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10篇

蒙娜丽莎之约篇1

等候;一到四段。排队时的队伍像长龙,最后终于亲睹风采,看见她了。表现了迫切的心情。

欣赏;五到七段。主要描述蒙娜丽莎的大小和外形,表情和微笑、姿态与背景。她是是永恒的象征。

感触;第八段。蒙娜丽莎是璀璨明珠。作者心灵震撼。

中心思想:

蒙娜丽莎之约篇2

欢迎您来到卢浮博物馆参观.

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是达.芬奇创作的人物肖像画杰出的《蒙娜丽莎》,画中的女人是佛罗伦萨商人F.DEL乔孔多之妻,当时年约24岁。

《蒙娜丽莎》这幅画是画家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他创造这幅画时在艺术上可谓孜孜以求,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秒,背景山水幽深茫茫,他力***使人物的丰富的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型达到巧妙的结合,他对与 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辨证关系达到神韵止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魅无穷,神秘莫测,那如梦似的微笑使观看者如坠云雾,直叹妙不可言.

蒙娜丽莎之约篇3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艺术作品;艺术史学者;***像;传统文化;反思

中***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and Introspection of “Mona Lisa” Study

RAO Li1,2

(1.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8;

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17)

15世纪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在五百年的历史中被不断阐释,艺术史学者瓦萨里、佩特、沃尔夫林、弗洛伊德、帕朗第及杜尚等揭示了她优雅、邪恶、荒诞等多个不为人知的面貌。艺术史学者的研究是否截然不同或存在共性,他们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以及对研究的追溯,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从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出,19世纪之后,艺术领域对这幅画的研究热情普遍高涨。这幅白杨木质板面油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创作时间大约从1500年始到1503年止,前后差不多四年时间来完成。从罗斯・金恩的描述,可以推断,这幅举世闻名的画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十七年的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久别的佛罗伦斯,画完《蒙》之后,他便投入到了亚诺河改造计划,并赢得了***治家马基维利的支持。很有可能那段时间,他业余从事绘画,***事工程领域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和兴趣,这方面也影响了他的绘画观念。那么,15世纪的达・芬奇是怎样描绘《蒙》的呢?最早的记载是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及画家瓦萨的《名人传》中的细致描写:“这幅肖像是艺术能在多大程度上模仿自然的典范,最灵巧的手能描绘出的一切细节,在这里都充分表现出来了。那双湿润明亮的眼眸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眼睛周围那生动的红色小圈和毛发,不经过最精细的刻画,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眼脸也自然得体,睫毛浓密,每一根都经过细致的描绘,曲折自如,宛如出自皮下,极为逼真。鼻尖上那完美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嘴唇微翕,从玫瑰红唇到鲜嫩的粉颈,无处不是生动的肌肤而非颜料堆砌。如果人们凝神观看喉头的凹陷之处,仿佛还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的确,我们可以说,这件作品的描绘方式足以让最大胆的艺术家绝望。”

瓦萨里的这段评述大约写于1547年。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幅肖像画,这种描绘基于瓦萨里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的概念“模仿”,借用了传统的文学修辞,赞扬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而这种模仿能激起人的想象力,在脑中产生虚幻的***像。而幻像或错觉基于达・芬奇对解剖、透视、比例及***事工程等科学的普遍的热爱和研究。艺术家运用色彩和线条使平面产生立体真实的错觉,而最终“模仿说”和“理念说”在艺术理论中产生了对立,并影响深远。①在瓦萨里淋漓尽致的描述中,重塑了这幅画的生命力,《蒙》是一首恋人的抒情诗。它和抒情诗之间的比较显然是彼得拉克式的,让人想起了文艺复兴时代诗歌中最著名的绘画《西蒙涅・马尔蒂尼的劳拉肖像》。很有可能瓦萨里有意识地模仿那个传统,他用言情文学和美的意境中的词句来描绘《蒙娜丽莎》。

新柏拉***主义者瓦萨里的描述也显然受那个时代文人影响,如普鲁塔克的《人物传记》一直被瓦萨里奉为楷模。这种描述的传统,直接追溯到古代希腊。在西方美术史中有个来源希腊文的特定的词――ekphrasis,国内译为“艺格敷词”或“造型描述”。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赞美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巧以及对人物内在心理的刻画。这种描述***像的逼真性和生动性能够刺激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引起人从表面和深层解读人物精神面貌的欲望。

艺术史家马丁・坎普说:“它对我们做出了反应,所以我们对它做出了反应。”***像的二重性,一方面使欣赏者产生了想象或幻觉,进一步深入解读***像,从而发现隐藏的内在秘密;另一方面借此描述刺激欣赏者,产生审美。《蒙》的肖像画正如彼得拉克《歌集》中的审美体验:“当我有机会看到您那娇媚的面庞,我就把世界上的一切都遗忘,当然,您那甜蜜笑脸漾出的甜蜜酒浆,直到目不转睛地看到您而心情舒畅,……”瓦萨里描述的蒙娜丽莎肖像与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同样让人产生了***像幻觉和审美愉悦,即语言的视觉形象魅力,带给人心理的审美体验。不同的是,瓦萨里不仅再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本领,还体现“人性的力量”――难以捉摸的微笑、平静和谐的内心。这种表现类似于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对“形和神”完美的表达。很容易就会发现,《蒙》的背景酷似中国式的风景,还像精致的地形工程***,他所使用的“渐隐法”把过于粗糙、生硬的外形柔化,多用于远处或者转折处,这是达・芬奇的发明。按照瓦萨利的说法,这是掌握绘画完美手法的标志。画中的蒙娜丽莎是迷人的,背景也不同于同时代其他画家的处理方式,“渐隐法”让风景画背景就像彼得拉克的诗句一样,更加地诗情画意。

