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饱含着对祖国无限的赞美与深厚的感情,配合表现祖国壮美景色的插***,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总分的构段形式。《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也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了解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中的大循环。

【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而应该指向未来生活,注重学生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喜欢阅读的态度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比知道阅读答案更加的重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教法建议】

1.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本单元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这些插***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引导学生***文对照地阅读,

引导学生适时借助文中的插***,鼓励学生对照插***理解段落的意思,效果相当明显。

2.

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与本单元课文的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围绕关键语句把一段话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上相机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作为范例进行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提高习作质量。

3.

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教材中对习作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在改正错别字时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学会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和发现、改正错别字的能力。把习作读给同学们听,分享各自描写的美景,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习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7.古诗三首

2-3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2

19.海滨小城

2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2

习作

这儿真美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2-13

17古诗三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五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关键能力力格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重点)

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了解背景,导入诗题。

教师口述:同学们,请欣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片。***片展示的是张家界永定区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北距城区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千百年来,“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野拂藏宝、鬼谷显影、天门瑞兽”六个难解之谜的相继涌现,更为这里增添了灵异的奇趣。

展示***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天门山)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上的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过渡:这么美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写作背景: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板书: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理解题目:“望”,看。“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张家界之魂”。

【设计意***:课件播放***片,让学生观看天门山美景,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2)

(3)

(4)

二、介绍作者,了解天门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张家界之魂”。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断】

指江水流向在这里有一个转折。

【开】

相互对峙,出,突出。

【至此会】

从中间被断开。

【相对出】

孤独的一叶小舟。

【孤帆】

冲开。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孤—瓜”“帆—凡”“至—到”。

加一加:“子+瓜=孤

巾+凡=帆”。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孤”:“子”作偏旁时,中间的横画变成提。“孤”字的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孤、帆”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断”是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楚、至”和左右结构的字“孤、帆”,学生练写。

断:左边的竖折,竖长折短;“米”稍小。

楚:上边“林”要扁,两个捺都变为点;下边的横带钩,“人”撇短捺要长。

(5)

(6)

(7)

(8)

(9)

(10)

(11-15)

至:第二笔撇折转折时下笔要重,然后渐轻,第三笔是点;“土”下横要长。

孤:“子”要窄,横变为提;“瓜”中间是竖提,

竖长提短,

提末端有一点。

帆:左右要匀称。“巾”要窄,横折要带钩;“凡”上窄下宽,里面不要忘了一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六、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指名多个学生读,师生评议。)

2.同学们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古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3.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停顿。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5.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6.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二)探究前两句诗。

1.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2.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16)

3.探究“碧水东流至此回”。

(1)“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江水碧绿、水势湍急、激荡回旋)(板书:楚江

碧绿)

4.你觉得诗人在这两句诗里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诗的前两句中“断、开、流、回”用的很好,“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挡的气势;“回”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作者站在船上看到了碧绿的江水、青色的大山、红色的太阳。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学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设计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和想象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探究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板书:青山

青色)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学生观察课文插***,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后两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点出“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而是站在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上望的。“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板书:孤帆

白色

太阳

红色)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17)

(18)

4.教师再次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五)再读悟情。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板书:近看

远看)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课件出示)(断、开、流、回、出、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板书:喜爱天门山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热爱一起朗诵。

【设计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六)诗句积累。

1.谁还了解诗人李白的哪些诗句,说给大家听听。

2.李白写山水的诗句还有哪些?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课文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八、课堂小结

《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相关习题。

(19)

(20)

(22)

(23)

(24-25)

板书设计

近看:楚江

碧绿

青山:青色

喜爱天门山

远看

孤帆:白色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太阳:红色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由欣赏天门山***片和了解天门山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读永远都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由读,再分节奏读,再试着用气势雄伟的语气读前两句,用高兴的心情读后两句,接着让学生比赛读,齐读,背诵。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不足之处:课件的运用较少。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悟,效果会更好。例如,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时,课件出示长江动感的视频及配乐的解说,这样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了解长江水的特点。当学生理解第二句时,继续播放长江水击打天门山的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了解天门山的高,陡峭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

(重点)

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类型: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教师口述: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苏轼的诗,谁能把自己读过的苏轼的诗句朗诵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入课题: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二、了解作者,介绍西湖。

1.了解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2.介绍西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设计意***:通过对西湖的介绍,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初步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雨亦奇

淡妆浓抹

相宜

②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饮】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2)

(4)

(5)

(6)

(7)

(8—9)

【潋滟】

饮酒。饮湖上的意思是在湖上饮酒。

【方好】

显得很美。

【空濛】

总是很合适。

【亦】

想。

【欲】

云雾迷茫的样子。

【总相宜】

也。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学习字词,明确节奏。

①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④指导对准生字:

潋滟(liàn

yàn):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这两个生字都是前鼻音。指导识记——说说这两个字跟水有关,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

宜(yí):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指导识记——上下结构,部首是宝盖。

⑤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熟字加偏旁:“饣+欠”是“饮”,“衤+刀”是“初”。

(2)换一换:“吹”把“口”换成“饣”,变成“饮”。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2)老师范写,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饮:右边横钩比左边的稍长,左边的竖提要在撇的上边止笔。

初:衤上点靠右,横撇起笔稍向上拉、撇要长,右边中间有短撇和点并相连。

(10)

(11)

(12-13)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3.鼓励交流,理解诗题。

(1)学生齐读诗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①通过读题目,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初晴后雨”)

