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贝多芬10篇

月光曲贝多芬篇1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月光

中***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6-01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ingVan Beethoven,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家,是维也纳古曲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月光》奏鸣曲是一部比较受欢迎的作品,在贝多芬音乐生涯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贝多芬来说是很重要的,也可对说是贝多芬比较成功的作品之一。

《月光》奏鸣曲的形式和情感完全逆转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势,它包含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及构思,改变了当时的音乐形势。

1 《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首作品是目前最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这首曲子是献给当时正和他相爱的朱丽法塔・贵恰尔第。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该信提到的女孩朱丽叶是贝多芬作品的灵感来源。《月光》奏鸣曲是他的爱情心理体验,他把所创作的作品,献给了他当时的恋爱对象。在宁静的莱茵河边,失去了眼睛却热爱音乐的女孩,烛光下忙着做皮鞋的男孩,那一夜,伟大的钢琴奏鸣曲,诞生了。

2 《月光》奏鸣曲作品分析

2.1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似乎是感情的开始,美丽的、宁静的月光下流动的河,让我们充满了幻想,又充满了悲伤难过的心情。与现实中,他被琪里爱太・吉却娣抛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曲调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心中总是浮出安静的形象,单一的音色,是基于主题音乐的开始。这既微妙又安静,还有点忧郁。在第三阶段中,悄然再现第一主题,在C小调表示的第二个主题,然后进入尾声,慢慢的消失和结束。整个乐章通过三个重要表现手法表现了一种树木茂密,云雾缭绕,安静,悲伤的情绪。

2.2 第二乐章

第二章是过渡乐章,是回忆过去,畅想未来的乐章。这两个主题好像是安慰受伤的心灵。舒缓的感觉,会让人产生遥看平静夜空的感觉。然而,平静的夜空是贝多芬的心灵里的澎湃的大海。在安静,悲伤和激情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中间部分,贝多芬布置了优雅、抒情的一个小片段,它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桥梁,是冥想和暴风雨一样的激情的缓冲。作为一项过渡性的乐章,就像是瞬间留下了温暖的笑容。音乐表现出的情感往往是柔软和温暖,就像回到了过去的甜美的梦,对未来有极大地幻想和憧憬。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能使人产生平静的月光的感觉。

第一部分是一个两曲式结构,这两个部分是由同一主题的演变及其变化逐渐形成的,是首节的连奏,与断奏的主题相呼应,然后反复变化。中部也是两曲式结构,主体仍然建立在降D大调,调性布局极为罕见。右手是通过切分音节奏,利用重音与左手低音强大的交替,突出了诙谐幽默感。随后,音乐完全再现的第一部分。

2.3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开始部分就如倾泻而下的瀑布,湍流疾驰,接下来的部分就像一种心灵的倾诉。这部分在调性上与前部分有几分相似,但是表现的却完全不同,在结束部分的多次八分音符的重复,表达了贝多芬温暖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坚决和果断。在乐章最后,达到了高潮并突然缓冲下来。乐曲顿时安静,但心情澎湃热血沸腾还在心中蔓延开来,贝多芬似乎已经忘却了他的遭遇和困境,与周遭对抗和斗争,用强烈的音乐表现出他坚定地意志和对坎坷遭遇的不屈。用激昂旋律来表现充满信仰的目光,表现他强烈的希望和和对信念坚定不移的信心。

整个乐章以狂风暴雨般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和丰满的声音效果表现出一个危险的境地,表现了贝多芬准备攻击封建等级制度的态度,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这是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最高境界的体现。

3 《月光》奏鸣曲对浪漫主义乐派的影响

该钢琴作品《月光》奏鸣曲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贝多芬对世界古典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道路,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贝多芬的音乐鼓舞了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让人们对生命充满了渴望、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想往。同时,这部作品把古典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演变推向了高潮。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好的描述了戏剧性和浪漫主义的主题,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突出了现实的心理描写。这首奏鸣曲的音调充满了浪漫和激情,鼓舞人心。这首奏鸣曲最深切想表达的是以诚待人,所以,它成为了一个人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4 结语

贝多芬的这首《月光》奏鸣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了多重的表现魅力。它巧妙地把故事的冲突、戏剧的化情节和故事的发展交织在了一起。贝多芬的写作风格已经抛开硬性规定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枷锁,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并追求完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强调形式到内容上,《月光》奏鸣曲形式属于思想内容的。它的音乐形式已经成为表达真挚的感情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方法现实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所有32个奏鸣曲中,几乎没有任何章节可以说是薄弱的,他的《月光》奏鸣曲对新浪漫主义思想音乐创作起到了极大启发。

参考文献

[1] 陶远.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11).

