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1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印发《关于印发〈***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2
莫怀戚看到“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看到“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看到“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就联想到了它们共同的内在本质“生命”。这样的联想是很富诗意的,它可以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体验。他又从“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联想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此意味隽永的效果,就是通过由小及大的相类联想达到的。
联想的方式很多,其本质就在于由此及彼。生活阅历丰富,情感细腻的人,说话写文章往往善于即物起兴,引经据典,妙“喻”连珠。如何使联想合乎情理、富有情趣且使情感主题得到升华,七年级上册的不少名家大作,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
联想,可以由物到物,其核心在于细致的观察。比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写“野花”,就抓住了杂花遍地、生机勃勃的特征,联想到了“星星”和人的“眼睛”,把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渐欲迷人眼”的盎然生机表现得生动传神。再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到“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时,联想到了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渲染了唯美浪漫的意境,一下子就触发了读者心中对美的向往。
联想,可以由物到人,其关键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还是《春》一文,作者由“春”联想到“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样的联想把春天拟人化,读者眼前似乎站着一个美丽鲜活的生命,强烈地激发了读者对春天的热爱珍惜和赞美之情。
联想,还可以由物到理,要自然贴切而不生硬牵强。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席慕蓉的《贝壳》。宗璞由“花事”联想到“人事”;席慕蓉由贝壳里的生命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两位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从身边的事物中感悟到了生命启示。如果我们有心,可以经常作这样的“触景生情”的自我训练。这样的联想感悟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充实,也可以使我们的思想人格更加成熟。
联想,也可以由此事到彼事,其要点在于适宜有度不旁逸斜出。比如《散步》中,写到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时,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魏巍《我的老师》中,写到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是多么的依恋”,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暑假的一个夜里,“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要去找蔡老师的情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联想到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其实全文所写有关母亲之事,都可以理解为是去北海看所产生的联想。叙事散文的写作,就是要学会围绕主题,合理有序地展开联想或想象。先尝试发散联想,再进行合理剪裁。
神话、童话包括寓言故事的创作等,就更多地需要想象。但它和联想一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审美品位基础上的。所以说,多亲近自然,多体验生活,多阅读积累,从而陶冶性情,拥有善于体察人情事理的慧眼慧心,永远是写作的真正秘诀。
一 故事接龙(七年级课文题目串烧)
这一个《秋天》的夜晚,静谧得只听见草丛中《绿色蝈蝈》的吟叫,和那偶尔飞过的夜枭的鸣叫。星星们仿佛都去陪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了,《紫藤萝瀑布》也早已在夏和秋的《风雨》合奏之中消失不见,握着《我的老师》送给我的毕业礼物――《贝壳》,《春》来时,老师在《散步》中和我一起背《金色花》的情景依稀还在,那低回悠远的声音就荡漾《在山的那边》,如今,我只有《秋天的怀念》。老师,你感受到了我的《秋思》吗?
叶有容|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3)班
假如爱
就和我一起《散步》
不想一个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仿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低吟《秋天的怀念》
假如爱
就送我一朵《金色花》
不要那《羚羊木雕》和《皇帝的新装》
不要让《我的早年生活》,搁浅《在山的那边》
假如爱
就陪我去《观沧海》
不要只在《化石吟》中
感受《钱塘湖春行》和自然的变迁
假如爱
就成为《再塑生命的人》
《虽有嘉肴》,也不如和我一起在《风雨》后
终于迎来温晴的《济南的冬天》
舒一诺|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3)班
【师说】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课题串烧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合理联想或想象的能力。但这种方式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满足于课题的堆砌,结果是只见“课题”不见主题。但这两位学生立意在先,选“题”在后,富有创造力。第一位同学由“秋天”这一词得到启发,扣住对老师的怀念这一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第二位同学以诗歌形式阐述对亲情的理解,构思新颖视角独特,选用课题自然巧妙。两段文字虽短,但良好的语感和联想想象能力,令人赞叹。
你们好!
在《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12期第9页,《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中有些语句错误:第二段“我不知看了多少年,今日终于在我手心呈现!”改为“今日终于在我手中呈现”会比较好;“我强忍着湿润的眼眶”改成“我强忍着满眶的泪水”会比较顺;第四段的“无可奈何花落云”是否有错?希望你们可以采纳我的建议!
祝
天天快乐,身体健康!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教师教法
一、问题提出
“生命教育”自从上世纪末传播到我国,时至今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教育理念已在我国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学生在“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中得到充分、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查阅资料及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更加的被这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深深感动着、吸引着。
二、关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语文教师们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与实践进行了阐述。例如,陈碧波的《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挖掘语文素材、立足语文特点、关注课堂内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沈正元先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中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
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与生命教育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生命教育理念
在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处处体现着生命教育的理念。具体如下:
(1)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2)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阶段目标
识字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3条:“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P5
阅读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6条“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人交流。”
第7条“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P5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5条“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P7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7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P9
写话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1条“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P6
口语交际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2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P6
第6条“有表达的自信心。”P6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1条“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P10
