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见罗敷10篇

行者见罗敷篇1

关键词:陌上桑 使君 贪官

《陌上桑》是乐府中的名篇,诗歌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罗敷和使君。历来对罗敷这一形象的评价很多,美丽、聪明、不畏权贵、不贪富贵是对她一贯的评价,而对于罗敷的对立面“使君”这一形象关注则较少。从诗歌的字面意义上使君给我们的印象是贪恋女色、以势压人,笔者认为从这个表面的形象下包裹着一个贪官的嘴脸。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可以得出这位使君是个贪官的结论,理由有三:

一、不误正业,尸位素餐

使君乃是一州一郡之长官,即地方的父母官,其本职工作应该是为百姓造福。父母官,顾名思义为人父母,自然而然要爱护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要爱民如子,要让自己的子女(子民)过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每天做的事情应该是劝农桑、理诉讼,为民解困。而《陌上桑》中的这位使君听说其治下有一名远近闻名的美人变心痒痒,于是“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一见到倾国倾城的罗敷便及不可待地派自己的狗腿子去打探情况。当他得知罗敷不但美貌而且还年轻(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时便马上提出:“宁可共载不?”也就是说:姑娘要不要坐上我的豪华马车做我的小妾(使君自有妇)啊?汉宣帝面对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的《贾生》),而这位使君是“不问民生问美人”。一个堂堂州郡长官不问百姓疾苦反而到处打听谁家有美女,而且一见美色就想据为己有,这是裸的不务正业。

二、贪色无礼,见异思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美人应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该待之以礼。普通百姓见到罗敷的反应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无论是“行者、少年”,还是“耕者、锄者”,见到罗敷都只是远远地欣赏,并没有逾越礼节的不良举动。而这位使君却“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宁可共载不?”一见到美人就派人去问她是谁家姑娘、愿不愿意嫁给他,这是何等唐突、何等无礼。就是一般人家,谈婚论嫁都需要征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要经过三姑六婆这些程序,守牧一方的使君不可能不懂这些起码的礼数。他之所以敢单刀直入就是想倚仗自己的权势来威吓一个乡下小姑娘。更何况这位使君老爷已经有妻室了(使君自有妇),见到美人就想据为己有,这不但是对其妻子的不忠,更是对罗敷的亵渎。作为父母官带头欺男霸女,***者带头违法乱纪,如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比寻常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恕孰不可恕?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使君’不仅没有猥亵肮脏的语言、威逼恐吓的行动,而且‘遣吏往’、‘谢罗敷’,‘遣’就是‘派’,而不是‘哄’、‘赶’,‘谢’就是‘向’,而不是‘喝’、‘吓’。这里的一‘遣’一‘谢’,吏的规矩,君的明智,使我们更容易想到这种言行的自在情理之中,是丝毫用不着非议的。”桑先生的这一论断显然是幼稚天真的,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卑劣的目的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难道一“遣”一“谢”就能够消除使君想霸占民女罗敷这一肮脏的想法吗?而且使君并非只是想想,他已经付诸了实施。我们不能够因为使君的一个“遣”一个“谢”就忽视了他行为的卑劣本质。

三、仗势压人,鱼肉百姓

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是的,使君是‘自有妇’的,罗敷也是‘自有夫’的,但作为‘自有妇’的使君来说,却并不知道罗敷是‘自有夫’的,不知不为过嘛。即使‘自有妇’的使君一定要聘取一个自己并不知道‘自有夫’的罗敷,那顶多是“一夫多妻”制的反映,而在当时上层社会中也是一种现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怎么能背情悖理去强人所难,把一些不实之词强加于使君呢?”这也是裸地为处于统治阶级的使君张目。不知道就不为过,那些违法乱纪者往往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了,难道就不用受到法律的惩治了吗?更何况一方太守,如此明目张胆地抢占民女,可以原谅吗?今天见了一个秦罗敷,明天又觅到一个李罗敷,后天说不定会遇见一个刘罗敷。见一个就要霸占一个,一个个肯定是始乱终弃。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这位使君毫无爱惜之意,反而利用手中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欺男霸女,这难道不是鱼肉百姓吗?

基于上述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位使君是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贪官。因此,我们在称赞罗敷不畏权贵、不贪富贵、聪明机智的同时,还要看清使君这样一个贪官的丑恶嘴脸。歌颂劳动人民、讽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乐府诗歌讽喻时事、讥刺贪腐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桑建中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行者见罗敷篇2

所谓模糊美,是指审美客体本身由于自身形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给审美主体带来的一种朦胧模糊而又确实真切的审美感受。模糊美是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美,是一种能够激发读者丰富想象的美,它的美,就在于既朦朦胧胧又真真切切。

分析如下:

一、姓名的模糊美

《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 ,作者虽写其美,却无一字正面描写,全凭侧面点染烘托。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美貌女子常用的姓,“罗敷”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美貌女子常用的名,围绕着主人公的姓和名,作者在反复强调着一个“美”字。“好”,刘熙《释名》曰:“好,巧也。如巧者之造物无不皆善,人好之也。”“好”的本义即指姣好漂亮的女性。作者以“好女”来赞罗敷,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的美貌异常和超凡脱俗。至于罗敷是如何美丽,诗中没有明说,完全依靠读者的想象来创造。从主人公的姓和名以及“好”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中,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头脑中加工至美的罗敷的形象。罗敷的美,在诗中体现出来的既是一种真切、确实的美,又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美,是一种读者在各自头脑中经过自我加工的光彩照人的美。

二、形貌的模糊美

关于罗敷的形貌,诗中仅具体地描写了她发型的时髦、耳环昂贵及服饰的华美,至于她形貌的美丽,主要是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了她以后的种种反应来体现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写了人们见到罗敷以后对她的惊慕与倾倒,甚或由此引起的微妙的家庭纠纷,让读者在旁观者反应的折光中,觉得女主人公确实美得超群出众,好得异乎寻常。从描写中,人们只能得到罗敷奇美无比这样一个模糊概念,至于她到底如何美丽,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读者都会在各自脑海中幻想出一个至美的罗敷的形象。

三、结局的模糊美

《陌上桑》的结尾同样运用了模糊美的手法。在诗歌的结尾,罗敷以夸夫的方法巧妙地规避了太守对自己的不轨企***。罗敷的夸夫既是对太守“宁可共载不”的可耻要求的坚决拒绝,又是罗敷聪明机智、临危不惧性格的典型显现。诗歌在罗敷的夸夫声中结束了,这出喜剧也在胜利的欢乐中闭幕了,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比如使君听了罗敷的夸夫之后,如何张口结舌、不知所对,如何尴尬狼狈、无地自容,如何战战兢兢、逃之夭夭诗中并没有写,然而读者却又完全可以想象。作者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交给读者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从而为读者展开了一个远比诗篇文字字面所显示的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