②通过读题目,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湖”)

③通过读题目,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饮”)

4.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设计意***: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5.品读诗句,理解大意。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3)引导理解:

①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

②在这首诗中,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③欣赏晴雨时的西湖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7.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设计意***:在探究交流中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六、品读欣赏,整体感知。

(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学生齐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2.小组交流:“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中的注释知道的。)

(14)

3.理解了“潋滟”的意思,你想到了哪些有关的词语?(微波粼粼、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板书:波光)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板书:晴天)

5.面对“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抒发自己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吗?(美好、美妙、奇妙……)诗人苏轼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

6.“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中的注释知道的。)“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方好:正好,正显得美。)

7.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雨天)

2.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板书:山色)

3.“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中的注释知道的。)

4.理解了“空蒙”的意思,你想到了哪些有关的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5.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吗?(奇特、奇妙、奇异……)诗人苏轼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

6.“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文注释。)“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7.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

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1)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

5.诗句赏析。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自己有什么感受?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作者选择了晴天和雨天两处特色,将“西湖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

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3.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5.“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什么意思?(合适)“总相宜”是什么意思?(都非常合适。)

6.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8.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板书:热爱西湖)

9.诗句赏析。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读了这首诗的后两句自己有什么感受?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五)熟读成诵。

1.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

4.全班同学齐读。

5.指名背诵。

6.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欣赏“新学堂歌——古诗新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

(20)

(16)

(17)

【设计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古诗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七、课文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八、课堂小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让我们在诵读过程中激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板书:喜爱祖国山山水水)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相关习题。

(19)

(20)

(21-22)

板书设计

晴天:水面

波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

喜爱西湖喜爱祖国山山水水

雨天:山色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哟欧关系户的资料对西湖的美有了一定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中,从诗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引导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方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在这一堂课中,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过多,没有大胆放手学生去独力地想象、探究、交流,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效果较差。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

(重点)

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营造诗境。

教师口述: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

总结导题: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板书:望洞庭)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特点,让学生背诵古诗导入课题,借助诗文营造意境,创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

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

指名读生字词语:洞庭

镜未磨

白银盘(重点指导:“庭”是后鼻音;“盘”是前鼻音。)

3.检查初读情况

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2)

(4)

(5)

(6)

(7)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和】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镜未磨】

指君山岛。

【遥望】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青螺】

远远地望去。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镜—境”“未—末”

加一加:“钅+竟=镜”“舟+皿=盘”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镜、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磨”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学生练写。

镜:两边都要写窄,竟字三部分都要扁,中间是日不是口。

未:两横位置靠上、下横要长,中竖贯穿两横,撇和捺要舒展。

磨:整体要写紧凑,广字要宽,下边的林和石要写扁。

遥:右上边四笔要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银:右上边横框要窄、里面有一短横,竖提的竖要长,捺上边有一短撇。

盘:舟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1)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洞庭

镜未磨

白银盘

(2)学习多音字。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磨(mó

mò)

1>摩擦,如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阻碍,困难,如磨难(nàn)、好事多磨;2>消耗,消灭,如磨损、磨耗、磨灭;3>拖延,耗时间,如磨缠、磨功夫。

1>粉碎粮食的工具,如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如磨面、磨米、磨豆腐;3>掉转,如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8)

(9)

(10-15)

②读一读:小马历经磨(mó)难,终于来到磨(mò)坊,帮助妈妈磨好了面粉。

(3)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六、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

1.学生齐读“湖光秋月两相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从这句诗中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

(2)从这句诗中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板书:湖光

秋月)

(3)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第一句中的“和”字用的非常巧妙,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色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2.全班同学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3.指导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设计意***:为了突破难点,设计时紧扣“和”字展开教学,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想象秋夜中洞庭湖水色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齐读“潭面无风镜未磨”,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从这句诗中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

(2)从这句诗中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板书:潭面)

(3)从这句诗中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

(16)

(17)

2.全班同学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自由朗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3)最后一句是比喻句,作者把洞庭湖比作银盘,把君山岛比作青螺。(板书:洞庭湖

君山岛)

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作者从“望”字入手,近望到“水月交融”、“湖平如镜”;远望到“洞庭山水”、“犹如青螺”。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板书:近处

远处)

2.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洞庭湖)

(四)指导全文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

3.配乐读。

4.指导背诵古诗。

5.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七、课文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八、交流技巧

1.借助资料理解古诗。

(18)

(18)

(20)

概念:借景抒情(诗人写景物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达出来)是古诗的主要写法,由于古诗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会容易很多。

运用:比如《望洞庭》这首诗的情感把握,就要读一读洞庭湖的有关资料,才会把握得准确。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2)举例:比如读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看到“湖光秋月”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

再如读古诗《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练一练: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

九、课堂小结

《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洞庭湖的美。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

十、拓展延伸

《望天门山》《望洞庭》都是作者从不同视角描写天门山和洞庭湖的,查阅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两首诗都是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的,《望天门山》格调高绝,气象阔大,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望洞庭》诗人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十一、推荐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21)

(22)

(23-24)

(25-27)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湖光

近看

望洞庭

望洞庭

秋月

潭面

喜爱洞庭湖

洞庭湖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远看

君山岛

课后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2篇

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引导学生***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3篇

在杞天亮看来,这些年易门县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校安工程建设让山区校舍旧貌换新颜,“薄改项目”让山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以完善,“国培教育”则让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得以提升。