13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对古希腊文化的热爱和重新发现。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蒙田等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无疑,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然而,到了16世纪,宽容的时代结束了。152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意志的束缚》,认为人是“受束缚的、悲惨的、被俘虏的、有病的和死寂的”。此时权威已经重新确立,开始压制人文主义的精神自由,反对强调人的现世活动。接踵而来的是17世纪宗教的复兴。此后,一批哲人逐次点亮了世界的光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动摇了教会的权威,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打破了理性的秩序,重视感性的力量,直至康德集中于人的经验、意识与想象的创造,连接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在这样的环境下,18世纪的人们更加仰慕瓦萨里最崇拜的米开朗基罗,还有其他的画家,如拉斐尔、提香、伦勃朗等。到了19世纪中叶,人们对马基雅利《君主论》里充满谋略世界的重新审视,随之对达・芬奇研究兴趣与日俱增,俘获了歌德、佩特以及弗洛伊德等精英人士的心。

实际上,《蒙》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变得有名起来。意大利雕塑家鲁伊吉・卡拉马塔制作了《蒙》的铜版画。乔治・桑、肖邦和安格尔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慕名拜访,感到迷惑不已:“这颗让人着迷的头颅,隐藏在半明半暗的神秘光线里,显得那么的祥和和骄傲,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挑衅的味道。她那浅浅的微笑,偶尔让人觉得有点邪恶。她那跨越时空而又魅力无比的凝视,对我们充满了诱惑。”

蒙娜丽莎的神话已经流传开来,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灯塔》字里行间折射了蒙娜丽莎甜蜜、神秘的微笑。波德莱尔同时代的诗人戈蒂埃笔下的蒙娜丽莎同样的迷人和危险。19世纪,被理想化的女人已经获得了一种新的角色,对《蒙》的阐释出现了另一条路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19世纪美学理论家沃尔特・佩特说:“比周围的岩石还要古老,她像精灵一样,多次丧生,因而暗知坟墓的秘密……”

佩特对蒙娜丽莎优美的解释,与瓦萨里的描绘相比较,几乎脱离了客观的描绘,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阐释了一幅肖像画,使一幅画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诗。他独辟蹊径,避开了抽象美,以细腻诗意的手法,描述了一个脱俗的蒙娜丽莎。他的思想和拉斐尔前派有联系,罗斯金的观念对他也有影响。其美学观念不受社会或道德观念的制约,与物质无关。

总体上说,佩特对于美的基本观点:是感性、审美化,是主观印象的自我表现,具有浪漫、普遍向上和启蒙的精神。他的批评理论强调必须超越个人印象,进入普遍把握艺术品独特品质的能力,即透过文艺作品本身看到创作者的内部精神世界。他把达・芬奇看做人性的触动者和自然的解释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疑惑不已,发现在达・芬奇的世界里,爱情缺席。他认为,蒙娜丽莎唤醒了达・芬奇对其母亲使人着迷的幸福微笑的记忆。弗洛伊德对此做出一番精彩的精神分析,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影响达・芬奇一生心理情感结构及其创作动力的秘密“恋母情结”。

同样的研究热情出现在英国唐纳德・萨松著的《蒙娜丽莎微笑五百年》中,他研究了一个“高雅文化”的产物如何变成大众消费的对象。Donald Capps认为蒙娜丽莎在男人心目中取代了玛利亚的地位,是忧郁信仰的标志性形象,绘画作品能够帮助自然治愈,把忧郁转换为哀伤。Lillian F. Feldmann Schwartz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蒙娜丽莎和达・芬奇***像的拼合及历史研究,认为达・芬奇以自己为模型画了蒙娜丽莎这幅画。其他的研究见意大利的学者朱塞佩・帕朗第的著作《蒙娜丽莎――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佛罗伦萨妇女》、《达・芬奇的数字迷宫》等。还有杜尚恶搞的作品尝试反叛传统的文化,摄影师哈尔斯曼夸张篡改了优美的面容等。从20世纪杜尚对经典作品的嘲讽,宣布了一个“***像化”时代的逼近。

综上所述,《蒙》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呈现出了一脉相承的关系,佩特、弗洛伊德、帕朗第、阿塔拉伊以及卡普斯,在继承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延伸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认识的过程中,似乎我们一直在遵循千年的思维模式演绎和延伸,正如我们根本无法拥有一个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崭新世界,不断地沿袭传统的脉络和把握时代的精神,去发现和寻找新的规律。对传统的重新认识也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传统的精髓,是尊重创造力、人和世界的真谛。(责任编辑:贾明哲)

蒙娜丽莎之约篇4

他们是我学业里的一场场潮水,而我是一叶随时准备乘风破浪的扁舟。潮来潮去、载沉载浮,他们成了我的舵手,成了那个推动我足以有勇气停泊彼岸的船夫。他们不是谁,他们只是我的蒙娜丽莎,只是我的老师们。

我的九个春秋的学业生涯,他们曾抹下浓痕。即使我的记忆阀门满生腐锈,但他们的声影依旧清晰如故。因为我不曾忘却,每段岁月里每个老师给我的落款的谆谆教诲。他们把和蔼、严厉、亲切、负责……都写进了我的青春纪念册。那一枚枚被记忆风干的蒙娜丽莎本上能够讲述师生情。那是一种无法被切割的满满的情感,我知道。

我知道他们就是我的蒙娜丽莎,即使严厉,即使亲切,即使表扬,即使批评,但最初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都同样是笑颜,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我还记得曾经他笑着告诉我,写作就是要这样有血有肉、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后凝成一个个文字,然后我就爱上了这种倾听生命低吟的方式;我也记得她曾经严肃地告诉我,题中要求你将数字保留到百分位你就不能把它约到十分位,然后我点点头、知道了细节的重要;我会记得他曾经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别担心,这套练习拿回去做,对你会很有帮助的,然后我捧着他精挑细选的习题册和之后不断给我辅导的炽热慢慢变得勇敢,勇敢地攻破了一道道难题;我都记得她严厉地批评我说要勤奋学习、不能这样颓废,然后我擦干眼泪制定了明日的学习计划……我想我会懂得感恩,我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给予我的成长淬炼,反射给我每段历程的笑颜。

