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10篇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1

【关键词】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

一、广南县现代婚俗

(一)现代婚姻制度

广南县壮族现代婚姻制度全部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广南壮族婚姻不受法律制度限制,有的人甚至娶几个女子共同生活,觉得婚姻不幸福的,男方可以休妻,但是女方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去留。现在有了《婚姻法》,人们的婚姻得到保障,一夫一妻制使男女双方地位得到平等对待,在婚姻不美满的情况下,男女两方都可以提出离婚,财产也按照法律规定得以合理分配。“女娶男嫁,夫从妻居”婚制演变成现在的“入赘”婚制,如今的“入赘”婚制与传统入赘婚制相比基本不受歧视。招婿婚制一般只在女方家庭需要或者男方家中兄弟太多等情况下才会出现。例如,只有姐妹没有兄弟或者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父母会选择为自己的女儿招婿,以继承家业。总体上讲,广南现代壮族婚姻制度向合法、合情、合理方向发展。

(二)现代婚姻流程

与传统婚姻相比较,现代婚姻流程同样包括遣媒、提亲、讨八字、定亲、过门等五项仪式,但是现代婚姻流程中的内容要比传统婚姻流程简单许多。现代壮族婚姻基本都是由自由恋爱而形成,有极少部分的包办婚姻则是因为男女双方都比较害羞、家庭情况特殊、身体有些欠缺等而不得不由媒婆来说媒。在广南壮族里,不论自由恋爱还是包办婚姻,说媒这一环节都必不可少,自由恋爱婚姻中,说媒和提亲同时进行,包办婚姻则需要说媒成功才可以提。提亲过后其他步骤就水到渠成了。

现代壮族订婚流程极其简单,媒婆说媒后,男女双方找个吉日举行订婚仪式就算完成了,订婚仪式也很简单,男方送上聘礼和聘金后举行家宴,就算定下了这段婚姻。随后就是为结婚做准备,男女双方不用像以前一样避嫌,两人还要一起商量采购结婚所需用品,买房子、装修房子、采购家具等都要双方协商,以免一方不满意导致以后产生分歧。结婚之前只要是过年过节,男女双方都会相互走动送节礼,家长们也会相互联络感情。随着结婚日期的到来,男女方都忙碌起来,结婚前几天新娘新郎一起订做礼服,拍结婚纪念照。结婚当天,接亲队伍很轻易便能进入新娘家并找到新娘。接亲队伍由女方家人接待,宴后新娘新郎拜堂,拜堂规矩没有以前那么复杂,只要拜天地、父母后便可以出门了。曾经盛行的哭嫁歌也免了,现在的送亲队伍也没有以前野蛮,路上大家和乐融融,欢声笑语。如今的结婚宴不一定在家中举行,多数都是在酒店订宴,有时为了方便,男女双方会在一起请客。宴会中新郎新娘向各桌客人敬酒,客人们都乘此机会给新郎新娘发红包,送祝福。忙乎一整天,等宴会结束新娘新郎才回到新家,在家中还有一批闹洞房的朋友和同事,朋友们会搞些恶作剧整新娘新郎。恶作剧结束后,同事朋友们有些回家,有些则留宿新婚夫妇的新家。结婚第二天,婚夫妇给长辈敬茶,以表媳妇儿子的孝道。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回门,拜访女方长辈,表示女婿对长辈的感恩。这样现代婚姻流程就完成了。

与传统婚俗相比,广南壮族婚俗显得更便捷、更经济、更适应现代人的要求。

二、广南县壮族婚俗的变迁

广南壮族婚俗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主要包括婚俗内容、婚姻流程、婚礼服饰、婚姻目的、婚姻有效方式五大方面。

(一)内容从单一到多元

广南县壮族婚俗从传统到现代,内容上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其内容包括恋爱方式、通婚范围、结婚礼仪三个主要方面。

1、恋爱方式

传统的壮族恋爱有以歌择偶和包办婚姻两个主要方面。以歌择偶,只是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来选对象,主要靠第一印象和短期接触来了解对方,这种恋爱方式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有些年轻男女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暂时收敛自身缺点,一旦结婚后双方的缺点暴露出来,就会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家庭不和睦;包办婚姻更是双方都没有相互了解的机会,单靠媒婆跟对方讲解男女两方的大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接受这段婚姻。不过这种婚姻有时反而比以歌择偶的结果要好,大多接受包办婚的男女都有将就着过日子的心理准备,所以双方婚后或多或少都会迁就和包容对方些。

到现代社会,广南壮族恋爱方式多样化,以歌择偶基本消失,自由恋爱普遍发展,相亲作为一种新形势也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信息时代,自由恋爱方式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接触、了解对方而产生恋情;有些人通过书信联络来了解和关心对方,若对对方产生好感就可以约定时间见面,从而决定是否交往;有些人通过网络聊天来了解对象,觉得适合自己的就相约见面。

相亲恋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十分迅速,相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些人通过长辈的介绍来相亲,许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介绍给朋友的孩子认识,如果孩子们觉得适合就可以试着发展关系,交往后觉得不适合的就和平分手;有些人通过朋友或者同事的介绍来相亲,这种相亲形式比较常见,在社会主义发展社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很多人因忙于发展事业而没有时间谈恋爱,这就造成了这些人到了结婚年龄却还没有结婚对象的后果。因此在交往圈中,朋友和同事们会根据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为其介绍适合的对象,同样见面后的发展情况由他们自己掌控;有些人通过婚姻介绍所来寻找结婚对象,婚介人根据征婚人的要求为其介绍适合的对象,并收取一定的介绍费,相亲成功后可以拿到另一份酬金,相亲失败,介绍人会再为对方介绍新的相亲对象,介绍费照收,当然相亲人可以决定是否继续;还有部分人通过参加时下最流行的相亲活动来找对象,就是参与电视相亲节目、相亲派对等,如爱情连连看、我们结婚吧、为爱向前冲等。

相亲活动一般都是在自由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恋爱形式其实是间接的自由恋爱,只是他们的恋爱需要以上各种场合和朋友为他们提供平台。

2、通婚范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南壮族婚俗也不断变化,其中通婚范围变化十分明显。从通婚民族来说,年轻的壮族男女不再受到族内婚姻的限制,可以和任何一种民族通婚,比较常见的有壮苗通婚、壮汉通婚。当然,与外国民族通婚也是可以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壮族青年开始向国外发展,因为在国外发展事业,他们就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另外,也有些外国人到中国来发展事业并与我们本地壮族建立家庭的。因此,就有了这样一批与外国民族通婚的壮族人。从婚恋双方距离来说,由同村、跨村、跨镇、跨县等小距离发展到跨州、跨省、跨国等,通婚范围不再受地域限制,不受民族限制。总体上,广南壮族通婚范围越来越广泛。

3、婚礼仪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壮族人民得以接受高等教育,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开放,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因此,现代壮族婚礼仪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婚礼仪式,现代壮族婚姻仪式出现传统婚礼仪式、西方婚礼仪式、中西结合的婚礼仪式三种形式。广南壮族在三种婚礼仪式中,现代青年男女多数接受过普及教育,对西方婚礼仪式有一定了解,大部分人接受中西结合婚礼仪式,他们保留一些重要的传统仪式(如拜堂),并结合西方婚礼仪式,使现代婚礼比传统婚礼新鲜、精彩;有少数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壮族人民极少接触外来文化,他们受传统婚礼仪式的影响和限制,依然接受传统婚礼仪式;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县城中,不仅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外界文化了解的相当深入,对西方婚礼仪式习以为常。另外,由于通婚范围的变化,联姻双方有来自不同的民族,举行的婚礼仪式也会根据双方民族来决定。例如,壮族和苗族联姻,在壮族家中要按壮族婚礼仪式举行,在苗族家中则按苗族方式举行,双方也可以商定使用同一种婚礼仪式。

综上所述,广南县壮族婚俗内容上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同时,现代婚姻摒弃了部分传统习俗,如以歌择偶、族内婚姻等,总体的壮族婚俗向文明方向发展。

(二)婚姻流程从繁琐到简便

通过传统婚姻与现代婚姻对比,广南县壮族婚姻流程总体呈现从繁琐到简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提亲流程和婚礼仪式两方面。传统提亲程序内容十分复杂, 遣媒、提亲、讨八字、定亲,这些流程都要严格按照规矩执行,然而现代提亲流程极其简单,假如年轻男女两人相爱,说媒、提亲、合八字等只需要长辈和媒婆走个过场便可以,定亲也在简单的家宴中完成。婚礼仪式上的简化也十分明显,传统婚礼仪式有许多繁琐的规矩,跪拜礼仪、走路姿势等都很严格,跪拜过程中还吟唱冗长的忌神文。现代婚礼仪式省去了严格的规矩,摒弃冗长难懂的忌神文。繁琐的公式化仪式被省去,人们有了更多欢庆的时间和空间,使得现代婚礼仪式省时省力又省钱。

(三)婚礼服饰从单一到多样

广南壮族传统的壮族婚礼服饰,壮族有很多分支,不同的分支采用的服饰是不同的,但是大多以简单的黑、蓝、绿为主,最鲜明的服饰特色在于围腰和绣花鞋上,围腰和绣花鞋样式繁多,花样由新娘所绣,从新娘的绣工上可以看出新娘是否手巧。现代壮族婚礼服饰不再限制服饰颜色,服饰样式也采用大众化的婚礼服,尤其红色旗袍最为流行。婚礼服也可以根据所采用的婚礼仪式来选择,采用西方婚礼仪式的则穿婚纱,而采用传统婚礼仪式的也基本穿旗袍,穿黑、蓝、绿色壮族服饰的已经很少见了。现代广南壮族婚礼服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四)婚姻目的从单纯到复杂