“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通过学区化办学、以强带弱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多措并举,红塔区已经在一定区域内基本实现教育均衡。”细数教育均衡取得的成效,来自红塔区的市人大代表杨琼英的感受不比杞天亮少。

列席通海代表团讨论的玉溪市教育局局长罗江云介绍,近年来,玉溪主要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和教育公平三个方面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硬件上,实施了以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工程自去年7月1日全面启动以来,整合各级项目建设资金4.2亿元,撬动8.5亿元的实物量建设,强力扭转校安工程长期在全省排名靠后的局面,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73.16%和301.61%,开工率和竣工率均为全省第一。在软件上,坚持不断探索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学区化办学、名师工作室创建等措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活性优质资源流动,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玉溪市荣获全省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被确定为国家30个中小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在教育公平上,实现了“三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的“三个全覆盖”。去年,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要求,在全省首家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范围,惠及6所学校3 036名学生。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设计理念 厦大情结 山水校园

Abstract: During the schematic design of the main bukldings in new Zhangzhou campus of Xiamen University, the designer insisted in human landscape orginated in the university created and built by Mr.Chen Jiageng.

Key words: Design concept humanism of Xiamen University landscape campus

中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码:C 文章编号:1004-8537(2002)06-0014-04

1921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岛东南一背山滨海的向阳坡地上倾资创办并亲手建设了厦门大学。80年后的2001年,厦门大学决定在厦门岛正南与现校区隔海相望的漳州经济开发区一块同样背山滨海的地段内建设新校区。以全国公开征集中标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为依据,厦门大学于2001年12月,就主楼群设计面向全国征集方案,本文探讨的是获得一等奖中标方案的设计理念及建筑表达。

新囊萤 新映雪 新群贤

在闽南文化圈中,人们知道陈嘉庚先生是上世纪一位成功的华侨企业家、爱国华侨领袖和厦门大学的创办者。陈嘉庚先生从选址、规划布局到建筑的细枝末节,均亲临现场直接领导并参与了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出一座座中西合璧极尽精致的校舍,充分体现了他崇尚的“国性”、乡情和办学思想。人们甚至称誉这些出自一位非职业建筑师之手的建筑为“嘉庚建筑”。

20世纪20年代,陈嘉庚先生初创厦门大学,即于郑成功演武场北侧,“一”字排开对称建五位一体、一主四从的“群贤”楼群。居中者为中国建筑样式,选择当时认为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重檐歇山冠于顶部,而两侧四座配楼则仿西洋古典民居样式。主楼命名为“群贤”,期望以群贤办大学,大学造群贤。两侧以励志典故“囊萤”、“映雪”命名。陈嘉庚以心血独创的这组建筑,载满了五千年的思想八十年的故事,那时便决定了厦大校园的历史旋律 。

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以更大的投入,又一次在临海的棋盘山脊上,借山势,续人文,建“建南”楼群,更进一步发挥他独有的建筑语言,表达了他办学之初在“群贤”楼群中阐述的理念,从而确立了嘉庚之后厦大人的楼群情结,这种情结已越来越化为一种学校的集体意识。

其实,早在1937年厦门沦陷时厦大迁闽西深山长汀时,萨本栋校长在万般艰难中建极简易校舍时,虽难言建筑形式,却意味深长地命名为“囊萤斋”、“映雪斋”,表达的就是这种难以割舍的脉承关系。而今厦门大学于盛世拓展新校区之际,其漳州新校区正对校门主轴上的主楼,势必复以一主四从的群楼形式展开校园空间,势必重续陈嘉庚倡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语言所表达的厦大情结,即其所谓建筑和教育必须具备的民族性、“国性”和对西学的兼容性。然欲使之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生生不息,无疑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故刻意将新建筑命名为“新群贤”。

亦中 亦西 亦新

对建筑界说来,陈嘉庚先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物。他读书不多,更不是职业建筑师,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一个造了许多有影响的建筑的人。他于上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建造的厦门大学“群贤”和“建南”楼群,不仅表达了他先进的思想,其建筑形式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条件下均堪称大胆、超越,甚至有些“另类”。因此,富有不变的理想,又能追随、甚至超越时代,是陈嘉庚精神的本质,也是厦门大学新校区主楼设计理念的基石。

“新群贤”群楼首先将校主陈嘉庚先生主张的象征“国性”的中国建筑式样置于纵轴中央。远远望去,可见闽地中式“大厝顶”的平缓、舒展、飘逸,和在海风中高高扬起的翘脊燕尾。趋近细看,主楼的所谓“大屋顶”、“脊”、“墙身”等构成元素及构成关系等均迥异于传统:几片轻盈的由钢和玻璃以现代手法组成的巨大遮阳“棚架”,轻轻地浮于四组或许可谓之为“西式”的阶状形体之上。在“棚架”呵护下的阶状体,是一个个自***书馆阅览空间延伸出来的半户外读书、观景平台。在同一“屋顶”下,它们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对话的场所,它属于校园。

典雅的西洋古典与闽南的石艺建筑似乎有某种天然的默契。四从楼和主楼的基部有机会充分展示中西石筑中山花的精美,拱券的韵致、柱廊的光影变换,透射出著名侨乡人乐见的淡淡洋味。然而这一切都必须经过职业建筑师和工匠们着意的变异、重构。

