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身体篇1
站长 陈老师。
今天早上,六点多钟妈妈就叫我起床。我懒洋洋地说:“不,昨天弟弟来捣乱我不去。”妈妈说:“你弟弟的事包在我身上。”我答应了,我们就下楼去。可没玩多久,弟弟又叫我陪他玩沙,嗨,早知道我就不起这么早了。真倒霉,不算很倒霉,应为,我尝到了锻炼身体的好处。以后我还会锻炼身体,应为我不知不觉的爱上了锻炼身体。
站长 陈老师。
锻炼身体篇2
As you all know, the study work is heavy in high school. There are often more than 10 courses a day including the evening. That will take more than 9 hours in study a day, and without weekends. The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are exhausted after school and not willing to do the physicalexercises anymore. In fact, it is not only very bad for health but also bad for study. The teenagers have to do enough exercises to keep healthy and growing tall. And doing physicalexercises can make a people strong and lighten one up, refill the energy to study more efficiently. So,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do physicalexercises. They can do some sports, such as playing football or basketball, running, swimming and so on.
众所周知,在高中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包括晚上,每天经常有超过10节课。这将会占用9个小时用来学习,还没有周末。放学后高中生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不再想去锻炼身体。实际上,这不但有害健康,还不利于学习。青少年必须要做足够的身体锻炼才能保持健康,继续长身体。而身体锻炼能让人强壮和放松,重新注入能量,让学习更加有效率。所以,高中生应该锻炼身体。他们可以做些运动,例如打篮球或者踢足球、跑步、游泳等等。
锻炼身体篇3
关键词:自觉性;经常性;循序渐进性;适量性;全面性;从实际出发;巩固提高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从事体育锻炼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自觉性原则
进行体育锻炼出自锻炼者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为贯彻自觉性原则应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并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形成对体育的兴趣,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结果,提高锻炼者的自觉积极性。正如在《体育与研究》中提出“欲***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已作为一种高雅娱乐活动和健康的投资,在“富而求乐、富而求健、富而求美、富而求活力和富而求长寿”的理念中兴起,并日益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正确处理锻炼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是达到预期锻炼标准要求的关键所在。
二、经常性原则
应坚持长期地、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根据“用进废退”的法则,要求建立个人的锻炼常规,确定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强度,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人体形态结构的改善和人体自身生命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以及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都是要通过进行反复多次锻炼的积累、持久的强化才能实现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断断续续地锻炼是不会收到理想的锻炼效果的。结实、强壮的身体只有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循序渐进原则
指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顺序。它是由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生理负荷的规律来确定
的,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
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使自身生命系统整体功能在体育锻炼中逐渐优化,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同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适量性原则
指体育锻炼中合理(适量)安排参加者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适当地加大,与休息合理交替,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
锻炼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动刺激的强度,弱的刺激不能引起机体功能变化,过度的刺激可能损害健康。适宜的强度决定于能量消耗和恢复的超量补偿。体育锻炼有效价值范围的心率在120次~140次/分,结合年龄大小可以适当增减。
五、全面性原则
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上力求全面影响身体,把身体的形态锻炼和内脏器官的锻炼紧密结合,使身体全面、匀称地发展。
人体是在大脑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某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坚持体育锻炼中,从事任何健身运动项目,对人体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繁多,而又各具不同特点,其作用于机体不同部位、器官、系统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因此,坚持体育锻炼时,就应该从各种形式、手段、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优化人体自身生命系统整体功能。
六、从实际出发
体育锻炼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自主、自控、自娱和自乐。人的身体状况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下运动的爱好对运动量的负荷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坚持体育锻炼时,锻炼的任务、内容、手段和运动负荷等应该根据负荷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地说,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机能、接受能力、心理因素、疾病状况和掌握运动知识、技术水平的差异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要做到既有一般要求,又要区别对待,使之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使身体系统整体能得到提高。
七、巩固提高
锻炼身体篇4
正如智力开发有一个最佳时期一样,体质潜能开发也有一个关键期。根据儿童身体发育专家的研究认为,4岁是开始体质潜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4~12岁则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时间段。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质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对于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脊柱弯曲、肥胖、含胸驼背、塌腰、鸡胸、平足等不良体形具有一定的预防和矫正的作用。