壮族传统婚姻基本上是以传宗接代为结婚目的。如今,婚姻目的已经有了很多转变,传宗接代固然重要,但大家都不会单纯的为此而结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物质上的要求越来越来高,所以许多年轻人婚后都选择与父母分开生活。在这种形式下,广南一些壮族年轻人婚后依然坚守孝道与父母一起生活,同时他们又必须为越来越高的物质需求而奔波,他们结婚除了传宗接代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母。然而现在的父母,他们在了解到一些家庭因为婚姻不幸福而破散之后,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盲目的结婚。与传统婚姻目的相比,现代婚姻更注重家庭和睦、婚姻幸福。当然,也有一些长辈为了发展家族事业和提高社会地位而让子女结婚的,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事业发达、社会地位较高的大家族中,他们为了巩固家族事业和地位而选择牺牲子女的婚姻和幸福。总之,广南壮族婚姻目的由原来单一的传宗接代变得越来越复杂。

(五) 婚姻有效方式从自主到合法

广南壮族传统的婚姻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保障,最多请个有威望的人做见证人,然后把新娘的名字迁入男方家谱里就可以确定下来。现代婚姻受到法律约束和保护,使一夫一妻制贯彻得更彻底。结婚人要到相关部门办理结婚手续再办婚礼,婚后发生矛盾双方实在无法继续一起生活的则可以办理离婚手续,《婚姻法》同样可以保护双方离婚后财产的合理分配和人生自由。受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婚姻比只有见证人见证的婚姻要稳定、合法。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2

关键词:婚礼;葬礼;仪式

一、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类输入“婚礼与葬礼”全文搜索,出现2004年23篇,2005年16篇,2006年25篇,2007年29篇,2008年43篇,2009年文献37篇,2010年46篇,2011年39篇,2012年49篇,2013年48篇近十年共355篇。笔者从中共选取12篇,来作为文献综述的支撑。

通过阅读近十年有关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不难发现,近十年对在人类学意义上的婚礼与葬礼仪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野来描述丧葬仪式的过程和功能

通常研究者会将婚葬仪式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或以现代性的角度来阐释它的文化内涵。尤其要关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婚纱、吹喜乐等。

1.对仪式的功能的研究

婚礼仪式的主要社会功能多体现在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变化。“例如在经济学这种“晦暗的学科”看来,婚礼的主要功能在与向他人宣告丈夫对妻子的专属权。”[1]“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婚礼则重现了有关亲属关系的仪式,换言之,分配给双方家庭亲属的那些角色重新进入到民众的婚礼中”[2]。

婚礼具有凝聚功能,也真切地展示着社会变迁。“比如,姑姑、姨姨、舅舅的角色分配。结婚的宴会为亲属提供了相聚的机会,除了巩固原有亲属关系和承认新建立的亲属纽带以外,还可以调节社会关系。”[3]

在华北乡村社会,丧事不仅有助于加强宗族、姻亲共同体,而且也会加深乡亲共同体的凝聚和认同。葬礼不仅构建村庄公共生活,也暴露着农村里最日常的关系。

2.对仪式符号的研究

对婚葬符号的研究多体现在结婚誓词、婚宴、婚葬礼服、婚葬乐器等的研究上,研究者通过探究这些符号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

如对结婚誓词的研究“婚姻是件严肃的事,发出结婚誓词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4]

如象征符号的隐喻“婚礼仪式中的某些符号反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这次的婚礼仪式中,可以发现许多暗示着“生子”的象征符号,如婚礼“正日子”前一天,给新郎铺床的要选择儿女双全的人,是希望新娘也能沾到福气,多生孩子;新人的被子里塞着的花生、瓜子、大枣是借谐音寓意“早生贵子”;“正日子”前一天晚上陪新郎睡觉的要选择小男孩,给新人“压车”的仍是男孩等都表达了对新娘以后生男孩的希望。”[5]

如对寿衣棺材等的研究“中国的传统葬礼涉及的用具主要有寿衣,纸制物品,棺材。中国人死后必然要穿寿衣,戴帽穿鞋。衣服里为棉衣,面为锦缎,上面印有各种形状的字。因为中国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去阴间,阴间自然阴冷潮湿。”[6]

3.对仪式与特定社会背景的结合下的发生的交融的研究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文化崇拜等联系起来“传统山西人的婚礼程序为问名、纳彩、纳征、纳吉、请期、亲迎六礼,近代删繁就简,改为提亲、相亲、下贴、下聘、迎亲。教徒的婚姻程序与非教徒实无大的差别。在婚姻成立条件上,非教徒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要看双方的属相是否匹配,男方的聘礼和女方的回礼各是多少,是否相当。教徒除考虑信仰因素外,也讲究门当户对,男方也要下聘礼,女方也要回礼,就是最穷的人娶保赤会的女孩,也要给教会钱由此看来,在本地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下,教徒的婚礼与非教徒的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冲突等联系起来“孙中山逝世之后,亲族方面由于方面的考虑,为其举行基督教葬礼实属无可厚非。然而,20世纪20年代反帝声浪日强一日,在此背景下,这一本来无可厚非的举措却多少有些与时代脉搏不大合拍。基督教传播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本属两回事,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二者之间又常常纠缠不清”。[8]

(二)对婚葬仪式的变迁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我国婚礼呈现出了中西融合、倡导个性的特点。因此研究婚葬仪式的变迁也是必要的。多表现在两方面:

如对婚礼功能变迁的研究“由于城市化的影响,村民之间的互惠也由基于情感向基于经济利益的转变,加之一些村民开始在酒店举办婚礼,婚礼上的展演(尤其是“唠忙”)已经慢慢地在村民婚礼上消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民通过婚礼上的展演和互惠是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再生产”。[9]如对婚礼仪式变迁的总结“我们的婚俗观经历了个性启蒙、***训练、价值回归的艰辛旅程,现在正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总之,通过对百年来婚礼嬗变的梳理,旨在说明,婚礼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婚礼也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人性化。”。[10]

(三)对少数民族婚葬仪式的研究

研究者多以记述仪式的过程为叙事策略,以人类学中有关符号、结构、象征的阐释方法对仪式中的事象进行阐释,展现一幅异文化的文本和他们的生活价值、意义和世界***景。

如对朝鲜葬礼仪式的研究“在朝鲜族传统的葬礼中,年老者去世,称做/好丧0,送葬时唱丧舆歌。即,丧舆出发时,由一人站在丧舆上或丧舆前,手持铜铃或白色手帕领唱丧舆歌。歌词大意,表达了死者对人间的留恋及对子孙的嘱托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在朝鲜族出生率低下、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下,丧舆契这一民间丧葬组织,为减轻丧家心理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朝鲜族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11]

二、结论

近十年的关于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多以描述为主,不管是通过描述婚礼葬礼过程或功能,还是描述特殊符号婚纱、婚宴等,或是描述少数民族与汉族民族仪式习俗的异同,都可以为我们研究人类的生命仪式提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另外,近十年的婚葬仪式研究多集中在对国内汉族婚葬仪式符号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描述性记叙上,而较少对仪式的评论。此外,对少数民资的婚葬仪式及其社会变迁也较少涉及,这是研究者未来应填补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彭韧.婚礼,葬礼与私奔[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6).

[2]吉国秀.婚礼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1.

[4]李建红.从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结婚誓词看西方婚俗文化[J].文学与艺术,2012(3).

[5]王丽娟.东北农村婚礼仪式的象征意义[J].今日南国,2009(4).

[6]潘文一.葬礼中的中西文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八卷第3期2008(9).

[7]金光亿.现代背景下的宗教和礼仪[A].周星,王铭铭.社会人类学讲演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8]林辉锋.孙中山基督教葬礼问题再探―从***与斯诺的一段纠葛谈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3).

[9].移民、亲属与社会再生产―以一个东北汉人村落的婚礼实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8).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3

【关键词】中西文化 婚俗礼仪 差异 原因

【中***分类号】K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5-02

文化是人们生活积累的产物和社会现象,它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范畴。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和不同,导致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差异。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会影响学习者的交流。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当中不可忽视的还有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婚俗礼仪的分析,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有利于教学。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沿传下来的文明规范。婚俗礼仪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对中西婚俗文化的独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更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一、中西方婚俗礼仪差异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西方形成了各自的嫁娶观和相应的婚俗礼仪,中西方在订婚习俗、婚礼仪式及婚后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中西方订婚习俗不同。

说到中国传统订婚习俗,从迎亲到归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回娘家”)有二三十种礼节。其中尤其要提到的是“六礼”, 它最早见于《礼记・昏义》。每一项礼仪都有严格的标准,是中式传统婚礼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就会被称为不懂礼数。 纳采即六礼之首,就是现在说的“提亲”,男方托媒人带着礼品到女方提亲,女方答应提亲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是指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亦称纳成、纳币。要纳聘财成婚礼。下聘礼大聘叫作下大茶,在古代婚姻中茶礼是不可免的。订婚所下的茶叫订茶,男方要行茶下茶,女方吃茶受茶,所送礼金称茶金,女方受聘前叫待茶。纳征后婚姻关系便确立了;请期即男方通知女方成亲迎娶的日期;亲迎即正式的迎亲、举行婚礼。

而西方的整个结婚过程由男方的求婚开始。传统婚俗习惯中,女方会举办一个订婚宴会,由新娘的父亲主办,旨在告诉亲朋好友新人要结婚了这个喜讯,这是促成婚姻必不可少的步骤。订婚典礼与结婚典礼比起来气氛要轻松许多,会有重要的人物(比如家长,认识男女双方的朋友等)进行演讲和敬祝酒词。

(二)中西方婚礼仪式不同。

中西方婚俗礼仪突出不同之处,体现在婚礼上。在现代中国,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传统的礼仪方式。中式传统婚礼是人前的婚礼,热闹、隆重而喜庆。而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神圣、安静而唯美。

1.婚礼服饰不同。

在举办婚礼时在穿着方面很讲究。 中式传统婚礼具有典型的中国风色彩。中西方审美观与习俗的差异决定了婚礼服饰的不同。西方的婚礼服饰华丽、颜色大胆;中国的婚礼服饰,则体现了传统、朴素、保守、含蓄的特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它是中式婚礼的主色调,象征着吉祥如意,预示在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西式婚礼则以纯洁的白色为主,白色婚纱始于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是纯洁欢庆富贵的象征。

为了有一个好彩头,新人白头到老,在中国新娘出嫁时,从内到外要穿新衣新鞋,预示新生活的开始。而在西方,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旧” 代表着新娘结婚之后还会和娘家保持联系,有的新娘穿上母亲甚至祖母的婚纱,预示着可以从长辈那里传承好运;“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象征新生活; “借”指从一个婚姻幸福的朋友那里借来,预示着朋友的幸福婚姻也会带给新人好运。“蓝”指则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2.婚礼举行地点不同。