综合性学习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2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P6
综上表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实践生命教育,也是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与追求。
2.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笔者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生命教育内容。
课文内容中涉及生命教育理念的篇目具体如下:
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四季》、第5课《爷爷和小树》、第6课《静夜思》、第8课《阳光》、第13课《平平搭积木》、第14课《自己去吧》、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18课《借生日》、第19课《雪孩子》、第20课《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册中的第1课《柳树醒了》、第2课《春雨的色彩》、第3课《***爷爷植树》、第5课《看电视》、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9课《两只鸟蛋》、第10课《松鼠和松果》、第11课《美丽的小路》、第12课《失物招领》、第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5课《快乐的节日》、第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第27课《两只小狮子》、第28课《小伙伴》、第29课《手捧花盆的孩子》、第30课《棉花姑娘》、第31课《地球爷爷的手》、选读课文第2课《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秋天的***画》、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5课《一株紫丁香》、第6课《我选我》、第7课《一分钟》、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第16课《风娃娃》、第18课《称赞》、第19课《蓝色的树叶》、第21课《从现在开始》、第22课《窗前的气球》、第26课《“红领巾”真好》、第27课《清澈的湖水》、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第29课《父亲和鸟》、选读课文第4课《小鸟和牵牛花》、第6课《骆驼和羊》。
二年级下册中的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第6课《***叔叔你在哪里》、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22课《我为你骄傲》、第23课《三个儿子》、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28课《丑小鸭》、选读课文第3课《特别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中的第3课《爬天都封》、第5课《灰雀》、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3课《美丽的小心安岭》、第29课《掌声》、第31课《给予树》、第32课《好汉查理》、选读课文第4课《六个矮儿子》、第8课《信箱》。
三年级下册中的第5课《翠鸟》、第6课《燕子专列》、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8课《路旁的橡树》、第13课《和时间赛跑》、第20课《妈妈的账单》,选读课文第5课《七色花》、第6课《妙不可言的沉默》、第8课《除三害》
四年级上册中的第3课《鸟的天堂》、第4课《火烧云》、第9课《巨人的花园》、第10课《幸福是什么》、第11课《去年的树》、第13课《白鹅》、第14课《白公鸡》、第15课《猫》、第16课《母鸡》、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第21课《搭石》、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23课《卡罗纳》、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选读课文第4课《迷人的张家界》、第6课《麻雀》、第6课《一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中的第2课《桂林山水》、第5课《那天》、第6课《万年牢》、第7课《尊严》、第8课《将心比心》、第9课《自然之道》、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18课《永生的生命》、第19课《生命、生命》、第20课《花的勇气》、选读课文第5课《生命的药方》。
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窃读记》、第9课《鲸》、第10课《松鼠》、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15课《落花生》、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8课《慈母情怀》、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透极了”》、第20课《学会看病》,选读课文第4课《鞋匠的儿子》、第5课《剥豆》、第6课《你一定会听见》。
五年级下册中的第1课《草原》、第8课《童年的发现》、第14课《再见了,亲人》、第15课《金色的鱼钩》、第16课《桥》、第17课《梦想的力量》、第24课《金钱的魔力》,选读课文第3课《一件运动衫》、第4课《丰碑》、第6课《我们家的男子汉》。
六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山中访友》、第6课《怀念母亲》、第9课《穷人》、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第11课《唯一的听众》、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第16课《青山不老》、第21课《老人与海鸥》、第23课《跑进来的松鼠》、第24课《最后一头战象》、第24课《金色的脚印》、第25课《伯牙绝弦》、第26课《月光曲》。
通过以上例举可看出,在人教版教学语文课文中,包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
四、语文与生命教育
1.语言与生命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著名的《人论》中提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s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人不可能逃避他自己的成就,而只能接受他自己的生活状况。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些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海然热认为:“运用鼻、舌、声带这些本身便肩负着营养、呼吸和自卫方面的功能的器官以通交际,纯属天性使然。……天性顶多是一种第一习惯。他指出:“我们提出,在人的概念里,语言能力是应有之义。”所谓应有之义,就是“记录在人类遗传代码里”。
综上所述,语言与生命息息相关,没有了语言,生命也不完整,语言依附于生命。语言的学习是对人“生命”天赋的挖掘,是实现“生命”完整的重要符号。“语文教育根本任务之一是:使民族后生获得生命能力。生命能力包括,生命意识;认知能力――学会认知;生命敬畏、尊敬、关怀、热爱能力――学会生活;生命创生能力――学会做人,即学会使自己成为人,并使自己成为大人。……所以,语文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也是以培育生命和生命完整性意识与追求为本质规定、目标要求。”
2.文字与生命
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都蕴藏着一个神奇的生命世界。就像德国埃及学家科舍尔神父认为的那样“一种文字,更出色、更高尚、更接近各种抽象。通过字符的巧妙的衔接,或其对当物,一下子就向智者的智慧举荐出复杂的推理、崇高的概念或者深藏在大自然或神灵内的某种非凡的奥秘。”
具体到汉语来说,汉字有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和结构特征,它独特的形体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汉字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行为往往有机地联结一个故事、一种姿态、行为和情致;一个汉字,常常就是关于人的一种智慧,一种情感智慧,生存智慧、生命智慧。如“字”,字的形体结构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有关于人的生命延续的故事,即在一家房子里,一个女子生养了一个孩子。实际上汉字形体结构的每一个笔画,一个线条,一个撇或一个点,往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五、让学生在体悟语言文字中表达真情实感
在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学生对生命的真情见解,如下: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感悟,读出人生的滋味
……
师:儿子究竟懂得了要怎样的“好好儿活”呢?读最后一段课文。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话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我参与你们讨论,咀嚼这句话,儿子懂得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
生:母亲告诉儿子生活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的。我是从黄色的紫色的花中看出来的。
生:我从“黄色的花淡雅”中也看出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命同样是珍贵的。
生:我从“淡雅”这个词语中看出要获得平平凡凡。
生:我从在秋风中“泼泼洒洒,正开得烂漫”,感到人要活得潇洒自在,不要被困难所打倒。
生:我觉得各种比喻个种人,健康人、残疾人,花色不同但同样美丽,人的生命也像花一样各有各的美丽。
师:人不能只有一种活法。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个性!
……
这节课,是师生与作者心灵的对白,更是学生与自己的真心对白。师生一同体会到了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同凡响。师生共同认识到了,我们应本着对生命负责的姿态与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信念踏实走好这美妙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2]李吉林文集卷一.情境教学与实验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4).
