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10篇

大陆漂移说篇1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即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来源:文章屋网 .wzu)

大陆漂移说篇2

1910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住院养病,他躺在病床上,无意间把目光移到墙上的世界轮廓***,突然,他眼睛一亮,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平时他经常玩拼***游戏,他发现,要是把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对接一下,神奇得简直像拼***似的,它们凹凹凸凸的曲线不是正好吻合在一起了吗?魏格纳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大西洋东西两面的大陆会不会原来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什么时候,它***成两部分并开始移动,直到现在相隔了几千公里。

在当时,这是个超越一般常识的离奇设想。魏格纳被自己的设想震惊了,他立刻投入了研究。他发现,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发现的很多远古生物化石有着惊人的一致。为什么相隔那么远,气候环境也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却生长着一模一样的动植物呢?最好的解释就是,它们本来就是一块大陆。渐渐地,研究成果被扩大了:魏格纳又发现了一种现在还存在的蜗牛,仅仅生活在欧洲的西部和北美洲的东部。难道蜗牛能游过大西洋去别的国家定居?说不定,欧洲和美洲在远古的时候也是连在一起的,它们分开以后,带着各自的蜗牛越漂越远。

魏格纳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古生物化石和古代冰川的遗迹等,最后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3亿年前都是连接在一起的一大块。他给这块大陆取名为“泛大陆”。“泛大陆”就是“整体是一个大陆”的意思。

这个理论被称为“大陆漂移说”,立刻成为学者们议论的焦点。但也有人不赞成这个说法,他们追问,是什么力量推动沉重而巨大的陆地漂那么远呢?

大陆漂移说篇3

[关键词]地质构造 大陆漂移 研究

[中***分类号] P5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32-1

1大陆漂移的过程

大约在2.4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这个大陆由北极附近延至南极。地质学上叫泛大陆。在泛大陆周围则是统一的泛大洋。此后,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泛大陆开始解体,北部的劳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大陆中间出现了特提斯洋(1.8亿年前)。此后,大陆继续***,印度洋陆块脱离澳大利亚-南极陆块,南美陆块与非洲陆块***;此时的印度洋、大西洋扩张开始。到了6千万年前,已经出现现代大陆和大洋的格局雏形。以后,澳大利亚裂离南极北上,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亚丁湾张开,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

2大陆漂移存在的证据

(1)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2)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3)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而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却不相同。

(4)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这些地区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目前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与此同时,在北半球除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并未找到确切的晚古生代冰川遗迹,相反却见到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大陆。

(5)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大陆漂移思想是一种活动论,它的提出是对固定论的挑战,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

3其在地质构造方面的研究

3.1几何拼合

大陆几何拼合的方案很多,为得到较客观的结果,1965年布拉德等使用电子计算机,选择 500英寻(915米)等深线(相当于大陆坡的中点)作为拼合线,得到了大西洋两岸大陆的最佳拼合,其平均误差不超过经度1度或88公里。

3.2地质构造拟合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大西洋两侧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产等遥相呼应。1968年,赫尔利用比较大西洋两岸岩石序列和年龄的方法,发现按布拉德的拼合方案,非洲和南美洲的岩石年龄区之间的界线可以互相连接,构造线方向也是协调一致的,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的锡―钨、铁―锰、铜―铅―锌等矿带是互相衔接的。塔林根据非洲西南部和巴西东部,在5.5-1.0亿年期间具有相同的地质史,进一步说明非洲与南美在1亿年前是连接在一起的,1亿年后逐渐分开。此外,欧洲和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印度和非洲之间也可以进行拼合。

3.3平移断层

近二、三十年以来,无论是在大陆上还是在海底,都发现有大量断距达数十乃至数百公里的平移断层,这表明大陆地壳至少可作相同幅度的水平位移。据徐嘉炜,徐学思研究,从中生代以来,左旋移动550-740公里。北美圣安德烈斯断层、侏罗纪以来,右旋移动500-720 公里,在1906年4月一次地震的几秒钟内,沿435公里断裂线上水平位移一般达4米,最大达6米等等。

