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10篇

汉字文化篇1

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

“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  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

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2、另外,我们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而“铁”字也只有在能够生产“铁”的条件下才能够创造出来。

(三)、  以汉字形为本体看产生的文化现象

汉字产生以后,以汉字形为本体出现了许多汉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列举如下:

l、对偶和对联

对偶就是连用一对长度相等、结构相同、语义相关的语句,使表达均匀对称的一种修辞格。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中所特有的,是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深深植根于汉文化之中。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颔联、颈联都要求用严格的对偶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冥》)

对联是对偶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已成为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运用对联这种形式,也有很长历史。据说号称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纪晓岚是个对对子的高手,他为大栅栏一家剃头店写了一副门联:“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2、析字、借字和联边

析字就是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能表意的有一定***性的字的一种修辞格。汉字单音的,音同音近现象较为严重,口语中常容易混淆,所以汉人的姓往往有一个析字的代称,如“十八子李…弓长张”“古月胡”等。再像为了表意含蓄,将“分”析为“八刀”(“打八刀”指解除婚约)、将“谢”析为“言身寸”等。其他再如析字对:“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借字就是借用某个字的形体来代替许多描绘文字的一种修辞格。如:她走到一张桌子前,从一个大药瓶下取出一个折成“又”字的条子,看了一下上面写的名字,惊讶地问我:“您姓‘再’?还有姓‘再’的吗?”③。这里借汉字“又”形容条子被折成的样子,就是一种借字。

联边就是特意选用若干个偏旁相同的字让它们串联起来造成气势的一种修辞格。如:1945年冬,李德全(冯玉祥将***的夫人)为昆明“一二·一”惨案中被***派杀害的女学生,赠了一副对仗工整的挽联,对***策动内战阴谋公开抗议,对***派杀害学生无比愤慨。联语是:魑魅魍魉残余,知法网有漏;琴瑟琵琶坑烬,问民权何存!(《银锭观山》)④

3、字谜和隐语

谜语是种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游戏,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是用字做的谜如以下几则字谜:  拿不出手(谜底是“合”),你我各一半(谜底是“伐”)。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如《后汉书·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日:“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字谜和隐语大多是依附汉字形体而构成的。

综前所述,我们不难对汉字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正鉴于它们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汉字文化学应运而生。我们相信,汉字与汉文化问题的研究,一定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四、汉文化圈及其域外影响

(一)汉文化圈的理论及地位

“文化圈”的理论,是德国的格雷布内尔和奥地利的施密特创立的,核心是文化传播论。在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有的淘汰,有的衰落,有的崛起,于是,获得优先发展并处于强势的文化.便向四周辐射,影响其他文化,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因素的文化圈。

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看  “汉文化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汉文化圈”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庞大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意义在于,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典型的东方色彩。它是古代东方文化的结晶,不但荟萃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还充分吸纳了各种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汉字文化圈的域外影响

汉字和汉文化创造了在东方遥遥领先的古代文化,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

1、中朝两国山水相依,历史攸关文化渊源深厚。自汉武帝在朝鲜建立郡县制度后,汉文化和汉字大量输入朝鲜。朝鲜在***治上多依附中国。中朝人口流动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而教育与科举更是把汉文化传入朝鲜的重要渠道,因而汉文化的传播比其他国家更直 接。

2、中日两国很早便有文化交流。据文献明确记载,中日正式交往始于汉光武帝,此后两千年日本全盘输入中华文化,包括汉语的大量词汇和汉字。日本原先没有文字,所以汉字输入后便用汉字作书写工具。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进入高潮,用其字形字义,读音也接汉字有“吴音”、“汉音”与“唐宋音”三种,谓之“音读汉字”。

结束语

放眼望去从伦敦到纽约,从东京到悉尼,华语在世界上逐渐走强,成为热闹的语言。何以如此?理智的理解,并不是因为汉字有那么多优点,而是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治地位的提高——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正在全球走红,形成了“汉字热”。汉字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我国的汉字和汉文化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汉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载体,更是汉族文化的根。我们不仅仅应当站在文化道统的立场上出于民族自尊的考虑来维护汉字和汉文化,更是为了将来的人类文明能够维持一定的斑斓的色彩,人类能够依旧生机盎然地发展下去。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席卷整个世界的时代大背景下,汉字和汉文化也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汉字文化篇2

【关键词】何九盈 汉字文化学 导读 现实意义

何九盈(1932年--),湖南省安仁县人,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古汉语音韵学述要》《上古音》《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等。

一、《汉字文化学》之结构内容简介

《汉字文化学》从总论、本体论、关系论三个方面着眼,较为完备地地阐述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和信息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总论部分主要对汉字文化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呈现给读者一个宏观的视野。本体论部分作者则立足于汉字本身,通过对汉字的结构形式和其声符中存在的文化因子的分析,进而说明汉字形体和音读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即关系论中,主要通过论述汉字与汉语和其他文化内容的关系来说明汉字文化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处于一个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本书不仅对汉字的历史和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还对以汉字为载体的辉煌文明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论述,从而展现了汉字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汉字文化学》之学术和思想价值概述

《汉字文化学》一书强调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文化则必然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研究汉字文化要把汉字置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对汉字的本质及改革历史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本书具有丰富的学术和思想价值:首先,本书倡导用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汉字文化的研究,汉字文化学还处在一种建构的过程中,这一学科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准确的定性,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其次,本书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在肯定前人的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也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大胆地质疑和反驳。例如,唐兰先生认为,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不应包括训诂和音韵。何九盈先生则在本书中指出让音韵学和训诂学完全***于文字学之外是不符合辩证原则的。因为汉字学的研究要注重与其他文化现象产生融合从而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再次,本书对汉字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也有独特的思考。该书提到在进行汉字文化研究时,可以用现代思维方法去构建理论框架和理论规则,但在具体的探讨古文字的造字原理时,就要用一种原始思维和神话思维去构建一个“历史的话语场”。例如,本书说明了《说文解字》为何要说“羊,祥也。”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中,曾经有过羊***腾崇拜,所以羊才会是吉祥之物。最后,本书还惯于站在独特的角度和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去探讨汉字的文化精神。例如,本书认为每个汉字的内部结体要不偏不倚、均匀方正体现的是“中庸”精神,汉字的“随字变转”“各有别体”等特征体现的是“和而不同”的精神,而汉字形体注重主客体高度结合的特征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

