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西北风10篇

喝西北风篇1

1、喝西北风 (hē xī běi fēng)属于成语。常用于口语。

2、解释: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形容没吃饭,饿肚子。

3、现意:无事情可做,(多用于生活贫困)多用于口语。

4、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枉檐《游边》:“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来源:文章屋网 )

喝西北风篇2

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健康版***中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划入这一区域。此地绝大部分都是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偏少,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从对健康的影响上来看,这里最突出的就是空气污染问题。首先是地理环境造成的,该地区地势较低,西面环绕山地,污染不宜疏散;同时开发程度高,绿色植被较少,气候干燥,沙尘天气多,会对呼吸系统造成隐患。其次是工业较为发达。这里既有内蒙、山西这样的煤炭矿业大省,又集中了电力、化工、钢铁、纺织、食品等多类企业,因此废气、粉尘多,空气质量差。最后,城市地区汽车多,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很严重。尾气中大量的二氧化氮,可导致肺部受损和呼吸系统的问题。

北京高血压发病率全国最高。北京市卫生局最近一次公布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即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压,居全中国首位。专家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北京多数人为北方人,口味重,爱吃盐,人们应酬多,喝酒也多,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二是竞争压力大,对血压有一定危害。专家表示,预防高血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少吃盐,少喝酒,其次是控制体重,均衡饮食。

众所周知,山西煤矿资源丰富,煤矿业繁盛,因此空气遭受煤尘污染严重。以该省的临汾市为例,目前该市400多万居民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专家指出,山西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的城市,老百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少吸烟,远离烟草。二是注重家庭小环境,尤其警惕油烟污染。三是不要在马路边晨练,出门尽量戴口罩。四是要注重保护环境,环境好了,才能消除肺病隐患。不过,山西人喜食醋。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醋可以消除疲劳、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经常吃点醋,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压上升,达到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西部连接内陆,东部半岛伸入黄海。沿海的饮食方式让当地痛风问题突出。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市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达13%以上,其中男性发病率18.32%,女性发病率8.56%,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是最高的。专家指出,痛风古称“王者之疾”,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可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饮食、饮酒。青岛地区的市民非常热衷于喝啤酒、吃海鲜,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生活习惯,这造成了本地区痛风的高发。预防痛风要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肉汤、海鲜等,禁饮啤酒和白酒。

东北 高发脑卒中,不都怪天冷

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多年来一直是脑血管病重灾区。光是哈医大四院,每个冬季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就达4000人,占全年卒中病人的四成。气温骤降,12月中旬,气温已降到零下21~29摄氏度,东北地区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已经住满了脑卒中病人,甚至到了需要加床的地步。

专家表示,寒冷的气候及不良饮食习惯是东北地区脑血管病发病率位居全国第一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属高纬度、高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平均每年冬季都在6 个月左右,且气候寒冷,最低可达到零下35到40摄氏度。气温降低,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另外,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脑卒中。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除了经常在家“宅”着,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嗜高盐、喜吃肉、爱喝酒,尤其是烈酒,这些因素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形成,成了脑卒中的助推器。另外,东北人性情豪放,情绪容易激动,也常成为脑卒中的诱因。

专家指出,要改变东北脑血管病高发的现状,外界气候不可变,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做起。具体包括:外出注意穿暖,不要逞强少穿,以免寒冷引发血管痉挛;做菜少放盐,多吃低脂、低胆固醇食品;戒烟,限酒;适当锻炼,避免肥胖。此外,应注意避免脑卒中的一些诱因,如生气、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突然改变、用力排便、看电视过久等。早晨醒来后,不要立刻离开被褥,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洗脸、刷牙要用温水。

东北三大看家菜:

炖菜寒风瑟瑟的冬日,一锅热腾腾的炖菜是东北人家不可缺少的菜肴。在全国来讲,东北的炖菜最有名气,也最好吃。炖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烹调方式,因为基本上不超过100摄氏度,不会过度产生有害致癌物质。 炖菜时需要盖上盖加热,食材中的大部分抗氧化成分能得以保存。另外,炖菜放油少,种类杂,符合低脂、营养多样化的特点。人们吃炖菜往往连菜带汤一起食用,能保证矿物质完全吸收不损失,也便于添加各种养生食材。另外,经过长时间小火炖煮后,菜变得非常柔软,更容易消化吸收。

酸菜一句“翠花,上酸菜”,让很多人记住了东北人的最爱。酸菜由白菜腌制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蔬菜的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C、氨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酸菜里大量的***酸菌,是胃肠道正常功能的守护神。酸菜能做成多种菜肴,常见的有酸菜粉丝冻豆腐、酸菜馅饺子、炒酸菜粉等。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除了开胃提神、帮助消化,更重要的有醒酒、去腻的功效,正好应对东北人爱好喝酒、大鱼大肉的习惯。所以,酸菜是东北人名副其实的“看家菜”。

蘸酱菜蘸酱菜,东北人饭桌上一年四季少不了。新鲜蔬菜,能生吃就生吃是东北人的原则。蔬菜生吃营养价值高,一方面膳食纤维丰富;另一方面,蔬菜里富含的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种无机盐等不会被破坏。如今的蘸酱菜早已摆脱了当年大葱蘸酱的粗糙,变得斯文起来。大葱、胡萝卜、心里美、洋葱、尖椒、黄瓜……店家将菜切成小块,干干净净、五颜六色装满盘,旁边再配上一碟诱人的鸡蛋酱,名称也吉利,叫“大丰收”。这种吃法如今在众多南方城市也流行开来。