在中式传统婚礼中,婚礼通常和婚宴一起举行,举行婚礼的地点大都是在男方家。中国婚姻所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为使女性归属于丈夫所在的家庭。婚后女方要住在男方家以尽为人妻为人媳的职责,比如照顾公婆,相夫教子。中式婚礼主角可以说是两个家族,而西方大都信仰基督教,人们希望自己在婚礼上得到上帝的见证及祝福,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主婚人是神父。西式婚礼主角是一对新人。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新娘挽父亲手臂进入教堂;父亲把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里,象征着把女儿交给了他。牧师致词、新人宣誓、交换戒指、祈祷、咏唱诗歌等,而并没有新娘寻求其他亲友接纳的过程。

3.婚礼程序不同。

中西方婚礼当中的行礼仪式因为各自不同的而存在着差异。中国传统婚礼是谨慎而严格的,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婚礼是随意而轻松的。中国传统婚礼邀请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的担任司仪。中式婚礼是三拜九叩的拜堂大礼,婚礼中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主要的程序是行三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人以这三拜表示礼成,表示说他们已经传承了天地的旨意,得到祖先及父母的认可正式结婚。而西方信仰基督教的居多,他们由神父或牧师来主持婚礼,宣布他们婚姻的合法性。礼仪上更是尊重信仰,在上帝的面前许下誓言:“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还是坏,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疾病都彼此相爱、珍视,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表示忠于彼此的爱情与婚姻,相互交换戒指并亲吻对方后表示礼成。

从婚宴上来看,婚宴是婚礼当天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传统婚礼后新郎会由家族长辈带领,一一向前来参加宴会的宾客敬酒答谢,而新娘回洞房休息。西方婚宴比较自由,多采用自助餐的形式,有的还会举行舞会。

(三)中西方婚后习俗不同。

中式传统婚礼过后,新人三朝回门,它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女方会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方家长陪饮。女方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

与中国传统婚礼相反,西方的新婚夫妇们在婚礼过后离开家人朋友乘车出发度蜜月。这种习俗起源于英国,在古代条顿族盛兴“抢婚”这一习俗,为了防止新娘被抢回去,新郎婚后立即带着新娘到外地去过一段旅行生活。在这段旅行生活中,新人会喝一种用蜂蜜制成的饮料,连续不断地喝满一个月,因而叫作“蜜月”。

二、中西方婚俗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婚姻制度起源的历史背景不同。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中式传统婚嫁礼仪带有很强的封建文化色彩,它的缔结是以宗法秩序为准则,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尤其是董仲舒之后的儒家思想为依据,并贯穿于一整套婚姻仪式中。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男女结合讲究“天作之合”、“门当户对”、“合八字”,起主导作用的几乎都是男方或家长。古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说法。

在婚礼行礼过程中,新人站立位置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这也是男尊女卑社会观念的体现。而西方婚礼与传统的中国婚礼恰恰相反,这来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中式传统婚礼仪式上,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高堂”就体现了在婚姻关系中父母意见的重要性,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非常强调家庭,儒家观念中的的家庭是社会的微缩版,其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就是社会中统治阶层对下层的关系的映射。

而西方国家,例如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各国的婚俗仅形成于千年甚至百年前,这种时间上的跨度决定了中西方婚俗礼仪之间存在差异。西方国家中,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故事是西方婚姻的起源,它让婚姻披上了宗教神学的神秘面纱,宗教的产生把西方婚俗礼仪推向了文明化进程。在以《圣经》为绝对权威的基督神学影响下,西方人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权神圣不可侵犯。西方婚姻重视个人自由意志,强调人的理性选择。他们认为婚姻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福利,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旨意,他们借婚姻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的盟约,女性享有***人权,男女交往是自由的。

(二)中西方信仰的宗教观念不同。

各大宗教对中西方婚俗礼仪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不同的的影响下,婚礼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拜天地,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信仰佛教,“拜天地”体现了人们向往“天地人和谐”的宗教哲学,表明新人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告于天地,希望得到天地的祝福。又如“六礼”当中的第二礼――问名――双方交换八字,依照“八字命相说”,寻求与自己八字符合的配偶。这就是道教“五行八字”对婚俗礼仪的影响。

西方信仰基督教者居多,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赐予的,所以应该在神的见证下举行婚礼。婚礼必须在教堂举行,婚姻才得以成立。西方的婚礼由神父在教堂里主持,婚礼上的每一个程序如祷告,经文诵读,婚约问答,誓约,交换戒指等都有着特定的神学意义。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中西婚礼习俗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神圣的,源远流长的社会制度对中西婚礼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婚俗礼仪仅仅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方面,并不能代表和揭示所有中西方文化差异,但它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对我们学习中西方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了解中西方婚俗礼仪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应该引起语言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潘文晋.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2]曹明逸.体验西方礼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4

关键词:“传袋”习俗;徽州;文化内涵;民俗符号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1]婚姻是个体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节点,而与之相对应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仪礼则成为了人的生命中重要的仪式之一。《礼记・昏仪》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自古以来,中国对婚姻仪礼非常重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人们对婚礼仪礼不断提高要求,进行充实和完善,最终传统婚礼以“六礼”的形成而臻于完备,成为一种稳定的婚礼模式。“仪式是人的情感和情绪得以规范的表达,从而维持着这些情感的活力和活动。反过来,也正是这些情感对人的行为加以控制和影响,使正常的社会生活得以存在和维持。”[2]自古以来,不论地域、民族的差异,婚姻仪礼处处无不显示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也成为人建立家庭、开始延续香火的重要标志。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山区,“山限隔壤,民不染他俗”,境内群山环抱,山谷纵横,有着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空间,百里不同俗。并且徽州为朱子故里,受朱熹思想影响十分深,因而徽州人更加凡事恪守和遵循朱熹的《文公家礼》,所谓“冠婚丧祭,礼之大者。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婚礼废天下无家道矣。”[3]其婚礼仪式也呈现出由简至繁、由俭到奢的发展过程,并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极具地域特点和较为稳定的婚姻礼俗文化。“传袋”习俗就是其中之一。“传袋”表面上的意思是传递布袋,实际上也是指一种婚俗,一般是由于新娘下轿脚不能沾地,所以在地上铺三到五条青布袋,新娘踩在上面行走,走的过程中布袋不停的循环传递直至新娘进入洞房。“袋”与“代”谐音,即有代代相传的意思。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婚礼习俗,本文以徽州“传袋”习俗为例进行分析,来阐述这一习俗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徽州传统婚礼中的“传袋”习俗

“传袋”习俗历史悠久,历经“转席”、“传席”等名称,直至清代才主要使用“传袋”这个名称。唐代谓之“转席”,《听雨丛谈》卷六:“京师娶新妇,落轿后,以红毡藉地,弗令新人履尘。富家尽可用毡铺至闺闼,而必用数毡转布,殊不可解。按白乐天《春深嫁女家》诗云:‘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是唐人已有此俗矣。”清代褚人获《坚瓠续集・传席撒帐》:“又新妇入门,不踏光地,必传席始行,唐人呼为转席。”元代叫做“传席”,《南村辍耕录》卷十七《传席》:“今人家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传席以入,弗令履地。” 清代则喜以袋易褥或席,谓之“传袋”,清初王棠《知新录・传代》:“令新妇步袋上,谓传袋,代袋同音也。”鲁国尧在《〈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一文中对“传席”进行考证,认为他们是吴越习俗,徽州地区承古山越遗风,秉朱子之礼,多沿用“传袋”之名称。

“传袋”是徽州传统婚礼中一个重要的仪式。《歙县记俗诗》中写道:“轿门扶出拜高堂,袋衬金莲入洞房”,“新人拜过高堂,喝罢交杯酒,公婆将新娘家陪嫁来的两只苎布袋交给男利市人铺于地上,利市人、赞礼人捧烛导新娘新郎女前男后,从袋上走过送入洞房,走上了前面袋子,即将后面袋子掀起从新娘新郎头上翻过铺于前面,如此交替,谓传代(袋)。”[4]在绩溪,“传袋”更为讲究,“夜将半,烈双彩烛前导,以青囊铺地。新郎、新人由青囊上步行入房,谓之‘送房’。其经过青囊时,以一人将后囊抛至前方,又一人接之,仍铺地上,谓之‘传袋(代)’。传袋者,多取福人,其传第一袋时,传唱者曰:‘一袋高一袋。’第二代则接唱曰:‘代代高’。”[5]而在黟县,则是新娘花轿在男方祠堂正厅落下,就进行传袋仪式,然后再进行“拜天地”礼。进行“传袋”的过程中,一般都伴有传袋赞语,即从传袋开始,由利市人高声祝颂赞语,众人和唱。徽州各地的“传袋”习俗大同小异,传袋赞语也是如此。流传于歙南白杨的传袋赞语:“一代传起啊,公婆欢喜,二代传三代,鸳鸯配成对,三代传四代,琴瑟和鸣家美满,四代传五代,枝头连理并蒂开,五代传六代,百年偕老永团圆,传代传上床,后代儿孙掌朝纲,传代传到床里壁,儿孙个个穿锦衣。”[4]963流传于歙东的传袋赞语:“一代传起,公婆欢喜。一代传二代,子孙万万代。传代传转弯,代代做高官。传代传上楼,代代做公侯。传代传到床面前,生个儿子中状元。传代传到床里壁,新人果子端来吃。恭喜恭喜!”[4]963这声声祝福,祈求的是子孙的延绵和家族的兴盛。

