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大的幸福篇1
[关键词]校长;幸福学校;幸福教育;实用指南
2012年11月,中国***“十”提出,“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也指出,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这些标志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幸福社会建设迈向新的时期和高度。因此,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就成了深化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也成了校长办学新的追求。应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之约,我们出版新著《幸福教育实用指南——全员必读手册》。下面择要与校长朋友交流、商榷,以引发对建设幸福学校、深化幸福教育做更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一、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应先让学校幸福起来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最终追求。早在2006年,***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2011年“六一”前夕,***做出重要指示,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同年“两会”上高度关注“幸福中国”,并将“让人民更幸福”确立为中国***府未来工作的主题;同年9月***“开学第一课”聚焦“幸福”主题。2012年“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再一次汇聚成一个声音——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在***的“十”报告中,***中央号召“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同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成了重要的民生诉求,以及新时期的重要命题。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亿万家庭和数亿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同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因此,建设幸福国家、幸福民生,校长必须先让学校幸福起来。《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当前,应试教育远离教育的人文本性,其教育过程与人性和生命严重脱节,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把教师变成燃烧殆尽的蜡烛,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近年来,多地区出现高考前后集体撕书的现象,呈现出蔓延之势,映射学生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也流露出对幸福的渴望。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我们的孩子依旧在“苦学”中挣扎。因此,倡导幸福教育,先让学校幸福起来,不仅是国计民生的需要。更是***学生和教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幸福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对幸福的理解有众多说法。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它,给它下定义、分类,但总还是能抽象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和规律。比如,幸福是一种愉快的心情,即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是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瞬间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现状的满足。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快乐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以发展和进步为支撑的。真正的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眼前与长远有机统一的内心平衡。教育的最大幸福莫过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因此通俗地说,幸福教育就是在幸福中开展教育,在教育中体验幸福;通过教育创造幸福,通过幸福促进教育。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幸福教育就是为幸福人生奠基。其根本宗旨和使命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为此,幸福教育提出如下纲领:一是以人为本统全局。以人为本是幸福的灵魂。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强调尊重人、***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彻底扭转把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局面。二是积极心理打基础。积极心理是幸福的支点。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人们无法改变先天遗传,但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控制自己能掌握的心理力量。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的积极心态是幸福的有效调节机制。三是优良品德把方向。优良品德是幸福的先导。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从而形成教师爱岗学生乐学的良好教风学风,保证教育沿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四是快乐有成促发展。快乐有成是幸福的真谛。要把学校办成师生精神的乐园、教学相长的高地,出名师、育英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让学生快乐地学、学有所成,开创美好未来。五是自主劳动添动力。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让学与教成为“真正自由的劳动”,而不是体力摧残和精神折磨;让师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人,而不是教与学的奴隶,充分体现和体验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是轻负高质、克服厌教厌学的法宝,是提升幸福感的动力之源。六是满足特需保公平。满足特需是幸福的天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保证每个兴趣特长得到张扬、个性得到发展,既是对教育公平的考量,也是幸福感的保底。因此,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还愿每一个家庭,促进每个师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七是安全健康作保障。生命健康是幸福的本钱。身心和谐、人格健全是幸福的生命线。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幸福教育的主题和主线:提升学生、教师的幸福指数
提升学生、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幸福教育的主题和主线。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它既能诊断个体或群体的幸福感程度,也能揭示幸福的结构要素,指明努力改进的方向。
幸福教育是师生双边的互动,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我们研发的幸福指数针对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聚焦幸福教育的表现和途径两大方面。在幸福教育的表现方面,教师和学生幸福感包括知足体验、身心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自力自主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良好人际体验等维度。在幸福教育途径方面,教师获得幸福的途径可归纳为职业认同、职业交往、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社会支持、身心健康等维度;学生获得幸福的途径包括角色认同、人际交往、学业成长、学校管理、重要他人的影响、身心健康和亲社会行为等维度。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发出“幸福指数透视分析系统1.0(HappyIndex for Penetrating Analysis System 1.0,HIPAS1.0)”,经过编程后,既可以提供个人和群体的教育幸福指数,还可做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幸福指数对比。有助于群体及早对“不和谐”个体给予及时帮助,以及不同群体间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计算个人或群体在幸福教育不同途径上的指数差异,还可找出幸福的缘由,并据此提出提升幸福指数的对策。将其与调查问卷主观评定结合起来共同使用,可实现显性评价和隐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育幸福指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课堂是幸福学校的主要窗口,也是提升学生和教师幸福指数的主阵地。幸福课堂建设和评价也有其自身规律和科学方法。我们采用世界先进的视频研究方法,借助行为观察分析系统,对照“幸福课堂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对收集到的课堂视频资料进行科学的精细化分析,梳理幸福课堂的基本环节,归纳提炼幸福课堂基本规律,初步破解幸福课堂密码,研发出“幸福课堂行为观察分析系统1.0”,不仅可以提供课堂整体幸福指数的评价,还可通过计算幸福课堂各级指标上的幸福指数,找出某节课的亮点与需改进之处,提供课堂整体幸福指数的提升策略。此外,通过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筛选,系统可自动将所关心指标的对应视频场景编辑到一起并加注解说明,有助于一线教师相互之间对课堂进行研究、观摩,以及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改进。
