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1
关键词:物流;教育;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tat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circumstance, 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some problems are existing on the fields of curriculum,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At last, the author have a discuss on how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gives out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logist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ability training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科层次的办学情况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 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 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 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 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 采取的措施
4.1 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 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 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恒勤,安立华. 物流专业设置于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探讨[J]. 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5):113-115.
[2] 卜蕾,边锐杰,杨霞芳. 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物流科技,2011(5):122-123.
[3] 马建,李晓霞,胡大伟,等. 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考[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2):111-113.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2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科层次的办学情况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 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 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 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 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 采取的措施
4.1 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 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3
跟网上购物直接相关的就是快递,那么就需要物流这个专业做支撑。随着电商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网购,快递小哥也越来越被需要。同样,如果能把物流管理专业学透了,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说不定会有新的突破和改观,改变现在的物流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
2、建筑类专业。
土建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不愁就业的十大专业之一,这类专业比较适合男生学,女生学建筑会很辛苦。可能会感觉自己整天都灰头土脸的。尤其是有学历的男生更吃香,坐在办公室里画***,不用风吹雨淋。但是这类工作前期也很辛苦,尤其是前期需要积攒经验,跟个好师傅学习,学好了工资会很高。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毫无疑问会上榜,上榜的理由也非常的简单,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很多行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是现在很热门的理工类专业之一,受到考生的欢迎,虽然学习起来复杂难懂,但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这一方面还是很有潜力的。
4、艺术类专业。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5、师范类专业。
调查显示,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待遇节节拔高等促使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从大城市的就业状况来看,师范类学生的供求量趋衡,其中民办教育机构(包括培训机构)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量占了很大比例。而在师范类各专业中,需求较大的专业有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
6、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主要是利用物理方面的一些定律来设计、分析机械系统,是一门比较传统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主要研究包括机械开发、设计在内的全套机械问题机械服务,以便最终达到节约成本,追求环保的最终目的。
7、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主要就是通过研究包括汽车、拖拉机等车型,从而了解车辆的具体情况,了解设计原理,从而达到可以***监测、组装甚至设计车子的最终目的。
8、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10、外语类。
全球***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外语类人才也愈发受到重视。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十年内外国语言类将成前景最好十大专业一,契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直接推动着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机理论与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原理,风电机组调节与控制,风电场电气部分,风电场规划与设计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新能源基本用来发电。分别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等。但现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还是前两者。不过其中风能的缺点就是在国内并网比较困难,风能应用最好的是欧盟。太阳能的话,其制造过程污染很大。总的来说新能源前景绝对光明,只是道路可能有些曲折,还要看国家***策的侧倾力度。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训练,具有***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知识和基理论;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5
基础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学、病原生物学与免***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普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不得不说,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而且薪资待遇也是比较丰厚。但也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如此看来,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6
[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职 物流管理
[作者简介]孟庆亮(1971- ),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48-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随着我国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现阶段该专业以物流管理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构建学生运输、仓储、配送等实践性工作能力。物流行业特点和高职学生定位决定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而情景教学模式很好地连接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
一、情景教学理论的内涵
情景教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哈茨霍恩等人在性格研究中使用的情景模拟。研究发现,人们在特定的模拟情景中,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切身体验事物发展的过程,能够有意识地分析其行为特点,从而积累和丰富自身经验,获取知识技能。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情景教学理论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协调统一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设计,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经验的总结、工作方法的创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形成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过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从事现场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物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使该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无法让学生对实际工作场景和市场职业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也就无法真正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情景模拟工作现场,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在情景教学理论指导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该以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基础,打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界限,强调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合理地为每一项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探讨以培养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景教学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情景教学理论的教学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广泛开展,通过加强与行业协会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国外研究实践情况
