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论文第1篇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学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周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来进行。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围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着力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一本好教材,缺乏一位好教师,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和缺乏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努力将这“五个缺乏”变成“五个优势”,加强“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即: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编写一本好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奠定了一门学科知识量的多少和信息质量的寓低。不同高校,由于其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不同,因而现在教学特色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要求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新与管用。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要密切关注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及时替换原有教材的陈旧内容。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任何经济现象的发生和经济***策的调整,都可以成为新编教材的内容。比如,前几年由国家审计署刮起的一阵阵审计风暴,***对股权分置所出台的一系列***策,***颁布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则应及时将其补充到教材中去;又如,法国兴业银行舞弊案、华尔街金融风暴等都可以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新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教师的表达更生动、更富激情,也可以让学生贴近实际、工作后上手快。避免教学“历史”,一举两得。
(二)全与实用。审计学教学内容涉及到会计、财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运筹学、概率论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相关知识,因此,注重教材内容的全面性,防止各学科之间知识衔接纽带的断裂,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人们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后,作为专职的机构或人员依法或受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项活动,用以明确或解除经济责任关系。因此,审计学教学必须连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而审计教材的编写,也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可操作性,以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三)立体化。审计学教材的内容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实务的可操作性,这必然要求涉及的面要尽可能广,但大量的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生的练习,很难在同一本教材中全部囊括进来。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编写一本好的教材是一种习惯说法,实际上它是立体化的,既指内容上配套的教、辅材料,也指形式上各具特色的纸质、磁介质材料。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审计学课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共同编写教材;结合校企合作,与合作伙伴联合编写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教材和指导书要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科体系和职业资质证书标准,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增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体现模块化、活页式和直观性。
二、培养一位好教师
教师,是教学中的当然主角。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当然职责。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其整个人生的旅程;是一面旗帜,可以鼓舞其奋斗一生。
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高、深、谦。“高”指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为人师表;“深”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能令人震撼、让学生折服的人格魅力。审计教学主要揭露的是经济领域的黑暗面,因此,教师的法律***策水平、正直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威武不屈的勇气,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谦”是指教师要能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常与学生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倾诉,与学生交朋友。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应该包括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氛围。教师不会永远正确。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几个、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学生,在信息公开透明的经济社会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取更多更新甚至是更深奥的知识,而这些完全有可能是教师所未了解到的或尚未掌握的。因此,了解学生心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也是一位好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博、能、新。“博”是指教师的专业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由于审计教学涉及的知识学科多,门类全,就更要求教师所对教授的东西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能”是指教师要多才多艺,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挥洒自如地所说如所想,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推动知识的发展,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仅有科研能力而没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只适合于搞研究,不宜走上讲台:仅有较强表达能力,没有相当的科研能力作后盾,则容易使教学照本宣科,知识面停留于教材本身。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重视引进和培养既有教师职务、又有实践背景的教师。“新”是指教师要按照国务委员***的要求: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判定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以下要素:
(一)新颖。一种别出一格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把一个十分简单的理论或事项演绎成有滋有味的?西,这就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在审计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法、反思法,相比传统教学,可以起到平时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系统。每种教学方法本身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也要通过几个步骤或几条途径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案例法的运用,常常要通过搜集资料、鉴定资料、整合资料,而后设问,再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等几道程序。如果没有系统的过程,就会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索然无味。
(三)形象。教学的方法必须形象生动,灵活多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试想学生全天候高度集中地学习,学科多、知识杂、时间紧、压力大。如果没有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再重要的理论,再简单的知识,都有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是否受学生欢迎喜爱,就是评价教学方法好坏的最好尺度。
四、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粉笔板书式的教学,曾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客观地说,粉笔板书教学,一方面可以完整揭示教师的心理过程和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洞悉相关知识的逻辑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信息相对闭塞,学习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历史条件下,粉笔板书教学无可挑剔。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并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社会经济信息丰富多彩,学习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突然间让人觉得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有知识越来越不够用。因此,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课程越来越多,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材也越来越厚,可是课堂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这样,原有的板书教学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就太少了。因此,采用覆盖丰富信息量的多媒体教学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同样,在审计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将审计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搬上课堂,将大量的现实社会的真实典型案例搬上课堂。而原有的板书教学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应该退居“二线”。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审计教学中内容多、信息量大而时间紧这一矛盾。此外,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我们还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开发审计学网络课件,充分发挥网络在审计教学中的作用。
