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女生篇1
我们班有特点的同学有很多,有“聪明小子”吕思聪,有“小淘气”吴宇,有“滑稽大王”胡超越……今天我先来介绍一下“文静小女生”刘迎晓吧!
刘迎晓个子中等,圆圆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经常梳着一头马尾辫。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异,但不太爱发言,但只要一发言就语出惊人,深得老师喜欢,老师总是表扬她,但她总是略带害羞的笑容。因为她学习好,所以我们经常问她问题,每次她都会轻声轻语地给我们讲解。我从来没听到他大声讲过话。
记得有一次,因为体育老师有事,所以我们班班主任就来给我们上课。听老师讲着这乏味的课文,再想着不能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着,唉,心里真不是滋味,哪还有心思听老师讲课。这时,老师点我回答问题,我哪晓得老师刚才讲什么啊?站在那半天说不上话来,老师有些生气,刚要发火,这时,前桌的刘迎晓慢慢地举起手,轻声轻语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我才逃过一劫。下课了,我去感谢她,只见同学们都出教室玩去了,她却一人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书。我走到她座位旁问她:“我不喜欢闹,我比较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
文静女生篇2
因缘际会成为女主播
采访的时候,文静刚刚生完宝宝回到女主播岗位不久。她半抱怨半道歉地说自己身材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整个人胖乎乎的,肯定不上镜。摄影师却對她的甜美有极高的评价,一个劲儿地夸她。老天對这个女人的脸蛋似乎格外眷顾,给了她如此吸引人的笑容。1985年出生的文静一直觉得当初父亲给她取错了名,“我平时挺粗线条的,一点都不淑女,彻头彻尾就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女汉子、女爷们儿,跟文静这种性格根本不沾边”。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到电视台实习,性格不文静的文静最开始是在一档体育节目,主持一些户外节目,比如登山、攀岩、滑雪等。文静简直如鱼得水,没想到后来会因为可爱的娃娃脸被相亲节目相中。2006年11月28日,文静去《相亲进行时》做牵线小红娘。甜美长相让文静极有观众缘,大龄青年和他们的家长都觉得这姑娘圆圆的脸蛋极有福气,长相讨喜,天生就是做红娘的料。顺理成章地,2007年毕业之后,文静正式成为了这一档节目的女主播。
以真诚换真诚
如果说每个女主播都应该有一档成就自己的节目,對于文静来说,这一档节目就是《相亲进行时》。即便现在电视荧屏上有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成都电视台的《相亲进行时》还是以其服务性拥有较高的人气。“我们的真人秀将一个人在生活中各方面进行全面展示,而不仅仅是TA打扮得光鲜亮丽上节目的片段。不定时地还会有针對不同年龄段的相亲派對,每个月还会有万人相亲会。”作为这样一档相亲节目的主播,文静显然不能仅仅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在直播间用嘴皮子抖抖机灵,还需要真真正正参与到嘉宾的生活中,真真切切为他们着想,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来参加节目的人都抱着想找另一半的想法,而不是作秀。他们特别愿意把自己的事情掏心置腹地向我倾诉,大家都这样真诚,自然也需要我真诚以待。”
真诚待人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都特别喜欢文静,做节目几年下来,文静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也渐渐开始尝试全面发展。2010年开始,文静常常会被邀请去主持选秀比赛和娱乐节目,诸如《花儿朵朵》、《梦想秀》的外场落地活动、首映典礼等。
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一直致力于帮助别人寻求幸福,文静自己的幸福也一点都没滞后。文静的老公原来是电视台的摄影,一开始和她是搭档。谈了4年恋爱之后他们顺利地结婚生子。由于怀孕期间孕吐厉害,又担心化妆品和镁光灯對宝宝不利,文静在怀孕4个月的时候就没有再主持节目了。闲不下来的文静兴致勃勃地想把这几个月的空档利用起来,筹划要去旅行或者读书,吓得家人直叫:“小姑奶奶,怀孕就好好待着吧!”
文静告诉记者,宝宝是全母***喂养到6个半月断奶。她认为一个女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否则会与社会脱节。因此,初为人母的文静重新回到女主播岗位上。如今的她更成熟了,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更加明白自己的方向。
生活是第一位的
Q=《成都女报》 A=文静
Q:生活中有些什么爱好?
A:特别喜欢旅游。原来是喜欢两个人旅游,现在是一大家子一起旅游。儿子现在还没满一岁,我们常常带着他到近郊出游。明年10月计划带着宝宝去马来西亚沙巴州度假。
Q:做相亲节目这么多年,会考虑转型吗?
A:《相亲进行时》是一档值得我一直做下去的节目。除此之外,如果有机会,也想尝试一档和亲子相关的情感访谈节目。
Q:现代女性生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往后延,你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要宝宝?
A:二十七八岁也不算早了,差不多吧,我是觉得一个女人到了该生宝宝的时候就应该让自己停下来,无论你处在事业发展的什么位置,生活是第一位的。生完宝宝之后,也可以继续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文静女生篇3
在一个周日,我走进空旷的校园,看到枣红色的椅子可以记笔记,***白色的木凳上镌刻着庄严的十字架,它们历经80余年,依然沉香如旧。墙壁上的黑白照片,定格了当时静宜女中的盛况,那些风姿绰约的学子,那些意气风发的教师,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筑,都在无言诉说着静宜女中的辉煌过去。
盖夏嬷嬷,女子教育布薪火
说起静宜女中,绕不过两个人,一个是当时天主教开封教区的谭维新神甫,另一个是修女盖夏嬷嬷。
1902年传教士何安业派意大利籍神甫谭维新,在中国神甫时慎修的陪同下来到开封,要求清***府同意恢复天主教会。1905年他们在开封市袁坑沿街路东购买民宅一所,改建为教堂,天主教会从此在开封得以恢复。1915年经罗马教廷传信部批准建立开封教区,谭维新被任为天主教开封教区的首任正权主教。谭维新认为要在城市内扩大传教范围并取得效果,只靠一般的传教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创办教育及慈善事业。为了吸引人才和经费,壮大开封教区,谭维新于1920年前往美、法、意、比等国进行活动。他在美国邀请山林圣玛利主顾会修女盖夏等人同来,其任务是开办学校。
盖夏嬷嬷于1906年加入美国印第安纳州圣玛利森林的主顾修女会。1920年9月29日,她率领5位修女来华,10月24日到达开封,1921年3月在草市街路西创办华美女子学校。该校设有初级中学及小学两部,招收两班学生。华美女子学校的课程和一般学校初中的课程大致相同,只是小学五、六年级加上英文课,因为盖夏嬷嬷认为年龄越小越便于学习语言。入学者多是慕名而来,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参差不齐,教师用外语直接授课,学生不容易接受,再加上没有正式的校舍和缺少教学设备,该校于1925年五卅运动后,宣布停办。
1930年,盖夏嬷嬷受谭维新主教的委托,在双龙巷路北购置民房,开始改建为校址。学校先建二层教学楼一座,三层寝室一座。二层教学楼设8个教室,有1.8米宽的外廊,砖雕檐口,建筑面积922平方米。接着建礼堂楼一座,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上层为***书馆。另建有修女楼一座住美籍修女,圣堂一所可容纳百余人,饭厅平房9间。以上建筑皆为砖木结构,灰瓦歇山式屋顶,人字木架,西式玻璃门窗。校长办公室、教员休息室、教务处设于前院旧式平房内。因谭主教请人为盖夏嬷嬷取的中文名字为“陆静宜”,遂以“静宜”为校名,一方面表示对嬷嬷的崇敬之意,另一方面也纪念她创办学校。校名定为:河南私立静宜女子初级中学。
