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配画10篇

清明古诗配画篇1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湛的语言,凝练的意境流传至今,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工于音韵。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采用“品诗-评***-配画”法,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对于实现新课标中古诗教学目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有极大的帮助。

一、品读古诗,其乐融融变身“美食家”

(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的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的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对于“我会写”的字,也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提醒――如何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就像引导学生去找一套趁手的碗筷,为畅享美食打好基础。

(2)饮餐前靓汤――熟悉诗人。“诗由心生。”每首古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诗人心灵的映照。为学生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生平,就像奉上一煲餐前老火靓汤。例如《回乡偶书》,只有让孩子们熟悉诗人写作的背景,学生才会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更深的体会。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叫作贺知章的大诗人,他很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做官,到86岁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却被家乡的孩子当成了客人。他心有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不了解贺知章大半辈子离家在外打拼的艰辛,不明晰他在垂垂老矣的年龄才“落叶归根”的背景,又怎能理解诗人被家乡孩子当客人的错愕、无奈和伤感呢?

(3)品美味佳肴――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旨在通过吟诵把古诗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情境引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语感训练,并尝试着边读边想象古诗画面。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就像色香味各异的菜肴,能让“就餐者”保持读的兴趣,丰富读的收获。

二、评议插***,谠论侃侃生成“评论家”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上,通过画面去对应诗句,以***悟文。如在引导学生评论《草》的插***时,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古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原。看插***,你觉得文中的插***什么地方画得好?”学生开始了再一次的咀嚼诗句。有些学生说:“***中的小草长得很茂盛,让我感受到了‘离离’的样子。”有些学生说:“看了***,我知道了‘荣’就是小草长得特别有精神,有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他们通过插***再一次不着痕迹地咀嚼了诗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

三、配画诗***,才思绵绵成就“小画家”

通过“品读古诗”“评议插***”这前两个环节,学生诵诗文,观诗***,古诗的意象在其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心中的诗情越来越浓烈,诗境越来越优美。此时,我会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画的构想,然后自行配画。关于古诗《草》,有的学生把对古诗的配画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幅插***,由每个季节小草不同的长势展示出“枯”“荣”的样子,秋季的画面上还出现了熊熊的“野火”……关于《村居》,除了婀娜的垂柳,青翠欲滴的小草,学生们配画的诗***上还出现了课文插***中没有的黄莺。“草长莺飞二月天”,可爱的黄莺和天空的纸鸢竞相飞翔,好一派动人的春光……孩子们的画充满了自己的个性,彰显着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清明古诗配画篇2

一、绘画美

诗人在描述他构想的生活意象时,是以绘画的线条、色调作为框架或基点的。古有“诗画同渊”之说。虽然诗、画各自所运用的艺术传达的物质材料不同,诗用语言符号,画用笔墨材料,但其表述支点上都是用画意表示诗意。这样,诗便达到“有声画”的目标。人们根据诗所提供的语言符号加以绘画性的描述。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把秋景写得生机勃勃,清新可爱。诗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给人留下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秋山经过新雨洗涤,苍翠清新。一轮明月升在天边,映照着松林。清泉哗哗地在流淌。竹林中,少女浣衣归来,笑语声喧。莲荷纷动,小船在湖中轻悠划行……在这里,诗人把山村秋夜的寻常景物写得极富生气,虽是静夜,却毫无萧瑟、孤寂之感。给人勾勒刻画了一幅比春色更为迷人的“秋景***”,画面优美、和谐,充满生活的乐趣,让读者充分体会了诗歌外观形态上的美。

在诗的绘画美中,色彩的感觉和搭配是其中最富特征的表现手法。诗人有意识地运用色彩的搭配,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敏感,而且体现了诗人在运用色彩时的空间审美意识。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在外观形态中具有更鲜明、更富感性的审美特征。如杜甫的《七绝》。

