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古诗10篇

长相思古诗篇1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翻译:

长相思古诗篇2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本文将围绕《古诗十九首》在抒情艺术上是如何通过自然朴素而情感饱满的诗歌语言、现实与人生相结合的抒情手法和塑造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形象来表情、达意着手,体味《古诗十九首》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特色;语言艺术;抒情手法;抒情形象一、自然朴素而情感饱满的诗歌语言

具有“五言之冠冕”①和“一字千金”②美誉的《古诗十九首》绝非浪得虚名。但是这种美誉并不是说《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处处炼字斟酌,辞藻华丽,妙不可及,相反《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而是一种“真”。《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的“真”首先表现为自然,它有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那种自然朴素的基本民歌精神。但是“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语言”③,自然朴素的语言往往不具高度的概括性,当然也不容易做到精粹,更不容易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那种情感上的饱满。但是集民歌和文人语言两种血统的《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既做到了自然、淳朴而精粹,又做到了情感饱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为何《古诗十九首》“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胡应麟《诗薮》)④,是因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是文人,但是他们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民间底层,饱经人间沧桑,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熟识人民的生活和语言,自然而然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对民间文学自然也情有独钟,逐渐形成一种自然生动的语言风格。比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孟冬寒气至》)”又如“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无论是写“游子”还是写“思妇”,这些语言就像一把亮锃锃的利剑直插人的心灵深处,让人毫无防备,因为这些语言是多么的自然而有力。诗人透过现实生活的面纱,用看似直白的语言自然生动地将栩栩如生的诗歌意境抒发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内心产生共鸣。这样的语言情真意切做到了真正的“言之有物”,“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十九首》自然朴素的语言不是偏偏一律的“直”而是富于变化的。正可谓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曲直成章”。但是这种曲直之间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露骨之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浑然天成,正如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文心雕龙》)⑤。

二、现实与人生相结合的抒情手法

现实与人生的结合表现为现实与人生的碰撞和现实与人生的融合两个方面,现实与人生的碰撞最终走向的终点是融合,但碰撞和融合依然是现实与人生的两个方面且没有两者都不存在的中立状态。《古诗十九首》里现实与人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独自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追求功名的失落感,忧患人生无常的生命意识以及天各一方那种思念的苦楚和寂寞。

《古诗十九首》无论是表现现实与人生的碰撞还是现实与人生的融合,都显得天衣无缝,加到好处。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讲到“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⑥的抒情手法能让我们感觉到《古诗十九首》是如此的集中,说明诗人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高度的概括。现实与人生的相融合表现为借与之情感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来达到抒感的目的。试看《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人借“天天牵牛星”和“皎皎河汉女”双星恋爱的形象来抒发“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样一位思妇因“河汉”一水相间而“泣涕零如雨”的悲楚和“脉脉不得语”的压抑的人生。思妇的情感本身就是低落的,而面对现实的阻隔让情感低落的思妇更是受尽思念之苦。诗人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与现实的状态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该诗的凄美形象。正是因为将这样一个思妇放到这样的现实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悲寂和苦楚,不但抒发了该诗本身的相思之情也具有了真实生活意义的美感。这种结构的结合还包括《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等。

三、塑造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物形象

“浪漫主义偏爱表现主观文学、主观理想……,主观性是其本质特性……喜用夸张等手法。”⑦在《古诗十九首》中很多人物的塑造上就非常具有这样的文学特征,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浪漫主义因素。诗人在这些人物的创作上给予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特具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比如《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首先,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是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在本诗中,诗人已经将自己塑造在了诗里的人物形象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诗中人物在“孟冬”(即十月,进入冬天的第一个月)“寒气”刚到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北风”的“惨”,这无疑是作者在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这个凄凉寂寞思妇形象。然后在这个凄冷的漫漫长夜,思妇夜不梦寐便出来“夜观天象”,从“三五”十五月圆看到“四五”二十月缺,在天气阴霾的季节看到月缺月圆无疑也是诗人替思妇充满浪漫悲情的想象。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是接下来思妇“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的幻想。思妇在日日夜夜的思念、苦苦等待并不幻想所思之人能马上回来,而是在期许能有一位“客”从远方带来也在思念自己的郎君的“一书札”。这样的期望说明思妇是多么的思之深、思之苦。作为思妇曾经肯定也无数次的幻想过自己所思之人的归来,可就是在这样无数次希望破灭后,思妇只能幻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哪怕是知道“他”也在像“我”思念对方一样思念着自己那就足够了。当看到“书札”里“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时,思妇是幸福的,我们仿佛看到了思妇脸上久违的笑容。类似的还有《凛凛岁月暮》等。

《古诗十九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诗坛上,它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那一段光辉历史,更给我们带来了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享受。《古诗十九首》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研究我国诗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它的艺术光芒将永远闪耀它耀眼夺目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版。

[2]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马茂元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王夫之著、戴鸿森注《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注解:

①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6页。

②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③马茂元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④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页。

⑤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长相思古诗篇3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长相思古诗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探讨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0-01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实施后,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古诗词语言凝练,内蕴丰富,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描绘的意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获得乐趣,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1 注重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方式,直到今天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诵读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并可以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也没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也忽视了诗词的诵读,只注重诗词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可以说古诗词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的只是词义的解释与答题的技巧,丧失了古诗词本应有的特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首先诵读要注重诗歌的平仄对仗与押韵,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诵读诗词,从而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韵美感。其次诵读不只是发出声音,应是心、眼、鼻、耳的全身投入,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或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诗词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诗词韵味。再次诵读古诗词不能是简单的完成任务,在读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个性化的理解。如诵读一些忧伤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伤心事,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 了解背景

