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10篇

春节风俗篇1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风俗篇2

台湾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在台湾,由于居民的祖先多为福建闽南人和客家人,春节习俗既有和祖国大陆相同的一面,也有独具特色的一面。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为灶神送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年夜饭中,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热闹而惬意。

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夜色来临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除夕夜零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在香港,节日气息更浓,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人在农历新年已经很少在家里贴春联、年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挥春。其用意与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自1982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已经成为香港30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之夜全家聚在一起,享受晚餐。饭后首选应该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之意。

澳门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日开始,而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于是澳门的年味,便从腊月二十八这天就能感受到了。

虽然澳门春节假期只有3天,但是春节期间的过年气氛却很浓,吃团年饭,看醒狮表演,“派利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大街小巷也被红色装饰。

除夕之夜,澳门人也家家守岁,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以示团团圆圆之意。新年零时一过,家里的长辈便出门到妈阁庙和观音堂烧香拜佛。

新年第一天,“恭喜发财”“新春大吉”等吉利话此起彼伏。这一天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要备着红包,澳门人称“利是”,除了长辈给晚辈,特别之处是,一般已婚的要给未婚的,不论年龄辈分。斗完“利是”,去大三巴看醒狮表演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河南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日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平安无事。

开封至今流传着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春节风俗篇3

民俗原委

按照古代甲子计时法,夜里11点至凌晨1点称为子时。年夜饭原本是此时吃的,因此时正处于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时候,故把这顿饭称为“交子”,就是“交子时”的意思。按照中国的用字习惯,属于食品的“交子”要加个“食”旁,故就写作“饺子”了。唐代诗人史青在唐明皇题为《除夕》的五步诗中吟的“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的诗句,指的就是这一特定时辰。

健康说道

年夜饭选定吃饺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饺子的成分起码体现了两条非常重要的营养学原则:一是主食和副食的搭配,用主食(面粉)作皮,副食(肉和蔬菜)作馅,既味道鲜美,又省工省时,饱腹和营养并重,连外国人吃了都赞不绝口。二是肉类食品与蔬菜的结合,或以肉为主菜为辅,或以菜为主肉为辅,或肉菜各半,不仅营养丰富、全面,而且易于为人体接受。应该说,这是符合国人营养需求的一种创造,难怪它经久不衰,成为世代中国人喜爱的食品。

不要追求太白的饺子粉

如今,饺子已经成了我国人民的寻常食品,除春节必吃饺子,体现传统生活习俗和象征特定的意义外,平时随时都可食用。根据营养学观点和机体健康的需求,饺子皮要尽量薄一些,以利于机体的吸收。所用面粉以普通粉最好,不必强求用上白粉。近年来,市场上的面粉越来越白的现象值得注意,滥用改良剂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据某省卫生部门对175种市售面粉的监测发现,超标运用稀释的过氧化苯甲酰作改良剂,“强行”使面粉变白的就有110种,超标率达44.75%,最高的竟超出国标7.85倍,由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饺子馅应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以利于机体吸收。纯猪肉的灌汤饺子和猪油水饺应限制食用,以免造成营养失调。饺子吃法应以清煮为主,再配些醋、蒜之类的作料。油煎、炸食饺子的做法不宜经常使用,因油炸食品有促衰老作用,与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患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关链接

中国的近邻俄罗斯、印度、朝鲜、越南也都有饺子:俄罗斯的饺子个头大,要在牛骨汤里煮;朝鲜的饺子,是牛肉馅的,还放有大量的辣椒;越南的饺子,是鱼肉馅的,还加入了大量的橙皮、鸡蛋、猪油。远在美洲的墨西哥人也吃饺子,馅是用洋葱、番茄、芹菜、牛肉做成的,还不失西餐的风味:西欧意大利人的饺子像中国的菜饼,把馅加在两块面之间煮食;匈牙利的饺子馅是果酱加上猪油、鸡蛋之类,是名符其实的甜味道大混合……因此,人们说:“吃饺子,还是中国的!”