在我淡淡落笔的那一刻,思绪就不断输液给笔尖,然后我不用编织足以酝酿真情感动的故事。我一直都知道,严厉和亲切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表扬与批评是两种不同程度的鼓励。我一直都知道,严厉和亲切格式化后都是一样浓烈的爱护,表扬和批评格式化后都是一样深深的疼爱。格式化以后都是一样的风景,和蒙娜丽莎太相似——最终都是一样的笑颜,只是角度不同罢了。而不管哪个角度。我一直都能望见她笑。我相信你也一样。

蒙娜丽莎之约篇5

美术大师达·芬奇的旷世巨作《蒙娜丽莎》曾使众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成了举世公认的“微笑之王”。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幅不是名画却胜似名画的“微笑”之作。或许在他人眼中,它根本无法与达·芬奇之作相提并论,但它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成为我心中的《蒙娜丽莎》。

公共汽车艰难地在公路上爬行。蜷缩在这举目皆人的车厢中的我真恨不得自己能缩小身子,有个安身立足之地。好不容易挨到下一站,勉强舒展一下那麻木的双脚,这时车外传来一个妇女焦急的呼喊声:“等等!等等!”于是关了一半的车门又打开了。

车上人开始骚动了:“少赚点算了,想把我们挤死呀!”几个脾气躁的不耐烦地冲着司机嚷道。“快点,赶紧上车!”年轻的女司机朝车外喊着。“呀!”靠窗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原来那位妇女心急之下被一块横在路当中的石头绊倒了,婴孩的哭声随即传来,哄乱的催促声消失了,大家都焦急地望着车窗外:妇女吃力地爬了起来,她顾不上拍拍身上的尘土,霍地向前蹿了一步,抱起地上用小被子裹着的婴孩快步向车子跑来。

车门终于关上了,一位背着画板的小伙子起身给妇女让了座。已经拥挤不堪的车厢更加拥挤了,可除了妇女轻声哄孩子的喃喃细语之外,听不到任何声音。孩子甜甜入睡了。可是一丝不安的神情突然爬上了妇女的脸庞,周围的人都疑惑地望着她。妇女将抱着孩子的手伸展开,仔细一看,血,手上全是血!她急忙打开被子,把孩子身上查了一遍又一遍,连手指、耳后、脖子都仔细查过了。没有摔破?她那丰满的脸上开始出现汗滴,她不知所措地望着孩子。

蓦地,她舒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蜜,那么轻松,仿佛世上所有快乐都被她拥有了似的。原来,她找到了出血的地方,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她自己的胳膊上!她怜爱地亲了亲孩子那张可爱的脸,又一次笑了,带着几分惬意,几分欣慰。

此刻,我突然有个想法———如果那位背画板的小伙子能用他的画笔画出这妇女的微笑,或许世上就会又多了一幅《蒙娜丽莎》。

(指导教师 张颖丽)

蒙娜丽莎之约篇6

那一年,中国文化周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其中展览区内陈列了许多艺术精品。前来参观的荷兰观众络绎不绝,常常在一幅蒙娜丽莎的像前驻足留连,甚至挤到像前仔仔细细看个分明。可爱的荷兰人看后还向中方的工作人员发问:“蒙娜丽莎像这么逼真,既不像是画的,又不像是丝织的,那是怎么搞的呀?”中方工作人员用手指着自己的头发,笑着说:“这是发绣,用头发绣出来的。”荷兰人大为惊讶,耸耸肩,摊着手:“头发变的艺术品?太神奇了!”

展出的最后一天,两位荷兰的金发美女来到蒙娜丽莎发绣像前,兴奋地比比划划,用不大熟练的中国话对工作人员说:“盼能同意我俩在蒙娜丽莎发绣像前拍照留念,因为这幅像里有我俩的头发。”中方工作人员不知缘由,莫名惊异,但还是彬彬有礼地以笑作答。两位金发美女急着解释:“我俩曾在温州大学工作过,知道这幅发绣来自温州发绣研究所。”中方工作人员见她俩说得有根有梢,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笑容里洋溢着友好的情谊,同意了她们的要求。

这批艺术展品结束荷兰之行后,又辗转到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展览。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嗟叹东方艺术品的精彩奇妙,纷纷赞之以“东方瑰宝”。在场的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正好站在蒙娜丽莎发绣像前,耳闻外国朋友的赞语:“这幅发绣像真好,简直同卢浮宫的油画一样!”不由得暗自赞叹:“浙江这位发绣大师真是绝艺!”回国后还向浙江询问温州发绣艺术研究所和所长孟永国。

这位以蒙娜丽莎发绣像赢得国际声誉的发绣大师是谁呢?

发绣,古籍曾有零星记载,可见这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流传至今,浙江省仅温州发绣艺术研究所一家,全国也属罕见。这幅在欧美展览大获赞誉的蒙娜丽莎发绣像出自温州发绣研究所艺术大师孟永国之手。

孟永国年轻时就读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教学专业,毕业后留在母校宣传部工作。孟家出了个大学老师,父母亲都笑得合不拢嘴。可孟永国很快就发现搞宣传、写美术字这些常态性的工作,可能荒芜掉自己美术创作的园地。一颗不安于庸常的心,驱使孟永国投身于刚刚成立的发绣研究所。他没有把工作变动告诉父母亲和妻子,担心他们数落自己不安耽,担心一个大男人像大姑娘那样坐着刺绣被讥笑。于是暗暗调动工作的天机一点也没有泄露。他想搞出名堂之后再告知,让他们在惊喜中认可。后来他绣出成名作《爱因斯坦》,把在战乱中逃难的爱因斯坦那惊恐的眼神刻画得惟妙惟肖,把无心梳理的蓬乱的头发表现得逼真细腻,深得艺术界人士的赞扬。虽然声誉鹊起,但他还觉得将职业变动告诉家人不到火候。即使后来搞出了在国外展出载誉而归的《蒙娜丽莎》,仍然对家人三缄其口。

