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1
关键词:动态标志设计;媒介;平面;特征;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标志设计再也不是简单的符号表现,再不断的突破静态的标志设计后,单一的平面视觉已达不到人们追求的立意标新,需要新的形势打破历史给标志设计设定的框架,运动的物体总是能够在同样的空间、时间的维度下先进入人的视线里。这是人自降生的那天起就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这使标志设计体系不在局限于平面静态的形式,而是向三维立体和动态形式发展。
1?动态标志设计的概括
动态标志设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兴标志设计形态,Flash和定格动画不断的冲击市场,标志设计也借助于这些新兴载体大量的运用于互联网络,Flash和定格动画对于现代设计并不新奇,但是如何使平面中的标志很好的展现动态美的魅力,这就使标志设计与二维和三维紧密联系起来。借助于动态载体将标志设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使标志的概念有静态转变为动态,由简单的视觉感知转变为视听觉和互动性感知,充分运用媒介特殊属性将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标志,展现在动态的空间维度中。
1.1?动态标志设计的简述
动态标志设计可以说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等维度中可发生变化的进行运动的符号或者***形,表现其某一事物的特征。动态标志的本质是将静态的标志加上变化的要素在制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表现动态的形式。可以说动态标志是标志与动画的组合体。它汇集标志的简洁而不简单的符号表现形式运用在动画这种在视听觉这种极具吸引力的媒介中,促使企业更好的展现其品牌形象的魅力。
1.2?动态标志设计的特征
1.1.1?动态标志设计由单一画面向多帧画幅转变
传统的标志设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静止的***形,其标志中***形的变换只在一瞬间全部展现在受众面前。而动态标志则是通过运用FLASH等动画媒介工具,将一副标志***形添加了变化的要素转化为组帧的***形,根据标志设计所要展现的企业品牌内涵,可在一定的时间段不断的变化出能够充分表达企业内涵的多幅***形。
1.1.2?动态标志设计由固定的颜色转变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彩颜色
可以说标志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它并不会局限于二维空间中,传统标志设计中标志的颜色是固定的标准应用颜色,在规定的应用范围内设定了事先设计好的应用色彩。动态标志设计则突破了传统的固定颜色模式,通过在某一设定好的时间段中,在不同的时间段变化出不动的色彩。标志的颜色是随着时间的延伸在空间内变幻出丰富的色彩。
1.1.3?动态标志设计由时间和空间组合展现
传统的标志是将标志含义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受众者在接受到标志传达的信息后作出反应。动态标志是在加强了视觉吸引力,让受众者不仅在一个时间点上获得标志所传达的信息,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将标志的的信息通过在空间中做出的运动变化传递给受众者。动态标志在添加了时间和空间等要素,具备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增强了标志的神秘性吸引受众认真的观看标志的变化,从而了解标志所表达的含义。
2?动态标志设计的应用
动态标志在遵循对传达标志本身的理念时也将标志的传播形式由二维、三维转向了具有时间纬度的四维界面。动态标志有了这种特殊的应用功能也必然要应用与特殊的载体中,而随着时代的进化网络媒介,电视媒介,手机媒介以及LED广告屏也成为了动态标志应用的首选载体。其应用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并能减少在应用时出现不必要的实物资源的消耗,以及人力资源浪费。动态标志应用在特殊的媒介中使其整个运做过程更加精致化,动态标志将光的效果以及弹出式的运动效果解构重组再配上相应的音效,这使标志将充满科技感,相对于传统的平面标志更加栩栩芦笙。
从动态标志设计的基本应用形式上说,动态标志的应用还是有局限性的,动态标志无法直接取代原有静态标志的使用,如显示区域与原标志相比过大,一般的标志动画在应用时重复播放性较差等等。
3?动态标志设计的发展
动态标志设计作为品牌形象传播的一种手段,它不再是以一个***形***承担品牌形象或企业形象的代言任务了,VI系统的应用,使标志形象的概念延体到了标准色彩辅助形。品牌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标志***形,它涵盖了与标志***形相关的辅助形、辅助色等。这为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人们在对标志的识别过程中,也不只局限于对单个标志符号的认识,特定的色彩或色块组合、标志形态的延伸,而且传播的力度更强、范围更广、涵义更深。[2]动态标志设计中的动态化视觉元素在各种媒体中更能争抢受众的注意力,而动态标志带来的趣味性,在同一宣传媒介中要比平面标志更能有效的吸引用户,也更有效的传达信息。动态标志所承载的信息再不是简单的告知受众,而是主动的与受众交流沟通,将大量的企业信息、属性、特征更便捷的提供给受众。可见动态标志在未来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新兴产业。并且将在数字媒体中占领一席之地。
4?结语