华东吃得精细过得滋润

东部地区史称“江南”,包括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这一地区季风性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2/3集中于夏季。细腻而温和的气候环境,孕育了江南人细致的生活和饮食方式;优越的沿海地理优势,也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起步腾飞较早,居民体质普遍较好。

江南人崇尚美食、重养生,肯在饮食上花钱,吃得有学问、有名堂。居民以大米为主食,面食吃得较少,杂粮更是难见踪影。这里的人们口味大多清淡,略带甜,很少吃辣椒、大葱、生蒜和陈醋;爱喝黄酒和绿茶。由于历史上“江南地区”就属于富庶之地,因此不论显贵或平民百姓家,人们普遍追求生活品质,活得精致和细腻。

东部地区是黄酒的大本营,如今在上海一带,仍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保持着每餐喝一小壶热黄酒的习惯。黄酒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它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有人说,如果啤酒是“液体面包”,那黄酒就是“液体蛋糕”,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具有舒筋活血、美容抗老等功效。尤其是温热后饮用,还可以使酒中残留的微量甲醇、醛、醚类物质挥发出去,酒香也会更加醇厚。绿茶更是华东人的生活必需品。

虽然东部地区四季温度都较宜人,但是由于其沿海的地域特点,也带来一些疾病隐患。第一种是甲状腺疾病。经过这些年碘盐的推广,碘缺乏病的现状有了明显好转。但近年来,甲状腺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上海地区甲亢发病率已由10年前的1%上升到2%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患者为中青年女性。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人群会进食较多的海产品,从中摄入部分碘,加之人们吃得越来越咸,从碘盐中摄取的碘越来越多,容易导致碘摄入过多。

第二种是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和气候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华东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大批人从事水中作业如捕鱼、捞虾、修筑海塘等,以及人们习惯在雾气、露水多的清晨劳作,都和风湿病有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风湿病在春秋两季比较容易发作,这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少受风寒,避免接触凉水。

西北原汁原味活得洒脱

《黄土高坡》――这首走红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歌曲,至今听起来仍能让人深深体味到其中的豪迈之意。正如长年生活在那里的人,印象中总是如此地肆意而洒脱。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北人豪爽的性格大概也成因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他们能够面对广袤的天地,唱出“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的心声。

西北人的饮食似乎也延续了这种粗犷和厚实的味道。因此,在西北饮食中,你很少见到对原料形状细致雕琢的菜品,代之以自然、真趣。比如,从做面的手法上就能看出,西北人烹调最常用的就是蒸、煮等简单且比较容易保持食物营养的方式。

西北人喜好的原汁原味,还体现在他们对辣椒和大蒜的食用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气候偏干的地区,嗜辛辣的西北人,却较少碰到上火问题。专家认为,这与西北人很喜欢在凉拌菜中加入生蒜或未过油的辣椒有关,且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上火的几率,还能对保护心血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性格上爽朗、想得开的西北人,也有“粗中有细”之处。他们多以玉米和小麦并重,注重粗细搭配,也很善于粗料精作,比如小米粥、芋豆小吃等都是西北人常吃的粗粮食品。

西北人爱吃面,所以在食物极为丰富的今天,他们仍习惯性地延续着以面为主的饮食结构,甚至有人会觉得一天不吃面或馍,就好像没吃饭。

西北地区不同地方也确实都有着“面食为主、食肉偏多、蔬菜较少”的问题,就像最为有名的西北饮食多半都是面食,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西北的拉面、油泼面、***的馕等。然而,从膳食平衡的角度来说,这种饮食习惯还有待改进。

首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的谷物为主,粗细搭配,不仅包括面,还有米,同时搭配粗杂粮,主食过于单一就会造成营养上的失衡;其次,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过多的牛羊肉挤占了蔬果的空间,就可能因蛋白质摄入过量导致肝肾负担加重;或因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

此外,西北是内陆地区,鱼虾等海产品较少,所以,当地人在吃肉上也有着明显的偏好,以猪牛羊肉等红色为多。这一特点很容易导致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以及碘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因此,建议西北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吃些鱼虾类、藻类、大豆制品。

西南“重辣区”考验口腔、肠胃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提起我国西南部地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个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湿润,物种资源最丰富,更是全国“长寿之乡”的聚集地。

无辣不欢。西南地区爱吃辣人尽皆知,贵州人喜吃酸辣,就连吃饭也要配碗辣椒水;云南的少数民族喜欢用盐和辣椒腌制食物;特别是四川人更吃辣成瘾,各色招牌的火锅店和麻辣烫遍布大街小巷。正因为吃辣多、吃盐重,才为当地人埋下了口腔、胃肠道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隐患。另一方面,西南地区蔬果品种繁多,老百姓的蔬果摄入量都较高,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油过辣带来的危害。

乐观平和。四川这块盆地,就像一锅汤中最浓的一瓢。随处可见的茶楼,大大小小的麻将馆,即使再没钱的四川人,也能活得有滋有味、自由自在;云贵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让这里的人能歌善舞,性格开朗。健康的情绪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算是当地人最好的防病“药物”。这也难怪,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王五一研究员等学者,勾勒出中国五大长寿带的分布***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长寿区域都集中于西南部。