五、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种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功能的发挥达到极致,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要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则依赖于各个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就审计的教学来看,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则直接依赖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位“主角”的协调与发展。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公众对财会出现了不信任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会计进行监管、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对审计的能力以及执业诚信进行高度的重视,环境的变化对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带来了挑战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的纵深开发。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审计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与创新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1、教学实践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些只是单纯的教学内容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思路产生了闭塞,学生们缺乏***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培养社会性的人才相悖。审计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模式使得学生获取基本技能和更好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和实践,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不断改变传统的观念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高职教育体系也有待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会计专业的偏见。
2、就业发展导向的要求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形势较为严峻,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距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程度上能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短时间内提升和发展,并且能够很好的参加工作。
二、审核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会计专业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审计教学应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还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兼顾审计实务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相结合,实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的互动模式,教师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好的促进教学内容的进行。
(三)尝试审计模式训练的方法
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审计相关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审计技能的灵活的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身的动手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就需要实施对学生开展审计模式的训练。
三、审核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中的实践总结与改进方法
(一)教师对教学前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助学导学的角色,并对教学内容做好前期的准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得专业知识。
(二)让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整体流程进行理解和很好的把握。对于实物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学生要对整体操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深入的了解这种科学的审计模式。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本文为2013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董 超 辛金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7)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等。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4] 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1.本文为2013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董 超 辛金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7)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等。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4] 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1.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6篇
【关键词】审计理论 审计报告 逻辑框架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审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包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计算机、统计学及审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等,内容多而复杂。通过对现有审计教材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课程内容编排都是从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历史及职业道德、审计目标、审计证据、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审计抽样到业务循环审计再到审计报告,大多数老师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讲授。这种方式也许适合审计理论的阐述,但极易造成学生学习思维的混乱,难以摸清审计的主线,不清楚到底学了什么内容,无法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这些“高深”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成为高校审计教师教学的难题。因此,本文以审计报告为导向,重构审计课程的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对审计理论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一是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二是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审计思路;三是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管齐下,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审计理论知识,为审计实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二、基于审计报告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重构
(一)审计报告逻辑框架构建
基于审计报告的逻辑框架,是以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为起点,分析审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与出具审计报告的关系,由果及因,对应形成了三个知识板块:一是审计输出的结果,即审计的最终目标――出具审计报告;二是为了得到审计结果,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搜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包括审计人员寻找证据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可利用的手段以及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三是注册会计师赖以搜集证据的原始资料,包括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如下***所示。
(二)审计报告逻辑框架分析
基于审计报告的逻辑框架颠覆了传统的审计教学,围绕着审计报告重新定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调整不仅使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每学到一章都能在逻辑框架***中找到对应位置,而且整个教学安排围绕审计结果展开,知其果时必想知其然,追根溯源的本能自然被激发出来,随后再学习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会觉得很有意义。在新的逻辑框架下对审计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审计报告导向的审计理论教学设计
(一)做好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来形容审计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再合适不过了,审计课程若设计巧妙,能激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愉快地进入精彩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对审计第一堂课的设计不仅要新颖而且要具有启发性。根据新的课程框架,审计的第一堂课应该直指核心,揭开审计的神秘面纱,明确以下问题: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的地位。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环节展开:
1.循循善诱:用会计报告引出审计报告
会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会计是做账的,那么审计就是查账的。根据这个思路,首个环节用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前者是审计的对象,后者是审计的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会计工作流程与审计工作流程的区别,并由此引出审计框架结构***,建立对审计的初步印象。
2.各抒己见:在探讨中得真知
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对审计已经有了初体验,但对到底什么是审计并不十分清晰。本环节由教师对什么是审计进行设问,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分享一些名人对审计的理解,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里根总统以及前***朱F基都曾对审计发表过见解,进而引出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3年对审计作的经典定义,循序渐进,使枯燥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3.层层剥离: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审计的发展史是审计地位的直接展示。最后环节可以从南海公司事件讲起,引出审计产生的历史意义,再结合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关系的产生等,使***审计成为现实需求,最后结合股民的案例说明审计已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审计报告为起点,以审计的社会地位为结点,不仅使审计更加形象生动、全方位展现审计魅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调整审计理论的教学内容
计理论部分一般包括审计与鉴证、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审计技术与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这些理论知识涉及了大量审计专业术语、条款等准则原文,读起来拗口生涩,不易理解。但这些理论知识不仅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也是审计课程体系的难点。基于以审计目标为导向的逻辑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符合逻辑递进原理,按照各个知识点与审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审计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调整,如表(1)所示。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出具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审计人员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必须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那么审计人员工作的过程,也就演变成了搜集证据的过程。因此,如果说审计工作的目标是出具审计报告,那么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搜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是围绕证据而展开。这是在整个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需要贯彻的主题思想,以便于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审计证据的价值和意义。