探究动态标志设计目的在于更好的开拓设计思路,丰富设计形式。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平面设计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就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用发展的思维进行创新设计。[3]由传统写实风格向现代抽象符号演变,现代动态标志设计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设计理念,但新的形势的产生不会马上将传统形式代替,这就需要新旧形式呈现一种共存的状态,同步发展已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运用各种媒介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整合借鉴。使动态标志设计与传统的标志协作发展,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鹏 浅谈数字时代的动态媒体与动态标志设计 科技资讯 信息技术 2011. NO. 27 12~13
[2].刘冉 现代标志设计的数字化趋势 学位论文 青岛大学 2006 13~14
[3].柯文燕 动态标志设计探索 艺术与设计 2009.8.15 80~8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2
文化兴校就是要用文化升华人的思想意识的功能,强心固本提升人性美德;就是要用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特征,铸牢精神引领风尚;就是要用文化凝聚文明塑造人格的精神属性,以文化人、以文养心;就是要用追寻人本精神的发展命题,促进教育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要用清新内涵特色、活化秩序气场、优化组织结构的三维价值,迎接教育文化时代的到来。其中,校长文化使者作用在于升华人的思想,传道、解惑铸就学校精神;校长精神教练意蕴在于打造灵魂方向,使学校充盈正能量;校长先善其德价值在于引领行为示范,提升文化兴校合力作用。概括地来讲,校长应提升文化兴校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战略规划能力。
一、学校发展呼唤文化战略的规划
学校是应用道德的实验室。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行动和思考能力;其指向在于挖掘学生个性兴趣,使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其使命在于充盈学生情感的美德引领社会风尚。***的教育方针提出“以德为启始,以美为终极取向”的四育并举路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本举措,***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所有这些新理念、新举措,其实都需要教育精神的引领、办学思想的导航。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引。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出现部分学校不择手段地兜售题海战术,追逐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升学率;为追求表象的知名度,很多学校不惜成本地做误导性、功利性的宣传;为追风表面的面子工程,一些学校存在不遗余力地建高楼、造礼堂等文化怪象。上述方面不能不说是与学校缺失育人方略和文化战略规划有关。
学校文化战略实质上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文化规定,以及教书育人逻辑体系的内在规范。战略作用于学校的发展,就是执行既定理念、思想的正确价值取向,并从“优化组织结构、活化秩序气场、清新内涵特色”三维价值出发,完成文化育人的思想任务。其过程在于促使“顺时势所趋”的精神维度,成为学校长久发展的立脚点:其精髓在于谋划学校文化发展,架构文化育人新气象,让社会看到“立德树人”的希望:其主旨在于传习精神渊薮,规划兴校方略,走上具有科学理念、合理构想、正向能量的发展趋向。学校文化战略追求文化所呈现动态、活动、多元、多样的精神价值,启迪学生人性美德和视野的开阔;追求文化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养心的美德立意;追求动静态环境文化对人的灵魂和视野的审美冲击力;追求课程文化嵌入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追求育人者人格魅力的示范和精神品味的熏陶:追求“四育并举”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学校文化战略理念的价值意在正本清源,使教育回归文化育人的本质,不仅调节教育生态结构,对人为不公平竞争产生“立法”约束,更是在于把握完整的育人规则和人本精神的智慧路向。推进学校文化发展是在“文化强国”意境下,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强化新理念,导航新思想,重构新精神,建立“***强”文化认知。这种理性使学校找到人本主义价值思考,使校长找到办学新约,使“立德树人”育人方略建构起智慧路向。
比如,“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的文化规定,是***重要理论创始人李大钊先生当年为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办学导向,成为北京三十五中学的文化路向:“广济仁德、安匡世艰,广育贤能、安邦兴国”,是***母校广安中学的校训,成为广安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指针:“尚济世之德,志浩然之气”,是哈尔滨市尚志小学的文化精神,进而与尚志街道、尚志派出所、尚志幼儿园、尚志文化馆等单位,形成“胸怀天下扬英雄志”、尚志精神大家建,从而承担起用尚志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
现今,学校间差距并非主要体现在硬件的矛盾上,更值得深思的应是办学精神、理念、取向、文化上的落差。学校硬件好建,学校文化不好建。学校文化取向与现行目标价值追求的不平衡,使部分学校迷失进取方向,失去人的全面素养成长的路径。***的十八大“扎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已不是号召性口号,而是对发展提出的新举措和新要求。文化可以强国,是以文化丰富的人文性、深刻的创新性而体现出价值意义的。也就是说,文化先进的要素作用于教育,必然要形成文化兴校的战略、文化行***的态势和文化育人的格局。