[2] 郑培.浅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月光曲贝多芬篇2

关键词:《月光曲》;教学设计

中***分类号:J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170-02

引言: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介: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本质,所以流传甚广。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学生根据实在的实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学准备:1、《月光曲》磁带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课前了解贝多芬的人物经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月光曲》听一听。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生于德国,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欧,莫扎特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57年生崖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瑰宝,因此世人称他为乐圣。《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标出自然段。

(二)出示词语卡片:入场券、霎时、莱茵河,注意券、霎的读音。

(三)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理清课文脉络

(一)浏览课文,根据自然段内容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写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第二部分叙述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二)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分几层?说出依据。(教师提示:可按照听―看―做来分;也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三)师:通过读文你能说说第二部分是分几层来写的吗?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四)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课文2―6自然段

1、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用读、思、品、议的方式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2―6自然段。

2、投影出示思考题,指生读问题。(1)贝多芬演出后在莱茵河畔小镇散步听到什么?体会心情?(2)走近茅屋听到什么?你读懂了哪些内容。(3)走进茅屋看到了那些情景(4)体会贝多芬情感变化

3、检查学生学习效果。(1)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一天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理解“断断续续。此时此刻”贝多芬心情如何?(2)师: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的是兄妹俩的谈话。(3)把你读懂的内容汇报一下。(弹不好、买不起、体谅哥哥)。(4)分角色朗读。(听后品评)(5)师: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亲自聆听贝多芬的演奏。(6)师:听到兄妹俩的谈话贝多芬走进茅屋。(7)指生读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读相应的句子)(8)师:这一切出乎贝多芬意料。更让他惊讶的是――生齐读: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小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9)现在同学们在小组里议一议:贝多芬由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走进近茅屋;由听到兄妹俩的谈话走进茅屋;看到茅屋里的情景。你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情感变化吗?(惊奇――同情――感动)。

4、师:贝多芬心生感动。他决定要亲自为盲姑娘弹这首曲子,实现盲姑娘的愿望。贝多芬说道――(生:)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师:悠扬的琴声中姑娘听得入神。一曲完了,盲姑娘激动地说:生齐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6、品读理解重点句: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1)多媒体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把!(2)指名朗读。(3)师指导读:用赞美的语气读。(生评价)(4)体会此时此刻贝多芬的心情(激动)(5)说说盲姑娘猜出的依据是什么?(6)我想,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高山流水的故事,谁能讲讲这个故事。(生讲伯牙遇子期碎琴的故事)(7)师:伯乐为子期而弹,在这里贝多芬遇上了知音。(8)听到盲姑娘的评价,贝多芬能想到什么?(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我应当为姑娘在弹一首)(9)师: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此时无言胜有言,异常激动的贝多芬,紧接着为盲姑娘弹了第二首曲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学习8―9自然段(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月光曲》)。1、指生读8、9两个自然段。2、皮鞋匠听到曲子仿佛听到什么?是真看到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吗?从哪个词能看出来?3、师:这种描写方法是根据实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作者用联想方式来表现乐曲的内涵。4、理解乐曲的含义:(1)哪几句描写的是乐曲的内容,读一读。(2)概括《月光曲》内容。有几句话?可分几层。每层写的什么内容?说说每层内容。月光下风平浪静的大海;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3)根据联想内容来感受乐曲节奏快慢(舒缓、高昂)(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慢―快)评一评(5)再次体会乐曲含义。(师引导:月光下大海――象征美好生活;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愤恨黑暗社会,为兄妹俩鸣不平。5、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说明什么?6、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理解“陶醉”并用陶醉说一句话。7、师:贝多芬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融入到音乐中;把一份真挚感情送给兄妹二人;把对穷苦人的一份爱心融入指端。

五、感悟中心

(一)师:世界名著的钢琴曲《月光曲》由此而诞生。

(二)师:同学们这一场只有两个观众的演出;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学完你有什么感想?(生:我想听《月光曲》;这个故事真感人;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三)评价一下贝多芬。(贝多芬不***名、不***钱,太伟大了,有爱心。)

(四)师:贝多芬曾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音乐是为劳动人民而创作。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真挚感人,你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

详略得当、倒叙、语言动作描写、联想

(二)师:同学们《月光曲》折射出艺术大师贝多芬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记住这位艺术家和他创作的《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听:琴声

兄妹俩谈话

看:一支蜡烛、旧钢琴、盲姑娘

弹:一首

在弹一首:(《月光曲》)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月光曲贝多芬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背诵课文第9

自然段。

2.认识贝多芬,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通过文字描绘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了解音乐艺术。

过程与方法:

1.充分朗读、讨论,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经过。

2.结合本文,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教学准备】《月光曲》课件 贝多芬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聆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切身感受音乐魅力。

2.通读全文,熟读注音文字。

3.掌握8生字和12

个词语。

4.通过课文中对兄妹俩和贝多芬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1.上节课,同学们欣赏了古筝曲《高山流水》,这节课,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钢琴曲。出示课件1:播放《月光曲》。刚才我们所听的叫《月光曲》,它是世界名曲,作者是世界著名音乐家——德国的贝多芬

2.出示课件2: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音乐,26岁时听力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欢乐颂》,以及钢琴协奏曲《月光曲》等。

3.《月光曲》的谱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设计意***:

充分利用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问:《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

设计意***:

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读初步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3: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动人的传说呢?