盼团圆,春节元宵

民俗原委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农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热门的时候。元宵节这天,全国到处呈现一片热闹场面。民间把这一系列喜庆活动称为“闹元宵”,“闹”就是玩、耍,寓“尽情”之意于其中。据说这起源于汉文帝时期,是对扫除吕氏***权、国家再现太平景象的庆贺。后世这一节日规模越搞越大、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历代统治者接受这一启示,力***表现与民同乐、粉饰天下太平的思想有关。因正月又称“元月”,夜晚观灯是活动的高潮,“夜”同“宵”,故就有了“元宵节”之说。

健康说道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玩之外,就是在“吃”上做文章,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食品。元宵节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就有了代表这个节日的特色食品“元宵”。

适量食元宵,滋养被虚

元宵对人体有滋养保健作用,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这与它的面料和馅的原料有关。

元宵的面料糯米又称“江米”、“元米”,为“脾之谷”,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它具有补中益气的药用功能,对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的***有效。在中医古籍中,《本草纲目》用它治自汗不止、虚劳不足。李时珍综合各家之说,总结了它“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发豆疮”的五大功劳。元宵馅中的食糖类,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脑的正常思维,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发挥等,无不与糖有密切关系。同时食糖类也具有益气、缓中、化食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腹痛厌食、疮疡溃烂等症有防治或辅助***效果。过多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包括元宵在内)会出现胃酸分泌增多、腹胀等不良感觉,导致儿童龋齿、近视、疮疖感染、身体发胖等多发。

元宵把主副食巧妙团为一体,食元宵喝汤又有“原汤化原食”之长。节日吃出点祥和气氛,平时间或换换口味,也不失为一种对饮食美的品味。

相关链接

元宵成为近代的形态,是宋代之后的事。宋人陈达叟在“团团秫粉,点点麻霜,浴以沉水,清且甘香”诗中所描述的原料、形状、味道、特点和食用方法,与近代的元宵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元宵浑浑圆圆,是“团圆”的象征,南宋周必大在煮元宵诗中写的“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一语双关,除说元宵之外也说出了这层象征的含义。

把元宵称为“汤圆”,在近代还有一则滑稽可笑的故事:1912年,刚当上洪宪皇帝的袁世凯,深恐吃“元宵”使得“袁消”,下令禁用“元宵”一词而改称“汤圆”。但禁令挡不住历史的潮流,80多天后这位短命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北京一直流传着许多讽刺这件事的打油诗,如“大民国,洪宪年,正月十五卖汤圆”、“诗吟元宵溯前朝,蒸化熟食水上漂。洪完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等。

寓来年,春节年糕

民俗原委

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日‘年年高’。”春节吃年糕,是因为“糕”与“高”同音,盼的是“年年升,步步高”。春节年年过,年糕常常吃。人们期望能“年年高、步步高、节节高”的想法要成为现实,还是要靠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天上既不会掉下馅饼来,人也不会凭空飞到高处去的。

健康说道

最早提倡吃年糕,是在每年的“重阳节”,九九“登高”,故此食“糕”。后来,人们把它和“年”连在了一起,就逐渐演化为春节吃年糕了。食年糕之风不仅北方有之,南方更盛。起码在近代,南方年糕无论品种还是吃法上都不断创新,成了春节家宴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可能与南方人以食米为主有关。就是目前北方的一些品种和吃法,也多是从江南引进或受到南方影响和启发的。

年糕的营养在大米

年糕的原料是黍、稻之类,而它们都富含各种营养素,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热量和养分。如大米除主要成分淀粉外,尚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均是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原料。作为南方广大地区的主食,几千年来它成功地养育了一方子民。从医药学角度来说,它味甘性温,具补脾健胃、强肌壮体之功,一直被列为药中之上品,是中医食疗中多种“药粥”的基质。医圣张仲景用它扶正,方如“白虎汤”,主治壮热口渴、汗出面赤、心烦气盛、脉象洪大的实热亢盛之证。在仅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4味药的处方中,它就占去了一席之地。

家居江南的李时珍对糕认识更切,还在《本草纲目》中为它写了专门条目,说:“糕系黍糯和粳米分合蒸而成,状如凝膏。”

春节风俗篇4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在古代的时候又称为岁首。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增高了,日照延长了,降雨也开始了。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资料,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风俗及传说故事一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来。

2、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3、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4、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5、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6、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7、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立春的风俗活动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立春饮食

春饼

立春吃春饼历史悠久。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有荤有素,卷在一起吃,非常美味营养,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流行于中国各地,江南等地尤盛。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料可荤可素、可咸可甜,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还因为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因此营养价值非常高。

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五辛盘的“辛”与新旧的“新”是谐音,所以有吃“五辛”,迎新春之意。古人还认为,选用辛味食物,对于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变化,大有好处。春盘其实挺简单的,它就是以凉拌蔬菜为主的拼盘。江南人家通常把生菜、鲜果和饼饵等拼置盘内食用,而北方民间则多将葱、蒜、韭、芥等辛菜杂和起来吃。

炒和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清新爽口,寓意又好,希望新年家家金银满堂、幸福平安!

