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1
说实话,六年前我也上过这首诗,也查过很多资料,但到底读yǔ还是读yù已经记不清楚了。“查字典吧。”我对大家说。对凡是有争议的字音字义,我们都是查字典之后讨论解决的。
教室里是快速翻字典的声音。很快有孩子举起了手。“雨”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雨,yǔ,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雨,yù,下(雨、雪):~雪。有的孩子说应该读yǔ,因为雨雪霏霏的意思是雨和雪漫天飞舞;有的孩子说应该读yù,因为这里是说下雨了、下雪了才能漫天飞舞啊,而且字典上也有“雨雪”这个词。几番激烈的争论后,他们的目光又投向我。孩子们能这样争论是好事,说明他们是在积极思考。我说:“我也不知道读什么。这样吧,今天晚上大家回家查找资料,找到能说服大家的理由,好吗?”
回到家以后,我也赶紧打开电脑,百度一下。嗬,六千多条结果!我认真拜读了很多信息,绝大部分认为是读yù的,原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在先秦诗歌单元也选入了这首诗,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还专门为“雨”字注音[yù]。不仅教材这样注释,而且绝大多数《诗经》选本或注译本也是这样注解的:雨(旧读yù)雪:下雪。雨,动词。(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第930页,商务印书馆,2002)。也有认为读yǔ更恰当的。我赞成这种观点,理由有三:
一、古诗讲究对仗工整、严谨
中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有如此神韵,能传诵千古而不衰,即在于它语句结构对仗严整。从上下文的结构上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今昔对比,形成对偶,二者相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该相同或相似。“杨柳依依”,整体为主谓结构,局部的“杨柳”是并列结构,就是指两种树木――杨树与柳树。同理,相对应的“雨雪霏霏”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雨雪也是并列结构, 指雨和雪两种自然现象,“霏霏”作谓语,描述雨和雪下的景象。如果把“雨”理解为动词,则上下文在结构和词性上就不相对称了。即便这里的“杨柳”指的就是一种事物――柳树(《毛传》:“杨柳,蒲柳也”),那“雨雪”也应该指的是一种事物――雪,但把“雨”作为动词“下”的意思去理解,也与上句中的“杨柳”对仗不工整。
二、诗歌讲究平仄押韵
从古代诗歌的音韵来看,古代诗歌很讲究音调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专为演唱的诗歌。而《诗经》中的诗本身就是为演唱而出现的,实际上就是歌诗,所以就更要讲究音韵的和谐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上文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其音调虽为“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但整体读来,并没出现那种有突兀、尖涩之感的去声。那么,为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韵律也不应该出现去声(yù)。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2
窗外,下着蒙蒙的细雨,灰暗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一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明天就要考试了,哎,烦死了。
复习复习复习……这几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大声地吟诵着,但却心不在焉,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叫“考试”得东西。“宝贝,渴了吗?妈妈给你热了杯牛奶哦。”妈妈便递给我一杯热牛奶。唔,还是妈妈最好,不行,我要好好复习,考出个好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的一片恩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窗外,雨水冲洗去了一切尘埃,让万物变得清新起来……
四川泸州叙师附小六年级:罗书湄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3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来源:文章屋网 )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4
当岁月即将跨进第三十个年头的时候,再谈感恩,于是乎回眸往昔,许多感动,许多愧疚,许多欣慰——常携一颗感恩之心,那么即使是最平常的事物也会散发出别样的光彩。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
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同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成长过程中,我们接受了无数的帮助与关怀。尽管没有人要求回报,但我们就能因此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循循善诱,好友的无私援助吗?不,我们不能,我们只有将这些时刻铭记在心,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
对别人的恩情心怀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而感激自己的敌人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感激于自己有恩的人,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但又有多少人拥有感激敌人这样广阔的胸襟呢?殊不知正是你的对手给了你奋发向上的动力。有时支持着你坚持不懈的或许就是“我决不能输给他”这样的念头。因此当你取得成功时,不要忘了,其中还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你的敌人。
而感激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仍能怀抱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失败,给了你为成功积累经验的机会;感谢挫折,给了你磨砺自己的机会;感谢困苦,给了你认清自己的机会……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5
一、 描绘意象,扩大意境,深化情感