专家建议,吃辣时,不妨配点甜、酸食物。甜能遮盖并干扰辣味,酸则可以中和碱性的辣椒素。如果是在家做辣菜,尽量选滋阴、降燥的食物搭配,如鸭肉、虾、鲫鱼、苦瓜、丝瓜、黄瓜等,也可以煮点清凉的绿豆粥、荷叶粥来败火。此外,吃辣时喝牛奶,可以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

华南高温多湿就怕传染病

这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片土地,介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高温、潮湿、多雨。这里绝大多数人每天过的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南中国海带来暖湿的海洋性季风,三角梅、杜鹃、木棉花一年四季姹紫嫣红,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伸展着巨大的植被。这里也是历史上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曾经的蛮荒之地,流放之地,山中布满瘴疠,但少数民族生活得自由自在。这里向来就有“断发文身,不着冠带,嗜食水产,敢食蛇鼠”的传统,直到今天,他们在饮食上的大胆也为全世界人惊叹。

生活在五岭之南的华南人,天生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依然保留着饮食杂博而精细的传统,喜欢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粗粮,做菜讲究清淡、原汁原味,注重养生,在饮食上对各种中药材的运用无人能出其右,再加上天然的优质环境,使他们的脂肪肝、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在全国相对较低。然而,生猛海鲜无一不吃也是他们的缺点,果子狸、旱獭、獾等野生动物的食用,为“***”等重大传染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各种蚊虫滋生,也导致这里的传染病不断。海南是全国疟疾发病率最高的省,香港、广东等地则每到夏季,都会张贴预防登革热以及流行性乙脑的宣传单。由于洪涝灾害高发,肠道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等也时有发生。

由于一年四季高温多雨,所以“湿气重”是让不少华南人头疼的一件事。热性体质的人不怕湿气,但太严重的湿气也会对他们的健康有所损伤。对于寒湿性体质的人来说,湿气不仅会导致腹胀,还会引发妇科疾病。除了使用各种除湿设备以外,可以多喝点健脾去湿的汤,比如红小豆玉米排骨汤、扁豆汤、葛根土茯苓汤、鲫鱼汤等。生姜也是一种可有效去湿的食物。

潮湿的天气里,食物很容易发霉。专家指出,华南地区过去肝癌高发,就与当地人常吃花生油,而用来榨油的花生经常发生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有关。华南人一定要注意,发霉的食物绝不能再吃。平时也要注意通风防潮,以免食物、衣物等长毛、霉变。

华南地区的人大多爱煲老火靓汤、喝凉茶,尤以广东、香港、澳门为最。放点排骨、西洋菜,或乌鸡、当归,小火慢炖,让食材中的营养都溶于汤中,“喝汤能喝出好气色”,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养生方式。不过,老汤、凉茶不能乱喝。专家指出,肉类老火汤中嘌呤含量较高,尿酸高、有痛风的人最好少喝。凉茶要分体质、天气来喝。专家指出,平时怕冷、胃容易受寒的人一般是寒性体质,就不宜长期、大量喝凉茶。体质弱的人要少喝。天气变冷,也要减少喝凉茶的次数,否则容易伤害脾胃。

华中吃饭都太快,伤了消化道 口味重、污染重,也是主要诱因

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划在“华中地区”。中部地区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消化系统肿瘤高发,尤其是食管癌、胃癌等。而饮食习惯、空气和水污染,都会给肿瘤发病推波助澜。

华中地区人民的口味较重,且普遍爱吃辣。华中地区的人做事麻利,吃饭速度快,尤其在河南,经常能看到人们端着一碗烩面,呼呼两口就吃完了。此外,河南人饮食习惯较单一,常年以白菜、萝卜为主,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其他蔬菜水果摄入少,容易导致维生素C缺乏。专家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中部地区人来说,少吃粗糙食物,别吃太硬、太烫、太辣的,尤其是要学会放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

淮河流域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地区之一。美国夏威夷大学水处理专家董良杰介绍,在湖南等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的城市,如株洲、岳阳、长沙等,就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中国很多有色金属矿、化工厂在这些地区相对集中,水患伴生的污染事故也频发。

湖南人爱嚼槟榔。从环境来看,嚼食槟榔后乱吐汁,有碍观瞻,影响环境卫生。从医学角度看,新鲜槟榔含有槟榔碱,具有轻微成瘾性。而腌制槟榔需添加生石灰、麻黄等,过量食用会加速心跳、收缩血管。长期用力嚼槟榔,会导致牙齿裂开或折断;造成颞颚关节疼痛和病变,张嘴闭嘴有疼痛感。近年,由于嚼食槟榔而造成的口腔疾病,越来越多见。连续吃槟榔超过一年,易造成口腔瘢痕、黏膜广泛纤维化,有的人张口都困难,进一步则可能发展成口腔癌、喉癌等。

湖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淡水鱼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因此,当地人几乎餐餐都离不开鱼。但近年,湖北水污染严重,人们在吃鱼、海鲜等水产品时就要多注意,才能既饱了口福,又避免污染。专家建议,买鱼时应尽量选个头小的。小鱼养殖时间短,相应受污染的程度就低一些。