三、《汉字文化学》之时代价值刍议

汉字文化学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关于其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方法等都还没有被系统的阐释。而本书正是主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本书认为汉字文化学的任务为“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它的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1](P74)这一说法的提出既肯定了汉字本身深层的文化属性,还说明了汉字文化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汉字”,它便不同于文化语言学。书中也提到,汉字文化学与汉字学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古文字的研究在于解读汉字和通向历史,而汉字文化学主要对古文字进行文化分析,并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如此一来,汉字文化学的研究任务也就有了较为清晰地界定。另一方面,从汉字文化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本书的时代价值。一直以来,人们对汉字的研究往往只是局限于汉字的字、形、义三方面,如此诚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却没有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深层挖掘。本书则把汉字置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运用汉字自身的形音资料探求其蕴藏的文化因子,还把汉字文化及其外部关系作为研究目标,进而把汉字的性质全面和全新的展现给大家。汉字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具有价值的。但自清末以来,随着列强的侵入,中国的***治经济陷入衰退,随之汉字也被用来与西方的拼音文字进行比较并饱受轻视。故本书提出研究汉字文化的目的不仅在于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宝藏,推动文化的完善和发展,还在于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能看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消除那些“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等轻视汉字的谬论。

四、结论

《汉字文化学》是何九盈先生在总结前人对汉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独到的批判态度和创新意识完成的一部著作。何九盈在《汉字文化学》中提到的汉字的文化功能以及汉字与其他文化内容的关系的相关问题,无疑都会对当下的汉字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汉字文化学》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其作者本身的勤勉治学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尽管在本书中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但是它的出现无疑会对当下以及以后的汉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汉字文化学这门学科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且正处于一个建构的过程,它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努力而为之。

【参考文献】

[1]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王治功,释家[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3,(2)

汉字文化篇3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与对策,成因:1.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2.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冲击;3.未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对策:1.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2.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 根魂 汉字 书写 危机 成因 对策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规范、端正、整洁、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但是,我们的写字教学充满危机。因此,找出汉字书写危机的原因,同时寻求其对策,势在必行。

一、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

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样的。

1.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语文专家王晓龙指出:“如今,汉字书写之所以表现出更明显的危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已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时下,不少人字迹潦草散乱,笔画不规范,结构不工整,活像一个丑八怪。错别字连篇,还不知羞耻,字写错了,也不想改正,这就是失去了对文字的敬畏。这就好比待人接物一样,你敬人一尺,人家敬你一丈。你不敬畏人家,自然会远你而去。

2.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冲击

对于汉字书写来说,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

2.1 电子字典、词典快捷、方便而不留痕迹

对汉字的掌握和书写,如“藏”“肇”等字,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使用传统的纸质字典,改为使用电子字典、电子词典,虽然快捷而又方便。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没有思维过程,几乎在学生脑里不留痕迹,影响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发展。

2.2 机笔的使用,冲击着传统的汉字书写。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机笔,用电脑打字,在手机上发短讯。用传统笔――钢笔、毛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习惯。因此,“提笔忘字”在所难免。

俗话说:读十遍不如抄写一遍。传统书写,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中形成特殊印记。再则长期坚持手写对人的心境、性格、意志、耐力和神经系统稳定性也是极好的锻炼。相反,使用机笔输入,缺少笔迹的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神经产生不了刺激作用,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中也就无法形成这种特殊的印记 ,从而造成了提笔忘字的现象。

2.3 网络语言挑战传统母语。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个小学生日记中的一句话,句中“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还有,“584”表示“我发誓”、“酱紫”表示“这样子”等,学生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弄得老师都哭笑不得,“真是杯具”!

***王登峰先生告诫学生:“最好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里,离开网络后还是尽快‘转换频道’为好。”

3.未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主阵地沦陷了,其后果将不可想象。

3.1 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

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教学的重心放在阅读理解和习作上,“习字”课边缘化,不按国家课程设置,一周单立一节写字课,或者课表上单立了,实际操作上又走样。加上一道道“减负令”,也让老师无形中戴着镣铐跳舞。教师不敢大胆抓,学生的书写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说得好:“汉字教学并非‘小儿科’,即使到了高中,生字、生词的学习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2 教材与师资不能满足写字教学的需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一无“巧妇”,二无“米”。写字教学没有按一门课程单立,归属于语文课程,也就是说,没有单独的体系,没有详尽的评价标准。加上现行写字教材并不十分规范。更加糟糕的是没有专职的写字教师。由于国家多年来盲目地学校升级,大学扩招,导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质量每况愈下,根本不能满足写字教学的需要。。

二、汉字书写危机的对策

对策一: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说,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魂”。在这方块字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诗意和审美情趣,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认识传统文化之于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之时,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寻找回那荡然无存的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是避免汉字书写危机的良策。

对策二: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与会学者达成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电脑只不过是一门技术,一种工具。只要我们保持对母语的那份深厚的情感,挖掘出汉字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内涵,“从娃娃抓起”,让小孩子从小学写规范汉字,培养对文字的崇敬与热爱,堂堂正正做中国人,方方正正写中国字。心中有“字”,用“心”去写字,加上勤学苦练,何愁不成正果。

对策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要强化学校教育,引起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足够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写字当作一门必修课,制定写字课程标准,组织专家编写教材。把写字教育象推广普通话一样重视,把写字教育当作教师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把写字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强写字师资队伍建设,冲破师资短缺这一制约写字教育的瓶颈。

三、结 语

让我们以作家王蒙的话:“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作为本文的结语,告诫人们不做新时代的新文盲。

【参考文献】

【1】陈坤一.北京太庙前启动“万人书画”感作二首

汉字文化篇4

关键词:文化意蕴;视角;汉字教学;字族

中***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9-02

著名德国汉字教学专家柯彼得曾说过:“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关就是中国的传统汉字”。汉字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数量多,而且难读、难辨、难写,一直被普遍认为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非常难以跨越的障碍。而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属表意文字,它不止呈现了汉语的音和义,还蕴含了先民们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通过研究汉字蕴含的文化,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一、汉字的文化意蕴

汉字属自源文字,它的产生使中国哲学、文化和历史得以记载和流传。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的消失导致古巴比伦、古埃及的古代文化的失传。因此汉字成为了现代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并且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一直延续至今,有学者把汉字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直观、形象、概括,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汉民族的认识方法、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文化特征。“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承载了汉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1]既道出了汉字的工具性,又指出了汉字文化传承的功能。“这一文字符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光彩。”[2]汉字承载着无数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代表汉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学习和研究意义。“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其在形义之间、音义之间、字义变异的联系中,常能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烙印,且在其形、音、义的历史演变中进一步透视出文化变异的信息。”[3]因此,汉字素有“历史文化化石”之美称。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父系社会里“男”字和“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田”字代表的是田地和小路,而“力”是手臂的象形,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田间劳作的主外的男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甲骨文里,“妇”字左边是女子的形象,右边是扫帚的形状,合起来就表示拿着扫帚主内持家的女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到“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二、汉字的文化意蕴对汉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是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现代汉字为教学内容,用汉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留学生掌握汉字及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包括讲解汉字的音、形、义,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汉字属于语素文字,在很大程度上,留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和汉语水平的高低成正比。汉字的文化意蕴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在汉字教学中,注入汉字的文化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寓汉字文化于汉字教学中有利于文化渗透。文化信息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汉字,就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仅仅注意汉字的结构形式而缺乏对其深层次文化知识的了解,就不会充分领会该语言所包蕴的深层内容和意义,学习很难深人。“汉语文化因素包含在汉语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除了直接有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还对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在汉字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2.寓汉字文化于汉字教学中有利于汉字的读辩。汉字属音义文字,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汉字就仿佛一幅幅抽象的***片,音义之间很难找出规律。在教学中,很多欧美留学生直接放弃汉字的读写,仅进行汉语的听说训练,这种“重听说,轻读写”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也不利于汉语学习的深入。“汉字教学的时候,应该相应地对汉字结构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分析的系统性越深,教学的效果越好,因为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才意识到汉字结构的内在规律,他的记忆由此会得到支持。”[5]在教学中,适当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通过声旁形旁的讲解,把难读难辨的汉字通过归类整理,有利于汉字的读辩和记忆,优化汉字学习过程。