1.以物流管理活动情景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践。如德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双元制模式进行情景化教学设计,其整个教学培训过程在物流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简称BBS)进行,强调物流企业中的实践和高职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联系,把相当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到特定的物流情景当中去,有的直接安排在物流企业培训和实践工作中,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性,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把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分为15个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必须在企业实践或实训情景中完成,并且德国物流职业教育的考试均由与教育无关的行业协会来组织,保证了教学质量客观公正。
2.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体现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情景教学。如英国的高职物流教育中引入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物流和运输职业资质标准和认证体系,该体系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在英国的高职物流教育中直接以ILT考核标准来设计课程,强调物流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将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质证书考试培训融为一体,重视情景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的应用,如在ILT四个级别的物流职业认证考试中,一、三、四级均有情景题,按物流实践工作标准来考核。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缺乏连贯衔接的问题,做到教育资源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相互统一。
3.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中引入第三方行业评价和考核,提高情景教学效果。如澳大利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中采用该国成功的TAFE(意为“技术和继续教育”)职教模式,教学过程实现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训过程得到企业的全程参与和指导,确保真正符合行业需要。TAFE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界用人标准的需求同样重要。”从行业中挑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高职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项目制定的决策过程,强调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堂设计以工作场景为标准,同时行业的积极参与并做到全程监督也是TAFE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二)国内研究实践情况
以上国家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充分应用情景教学理论,把物流管理情景直接与课堂教学衔接,同时与物流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已有像北京交通学校等高职学校在物流管理教育引入ILT职业标准,实现了将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质证书考试培训融为一体,也有很多学校把课程教学与物流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国现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探索适合我国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充分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平台,加强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真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应用研究,优化过程设计;情景教学法是目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上主要研究虽然提出情景教学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相应的对策,但整体不够具体深入,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尤其缺乏适合我国实际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善情景教学实践的途径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法与情景教学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认真考虑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与复杂性,要求学习情景能够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并可以对学习的整体效果进行非量化的高效评价。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是进行情景教学的基础,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情景教学则以职业素质分析为基础,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提高。两者不是割裂的,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情景设计实现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如江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出的“1+1+1”模式,即在校生一年集中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一年在校实训场所如物流实验室进行模拟环境下的情景教学,一年到企业开展现场实习,很好地实现了传统教学与情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分、在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强调情景教学,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有机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是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效果
首先,要创新情景教学的实践型教学平台。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主体根据职业能力对高职物流管理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划分,如仓库管理可以划分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模块,而出库环节又可以突出订单管理、拣货作业、配载等工作情景,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同时在进行情景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参考就业岗位分布和学生自身素质,在学生合理分工前提下布置情景任务和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活动,注意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等方式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其次,要不断完善情景教学条件和加强校企合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对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构建情景教学实训环境,适应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需要,如仓储模拟实验室、国际物流单证实验室、物流供应链与ERP软件机房等,通过校内以上环境的情景模拟,实现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习的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开展与校外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教学,把实训基地和校内教学打造成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在熟悉物流企业实际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主性。重视建设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这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的重要保障。
(三)合理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开展情景教学的绩效评价,应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完善传统高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适应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在情景教学评价中重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传统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考核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导致学生重理论学习、轻职业技能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引入情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考核中要不断提高形成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在特定情景教学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角色扮演水平、职业能力掌握情况、实训报告等确定成绩,把物流管理实践的工作标准和职业准则作为评价依据,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在情景教学评价中注重校内教学评价和校外行业第三方鉴定相结合。在完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高职物流管理职业能力考核中应该逐步引入行业标准和第三方鉴定机构,通过构建物流工作情景来考核教学质量和实践工作能力水平,这样的评价客观公正,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核由相对***的工商协会组织,主要包括物流配送模块、商业管理与控制模块、经济和社会福利模块、专业讨论知识模块等四个模块,由行业协会统一考试,合格者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证书,并且职业证书作为就业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也应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与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工作情景设计、鉴定考核目的和评价考核标准方面协调统一,既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习效率,又降低教学成本。
[参考文献]
[1]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9(11).
[2]乐小兵.情景模拟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情,2012(6).