二、徽州“传袋”习俗的民俗学解析

(一)“传袋”习俗中的禁忌与辟邪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范・热内普在《过渡礼仪》这本书中首先提出了“通过仪礼”这样一个概念。他指出,各种人生仪礼都可以看做是使人从一种社会状态向另一种社会状态的转变,这些仪式向人们展示了三个方面,分隔礼仪(即阈限前礼仪,是与先前世界的分隔之礼)、边缘礼仪(即阈限礼仪,是在边缘阶段举行的礼仪)和聚合礼仪(即阈限后礼仪,是融入新世界的礼仪)。[6]婚礼是重要的人生仪礼,也是一种典型的通过仪式。在这个特殊的通过仪式中,新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身份,也可以说是一个过渡的人,从自己家出来进入到另一个家庭里,不论是下轿后到进门的这一段路,还是拜过堂后进洞房的这一段路,都表示新娘“脱离”了原来的家庭,“进入”了一个新的家庭,新的社会联系得以建立。在徽州地区,婚礼是女子成为一个家族成员的标志。“对于普通住宅,门是外部世界与家内世界间之界线;对于寺庙,它是平凡与神圣世界间之界线。所以,‘跨越这个门界’就是将自己与新世界结合在一起。”[6]17新娘是阈限仪式阶段的主体,“传袋”的过程也正是“跨越这个门界”的预备过程,在这个主体和过程中包含了保护与禁忌的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婚礼中有许多习俗是为了对凶邪之物的避讳而形成的,而“传袋”这一古老习俗最初就是为了驱邪避煞而产生的。

元杂剧《桃花女》的故事中,在洛阳开卦铺的周公因嫉恨桃花女的技艺,便以要娶桃花女为儿媳之名,想要置她于死地。所以在桃花女婚礼的时候,周公使了很多毒计。其中有一段是“桃花女的车子到了婆家大门前,周公算了一卦,然后吩咐:‘去请他(指桃花女)下车儿来,正对着黑道,找着他登时板僵身死。’ 媒婆请下车,桃花女说:‘今日是黑道日,新人着地皮,无不立死……与我取两领净席来,铺在车儿前面。我行一领倒一领。’――桃花女又胜一个回合。地上铺席,变黑道为黄道。”[7]因地上铺席,黑道变为黄道,污邪之物不会沾染到桃花女身上。《金枝》一书中也提到了许多关于脚不能沾地的故事,比如猎人在打猎时有脚不能挨地的禁忌,比如有许多规定或禁忌约束着有神性的王或祭司的生活,其中有一条就是规定神人的脚不可着地,否则就会玷污神性等等。弗雷泽对此的解释是“人身上的神性或魔力可以通过接触土地而放出来……土地就是魔力流体的最优良的导体。所以,为了保持积蓄,不使流失,崇奉为神的或守禁忌的人物必须小心防止接触地面;他像一个瓶子,装满了宝贵的物质或液体,如果要防止这种宝贵的物质或液体从他身上走掉,那就得像电学里所说的,他必须绝缘。”[8]显而易见,袋子就起到了这种绝缘的作用,将新娘隔离开来,既是对她的保护,也是避免新娘受到邪气侵扰或伤害到别的人。

(二)“传袋”习俗的求子之意

“传袋”最初的意思是为了辟邪,可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新妇进门,以布袋传地,展转更换,令步其上,谓之‘传袋’,犹言‘传代’也。谢君诗云:‘萧鼓声中笑语哗,两行红粉迓香车。锦层迭偏铺袋,为祝绵绵瓞与瓜’。”[9]“传袋”犹言“传代”,求子意思是非常明确的,“锦层迭偏铺袋,为祝绵绵瓞与瓜”不也正是希望子孙绵延、代代相传吗?从古至今,从“转席”、“传席”再到“传袋”名称的变化,已经充分体现人们对于子嗣的强烈祈求和美好愿望。“传袋”的袋子是具体的表现体,因“袋”与“代”谐音,所以传递袋子就有了传递下一代的意思。“传袋”的过程是将袋子不停地循环交替直至新娘入门,也寓意着子孙的延绵不息。

徽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注重孝道,这里的“孝”不仅指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可衍伸为对祖先的祭祀崇拜和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对父母,对家族的孝的体现,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子为其绝世也”,婚姻和求子就都成为了传宗接代、兴盛家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千丁之族,未尝散处”,聚族而居及其严密的宗法制度, 是徽州宗族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各宗族一般都有族谱,出生或通过婚姻都能取得族籍。然而进入族籍的新娶之妇,并不在于婚姻的本身,而主要是其能为家族繁衍子孙,延续香火。“婚嫁作为‘成家立业’的起始,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意味着***家庭的出现,它们往往处在家族的卵翼之下,生育子嗣,延续谱系,才是它们的价值体现。”[10]徽州地区对子嗣尤为看重,结婚与生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结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生子,为了使家族代代相传下去。因此,在婚礼的仪式中便包含着不少求子的仪式,这也是对新婚夫妇最美好的祝愿。

在传统的徽州宗族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的束缚,妇女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按照徽州婚礼的礼节规定,新娘的花轿在男方家门口落地时,新娘的双脚是不能沾地的。因此,就有了传袋这一习俗,除此之外,在有的地方,则是花轿抬至男方家门口时,由新郎倌背新娘下轿。而这种新郎背新娘进门的方式,则就比“传袋”显得女性更加有地位些。还有在黟县等地方,新娘刚到男家大门时,公公、婆婆和新郎都得赶快上楼,以示高于新娘。“传袋”时多采用“青囊”、“绿袋”等,其颜色也代表了一定的含义。青在汉代以前是尊贵色,自魏晋以来有所下降,后世多用来以示卑微和低贱,又因古代迷信中以青羊为煞神,所以青色又被称为了凶恶的代表色。而在中国传统色彩的喻意中,绿更是卑贱的代表。可见,这袋子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新娘地位的低下。作为徽州妇女来说,可是承担着家族延续的巨大责任和压力。光是守礼对她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她们还要生下孩子尤其是儿子,这样在生活和地位上才有一定的保障,才不会被人所诟病。

(三)“传袋”习俗的民俗符号解读

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声音、语音、语言、文字、***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11]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和意愿。被赋予象征意义的象征性符号能够代表或表示其他抽象或复杂的事物,是人类互动以及传达意义的标志。有符号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传达意义及意义解释与理解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民俗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符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只是靠语言的传递,那些非言语领域的象征符号也在民俗交流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制约和支配作用。“任何民俗符号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民俗表现体和它(们)所表现的具体的民俗对象与抽象的民俗含义或概念结构而成。也可以说是由民俗表现体和它所表现的民俗内涵这两方面的关系,成为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12]如汤圆代表的是团团圆圆,龙凤、鸳鸯代表的是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等等都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符号。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有许多这样的民俗符号,“传袋”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婚礼中一种常见的祝福习俗,在其独特的背景下具有传达、解释意义的功能。实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定的民俗符号,就在于该实物被特定的民俗背景和民俗对象赋予了象征意义,如果没有这些特定条件的话,它的民俗符号意义也就不一定能够成立。在徽州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大背景下,在婚礼的小背景下,“传袋”体现出了它所要表达的民俗符号意义。袋子本来很普通,但在婚礼中,在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和对子嗣的渴望中,它成为了一个实物民俗符号,具有了传代的象征意义。其他如传袋赞语、袋子的颜色及传袋的行为过程也都具有一定的民俗符号含义。

三、结语《王云五大词典》将风俗定义为伦理的、意识上裁可的行为模式,都是始于民风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任何风俗的缘起与存在都是民众生活的产物,“是为一时一地的所有生活需求而设立的,是一致的,是普遍适用于群体的,是强制和恒长的。”[13]风俗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来源于生活,又在改变着生活。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传袋”的民俗内涵从最初带有巫术色彩的辟邪仪式到如今求子仪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的是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而作为婚礼的一种辅助仪式,现当代婚礼中的“传袋”更多地是成为活跃婚礼气氛的一种手段,让人们更多的感受到是一种热闹快乐的氛围。虽然它的民俗功能发生了改变,但仍然因人们的需求而存在,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是值得研究的。尤其在徽州地区,“传袋”的盛行更是与徽州的地理、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传袋”习俗。(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治学院)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72.

[2][英]A.R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79-180.

[3][雍正]茗洲吴氏家典・卷一・家规.

[4]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歙县志[Z].合肥:黄山书社,2010:962.

[5][民国]绩溪庙子山王氏谱・卷九・宅里略二・风俗.

[6]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张举文译.过渡礼仪[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17.

[7]王秀梅.北京地区的婚礼辟邪习俗初探[J].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753.

[8][英]弗雷泽(Frazer,J.G.)著,徐育新等译.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595.

[9]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13.

[10]陶思炎.风俗-主客体联系的中介――对几类民俗事象的哲学思考[J].民俗研究,1989(1):6.

[1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4.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5

关键词:中西文化;婚礼庆典;环境装饰

中***分类号:J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69-01

一、中西婚礼文化差异

(一)中西婚礼文化对比

中国的古代的婚姻主要是为了生儿育女,壮大家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俗规,并且是一夫多妻,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当代的中国婚姻的目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人们自由恋爱,是否选择喜欢的有感情的配偶为伴侣是婚姻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的传统婚姻观会体现的很开放,比方说西方人在婚前可以试婚,并且父母不干涉子女的婚姻。

(二)中西传统婚俗对比

1.婚礼仪式。仪式是婚礼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不同国家有相同的婚礼的仪式。在这一环节,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要比西方简单。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头戴凤冠并蒙有红盖头,身着红色罗衣在娘家等候迎亲,新郎身着红色马褂,头戴红色帽,披红带挂的祖先行叩拜之礼后,之后开始迎亲,新娘接到新郎家中在下堂举行拜堂仪式,而后新人入洞房,然后婚宴便开始。鞭炮和欢快的乐曲渲染着整个婚礼仪式喜庆气氛,这时新娘先回婚房,招待客人就由新郎负责,宴后便开始闹洞房.整个婚礼在热闹喜庆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同样在的西方古代传统结婚仪式的程序是固定的不变的,同时不能任意的更改,西方人们多数是有的,多是在教堂举行仪式,西方的婚礼仪式从始至终都充满庄重、严肃、浪漫气氛,新娘身着的白色礼服,新郎正相反,所有宾客都衣冠楚楚身着礼服参加,神父、新郎站在教堂的圣坛下等待新娘到来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随着婚礼进行曲踩着玫瑰花瓣走向新郎.新郎新娘要对对方作出一生一世的承诺并亲吻,交换信物。西方婚礼宣誓仪式是很重要的环节,他们根据信仰是要守承诺的,所以仪式充满神圣庄严的气氛。西方婚宴和仪式是不在同一处,并且有切蛋糕、新娘扔花球环节以及之前的仪式都是不能随意变动的,而且还要按顺序进行。仪式中婚礼宾客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