二、音乐美

中国古诗是合乐的。诗的最早的形态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歌谣。经采集删选成《诗》三百。《诗经》的时代,诗、乐、舞是一体的。《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依据即“以音乐的不同来解释风、雅、颂的区别”如南宋郑樵即云:“风土之间曰风,朝廷之间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明人陈第说:“毛诗之韵,不可一律齐也。盖触物以摅思,本情以敷辞。从容音节中,宛转宫商之外。如清汉浮云,随风聚散,蒙山流水,依坎推移,斯其所以妙也。……总之,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难与后世同日论矣。”当然,《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其歌唱的声韵谐调,乃是出于天籁自然。唐诗更是讲究音律。由四言让位于五、七言,并且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从追求对偶,到追求声律的美。从四声的发现到永明体的创造。从粘式律到四声的二元化的完成,使诗歌的气骨声律、兴象风神、意境创造,都达到了浑然一体、无迹可寻的境界。从《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咏言,一声依吟,律和声,”到《毛诗・大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到刘勰“声画妍,寄在吟咏,吟咏滋味”,体现了自古以来在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上诗人或评论家都是一以贯之的。

三、建筑美

古格律诗既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又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人在吟咏鹳雀楼、黄鹤楼、慈念寺等古建筑的同时,也从古建筑的外观上获得了美的结构的启示,古建筑的流动、协调、组合、节奏等形式规律和法则,化为“凝固的音乐”,是语言化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情续。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起首两句扣题而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从今昔对比中提取了深沉的历史慨叹,黄鹤已去,空余楼台。起句拔地而起,颔联顺势而转,路无凿痕,“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元杨载认为,律诗颔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正得此法,前四句一连出现三处“黄鹤”,如同建筑上的每一楼层,虽甚近似,但内在结构却有不同。“白云千载空悠悠”引向广漠的历史时域上,于有限中见出无限。颔联是转势,将悠悠千载陡然已转,综合到眼前景象中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又正如杨载所言,颈联“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这一“转”,使诗篇陡起波澜,产生了节奏。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萧瑟的氛围回应到起句,关合合诗。它在起、承、转、合的关联中具有建筑美学流走、呼应、变化、和谐的特征。又如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配画篇3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经典古诗文。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在我校开展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有意识地寻找古诗文诵读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以下是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甄选古诗文,充实德育内涵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古诗文诵读课,我常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古诗文,作为教学的内容。

1.通过古诗文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中华古诗文最耀眼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对祖国的赤胆忠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充满了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浩情操的决心……这些闪光的诗句在古诗中不胜枚举。经常接触这些古诗文,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古诗文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这在浩瀚的古诗文中多有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抒发的是诗人李白的自信和自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当我们研究如何教育学生自强不息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浸透了中华民族灵魂的经典古诗文中。

3.通过古诗文塑造学生人格***的精神。我们的祖先一贯重气节、讲人格。清代诗人郑燮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诗句,写出了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明代诗人王冕用“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誓言,表达了无比高尚的操守……这些充满浩然正气的经典诗句,无不展现了诗人人格***的精神。无疑,将这些古诗文的教学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继承和发扬人格***的民族精神。这些精选的诗文让德育的内容更加丰厚,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化。

二、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德育活力

1.借“诗配画”使德育“美”起来。***画论文联盟活泼有趣、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原本含蓄抽象的古诗,让学生充满童趣的插***一点缀,立刻就显现出了直观易懂的新面貌,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而这正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枯燥乏味的缺憾。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让学生为岳飞的《满江红》配画。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后就能准确把握好主题,更好地用画面表现这位豪气干云、赤胆忠心的爱国英雄。学生将这些诗配画贴到了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也能时时受到经典诗文的熏陶。

2.借“唱诗文”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将古诗文配上熟悉的乐曲进行吟唱,不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古诗文的意蕴,更能使孩子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每到课间、午间,学校广播里就会传来古

转贴于论文联盟

诗新编曲《春晓》《元日》《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的演唱是那样地打动人心。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唱会了10多首由古诗谱成的新曲,仍觉得意犹未尽。

3.借“用诗文”学生互相教育。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诗文后,在生活中运用并进行互相启发教育便水到渠成了。班里有个学生沉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我让同学们用古诗文对他进行规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运用了,在同学们的“以诗说理”之下,那位同学脸红地低下了头。又如,升旗仪式时,我班学生上台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并借其中的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告诉全校的同学们:切不要轻易地让青春虚度,要趁早立下远大的志向。

清明古诗配画篇4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 教学 策略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激趣导入,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