[3]宋洋.物流管理情景实训探索与实施课程[J].中国商贸,2011(31).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7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职业;就业方向;创新模式
中***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显著,园林这个行业也得到空前重视。而对于一些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类的毕业生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所需要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于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的匮乏、沟通能力的薄弱、市场意识的淡薄、创新精神的缺失,园林公司要付出很高的培养成本。
一、园林专业的内容分工与相关学科现代园林专业的内容复杂,综合性强,涉及知识十分广泛。
1. 造园:已不是古代的造园内容。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涉及的知识包括造园史(发展过程,以往各地域、名流派造园的内容、形式、风格)、土木建筑工程、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植物分类、农业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等。与造园紧密相关的是园林植物的繁殖生产、引种、育种。除必须掌握上述植物科学和农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遗传学、育种学、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2. 城市绿化:包括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效益的发挥,绿化的功能分类、相关指标、定额、分布原则,植物结构等等。它们的实践有赖于造园理论、艺术和技术的应用。在相关知识方面,除必须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外,还需了解人类生态学(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卫生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光、热、空气动力)、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小气候学、社会学等。
3.大地景观规划:包括分析研究欲利用地域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对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该地域的适宜和不适宜利用途径,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推断,据此做出利用规划,并提出防止破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掌握景观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地理、资源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除上述横向的分类外,具体实践中还要分纵向的实施阶段: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持续不断的保护、养护和管理。对如此庞大而内容复杂的专业,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得既专又精。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职业中)必须有许多分工。每一种分工要在全面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部分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
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1. 风景园林行业中对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国外这方面发展很快,我国应多以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趋势,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机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理论和实践技术。
2.在技术人员中,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多,从事施工、养护、种苗生产的少。施工、养护的技术水平低,种苗事业落后,园林植物品种少,种质资源依赖国外进口。从事规划、设计的企业有些滥竽充数,质量低下。
三、关于择业的几点意见
1. 园林教育工作:要传授全面知识和分科知识,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经验的园林工作者来担此重任。当然,年轻的园林毕业生也可以通过高校的招聘程序进入院校工作,在工作中努力成长。
2.规划设计:从总体设计到技术设计,发挥各种功能效益,精通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合理利用丰富的植物材料,提高植物设计水平和美学水平。在英国,园林职业分规划系统和园艺系统两种。
3. 园林工程与种苗生产:园林工程包括了施工技术和管理、养护等技术。生产则包括引种、育种、苗圃等一线工作内容。
四、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建设的具体内容
1.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原则
1. 1 针对性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园林教研室在课
程体系设置之前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并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针对园林企业岗位职业的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1. 2 多变性原则 在课程建设中还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
及其内在要求的多变性,进而适应学生未来转岗等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社会职业岗位的多变性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
1. 3 实用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想达到 “实用性”,就需要按照园林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进行确定。
1. 4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课程体系 “开放性”,是指邀请专业所对应岗位的一线专家参与课程的设置。同时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非重复化,并且提倡加强实用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做到 “产学研结合”。对学生来说教学课程应该与实践过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体的。
2.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前宽泛的培养目标导致课程目标也很宽泛。通过园林行业调研和分析,目前园林企业对于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定位于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员等岗位。故鉴于此,我们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应该和企业需求一致,并应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定位。所以,改革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园林基本理论知识和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职业能力,面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岗位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
2.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所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的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长,并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能力的发展,即关注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视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就是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园林社会工作岗位技术为导向,依托校内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公司、学校园林设计综合实训中心 ( 室) 、校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 “学做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或者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2. 3 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园林类专业创新模式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既要保持教学中体现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 即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还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2010 年培养方案中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的创新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企业调研成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领域的分类整理,通过与行业加强合作,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借鉴企业的职业培训标准与培训体系,结合职业能力认知规律,形成 4 个专业学习领域,构成了园林专业教学框架结构。
五﹑结语
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前瞻性。城市园林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求业主全面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让园林建设业主向园林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介绍,对于园林规划设计里面存着的不科学的问题,要做好及时的反映和汇报。与此同时,要按照园林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现场的认真查看,对于施工现场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差异,在做好及时反映的同时,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园林设计给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贯彻与实施,园林施工部门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并提出完善园林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于园林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存良,李良安,李全红,刘志亮,许秀云,申林芝.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09,
[2]贺炜,刘滨谊. 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J].中国园林,2011,(1).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8