3.寓汉字文化于汉字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任何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汉语学习的目的,但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都充满了对汉语的好奇和新鲜感。对外汉语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留学生的这种情感因素,积极地激发并保持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传统的汉字讲授的方法是留学生在“机械、枯燥的符号记忆中很难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快乐,更不用说有效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了。”[6]而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能赋予汉字无穷的生命力,是促进汉字学习的一剂良方,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是相当感兴趣的,因此,加入文化元素的汉字教学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是留学生乐于接受的。

三、结合汉字的文化意蕴谈汉字教学的策略

“在汉字教学中不可能不涉及汉字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但我们不能把汉字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化揭示和知识讲授方面。汉字教学虽然涉及文化,但是汉字教学不是文化教学。”[7]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文化教学和汉字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汉字的文化意蕴是汉字教学的一个部分,利用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促进汉字教学。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因字制宜、因字施教,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导入汉字文化故事,进行汉字教学。讲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故事,既能使留学生深刻了解汉字的词汇意义及其文化信息,还能让其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广博,不断增加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在汉文化里,竹、梅、松被文人墨客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竹子高直挺拔、四季常青、中空有节、质地坚挺,人们常用“高风亮节”形容它。清代诗人郑燮在其《竹石》一诗中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对竹子的赞赏。梅花开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面对充满故事和深刻文化意义的汉字,任何人都不可能失去兴趣。

2.分析汉字的字义信息,进行汉字教学。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部分组成的语素文字,音形可以变化,但字义却基本不变,它的性质使汉字教学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把握汉字的字义信息,能很好的促进汉字教学。现代汉字中的“女”字,字形由篆而隶而楷,但基本字义保持不变。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有“女”字组成的合体字大约244个,比如“姐、妹、姑、嫂、婚、姓、娶、妻”等。“女”是一个可以组成多字结构的基本语素,把其前置有“女儿、女婿、女工、女方、女士、女权、女仆”等,后置有“少女、妇女、闺女、美女、才女、侍女”等。根据“女”字字义,就可认知由其组合的合体字及其与之有关的词语的意义。因此,汉字的字义信息是对外汉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讲解汉字构型和构词的原理,可以促进留学生汉字的记忆能力及加强其组词造句的能力。

3.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汉字教学。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有助于研究汉字史、了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和理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六书”中的象形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即以笔画为单位构成的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就像古埃及的文字一样,是一幅幅的***画,不能分为两个或几个偏旁,会意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字。对于象形字、指示字和会意字的教学,最为生动形象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古文字形***解。“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水”本来画作流水的形状,现在把它变成三点水,放在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比如汗、河、江、流。跟人有关的字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及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的“休”等。形声字由偏旁构成,偏旁大多具有表意或表音功能,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85%以上。掌握汉字的构字偏旁,可以简化汉字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常用的汉字偏旁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意义,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尽快记住一个字的形、音、义,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猜字能力、培养阅读兴趣”[8]。“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古人造字过程中充满了智慧的联想和想象,既方便了汉字的产生,又利于记忆和读辨。因此,联想和想象不仅是构造汉字的思维和方法,同时也是识记汉字的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六书理论的讲解同样能优化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过程。

4.利用“字族”理论,集中进行汉字教学。“汉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义相通、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结构前后传承或有密切关联的汉字。我们称具备这种特点的一系列的字为一个字族。”[5]根据汉字字族形、音、义的特点和孳***规律,把相关的汉字字族集中起来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根据汉字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帮助留学生认识并记忆汉字。从“加”字族着手来领略汉字的无限魅力。加,《说文》:“语相增加也。从力从口。”段注:“引申之,凡据其中曰加。”《玉篇》:“加,增也”即为其义。以具有此引申义的“加”字为母文,加注有关的类属标志,便孳***出一组音近、义通、形传承的同族字。加注类属标志马旁则有“驾”字,《说文》:“驾,马在轭中,从马加声。”是将轭加于马脖之上。段注:“驾之言以车加于马也。”加注类属标志贝旁则有“贺”字,《说文解字》:“贺,以礼相奉庆也。从贝,加声。”段注:“贺之言加也,犹赠之言也。”加注木旁则有“枷”字和“架”字,枷、架初为一字之异体,为衣架义,今已分为两字,枷字表示加于人身上之枷,架字表示可在其上加置衣物的器具。加注“病字旁”(病的古字)则有“痂”字,用于表示加于皮肤之上的疮痂之类物。这样则加、驾、贺、枷、架、痂形成了同族字。将汉字“字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字教学,不仅可以明字理,明音、形、义三者的关系,而且便于联想记忆,能做到温故而知新、举―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汉字是超越时空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映像。然而,要深入、准确、生动、有趣地讲解汉字的文化意蕴,必然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功底和文化素养,而且要把握汉字文化输入的度,切不可把汉字教学课讲成文化课。

参考文献:

[1]柯彼得.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A].第四届国际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出版社,1995.

[2](汉)许慎.说文解字注[M].(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陈枫.汉字的文化意蕴与对外汉字教学[J].***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2).

[4]王奕月.如何进行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08,(7).

[5]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42.

[6]田茂松.汉字的构造特征及其习得机制与对外汉语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汉字文化篇5

汉字体系是特殊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智慧库。汉字的文化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大系统,具有多生态、多层次、多体征、多功能的特点。

1.多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心态系统(思维、心理、神灵、宗教)。

2.多层次构成:与生俱来的文化构成———发生学上的生成价值———原生层;有生以来的文化传承———发展学上的传承价值———次生层;伴生带来的文化衰变———流变学上的认识价值———劣生层;今生将来的文化创新———应用学上的交流价值———新生层。

3.多体征特点:单体性、合体性、族体性(字族、字群)、谱系性(结构系列、意象系列)。

4.多功能价值:工具,思维,繁衍,文化。用哲学视野来观照,汉字本身的生命活力、生命状态、生存环境、生存发展,具有无比丰富的哲学思辨意义和哲学思想智慧。汉字文化体现了天—地—人的三元存在,包含着自然—社会—宇宙的三维空间,涵盖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时间,沟通了源头—发展—创新的三重机制。以上论列,可***示如下:

二、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

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一个高频词,是一个热门话题。从庙堂到江湖,从象牙塔到草根族,似乎不谈文化就没有文化。不管逮住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冠以“文化”。这是文化之幸,也未尝不是文化之累,文化之悲,简直可以说是文化的“皇帝新衣”。在文化被污名化的时代,研究汉字文化,要有理论勇气,有理性自觉,更要有学理抱负,有道义担当。汉字,由于其悠久、持续的文明传承历史,丰富、浩繁的文献承载功能,更有活跃、生动的当代演绎发展,汉字文化成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样本,成了天下无匹的研究文化记忆的宝库。汉字的文化原型意义,在语源学/字源学中,具有溯源性的认识价值;在文化寻根/文化建设中,具有资源性的智慧库存;在民族灵魂/集体人格的塑造中,具有自信力、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的文化品格。一部汉字发生、发展的历史,一部汉字文化研究、深化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史、思想史、文化史。汉字文化的辉煌,记录了东方古老智慧的新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汉字文化所熔铸的精神世界,所塑造的认知方式,所建构的智慧场域,使汉字学成了举世追慕的中华元典学,成了东方智慧的“三江源”。汉字文化丰富、复杂、深博,使用的时空场域宽广,使用的人群众多,不仅是工具性学科,更是人文性学科;不仅担负学术建设的重任,同时也兼具产业运作的效益;不仅具有东方智慧的能指学理,更兼具与华夏文化同义,与人类文明同构的同心圆基趾。因此,汉字文化研究,不必标榜“走向世界”而自在世界之中;不必张扬“全球性”话语,而自有话语的独特意义和普世精神。

三、汉字文化研究的突破

汉字文化篇6

可别不服气。2013年暑期掀起收视高潮的两档节目《汉字英雄》和《汉字听写大会》,就令无数电视观众自愧难当:不考你诸如鳏寡孤独、沆瀣一气、龙骧虎峙之类的成语,就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橘子、癞蛤蟆、打破沙锅璺到底,试问,能正确写出来吗?

这是一个望“字”兴叹的时代:你用鼠标“点”,在键盘上“敲”,面对电脑、手机打字如飞;可一旦握起笔来,却发觉再难写出“一手好字”,甚至开始频写错别字,提笔忘字“手写失忆症”正在危及着当今的青年一代。

然而相比书写能力的退化,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用汉字承载着的历史记忆丧失,用手写汉字去沟通华夏文明的情感断裂。在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希望,别让上下五千年的汉字书写,也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文化乡愁”。

她从上古走来,在“繁简”演变中传承

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甲骨文被公认为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然而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记载文明的圣书字被深深埋葬;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曾经历巴比伦、亚述、叙利亚等多国的流传改造,可由于极其复杂,直至约公元1世纪,亦被人类遗忘。唯有甲骨文,历尽沧桑,几经演变,却从未割断源流。

作为汉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自发明之日起,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均被用作主要的***文字。在历史上,汉字是从上古时期唯一传承至今,并且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而在当下,它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字之一。除了中国,在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归属于汉文化圈的地区,汉字也被广泛使用,据2011年一项统计数据,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已达16亿以上。

早在晚清1899年间,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已被大规模出土确认。专家考证殷商甲骨文距今至少3600年,已是六书具备的成熟体系。然而就在日前,2013年9月,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获得重大发现,考古学家在一些石钺上意外发现了一连串象形文字,经专家论证,认定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它表明在距今约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

在汉字数千年的流变发展中,无论从外貌形态到内涵意蕴,曾经发生过众多分歧。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楷书,时至今日,仍未完全定型。

殷商时期,甲骨文的主要功用是记录占卜卜辞,但凡祭祀、耕种、出狩、争战,都要占卜以测天意,祭司将占卜得到的结果刻在龟甲、牛胛骨上,即对国家兴亡的大事做出最高裁决。到了周代,进一步产生金文、石鼓文,这些铭铸于钟鼎,勒刻于石鼓的文字被统称为“大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就形成了小篆,让天下人效仿。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文字颁布于世,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汉字真正被定名,是起始于汉代。小篆虽在形式上精美典雅,但书写并不方便。下层文吏为了方便快捷,便将其削繁就简,化圆为方,于是隶书应运而生。由于实用性强,此时汉字开始由***高层走向民间,向全社会传播。这是一个书体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笔法更为流畅的草书和紧扣汉隶法度的楷书,以及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行书。而楷书由于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被后世普遍采用,奉为习字的楷模。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曾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和简化,并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及推广,在工具书的各条目中并列简化汉字和繁体字。之后,简体字在中国大陆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使用,而港澳台等地区仍沿用50年代之前的“繁体字”。

一场旷日持久的“繁简”之争由此引发。恢复繁体字论者认为简化字破坏了传统文化:“汉字简化后,不见,无心,不生,空空,有无雨,无门,里无郎,不能听也不能说,成钩刀下有人头,成人下有匕首,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匪还是匪。”可支持简化字者认为:从简从俗顺应了数千年来文字发展的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所长李运富指出:“汉字形体的繁化和简化从来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地协调发展。就个体字符而言,各个朝代都是既有繁化又有简化。例如,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的阶段总体上是繁化,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总体上是简化,楷书的繁体阶段比隶、草繁化,而现代的简化字楷书系统又比繁体字楷书系统简化。”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董琨研究员认为:“任何一种文字符号系统,都要取得简易度与区别度的最佳协调。”在表达上,人们希望一字一词,字词的关系要清晰。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字数就越多越好,字形就越繁越好;但就书写而言,人们却又希望字数越少越好,字形越简单越好,这样书写起来就更加便捷——当汉字表达不甚明确时,就适当繁化,当汉字繁化到使用不方便的时候,就适当简化,而这就是汉字从古到今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六书”造字

当今世界依然在使用的文字中,只有汉字和水书(水族的文字)属于非拼音文字。而汉字最初是作为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它由***形逐渐演变为笔画,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了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这种兼具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乃是独一无二的。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许曾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两者为“造字法”,中两者为“组字法”,后两者为“用字法”。

“象形”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就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将其描绘出来,例如日、月、山、水。再如一个“瓜”字,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指事”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即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一个符号来表示另一个字。比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会意”是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比如“人”“言”成“信”,表示人要所言有信;而“人”“木”相合,表示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

“形声”是“六书”中被使用最多的构字法。它分别用声旁和形旁表达特定的“音”和“意”。例如洋、氧、徉等,不胜枚举。但要注意,随着汉字的改革,不少形声字的音旁已经不能起到表音的作用了。遇到“蟾蜍”,若是念成zhanyu,恐怕就要闹出“秀才识字念半边”的笑话了。

此外,还有“转注”,用两个字互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例如《诗经·大雅》云:“周王寿考”。因为在古时“老”、“考”二字相通,均可作“长寿”讲。而“假借”就是借用一字(常借用发音接近或属性近似的字),去表达别的事物。比如,“又”原指右手,后被假借当作“也是”之意;而“闻”本意为听,后被假借为嗅觉动词。