[3]刘慧.生命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4]冯建***.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5][美]杰・唐纳・华特士,林莺译.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05).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4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古典诗词 美育功能
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不论是《诗经》中的《关雎》或《蒹葭》还是曹操的《观沧海》,不论是陶渊明的《饮酒》还是唐代边塞诗,不论是宋词还是元曲等,无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抒发出一股股豪情壮志,抒写出一段段真挚的感情或友谊等。这些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上述审美意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语文教材中的山水田园诗歌,培养热爱自然、淡泊宁静的美好情操。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或诗人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等为题材的诗歌。基于山水田园诗的上述涵义,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七年级下册)、晋代悠闲适性超然物外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八年级上册)和《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八年级下册)、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的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七年级下册)和《终南别业》(中年颇好道)(八年级下册)等均属于山水田园诗的范畴。上述山水田园诗中,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不仅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异常美好、异常有趣,使人读来感到亲切有味,而且诗中蕴含的诗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情趣千百年来一直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即便在今天也仍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诗人那种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在“草盛豆苗稀”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早出晚归的劳动热情仍然为无数读者所赞赏,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依然感人至深。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歌颂,表现出了诗人从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的自然之趣。王维的《竹里馆》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优美高雅之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之时,诗人“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之清幽宁静之情景。全诗意境优美高雅,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幽静氛围。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诗人山居时优美的环境和有趣的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快乐地飞翔,而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民居的窗户里飘了出来。这首诗通过对山光景色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恬淡处世的安闲之态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细细品味上述山水田园诗,我们会发现,这些山水田园诗,一方面语言清新流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无穷,因此最易与读者的心灵相契合,既易于学生吟唱和背诵,又易于对学生产生兴发感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上述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歌颂,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勰也言“自然会妙”,钟嵘也强调“自然英旨”和“真美”,皆以自然之美为上乘,于自然之中见深厚的艺术魅力,而使之流传千古,不断地唤起人们对悠闲、宁静、美丽的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吟诵、理解、鉴赏上述山水田园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田园牧歌式的悠闲与宁静、唯美与静谧之美——学生极有可能在鉴赏上述山水田园诗时产生静卧于幽谷或草地倾听大自然的密语、领悟天地万物的奥妙、与大自然梦魂相随等神秘的、梦幻般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等美丽情怀,培养学生淡泊宁静、忘身物外、宁静高远等美好情操。
二、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在战争年代,爱国主义是无数志士仁人反对异族侵略、抵御外寇、争取民族统一与***、维护祖国尊严、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和平年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美丽之梦”的动力,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基于“爱国主义”的上述定义,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都属于爱国主义诗歌的范畴,它们是:乐府歌词《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七年级下册)、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八年级上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九年级上册)、杨炯的《从***行》(烽火照西京)(九年级下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九年级下册)等。因为上述诗歌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诗人戍边卫国、建功立业、思家念亲等豪情壮志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比如,乐府歌词《木兰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木兰勤劳、聪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又表现了木兰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再如杨炯的《从***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通过描写一位书生弃笔从戎、奔赴边塞、在激烈悲壮的战斗中抵御外寇的全过程,不仅表现了诗中主人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且表现了诗人渴望慷慨赴边、镇守边塞、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由此可见,上述边塞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或诗中主人公为时代所催生出的忠君报国思想,还奏出了自尊自强、奋发上进的人性自觉与人格***的最强音。上述边塞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或诗中主人公“达则兼济天下”——怜孤苍生的高尚情操、舍小我为大我、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神圣使命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唯美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激情澎湃的英雄主义情怀等高尚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当然,也同样感染着当代的每一个青少年,同样激励着当代青少年以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诗歌中的浩然正气为动力、以国家利益高于个人一切利益为宗旨。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或者外侮之时,也能够像《木兰诗》中的木兰、《从***行》中的读书少年等一样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教学时,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鉴赏上述边塞诗,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鉴赏上述边塞诗后的感想等,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品味到上述边塞诗中所蕴含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诗中人物形象美、诗人或者诗中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操美等,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语文教材中的友情诗,培养珍惜友谊、珍视友情、友善待人的美好情操。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友情诗是“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而唐代尤甚。(吉川幸次郎著、张培恒等译《中国史诗》,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6年版 第130页)基于友情诗是“抒写朋友之间真挚友谊的诗”之定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下列诗歌都应该属于友情诗的范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和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八年级下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八年级下册)和王观的《卜算子 送孟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九年级下册)等。因为这些诗歌几乎都是以离情、友情等为写作题材的。虽然上述诗歌所体现的情愫、心境各不相同,但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皆淳朴抑或深婉,读之不仅令人深感亲切温馨,而且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如品茗茶、韵味深远而又回味无穷之感。