关键词:教育体制;情景模拟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条件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可以强化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所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可以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分为四个板块:学习情景设计、情景模拟任务布置、情景模拟教学活动的引导以及情景模拟过程的总结评价,然后对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来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对事物呈现的状态及所处的境况进行仿制或复制,尽量展现事物的原样及其所处的环境,以便让人们认识到事物存在及发展的规律。人在这一模拟的情景中,通过扮演某一个体或群体中的某一角色,置身其中,体验事物发展的过程,分析其行为特点,从而积累和丰富自身和经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当然情景模拟并不是完全复制事物本身及其处境,它只是相对地、抽象地把事物的关键要素及影响事物的关键因素,通过仿制予以展现。
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仿真培训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是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感受特定的工作或生活氛围,体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性知觉,获得知识和技能。情境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场景,然后引入情境―形成表象―深入情景―理解概念―领会感情,最后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等进行教学。
2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
2.1 开展方式
模拟教学一般有以下三种开展方式:教学器材开展方式;角色演练开展方式;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展方式。在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主要开展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演练展开模拟教学。这种展开方式主要是根据模拟演练方案中确定的角色、任务、时间、步骤、背景等,实施人工演练。它特别适合于对事件的发展过程的模拟,比如:物业企业组建流程,物业管理项目获取流程,业主入住服务流程,装修管理流程等。
2.2 实施步骤
(1)情景设计。作为模拟情景教学的“导演”―教师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选择好情境教学的理论模块。物业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材中按照围绕教育目的,学生感兴趣的、适合情景模拟的原则,甄别选择最合适的模拟模块。其次,要进行构思,设计好剧本。剧本的设计既可以教师自己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设计,教师必须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设计。
(2)情景准备。情景准备包括道具准备和理论准备两个方面。首先,道具准备是对情景模拟创设一定的场景。模拟情景谈判的物质条件的准备一般要达到满足学生角色扮演的要求以及方便沟通交流的目的。然后,理论准备在情景模拟之前的理论教学中要讲授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使学生能理解基本理论,并掌握其情景模拟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以便在情景模拟中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准确操作。
(3)情景模拟。教师针对所授内容设计相应的物业管理场景,设计场景中所需要模拟的人物,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相同任务、相同角色,而后在不同地点同时实施角色演练,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一个角色所代表的实际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情景评价。模拟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总结本次模拟,鼓励学生参与评议。总结模拟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评价,并计入过程考核,激励学生下次更好的表现。
2.3 课堂情景模拟实践
(1)情景设计。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第一次会面,即物业服务企业为新入住业主办理入住手续。
(2)情景准备。道具准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设计布置物业服务企业客户服务办公室,“经理室”,各种指示牌等;理论准备,教师提前对物业服务收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3)情景模拟。要求学生能运用对物业服务收费的基本认知解答物业服务工作过程的各种疑惑。将全班分为四组,抽签决定其中一组为“企业方”――代表物业服务企业,另外三组为“业主方”――代表前来缴费的物业业主;并进行角色循环模拟。“企业方”应负责为“业主方”解答各种疑问;当“企业方”不能解决“业主”问题时,可由另外两组“业主方”进行抢答;在双方均不能正确回答的情况下,教师可进行引导。
(4)情景评价。贯彻新教改,革新考核方式,打破传统的“结果”考核为主为“过程”考核为主,注重实践课堂组织中学生能力表现的过程考核的思想。模拟结束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将模拟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予以打分,并引入小组间互评方式。
(5)教学效果。“物业服务收费的基本认知”模块学习完成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掌握物业服务收费的概念、特点、性质等方面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好,解决物业管理收费案例的能力也更强。
3 结束语
由此可见,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对进行知识的灌输,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物流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在教师进行评价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参考文献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9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质量控制
中***分类号:O2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园林景观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上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施体系,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园林景观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近些年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从较为简单的绿化铺装,升级到审美要求较高的景观品质建设,对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促使城市品味得到提高。
一、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大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给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带来契机。先进的园林建设可以形成优秀的生态氛围,这种氛围对所在区域的经济进步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一个完整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它的发展代表一个区域的进程,能够提升提升城市化的步调,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的中,必须不断加强对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工作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价值所在。
二、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
园林是集建筑、艺术、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这就需要园林工程的管理者有广博的学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方能在各种实际情况中自如发挥,更好地完成园林景观工程的技术监控。
2.管理难度大
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整体建设的配套项目,具有工程零碎、面积大、工程量烦琐等特性,尤其是景观工程,一般要等到主体项目基本完成后才开始进行,这就导致景观工程受制于先决条件,出现施工管理和进度上的种种难题。
3.制约条件多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受天气、季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材料质量、植物品质对景观工程带来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明显。因此,在景观工程建设中,需要对不良条件加以控制,以免影响到景观施工及后期效果。绿化是工程中重要的项目,而植物受到自然和季节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要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配置,这样有助于达到设计意***,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工程所损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材料广泛
园林景观工程要对材料予以高度关注,除了在质量和成本上具有保障外,还应该具有美化效果,这样,才能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植物材料要在姿态和冠形上符合设计需要,以便实现美化目标。建筑材料要具有规定的尺寸和强度,也要具有特定的纹理、色泽和形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的装饰效果,体现出相应的设计意***。
三、风景园林的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
1.施工中按照设计***纸施工问题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的与***纸设计单位沟通,要保障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沟通顺畅,必须严格的按照设计***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观园林整体艺术效果和美感,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在实际施工中,没有将设计者的本来的设计理念呈现出来,风景园林的建设活动就无法有效的开展。施工人员对设计理念的掌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前提。
2.施工团队的专业能力的问题
在生态景观园林的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素质和他的施工技术一定要过硬。应该选择资质好的施工单位,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质量。要求整个施工计划的安排一定要合理细致,从而才能使施工质量控制在较高的范围之内。专业能力强的施工单位,对于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长期不断地养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其价值。
3.合理种植植物位置的问题