20世纪80年代电脑应用初期,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机”,然而王永民用五年之功发明创制的“五笔字型”打破了这一诅咒。在研究五笔字型编码法的过程中,王永民曾对现代汉字做出分析统计,共列出664个部件,其中前8个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件依次为口、人、土、日、火、亻、犬和木。很显然,与人相关的构字部件位居前列。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人体的***像很多,且呈现各种姿态。有站立者,如“大、立”;有侧立者,如“人”;有双叉者,如“文”;有跪拜者,如“女、节”;还有屈体鞠躬者,如“句、尸”这些词都与人和人的行为有关。但还有一些并非人所特有的事物或现象在汉字里的呈现依然是以人体或人体部位来曲折表达的。比如甲骨文的“天”,像伸足张臂的人形,在头顶处或变形为方框,或增加一横以强调人的头顶部位,本义为人的头顶。正如《说文·天部》中说,“天,颠也”,颠即头顶,而在人的头顶上,就指向天空。

由此可见,先民们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既以人类自身为主要的认识对象,也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本位来认识万事万物,反映客观世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就是汉字造字思维里的人本思想。

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这里有一则流传千年的“笔谏”佳话:

书法家柳公权是唐穆宗朝代的人。封建帝王中,穆宗当排昏君之列,生活放纵,痴迷声色。一日早朝,穆宗心血来潮,对柳公权说:“朕近时正在练字,却总感不得要领。卿对此造诣较深,可否作经验之谈?告知朕如何运笔。”

柳公权想了想说:“以小臣的体会,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不正则笔也难正。”——听上去是讲运笔之法,实则乃规劝穆宗端正品行心术,做一个明君。

正所谓“字如其人”,在古人心中,用笔之道与为人乃至为***之道都是殊途同归的。数千年来,汉字书法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被国人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力,甚至被视为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国时期楷书的创始人钟繇的字被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评论:“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而他留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博学厚德;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被誉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而《世说新语》也品其人曰:“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颜真卿既“雄健”又“阔大”的“颜体”书学,一如他忠贞不二的人格,为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的堂兄、侄儿都战死沙场,而他本人最终也英勇就义。张旭、怀素号称“颠张醉素”,他们的狂草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而他们的人格也如书法一般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后世评价二人,均是纯粹的艺术家,把满腔情感倾注于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而汉字方方正正的形体,以其严谨的结构,庄重的仪态,典雅的气度,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格的基本特质。

在墨迹之间,在笔画之间,在字里行间,汉字书法就像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的画,无声的乐”,不但是一种人格修养的方式,更是一种承载华夏文明的艺术精粹。这就是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其中蕴藏着绵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与智慧,有待当代人继续探索,更值得青年一辈珍视。

链 接

十大汉字之“最”

1.笔画最少的汉字:“一”和“乙”,只有一画;笔画最多的汉字:陕西流行面食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64画。

biang字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2.现代通用汉字中,9画的字最多,约占总数的11.1%,其次是10画和8画的字。

3.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中收字9395个,其中形声字占82%。

4.现代通用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约占总数的六成以上。

5.汉字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汉字是:的、一、了、是、我、不、在、人、们、有。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的”字,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6.组成汉字的“零件”中,最常用的是“口”,平均每100个不同的汉字,就可能出现20个左右的“口”。

7.读音最多的字是“那”字,共有8种不同的读音。

8.汉字中同音字最多的是“yi”,《现代汉语词典》中读此音的字共103个,《辞海》中读此音的字共195个。

汉字文化篇7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把文字的社会作用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更是从理论上对汉字形义关系的清醒认识。现在一般认为,“六书”当中,属于造字方法的有四个,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这四种造字方法所造的汉字,都能体现表意文字形义关系紧密的特点。如:

第一个字形是“女”字,象形字,像双臂交叉于身前、十分柔顺地跪坐的女子之形。这一形象反映了古代女子柔弱顺从的性格和较低下的社会地位。汉代辞书《释名》解释说:“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也。故三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白虎通义》对此做了较通俗的解释:“女者,如也,从如人也。在家从父母,既嫁从夫,夫没从子也。”可见,顺从是古代女子的最大特点,造字者十分形象地将这一文化特征蕴含在“女”字的构形之中。第二个字形“母”字是指事字,指事字一般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添指事符号而成,“母”字就是在象形字“女”的基础上,增添了两个象征的符号。“母”字的构形之所以突出两***,是因为“母”字所表示的母亲和“女”字所表示的女子在外形上很难区别,除了母亲的比一般女子较为发达外,其他特征很难在字形中体现出来,于是,造字者便抓住这一特征作为“母”字构形的关键,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母”字和“女”字的不同。第三个字形“身”字也是指事字,是在人的大肚子中加一点,表示怀孕的意思。而第四个字形“孕”字,肚子里面的一点变成了“子”字,说明婴儿已经成形了,由于肚子里面已不再是指事符号,而是像婴儿之形,所以“孕”字也就成了由两个象形部件构成的会意字。第五个字形“毓”字是生育的“育”的古字,由女子、头朝下的小孩和像羊水的点儿组合而成,画的就是女人生小孩的情景,是个典型的会意字。通过以上几个字形的分析,我们既可以了解到古代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由年轻女子到生孩子做母亲这一生动形象的变化过程。

不仅古文字字形可以映射出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后来所造的表意字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例如,唐代女皇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把自己的“照”字改造成了“”,由“日”、“月”、“空”三个部件组合而成,取意日、月当空,作为自己名字的专用字。骆宾王在写《为徐敬业讨武檄》一文时,却故意把“”写成了“”,以后又有不少人沿用,最终被收入字典,作为“”的异体字。骆宾王改“”为“”,就是将“”字上面的“明”写成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意在告诉人们:当时临朝“当空”的,不是光明灿烂的“日”、“月”,而是一双特别凶狠恶毒的眼睛。《说文》说:“,左右视也。从二目。”是什么东西在“左右视”?许慎在“”下虽未说明,但在“瞿”下则有这样的说解:“瞿,鹰隼之视也。从隹从。”(“隹”本来是短尾鸟的象形字,凡是以“隹”为意符的字,其意义都与鸟有关。)原来,由两个“目”字组成的“”,表示的是鹰隼之类的猛禽在攫取食物时那一双凶狠贪婪的眼睛,字的形体在体现字义时多么形象!再看以“”作参构部件的字:“攫”本义为猛禽用爪抓取食物,本作“矍”,上面是瞪圆双眼搜寻猎物的猛禽,下面的“又”(人手或鸟爪的象形字)表示伸开的利爪,生动描绘出猛禽猎取弱小动物的画面。何止是弱小动物,就连老人小孩它们也不放过,《山海经.大荒西经》:“鸷鸟攫老弱。”这样凶残的鸟类,叫人见了如何不胆战心惊!所以,恐惧的“惧”的繁体字“”正是从心从瞿,或作“”,其造字意***,就是通过人见到鹰隼那双凶恶的眼睛就心惊来体现害怕之义。至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骆宾王将“”改得多么巧妙!武则天用日月当空照来喻指自己如高悬空中、光耀天下的日月,但实际上,她却是“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的“鹰隼”,于是骆宾王便写《檄》进行讨伐,用“”字的构形喻指武后就像凶恶的鹰隼一样,用那双狠毒、贪婪的眼睛监视着天下,依靠这样一个字形,把武则天的险恶凶残表现得既形象又生动。如果不从文化角度对“”、“”的构造意***进行解析,就无法领会骆宾王改字的深意。