在为孩子选择适宜的运动时,应以幼儿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基础,平均一周进行2~3次锻炼,每次45分钟为宜。还要根据孩子的素质需求进行选择,身体欠缺哪方面素质就多训炼哪方面,对于不同体质的幼儿,要以不同方式锻炼。另外,要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应采用多种多样的项目进行锻炼。开始时,可以先从一两个项目入手(要持之以恒),待有了相当基础时,再由少到多、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地逐步增加锻炼项目,在锻炼中还要注意掌握循序渐进以及因人制宜的原则。运动锻炼的项目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如:提高速度能力可选择跑等项目;增强耐力能力,可选择长时间跑的跳绳等练习;增加力量能力可选择跳、投等练习;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可选择拍球等游戏;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等练习。
可有些家长为了省事不考虑儿童的年龄而一味地让他们尝试一些成人的运动项目,则会造成发育停滞,肌肉和关节拉伤或损伤。例如儿童不宜长跑,过早从事长跑,会使心肌过早增厚,从而限制心腔容积的增加,影响心肺功能的发展;儿童不宜过早骑童车,由于有些童车不符合儿童特点,容易造成膝盖内侧膨出、小腿外拐、X型腿、罗圈腿等症状,因此5岁以下幼儿不宜骑童车; 不宜参加拔河赛 ,拔河比赛时,当闭口憋气十几秒钟再突然呼气时,由于胸腔内压突然降低,静脉血突然流涌心房,容易损伤儿童柔薄的心壁,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训练出一个健康宝宝
锻炼腰部的运动方法(1)沿线爬行在地上画一条直线,沿着线在地上爬行,要求越快越好。后来,还可增加运动的难度,把眼睛用手帕蒙起来,沿线爬行。(2)抱球滚动把皮球洗干净,抱着球在床上左右滚动,然后把球抱在胸前,双脚弯曲,在床上前后左右滚动。
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1)钻拱桥。大人双脚跪下,两手撑在地上,形成一个"拱桥",让孩子迅速地从"拱桥"下面的空当钻过去。否则,双手往下轻轻一压,会让孩子过不去。熟练后,孩子的快速抢时间能力就会提高。(2)抓肥皂泡。大人吹肥皂泡泡,让孩子抓。东吹一个,西吹一个,让孩子来回跑,跳起来。但不要吹得太高,免得孩子抓不住失去信心。
幼儿力量训练方法(1)踢足球。在孩子面前放一只小足球,离足球1米远的地方放上几个空易拉罐,让孩子瞄准易拉罐踢足球,足球滚动前进,击中目标。时间长了,还可以让孩子助跑一段距离后,踢球击中目标。(2)跳高。孩子从小喜欢蹦蹦跳跳,跳高练习孩子们非常乐意做。在地上拉一根橡皮筋,高度约10~15厘米。让孩子从上面跳过去,如果爸爸妈妈也加入这个运动,孩子会更高兴。
锻炼身体篇5
今天清晨,我和爸爸到体育场锻炼身体,我穿的是滚轴鞋。滚轴鞋就是滚轴装在鞋底,可收可放,放开就和旱冰鞋一样滑行,收起后就跟平常走路一样。我们到体育场后,我就把滚轴鞋打开滑行,我在跑道旁的平地上滑,我不太会滑,不能保持平衡,所以我老是摔跤,滑了一会,比刚开始的时候好了一些,但是还经常摔跤,我今天玩的很痛快又很累。爸爸在有塑胶铺成的跑道上跑步,我的那双鞋子太重,所以我跑不动。爸爸跑累了就对我轻轻的说:“我们打羽毛球去吧。”我点了点头。
我们离开了跑道找到了一块没风的地方,爸爸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他把衣服撩开,用衣服把头上的汗水擦掉,我们打了一会儿羽毛球,我觉得很累了就一起回家了。
我们锻炼身体是让自己的身体强壮、健康起来。
锻炼身体篇6
【关键词】锻炼;学生身体;体育课程;学习;教师
一、在体育课中为了锻炼学生身体应该做些什么
无论在做什么,一定要有目标。所以,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要有针对性,工作才会有质量的保障,因此在体育课中要了解怎么做才能锻炼好学生身体。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并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其次,体育教师也要遵循和实践体育课的性质,明确我们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最后,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身体练习,适当地给学生施加运动负荷,以保证学生适合的练习密度,与此同时,我们要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完成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对体育情感的有机结合。
除了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充当引导角色外,学生的参与更是不可或缺的。
二、在体育课中为了锻炼学生身体不应该做些什么
尽管当今的教学不断发生着变革,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不断在更新,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很清晰地看到,体育课程的核心和最本质的目标还应该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所以,了解了体育课程中应该做的内容就必须了解不应该做的事情,以避免出现偏差,最终适得其反。
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课程,为此,我们在教授过程中要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那么也就是说,一切偏离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或者是活动都不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出现。例如,在一些小学体育课堂中,老师总是在无休止的传授,喋喋不休的讲述大理论、大道理,却忽视了对学生练习的增强,以致形成了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局面,对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百害而无一益。还有的是,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基本不发挥作用,他们采用一种类似放羊似的毫无组织的教学方式,任由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散漫、无目的的活动;此外,缺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低龄化、游戏化或者是过于竞技化、娱乐化的等等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仅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反而挥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以上的这些都是我们在体育课程中应该避免出现的。
三、在体育课中怎么做才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最佳效果
了解了应该怎么去做,知道了哪些不能去做,接下来就真的是需要我们的教师把以上的付诸于实践,做好模范作用。
1.体育课要有体育课的氛围。体育课的味道体现在身体锻炼的手段上,需要肢体和思维进行联动。在体育课程中要有一种竞技精神,超越自我的意识,切不可以羞羞答答、闲庭信步,要通过自身不断的身体锻炼,付出体能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体育锻炼不断重复。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没有捷径可以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达到目的。这里所指的重复锻炼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之前的活动,而是从不断的重复中总结、修正、完善自身的锻炼,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这是一种技能的掌握和体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3.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和合理的练习密度与强度。充足的时间是锻炼身体的一项有效保证。很多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就是缺少充分的锻炼身体的时间。体育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安排好合理的练习密度和强度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开展身体锻炼活动,把握一分一秒。