喝西北风篇3

黍在历史上的地位好像是要比粟高,古时做尺必离不开黍,十粒黍头对头排起来就是一寸,黍可以参与度量衡的制定,真是不能让人小瞧。而小米在生活中似乎要比黄米更重要,北方人,几乎天天都要喝粥,喝粥就离不开小米,坐月子女人,小米粥更是首选,早上一顿,中午一顿,到了晚上再来一顿。好小米熬出粥来是一派金黄,闻着也香,和大米完全不一样,大米熬粥就“棺材板”咸菜,再来两根油条,是北京的平民早餐。当然更北京的是豆汁焦圈儿加老咸菜,豆汁好喝吗?好喝,到了北京我天天都要喝豆汁,但豆汁再好都不可与小米粥同日而语。

我直到现在都不知道除了中国人,其他国家的人喝不喝粥,西餐中肯定是没有粥,在日本,好像也没有,韩国,好像也不知粥为何物。说到粥,北方的粥和南方的不一样,北方的粥简单,要变个花样也不过在粥里加些红小豆或绿豆,或者是和山药一起煮,山药粥很好喝,黏黏乎乎,喝的时候还要炝些葱花儿在里边,很香。冬天我是要喝这种粥的,晚上,不吃别的,煮一锅山药粥,外边下着雪,屋里人在喝粥,直喝出一脑门汗来。那年我去天津看望孙犁老先生,老先生说起当年在山西大同繁峙的山上养伤喝小米粥,尤兴致勃勃。

小米在五谷中最养人,身体弱的,大病初愈,都要靠小米粥来调养,没听过用大米来调养的。南方也好像不种小米,在南方,喝小米粥是一种讲究,不是生活中的常规性饮食。说到小米,再早,最有名的是山西沁州黄,产量极低,好像是只有面积很小的一块山坡地上出产的最好,煮出粥来颜色金黄,上边结一层“油皮”,口感特别滑爽。这样的小米当地人都不舍得用来吃稠粥,小米稠粥是干饭,但又和大米饭不一样,是黏黏稠稠的一团,临出锅要用勺子不停地搅,是搅做一团。小时候吃小米稠粥,每人碗里放一块,然后趁热在碗里一颠一颠把它颠成个圆球,吃小米稠粥,菜码儿应该是山药丝老咸菜丝拌的凉菜,这凉菜又必得胡麻油炝几粒花椒才好,没听说过吃小米稠粥而吃炖肉,或炒一盘过油肉。小米还可以做捞饭。捞饭好像没小米稠粥那么好吃,小米捞饭好像是要有酸菜做菜码儿最好,也不宜大荤。所以说小米是最最平民化的,说平民化好像也不对,大富大贵者也离不开小米,一句话,好东西谁都喜爱。

河北遵化的小米也好,颜色金黄不说,最好的地方是下锅十分钟就好,十分黏稠滑溜,年年有人从河北往回带他们的小米,说到喜欢,我最最喜欢河北遵化的小米,因为它不浪费时间,很快就能喝到肚子里。但要说到好,灵丘的“东方亮”却非其他小米可比拟。灵丘“东方亮”小米经熬,粥熬好,喝到嘴里滑爽有加而米粒尚在,真正是粥的至高境界!如果喝小米粥,而不见米粒,那可能与玉米面糊糊差不多,北方人把用面做的近似于粥的饭叫“糊糊”,如果小米粥熬到跟糊糊一样,虽然小米的味道尚在,但已经不是粥。“东方亮”小米好,好就好在喝粥的时候米粒尚在,口感之好真是可以用“珠圆玉润”四个字来比方。

喝西北风篇4

光泽县地处闽赣边境。是福建的西北大门。素有“瓯闽西户”之称。这里山川俊秀,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民间擂茶为当地_绝。据有关史料记载:“乡间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妇人聚会之饮。为茶内入药草。擂棒擂钵工具而制。”用料很讲究,工序也很精细,是当地农家妇女定时用当地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炒熟的大米、豆、花生、芝麻和甘草、、陈皮、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制的大钵(又叫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的水,进行细细地研碎,一直磨成泥状。然后倒进茶钵里。冷饮用山泉水冲泡。热饮用开水冲泡,放置沉淀。即可饮用。色泽成棕灰,清洌甘醉。香气四溢,喝后甜润在口,余味无穷。有提神舒气、祛风散热、养胃等功效。长期饮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当地农家爱饮的茶品和妇女聚会的饮料。

“叫茶”,是当地农家妇女聚会喝擂茶的一种习俗。往往是一家妇女家中有事,就先擂好茶,请要好的妇女姐妹来家聚会喝。过去妇女地位很低,受了气,或者家中有什么大事,要找人说说,倾诉一下。通过这“叫茶”的方式把平时要好的姐妹请来家,一来调整心情,发泄一通;二来有请大家帮忙的意思。

这种“叫茶”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童养媳,丈夫年纪比她小,不懂事。公婆又恶又奸,从来不把她当人看。她每天早上鸡叫头遍就得起床,晚上到十一二点才能去睡。烧饭、喂猪、洗衣、挑水、砍柴、推磨,除吃饭时间外,难得歇一下。后来年纪大了,有了孩子,做家务。带孩子。照顾一家,更是劳累,她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那天。恰好公婆外出,她在家擂了茶。就去叫了同村几位当童养媳的姐妹来家。大家围坐在桌子前。边喝茶边吃东西。你一言,我一语。把多年受的苦都倒出来。说了又哭,哭了又说,互相安慰,出主意,想办法,商量如何反抗,对付公婆的***。大家互相讲讲。发泄一下,再喝上这理气消火的擂茶。更觉得心里很舒适,人也不会那么难过。后来就定期这样以喝擂茶为名相互“叫茶”,来掩饰聚会的目的,此后慢慢就形成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喝西北风篇5