1931年国民***府颁发新教育法令规定:“凡私立学校未在***府立案者,***府不予承认其毕业生资格,不准许考国立高等学校。”教会办学必须在向教育厅立案以后,才可以开办。按照***府规定,校长一职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学校须成立董事会。吴筠盘在《***前开封市私立中学的发展及概况》一文中介绍:“私立中学的校董会,是由发起和创办私立中学的人员组成的。校董会组织起来,首先就得将校董名册、校董会组织章则和基金,呈送教育厅备案。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靠校董会来执行。”现存开封市档案馆的《河南私立静宜女子中学校董会章程》显示,校董会的责任主要是筹划经费、审核预决算、保管及监察财物、选任校长以及其他财务事项。对董事的资格也有限制,要求校董事曾经研究过教育,或者是学界名人或有专门学识,或者赞成该会宗旨承担经费者。对校董会作出决议的规定,“本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出席者方能开会出席,过半数之同意方可表决”。而董事会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为学校筹措资金上。1932年《河南开封私立静宜女中向河南省教育厅呈请立案事项表》记载:学校当年全年预算五万三千八百元中,有四万九千元是由董事会筹措的,其中拨款九千元,筹款四万元。《开封静宜女子中学校呈文抄存・教职员履历簿》显示,1932年静宜女子中学校董共有9位知名的天主教人士,他们中有天津圣功女子中学校长、前北京大学校长、北平中央医院董事、前求新工厂厂长、辅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英启良为北京市人,满族,是天主教著名人士英敛之(曾创办《大公报》及辅仁大学)的侄子。他担任了静宜女中的首任校长。1936年静宜女中校董增加到13人,里面有著名教育家、天主教著名人士、创办震旦大学院、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的马相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陆伯鸿,***高级将领刘峙,河南省***府***、保安司令商震,著名实业家、民族资本家朱志尧,等等。
静宜女中于1932年建成开始招生。第一学期招生,初中有51位女学生,后来增设高中部。1937年9月在校生增至500人左右。同年,静宜小学在南关官坊街开办。那里有主顾修女会的教堂,现存二层建筑与已经拆除的静宜女中的楼房是同一***纸建造的。
静宜校园,沦陷期间的避难所
1938年6月,开封被日本侵略***占领,所有学校均因战争被迫关闭。天主教会在这时大办“难民收容所”,不论是否信教均可收容。当时盖夏嬷嬷除带领所属修女参加对难民的急救医疗工作外,还将停课的静宜校园辟为临时难民营,收容受到战火波及的中国难民,提供医疗与照顾。并派有意大利籍神甫主持校园秩序,以阻止日本侵略***的进入。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日子里,静宜女中校园前后共收容前来避难者近2000人,其中90%以上都不是天主教信徒。同时教会委派教友高永昌(后任静宜女中校长)等人协助管理。校园悬挂差会国家的国旗,避免了日***的轰炸。今天,我们应该铭记盖夏嬷嬷和她所带的修女们,她们的大爱使学校成为安全区,她们不但为难民提供食宿,还在心灵上给予慰藉。大约一个多月后,避难者开始有人自动离去,到年底难民才逐渐散尽。
后来,校园恢复上课后,在盖夏嬷嬷及负责开封静宜女中教务的美籍修女方希嘉的安排下,主顾修女会选派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修女到静宜女中,协助美籍修女照顾教友学生的宗教生活。
静宜教育,进德修业育栋梁
静宜女中要求很严格,学生一律住校,每周六可回家一晚,星期天下午必须回校。寝室里每个学生一床、一床头柜,柜旁挂一白布口袋,可以装换洗的衣物,床上一律铺白色床单,使用英语讲课。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盖夏嬷嬷和修女们也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当日黎明,一队日***包围了住在自由路的美国本笃女修会和住在双龙巷静宜女中以及理事厅街教会对面的美国山林玛利主顾会的全部美国修女17人,先集中于一处,后押送到山东省潍县集中营。静宜女中同时也被封闭停课,经开封教区意籍传教士出面交涉以后由意籍神甫负责,才同意复课,盖夏嬷嬷和修女们才被释放。
1943年9月,因美英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意***溃败投降,由意大利籍神职人员主持管理的静宜女中,因为遭受日***封闭而停课。后经梵蒂冈罗马教廷驻华代表蔡宁的安排,从信阳教区调来两名德国籍的神职人员与日***交涉后,静宜女中在停课三四个月后才又复课。静宜女中虽然在教会的保护下得以艰难地继续办学,但是要接受日伪***权的监督。日伪在开封办教育主要是以“中日亲善、防共睦邻、同文同种、大东亚共荣圈”和“天无私覆、地无私藏、念我新民、无私无***”为办学宗旨,妄***从精神上麻醉开封的青少年。但是静宜女中在日伪统治期间保持了自己的***。
文静女生篇4
2003年至2006年,全国众多媒体通过三轮轰炸式的报道之后,一个“天使少女”鲜活出炉:她叫安静,是一个被遗弃的身患白血病的私生女。她身残志坚,16岁已经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并在北京的地下通道卖唱挣钱治病,成了一名“地下通道超级女声”……安静的故事令千百万观众和读者热泪纷飞,一些爱心人士还和孤儿安静组成特别家庭。然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2008年5月14日,这位“天使少女”突然被押上了法院刑事审判庭。更令人称奇的是,一个名叫曹芬的受害女士,不仅稀里糊涂地为安静送上17万元现金,还甘愿接受安静的肉体***,甚至眼睁睁地看着男友跟安静同床共枕也不争风吃醋。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安静究竟是什么人?她有着怎样的令人神魂颠倒的超级魔法?
甘心仆人:高级白领组建“家庭”伤痕累累
2006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曹芬接到男友龚龙的电话,邀约她下班后一起去看望“天使少女”安静。曹芬一口答应下来,并夸奖男友是个富有爱心的男人。
曹芬今年28岁,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加盟北京一家颇有影响的文化传播公司,担任企划部副经理,月薪过万元。曹芬对安静的名字耳熟能详。早在2003年7月,北京一家娱乐报刊载了《混血儿私生女拄拐走路,孤残卖唱女想上学》等一系列文章,报道了16岁残疾少女安静的悲惨身世:母亲生下安静后死在医院,父亲至今不知是谁。安静被人收养后,2000年初被诊断为“病毒性再生障碍贫血”。2002年,安静在北京治病期间病情继续恶化,经历了生死28天,终于挺了过来。她独自在北京与命运顽强抗争,卖唱挣钱治病……
这天下班后,曹芬和男友相约来到位于北京某地下通道。尽管此前多次在报纸和电视上见过“天使少女”,但真正看到安静第一眼,曹芬还是愣住了。只见安静身高一米五八左右,弱不禁风,长着一张娃娃脸,扎着一对长长的辫子,此时此刻正怀抱吉它弹唱,歌声如诉如泣,哀婉动听……
傍晚,曹芬在附近小食摊点了三碟普通小菜,招待安静。安静说:“姐姐,您知道吗?我很久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了!”曹芬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她当场将身上携带的3000多元零花钱全部塞给了安静。安静说话的声音很嫩,就像刚从树上摘下的苹果一样清脆:“很多人与父母没有缘分,父母只是人来到世间的媒介……”这句话在别人听来也许很好奇,但曹芬觉得这可能是安静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的心理感受。因此,她决定到安静的家里去坐坐,不料却吓了一大跳。
这是一套50平方米的出租屋。除了安静之外,里面还住着名叫阿波和二马的两个年轻男孩。他俩是看了安静的报道后,主动来照顾安静的爱心人士。房间装饰得非常奇怪,墙上挂着八卦***、羊骨头和宝剑,像风水先生的房子。阿波悄悄把曹芬带进厨房说:“安静不是一般的女孩,她是天使少女,来到人间是为了拯救众生。安静的身份太特殊,所以天上人间都想要她,得到她都会受益无穷。一些鬼怪经常来找安静,想要她的命。”
名牌高校科班出身的曹芬当然不相信鬼怪,正当她斥责阿波胡说八道时,安静的房间传出“咣”的一声。曹芬等人冲进房间,只见安静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浑身僵硬,双手掐住自己的脖子用力摇晃。几分钟后,安静的身体突然变软,她双眼紧闭,右手指抬动了几下。阿波似乎心领神会,立刻拿来纸笔。只见处于昏迷状态的安静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道:“守在安静身边的人都是有缘人,只有这些有缘人才能阻止鬼神逼近安静。大家不能分开,要在一起加倍呵护安静才行!”