运用叠词可以强化语意、描摹形象。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随意性,把思妇怀念出征的丈夫,无心采卷耳,心不在焉的动作描绘了出来。有时,运用叠词还可以创造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四句诗中,叠词“依依”和“霏霏”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征人春天出发时杨柳茂盛,冬日归来时大雪纷飞的状貌,而且叠词“依依”和“霏霏”还提供了潜在的声音、色彩等形象(比如柳绿、雪白),使意象的塑造更加完整。在这种意境中,征人抚今追昔,百感交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最高的美学境界。又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纤纤”状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盈盈”写水之形态,“脉脉”写人之情貌,四组叠词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呼之欲出。十句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状物准确生动,写人形象逼真,表现出一个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避重复,叠词运用比比皆是。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暧暧”描摹了山村景致的朦胧与静谧,“依依”绘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轻柔体态;又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凄凄”让人感受到风是如何劲吹,“翳翳”又再现了大雪的天空如何昏暗阴晦――诗人的闲适恬淡之情融入其中。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陶渊明的风格,《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漠漠”有广阔无边的意思,它仿佛使人看到广阔无垠的水田上,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阴阴”是幽深之意,表明树木郁郁葱葱,黄鹂深藏在树叶里婉转地啼鸣。诗人描绘的夏日风景***,正是诗人欢畅的心情所在。杜甫也是用叠词的高手,《曲江》一诗中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句子,“深深”和“款款”表达了作者的感动,传达了蛱蝶采花酿蜜、蜻蜓点水飞舞的生命以及它们给予诗人的感动。又如“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之七),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情真意切。宋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尖尖”叠用,描写了嫩绿的小荷刚刚钻出水面那一瞬间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清新美好的感受。出水芙蓉,美丽动人,蜻蜓有情,停立其上――多么新颖别致而充满生活气息的镜头!
二、 声韵回环,节奏明快,流转自然
《诗经》中运用叠词来摹声摹态,不仅因为它能增强形象性,还因为它充满音韵美。《诗经》中叠词的音韵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环美,二是节奏美。叠词通过音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声音上的回环。如“摇摇、迟迟、依依、霏霏、采采、靡靡”等等。这些词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就像音乐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一样,声音在重复中得到强化和深化,形成一种循环反复、连绵不断的音韵美。同时,《诗经》擅长使用叠词,是为了照顾四言句式。《诗经》时代,单音词占多数,人们还不能大量创作复合词,只能依靠重叠这种形式来补足音节,使诗歌的节奏整齐。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采”的重叠解决了节拍问题,使诗歌音节匀称、节拍和谐。
后来的诗歌,叠词音韵方面的效果大体与之相近,或者说,发展是立足于这些基础上的变化。如《古诗十九首》中叠词的运用,使诗歌具有淳朴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之一)“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之二)等诗句的音韵效果皆是如此。
有些拟声词本身就属于叠词,这些拟声叠词的运用,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写木兰的叹息声;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用“萧萧”摹写落叶声;黄巢《题》的“飒飒秋风满院栽”一句,用“飒飒”摹写风声;李煜《浪淘沙》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一句,用“潺潺”摹写雨声;岳飞《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一句,用“潇潇”摹写雨声――这些都十分精当。叠字摹声,最精到的是摹写乐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巧借叠词,直接模拟声音,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具体可感,增加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突出了琵琶声的美妙动人。
李杜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妙句。如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又如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时时”“恰恰”写出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娇莺自由自在地唱歌,各得其乐的情景,借物抒情,音律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6
做了个梦,前方似有雾,一叶轻舟朝着我缓缓驶来。船上有渔歌,但看不到人,也看不到水。水面被大片的莲叶覆盖,桨轻摇,惊醒了一片暗绿的水。水声荡开,水花溅湿了我的镜片,让我倏然惊醒。
眼前捧着的是《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初读此文时,我所在的学堂外面,有一片小湖,那正是春天的光景,岸边的垂柳长得正旺。鲜绿的叶片有复苏一切的生命力,柳枝一直伸到水里,同更暗些的碧水融为了一体。这湖水的绿,都似是从柳条上流出的。
年少只识字形,不知字意,五十有余的老师念一句,我们就跟着读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孩童稚嫩的读书声回荡在外面的柳梢湖面,读得累了看看外面,再回头,不经意间竟看到了老师眼角的泪光。
如今再看,竟恰是冬日,窗外有雨绵绵而下。真的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了,于是乎老师当初的那星泪光,也能理解一二了。《诗经》确实太久远了,久远到如今我们已不知它曾是被如何唱出,久远到曾经记载它的竹简都已化作尘土,以至于我们无法看清它的面貌,怎么读,都带着雾气。
然而,它还是留下了。幸为汉人,幸识汉字!让我在这纸间笔墨上,还能将两千多年前的草木,看得如此明晰!
