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的诗句篇1
1、沁园春·国庆,文/***。
2、龙跃甲子,鸽翱晴空,凤舞九天。昔关河黍离,列强逐鹿;神州放眼,一鹤冲天。重振社稷,举中流誓,今看东方盛世还。黄河血,慨仁人志士,魂祭新篇。华夏意气峥嵘,傲五湖四海锦绣满。壮三山五岳,叠古风姿;九经三史,彰现华韵。豪客泼墨,贤士铺卷,放歌九洲富丽妍。泰山脊,领风骚环宇,有谁堪比?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2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笔法。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就直接一吐长安三年的苦闷之情和对权贵的抗争;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把重重叠叠的哀怨和难以表达的愁苦直接表达出来了;杨炯的《从***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表达了自己参***杀敌报国的愿望;杜甫的《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则是直接抒发了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全国二卷、江苏卷,2009年安徽卷均涉及直接抒情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或“诗中表现了……之感,请就……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题步骤:
先具体答出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然后指出该诗句是如何体现的,最后答出直接抒情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某句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诗中( )表达了诗人( )?感情,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更好地表达了诗人( )情感。
现场练习
小重山·端午
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09年安徽卷)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空惆怅”和“无人解”系直接抒情。
具体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庆祝,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位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情,词人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
诗人直抒胸臆,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更加深沉、有力。
由此答案可确定为:诗人直接抒情(1分)。“空惆怅”是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1分)。“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1分)。诗人通过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更加直接、深沉有力(1分)。
强化训练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3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将***有文化
很难找到一个民国时代的***阀像冯玉祥这么难以捉摸。一九二三年他卷入驱逐黎元洪的活动拥戴曹锟,次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又发动,囚禁了总统曹锟;拥立段祺瑞,后来又段祺瑞;中原大战期间, 他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不间断地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敌友无常;他曾拥有***阀中最庞大最忠诚的***队,但却又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部下的忠诚;他时而皈依基督、时而亲近三民主义,最后又投奔了苏维埃。因此,当冯以***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来到重庆时,重庆***界的人们对他的态度泾渭分明:反对者批评冯玉祥历来是“论变不论常”,“显得多少有点时髦肤浅”;追随者们则认为,这是“顺应潮流, 跟着时代前行”。而大众倒是对这位奇特将***的传奇故事津津乐道,并给他取了基督将***、布衣将***、反戈将***、模范***阀等等绰号。到冯玉祥离开重庆时,这些绰号又多了一条——诗人将***。
冯玉祥1939年来到重庆后,寄身闲职,无所事事,于是在远郊偏僻的山间陈家桥买下一处民宅闭门读书。这所民宅,原为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当时称为“张家大院”,冯玉祥买下后改名“抗倭庐”,以彰扬其抗日决心。整个宅子是由前一坝、内三个天井组成的三套四合院式建筑群,分上下两重堂结构,上院为副官、后勤士兵居住地,下院则居住着冯玉祥一家老小。冯玉祥置好住处,便邀请了著名马克思主义教授李达来此讲授辩证唯物论和***治经济学。
冯玉祥闭门读书时,对一般高级官员是拒不接见的。日子多了,引起的好奇心,于是准备亲自上“抗倭庐”查探。进入会客室,看见冯玉祥写的条幅,正是苏轼《留侯论》中的几句话:“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暗指与秦帝一样,用刀锯和油锅对付天下志士,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的人数不胜数。