3.4古地磁

大陆漂移在50年代复活,古地磁学提供了主要依据。在外磁场非用下,物质获得磁性,当外磁场去掉或改变之后,又保持不变的磁性称为剩余磁性。岩石剩余磁性,因岩石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成方式:热剩余磁性(TRM):岩浆在地磁场中冷却成岩的过程中,当温度低于居里点(一般为400度―580度,最高不超过800度)时,岩石便被磁化,并保留于岩石之中。这样的磁性称为热剩余磁性,强度较大稳定。沉积剩余磁性(DRM): 在沉积岩中,有一部分碎屑是具有磁性的,它们在沉积过程中趋向于按当时的地磁场方向作定向排列,固结后仍保持这种排列,从而使岩石带有微弱的磁性,称为沉积剩余磁性或碎屑剩余磁性。由于大多数沉积岩含有的磁化颗粒少,沉积和成岩过程中还可能有许多因素干扰这种排列,所以它比热剩余磁性弱约100倍,也比较不稳定。化学剩余磁性(CRM):许多岩石中都含有因化学作用而在低温、或在变质过程中低于居里点温度下形成的磁性矿物。由于这种磁性矿物的成长,岩石中产生的磁性称为化学剩余磁性,磁性方向符合于岩石化学转受的地磁场,而与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不一致。强度虽不大,但较稳定。根据岩石古地磁测定结果定出的七千年来的古地磁极平均位置,并不与现今地磁极位置重合,而是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与地球旋转极的位置一致。上新世以来的岩石标本,都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在同一大地块上,由岩石磁性所定的同一地质时期的地磁极位置是一致的。由此可以作出以下的假定:在任何地质时期,地磁场的几千年内的平均值和一个放在地心、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偶极所产生的磁场是一致的。这个假定已得到地质学和古气候学的证明,现被称为轴向地心偶极场定理。

4大陆漂移的意义

(1)打破了传统的洋陆固定论观念,描绘出大陆分合、大洋生灭的一副***景,合理的解释了当时地质学的一些疑难,如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吻合、地层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的相似等。

(2)对地球内部几何学及力学未有充分的了解以致於容许对大陆漂移及地极回移之推动机动体系的性质有个完整的定义。

(3)为地质学积累了大量资料。

(4)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大陆漂移思想是一种活动论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郜兆典."关于板块构造地质问题的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0.

大陆漂移说篇4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这部分试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两部分,只有你选择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同才能得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单选题

例题①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多选题

例题②

下列关于***府职能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运动员角色向裁判员角色的转变

B.由裁判员角色向运动员角色的转变

C.由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的转变

D.由服务员角色向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解答:这是一道多选题,此题答案是AC。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题型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题②的答案是B。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7:008:009:0010:0011:00

171117905834284518485

284329013915292379306

355555921598961436233

49541063112112421299

①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B.94C.1374D.1594

②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B.2C.3D.4

解答:

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六)行***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行***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详见示例),不得在试题本上做任何记号。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两支2B铅笔和一块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测验开始后,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要求。

(2)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给考生约两分钟时间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3)监考人员发给考生一个试题本。先给考生两分钟时间阅读题本第一页上的内容。第一页上的内容是"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项要求并遵照去做。读完这一页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成绩。待考试正式开始后,方可看题、作题。

(4)各部分的试题不分别计时,共给考生120分钟的时间,但每一部分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在试题中可能有一些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作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待做完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考生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所有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猜测来回答那些没有把握的问题。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了试题本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3、答题卡填涂方法

大陆漂移说篇5

【关键词】板块构造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其内涵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载体,依托过程和方法,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实现。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就是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融合贯穿在过程和方法中。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概念、地理思想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强,易操作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个性才华的地方。以下,通过“板块构造学说”一节教学目标的确定,谈谈对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实践。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进一步理解底壳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大陆和大洋的形成演化过程;通过“海底扩张”的学习,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这部分内容是大陆漂移说的引伸与发展,也为板块构造学说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论点,岩石圈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在地幔对流作用下,不断流动。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板块地界是构造活动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板块相互背离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了解魏格纳如何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搜集资料,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地层,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等均有密切联系,利用大陆漂移***,了解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以一个联合古陆发展为今天的海路分布的过程,使用计算机拼合世界各大陆。通过阅读“太平洋海底地层年龄和地磁场分布***”,识别太平洋洋中脊的具置,然后分析太平洋洋底沉积物的主要特征和海地磁场证据,归纳出:由洋中脊向两侧,深海沉积物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年龄越来越老;洋中脊两侧磁条呈对称分布,得出大洋底在海岭处增生并向大陆方向运动的结论,阐明大洋地壳从增生扩张到消亡的发展更新过程。通过阅读“六大板块示意***”,了解板块具体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认识到,生长边界一般发展为裂谷和海洋,消亡边界一般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通过“六大板块俯冲示意***”,说明新大洋壳从生长到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与地震、火山分布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收集有关日本大地震和印度洋海啸资料或播放录像,应用板块构造学说探究地震和海啸的成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地貌成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认识的;分小组,组织研讨,对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认识到板块构造学说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并非完美无缺,仍需科学地修正和补充,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参考资料