不知那位游子,缘何一直滞留远方?我想他应是个战士吧。“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后读《击鼓》,似是找到了答案。战事在身,哪里有回家的道理?再忧心,也只能吟咏而出,期盼这风,能将其带回家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读此四句时,初不解,再读时,想起《庄子》中那句“犹系马而驰也”,若有所得,烈马欲驰骋而征人思归乡。然而马在树下被寻回,征人却无归还,其中的怅然凄凉,全部化成这歌谣,回荡山谷。
不知那人问着问着,在这思乡之中会不会想到:“我到底在哪里?马在那树林之下能够找到。可我呢?我自己在哪里?”
站在渺远的天地之间,前方的战事,身后的家乡,一瞬间全都飘散,只剩下自己。此地若有湖,古人定会望着湖中的自己,用手去碰湖面:自己消失,继而又一次出现。如此反复,一晃两千多年。
其实《诗经》之美,就在于既是百姓中最平凡的生活,又是宇宙间最难答的问题。两千多年的时间,将这薄薄的诗篇写上两千多年的批注,简单与复杂都不必顾虑,记录下来,留与后人评说即可。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7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4、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死生契阔,与子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震,夏之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2、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8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逞启居,獗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逞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前三章为第一层,表现思归之情;四、五两章为第二层,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苦;第三层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一
对于整首诗的理解,教学参考上是这样说的:《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逞启居”,因此,他对这场战争满怀怨恨,在对玁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对于四、五两章的理解除了教参外,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比较多的看法是说戍卒在追述行***作战的紧张生活。膘肥体壮的战马、高大华丽的战车、威风凛凛的将***、装备精良的弓箭,写出了***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也流露出***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二
不能说以上的解读不准确,只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一句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这里用娇丽的棠棣来比喻将***的战车,写出将***战车特别华丽高大的特点;再看对战马的描写——“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多么的高大雄壮且训练有素;还有“象弭鱼服”这样精良的弓箭装备恐怕也只有将帅才有资格配备的。
由此,我认为这两节中描写的车、马、将帅、装备等并不是表现戍卒的满腔自豪和同仇敌忾的决心,而是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因为这一切正好与士卒的生活境遇形成鲜明地对比:让我们来看看戍卒们的生活:诗歌前三章重章反复说“采薇采薇”,而且是在薇菜“柔止”“作止”“刚止”各个阶段,这说明戍卒不是偶尔要采野菜充饥,而是一年四季经常会食不果腹。需要在打仗之余去采野菜过活。这边戍卒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可是将***的战马却喂得肥壮,将***的战车却装饰的华丽,将***的装备却配备的精良!这不正是高低有别、苦乐不均的体现吗?在这种情况下戍卒哪还有什么自豪与激昂,有的只是满腔的思归之情,满心的怨恨之感,而这怨恨又归结在这场战争上,即使这是一场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的战争,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而连最起码的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戍卒又怎能振奋、怎能自豪呢?
另外,我认为这两节车、马的集中细致的描写还是诗歌反映战争激烈、残酷、频繁的最好意象。诗中虽没有血流成河、刀光剑影的描绘,但我们从战马、战车、人等形象上就能感觉到战争的惨烈、频繁。“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猿狁孔棘”两句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样紧张的战事,归家又在何时啊,戍卒油然而生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对家乡的无比的思念之情。
我觉得这样解读四、五两章的内涵可以使诗意更加贯通一致,不会牵强附会、节外生枝,而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接受。
当然,诗歌最后一章直接表现戍卒的伤痛悲凉也就顺理成章了。
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戍卒饱受了战争之苦,带着满身满心的创伤,面对着纷飞寒冷的冬雪,即使人在归途也没有半点喜悦。“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相知——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抚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三
由这一点不同的解读,我再一次体会了文学作品的多解性。是啊,作者富有个性,读者富有个性,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判也就千差万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力求丰富、开拓自己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而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本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接受和掌握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很少有对这些知识的怀疑。这种将知识由一种容器倒入另一种容器的教学方式是很少会有创新火花的产生。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9
阳春三月,正赶上休息的周末,我怎么会放过沐浴雨雪的契机?带一把淡紫色的雨伞,走出去感受三月阳春白雪的温柔。走在边下边融化的三月雪里,当细碎的雪花洒落在我的面颊上,我的心里第一时间想起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喜欢文字的我,知道一点关于写阳春三月的诗词。许多诗词和歌曲中的三月,多是写温暖南方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和动听的唱词,说的都是南方三月优美景色的。此时乍暖还寒的北方,虽然是阳春季节,依然是白雪霏霏,这也是是温暖南方看不到的一道另外一种亮丽的美景。