二、反复诵读,读中领悟情感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反复朗读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受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和谐美。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绝笔,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了诗词写作背景之后,我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疏通了字、词、句的意思,初步明白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朗读,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情感,进一步体会了诗人壮志未酬、死不瞑目的遗憾;还是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力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一次审美教育。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例如骆宾王的《鹅》,语言形象,文字浅显易懂,如果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读懂这首诗并不难,但如果要他们真正领略诗中的意境,却并不容易。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可结合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从鹅的姿态、鸣声,尤其是色彩等方面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曲项”“鸣叫”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教学时要使鹅那种怡然、清闲、优雅的姿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可采用诗配画的表现形式进行赏析。“千山”“万径”“飞鸟”“人踪”是何等壮阔的背景,“孤舟”“独钓”置于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的心境又如何呢?他真的是在垂钓吗?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真正思索些什么呢?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引入这样的层面,那种赏析就更上了一个台阶。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当然赏析意境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如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想象,领略诗中的意境,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会不断提高的。

四、鼓励创造,想象扩写

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再来体现美、创造美。此时,通过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引起了无数的回忆和联想,学生同审美对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上的交流,有一种急欲用自己的笔来再现美的愿望。于是,让他们进行想象扩写,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宿建德江》中学生这样写:“日暮下的原野苍苍茫茫,空旷无边,远处灰蒙蒙的天看上去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清冷冷的江水中映着月亮的倒影,她离我是那样近,仿佛只有她懂得我此时的心,来陪伴我、安慰我。”……一句句,一段段,形象丰满,意新情美的语言,跃然纸上,美不胜收,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清明古诗配画篇5

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小学生读古诗,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知、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古诗的审美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意义。通过审美教学,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理结构。那么,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应该运用哪些手段来进行审美教学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四点看法。

一、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在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又如,在教学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生紫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庐山那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在山顶盘旋缭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让学生从多种对比中明白:一个字用好了,整首诗也就美了。如,教学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启发学生对“绿”字进行探讨。让学生把“绿”换成“过”、“吹”等字,看看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用心探讨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让他们领悟了美的境界。

二、借助***画,再现美的情境

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充分利用插***或简笔画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为把古诗教好了,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景。教学时,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彩云、山、水、小船,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

三、用心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很强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诗歌只有通过充分地读,才能让学生逐渐领会它的意境,同作者产生情感沟通,从而引起共鸣。因此,我在教学古诗中,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激昂兴奋地读,《蚕妇泪》这首诗就要悲愤地读。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诗中之意,并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即由认识世界进而体会了人生,更发挥了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审美作用。这样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情绪,并能借助声觉形象,再次步入诗的意境。

再如教学《绝句》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大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读中,学生知道了节奏和重音,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感悟了诗的韵律美。

四、渲染气氛,营造美的氛围

清明古诗配画篇6

“***文并茂”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风格,也表明了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艺术美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用文字、语言、动作的各种方式来展现。这两门学科的融合,能给孩子们搭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低年级段学生要训练先说再画,低年级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的绘画能力低于学习语言能力,这时,老师应该注意不能急于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一定要注意积极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语言欲望。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先说再画,这样画面内容会更丰富有趣。在教学中我能体会到孩子对故事的喜爱,他们喜欢听故事、编故事,编的故事新奇富有想象力,有时候连老师都自叹不如。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课程,我们应给时间让他们自己说说想象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来描绘。在教学二年级“虾和蟹”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对虾和蟹外形及主要特征进行想象和设计,第二课时我把重点放在通过想象编有趣的故事上,我先给孩子们讲有关虾和蟹的童话故事,同时配上精美的***片,在叙述的过程中我还故意把虾和蟹的不同外形特征和功能进行了描绘和夸大,不断激发孩子们后续想象。接着举办了一场精彩故事会,让孩子们用这两个形象去编出其他的故事,先让他们在小组里讲,再推荐精彩的故事在班级里讲。在这十几分钟里孩子们表现很活跃,有的甚至配上自己画的小样来讲述。有画虾蟹大战的,还有画蟹老板在给虾顾客理发的・……让孩子画自己编的故事,最能激起他们对文学和美术的学习兴趣。

对中高段学生要文字训练与美术创作相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写作文,不太会表达,写得字数很少。老师们也很伤脑筋。为了让孩子不怕写作文,我要求他们写日记,这对于会说话的孩子很简单,但有时候,对于不太会表达的学生来说,写日记却成了一种负担,但又不能不写,怎么办呢?在教学中,我尝试让那些表达困难学生试试画“日记画”。日记画的内容很多:可以画当天让你最深刻的情景,也可以画一些你听到的故事或是看到的好书内容等。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再配上简单的文字叙述就行,这样的日记生动有趣、形式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启发和引导孩子们把画中内容表达出来,哪些东西应表达详细,哪些东西表达粗略些。日记画中有的内容用绘画不太好描绘,可以配些文字说明。有些地方用文字难表达清楚,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展现。日记与儿童画都是孩子们表达内心的一种语言。日记画表现出了孩子们真、善、美的东西和一些感受和认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写作兴趣,为语文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力、想象力、绘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清明古诗配画篇7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清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