文学创作中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也具有模糊的美。模糊美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能激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这可以从《陌上桑》中得以验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语言,按照德国美学家伊塞尔的说法,属于“描写性语言”,它不像“解释性语言”那样准确,而是带有模糊性的。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创造的可感艺术形象也是带有模糊性的。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给接受者带来了某种麻烦,同时又使接受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美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并不仅仅为《陌上桑》所独有。如《红楼梦》塑造了林黛玉等众多美女形象,以林黛玉而论,她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以上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看,读者很难确定林黛玉是怎样一种相貌,只能模糊地有一个弱不胜衣、多愁善感的美女的形象。

行者见罗敷篇3

关键词:陌上桑 使君 贪官  

        《陌上桑》是乐府中的名篇,诗歌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罗敷和使君。历来对罗敷这一形象的评价很多,美丽、聪明、不畏权贵、不贪富贵是对她一贯的评价,而对于罗敷的对立面“使君”这一形象关注则较少。从诗歌的字面意义上使君给我们的印象是贪恋女色、以势压人,笔者认为从这个表面的形象下包裹着一个贪官的嘴脸。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可以得出这位使君是个贪官的结论,理由有三:

        一、不误正业,尸位素餐

        使君乃是一州一郡之长官,即地方的父母官,其本职工作应该是为百姓造福。父母官,顾名思义为人父母,自然而然要爱护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要爱民如子,要让自己的子女(子民)过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每天做的事情应该是劝农桑、理诉讼,为民解困。而《陌上桑》中的这位使君听说其治下有一名远近闻名的美人变心痒痒,于是“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一见到倾国倾城的罗敷便及不可待地派自己的狗腿子去打探情况。当他得知罗敷不但美貌而且还年轻(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时便马上提出:“宁可共载不?”也就是说:姑娘要不要坐上我的豪华马车做我的小妾(使君自有妇)啊?汉宣帝面对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的《贾生》),而这位使君是“不问民生问美人”。一个堂堂州郡长官不问百姓疾苦反而到处打听谁家有美女,而且一见美色就想据为己有,这是赤裸裸的不务正业。

        二、贪色无礼,见异思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美人应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该待之以礼。普通百姓见到罗敷的反应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无论是“行者、少年”,还是“耕者、锄者”,见到罗敷都只是远远地欣赏,并没有逾越礼节的不良举动。而这位使君却“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宁可共载不?”一见到美人就派人去问她是谁家姑娘、愿不愿意嫁给他,这是何等唐突、何等无礼。就是一般人家,谈婚论嫁都需要征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要经过三姑六婆这些程序,守牧一方的使君不可能不懂这些起码的礼数。他之所以敢单刀直入就是想倚仗自己的权势来威吓一个乡下小姑娘。更何况这位使君老爷已经有妻室了(使君自有妇),见到美人就想据为己有,这不但是对其妻子的不忠,更是对罗敷的亵渎。作为父母官带头欺男霸女,***者带头违法乱纪,如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比寻常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恕孰不可恕?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使君’不仅没有猥亵肮脏的语言、威逼恐吓的行动,而且‘遣吏往’、‘谢罗敷’,‘遣’就是‘派’,而不是‘哄’、‘赶’,‘谢’就是‘向’,而不是‘喝’、‘吓’。这里的一‘遣’一‘谢’,吏的规矩,君的明智,使我们更容易想到这种言行的自在情理之中,是丝毫用不着非议的。”桑先生的这一论断显然是幼稚天真的,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卑劣的目的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难道一“遣”一“谢”就能够消除使君想霸占民女罗敷这一肮脏的想法吗?而且使君并非只是想想,他已经付诸了实施。我们不能够因为使君的一个“遣”一个“谢”就忽视了他行为的卑劣本质。

        三、仗势压人,鱼肉百姓

        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是的,使君是‘自有妇’的,罗敷也是‘自有夫’的,但作为‘自有妇’的使君来说,却并不知道罗敷是‘自有夫’的,不知不为过嘛。即使‘自有妇’的使君一定要聘取一个自己并不知道‘自有夫’的罗敷,那顶多是“一夫多妻”制的反映,而在当时上层社会中也是一种现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怎么能背情悖理去强人所难,把一些不实之词强加于使君呢?”这也是赤裸裸地为处于统治阶级的使君张目。不知道就不为过,那些违法乱纪者往往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了,难道就不用受到法律的惩治了吗?更何况一方太守,如此明目张胆地抢占民女,可以原谅吗?今天见了一个秦罗敷,明天又觅到一个李罗敷,后天说不定会遇见一个刘罗敷。见一个就要霸占一个,一个个肯定是始乱终弃。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这位使君毫无爱惜之意,反而利用手中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欺男霸女,这难道不是鱼肉百姓吗?

        基于上述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位使君是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贪官。因此,我们在称赞罗敷不畏权贵、不贪富贵、聪明机智的同时,还要看清使君这样一个贪官的丑恶嘴脸。歌颂劳动人民、讽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乐府诗歌讽喻时事、讥刺贪腐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桑建中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行者见罗敷篇4

【关键词】乐府诗;陌上桑;戏剧要素;解读

《陌上桑》是中国古诗中的名篇,是我国最早的叙事诗,其情节完整,篇幅较长,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其诗格调古朴浑厚,没有华丽的词藻,善于通过口吻毕肖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全诗五十二句二百六十五言,全用成熟的五言句式。这一点不同于《诗经》的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也不同于《离骚》的以七言为主、夹“兮”句式。汉乐府诗《陌上桑》,具有浓厚的戏剧性。下面,我们对《陌上桑》所具有的戏剧要素试作一番解读。