学校的发展需要文化兴校的战略眼光,学校的格局需要有文化育人的战略视野。文化视界使教育发展跟进社会,凝聚文明要素;文化尺度使学校理念表达“立德树人”意境:文化精神使校长办学体现特色内涵、路向。
二、文化战略是学校精神、理念的基石
学校建构文化发展战略,是固本现有的发展
态势、继承传统风范的需要:是形成求新、尚美规则,助力学校建构理念、思想、系统方***的需要:是发展中遏制“唯智”取向,体现办学方向和向历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谋划内涵特色和活化秩序气场的需要:是历练校长文化使者襟度、修炼师者先善其德风范的需要:是使培养学生人性美德意愿找到载体和平台的需要,以及把零碎想法与经验升华为理念思想的需要。
正因此,《学校文化战略培训教程》(王继华著)从全局视野把握认知规律、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道路上,从全面统筹规划、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方向上,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五项思想任务:传檄精神渊薮,架构理念春秋的目标愿景,形成特色产权;创新教学模式,用人文精神规则秩序气场,体现规律光辉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校内涵发展,规划文化育人的发展方略,促进以文养心;学校办出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个性,提升生命质量;铸就完整格局,打造德智体美的价值取向,沉宏人性之光。
学校文化战略需要精神的引领,因为精神是情感的本心理念产物,思想成果链接理智,是纵深发展、体现目标价值的“肝胆”:学校文化战略需要架构理念,因为理念是赖以支持其他教育方式和文化育人的抓手,是谨慎思辨后的成果和内在发展的逻辑表征:学校文化战略需要“弘文约礼”,在于文化育人、以文养心的美德传播力,以及礼教、礼仪、礼数等纯洁道德的力量:学校文化战略需要目标,因为目标是生活的逻辑,振奋精神,使人有方向,提醒“顺时势所趋”的路向。因此,学校文化战略是教育精神的载体,以及交流、学习、互动的平台和传播内涵特色的媒介,并以其中文化的深刻性而成为志趣、志向的导航。以其中文化的丰富性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力量,以其中文化的浸润性而辉映现代教育目标价值的人文取向。
学校文化战略落户到学校,使办学找到凝聚力量的手段和发展的方向。它要求教育管理者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体现出作为文化使者职业的高远境界,以及抗拒浮躁、功利的职业操守;要求人民教师具有以人为本的专业素质,注重“立德树人”导向。学校文化发展是特色内涵的思想放飞。是抒怀美德的人性浇灌,为现实发展的方法路径服务,成为文化强国思想的守护神。其所体现的文化兴校战略,成为“扎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抓手。遗憾的是,当下部分学校的文化品位呈现出媚俗、气短,缺少的并非只是文化境界和精神,其实更为缺少的是文化自信和尊严。具体地讲,现代化的目标价值体系没有反映在学校理念、思想中:文化强国思想的方***没有体现在学校发展格局中;文化育人的理念没有引起校长的足够重视。
倡导文化兴校的战略和文化育人的理念,不单纯是因为“文化强国”精神动员令的召唤,也不只是“积极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指针,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发展必须切人精神构想、规则理念、进取价值和人文风尚,体现出正能量的文化场,从而找到理念和思想的方向。文化气象关乎学校精神立意,关乎学生性情、性格的成长,甚至关乎区域社会风貌。学校建构文化战略,是把握育人规则的文化自觉;优雅美德的文化自强。像水往下流。滋润干田;像空气无处不在,清神爽气。
三、培育校长文化战略规划的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一种集发展、策略、长远、大局、根本为一体的精神理念统筹,它将有助于在奔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宏伟蓝***中,争取文化上的主动;有助于在目前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错综复杂形势下,有效运用内涵发展的办学策略,以及办出特色的育人规则,进行文化育人:有助于在四育并举方针指导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此达成:维护教育目标价值的尊严,以及贯彻“文化强国”的精神战略,并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理念精神运动中,用校长文化智慧把握教育规则的秩序,从而体现教育规律的光辉。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长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理性的推断,以及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博大的胸襟境界。这样,才能从教育文化战略的高度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权,适应教育文化时代的新要求。
教育晓之以理,精神动之以情,文化抚之以心。心为情动,理为蕴夺,学校的“蕴”是学校精神引领灵魂创新之“蕴”,校长的“心”是文化育人、促进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3