4.简化教学组织。教学组织的时间短了,学生的自主锻炼时间也就相应的多了起来。因此,用最短的教学组织时间,简单省时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的传授和组织,留给学生最大的活动时间,不仅能提高体育课活动的效率,更能为锻炼学生身体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四、总结
“在体育课中如何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这个话题似乎显得很陈旧且平淡无奇,但是它却是在教育界普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形成共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日渐提高,因此,“在体育课中如何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就不断被推到了继续讨论和解决的行列之中了。
在体育课中有效锻炼小学生身体就需要我们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在每堂体育课程中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采取一些能帮助改善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体育活动,最终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逸森(美国).王伟伟翻译.YOU锻炼身体手册[M].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25(2):233—254.
[2]金祖云,蒋惠珍.身体素质.田径项目课余锻炼指南,2006,28(5).
[3]***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国家体质健康体质标准锻炼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锻炼身体篇7
摘要近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效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于中老年如何进行运动训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老年中低强度训练生理负荷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45到59岁为中年,60到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到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本文中定义45至59岁为中年,60岁及以上为老年。
二、中老年人生理特点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也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中老年时期为衰退时期,细胞活性减低、组织开始萎缩、器官功能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表皮、肤发等其他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衰退性变化。
三、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有些运动项目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太极拳、慢跑、快步走、游泳、爬山、气功等。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功能有较明显增加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中老年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神经兴奋与抑制之间的相互转换速度减慢,使中老年人反应变得迟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抑制兴奋更加集中,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能使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加快疲劳的消除,提高记忆力。此外,还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状态,有效地预防和***神经衰弱。
(二)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老年人心肌开始萎缩,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脏重量增加,心脏左心室腔内径、室间隔厚度增厚,心肌细胞体积、长度及横截面积显著增大,心急收缩强劲有力,使每搏输出量增大,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还可以使***动脉扩张,还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提高心肌氧气的供给量,使心脏功能提升,不易疲劳。
四、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应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中老年健身应以低强度的有氧项目为主,慢跑、快步走、游泳、乒乓球、爬山、跳舞等都是适合中老年进行身体锻炼的运动项目。且锻炼时间不宜在清晨,最适宜时间是上午9~10点或下午4~6点。
(二)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中老年健身锻炼应以中低强度有氧练习为主,中低强度的有氧游动能促进中老年身体健康,起到改善机体各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等积极作用,而高强度的运动则是对机体的摧残,不但起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加快衰老的进程。关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掌握,现今国内外都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自我监测方法:运动时最高脉率(N)=220-年龄。进行健身锻炼时最高脉率为(N)=220-年龄,老年人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开始阶段(8周):最高脉率=N×60%,逐渐适应阶段(8周):最高脉率=N×70%,适应阶段(8周):最高脉率=N×80%,稳定阶段:保持适应阶段的脉率水平。如果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再乘以80%为宜。
(三)中老年进行健身活动时应当更加注意身体健康状况
锻炼前要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某些器官进行特殊检查,检测心、脑、血管、等各脏器的病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做好热身活动,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肺的活动加强,充分的活动身体各关节和肌肉群,避免运动中的关节、肌肉损伤。根据气候变化,适当调整锻炼时间,如夏天应起得早些,冬季要起得晚些,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尽量缩小居室内与锻炼场所的温差,避免血管突然收缩会引起血压的上升。
五、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各系统的机能均有促进作用。中、低强度的适宜运动及传统体育运动对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中老年健身活动应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但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老年健身应注意安全,不宜进行对抗性、高危险性运动项目,而且中老年应加强身体健康监测。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李云,李晓红.老年期神经系统改变的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02.