就如贾平凹在《陕西小吃小识录》所说,“吃是人人少不了的,且一天最少三顿,若谋道不予食吃,孔圣人也是会行窃的,这似乎就如封建年代里坡所说的,为官并不就是耻事,不为官并不就是高洁一样。更有一层,依我小子之见,吃也是一种艺术!”

并且这吃,还是一种讲究。比如什么季节吃什么菜,怎么吃?什么季节喝什么酒,怎么喝?都得拿捏好。你看那羊肉泡馍,就得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才能吃出鲜味;而黄桂稠酒,就得放在冬天喝。北风肆虐之际,在家温一壶稠酒,邀上三五好友,就着几粒花生米和豆腐干,在桂花香味的萦绕下,细细品味稠酒绵甜醇香的口感,那份舒适惬意真是神仙也不换。若有明月相陪,岂不更好?

李白饮稠酒成诗百篇

黄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陕西稠酒、贵妃稠酒、臻品稠酒。古称“醪醴”、“玉浆”,始于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医药总集《黄帝内经》曾多次提及醪醴,它以五谷为原料,经熬煮、发酵、酿造,是一种甜酒。

在蒸馏酒发明之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稠酒,《诗经・周颂》里就有:“丰年多黍多,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黍指黄米,即糯米。商周时期,关中地区一到粮食丰收时节,人们就会拿出黍稻作为酿造稠酒的原料,以此来贡献祖宗和用于各种祭祀。

醪醴因用糯米酿制,状似***汁,略带黏稠,又被古人称为“玉浆”,周朝初年,王室专门设置了掌管酿酒的官职。这些人不仅颁发酒的***令,同时还直接组织和监督酿酒。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宇文曾是醪醴的忠实粉丝,为了好好培养接班人,宇文邕还特意下令,禁止醪醴进入东宫。

唐人饮酒风气甚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文人学士、农夫渔夫、妇人游子,无人不贪杯中之物。当时的酿酒技术较先进,诗人根本离不开酒,酒已经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基本条件。从唐诗中,我们可窥见一二,如王绩“夜夜遣人沽”、李白“日日醉如泥”、杜甫“得醉即为家”,白居易“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等。

传说唐玄宗携杨贵妃光临长乐坊饮酒,贵妃被那味美醇香的稠酒倾倒,当即将手中的桂花赠与店主。店主将桂花植于贮酒园中,不料桂枝生根开花,在长安坊繁衍成林,花开时节,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长乐坊。店主遂将桂花用蜜腌制后兑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远溢。“黄桂稠酒”便由此传开,成为李白挚爱。

杜甫《饮中八仙歌》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是对其畅饮黄桂稠酒的生动写照。关于李白饮的就是黄桂稠酒这一点,近年来出土的唐墓壁画或可提供佐证: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所描绘的景象。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稠酒好喝 可惜带不出潼关

黄桂稠酒的特点是,状如牛奶,汁稠醇香,绵甜适口。它酒精含量低,仅为15%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带人人喜爱的酒酿汁,也像街头小吃浇蛋花的醪糟汤,非一般酒清澈。称它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

“一般酒澄清,此酒黏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绵甜。乡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儿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润肺。”贾平凹在其《陕西小吃小识录》一文中介绍道。

西安的稠酒多为家传,一代一代手工制作,数量不大,但风味却保留了下来。目前以长乐坊徐氏黄桂稠酒、“陕菜正宗”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等一批饮食“老字号”制作的稠酒风味最为醇正。

世居长乐坊的徐氏一家,祖祖辈辈以酿稠酒为业。徐氏后代徐仁福酿制的黄桂稠酒,到明末清初时已誉满长安,声名远播。于右任曾慕名到长乐坊徐氏稠酒店饮酒,酒酣耳热之际,索要文房一挥而就“徐家黄桂稠酒店”。徐仁福惊呆了,立即将于右任题字制成牌匾,高悬店门,一时成为徐家一大荣耀。

1924年7月,鲁迅应邀赴西安讲学时,对黄桂稠酒产生浓厚兴趣,几次要求痛饮。西安事变时,在西安饭庄宴请各界名流,用的就是徐氏黄桂稠酒。1956年,***、郭沫若来西安考察,在西安饭庄喝了热腾腾的徐氏稠酒后,郭老兴奋异常,连声说此物“似酒非酒胜似酒”,***也频频颔首称赞。

之所以称徐氏稠酒为稠酒中的上品,还源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自古以来,徐氏酿酒选料十分精细。在酿制过程中,蒸米的火候、下曲的剂量、发酵的时间、冲米的水温、过酒时的转、搅、搓、揉、压等制作技法,独树一帜。酿出的酒,色白如玉,加热后,醇香四溢,风味独特。