2.出示课件4:生字、词语。

谱写 钢琴 幽静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断断续续

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和“清幽”。通过查字典可知“幽”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想想课文中使用“幽静”和“清幽”形容环境的妙处。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

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三、深入品味探讨。

1.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兄妹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朗读体会他们的人物形象。

②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2.学生自主交流学习。

3.学生反馈,出示课件6—9:

画线的句子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这句话流露出盲姑娘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可以听出那份对音乐执着的追求与热爱。

朗读指导:想听贝多芬弹琴,对于盲姑娘来讲,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下面我们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

②画出的句子是“……太贵了,……又太穷”,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哥哥的愧疚。

朗读指导:哥哥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愧疚,读的时候要把哥哥这份心情读出来。

③画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盲姑娘的善良、体贴和善解人意。

④画的句子是“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就因为这样的感动,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她想听到的那首曲子。弹过之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的盲姑娘,为什么仅凭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学生反馈:

盲姑娘有一颗对音乐特别敏感的心;而且因为热爱音乐,对贝多芬来小镇演出的事一定也知道,所以猜测出琴艺如此高超的人是贝多芬,知音难求啊,所以贝多芬才会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设计意***: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兄妹俩的善良、善解人意。

四、课堂小结。

1.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感动,才毅然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兄妹俩弹奏钢琴。

2.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情贫苦劳动人民的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情朗读第8、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3.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卓越的才华。

4.通过读重点段,想象画面,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贝多芬为什么给兄妹俩弹了一曲又一曲。(贝多芬弹琴是被兄妹俩热爱音乐的真情所感动,在当时清幽的环境中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

二、想象曲境,读读写写。

(一)出示课件10:自学提示(读课文第8、9自然段)。

①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意境中创作了《月光曲》?

②在第8、9自然段中找出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

”“

”标在书上,并在旁边标注出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月光曲的旋律)

设计意***:

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学生交流,反馈。

(三)教师点拨。

1.创作月光曲的意境:在风吹烛灭,月光似银纱的情境中。

2.月亮的变化:升起——升高——穿行微云。

3.大海的变化:微波粼粼——汹涌澎湃。

抓住词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等感受乐曲的变化。

4.朗读指导。

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

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和感情。必要时教师示范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设计意***:

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感情来朗读,引导学生与文本、乐曲产生强烈的共鸣。

5.试着背诵第9自然段。

教师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展开的联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产生的联想,达成背诵的目标。

6.你认为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关心穷苦人,他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把音乐献给了人民。

设计意***:

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同情心和高尚情怀。

7.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1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首曲子。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在音乐声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请睁开眼睛,把刚才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一会儿交流。

三、总结全文。

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让我们热爱音乐艺术吧!

【板书设计】

22 月 光 曲

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 平静——轻幽、舒缓

月亮升高 云中穿行 感动——波折

月光曲贝多芬篇4

月光曲

《月光曲》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一次去各地旅行演出。一天晚上,他来到一间茅屋旁,听到了有人正在弹他作的曲子,便推门进了去。由于他同情屋里盲姑娘和她的哥哥——个皮鞋匠,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月光曲》音乐优美,柔和,又有点像催眠曲,只要听过一次,永远都会记得。

那么,这是真的吗?许多人都说这是真的,难道,这件事是贝多芬亲身经历过吗?不是的,这只是传说!

事后,科学家们调查过,贝多芬一身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月光曲》是贝多芬用了几天的时间,修改过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月光曲》并不是贝多芬即兴创造的,而是贝多芬用了几天的时间,修改过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

月光曲贝多芬篇5

他的音乐教育从4岁开始,第一位教师就是他的父亲。这个人就是贝多芬。

1795年的贝多芬才25岁,但已出版了第一号作品:三首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此后,1799年又出版了,《第八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作曲很认真。先写在大型草稿纸上,然后逐字逐句地修改,有的甚至要写好几年。他常常带着草稿本和铅笔在郊外写作,全神贯注,连下雨也不察觉;他在家中废寝忘食是常事。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莱茵河边地一个小镇上旅行演出。一天晚上,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他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一个小女孩想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可是太穷了。

贝多芬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说:“我是来弹一曲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让座,他坐在钢琴前,弹起了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她听得入了迷。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借着月光,贝多芬又按起琴键来。

姑娘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她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贝多芬28岁时就感到耳朵有些不适,到了晚年就完全生活于一个无声的世界,他几次都有自杀的欲望,但他心中的音乐烈火终于烧调这次精神危机。大约从1815年起,由于耳聋,贝多芬无法与人交谈,而不得不让对方把话写在纸上给他看。但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这不交响曲人人爱听,并广泛流传。

月光曲贝多芬篇6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平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平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习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板书设计:

月光曲情感旋律

愉快舒缓

月光曲贝多芬篇7

论文摘要 两种月光,两种感情,两位伟大的作曲家对作品《月光》的表达中,由于不同的创作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音乐魅力。

引言

世界古典音乐中有两首《月光》流芳千古,一首是古典派大师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则是印象派大师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这两首曲子举世闻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下面分别从几方面来欣赏各自的精彩之处:

一《月光》的创作背景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所有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他的成功完全来之自身的艰苦奋斗。直到今日还被人们视为奋斗的楷模。《月光》这个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做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调奏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

克洛德·阿希乐·德彪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是欧洲音乐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人物。他所代表的风格成为连接传统和未来的纽带。《贝加摩组曲》创作于1890年,当时德彪西28岁,属德彪西早期的作品。关于组曲曲名。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德彪西游历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1884年,德彪西曾以康塔塔《浪子》而荣膺罗马大奖,受邀在罗马美第奇别墅生活三年,作为获奖者的一种物质奖励。二是来自法国诗人魏尔伦《月光》中的诗句“去参加欢畅的假面舞和贝加摩舞”。

二《月光》背后的故事

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勒,他说,听贝多芬这首曲子,老叫他想起“瑞士流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传说贝多芬某天晚上在维也纳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作品,其中一段总弹不好。敲门而入,看见一个盲人女孩坐在琴凳上,贝多芬深为感动,当即作了示范,当主人知道这就是他们景仰的贝多芬的时,非常激动,恳求贝多芬再弹奏一曲,那位盲人女孩说,她的哥哥是个穷鞋匠,他们没有钱买他的音乐会昂贵的门票,贝多芬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时窗外的月光皎洁,万籁聚寂,静夜中只有风儿轻轻掠过树梢的声音。贝多芬闭上眼睛,缓缓的弹奏出这首他即兴创作的曲子,人们因之称它为《月光奏鸣曲》。

法国诗人吉罗写过一组叙事诗《月下的皮叶罗》,叙述意大利贝加摩的纨绔子皮叶罗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沉迷于物质生活而为月光所杀,最后痛改前非,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了人间。德彪西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试***体现拉莫时代钢琴作品的幽雅的风格,他不仅采用了小步舞、帕斯比叶等古老的舞曲题材,还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商调式)。《月光》是一首优美而明朗的乐曲。在德彪西的声乐作品中有两首与此同一名称的歌曲,是用魏伦的诗写的。

三《月光》的表现手法

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一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

第二乐章一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一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

德彪西《月光》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降D大调,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中段先转到E大调上,后来又回到降D大调。右手是一些短小的乐句,左手是分解和弦,好似描写一阵阵轻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这一段与第二、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终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富有诗歌意。乐曲一开始在行板速度由上呈现的乐思温和而幽静。一组组上行的琶音仿佛是短而小的笔触在画布上一点点铺叠、延伸,月光好象碎掉的白金一般洒满整个画布,琶音衬托着浮动着的主旋律,这一委婉的旋律,轻轻波动、缓缓起伏,描绘了月夜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一串和弦的晃动下。月光开始在混合的夜色中颤动。随着琶音的加快,踏板的重叠。音响的混合越来越模糊,形成了“一片色彩班驳、扑朔迷离的意境和音响”上声部轻轻奏出歌唱性的“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如同月光荡漾,流畅而舒展。在琶音衬托下,上声部旋律越来越明朗,着意描绘了溶溶的月色。最后。再现开头的乐思,以分解和弦织成的柔美结尾终曲。

四《月光》艺术特色

《月光》该曲是贝多芬标记着“幻想曲式奏鸣曲”,指出了这部作品的自由、即兴的性质。其突出表现是没有一般古典奏鸣曲快-慢一-快的各乐章布局.而且它的音乐素材运用得非常自由,表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全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是小快板;第三乐章是激动的快板。全曲的速度由慢变快,情绪也一步比一步热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思想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布局大胆富有创造,具有动人的音乐效果。它深刻展示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斗争,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显示了贝多芬所特有的感染力,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高尚的美的享受。

月光曲贝多芬篇8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主题表现;呈示部;小调;展开部

《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是贝多芬中期奏鸣曲创作中的代表性杰作,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作品。它不仅是内在的感情狂澜和选材的紧凑使人震惊,而且是那些最富于表情的音乐手法把全部汹涌狂暴的因素完全置于了一目了然的形式里令人赞叹。《热情》以其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他的深刻、巨大的乐思和雄伟的形式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现出来,在贝多芬和其他的同类体裁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热情》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及不满。十分明显,贝多芬最终还是感觉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时代的前进步伐,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 “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著名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有人称之为钢琴奏鸣曲中的《英雄交响曲》.卓越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把此首奏呜曲比喻为‘花岗石河床中的火流”,’这首奏呜曲充满着斗争激情和强烈的戏剧性,是一首规模宏大J气势磅礴的作品。第二十三首钢琴奏鸣曲《热情》(作品57号)是贝多芬音乐创作走向成熟和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乐曲以严谨的乐思、庞大的结构、雄浑的气势、尖锐的矛盾、深邃的情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它与《悲怆》(作品13号)、《月光》(作品27号)一起并称为贝多芬“三大钢琴奏鸣曲”