欣赏国画佳品,常常使我们忘情于世俗,内心的杂念渐行渐远。画里清新的情韵,超凡的神思,实乃东方艺术之气韵,“诗画合之,天人合一”的意趣使东方艺术之魅力经久不衰!

黄天虎先生浸洇国画30多年,授业于恩师宋岭可、王渔父、方小石,主攻人物画,也画山水、花鸟。观黄先生的画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发出喜悦的声音:人物画从局部来看,面部表情微妙丰富,传递着内心复杂的情感,形体用墨洒脱,线条飘逸流畅;看得出黄先生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研究很深,整幅画给人的感觉是气韵生动,用笔恣肆,墨彩交融。小品抒情韵致、耐人寻味,大画气势磅礴,负有历史责任感和浓烈的时代气息。

在色彩的运用上,黄先生根据意境的需要,借鉴了西画的中间色,来调适中国画的对比色,使画面的格调趋于高雅。在光的运用上,黄先生有自己的创新,往往在人物面部的局部不着色,使之产生光的效果。比如在《暮归》这幅画中,夕阳西下,暮归的耕作农人其面部的头顶不着色,使之看起来产生光(夕阳)的效果。

黄先生对古代大家及元、明、清的文人画研习较多,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以备他日创新。南宋画家梁楷的大写意,对黄先生的影响较深。纵观黄先生的画,简笔泼墨,墨色淋漓,抒情、俊逸的格调和绘画节奏给观者一种纯美的感受,渐入无人之境。

黄先生对清朝八怪全才黄慎的书法研习很多,把他书法的节奏、韵律巧妙地借鉴到自己的人物画形体中,使人物的线条显得流畅飘逸。

黄先生的人物造型功底很深厚,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西方的造型基本功:速写和素描。在毕节基层工作的16年中,画了一万多张的速写,为他日的人物画创作积淀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丰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在毕节工作的16年中,黄先生经常翻山越岭,背背包,走几十里到农村做春耕和社教工作。参加大坝的建设,下到田里插秧,深入到民间的生活,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生活习惯,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

对生活的热情、艺术的感悟,黄先生在60年代就创作了三幅大型的主题性绘画。

画《硕果累累迎战友》的时候,当时农村条件很差,没有电灯,没有绘画的桌子,黄先生把三个电筒捆在一起,在床铺上铺开画纸,连续几个夜晚作战,这幅作品后人选全国中国画年画作品展;在参与青水埔高流大沟工程修建中,黄先生画了两幅造山河的作品,名曰:《话山河》、《造山河》,两幅作品构***宏伟,气势磅礴,1966年获贵州美术作品一等奖。

黄先生人物画的题材多样,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反映历史题材的哲人、诗仙、文人雅士、怨妇、仕女;有反映当代生活的乡土风情人物画,用笔简练,构思奇妙,格调清新。观之画,尤如一种笔墨的体验,酣畅淋漓;尤如一种心境的体验,人间世象呼之欲出,与观者产生心理的共鸣;尤如一种禅意的体验,古代诗仙、哲人的生活意趣,使人心生向往,与之神交,现时的烦嚣渐渐淡出……

黄先生的人物画还有 一个独到之处,所作的人物画大多配有古诗词或先生自创的诗词、随笔,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与绘画艺术的形象美融为一体,意态潇洒,风格高古,使画作渗透出传统的人文底蕴,“诗画合一,天人合一”的东方艺术恒久之魅力在黄天虎先生的画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

《红豆生南国》、《回乡偶书》、《人比黄长瘦》等,这些画作配以脍炙人口的唐诗,诗画相映成趣,观者心生喜悦。

《荷花》一幅,先生配以自创的诗:“春风十里河飘香,醉倒仙姑小娇娘,香远益清粉芙蓉,十八之年是谁家?