我在这家培训机构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多其运作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是中心(品牌效应),县级(各级)实际***运营机构还有就是派课老师(这既是公司的员工,又是自由人)。当然这只是公司的一种运营模式。还有就设我接触过安利还有保险一些企业,在里面兼职过一段时间,也和里面的员工详细交谈过,因此获得了一些相似的经验,这是“蒋式的学生***”。期间我初中的一位同学也在一家培训机构当讲师的助手。我们是要一起合作,起步阶段正在筹划。我是学德语,假期时,有很多人打电话或者qq联系我,要跟我学德语。他们大部分是工作需要或者出国需要,而这真是符合培训即时性,针对性和专门化的特点。对我们就从这做起。资金、场所、人员有我的初中同学来出,老师,外教,上课的课程由我来负责,招生我们的团队齐努力。当然我们现在是学生,起步时,只在暑假搞,或者以做的形式先干着。
当然说到这,我不得不说,咱们中华文化的复兴。我对中国文化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国学。那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复兴和回归一直是在我的脑海里魂牵梦绕的。现在中国的礼仪学校,经院学校,古代私塾出现了,在外国的孔子学院也开得如火如荼。中国的经济上去了,中国正在实现着伟大的复兴,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为中国精髓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而中国精髓文化的复兴又是中国真正复兴和崛起所不可缺少的。而我一直是一个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倡导者,中国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气度,而士大夫则是这一气度的最好承载者。***、辜鸿铭、谭嗣同这都是我敬佩的士大夫。我的第一个教育运动,就是士大夫教育。而中国古文化和精髓文化的缺失,中国人素质的不高,则需要全民素质运动,而是士大夫教育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典型和最能起激发作用的运动一环。士大夫就是爱于国学而致力于国学,爱于国家而报与国家的,兼容并蓄,穷善其身,达济天下,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一类中国人(当然不排除后来甚至现在也有外国人)。
外星文明是是可以出现的,我相信我这代人是可以经历的。特别是在美国的文化,它的影视,还有日本的机器人,这都是走在前列的,但是我们中国人也不应落后,因为航天以及星际探测,我们比不落后,我们有社会主义几种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但是我们缺乏的是文化概念上的一种认知,一种外星文明接触的意识。而这正是我的又一教育运动,外星文明教育运动。
我研究了大量的哲学,包括尼采的,从中得出,分为末人、庸人、超人三种,我曾在自己的哲学中阐发失我、自我、忘我三种状态。;当然我觉得当年纳粹运动,就是一种超人运动的窥视,但是他只搞日耳曼人的超人运动,对其他民族还歧视压迫,还有就是过于技术化,这也是海德格尔后来与它分道扬镳的原因。我认为超人运动是是适于全人类的,只不过有时有地有的种群民族更具有这种潜质和强力意志的上升。德意志是优秀的民族,但是变成超人不是它的特权,其他民族没有丧失变成超人的权利,而中华民族就是和德意志相媲美的,而现在需要回归的内在的呼唤力和外在的催促力也是最强的时期。以下是引用——“尼采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 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种全新的道德,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尼采所说的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不过,尼采并没有把超人看作是绝对的 ,他所说的超人和与超人相对的‘末人’, ‘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别的。”而我认为超人概念则是是一个绝对运动的相对概念,所以超人运动成为可能。以下是引用——必须说明的是:“‘超人’一词很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具有超常之力量或能力的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超人’的本意应该为超越人类。‘超人’指的是未来的新物种,未来的统治集团,不是现存的或历史上的伟大超凡的人物。‘超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一个物种,一个集团。‘超人’形象的根本特征是充分发扬权力意志的狄奥尼修斯精神,是以权力意志为基础的“老爷道德”的集中体现。“超人”是人类的目标,现代人的权力意志的发扬只是达到‘超人’手段。这就是尼采的‘超人’的主要含义。”所以超人运动本身是一种回归,是向原始创造神的回归。但是那必须伴随着悲剧地毁灭,因此需要酒神的精神,而纳粹毁灭了,那超人和飞碟哪里去了呢。因此我的超人运动不应是绝对的,他永远是相对的,否则它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我的东西方大统一场理论下的超人运动是可以实现的。而我首先搞的就是创造力和创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4
关键词:枣庄运河船工号子;保护与传承
中***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89-01
一、枣庄运河船工号子的起源及特点
“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它是流行在行船中专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中而传唱的。长期以来,大运河上的船民们在凌波踏浪、击风搏雨的航行中,也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枣庄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的南段,在元明清三代,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每年路过枣庄运粮食船有两万多艘,首尾相接十几里。