如此诡异场景,令曹芬几乎傻了。几天之后,她再次亲眼目睹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那天,二马生病,像只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只见安静将一碗酸奶泼在二马脸上,然后她用小刀划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滴在酸奶里。二马一口喝下血奶后,很快变得活蹦乱跳,容光焕发。
过去,曹芬也曾通过影视和网络视频知道“灵异”现象,但都一笑了之。如今亲眼目睹了两幕诡异的场景,一下子将曹芬带进了另一个神秘世界。为此,她和男友双双辞职,来到安静的出租屋住下,决心当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和大家一起撑起这个特殊的家,心甘情愿地做天使少女的“爱心仆人”。
从此,曹芬既像母亲又像大姐一样呵护着安静,为她洗衣做饭,烧水泡脚。不仅如此,曹芬还拿出积蓄承担了这个五口之家的全部生活开支。就在这时,安静的刀片将曹芬划得伤痕累累。
有一次,安静突然惊恐地告诉曹芬:“姐姐,您身上有妖气、邪气,是您姥姥的鬼魂附在你身上。”安静使出驱鬼之法,用刀片在曹芬的右臂上划出几道血痕。
曹芬逐渐从对安静提供爱心,被安静带进鬼神世界。遵从“笔仙”的旨意,曹芬经常将钱放在指定的地方或者打进安静的银行账号。
就在曹芬悉心伺候着安静时,突然发现“少女天使”的眼神秋波荡漾,像尖刀一般刺痛了曹芬的心。
仙笔裁判姻缘:“天使少女”诡异夺爱很傻很天真
组成特殊家庭后,安静告别了孤苦伶仃的生活。家庭成员以兄弟姐妹相称,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曹芬给安静买了不少服饰、化妆品等,在生活上对安静有求必应,经常烹调安静最爱吃的菜。由于前两年安静在治病中留下腿疾的毛病,走路很不方便,曹芬晚饭后就搀扶着她散步。不料,安静婉言谢绝:“我希望让龚龙哥哥陪我玩。”尽管安静的语调像调皮小孩般清纯,但曹芬的心里还是忍不住咯噔一声。
原来,组建家庭没几天,细心的曹芬发现安静对自己的男友龚龙特别爱撒娇。在饭桌上,她总把好吃的菜往龚龙碗里夹,眼神里充满了少女的娇羞和柔情蜜意。有时候,玩得正开心,安静当着大家的面一头钻进龚龙的怀里,用纤细手指捏他的脸、手臂,甚至用粉拳轻轻擂他的肩膀和大腿。虽然安静的神态和动作看上去像兄妹情的自然流露,但曹芬感觉很不自在。
令曹芬不自在的还有“昏迷情歌”。由于安静特别敏感,见不得外界任何刺激。哪怕是和家庭成员之间因一言不和,她就会耍小姐脾气,生气时会突然昏厥过去。因此,大家一直像宠爱公主般把她捧在手心,哄她、逗她。倘若一不小心气昏了“少女天使”,大家都围在安静身边一起唱歌。因为安静告诉大家如果不唱歌呼唤她,她就会永远不会醒来。后来,安静只允许龚龙一个人唱,而且唱几句还须俯下身来吻她的脸蛋和脖子,她才会慢慢睁开眼睛。每当这个时候,曹芬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曹芬对安静真正产生醋意,缘于一次内衣事件。有一天,安静悄悄委托龚龙到商场给她买一件粉红色的文胸,还将自己胸围尺寸告诉了龚龙,此举被曹芬无意中撞见。更令曹芬尴尬的是,安静甚至让龚龙顺便给她买几包卫生巾!
“妹妹,女人的事情女人办,好吗?”事后,曹芬对安静讲了一番闺房悄悄话,言下之意就是劝安静不要和龚龙走得太近。不料,闺房话一下子又把安静给气昏了。这一次,安静的右手甚至抬动了几下。曹芬立即笔墨伺候,只见安静歪歪斜斜地写了一首散文诗:“我想我是怕孤独了。关上灯让黑夜侵蚀我,开了窗风吹进来赶不走寂寞。在慢慢长夜里,我摊开的手掌在等待谁?龚龙啊,你能在梦中烘干我被泪珠湿润的枕巾吗?”
曹芬气得浑身哆嗦。要是在平时,哪个女人敢于当面索要男友龚龙陪床,曹芬一定会红颜大怒,毫不犹豫地对狐狸精扇响亮的耳光。然而,如今面对的是一个天使少女裸的横刀夺爱,曹芬一下子蒙了,手足无措。其他几位家庭成员众口一词:龚龙必须遵从“仙笔”旨意,陪天使少女睡觉。
安静醒来后,对自己刚才在昏迷中龙飞凤舞的散文诗大惊失色:“怎么可能呢?我从未品尝过恋***味,怎么能和男人睡在一张床上呢?”安静的脸上顿时飞起了一片红晕。她马上拉着曹芬的手说:“姐姐,您不会介意吧?”见曹芬一片惊骇茫然,安静莞尔一笑:“我不会和你的男友发生肌肤之亲,就当龚龙哥哥是件床上摆设吧,就像枕头和布娃娃一样。嘻嘻。”
当天晚上,家庭睡床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安静一个人睡一套房间,曹芬和男友睡一套房间,阿波和二马则在外面客厅打地铺。这一夜,龚龙上了安静的床,曹芬坚持要求和阿波二马换房间,她想偷偷听自己的男友与天使少女是否真的井水不犯河水。
前半夜,安静的房间似乎没有任何动静。但凌晨一时许,从门缝里突然传来一阵木床发出的“吱吱”声,接着,安静也一浪高过一浪。那一刻,曹芬心乱如麻,浑身像有无数蚂蚁在爬,她恨不得一脚踹开房门,将这对苟合的男女暴打一顿。
第二天早餐时,安静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看上去很傻很天真,嘻嘻哈哈地跟“姐姐”打招呼。曹芬以为天使少女在后会心满意足。不料,安静并没有完璧归赵的意思,她以各种借口继续要求龚龙“陪床”。眼看着男友在自己眼皮底下与别的女人缠绵,特别是半夜或凌晨发出的木床“吱吱”声和安静声,撕裂了曹芬的神经。精神几近崩溃的曹芬忍受不住折磨,决定离开这个令其蒙羞受辱的家。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段鹏的爱心男士走进了这个家,给曹芬挽救爱情带来了一线希望。
撕开神秘面纱:半老徐娘劫财劫色石破天惊
段鹏刚过而立之年,是一位火车司机。他虽然长相英俊,满腹经纶,但却情场失意。就在其消沉甚至蒙生自杀欲念时,电视台2006年5月播出节目《地下超女面临失明》报道了安静的故事。段鹏一边看电视,一边流着泪在日记本上写道:“一个无助的女孩能在困境中生存,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有什么理由整日消沉呢?”
段鹏学过声乐,他希望能帮助安静。于是,他给安静送来了现金资助,还送来了练歌的DVD机,并且决定加入“爱心仆人家庭”。
面对这位既帅气又有学问的爱心男士加盟,曹芬眼睛为之一亮。段鹏主动分摊了“爱心仆人家庭”的部分开支,还在音乐发展潜质上与安静探讨。更令曹芬意外惊喜的事发生了:段鹏对安静的呵护迅速发展为爱情,用实实在在的关怀表达对安静的爱慕之情。
在曹芬看来,段鹏稳重、有生活阅历。只要安静接受了段鹏的情感,自己的男友龚龙就会完成“陪床”使命。然而,出乎意料的两件事发生了。
2007年3月,安静泪眼婆娑地告诉龚龙,说段鹏的爱心掺杂着“欲念”,对她“***谋不轨”,龚龙半信半疑。不久,龚龙亲眼目睹了令其不安的一幕:醉酒的段鹏手持玫瑰单腿跪地向安静求爱。龚龙一把将段鹏推倒在地,妒火中烧:“你小子色胆包天,竟然骚扰天使少女,就不怕遭天谴吗?”段鹏反唇相讥:“我目前是单身男士,你小子在女朋友眼皮底下红杏出墙,该当何罪?”
两个男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打了起来,曹芬暗中窃喜。只要段鹏占了上风,败下阵来的龚龙就会“还俗”。然而,安静的一席话令曹芬的爱情挽救梦想流产。安静说:“别吵啦,大家都是一家人,还争什么?人间姻缘,上天早就注定。”安静拥着龚龙走进自己的卧室,把门“哐”地一声关上,门外的段鹏和曹芬面面相觑,一下子傻了!
原来,曹芬组建家庭以来,在“仙笔”的指引下,不仅稀里糊涂地为安静奉献了17万元现金,而且心爱的男友也被天使少女征用。曹芬人财两空,决定离开这个让她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心仆人之家”。临别前一天,她邀约安静到北京某温泉裸泳,结果疑窦顿生:安静经常在家自残,应该身体上留下许多伤痕,但她的身体却完好。更令曹芬不解的是,安静呈浑黑色并凹陷,生理特征与妙龄少女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不到半年时间便被“仙笔”指引奉献12万元的段鹏,在求爱受挫后发现了诸多秘密:在安静的书包里发现了假手,在安静枕头下面的骷髅袋内发现发声器……
“我们都受骗了!”曹芬和段鹏恍然大悟,几乎同时报警。
警方在调查中,大吃一惊:“安静”是个假名,也不是什么“私生女孤儿”,她父母均健在。更令警方愕然的是,安静不是妙龄少女,她1971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普通居民家庭,今年37岁,并且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婚史:安静高中毕业后,在当地的一家书店工作,与当地一位姓陈的读者撞出了火花,20岁便头披婚纱嫁作陈家妇,夫妻关系相处和睦。怎奈天意捉弄人,安静因被查出生理问题不能生育,3年后与丈夫协议离婚。走出民***局的那一刻,安静对前夫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非常遗憾此生我不能做母亲,但我对爱情的信念永远不会熄灭,我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爱情神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静向媒体炮制了自己的离奇身世,并杜撰出创作300多首歌曲的“超级女声”故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天使少女”受到千百万读者和观众的敬仰,许多企业和市民纷纷向她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有人还给她办理了河北户籍。河北某艺术学校还破例录取安静,不仅免除了全部书学费,而且专门提供了一套房子给她,并安排两名人员照顾她。
此时的安静还不满足,她频繁地向校长、师生和社会各界伸手要钱,并无故长期逃学,2006年夏天,被艺术学校按退学处理。安静杀回北京,利用人们善良的心灵,以“天使少女”的身份成功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安静成“家”的动机只有一个:通过自称是天使少女,运用“仙笔”、“判官”、“阴差”等欺骗恐吓手段,装神弄鬼骗取一大笔钱财,然后嫁给心仪的男人,完成一个现代都市爱情神话。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位被媒体打造出的天使少女,最终因爱情而折翅。
文静女生篇5
七岁女孩遭遇生命寒流,
母爱依旧父爱退色
“妈妈,我为什么属蛇?”