上述友情诗中,有的语言清新流畅,情感哀婉动人,比如王维那首被誉为“阳关三叠”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用清新明丽而又情意深挚的语言,既描写了送别地点优美宁静的美丽环境——青青的客舍、明净的天空,营造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情境,又以“柳”之意象凸显了作者对友人送别时的无比留恋,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现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和作者对友人“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后的绵绵牵挂。其情也真,其意也切。故此,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典范之作。上述友情诗中,有的气概豪迈、胸襟豁达,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或者牵肠挂肚,而是作者对友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旷达心胸和深情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上述友情诗中,有的通过描写寒苦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极度渲染、烘托与朋友惜别时的惆怅与落寞之心境,寄予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即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罢此诗,掩卷沉思,我们似乎看到作者在傍晚时分、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苦寒边塞“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之后,在“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轮台东门”处顶着瑟瑟的寒风翘首送别远去的朋友,直至友人消失在视线之外仍不忍心离去的情景,仿佛看见作者的友人也在远去的途中频频回顾的情景,甚至还可以体味到作者在看着友人绝尘而去甚至在视线中逐渐消失时的惆怅与落寞之心境。
由上可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友情诗具有多么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具有多么厚重的审美意蕴。教学时,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些友情诗的不同风格、不同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对友人的不同情感,有可能使学生在鉴赏上述友情诗的过程中被诗中所流露的真挚友谊所感动,以致产生强烈的共鸣——“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间和距离不仅不会使友情淡漠,反而会让它更加历久弥新;可以让学生品味到上述友情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的丰富意蕴,从而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珍惜友谊、珍爱友情、善待友人等美好情操的熏陶。
诚然,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但是,限于篇幅,恕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5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 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一、前言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只有改变古诗文教学现状,树立以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甚至语文学习的整体素质。
二、初中古诗文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实施
1.加强诵读,感受音韵美
初中阶段都是一些篇幅较小的古诗文,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品味。古诗文一般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这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能陶冶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诵读成为了一种基本形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一人读,多人评”的方式,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学生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评,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值得我去借鉴,哪些地方存在有不足之处,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要产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联想想象,描绘画面美
古诗文讲究意象,语言具有凝聚美和含蓄美,学生要将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贯穿在审美鉴赏过程当中,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美妙的构思,并描绘出古诗文当中所展现的意境。在教学杜甫《春望》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那样一副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用画笔将其画出来,并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将其描绘了出来: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在教学李清照《武陵春》,就引导学生以“愁”为线索,生动地描绘词人的生活场面,感受词人伤春、惜春却无心欣赏春天的满腹愁绪。有位学生如是写道:风终于停了,整个园子里弥漫着悠悠的花香。坐在窗前,对着铜镜,轻轻梳着发髻,可满地的桃花勾起了我的无限愁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起以前在这园子里与亲人们游赏,面对夕阳,开怀畅饮,可如今……景物依旧,人却已经离去,也罢,我再做梳洗又有何用呢?我又为谁而容呢?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情景交融、主观感受和客观对象融为一体,便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完成一次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愉悦的赏析过程。
3.体会意象,品味意境美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就是意象。诗人借助意象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探究欣赏。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品味诗歌中的意境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小令当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组意象。正因为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同样利用“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风”、“马”这九个意象来改变小令当中那凄清的氛围。有学生写到“新藤绿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东风肥马”,虽然没有“秋思之祖”当中的意境,但学生明白了同样的物象,借助不同的修饰词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也完全不一样。还有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借助月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适时的让学生积累一些有关于月的诗句,李白将月作为知心的伴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还将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张九龄把它当成良辰美景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学生在积累的过程当中不但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还明白了同样的意象,因为诗人的主观情感不一样,它所构成的意境也大不相同,这更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
