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本篇1
关键词:英语阅读;英美文学;一体化教学
中***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87-02
“英语阅读”和“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前者属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所划分的英语专业三大板块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开设于低年级阶段,重在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而后者则属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知识”课程,通常开设于高年级阶段,是在学生经过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之后,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所设置的课程,其目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大纲》)
而这两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形式化。前者由于授课方式、教材选定、测试评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往往教学效果不佳;而后者则在“学以致用”“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逐渐被冷落、边缘化。为扭转这两门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两门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本论文试***探索出一条取此家之长补彼家之短,实现阅读课与文学课一体化教学的道路。
一、英语阅读课程的现状
(一)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在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课程的教学教师往往以基本阅读技能训练为导向,教师常常是知识的唯一输出者,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过分注重语言点等细节的讲授,把阅读课上成了小型“精读课”。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基本的交际能力有一定作用,却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也存在严重缺陷,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与课程开设的目的相脱离。
(二)教学题材缺乏人文积淀,课后练习拘泥于技能训练
目前市面上的英语阅读教材从选材上看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方方面面,满足了《大纲》对于“培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人才的要求,但文学作品方面的选材依然较少。且教材中的课后练多倚重阅读技能训练,没有体现对学生语言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目的。
(三)考试评估方法单一
当前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考试评估方法往往以测试为主,题型固定,主要考查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掌握,常常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地判定了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二、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多,课时量有限
英美文学作品星罗棋布、卷帙浩繁,文学课的教材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而文学课的课时却非常有限。文学课内容多和课时少之间的矛盾一直未受到重视和得到解决,教师常常在教学内容的详略和主次选择中困窘为难。结果往往是走马观花,既做不到从宏观上俯瞰英美文学经典的全貌,也无法做到对作品进行细品和深究。
(二)教学方法单一守旧
英美文学课大多还固守传统的文学史加选读的教学模式,文学史则以教师讲授为主。作品选读的教学中教师把多数时间用在字词和篇章解读上,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度品鉴和文学、文化解读,学生在学习过程很难构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这也就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滞后
英美文学教材版本众多,多数是以文学史为主线、以作者为中心的经典著作的节选和片段的罗列,很少有涉及古今中外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解读,导致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字词、篇章和情节的表面。此外,厚古薄今也是文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当代作家的不重视使得众多文学教材落后于时代,也落后于学生的兴趣。
三、英语阅读课程与英美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中小学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外语教育的重视,本科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已普遍提升,鉴于此,许多教育专家提出建议,在英语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减少英语技能课课时,增加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的课时,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事实上为阅读课和文学课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土壤。
(一)用文学作品作为阅读课素材
在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篇幅适中、难易得当、内容生动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课素材,一方面可以改善阅读材料的单一性,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英美优秀文学作品是英美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接触原汁原味的英美原著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也为高年级阶段的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品鉴类课程打下感性基础。此外,英美优秀文学作品中风雅卓绝的文字,妙笔生辉的刻画,力透纸背的论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将阅读技巧融入文学作品的阅读
有了低年级阶段的感性基础和阅读兴趣,到了高年级阶段的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师同样可以用阅读技巧来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对于篇章大意的理解,整体风格主旨的把握,词义句意的推断等,都可以运用相应的阅读技巧来实现。还可以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在阅读后对文学作品进行效仿、改写,撰写概要、读后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相结合
文学作品的学习要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而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学作品。语言教学为文学教学提供语言基础、学习策略和技巧。文学教学为语言教学提供素材和审美导向。英美文学经典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流芳于世的文化瑰宝,语言丰美,用词精到,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增加语言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能使课堂增色,提升教学成效,对于改善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语言技能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论
英语阅读和英美文学课程共同承担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门课程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丰富的素材。两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语言学习、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完知识的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沉淀。这一模式符合《大纲》对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反映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石晓杰.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动机实证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6.
[2]贾东佳.英美文学与英语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2,10.