不知是未留意还是装没看见,对这进门的“第一棒”毫无反应。宾主坐定后,他又看见冯玉祥写的大字对联,上联是“纸糊三阁老”,下联是“泥塑六尚书”。这是晚明文人讽刺朝廷大老们腐朽昏庸,冯用来借古讽今,这次不能再装看不见,只得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好!”进了书房,看见翦伯赞正在讲中国历史,很感兴趣,搭讪着坐下来也想听讲。翦伯赞却回答说:“对不起,已经到了时候,现在要下课了!”还是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好! ”心里却在暗骂:这臭脾气的冯老泥腿子肯定就是跟着这臭脾气的老教书匠,才学会绕着弯子骂人的。
名噪一时的《菜花黄》
抗倭庐有一流的学者,好学的主人,但没有成为有名的私家学府,倒是成了有名的个人诗舍。直到今天,走进这座宅院,房屋内外仍到处张贴着冯玉祥写下的抗日题词。庭院里悬挂着“抗倭寇门”,穿过三道二门,卧室里的老床,老式手摇电话机,也能找到“雪国耻”、“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一类的学习笔记以及诗书手札。一首歪诗颇为有趣:“山门盖房为何在地头?怕占良田民人忧。此心又有谁知道,不知我心乐悠悠。”
冯玉祥出身伙夫,半生征战,文字上的功夫在专业文人眼里本来是不值一提。不过,抗倭庐里作出的诗,虽并不风雅,但却很有份量,甚至能占据当时报纸的头版头条。1938年,从重庆经昆明叛逃河内,发表著名的“艳电”公开当***投向日本。冯玉祥在重庆中央严词声讨,主张开除的***籍,下令通缉。出于多方考虑,不主张下令通缉,只留下余地了事。冯玉祥回家后心意难平,第二天,他和老舍同车过青木关吃烤地瓜时,灵感爆发,边吃边出一首长达120句的名诗《菜花黄》,痛骂***这个“***贼”丧尽心肝,必定跟日本一同走向灭亡。《菜花黄》中多是痛骂***卑劣行径的诗句:“此花有傲骨,胆敢战风霜。前方正抗日,汪贼竟投降……平素空谈论,离奇又狂妄……呜呼,心肝必丧亡!呜呼,不如菜花黄!”。此诗一见报,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一时间,就连7、8岁的小孩都喜欢念一念这通俗易懂还颇为上口的“不如菜花黄”。当时的进步文人要求“文章入伍,文章下乡”,可是旧时代的***队不比现在,大部分人甚至连字儿都识不得一打,文章入伍,思易行难。恰好冯玉祥的这首《菜花黄》横空出世,虽然粗犷,但却有气有力,又易于在***中普及,因此迅速在文艺界被捧为新“丘八诗”的代表,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由于冯玉祥与国民***府貌合神离,除了热衷写抗日诗句,他也喜欢没事儿给“***国”找点不痛快。1941年,南京***部办公楼举行落成典礼,差人到“抗倭庐”请冯玉祥“副委员长”写副对联,冯玉祥一口应下,手起笔落,上联: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精神。下联: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全是民脂民膏。结果,南京***部挂也不是,撕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年,重庆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沧白堂事件”,又在光天化日下发生了“较场口事件”。中统、***统特务横行,接连两次公然打伤许多进步群众和民主人士。冯玉祥激于义愤,立马在抗倭庐写了几十句长篇“丘八诗”《较场口》斥责特务的暴行,“开个庆祝会,本来是很对。会竟未开成,民众被打退。对着***团,居然发大威。有的破口骂,有的砖石飞。章乃器被打,施复亮挨捶……”此时的冯玉祥失势多时,自己早成泥塑的菩萨,特务们也根本不把这位副委员长当回事儿,听闻诗句后,报复性地还寄冯玉祥一封附有子弹的恐吓信。冯玉祥的朋友李济深、王昆仑见到这信,都来劝冯玉祥如果“寄人篱下不低头”,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
被电影胶片杀死的将***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4
【关键词】推敲 《题李凝幽居》 幽居 幽人 幽情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就诗之意境而言,“推”比“敲”更佳。果真如是乎?
朱先生之所以如此认为,一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是其“自掩自推”,而“敲”显得“寺里有人应门”,毕竟有些“温暖的气氛”;二者“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更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我们姑且不论原诗中“僧敲月下门”是否真要表现“冷寂”的意境,单就“寺”而言,实存疑问。原诗题目为“题李凝幽居”,诗中“闲居”“荒园”很难理解为寺,“僧”所敲之门显然为李凝幽居之门,不知朱先生“寺”之说从何而来。既非寺,非自家居处,又焉能“自掩自推”?再者,若细析这两句诗,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使是表现“冷寂”的意境,“敲”也不比“推”逊色。空谷幽静,唯闻有僧叩门之声,以动衬静,愈显其静,何谈“打破了岑寂”?王维《鸟鸣涧》不也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写“夜静春山空”吗?再说,就这两句的关系来看,上句写鸟,意在引出下句写僧,“敲”更应与“宿”关联起来看。“初月未终夕”,鸟已宿而僧未宿,鸟有宿而僧无宿,长途跋涉,旅途疲惫,困顿不堪,荒谷旷野中,忽现一处院落,欣喜之下,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敲门求宿,大有“烟火相亲”之感,又何谈“平添了搅扰”呢?
看来,古之人非妄语也。但正如朱先生所说,“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即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那么,该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呢?