“那是因为蛇聪明可爱啊!”
“那为什么小胖属龙,我却不属龙?”
“妈妈生宝宝时看见什么,宝宝以后就属什么了。”
“妈妈,如果你生我时看见大象多好啊!那我就属大象了,比小胖的龙都厉害。”
……
每每想起这段对话,家住阜阳市颍州区青河路的文静就心如刀割,因为那个活泼可爱、满脑子怪想法的女儿此刻正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文静和丈夫汪新河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婚后不久,女儿汪雨然出生了。丈夫在阜阳市民航局上班,工作很忙,照顾女儿的重任落在了文静身上。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小雨然聪明懂事,能歌善舞,深得大家喜爱。
2007年4月22日,雨然从幼儿园回来,捂着肚子说:“妈妈,这里疼。”此前一个星期,雨然肚子也疼过,可在社区诊所挂了几天点滴后,已经好转了。
当天晚上,雨然肚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夫妻俩连夜将她送进了阜阳市医院。医生检查出雨然肚脐左边有个肿块,具体病因必须等做完检查才能得知,医生建议他们将孩子转往合肥的大医院。第二天上午,雨然住进了安徽省立医院。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癌,这种病死亡率和复发率都极高,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医生的话似晴天霹雳,文静被震懵了,等她回过神来,“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她才6岁,求求你。”丈夫汪新河把妻子搀扶起来,安慰她道:“别担心,一切有我在。”汪新河问医生:“骨髓移植的成功率是多少?”“50%,复发的可能性也为50%,你们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在病房外的走廊,文静一把拽住了丈夫:“新河,咱们快想办法筹钱,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试试。”汪新河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半蹲着似乎若有所思。文静推了推丈夫的肩膀,急切地说:“这还用考虑吗?雨然还躺在里面等咱们救命。”汪新河低着头说:“这么大一笔钱咱们上哪去弄?”文静一下子被问住了,女儿出生前,她就下岗在家,丈夫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勉强可以维持全家人生活,他们全部的积蓄加起来不超过4000元,这对于雨然的***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文静对丈夫说:“我回娘家看看,你也找婆婆他们想想办法。”汪新河答应了。
2007年9月上旬,医生给雨然检查后,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化疗,雨然病情已经稳定,癌细胞已得到控制,是做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期。”文静当即对医生说:“我们做,请你尽快帮我们安排。”汪新河轻轻拽了妻子一下,问医生:“手术费用大概多少钱?”“这个病可以从病人身上抽取好的干细胞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费用大概在10万元左右。不过就怕术后感染,一旦感染,那用钱就不好说了,可能10万,也可能30万、40万,不好说。”汪新河明白医生的意思,一旦感染,女儿的病就成了一个无底洞。
回到病房后,文静跟丈夫商量去哪筹钱,公公婆婆都在场。文静轻轻掐了丈夫一下。汪新河明白妻子的意思,对母亲说:“妈,医生说雨然这病动手术大约需要10万元,你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婆婆何云秀摸摸孙女的头,说:“我也想把孩子的病治好,可医生说了,这病就算动了手术,感染和复发的可能性都很大,咱们倾家荡产的,到时欠一大屁股债,孩子又没治好,我们这一大家子怎么生活?”母亲的话也正是汪新河心里担忧的,他望着妻子,半天才说:“如果花了钱孩子能治好,咱们砸锅卖铁也要给她治,可这病……”文静猛地站起身,看着女儿熟睡的面庞说:“医生也没说孩子一定治不好,如果因为怕花钱不给孩子治,我们对得起她吗?”
婆婆没说通,文静只能找丈夫想办法。汪新河心里也很矛盾,他也想救女儿,可一旦***失败,父母晚年的安稳生活将会被打乱,老人累了一辈子,作为儿子,他不忍心拖累他们。文静理解丈夫的苦楚,可她也是走投无路,便跟丈夫提议道:“妈不是有两套房子吗?就不能先把咱们住的那套卖了救救急。”汪新河一口回绝了:“房子是老人的,我不好开口,要说你去说。”文静火了,冲丈夫吼道:“这是一个父亲说的话吗?孩子一脚已经跨进了鬼门关,你不积极想办法,还在这推卸责任,是人吗?”汪新河也火了,狠狠地捶了下桌子,指着妻子说:“我心里也难受啊!卖房子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房子卖了,如果孩子没治好,让爸妈跟咱们去睡大马路吗?”“那你的意思是不治了?”“我也不知道。”丈夫回答道。文静目光呆滞地坐在椅子上,任眼泪肆意地流。
几天之后,在没筹到手术费用的情况下,文静只能先带着女儿回了家。
道德拷问引发家庭
地震:同室操戈挥拳相向
自从在医院发生言语冲突后,公公婆婆便很少打电话过来,对于孙女的事也不再多问。文静只能找娘家人想办法。娘家人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短短几天时间就筹借到了5万元。文静知道亲戚们都不富裕,有些甚至把孩子上学的钱都拿出来了。眼看着女儿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衰竭,离手术费用还差一半,文静厚着脸皮再次求到了婆婆。
接到媳妇电话时,何云秀的说辞没有改变。见婆婆态度依旧,文静在电话里哭了:“别人家孩子生病了砸锅卖铁也治,我们家孩子病了,有能力都不治,你真狠得下心。”其实何云秀也犹豫过,她甚至把房产证都找了出来,可权衡再三之后,她退却了,她不能看着儿子和媳妇的生活就这样被毁了。
几天后,还没等手术费用筹措够,雨然的病情突然恶化,鼻子出血不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或许意识到了自己和死亡如此接近,雨然一直对妈妈重复一句话:“妈妈,如果我睡着了,你一定要叫醒我,一定要让医生救我。”文静劝女儿别乱想,一切都会好的。
强烈的求生欲望让雨然再次活了过来,她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妈妈:“我还活着吗?”文静再也抑制不住伤心,一把把丈夫拽到了门外,拍着丈夫的胸口问道:“你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汪新河找到医生,询问骨髓移植能不能再过段时间,再做一次化疗,先稳住孩子的病情再说。医生直接说化疗已经没有效果了。
两天后,汪新河沉重地对妻子说:“我们先把孩子带回家吧!”文静重重地给了丈夫一巴掌,声音颤抖地说:“把孩子带回家就意味着等死,你的心是不是铁做的?让我看着雨然一天比一天虚弱,你不如现在就拿刀把我杀了。”汪新河揪着自己的头发,也很无奈:“咱们没钱给孩子动手术,你说怎么办?”文静使劲捶打着丈夫的胸膛,最后瘫倒在地。
这回,雨然不哭也不闹,任凭父母静静地收拾东西,她把自己最爱的小熊送给小病友。看着女儿拼命忍住眼泪,文静恨透了丈夫。
回到家后,文静时刻盯着雨然,生怕她有一点异样。反观妻子的态度,汪新河除了睡觉之外就是上网打游戏。
2008年2月4日,文静一气之下把丈夫的电脑插头拔了,对他下最后通牒说:“你回去跟妈商量看看,看捐款还剩多少,你把钱拿回来,咱们算算还差多少,赶快送孩子去医院做移植。”雨然生病后,经《颍州晚报》第一次报道后,辉创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将3000元现金交到孩子手中,阜阳市民航局捐款6730元,安徽金种子集团在收到汪家人的求助后,捐款17728元,文静娘家人也送来5000元,松松美容院捐款5900元,欢乐时光电玩城捐4130元。文静算了算,女儿每次的化疗费用在3000元左右,善款并没有用完。
汪新河躺到床上,嚷道:“所有的钱都用完了,你有本事找你家人要去。”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在你推我搡中,丈夫一拳打在了文静脸上,文静的头顿时“嗡、嗡”直响,鼻血直流。汪新河愣了几秒钟后,丢下受伤的妻子离开了家。
丈夫走后,文静靠在床上静静地掉眼泪。女儿拿着毛巾走过来,给妈妈擦拭血迹,边哭。文静发现女儿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她吓坏了,顾不得伤连忙给丈夫打电话,可电话一直没打通。
下午时分,雨然情况更糟了,一直低烧。文静背着女儿来到婆婆家,她知道丈夫不回家只能来此。文静在门外使劲地拍门,里面传来公公的声音:“新河不在这。”文静摸摸女儿的手脚,冰凉冰凉的,她急得朝门里喊道:“爸,你先让我们进去,雨然在发低烧。”老人一直没开门,从里面传来声音说:“再不走,我打110了。”文静不相信老人会这么绝情,谁知,110民警真的来了。那一刻,文静觉得她和女儿似乎已经被“踢出”家门了。
门打开后,文静清清楚楚地看见丈夫坐在婆婆家的沙发上,她冲过去,大声质问丈夫:“你为什么不接电话?如果雨然有个好歹,我跟你拼命。”婆婆拦在两人中间,把媳妇直往后推:“你要找人拼命去其他地方,别来我家。”
民警将他们三人带回了派出所。在派出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文静指责婆婆道:“我真不明白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狠心的人!你不配让孩子叫你奶奶。”受此侮辱,老人岂能善罢甘休,反击媳妇说:“我没钱,你能拿我怎么着?把我吃了不成。”冲动之下,两人打了起来。见母亲被妻子抓伤了,汪新河一拳打在了妻子脸上:“你敢打我妈!”