一、 《陌上桑》的戏剧性

1. 从体裁上看,《陌上桑》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有两种含义。本来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前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据班固《汉书》“礼乐志”、“艺文志”记载,乐府机构在汉武帝时期即已正式设立,其主要职责为,制乐配诗和采集民间歌谣,以供宫廷或祭祀之用。后来,乐府又指一种诗歌体裁,即乐府诗,也就是乐府机构所采集的供制乐配诗的合乐、来自于文人创作的颂诗歌辞和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乐府机构采集的民歌,汉时称“歌诗”,六朝以后称为“乐府”,从此便由机构名称转为诗体名称了。可以这样认为,《陌上桑》是一首由乐府机构采集的来自于民间的、能够合乐而歌的歌谣。该诗充分体现汉代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发扬《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诗经·氓》等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叙事性,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完整地勾勒一个事件的始末,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从出处上看,诚如班固所言,以《陌上桑》为代表的汉代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陌上桑》是“歌诗”,属《相和歌辞》,这一类属中多为说唱文学,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该诗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从这几个题名或其属类来看,不管是“歌辞”、“艳歌”,还是“行”,都明确告诉我们,这是可以吟唱的,由专门人员表演给统治者看的,或在祭祀等等场合上演出,是说唱的艺术。其体裁与出处,即在先天上决定了该诗须具可供舞台演出的戏剧性,就体现在诗中所描绘的罗敷的穿衣打扮、旁人见到罗敷的反映等等上。

3.从诗歌标题上看,“陌上”,即大路边,是诗歌所设定的故事发生的场所,恰似戏剧舞台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其分工是男耕女织。这个“女织”,自然应该延伸到采桑和养蚕。桑林长在野外,又值春天,桑叶茂盛,采桑养蚕,农事频繁,又容易隐蔽,活动比较自由,自然而然地,桑林就成了极好的谈情说爱场所。《诗经》中,“桑林”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文学桑森”意象。只不过,《陌上桑》并不是《诗经》中的简单的爱情诗篇,也不是《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桑林”故事。《秋胡戏妻》在后世是著名的戏剧名篇。因此,从标题上看,“陌上桑”,既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也是诗歌男女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而“使君”从大路上经过,这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无巧不成书,也无巧不成戏。

4.从故事情节上看,《陌上桑》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全诗共分三解,诗歌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层从诗歌开头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层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层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据《列女传》、《西京杂记》记载,秋胡结婚三个月,就离家去了外地。三年后衣锦还乡,路上碰到一个采桑女子,顿起爱慕之心,进行调戏,遭到拒绝。回到家里,才发现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自投沂水而死。与秋胡戏妻不同的是,主人公性格迥异,罗敷性格乐观、机智,而秋胡妻是怨妇、弃妇似的怨愤性格;故事结局不同,《陌上桑》是喜剧式的结局,而秋胡戏妻则以悲剧落幕。因此,只能认为,二者可能有一定联系,但又是独创的两部作品。后世有人把这两个故事进行比较,认为《陌上桑》是一种新的创作尝试。也有人如宋代朱熹,用秋胡戏妻的故事来解说《陌上桑》,他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这也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就情节的完整性而言,《陌上桑》不同于其他的两汉乐府叙事诗,它不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仅撷取一个生活片段,一个生产场面,它不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更像戏剧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画面,或者是一出独幕剧。

二、 《陌上桑》的喜剧性

1. 在人物刻画上,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适当的艺术加工使人物更加形象

它塑造的秦罗敷,聪明机智,是一个反抗的女性,她以机智的言辞,戏弄调戏她的使君,演出了一场幽默的喜剧。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在详略上,该诗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甚而至于没有抒情成分),对于秦罗敷的美貌、机智,详尽而淋漓尽致,却吝于抒情,全诗并没有明显的抒情句子。言事尽而言情不欲尽,言尽而意无穷,蕴涵无尽的情感于其中。

2.在表现手法上,赋兴手法的充分运用,富有喜剧性

诗歌开头二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此即起兴。开头红通通的太阳,从东南方升了起来,照亮了我秦家的楼房。这两句诗位于一首诗的开头,明亮、通红,为全诗奠定、渲染了欢乐、喜庆的气氛。“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分写罗敷所用器物、所穿服饰之美,显然不会是悲剧。

3.在场面描写中,不知名的诗人,运用赋的写法,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诚如其它两汉乐府诗一们,《陌上桑》作者长于叙事,乐于铺陈场面。该诗篇幅简短,仅有五十二句二百六十余言,却有两大段场面描写,第一处是诗歌前半,写罗敷容貌之美,众人围观;第二处是罗敷夸耀夫婿,写夫婿威势之盛。这两处都挥毫泼墨,不惜篇幅,极为细致。该诗对事情的经过有详细的叙述,以及细节描写,但对故事的开始和结局的叙述都比较简单,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另外一个特点,是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诗歌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对于人的服饰仪仗从各个方面加以展示,采用的是详写笔法。从秦罗敷到罗敷的“夫婿”,无论其为男为女,都通过详细描写服饰仪仗来衬托他们的美丽或富贵。详写服饰仪仗,略写人的容貌形体,这本身就是喜剧的表现形式。

作为篇幅较长的民间叙事诗,夸张的描写,从头至尾,极写罗敷的妆饰之美、器物之美、服饰之美以及夫婿权柄之赫赫。作为下地劳动的采桑女子,“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着这样的装束,极富喜剧化,这更近于为舞台演出而设计的效果,不是劳动服,而是舞台妆了。写罗敷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对于罗敷的魅力,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用的也是夸张,借助环境、器物、装束层层铺垫,然后又巧妙地以行人旁观的效果来写。采取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方法。采用这种烘云托月的方法去描写罗敷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是民歌的特点。尤其是诗歌最后,罗敷夸夫的一段,尤属虚构。

4. 在语言的表现力上,《陌上桑》善于运用个性化对话,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利用环境,很好地体现了喜剧性

个性化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在诗的第二、三解,诗人通过罗敷与使君流利得体、幽默诙谐的对话,充分展示了罗敷的聪明机智,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以及禀性开朗、活泼、大方、自信的性格,从而最终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

三、 《陌上桑》的悲剧性

《陌上桑》不同于典型戏剧,没有圆满的大结局,没有正式的结尾。但从前文来看,似应不同于秋胡戏妻的悲剧结局。实则不然,该诗喜剧中仍透出丝丝悲剧性。罗敷的美、行人的欣赏,带来的是使君的搭讪、邀其共载,作为统治者代表的使君,有所***谋、居心叵测,其言可鄙,其心可诛,荒***,肆无忌惮,这是其一;罗敷得以自保,凭的是可能显示其贵夫人身份的盛装及对其夫婿的夸耀,可能吓住了太守,如果换作另外一个人,其悲惨结局几乎可见,这是其二。

总之,《陌上桑》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百读不厌,千古流传,令人如吃橄榄,如品佳茗,口齿生津,余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罗宗强等.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胡维革.中国传统文化荟要(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黄前.《陌上桑》旧说新解[J].名作新说,2002(09).