枣庄的运河号子也叫“粮米号子”,是船工们在运河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激发劳动的热情的集体创作,已经传唱了数百年。据老人们传说,运河粮米号子是乾隆皇帝御封的,专为宫廷运送皇粮时唱的。当年运河日夜运漕粮,“船工号子”响连天。“十万八千嚎天鬼”足以说明当时运河”船工号子“的声势浩大。也有资料表明,光绪年间,运河的一段补给河流溃堤改道时,运河断流了,朝廷改征粮为折扣银两,漕运废除,水运凋敝,陆运兴起,运河的码头地位逐渐减弱了。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水上运输才停止。到了50年代以后,轮船有了动力系统,摇橹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运河船工号子的种类
枣庄船工号子是船工原生态的工作形态呈现,按角色的不同,分为领号与和号两种,唱号子一般需要一个领号者,待领号者唱出,其他和号人随之应和。如果按内容分区分,运河船工号子主要以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打蓬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为主。在船工号子里所涉及的船工活动任何工作形式,目的都是为了在行船过程中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因此,船工号子更讲究歌唱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这些歌词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的,比如快到中午的时候,拉货的船正好赶上激流,领号人就会唱“大家加把劲啊,管船娘子已(准备)好了......”从而达到统一步调齐心鼓劲的目的。虽然内容是即兴发挥的,但曲调一般却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属于哪一种号子,像摇橹的有摇橹曲调,拉纤的有拉纤的曲调,具有浓浓的文化特色。有一种号子在船工号子里面成为“闲号”。所谓的“闲号”,就是指船工在休息的时候喊得船号。其特点是比较的自由,都是即兴演唱,内容多是能愉悦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开心。之所以称为“闲号”,也是和运河的特点有关,运河的水势平稳,基本上没有什么惊涛骇浪,所以才有心情唱闲号,这是区别于其他河号的独特之处。据说,“闲号”里面的内容经常可以抓词,那时候河边经常有唱小曲的,也有唱大鼓的,就经常把他们的词放到自己的号子里面唱出来。
三、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现状及保护
随着大运河漕运功能的衰退,帆船被拖轮代替,河边的船工号子也慢慢的销声匿迹,“运河号子”已成为了“绝唱”。枣庄船工号子作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加以保护和传承,山东、江苏、浙江一些港行部门有关人士说,自2006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沿运和的一些有关部门便开展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至于“船工号子”的找寻工作却没有见到显著的成效。我认为对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枣庄运河船工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制定出保护的***策措施,加强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全民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从而增强抢救“枣庄船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危机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抢救和保存濒危枣庄船工号子文化资料,对于存在的老一代船工们年龄偏大的现实,加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是必要的。
枣庄船工号子是枣庄船工们为了战胜自然困难而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留给运河两岸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它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是一件大事。“枣庄运河船工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它是运河文化和枣庄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通过对枣庄运河号子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加工提炼,赋予时代新意,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新亮点,沉睡近百年的千年绝唱一定会重新响起,在中国运河文化中开出一朵别具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枣庄市志编委会.枣庄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李振启.运河渔火[M].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8.
[3]李宁武.船工号子[J].山东文学.1997(5).
[4]***协枣庄区委会.枣庄运河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5]杨羽健.关于川江船工号子[J].音乐世界.1984(5).