初一语文课本篇2
【P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2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认真负责,不仅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还应该积极的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虽然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要不断追求进步,不能为眼前取得的成绩所迷惑,更不能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终止了前进的脚步。虽然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本人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因此,不同的教学氛围会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新时期,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重视,甚至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不同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师的授课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而想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就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而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就是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在将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三)难以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入多媒体,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有效引入多媒体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一些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多媒体,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难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而教师并没有通过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引起重视,也成为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解决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为教师的教学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精力,一方面教师要从物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教学的吸引力
针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吸引力不够的情况,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积极的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吸引力的方式有很多中,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知识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阅读,开阔视野,进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有吸引力,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有效将多媒体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做得不够充分的情况,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本人建议学校相关方面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或者培训,进而使教师对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并提升教师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初一语文课本篇3
关键词:《最后一课》;教学史;初中语文教材
一、《最后一课》进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及沿革
1.《最后一课》译入中国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胡适翻译为《割地》并发表在《大共和日报》,从此这篇小说便被译入了中国。
2.《最后一课》与民国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
《最后一课》与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次建立联系是在1920年,全文被收录在由洪北平等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中。
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自1920―1935年近15年的时间,
《最后一课》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次数达13次之多,以下这些教材中均有录入:《白话文范》(洪北平主编);《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叶绍钧、胡适等主编);《新学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周予同等主编);《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中学国文特种读本》(孙工主编);《初中国文读本》;《初级中学国文读本》(张鸿来等合编);《初中国文选本》(罗根泽等主编);《初中国文教科书》(马厚文主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叶楚伧主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读本》;《标准国文选》(马厚文编)。
3.《最后一课》入选民国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的原因
从1920年开始,在民国时期这篇短篇小说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历史境遇的相似,爱国主义的激发
《最后一课》首次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时,中国正处于***阀混战,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最后一课》创作于普法战争爆发后,此前,法国刚刚***不久的路易・波拿巴王朝用战争转移内部危机。法国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历史境遇,《最后一课》应运而“生”在中国,并被选入国文(国语)教科书中。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课上的种种感受,来表现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正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投射了反对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的主题,当时处在被侵略环境下的中国,自然将这一课放在教科书收录篇目的首选之列。
(2)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1923年课程纲要正式颁布,在1940年之前,出台的中学语文(国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其中《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都有所涉及。
《最后一课》以其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奠定了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稳定地位。这适应了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要求。
4.《最后一课》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初中语文教科书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暂不做分析)。建国初期的中学语文教育,过分突出思想***治教育,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性。时期和时期,片面地强调为***治斗争服务,使得语文教材完全***治化。改革开放时期,中学语文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教材及课程标准的更新,逐步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此时,《最后一课》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关系呈现不稳定状态。由于资料查阅有限,笔者发现,《最后一课》出现在《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最后一课》以其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孩子的独特视角进行书写,接近学生心理等特点,从民国时期到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1.《最后一课》有关教案分析
邹石溪老师《最后一课》的教案中,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解题,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和复述,正音释义,划分段落,理清情节。第二课时的重点是两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第三课时是写作特点和写作练习。此外还有一个新的环节――“教学设想”,并且附有“教学参考资料”。
笔者认为,此设计最关键的是在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时,充
分考虑了学情,围绕着学生展开设计。
2.《最后一课》有关教学解读分析
(1)1956年《最后一课》的教学解读
选自于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解读,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关于课文和作者”和“课文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选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第二部分,分析了主旨、主要人物、选文题目的意义,从写法上结合文中具体环节来分析。
从教学参考书的解析看来,对于选文的基本阐释已到位,基
本都是从大的方面着手,给教师以提醒和引导。
(2)杨权应《〈最后一课〉的人物解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位主人公形象,感知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设计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从韩麦尔先生的“教师职业”切入。
本文的设计,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调到学生生活体验,快捷切入;二是近景依托文本内容,充分理解。
不同时代的不同教学案例,都从作者独特的个性诠释中将《最后一课》进行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但即便是不同的设计者,都有相同的关注视角,凸显出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最后一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丰富的写作方法,在众多外国作品选篇中显得很突出。通过本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由此可管窥《最后一课》的教学史。在不同时期,设计者对于本文的关注视角大体是一致的,既涉及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又分析了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既解读了文章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
参考文献:
[1]闫平,段奕宏.中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研究[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59.
[2]刘占彦.建国以来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实验[J].河北大学,2008.
初一语文课本篇4
关键词:结合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7-01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初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理论性很强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2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初中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初中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初中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初中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初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2.3提升举例频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初中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初中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初中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初中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2.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初中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初中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初中生在学校初中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比如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初中生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初中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3.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所在,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俊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3,No.17810:50-51.