三月的北方,洁雪纷飞,白雪霏霏。细雪从空中而降,落到地上之后,过不了多久细雪便会融化,将洁净的路面铺上了一层比较泥泞的雪水。也许这短暂而急促的美丽和浪漫,是上天对少雪的冬的补偿吧。细细碎碎的小雪,让我缓步走进了北方小城黄昏时候的漫长的幽巷里。这里没有望舒那美丽的邂逅,充盈心间的是许许淡淡愁思。默默回首,幽静小巷的薄雪上已留下了我一行行寂寞的脚印,那是我生命的痕迹,一个匆匆过客曾与这条小巷亲昵的见证。走着走着,不时的回头看一看渐行渐远的模糊脚印,再抬头望一望还没有晴朗意思的天空,感觉下雪的天空是那么的无精打采。抖了抖紫色雨伞上的落雪,用手摸了摸光滑的伞面,有一种潮湿的感觉。手的湿度告诉我:周围的一切都是潮潮的,空气是湿漉漉的,心扉的窗棂上竟长满了大大小小的霉球……
继续沿江走着,仿佛从冬季走到了春天。前些天的温暖,近几日的冰冷,总算让我体验到乍暖还寒的滋味了。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寒风犹在花还不开,这是季节的一次次轮回。我沿着季节在现实的人生路上走着。思绪里我沿着古人的诗韵,在烟花弥漫的南方搜寻浪漫的影子;听着那古老的西皮二黄,在白雪霏霏的北方细观融化的雪霜。春天的雨轻轻柔柔,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浪漫,给大地一份滋润,给离人一丝抚慰。春天的阳春白雪,带着几分清新和妩媚,似温柔的圣水,把大地万物滋润。阳春白雪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渗透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沁润了北方春天的干燥,组成了阳春白雪特有的春雪的音韵。
雪花随风飞舞着,晶莹剔透,似雾非雾,似烟非烟,丝丝团团,洋洋洒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漫天急促漫舞着雪花,仿佛赶赴着一场和春天的约会,唯恐错过了时刻,空留一腔生命的寂寞。雪用生命拥抱着整个它为之痴情世界,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从雪花中走出来,又瞬间消失在密密的浓浓的雪花之中。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阳春三月的桃花雪吧!三月阳春,飘下的白雪,让我想起了“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的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阳春白雪》。那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而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仿佛在耳边响起。
漫天飞舞的阳春白雪,温婉而宁静,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轻轻地吻着我的脸颊,轻轻地滑进我的衣领,千年不变的娇容给我带来了一缕春的柔情。“月色里,谁吹落雪漫天?白雪落,箫音婉转几分?凌波飞燕舞飞雪,舞落繁华又几千?谁向梦中忆流年,今生今世白首约,三生缘!”这是歌曲《阳春白雪》的歌词。古琴曲《阳春白雪》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一路走来,与时俱进的演绎成今天的歌手秦时明月的轻吟浅唱。古琴与现代歌曲的交融里,我漫步在落雪的江边,遥望愈发清晰可见的青山,是记忆里卷轴上文人骚客的笔墨指点,是沧海桑田后远离尘世的一方桃花源……
这场三月雪,更确切地说,这场阳春白雪,我除了观望与聆听还能做些什么?伸出手才发现雪花只是一个梦。我凝望天空,优雅漫舞的雪花,仿佛是凝结的花露被摔碎散落在了泥土上,悄无声息却厚实地拥抱着大地。在城市的上空,布满了雪花的风韵;那曲径通幽的小巷里有雪花的倩影;冰清和玉洁的精灵降临在人间旷野,是千古传说中那不灭的情愫。我闭上双眼,任雪花娇柔的在我的身上缠绵。我仿佛听到了雪花在我的耳畔轻轻地吟唱,仿佛听到了遥远的天际里传来的天籁。我听得出来,这悠扬舒缓的乐曲,轻轻奏响了白雪心中那份对阳春三月深深的眷恋之情。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篇10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满招损,谦受益。
3、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5、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昔我往依,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鸿门宴 桃园盟。
10、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11、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3、东风恶,欢情薄。
14、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1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7、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18、***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21、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22、亲贤臣,远小人。
23、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24、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5、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6、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27、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28、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29、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30、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3、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34、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35、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6、过五关,斩六将。
37、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38、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0、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42、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3、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44、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4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