施绍文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认为,“全诗只是书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颈联“是写归路上所见”;霍松林先生却在《历代好诗诠评》中认为,“认为作者访李凝未遇”是“不符合诗意的”,颈联为“直写游园”。
确实,从尾联来看,全诗应写了一个完整的过程。细析全诗,这一过程应为见幽居、宿幽居、别幽居。见幽居、别幽居为实写;宿幽居为虚写,用了跳跃之法。这其中,幽人虽未露面,然人在境中,人在事中,人在情中,即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更添一种超然幽情,令人神往。对于施霍二人之说,我以为事非访遇,中无游园。
贾岛,范阳人,早年为僧,元和六年(811)至洛阳谒韩愈,听其劝还俗后,屡试不第,愤世嫉俗,曾作诗嘲讽权贵,被列为“举场十恶”,穆宗长庆二年(822)被逐出关。从《苕溪渔隐丛话》《唐摭言》《唐诗纪事》等书关于“推敲”故事的记述来看,虽则细节有所出入,但大致相同,其中皆有“冲撞大京兆尹韩愈”之说。若此说可靠,《题李凝幽居》应为穆宗长庆三年的作品,因为韩愈一生中仅在长庆三年时做过京兆尹。结合《题李凝幽居》的内容来看,此诗极有可能是贾岛又一次赴长安途中所作。对“李凝幽居”当属途中路过,而非有意拜访。“李凝幽居”从诗中看,地处偏僻,少有人烟,是“闲居”“荒园”,想必非豪宅阔第,焉有“过桥”“石山”之类的建筑。若有,何谓“幽居”?“游园”之说实难成立。
我以为,此诗为贾岛于穆宗长庆三年(823)赴长安途中,路经李凝幽居而写的一首诗。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中,“闲居”“荒园”承写“幽居”;“少邻并”实为“无邻并”,意为独居于此,远离俗世红尘;“草径”者,谓身处山野,无有人事往来。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由远而近,由景及人,由静而动,写月上鸟宿之时,有远行之僧至此幽居前敲门求宿。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次日清晨主客分别时的情景。移身过桥,放眼四望,别是一番景象;抬步上石,山道上云雾弥漫,恍若仙乡,真乃绝妙佳境。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是直抒情志。如此幽妙之境,如此高洁之人,不正是诗人心中所渴慕的吗?一夜之宿,不仅找到了宿身处,更觅到了宿心处。“暂去”,是为了了断尘缘;“还来”是为了与知音相伴;“幽期”是共同的心愿;“不负”是铮铮的誓言。全诗围绕“幽居”而写,其中含幽人,寓幽情。作者以僧自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途经李凝幽居,与李凝相识、相别、相约的过程,抒发了诗人在仕途失意、身心俱疲之时,内心对世俗追求的懈倦,对宁静单纯的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精炼传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美、清冷、神秘、奇幻的境界,艺术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其中用跳跃的手法,简约有致,给人以新奇之感,堪称经典。由此看来,终是“敲”合诗境一些。
教而生疑,疑而求思,思而得解,不亦乐乎。此之谓乐在其中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 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2006:77-78.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5
一份辗转两地的纪念册
说起这本纪念册的来历,结合柳亚子的后记和相关档案文献,可以勾勒出如下梗概。柳亚子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认识的旧友。柳亚子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为宣传部长,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柳亚子坚定地站在一边,明确支持中国***,受到的尊敬,两人结下友情。1945年明,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重庆谈判,期间多次会晤社会名流,也与柳亚子重逢。故友见面,分外激动,柳亚子多次向呈诗,并“索句”留念。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回信:
“亚子先生吾兄道席:……初到陕西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随即便用“第十八集团***重庆办事处”信笺题写了《沁园春・雪》词,与信一同寄给了柳亚子。柳亚子收到信和诗词后,非常高兴,但细心的他也发现,信笺上的题词没有题上、下款,也没有的署名和用印。深谙书法墨宝收藏之道的柳亚子不想留有遗憾。于是,他抓住离开重庆前的宝贵时间,准备好纪念册,请他再题写一遍。果然,这次题写在柳亚子纪念册上的《沁园春・雪》就加上了“亚子先生教正”的上款和“”的落款。此时,柳亚子觉得还不完美,他又提请盖章,奈何没带印章。后来,柳亚子自己请篆刻家曹立庵连夜刻了两方印――白文为“印”,朱文为“润之”,盖于落款之后。不仅如此,柳亚子还请郭沫若手书“北国风光”列于墨迹之前,将自己的和词及后记抄录在墨迹之后。
及至此时,纪念册也仅是完成了一 半。在纪念册的附件档案中,我们看到,当时中共中央的办公室于1945年12月6日发出一则通知:
“柳亚子先生从重庆带来纪念册一本,托代请延安*********民文各界诸负责同志题词,并托周副***在最近带出给他,因时间迫促,希接到纪念册后,即在纪念册上题词签名,交来人带下。(据柳亚子先生意见,题辞用毛笔、钢笔都行,字体不拘,如能写篆隶则更好,写些什么,听便。)”