为丰富“嘉庚建筑”语汇,在“新群贤”别注重现代建筑尤其是教育建筑中半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意义表达。建筑群在与环境空间的交叠中有一纵深一横向展开、视觉与动线一致的“轴”:居中的***书馆引入中国空间中央之空,如闽之明堂、天井,并向后山前水敞开,与大门、前广场空间一以贯之呈一纵深轴;横向有一近400m长廊贯通整组建筑群,廊宽5m,有交通功效却又远超越交通需要。这沿一纵一横轴依次开阖形成的非功利空间或曰非单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空间,成为建筑群的主宰。同时满足了现代教育理念中对于学科交叉和师生课堂外交流空间的渴求。

纵横轴正交于主楼***书馆正中央中空的圆形广场,正交点立校主陈嘉庚先生铜像,其纪念性地位、纪念性形态和纪念性主题,构成新校区一个重要的物理坐标点和心理归宿点。

乐山 乐水

如果前述的可归结为厦门大学的人文情结,那么,厦大还有大自然赐予的深深的山水情结。

80多年前陈嘉庚先生择厦门岛东南侧背倚五老山,面向大海的一块2000多亩海滨建校用地,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厦大校园。厦大漳州校区几乎是一块与现校区面积相当、地形极似,且同样背山面海的海滨用地。就像厦门校区“群贤”、“建南”楼群一样,“新群贤”群楼纵轴是一“山水轴”,发自主楼背倚的鼎仔内群山,顺山流而下至校园中心龙舟湖面,溯前广场流来的“演武”泉,经中央敞开的“嘉庚广场”,来到的面海的“新上弦”广场指向大海,与厦门校区“群贤”、“建南”楼群纵轴在九龙江入海口处相汇。

建筑群尊重所依托的山脉的自然形态,虽南北400m阵列,但不超过五层的躯体像山一样匍匐于坚实的大地。形体上作为母题一再出现的山形“跌台”与群山私语,刻意令建筑成为南太武山脉的自然延伸。

层层跌台如同一块块向阳的林间坡地,为学子们造就位于山海之间幽静的立体校园,让他们在这里读书、聊天、小憩,迎早霞出东海,送夕阳下西山。

四座从楼东立面原型源自“群贤”、“建南”楼群精美的闽式歇山,只不过“新囊萤”、“新映雪”将“歇山”用现代手法处理成一处处可眺望大海的“海风阁”。

四座从楼西侧阶状向内湖跌落,每年校庆时举行龙舟大赛,这里是最佳的立体观众席。届时,西山与主楼群相拥的水面将成为欢乐的海洋。

学术报告厅格外亲水,自主楼以天桥延伸至中心湖面之上,与***书馆相连又相对***,除会议功用之外,兼“景观”和“观景”于一身。二层报告厅不仅厅内有四面景致,还在四周置一环廊敞向湖面。一层则是开放的水榭紧贴水面。

自四座从楼内院中的楼梯间升起四座 ?望塔。课间,年轻人可登高健身,远望大海。反之,自海上远望如灯塔成为新校区的醒目标志。

设计人:罗林 奚于成 张开妍 郑琦珊 刘雨寒 陈炜力 冯叙 陈劭光 黄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系

收稿日期:2002年4月

建南楼

群贤楼

圆形广场

棚架手勾草***

用地示意***

新群贤楼群楼正面景观

7长廊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5篇

关键词:深度优先遍历;递归;简单路径

中***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82-03

一、引言

***的教学内容包括:***的逻辑结构及操作、***的存储结构及在存储结构支持下的操作的实现、***的应用等三大部分[1]。***的存储结构主要有邻接矩阵表示法(顺序存储)和邻接表表示法(链式存储);***的操作里一个很重要的操作是***的遍历,很多对***的应用都归结为对***的遍历;***的应用主要有拓扑序排序、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和关键路径等。合理的设计实验项目,加深学生对***的概念、***的存储、***的操作、***的应用的理解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项目——旅游景点咨询系统

1.问题描述。创建一个至少有15个点的无向网表示的某个旅游景点的导游***。顶点代表景点,类型为字符串,弧表示两个景点之间可以直达,弧上的权值表示两个景点之间的路程(米数),弧上还有到达方法的信息(有步行和索道两种)。建立一个游客咨询系统。完成:1)输入两个景点名,就可以得到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的所有简单路径、相应路径的路程米数、行走的方法(每一段是步行,还是座索道);2)输入两个景点名,就可以得到其最短路径,即:路程最短的行进方法;如果两者无路径可通,就得出“两景点不可达的信息”。

2.该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①创建***的存储结构(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存储结构)。②输入两个景点名,得到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的所有简单路径、相应路径的路程米数、行走方法。③输入两个景点名,得到其最短路径,即:路程最短的行进方法;如果两者无路径可通,就得出“两景点不可达的信息”。

3.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掌握***的存储、遍历、运算、应用等操作;②深入理解***的特征及应用;该实验将涉及到***的存储、深度优先遍历应用、求最短路径等操作,用到了线性链表、栈、数组等结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该实验,将对学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实验项目结果演示。教师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前一定要自己对实验项目进行实现,以对其工作量、难易程度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尽量避免实验项目过难或过易。过难,大部分学生完不成就失去了实验项目的意义,过易,就失去了提高和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对实验项目先实现,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来确定该项目的科学性。根据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对于较难的项目,教师应给予实验结果的演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下页***1泰山景点示意***为例[2](该***来自互联网百度***片库,实验中两景点之间距离为作者杜撰),演示实验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如下:①创建***的存储结构。②求两个景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③求两个景点间的最短路径。④再见。请输入选项代码cn=1..4

