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理论支撑 有效尝试 教学策略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很多人给出自己的不同思考和回答。应试教育支持者说,能够让孩子考高分,考上好的学校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素质教育支持者反驳说,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才能算是好的教育。平衡主义者说,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既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素质,又要能够让孩子考高分,考上好大学。大家说的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又都有些片面。我的答案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现谈谈自己对适合教育的理解和做法。
一、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理论支撑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学生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个体,他们在性格特征到学习品质等方面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征。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必须创造适合他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理论支撑。
二、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1.了解学生差异。进行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了解学生差异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课堂教学前测法,指根据即将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通过这样的方法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为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对即将进行的课文讲授,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设计了以下题目。
①你了解朱自清吗?他生活在哪个年代?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②《背影》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你什么震撼?
③这篇散文中有哪些字词是陌生的?有哪些句子描写十分感人?
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检测,我能够大致了解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这个反馈进行梳理,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有些问题我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比如我了解到小明同学对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很了解,就在课堂教学中讲到作者简介时,让小明同学给大家做个介绍。通过这样的接受,同学们都对小明流露出佩服的意思,从而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小明同学是一个激励,让他感到强烈自尊。
二是课堂教学后测法,指根据已经进行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进行检测,看看全体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掌握得怎样,从而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对个别学生做进一步的个别辅导。通过这样的两种方法,我们不断掌握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从而为我们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调整自己的策略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在学习完《将相和》一课后,我提出以下问题:
①文章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为国家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②文章通过“将相和”的故事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发?他们身上分别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能检测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掌握程度,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况,为以后的教学调整策略进行有益反馈。
2.适合教学尝试。通过观察和了解,我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根据这些差异,我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①针对视觉学习型同学:这类同学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认真地听讲,眼睛会紧盯老师,这也是教师通常认为学习认真的学生比较受欢迎。针对这类同学,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把学习材料转化成***表或者***画形式,而且不忘留下一些板书,我们的板书就是针对这些同学设计的,以便这些同学通过视觉的强化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2篇
关键词: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要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培养每一个学生。因此,现代教育不是选拔最优秀儿童,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能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也消除了课堂上的五小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不可偏废,都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已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容易切入、层次多、要求灵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备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正确认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应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无师似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回忆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若干心得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3篇
一、一本教材,三种进度,正视学生差异
冯先生讲了一个“老虎当校长”的故事: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投资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森林动物学校,要培养的是样样都会的动物。由于森林里没有一个动物能样样都会,结果开学三个月以后,最后一只动物也退学了。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他的一个观点:“老虎的错误在于定错了教育目标。学校能培养出什么都会的学生吗?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吗?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实现其充分、和谐、自然、均衡的发展!”“学生差异大,都面对同一个目标没有办法教,但是如果都面对上一个目标,事情就好办了。我的课堂就是一种教材三种进度,20%的同学瞄准150分,60%的人瞄准130分,20%的学生瞄准100分,最后每个人都提高到了一个高度。最后我的教学质量全都上去了。”冯恩洪说,这是学生和教法的组合。有人戏称冯先生为“八折校长”,因为冯先生认为学生能学会80%的知识就已经不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应有不同的要求,要大胆砍知识总量,内容砍下来了,成绩才能提上去,要保证适合,合适比标准更重要,要告别书本,走向生本。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在进行删减内容,降低难度的尝试,积极参加了全省生物教材整合实验。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教材整合、课程整合的力度,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落实走班教学,以适合我校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艺术体育特长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快乐成长,实现特色高中的办学目标。
二、结束讲授,走进合作,建设高效课堂
冯先生介绍了学习效益金字塔的应用,结合21世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建立高效课堂的课题。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校正在进行“136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指一个核心理念,即“生”“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生”即学生为本,“动”即启迪学生身动、心动、神动。“生”“动”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个以学生为核心,以尊重学生为主题、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智能融入到教材生成的情境中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学习为关键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能动,教材延伸、集思广义,创新创造、生活学习、快乐成长的师生间互动交往的过程。“三”即三个操作平台:①导学案使学习进程前置。②现代教育技术做支撑。③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形式。“六”即六个操作环节。①激趣启动,明确目标。②补偿学习,导引诱思。③学案导学,合作探究。④展示交流,互动提升。⑤回顾整理,总结反思。⑥拓展应用,布置预习。实行“136生动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师生精神面貌好了,学生上课睡觉的少了,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多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家长的认可。
冯先生激情导入、问题来自学生、小组文化建设、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等做法对我们的启示很大,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136生动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4篇
------2015 年 4 月份辉南县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读书写博”作业
辉南一职:柴如峰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支部的学习要求, 2015 年 3 月末,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 ---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 “ 学习金字塔 ” 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 “ 示范 ” 、 “ 小组讨论 ” 、 “ 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 、 “ 教别人或马上应用 ” 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5篇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6篇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 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发展是根本。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关注差异,发展个性,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多年,据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办学为学生,这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从学生现在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角度出发,从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考虑,为学生提供成长的营养,搭建成功的舞台,作为适应未来的根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即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指科学文化知识,更是指学生的主体性,道德品质、人格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基础;第二“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快乐、健康的成长。”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选择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学校是知识传授的场所,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成长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有益探索。“适合”才是最好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符合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要对学生终身负责的理念。
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规律。青少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自我意识迅猛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感、自由感、自信心、自尊心强烈。第二,认知旺盛,有直观的形象思维,观察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不断增强,具有记忆好、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于幻想等特点。第三,情感丰富且不稳定,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往往表现为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第四,性机能开始成熟,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开始出现朦胧的望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体验,出现对异性向往的同时又表现出对异往不同步的心理特征。第五,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加剧,如追求***自在,产生“成人感”,形成自我意识,适应性成熟,认同性别角色,社会化成熟,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定型性格形成。在这个阶段,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较为困难。
三、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庄河市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庄河镇北部城乡结合部,现有在校生近1200人,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城镇学生、农村孩子、进城务工子女长差无几。根据学校的校情、学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的办学目标。首先,在教学工作中,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优化,整体推进”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使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及单元检测等教学环节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在备课上,除了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外,还要强化备学情、备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注策双基,提高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学生自己能看书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讲了也难以掌握的问题,老师不讲;注重学生的自主研学、学生主动演示、板演、学生的叙述、讲解;注重小组的合作与探索,提高团队合作进取意识;注重问题意识,近代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要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注重表扬与激励,“积极的表扬比消极的刺激要好得多”。其次,在学生活动中,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生培训班,为艺体特长生的发展开辟了新路,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