古人云:“知人论世”。诗词创作与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文学常识并不是高考重点,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作用,这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只是就诗论诗很难深入理解诗词的内蕴的。作者的个人经历、成长背景都会在诗词中留下印记,这是我们理解古诗词意境的钥匙,能超越时空阻碍,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愁思,成为千古名句。李煜是南唐李后主,不擅朝***,但擅长绘画、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南唐灭亡后李煜写作了这首《虞美人》,因此,惹怒了宋太宗而被处死。这首诗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如果了解李煜的经历,就会加深对其中的愁苦理解。再如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诗歌成绩高,更因为他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关注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杜甫经历了盛唐转入衰落的过程,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再加上晚年生活的穷苦,他对贫苦人民的生活深有感触,他创作的“三吏、三别”都与百姓的悲惨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如果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必能更透彻的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3 分析意象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人能通过意象传递情感。意象一词来源于西方批评理论,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很多诗人都有自己钟情的意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诗词创作中,用来表达特殊的意义,因此,抓住这些意象对诗歌的理解有突破作用,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介绍意象的意义,学生只局限于字面理解,就很难理解诗词的内涵。如“鸿雁”在古诗词中代指书信,因为鸿雁在秋季会南迁,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古人还用鸿雁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寒蝉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多表达凄凉之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唤起人们的情思。古诗词中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连在一起,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这里的杜鹃都是用来表达悲苦之事。

4 品味意境

司空***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5 比较异同

古诗词教学中常用到比较法,把背景、风格、手法相同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和文学修养。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与《一剪梅》,可以让学生就两首词表达的愁思进行比较阅读。《一剪梅》描绘的是诗人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而《声声慢》是诗人后期作品,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诗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比之前的苦更为厚重。比较相同题目的诗歌。如王安石、李清照、杜牧都写过以乌江亭为题的诗词,写的都是项羽,通过比较阅读能看出作者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杜牧从用兵角度出发,批评项羽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王安石从民心向背入手,认为项羽失败因为失去了民心;李清照从做人的气节入手,认为生死都要轰轰烈烈。通过比较能开启学生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长相思古诗篇5

关键词:古诗 亭 闲情哲思 优国伤时 别愁思绪

亭最早作为国防***用建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多设于边疆要塞,用以监察敌情、传递烽火。到秦汉时为基层单位,众所周知,刘邦原为泗水亭长。同时《说文解字》释“亭”为“亭民所安也”,《释名》言“亭停也,人所停集”,可见亭也是一种供人休息的建筑。亭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审美功能,特别是受魏晋南北朝时玄学隐逸、登山临水之风气影响,亭的这种审美功能得到凸显。

意象是中国文论之特产。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言”,在立好象后“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蕴藉(《二十四诗品》),由此可见意象中蕴含着创作者之生命体验与人生情感。亭作为古诗中常见之意象,经历代文人情感之倾注,凝结了他们的人生情感与审美意蕴,有着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常见的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归纳出亭意象所积淀之闲情哲思、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等人文内涵与审美情思。

一.山水园林之亭——闲情哲思

宋代陆游《秋雨初济徙门外有作》:“三十余年此结庐,客来不用笑迂疏。前身已预兰亭会,老眼曾窥禹穴书。浮瓮社醅香出屋,登场秋稼穗盈车。萧萧蓬鬓虽衰矣,追逐乡邻尚有余。”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越绝书》“勾践种兰渚山”,其名源于此。在王羲之前,兰亭的功用主要体现在传递公文、维系治安之用。而至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名士游山玩水于此,并由王羲之写下了著名之《兰亭集序》。由此之后兰亭名显于世,其审美功能逐渐凸显。《兰亭集序》在对兰亭清丽山水的描绘中表达了文人的闲情哲思,抒发了对人生之生与死的感慨。而在后世之古典诗歌中一出现兰亭则多指王羲之笔下之,且情感颇为相似。上文陆游之诗,借兰亭意象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之后的一种自然闲适的态度。而与《兰亭集序》所体现的悲情意识不同的是,诗人于此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陆游的另一首诗写到“新晴快上兰亭路,莫代春残始一殇”(初春记事二首)。读者可以看出陆游以兰亭给人们呈现出一种不为世事所拖累的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其对生命短暂之悲叹对王羲之笔下的兰亭之意是有所继承的。

除了兰亭之外,古诗中众多的山水园林之亭多蕴藉着诗人闲适的自然情感与人生哲思。如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云:“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鸽相对鸣。”沧浪亭是苏舜钦的私家园林,作者在游自家园林中表现了文人雅士自然直情趣。同样《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凝弦停片景,发咏静秋声。何事禅中隐,诗题忽记名”,诗中之“喜无讼”与“闲情”均已小亭之景而表现,可见“小亭”是诗人闲情逸致之代言,同时读者也可以看出其佛禅之空灵,超然之境界。另外韩偓《南亭》:“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读者知道亭是一种四面无墙之建筑,如此便更眼界开阔亲近自然。文中诗人坐于“似僧院”的南亭,四面之景呈现与眼中,空气清新,山色明丽,闲读“先贤传”,兴来弹素琴,表现出诗人对一种超然的生活之追求,当然闲情逸致也见其中。