正在这时,丈夫突然栽倒在地,文静抬头一看,是父母和弟弟赶来了。见姐姐被人欺负,弟弟气不过给了姐夫一脚。民警还没来得及阻止,双方人马就在派出所里混战起来,派出所里被弄得鸡飞狗跳。冲动之下,文静弟弟拿起一把皮锁砸在了雨然爷爷头上。老人“啊”的一声,用手捂着头蹲在地上。民警连忙将他送进了医院。临走前,老人撂下狠话说:“咱们走着瞧,你就等着坐牢吧!”
几天后,派出所进行私下调解。文静母亲苦口婆心地对亲家说:“我儿子打伤了你,该坐牢该赔钱怎么着都行,只要你们把钱拿出来给孩子看病,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何云秀态度依然很坚决:“我不可能卖房子的,那是我的不是我儿子的,没有哪条法律规定我不卖房子就犯法。”双方差点又打了起来。最终,汪家人自知在孩子的问题上理亏,没再继续追究。
孩子的命该不该救?
这场拯救拖垮多少良心
2008年4月1日,文静在母亲的陪同下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安徽省立医院,医生抽取了雨然的干细胞,只等手术费用一到,马上进行移植。骨穿的痛苦连大人都不能承受,可雨然吭都不吭一声。做完骨穿,她把自己的嘴唇都咬破了。外婆心疼极了,对她说:“要是疼就哭出来。”雨然摇摇头,悄悄在外婆耳边问道:“外婆,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什么事?”“奶奶他们已经不要我了,你千万别不管我,好吗?”老人搂着孙女泣不成声。这次,雨然在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月,花了11000元。
面对婆家人的无情,文静找到了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要回女儿未使用完的社会捐款。2008年5月20日,文静将丈夫和婆婆告上法院。
2008年6月10日,颍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现场,律师播放了雨然的一段录音:爸爸、爷爷、奶奶,我知道我病得很严重,要花很多很多钱,求求你们救救我,我不想死,我还想和小朋友一起读书一起跳舞。等我长大了,我会工作来报答你们,到时候,我给爸爸买好吃的,帮爷爷捶腿,陪奶奶一起去买菜,你们老了,我养你们。奶奶我答应你,等我病好了,我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以后给你买好大好大的房子……
颍州区法院认为,公民享有生命权,雨然因患病得到社会关爱,经查明,其父亲和爷爷奶奶处所剩捐款等款项为37300元,继续占有该款属不当得利。6月26日,法院作出判决,汪新河等三人应将37300元全额付给雨然治病。对于这一判决,汪新河不服,认为善款所剩不足37300元,于是向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雨然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位曾捐助雨然的好心人说:“对于孩子的爷爷奶奶来说,有钱不给孙女治病,是无需背负任何法律责任,可孩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会一辈子被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
也有市民说:“十几万只是前期的***费用,后期的***费用不可预知,如果孩子手术后,只存活了一年、两年,而全家人却要为此背上一辈子的债务,或许很多人心里都会觉得不值得,只不过大家嘴上不说而已。”
文静女生篇6
关键词:本土化;改编;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落下帷幕,茨威格在这一时代转型期发表了他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为爱慕的作家倾尽一生的故事。在近乎一个世纪之后,中国青年导演徐静蕾将这一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她的电影在故事背景和情节、人物形象设计等方面做了本土化的改编。电影改编的本土化,使电影能够“入乡随俗”,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1 故事背景的本土化
茨威格的小说中,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早期的奥地利,女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处在阶级时代的无奈:十三岁的时候,她和母亲深居简出,因处于资产阶级底层而卑微地生活;邻居搬走后,搬来的作家有着仆人老约翰,这与相依为命的她和母亲也形成鲜明的阶级对比。而徐静蕾在改编过程中,将故事背景放到中国三十年代的北平,是有充足依据的:中国的三十年代是抗战爆发的动荡时期,时局的不稳定使之与一战刚刚结束的奥地利有相似之处,这样的大环境也更能衍生出更多故事情节,比如电影中的作家在抗日游行的街头救了陌生女人,两人才有了相识的契机。此外,三十年代也是中国阶级划分明显的年代,这也为电影提供了情节发展的可能性,使之合情合理。在地点的选择上,尽管电影里有歌舞升平的桥段和上下阶层的鲜明划分,徐静蕾让故事发生在北平而不是旧上海,那是因为,在本土化的呈现上,选择北平显然更胜一筹。因为北平是当时最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它有着中国最鲜明的符号:四合院,胡同,京剧,糖葫芦……在三十年代,它没有被西方文化过多侵蚀,而上海却显然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代表了,因此在地点选择上,北平更有回归本土的意味[1]。
2 人物形象的本土化
在演员的挑选上,电影对小说人物的原型有所延续,却也有所突破。电影中的作家和陌生女人由姜文和徐静蕾扮演。在小说中,作家被描述成“年轻、漂亮,身材颀长,动作灵巧,英俊潇洒”的人,在电影中,姜文饰演的徐爱友虽然显得有些臃肿,老态,但却不失独特的魅力:他年长却依然活跃,眼神沾染了世俗却也不失孩童般的天真;他举止文雅饱读诗书,带着传统中国独有的书卷气;他的笑容真诚而温暖,足以融化一个13岁孩子的冰冷的心。如果作家真如小说里那般年轻漂亮,女人对他的爱一方面也因为他的外形,那这种爱未免太过肤浅无知。所以,徐静蕾在电影里弱化了作者的外表,使他的迷人之处在更深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侧面也深化了女人对作家的爱:这种爱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爱,她是深入灵魂的,对作家由里而外的无可救药的迷恋。
徐静蕾在影片扮演写信的陌生女人。徐静蕾属于外表清丽但绝不艳丽的一类女性[2],有着安静内敛的特质。因此,在电影中,她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为爱无限隐忍,却又奋不顾身的传统女人形象。与小说相比,除了有一张具有东方古典美的面容之外,也多了东方女性的阴柔与矜持。因此,在本土化方面,徐静蕾将女主角身上的东方元素与小说完美融合,自然而贴切。
在化妆设计上,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符合中国三十年代典型的穿着打扮。影片开头,作家一身灰色长袍坐在家中,短发,戴着黑框眼镜,也凸显了本土化;在陌生女人童年时第一次见到作家时,作家乘着摩托车赶来,一身黑皮衣,夸张的眼镜遮住眼睛,是三十年代新潮的衣着打扮,这些穿衣打扮结合在一起,便向观众塑造了一个生活在30年代的北平人物的真实形象,将当时中国与西洋文化的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影片当中徐静蕾扮演的陌生女人起初不施粉黛,穿格子长袍或学生装,戴纯色围巾,清纯温婉的形象深入人心;八年后她成了别人的情人,衣着打扮也华丽起来:精致的脸妆和发型,大衣和旗袍。徐静蕾用这种方式体现了一个女人从前到后的转变,也在本土化的改编上不露声色,生动贴切。
3 故事情节的本土化
电影的故事情节与小说大体相同,但在细节方面做了悉心的修改,在原著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本土化元素,如:作家住的四合院在狭长的胡同里,马车来来去去;作家看信前吃的长寿面;增添了过年的情节,灯笼、鞭炮、窗花和京剧营造喜庆的中国气氛,女孩母亲让女孩给邻居送饺子;女孩在胡同放风筝,跳皮筋,在家织绣球,学写毛笔字等。
六年后女孩长大,与作家的第一次相识,小说里是通过作家主动的攀谈实现的。在电影里,徐静蕾设计了一场街头的营救。三十年代的北平时局动荡,陌生女人和同学走在游行不断的街头,***声响起,作家出手营救,两人得以有机会相识。将故事情节同社会背景结合,是影片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此外,女人怀孕后,电影只用了火车,江边,乌篷船等场景来体现她生活的艰辛,而乌篷船是最具本土特点的。十年之后,女人依靠***人黄觉,徐静蕾增加了两人在戏院看京剧的情节。宽敞的戏院,标有“民国***府”的条幅,国人耳熟能详的京剧,都把观众带入到三十年代北平的情境里。因此,影片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与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合,使之更具本土特点。
4 配乐和台词的本土化
贯穿整部影片的背景音乐是《琵琶语》,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音乐轻盈悠远,形成一种忧郁气质的格调,一种品茶似淡香的人生,空灵的琵琶曲伴随着女主角的身影,将东方女性独有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小说中的书信,在电影中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徐静蕾用一个传统女人的声调讲述对作家的爱恋,语调幽怨低沉,像一束浅浅的河流。独白大多取自小说中的书信,只是个别地方有所更改:把住处改成了四合院,描述国破家亡时自己微不足道的情感。电影中的对白是最具本土特色的:四合院里的人京腔浓厚,尤其是女孩的母亲,张口就是地道的北京话,这一下子冲淡了外国文学作品留给观众的距离感,把发生在国外的故事变成地道的中国版本,使电影更具本土色彩。