若选择1,则运行结果为:创建***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中顶点如下:

1天地广场山门 2 冯玉祥墓 3 普照寺

4 黑龙潭 5 无极庙 6 天胜寨

7 天尊庙 8 扇子崖 9 傲徕峰

10 中天门 11 壶天阁 12 斗母宫

13 经石峪 14 万仙楼 15 红门山门

16 岱宗坊 17 岱庙 18 云步桥

19 五大夫松 20 望人松 21 十八盘

22 升仙坊 23 南天门 24 月观峰

25 桃花源 26 一线天 27 元君庙

28 桃花峪山门 29 天街 30 碧霞祠

31 日观峰 32 瞻鲁台 33 玉皇顶

34 天烛峰 35 丈人峰 36 北天门

37 后石坞 38 九龙岗 39 洗鹤池

40 天烛胜景坊山门

***中孤如下(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给出部分弧):

天地广场山门 冯玉祥墓 步行 100

冯玉祥墓 普照寺 步行 200

冯玉祥墓 黑龙潭 步行 300

黑龙潭 无极庙 步行 400

无极庙 天胜寨 步行 150

天胜寨 天尊庙 步行 150

天尊庙 扇子崖 步行 100

天尊庙 傲徕峰 步行 500

黑龙潭 中天门 步行 800

中天门 壶天阁 步行 200

壶天阁 斗母宫 步行 500

…………..

请输入选项代码cn=1..4

若选择2,则运行结果为:

请输入要求简单路径的两个景点?

若输入:壶天阁 天烛胜景坊山门

结果为:

壶天阁 中天门 步行 200

中天门 云步桥 步行 150

云步桥 五大夫松 步行 100

五大夫松 望人松 步行 150

望人松 十八盘 步行 120

十八盘 升仙坊 步行 120

升仙坊 南天门 步行 400

南天门 丈人峰 步行 300

丈人峰 北天门 步行 200

北天门 后石坞 步行 300

后石坞 九龙岗 步行 600

九龙岗 洗鹤池 步行 500

洗鹤池 天烛胜景坊山门 步行 500

距离=3640

壶天阁 中天门 步行 200

中天门 云步桥 步行 150

云步桥 五大夫松 步行 100

五大夫松 望人松 步行 150

望人松 十八盘 步行 120

十八盘 升仙坊 步行 120

升仙坊 南天门 步行 400

南天门 丈人峰 步行 300

丈人峰 后石坞 索道 600

后石坞 九龙岗 步行 600

九龙岗 洗鹤池 步行 500

洗鹤池 天烛胜景坊山门 步行 500

距离=3740

……

运行结果显示从“壶天阁”到“天烛胜景坊山门”4条包括走法及距离的简单路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给出4条中的2条路径)。请输入选项代码cn=1..4

若输入3,则运行结果为:请输入要求最短路径的两个景点???? 若输入:壶天阁 天烛胜景坊山门则运行结果为:从“壶天阁到天烛胜景坊山门的最短径长度=3640,最短路径如下:

壶天阁 中天门 步行 200

中天门 云步桥 步行 150

云步桥 五大夫松 步行 100

五大夫松 望人松 步行 150

望人松 十八盘 步行 120

十八盘 升仙坊 步行 120

升仙坊 南天门 步行 400

南天门 丈人峰 步行 300

丈人峰 北天门 步行 200

北天门 后石坞 步行 300

后石坞 九龙岗 步行 600

九龙岗 洗鹤池 步行 500

洗鹤池 天烛胜景坊山门 步行 500

2.实验提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要学生***完成2所给实验,关键是算法问题。对于所用算法给出如下提示。

①***的存储结构,可选择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也可以用邻接表表示,根据操作需要,自行选择。②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是一个递归算法,根据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讲如何实现求从一个景点A到另一个景点B的所有简单路径。说明,因为要求所有简单路径,仅套用书本上描述的深度优先算法是不够的,需要从第一个景点A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当遇到景点B时要输出目前路径上的顶点,所以要用一个栈S来保存路径,栈元素的类型是:(弧的第1个顶点,弧的第2个顶点,行进方式,弧长)。又由于要求所有简单路径,所以在深度优先遍历时,当一个景点的所有邻接点都被遍历过后,该景点的访问标志应该从真重新置为假,且从路径栈S中删除(即删除栈顶元素)。算法如下:

void DFSearch(Graph &G,int A,int B)

{ // 用深度优先遍历找、并输出A到B的所有简单路径

visited[A] = TRUE; // 访问第A 个顶点

for (w=FirstAdjVex(G,A); w>0;

w=NextAdjVex(G, A,w) )

if (!visited[w])

{ visited[w]=TRUE; //访问标志置真

Push(S,(A,w,A到w的行进方式,距离));

// 将w纳入路径

if (w==B) //如果遇到终点

{

输出栈中所有元素,即路径

}

DFSearch(G, w,B);

//找从w出发到B的所有路径

}

visited[A] =FALSE;//A的访问标志重新置假

Pop(S);//栈顶元素出栈

}

③对于求两个景点的最短路径,利用书本上给出的迪杰斯特拉算法,也可以在第二步求所有路径时记录最短的那一条。

实验是《数据结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将起到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布置实验任务不难,主要是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泰山景点示意***[EB/OL].百度***片.

http:///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

-1&cl=2&fr=ala1&word=%CC%A9%C9%BD%C2%C3%D3%CE%CD%BC.