早年间,稠酒放置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时间一长,它就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此要趁新鲜时饮用。很多想喝却喝不到的外地人为此十分苦恼,并经常发出“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的感叹。好在现在技术交通如此发达,从前带不出潼关的稠酒如今遍布海内外。

转、搅、搓、压是关键

黄桂稠酒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其过程中有些“秘诀”却不为外人所知。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稠酒”的身影,有些人对稠酒压根就不懂,但看到稠酒畅销,就跟风大胆地干起来。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世人根据“稠酒就是要稠”,认为原本清亮如玉液的上品稠酒是“不正宗”的,反倒将杯里腻腻糊糊的认成正品,颠倒黑白,令人啼笑皆非。

事实上,黄桂稠酒的生产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单单“黄桂”两字,就需要用鲜桂花和白糖腌制而成的桂花酱,掺入酒中再过滤,才能体现出来,单凭这一道工序,就能使人分出正宗和非正宗。至于其浓度,关键要看口感,并不是越稠越好。

稠酒的酿造工艺几乎和做醪糟的方法相同,可以说是酿酒的前奏曲。首先,你需将糯米泡在清水中4个小时,木瓢搅拌使脏物上浮,撇而弃之。然后开始蒸米,将米大火加温蒸至八成熟,待米晾干后把它拌入以小麦制成的酒曲中,装坛封闭使它发酵,发酵期保持在室温30℃左右,三天后就成了醪糟。饮用时,将酒汁倒入酒樽里,放在开水锅中加热烧开,并在酒中调入黄桂、白糖,即可饮用。另外,也可将原汁不掺水过滤而食饮。

喝西北风篇6

1、腌制和风干的肉,鱼,腌菜,咸蛋,果脯,稻米,坛装的米酒,这些肯定都少不了,也会带家禽上船,虽然说几乎都是靠着海岸线航行,但遇上风暴和逆风偏离航线,一两个月漂流在茫茫大海上也是可能的,运气好的地方在于,中国海的季风和洋流决定了漂流的方向,往上,东北方向飘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往下,西南方向飘往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不远,岛屿众多,得坏血病的几率非常少。

2、中国水手一定会带一件东西上船:茶叶。而茶叶中包含维生素C。在古代中国,在中国海和南海、印度洋上扬帆远行的水手,都出自三个省:福建、广东和浙江。这三个地方的人喝茶多过喝水。

3、欧洲人喝啤酒,我们喝茶,在抵御坏血病方面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坏血病原理一直到20世纪才被发现,但几个世纪前人们凭经验就解决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喝西北风篇7

自从福娃完成奥运会后,北京城就来了一个大坏蛋——风魔。

迎迎和妮妮为了打败风魔。到遥远的大山去寻找“保卫”天使。一路上,它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风积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它们一点儿也不在乎。最后它们来到 了一个会发光的山洞,走进山洞,如同仙境般。突然一个小东西从迎迎、妮妮眼前飞过,妮妮以为有妖魔,连忙把它抓住。“你,你是谁?”小东西说。迎迎温柔地对小东西说:“我们是来找‘保卫’天使的,你知道它在哪吗?”小东西笑嘻嘻地说:“我就是啊!”“啊!太好了,请你和我们走一趟,好吗?”“好!”

“保卫”天使和迎迎、妮妮回去了。

经过激烈的战斗,它们终于打败了风魔。北京城又恢复了以前的太平日子。

喝西北风篇8

文/梁实秋

严辰《忆京都词》有一首是这样的:

忆京都·陆居罗水族

鲤鱼硕大鲫鱼多,

当客击鲜随所欲。

此间俗手昧烹鲜,

令人空自羡临渊。

严辰是浙江人,在鱼米之乡居然也怀念北人的烹鲜。故都虽然尝不到黄河鲤,但是北平的河南馆子治鱼还是有独到之处。厚德福的瓦块鱼便是一绝。一块块炸黄了的鱼,微微弯卷作瓦片形,故以为名。上面浇着一层稠黏而透明的糖醋汁,微撒姜末,看那形色就令人馋涎欲滴。

我曾请教过厚德福的陈掌柜,他说得轻松,好像做瓦块鱼没什么诀窍。其实不易。首先选材要精,活的鲤鱼鲢鱼都可以用,取其肉厚。但是只能用其中段最精的一部分。刀法也有考究,鱼片厚薄适度,去皮,而且尽可能避免把鱼刺切得过分碎断。裹蛋白芡粉,不可裹面糊。温油,炸黄。做糖醋汁,用上好藕粉,比芡粉好看,显着透明,要用冰糖,乘热加上一勺热油,取其光亮,浇在炸好的鱼片上,最后撒上姜末,就可以上桌了。

一盘瓦块鱼差不多快吃完,伙计就会过来,指着盘中的剩汁说:“给您焙一点面吧?”顾客点点头,他就把盘子端下去,不大的工夫,一盘像是焦炒面似的东西端上来了。酥、脆,微带甜酸,味道十分别致。可是不要误会。那不是面条,面条没有那样细,也没有那样酥脆。那是番薯(即马铃薯)擦丝,然后下油锅炒成的。若不经意,还真会以为是面条呢。