《观石***》一副,先生配以富含哲理性的随笔:土天石,之焉乎?人当是也。传女娲补天,石之奇也!可叹世者如斯,只知玩石赏石,不知石于本土经宇宙数万年之变化,可堪千锤百练石已付之灵性,

今所以写石是敬石之伟岩也!

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又领略到先生不凡的文采,让我们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先生的画作主要分三种类型,其一,反映历史性题材的小品,立意高远,代表作有《对奕***》、《品茗***》、《李商隐诗意》、《东坡观砚》、《秦皇汉武》、《伯牙绝弦》等;其二,赞颂当代主旋律的主题性作品,代表作有《挥***长征路》、《强渡乌江》、《心连心》、《观乐的子夜》等;其三,反映当代乡土,特别是贵州黔西北少数民族浓郁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有《清江情韵》、《乌蒙初雪》、《暮归》、《论》、《芦笙舞》、《路遇》等,讴歌了贵州高原民族质朴、纯厚的个性和生活风貌。

30多年来,黄先生的画作,浩如烟海,不少作品均荣获省内、全国性的专业大奖。《人比黄长瘦》、《清水江畔》、《步溪***》等不少作品先后辗展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倍受欢迎。其作品被国内外诸多文博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收藏;还被京、津、沪、鲁、川、桂、港等地编入各种大型画册,作品《强渡乌江》大型历史画为纪念堂收藏。

清明古诗配画篇8

一、以画点题,理解关键词语

在教学杜甫的《春雨》时,我们除了抓住“好雨”这一关键词语,还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画,看看春雨正落在哪里?学生很快说出落在花上面,落在草上面,再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春天的课文,想象落在哪些花上?落在哪些树上?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当春雨落在上述这些花草上有什么好处,有的就说可以让花草得到充足的水分,更好的生长,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说出这就是“好雨”。然后让学生再读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学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

二、以画释题,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又如在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我也让学生看看插***,***上画的是一位古代的女子正挑起竹窗帘,而窗外桃花开得正美,两只小鸟在枝头上鸣叫,这对理解题目中“春晓”的“晓”(早晨)就比较直观、自然,而诗句“处处闻啼鸟”一句渲染出户外的无限风光,我们抓住“处处”一词,可以先让学生看***,找找近处鸟儿在哪里叫?进而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远处鸟儿在哪里叫?把学生带入了无限春光竟鸟鸣的灵动意境中。这样把比较抽象的古诗句在***画的帮助下变得很具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打下基础。

三、以画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背诵能力

学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推移,以往凭借机械记忆得到的知识也容易消失,也容易z忘,为了牢固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记忆,在教学中我把***画引入到学生的背诵之中,如在教授唐代杜牧《山行》这首古诗中,抓住四句诗描绘的深秋山林美景的特点,我以国画山水的形式,一边画诗句景色,一边让学生看画背诵,当画完这首《山行诗意***》学生也把整首诗完整的背诵出来,再继续加强指导,学生加深了理解能够熟练背诵出这首古诗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把***画引入背诵的这种主动性,趣味性、理解性的记忆方式要比学生机械记忆的效果牢固和明显。

四、以画入诗,启发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与品味理解诗境,使小学生对古诗充满好感,使古诗文的教学充满活力,可以窥见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出发点和抓手,欣赏与品读,创设情境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诗意的效果,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把绘画、欣赏与品读、创设情境结合起来的话,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国画山水。这一幅幅水色琳琳,清新俊逸,朴秀多姿的山水画能不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当学生面对这些国画的时候教师还需煞费苦心专题讲解诗的意境吗?可以说是不需要的,因为只要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山水画,思维驱动他们主观能动的去思考。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诗的意境也会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内心世界。

清明古诗配画篇9

一、借助简笔画,感悟意境

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给古诗配画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美丽的***画、教师的解说和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境悟情。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想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再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从而引导他们进入诗的优美意境。

二、运用言语激趣,感悟意境

教师运用精妙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启发他们领悟美的意境。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在教学“树阴照水爱晴柔”时,启发他们进行想象:清清的池边,新抽出的树叶连成一片树荫,树荫映照在水里,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柔美的风光。随着教师形象生动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从而进入初夏那生机勃勃的意境中。