5 价值和意义
文静女生篇7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描述白领生存法则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用非潜规则的方法在职场打拼,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
如今《杜拉拉升职记》票房过亿,徐静蕾荣登亿元导演俱乐部。徐静蕾由一个昔日才女摇身一变成为最会赚钱的女导演。在这场蜕变中,我们看到徐静蕾的另一面:个性直接、坚决,有自己的主意。
一朵优雅盛开的
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清凉回味长久……这些个性,让那些错过追星年龄的人或者不屑于追星的人,都会深深喜欢她。但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时,徐静蕾愣是被拒之门外。在中戏学校门口,一个导演把她误认为是表演系的学生,使她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
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徐静蕾连一段舞蹈都没跳完,考官无奈地让她绕着大教室跑了一圈!就这样,这个瘦弱的18岁女孩居然就稀里糊涂地“跑”进了表演系,成了娱乐圈里的人。
徐静蕾自成名以来,那清丽的女孩形象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点梦幻,有一点倔强,有一点恬淡……徐静蕾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无论是在《爱情麻辣烫》的初次登场,还是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沉迷于青涩初恋的清纯“文慧”;无论是《越南散记》一身渔装,描摩诗歌、散文的才女天姿,还是《让爱作主》与王志文恩怨纠缠,游离在爱与痛边缘的柔弱少女;无论是《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沉落都市迷离和疏合中的精灵,还是《我爱你》中激烈投入的和本人之间的巨大反差;无论是《我和爸爸》中任性叛逆但始终被亲情围绕的女儿,还是在《最后的爱、最初的爱》中自私执拗濒临死亡的姐姐,她在大多数电影中所塑造的形象大部分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清纯”始终是人们对徐静蕾的最初记忆。因为那部《将爱情进行到底》,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静蕾都是内地青春女星的掌门人,影迷们认为她像一朵优雅盛开的。
神州博客熬头人
提起“2006”,提起“博客”,把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我们就怎么也绕不过一个名字――徐静蕾。
2006年徐静蕾在新浪上的博客仅仅开通112天,点击量就冲破了1000万大关,也因为此,徐静蕾被冠之以2006年“神州博客熬头人”。
2006年12月23日,徐静蕾博客首页左下角的数字预示,其点击量已经跨越了6800万,截至2008年,已经冲破亿量大关!到2008年3月,已经到达2亿多!
“老徐博客”甚至还登上国际顶级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排行榜第一名,成为首个登上该搜刮引擎榜首位置的中文博客,徐静蕾也开始被广泛地称为“老徐”,因为“老徐”是她在博客上的名称,而这一年,围绕老徐的话题,也多从博客开始。
成功晋升中国最火博主之后,徐静蕾又尝试着办起电子杂志,对于新开办的电子杂志《开啦》,老徐充满信心,“我觉得从内容方面我是很自信的,作为电子杂志来讲,我认为内容还是比较丰满的一个,因为电子杂志在目前在中国,更多的是一个***片,动画,完全是影像方面的东西,从内容方面我觉得我还比较自信,自信在于,一,我觉得现有的东西还不错,二,我自己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老徐称《开啦》要办成一本有趣好看的综合性杂志,而非自己的秀场。对于收益,聪明的老徐并未急功近利,但信心满满。“我们发行量最高一期,各个平台***数据是1200万,平均也有三四百万。《开啦》已经成了一个品牌,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银饰;艺术研究院想在年轻人中推广中国艺术,也来跟我们谈合作。”
过亿女导演
从知名博主到电子主编,再到电影导演,职场上一次次华丽转身让如今的老徐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具商业价值。如今凭借票房过亿的“中国第一部时尚大片”《杜拉拉升职记》,徐静蕾完成了向商业片导演转型的蜕变,华丽地变身为过亿女导演。
她一步一步走来,不仅靠的是天赋和机遇,也有智慧和勇气,以及无限的想象力。
2002年,徐静蕾不仅主演了《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爱你》等5部电影,而且还成功地将头顶光环“改版升级”――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电影《我和爸爸》。在这部会集了叶大鹰、姜文、张元等大腕导演和演员的影片中,徐静蕾以投资人和导演的身份,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从此稳稳占据了影视界第一才女的宝座。这部影片也引起国际电影节的关注,收到了包括美国西雅***、德国慕尼黑、多伦多和东京国际等多个电影节的正式邀请,这对一个初次执导电影的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赞赏和肯定。
2004年,徐静蕾执导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举获得了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两年后,她又执导了第三部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由于这是一部实验性相当强的作品,观者寥寥。
之后整整三年,徐静蕾作为导演,没有任何作品。
2009年徐静蕾再次回归,她买下了已有百万群众基础的“职场小说入门级圣经”《杜拉拉升职记》,并宣布将自导自演这部电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就连广告植入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有了几年做公司的经验,老徐已经从当年的文艺女青年蜕变成一个真正的职场人士。
从开机开始,“杜拉拉”新闻不断,请“全球五百强”的人力资源总监做“荣誉编剧”;请“时尚女魔头”帕翠西亚・菲尔德给主角做造型……每个娱乐头条都是一次很好的营销的开端。“荣誉编剧”志在吸引企业界的目光,菲尔德则是为时尚圈寻找的赞助由头。短短几个月,“杜拉拉”的赞助商一圈圈扩大,直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为投资方。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战果”是:通过广告植入,目前投资已经回收三分之二。
4月底,《杜拉拉升职记》在京举行答谢会,庆祝影片票房破亿,徐静蕾由此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的新成员。“才女”摇身变为“财女”,“过亿女导演”也由此成为徐静蕾的新头衔。
与她多元化的人生事业一样,徐静蕾本身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女子。与荧幕上楚楚可怜的清纯角色不同,生活中的她没有“玉女”那般端庄贤淑,反而颇有些咄咄逼人;她不仅不像人们想象的“花瓶”那样头脑简单,反而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充满了清醒的自省与思考。这正是一个真实的徐静蕾,自信、清醒、充满无限可能。
历程评述:
徐静蕾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74年4月16日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 《伤城》,《杜拉拉升职记》
最喜欢的女演员: 伊莎贝拉・阿佳妮
文静女生篇8
1973年入河南曲艺团任演员,1976年从影,主演了《新风歌》《冰山雪莲》等影片。
1980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
《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角色,对于长期从事戏曲表演工作的赵静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赵静经过刻苦钻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内心深处,深刻地理解了立秋这个人物。要演好这个人物关键是要了解那个人性扭曲的社会,而赵静恰恰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因此从立秋刚开始的热情执着,到后来的被迫违心选择,到最后的大胆追求,都被赵静用心去成功表达出来。《海之恋》上映时轰动一时,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电影中的上乘之作,赵静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继《海之恋》之后,赵静先后在近十部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善良多情的当代女青年形象。《笔中情》是应该着重提起的一部,赵静在该片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齐文娟温柔贤淑,对爱情坚贞不渝,通过赵静的倾心演绎,令观众耳目一新。