因为瓦块鱼受到普遍欢迎,各地仿制者众,但是很少能达到水准。大凡烹饪之术,各地不尽相同,即以一地而论,某一餐馆专擅某一菜数,亦不容他家效颦。瓦块鱼是河南馆的拿手,而以厚德福为最著;醋溜鱼(即五柳鱼)是南宋宋五嫂五柳居的名菜,流风遗韵一直保存在杭州西湖。《光绪顺天府志》:“五柳鱼,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鱼最美,故传名也。今京师食馆仿为之,亦名五柳鱼。”北人仿五柳鱼,犹南人仿瓦块鱼也,不能神似。北人做五柳鱼,肉丝笋丝冬菇丝堆在鱼身上,鱼肉硬,全无五柳风味。樊樊山有一首诗《攘蘅招饮广和居即席有作》:

闲里堂堂白日过,

与君对酒复高歌。

都京御气横江尽,

金铁秋声出塞多。

未信鱼羹输宋嫂,

漫将肉饼问曹婆。

百年掌故城南市,

莫学桓伊唤奈何。

所谓“未信鱼羹输宋嫂”,是想象之词。百年老店,模仿宋五嫂的手艺,恐怕也是不过尔尔。

茶外意味

文/王志坚

鲁迅生长于茶乡,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15岁时就逐字逐句地抄录茶圣陆羽的三卷茶经。绍兴平水地方本来盛产茶叶,以绿茶为大宗,不过以质地论还不及杭州的龙井为良。所以鲁迅喜欢买龙井茶喝,到上海以后,因为离杭州较近,又有同乡友人在杭州工作,就常托友人代购。1928年7月中旬,鲁迅偕夫人许广平游西湖,回去时就没有忘记买龙井茶。

据周作人在《补树书屋旧事》中说,鲁迅喝茶一向不十分讲究:“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壶,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内放一点茶叶,泡上开水,也没有盖,请客吃的也只是这一种。”由此看来,鲁迅的茶具与浙东农民的茶缸差不多。

鲁迅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青云阁,喜欢在喝茶的时候伴吃点心,且饮且食,常结伴而去,至晚方归。30年代的上海,每至夏季,沿街店铺备有茶桶,供过路人饮用解乏。鲁迅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在上海四川北路开一书店,门口也置一茶桶。鲁迅得知十分赞同内山此举,多次资助茶叶,合作施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淡泊,关心民众。他以茶联谊,施茶于民的精神,更为中华茶文化增辉。

喝西北风篇9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得像只羊,同时又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地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地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的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为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地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做什么他都出全力,为的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的。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需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么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地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嘘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人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阅读练习】

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喝西北风篇10

要说这“西瓜”大名儿,其实来头不小。

往远了说,是汉朝张骞捎带脚的功劳。老张家风尘仆仆打西边回来,除了金银财宝,稀奇古怪的以外,端着银碟说是“稀瓜”,请汉武帝尝鲜儿。一看:皮绿,疙里疙瘩;摸不得,扎手;看着不顺溜。汉武爷龙颜大怒,不吃不说,贬了老张的职,发配了,献情儿没献好――炸了。“献瓜争宠”遭了贬,张骞郁闷。在海州盐府任上,没闲着,几经改良,这事儿就成了。再恭让武帝爷品,龙颜大悦了。南瓜、北瓜、冬瓜都有了,就叫“西瓜”吧!都那么说,谁知真假。

盛夏来临,正是老北京时令当家水果――西瓜面世的季节。黄瓤儿的、红瓤儿的、黑子儿的、白子儿的,肉鲜汁美,让您在消暑解渴的同时,还能得到味觉的满足。那时西瓜的品种没有现在的多,老几样儿:黑蹦筋儿、大三白、绿花儿皮等。而且,时令性极强,一过八月节,西瓜就拉秧了。哪像现在,一年四季总能吃上来自天南海北、品种繁多的西瓜。寒冷的冬季,就着火锅吃西瓜,竟也成了时下的一道风景。

每当吃西瓜的时候,禁不住总要想起老北京的西瓜摊儿。

瓜摊儿有行商与坐商之分。

行商的摊儿,大多是独轮车或排子车,车厢瓜立着堆起来,车把搁案板,在街头巷尾沿街设摊叫卖。看着简易,实则讲究。上层摆满切开的半个瓜,瓜面一律朝外展示,下层蓝布打湿了平铺在案子上,一是干净二是利落(湿布不起皱)。大块瓜竖着切开分牙儿,码在后排,小块按四分之一分牙儿,切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块,这就开卖了。

坐商就架案子了,西瓜被整齐地码在摊案下,而且每个下面要垫草绳圈,用抹布擦得光滑水亮,码成山形。讲究点儿的,防日晒、防雨淋,还要用苇箔支上凉棚,围个圈儿。

有时也有京郊的瓜农赶着马车,自个儿地里的摘了现卖。他们往往更随意,找块地儿,让马歇脚、喂喂料,买卖就做了。人坐在槽帮上,整车的西瓜任您挑,遇着心里拿不定主意的,说出要多大个的,瞧瞧、拍拍、听听,一准儿挑得八九不离十。进城的瓜农,实诚。