《蒙娜丽莎》的成功还有一段佳话。也许是职业爱好使然,孟永国对女性的长发特别注目。一天,他在温州大学校园里邂逅两位长发飘逸的西方女性,不由得止步打量起来:一位的长发金黄,像金色的瀑布那样灿然;另一位发呈棕色,也透出耀眼色调。又长又美的秀发飘进他的艺术思维里,他想象着这些美发像云朵一样幻化成新的作品。

原来,温州大学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结成友好大学,经常互派教师到对方大学定期任教。这两位正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青年女教师,在温州大学任教期满后就回荷兰去了。失之交臂,令孟永国扼腕叹息。

然而,有心人总能抓住机遇。温州大学随后也选派了两位青年教师,要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孟永国找到这两位青年教师,言之凿凿地说:“我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到荷兰后转告那两位从温州大学回去的女教师,说我希望她们的长发能用来创作发绣人像,变成新的艺术生命。”这两位青年教师将孟永国的话原原本本地带给那两位荷兰女教师。谁知她俩听后脸蛋笑成一朵花,爽然回答:“我们的头发能给中国的艺术大师绣人像,高兴还来不及哪!”她们在两位温州大学青年教师回国前齐刷刷地剪下自己美丽的长发,包装后请他们带去,并说:“中国艺术大师用我们的头发做成了什么人像,可以告诉我们吗?”

孟永国接到来自荷兰的秀发,顿时激动得双脚就像踩在金色的云朵上,飘飘欲飞。这一头发奇缘,一直维系着他的艺术构想。一天,他翻看《卢浮宫画集》,著名的蒙娜丽莎油画顿时照亮了他的创作构思。对,就做蒙娜丽莎发绣像,用荷兰女教师的长发来做,堪称天造地设。这一回做发绣与以往有着不同的感觉,绣着绣着就感觉到蒙娜丽莎和荷兰女教师合二为一了。感觉是奇妙的,但做成之后却觉得效果不佳,单一的金黄色调使蒙娜丽莎失去丰富性和神秘性。经过分析和思考,孟永国认定用荷兰女教师的头发绣蒙娜丽莎的脸和肌肤,用中国人的黑发绣蒙娜丽莎的服饰,这样才能到达佳境。可手头又没有理想的中国女性的长发真急人呀。正在这时,一位温州大学音乐系的女学生披着齐腰的长发,来到发绣研究所一楼观看发绣人像。孟永国见了,不禁青睐起她的长发,在交谈时流露出想用她的长发来绣蒙娜丽莎之意。女学生一听,嘻笑着回应:“温州大学正在举行歌唱比赛,我已进入决赛圈,如果我得了第一名,就把长发剪下来送你。”孟永国真诚地说:“我祝你得第一名,祝你有好运气也等于祝我自己有好运气。”果然,这位女学生在决赛中得了第一名,孟永国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她那乌黑的长发。

孟永国将荷兰女教师的金发和中国女大学生的长发结合运用,重新修改,蒙娜丽莎发绣像终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很好”“很喜欢”及其他

2002年6月,孟永国突然接到国家外交部礼宾司打来的电话,要求绣一幅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发绣像,作为国礼。“一定完成任务,让外交部满意!”作为研究所所长的孟永国,对着话筒兴奋地叫起来。

发绣作品成为外交部的国礼,这让孟永国就像喝了热酒,脸孔透红,血液沸腾,接完电话后乐得就像孩子似的。平静下来之后,他顿时感到肩上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这是代表国家档次的礼物,非得搞出高水平不可!走,马上去新华书店找叶利钦像。

正好新华书店里有一本写叶利钦的传记,打开一看,里面有叶利钦的像,孟永国随手买下。然后又问营业员,还有叶利钦的书吗?营业员在电脑里一搜索,又找出两本。统统买下。出了书店,他一边走一边翻,凝神看***像,差点碰到了行人。

次日正好是休息天,孟永国在家里反复看叶利钦像,又看叶利钦传记,了解他的精神、个性和习惯。母亲见儿子大门不出,埋头看书,到了吃中饭时间仍然不见动静,不禁心生好奇,走过去问道:“你在学校里看书看不够,回到家里还把书当饭吃呀?”孟永国还沉浸在创作的剧烈思索中,就脱口而出:“妈,外交部下来的发绣任务,我一定要完成得漂漂亮亮的。”母亲听不明白,愕然地睁大眼睛问:“你在大学里当老师,跟发绣有什么关系?跟外交部又有什么关系?”这时,孟永国猛醒过来,就原原本本地将工作情况告诉母亲,然后说:“妈,我开始没有将从事发绣艺术的情况告诉你们,是怕你们不理解,犯嘀咕,现在我大大方方地告诉你们,我的发绣作品获了不少奖,现在连外交部都要我的发绣人像作国礼!”这时,父亲闻声来了,妻子儿子也都来了,没有责备,没有埋怨,有的是行行出状元的赞许,有的是家庭集体的荣誉感。

孟永国花了两三个月时间,绣出了叶利钦在演讲的半身像。他左看右看不满意,原因是演讲时张着嘴,有损整个画面。于是,他决定重新设计。他千方百计找来一张叶利钦微笑的***片,开始重绣。又绣了两个多月,终于大功告成。他请发绣研究所的同仁来评析,请外事部门的领导来鉴赏,各方人士统统称好。