由此可见对自然山水园林之亭,诗人多取其审美功用,而以写亭来抒发诗人之自然闲适之感与人生追求尤为凸显。

二.古亭记忆——评点历史、忧国伤时

(一)乌江古亭——评点历史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乌江浦,古为渡口,秦汉为亭驿并设亭长。其因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于此兵败自尽,而闻名古今。故后世诗人一提及乌江亭便联想到这一史实。杜牧在《题乌江亭》中认为胜败是兵家之常事,项羽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当具有忍辱负重的男人品质。并且项羽在当时就应该过江东,江东故里有大量有识之士,说不定可以帮助项王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但历史是不容更改的,项羽最终没能过江东,诗人对此未免有丝叹惋之意。

而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则认为即便是项羽过江而东,但大局已定,且厌倦了战火的江东子弟是不会为项羽卷土从来的,表达了与杜牧不一样的见解。胡宏在《项王》一诗中写道:“快战马知霸术疏,乌江亭上独欷嘘。万人三尺俱无用,可惜当年不读书。”胡宏认为项羽有勇有无谋,最终败于乌江亭是当年没有认真读书的缘故。

(二)新亭遗迹——忧国伤时

李白《金陵新亭》:“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颐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新亭建于三国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它是南朝时代建康的西南要塞。使之名著于文史的是新亭对泣这个典故。刘义庆《世说新语》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便是本典故之由来。后世以新亭对泣来指亡国之悲及忧国伤时之情。李白的《金陵新亭》写作于安史之乱后,他抨击了当时朝中一些大臣不故江山社稷的苟安心态,并礼赞王导(诗中王丞相、西晋人)表现出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

值得提及的是新亭对泣这个典故出自于西晋末年,时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南宋与南明也同有此情形。由此时节的诗人在提及时事常想到新亭。如陆游《追感往事》“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诗中的“夷吴”是春秋齐桓公时名臣管仲的字。其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诗人与后两句深叹眼看山河陷入敌手,朝中不求有管仲那样之贤臣,就连相对而泣的官员都没有。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便是有报国抗金之人士,也难被朝廷重用,故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慨与忧国伤时的心境。同为南宋诗人的汪元量在《题王导象》中写道:“秦淮浪白蒋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缘无泪洒新亭。”更是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江山的耻辱荒唐行径,表达了自己坚定抗敌之意志。南明诗人张家玉在《读史》中写道:“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诸君漫洒新亭泪,好向中原识范阳!”借新亭对泣典故表明眼泪不能挽救南明亡国之命运,要想救国救民力挽狂澜,英勇抗敌是唯一的途径。

乌江亭与新亭是历史文化名亭的两个典型。因历史兴替到诗人所处之时,已为古迹之亭,诗人游历或联想至此,莫不有评点史实感叹人生,吊古言今忧国伤时之悲情。

三.长亭短亭——别愁思绪

杜牧《题齐安城楼》:“呜咽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长亭”之出处见于南朝庾信名篇《哀江南赋》“水毒秦泾,山高赵径。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此言西魏攻破南梁江陵俘其民北归之事。作者批判了西魏***的残暴与南梁的无能,对百姓亦有同情之心。南梁民众“十里五里”渐离故土。集离别之意,故土之思,奴役之恨于一身,悲韵难绝。杜牧《题齐安城楼》中的“奇安”为黄州距离长安恰为75长亭之距。公元842年时任人任黄州刺史,距故土长安千里之外。因此“凭栏”无用,体现出诗人思乡之苦。长亭在陆游的笔下有浓郁的思亲之情,其在《看雨》中写道“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春。吾儿归渐近,何处宿长亭?”,诗中的“吾儿”指的是陆游第六子——子布,其与家人相离多年,陆游闻知子布从四川东归绍兴与父兄团聚规程渐进,便不住地想,我的儿子今夜在哪座长亭中留宿呢?可见其思念儿子之心切。而在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之中,诗人更将长亭意象同含别情之柳意象与霸水意象并列写送客之新恨,表达了深深之不舍别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唐诗人柳郴《赠别二首》“江浦程千里,离尊泪数行。无论吴与楚,俱是客他乡。何处最悲辛,长亭临古津。往来舟楫路,前后别离人”,诗中同样将长亭、江浦、古津、他乡客等带有别情之意象并列,以离奇的手法描写出中唐人民疲于奔命、流落他乡的现实。将个人之离愁别恨上升至更广的时代层面。

短亭是与长亭相似之意象,如《皇甫冉送卢郎中使君赴京》中的短亭意象与李商隐《寄怀韦蟾》“谢家离别正凄凉,少傅临岐赌佩囊。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中的短亭意象都蕴含有别愁思绪。故此不再赘述。

总之,意象是中国的特产,亭这种符号式的文学意象,经过历代诗人之人生情感与审美理想的倾注蕴含着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等文化内质。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2]刘熙载《释名》[M].出版社:北京市: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5 丛书名:丛书集成初编.

[3]黄寿涛 张善文《周易译注》出版日期:2001 丛书名:中华古籍译注丛书.