形声字同样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因为形声字的意符可以显示该字的意义类属,选取哪个部件充当意符,往往可以透露出一定的文化信息。如“针”字本作“箴”,《说文》:“箴,缀衣箴也,从竹咸声。”“箴”字以“竹”为意符,说明当时的针是用竹子制成的。《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其中的针就写作“箴”。青铜时代以后,针多为金属制成,故“箴”字改从“金”旁,写作“”。《说文》:“,所以缝也,从金咸声。”后来“”简化为“针”。“针”字意符的前后变化,正体现了针的制造材料的变迁。再如,医生的“医”原作“”,从巫声,这种字形结构,反映了古代社会巫、医不分的状况。《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这里将“巫”、“医”连称,说明二者的职责还没有分开。古代传说中著名的神医就叫巫彭。《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楚辞.天问》:“化为黄熊,巫何活焉?”王逸注:“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广雅》则更为明确的说:“巫,医也。”可见,当初巫就是医,医就是巫。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汉书.艺文志》即把医类归入“方技略”,而把卜巫归入“术数略”。这时候,“医”字如果再写作“”,就显得字形与医学的实际相脱节了,为了适应医学的新变化,“”的字形便改为“”,去掉了意符“巫”,而改用意符“酉”,“酉”就是早期的“酒”字。之所以改用“酉”作意符,是因为当时医生经常用药酒给人治病,这正如《说文》所说:“,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酒。”是医学文化的发展,促成了“医”字构形的改变。

汉字文化篇8

关键词:数字;文化;归类;发展

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一个个数字包围着,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码、车牌号码、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数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某一个个体的标识。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与林林种种的数字打交道。有些数字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有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的。人们在挑选可以自主选择的数字时,往往青睐那些“吉利”数字,比如“六”“八”“九”等,且尽量避开那些“不吉利”的数字,如“四”“十三”。数字本来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但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却不断地丰富它的内涵,增添它的表达色彩。因此,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出众多的文化含义,形成了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文化归类

我们把这些数字分成以下几类:

(一)谐音

数字本是计数的工具,因与汉语中某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而具有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例如,人们在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等不吉利的数字,这是由这些数字的谐音造成的。“八”的谐音是“发” ,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意;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语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还有“二百五”这个词,常用来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古代的银子,五百是一封,二百五十个是“半封”,“半封”与“半疯”谐音,因此,“二百五”就有了“傻”之义。

(二)双数

数字一、三、五、七、九为单数,也称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双数,也称阴数。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数字。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结婚日期时,倾向于选择双数月份和日子。在某些地区,甚至丧葬、动土、搬家等日期,也选择农历的双数日期,也就是二、四、六、八、十等日子。数字“四”,它既是一个双数,又与“死”“事”发音相近。在选择车牌号码和***码事,通常会避开这个数字,但在选择日期时,有时也选择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择日时,为***吉利,一般会查看万年历,选一个黄道吉日,那是中国另一传统文化对数字选择上的一个制约。

(三)俗语、成语中的数字

例如,“一五一十”是指以五为单位数数儿,用来形容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地叙说,“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不正派或不像样,“一推六二五”形容置之不理,一推了之。“二一添作五”是指一样东西两人平分,“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干脆利落, “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做事考虑不周,“八九不离十”表示差不多。这些汉语俗语和成语中尽管包含着数字,由于俗语和成语有着完整的、凝固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也就失去了原有表达数的功能。

(四)虚数和概数

数字的应用过程中,使数字的所指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把这种用法,看做是数字应用的一种引申,就产生了虚数和概数。它们仍然表达数的概念,只是不指某一确切的数,而是一种模糊的数。汉语中,通常用一、二表示数量小,用千、万表示数量大,这就形成了数字的虚指用法。例如,“一日千里”形容速度快、变化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一日”和“三秋”都是虚指,形容朋友或恋人之间的想念。

(五)来源于历史故事

比如“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数字。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孟子,一个是七十三岁去世,另一个是八十四岁去世。因为他们是圣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两位先贤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后来有了这样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到了老年,特别害怕七十三岁这一年和八十四岁这一年,这就形成了这两个数字的特殊含义。

二、汉语数字文化产生机制

汉语数字文化丰富多彩,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下面几点:

(一)汉语语音特点

汉语语音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在汉语中,一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九个韵母,它们组合成四百一十个音节,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字有三千五百个。这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与四百一十个音节对应,因此,汉语中谐音字就特别多。再加上汉语口语中,单音节词较多这一特点,与零至九这十个数字发音差不多的单音节词也就很多了。我们知道,单音节词具有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就有了与其谐音的单音节词相同的意义。从这一方面来讲,这也是汉语数字文化内涵丰富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零”与“灵”谐音,“一”在口语中读作“yāo”,与“要”谐音“二”与“爱”谐音,“三”与“伞、散”谐音,“四”与“死”谐音,“五”与“无”谐音,“六”与“禄”谐音,“七”与“气、起”谐音,“八”与“发”谐音,“九”与“久、酒”谐音。

(二)汉民族的心理特点

1、趋吉避祸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战争和灾荒,这就形成了渴望和平、健康、快乐、幸福,讨厌战争、灾荒、死亡、疾病这样的民族普遍心理状态。趋吉避祸心理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交际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存在于中国人的交际活动的各个层面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交际活动的规范,形成了趋吉避凶的文化现象和修辞现象。人们在选择数字时,也会遵从这一心理,选择吉利数字避开不吉利数字。

汉语数字文化是以心理联想为基础,借助于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那些听起来寓意美好的数字,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首选,那些不吉利数字,人们则往往避而远之。举例来说,二0一0年十月十日,是一个“三连十”吉日,寓意“十全十美”,被称作“史上最佳结婚日”,诸多国人为讨“彩头”,都忙着在这一天结婚。与此类似,车牌号码或者***码尾数,选择“八”的人多之又多,因为“八”在口语中,与“发(财)”谐音,让人很容易产生心理联想。相反,汽车牌照号码,没人愿意要带“四”的,“四”与“死”谐音,现在交通事故又频频发生,没人愿意招惹这样的麻烦。在某些省份或地区,***码后四位中如果有数字“四”,手机话费会有很多优惠用以吸引客户。