既然审计的结果是找证据出报告,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获取证据应遵循的规则――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受到的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搜集证据的手段――八个审计程序、审计抽样技术、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这些***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认清每个知识点在逻辑框架***中的位置,可以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现象。
(三)改革教学方法
审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现阶段的大部分审计教材都是以审计准则为依据,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是以准则原文的形式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原理,课堂上仍以讲解教材和练习为主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其结果会导致师生陷入“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上课没兴致学生更不愿意听”的怪圈,更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审计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事实。对审计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课前准备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是理论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由于审计理论部分基本上都与审计准则原文有关,因此,在学习审计相关的重要概念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应的准则原文或法律条文,找到这些重要概念、原则或方法的出处;二是搜集审计发展历程中与所学审计理论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两方面信息的搜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与审计准则或法律规范有深入的接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2.课堂实施
没有奖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等于一纸空文,如果好的课前准备,得不到教师的奖励和回应,也很难持久进行。因此,课前准备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课堂实施环节加以巩固。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和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互动和交流中接受新知识,得到启迪,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基于审计目标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并找出当前所学知识在逻辑框架***中的具置,以及与审计目标的逻辑关系。其次,检查课前准备的成效。按不同情况可采用提问、讨论、小组上台展示等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学生选用的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补充案例。在课堂上实施以上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思想与才华的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让教师在共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课后评分与反馈
学生受知识储备的限制,并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审计课程中的重难点,但可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因此,在课后进行小组评分与教学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考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环节,而且有助于教师通过课后感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改进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由每个小组按照小组评分表,如表(2)所示,从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相关度、案例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案例相关问题解释的合理性,以及案例设计及表达流畅度四个角度,对参与互动的小组进行评分,并写不少于200字的课后感想(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建议和意见)。小组评分的结果可以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课后感想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控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审计教育,如果对审计理论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很难达成。审计理论作为审计实务的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实践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加强审计教学研究,改善教育质量,增进教学效果,充分缩小审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审计报告为导向,建立审计课程逻辑框架,积极探索审计教学改革路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玉.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
[2] 余玉苗.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12).
[3] 董丽英. 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4(8).
审计学课程论文第7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工程审计课程主要是讲授工程类的基础知识,而信息化审计和工程结合的课程往往在毕业前期开设,而此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社会,准备着手就业的时期,因此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另外工程审计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而现实中往往是理论部分在先,实践部分在后,导致了学生重理论部分,轻实践部分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部分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信息化审计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加速,审计部门也开发了相关的审计转换软件,但是对于高校还缺乏审计软件和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审计的实践课程。未来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必定是依托信息系统审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以设计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靠课件上课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审计课堂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工程审计方向的学生,在工程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不时地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充实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组织工程管理类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除了安排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培训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关键是工程审计要点的视频展示,让学生产生形象生动的印象。另外也要使每位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审计教学软件,贯彻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2)组织教师到审计部门挂职锻炼。到审计部门进行实际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审计操作水平,进一步为教学服务。
(3)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有效结合。每周聘请校外信息系统审计专家到学校授课,不仅校内教师的知识拓展了,而且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改革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
目前工程审计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多数课程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仍然是以应试方式为主,改变当前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1)开展网上工程类课程视频演示。由于工程知识点众多,课程讲解往往是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巩固记忆。这种授课方式并不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将工程视频放在互联网上或者毕博平台上,让学生先看视频,有了主观认识之后,课堂上通过视频加讲授的方式提问学生,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案例分析。工程审计课程中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环境审计等内容,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将专业基础知识和案例内容有效融会贯通,从而为下一步审计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3)采用互动式教学,譬如让学生亲自制作课件,然后上讲台讲课,使学生充分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4)改革对学生综合评定的标准。目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定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形式。这样许多学生会产生了一种思维:平时成绩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平时课堂的教学中不积极,因此应该将课程成绩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甚至没有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审计实验室促进信息化教学
当前在校学生进入审计相关部门实习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少量的学生通过暑假社会实践的形式进入审计部门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涉及的面较窄,甚至相关部门为了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给予学生的实践内容往往是与审计不大相关的内容。相比之下,最可行的就是建立审计实验室,基于此我院成立了审计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实验室,采取模拟审计、信息化审计的方式,模拟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大型工程的实际信息资料输入系统,通过审计实验室的模拟效果,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所学的工程基本知识,工程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网络财务审计,真实模拟工程单位的工作环境,把各种工程知识和审计知识知识综合交叉在一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审计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