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赵静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这个人物的魅力就在于爱美和掩饰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陶星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劳模,但陶星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凡女人都是爱美的,“劳模”的荣誉并不应该成为她追求美的束缚,赵静的出色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干部进修班,和宋春丽、刘信义、郭凯敏、肖雄同学一起出演了《鸳鸯楼》。她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表演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影坛上。在电视连续剧《夜雨霏霏》中,赵静出人意料地饰演了反派女一号贺司琴 。
赵静不静,说话大大咧咧,笑语朗朗,一副乐天开朗、无忧无虑的样子,与《有情人》中的那位文静、贤惠的厂医判若两人。
赵静美丽依旧,令人惊叹不已。而她的绘画作品国色天香的牡丹在她的笔下呈现出各色形态,湿润的水墨,流畅的线条,大胆的用色,精致的布局……实在难以想象这是电影演员赵静的作品。静女如瓷的赵静表现出并“不安分”的艺术内在。
“我就是喜欢看别人画画和写毛笔字,也喜欢看画册临摹,有了画画的欲望,就拿起画笔,每天画两三个小时,然后就大胆拿给别人看。我哥哥看了之后一口咬定不是我画的,朋友们却很惊叹,说我是天才。哈哈,哪是天才,只是年龄大了,心里能够安静了。”赵静说,除去画画她还喜欢唱民歌、习字、练瑜珈,“艺术是相通的,多学点东西,会触类旁通。”
(宗河)
电影作品
1976年《新凤歌》饰宋文英
1980年《冰山雪莲》饰金珠达娃
1980年《飞吧,足球》饰罗芳
1980年《海之恋》饰立秋
1980年《花开花落》饰小广播
1981年《车水马龙》饰艾京华
1982年《巴山夜雨》饰柳姑
1982年《笔中情》饰齐文娟
1982年《闪光的彩球》饰方华
1982年《奇迹会发生吗?》饰曹静
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饰陶星儿
1985年《少女与小偷》饰小静
1985年《两个少女》饰莉莉&淑萍
1987年《鸳鸯楼》饰邢玉芳
1988年《问天何时明》
1989年《少年战俘》
1990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饰福利院医生
1991年《有情人》饰童医生
1992年《魔窟生死恋》饰朱曼琳
文静女生篇9
[关键词]时代背景 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分析
[中***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75-01
一、时代背景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唯美的爱情童话,是一部最纯的爱情故事,是提纯化处理的古典式爱情,是一部被诗化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那个年代的爱情是被压抑被克制的爱恋,同样是落后年代的前卫恋爱。把“自由式爱情”限定在某一个特定的空间,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却产生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
知青上山下乡成了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情节就是通过那个时期山楂树和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展开。
二、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下面就对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一)一个符合历史背景的羞涩女孩,一个朦胧爱情的代表者
静秋是个恬静纯情的女孩,她的言谈举止无不渗透着她那纯情下的羞涩。内心中也蕴藏着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爱情观在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朦胧的。静秋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幻觉,隐约中看见一个身穿白衬衣的英俊小伙子正站在山楂树下等待自己心爱姑娘的到来。这就预示着静秋的内心深处有种爱情在萌动。静秋和老三孙建新的第一次见面是从静秋听到优美的手风琴琴声开始的,拉的正是静秋最喜欢的苏联歌曲《山楂树》。静秋一下子被琴声吸引住了,不禁开始幻想起拉琴人的长相。这个时候静秋突然开始变得无比慌乱起来,似乎突然很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起来,这是她原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她从没有在谁的面前如此局促不安过。这是静秋朦胧爱情的进一步深化。这就是爱情吗?在静秋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表现在静秋身上的那种羞涩是无法掩盖的,她在与人交谈中也流露出那种羞涩的表情。在故事中村长家中的小女儿就是对静秋的一个映衬,因为小女孩的表情在某方面也和静秋很相似,也意在表现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的纯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程序,最起码大部分的人都在按照当时的程序进行着。
(二)家庭责任感
静秋的父亲被定义为走资派,母亲也无法逃脱相应的惩罚,于是成了学校里的清洁工。静秋课后总会看见母亲在辛苦地工作。此时的静秋总是泪流满面,当某次泪水划过脸庞落地的瞬间,静秋下定决心要找份工作减轻母亲的负担。静秋找到一份零工,很辛苦,脚也被沙石磨破,但是静秋很满意这份收入。
(三)略带青涩和稚嫩的形象
喜于言表:老三李建新离开几天后,她就要写决心书,不与老三联系,当老三回来之后她又把所有的不如意抛到脑后。当她无意中从别人口中得知老三是有未婚妻的,而且是城里高官的女儿,她深受打击,决定从此不再理他,还向别人借钱,将买冰糖的钱还给了老三。
知识的匮乏:与老三度过生死离别的一夜之后,静秋以为发生了什么。恰巧老三自己由于白血病转院,让静秋产生了怀疑,认定老三是个骗子。当她的女伴魏玲来找她陪自己做人工流产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错怪了老三。
这些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静秋的孩子气和对某些知识的匮乏。其实对知识的匮乏不单单指静秋个人,在那个时代文化知识并不被重视,甚至反而会让你面临牢狱之灾。所以纵观那个年代,静秋的青涩和幼稚实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四)静秋的形象是对时代背景的烘托
一个简单的恋爱故事,一段纯美的爱情,一个单纯的人物,一个纯美的形象,但是却蕴含着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从文化角度来说,静秋在那个时代算是幸运的,在要下乡的时刻,遇上***策的转变,于是留校顶替其母亲的职务做了老师。
(五)一个时代女性恋爱的缩影
文静女生篇10
这是2007年一个春日午后,在徐静斐老人简朴得有点寒酸的会客厅里,她向记者追忆起与继母相识相知、亲情浓浓、连绵50多载难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在病危父亲床前,她读懂了一个19岁女孩
徐悲鸿与蒋碧薇育有一子一女,即徐伯阳和徐静斐(小名丽丽)。丽丽13岁时,在重庆中大附中读初中。1943年,父亲在重庆磐溪租了一个地主花园筹办了中国艺术学院。学院类似研究院性质,招收培养当时国内一大批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美术绘画界精英。他们中有郁风、费成武、张倩英、卢开祥、陈晓南、李瑞年、冯法祀等。暑假时父亲组织学院学生到风景旖旎的都江堰、青城山上写生。假期闲着无事的丽丽和哥哥徐伯阳得到父亲允许随同去山上学画玩耍。丽丽跟着大家同画同吃同住,很快发现父亲身边总跟着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经打听得知女孩便是学院19岁的***书管理员廖静文。
在丽丽的第一印象里,廖静文非常文静,每日将许多时间花在练书法、看文学书籍上。这是父亲的习惯,他每当刻意培养一个人时,都是叮嘱其从练书法开始。在青城山写生一个多月时间里,性格活泼的丽丽与哥哥、廖静文、郁风等一起唱歌跳集体舞。凭直觉,丽丽感到她和这个19岁女孩有不少共同语言。