[2] 俞娜珍.谈谈中老年人心血管病临床诊[J].中外健康文摘.第29期.
锻炼身体篇8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学生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和习惯,而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特别是男同学),一听跑步就叫苦,可一听踢足球就来了精神,个个生龙活虎。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使学生的跑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锻炼身体篇9
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首先对我们的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高度赞扬;其次,我国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代,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无论是儿童、学生、中年还是老年,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问题,不同的群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身体锻炼的项目、进行活动的时间、锻炼的强度等等,而且锻炼应该合理科学;最后,由于不同的群体进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是不同的,本文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探索引发他们产生不同方式的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从而为指导他们参加最有效的身体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健康和谐的发展。
Abstract: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come to an end,we should spoke highly of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our athletes at this Olympic Games; The second,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economic era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National set off the wav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Whether children, students, middle-aged or elderly
Has a positive input to the list of fitness. Yet,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the enthusiasm, i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of method, Different group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physical exercise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rojects, sports time, strength training and so on, Exercise should be a reasonable scientific; Finally, The groups do not have the psychological motiv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i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n different groups, lead them to explore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exercis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m in the most eff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Effect Exercis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健康一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现在不单单只追求着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那么什么是健康?什么又是心理健康?可谓人云亦云。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多少年来人们在不懈的努力着,研究它,创新它进而完善它。健康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起心理健康,这就使得对于它的研究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不仅仅是为了使身体强健,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使自己感到满足,最终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在这其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不能盲目的从事一切身体活动,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选择什么方式来锻炼,合理有效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不同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产生动机的原因着手,对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进行进一步探索,为锻炼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身体锻炼与心理的互动关系
1.1 学术界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论假说
实践表明,多参加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预防和***一些生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皮肤性疾病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非就了解进行锻炼还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情感、意志、认知水平等等,所以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
1.2 身心的解释假说
1.2.1 唯心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精神存在,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心理事件的知觉基础上的,所假设的知觉基础的物质只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之中。
1.2.2 唯物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身体存在,身体才是一个真正的原子和分子的世界,而精神仅是一种幻觉。
1.2.3 万物有灵论
该理论声称,精神控制身体,但精神不受身体的影响,精神活动引起身体现象,但物质事件不能引起精神事件。总之它认为灵魂使身体存在。
1.2.4 副现象论
该理论认为身体事件引起精神事件。精神活动被看成是来自大脑的秘密。
1.2.5 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是,身体和灵魂、大脑和心理、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关键问题是,非物质的精神如何影响物质的身体和生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心理事件。
1.2.6 双面论
该理论指出,精神是大脑的特性,也是大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精神被理解为来自大脑特别部分的自我知觉。
1.3 生物学理论假说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引起的体温升高可使人产生短期安静的效果。该理论似乎有道理,但缺乏研究。
第二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以促使人释放儿茶酚胺,它随着度锻炼而增加。
第三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导致内啡肽的释放,这种物质具有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产生愉快感和减少疼痛。
1.4 心理学理论假设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使个体从中更多地获得竞争感和成功感,从而使自我效能得到提高。
第二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
第三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使人产生恍惚状态,它是一种“变更的意识状态”。
1.5 存在的问题
以上各种假说都试***去解释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都存在着片面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充分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参加锻炼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愉悦一个人的心情,使其身心全面发展。以下是对不同的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
2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
2.1 参加锻炼的动机
少年儿童参加锻炼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要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更多的属于一种从众行为。他们认为这个运动项目很有趣就会不自觉的参与进来,从身体锻炼当中获得一种愉快感。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导致内部动机的不稳定性,因此他们参加锻炼的行为大多是不自主的。
2.2 身体锻炼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阶段,除了补充必要的营养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锻炼,身体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发育,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想像一下,如果一个儿童在要求参加某项身体锻炼时被拒绝,他肯定会心里难过,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自闭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
2.3 身体锻炼的坚持性
锻炼身体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在每一节课中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锻炼、自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果教师对体育课统得过死,无疑会降低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师应设法满足他们,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否则,学生会慢慢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是造成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
二、创设和谐氛围
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去“动”,大多数是在室外运动,师生之间的接触自然也就会比别的课程多。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讲,还要练。如果教师能自觉地融入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就拉得更加近了。教师要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让学生精神愉快,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促进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一些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淡薄,认识不足,多鼓励他们,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体能、技能、心理特征的场地和器材设备,对一些器材、设备、场地等进行适当地改造,或创造一些新的器材设备,并通过改变规则、动作要求与组合等,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参与运动的乐趣。
三、教学形式多样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努力克服“教师示范、讲解”的单一模式。直观教学非常重要,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光盘等音像资料,加强直观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练习中,提倡好帮差活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进步将会很快,可以多请学生作示范或表演,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和展示创造力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