四、幸福教育的重心和精髓: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重心在课堂,关键要抓好抓实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和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为中心”的师本课堂、教本课堂,幸福教育主张“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学本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任务驱动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形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动活泼学习,一改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等落后被动的传统,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活力,发生根本性变革。
幸福课堂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为“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这也是幸福教育的真谛和精髓。爱教、爱学是动力,会教、会学是策略,教会、学会是效果。一是爱教爱学。首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正确课堂观,坚持学生中心,注重激活右脑,突出赏识导向,强化寓教于乐;其次,推行“阿克斯(ARCS)动机”教学模式,A-attention:引起注意;R-relevance: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贴切性和相关性:C-confidence:通过成就增强自信;S-satisfaction:对学习效果满意。通过“阿克斯动机”教学模式提高动机和兴趣,减轻心理负担;通过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提高效能和个性化水平,减轻课业负担。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幸福境界重新回到师生心中。二是会教会学。首先,坚持最优教学的63l原则,即学生自主学习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60%左右,合作学习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30%左右,教师单向精讲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10%左右。根据实际课型可灵活掌握原则,让学生当课堂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次,落实轻负高质课堂学习5+2环节,学生主动自觉并高效执行前测(pretest)、探究(probe)、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后测(posttest)5个环节,亦称课堂5步(5P)法;同时,精通课前预习(preview)和课后改进(provement)2个环节,确保课前、课中和课后一条龙效益最大化。三是教会学会,即达到高分高能高分就是当堂达标测验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高能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同类问题上,能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幸福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群体探究,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百家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质疑。学生表现出我能行、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主、自信、自强。学生体验到无边的遐思、闪光的追问、新奇的创造、自发的兴趣、情感的共鸣、观点的碰撞、灵感的激发、潜能的释放、个性的张扬。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成长的温床、精神发展的殿堂。
五、幸福教育的基石和台阶: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如果说“生动活泼学习”主要靠课堂,那么“健康快乐成长”除了课堂以外,还必须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充分发挥学校和班级的作用。
不论是办幸福学校还是创幸福班级,让“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幸福课堂都是重中之重。“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自然也是基础的基础。不论是办幸福学校还是创幸福班级,积极向上的心理和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塑造积极心理是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的共同基础,要重点培养认知、情感、人际、公民性、节制和卓越等心理力量,构建幸福的心理调节机制。同时,还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校和社会环境,校园的标志、氛围以及家校社会的支持和评价、社会赞许、人民满意等,都构成幸福学校的外在诱因。
除此之外,建设幸福学校重在营造幸福文化:一是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把学校办成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师发展的精神乐园;二是行动计划,重点是近3年5年的行动纲领、共同愿景和科研引领:三是组织管理,强化人文关怀、合作分享和公正公平;四是满意度,体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综合满意程度。
建设幸福班级要着力凸显四点:第一,爱心文化是幸福班级的灵魂。分精神和物质方面,通过理念、班训、班歌、班风以及标识和环境集中体现“爱心”:第二,和谐结构是幸福班级的支柱。通过班组和团队团体构建,彰显“爱”、生成“爱”和分享“爱”,从而形成团结有力、朝气蓬勃、齐心协力、生机盎然、张扬个性、满足兴趣特长、放飞梦想、受人尊重、令人向往的班集体;第三,快乐成长是幸福班级的阶梯。主要通过发展规划、自主自治、主题活动、班级成绩、班级特色、班级声誉集中体现班集体在快乐中的进步。
六、幸福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平台;集团办学和校际联盟
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固然是推进幸福教育的主要路径和平台,但规模化推进幸福教育还需另辟蹊径,集团办学是规模化推进幸福教育的最佳平台。我国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各校基础、水平和特色也不尽相同,发挥优势,一校多区的集团办学有利于统筹兼顾、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体制、强化保障。因此,集团办学是又好又快发展幸福教育的理想选择。西南幸福教育实验基地,即重庆天台港小学,闯出一校五区集团办学开展幸福教育的新路。通过一年多努力,幸福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成了全国集团办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先行者。《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分别报道,引起广泛好评。幸福课堂校际联盟乃是区域层面更大规模推进幸福的有效平台,宁波鄞州综合改革实验区成功建设由14所核心学校和30多所培养学校组成的幸福课堂校际联盟,取得显著成效,鄞州幸福教育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的推介。
会长大的幸福篇2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0-03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校长应对本校优秀的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并融入与时俱进的新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当前,“走特色办学之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各校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特色办学?学校怎样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究其本质,是打造校园文化,建立一种核心办学理念,形成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它激励着学校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使其转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方能使学校展现出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的魅力,最终实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目标。