[4](梁)钟嵘,(唐)司马空***著《白话诗品 二十四诗品》[M].出版社:长沙市:岳麓书社.出版日期:1997.12.

[5]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张仲清《越绝书校注》[M].张仲清校注,北京市:北京***书馆出版社,2009.

[7]苏舜钦《苏学士文集》[M].震泽徐氏白华书屋刻本.

[8](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出版社: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0.

[9]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M]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第1版.

[10]葛全德主编《百家专题突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训练一百篇》[M]2008.

[11]胡宏《胡宏集》[M]中华书局 1987.

[12]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M].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13](南朝宋)刘义庆著;黄征,柳***晔注释《世说新语》[M]出版社: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14]张宝林编著《古今爱国诗词赏析》[M].中国文化出版社,2003.12.

[15](明)张家玉撰;杨宝霖点校《张家玉集》[M]出版日期:1992.03 丛书名:岭南丛书.

[16]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古代抒情散文鉴赏集》[M]北京市:中华书局, 1988.06.

[17]将寅《戴叔伦诗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5.1.

[18]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 2008年11月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美)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5.

[20]周晓琳,刘玉平著.空间与审美 从文化地理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9.09.

[21]赵义山 李修生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

[2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

[23]张晶 周晓琳《试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J]新学术2009 1.

长相思古诗篇6

关键词:易经 天人合一 思维模式 古诗十九首

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有的探讨其创作年代及背景,如笪蓓《古诗十九首创作年代管见》、杨新生《浅析〈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的在探讨其内容及情感,如张庆岩《古诗十九首的悲情主题探析》、王湘湘《古诗十九首自然意象的情感投射》、邓福舜《感物吟咏与时空悲叹——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行旅诗》;有的在探讨其形式技巧,如王继学《论〈古诗十九首〉的排列艺术》、林东进《古诗十九首的赋比兴问题》;有的探讨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如韩彬《文温以丽意悲而远——论〈古诗十九首〉与诗歌自觉时代的开启》、赵丽《〈古诗十九首〉对魏晋南北朝的影响》;有的探讨其妇女心性,如常虹《论〈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李红霞《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胡静《古诗十九首思妇诗初探》等。但很少有人研究《古诗十九首》中的《易经》文化。

《易经》相传为周文王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之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行***、***策、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文人作品,距离周文王时代不算太古远,它的诞生,从思维角度说,无疑深受《易经》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五言诗之鼻祖,明代陆时庸称它为“诗母”,南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赞它为“五言之冠冕”,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十九首五言古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它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属于东汉末年。它的产生标志着乐府古诗已经文人化,它表现诗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抒发离愁别绪、彷徨失意和人生无常之感,有些作品也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中国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

《易经》宇宙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它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而“天人合一”的源头却在《易经》,《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即自然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古诗十九首》正是《易经》“天人合一”宇宙思维模式下产生的绚丽诗篇,它把人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合而为一,思考人生、理想、情感、社会,从诗歌的角度解析宇宙万物。

下面,我用《易经》“天人合一”宇宙思维模式解读《古诗十九首》。

其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解读】典型的宇宙思维意象有:万里、天涯、太阳、南北、岁月。诗人与妻子生离死别,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远方、走向天涯,相见无期,相思日烈。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都是因为它们眷恋故土。诗人离别的日子已经很远了,家中妻子容颜憔悴,日渐消瘦,盼望着游子归来啊!可是,浮云遮住了白日,岁月向晚,红颜迟暮,诗人未归,只好努力加餐,保重身体,聊以。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女主人公深婉、含蓄、无声的呼唤,刻骨铭心,穿越千年,赢得了后人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

其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解读】典型的宇宙思维意象有:青草、绿柳、河畔、明月。女主人公体态盈盈,***楼头,如皎皎明月,倚于窗口。她红妆素手,望着河畔草色青青,注视着园中郁郁垂柳,回想昔日曾为倡家女,本希望从良,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却不幸嫁作荡子妇。荡子远行不归,女主人公只能独守冰凉的空床。这是的哀愁悲声,分外感人;这是汉末游宦成风带给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

其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长相思古诗篇7

一、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前,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活动。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特点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准备,积累一定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所学古诗的写作背景,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特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由于得不到朝廷的认可,不断被贬,怀才不遇,养成了他孤傲的个性。在逆境中,虽然历尽磨难和挫折,但仍不能改变作者报效朝廷、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教师要从这样的视角去解读、感悟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只有对诗歌进行这样深入的解读,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培养孩子们进行个性化解读诗歌的热情和兴趣。

二、对话诗人的写作情感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给我们阐释了“浓缩的都是精华”的道理。几百上千年前,诗人通过寥寥数语,将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诗篇中,穿越漫长的时空,将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空的改变,使我们产生了阅读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孩子们搭建跨越时空的桥梁,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隧道,透过字面,走进诗中,走入作者的生活、情感,实现与诗人思想、情感的交流,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流传上千年,但仍能让我们读出浓重的思乡之感和对兄弟、父母的思念之情。对小学生,我们要为他们搭起体验的载体,引导他们与诗歌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学时,对班中的留守儿童,我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心情:什么时候最想父母,想念父母什么。在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中,他们深刻体验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同时也感受父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奈。接着,我再引导孩子们说说:在思念父母时,心里会说些什么。以此带领学生走进诗人和诗人兄弟的心里,猜测他们在想念对方时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品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环境下孤单的境地、深沉的思念以及深深的无奈。

从情感上解读古诗,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诗中浓浓的情感。有“情”为介,何愁学生不热爱古诗呢?