[7]程华平.《陌上桑》新解[J].中文自学指导,2004(06).

[8]章萌.一出充满喜剧情调的独幕诗剧——《陌上桑》欣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01).

行者见罗敷篇5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晚唐诗人司空***在《诗品》中对诗歌运用留白艺术的最高评价。下面就古诗中的留白艺术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做一点探讨。

一、概括性语言中的留白空间

古代诗歌,大多是简约精炼之作,但看似简洁的言语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甚至一句话,在空间上,可横跨西北边陲与江南水乡乃至海角天涯,时间上,可上至三皇五帝下达唐宗宋祖以至上下五千年,内容上,可囊括东周列国、楚汉相争等重大事件,不少诗句中所蕴含的信息量难以预计,给人留下无限的探求空间,既是语言锤炼的精华,又具铅华落尽见真淳的朴质。

初中课本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可谓是概括性诗歌语言的典范。诗歌紧紧围绕木兰的形象着墨,详略得当。其中不少情节惜墨如金,写得极为简约,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三十字,便高度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尽管只有几句话,却不乏意境,诗歌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顽强毅力。边塞生活是艰苦的,远处忽断忽续传来打更的声音,让千里之遥的关外更显苍凉寂寞,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死沙场。区区几十个字便将此情此景,写得有声,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教学时,可利用诗歌语言的含金量丰富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可让学生对其中的句子进行拓展,如“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括了木兰及战友们十几年间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可启发利用概括性语言所留下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扩展诗中的画面,再现作为女儿身的木兰,在***营生活中,除开要像其他战士那样经受战争的磨砺外,还要克服女性先天生理条件的弱点,其间艰辛不言而喻,学生可就这些因素去填充概括性诗句中留下的空白。诗中像这样简括的句子比比皆是,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侧面描写中的留白空间

时常我们认为侧面描写仅能起到烘托的作用,其实不然,有时诗文中的侧面描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为留白艺术的一种,也能以到开启思维,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汉乐府《陌上桑》一文中得到很好体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这几句,作者并未从正面对罗敷惊人美貌作具体描绘,而是运用了别开生面的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写出了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这样,不直接写美的形象,而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谁都知道,任何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审美要求。于是高名的作者通过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情状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年青伙子见到这样绝色美女,怎沉得住气?于是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美女,至少可赢得美人流波一转;种田的农人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徒生怨气,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也许是怪罪罗敷之美耽误了干活,以致未能完成该作完的农活,也许是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读来不禁令人失笑。但诗人通过从虚处落笔,表达了不可描摹的美。读者看到在这里,无不停止视觉器官,开启思维器官,去构想罗敷惊世绝俗的美,你可以任思维天马行空。在这里,罗敷的形象给人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谜,犹如断壁的维纳斯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世人留下的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通过这一空间,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充由侧面描写留下的空白,就如文中的主人公罗敷,你想他多美就有多美,你可想象具有西施的神韵,有飞燕之腰肢,有貂婵之容貌,有昭君之美目,这种效果远比一般的正面描写超出很多,若是将罗敷的形象写了出来,那么读者的思维就被束缚,仅定格在那种固定的模式中。因此,教学中要敏锐地抓住侧面描写中的留白艺术,训练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含蓄隽永语言中的留白空间

含蓄隽永的语言,本身就蕴含深刻,耐人寻味,能引发人无尽的思绪。

“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在《渔家傲》,范仲淹通过“将***白发”“征夫泪”这两种富于人物特色的外像,含蓄地展示了边塞战事的频繁及征战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生活情状,及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词中蕴含对统治者强列不满,给人深沉的思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则蕴含生活哲理,又给人深刻的人生思考。

古代诗词中,这些耐人寻味的语言,其实也是含蓄语言带给我们的留白空间,透过这些隽永的语句,我们可以挖掘出诗文中蕴藏丰富的深刻内涵及深邃的思想境界。利用这样的留白,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使学生思想更为深邃。

四、意味深长结尾中的留白空间

行者见罗敷篇6

【关键词】喜剧形象;喜剧性;比较

“喜剧的真正根源和基础不在于历史领域,而在于人,人的本真存在,人类超越和否定历史的自由精神。”[1] (p9)要比较《陌上桑》和《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性,必须从这两部作品塑造的喜剧形象入手。秦罗敷和鲍西亚是肯定型喜剧形象,而使君与夏洛克是否定型喜剧形象。罗敷的喜剧形象并不纯粹,是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在一起的。《威尼斯商人》以鲍西亚这一肯定型喜剧形象反西方喜剧传统,同时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

一、秦罗敷与鲍西亚肯定型喜剧形象之比较

罗敷以肯定型的喜剧形象,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以喜剧为主的复合美。鲍西亚这一喜剧形象一反西方否定型喜剧传统,以肯定型喜剧形象,同时也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混合在一起,与罗敷不同的是:作为西方女性,鲍西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热情奔放、淘气的的个性和超人的智慧。而受传统儒家道德观、观影响下的罗敷则显现出含蓄、温婉、机智的一面,同时,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屈服于恶势力,以机智和勇敢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更能显示出其精神上的崇高和伟大。

《陌上桑》一开始,作者就浓墨重彩的铺陈描写了罗敷的美貌。正是罗敷的美貌,才引发出了观者的失态和反常的喜剧情景。罗敷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行者、少年、耕者,使他们忘记了自我,完全沉浸在罗敷美貌之中。行者放下担子假装歇息,凝神注视,忘情地捋须,少年脱帽理巾引逗罗敷,耕者和锄者看见罗敷而忘了劳作。这些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初步形成了全诗喜剧效果。往下,罗敷的美貌又引发了使君对罗敷的垂涎。太守调戏罗敷,遭到罗敷的反抗。“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句话反映出了罗敷内心的高洁,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的崇高品格。

全诗中最具有喜剧意味的就是罗敷机智地讽刺太守的场景。罗敷在夸张性的铺叙中,虚构了一位玉树临风、才识过人、武艺高超、道德高尚、功名显赫的丈夫。越说越得意,越说越神气,而使君越听越丧气,越无地自容。在罗敷对鄙陋丑恶的使君德反击中,表现了她对使君卑琐灵魂、言行的极端蔑视和尽情嘲弄,从而显示了她的纯情和坚贞的品格,同时也表现了罗敷机智过人的一面。在拥有崇高品质的罗敷面前,貌似显赫但内里丑恶鄙陋的使君只能是尴尬窘迫、无地自容了。