同时,该办公室还准备了一份当时延安各方面负责人名单及住址,由工作人员逐一请名单上的人员在纪念册上题词。关于这段经过,我们从《谢觉哉日记》1945年12月14日的记载中也可得到印证。
十二月十四日
晴
往西北局开会。
题柳亚子纪念册(录中秋诗)。
柳册上有初到陕北看大雪词,沁园春,似未见过,录下。
1945年12月16日,将纪念册带回重庆,又请当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八路***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有关同志在纪念册上题词签名。至此,这本不仅载有和柳亚子手书墨迹,还汇集了延安重庆两地*********民文各界负责人及干部近70人手迹的纪念册终于完成了。
柳亚子此后一直将纪念册随身保存,遇到挚友相聚时,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赏鉴。国共和谈破裂后,柳亚子不得不从上海迁往香江,其家人将纪念册匿藏于上海家中四层楼的复壁中间,直到***后才取出来。1950年lO月,柳亚子南归后又北上,纪念册也随他一起来到北京。后来,柳亚子过世,纪念册由其家人交给国家,几经流转,终收藏于中央档案馆内。
含英咀华见深情
这本珍贵的纪念册是褶本形式的册页,其封面与封底均用花丝绸装裱,封皮长22厘米、宽13.5厘米,整个册页展开长度为675厘米。封面书笺是郭沫若题写的“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即源自柳亚子和《沁园春・雪》词的最后一句。翻开纪念册,第一页是郭沫若手书的“北国风光”,这不仅是取自《沁园春・雪》词的第一句,也恰似一个标题,统领了整个纪念册的内容。其后是题写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和词及后记。随后大量篇幅便是等*********民文各界负责人及干部为柳亚子题写的纪念诗文和签名。细细研读这本纪念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出鲜明特色。
首先,从纪念册的题词签名者来看,共计有近70位,可谓人数众多,群贤汇聚。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延安*********的主要领袖元老,包括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延安五老”――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林伯渠,还有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陆定一、八路***参谋长,以及陕甘宁边区***府的副***李鼎铭、教育厅厅长柳浞、法制室主任时等。二是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当代鸿儒,如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潘梓年、经济学家许涤新、翻译家张仲实、生理学家沈其震等。他们不仅是国内各自专业领域内的翘楚,而且都在延安或者重庆的中共机构部门中担任要职。三是当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及八路***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的干部,如王若飞、徐冰、张晓梅、宋平等,他们平时在工作中与柳亚子熟识,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如此众多***的领袖、元老及******民文各界代表人物,同时为某个人的纪念册题词签名,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来,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小小的纪念册中承载的不仅是友情,更充分表现了中国***对柳亚子这样的民主人士的敬重;从另一个层面看,延安红色***权内也是群贤毕至,人才汇聚。
其次,从纪念册题词内容来看,可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采斐然。在纪念册的附件档案中,我们看到当时下发题词通知时,还提供了一些诗词名言供题词者参考。可事实上,参考者甚少。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柳亚子的敬意。
有的效仿和柳亚子互相赠词和词的形式,如,他抄录了柳亚子的诗和自己的诗。
亚子先生:我敬将你的四句诗与我和你的写在你的手册上,聊作纪念。
山河还我金汤固,百万青年子弟兵。
武力由来属民众,中华民族此长城。
莫将胜利归麟阁,咱就人民子弟兵。
不爱金钱不惜命,愿为民主作长城。
和于延安
有的用精辟的文词高度概括了柳亚子的***经历,颂扬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气节。如: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亚子先生纪念
――***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亚子先生
――
非松柏不耐岁寒非岁寒不显松柏亚子先生留念
――***
四次***再接再厉书奉亚子先生留念
――李鼎铭
有的如前文提到的谢觉哉抄录了自己创作的诗,赠给柳亚子,与其共勉。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伏尸流血五千里,
尝胆卧薪一百年。虎待全擒须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拚将福祉贻孙子,嘉陵山头看月圆。
录中秋作呈亚子先生正之
――谢觉哉