正在这时,应中国国家***的邀请,叶利钦来到大连棒槌岛休假。在外交部的安排下,温州方面迅速派了两人将叶利钦发绣像送到棒槌岛度假区。外交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将发绣像赠送给叶利钦。叶利钦仔细端详后,手捧自己的发绣像,开怀地笑起来,并与夫人一起与两位温州来的使者合影留念。当温州使者拿出叶利钦发绣像的照片时,叶利钦满脸含笑地在照片底部亲笔写下俄文“很好”,下署自己的亲笔签名,让温州发绣艺术研究所保存。

叶利钦发绣像“很好”,而后来巴金发绣像则又有“很喜欢”一说。

那是著名作家巴金100岁诞辰的2005年,浙江省作家协会思量着给巴老赠送贺礼。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孟永国的发绣,于是有位作家朋友来找到孟永国,说:“今年是巴金100岁,我思来想去,总觉得巴金发绣像是最好的贺礼。”孟永国一听就笑出声来,回答说:“你跟我想到一起了。告诉你吧,我少年时代,就用大人给的压岁钱买来巴金的《家》,没日没夜地看,还边看边在书上写下感悟。从那时开始,巴老就是我的偶像。后来我又凑钱买了《春》和《秋》,一有空就看,看完了还珍藏起来。”这位作家朋友轻轻击掌,畅笑着说:“你还是巴金的粉丝哩。”孟永国忙说:“那真是一拍即合,我马上就着手搜集巴老的照片。”作家朋友随即提供了巴金女儿李小林和生活秘书陆正伟的电话。

又是一拍即合。巴金女儿李小林在和孟永国通电话时说:“我要把我的头发剪下来寄给你,绣到我爸的发绣像里,发绣像既有广大读者对我爸的喜爱,有你这位艺术大师对我爸的深情,更有着我爸血脉的头发体现了儿女和孙辈对他的爱。”孟永国随即回答:“我一定将你的青丝绣进巴老发绣像里,因为意蕴太深远了。”通话后没几天,孟永国就收到李小林寄来的头发,还有陆正伟寄来的巴老的照片。

一张张巴老的照片摊在桌面上,孟永国仔细看,对比着看。他想,巴老是文学大师,是思想家,是“说真话”的大写的人,发绣像应该体现这些元素,为此要找到更理想的照片。终于,他在网上找到一张巴金微仰着头而笑容和蔼可亲的半侧面的照片,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对,就应该是这样的***像。

为了深刻理解巴老的精神与人格,孟永国请那位作家朋友来讲巴老的故事,又到新华书店买来有关巴老的著作。沉湎在构思中的他突然之间脑子里灵光一闪:巴金发绣像的背景应该是长方形的书,要用特殊的针法来绣……

这幅孟永国用内心情愫绣成的巴金发绣像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并由孟永国和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专程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女儿李小林捧着父亲的发绣像再三端详,脱口而出赞道:“绣得实在太好了!我很喜欢,我爸一定很喜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能将浙江朋友领进父亲的病房,但我一定会把发绣像交给我爸,我爸一定会很喜欢!”说完,李小林久久地握着孟永国的手,再三说:“你的手真巧,你的心真好!”孟永国忙说:“我是巴老的忠实读者!”合影留念之后,李小林对孟永国说:“从现在开始,我是你的发绣像的忠实观众!”

不久前,孟永国有感于***经常风尘仆仆地深入灾区,深入民众,就深情地绣了一幅发绣像。这幅蕴含着精、气、神的发绣像,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上一亮相就大放异彩,众望所归地获得了“山花奖”金奖。颁奖时,中国文联副***、中国民协***冯骥才握着孟永国的手说:“你把发绣像拍成照片,寄给我,我去呈给***。”孟永国点头说好。获奖作品从北京运回杭州后,又参加省工艺美术展,在浙江展览馆展出。有位省领导在看展览时,很快被发绣像吸引住了。他细看了一会,双手比划着对有关负责人说:“这幅发绣像相当好,省委省***府要收为礼品。”

堪称孑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绣及其研究所所长、工艺大师孟永国,无疑会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放出新的光华。

Hair Embroidery Creates Wonder Portraits

By Zhao Zheng

Meng Yongguoo decided to keep his parents and wife in the dark about his new job as a hair embroidery artist at the Wenzhou Hair Embroidery Institute, the only one institute of its kind in Zhejiang, a coastal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Before his transfer, he was a young artist with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Wenzhou Normal College, his alma mater where he had spent four years studying art. His parents were happy that the son now had a steady and respectful college job. The young artist wanted to transfer because he had found the old job tedious, routine, and unrewarding. He wanted challenge and excitement.

Hair embroidery is an ancient art of China. Artists of this unique art are rare in China, but Zhejiang, a coastal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has one hair embroidery institute in Wenzhou, a port city in south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Meng did not have much difficulty keeping his parents and wife in the dark about his new job, for the institute is a unit of Wenzhou University and is situated on its campus. The only way to convince them, he believed, was to establish himself as a successful artist of hair embroidery. After all, doing embroidery as a full time job was something traditionally assigned to women. He soon mastered the unique art. He made his reputation with a hair embroidery masterpiece of Einstein. His family was in the dark about his newly acquired reputation. He decided it was not yet time.

Then he wanted to reproduce Leonardo da Vinci’s Mona Lisa in a hair embroidery masterpiece. It was an exciting challenge and he had a good amount of excellent hair in his possession. One day he spotted on the campus two western female teachers, one with blond hair and the other brown hair, all long enough to touch the shoulders. Meng imagined how he could make very good embroideries with the hair. He made further inquiry about the two western teachers. A few days later, he learned they were from the Netherlands and they were in Wenzhou University in a teacher-exchange program. But to his regret, the two had already completed their work in Wenzhou and had just returned home. However, he learned that two teachers of Wenzhou University would soon leave for the Netherlands on the same exchange program. He asked the two if they would do him a favor and ask the two Dutch women to contribute their hair for a hair embroidery masterpiece so that the long hair could acquire an artistic life. The two Dutch women most gladly obliged Meng with his request. The blond and brown hair reached him.