[1]《海洋地质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大陆漂移说篇6

2、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以恐龙蛋为食。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3、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4、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大陆漂移说篇7

究竟谁在我们脚下制造不安宁呢?

大陆在漂移

我们先讲一件一百多年前的事:1910年的某一时期,年轻的德国地质学家阿道夫·魏格纳住进了医院。由于闲得无聊,他经常面对病房里的地***呆呆地出神。有时,他就用食指沿着地***逐个画各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

一天,他画完了南美洲,突然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瞧!两者的形状竟是不可思议地吻合!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一口气将地***上所有一块块陆地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形状上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病中的年轻人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惊人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大陆碎裂并各自漂移,才形成今天的格局。这个思想就是所谓的“大陆漂移说”。

尽管魏格纳后来又提出了更多强有力的证据,但在当时他的观点却被认为是荒谬的,原因是他不能解释这些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何处。

不安宁的地幔

这个问题直到1960年代,才给出答案:原来在“坚实的大地”底下,竟然是滚烫、粘稠的液态层,地质学上叫“地幔”。我们日常生活的地面是薄薄的一层岩石圈,叫地壳,地壳漂浮在地幔之上。

地壳是由板块组成的,因为地幔中的熔岩处于对流状态,所以高温的熔岩升到地幔的上层后,就向两边分开,驱动浮于其上的板块向两侧漂移。这就好比煮饺子的时候,锅中央的水沸腾之后带动饺子漂向两边一样。当然,地幔中的熔岩对流没那么快。

处于对流状态的地幔熔岩,因其对流的路径很像羽毛的样子,故科学家称其为“地幔羽”。所以,地幔羽就是板块移动的“传送带”。

这个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理论叫“板块构造理论”。即大陆板块是由地幔熔岩对流而产生漂移的。由于这个理论不仅能够阐释许多地方的地貌特征,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地震和火山都集中在板块交界处,故它就成了当时地质学上的权威理论。

难以解释的地质现象

但是,有许多现象却无法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

如1812年1月23日,美国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带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地震。但2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对此依然无法理解,因为这一地区并非处于两板块交界处。令人费解的还有位于太平洋的美国夏威夷群岛。这些岛屿历来火山频发,但要知道这一带离太平洋板块的边界有几千千米远哩。

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地震波检测发现,苏格兰西面海底的地貌呈现出绵延的群山、峡谷和河流网络。通过分析显示,这一地区原来是高出海平面1千米的陆地,而沉没仅发生在最近的1百万年内。对于板块运动来说,要把一座海拔1千米的山沉到海平面以下,1百万年的时间未免太快了。

此外,像诸如“为什么南太平洋中部的大洋地壳要比周围高出1000千米?”“从非洲刚果南部一直到南非南部,包括马达加斯加,这整片地区的地貌为何像装鸡蛋的盒子,高低有规律地起伏?”这些问题都是仅靠板块运动所无法解释的。

地球深处的折腾

既然“板块构造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地球内部更深处的活动对地表地貌的影响。

1980年代中期,地质学家开始利用地震波给地球内部“拍照”,才发现地球内部的活动并不简单。

我们知道,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温度的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过在地表测量地震波到达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构建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3D***。尽管目前用地震波“拍摄”的***像粗糙而模糊,但最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在地幔和地核的交界处发现两个由炽热物质组成的、直径都有数千千米的地幔羽在朝着地表上升:一个位于南太平洋底下,另一个位于非洲大陆底下。