萝卜

《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咬春”就是立春时吃生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立春吃萝卜还可以解春困,大家都知道,春季人们总爱犯困,因此吃萝卜解困是个很好的方式。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风俗及传说故事二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风俗及传说故事三

中国各地农村人总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这天,乡人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立春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这习俗叫啃春。要说这啃春习俗的来历,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春节风俗篇5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白色、味很甜、还粘(zhan)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nian)?”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春节风俗篇6

鸡年马上就要到了,贴年画的日子也到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年画中最常见的福禄寿三星是怎么来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早期福星其实具有的凶险一面;禄星原本是一个身怀绝技的道士;寿星那硕大无朋的脑门有怎样的来历?2月10日至16日央视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将推出大型历史人文系列片《新搜神记·福禄寿三星》,揭示其中的秘密。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福星。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福星原本怪兽模样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因为木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规律相似。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从《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五星二十八宿***》,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唐朝福星变清官福星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供奉。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这位福星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福大贵之像。明清以来福星的变化不大。禄星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他身份复杂,有人认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身怀绝技的道士,禄星身上寄托了人们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隋唐禄星开始走红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求之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庙,宋代铸成的铸铁神像,每尊重达12000斤。或许因为神像过于沉重,难以损毁,躲过了千百年的刀兵战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种种吉祥***案随处可见,营造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明代变身送子神仙在明代,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这送子的职能,有些来历不明。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苏洵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张仙也名声大振。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摇身一变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明星。寿星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寿星手杖何用?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寿星大脑门何来?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湖南长沙有条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民国。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还留有历代名家墨宝,其中一幅最为出名,相传是出自宋徽宗之手。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春节风俗篇7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春节风俗篇8

清明节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清明节还有其他别称。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2022清明节的别称,欢迎参阅。

清明节的别称叫什么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踏青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鬼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习俗踏青

踏青又叫做春游、古时候叫做探春、寻找春等,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这时候外出踏春早就已成为风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所以民间就有清明节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

放风筝

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这一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介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春节风俗篇9

清明节的由来

1,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习俗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xx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

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节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春节风俗篇10

每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到5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表示春天来临的节气。关于清明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和常识哩!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人们还在流传着这个习俗。踏青。踏青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树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每逢清明节时,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扫墓。清明扫墓,其习俗来由来已久。扫墓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和故人,也是对亲人和故人的思念。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生前的经历在我们脑海中仍然清晰可见。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插柳。据说,清明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至今,被人们流传了下来。射柳。射柳是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据明朝人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种清明节习俗。清明时节,南方天气转暖,正是采茶的好季节。我国西湖的龙井至今闻名天下。

古人有许多赞美清明节的诗句,比如张继的那首《清明》: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看了上面的清明节习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动后,大家一定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关清明节的习俗和传说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掌握。

五年级:骆艺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春节风俗10篇

学习

逆光飞行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逆光飞行10篇,内容包括逆光飞行原唱,逆光飞行全篇。随着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应用CAD/CAM技术,已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飞机研制正面临一场变革,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取代基于模拟量的模线样板研制手段已不

学习

批复文件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批复文件10篇,内容包括批复的文件格式及范文,批复文件的范文。(1)标题标题包括批复机关、批复事项和批复文种三个部分。如《宏大公司对〈燕奇国际文化交流公司举办"燕奇杯"书法大赛的请示〉的批复》。也可只写批复事项及文

学习

抗日小故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抗日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十个抗日小故事,幼儿抗日小故事。我读了这个抗日小故事,心中感到非常气愤,日***象强盗一样侵略了我们祖国。经过千辛万苦的斗争,中国人民一直到1945年才把日***赶出中国。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教训,珍惜现