柳亚子的旧友、时任陕甘宁边区***府教育厅厅长的柳浞则抄录注解了当时边区民间创作的诗歌。
一条妖蛇在乌江,乌江岸上放毫光。
妖蛇吸尽乌江水,乌江水尽妖蛇亡。
这是边区一个文盲诗人孙万福的一首口头诗,录此以博先一笑,诗中妖蛇系指民主之敌,独哉此。这里现在开始了人民文化,但忙着的还仅在数人,讲卫生,识字、闹秧歌、改遣瞎子说新书等等,然人民中以出现了天才歌手、文盲诗人,虽然词意有些土里土气,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它是真正的人民声音。几年来,自己还在作人民的学生,还在改造自己也,也弄得有些土里土气,愧无佳句留在先生纪念册上,乞谅之。
亚子先生留念――柳浞
在所有题词中,篇幅最长的是徐特立专门新创的五言长诗。
寄亚子并侯陪都诸友好
亚子五十九,而我长十年。若论***功,我难与比肩。越老越辛辣,却是伯仲间。苍桑多变易,差幸骨节坚。回忆许史,新旧两判然。时代方闪电,瞬刻勿流连。前辈我之师,不觉落后边。不止暂落伍,甚至别忠奸。南海我拜祷,既忽反民国。汪氏刺摄***,后乃成奸贼。孙黄同伟大,临歧异车辙。前茅住足顷,后卫越前列。男儿世所重,有时愧巾帼。香凝庆龄外,罕守民国节。少年昔所轻,而今光史册。五四划时代,谁堪比功烈。***新纪元,永与前史别。
***之动力,工农商学兵。范围之广泛,五四奠与京。伟哉大***,承先启后人。九―八、七七,又有新典型。国亡在眉睫。民气大沸腾。
壮哉马襄伯,示威长街行。长龄整百岁,竟忘年齿尊。在朝与在野,群老俱奋兴。辛亥诸老人,亚子其中一。守正不苟同,因而失***籍。
覃邵孙诸公,献替谋裨益。岂无赫赫功,所争在正气。吾华列五强,其名不虚五。惨哉战胜后,内战燃眉急。干戈化玉帛,并非不可必。谈判门未关,赖大家努力。复巢卵无完,漏舟塞点滴。
这首长达340字的五言诗,不仅是送给柳亚子的,也是送给在重庆其他民主爱国人士的。诗中追忆中国近代民主***历程,历数梁启超以来的民主***代表人物,盛赞像柳亚子这样的民主斗士,坚持信念,刚正不阿,并对国共和平民主进程提出希望。可以说,这首诗为我们了解当时国共和谈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形势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总之,无论是题诗、和诗还是抄录的民间诗歌,所有的内容都体现出同样的主题,即对民主精神的颂扬与追求,而这应该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由此看来,这本纪念册的史学价值不言而喻。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6
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人民网网友联谊会送上节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诚的问候!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祝在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今天晚上,人民网网友联谊会、联谊文学社在联谊会馆隆重举办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
四海举杯,相聚联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联谊首次成功举办了春之韵赛诗会,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联谊网友的实力、勇气以及和谐、友爱的精神。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网友对联对诗大会便成了联谊的保留节目。
今天晚上,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共和国的伟大生日……
今天的联谊,已走过了两载岁月。
如果说当年初创时还在蹒跚学步,那么现在已是步履稳健、迈向成熟。
她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着网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网友的惊喜与自豪……
各位的关爱、鼓励是联谊成长不竭的动力!
联谊长大了,但联谊的友爱精神没有变,“联谊相长,亦庄亦谐”的服务宗旨没有变,联谊网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变。
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今晚的对联对诗大会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今晚的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是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起,联谊文学社组织进行的。
一、活动内容:以发表对联、诗词作品为主。对联长短不限,诗词形式不拘。支持原创,支持幽默。原创 (此 资 料 转 贴 于或转贴作品请予注明。
二、活动方式:两种方式穿***行。一是网友发表完整的诗词、楹联作品,此间集中上贴。二是即兴表演,现场对诗、对对联。出句与对句,你来我往,珠联璧合。
三、活动结果:今天晚会的对联、诗词作品将整理成集,转贴涟漪泛舟,供网友跟帖品评。联谊文学社将根据网友和编辑人员的意见,评选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选出的佳作将入选《联谊文学国庆专辑》,最佳作者将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送纪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会现场诚征对联、诗(古体、现代、打油)、词领队,欢迎志愿服务晚会的网友踊跃报名!