一、第一乐章

这是个热情而强有力的、富于戏剧性的乐章,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充满了男性的决断力。乐章的主要主题是由激烈地向上爆发的开头动机和表情圆滑的动机交替而成的,它们的对立已经预示了整个乐章的风格。展开部出现的新曲调也具有悲切的表情,当那被压制的热情逐渐平静下去后,再现部开头的动机又一次突然爆发。

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表达。乐章的形成也很紧凑,统一的节奏脉动极其合理,联成整体,各个乐段所具有的不同形象栩栩如生。它热情而强有力,朝气向上,展示了一股热的力量,充满了积极充沛的精力。

兰兹公正把此乐章描绘成森林巾打猎的画面。“打猎”那英勇的威武性,必将唤起人们在道德、心理卜的思索。

二、第二乐章

在这乐章中盛入象孤魂独自般的歌曲,显示出凝聚的内在性已达到异常的境界。此慢饭乐章是贝多芬奏鸣曲慢乐章中最优秀的典范,是贝多芬充满感情的形象之一,它把青年贝多芬的内在成长在音乐中完美地描绘出来,它给人们的感受是突出了一种热情升涨的因素――抒情、诗意,时而带有自由的即兴性质。随处展现的激烈热情,在下降的强大琶音以及悲怆的强音中震鸣,从灵魂深处进射出来的不安憧憬,变成了副主题中往上飞舞的六十四分音符最弱奏的变奏音群,并且散发出怪异的光芒。

在这个庄严的世界中,其深处往往蕴藏着一股热情,为了表现出这样的世界,贝多芬使用了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只以第四十五小节中的一个和弦代替了应有的展开部。主要主题在再现部和尾奏中再一次露脸时,是以华丽的变奏进行,从而引发出优美深邃的诗情。整个乐章音乐有深刻的生活喜悦;有对高尚的人类精神的长处认识;有对周围世界崇高、光明的看法;这是一个同时代人在充满幸福和创造力宁静时刻的肖像。

贝多芬在这乐章中写得异常小心仔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艺术构思和平整性,把它作为第一乐章和终曲戏剧性紧张激情之间的一个内心世界小岛。它的音乐寓意深刻、高尚纯朴,高音声部始终凌驾一切,旋律线条清晰自由,节奏极为精巧。为了弥补省略的展开部,有些地方把主题进行了灵活美妙的变奏。因此,必须把所有的奏法和力度变化做出来,准确地找到正确的统一脉动,找到基本的速度,以防止庸俗的表情和太多的自由,要把“心之歌”透过键盘流露出来。

兰兹曾正确地评论道:“这首(Adagio)同时是庄严的,又是朴素的,仿佛从管风琴的管中流出。”罗曼•罗兰发现这儿是“宽广、稠密的描绘的范例,有某些过多的圆润……,这儿洋溢着从容不迫的、宽广的旋律外形,在结尾形成了柔和的源流。”

三、第三乐章

在这个乐章中,是贝多芬坚强天性风格的体现,它充满了幻想与幽默,含有诙谐性的要素,在极快速度的范围内稍带着渐慢的幽默,使其音乐的表现更富光彩。主要动机充满焦躁之情,也只有粗野的外貌,似乎是非钢琴式的,与猛烈地显示前进动力的主要主题相比时,副主题又显得多么崇高、庄严、悲怆,带有精神勃勃的刚毅性质,展现出平静抚慰般的音响。乐章的乐念极美,很有感召力,非常富于独创,形式上也十分紧凑简洁、结构良好,内在的力量和深刻的含义与炽烈的热情和坚毅的意志结合在一起。

这首手法极为简洁的奏鸣曲式终曲充分显示了贝多芬在作曲上更加精炼了,这样优异的手法,被视为是《第五交响曲》的先驱之作。根据主要动机写作的,只有11小节的展开部末尾,那猛烈的“命运动机”已经清楚地敲响。这一终曲是贝多芬努力创作的探索和激动人心的见证,到处是听觉顽强探索的尝试,它确实展现了贝多芬天才的禀性――高度分寸感的结合、苦难和欢乐的想象、苦难与紧张的探索。

这一乐章明显含有诙谐曲的要素和多彩的暗示,其内容正如贝格评论的那样:“它蕴含着远为表面上看到的多得多的东西,象一首谜语,藏着骚动和怨诉。”兰兹却在终曲中发现其中电光形的旋律,就象“阴沉的雷雨之夜的闪光。”安•鲁宾斯坦形容这个终曲“非同一般的紧凑和强烈。”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这儿感情“在旋转……内心的惊慌,不正规的对比……尖锐的停顿……这些预示了《月光》、《热情》终曲中的暴风雨。”

正确地理解第五奏鸣曲的终曲,可以把它看作是贝多芬未来宏伟构思的灵感草***,它的幅度、激情是真正贝多芬式的,它具有沉着的态度、自制力的高潮,到处可以觉察到贝多芬在努力尝试和捕捉创作意识中形成的影像。

月光曲贝多芬篇9

[关键词]升C小调奏鸣曲 钢琴作品分析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中***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60-01