学习

电脑售后服务报告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售后服务报告,内容包括电脑售后服务摘要怎么写,电脑维修后使用情况报告。2.不是62%二.您维修笔记本电脑首先条件是什么?1.价格18%2.技术42%3.综合考虑40%二.您对笔记本维修行业收费了解多少?1.完全不了解21%2.不怎么了解5

学习

登泰山记原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登泰山记原文10篇,内容包括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和注解,登泰山记原文。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

学习

疯狗资源10篇

阅读(26)

用香精调配的假精油、调和了矿物油的劣质精油,以低价抛向市场,消费者又不懂分辨,而为之者甚众,反而令消费者认为“精油就是这样的、价位也是这样的”。先入为主的优势,使得劣质产品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为消费者选购香薰产品树立了评判标准。真

学习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爱我中华强我国防手抄报内容大全,爱我中华传承红色基因手抄报内容。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背景1920xx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宣告结

学习

星罗棋布造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星罗棋布造句10篇,内容包括星罗棋布造句100句,星罗棋布造句不超过10字。3、垦丁的海域中,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珊瑚礁,海底景致十分美丽。4、这样就会有一个星罗棋布的地***来显示你的相片的拍摄地点。5、每个碎片本身都足以导

学习

桃花朵朵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桃花朵朵10篇,内容包括桃花朵朵意思,桃花朵朵开全文。老师还告诉我们,桃花能***水肿和便秘,具有药用价值,而且还能美容。回家我一定要给妈妈试一试,让妈妈年轻十岁!都说春天美,可我觉得春天的装扮者桃花更美!虽然桃花的花期不长,只

学习

失色天空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失色天空10篇,内容包括失色天空串烧,失色天空降调。我不知道以前那个整天脸颊上挂满微笑的我哪去了,或许是那些过路人觉得我的微笑很美,便偷偷给带回去了,可那过路人有没想过,从此,我将没有微笑,只有冷漠——看不起你,带走我的微笑

学习

企业追赶超越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追赶超越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部门追赶超越总结,教师追赶超越工作总结。(一)努力完成经济指标2016年供销企业集团下达给我们的经济指标为:营业收入4.6亿元,净利润62万元,资产收益60万元,融资还款率100%。截止10月底报表汇总显示

学习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额尔古纳河的右岸10篇,内容包括额尔古纳河右岸深度总结,额尔古纳河右岸值得分享的篇章。一、宏大的民族历史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宏大历史叙事是建立在族群历史发展变迁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鄂温克民族的“大历史”是叙事

学习

李白黄鹤楼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黄鹤楼10篇,内容包括李白黄鹤楼的诗,李白的黄鹤楼全篇。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

学习

单位帮扶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帮扶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帮扶工作计划集合七篇,帮扶工作计划书范本。当涂县__村被确定为市供销社新农村帮扶试点村后,市社***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确定把__村帮扶工作作为市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与“新网工程

学习

春节祝福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祝福诗句10篇,内容包括春节祝福诗句古诗,春节祝福诗句自编。4、圣诞老人迷路,乘着驯鹿四处求助,偶然路过我的窗户,顺手递我一个礼物,叫我小心呵护,在圣诞节的时候代他送给你,愿你圣诞快乐收获幸福!5、春节的钟声就要敲响,送我

学习

春节手抄报的文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手抄报的文字10篇,内容包括春节手抄报文字20字,春节大团圆手抄报文字。二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3二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4二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5二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资料:五四青年节名言一个

学习

春节致辞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致辞10篇,内容包括春节致辞简短句子,春节致辞范文。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们***和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年,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扎

学习

小学生春节小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春节小报10篇,内容包括画最简单的春节小报,一年级春节识字小报。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

学习

春节团拜会致辞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团拜会致辞10篇,内容包括春节团拜会致辞原文,团拜会上台致辞简短。春华秋实,岁月更叠,转眼间20x年已经过去,20x年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在此,我谨代表全场卫生系统的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农场卫生事业发展建设的

学习

春节放假注意事项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放假注意事项10篇,内容包括春节放假注意事项模板,春节放假安全注意事项通知。2022年春节放假通知书1各位经销商伙伴,汽车后市场同仁、供应商朋友,全体同事:根据《***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结合本公司实际

学习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以我的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手抄报。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片2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片3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片4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片5六

学习

祝福语春节快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语春节快乐10篇,内容包括春节快乐祝福语大全,祝儿子春节快乐祝福语怎么说。4、春节来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5、通知:春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