三、优化古诗的诵读方式

古诗的学习,重在实践,重在积累。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组织他们进行丰富的诗歌朗诵、阅读活动,将课内品读与课外自主阅读结合起来,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

1.晨钟暮鼓,恰是读诗时

古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高声朗读能让人获得美的体验。教师要抓住读诗的最佳时机,引导孩子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积累。每天早上上课前、下午放学之前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让他们每天读几遍古诗。同时,还可鼓励家长督促孩子们早上起床时,晚上睡觉前背几首诗歌,养成他们平时的阅读习惯。

2.以点带面,丰富阅读体验

学生光掌握书本上的古诗,从阅读量上是不足的。在拓展阅读中,教师要遵循教学的规律,以课文中的古诗为载体,在学生品读这些古诗的同时,引导他们对相同或相似体裁的诗歌进行阅读,以帮助他们阅读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们针对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展开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我让孩子们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作为自己拓展阅读的主要材料。

3.创新方法,多样化朗读

古诗既是诗,同时又是歌,在古代是可以谱曲进行歌唱的。现在,有很多的古诗已得到重新的演绎,谱成歌曲,可以歌唱。采用歌唱的方式来学习古诗,无疑可以提高趣味性和学习效率。例如,《鹅》、《莲叶何田田》、《相思》等都被谷建芬老师编进《新学堂乐歌》,非常适合孩子们歌唱,使古诗焕发了新的活力。在诗歌教学中,除了采用歌唱这种新形式外,还可以采用教师领读、师生齐读、分组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多角度地体悟诗歌,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提升学习古诗的兴趣。

长相思古诗篇8

摘要 被誉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以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风格书写了东汉后期士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本文将从意象这个角度来探讨诗中所用意象的类型、特点,从而更好地认识《古诗十九首》深层次所蕴涵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意象 主意象

中***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一直受到诗论家极高的评价,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今对其研究极其丰富,年代、作者的考证,诗义的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都引起重视和探讨。而研究《古诗十九首》的专著更是层出不穷,如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张庚《古诗十九首解》、饶学斌《古诗十九首详解》、朱筠《古诗十九首说》、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等等。现在对《古诗十九首》研究的角度更是广泛,如文化阐释、时空角度、符号象征、悲剧精神、生存本体论、哲学角度、情感内蕴等,这些研究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和情感内蕴的解读。而本文将从其意象的丰富性这个特点去深入研究意象所体现的内在构造以及所蕴涵的情感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从意象的生成和发展的流程来看,经过卜筮、礼法、哲学等再伸展到文学领域,使得文学领域的表现更加丰富,而意象也从表意的物质象征这个概念范畴进一步发展到更加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真实的感情世界。朱光潜认为,在诗歌的境界中,“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因此,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不仅大大拓宽了诗歌意境的范围和内容的形式,而且使诗人们的情感表达层面更加多样。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因此在一部分诗歌中,诗人们通过丰富的意象,创作出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的诗歌作品,生发出丰富内涵的时代性,同时也融入了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深层的思考。

《古诗十九首》里所构筑的意象是很丰富的,以思妇和游子为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情感都是凝聚在众多意象的选取中,充满着诗人们的种种感慨。本文在对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把握的基础上,从意象的情感指向性这个角度来分析每首诗的意象选取。在诗歌中,诗人选取的意象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在诗歌这个诗境中带上诗人显性或隐性的情感色彩,带有深层的内涵意味,形成一种整体的审美意境。在《古诗十九首》里,意象的选取处处注入了诗人真挚的情感,从意象的解读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蕴涵在诗歌内容中的深层情感。

在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时,本文将按人物意象、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象意象、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这五大类的分类法整理出每一首诗的意象,如下:

A.《行行重行行》:君(即游子)、思妇(暗含)、胡马、越鸟、南枝、北风、浮云、白日、岁月、道路。

B.《青青河畔草》:楼上女、倡家女、荡子妇、荡子(即游子)、河畔草、园中柳、昔、今。

C.《青青陵上柏》:远行客、驱车者(即游子)、王侯、陵上柏、驽马、 中石、长衢、夹巷、第宅、两宫、双阙。

D.《今日良宴会》:游子(暗含)、高足、飚尘、今日、一世、路津。

E.《西北有高楼》:杞梁妻、歌者、听歌者(暗含)、知音、双鸿鹄、浮云、高楼、阿阁、三重阶、绮窗。

F.《涉江采芙蓉》:思妇(暗含)、游子(暗含)、芙蓉、芳草、江、兰泽、远道、旧乡、长路。

G.《明月皎夜光》:同门友、我(即游子)、野草、树、秋蝉、玄鸟、促织、明月、玉衡、众星、白露、南箕、北斗、牵牛、盘石、时节。

H.《冉冉孤生竹》:夫妇、君、贱妾、孤生竹、菟丝、女萝、蕙兰花、含英、秋草、千里、泰山阿。

I.《庭中有奇树》:思妇(暗含)、奇树(绿叶 华 荣 馨香)、路。

J.《迢迢牵牛星》:思妇(暗含)、牵牛星、河汉女、河汉、终日。

K.《回车驾言迈》:游子(暗含)、百草、东风、盛衰、长道、故物。

L.《东城高且长》:游子(暗含)、佳人、君、秋草、蟋蟀、双飞燕、晨风、回风、四时、岁暮、东城。

M.《驱车上东门》:游子(暗含)、陈死人、圣贤、神仙、白杨、松柏、朝露、万岁、长暮、东门、郭北墓、广路、黄泉。

N.《去者日以疏》:去者、来者、游子(暗含)、松柏、白杨、郭门、丘、坟、古墓、故里闾、道。

O.《生年不满百》:愚者、后世、王子乔、游子(暗含)、昼、夜、来兹、生年、千岁。

P.《凛凛岁云暮》:游子、良人、我(即思妇)、蝼蛄、凉风、晨风、岁云暮、夕、长夜、洛浦。

Q.《孟冬寒气至》:客、我(即思妇)、丈夫(暗含)、孟冬、寒气、北风、众星、明月、詹兔、夜、三五、四五、三岁、远方。

R.《客从远方来》:客、我(即思妇)、故人(即丈夫)、双鸳鸯、远方。

S.《明月何皎皎》:我(即游子)、明月。

《古诗十九首》并非一时一人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但是从上面整理的意象中,我们却可以发现,诗人们在选取意象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五大类所选取的意象是非常丰富的:

人物意象:A(君、游子、思妇)B(楼上女、倡家女、荡子妇、荡子)C(远行客、驱车者、王侯)D(游子)E(杞梁妻、歌者、听歌者、知音)F(思妇、游子)G(同门友、我)H(夫妇、君、贱妾)I(思妇)J(思妇)K(游子)L(游子、佳人、君)M(游子、陈死人、圣贤、神仙)N(去者、来者、游子)O(愚者、后世、王子乔、游子)P(游子、良人、我)Q(客、我、丈夫)R(客、我、故人)S(我)

动植物意象:A (胡马、越鸟、南枝)B(河畔草、园中柳)C(陵上柏、驽马)D(高足)E(双鸿鹄)F(芙蓉、芳草)G(野草、树、促织、秋蝉、玄鸟)H(孤生竹、菟丝、女萝、蕙兰花、含英、秋草)I(奇树)K(百草)L(秋草、晨风、蟋蟀、双飞燕)M(白杨、松柏)N(松柏、白杨)P(蝼蛄、晨风)R(双鸳鸯)

自然景象意象:A(北风、浮云)C( 中石)D(飚尘)E(浮云)G(明月、玉衡、众星、白露、北斗、南箕、牵牛、盘石)J(牵牛星、河汉女、河汉)K(东风、故物)L(回风)M(朝露)N(古墓、丘、坟)P(凉风)Q(寒气、明月、詹兔、众星、北风)S(明月)

时间意象:A(白日、岁月)B(昔、今)D(今日、一世)G(时节)J(终日)K(盛衰)L(四时、岁暮)M(万岁、长暮)O(生年、千岁、昼、夜、来兹)P(岁云暮、夕、长夜)Q(孟冬、夜、三五、四五、三岁)

空间意象:A(道路)C(长衢、夹巷、第宅、两宫、双阙)D(路津)E(高楼、阿阁、三重阶、绮窗)F(江、兰泽、远道、旧乡、长路)H(千里、泰山阿)I(路)K(长道)L(东城)M(东门、郭北墓、广路、黄泉)N(郭门、故里闾、道)P(洛浦)Q(远方)R(远方)

主意象是诗人们感情的聚焦点,在《古诗十九首》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每篇都存在一个很突出的主意象,“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因此在《古诗十九首》中,诗歌内容的描述和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以思妇和游子这两大主意象的情感表达为基调的。《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月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等八首诗是以思妇的口吻来抒发对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念之情,而《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明月何皎皎》等十一首诗是以游子的口吻来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在诗人感情的抒发中整合而生成了一个感情的凝聚,明指或暗含的主意象都以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倾诉自己最朴实的情感。如《行行重行行》,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象意象、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的整合生成了一个很清晰的主意象――思妇的形象,她站在路口等待着远行的君的归来;其他篇如《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等都在大量的意象选取中刻画了思妇这个形象;同时还有游子的形象,如《青青陵上柏》,游子这个主意象在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象意象、空间意象等意象的衬托下通过其他人物意象的对照下发出了“戚戚何所迫”的感叹。此外,在《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等诗中,游子们通过动植物意象的生命时间短暂自喻人生的短暂,通过时间意象的运用来衬托人生和生命的流逝,通过空间意象的转换扩深了当时所处环境的广度,因此更加深化了诗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主意象这个中心意象的牵引下,无论是时间意象的转换,还是空间意象的转移,亦是情感表达的切换,诗中主意象的情感始终都有诗人们的影子在其中。在《古诗十九首》中,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象意象融入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的范畴,为诗人的情感添上一层色彩,把诗人当时的心绪和隐藏在内心的最具人性和理性的思考放大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去,令人既感真实真挚又充满想象联想,同时在主意象的突现中,表层的主意象形象深化到内在的主体性思考,更加具有哲理的味道和生命的思考性。如《行行重行行》中,通过由胡马和北风、越鸟和南枝的关系来反衬君和思妇的分离,塑造了一个对远行君子深婉恋情和热烈相思的思妇形象。除了对丈夫的思念外,还有对时间对生命的思考,这种思考通过空间意象道路和时间意象岁月这个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更加深入到诗人们所要体现的情感中,诗中处处充满着时间之快和生命易逝的感叹。在《明月皎夜光》中昔日同门情谊和今日的“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我与同门友的人物对比,今日和昔日的时间对比,在空间的转移下,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昔日的“高举振六翮”到今日的无可奈何,一步步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剖析出来:“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同时通过游子所感触到的动植物意象野草、秋蝉、玄鸟和自然景象意象明月、众星、白露、北斗等,感叹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流离的惆怅与凄怆。因此在诗歌众多意象的背后存在着诗人这个具有丰富情感的实在主体。