超凡创意,尽情挥洒!联谊期待您的佳作!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诚挚的祝福、真情的诉说、坦露的表白,那不尽的话语,那连绵的情意,一直萦绕在耳边、激荡在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又有收获了!佳作连篇,好句纷呈,一幕幕精彩热烈的场面,将联谊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收获的还有浓浓的真情。这真情,正是联谊网友以赤诚之心一点一滴铸就。
感受这真情,如同畅游在碧波翻卷的海浪,深沉而舒展;如同徜徉在温暖细软的沙滩,柔润而充实。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泛舟摇桨,把酒临风,波光涟漪,忘返留连!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7
【关键词】翻译美学 林语堂 古诗词英译
一、 引言
中国古诗语言优美,意象繁多,富有节奏韵律,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翻译之难有目共睹。林语堂也指出翻译是一种艺术即创作(罗新璋,2009:507)。其译诗所体现的音韵美、语言美及结构美体现了林语堂“翻译即艺术”的美学观。毛荣贵(2005)在《翻译美学》中对翻译美学做出如下界定:翻译美学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而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明确提出审美客体的属性和构成。他指出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可分为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类。形式系统是审美符号集,包括四个方面:语音层审美信息、文字层审美信息、词语层审美信息、句段中的审美信息;非形式系统指的是审美模糊集,包括“情、志、意、像”。由此可看出翻译审美客体(原文、译文)涵盖了“音韵、语言、结构”内容。
二、林语堂古诗词英译体现的艺术美
1.音韵美。诗歌中的韵是一个重要音美因素,特别是在汉语中,“声韵和谐”指“声、韵、调”的配合,是构成音美的必要条件(刘宓庆,2005)。而林语堂翻译的多数诗词都十分具有音韵美感,下面就林语堂英译坡的《西江月・梅》进行分析。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穑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诗文选》,P.104)
林译: Bones of jade, flesh of snow, /May thy ethereal spirit stand unafraid, / Though the dark mist and the swamp wind blow. / May the sea sprites attend thee, /The paroquets and cockatoos befriend thee. /Thy white face doth powder spurn; / Vermilion must yet from thy lips learn. /Flesh of snow, bones of jade, / Dream thy dreams, peerless one. 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 (《东坡诗文选》,P.105)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梅花”暗指朝云,体现诗人对朝云的思念之情。林语堂译诗精妙,在体现原诗的韵律上也有独到之处。原诗中“风、凤、梦”、“丛、红、空”押尾韵,在译诗中为了体现原诗的节奏美感,以英诗“aba,bcb”, 如“snow, blow/jade,made”押韵,中间以两组英雄双行体如“spurn,learn”格律形式呈现,即保持了原文的节奏感,又符合英诗的格律。
2.语言美。林语堂为了使译文达到原文所传达的意境,在选词上也煞费苦心。上文词中,坡开篇对梅花展开描写“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此组词行文对仗,前半句意象与后半句意象相对应。“玉骨”对“冰姿”,“愁”对“有”,“瘴雾”对“仙风”,体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译文用“bones of jade”表示“玉骨”,将原文意象完整再现于译文;以“flesh of snow” 表示“冰姿”,使梅花和雪的“洁白”相对照,即形象又生动。译文在最后两句词中将原文中的意象“晓云”、“梨花”做了改动,译成“Flesh of snow, bones of jade”,即与上文相呼应。将“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译为“Dream thy dreams, peerless one. 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使得原诗中的意象具体到“朝云”这个人物,更加符合英语读者的思维,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较好的传达。
3.结构美。在译文的结构上,林语堂也力求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这在其英译坡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也有表现。原文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甲,鸿飞那复计东西。林译为:To what can human life be likened? / Perhaps to a wide goose’s footprint on snow. /The claws imprint is accidently left, / But carefree, the bird flies east and west. (东坡诗文选,P.98).
原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首句抛疑,下句给出答案。译文为了保留原诗的结构将介词短语“to what”对应原诗的“何”提前,而“飞鸿踏雪泥”与“goose’s footprint on snow”几乎字字对应,两个“to”使得前后两句在意义内容上相衔接,结构上也与原文相对应,形式美得到体现。
本文从翻译美学视角分析林语堂中诗英译体现的音韵美、语言美和结构美。在很大程度上,音韵美需要依靠语言和结构来实现,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诗歌的艺术美。笔者认为林语堂的中诗英译再现了原诗的艺术美,充分印证了他所主张的“翻译即艺术”的翻译美学观。
参考文献:
[1]隋容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54-57.