我们知道在汽缸里,当气体膨胀时,就把活塞往上推;而当气体冷却时,活塞就降了下来。

如果把薄薄的地壳比做汽缸的活塞,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南太平洋中部的大洋地壳为何要比周围高出1000千米,因为那儿正好是被朝上喷涌的超级地幔羽顶起的部位。类似的是,在阿根廷的西海岸,那里的大洋地壳比周围下沉了1千米,而根据地震波成像判断,那里正好是地幔羽物质冷却和下沉的地方。

如何解释非洲南部像鸡蛋盒子似的地貌?地质学家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整个非洲南部是被超级地幔羽支撑起来的,但在整个超级地幔羽的顶上,又会产生稍小局部的冷热物质对流,换句话说,就是大地幔羽顶上又“长”出小地幔羽。在小地幔羽物质朝上喷涌的地方,地壳就被抬高,而在冷却的地方则下沉。这些地幔羽物质上喷和下沉的位置,正好与当地地势的高低对应。比如刚果盆地,就位于地幔物质冷却的区域,因此比它周围的地势平均要低几百米。

为什么大地幔羽上会长出小地幔羽呢?这是因为大地幔羽涉及的范围太大了,中间的热物质冷却之后没等移到大地幔羽的边缘就开始下沉,但还下沉不太深,又受底部物质的加热而升上来,所以就形成了局部的物质循环,即小地幔羽。

地震波成像揭示,在夏威夷底下,一个稍小的地幔羽在朝上扩展——这或许可以解释这个地方为何会出现海岛,以及火山。

所有这些例子表明,地球内部纵深处地幔物质的垂直运动,在重新塑造地表地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板块构造理论”所没有考虑到的。

地球的立体运动

从地震波成像来看,两个超级地幔羽是沉积在地幔与地核交界处的两团物质被地核加热之后形成的。那这两团地幔物质究竟来自何处?

板块理论认为,在两板块相撞的地方,一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底下,俯冲进去的部分随即熔化,沉入地幔,然后在地幔的浅表层形成对流,通过火山等活动重新钻出来,形成新的地壳。

但地震波成像显示,由地壳熔化的地幔物质,一部分在地幔浅表层活动,构成了板块理论中的地幔羽(即小地幔羽),但还有一部分会一直朝着地心更深的方向沉下去。这些不断下沉的地幔物质,沉积到地幔与地核交界处。然后受地核加热,就升腾形成了超级地幔羽。

根据这一理论,一位德国地质学家通过模拟演示发现,一段从北极阿拉斯加附近下沉的板块抵达地幔与地核的交界处后,又被加热形成地幔羽,上升至夏威夷群岛附近,点燃了这里的火山。

如此说来,更完善的理论应该把板块的水平运动和地幔物质的垂直运动综合起来考虑。

大陆漂移说篇8

物种大迁徙

在太平洋东部离南美大陆约1000多千米处,有一个面积达7500平方千米的火山群岛,由于气候多样性,且长期与世隔绝,这里成了动植物繁衍的天堂。今天在这个群岛上,栖息着约700种高等植物,其中40%是本地有的,还生活着80多种鸟类和许多特有的大型爬行动物,比如陆生鬣蜥、加拉巴哥象龟。这个岛屿就是科隆群岛。科隆群岛上的达尔文雀有着惊人的多样性,当年甚至启发了达尔文,对他的自然选择理论做出了“贡献”。

然而,就是这个以物种多样性闻名的群岛,在刚形成时,还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大约在1000万到500万年前,科隆群岛才第一次从海水中“冒出”来,并且离太平洋中部的厄瓜多尔大陆约600千米远。这就意味着在最开始,这片露出水面的火山群岛是完全没有植物和动物的,现在岛屿上所有的动植物一定是“外来移民”。然而,它们该怎么跨越600千米的大海呢?