注:本文系梁思影主持的2011年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意象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研究――〈以古诗十九首〉为例》(K2011007)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出版,1955年版。

[3] 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 吴小如、王运熙、章培恒、曹道衡、骆玉明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6] 乔力主编:《先秦两汉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刘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 钟嵘,陈延杰注:《诗品》(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9]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长相思古诗篇9

一直以来,古诗词之于中国人,就像幽幽夜空中的那轮圆月,是圣洁,是期冀,是向往。然而,现今的古诗词教学,忽略了对诗词意境的想象,忽略了对已会诵读诗词的回顾和运用,致使中学生对我国这一文化艺术的瑰宝产生了距离。我一直认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去张扬文本,去放飞思维,在清新怡人的环境中陶醉,在铿锵豪迈的情感中感慨,在荡气回肠的意境中沐浴。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除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外,做到以下几点会使古诗词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了解背景,与作者握手

每一首诗词的诞生,都有一定的背景,一定的渊源。所谓“愤怒出诗人”“感慨引佳句”就是这个道理。古诗词的作者生存的年代距离我们较为遥远,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都较浅显的初中学生很难感知,因此,学习一首新的诗词前,老师帮忙也好,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也好,总之,老师要先让学生走近作者,明白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弄清写作缘由,这对理解诗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春望》一诗时,如果学生知道杜甫生活在唐朝由强盛转为衰落的过渡期,写这首诗时长安城已经被叛***占领,他长时间没有亲人的消息,看着破落的城市,丛生的杂草,不知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是否还活着,此时,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为亲人命运担忧就顺理成章,“白头搔更短”和“家书抵万金”也就不难理解了。理解了《春望》里作者盼望早日评定叛***,盼望早日亲人团聚,盼望早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的心情,就不难理解诗人于七年后忽然听到叛***被评定了,失地被收复了,他就要与朝思暮想的亲人相见了那个惊天喜讯时,才会 “忽闻涕泪满衣衫”“漫卷诗书喜欲狂”了。(《闻官***收复河南河北》)可见,了解了时代背景,握住了站在诗词背后的作者的手,就能很自然地走进诗词里去,忧诗人之所愁,喜诗人之所悦,和诗人进行面与面的交流,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你才会收获,才会觉得充实,才会觉得学有所长。

二、张扬文本,感悟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古诗词大都篇幅短小,语言含蓄,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处。古诗词学习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如果只停留在诗句表面,就很难感受到诗人磅礴雄浑的气势,博大坦荡的胸怀以及绵长、缜密的感情了。在学生在对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如果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各种人物、环境以及内心活动的情况,并用语言加以描述,这样通过想象,通过弘扬文本来领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过程会很轻松,学习会很愉悦。比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时,在学生已经初晓这句诗的意思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他家乡的亲人在这一天的活动情况,此时的王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等学生各抒己见后再感再悟:家乡的热闹和自己的孤单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当然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了。这样,不仅难点迎刃而解,相信,经过自己大脑思索整合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的意境,表达出来的情感,会让学生趣味盎然,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放飞思维 ,学以致用

长相思古诗篇10

从历史传承上看,古诗词优美的词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无不显示了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从教学上看,中国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按照不同的学段,专门针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喜欢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

1、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古诗词,我首先让学生听范读。范读很重要,因为古诗词中有很多用字用词的读音不同。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的“见”在这首北朝民歌中xiàn音。让学生在自学中朗读,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会根据注释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这个阶段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读、对读、齐读等可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多了,自然成诵,加入表情、动作,用时信手拈来,抑扬顿挫,处处彰显古诗的韵律美。

2、分析字词,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同感,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有增强语气,强调突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古诗词与现代汉语的结合指导学生分析句中的字词,使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如教学《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探讨“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成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体会到诗中写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在体会到诗词中的语言美的同时,也可以吸收作者的写作精华,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

3、***探究,体会律诗的对仗工整美。

对仗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想要学好还要靠学生自己的自学。律诗的对仗内涵很广,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而我在课堂中提倡学生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律诗的对仗工整美。

如教学《绝句》一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把两句诗写成上下两行,分析相对应词语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自主了解诗中数词、量词、名词、动词、颜色词的对仗关系,体会异色相衬的描法,感受诗句对仗工整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诗句千古流传的佳句通过学生的自学,对体会其中句子的优美则会更加深入。

二、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些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学习古诗词,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十分重要。

1、直观感受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如《咏鹅》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可直接引导学生从颜色、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诗中白描的手法,表现的鹅的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柳宗元的《江雪》等都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古诗的内容,从而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学生内化思想内容,体验情感。