钢琴是贝多芬最喜欢的乐器,他在钢琴上迸发出的灵感帮助他完成了32首具有深刻内涵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创作奏鸣曲是为创作交响曲所做的准备,而奏鸣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会通过扩张展开的方式在交响曲中表现出来,而在这些奏鸣曲中也包含着巨大的、***的、完美的艺术价值。这些奏鸣曲饱含着贝多芬的创新精神,他将钢琴奏鸣曲主题的和声范围扩大,为无限展开和发展主题提供了可能,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和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于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贝多芬的创作成就通过很多作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他自身的思想和理念却与他所处的生活和社会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由于爱情的挫折和失聪的威胁,他的思想情感逐渐向不满于现实、向命运抗争的方向转变。此时的贝多芬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抗,另一方面又沉湎于深厚的情感中。《升C小调奏鸣曲》就是他这种思想状态的反应。《月光》是这首奏鸣曲的别名,但是“月光”这两个字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蕴含在这首奏鸣曲中的情感。

一、曲目分析

《升C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属于慢乐章,是它能够获得“月光”这个别名的重要依据,作用是用来抒情。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单散步歌谣的曲式,如下:引子•A•B•A•尾声••(1-5)•小节•(6-15)•(16-42)•(43-51)•(52-69)••T:•Ⅰ•Ⅱ(补充连接)•T:Ⅰ•Ⅱ(补充连接)••••A的展开••••

引子:引子的开始就确定了曲目的速度、调性、节拍和伴奏的音型,并对本乐章的氛围进行了铺垫。

主题:在主题的开始部分,调性为#c小调,但在主题部分快要结束的时候转为b调,因此与B部分的调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间部分:很多人认为(16-23)小节是乐曲的第二主题,不过它并未充分地展开,所以将其视为起补充连接作用的过渡部分无疑是更合适的。这一部分是b调,它的同名大调B大调是E大调的属调。这样的关系与奏鸣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中的调性关系相似,既体现了贝多芬对于在调性控制方面的天赋,又体现了他的个性和风格。

尾声:《月光》的尾声可以分为两部分。(52-60)是第一部分,这部分起着对第二主题意境的连接和过渡作用。(61-69)是第二部分,贝多芬采用了重复终止的手法,利用位于钢琴低音区的主动机逐渐消失来结束这一乐章。开始部分、结束部分的调性回归、中间部分的调性展开这三者构成了作品的完整性。

旋律:弱起的带附点的节奏是这部分动机的特点。在开始的时候是同音反复,紧接着发展为级进和等长。等到这一乐句结束时,出现了一个由E大调向主音的大跳。这一动机进行了多次模进和发展。第十五小节出现的新动机先是以弱起的方式向上小二度级进,紧接着开始向下二度模进。尽管这种手法在之后的段落中多次出现,但是却没有应用于展开的段落中,由此可知,将其作为第二主题的观点是错误的。总体上来看,旋律音调的级进多于跳进,且多长音。由此产生的悠长的旋律线条让人感觉平缓和舒展。而“式”的半音音调以及一系列融合在仪器中的动机则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力。

织体:这部分由三层组成。分别为单音的旋律、三连音和附加八度的低音,其中三连音是整个乐章的背景。这部分隐去了钢琴的中音区,因此发音明亮、厚实,使人联想到深沉的大海。少数地方的折转分解形式表达了情绪的波动,使人联想起海面上的起伏,其余部分的情绪都比较稳定平和。织体部分可以认为是为第三乐章的爆发而埋下的伏笔。

和声:和声部分一个小节一个和弦,节奏舒缓,并运用了大量的变和旋和副和旋,这些和旋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动力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调性:贝多芬在调性控制方面是非常有天赋的,除了善于处理整体上的布局,对于小范围内的调性也考虑得相当仔细。

二、结语

《月光》的第一乐章,并没有强烈的力度对照和主题对比,而是采用了慢板速度。但就是在这样的慢板速度中,贝多芬成功地实现了内部的变化,这是他的作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饱满的和声背景的基础上,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曲调、灵活多变的转调布置以及较高机动性的和声发展成为了慢板的内在动力,摆脱了传统曲目中固定音型必须停滞和静止的弊端。纵观贝多芬的一生,很少有陷入这种浪漫主义式的悲哀的情况,这种悲哀是被痛苦束缚者骚动灵魂的反映。但是贝多芬本人并不知道,在此曲完成后的不久,他就会抛弃这种束缚,为自己的情感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姜之国.音乐考研复习精要:和声分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

[2]黄因.高考音乐强化训练?钢琴考试曲目与指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1.

[3](德)贝多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六首[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1.