[6]曹竟成.运河号子[J].治淮杂志.1993(5).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5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6
一、教学手段的有效,促进成功的感受
学生感受到体育乐趣与成功的根本要求是掌握相应技术并能有效运用。为此,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现状、符合技术形成的教学手段,有效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从根本上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
(一)注重教学手段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可以引发学习兴趣,让学习气氛热烈而欢乐,为教学成功奠定基础。同时,教学手段的趣味性还蕴含着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克服思维定式。游戏、情境、竞赛的运用不失为提升趣味的好手段。如,在耐久跑学习中与学生探讨“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需要用到长距离跑?”之后让学生进行有情节、有情境目标的耐久跑,这样既感受跑的乐趣,也锻炼了耐久跑。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开展教学的核心,可提升学习效率;反之,学生就易产生“体育学习太难,我恐怕永远也学不会”的感觉。如此,学生如何感受乐趣,更不要说成功了。如,在足球脚内侧踢球学习中,可利用跳绳的延伸功能做限制性教学,将跳绳与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技术教学结合在一起[1],大大提升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效率。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新颖性
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促进教学创新及效果的提升,当然,这样的新颖是以激发学习兴趣、符合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为前提的。如,为解决初学者不能很好掌控足球,足球满场“飞”的问题,可利用废旧的实心球开发“加重版足球”。利用其较重,滚动速度适中、动作感知明显、相对容易控制的特性,促进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2]。
二、教学层次的划分,达成各层级的需求
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感受成功。
(一)分层次,不同目标的要求
目标是教和学的明确指向,尤其“运动技能目标”是学习的核心目标。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太简单或太难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相反会产生负面效应。就一节课而言,目标的设置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二是保证多数学生能提高;三是少部分学生能拓展。如,在足球原地双脚跳起头顶球的学习中,运动技能目标分为:全体学生能够做到原地双脚跳起,梗住脖颈,额头顶球;50%的学生做到原地双脚跳起,髋关节腾空后展,在最高点积极摆腰,额头顶球;10%的学生做到在移动中双脚跳起,髋关节腾空后展明显,在最高点积极摆腰,额头顶球。
(二)分层次,不同内容的要求
学习内容是达成目标的中介,在确定某一预期目标、教学素材后,内容的设置要围绕不同学生、不同需求来安排。如,为了实现协调、稳定的足球运球,以绕杆运球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一:运~停~变向运的分解绕直线排列的标志杆;二:左右***替扣~推球的连续绕直线排列的标志杆;三:左右***替扣~推球的连续绕折线排列的标志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内容练习,进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运球能力。
(三)分层次,不同成绩的要求
成绩是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显性表现,是学生达到成功学习的重要标志。那么,在成绩的评测上给予不同学生不同标准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跳高或跳远的评价中,可采用个人最优成绩的80%作为该生的及格线,在此基础上的突破程度视为加分标准。这样,每个学生的成功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三、运动文化的传递,挖掘爱体育的深度
体育与其它学科一样,都需要进行文化的传递与探寻,让学生从深层次感受学的精髓。
(一)教师积极传递文化
每个体育项目均有其锻炼的价值和美的体现,足球有技巧、快速、对抗的特性,展现出个人与团队的融合;体育舞蹈有形体、韵律、节奏的特性,展现出形体美、品味美,这都引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传递体育价值观和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精髓。如,足球一对一的对抗护球练习,学生在体验身体对抗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懂得足球运动的对抗,不仅要展现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积极对抗,还要懂得尊重对手。
(二)学生主动追寻文化
任何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追寻、主动内化,体育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师积极传递体育文化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追寻、挖掘及内化的习惯,这样就能更易懂得体育的精髓。如,在学习足球“二过一”战术时,学生懂得足球是一项需要配合的集体运动,进攻就是不停地两两组合串联起整体的战术,学生会更加注重两人之间的传接配合,配合中的乐趣、整体战术的成功将愉悦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曹晨. 跳绳在足球脚内侧踢球中的巧用[J] .体育教学,2014.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7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
北:P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
北:P4: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P5: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火烧圆明园
识***:“焚烧后的圆明园”。北:P8: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北:P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
P12:左宗棠收复***。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府于1884年在***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北P16: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侵华的史实
北P22: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由英国海***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01年9月,清***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P5: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北P18:条约主要内容:清***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北P22:条约规定:(1)清***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2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统治的第一***,中国***开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挺进大别山
22、******权***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31、鸦片贸易
(1)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危机;②损害中国人身心健康;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削弱***队战斗力。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1840年6月,英***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6、1856——1860年,英法联***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英法联***;帮凶:美俄两国。⑴1860年,英法联***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 150多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⑶太平***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队。
7、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左宗棠力主收复***,1876年他率清***分三路进入***,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地区; 1884年清***府在***设立行省。
8、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9、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0、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内容:淸***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侵华。
12、《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当保;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使清***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有: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4、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实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局等一批近代***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工业。
15、评价洋务运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
进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6、1895年梁启超、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年6——9月所进行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流血牺牲。
17、戊戌变法的内容
(1)***治:改革***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权);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4)***事:训练新式***队(有利于抵抗列强入侵)。
18、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存的***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团体兴中会;
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团体是同盟会,***是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0、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领导者孙中山。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1、1912年2月,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不久他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22、辛亥***的意义:辛亥***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3、1915年,***、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代表人物有:***、李大钊、胡适、鲁迅,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4、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起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近代中国人所进行的四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是:洋务运动(经济上--学习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文化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6、四次探索活动失败反思: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
27、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们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等口号,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治舞台。
28、五四运动要求惩办***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运动。
29、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精神:不妥协的爱国主义
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的执著精神、承担历史责任的英勇精神。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8
论文关键词:广州亚运会学校体育改革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研究分析广州亚运会对学校体育改革产生的影响,以期找出有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使其在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中发挥能量和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因子,至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行再一次的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局面。“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亚运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崇尚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呼声,在我国也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对广州、广东乃至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方面为我国体育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学校体育改革,一直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次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势必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现状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模仿中徘徊了近三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寻找自我,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从取得的成效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第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氛围浓厚;第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第四,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第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迅速;第六,学校体育硬件建设有所加强。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改革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克服去解决,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不断促使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
2、广州亚运会的“和谐”理念——学校体育改革的全新境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而亚运会我们则打出了“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口号,这是一种精神理念的全新转变。学校体育改革中不但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还要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这正是“和谐”理念的完美诠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是指导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意识,使得体育的血液在学生体内得到融会贯通,以体育的能量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体育人,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根本指向,而倡导“和谐”理念也是学校体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的全新境界。
2.1“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改革要做到“以生为本,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1].