古人写诗,有感而发,古诗自然流露出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又受到当时的社会变革、***治遭遇、生活波折的直接制约,要正确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写作缘由,是必不可少的。如教学《七步诗》,可先介绍诗文背景:“《七步诗》相传是曹后,曹丕逼兄弟逼出来的。那时曹丕已废汉称帝,号魏,为魏文帝。他命曹植做诗一首,限定走上七步完成,逾限就要处死。他无非是想借做诗的名目,杀害才思敏捷的亲弟弟,兄逼弟,曹植无奈而又悲哀。因此,由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七步诗》。”“感人心者莫弗于情。”这番描述,引导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凭借多媒体课件,感悟意境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致使他们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情有障碍。“诗中有画”,在某种意义上讲,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可以还原为声色俱佳的动人画面,具有一种浓浓的意境美。若教师在教学时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计算机,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帮助他们形象地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意境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如果教师把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一看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就不言而喻地在学生心目中扎根了。

四、反复吟咏诵读,感悟意境

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取齐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和吟诵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边放音乐边让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如同和诗人一道在观赏雄伟壮丽的庐山瀑布。再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反复朗读,在反复引读中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感悟诗人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怀。

五、积极迁移拓展,感悟意境

清明古诗配画篇10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意境互相融合的独特性,充分表明了艺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特性。对“诗”、“乐”、“画”进行意境探究,这将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必然环节,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能够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核心所在。

(一)“诗”之意境探求纵观文学,诗词里通常是通过语言的行色描述来实现对意境的刻画,表演者可通过丰富的想像,从诗词的字里行间的分析体会到意境的真实蕴含。因此,从诗词文学内涵出发,凭借丰富的想像,把诗词所要极力表现的意境进行连续式的画面想像。在舞台表现过程中,对假设情景的运用更加娴熟。对于表演者本身而言,只有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对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刻领会,才能在艺术表演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唯妙唯肖。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歌词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诗。诗歌描绘的是一个秋晚,在苏州城外一处枫桥,诗人心怀旅愁,却深深被江南水乡迷人,优美的秋夜所吸引,他触景生情,刹那间领略到如此情味隽永的意境,于是撰写了这一意境清远的诗。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恰好就是深秋夜半景物的真实写照。其表露的意象为: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在半夜的时候便己经沉落,于是那时的天空只剩下了一道道灰蒙蒙的光影。这时候树上栖身的鸟儿由于月落时分光线强弱的变化,被惊而鸣叫,从而给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些许声响,诗人这静中写动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都体现在这七个字之中。通过这样的描绘,在特定的秋夜,刻画出凄清深幽的氛围,和正处于孤苦愁旅中的作者,那夜,那人,那愁绪,完美地统一。