[2]东坡诗文选[M]:汉英对照.(宋)坡著;林语堂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8
阅读《中华之歌》始终伴随着一个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时不时的,有一些诸如“用诗来传递知识可行吗”的疑问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不为它的丰富而驳杂(我避免用“渊博”这个词汇)的叙述所吸引。我们面对这部篇幅巨大、内涵丰富的长诗,首先是由于它的缜密的构思和宏大的架构以及充盈其间的激情和气势而受到感动。
《中华之歌》是一曲对于中华祖邦的倾情的礼赞,在它奔涌澎湃的旋律中跳荡着发自肺腑的对我中华民族山川灵秀和灿烂历史的自豪感。我把它定位为抒情性的长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抒情诗的体式包容和吸纳了咏史和咏物诗的品质、从而拥有并产生了史诗的效应。这部长诗着力于展现诗的两个基本层面的功能:其一,它充分发扬我国诗歌的颂诗的传统;再就是,它又有效地承袭了自古绵延而今的诗教的品质。长诗对这两方面作了较为完满的融合。
广泛的阅读、观察和积累形成的丰博的知识,上自天文历数,下及山川河海,历代帝王将相,节庆习俗,文明礼教,史籍典册,上天入地,无不赅备,使全诗具有了诗体的百科全书的性质。
作为抒情诗的《中华之歌》,其中蕴涵着抒情主人公的主观的情感抒发。在字里行间,经常出现“二百万年的野蛮时期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每一步进化发展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这样的感慨,有时在叙述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个节庆是一首诗赋,一年的节庆是一部诗书”这样的抒情性很强的诗句。这使长诗能够摆脱单纯的讲史叙事的性质,而赋予它强烈的主观抒情的色彩。
《中华之歌》的写作有鲜明的特点,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当然是源于诗人由衷的爱国情怀,以及颂扬古老文明的强烈愿望。作者自述,这是“发自内心的歌”。全诗贯穿着对传统“诗韵”迷恋的精神。此诗的构思有着多方面的考虑的话,但“从韵出发”却是其中最重要的考虑。正是由于对长诗创作的这个认识,我坚定了我对作者创作支持的立场,并基本认可了这部存在着某些缺陷的长诗的写作。这不仅是由于他所尊崇的传统精神(这一点很多人都能拥有),而仅仅是由于他的“诗韵情结”。
人们都知道,构成汉语传统诗歌的持久魅力的,有诸多的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乃是它极大地张扬并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而且把这种情怀点化成了诗中的意境和韵味。这一点,是其他国家的诗歌,甚至包括中国新诗在内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而这种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是由于汉语诗歌极大地发扬了语言内在的音乐性,其中包括音响效果、对称效果、鲜明的节奏感等。长诗作者对于诗韵的倾心,正应和了上述的这种认识。
《中华之歌》的写作确定以传统诗韵为出发点,无视于可能有的“过分重视形式”的责难,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是非常可贵的。从而把汉语内在的音乐性充分开掘、并发挥到极致,使它的诗行充满了铿锵的音韵和和谐的节奏:你建设了多少恢宏的城镇村寨/你哺育了多少杰出的中华英才/你创造了多少灿烂的古老文明/你留下了多么厚重的历史记载。有明显节奏的长句,加上有规律的韵脚,造成了汉语新诗可吟可诵的音乐效果,《中华之歌》的实践弥补了我们普遍感到的新诗的缺憾。
《中华之歌》可以看作是一部规模巨大的诗体的中华文明史,而《新中国之歌》则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的献礼之作,它是一部同样诗化的当代中国史。正如诗人自述的那样,它不仅是一部“发自内心的歌”,而且是一部诗人自己的“我的生命之歌”。前一著作与我们民族和文明有关,而此时的《新中国之歌》,则与诗人自身的生命经历有关。这部长诗的创作与《中华之歌》一样,全诗的章节结构和韵律安排,悉依前著,依然是恣肆,音韵铿锵,且规矩井然。像这样的句子:你的名称是用真理蘸着生命和鲜血书写/每一个笔划都凝聚着英雄的生命和鲜血/你的名称是中国***带领全国人民共同书写/每一个字的笔划都是那么坚强和团结……
诗人充分运用并发扬中国传统诗韵的魅力,绘声绘色地展示建立和缔造新中国的坚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他看重的是史实,着意于历史事件的评说和再现,下笔之初,首重理路的厘清。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写六十年风雨途中中国人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字里行间充盈着一泻千里的激情。但他在充分展现作者的知识和学养的过程中,依然坚持着诗歌的优美抒情的品性,章句间依然时时涌现如下的美丽精妙:“奔赴漠河迎接第一声晨钟――纵驼戈壁追逐前人留下的大漠孤烟”,“攀上云贵高原采一段高原云霞――击水万里滚滚长江一路奔流东去”。这些描写,综合起来,构成了长诗华美、璀璨、明亮而极尽铺排的风格。
华文峰显然找到了舒展他的学识与才华的恰当方式,他积蕴于心的情感的火山岩浆,似是在这样气势雄大的体式中找到了喷火口。他的史诗写作也如开闸的激流,一刹那喷涌而出,腾空激荡,遍地漫流,繁丽满眼,蔚成壮观。继《中华之歌》《新中国之歌》之后,诗的灵感踵至,书写更迅捷、也更流畅,视野更拓广,场面也更宏阔。中华史诗的第三乐章《天地人之歌》的相继问世,再一次带给人们以惊喜。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9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免费会员|VIP会员|
六一儿童节讲话稿
[群众团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
[群众团体]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演出的领导讲话
[群众团体]在六一“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活动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名誉校长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先队辅导员发言稿
[群众团体]校长在庆“六一”表彰活动会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副县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讲话
[组织人事]关于庆祝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
[组织人事]六一儿童节祝辞
[组织人事]参加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节日串词]县财***局六一工作总结
[节日串词]公司幼儿园六一节贺信
[节日串词]在庆“六一”集体离队入团仪式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活动串词
[节日串词]参加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节日串词]市妇联六一活动小结