[3]王岁花,马巍巍.C程序设计课程中递归教学过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8,(4):78-81.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6篇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俗语云:“善始者,事成半。”成功的导语,如同一把打开语文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更是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语正好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境的作用。因此,课堂导语的有效设计,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职语文教师尤其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从而在上课伊始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一、把握导入原则

要想构思设计异彩纷呈的课堂导语,首先必须明确语文课堂导语的基本导入原则。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有以下基本导入原则。

(一)语文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说来,新奇有趣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只有课堂导语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求知。因此,语文导语设计必须要新奇。学生因新奇才会感觉有趣,感觉有趣才会乐于去学。

(二)语文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中职生正值如诗年华,普遍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内心深处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语文教师设计导语时要力求用生动、优美、诗意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要融进自己的情感,用充沛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三)语文导语设计要有知识性

为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语文导语设计还要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四)语文导语设计要有灵活性

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学情等多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合理巧妙设计导语,做到恰当得体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二、巧用导入方法

要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要有恰的导入方法和艺术。孟子说:“教亦多术矣。”设计导语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可能找到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异彩纷呈。到底选用哪一种导入方法,一般都由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语文课堂导语的常用导入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创境激情法

创境激情法,即语文教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场景、创设意境,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感共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设计如下导语: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触。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1082年),漫步长江岸边的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把酒临风,挥毫醉书,从此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震烁千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文豪坡的这篇传世佳作,观赏东坡笔下的赤壁,聆听东坡心灵的独白……

(二)故事激趣法

故事激趣法,即在课堂导入时针对中职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更加开阔,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教学《那一年,面包飘香》一文时可以设计如下导语: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名士叫公孙龙。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来见他,并向他推荐自己善于叫喊的本领。公孙龙听后就收下了这个人。没过多长时间,公孙龙和他的许多门客一起外出游玩。他们来到一条很宽的大河边,看到渡船在河的另一头,距离太远说话根本听不见。这时,公孙龙想起了善于叫喊的那个人,于是,就让那人大声叫对面的船夫。那人认为展示他技能的时候到了,就尽力大声叫喊船夫,对面的船夫果然听到了,就摇着船过来了,公孙龙对这个新收的门客非常满意。这个故事中公孙龙的门客凭借“特别的本领”而找到了工作,作为一名学历阅历都不占优势的中职生,我们将来怎样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立足?今天我们来看一个面包师走向成功的故事,从他的身上我们或许能得到一点启示。

(三)背景导入法

背景导入法,即以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先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治、经济的一些情况。中职语文教材不仅选编了很多现当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一些古代作品,甚至还有部分外国作品。现当代作品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而古代作品、外国作品就给学生的理解加大了难度。为降低这一难度,在导入时可以直接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从而引导学生更顺畅地理解文意,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如教授《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展示象棋棋盘,引导学生注意棋盘中间的两行汉字:“楚河”“汉界”。然后开始导语:大家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哪位中国历史名人的势力范围吗?他们两个人有怎样的关系呢?楚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范围,汉界是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好反映了楚汉争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当时只有十万兵力的刘邦集团是怎样与拥兵四十万的项羽集团巧妙周旋、化险为夷,并取得先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学名篇《鸿门宴》。

(四)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在导入时有意制造悬念,直接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投入到课堂中去。如教授《获得教养的途径》可以设计如下导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起来聆听大师的教诲。

另外,还有谈话导入法、温旧知新法、巧借媒介法、借题直入法等。总而言之,语文导语设计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导语设计应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有利于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可以运用一种方式,也可以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最终达到“激情”“启思”“增趣”的目的。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7篇

撤点并校***策终结建校热情

从2003年到2013年,在各方积极奔走关注下落成的众多“希望小学”,在“撤校并点”计划中被“强拆”。2003年,山西省西安市***协捐助的长安县南樊希望小学被撤并。这所学校曾经是当地村民的希望――随着村中老校舍的破败,娃娃们上学的问题是村里长期以来的心病,在多方奔走和积极筹划下,由县***协委员倡议并捐资36万余元修建了新校舍,2001年10月新教学楼终于落成。当时建新教学楼时,村里不少人都出力出工,看着娃娃们在新教学楼里上课,大家觉得非常欣慰。但在2003年,落成仅两年的“南樊***协希望小学”并入了师家小学。南樊一村、二村的孩子们四年级后就开始到师家小学就读。到新学校的这段路程大约两里路,虽然不远,但该路段连接太乙镇与韦曲镇,沿途车辆穿梭,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很让人担心。

2008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的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香港灵泉老山希望小学,在建成后不久即因撤点并校而关门,随后变成养鸡场,然后又变成了垃圾回收站。这所学校,由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捐款20万元、凯里市***府匹配15万元援建。

以公益为特色的希望小学,大都建设在边远贫困地区,正好处于撤点并校***策的实施范围之内。由于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撤点并校***策,在很多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学点被撤并的同时,各地建成了不少设施完备的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农村孩子上学不便的矛盾日益突出。撤点并校***策终于在实施十年之后宣告结束。通过这十年,该***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是全面性的。在***策实施期间,不少地处偏僻的希望小学有的也被撤并,这对人们捐建希望小学的热情造成了严重伤害。***策被终止后,这种热情的恢复是非常缓慢的――因为教育经费的增加,似乎农村地区已经不缺少教育资金了,相应的,媒体对此的关注也大大减少了。