(二)“乐”之意境探求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表演者能够从听觉这一方面如实地感受以及获得意境。诚然,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音乐”所刻画的意境与“诗词”所刻画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在相同意境的刻画、表达上,表演者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思考、领悟到其意境内涵。并且,音乐能够在诗词刻画意境所蕴含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补充,表演者能够通过音乐的传达方式来获取比较多的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音乐”能够运用其所特有的表达、理解方式,为表演者给予了其它领悟作品意境方式的契机。举个例子,若是运用不同的调式色彩、和声,可以造成不同的音响效果,要是应用旋律线条的上行、下行模进就能营造不同的情绪表现手法等等。所以,表演者从“乐”之境界来探讨和把握意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表明了表演者想要获得与作品所表现一致的意境效果,就必须设身处地,用音色去调整,用情绪去渲染。中国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自己的中国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唱《枫桥夜泊》时,她咬字清晰、纯净,将声音控制在冷静、平稳的基调上,极少出现颤音,将夜的静谧、月的清冷、光与影的交织随着旋律的起伏和谐的融入声音的表现中,用完美的嗓音与娴熟的控制技巧将这此曲的意境与内涵演唱的入情入理,叫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每一句的咬字与拖腔上,她都是以渐弱的技巧控制声音,直至听众听不见,仿佛还有余音在耳际缭绕,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天”、“眠”、“船”几个字的拖腔处理上,她采用半声慢颤音的演唱法,模仿出寒山寺钟声的回音,营造出了寒山寺清冷、寂静的夜景,“姑苏”二字用模仿萧的音色“吹”出,听起来空灵、落寞,将游子清寂、廖寞的心理“吹”入了听众的耳中,即使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最高音上,吴碧霞都是有控制地唱出最强音,而后将声音唱平稳,将情绪引入到尾声部分,仿佛船舶离岸,桨声效乃,愈行愈远。正好像那些音乐家所说的一样,音乐家的想像力越是丰富,则对事物的感知越是敏感,自然,他的作品也就越能感染人,感动人。由于在诗、乐之意境的探究下,使表演者在视觉和听觉的运用下,相互感知、配合、协调,极大丰富了艺术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感染力,使艺术表演很自然地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画”之意境探求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的这一特点中,“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表演过程中,想像“画”的多少,也就决定了艺术所能表现程度的深浅。因此,表演又需要以美术的学科角度,来观察、分析、探究,充分运用想像,从绘画要依靠视觉来表现意境的这一特点中获取借鉴价值和意义,把作品诊释得更加真切、生动、鲜明、富有形象。这首艺术歌曲中歌词描绘的前幅画面用14个字表达了6种景象,而后面一幅画面却仅仅说明了一件事,即:夜半钟声。寒山寺,这如醒酬灌顶的钟声,在凄清的氛围里,显得格外鲜明。前面画面的描绘尽管己经从许多方面对夜泊枫桥的景色特征进行了表达,但却不能完全表露它的神韵。在这暗暗的夜里,听觉己成为人对外界景象事物感受、领会的首位。因此,此时的静夜钟声让诗人印象深刻。这又将是一个虚实相生、动静搭配、远、近景彼此结合的描法,从而使“夜半钟声”不但对夜的静谧进行衬托,而且还对夜的清寥和深永进行了揭示,诗人那种不能言传的感受都在这画面之中。从上述中我们得知,“乐”在表现意境时等同于“诗”之表现意境。同理,“画”在表现意境时等同与“诗歌”、“音乐”之表现意境。因为绘画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与“诗歌”、“音乐”相比较,表现意境时更为直观而富有色彩和感官,事实上,领悟诗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其实就是把文字、音乐,通过想像等转化为视觉因素,给人以体悟、意会。不妨把这视觉艺术能够刻画意境的特点,将它恰当地运用到表演者身上,再去理解“诗”与“乐”所刻画的意境,这势必使得表演者对作品的意境会有更加全面、深刻、明细的把握与认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歌曲“诗”“乐”“画”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特点的希冀与要求。比方说,对作品里蕴涵的画面进行想像,领悟出表达意境的虚实相生以及对比呼应,则对处理作品的层次有直接的启发作用。一幅画中蕴涵“虚”的东西,通常我们能够给予更多的想像,会构建出更多的艺术容量。自然,可以运用这一想像,到音乐领域里去,成为处理作品的上好手法,如果作品层次的高低是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高潮、快慢、强弱等来体现的话,通过想像的对比,孰高孰低,一览无余。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画”之意境想像,积极探寻、领会在歌曲中歌词所描绘场景的画面层次想像和音乐表现层次的画面想像,这样一来,才能够正确地把握情绪的跌宕起伏,调节声音的抑扬顿挫。毕竟,艺术是互通的,相关联的。各门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想像,所蕴涵的其他艺术创作的因素越多,就越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例如,在吴碧霞演唱的《枫桥夜泊》中,无论是音乐伴奏还是演唱者,都极具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音乐想象力,歌曲的开头部分,前奏音乐就己经将全曲的情感基调定下来了,随着音乐的起伏与深入,演唱者与伴奏完美配合,仿佛将一幅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在每一句的尾音上,演唱者与伴奏采用了诗歌和绘画中“虚实相生”手法,演唱者将声音渐弱处理后,钢琴伴奏模仿古筝的音色及时填入,以伴奏音乐来叙述“言之不尽”的内容,让诗的意境更加充分的展现,使画面感得以延续。

“诗”“乐”“画”意境的融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清明古诗配画10篇

学习

礼仪知识竞赛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礼仪知识竞赛10篇,内容包括礼仪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40道题,服务礼仪竞赛活动方案。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带头学文明知识,树文明新风,塑造******机关、事业单位、窗口行业的良好形象,在全县掀起新一轮文明礼仪学

学习

王安石桂枝香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王安石桂枝香10篇,内容包括桂枝香王安石知识归纳,王安石桂枝香抒情达意的方法。六朝旧事随流水作为唐宋散文家之一的王安石,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齐名天下。他在《上人书》一文中写道:“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意思

学习

会展专业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会展专业,内容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会展专业学习资源推荐。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广州、杭州、四川、重庆、哈尔滨、昆明等地有50-60余所大专院校设立了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对于开设会展管理专业或者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我国