2.婚礼空间环境装饰布置。①中国传统婚礼室内环境装饰布置。新郎宅需在行礼前一天张灯结彩布置一番,比如喜堂和新房门和窗户上需贴对联和大红双喜字以及吉祥***案,墙壁用字画来装点,并在堂屋也就是喜堂挂绘着吉祥***案的彩灯,行礼时跪拜的香案上需摆放大红烛增添喜庆;喜筵的主桌要放在喜堂的前方正中,以显地位。②西方传统与现代婚礼室内环境装饰布置对比。在会场装饰上传统婚礼装饰包括教堂内外、婚宴和现在一样都需装饰,传统的环境装饰是很繁琐的,体现的是讲究同一色彩打造尊贵与奢华气氛,要摆设一个高大复杂中心花卉装饰,装置设备都需要体现家族特色的或本地域特点的花来装饰装饰,而现代婚礼科技装饰和婚礼文化的进步使得婚礼运用的色系更加丰富,装饰手段道具也丰富了婚礼装饰层次。

二、西方婚礼文化对中国影响

最近的十几年来我们都发现中国的婚礼仪式偏西化的现象出现并还在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国传统婚礼仪式越来越不受到新人喜爱的关键在于民族的特征和地域价值观的减弱,所以婚礼出现了“葫芦画瓢”,盲目的采用西式婚礼形式。西方殖民者到中国的那一天起,他们充足的物质财富、消闲优雅的生活方式展现中国人的面前并让国人羡慕不已。因此崇洋的心态在国人心中萌生,并喜欢模仿起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西方人的比方说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影响了国人的精神生活,逐渐的随着西方的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他们的物质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在中国人面前,不间断的冲击着中国固有生活模式,因此传统文化下的价值观和物质文明产业基础在被西方文化严重侵蚀,这里包括婚礼文化的侵蚀,同时伴随中国***治环境、经济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婚礼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是西式还是中式婚礼,婚礼的意义上上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婚礼的内涵和本质。

三、结语

婚礼是当代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仪式,对婚礼庆典的重视性可想而知,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婚礼庆典仪式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也在逐渐远离其本来面貌,最近的十几年来我们都发现中国的婚礼仪式偏西化的现象出现并还在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于西化的现象目前也只是盲目的照搬,如何能与中国传统婚庆文化很好的融合,这就急需要一套健康的、环保的、文明的、合理的、完整的、科学的具有特色“婚礼庆典空间”环境装饰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宋立民.礼仪仪式与环境设计[M].装饰,2007.

[2]席晓.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M].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6

1、新郎:

新娘:

2、时间:20xx年 月 日

3、婚礼地点:

4、婚庆重要工作人员名单:

婆家总管: (接待工作、负责联络、沟通各项工作)

娘家总管: (接待工作、负责联络、沟通各项工作)

总 策 划: (负责总体现场协调、布置现场)

总 执 行: (负责会场所需道具的安排及工作人员的调度)

车 管: (负责车辆按时到位、排列及头车装饰、安排司机礼品发放)

宴席主管: (负责宴会烟酒糖等物品的管理及发放、安排婚礼宴席标志如:新亲席、主宾席、领导嘉宾席、控制好标志席人员及人数、婚宴结束负责收拾清理婚宴现场事宜)

接待主管: (负责签到、客人的分布及其接待工作)

礼炮主管: (负责婚礼全程的礼炮及礼花工作)

影视人员: (负责婚礼的摄像摄影工作与现场转播)

司 仪: (负责主持结婚曲礼及指导各项工作)

翻 译: (负责主持人与新郎的沟通)

证 婚 人: (负责宣读结婚证书并致词)

嘉宾讲话: (要求讲话时间在3分钟之内)

司 书: (负责酒店来宾签到)

司 礼: (负责贺喜人员礼品)

第二部分:准备阶段

婚礼,是你一生神圣的仪式,是一生一世的程诺,也是甜蜜幸福的开始。浪漫时尚的水上婚礼,是近来新兴的一种西式婚礼的模式,以时尚浪漫为主题,即简洁时尚又浪漫环保,突出个性化,烘托神圣而浪漫的气息。

婚礼梦想:

新人的婚礼梦想时尚、浪漫,而且很朴实,就是希望婚礼能给大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从精心布置的婚礼现场到浪漫、唯美、轻松的婚礼氛围。

婚礼亮点

1、会场布置:

浪漫时尚的水上婚礼,整个会场黄色多一些(新娘比较喜欢黄色),衬托婚礼的温馨与唯美,让人感觉仿若置身于梦境中。

2、传统的入场仪式:

新人将穿着唐代皇帝大婚时的服装,新娘乘坐马车,新郎骑马进入兴庆公园。绕兴庆公园环游一周,到达兴庆湖畔。

3、浪漫的求婚仪式:

新娘穿着婚纱坐在兴庆湖的岸边等后新郎。新郎手捧鲜花,坐着龙船随着庞大的迎亲队伍迎接新娘,单膝跪地向新娘献花。

1、婚礼前二周确认帮忙人员,并在婚期前二日通知帮忙人员对时间的确认并做好婚庆安排工作。

2、新娘需提前两周在化妆地点联系好化妆、婚纱

3、购买喜烟 条,喜酒 瓶,喜糖 包

4、送喜贴

5、准备婚礼中的红包

场地布置

新郎新娘到达湖岸时放飞99个氦气球(加同心锁一副);在地毯的开始端1/3处放鲜花拱门一个;地毯两边各放6个用鲜花装饰的铁艺路引;舞台规格:2.4米×4.8米(根据现场搭建);舞台背景布置,用白色纱缦加紫纱两条,上点缀绿色植物有新郎、新娘、weedding字样,白色纱缦前面放五连铁艺鲜花点缀。舞台两侧放高山流水杯塔和蛋糕架;

舞台效果:冷焰火12个、泡泡机2台、彩虹机1台;

声 效:乐队3人(键盘、贝司、电吉它负责现场的特效音及背景音乐);

督导人员3名,对讲机6部,用于整场婚礼的调整与沟通工作及现场秩序维持。大船一艘,机动小船两艘,大船前后用大红绸花装饰,两侧悬挂10个大中国结,大小灯笼60个。(鲜花也行)司仪一名,摄像2名,摄影1名。椅子、椅套、椅背花若干。800W音响一套(含碟机、调音台、功效、均衡器、无线麦克风2支)。爱情鸽2只。飞机模型1架。天使1名。花童2名。投影仪1部。

其它装饰:签到台的装饰(签到册、签到笔 、签到台花)

附件:

伴娘职责

婚礼前:

1、参与准备婚礼策划书

2、准备本人参加婚礼的礼服

3、参与工作会议

4、熟记婚礼当日流程

婚礼当日:

1、早上到新娘家,陪同新娘化妆梳洗

2、随身携带新娘当日需要的物品

(1)、木梳1把

(2)、餐巾纸、湿巾纸

(3)、手机

(4)、工作人员联络表、婚礼流程***

(5)、针、线

婚礼婚宴中:

1、陪同新娘迎接宾客

2、作为新娘与婚礼总监,司仪之间的联络人

3、陪同新人向宾客致谢、敬酒

4、注意新娘仪容,随时提醒新娘必要时请化妆师补妆

5、随时陪同新娘换妆,整理换下的衣物

婚礼后:

1、陪同新娘送宾客

2、带回新娘的婚纱等物品

伴郎职责:

1、参与婚礼计划书

2、协调新人制作来宾客名单索引、席位表、桌位分布***

3、准备本人参加婚礼的礼服

4、参加工作会议

5、熟悉当日婚礼流程

婚礼当日:

1、上午陪同新郎迎新娘

2、携带新郎当日需要的物品

(1)、木梳1把

(2)、餐巾纸、湿巾纸

(3)、手机

(4)、婚礼戒指(婚礼进行前交于总执行)

(5)、工作人员联络表,婚礼流程***

3、负责向某些专业工作人员派发喜糖、红包(由新郎提供)

婚礼、婚庆中:

1、陪同新郎迎接宾客

2、作为新郎与婚礼总监,司仪之间联系人

3、陪同新人向宾客致谢,敬酒

4、注意新郎的仪容,随时提醒新郎,必要时请化妆师补妆

5、协调新郎换装,整理换下的衣服

婚礼后:

1、陪同新郎送宾客

2、带回新人所留物品等等。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7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此则征婚启事反映了晚清时期进步青年突破传统婚俗观念,积极寻求自己理想伴侣的进步意识。这也是一则较早见诸报端的征婚启事。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后,西人的文化生活习俗日渐渗入并影响普通百姓日常起居,包括新式婚礼的引入,无不经历了由仿效到本土化的过程。据资料记载,目前我国行西式婚礼的最早记录是在1859年(见《王韬日记》),当时一对新人完全依照西方现代婚礼习俗,在教堂举行婚礼仪式,由牧师主持并行礼,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的层层深入,婚礼习俗的演进也在加快进行。新式婚礼又称文明结婚,在当时的报章上成为流行词汇,婚礼的举办方式去除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融入了中国化的形式,比如仪式的场所既可以在饭馆也可在家中,或在院内假作礼堂,并设席答谢。

***一是《民呼日报***画》上的一则漫画,题目是“谁是,谁是学生”,画面上二人身上分别有一个牌子,一个写着“文明结婚”,一个写着“金钱主义”,漫画者极具讽刺意味地表明了二者的身份,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清季“文明结婚”已成为一种风尚。

然而纵观清末民初,传统婚俗尽管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已经有了微弱变化,但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是相当强大的。而且采纳新式婚礼者多居于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内陆省市较少受到影响。

“”以后至民国***府成立,新式婚礼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并向内陆及乡镇延伸。但真正使白色婚纱风靡全国各大都市的,是1927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婚礼。此后,新娘身穿白色婚纱,新郎身着西式大礼服,是新式婚礼的基本要求。而且随着新闻摄影技术的应用,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了一股登载新婚照的热潮(如***二)。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8