2、对称的和谐之美

人们普遍喜欢双数,双数有“对称”“和谐”的含义。汉语词汇中,有“好事成双”“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寓意美好的词,可见人们对双数的青睐。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按“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这样的梯级结构发展的,所以,双数自然就成了吉利数。然而,在英文化里,除了数字“十三”之外,人们认为奇数才是吉祥数。在俄罗斯,“六六六”是最不吉利的数字,有“恶魔”的意思。

再进一步探讨的话,笔者认为,这也是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知道,人的身体躯干和五官,正常情况下是对称的,对称才是自然的,产生了“对称才美”。从男、女成对的婚配制度到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从建筑结构到室内物件的摆设等等,大多是对称的。

三、汉语数字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数字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张清常在《汉语的15个数字》一文中也谈到,中国人使用数字,一时有一时的风气,这不是说别的数目不用,只是说这个数字成为一时的爱好。

数字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原有数字,有了新的内含

比如“三八”这个数字,本来是指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的节日,后来又用来指“三八式”步***,例如在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那一声是三八,这一声是连珠”。在港台地区,这一数字是骂人的话,骂一个人,不分男女,“三八”“臭三八”“死三八”都是很难听的词汇。也有人说,“三八”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随着港台影视剧的传播,这个词在大陆地区也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又衍生出“八婆”这样的词语,经常用来指多嘴多舌的人。

(二)数字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

数字“七”。这个数字,在俄罗斯、韩国等,是吉利数字,但中国人不大喜欢这个数字。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七”有了新的寓意。“七”同“起”谐音,取“雄起”“崛起”之意,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看好这个数字,车牌号码、***码尾数,往往会选择“七”。

数字“二”。“二”本来是一个双数,是一个吉利数字,汉语词语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但另一方面,含有数目“二”的词语,更多的是贬义词,如“二把刀”借指对某项工作一知半解、技术不高的人,“二流子”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二愣子”指粗鲁莽撞的人。“二”这个数字,新近又有了另外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不分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等。

上面谈到的数字“三八”和“二”,由于其文化含义的发展变化,也带来了语法上的变化。“三八”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名词,“二”也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这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的。

四、小结

汉语数字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含,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我们对此加以挖掘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对某些数字的偏好可以折射出某个社会时期人们的心理层面,在进行社会交际和商业交易时,选择那些吉祥数字,可以迎合人们趋吉避祸的心理,从而使日常交际和商贸来往顺利进行。比如在选择某些日期或者馈赠物品数目时,尽量选择那些吉祥数字。其次,随着国际间交往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对汉语数字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来华留学或从事商贸活动的外国人理解这其中的特殊含义,克服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另外,即便是汉族人,也未必能知晓数字中所蕴含的意义。因此,研究数字中的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数字中的文化不断发展,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应该不断跟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2]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

[4]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 第一版.

汉字文化篇9

一、自学,培养***识字的能力

《秦兵马俑》第一次生字教学:

出示词语:拱形、***吏、战靴、铜戈、擎着、下跪、模拟、所向披靡、向上翘起、神态严峻、战车千乘

小组自学:(1)用多种形式认读词语;(2)正音:靡(第三声)、乘(shèng);(3)词语的意思。

第二次教学:

出示词语:所向披靡、战车千乘、擎着利剑、握着铜戈、***吏

自学:(1)正音“靡”、“乘”,理解“所向披靡”、“战车千乘”;(2)学习“吏”和“戈”。

课前,教师把生字学习作为预习的重点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自主学习。教师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除了“靡、擎、戈、吏、乘(shèng)”,其他词语,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根据这个情况,在第二次教学时,教师将重点放在“所向披靡、战车千乘、擎着利剑、握着铜戈” 等生词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合在一起,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讲解字理,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生字“吏”教学片段:

师:“吏”指什么?

生1:官吏。

师:哪个字和它很像?

生2:“史”。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生3:“吏”比“史”多一横。

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其实它大有来头。(出示“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官吏虽有千万,但他们只听命于一人,那就是皇帝,因此,这一横指的是――

生:(齐)皇帝。

师:这一横还有一种说法――(出示“奉法为吏”)意思是官吏要遵守法制,而法制是说一不二的。

在高段的字词教学中,教师要追根溯源,引导学生体味汉字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字理,感受汉字的魅力。

三、勤于练字,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生字“戈”教学片段:

师:戈是什么东西?

生1:一种兵器。

师:是的,戈是一种青铜制的兵器。(出示文字演变的过程)大家看,最早的时候,“戈”是这样写的,然后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个字是怎么写成的?

生2:上面的横和点就是一把戈。

师:是的,斜勾和撇像什么?

生3:像人的手。

师:是呀,这个“戈”字就好像是人拿着一把戈。这个字要写漂亮,关键要写好哪一笔?

生4:斜勾很重要,要写得长一点。

师:起笔也很重要,在横的中间偏右穿过才好看。

生5:撇也很重要,如果写得短,这个字的重心就不稳了。

师:是的,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范写)请大家在本子上认真写两遍。

……

师:大家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生答略。)

生二次修改、练习。

写字是生字教学的一部分,在低段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写字教学,可是在高段的语文课堂上却极少看到。课标(修订版)要求教师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由此可见,高段写字教学与低中段一样重要。写字教学,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写正确”和“写美观”。在“戈”字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两个步骤进行写字教学,解决了两个问题。“戈”字只有四笔,看似简单,学生却容易写错,或者多一横,或者少一撇,或者漏一点,因此,教师要展示文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戈”的构造原理,解决“写正确”的问题。接着,教师又通过笔画分解、范写、讲评和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

汉字文化篇10

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 ;汉字书写难点 ;教学

一、引言

“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的,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工具和文化载体,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的东亚地区,主要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而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则是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背景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汉语初学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之所以认为汉字难写,关键是因为汉字与他们所使用的母语文字差异巨大。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汉字书写方面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时所遇到的困难,来设计和改进教学。

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难点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写汉字的主要应用部分是抄写,听写,选择填空等。 汉字是汉语书写基本单位,也是理解句段篇章的基础。但是对于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却是汉语阅读和书面表达的障碍。因此,汉字书写教学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以下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书写汉字的主要难点。

1.汉字及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母语文字的特征比较

首先,汉字结构错综复杂,对于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如同一幅幅***画,就像一堆杂乱的线条搅在一起,这与他们所使用的母语拼音文字完全不同,拼音文字是只用26个字母中某些字母按单向线性排列所组成,即从左到右单向的简单的文字结构,易于识记和认读,然而,汉字的形体结构相对而言却复杂得多,汉字的结构式分层次,汉字属于意音文字,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由表意的部首和表音的简单汉字构成。其次,拼音文字的标音方式是组成文字的字母按一定的拼读规则拼读成音;有人曾以外国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学汉字初期遇到的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读音方面和书写方面。