首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
2.2“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
广州亚运会是在和谐的氛围下成功举办的,在亚运期间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不约而同的亚运礼仪,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接待外来宾客无疑要讲究礼节,这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诠释着泱泱华夏是一个礼仪之邦。那么,在学校体育改革中,不但要重视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才是一个完整的体育人。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表现在体育礼仪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竞技体育精神、参与拼搏精神、遵规守德的精神、竞争与合作精神,以及作为主流的和谐发展精神[2]。在和谐视角下,在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环境和谐下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人文素养,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使得学生具有爱祖国、爱集体、爱校园、爱他人的思想品质,以及增强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广州亚运会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在我国几十年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武术、游泳、体操等。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娱乐、游戏等,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开展的项目众多,然而这些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情况值得呼吁[3]。
在此次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中,共设42个比赛项目,包括28个奥运会项目以及14个非奥运项目,其中不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武术—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奕,相传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棋戏;中国象棋—据史书记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最早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以后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2000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由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这些项目被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无疑促进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研发与开展,把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科学改造后,引进到学校体育课堂上来,不仅为课程设置开拓了新的天地,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4、广州亚运会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体育系统中包含或体现的文化因素,也指校园系统在体育方面的亚文化。其内涵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我们把组织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结果加以细化,就可得出—校园的体育标识、标志性体育人物、标志性体育建筑、运动哲学和口号等,能够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貌的结论。霍罗威茨(horowitz,1988)指出:榜样人物、特定的地理位置、标志性建筑、标志性事件等构成校园文化[4]。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大多设置在广州大学城,学校里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以及一些标志性的体育建筑将在校园内得到有效使用和永久保存。一时间品味体育建筑、崇尚体育拼搏精神成了校园的热门文化;另外为了迎接世界各国的客人,一些体育性标示以及体育口号,也成了校园体育价值核心精神的一部分;亚运会作为亚洲一项最大的体育盛会,是一个标志性的体育事件,各国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之间相互切磋,对于一些体育领域里的问题互相探讨、交流,这是一种体育文化上的相互碰撞和磨合,这无疑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得学生在体育文化的洗礼中,重新认识到体育的真谛—体育运动不单追求身体生理上的健康,还有精神方面上的健康,即对人生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及良好的品质。
5、广州亚运会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传播
“终身体育”从字面看是指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不间断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理念。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让他们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锻炼,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来以极大的热情和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5]。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点。
5.1广州亚运会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少年是校园里富有激情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认知日渐的成熟和练达,他们对待体育,对待亚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自亚运会举办以来,各国运动健儿对体育运动大力宣传,一时间崇尚体育运动成了学生们的共鸣,“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口号更是日渐响亮。亚运会再一次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拥护。这一理念,也将再一次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得到重申。
5.2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归宿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归宿。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稳固的运动兴趣和爱好的良好的时机,稳固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爱好才能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学生的思想上生根发芽。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改革也强调了终身体育的关键性。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愈加响亮,这正是终身体育的完美诠释,也是我们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归宿。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将对学校体育改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的全新改革理念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设和完善;从对学校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再到推动终身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播;这些积极的影响无疑像催化剂一样为学校体育改革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因子,同时也为学校体育教学寻得一个完善而系统的教学模式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与契机。在研究有利影响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6.2建议
1.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
3.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4.学校体育改革,要不断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5.学校体育改革,要促进“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登高.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宁艳华.谈形成高职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因素[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7.
[3]韩英甲.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475.