关键词:婚庆行业;竞争;营销对策

1广州的婚庆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

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批发基地,为婚纱礼服、床上用品等婚庆产品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创业环境好,原材料集中,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为全国最大的婚纱礼服生产基地,这些是广州婚庆市场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同时毗邻港澳,南靠东南亚,资讯发达,交通便利,能及时掌握潮流脉搏,使广州市婚庆行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左右逢源。但是,广州的婚庆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

2广州市婚庆行业的营销对策

(1)产品创新,转换经营理念。

婚庆行业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来说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它有着良好的前景。正因为存在如此优势的行业前景,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投资者涌向婚庆行业,以求从中分一杯羹。所以,对于每一个婚庆服务经营者和广州整体婚庆行业,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把创新产品和经营理念作为唯一的出路来考虑了。

过去传统单一分割的婚庆产品和服务必然会逐步被市场淘汰。新型的服务需要在婚庆服务过程中提供从结婚典礼策划到婚车、司仪、摄像到喜品,再到婚宴、蜜月旅行安排等“一站式”全方位的婚庆礼仪服务,积极开拓婚庆产品种类,以中西式结合,新旧互补的理念,为新人提供度身定制婚庆仪式策划,为其提供各式婚庆礼仪选择。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才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降低单位成本,增加利润。

(2)服务创新,拓宽市场。

引进新式婚庆服务,创新婚庆产品,也能打开年轻一代的婚庆市场。例如,西式婚礼以美丽浪漫著称,吸引了不少中高层消费者的目光。广州现时越来越多的新人更加重视婚礼仪式,他们也开始选择教堂婚礼、宣誓交换戒指等西方仪式。(3)打造规模优势,明确产品定位。

目前广州婚纱市场已形成了高中低档参差错落的产业布局,百利国际婚庆广场定位为“南中国最大的婚庆产品销售中心”,标志着广东婚庆产业走入品牌新时代。百利(国际)婚庆广场定位于中高档婚庆产品专营,与经营中低档婚庆产品的婚纱一条街形成对比。百利广场亦继承了婚纱一条街的优越资源,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具备了提供一站式的婚庆服务和婚庆购物的实力。广场三楼的民***婚姻登记处为该定位增加了卖点。

(4)推广多样的婚庆文化,进行情感型营销。

婚庆文化是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紧密联系的,各地的传统文化对婚庆礼仪的形式和风格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配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新颖及复古的潮流,在婚礼之前先办一场订婚仪式,在爱情的旅程中留下更多的甜蜜回忆。抓住消费者的情感消费需求不断推广新的服务产品,直接体现了“创造需求”的价值。

情感型促销公关活动能大大促进婚庆服务的消费,为新人们度身定做个性化的婚庆模式,成为宣扬时尚健康的婚庆文化的载体。

(5)举行大型促销活动,打造销售声势。

在国内,婚礼的进行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挑个好日子”的观念必然会使新人们挑选完婚日子无法避免产生集中期。另外,现代青年人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也使婚礼这一神圣的过程受到时间段的影响。上述因素也就造成了婚庆产业的淡季旺季分别十分明显。因此把握旺季积极促销也就必不可少。长假不仅是消费黄金周,而且也是每年的婚庆消费旺季,也被誉为结婚的“温馨时节”。可针对旺季进行积极营销,配合大型公关推广活动。

(6)巩固华南产业中心地位,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辐射能力,在CEPA的支持下,加强粤港澳三地间的产品、信息、服务的沟通,巩固地域优势,利用已有的婚庆产品销售网络将新式的产品向东南亚、东欧、中南美洲等海外市场扩展。

参考文献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9

关键词: 文化变迁;婚礼仪式;蒙古族

巴彦浩特镇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盟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从蒙古王公贵族的藩邸发展成为现代县镇,也是从一个蒙古族人口占大多数转变为以蒙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地区。从当地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可以看到这种民族间相互融合的路径。

一、传统的婚礼仪式

区别于当地汉族的婚礼,传统的蒙古族婚礼第一幕是从女方家拉开的。第一天早上,女方家的客人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到来的客人先期进入欢乐的相聚之中,人们一边品尝着主人备下的美酒佳肴,一边唱着欢乐的民歌,等待着喜庆的时刻。娶亲的队伍将在太阳落山前赶到,娘家在这之前要完成很多工作。

首先是裹新,就是请婚嫂用包袱皮包裹新娘准备带走的嫁妆,在这些东西当中还放有一盒火柴和一团线,火柴象征新家庭将来的生活红红火火,线是象征两人的生活长长久久。这些都只是嫁妆的一部分,其他东西已经事先拿到新家里了。到了五十年代火柴在城镇中已经不再是稀缺物,但由于是流传下来的传统再加上民众赋予它的丰富象征意义,就被延续下来了。从文献中可以看到,更早的传统是给临出嫁的新娘带上火镰和火绒,但意义是大同小异的。包好嫁妆之后就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了——金髻尊礼,就是梳头仪式。阿拉善蒙古族姑娘在出嫁之前都要请婚嫂分梳发髻,将长发编成六股或八股小辫,到了婆家之后再正式以蒙古族妇女的发式打扮。当地蒙古族将其解释为姑娘转换成媳妇的标志。

日落时分,新郎带着娶亲的队伍来到新娘家。接下来的仪式是传统婚礼上最为重要的仪式——祭拜上天,佛神和灶神。新郎要在婚长的指导下,分别将尊贵的筵酒扬向上天,供奉佛龛,倾入灶火,同时也要将哈达一一敬献。敬拜过诸神之后,双方婚长要将各自的哈达粘合在一起献于佛龛前,表示婚姻已结,不能反悔。这是对新人的一个很有效的约束。对于信仰喇嘛教的蒙古族,佛爷是至高无上的,佛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在佛面前的承诺就不能轻易违背了。

第二天天亮,娶亲的时辰到了,新郎亲自将新娘从闺房中抱出,直接抱上专门为新娘准备的白色骆驼上,全体宾客都要出门送别,并唱起送亲歌。

娶亲和送亲人马在前往男方家的途中,要将事先挂在骆驼上的羊头和酒故意丢在路边,以赏赐那些孤魂野鬼,防止不祥之物跟随而来。到了新房前,新郎将新娘抱下骆驼,放在专门为新娘准备的白毡上,白毡一直铺到筵包门口。新人进家之前的第一个仪式是祭拜日月,由男方婚长在一块干净的蓝色绸缎上,用粮食摆出日月和万字***案,手持同一根羊胫骨的两位新人在祝颂人的引领下祭拜日月,祈求苍天和圣祖的保佑。在当地蒙古族看来,只有“拜了日月”才是正式结婚。接着新娘拿着从娘家带来的礼物在陪同人员的簇拥下进入喜筵蒙古包,向男方的至亲赠送礼物,并得到大家的祝福。

喜筵将在奶酒和歌声的陪伴下狂欢到第二天天亮。婚礼完成了,一个新的蒙古族家庭诞生了。

二、传统仪式的断裂

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国家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国家***策的交互影响,当地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发生了被动压缩和颠覆:先是在“困难时期”这一因为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下被迫压缩,留下的只是一些涉及到民众对新人认可的仪式,诸如娶亲仪式的保留以及新娘离家前梳头仪式。接下来国家意识形态过度强调***治因素及其衍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四清”到,“***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都成了神圣的***治口号,并体现出很强的***治性。在阿拉善地区,这种带有***治导向的国家意识形态的下行,给当地蒙古族的文化——无论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微观层次还是群体生活、组织活动等中观层次——都赋予了很多的***治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味道。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号召下,大量体现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仪式被迫退出当地的民间社会。传统婚礼仪式被彻底颠覆,在巴彦浩特镇的蒙古族民众当中出现了两种新型的婚礼形式——登记结婚和茶话会形式。

三、传统仪式的复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地民众的婚礼出现回归传统仪式的趋势。然而这种回归对于当地的蒙古族来说,却并不是直接恢复民族传统,而是在回归的途中还经历了一个偏离时期,然后才是传统的复兴时期。

1.80年代:回归途上的偏离

时间刚刚进入到80年代的时候,镇上的蒙古族民众体会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变化,同时体会到的还有社会的宽容度在逐渐增大,很多事情可以比较自由地去做了。于是人们结婚时不再愿意草草了事;加上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所以民众的婚礼仪式又开始隆重起来。

80年代重现的蒙古族婚礼中,传统婚礼的祭拜日月、途中驱邪等与神灵相关的仪式都还没有恢复。其他仪式则以新的形式重新整合到当地居民的婚礼中。例如,“裹新”仪式仍然在继续,但与从前相比,裹新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物质供给的丰富,新娘给自己带的随身用品从过去的传统首饰和简单的日用品以及制作奶制品的工具变成了成套的化妆品和漂亮的床单、被罩等等;也没有了从前的火柴和线团,取而代之的是娘家给带的“旺生钱”和“长久钱”,传统的祝福事物现在都用现金替代了。但民众赋予这一风俗的意义依然变化不大,“旺生”和“长久”同样是生活兴旺发达,长久美满的祝愿。被新事物替代的符号以及重新命名并没有影响到民众对民俗事象的珍视,民俗事象却通过重复与再现获得了生活的意义。

曾经作为新娘脱离少女身份的“金髻尊礼”仪式发生了变化,新娘不再由娶亲嫂子来给梳头,而是在结婚前夕去理发店烫头发或盘头发。在当事人看来这是为了结婚时更漂亮,并非为了表示角色的转变。因为社会的开放已经不再要求女性用发式来标明自己的身份。新娘的礼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结婚时穿传统的蒙古袍这一装扮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断了,在受访者看来,蒙古袍是土气和不开化的标志,因为当时处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市场为人们提供了较之过去更多的选择,当地蒙古族民众更愿意在婚礼上装扮得漂亮一些,于是就放弃了蒙古袍这个习以为常的民族标志。