有志之士复建教学点

2015年11月24日,宁波希望小学落成揭牌仪式在天水市清水县白驼镇童堡村宁波小学举行。白驼镇童堡村位于桐温公路沿线,距镇***府所在地7.5公里,之前有50多名学生借读于红堡镇李店小学,路途遥远,步行需45分钟,每天要家长轮流接送,上学十分不便。宁波市东南商报宁报传媒负责人在得知这一情况以后,向社会倡议,由宁波市爱心人士捐资100余万元,帮助建设希望小学。该工程于2015年7月份破土动工,11月24日顺利竣工。

这一幕与十年前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场景正好相反。如今,积极了解农村教育困境,关注希望小学建设的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是媒体人。和二十多年前一样,媒体人最先接触到农村孩子上学困难的事实,最先做出反应。发起捐建宁波希望小学的宁波市东南商报宁报传媒总经理赵杰就是这样的人。他向自己所供职的媒体呼吁,通过宁波商报向社会呼吁,使人们认识到:虽然中心校已经建设的不错,但是由于教学点被撤,山区孩子依旧上学难。

还有一类人,是有做公益传统的企业界人士。

2015年11月22日,中欧133王园希望小学捐建仪式在江苏省泗阳县洋河新区隆重举行。中欧133王园希望小学位于洋河新区洋河镇王园村,在王园校园原址上,拟新建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共计可容纳学生800余名,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由中国***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的一所世界顶级商学院,是目前亚洲唯一进入《金融时报》世界排名前十的商学院,学员多来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府及非营利组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33班的学员企业家通过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热心捐资300万元,援助建设王园希望小学。

2015年11月19日,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涂猛在北京签署了《麦德龙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麦德龙将与青基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诺在2020年前至少援建5家希望小学。第一所希望小学将落户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该工程预计于明年年初正式启动。席龙表示:“如果有需要,麦德龙还可以视情况发挥自己在食品安全上面的优势,设计一些食品安全的课程,与希望小学更加紧密地联系。”

这两类人中,企业家的目的是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注资额也往往较大,可以建较多的项目。因此,只要项目得到实施,学校的位置在哪里,企业家们往往交给希望工程的专业人士做决定。而媒体人由于曾经亲赴现场,所以发起的捐建项目往往直接对应受助地和受助人。希望工程和希望小学受到世人瞩目,从一开始正是由媒体人推动的。

希望工程精彩回顾

24年前,一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轰动海内外。黑白照片里,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对大眼睛望着前方。这张名为《大眼睛的小姑娘》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照片的拍摄者正是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谢海龙从1990年开始,用了10年的时间,行程两万多公里,走了中国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个学校的上万名孩子,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其中《大眼睛的小姑娘》成为他希望工程照片系列的标志。到2008年,希望工程达到顶峰,共收到捐款17.8亿,在全国援建希望小学7000余所,救助失学儿童220万人。2009年,《大眼睛》照片以30.8万元拍卖成交。当年,以这笔钱捐建的大眼睛希望小学在落成。

1992年3月,解海龙走进了山西神峪沟乡。那天,有风,地上薄薄的一层雪,村口土路上走着一个农村汉子。解海龙跑过去问:“老乡,这附近有学校吗?”那个人愣了一下,说:“有,跟我走吧。”过河滩,上坡,往一条沟里扎去。长长的山路上只有他和这个汉子两个人。“多远?”“不远。”汉子把解海龙的行李背在自己身上,闷头走。走了不知有多久,解海龙忍不住又问:“还有多远?”汉子说:“不远了,就一袋烟的功夫。”递给他一支烟。又递给他一支烟。半盒烟抽光了,还是没看见学校。解海龙心想:“别是个骗子吧,这荒山野岭的,他这是要把我往哪领?”不走了,解海龙生气地说:“到底还有多远?”汉子连声道歉,说他就是那个学校的老师,叫段计存,从村口到学校其实有8里地,要翻两道梁,怕解海龙嫌远不去,所以说了谎。

终于到了一个山坡上,段计存大喊:“上课了……”从不远处洼地的窑洞冒出了3个孩子。坡上有一个大磨盘,孩子们爬上去,摊开书本。段计存也从身上摸出一本书,开始上课。段计存告诉解海龙,这个村子巴掌大,只有3个该上小学的孩子,因为村子偏,离别的学校远,所以就在这里盖了一所简陋的小学校,不久前教室塌了,没钱盖新的,只好在磨盘上上课。谢海龙当场按下快门,记录下了段计存给3个趴在磨盘上的孩子上课的情景。这张照片被国内媒体广泛传播,也被美国《时代》周刊选用,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影响。

8年后,解海龙重返神峪沟,在两层的新教学楼里找到了段计存。段计存兴奋地告诉解海龙,那个在磨盘滚子上趴着的小女孩已经被选去新加坡念护士学校了。又过了6年,解海龙再次踏上了那段“不远”的山路,又一次见到段计存。此时,照片里的小男孩已经在山西娄烦县税务局当上了干部。在那块大磨盘前,解海龙给段计存13岁的儿子讲起14年前的故事,一切都仿佛那么遥远。