蕨类、苔藓、地衣和孢子这些低级的孢子植物,以及一些羽毛状的、较轻的种子,比如蒲公英家族,可以通过风的作用到达海岛,小蜗牛、蝙蝠这些小动物也可以借助风力到达,海狮、海龟和企鹅等海洋动物可以借助洋流,通过游泳的方式来到这片阳光充沛的岛屿。

不过,该岛的一些陆地爬行动物,比如巨龟,它们是旱地动物,根本无法游泳,它们能殖民这个偏僻的岛屿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海鸟可以很轻易地飞到这个岛屿上,但飞行能力没有那么强的陆栖鸟可就不一定,然而现在这个岛屿上80%的鸟类都是陆栖鸟。

陆地爬行动物跨越海洋的神秘迁移事件不只是在科隆群岛上发生。今天,马达加斯加以独有的狐猴闻名世界,这里生活着60多种狐猴。这种灵长类动物两眼内侧像狐狸,尾巴又像浣熊,行走方式又很像猫科动物,非常萌。

虽然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独有的,但狐猴的祖先实际上是非洲移民,DNA显示它们在大约6000万年前,从非洲抵达马达加斯加。然而,在大约1.6亿年前,马达加斯加就已经跟非洲大陆分离,狐猴的祖先是如何越过莫桑比克海峡的呢?马达加斯加岛的其他“祖籍”在非洲的动物,如马岛猬也曾经以某种方式跨越了莫桑比克海峡。

洪水席卷说

现在对于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动物迁徙,已经有了很多种解释。最常见的一种是洪水席卷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发生大洪水时,大洪水会连根拔起沿岸的树木、植被垫,同样被大洪水冲走的动物们,如果能有幸“搭乘”这些能在水面上漂浮的物体,并能忍受长时间的无水无食物状态,借助洋流,就可能去一个新的岛屿。

虽然以这种形式,成功殖民一个岛屿的概率不会很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

1995年9月,加勒比东部瓜德里普岛遭受了两次飓风袭击,飓风“马里琳”过境不到两个星期之后,飓风“路易斯”又出现了,双重袭击使得岛屿上特有的绿鬣蜥的栖息地被淹。风暴过后,研究者们发现在海中漂浮的连根拔起的树木中,竟然搭载着15只绿鬣蜥。绿鬣蜥是冷血爬行动物,可以从阳光中获取热量,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食物,而降雨可以为它们提供饮用水。所以,虽然漂流长达三周,这些绿鬣蜥依旧安全地随着漂浮的植被,漂到了200米开外的安圭拉岛,并在两年内,在那儿开始繁殖,而安圭拉岛此前并没有绿鬣蜥。

不只这一种方式

虽然绿鬣蜥漂流的例子再一次证实了洪水席卷说的正确性。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一切。特别是动物必须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生活,才可能被大洪水卷走。那么,内陆动物又是如何被卷入海中,漂浮到新岛屿的呢?

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西北端的拉帕尔马岛上,生活着一种象鼻虫,这种甲虫的口吻很长,有如动物园的大象之象鼻一般,由此得名,不过,这个鼻子其实是昆虫的口器。

象鼻虫飞行能力一般,以植物为食。研究人员检测拉帕尔马岛象鼻虫的DNA后发现,这些象鼻虫的DNA几乎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象鼻虫的DNA相同,尤其与其北部的德拉克鲁兹索尔港的象鼻虫DNA最为一致。而特内里费岛与拉帕尔马岛相距120千米远,更重要的是,象鼻虫生活在德拉克鲁兹索尔港海拔高度超过700多米的地方。象鼻虫显然不可能因为被卷入大洪水中,而从特内里费岛抵达拉帕尔马岛的。它们是如何漂洋过海的呢?

西班牙研究人员最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大规模的地质运动可以促使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旅行发生。这种地质运动就是山体滑坡。

大陆漂移说篇9

生长在海岸边,那海水无比的咸,空气无比的闷,与陆生植物截然不同,红树早已适应。因此,对红树植物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其中,红树植物的起源、分布与变迁等方面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穿越千万年的古老红树

红树是一类古老的植物,曾经和恐龙做过亲密邻居,在晚白垩世地层中水椰的孢粉化石中,就曾经捕捉到它们的痕迹。红树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70多个物种,分属于不同的纲、目、科、属,系统位置差异甚大。显然,红树不可能是以某科或某属入海后再繁衍分化发展起来的,它们应该由不同的植物类群进化而来。随着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的逐渐趋同,各种各样的红树也随之生活在同一海岸潮间带环境。

穿越千万年,红树究竟起源于哪里呢?学者对此提出了两种假说,“中心起源说”和“隔离说”。中心起源说认为,所有红树植物起源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然后扩散到世界各地。因为这里的红树植物物种最多,遗传多样性最高,这样的地区最有可能是红树植物的起源中心。从这里起源的红树家族,向东通过了太平洋,并在巴拿马地峡闭合(上新世晚期)之前扩散到了大西洋―东太平洋地区。