[4]horowih.l.campuslife:undeaduateculturesfromtheendoftheeigheenthcentuytothepresent.unjvofchieapress,1988.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9
14世纪前后,随着地中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场“发现了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正在意大利悄然兴起。几乎同时,走出欧洲、“发现了世界”的新航路开辟也正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使英国的工商业得以快速发展,但英国的封建统治却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爆发了资产阶级***,英国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同样,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美国、法国也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为各国进行工业***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工业***的进行,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
这样,无论从思想上、经济上,还是从***治制度上,人类社会逐步摆脱了旧思想、旧制度的束缚,开始步入近代。
【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的意义。
2.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4.通过1640年***和其后的“光荣***”,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5.通过华盛顿、《***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通过法国大***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的历史意义。
7.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时间:14—16世纪
国家: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神为中心
提倡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
的幸福
实质:文艺复兴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次兴起,而是一
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
作为《神曲》
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为《蒙娜丽
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为《罗密欧和 朱丽叶》、《哈姆雷特》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时间:15、16世纪
直接目的:追求财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 美洲
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非洲大陆,到 达印度
麦哲伦:率领船队,最终完成第一次环 球航行
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 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
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
时间:1640—1688年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在新召开的议会中,资产阶级和国王展开斗争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曲折:查理二世***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了专
制统治
时间:1689年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巩固:颁布《权利法案》 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 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作用:使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了封建君主专制,确
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
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时间:1775—1783年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代表人物:华盛顿
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声
美国诞生标志:1776年7月4日,《***宣言》的发表
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
①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②规定总统既是国家***,
巩固:制订了1787年宪法 又是***府***,享有行***权
③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④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司法权
历史意义:美国***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
家的***,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治体制,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 丁美洲的***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和拿破仑帝国
时间:1789—1794年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重要文献:《人权宣言》
重大进程: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王路易十六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 “中国梦” 实效性
中***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91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同志再次畅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当前,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解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把“中国梦”融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务求实效,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1 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因此,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坚信每个学生,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坚持就业为本,在就业理念指导下,最大程度动员全体高职学生同心共筑中国梦,激发高职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自愿接受“中国梦”,在自己的思想中深深扎下根来,变成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指导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
1.2 坚持针对性原则
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才能收到教育实效。当前,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差距加大,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就越多。高职院校生源有其特殊性,高职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中专和职业高中毕业生。从生源现状看,在高等教育层次中素质偏低,而且不同生源又各有其特点,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普遍存在矛盾的心理,内心存在着强烈的失落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感,有些学生对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缺乏人生目标的追求,其个人强烈的成功愿望与需求,迫使他们专攻技术技能,热衷考证考级,而放松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中国梦”教育模式,努力形成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中国梦”教育计划,或在执行同一“中国梦”教育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3 坚持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来看,“中国梦”是个人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高职学生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梦和国家梦的实现,个人拥有高超技能是实现中国由世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梦的有力支撑。
因此,“中国梦”教育应有系统整体意识,必须坚持个人梦、集体梦、地区梦、国家梦和民族梦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经济富强梦、***治
主梦、文化繁荣梦、生态文明梦、社会和谐梦、祖国完全同一梦、世界和平梦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中国梦知识、中国梦情感、中国梦意志和中国梦行为的有机统一等等。
2 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主要途径
2.1 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中国梦”说到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在“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中国梦”教育与概论课、基础课和形势与***策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习领会和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时代特征。
通过基础课,着重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中国梦,必须高扬中国精神。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广大高职学生注重品德修养,锤炼意志品格,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如讲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重点培养学生成才梦,“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重点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梦。
通过形势与***策,着重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以团结实干托起中国梦想。真正把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讲清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2 积极挖掘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国梦”教育的新途径
专业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阵地。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教学在进行技能教育时,不仅要重视技能的培养,还应充分理解技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发挥技能造福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懂得人类在认识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研究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造福人类的愿望、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等,都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等等,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要实现“中国梦”,高职学生必须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以适应现代产业技术不断快速更新换代的强烈要求。
2.3 切实深化实践教学“中国梦”教育的新载体
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要把“中国梦”教育活动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中国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在实践教学的磨练中形成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宽广包容的胸怀、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增强“中国梦”情感和信念,懂得梦想不是想入非非虚幻之境,而是立足于现实并超越现实的理想之光,真正将“中国梦”意识外化为行为,并在行为的多次反复强化中变成自觉习惯,成为自己稳固的行为模式。
2.4 努力拓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广阔平台
把“中国梦”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
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结合各校独具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进行“中国梦”教育活动,将中国梦教育贯穿全过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中国梦”主旋律。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梦”教育。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着力讴歌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集中展现广大高职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高职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积极把“中国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相结合,特别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技术的传播功效,不断拓展“中国梦”教育的途径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中国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梦”就是“成才梦”,每一个学生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