一个西瓜切几块,切得是否均匀,既要根据整个瓜的大小,还得看摊主切瓜的手艺。先看看家伙什儿――特制的西瓜刀。刀身一寸宽,一尺长,刀头无尖,是齐头的。刀片薄,刀刃磨得锋利,一般随西瓜的外形打制成长弧状。切瓜时翘着,刀两头绝不沾案。刀把用光滑的枣木制成,握在手里舒坦。切起瓜来得心应手,切出来的瓜自然规矩漂亮。那时的瓜季只是夏秋季节。天气热,又常下雨。烈日下卖瓜人一把破芭蕉扇既轰苍蝇又遮阴,物尽其用。再讲究些,案上还要放冰,一大块从冰窖里趸来的天然冰,把西瓜摆在冰上,遂成冰镇西瓜。一声“冰镇的凉咯,落汗儿!”听着那汗儿真就没了。

光会卖还不是好把式,摊主还要擅吆喝,有句老话儿:“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姓不姓王单说,五花八门的叫卖声少不了。无论是唱还是喊,嗓音或宽亮或窄高,几乎都拖着长腔,那吆喝声,一二里地外都能听得真真的。要是碰上几个摊儿叫劲,就热闹了。吆喝声你来我往,此起彼伏,煞是好听。瓜摊儿叫劲,明理儿人都略知一二。这声或低或高吆喝就是较量中的暗斗,唯恐谁拾了先机。京城燥热,此起彼伏的合唱,也多少驱走了烦闷。卖瓜人比谁都明白:沙瓤肉瓤,得看种瓜的地界儿;水多水少,比的是瓜农勤快;瓜熟瓜生,拼的是积攒经验。到了上西瓜的时辰,聪明的摊主直接跑瓜地,个个过手,保熟保甜,心里有底。买主心里有了小九九:脸儿黑的,瓜好;白脸儿的吆喝,只是好听,心里真没底儿。

西瓜子儿也不糟践,归拢一块堆儿,搁在盖帘上,屋檐下,晾干。到了天寒喽,围着火炉吃自家的“炒货”――惬意中透着滋润甜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喝西北风10篇

学习

英语试卷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试卷10篇,内容包括英语试卷答案推荐,英语试卷及答案文档。

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包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全文。一、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理论支撑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学生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学习

人生能有几回搏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能有几回搏10篇,内容包括人生能有几回搏怎么理解,人生能有几回搏演讲稿。他带走了一段历史,警示国人牢记那***年代,让历史不再重演。......容国团,一位生的辉煌,死的悲壮的体坛英雄。1937年8月10日,容国团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

学习

人琴俱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人琴俱亡10篇,内容包括人琴俱亡意思,人琴俱亡的文章讲解。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2.教学过程2.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由刚结束的重阳节引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背,引出“兄弟情深”这一话题。

学习

大陆漂移说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陆漂移说10篇,内容包括大陆漂移的简介内容,大陆漂移说基本论点。

学习

五角星的折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五角星的折法10篇,内容包括五角星的折法剪纸,长条纸五角星折法。Abstract:Accordingtothenationalflagstandardrequirements,utilizetheself-madeflagpositionmeasuringplatetomeasure

学习

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的句子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鼓励学生上进的暖心励志句子,鼓励女儿努力学习上进的句子。首先,让孩子们***完成一系列智力拼***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

学习

企业工作汇报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工作汇报,内容包括企业工作汇报总结范文,企业工作汇报写作。“两线一站”组织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组织上得以保证。1、群监会组织。根据煤矿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各矿井建立了以工会***为主任的群监委员会,下属队班相应建

学习

绿萝怎么养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绿萝怎么养10篇,内容包括客厅养绿萝好吗,高桩绿萝怎么养。因为新鲜的蛋壳都有残留的蛋清,而蛋清流入土壤内会发酵发热,烧伤根系,而且还会散发臭味,容易引发虫害,对它的生长没有一点好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它并不能代替肥料,养护时

学习

折纸玫瑰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折纸玫瑰10篇,内容包括荷氏玫瑰折纸,折纸欧美玫瑰。看到的欧美折纸玫瑰花的变体玫瑰花效果***时,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酒杯玫瑰。是这样的,这个欧美变体玫瑰花在基本的结构上和制作过程上和酒杯玫瑰都非常的相似,不过比酒

学习

枣子的功效与作用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枣子的功效与作用10篇,内容包括烤枣子的功效与作用,枸杞子加枣子功效作用。红枣不仅滋润肺部,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能抑制人体内结核杆菌的活性。当人们患有肺结核、肺结核、咳血等严重疾病时,及时服用红枣也能起到特别明

学习

幼儿园见习工作模板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见习工作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见习个人总结100字,幼儿园见习任务范文。我那个时刻心是甜蜜的,我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我也开始喜欢上这群孩子了。因为他们聪明的让我吃惊,可爱的让我心疼。虽然喜欢上了这群孩子,可是日常常

学习

力的分解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力的分解10篇,内容包括力的分解问题大全,力的分解经典试题。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知道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能够在具体问题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

学习

无线环境监测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无线环境监测,内容包括无线环境监测设备,无线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并制作一套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实现对周边温度和光照信息的探测与采集。该装置由1个监测终端和不多于255个探测节点组成(实际制作2个)。每个装置由无线收

学习

喝西北风也会中毒

阅读(18)

秋天本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2011年入秋以来,整个北京城一直被浓重的雾霾所笼罩,街道上弥漫着呛鼻的硫磺味。这个城市的1700万人都被困在这个巨大的气罐里,终日只见灰黄的天空,蓝天白云成了奢侈品。经常穿梭于国内外的贝志城这样形容国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