1937年徐悲鸿就与蒋碧薇分居,名存实亡的婚姻导致一代巨匠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重压下,加上生活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餐,徐悲鸿在1944年夏秋交替之际患上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不得不住进重庆高滩崖一所医院。不久,医院便向整日守在病榻前的廖静文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廖静文哭成了泪人,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要全力争取!在医院的100多天时间里,廖静文吃的是徐悲鸿的剩饭菜,为省下加床钱,廖静文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这一切都被丽丽看在眼里。一个周六,丽丽偷偷跑来探视父亲,看到病床上的父亲瘦得皮包骨,头发蓬乱,胡子好长,忍不住泪水在眼眶打转。徐悲鸿问她怎么来的,妈妈知道吗?还埋怨她不该偷跑出来惹妈妈着急。丽丽只得撒个谎,说妈妈知道她来医院。徐悲鸿看丽丽面黄体弱,心疼地问廖静文还有吃的没有。廖静文拿起床头柜上一个大饼干盒,里面只剩一块半拇指长的糟米糖。丽丽只吃了半块糖,另一半她想留给廖静文充饥。天快黑了,廖静文把丽丽送出医院,走了好长一段路,分手时她告诉丽丽:“爸爸病情稳定,你要好好学习,身体不好让妈妈多增加点营养。”丽丽听了心里一阵热乎,她知道这个女孩敢于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化学专业,顶住来自家庭和外界的世俗压力,全身心照料年长她28岁的父亲,为的不是名和利。
在烽火岁月,继母引导她走上***征程
丽丽上初三时,有一次因学费来源与生母蒋碧薇发生争执,跑到刚出院的父亲那儿住了一个多月。父亲答应她开学双倍付她学费。那些日子里,父亲睡木床上,她和廖静文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合盖一床被,父亲因有肾病,每天吃的是无盐无油的青菜。生活如此艰辛,父亲还要拖着病体去沙坪坝给学生们上课。此时,父亲和廖静文的进步思想及对***的信任,开始影响丽丽的人生观。
1945年12月,在几位重庆名流的见证下,徐悲鸿以100万元和100幅画赠予蒋碧薇作为“子女抚养费”,正式与其离婚;次年3月,由郭沫若和沈钧儒两位先生证婚,徐悲鸿与廖静文喜结伉丽。还在住校上学的丽丽此后便每个周末轮流去父母亲处“改善生活”。对丽丽人生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是1946年2月,包括父亲和继母在内的300多名进步人士联合签名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进言》拥护中国***,反对独裁。进步人士的震撼举措令特务机关恼羞成怒。他们写了封恐吓信夹着两颗子弹寄给徐悲鸿。其时适逢郭沫若受嘱托从延安带着小米、红枣来看望徐先生。徐先生激动地表态:“我签的名负责到底,决不退缩!”父亲和继母的大智大勇,极大地震撼了丽丽,为她不久后选择***道路点燃了指路明灯。
1946年7月,徐悲鸿因要担任北平艺专院长一职举家迁往北平。临行前,廖静文多次叮嘱丽丽:高中毕业后报考北平的大学,便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到北平后她会经常给丽丽写信,那时两人已相处得相当融洽。高中三年,丽丽成绩均列班上前三名,每次考试后她都把成绩单寄到北平,让父亲、继母分享她的快乐。
毕业时,丽丽拟报考北平一所医学院,可生母只准她报考南京上海两地的大学。丽丽和生母吵了许多次也没效果,绝望的她撕碎了所有准考证,整天躺在床上看小说以示抗争。最终在生母的干预下,她无奈进入了金陵女子大学。丽丽朴实的行装很快成为学校地下***组织的发展对象。她参加了地下***组织的活动,1949年元旦,丽丽参加了三野先遣纵队***支队,任宣传干事,投身火热***事业。但她全然不知自己出走后,生母致父亲一封“丽丽失踪”的信吓得父亲寝食难安,倒是了解丽丽的廖静文判断她一定是到了***区。果然,随后而至的丽丽报安信让徐悲鸿吁了口气。看着远在***区的丽儿在一封封信中斗志昂扬,热切地称呼自己为“母亲”,廖静文不禁露出了舒心微笑。
在继母绵绵真***润下,她成了世界名人
1951年的一天,父亲突发脑溢血病危住院。丽丽连夜奔赴北京,她哪里知道,这竟是今生与父亲的最后一次会面了。在北京一知名医院病房外,一大群父亲好友及学生们等候在外面,医生特许丽丽与父亲讲话10分钟。在北京的那几天,继母整日以泪洗面,情绪差到极点。即便如此,细心的继母仍不忘让保姆天天高价买回对虾,炒给丽丽吃。
1953年,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一代美术巨匠的生命。廖静文悲痛欲绝,迅即把噩耗电告远在合肥的丽丽。遗憾的是丽丽此时正在医院产房中生第二个孩子,虑及她精神受到刺激不利母子健康,家人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直到出院满月后丽丽才知道她再也见不到最敬爱的父亲了。这终生遗憾敦促她提笔致信继母,解释了未能去北京奔丧的原因,泪水打湿了信纸。很快她接到继母回信:“***日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父亲生前对你惟一希望是学一个专业,不学太可惜,你和伯阳从小未得到家庭温暖,悲鸿走了以后我要善待你们,使你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至于重新上学的学费我会全力支持,希望你能完成父亲的遗愿!”
肩负亲人殷殷嘱托,丽丽又回到学校中发奋攻读。1954年她怀上第三个孩子时,报考安徽农业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蚕桑专业。苦心人天不负,她以580分(总分600分)好成绩被录取。在接到喜报后,继母以最快的速度从抚恤金中取出1500元寄往合肥,并在丽丽完成学业期间汇寄了数目不菲的生活费和学费。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继母按捺不住思念,只身来到合肥探望丽丽夫妇及8个孩子。看着孩子们衣衫破旧、伙食很差,继母心疼极了。她对丽丽说,北京的家就是你的家,有困难来北京。回去后继母把丽丽弟弟妹妹穿过的旧衣服成包成包寄来,给丽丽的孩子穿。1961年,在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饿中,丽丽全家人生活陷入危机,她只得带4个孩子投奔北京,找继母。其时廖静文粮票不够,也缺吃少穿,她咬紧牙关还是从市场上买几十元钱一斤的点心款待丽丽母子。丽丽“急中生智”发挥特长,在继母院中种下十几棵玉米,自己进行人工授粉,收获不小。这个“创意”终使全家人渡过难关。危难之中见真情,她与继母的心贴得更近了。
丽丽农学院毕业后在几年时间里,迅速从一名讲师成长为国际蚕桑界知名教授学者,并作为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经常出差北京。每次去北京,继母都让她多住几天。一次,丽丽参加丝绸之路考察团,远赴***考察。廖静文闻讯后放心不下,跑到考察团驻地,拉着团长的手一个劲念叨:“我女儿从未出过这么远的门,团长您一定要照顾好她!”直到团长作出保证她才松手。她又担心丽丽不习惯当地饮食,买了一大袋方便面。上飞机时交给丽丽时,袋子突然破了,方便面撒了一地,团员们连忙帮着捡。在飞机上,丽丽自豪地向大家宣布:“赠送每人一袋方便面,与我共享母爱!”团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物质匮乏年代,继母常帮丽丽改善生活,儿子徐庆平从法国带回来的冰箱也送给了丽丽。
1983年,丽丽要到印度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不巧国家科委一个月只批一次出国签证。丽丽错过了时间,焦急万分,无奈中她求助继母。廖静文立即跑到***办公室,说这趟出国参加的学术会议对女儿的事业极其重要。在***办公室协调帮助下,科委特批了。丽丽去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办成了签证。女儿第一次出国,又让廖静文揪紧了心,帮丽丽整理完出国行装后她又要让丽丽带方便面在印度吃。丽丽不要,廖静文“开导”女儿,多带点方便面省下伙食钱,可根据指标多买点家电带回家呀!
在继母人格魅力熏陶下,她追求人生更高境界
徐静斐在与继母相处的50多年中,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继母的付出与深情关爱,让她无法回报。80年代中期,徐静斐瞅准了一个机会,给继母送了一个“官”。当时安徽有关方面把徐静斐作为徐悲鸿后代报到中央统战部,提名担任全国***协委员。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把廖静文作为全国***协委员提名报到中央统战部。这可难倒了统战部有关领导,两个人均符合入选条件,但根据规定只能有一人当选。徐静斐得知后,立即整理了一份16页材料寄到中央统战部。材料详述了继母在全国***前作为思想进步人士拥护中国***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还协助父亲振兴中华美术事业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材料中言明了她的心迹,她说一名***员不能争名夺利,认为让继母担任全国***协委员更能发挥她的公众影响力。中央统战部对徐静斐此举高度评价,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还请母女俩到部里吃了顿饭呢。
2005年8月25日,徐静斐得知继母将来合肥办父亲画展,高兴得失眠了。她给继母打电话要求接站,考虑到女儿腿部毛病行动不便,继母“严厉”拒绝了。徐静斐连忙吩咐孩子们,把家中陈旧破损的家具“伪装”一下,免得继母看了又要心疼流泪。孩子们从小百货市场紧急买来塑料台布把书桌、餐桌包了一下,还用一块木板垫平了倾斜的沙发。徐静斐又买了好几百元继母爱吃的蔬菜、海鲜储放在冰箱里,恭候老人来临……然而从9月26日到10月10日,母女俩每天都忙着在安徽省博物馆宽大展台为前来购买继母的著述《徐悲鸿的一生》及纪念品的市民们签名,实在抽不开身。徐静斐让孩子们每日傍晚到继母下榻的庐阳饭店,陪她逛合肥夜景,在亮丽的琥珀潭广场散步。徐静斐原先一直担心画展会冷场,结果却和在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办得很成功。继母说这是父亲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打动了安徽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