4.再现人物,学习精神美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当中,将自己体悟到的表演出来,再现当时的人物情境。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中,学生根据课文编排白话版课本剧,学生在编排的过程当中将自己体悟到的通过语言和动作、神态再现历史情境和矛盾冲突。经过表演,秦王的骄横虚伪、仗势欺人、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有胆有识、谦卑礼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唐雎的人格魅力。唐雎在言辞上毫不妥协的同秦王针锋相对,更在关键的时候敢于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的精神,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还有在教学《愚公移山》中,学生在再现人物的过程当中,同时对愚公这个人物形象提出了质疑,有学生认为愚公不怕困难,有恒心,有毅力;也有学生认为愚公虽有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有勇无谋。学生们在讨论愚公人物形象的过程当中,丰富和提升了学生多人物的认识,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评价人物,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总之,要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效益,不仅依靠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更要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以及思想素质。
三、“掌握学习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意义
古诗文“掌握学习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和教师指导相统一的原则,问题主线与活动主轴相统一的原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活动,学生经历了自觉的思维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法”,让初中学生在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的同时,形成一种学习技能,便于从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继承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并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6
杜勃这个名字我不很熟悉,一见面却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交谈中方知,他陪同县委通讯组的同志曾来过我家,不过那已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的他,仍是瘦高瘦高的身材,挺得笔直笔直的腰板,虽然年过七旬,眼睛里放出的光却仍是那么灼亮,仍保持着毕业于中央警校、在公安***法部门工作时磨砺出来的那种气质。文如其人,我猜想他的诗必然是会有一种干练、洒脱、精巧、灵秀的特色的。
打开杜勃的诗集《情志吟》,果然和他本人一样,干练中显示出磅礴的大气,洒脱中显示出文采的斑斓,精巧中显示出激情的张扬,灵秀中显示出造句的严酷。他的诗是抒情言志的,涉猎的范围却较广泛,大至对中国***华诞的欢庆,对全国***协诞生纪念日的欢呼,对改革开放的颂赞,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小至对电灌站工地的描摹,对中学高考三夺冠的祝贺,对文物古迹的眷爱,对田野草原的咏叹。可以说,诗人的眼光是远大的,祖国发生的大事和巨变无不成为他笔下的华章。诗人的感情是细腻的,在时代生活中所受到的感悟无不变为他动人的诗句。诗人的笔是管用的,凡他欲描摹想咏叹的事物和场景,都能得到真实生动形象感人的反映和再现。这部诗集,分为《神州风韵》、《缅怀诔祭》、《咏物抒怀》、《山河绮光》、《淡泊逸情》五个部分,就说明了诗人的视野之阔,咏物之杂,兴趣之广,也同时说明了诗人的志趣之高,才气之盛,文思之雅。
杜勃同志围绕国家大事创作了不少诗篇,这些诗篇大多都能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在题为《中国***七八华诞庆》一词中,他写道:“七八春秋,岁月峥嵘,誉满九州。忆长征万里,南夷北荡,东征西翦,功盖千秋。铁马金戈,***林弹雨,血染疆场岁月稠。烟尘灭,喜山河重绣,壮志方酬。”读着这样的诗句,使人不由得想到逝去的峥嵘岁月,想到扭转乾坤的那一场场战斗,想到硝烟散尽之后战地上的壮丽日出。对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诗人激情满怀地写道:“百年荣辱苦沉沦,欣喜今天易国徽。两制归心昭日月,珠还璧返赖腾飞”(《喜迎香港回归》)。在澳门回归之际,诗人又欣然命笔:“含辛忍辱断肠愁,苦雨霜天四百秋。且喜荆开莲又放,更期梅绽渡归舟”(《澳门回归赋怀》)。北京申奥成功是神州的一大盛事,诗人也饱蘸诗情地写道:“申奥成功,久盼梦圆,了却腑铭。望长城内外,江河上下,星旗招展焰火腾升。坐守荧屏,秉灯继晷,海内城乡鞭炮鸣。看今日,得道多助,霸主魂惊”(《北京申奥成功庆赋》)。这样的诗词,或直接写史,或诱发对历史的回想,每每使人感到苦难历史的沉重,“换了人间”的喜悦,并在高扬的时代精神中受到鼓舞、激励和教育。
杜勃同志讴歌人物的诗篇都很感人。他如一位行吟诗人,在对祖国山河的游览中,每遇古代名人纪念地或纪念物,常常驻足观瞻,浮想联翩。“蜀府祠堂话孔明,或功或过任人评。三分鼎立偿夙愿,一统江山志未成”。“千评万议堪贤相,留得丹心百代名”(《武侯祠话孔明》)。“醉咏百篇诗,豪歌泣鬼神。佳吟千古颂,情系宇中人”(《瞻李白纪念馆题》)。“广厦华堂居富宦,蓬门筚户断炊烟”。“盛世神州无贵贱,普天同乐慰先贤”(《为〈茅屋被秋风所破歌〉题》)。这些诗都较精短,内容却丰,使人穿越时空,看到古时贤相及忧国忧民诗人的所思所虑,受到其追求一统、怜惜贫苦民众思想的熏染。讴歌***先行者和当代领袖人物的诗作,更洋溢着诗人满腔的热忱,不仅声调高昂,而且情深意切,让人追思不断:“秣马兴兵四十秋,帝制展鸿猷。丰功伟业昭青史,天下为公志未休。一曲倡新孚众望,三条***策撼群酋。钟山风雨乾坤转,遗愿方酬***谋”(《谒中山陵》)。虽只寥寥数句,就写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先驱者的历史贡献。献给***的诗多达六七首,每首都有新意,无不充满了诗人对领袖的崇敬和颂扬之情:“噩耗惊寰宇,哀声动九州。千山皆俯首,万水亦凝流。四海波涛息,九霄星月幽。丰功齐北斗,伟业耀千秋”(《再悼***》)。悼念***的诗有两首,也写得戚婉动情,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去岁明晨肠欲断,今宵祀祭悼忠魂。高风卓卓千秋颂,懿德昭昭万代尊。伟业巍巍光星汉,丰功赫赫沐乾坤。缟衣素袖神州痛,眼眶盈盈泪倾盆”(《仙逝一周年祭》)。《再悼***同志》这首词,同样深情悲戚,感人肺腑:“日月幽幽,江河滞,浪平涛息。望海内,群山俯首,神州泣泣。两制归心成典论,三番起落心更屹。悼邓公,处处断肠人,情难易。星辰淡,人心悒。天地暗,哀声极。创丰功伟业,永辉天域。一代天骄升玉宇。千秋浩气昭青册。听歌潮,海内唱尧天,忠魂怿。”抓住古代著名人物和现代当代***领袖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及特殊个性,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冲动的激情加以描摹,使之得到凸现,这可能是杜勃这类诗作受到注意的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杜勃同志还写了不少赞颂英雄和怀人念友之诗,且都平中见奇,意深情真。他追忆抗洪英雄李向群:“凶涛恶浪连天涌,澎湃心潮服狂洪。折陨华年重泰山,凛然正气树标风。”他歌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英姿豪魄冲霄汉,心荩何论七品官。疴重心怀民疾苦,踏冰履雪访贫寒。”他敬慕为阻挡美机侵扰而牺牲在南海的飞行员王伟***:“清平海域起狼烟,为国捐躯美誉传。壮志凌云齐碧汉,丹心浩气冲九天。”一位县级领导升迁外地任职,他写道:“清风两袖启新程,万缕深情系芮城。剪取尘不染,才高八斗一精英。”老教师七秩寿诞,诗人也热情地颂扬道:“三尺讲台施雨露,千支蜡烛送光明。银丝吐尽群星灿,一片丹心献赤诚。”他怀念母亲,也写得短小精干,情意缠绵:“皎皎蟾光映夜天,思亲泪水似喷泉。年年桂下听慈训,岁岁中秋伴母欢。”诗人就是用这样形象、深情的文字,写出了他对英雄、对友人、对亲人的追思与怀念。
诗主情,重真情。无情便无诗,无真情便无好诗。从上述引用的诗句中,我们明显看出杜勃同志是满怀激情和真情来写诗的,他的诗句是掏自心窝的。《淡泊逸情》这辑诗词,显然是他退休之后的诗作。在题为《工作三十年回眸》一词中,他“春霜秋露,往事堪回首。旰食宵衣不苟,廉洁清风两袖。/ 累累文牍何愁,欣然命笔春秋。虽感征途无愧,更应俯首为牛”,道出了诗人工作的甘苦和退休之后仍愿为***为人民劳作的纯洁情怀。参加了重阳节晚会之后,诗人对“叟媪重阳同聚会,花红老俏舞蹁跹”的场景加以描绘,又进而唱道:“欣逢盛世心欢畅,壮志豪情唱舜天。”诗人到了古稀之年,还作出《古稀自赏》一诗:“年老不知年已老,联诗编句自寻欢。风霜历尽身犹健,老骥心强不卸鞍。”在这些诗作中,无不跃动着诗人充沛的诗情和真情,这是健康的情,***的情,不仅使诗跃入一个新的境界,更使读者的情绪得到一次升华。
情贵独到,诗求有“我”,即我的发现,我的感受,我的诗句。正像古人所说:“为人不可以有我,作诗不可以无我。”作诗无我,就失去了诗的个性、诗的特色,失去了审美价值。杜勃同志深知此道,怀古,吟今,怀人,咏物,都注重了“我”的发现,“我”的感受,即使描景状物,也都注重写“我”眼中的景、心中的景,写“我”发现的物、理解的物。在《山河绮光》这一辑中,诗人描写了“仰观岳海千峰秀,长啸幽篁万壑鸣”的中条山,描写了“花香飘广域,柳翠舞蹁跹”的雨后春野,描写了“万里沙洲松柏翠,羊肥马壮乐康庄”的内蒙古草原,描写了“香山千仞插云端,索道飘然到顶巅”的北京西山,描写了“燕剪夕阳霞,莺鸣柳杪头”的龙城街树。这些奇情异景,唯“我”方能感受,方能看见。诗人吟咏花草的篇章更有独到的发现,如《咏竹》“身坚叶翠腹胸宽,雪压琼枝耐酷寒”,《咏梅》“南枝清韵俏,笑对百花残”,《咏菊》“西风萧瑟群芳老,铁骨傲霜香独飞”等等。这些风物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不断题咏过的,但在杜勃同志笔下,这些花木都异常鲜明地露出了独特的个性和高洁的品质。没有“我”的发现与发掘,没有“我”的感受与提升,做到这些是不可想象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7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新义标; 人文性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为教学重心,突出强调其工具性,对人文性重视不够。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本文简称“新课标”) 修订的最大亮点就是确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重视人文教育,强调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方面做出阐述,提出具体要求。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人文性教育,必须准确领悟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设计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性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创设人文情境,使用人文方法,体现人文关怀,并通过人文性的有效教学评价,从而在促进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落实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应充分挖掘利用。其资源有显性的,如文本自身的内容、课本插***等;也有隐性的,它隐藏在文本中,其积极的思想内涵,需要教师去挖掘、把握。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或背后,甚至对文本进行拓展与创新,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以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例如,在闽教版第七册Unit 7 Thanksgiving Part A教学时,大多数学生对“感恩节”的理解都停留在吃火鸡、吃大餐这一“表层”上。针对这一现象,更针对在家庭中备受溺爱、自私、不愿分享的部分学生,笔者在教学时对文本进行了拓展,播放了感恩节来历的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在英国的移民挨饿受冻的那个冬天,是谁伸出了援手?第二年的秋天,英国移民是怎么庆祝丰收的?他们为什么要邀请别人来参加?通过对感恩节来历的视频展示,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Thanksgiving、turkey和句子They had a big family dinner. 更收获了单词和句型后面的语言文化――学会帮助别人,学会给予,学会感恩。