2.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现状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偏误数量比较多,且情况较为复杂,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常常为此感到困扰。存在的偏误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常常将汉字想象为***像,对汉字字形随意进行改造,不按照笔顺书写,然而,汉语学习者如果不仔细观察其书写过程,就不可能意识到汉字内部机构所存在的深刻含义。还有一些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深受其母语拼音文字的影响,同时对汉字笔画的不了解,造成了对笔画数造成了误读, 他们往往容易将汉字看作是没有意义的***画,进而根据自己的主观性,对汉字进行美化改造,例如,把 “必”写成 “”,“奥”中的“米”被改写成“*”等,刻意追求对称和美观的书写效果,进行以部首为基础的字形改造。汉字复杂的结构常常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摸不着头脑,他们往往会对部件结构进行不规则变换,如“约”被改写成“药”,“大”被改写成“犬”等等。其二,以部件为基础的汉字字形改造。在汉字整字书写的过程中,汉字部件的书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的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容易对汉字的形态产生模糊的印象,于是他们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部件缺失与增添现象,其错误原因主要是由于识记存在模糊现象。

三、汉字书写教学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根据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书写学困难的特点,来设计和改进教学。鉴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的特点,对他们的汉字书写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把握汉字特点和书写规则。那些缺乏信心学好汉字的学习者,看到汉字与他们的母语文字完全不同,进而产生恐惧心理,最后丧失了掌握汉字书写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将汉字的结构特点,笔画,书写规则等向学生讲授清楚,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树立汉字结构观,掌握汉字学习的方法,不让他们形成“汉字是***画”的观念。

第二, 引导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区分其母语文字和汉字结构上的差异。 由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大多是拼音文字,与汉字结构差异很大,造成他们对汉字必然很陌生的客观事实。为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多写汉字,让学生感觉到一个复杂的汉字是怎样书写出来的,同时经常区分各种汉字的结构,让学生逐渐产生对汉字的结构产生感觉。

第三, 教师需要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他们比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同时,其文化,语言背景,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汉字文化圈存在巨大差异,在文化上有一种差异和缺少感。 鉴于这种原因,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第四, 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汉字文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期待汉字书写教学实现更大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困难,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论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汉字书写学习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汉字书写教学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教学是特别重要而困难的部分,教师应该予以重视。

笔者特别希望这篇文章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希望教授留学生汉语的老师和留学生能用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汉字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2] 朱志平.汉语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3] 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象错位”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6).

[4] 江 新 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5]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2).

[6] 周小兵 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7] 向光忠.论汉字学生成机理于汉字文化蕴涵[C].文学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4.

汉字文化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汉字文化10篇

学习

蛋糕店采购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蛋糕店采购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蛋糕店原料采购计划怎么写,蛋糕店工作计划范本。2.本店打算开在社区商业街,开创期是一家中档蛋糕店,未来打算逐步发展成为像安德鲁森、向阳坊、那样的蛋糕连锁店。3.本店需创业资金9.5万元。三

学习

民贵君轻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民贵君轻10篇,内容包括民贵君轻的例子有哪些,民贵君轻事例。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发展一方,真正把“以民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在***的光辉历程中,有着一大批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的

学习

文明出行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出行10篇,内容包括文明出行从我做起简短文章,文明出行20条内容。当然,在我们身边一部分同学身上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校园内的楼梯上、走廊上总是能见到一些于美丽的校园不和谐的纸屑和一些小垃圾。特别

学习

过控实训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过控实训总结,内容包括成控实训心得与总结,列控实训心得体会。1.实训目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目的差异主要便现在:中职学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实训的目的也就围绕着这个思路,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编

学习

洛阳女儿行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洛阳女儿行10篇,内容包括洛阳女儿行全文,洛阳女儿行完整版。

学习

踮起脚尖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踮起脚尖10篇,内容包括踮起脚尖文章阅读及课后答案,踮起脚尖这篇文章全文赏析。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

学习

思想总结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总结10篇,内容包括简短的思想总结,思想小结范文。三、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分管的工作人员,要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廉***勤***,搞好团结,自觉做到严于律已、以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

学习

企业宗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宗旨10篇,内容包括企业宗旨参考范文,企业宗旨十六字。一、确定企业宗旨企业或机构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宗旨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有关企业目的的陈述。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

学习

每天进步一点点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每天进步一点点10篇,内容包括每日进步一点点感悟,每日总结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是刚刚翻开的一本新书,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就象是即将上演的一曲交响乐,共谱和谐奋进的乐章!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学习

你最珍贵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你最珍贵10篇,内容包括你最珍贵的十句话,你最珍贵文案句子。是那羽毛,经过重重变幻才和我相识。或许我们在人山人海中檫肩而过过,但至少现在你带给我的是温暖和欢乐。你最珍贵,我的朋友!你是保护鲜花的土壤,你是滋润小草的细雨,带

学习

乡镇文化工作计划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文化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乡镇文化工作月度工作计划,乡镇文化活动工作计划。1、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教育学习,将反腐倡廉教育列入***中心组年度教育工作要点,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抓好机关干部职工理论学习,提高***策理论

学习

初一英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英语10篇,内容包括初一英语十篇作文,初一英语作文十篇。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入学后,对英语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

学习

电气与自动化专业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与自动化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完整版,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学习

办公室工作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工作10篇,内容包括办公室工作精彩文章范文,办公室工作内容范文。2、无论何种原因,办公室所有人员因公外出或有事请假一天者,由主任批准,连续在一天以上者,由区长批准。3、坚持领导带班,办公室人员24小时值班。上班时间,大办

学习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10篇,内容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十篇,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十篇。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

学习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产业发展论文,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基础论文范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论文。当今中国,广大人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到议事日程。管子说:“衣食足则知礼仪,仓廪实则知荣辱”。江南一带“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学习

中医药文化论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药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中医药历史文化论文800字,中医药文化论文的参考文献。1.1系统论思想尽管近代的系统方法是从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但一些朴素的系统思想却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在东方出现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典型的有机整体

学习

道德文化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文化,内容包括有关道德的人文知识书籍摘抄,学习道德文化感悟。笔者同意上述观点,但是,作为一种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工具,笔者宁愿将二者区分开来。其实在上述观点中,作者在肯定“伦理”与“道德”的相通之时,也承认二者在某种

学习

低碳文化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低碳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低碳环保1000字论文,低碳生活1200字论文。2.低碳经济的涵义及文化产业低碳发展的内容。在低碳经济下文化产业能够低碳发展主要取决于正确的环保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树立环保价值

学习

我爱汉字手抄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汉字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我喜欢的汉字手抄报,我爱汉字手抄报可打印。元旦手抄报版面***3元旦手抄报版面***4元旦手抄报版面***5元旦手抄报版面资料:元旦的由来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

学习

教育文化论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文化论文,内容包括教育学文化论文题目,教育文化论文参考文献。1.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的区别高校体育技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根据技术、技能形成的需要,同时也强调体育态度和个性品

学习

文化空间设计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空间设计论文,内容包括空间设计论文1000字,文化教育空间设计论文。随着历史的演变,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现出多维度、多视角的表现形式,文化在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的设计中,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在设计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