初一语文课本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效性;问题及对策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田兆胜.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初一语文课本篇6
一、目前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应逐渐淡化,且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由于语法教学的不断淡化,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与语法教学相关的问题。目前,初中生对语法知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现阶段,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逐渐增多,而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语法知识,因而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就是语法教学,因而初中生适量、合理的学习语法知识非常必要。总体来讲,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母语的认知程度,促使其更加热爱母语,以此激发学生正确运用、健康维护母语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语法教学还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规范使用和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听、读以及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虽然初中语文新课标未将语法知识内容归纳在考试范围内,也未对语法教学进行全面否定,且新课标对语法要求进行了规定。由于语言组织结构主要依据语法规律进行,因而学好语法知识非常重要。因此,不考语法知识并非代表着学生不需要学习,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活动。
2、语法教学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虽然汉语语法主要针对现代文,但汉语语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认为,初中语文文言文非常简单,但很多语法现象都被涉及到,例如,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及倒装句等词类与句式的灵活运用等。若想理解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首先就要了解相关词句的现代汉语意思,并分析比较其在古代语法和现代语法中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将文句翻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醉翁亭记》中的“乐其乐”,若学生未掌握动宾短语等相关语法知识,很难理解乐的不同意思,乐其乐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第一个乐具有以……为乐的意思,是动词;第二个乐指乐趣,是名词。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融入现代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语法教学有助于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每个学段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均不相同,并对学生提出了正确理解词句意思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积累语法知识,以便学生有效、快速理解课文语言难点内容。例如,《春》一文中,分析“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知,其中闹字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热闹,二是作为动词意思是闹腾,若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无法从这一个字中体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两个意境。因此,学生学好语法知识不仅能准确分析语句结构,还能进一步理解语义,从而有效、正确理解文本,所以说,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语法教学有助于作文教学
由于语言运用的基本法规和规律是语法,因而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产品,必定存在一些语法知识,且其又为言语生产服务。因为语法存在的主要方式是作文,所以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初中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意思,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顺序不合理、生造词语、句子成分残缺或用词不当等错字及病句问题,以致学生无法明确表达文章意思,甚至无法达到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此外,虽然教师经常训练学生修改病句,但若想让病句达到根本性消除,还需学好语法做铺垫,因为学生熟练掌握组合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有效修改病句的基础,也是避免出现病句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是正确使用语言。
结语
初一语文课本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读解;必要性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富有人文内涵的知识性学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评估传统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去粗取精,用发展的眼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而文本读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才行。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读解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长期以来只片面地追求“一元读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靠教师,在理解课文时几乎都沿着教师预设的问题而行,使得教学文本读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了片面性与单一性的思维逐渐形成。
1.文本读解是对教材的要求
教师在帮助学生训练运用语言能力之前,需要对文本进行理解和疏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教材,做好文本疏解工作。虽然教材不会自己说话,但是教师可以把它所有表达出来的思想描述给学生听。特别是语文,它是一个国家母语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对于创新的要求就应该更高了。语文教材应该与时俱进,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思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果语文教材落后又枯燥,书本上的东西用不到实际生活中去,会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喜爱,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很严重的
后果。
2.文本读解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文本读解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对教学语言重视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课堂形式和体态语做好文本解读的工作,以此对学生发挥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在学习《皇帝新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文本读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改编,通过话剧等趣味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参与表演中,使之对文章的思想和精髓有深刻体会。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工作,创新地设计课堂,通过文本读解使课堂效果收到预想的效果。
3.文本读解是学生对语文课文深入理解的前提
学生要写学好语文,就需要重视对课文的文本读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内外的锻炼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读解能力。只有在理解文本的情况下,学生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从而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父爱的诠释,在充分做好课堂文本读解的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达亲情,比如,给父母洗脚、帮着做家务等等。这样,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读解的培养现状
首先,在新课改实施后,许多学校普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这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读解环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比如,教师把持不好新的教材内容,使课程标准和要求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导致教学焦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思维变得固化;另一方面是与过去的语文教学要求所不同,新课程的标准比较宏观,且语文实践部分的内容变化多,使得部分教师无所适从。再加上多数语文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课程的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迫于无奈,便只能通过单一的讲述方式做做表面功夫了,无法深入文本进行读解。以上这些情况,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更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逐渐反感这种虚假的学习模式,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改革。
其次,教师在教学上缺乏规划性。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读解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的安排明显缺乏计划性。
最后,技巧与情感无法兼顾。新课程的语文对于教材的文本读解教学没有系统的要求,文本读解内容也无章可循,教师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