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利用教材的人文性教育资源,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如闽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材story time中有一个关于三只小猪的故事,在学习了这个故事后,可以乘机提出一个问题:Who’s your favorite?Why?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分角色为自己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将深刻意识到偷懒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在闽教版第七册小学英语的第一课Olympic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奥运会以及奥运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尊重竞争对手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教学the Spring Festivals时,可以通过中外重要节日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人文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集声、形、色、光于一体,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通过创设有效的人文学习情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声音和充足的信息,突出形象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内因,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件乐事。
譬如在教学闽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4 Mother’s Day Part A时,可以通过优化PPT的设计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在课前预先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照(平时学生与母亲的生活合影、母亲料理家务的照片等),以《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背景音乐,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照片和视频时,会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本节课的语言输出环节,笔者继续
利用这些相片做成“爱心墙”的课件,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other?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母亲不是只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些什么,而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学生浓浓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Unit 4 Mother’s Day Part B教学中,笔者利用上一课时的教学点Sally will give her mother a surprise.导入新课后,在PPT中用动漫呈现一个问题:Is Sally a good kid? 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点愕然,似乎觉得这个问题与本课主题Mother’s Day无关。通过课文学习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Sally 和她的弟弟妹妹在母亲节前许诺要为妈妈做些事情,现在她和她的弟弟妹妹都实现她们的诺言了,虽然他们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事情,但是他们能说到做到,所以Sally,Ben and Kate are good kids.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小学毕业班”里,大家似乎都默认了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good kids,而那些一向各科成绩不是很优异的孩子,一直很压抑,此时我看到他们的眼睛瞬间亮堂起来了。
三、力求“评”而有“价”,体现人文关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运用,忽略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评价理念。要落实人文性教育,必须运用灵活有效的评价,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促进每一位同学,在获得集体荣誉时,也获得个人的进步。这样,在教学中人文关怀得以彰显。
笔者曾选定一个试验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灵活有趣的分组评价。譬如,在学习天气时,用raindrop(雨滴)作为礼物送给学生以进行加分,看哪组获得最多的raindrops;在学习四季时,把学生分成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季节是最美的。但不久发现,以下情形凸显:每一组积极发言的仅限于几个学生;第一组第一桌单独坐的那个孩子是一天到晚坐不住的人,他的书包都是扔在地上,课桌椅对他来说只是摆设;第三组最后一桌单独坐的那个孩子是一动不动的孩子,天天趴在桌子上,什么作业都不做,甚至经常不带课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改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每一组均有集体积分和个人积分,把个人的表现(比如作业是否完成、是否带课本、上课是否遵守纪律...)记入小组积分,获胜组的每一位成员也可以在组长那里得到相应的加分;课堂上因为个人的表现被扣分的,组长要扣掉其相应的个人积分;课堂上表现突出为本组争光的,组长可以给其个人加上相应的积分;对主动帮助同学学习、改进不良习惯的,教师给予特别加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很有成效。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好人文性教育,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8
关键词:激趣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开课堂教学。”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挑战。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深入分析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导语激趣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导入。
在正式教学前,学生若是可以对本节课堂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
趣,那么教师的教学讲解将会十分顺畅。因此,一个优质的导语就好似打开语文课堂新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运用最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以形式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吸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有效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这一课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说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老想知道你们童年有什么有趣而特别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社戏》,我相信当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或许你童年的记忆会历历在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列举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风俗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风俗的个性化与差异性,然后请学生简单举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集中学习精力,进而有效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情境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教学进程的不断加深,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及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法视作开展课堂激趣的一种主要途径,
