他们就会感到枯燥、平淡,缺乏主动意识。我首先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氧气的装置去制备氢气P否定回答之后,提出第一个探究问题“能否根据氢气特点在制氧气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呢?”很多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指出不足,经过讨论终于形成了简易制备装置。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探究问题“如果酸用完了,如何不打开胶塞添加酸呢?”学生马上回答“加一个漏斗”。然后,学生就漏斗问题展开争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加长颈漏斗。第三个探究问题是“反应有时要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如何做到?”学生马上想到要使酸和锌粒脱离。第四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如何使二者分离?”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各种想法,有的把废旧塑料小瓶都用上了。他们太聪明了!最后,我告诉他们:“我们进行的探究过程就是当年化学家启普的启普发生器的发明过程。”整个课堂一片沸腾:我们也会搞发明了,以后我也要搞发明……二、通过教师干预,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在化学课堂上实施主体性教育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目标,并帮助其完成目标,从而增加其学习的信心。
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别,作为教师必须非常注意这种差别,在自己的课堂干预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如课堂提问的设计、课上练习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等。就课堂提问来说,如果不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把难度大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次数多了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距离越拉越大。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完成了一定层次的目标,再设计更高的目标,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通过教师的干预,在化学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实施主体性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