He made the reproduction, but the result was not as excellent as expected. He studied the portrait and decided he needed black hair to make the black dress. As if by luck, he ran into a girl student of music department who came to see embroidery pieces on display at the first floor of his institute. The girl had beautiful long hair hanging down the back. Meng chatted with her and then asked if she would donate some of her hair for Mona Lisa he was going to reproduce. The girl said she was in the final of a singing competi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she would be most willing to donate her hair if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She won and she donated her hair. And Meng created a masterpiece.

The reproduction was later sent to Amsterdam with a fleet of other Chinese artworks to display during a Chinese cultural event in the capital of the Netherlands. The two Dutch teachers who came to see the display recognized their own hair in the picture and wanted to pose in front of the embroidery, claiming their hair was in the masterpiece. None believed their claim until they explained the embroidery piece came from Wenzhou University where they had taught and how the artist there had acquired their hair. After the show at Amsterdam, all the artworks were sent to the UN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for an exhibition. Chinese diplomats there remembered Meng the hair embroidery artist from Wenzhou.

That is how Meng unexpectedly received a telephone call from the Foreign Ministry one June day in 2002. By that time, Meng had kept his family in the dark about his embroidery reputation for a few years. The Foreign Ministry asked if Meng would make a hair embroidery portrait of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Meng said yes and took up the assignment.

He hurried to the local Xinhua Bookstore and bought three books on the Russian President. The next day happened to be the weekend. He stayed at home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photos in the book. At lunch time, his mother wondered why he shut himself up in the study. “You read books all the time in college and reading will not fill your stomach,” his mother chided him. He blurted, “Mom, I swear to do a good job of the hair embroidery assignment from the Foreign Ministry.” His mother was puzzled by his son’s excitement and mentioning of hair embroidery and the Foreign Ministry. Now it was time to let his secret all out. He explained what he had accomplished as a hair embroidery artist over the past years and recounted the awards he had received. “Now, the Foreign Ministry wants my artwork as a state gift!” he proudly announced. The father came in, and his wife and son came in. They did not complain. They were all proud and enjoyed the moment together.

In two months Meng Yongguoo completed a portrait, but it failed to satisfy his aesthetics. Then he spent another two months. The second portrait satisfied him. He asked his colleagues and leaders from the city’s foreign affair office to look at his work. Everyone said it was great.

蒙娜丽莎之约篇7

【关键词】移情;抽象;游戏

我漫步在人之中,如同漫步在未来的碎片之中――那是我了望到的未来。我把碎片、迷和可怕的偶然搜集聚合为一体,这便是我的全部创作和追求。――尼采《查拉***斯特拉如是说》

任何创作都不可能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绘画同样如此。长期以来,东西方的文明、传统与记忆以不同的面貌在艺术中争芳斗艳。今天的艺术市场很是繁荣,各种题材、各种形式层出不穷,让我们品尝了一场视觉盛宴,但不管画家画什么样的题材、使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他都在这三种绘画语言中发挥优势,即受到“情态文本”、“意态文本”、“语态文本”的约束。本文主要以东西方为主线,分析绘画作品中的6个女人。

一、东方艺术之态变―以中国绘画为例

说到的第一个女人出现在王亥的《春》里面,这幅油画的基本色调是低沉的,但不会让观者产生压抑和悲剧的感觉,画中女人露出的是淡淡的忧伤,但似乎还在回味着什么,欣慰、美好?女知青斜倚着的土墙和窗户虽然简陋破旧,然而她的表情和身姿却不失沉静和优雅。披着的长发和手中的梳子表明她正在享受劳作后的消遣。农村虽然偏僻,虽然贫穷,但依然存在着生命、美丽和希望。白色野花是自然界天然的美丽,中间的仙人掌也象征着生命和人间的美好。这幅画是移情美学,属于情态文本。罗中立,陈丹青等也是情态文本的代表人物。

耿建翌的油画作品《灯光下的两个人》中的蓝衣女子便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女人。这幅油画属于意态文本,画家十分强调日常生活的陌生化,突出作品的冷漠感和呆滞感。画面中的两个人物的姿势是呆板而令人乏味的。红衣男人的眼睛反射着白花花的光线,从而避免了神色和表情的刻画,而蓝衣女子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她双手握在胸前,除此之外,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这幅画属于典型的意态文本。代表人物有舒群等。

蜷缩在沙发上的女人是现代艺术家钟飙《私生活》里的角色,这幅画属于语态文本,人们会感到这幅画很是荒诞:一个的自由自在的女人跟带着袖章执勤的居委会老人同时出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也悬挂在窗外,暗示了都市人模糊而复杂的心理特征,从而引申到社会、文化、历史的种种意义,是很有中国特色的“语态表达”,是后抽象美学、是语态文本。语态文本的代表人物有王广义、徐冰等。

中国是一个风俗画社会,所存在的也便是一种礼俗社会逻辑,中国文化很缠绵、也很细微, 属于移情美学,是情态文本的根本。可望、可游、可历、客居,具有人间气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人栖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乐而忘返。中国从先秦到晚清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处于一种情态文本占主体的逻辑里,中国美术的历史也就是情态文本的历史,虽有少量认知功能,但主要以情态文本为主。新潮美术运动时期,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成为绘画的主要特征,理性绘画大量出现,也就有了严格意义上的意态文本,意态文本开始成为主要格调,92年以后逐渐有了语态文本,消费社会也便随之而来。