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自主构建学习情境,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展示,深化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月***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通过有效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适时提出学习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在学生了解文章情感后,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要求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表达的情怀。此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意境中迅速掌握知识。
三、悬念激趣法
悬念激趣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故事设置学习悬念,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借助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突然抛出一句“欲知后事,敬请期待下次解说”,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活动。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学习悬念。如“同学们,你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有红色、有橙色、有黄色等,那么你们猜想一下一国之君会穿着什么华丽的衣服呢?高高在上的皇帝具有不可置疑的无上权力,那么他的新装必定也会与我们的新衣服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进入故事中看看这个孤傲的皇帝到底穿了什么样的新装?”以此形式有效引入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带着学习问题展开阅读,进而全面掌握课文教学知识。
再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泥人张》这一课时,同学们,纵观中华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树碑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现在我们通常称为“达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清朝的生活达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泥人张。为什么叫“泥人张”?泥人张有什么绝活?借助学习疑问,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进而学习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自尊自爱的高尚品格。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激趣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9
关键词:齐白石《应真***册页》、丹鹤楼收藏
预展时间:2012年11月21—23日
拍卖时间:2012年11月24—25日
荣宝2012秋拍除了推出传统艺术门类“中国书画”、“丹鹤楼收藏专场”、“齐白石《应真***册页》专题”、“古董珍玩”专场外,还推出了以西洋风格为主题的专场、“天珠专场”。书画方面最为重头的拍品莫过于齐白石《应真***册页》,据背景资料介绍《十六应真***像册》水墨册页为九龙山人(荣宝斋资深员工)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东琉璃厂以300元购藏。封面原题名签“为曹锟大总统60整寿齐白石敬绘十六应真***”字样,为夏寿田(字午贻,齐白石同乡友人,桂阳名士。)所书。其次值得关注的书画拍品还有李可染《山居***》、傅抱石《天削危峰万仞青》、徐悲鸿赠与汪亚尘的《竹鸡***》等。
此次“丹鹤楼收藏专场”是来自我国版画五老之一力群先生的儿子郝明收藏。郝明曾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任《新建设》杂志美术编辑。1975年定居香港,1987年赴美学习。在港期间,曾先后在《明报》、《明报月刊》、《南北极》、《观察家》等报刊撰写专栏。该专场推出了不少丹鹤楼所藏之信札,拍品多为美术界、文化界人士致郝明先生或其家属的函件。汇聚文化界名流如俞平伯、赵朴初、钱钟书、李泽厚、李桦、金庸、文怀沙、启功等,美术界名流如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王雪涛、董寿平、郑乃珧、宗其香、亚明等,同时也有***界如蒋纬国、蒋廉儒、冯沪祥、江南等。这些文人之间的尺牍往来,事无巨细,信手挥翰,有时事评论,有学术交流,有彼此情谊,更有家长里短。
以西洋风格为主题的专场拍卖包括了英王室御用珠宝品牌GRIMA领衔的精美珠宝首饰专题,以及精心筛选的西洋古董钟表专题和备受关注的烟斗专题,和首次推出的古董高尔夫球杆专题。保利(香港首拍)
关键词:张大千、群、常玉
预展时间:2012年11月23--25日
拍卖时间:2012年11月24--25日
保利香港首拍呈献超过200件精品。展品类别丰富,涵盖近现代书画艺术、古董珍玩、现当代油画艺术及珠宝名表。作品时间轴度深广,举凡明清以来经典瓷器、青铜名物,乃至近现代张大千多幅重要作品,如《番女掣庞***》,及至群50年来从未在私人市场曝光的《红肥绿瘦》抽象构***、20年来从未曝光的常玉《侧卧裸女》等。
此次香港保利首拍的近现代书画部分,云集了大量近现代书画史中不容忽视的画家画作——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林风眠、溥心畲等人,所上拍作品不仅是能够代表各家水平的精品,且作品来源纯净,或是原藏家直接得自作者本人,或是有着较早时期的出版。其中绝大多数作品未曾在市场上出现,还有来自江苏某实业家旧藏张大千精品,以及黄琪翔、郭秀仪旧藏齐白石精品等。现当代中国艺术(油画)拍卖会以主题、专题的形式铺陈,讨论现当代中国艺术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脉络,有些脉络是以特定主题来整合(如中国艺术中的女性、人体画、山水画)、有些脉络是以独特风格为主幅(如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的结合)等。每个主题下,我们精选代表性艺术家,陈述其中精蕴、发展的顿挫和成就,让藏家能从大角度,更完整、全面理解中国百年艺术发展。
古董珍玩部分征选100余件各式拍品,拍品主要来自海外收藏,亦是面向国际多元市场的初步探索。由于,拍品的来源大多为中国内地以外,而且注重拍品的传承有序和新鲜度,其中囊括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北美以及欧洲的旧藏。此外,除了精品文房竹雕和清代雍乾颜色釉精品等传统门类,如高古玉器,唐宋陶瓷,宋明仿古铜器和有著录的传世青铜器等,如清乾隆青花八仙贺寿双耳尊、清雍正/乾隆杨季初制紫砂泥绘唐人诗意笔筒。珠宝钟表部推出大师级珠宝艺术雕刻师陈世英(Wallace Chan)巴黎双年展新作“蝶变”专题。北京保利
关键词: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杨飞云
预展时间:2012年11月29日—12月7日
拍卖时间:2012年12月1-7日
今秋保利近现代书画部将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之前推出“向大师致敬”系列专场,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三位大师的作品,将以三个专场形式付诸拍卖——“水宕云闲——重要陆俨少作品专场”、“可染家藏一重要李可染作品专场”以及“祖国颂——重要齐白石作品专场”,且每个专场中皆有各家顶级作品。其中引人瞩目的拍品有陆俨少创作于1957-1958年的《女真人生活***》、李可染的《雄关漫道·残阳如血》、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等。油画板块将举办杨飞云早期作品专题,其中有杨飞云早期代表作品创作于1995年的《荷花屏风》、《黄猫》,1998年作的《自在》、 1999年作的《方式》等。
香港佳土得
关键词:常玉、赵无极、周春芽、漆器、古典家具
预展时间:2012年11月23--27日
拍卖时间:2012年11月24--28日
佳士得今秋再次带来现代和当代大师如常玉20世纪40年代的《盆菊》、来自重要法国私人收藏赵无极的《15.5.1960》,德国私人收藏的周春芽作品《孤单的树》、《雨中归途》、《云雨》和张晓刚创作于1999年的《面具系列——无题》、古那弯的《峇里海滩上》等。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焦点则有元代王立本的《花鸟***》和张大千20世纪50年代晚期开始探索泼墨泼彩技法的《晓春》的作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类别的瞩目之作包括来自私人收藏家的中国漆器珍品如剔犀如意云纹葵瓣式盏托,以及清雍正青花云龙纹盖罐和首次亮相于亚洲拍场的中国古典家具收藏;首次举办的中国家具拍卖会呈献多达50件珍罕古典家具,全部均来自数位显赫的美国私人收藏家。当中包括一对清初黄花梨万历柜以及一对紫檀挑杆宫灯架,均首次出现于亚洲拍场。
其他珍罕拍品包括爱彼、百达翡丽名表、一对23克拉以上的梨形哥伦比亚祖母绿耳环以及缅甸天然紫罗兰翡翠珠项链:名酒则有来自罗讷河谷1961年出品的Hermitage“La Chapelle”,以及来自布根地柏翠庄2000年份的佳酿。
北京匡时
关键词:梁启超档案、“吴门画派”、吴昌硕
预展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拍卖时间:2012年12月5--7日
北京匡时将从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瓷器杂项、油画雕塑等板块的17个专场中遴选精品。此次匡时除将继续保持以往的优势项目如古代绘画、近现代书画、瓷玉工艺品、油画雕塑等专场外,还将隆重推出明遗民书画作品、明代“吴门画派”作品、历代书法、“修梅草堂”藏画、“染于仓”——吴昌硕作品专场、可以清心——茶道具、坤宁清漪一官造珍玩、萃臻瓷韵——近现代及当代瓷、茗注秋香——古代及近现代紫砂、古美术文献专场等精心策划的专场拍卖,并首次推出了当代书画专场和香道具专场拍卖。
匡时秋拍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拍品是一批首次露面的梁启超档案。它们作为梁启超后期活动的重要资料与物证填补了近现代历史研究的空白,总估价约为5000万元。这批梁氏档案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是梁启超研究资料的新发现。首先是287通信札,涵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康有为信札23通等,涉及民国***坛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风云人物。通信内容首次披露