鲍西娅虽是一个美丽多情的名门千金,但她没有封建社会贵族小姐的那种精神状态。从她照她父亲的遗嘱,让求婚者从预设的三个匣子中去选择来决定她的婚姻。首先从她评论求婚者优劣的谈话中,我们就看出鲍西娅知人的眼力。她不喜欢声威显赫的亲王勋爵,而赏识文武双全的穷贵族巴撒尼奥。再从她要她的侍女采取些措施使她不喜欢的人不会选上,都可见她的聪明和不慕虚荣、真诚相待的婚姻要求。巴撒尼奥一来就选中了时,她对他热情而谦虚,仅此一举,就不同凡俗。这是对封建传统世俗的摒弃,也是对“门当户对”封建伦理习俗的蔑视和否定,鲍西亚的崇高与伟大在这一点上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法庭上,她并不直截了当地宣判,而是从劝导入手,先从人道、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结果在她的劝导过程中,夏洛克抛弃了道义,放弃了三倍赔款。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办法,照约执行,判决只准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即使相差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并将其全部财产充公。夏洛克惊愕之余慌忙退却。他报不了仇,就想要钱,从三倍赔款退到捞本,再退到放弃诉讼。然而鲍西娅***无情,判处夏洛克改信基督教。法庭上的辩护,使鲍西亚的机智聪慧、果断干练显现的淋漓尽致。她和巴萨尼奥约会时,她又是一个热恋的多情女子。她故意索取戒指,爱作弄人,又体现了鲍西亚调皮可爱、幽默风趣的一面。

鲍西亚是集美貌优雅、聪明机智、果断干练、调皮可爱于一身的女性。罗敷同样也是集机智聪慧、美貌优雅于一身的女性。罗敷与鲍西亚都是优美与崇高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表现在她们天生的美貌上,更表现在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崇高的品德、无畏的勇气战胜了貌似强大,但内里却丑恶鄙陋的恶势力。与鲍西亚相比,罗敷更显得崇高,因为鲍西亚虽然才智过人,但她有高贵显赫的地位,才智与地位的结合,才使她战胜了恶势力。而罗敷出生卑微,没有任何靠山,她仅仅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崇高的道德战胜了比她地位高出许多的使君,她以才智和道德战胜了丑恶,更显得她精神上的伟大崇高和伟大。罗敷这一形象在美学上的显著特点是:“优美、崇高喜剧结合在一起,呈现为以喜剧为主要形式的复合美”。 [1] (p109)

二、使君与夏洛喜剧形象之比较

《陌上桑》的喜剧性主要是通过使君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罗敷的肯定型喜剧形象的对比而形成的。使君是一个否定型的喜剧形象。他愚蠢丑恶,卑劣,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侮辱戏弄罗敷,而罗敷机智地虚构了一位德才貌功名俱全的丈夫,与他作比较,使鄙陋丑恶的使君羞愧难当、尴尬无比。使君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人品却卑劣无比;罗敷虽社会地位低下,但却有高尚的品行,两者一对比,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显得使君内心的丑陋。

夏洛克通常都被认为是一个喜剧角色,他的言行举止带给读者许多笑声。夏洛克的滑稽可笑是完全无意识的,是出于被迫因素的驱使而不自觉不情愿地走向了可笑。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夏洛克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他虽然贪婪、吝啬、残酷,但他也受尽种族压迫和屈辱。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忠诚、尊贵而谦恭的绅士,可他的慷慨大方只是对于和他有共同信仰的基督教徒们而言的,在犹太人夏洛克的面前,即使是借钱的时候也是盛气凌人而极尽嘲笑挖苦夏洛克。所以在安东尼奥出事以后,这么一个爱财如命的犹太人竟然宁愿放弃三倍于本金的金钱而执意要个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他的理由是,安东尼奥憎恨犹太人,羞辱过他,夺去了他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诬蔑他的民族,破坏他的买卖,离间他的朋友。

当法庭判决赦免夏洛克的死罪,但他必须同时答应两个条件,第一立即改信基督教。第二当庭立下文契,在他死后,所有财产归他的女婿罗兰佐和女儿所有。夏洛克在失去亲人和财产之后还忍受着更大的精神上的折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背叛犹太教而改信基督教。犹太人虽然在历史上饱受屈辱和磨难,饱受基督教徒们的歧视与仇恨,但犹太人却执着地保持着他们的犹太教信仰。如果说剥夺了他的财产等于要了他的命,那么,被迫放弃则是让他忍受生不如死的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使君是一个纯粹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使君相比,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夏洛克表面上是喜剧性的,但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而是悲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行者见罗敷篇7

1. “渲染”“烘托”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对两个概念都有解释。对“渲染”的解释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对“烘托”的解释是: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初看两个解释,好象没有什么区别,细看一下,发现区别有一处,即渲染强调的是“涂抹画面”,而烘托强调的是“点染轮廓外部”。可见两种技法涂颜色位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画面本身,后者是轮廓外部,所以,借用在文学上,渲染是对主体对象正面描写,而烘托是对主体对象侧面描写。换言之,渲染描写的就是主体对象本身,烘托描写的不是主体对象本身 ,而是主体对象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起到突出主体对象的作用。就像要写月亮,但从云彩落笔,写云彩是为了突出月亮。因此,烘托也叫“烘云托月”,这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两种手法的本质区别。

有许多作品使用了渲染手法:如《阿房宫赋》,作者从阿房宫这个主体对象占地之广,规模之大,楼阁之多,结构之巧,歌舞之盛,美人之众,珍宝之丰等各个方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这些对阿房宫而言就是渲染;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再嫁,太守家准备迎亲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段描写对迎亲场面来说就是渲染手法,因为它写的是场面本身;又如《采莲曲》中描写的采莲场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也属于对采莲场面作的渲染。

同样,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烘托的也不少见,《陌上桑》中闻塑造了一个美女罗敷形象,写罗敷之美,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也用了侧面描写。开头从罗敷的穿着,用具,打扮等方面来写,是对人物美貌的渲染,是正面描写,因为是写罗敷本身,而后文用别人见到罗敷的各种表现,烘托罗敷之美,是侧面描写。“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是通过写其它人,来烘托突出罗敷的美丽。白居易有一首《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题目是《夜雪》,但诗中正面写雪的只有一句,就是第三句,其它三句分别写衾枕,窗户,竹子折断的声音。虽不写雪,但仔细想来,却都和雪有关,第一句写将下雪时,天气变冷,被枕生寒,第二句写雪已在下,映明了窗户,第四句写雪已下大,把竹子都压断了。所以,一、二、四句属侧面描写,是对“夜雪”的烘托。