三、对初中语文文本读解的具体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开始,教师就应该以各种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比如,在学习《论语》这一课之前,我会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课堂一开始我就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孔子,并依据学生的说法给学生讲述论语里面所表达的智慧,顺势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在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收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2)让感情填满整个课堂。首先在进行文本的基础读解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方向,在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营造出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还要对教材的情感内涵深入挖掘,做到深层次的文本分析,并进行德育渗透;最后,教师还应尽量避免“灌输式”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辅以师生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领悟,从而通过潜在的积累获得持续的知识。
(3)教学手段要创新。无论是对文本的基础读解,还是对文本的深层次分析,教师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借用教学媒体设备,比如,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手势语言和口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语文学习的
语言环境。
2.对文本读解在实际训练中的思考
在实际训练中,读解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都需要借助于读解能力。在“编码―解码”的过程中,只有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正确答题,提升训练的效率。笔者以初中语文阅读为例,详细谈谈文本读解的重要性。
在语文的阅读训练中,文本读解显得异常重要。其中包括审题技巧、中心思想把握、答题思路等等。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常常运用“三步阅读法”,三步阅读法包括速读、慢读、精读三个步骤。其中的速读是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慢读是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最后的精读就是做题。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文本读解的重要性,它们“环环相扣”,相互衔接,只要忽略了其中一步,就可能出现差错,一旦误解阅读文章表达的意思,出现审错题、会错意的情况,就无法做对题目,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生要有计划地开展平时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自己的文本读解能力,避免做阅读题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头绪、胡乱作答。
参考文献:
[1]张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读解的思考[J].快乐阅读,2011(23).
初一语文课本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初一语文课本篇9
一、调查目的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14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XX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县城XX.9%,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XX%,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一语文课本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课堂 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师生间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也是传授学习知识的场所。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日益加快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新课改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提问要有针对性。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既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同时,教师要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无论是即兴生成的问题,还是预设的问题,都要有层次性、联系性、针对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第二,提高提问的技能。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提问的语气、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方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存在着较大的关系。教师要努力提高提问的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第三,巧妙设疑,激趣。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要尽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学生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多想想学生目前的学习压力、学习基础、学习处境,若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或者学习兴趣下滑的情况,教师切忌不能有厌烦、急躁等负面情绪。同时,教师应该要认真备课,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口语交际课、写作课、阅读课上得有滋有味,要教出语文的美、语文的味道、语文的特点,把初中语文课堂变为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此外,初中语文课本汇集了国内外多篇名篇佳作,形式上有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内容上有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初中语文课本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去细细品味这些名篇佳作,从而实现趣的升华和身心的陶冶。
三、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主体感受和主体地位在最大程度上予以尊重,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基于初中语文新课标的标准来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要对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予以充分激发,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重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呵护学生的个性,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用民主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敢为、敢说、敢想。例如,笔者让学生阅读莫怀戚《散步》一文时,该文字数不多,只有580字,但是蕴藉丰富、秀美隽永、玲珑剔透,讲述了一家人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地散步于初春的田野上。
四、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在逐步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再是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应该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师生互动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目前还是认为自己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上课只需要听讲记笔记即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要想突破这个教学瓶颈,教师就应该将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切实转移到学生身上,将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力争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分析解决问题、***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结果的检验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在上初中语文的导言课时,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高度重视,将导言课备好、讲好,为培养学生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吃深吃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差、中、好三类学生都能够去实践、去钻研、去思考、去感悟,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表演、开动脑筋。教师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即便是天马行空,也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切忌不可出言不逊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挫伤,同时要适时进行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五、开展语文文化周活动
初中语文文化周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具体目标,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某中学在语文文化周主体活动开展时发放了《创建 “书香家庭”活动的倡议书》。倡议家长与学生“大手牵小手,同读一本书”,并附有各个年级推荐书目。同时还发放一份学生、家长阅读情况的反馈调查,并开展了 “书香家庭” 评选活动。该项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情响应,许多家长反馈调查中都写到“活动很有意义,学校应该多开展这样的阅读活动”。此外,一时间,阅读课上,课间休息,在教室、在花园小径随处都能看见同学们捧着书籍,津津有味阅读的身影。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与阅读活动相关的辩论、征文、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参考文献:
[1] 王学辉. 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2] 杨文成. 推进新课改之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以人为本”[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