了梁启超手书退出进步***通告、声援电报、讲学社简章、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等细节,而康有为的信札则是保皇会在海外的两桩公案芝加哥“琼彩楼”案和广西振华案的有力佐证。其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袁世凯之解剖》、梁启勋《曼殊室随笔》等10件重要学术著作的手稿原件均系首次现世;而《白香山诗集》、《稼轩词》等68种637册梁氏兄弟批阅古籍、自用书对于梁启超知识世界的还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次秋拍匡时古代书画部分以王原祁《仿黄大痴山水》领衔,本幅递经刘恕、蒋汝藻、蒋祖怡父子收藏,更有吴湖帆题签。王铎精品《草书五言诗》、《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宋拓定武兰亭》、乾隆《御制七言诗》、董其昌《书画合璧册》、王翚《松竹幽居》、戴熙、黄均《西谷双卷***》等均为名家递藏流传有序的精品佳制。明代“吴门画派”作品专场不乏重器,如李恩庆、冯恕递藏,文徵明题跋的沈周《溪山云霭***》自清代以来有多达四次文字记载;周天球自题引首并题跋的《楚江秋思***》、陈淳《米家云山书画合璧卷》、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璧卷》、沈周《行书蜗壳诗轴》等俱是吴门精品佳构。遗民书画专场中,杨翰旧藏的弘仁《断崖流水***》有多次出版著录,流传有序,不可多得;龚半千行书《渔歌子》卷,石涛《江村清夏***》、恽寿平《五清***》、朱耷、石涛《杂画册》以及查士标、恽寿平等明末遗民书画。近现代书画部分,今年秋拍隆重推出的“修梅草堂”藏画专场集合了10余件近现代书画精品力作。其中徐悲鸿《松鹰***》、《芳草自得》、张大千《荷花世界梦俱香》、丰子恺《千家山郭》等均为市场罕见的精品力作。
瓷杂方面将推出坤宁清漪——官造珍玩专场,精心筛选出60余件套拍品。首次推出了雕镂方直——香道具专场拍卖,囊括了顶级棋楠、沉香原料,古今大师沉香雕件,沉香手串、念珠等。茶道具专场囊括有藏六、安之介、波多野正平等众多名家作品。
油画雕塑专场推出了早期油画、学院经典与写实、名家素描速写、当代艺术及年轻新锐部分的精彩等重要板块。早期油画部分作品多数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拥有详实确凿的出版及展览记录,如林风眠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风景作品《山径》,最初来源为其女林蒂娜。学院经典与写实板块推出了一批大师精品,如罗中立“故乡”题材的重要代表作《荷花池》、陈丹青《沙发上的女人体》、詹建俊的《红衣少女》、艾轩《瓦切村的早晨》、杨飞云的《红裙子》、冷***《勺子》、《竹子》等。当代艺术部分重点推出周春芽参加1994年美术批评家提名展的三张《红石***》,张恩利重要转型代表作《容器》也是其中作品。
北京翰海
关键词:古董珍玩、金铜佛像
预展时间:2012年12月4--6日
拍卖时间:2012年12月7--9日
2012年秋翰海专场结构将持续中国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玉器、金铜佛像、古董珍玩等主体板块,同时进一步丰富、细化拍卖项目及门类,继续推出珠宝翡翠、紫砂工艺、铜镜专场,于古董珍玩中将赏石雅玩、文房清供等细划为***板块,推出专场。
此次翰海秋拍将推出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4个专场,共800余件拍品。近现代书画以名家精品为主,涵盖不同风格、流派佳作,兼顾名头与品质,着重作品的出版与来源,拍品估价贴近市场。其重要作品有董邦达《秋岩瀑泉》、沈铨《仿宋人笔意》、铁铉《草书》、黄足民《澂怀***》手卷等。古董珍玩高量推出拍品400余件,涵盖明清官窑瓷器、竹木漆雕、铜器、掐丝珐琅等各式珍玩。其中重要拍品有工艺精致细腻的“清康熙红彩描金龙纹长颈瓶”、采用高浮雕技法的“清竹雕耕织***笔筒”、以上等田黄石圆雕而成“清田黄持经罗汉”。金铜佛像在常规专场外,还将推出“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重要拍品有“清乾隆铜泥金白救度佛母”、“清乾隆内地宫廷欲帝明王和胜友护法”、“清乾隆乐自在天”等。翰海于秋拍中持续推出珠宝翡翠以及紫砂工艺专场,上拍翡翠雕佩饰、赏玩140余件,其中,翡翠雕螭龙印章、翡翠满绿手镯等拍品质美工佳。
油画雕塑专场将呈现“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以及“‘小雅观心’插画连环画年画和无底价油画专场”,共计26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主要板块。重点拍品有冯法祀《建设中的深沙河大桥-1》、艾中信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动物园》和《炼钢厂》、王广义的《大批判一达能》、毛焰广为人知的《Thomas肖像》等。
上海泓盛
关键词:罗中立“过河系列”、林达川、同一藏家专题
预展时间:待定
拍卖时间:待定
泓盛此次将在当代艺术专场中,重点推出中国乡土写实主义代表罗中立的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油画代表佳作。其中罗中立1993年创作的油画《雷阵雨》堪称经典,曾收录于《中国当代名家——罗中立》、《中国乡土写实灵魂——罗中立的绘画艺术》等画册。该场重要作品还有罗中立2000年所创作的《过河少女》、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家李山的丙烯纸本作品《我的呼蓝河》(六联画)、余友涵的《2003-4-10》、孙良1998年的油画作品《迷笑》、尚扬的册页系列作品之一《册页一27》、曾梵志“乱笔”系列的油画《天空》、周春芽极具笔墨意趣的早年油画作品《花》(1998年),石冲的代表性作品《物语——水、空气和肖像》(2007年)等。
由于今年时逢林达川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泓盛特设“林达川——诞辰百年艺术记惦”专场着重推出这位中国早期留日油画家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其中,创作于1980年的《珠江大桥》,是其晚年的油画佳作,画面运用了西方式的写生手法展现了珠江大桥这一场景的繁荣昌盛。完整的视觉点和取景方式,也是林达川展现完整美感的最佳方式之一。该幅作品曾在《大璞不雕:林达川油画作品集》中出版,并展出于“大璞不睢——林达川油画艺术”等展览。此外,林达川早年留学回国不久后的油画作品《新安江》也将在秋拍中亮相。
中国书画专场方面特别推出海上集云斋旧藏、松石斋藏画、收藏家何曼厂旧藏、新加坡林崇智先生藏画、庄闲家族旧藏等海内外同一藏家精彩专题。此外也有渡海三家、文人书法、岭南画派、海派众名家、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饶宗颐等近现代名家珍品。
西泠印社
关键词:《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海内孤本《北魏王子晋碑》
预展时间:2012年12月中下旬
拍卖时间:待定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意境 品味 体验 珍爱 生命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强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意境,感悟生命
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都应该更加趋向综合化,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满腔感情,可以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始终以父亲的“背影”作为意境构***的中心,先后四次经行点染与刻划。第一次在开头,离乡20多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描写父亲送“我”上车后,还特意为我买一包桔子,他艰难地爬上月台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第三次写“背影”的隐没。第四次是结尾,“我”手捧父亲离开人世的来信,深深怀念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块礁石,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感情的浪花,显示着感情回旋腾挪的流程。在充满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的意境中,淋漓尽致地抒写着父怜子、子爱父的热切深挚的天伦之情。同时,通过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触动学生对生命的思索。
二、反复诵读,品味生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扣住关键句子、关键语段反复诵读是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以重现诗人那黄钟大吕般强音,重现他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情景,从而使学生领会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反复诵读中,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有激情,当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像一团火在燃烧,撩拨得在座的其他听者都仍不住要大声诵读起来了。这里作者未作一字分析,但学生却早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完全沉醉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里!从而品味到杜甫穷困潦倒却还是那么关心天下人的安危。
三、加强习作,体验生命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生命,抓住教学中的素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他们对春天生命盎然的感悟,写出自己家乡充满诗意春天的美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话说千古数风流人物》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利用教材,通过教学对历史上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进行宣扬,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他们的功绩,崇拜他们,找到激励自己上进、学习的动力。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崇拜的人物进行习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偶像观、生命观,从而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生命本身就是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界可爱的小生命。许多学生家里养有小狗、小猫、小兔、小鸟等小动物,让他们一边悉心喂养,一边认真观察动物的身体形态、习性等特点,写成作文,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爱。
四、延伸阅读,珍爱生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