2. 渲染与烘托的联系

行者见罗敷篇8

《作家作品》

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了“楚辞”。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等。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

一、本文主旨

全诗概括而生动地描写了楚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词语解释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悔改;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援玉抱兮击鸣鼓。援:拿着;

身既死兮神以灵。以:而;

三、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描写楚***将士英勇杀敌,最后全***覆没。

第一句,描写将士披甲操戈,准备战斗;

第二句,描写两***交锋;

第三四句,描写敌人兵多势众,楚***英勇战斗;

第五六句,描写敌人冲进楚******营,楚***伤亡惨重;

第七八句,描写楚***将士勇武不屈;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

第九十句,描写楚***全***覆灭,横尸疆场,天昏地暗,场面壮烈。

作者依照战斗的进程描写,展示了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楚***将士的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精神。

第二层,祭奠楚***阵亡的将士的亡灵。

这一层是诗人对阵亡的将士们的深情礼赞。

前四句,描写将士们征战的精神,礼赞将士们刚武英勇,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四句是感天动地的礼赞,活时凛然浩气,死后也是灵魂不散,虽死犹生。

《学习要点》

场面描写完整,真切。

描写战争场面十分真切。前十句,记述楚***披挂出阵,与敌人交锋,兵败身死的全过程,层次十分清楚。既有大的场面,又有细节描写,还有气氛渲染。

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垫。

作者描写出战斗场景的气氛,从而引出对死者的礼赞。如旌旗蔽空,流矢交坠,鸣金击鼓,血撒疆场的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的气氛,衬托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楚***将士威武不屈的精神。

《重点段落分析》

诗的第一部分。

描写内容:见《课文串讲》;

划分层次:见《课文串讲》。

《陌上桑》(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和无耻。

《课文串讲》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短歌行》(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操东汉未年建安时期诗人,他的诗大多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

他的风格基本是苍凉悲壮。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

一、本文主旨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二、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当:面对;

2、但为君故。但:只是;

3、何时可掇。掇:拾取;

4、契阔谈宴。契阔:聚散;

5、枉用相存。问候枉驾前来的贤才。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分为四小层。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学习要点》

分析前八句的内容。

前四句,感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接着四句,写***治抱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想借酒浇愁。

分析诗中思贤若渴的情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九的思念之情:“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下面着重描写诗人求贤不得的惆怅和苦闷,设想众多贤才故友远道前来的幻影,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无比思慕的心情。

作者描写贤才无所依托,殷切希望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助己完成统一大业。

诗中“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重点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譬如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比喻自己由衷地礼贤下士;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没有明主可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周公,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重点掌握善用典故的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表达作者对贤才梦寐以求的思念;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自《管子》,抒发作者渴求贤才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礼贤纳士的心情,和天下统一的期望;

《重点段落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的心情。

找出比喻的手法。

前六句。

行者见罗敷篇9

古代文学中的美女,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为封建***治斗争牺牲、为封建礼教服务的美女形象

(一)“四大美女”,无一不带有***治斗争痕迹

中国的“四大美女”,常被作为经典的文学素材,见于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之中。而她们并不只因为美貌而着名,更多的是因为她们身上的***治因素。以有“沉鱼”之美的西施为例,她的故事也可谓妇孺皆知,在国难当头之际,她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宠妃,将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制造了机会,吴国终被越国所灭。可以说,西施的牺牲体现了一个女子以身许国的高风亮节,但越人并不记得西施的功绩,还怕她继续误国,将其沉塘。从西施的个人角度来考虑,她无疑是越王勾践为东山再起而设置在吴王身边的棋子,她只不过是吴王用来***治复仇的工具, 最终却背上“祸国”的罪名,用来警醒后世君主,要杜绝“红颜祸水”。然而,西施在正史中并无记载,而西施助越灭吴的故事也是在后世才有的,如此看来,西施并不一定真实存在过,而西施的故事也只不过是后世文人塑造的美女罢了。而这位美女西施,只不过是君王用来为自己的***治统治服务的工具罢了。

貂蝉与杨贵妃拥有和西施同样悲惨的命运,人们通常在利用完她们之后,还要以她们的“祸国殃民”来警醒后人,或者是再以此作为未来的“美人计”的成功经验。王昭君的命运也许比她们的要更好些,至少被后世人传颂,成为民族友好团结的大功臣,是一位牺牲小我来成就国家安定的女英雄。但说到底,美丽的王昭君都成为了***治的牺牲品,只不过漫漫黄沙都难以掩盖她为民族融合、国家安定而作出伟大牺牲的美名。

(二)封建道德礼教的代言人

汉乐府中有不少塑造女性的名歌,《陌上桑》中就塑造了一位美丽的采桑妇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诗中从罗敷的服饰上,更从路人对罗敷的欣赏的侧面描写中突出罗敷的美貌,但这并不是这首诗的重点,重点是后面罗敷对使君调戏的斥责与嘲讽。整首诗向我们传达的罗敷不畏权势、刚洁端正的人格魅力,是罗敷的机智勇敢,对自己夫婿从一而终,而且作为采桑妇勤劳善良的美德。一句“罗敷喜蚕桑”便是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里对一个家庭妇女的基本要求,而从一而终、刚洁端正的美德也是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的期望。罗敷,无疑是美德与美色的集合体,她作为女性中的典范,被人们传唱加以歌颂,可以说是对于封建礼教端正女子德行的宣传。

另外一首《孔雀东南飞》,朱东润先生说:“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1]但近年来反对之声四起,评论者们都认为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传统所认为封建礼教的扞卫者焦母和刘兄才是真正的封建礼教的破坏者。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她是封建礼教要求下女子的典范,“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可见并不是兰芝不守礼教,是焦母故意刁难,再说双双殉情,又能从侧面反映出兰芝始终坚持从一而终而不得为守贞洁、为扞卫爱情而死。由此,《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下女子的模范代表,“妇功”、“妇德”、“妇容”、“妇言”、“四德”俱全,善良孝顺的好儿媳。[2]《孔雀东南飞》一方面是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另一方面是借对兰芝的歌颂向人们呼吁要像如此美德的女子学习。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得不说,无论是秦罗敷,还是刘兰芝,她们不论有怎样的美貌,有怎样的美德,她们都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所谓文学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那汉乐府中的美女形象无疑是社会对于美女的期望和要求,他们歌颂这样的女子以达到宣传封建礼教的目的。