现状:从教师培训到专项捐助

如今的希望工程,已经从简单的捐建学校和资助学生,细化为多个具体的教育公益项目,包括教师培训和为学生提供美术音乐、体育、阅读等各类捐助的专项公益项目。

2015年11月23日,“2015山西希望小学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来自山西省十个县的100位希望小学及部分农村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接受了由当地***门组织、希望工程出资的专业培训。11月24日,这些教师还接受了公益体检。此次培训课程是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对山西省农村地区教学进行调研后科学安排的。课程设置有专业培训、心理培训和素养培训等内容,均为公益授课。授课教师为省教学能手及一线教育工作者。

希望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缘于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们,看到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而教师质量低和教学能力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地区师资培训为主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各项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化。通过培训,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得到提升,最终,至少使项目实施地的农村孩子得益。

由于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少有像样的体育设施,无法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希望工程推出快乐体育项目,通过社会捐助,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配备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器材,培训学校的体育教师,支持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学习

街角的祝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街角的祝福10篇,内容包括街角的祝福配文案,街角的祝福表达的情感。“多少个秋,多少个冬,我几乎快被治愈好……”秋去冬来,女孩的伤几乎快要痊愈。只是听到他的名字亦还会心动。却不曾想会在同一个街角遇到他,和,另一个她。女孩的

学习

英语八下知识点小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八下知识点小结,内容包括八下英语仁爱版知识点总结,外研社八下英语知识点归纳。1、人际功能理论的应用人际功能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本文拟人际功能来分析T酬8的阅读语篇。Hal

学习

岁暮归南山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岁暮归南山10篇,内容包括岁暮归南山十首,岁暮归南山。4、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张义方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

学习

短歌行朗诵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短歌行朗诵10篇,内容包括短歌行朗诵100首,诗歌朗诵短歌行。一、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读诗歌要注意断句,不能读破,该连在一起的要连在一起读。另外,注意停顿的长短,在需要长停顿的地方不做短停顿,在该短停顿的地方不做长停顿。还要注

学习

会长大的幸福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会长大的幸福10篇,内容包括会长大的幸福分享文案,会长大的幸福配文案。一、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应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最终追求。早在2006年,***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

学习

机电自动化技术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自动化技术,内容包括机电自动化基础知识,机电自动化技术大全。2.1智能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了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以及技术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是人

学习

汇报工作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汇报工作10篇,内容包括落实情况汇报十篇,思想汇报主题共十篇。三忌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在汇报工作时,难免会遇到突然提问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认真听对方的问题并思考好答案,切忌答非所问,自说自话。有时,提问者出于礼貌不方便打断

学习

气象谚语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谚语10篇,内容包括民间气象谚语,气象谚语集锦100条精选。(1)星星眨眼,有雨不远;(2)太阳笑,淋破庙;(3)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4)大华晴,下华雨;(5)月亮胭脂红,无雨即是风;(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7)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8)

学习

黄生借书说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黄生借书说10篇,内容包括黄生借书说的原文与注释,黄生借书说文言文节选阅读及答案。“我把这套房子起名叫‘式天斋’,它是寓所,也是书房。”黄奎章说,其中的寓意是希望“天人合一”,“读文字之书,会自然之心”。“只要愿意来,大门

学习

赞美祖国的句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祖国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赞美祖国腾飞的句子,赞美祖国山河的句子。3、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4、奔腾的长江翻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着深情的马头琴声。华夏儿女向祖国母亲致意!5、月是华夏明,

学习

利润率计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利润率计算10篇,内容包括利润计算公式大全笔记,营业利润率计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一起看月亮爬上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一起看月亮爬上来10篇,内容包括看月亮爬上来经典歌曲,有关一起看月亮爬上来的文案。曾经,我们一起看月亮爬上来远远地看见一轮月亮你笑嘻嘻地说我比你大,要听话喔我噘着嘴大三岁而已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你看着我,哈哈大笑曾经,我们

学习

关联词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联词语10篇,内容包括关联词语句汇总,十种关联词语分类大全。二、联系词语的近义词干系[gānxì]接洽[jiēqià]相干[xiānggān]三、联系词语的造句1、我们应注重事物内在的联系。2、我们和姑妈家的联系已经中断好多年了

学习

忘不掉的伤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忘不掉的伤10篇,内容包括忘不掉的伤姜育恒,忘不掉的伤的文案。(二)别人都叫我齐天大圣,几乎所有生灵都对我有深深的畏惧,可除了观音,没人知道我心里有一滴永远抹不去的泪。(三)刚开始,玉帝只封我为弼马温——一个不起眼的无名小卒,他

学习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模板,内容包括人教版新型玻璃教案,新型玻璃的教案设计。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

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孔子拜师教学设计题答案,孔子拜师详细教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遭遇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我认为把握这些生成性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课前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牢记本课的教学要点。例如

学习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春雨的色彩,春雨的色彩教学方案。一直以来,委、***府高度重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科学管理等有效措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同时,我们

学习

假如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假如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假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很强,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但是有部分学生画画不够大胆。三

学习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等奖,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静影沉璧月光如银月光似水月光照水水波映月3.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二泉的美景,那么年幼的

学习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梦想的力量作文教案,梦想的力量教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我国重要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中职教育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随着

学习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教案10分钟。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体会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2.分析理解插叙的作用。教学

学习

郑成功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郑成功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郑成功教学设计最新4篇。还在师范学习的时候,郑宇昌就对艺术有一种偏执地爱好。在校期间,他的国画作品曾在师范类艺术比赛中荣获湖南省一等奖。凭着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