二、西方艺术之态变――对“蒙娜丽莎”的分析

法国画家柯罗的《珍珠女郎》中出现了第四个女人。这幅画属于情态文本。少女戴着用树叶编成的花环头饰,她的表情安详平静、端庄大方,有一种纯净圣洁的美感。她白皙的双手,虽然只露出一小部分,但是却给人一种柔弱的视觉效果,让人想起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画面上的颜色流畅而富有质感,朴实而真挚,从而产生诗一般清新、浓郁的气氛。从这幅画的构***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影子,但两位女性的个性气质截然不同。柯罗以一种平民的心态、质朴的笔触,赋予了少女纯真、朴素的美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自然之美,因此是一种情态文本。情态文本的代表作品还有米勒、维米尔等。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第五个女人,很明显这幅画属于意态文本。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都表现出了一种抽象美学。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在蒙娜丽莎的身上,理性的原则和高度的诗意,崇高的精神和生动的肉体,情感和理智、科学和艺术,都和谐而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是意态文本的最大特征。意态文本的代表作品还有乔托的《哀悼基督》。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是杜尚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把胡子和山羊须加给了这位美人。这幅画中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消失殆尽了,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各种矛盾的、对抗的、不可调和的含义交织在一起,给解读这幅作品的同时以困难和乐趣。画中所表现出的荒诞,无疑是对传统艺术的一个极大挑战。语态文本的多元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有姿态,它带有游戏的、调侃的成分在里面。对于杜尚与其说他是现代艺术之父,不如说他是语态文本的始祖。其他代表作品: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结 语

从原始社会的懵懂到现代的高科技,艺术语言形态结构在西方不同时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但也同时存在着相对***性。当今艺术处于一个语态文本的大时代,语态文本的作品占据了主体市场,21世纪是一个人才为主的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深入人心、言论相对自由,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紧跟艺术的潮流和动向,把握这一时代的气息、准确体现这一时代的艺术特色,在未来的人才大***里才能彰显自己,抓住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好的成功。

【参考文献】

蒙娜丽莎之约篇8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去登上彼岸,因为: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的朦胧之美。“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显婉约。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

可如果我们试***登上彼岸呢?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

现今有不少人在考据蒙娜丽莎的原型。可我想问,如果人们知道了原型,那蒙娜丽莎的微笑还那么迷人吗?如果人们知道了断臂之因,维纳斯还那么流行吗?如果人们知道了一切,楼兰古国还那么美妙吗?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

蒙娜丽莎之约篇9

英国:英国及爱尔兰女孩王冠

1893年玛丽和乔治五世成婚,她收到的结婚礼物就是这顶以“英国及爱尔兰女孩”命名的王冠。最初这个王冠由珍珠和9个长金属丝搭构,之后全部换成了钻石。这顶王冠最后也成了伊丽莎白二世的嫁妆。

英国:缅甸红宝石王冠

194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婚时,缅甸王室赠送了一整套红宝石作为礼物。1973年伊丽莎白二世制作新的王冠时,将银质的红色玫瑰围成花冠,在每支玫瑰的正中嵌上红宝石和钻石,就成为精美的红宝石王冠。

英国:剑桥情人结王冠

这个王冠又叫“珍珠泪”,由钻石框架搭配19颗东方珍珠吊坠组成,每颗珍珠挂坠在每个钻石爱心结***案下,设计十分巧妙称为“情人节王冠”。1981年伊丽莎白二世将这顶王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戴安娜王妃。

瑞士:约瑟芬王后的神像王冠

神像王冠是拿破仑送给法国约瑟芬王后的结婚礼物。这只婚礼王冠由无数珍珠和7个雕玉神像组成,神像包括爱神丘比特和普赛克。2010年6月,瑞士现任维多利亚女王储戴着神像王冠参加了她与丹尼尔・维斯特林的婚礼,显得十分华贵。

西班牙:麦来瑞花卉王冠

1962年法国著名珠宝商麦来瑞设计制作了一个由白金和钻石组成了5朵花的花冠,西班牙索菲亚王妃和卡罗斯一世成婚时,费兰西斯科・费兰科将这顶花冠赠送给索菲亚王妃。花冠堪称实用经典,可以变形为项链,单朵的花枝也可折做胸针。

丹麦:佩里珍珠王冠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有收集头饰的爱好,***中这顶是她最好的王冠之一,由钻石构架和珍珠吊坠构成。佩里珍珠王冠1825年制造,是普鲁士国王费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赠送给女儿路易斯的结婚礼物。

约旦:布切龙链型王冠

约旦王后拉尼娅的王冠十分简单优雅,更像是一个闪耀的发带。拉尼娅戴着这个王冠出席了星光璀璨的瑞士女王储维多利亚的婚礼。

希腊:红宝石橄榄叶王冠

这顶王冠原属于希腊安妮玛丽女王的璀璨王冠。现在已经回归到希腊奥尔加女王的手上。王冠整体是橄榄枝形状,上面嵌有拼成水果***案的红宝石。除了王冠,还包括一整套珠宝,耳环、项链和胸针。

意大利:穆西钻石和珍珠王冠

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的妻子玛格丽塔王后是个珍珠爱好者。这个钻石加珍珠搭配的王冠,是为庆祝1904年孙子翁贝托出生。1926年玛格丽塔去世,王冠传给了她的儿子皮蒙特王子;在婚礼上皮蒙特王子又把王冠赠给了意大利太子妃玛丽娜。1946年意大利人民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共和国,玛丽娜自己保留了王冠,她曾戴着王冠搭配不协调的墨镜公开亮相。

蒙娜丽莎之约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 多媒体 动手能力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41-01

一、应用现代科技,践行动态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趣味性上和灵活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提升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变,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活化,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动态教学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并在课堂上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阐述出来。实践证明,这种美术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美术欣赏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切身实地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多媒体的支持下,美术欣赏的途径也被有效拓展开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将美术作品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应用两种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片进行观看,然后再机械性地问答,让学生回答一下对画作的看法或者画作表达的感情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一般很难充分地进行***思考,因此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刻板,缺乏创新性。而在动态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借助大屏幕播放《蒙娜丽莎》的***片,并且还可以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在观赏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回答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具有神秘感,并且还带着一种婉约的气质,让人看了觉得亲切舒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觉得,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虽然很漂亮,但是和现代的“骨感美”有所不同。这些个性化的发言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听到的,只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开来,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美术欣赏能力。