由于娶亲途中的所有仪式都没有了,所以娶亲也就不再叫做沙盖***了。过去以丢羊头和洒酒来驱邪的仪式转变成放鞭炮了,这很显然是受到了汉族的影响。因为蒙古族传统婚礼是不放鞭炮的,蒙古族的老人对此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鞭炮声会惊扰神灵,其二是很实际的原因,过去婚礼上有很多牲畜,既有宾客们的坐骑,也有作为礼物带来的各种活物,鞭炮会使动物受惊的。而现在人们对鸣放鞭炮也有自己的解释,首先不再怕惊吓到动物了,再有就是为了喜庆和热闹,驱除邪气。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80年代当地蒙古族的婚礼实践,虽然在49年以前的基础上并遵照50年代的模式得以再生产出来,但却相对于传统仪式发生了一定的偏离。

2.90年代:传统仪式的复兴

巴彦浩特镇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在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的并行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古族婚礼仪式,既有对传统的复兴又有一些现代文明的元素。

首先蒙古袍又重新出现在婚礼上,当地蒙古族民众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之后,在婚礼上又重新将蒙古袍这一民族标志作为礼服,决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再现,也不是国家权力退出以后民俗的反弹,而是源于一种自觉的民族认同。

除了蒙古袍出现在蒙古族婚礼上的同时,婚礼仪式的内容也开始复古,用当地人的话说是“又转回来了,又开始讲究一些过去的说道了”,“现在讲究可多了,把早就不讲究的东西又都用上了”。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一些与神灵有关的仪式重新开始启用。这些在国家意志控制加强的年代中曾都被贴上“封建迷信”标签的仪式,在90年代纷纷出现在当地蒙古族的婚礼上。例如,娶亲时走的路线、方向和时辰都要事先请喇嘛给算好;娶亲途中酒篓管事还要往车窗外抛撒一些酒,类似于过去的驱邪仪式。

娶上新娘的婚车回到男方家,男方的家人要在门口用牛奶和酒水迎接,并且在事先算好的时辰放炮,但是只放俗称“二踢脚”爆竹,不放鞭炮了。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传统的蒙古族婚礼不放鞭炮,80年代受到汉族影响开始放鞭炮用以驱邪迎喜,制造喧闹。90年代之后,当地蒙古族将这种行为重新做了解释,用向天鸣放“二踢脚”来表示将婚礼向神灵告知。因为娶亲队伍在途中用向车外洒酒的方式驱除了邪气,所以鸣放爆竹的功能就转换为告知神灵了,当地蒙古族用自己的方式在吸纳了汉族的文化的同时又赋予了本民族的文化含义。这样外来因素变成本体文化中的有机成分。

早期的现代化理论受到斯宾塞等人社会进化理论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化对立的倾向。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人们往往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水火不相容,把传统看做是现代化进程的“阻力”和“障碍”,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彻底地予以抛弃。这种理论框架认为,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自然消失。但是巴彦浩特镇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变迁在80年代出现的回归,尤其是90年代以来传统复兴现象的蓬勃兴起,是对这种传统——现代化二元对立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婚礼仪式的复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的认同和支持为传统的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结束以后,国家不仅在意识形态上放松了对民间传统习俗不恰当的控制,而且利用种种有利条件,调动传统文化的因素来确立新的民族认同。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复兴获得了制度上的保障,并得到***的大力扶持。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在场成为民俗传统的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之一。***的认同和支持是民俗传统复兴的外部条件,也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民众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参与为民俗传统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推力。传统作为集体表象和象征符号是民族凝聚的力量,是个人心理认同的归宿。巴彦浩特镇的蒙古族,地缘、血缘和文化传统的同质性使人们容易建构一个象征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给当地蒙古族民众制造了一种特有的感情和心理状态,从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因此,他们会通过种种手段来展示自己的民俗传统,并借此表达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因此,民众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参与为民俗传统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推力,民众自身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第三,媒体的宣传也功不可没。“在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关于社会生活对象的知识和想象,日益依赖于专家、媒体的教育、宣传和鼓噪”。 媒体渲染甚至夸张的语言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其强大的宣传效应满足了外界、特别是异域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对于陌生文化现象的想象。在这样一个民俗传统迅速消亡的时代,人们对那些仅存的民俗传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媒体则有意识地将这种传统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推向了世界的舞台。在阿拉善地区,众多媒体多次把当地蒙古族婚礼仪式作为一个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向外界传播,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使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媒体的宣传也为民俗传统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反过来,媒体的宣传又激发了当地蒙古族民众对本民族传统风俗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得包括婚礼仪式在内的风俗得以复兴。

参考文献

[1] 郭于华.导论:仪式——社会生活及其变迁的文化人类学视角[J].见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

[2] 张永健.婚姻丧葬礼俗与中国传统农民家庭制度[J].社会学研究.1994(1):99.

[3] 额尔敦·巴特尔.阿拉善蒙古族婚礼(蒙古文版)[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4] 吉国秀.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

[5] 高丙中.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48~49.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篇10

[关键词]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变革

[中***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85 — 02

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在封闭的农业社会中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进入近代以后,一方面,随着国门的洞开,通商贸易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萎缩,从而使传统家庭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日渐崩溃。另一方面,随着近代交通、企业、学校、通讯的发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活动空间逐渐由家庭部分走向社会,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开始受到严重的挑战。

一、婚姻观念的变革

清末民初,随着先进思想的逐步传入,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的打击和对青年男女的启蒙,广大青年开始追求自由恋爱以及自由婚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人物全都支持婚姻自决、恋爱自由的主张。当时,胡适认为:“恋爱自由是婚姻成立的基础”, 高尚的自由婚姻与自由恋爱只是根据于“尊重人格”一个观念,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异性的恋爱”为根本,男女之间的异性的恋爱应该以一个目的为核心,那就是“情愿自己制裁的自由”、“情愿永久和他所专注的目的共同生活”,这才是法律所认可的正当的夫妻关系。“人格的爱不是别的,就是这种正当的异性恋爱加上一种自觉心”,“夫妻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与别的关系不一样,是因为有这一点异性的恋爱在的。”〔1〕 自由恋爱与自由结婚的根本观念就是要夫妻相亲相爱,首先要“精神上的结合”,然后才可以有“形体上的结婚” 〔2〕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中先进人物的大力鼓吹和提倡,自由恋爱成为知识青年在通向婚姻道路上追求的目标。1922年7月,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家庭重重阻碍,经自由恋爱而结合,在婚礼上直言,“我们的结合,的确能够超脱一切,不受外界任何的束缚,而由纯粹的爱结合而成” 〔3〕 。对于这种时代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封建宗法伦理的卫道士们极为愤懑,对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新婚姻风尚极尽污蔑之能事:“自权利之祸中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4〕 有的说:“乃自共和告成后,一般青年,顿脱藩篱,任意放荡。”〔5〕有的则说:“邪说惑世,煽***机,曰言论自由;父兄,侮慢尊长,曰家庭自由……钻穴逾墙,私相爱悦,曰婚姻自由。”〔6〕 从这些诋毁中,可以看出,在历来被视为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伦理领域,青年知识分子已通过自由恋爱的言论和行动掀起了变革的巨浪。

在传统的封建婚姻观中,封建纲常伦理主张男女之大防,但是在历史进入民国以后,“新学兴,而知耻明礼之学说一扫而空,男女之樊篱亦因之大决” 〔7〕 。民国建立,风气开通,社交公开,男女接触不避嫌疑,自由恋爱之风日盛。上海“为***风最盛之区”,“骨肉成亲”,“师生为偶” 〔8〕 ; 广东“桑间濮上,男女杂作,每多自由恋爱之事” 〔9〕。一般说来,自由恋爱大多发生在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由于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接受的西方新观念较多,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具有更多的勇气去打破旧的习俗的束缚。但在上述引文中,广东番禺桑间劳作的男女之间也“每多自由恋爱之事”,这说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一般普通劳作的乡民也敢于破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规,接受了恋爱自由的新观念。

二、婚姻礼俗的变革

随着民国初年一些先进分子的呐喊和实践,“文明结婚”这种新式婚礼开始倡于都会商埠。因中国幅员辽阔,南方的开化风气自不用说,不妨以华北地区择要概述。

华北地区的文明结婚程序是:由男子将自己的择偶标准向父母公开,得到父母的允准,便邀请介绍人询问女子父母意愿,得其家长的许可后,再由介绍人安排男女见面,双方同意后便可以商定婚约。

举行婚礼的仪式通常为:(1)奏乐,(2)司仪员,(3)男宾、女宾,(4)主持人、介绍人,(5)新郎新娘入席,(6)证婚人宣读证书,各方用印,新娘新郎交换饰物,彼此行鞠躬礼,谢介绍人以及证婚人,行见亲族礼,行受贤礼,来宾演说,唱文明结婚歌等。

中原地区的许多城镇,也盛行文明结婚。据报载,民国成立后,在河南信阳,青年男女盛行“自由结婚”。新婚夫妇“同御车马,周历通衢”。择一公共场地“饰作礼堂,植国旗”,聚齐主婚、证婚以及介绍二人……新婚夫妇彼此鞠躬,“向主婚、证婚鞠躬……致演说词、贺词,礼毕宴客。”〔10〕这种“文明结婚”的施行,使那些繁琐的旧式婚仪得以免除。

新式婚礼不仅在上海、北京等沿海大中城市流行,而且其影响也波及到边远地区的一些小城镇。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许多县镇,已经有了新式婚礼。

三、婚姻礼俗变革的原因

(一)国民***府倡导新社会文明习俗

民国时期倡导的内容驳杂的“新生活运动”除了倡导“礼义廉耻”等具有封建意味的道德观之外,也曾大量地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当时西方国家的一些具体做法,制定了不少符合现代社会文明要求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标准,从而派生出了改良社会和家庭习俗、提高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新型家庭文明日渐推广的积极功效。新生活运动涉及改良家庭陋俗、劝导现代家庭文明风俗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倡导新式文明礼仪,废除磕头跪拜礼;家庭节用礼俗上,倡导节俭生活,改革传统婚、丧、寿、宴、送礼等方面的奢华铺张、耗时费力和繁文礼节,提倡和举办“集体婚礼”、追悼会等现代文明形式的家庭礼俗。***府倡导和推行的这些新的社会习俗对于促进社会旧观念的转变和新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从积极的意义上影响了近代中国家庭婚俗的转型。