此外,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也塑造了美人,只不过他主要描写了人间女色的不可抗拒和礼仪大防的可坚守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以后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宣扬了礼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和曹植的《洛神赋》最终也都回归到礼仪。可见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女都为宣传封建礼教而服务。

二、作者自喻,为抒发自身情感而塑造的美女形象

(一)以“香草美人”自喻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屈原首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中,屈原大多以美人自喻品德和人格的高尚,以美人迟暮暗指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借“香草美人”以明志,展现了自己崇高的***治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后代的曹植对“香草美人”的意象有所继承,《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却又借作为精神寄托的“洛神”在现实中实不存在抒发失落的情怀,内心的苦闷和悲哀之情也以此从中流露。再看《美女篇》,作者笔下的美女“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而最终“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郭茂倩说:“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时,随见征求,终不屈也。”[3]作者以更多的笔墨写美女的娴雅优美和某种感伤的气质,试***向我们传达美女的精神和追求,交代了美女的身份和志向,实则作者以美女自况,是文人自我形象的塑造,抒写了文人郁结的怀抱,从美女的形象中引申出了出仕君子的人格。作者以赋托意,以“美女失意的幽怨”来传达“***治上的牢骚失意”。

(二)以“弃妇”自拟

屈原所创的“香草美人”意象在后代广为学习,发展为之后唐诗宋词中的“弃妇”形象。当然,这里的“弃妇”与一般意义上的“弃妇”不同,这里的“弃妇”,是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弃妇”。杜甫的《佳人》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重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然而当时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借美女形象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宋词中最典型的是辛弃疾的词,他的婉约词中有较为典型的弃妇形象,《摸鱼儿》以失宠的弃妇形象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空有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本领而苦于报国无门的内心的苦闷与愤慨。《祝英台近晚春》、《鹧鸪天》等都是词人以弃妇自拟,其深层次的内涵还是想要得到君主的信任和任用。宋词中用美人意象寄托***治感慨的现象比较突出和普遍,美女也就成为文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三、男性观赏、玩味心态下的,满足其情爱需要的美女形象

文学史中描写美女的集大成者是宫体词,但由于早在这之前的宋玉等人由于偏爱铺写美女的美色和宫廷的豪华场面,并力***用微讽的借口掩盖好色的动机,因而开启了艳情文学的先河。[5]在《大招》之前,还从未有过诗人从欣赏的角度对美女的容色体态做过如此生动逼真的描绘,诗中的美女有迷人的微笑,善于招徕,故意讨人喜欢,表现出柔顺和娇弱的样子,她们 不属于任何类型的美女,她们只是美色的象征。[5]这之中的美女是作为消费性质的对象,与楚王的其他享受——华丽的宫室、美味佳肴排列在一起,是作为一种观赏的对象。在春秋时代,“目观之美”是受到谴责的,所以在这之前,都没有关于美女和舞蹈的描写,因而作者想要描写美色时,必须加入讽喻的调味品,或是借批评好色之徒来塑造美女形象。但是追溯这些作者描写美色的根源,可以看出,他们只不过是借讽喻之名和批评好色之徒之名来表现自己好色的动机,越是声称主旨有多么高雅,越是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好色动机暴露得越彻底。另外,他们为了证明自己不好色,竭力把女子过分夸张为诱惑者。

女色与艳情是宫体诗中占绝大多数的题材,且达到极致的宫体诗也确以描摹女色并引向衽席床帏为典型特征。[6]刘宋时期,宫体诗以拟古的面目出现,以效仿前人的创作为借口来遮掩诗作中出现的男女交往的内容。南朝齐梁时期,对女性的描写从面容服饰之美转向了肉体的魅力,女性的美色、恋情成为诗人观赏玩味的对象。诗人多以“咏”的目的出发,而咏的兴趣是一种游戏的和玩赏的审美态度。《玉台新咏》中就有这一时期不少的艳情诗,由咏物代出吟咏女性,之后发展为咏女性局部身体的诗,如《领边绣》和《脚下履》等。从而,宫体诗逐渐取代了男女之情的抒发,情感意味也只有男欢女爱了。

行者见罗敷篇10

侧面描写 艺术魅力 效果 信息点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描写对象,而是描写周围与对象有关的事物,间接含蓄的达到表现对象的描写方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写人、记事、状物等叙事类文体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文章多给人匠心独具、新颖别致、效果独特的美感,别具魅力,能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侧面描写能够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如侧面描写的典范,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不直接描写秦罗敷的美貌,而是借助旁观者的感受、神态、反应,虚摩烘托罗敷的美丽之极:“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不写之写”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激活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独特审美效果。

二、侧面描写能用极简省的句子收到出色的表达效果

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看到丈夫闯进来,瞪着匣子上金子的眼光时,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叫”非同寻常。显然妻子对丈夫的贪婪成性已经十分清楚,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她是不可能如此惊呼上帝救命的。这一侧面描写使人能想象出葛朗台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守财奴贪婪的本性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收到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三、侧面描写能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的信息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的不理解。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

四、侧面描写能够对正面描写作有益补充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常用的是正衬和反衬两种方法。

1.侧面描写人

如《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唱技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原来写黑妞是为了衬托白妞,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再如,《荆轲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荆轲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刺客秦武阳,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是见到秦王,将献***时,竟然吓得“色变振恐”,而荆轲泰然自若“顾笑武阳”,并“前为谢”,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在这里,秦武阳的徒有虚名、外强中干有力地衬托了荆轲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这就是用了反衬法。

2.侧面描写物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段文字表面上写鱼,其实更写了潭水――水清,潭中鱼历历可数,日光才能直射潭底,在石上留下清晰的鱼影;水清,潭中鱼才如游于真空之中,无所依凭。只见鱼不见水,正表明了潭水清澈无比。

再如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描写夏水时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是以船行速度之快侧面表现水流速度之快,比直接交代水的流速更生动、更感人。

此种以它物映衬的写法,落笔于他事他物,旁敲侧击,近铺远伏,烘云托月,达到了云浓月朗、叶愈绿而花尤红的艺术境界,别具魅力。

3.侧面描写环境

如鲁迅《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一环境描写,为的是要用这阴晦、苦涩、昏暗悲凉的气氛来正衬作品中的“我”的“悲凉”的心情。