隔离说认为,红树植物起源于晚白垩纪的特提斯海(即古地中海)地区。原本处于内陆的植物随着大陆的分离暴露于海洋环境,一部分陆地植物逐渐适应了海水的浸泡而进化成为红树类植物。伴随着大陆的继续漂移,红树植物随之迁移并向物种多样化方向分化发展,由于陆地障碍或宽阔的海洋阻断,各大陆的红树植物交流减弱,因此出现了不少当地特有物种。该学说得到了很多早期红树植物化石记录以及附生于红树林中的腹足类动物化石记录等证据的支持。但也有少数研究结果与该假说中的红树植物散布路线不一致,例如遗传学上的证据表明西大西洋的黑红树是由东大西洋扩散而来。也有学者针对红树植物中在全球分布最广的白骨壤属的起源提出一个独特的西冈瓦纳大陆起源假说,认为该属在西冈瓦纳大陆起源后,在南部的大陆板块漂移过程中发生了辐射。

海岸线边的默默守候

红树植物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区域,即印度-西太平洋地区和大西洋-东太平洋地区。在两个地区所有的红树植物中,除卤蕨外,几乎没有物种的重叠。这两个区域又分为六个亚区,即东非及马达加斯加、印度-马来西亚及亚洲、澳大利亚及西太平洋三个亚区和美洲西岸及东太平洋、美洲东岸及加勒比地区、西非三个亚区。在六个亚区中,印度-马来西亚亚区物种数目最多,有49个,西非亚区物种数目最少,仅有7个。

在河口地带,红树植物的分布呈现出了规律性。河口地带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盐度依次递增。有的耐盐性低的红树植物,例如海桑,仅能分布在河口的上游地区,此处盐度通常小于10‰,而耐盐性强的杯萼海桑,则可以生长在盐度大于30‰的下游地带。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潮间带可以分为三个地带:低潮带(每月被海水淹没的次数>45次)、潮间带(20~45次)和高潮带(

并不是所有的海岸线滩涂都可以生长红树,其生长和发育还受制于温度、海岸地貌、海水盐度和土壤等条件,这些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树林的分布。温度是制约红树林分布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红树林最适生长温度是最低月温不低于20℃,由于植物间耐寒性的不同,这一气温可低至约10℃。耐寒性最强的红树植物是秋茄,在我国浙江都可以看见它的分布。由于海洋暖流的作用,红树林的分布还可以超出热带海域,如在北美可达百慕达群岛,亚洲可达日本九州,超过北纬32°;在南半球甚至可达南纬42°的新西兰南部。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的降低,红树林的高度逐渐降低,物种丰富程度也随之减小。

与陆地植物不同的是,绝大部分红树靠洋流来传播种子。不同红树物种的种子在海水中可保持活性的时间各异,也决定了该物种的散布能力以及分布范围。另外一些红树物种具有一种独特的传宗接代的方式――胎萌。种子在母体上直接成长为幼苗,在合适的时机脱离母体扎根于海滩,未能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月,到很远的海岸上扎根生长。

红树植物经历了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对生存环境产生了高度的适应性,而全球红树植物分布的大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去追溯红树植物的变迁史了。

沧海桑田的变迁

既然红树植物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因此,晚白垩纪以后的大陆漂移、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对红树植物的变迁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地质学研究表明,二叠纪(约2.5亿年前)时地球上只存在一个联合古陆,一个泛大洋和一个特提斯海。约1.35亿年前,地壳破裂,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和离散,各大陆逐渐漂移,彼此远离。到白垩纪晚期红树植物开始出现的时候,各大陆还尚未远离,大陆之间红树植物的相互分散传播是应该能够进行的,因此,种类分布应当比较均一。随后,红树林依附于各自的生长地彼此远离,跟随各大陆分散开来,这就表现为从一个或一系列起源中心扩散至其他地带。随着大陆漂移,一些原本处于适宜环境的红树植物可能被带到了不适于红树生长的地带,这便给此处的红树林带来灭顶之灾。还有一些现象颇有意思,某些大陆之间相隔甚远,但两地的某些红树物种间同源性却相当高。相关学者由此推测,在远古时代,两大陆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大陆桥或现今已经沉没的古岛,它们充当了红树植物扩散途经的落脚点。