(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扩展了人们的交往

在传统的田园社会中,人口的异质性和互动率极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继续,社会出现了一套新的交通、企业、学校、新闻和通讯体系,使人们活动的社会空间不断拓展,在人口日益增多的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更加明显,这就为传统婚俗家庭制度的变动提供了客观的社会环境。以30年代的上海为例,30年代上海人口密度已达5001-7230人/平方公里,高密度的人口聚焦与分工细化会改变人的本质和人际关系特征与价值观。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使人际交往的最大潜势由此显现。另外,上海的各种市内与连接外地的交通构成了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网络,为人们的互动率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不完整统计,1936年上海市内容运量已136622113人次,平均每人每日外出1.5次,如此高的互动率,表明上海已形成了一个自由开放、高度流动的社会机制。这就为人们扩展了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为人们接受新的家庭观念及摆脱传统家庭婚俗束缚提供了可能。

(三)西俗东渐的传播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部分也逐渐展示在中国人面前,直接地刺激着近代中国传统社会的变革。来华的一些传教士、部分封建官绅、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派中的代表人物曾分别从不同的***治目的与动机出发,或撰写论著,或颁布告示,或刊发文章,广为宣传,劝禁早婚,并提出了晚婚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后,因洋务运动兴起而引发的新的一轮西学传播大潮开始从中国沿海到内地,从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到基层社会广泛传播开来。伴随着西方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和部分社会科学学说的涌入,有关西方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观念也被介绍到中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婚姻家庭观念的产生。

四、婚姻习俗变革的特点

(一)仪式上的现代化倾向

虽然中西合璧的半新式婚礼是近代婚礼的主要形式,旧式简化的迎往礼俗还在很多乡村山间普遍存在,但更能体现时代风貌与世界进步潮流的现代文明婚礼仪,旅行婚礼、舞会婚礼以及茶会婚礼等在许多大城市特别是在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阶层不断涌现。

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上海的集团婚礼,尤为***府所提倡推广,为此还于1942年11月1月专门公布了《集团结婚办法》,该婚礼仪式大体分为奏乐、向孙中山遗像鞠躬、夫妻互行鞠躬礼、证婚人颁发婚证书和纪念品并致贺词、摄影留念等,这种仪式具有简朴、隆重等优点,在荡涤旧式封建旧式的繁琐婚俗、抵制婚事操办铺张浪费之风及融洽婚事涉及各方的感情等方面,确有积极意义,因而在许多大中城市得到推行。

(二)婚俗变革在观念上的文明化倾向

非惟传统的“贞节牌坊”已经被大批推倒,男女自由恋爱以及女子再嫁抑或独身,均已被社会舆论支持。 “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成婚。”表现出社会中人对结婚年龄的最低容忍程度。毕竟中国有早婚的陋习,而遏制早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同宗者,不得结婚。”禁止宗亲及一定范围的亲属结婚符合优生伦理被社会主流舆论所认同。同时社会倡导一夫一妻,“有配偶者,不得重婚。”在传统落后的野合、赘婚、服役婚、交换婚以及冥婚等各种陋俗和迷信被取消或被民众所排斥的同时,社会开始倡导健康和优生的科学观念。

总之,与晚清相比,民国时期婚俗的变迁是相当剧烈的。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婚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不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号,而且提出了“废除婚制”、“婚姻***”的主张。婚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纳妾制受到猛烈批判,一夫一妻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婚礼趋向简化。

〔参 考 文 献〕

〔1〕胡适.胡适答蓝志先书〔J〕.新青年,第6卷第4号.

〔2〕胡适.美国的妇人〔C〕//.胡适散文,(第1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39-40.

〔3〕江清.施之勉沈韵秋结婚谈〔N〕.上海民国时报·妇女评论,1922-08-02.

〔4〕王希曾,纂修.莱芜县志卷七地理志〔M〕.济南:济南启明印刷社,1922.

〔5〕革心说〔N〕.大公报,(02)言论,1912-10-20.

〔6〕 〔N〕.申报·自由谈,1912-10-26.

〔7〕 〔N〕.申报·时评三,1912-09-13.

〔8〕 〔N〕.申报·自由谈,1912-07-20.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10篇

学习

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内容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论文。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系列用途、质量、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现金流且将已经形成的信

学习

夏天的夜晚十分美妙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夏天的夜晚十分美妙10篇,内容包括夏天的夜晚十分美妙三十字,夏天夜晚美景的文章。4、夜静得像一潭水,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已经睡了,一切显得那么安谧。5、静谧的深夜,仰头看着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郎。6、森林里静得连效能煽动翅

学习

项目前期策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前期策划10篇,内容包括项目前期策划的意义,文旅项目前期策划服务内容。就是在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实施过程中务必需要注重前期策划这一工作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注重按照前期策划工作中的相应流程完成工程项目相关特性以及

学习

认错短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认错短信10篇,内容包括向领导认错的短信简短,分手认错彻底释怀的短信。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基于宋某的失误致使李某能够通过银行短信平台以充值话费的方式恶意转划宋某银行账户存款的行为如何定性,实践中对李某行为性质的认定存

学习

描写雪的好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好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的好词好句一年级,描写梅与雪的好词好句。雪片、雪雾、雪堆、冰雪、雪沫、雪被、雪野、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风雪、积雪大雪纷飞、瑞雪飞舞、白霜铺地、雪花飞舞、风雪交加、白雪飘扬、

学习

会计大二自我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大二自我总结,内容包括会计的自我总结范文大全,大专会计自我总结。一、县委组织部有关领导介绍共青团桓仁满族自治县第二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建议人选情况;二、通过监票小组建议名单(草案);三、通

学习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学无止境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学无止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学无止境阅读文集答案。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2.

学习

苦肉计的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苦肉计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苦肉计小故事,苦肉计的故事及感悟。可能是最近流行谍战影视剧的原因,我也开始有点谍战式思维。这次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的“李白故里”之争,我就感觉有点苦肉计的味道:表面上两个地方争得面红耳赤,引起

学习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的一年励志语句10篇,内容包括新的一年学生励志语句,新的一年农业励志语句。2.读书不想,隔靴挠痒。读一书,增一智。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6.用宝

学习

春节放假注意事项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放假注意事项10篇,内容包括春节放假注意事项模板,春节放假安全注意事项通知。2022年春节放假通知书1各位经销商伙伴,汽车后市场同仁、供应商朋友,全体同事:根据《***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结合本公司实际

学习

荷塘夜色朱自清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荷塘夜色朱自清10篇,内容包括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朱自清荷塘月色实景。清华园的美世人皆知,民国教授的待遇无人不羡。身处其中的朱自清,美景在旁,却“心里颇不宁静”,独游荷塘,何故?历来解读《荷塘月色》的文艺评论家们为此找的原

学习

我们面对面的坐着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面对面的坐着10篇,内容包括我们面对面坐着是什么电视主题曲,我们面对面坐着一句话也不说歌名。老师叫第一排的两边的人到讲台上站着,然后把中间的人抽些去两边的人那里去坐,这次的换座位,看起来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开学的时

学习

爱的祝福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爱喝酒的生日祝福语,爱的祝福语大全10个字。4、借蓝天为纸,寒风为笔,愿望为墨,点出真诚祝福。描上快乐,添上好运,奉上幸福,送给正在看信息的你。祝你拥有美满爱情!5、你是我一生的唯一,你是我一生的牵挂。无

学习

扫雪报道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扫雪报道10篇,内容包括扫雪宣传报道,扫雪活动的新闻稿集锦15篇。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总指挥),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现场指挥),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清雪除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调度。各分管领导

学习

国庆节升旗仪式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升旗仪式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升旗仪式来个仪式感,国庆节升旗仪式内容文字。仪式进行第一项,由女子***乐队进行***乐演奏表演;仪式进行第二项,升国旗。首先请国旗班入场,升国旗,奏国歌;仪式进行第三项,齐唱国歌和矿歌;仪式进行

学习

创意婚礼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创意婚礼10篇,内容包括婚礼创意100例,婚礼入场创意。2.将爱的箴言写遍每一个角落:在婚礼过程中,把想对对方说的话隐藏在婚礼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的另一半和宾客在这个甜蜜过程中不断意外收获。比如:把“XXX,我爱你一生

学习

特色婚礼策划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特色婚礼策划10篇,内容包括特色婚礼策划方案及流程,高端婚礼策划机构。在选择婚礼策划中心的时候,对于“坑爹”的皮包公司可要绕道而行,首先要考察该公司是否具备合法齐全的手续,从一家公司的内部环境大致也能看出公司的风格,或

学习

婚礼音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音乐10篇,内容包括婚礼进场音乐,婚礼音乐清单推荐。新娘:女人漂亮是非多,常有流氓来招惹。今天嫁给俺麻哥,从此生活甜如歌!(嗲声嗲气,羞羞答答)新郎:我叫麻将新娘:我叫黄瓜新郎:我35新娘:我38新郎:我属鸡:新娘:我属鸭司仪甲:有属鸭的吗

学习

婚礼创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创意10篇,内容包括婚礼创意摄影,婚礼车队创意。2.将爱的箴言写遍每一个角落:在婚礼过程中,把想对对方说的话隐藏在婚礼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的另一半和宾客在这个甜蜜过程中不断意外收获。比如:把“XXX,我爱你一生一

学习

剪彩仪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剪彩仪式10篇,内容包括剪彩仪式流程文案,剪彩仪式旁白介绍。剪彩仪式的准备剪彩仪式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和开业典礼的准备工作大同小异。剪彩仪式前,要运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造成轰动效应。目的也是为了使剪彩仪式能够引起社会

学习

浪漫婚礼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浪漫婚礼10篇,内容包括浪漫婚礼文案,省钱浪漫婚礼。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中午好!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我想请现场的各位来宾永远记住今天这个重要时刻,xx年8月16日,既有天长地久,又有百年好合。因为今天在富丽堂

学习

签约仪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签约仪式10篇,内容包括签约仪式100例,签约仪式致辞。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今日,我们隆重聚会,正式启动万州—扬业《中国西部(国际)灯饰产业园区》项目。四年前,万州留给我们良好的印象。随后经过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