植物种植的方位要合理,而且要十分的精确。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的调整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的布置方式,更好的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根据地形和原有的植被,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不仅能减少园林建设的成本,而且有效的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4.施工中应注意的植物运输问题
在植物运输过程中植物的保护和储存是一个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要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绿化效果,苗木成活率一定要有保障。在植物运出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将园林植物,挖出、打捆、包扎,有利于植物的运输。在栽种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要对植物进行专业的护理。无论在什么时候,园林植物的根系要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保持根部的潮湿、受冻、过热,防止对根系造成损害,影响其成活率。
5.施工中的定点放线问题
在定点放线的施工前要做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测量和统计,结合工程的具体布局与整体功能,充分了***样所在区域的地形,把设计***纸与现场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放样方法。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全面彻底的理解设计人员的思想和精髓。在植物种植时要按照施工***纸严格准确的测量出植物的行距和种植位置,根据不同的植物种植在不同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行距和位置。一般采用方格网放线法和平板仪联合法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方格网放线具有不准确性,受到地域和地形上的影响,还受到人主观上的影响。与平板仪联合法相比,方格网放线只是作为参考,平板仪联合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园林建设中具有较高的优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6.施工中的土壤处理问题
植物的良好生长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园林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需要对土壤进行检验和科学分析,必须保证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养分,同时采取消毒,松土和施肥等措施。对于特殊的土质,这样的工作尤其重要。2.7强化后期的养护管理
生态风景园林的养护管理是对园林工程施工的延续,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结束后,不能忽视其后期的养护和管理,必须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在施工的时候要结合后续的养护,充分考虑其持续性。强化对风景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对于延长园林工程使用寿命、维护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实现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培养专业的养护管理人才,确实做好风景园林的养护管理。
四、加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措施
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园林景观工程的有序进行,因此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园林景观工程
发展。
1.建立健全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园林景观工程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影响园林景观工程质量,不利于其正常发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园林工程管理体系。
2.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园林景观工程有别于其他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早发现,并根据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此外,还应该雇佣一些掌握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奖励、升职、加薪等方式,激励施工人员科学施工、严格施工,同时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3.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对于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而言,景观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城市风格的植物。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还应采取公开的招投标的方式,招标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良好业绩并具有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篇10
关键词 植物配置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
中***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背景
植物配置设计是我三本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后续的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园林空间,它要求在了解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景观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植物配置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适合广西地区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景观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及艺术类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广西地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教学的教材。
1.2 没有合适的实习场所
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识别、植物观赏特性的了解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艺术的了解, 而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温室、花房、花圃、苗圃、树木园、市内各种植物配置类型绿地,而我校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完善,仅靠校园植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有必要对周边的一些植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结合广西乡土地被及其特有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法,同时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介绍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设计,并没有启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明显背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以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环境中的植物又是创造和谐、生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并掌握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设施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及项目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植物配置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能够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2)能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评估;(3)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项目;(4)能够举一反三,对外地的植物配置进行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2.2 教材的选择
目前,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植物景观资源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北京、杭州、广州三大城市的植物造景特点,以及分别介绍了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植物配置原理和原则,同时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进行了介绍。但该教材它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编排的,针对某区域植物特色造景的实例也比较欠缺和不足,造成学生在对外地植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难以引起共鸣,即使学习和了解这些实例后,也无法与本地植物相联系,自如地运用到本土的园林实践项目设计中去。因此要想将广西地区的优秀的园林植物资源得以推广,需要有专门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教材,于是本次课程教材的选择以自编讲义为主,其它参考书为辅。只有将本地的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进行其它地区的植物配置设计。
2.3 增大现场教学环节,扩展实习场所
由于我校校园植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针对现有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树木园、公园、各类公共绿地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场所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对本土的优秀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住园林植物景观的方法和程序,然后举一反三,在后期的专业采风、城市考察环节去其它地区时实地讲解其它地区优秀的植物配置实例,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3 总结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确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在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有重点地进行地方特色植物实例项目的练习,以掌握设计技巧和规范为主线,采取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现场讲解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然后举一反三,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 王建兵.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
[3] 陈婷.高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11(1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