二、注重个性发展,提升动手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发展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完成绘画作品、表达内心感情等。所以在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角度,仅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观看,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调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际生活中的日出进行观察,再在课上与莫奈的《日出》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少学生认为莫奈的日出虽然与自然中的日出有所不同,但是却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印象派画作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日出》进行临摹,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对日出的印象加入其中。这样既可以保障美术欣赏课的授课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上述方式外,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给予重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例如,上面我们提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临摹莫奈的《日出》,在进行讲评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就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再用好坏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告诉学生其画作的优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给予学生尊重,鼓励学生发言

蒙娜丽莎之约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蒙娜丽莎之约10篇

学习

回不去的过去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回不去的过去10篇,内容包括回不去的过去再见,回不去的过去年代。怀念科学馆前那两棵高大葱郁的香樟树;怀念后花园桂花的芬芳;怀念那厌恶了好久的教室……怀念……怀念……在脑海中搜索,“百灵鸟”王婷那可爱的模样立即浮现在我

学习

为爱执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为爱执着10篇,内容包括为爱执着奔跑,为爱执着而战。一点点学着爱学生,慢慢的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是学生充实着我们原本简单的每一个日子,升华着我们的思想。1998年二十六岁的我得了卵巢囊肿,五月初就发现左下腹有硬块,但工作忙没当

学习

如何上好体育课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上好体育课10篇,内容包括如何上好体育课教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其次,向学生提出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按照你的要求学习、遵守纪律。这些必须让学生明白,可以为以后课堂组织教学省些时间。课堂教学常规教师最好

学习

炎帝的传说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炎帝的传说10篇,内容包括炎帝的传说100个,传说炎帝当上首领。在中国的古史传说中,以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最为混乱,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都说:“炎帝号神农氏”[1],“炎帝又称

学习

赵州桥课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赵州桥课件10篇,内容包括赵州桥教学演示课件ppt,赵州桥课文教案设计ppt文件。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

学习

我的梦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梦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航天梦作文,我的梦作文500字10篇。

学习

流经存在的邂逅10篇

阅读(31)

回眸的笑靥,如夏日池塘中幽幽盛开的白莲。喧嚣中晕染出的宁静,仿佛写意的水墨画卷。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邂逅,应是芸芸众生的华丽绮想。街头的露天咖啡店,袅袅的雾气中,在陌生的人旁坐定,慢慢交谈。慵懒的时光...

学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句子。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

学习

数据团队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团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团队学习规划及计划,团队工作计划与总结模板。完善各工序交接,强化数据统计NOV项目工序多,构件交接至关重要,之前构件转序时,转序单填写形式化,导致各工序的构件转运数据不一致,工序间矛盾扯皮现象

学习

桌子的英语单词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桌子的英语单词10篇,内容包括英语桌子的单词,桌子和椅子的英语单词怎样写。那天,第一节课是英语课,老师在那天的前一天布置好那天要听写单词,要我们准备好。可是那时我只顾着背单词,却忘记了听写单词也要用英语本或英语纸。那时

学习

环保知识手抄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知识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的环保手抄报,环保地球手抄报内容。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2)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3)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4)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5)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的内容:环保标口号1)

学习

椭圆形面积计算公式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椭圆形面积计算公式10篇,内容包括椭圆形跑道的面积公式,椭圆形操场面积的最快算法。证明:(2c)2=|F1F2|2=|PF1|2+|PF2|2-2|PF1||PF2|cosθ=(|PF1|+|PF2|)2-2|PF1||PF2|(1+cosθ)例1、已知P是椭圆+y2=1的一点,F1、F2是椭

学习

多谢的英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多谢的英文10篇,内容包括多谢的英文有几种说法,多谢的英文缩写。2.研究问题及方法本研究选取60篇中国硕博论文中英文致谢部分,拟从词块类型(二词、三词、四词词块)和功能(感谢主体、感谢行为、感谢对象、感谢内容和连接词块)两个

学习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产业发展论文,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基础论文范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论文。当今中国,广大人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到议事日程。管子说:“衣食足则知礼仪,仓廪实则知荣辱”。江南一带“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学习

生命之约,生命之动

阅读(27)

〔关键词〕生命教育;香港;感受2012年1月12日~14日,香港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我十分荣幸地跟随导师郑晓江教授参加了这样一次大盛会,它齐聚着来自我国港、台、内地的生命教育专家们。

学习

张蒙蒙:蒙娜丽莎的微笑

阅读(32)

锋面女郎:张蒙蒙淄博人,13岁独自一人来济南学习舞蹈,现在山东艺术学院学习表演。年龄:19岁星座:射手座身高:164cm特长:舞蹈、表演爱好:听音乐、看书喜欢的口味:辣心愿:找个好的工作,让家人过好日子山东艺术学院大一表演班,有几十张朝气蓬勃的脸。张

学习

《文化之约》主持人邱晓雨的N个偶然

阅读(21)

偶然让她进了体校,偶然使她从学打篮球成为专业的手球运动员,又是偶然迫使她只能告别赛场;偶然学起摄影专业,偶然从拍摄者成为被拍摄的模特,又是偶然让她所学的摄影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偶然成了节目嘉宾,又从嘉宾变为主持人……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

学习

王馥荔与儿子的三年之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王馥荔与儿子的三年之约,内容包括王馥荔的儿子叫什么名字,王馥荔儿子个人资料简介。2010年春节过后,随着家庭伦理剧《迷失洛杉矶》在央视八套的热播,青年演员王骁成了很多观众关注的对象。在剧中,他成功演绎了从小混迹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