[节日串词]县委书记在希望小学庆“六一”汇报演出时的讲话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节讲话稿
[节日串词]“六一”节学生代表讲话
[节日串词]庆“六一”暨表彰大会发言稿
[节日串词]在庆‘六一’双合格表彰大会暨亲子绘画展活动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区委副书记在庆六一暨春蕾计划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全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捐助特困女童仪式上的讲话
[八荣八耻]“六一”节学生代表讲话
[八荣八耻]庆“六一”暨表彰大会发言稿
[八荣八耻]区委副书记在庆六一暨春蕾计划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八荣八耻]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的讲话
[企划方案]市妇儿工委六一义诊法律咨询活动方案
[请话要领]在某学校校庆祝“六一”儿童节上的讲话
[请话要领]六一节“十佳儿童”代表发言
[晚会致辞]在耒阳市民办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上的致辞
[庆典致辞]在“六一”文艺会演暨捐资助学大会的讲话
[庆典致辞]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庆典致辞]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庆典致辞]在特殊教育学校庆祝“六一”节的讲话
欢迎了解更多关于“六一”的文章
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金星闪烁”文艺晚会开场词
[晚会致辞]“快乐童心,畅想六一”暨校园艺术节闭幕式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晚会致辞]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婚育新风进万家暨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稿
[晚会致辞]六一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组织人事]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体展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晚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放飞希望》联欢会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六一儿童节节目
[节日串词]商场六一游戏
[节日串词]庆“六一”我献艺(三句半)
[节日串词]为六一儿童节创编的三句半
[晚会节目]六一晚会即景三句半
[晚会节目]庆“六一”我献艺(三句半)
[晚会节目]为六一儿童节创编的三句半
[节日串词]六一晚会即景三句半
六一儿童节串词
[晚会致辞]小学生庆“六一”活动串联词
[晚会致辞]六一文艺演出串词
[晚会致辞]学校庆“六一”师生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儿童节大队集会串词
[节日串词]小学生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串联词
[节日串词]六一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经典台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广场文化活动串连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广场文化活动串连词
[节日串词]六一文艺演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活动串词
[节日串词]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程序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小学六一文艺汇演主持串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晚会致辞]新一小2003学年六一活动串词
[晚会致辞]六一活动串词
[晚会致辞]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程序串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晚会致辞]小学六一文艺汇演主持串词
[晚会致辞]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
六一儿童节致词
[八荣八耻]六一致词
[庆典致辞]在“六一”儿童节英语晚会上的致词
[节日串词]六一致词
[节日串词]六一致词
[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致辞
[组织人事]“六一”节的献词(二)
关于国庆的诗句篇10
不过,佛教中有一派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份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
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长庆集体》十九《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却是对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只是,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身养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吃饭呢,即使不遵守佛律――过年不食,但只要在吃饭时,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宋民间避瘅口诀又说:“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这卯时系指清晨五至七点之间,申时则指下午五至七点之间。早晨五至七点,一般人都是刚刚起床。一起床就喝酒,乍然听来,似乎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庆集》,发现白居易恰恰就是一个最爱喝卯时酒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卯饮》,歌颂在清晨喝一盅酒,快活似神仙,诗句云:“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看来他是在早晨五至七点种喝一杯酒再睡一觉的。其另一首《卯时酒》的诗,也盛赞“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醉吟》一诗更有这样的诗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唐人起床据史载特别早,朝廷上朝大约都在早晨六点,他却在早晨吃杯酒睡觉,到了中午寺庙都打钟了,心头那卯时喝的酒仍然酒意未消,由此看来,大约要拖到下午才上班了(白居易当时任杭州太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国庆的诗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