月光曲贝多芬篇10

我们知道尾声被广泛地运用于戏曲、音乐及其他艺术作品中,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从传统曲式学的角度说,尾声作为曲式结构的一个附属部分,具有***的意义,它可大可小,在音乐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尾声在音乐作品整体结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在西方音乐史中尾声则是他对传统奏鸣曲式所作的仅次于展开部的大改革,它相当于“第二展开部”,长大的尾声使作曲者将主要乐思和情感毫无遗漏地呈现出来。

笔者发现研究贝多芬这首作品的资料很多,唯独研究尾声却不是很精细。故笔者将重点放在了有“第二展开部之称”尾声的研究。为了让我们对贝多芬的奏鸣曲研究更加全面,让更多音乐学者看到尾声的研究价值,笔者抛砖引玉,以他的32首奏鸣曲中《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尾声为例。

关键词:尾声 第二展开部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

一、关于《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乐圣”贝多芬的14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之2,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朱丽叶是伯爵的女儿,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因此我们可以从乐曲中听出来。

二、“月光曲”作品的技术分析

第一乐章升c小调,是柔板的奏鸣曲式。尾声(60-69小节)较为短小,叠入开始,共有10小节。首先我们清晰地看到旋律与伴奏声部互换。上方声部是三连音伴奏在引子部分早已出现,这一动机音调有目的地为曲子的尾声做好了铺垫。这种音型舒缓连贯,使整首曲子产生幻想的背景和情感铺垫。旋律采用的是主题动机,并移到次中声部进行,一直持续主题的动机音调并逐渐消失、渐弱中结束。谱例为:附点八分加上十六分音符,紧跟着一个附点二分音符,低沉而忧郁的诉说,略带哀怨的色彩,让人不禁心生同情,进而更加巩固主要乐思,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伴奏在高音区则是织体化的分解和弦音进行,属和弦与主和弦交替出现,并且呈现出了“拱形线条”的趋势,最后和声完满收拢于c#小调主和弦。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力度从渐弱到极弱,这是贝多芬独创的力度的表现方式。改良后的强弱对比方法是音乐重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在器乐演奏中使用强弱对比方法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已经开始,贝多芬时期对于强有力,激动的力度的挖掘获得了空前成功,特别是在音响逐渐减弱方面的成果。例如,本作品的最后一部分就使用了这一减弱的力度的处理。

第二乐章为小快板、降D大调 ,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对于这个既幽雅又诙谐的乐章,最著名的评论是李斯特所说的“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小花”。曲中穿插着三重奏的旋律,让人如同看到了妖精舞着动人的舞蹈,轻轻地引导出主题。正如其名“深渊的小花”,重在表现前后两个乐章,故尾声被省略。

第三乐章的尾声(159--200小节),急板、升c小调,尾声非常的庞大。一共可以将其划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9—166小节)叠入开始,调性在主调的下属调升f小调上开始。这是奏鸣曲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这部分是主要主题材料,升f小调上进行2小节后转入升c小调。采用的是呈示部主题的核心动机,谱例如下:分解均匀的十六分音符级进上行并最后到达两个强有力的八分音符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采用的是均匀分解的八分音符形式。这个主题动机热情沸腾,犹如潮水一般,奔涌咆哮而来。4小节后加入了华彩,连续分解的三十二分音符上下起伏,起到了炫技和自然过渡的作用,最后1小节停在了升c小调主和弦上。和声进行在DVII7/D—DVII7—t(不完满)。

第二部分(167—190小节),叠入开始。使用的是副部材料,调性回归到主调。附上谱例:二分音符加上一个附点八分和十六分音符。旋律在低音区与伴奏音型互换。5小节后声部互换,旋律声部在高音区加入八度叠奏,仿佛由衷的诉说。临近结束时的八度叠奏又仿佛在表达自己某种坚定的信念与决心。177小节后华彩再次出现,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华彩乐段,又给乐曲增添了不安的情绪,紧张度和戏剧性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比强烈、贝多芬的感情和思想搏斗再一次得到宣泄,犹如草原上的水牛群肆无忌惮地向前飞驰着。调性同时也开始变为主调的下属方向的#f小调,低音四小节t持续,后转回主调#c小调,和声进行DVII7/D—K46—D7—t做完满终止。

第三部分(190—196小节)共7小节,叠入开始,依旧是副部材料 ,低音主持续,伴奏音型为均匀分解地十六分音符,旋律一直在强调主调的五音。

第四部分(196—200小节)为主要乐思的材料,急板速度。叠入开始,调性依旧在主调#c小调上进行。上下两个声部八度齐奏,均匀分解的十六分音符,气势恢宏,最后在分解主和弦的柱式和弦上以极强的力度结束。从这个尾声,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贝多芬在力度上的应用与控制。

通过尾声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该曲具有丰富的调性变化,并且每个乐章间的调式调性相互联系,纵观全套曲尾声是一个结构呈现的扩大化过程,音乐的感情和内涵也越来越饱满,动力性矛盾而引发的情感也越来越明朗地表达出来。最终以如此具有震慑力,回味无穷的音调来体现了贝多芬这一创作时期特有的音乐特征,体现了全曲的深刻感情内涵。总体上体现一个对比统一的过程,足见贝多芬的对比、发展、统一的矛盾的作曲技法之高超。在作品的构思上与表现意***紧密相连,既保持了传统,又显示了推陈出新的写作手法。这一切在曲式分析的灵活运用上给我们以巨大启示。