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感情。如教学《舟夜书所见》一诗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先进行引导:松餍谐斡谏剿之间,一个宁静的夜晚,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什么美景吗?再联系“月黑”“孤光” “一点萤”体会前两句的意思,用绘画的方法把想象的内容画出来。接着引导讨论交流,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学生交流后,随着音乐想象此时此景,进入诗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从而真实的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3、x中体会,读中见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最佳方法。学生独特的体验,可以使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长相思》一词的朗读中犹能体现。在体会“作者身在何方?”时,这究竟是怎样的山一程,水一程啊!你读一读!如此漫长而艰辛的路程,我们为什么不读的悠长一些呢,这样,词的味道会更浓的。在体会作者“心在何处?”在读中想象作者心中的故园是那么美好,而作者此时身处征途求而不得,是那么的心伤。切身体会到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景,感悟“身”“心”分离的痛苦。

长相思古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相思古诗10篇

学习

爱在冬季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爱在冬季10篇,内容包括爱在冬季歌曲,爱在冬季原唱。停留在看你的那个窗口远远的手儿在车窗摇晃如同虚线慢慢移出已经无力的瞳孔/那是爱么茫然中有些不知所措懵懂的青春日子不敢触及你火辣的光错过的终究是过去爱已经找不到

学习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10篇,内容包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内容,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手抄报。生命弥足珍贵,安全伴我同行。在我们人生旅途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安全”这根拐杖。“孩子小心脚下的路。”这是母亲对蹒跚学步的孩子的关爱;“过马

学习

报装管理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报装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基建管理论文通用六篇,报装管理论文通用六篇。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他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

学习

工作时间调整申请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时间调整申请10篇,内容包括如何申请上班时间调整范文,工作时间调整通知的格式范文。利好二:面试要求更加宽松由于整个上半年得到面试安排的申请人数量不多,加之移民局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文件审理标准,所以,到目前为止,魁北克香

学习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10篇,内容包括说好普通话好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板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习中文成为世界热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汉语会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流语言。社会

学习

综合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部经理竞聘演讲稿,内容包括部门经理岗位竞聘演讲稿,综合部竞聘岗位演讲稿。我是xxx,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财务部综合处主任一职。今天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走上讲台,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工作,阐述自

学习

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10篇,内容包括福州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不签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补充协议。制定前期物业管理方案;按规定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按规定比例提供物业管理用房、移交本物业相关***纸和资

学习

世博英语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世博英语10篇,内容包括世博英语小诗大全,世博英语100句短片。世博英语演讲稿Lootatthisprofilecarefully.ThetitleisThe2010WorldExposition,Shanghai,China。thisisthelog

学习

秘密的暑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秘密的暑假10篇,内容包括暑假的三十篇日记,王国的秘密暑假征文。其实含羞草的害羞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技能。遇到风雨时,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当动物稍碰它一下时,它马上就会

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汉语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介绍范例,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外文。(二)学院的对外交流情况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

学习

街舞达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街舞达人10篇,内容包括街舞达人排行榜,街舞达人名字大全。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现状提供理论依据。1.2.2问卷调查法: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设计调查问卷,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街舞选修

学习

探亲假申请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探亲假申请10篇,内容包括探亲假几年可以申请一次,配偶探亲假申请范本。此文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转发至本地区所有高等院校(包括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关于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假等事项的管理

学习

行者见罗敷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行者见罗敷10篇,内容包括行者见罗敷完整版,行者见罗敷的手法。一、不误正业,尸位素餐使君乃是一州一郡之长官,即地方的父母官,其本职工作应该是为百姓造福。父母官,顾名思义为人父母,自然而然要爱护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要爱民

学习

保护动物的广告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动物的广告10篇,内容包括保护动物的广告词大全,保护动物的广告语和。动物和咱是一家保护动物靠大家。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笼网夹子等应果断拆毁。尽量用无磷洗衣粉减轻水质污染。不***,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

学习

中秋节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思念亲人诗句古诗大全。4.李白:关山月5.李白:月下独酌6.李白:夜思7.刘方平:月夜8.李商隐:嫦娥9.杜甫:月夜忆舍弟10.张九龄:望月怀远11.秋夜月12.秋蕊香引13.宣清

学习

中秋古诗四句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古诗四句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的四句诗,中秋诗句四句经典古诗。一、分类我国古诗可以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近体诗要求律诗为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绝句四句,五绝二十

学习

春分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分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古诗春分诗句,春分的诗句古诗七言四句。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掌握,而对中国的水墨画技法也有所了解,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进行诗配画创作。三、教学目标认知:通

学习

母亲节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母亲节古诗10篇,内容包括母亲节暖心古诗句,母亲节古诗和释义。2、《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

学习

塞下曲古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塞下曲古诗10篇,内容包括塞下曲古诗朗读,塞下曲古诗。一、横吹乐府边塞诗与横吹乐的关系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题解称:“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中之乐也。……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中,马上所奏者是也。

学习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古诗二年级下册,描写秋天丰收的古诗有哪些。4、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唐代刘禹锡5、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

学习

大雪节气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雪节气古诗10篇,内容包括生日巧遇大雪节气古诗,大雪节气古诗书法。一首古诗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

学习

清明古诗配画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配画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配画手抄报,清明古诗配画儿童。(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的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的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