在地球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冰期,分别发生于前寒武纪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前两次冰期时代红树尚未起源,因此能够对红树植物的变迁产生影响的是距今最近的第四纪冰期,它始于200万年前,距今1.8万年前左右达到最盛期,在1万年前消退。专家估计,第四纪冰期来临时,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 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全球海平面较现在平均下降120米左右,这无疑会导致红树植物的分布大大收缩,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大部分物种可以退却到少数“避难所”中得以生存。

一开始人们认为,到全新世之后,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异常平稳的时期,但近些年来具有较高精确度测年的古气候记录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并不稳定,存在着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变化,表现为小型的冰期与间冰期,较强烈的温度起伏仍然存在。这期间有过非常温暖的时期,例如,在对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第四纪地层孢粉分析时发现,在相当于中全新世的地层中,也有红树植物的花粉,说明在气候温暖时期,中国红树林分布曾达长江三角洲(包括太湖地区)和杭州湾( 包括杭州西湖一带),最北界为江苏南部的地域。

当今红树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来自于人类。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上50%的红树林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围海养殖、围海造田和污染等而消失。东南亚可谓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超过70%的红树林是因为人为破坏而消失。据统计,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1‰,生存状况如此令人担忧,因此,对红树植物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

大陆漂移说篇10

1、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文化的地理差异 B、服饰的地理差异C、体育的地理差异 D、饮食的地理差异2、地***的三要素是( )A、方向、比例尺、***名 B、***名、比例尺、***例C、***名、方向 、比例尺 D、方向、比例尺、***例和注记3、下列***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 B、 C、 D、4、***幅面积相等时,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C、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 D、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5、在地理上用字母表示经纬度,习惯上用S表示( )A、东经 B、西经 C、南纬 D、北纬6、地球上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 )A、地轴 B、赤道 C、本初子午线 D、180°经线7、关于某地(25°N,98°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 B、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W,160°E 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 D、 0°经线和180°经线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10、中纬度是指( )A、0°~30° B、23.5 °~66.5° C、30°~60° D、60°~90°11、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海洋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陆地12、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 ②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③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 ④东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3、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和欧洲 B、非洲和亚洲 C、欧洲和非洲 D、南美洲和北美洲14、面积和最小的洲是( )A、亚洲、南极洲 B、北美洲,大洋洲C、亚洲、大洋洲 D、南美洲,欧洲15、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 )A、平原、山谷、盆地、鞍部、丘陵 B、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 D、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平原16、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B、海底 地形比较单一C、海底最浅部分是海沟D、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是洋盆17、下列四幅等高 线地形***中,表示山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中①至③所示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19、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20、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A、大地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假说 C、海底扩展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21、下列 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①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③④ B、①③ C、 ②④ D、①②22、世界上的平原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23、读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24、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为6357千米25、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陆漂移说10篇

学习

五角星的折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五角星的折法10篇,内容包括五角星的折法剪纸,长条纸五角星折法。Abstract:Accordingtothenationalflagstandardrequirements,utilizetheself-madeflagpositionmeasuringplatetomeasure

学习

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的句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鼓励学生上进的暖心励志句子,鼓励女儿努力学习上进的句子。首先,让孩子们***完成一系列智力拼***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

学习

水的重要性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水的重要性10篇,内容包括水的重要性及作用10字,水对皮肤的重要性。六年级:杨梦瑜

学习

小山羊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山羊10篇,内容包括小山羊故事,小山羊dj。

学习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黄芪的作用和功效10篇,内容包括黄芪的十大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芪生脉饮功效与作用。(1)先挑出黄芪、***参、甘草中的杂质,旨在讲卫生。(2)将生黄芪、***参、甘草浓煎,去药渣,取浓汁备用。(3)将大枣、糯米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熬成粥,待粥

学习

酒店前台转正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前台转正总结,内容包括酒店前台转正申请书,酒店转正总结通用六篇。酒店财务管理主要是指酒店的资金管理,其对象是酒店的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酒店财务管理