月光曲贝多芬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月光曲贝多芬10篇

学习

赶火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赶火车10篇,内容包括做梦赶火车,梦里赶火车。关山一天天地跑,跑得越来越快,两条腿像两条铁棍一样结实。这天,铁道上热浪滚滚。一列火车停在了站台边,关山和伙伴们抢着奔向窗口兜售矿泉水。一个面孔黝黑的乘客拿张百元大钞朝他喊

学习

我又想起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又想起你10篇,内容包括今夜我又想起你,突然我又想起了你。变化无常的人世间有多少爱能生死白头又有多少情可以天长地久,相约于来世不过是给人世界无法延续的爱找个寄托,如果我们的缘太浅又何必情深经历多会麻木分离多了会习

学习

机关垃圾分类自查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机关垃圾分类自查报告,内容包括自查自纠制度垃圾分类,社区7月垃圾分类自查报告。我站共有3辆公务用车(1辆报废),按照“一车一档”进行管理,已建立起车辆加油、维修、出车记录台账,做到公车使用信息清晰,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公车是

学习

祝福自己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自己10篇,内容包括祝福自己简短10字,祝福自己孙子。从此自己燃起篝火,在衣衫单薄的时候,温暖自己,照亮自己。我最近生病住进医院,学会在病床上祝福自己??祝自己坚强,祝自己勇敢,祝自己乐观,祝自己早日康复??即使朋友。亲人不在

学习

公务员年度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年度总结,内容包括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公务员年度总结通用版。一、严于律已,自觉加强***性锻炼,***性修养和***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学习

员工升组长述职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升组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公司组长述职报告怎么写,晋升组长述职报告怎么写。述职报告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己在一段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向上级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

学习

变暖的地球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变暖的地球10篇,内容包括变暖的地球全集,变暖的地球电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虽然我们不能让气候一下子变回以前的样子,但是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从小事做起,出行时尽量少开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或步行,不要践踏草坪,不吸烟,不乱

学习

财务人员个人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人员个人总结,内容包括财务人员年终个人总结,财务工作个人总结简短大气。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其四、忽略了团队管理,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其五、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

学习

关于雪的诗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诗词文案,雪的句子唯美诗词。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小雪日戏题绝句(作者: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作

学习

仓库管理员简历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管理员简历10篇,内容包括优秀仓库管理员简历,仓库制单员简历。

学习

篮球夏令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篮球夏令营10篇,内容包括篮球夏令营南京,篮球夏令营名称大全。福建厦门集美区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三年级:黄文松

学习

日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日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日工作计划模板,日工作计划怎么写啊。l仪表、着装加强规范自身的仪表、着装,尽量是职业装,重点是端庄大方。l电话接听和转接,收发传真、信件和报刊1、做到迅速辨别来者者地目的,问清对方姓名,再给领导、同事

学习

我的美丽乡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美丽乡愁10篇,内容包括我的美丽乡愁,美丽的乡愁完整版。一听到“绿色”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使人联想到那一片片森林,一棵棵小树,一朵朵鲜花。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绿色的,未来的广州离不开绿的渲染,在绿的帮衬

学习

元宵节灯会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灯会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灯会习俗推荐词,元宵灯会的来历20字左右。元宵灯会《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20xx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

学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10篇,内容包括音乐巨人贝多芬试讲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生(众):《命运交响曲》!《命运》!周伟光:这是贝多芬作曲的!刘帅:这是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作品!师:好,你了解的不少,谁对贝多芬再多一些介绍?杜志佳:贝多

学习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田园交响乐10篇,内容包括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版。但是,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却出现了少见的类似舒伯特式的优美。这首交响曲,后人大致有共识的标示出主标题与每乐章的小标题,完全与乡间自然之景

学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巨人贝多芬10篇,内容包括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理解答案,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上帝如此的公平,他给予了我么更多的财富,而我们并没有珍惜,这已经是错上加错了。人的外貌不是上帝赐予的,它仅仅给了我们一次选择的机

学习

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内容包括贝多芬月光曲课文全解,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课文。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当属《月光奏鸣曲》。弹奏这首作品的关键,不仅在于掌握一般意义上的技巧,更需要对乐曲有宏观控制能力。三

学习

贝多芬的3封情书

阅读(43)

引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音乐制作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一生中经历过多次恋爱,只是暴躁的脾气、抱病的身体,加上严分等级

学习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内容包括古典音乐赏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通过对贝多芬和他的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简介,以及对当代两个钢琴演奏家巴伦博伊姆、古尔德的了解,从声音

学习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分析与比较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分析与比较,内容包括德彪西与贝多芬月光的对比听后感,贝多芬与德彪西月光之比较。内容贝多芬的《月光》与德彪西的《月光》是两部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演奏以及钢琴艺术史上,都有着

学习

《贝多芬传》赏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传》赏析,内容包括贝多芬传赏析句子,贝多芬传原文加赏析。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在充满苦难的生活中,孤独而又骄傲的度过了短暂的一生。贝多芬创作出无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作品,鼓舞了无数的后人,让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