学习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生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千名医生下基层的工作计划。(二)过分重视平面形式构***,忽视景观场所与校园特色的有机统一许多新校园凭借面积大,设计随意采用几何***案大构***,以此突出校园宏观的空间结构

学习

专科生考研条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生考研条件10篇,内容包括山西专科生考研条件及可考的学校,本科考研要什么条件。(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五月鲜花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五月鲜花10篇,内容包括五月的鲜花感言,五月的鲜花。白云山下白云浮,岂有艰难一哭休。气节每于穷见处,功名都在死中求。蔡公时是不畏征途艰险的。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悍然出兵济南,精通日语的蔡公时被南京***府任命为山

学习

神奇的七巧板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神奇的七巧板10篇,内容包括神奇的七巧板动物,七巧板的神奇拼法。画面一:一天早上,幼儿们都陆陆续续到教室了,跟老师问好之后,他们都玩自己的游戏,有折纸、有玩泥塑,可在教室区域的一角,我发现七巧板游戏没有人选择,我走到区域角,拿起

学习

个性说明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个性说明10篇,内容包括个人说明个性句子,个性说明100字。说明文一般共性要求比较多,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容易忽视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往往会用统一的阅读目标去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统一的标准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考虑学生的

学习

医学检验试题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试题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师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医学检验试题简答题。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技术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

学习

编班工作方案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编班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学生编班工作方案及流程表怎么写,学生编班工作方案及流程安排表。前言:110kV凌云站,坐落于广州市珠江新城区域,是一座室内新建变电站,GIS室位于建筑物的一楼,门口比较矮小,高4.5米,离地面约为30cm,GIS室外端有

学习

操心后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操心后妈10篇,内容包括后妈很操心的句子,操心的后妈。曹操想,如果想做什么都可以的话……“那我想做小猪。”妈妈奇怪了:“哪有理想是做小猪的呢?”谁让妈妈不喜欢陪曹操一起看电视呢,否则她就会知道,现在小朋友里最流行的就是

学习

设施农业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设施农业论文,内容包括关于设施农业的论文,设施农业论文摘要怎么写。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

学习

知足者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知足者10篇,内容包括知足者的美文摘抄,关于知足者。知足,并不意味等待天上的馅饼且照单全收,有舍弃才会有更多的拥有。未婚妻尚洁在婚礼的当天出逃他放手了,不惜用痛苦来铺垫情的宽厚,最终尚洁回归却又含辱离去,但康凯获得了心爱

学习

富远期货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富远期货10篇,内容包括富远期货软件,富远期货软件免费版。1中信泰富案例简介中信泰富是一家综合性的实业公司,中信泰富纵横内地、香港资本市场近20年,在钢铁、基础设施、房地产、电信等多个领域几进几出。中信泰富在2008年1

学习

关于春天的诗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天的诗古诗10篇,内容包括诗中有春天的古诗,春天月亮的诗句古诗。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羁鸟恋

学习

赞美教师的古诗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教师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赞美教师的十首古诗,赞美教师的古诗十首。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认识美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苏、

学习

描写送别的古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送别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我能写出古诗中描写送别的名句,描写送别的古诗二年级。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6、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7

学习

清明节由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由来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由来时间,清明节的由来整篇。2,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

学习

清明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诗歌10篇,内容包括清明自创诗歌,清明朗诵诗歌。是我们的热泪涌出心房。先烈呀,今天我们集合在一起,向您敬礼!为您歌唱。我们就像纪念碑边的小松树。时刻守卫在您的身旁,我们就像墓地上的鲜花,向您送去问侯,向您送去芬芳。清

学习

清明雨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雨10篇,内容包括清明雨散文100篇,清明古词10篇。清明,它更是一个听雨的时期。清明的雨,凄凄洒洒,萧萧瑟瑟,带来凄伤、冷漠的气息,又带去人们的无限深思与哀痛。清明的雨,洒洒脱脱,时而淅沥滂沱,时而又飘飘撒撒。看,她飘入城市,飘

学习

关于清明节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的习俗10篇,清明节的作文400字锦集十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乡村清明日》左河水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烛纸祭先陵

学习

清明节国旗下讲话稿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国旗下讲话稿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国旗下讲话幼儿园,幼儿园国旗下讲话稿简短版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