再如鲁迅《祝福》中“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的疑虑,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礼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本段大肆喧染了鲁镇除夕热闹的气氛和声响,为的是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我”的悲愤心情。

由此可见侧面描写不仅能够和正面描写交相辉映,而且还可以对正面描写作有益的补充。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复杂的,明言直语往往不能尽述其意。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

五、作者可以从侧面描写中找到崭新的表现角度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中,“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行者见罗敷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行者见罗敷10篇

学习

探亲假申请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探亲假申请10篇,内容包括探亲假几年可以申请一次,配偶探亲假申请范本。此文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转发至本地区所有高等院校(包括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关于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假等事项的管理

学习

街舞达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街舞达人10篇,内容包括街舞达人排行榜,街舞达人名字大全。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现状提供理论依据。1.2.2问卷调查法: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设计调查问卷,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街舞选修

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汉语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介绍范例,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外文。(二)学院的对外交流情况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

学习

秘密的暑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秘密的暑假10篇,内容包括暑假的三十篇日记,王国的秘密暑假征文。其实含羞草的害羞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技能。遇到风雨时,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当动物稍碰它一下时,它马上就会

学习

世博英语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世博英语10篇,内容包括世博英语小诗大全,世博英语100句短片。世博英语演讲稿Lootatthisprofilecarefully.ThetitleisThe2010WorldExposition,Shanghai,China。thisisthelog

学习

长相思古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长相思古诗10篇,内容包括长相思古诗原文,长相思古诗儿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翻译: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学习

爱在冬季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爱在冬季10篇,内容包括爱在冬季歌曲,爱在冬季原唱。停留在看你的那个窗口远远的手儿在车窗摇晃如同虚线慢慢移出已经无力的瞳孔/那是爱么茫然中有些不知所措懵懂的青春日子不敢触及你火辣的光错过的终究是过去爱已经找不到

学习

保护动物的广告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动物的广告10篇,内容包括保护动物的广告词大全,保护动物的广告语和。动物和咱是一家保护动物靠大家。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笼网夹子等应果断拆毁。尽量用无磷洗衣粉减轻水质污染。不***,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

学习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10篇,内容包括我和我的小伙伴日记,我和我的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来自广东市场营销专业地点: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馆时间:8月27日下午都说跨省不好,可我们还是跨省了!童晓芸&王鑫来自广东市场营销专业地点:北京邮电大学

学习

可爱天使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天使10篇,内容包括可爱天使简笔画,可爱天使的画法。每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动画时,他就会乐得眉开眼笑,不停地拍着小手,嘴里还“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然后迫不及待地爬到电视机旁,一个劲儿地亲吻着电视机。他这一系列的举动把

学习

追星公主10篇

阅读(22)

到2020年底,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专家认为,在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下亟待加强对“饭圈”“借货追星”“集资”等不良行为的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理性、有度的追星文化。一是探索行业公约规范,传递理性追星理念。专家认为,明星作为

学习

职称晋级论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晋级论文,内容包括晋级职称论文,职称评审论文范文。公有高校与教师的劳动契约关系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我国公有高校一般不会辞退教师,除非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触犯刑律,所以高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契

学习

松湖花海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松湖花海10篇,内容包括松湖花海旅游攻略,湖北松湖花海美景。在罕有人迹的原始林木丛中,经过手脚并用的艰苦攀爬,我们终于走上相对平缓的山路。身边林木多为冷杉,生长得极为茂盛,并且都挂满密密麻麻的丝网样的“松萝”。四川大学

学习

接电话的礼仪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接电话的礼仪10篇,内容包括接电话的礼仪有哪些,接电话礼仪对话范文。接电话的时候,受话人要努力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乎礼仪,要注意:拿起话筒后,首先就要问好,然后自报家门。向打电话的人问好,一是出于礼貌,二是为了说明有人在接听。

学习

做一个行者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做一个行者10篇,内容包括做一个行者的意义,做一个行者要做的是什么。玄奘大师是家喻户晓的佛学大师,他从西安一路历尽了坎坷,正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样,玄奘到达了他理想的天国天竺。他翻译了诸多佛经并写下珍贵的历

学习

善变者通 善行者远

阅读(40)

今年以来,针对本土化战略,丰田在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丰田日本“中国部”搬迁至北京,到丰田中国“云动计划”的,在产品、研发、营销、人才等方面,丰田都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被质疑中国战略“过于保守”的雷克萨斯,也在这场贴近

学习

人生旅行者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旅行者,内容包括人生最好的旅行者,旅行者美文。当我为梦想奔赴/那些东西不会枯萎/感谢旅行让我发现/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不随时间放弃/在出走中/那些在我心里显得更加重要的声音/带领我穿越现实的迷雾就如这首诗所表达

学习

杜勇:行者无疆

阅读(25)

张家界是一个神奇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一代一代的张家界人,执著、勇猛、实诚,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断抒写着传奇与梦想。1994年,杜勇还是一个穷导游,魅力开放的张家界成就了杜勇。杜勇麾下的张家界运通康辉旅行社成为张家界投资规

学习

吴彬: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阅读(23)

这么年轻的一位女性,能驾驭天业这个庞大的航母吗?但是熟悉天业的人和业内人士却极少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对这个叫吴彬的年轻女博士充满了信心。让外界与业内熟知吴彬的,是从她率领攻克世界难题开始的。天业集团换掌门人了。这家国内500强企业

学习

金一文化:贵金属文化创意先行者

阅读(20)

金一文化(002721.SZ)是国内领先的贵金属文化创意企业,主要经营贵金属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外包生产和销售。公司将文化创意理念融入,打造投资价值和收藏意义兼备的贵金属工艺品,产品涉及纯金制品、纯银制品、珠宝首饰、投资金条和邮品及其他产

学习

爱慕文化先行者

阅读(25)

“文化先行”,在别人还没摸到文化门道时,先行的文化者已经从容徜徉于贯穿文化的各个通络里。新责任承担2008年4月29日,第五届中国服装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国服装协会组织机构。在新一届

学习

再来十部《使徒行者》,也救不了香港电影

阅读(31)

上映7天,票房已破3亿。上座率、排片占比,都稳坐第一。这七天最火的电影是《使徒行者》,无疑。阵容大到吓死你。主演、配角,加上配音演员――共有2个金像影帝、4个TVB视帝、2个视后,还有N个金牌配角。再加上TVB近年最大的IP――两年前的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