学习

庆国庆黑板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庆国庆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庆国庆黑板报版,庆国庆黑板报短文。庆国庆文字黑板报***片2庆国庆文字黑板报***片3庆国庆文字黑板报内容:青春为祖国崛起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了,六十八年的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这六

学习

人琴俱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人琴俱亡10篇,内容包括人琴俱亡意思,人琴俱亡的文章讲解。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2.教学过程2.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由刚结束的重阳节引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背,引出“兄弟情深”这一话题。

学习

人生能有几回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能有几回搏10篇,内容包括人生能有几回搏怎么理解,人生能有几回搏演讲稿。他带走了一段历史,警示国人牢记那***年代,让历史不再重演。......容国团,一位生的辉煌,死的悲壮的体坛英雄。1937年8月10日,容国团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

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包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全文。一、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理论支撑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学生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学习

英语试卷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试卷10篇,内容包括英语试卷答案推荐,英语试卷及答案文档。

学习

喝西北风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喝西北风10篇,内容包括喝西北风的软文,喝西北风的传说。4、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枉檐《游边》:“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企业工作汇报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工作汇报,内容包括企业工作汇报总结范文,企业工作汇报写作。“两线一站”组织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组织上得以保证。1、群监会组织。根据煤矿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各矿井建立了以工会***为主任的群监委员会,下属队班相应建

学习

绿萝怎么养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绿萝怎么养10篇,内容包括客厅养绿萝好吗,高桩绿萝怎么养。因为新鲜的蛋壳都有残留的蛋清,而蛋清流入土壤内会发酵发热,烧伤根系,而且还会散发臭味,容易引发虫害,对它的生长没有一点好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它并不能代替肥料,养护时

学习

走进奇异大陆(下)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走进奇异大陆(下),内容包括奇异大陆的思维导图,奇异大陆主要内容。当探险队在澳大利亚玩得正高兴时,留在研究所看家的机器人叮叮给约克博士发来了一条讯息,告知博士有一个科学家会议必须去参加,时间就在三天之后。“博士,你走了

学习

大陆基督教堂数量调查

阅读(37)

中国社科院最新的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0》显示,目前大陆基督教会已有55000多个堂点。不过,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数据过于保守。尽管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数字,但专家大多认为,真实的数字应该远远高于55000。从这些并不确定的数字当中

学习

被海洋遗忘的旧大陆

阅读(25)

欧洲有两颗大牙,一颗叫做西班牙,另外一颗叫做葡萄牙。这两颗硕大的牙齿发现了地球是圆形的,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人们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由于航海业的飞速发展,这两个国家占据这南欧的大片土地并且在中世纪的时候横扫了全世界。当时的世界上只

学习

黑暗大陆的亮点

阅读(23)

申遗,申遗!这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字眼,每年都有许多经费花在“申遗”上。我对“申遗”一向都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与“非洲遗产基金会”负责人Ndoro博士谈话之后,却明白了为什么“申遗”对非洲另有一番特殊意义。提起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

学习

台湾没有大陆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台湾人说的那么坏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台湾没有大陆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台湾人说的那么坏,内容包括台湾人怎么能听懂大陆的新鲜词语,谈台湾人素质的书。一在我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台北市郊,学校附近也是农田,那时候,对台湾农村印象也很好,民情很淳朴,保持着自己的做事

学习

莎莎为何香港风光,大陆凄凉?

阅读(22)

过去6年间莎莎的累计亏损超过1亿元港币,虽然它曾计划达到100家内地店铺的规模,但目前仅开张了44家。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零售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增长率达到20%,与此同时,化妆品连锁专卖也逐渐成为继百货

学习

铁路运输架起欧亚大陆桥

阅读(26)

“欧亚大陆桥就像是一个链条,而各个物流环节就像是这个链条上的每一环,任何一环出问题,整个链条便不会顺畅。”北京亚欧好运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欧好运)董事、执行总经理殷红对记者说,“只有每个环节都顺畅,欧亚大陆桥才能真正做好。”目前

学习

新大陆 新世界 新生活

阅读(33)

作者简介:张文文,出生于苦难的六十年代,成长的岁月血泪斑斑,饱尝艰辛。蒙神呼召成为牧师。2001年嫁给一位美国宣教士。34岁初入大学,最终获得大学学历,圣经文学硕士和教牧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展望大学教授和院长助理,北美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