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在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经过对学校历史的追溯,反观当下的教育,进行深度的学习与思考后,提出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该校特色办学的经验,探讨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围绕“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落实“师师有特色,生生有个性,人人有发展,让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家长幸福地合作”的办学目标,该校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逐步进行特色办学的实践。
一、实施幸福管理——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
幸福管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者感到幸福,二是管理的过程要科学民主,三是要让师生感到幸福。壮志路小学提炼出了幸福观四要素,即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投入的角色、充实的精神,四者共同发展才是幸福的人生。作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分数最大化,而是追求进步最大化。
学校以“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为管理的行动指南,坚持行***管理例行制度(教代会、周一行***例会、干部民主评议等),实施教师阳光幸福评价工程(制定《德能勤绩考核细则》、《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班主任考核办法》、《教师幸福成长手册》等),用心打造优秀的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在和谐的管理氛围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学校积极推行校园情感管理,推出“四个一点”幸福管理策略,促进教师幸福地工作。一是“柔一点”,少一些掷地有声,多一些春风化雨;二是“暖一点”,少一些生硬僵冷,多一些人文关注;三是“粗一点”,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个性张扬;四是“活一点”,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宽容理解。“四个一点”的幸福管理策略,给予了教师乐业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自我评价反思与调节校正的空间,让教师们感觉到被人尊重、被人关心、被人理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功能,以“关爱”为轴,以“团结”为面,以“活动”为桥梁,使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真正呈现“人心和顺、事事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全校教师体验到人际和谐的幸福。
二、塑造幸福校园——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
根据学校的布局,围绕“幸福之花处处开”的思路,利用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精心设计和打造学校的幸福内涵的外化环境,塑造“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的幸福校园。在校园、文化长廊、楼道、教师办公室及教室悬挂师生们收集和创作的幸福格言、文章及书画作品,通过营造浓厚的幸福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回家的感觉,感到幸福满满。
开展“幸福大家谈”活动,利用幸福格言征集活动,讨论“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如何创造幸福”等话题。以“追问幸福”、“寻找幸福”、“创造幸福”为主题布置楼道和班级墙面文化。“寻找幸福”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历史的沿革感受来自***和***府以及社会的点滴关怀。每个学期末都开展“幸福一刻,温馨回眸”、“幸福故事大家讲”活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宣讲幸福故事。举办教师沙龙,让教师们以“我们的幸福是什么?”为主题撰写文章,并集结成册在校内传阅。
创编幸福校歌《幸福成长的乐园》,在原校歌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歌歌词,请专业人士谱曲。创作幸福校标,在原校标(木棉花:代表珍惜眼前的幸福)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标***案。
三、涵养幸福教师——心态阳光,博达仁爱。成就学生
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来学生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让学生感受幸福?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除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以外,唯一可以送给他们的,就是幸福了。校长应把幸福送给老师,让老师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老师应把幸福送给学生,让学生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壮志路小学的做法:一是实施“阳光心态工程”,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举办教师阳光心态系列讲座和沙龙,举办教师心理辅导及健康知识讲座,引导教师读己(了解和疏导自己,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读人(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等),帮助教师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二是加强师训工程,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开展读书活动,专门放假让教师读专著,进行“书香教师”评比,开展基本功的训练和展示活动,让教师写教育故事并在全校分享,开学组务会讨论“幸福格言”,平时发放“精神课间餐”,宣传校训、校标及幸福教师打造的标准等,让教师博达仁爱。三是要求教师认真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提升自己,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让学生每天的成长成为教师幸福的理由,在成就学生中使教师成为幸福的研究者。
四、打造幸福课堂——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立足学生幸福地学,壮志路小学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优质的幸福课堂。提出幸福课堂有两个层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是幸福课堂的低级层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拥有个性和特长,是幸福课堂的高级层次。
学校一是以“六化”互动引领“幸福课堂”。要求做到:教师备课团队化,学生预习问题化;教师上课互动化,学生上课参与化;作业布置生本化,学生练习多样化;教师辅导个别化,学生复习及时化;教师实验标准化,学生实践生活化;教师评价多元化,学生反馈常态化。二是以课题研究助建“幸福课堂”。通过学习“211”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点评与拓展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巩固不少于10分钟)和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学习研究,大力推行教改实验,坚持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形成打磨课堂、展示课堂的浓厚氛围,让师生踏上轻负高效的“幸福课堂”之旅。
学校还把“让孩子堂堂课都有笑声”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之一,让每节课都走向优质教育,师生在其乐融融中,教学相长。学校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为抓手开展小课题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研究解决一小点,如此循环往复,总结成果,召开成果推介会,让教师充满幸福地成长。最终,形成一套幸福课堂的构建标准。学校还积极创编幸福课中操(即幸福醒脑操),该操根据“五指操”以及中医的按摩原理,集合集体的智慧,同时外请专家指导创编而成。该操能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疲劳感。
五、培养幸福学生——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
学校以幸福教育为主题,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朝着成为“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的壮志学子而努力。学校主张教育孩子:有德自然香,有责记心上。谨记德行六字真言:不伤害、不妨碍。不伤害、不妨碍,不做让人痛苦和讨厌的事,事前思考,事后反省,这就是有德行的人。我们的孩子不伤害、不妨碍自然,就会珍爱生命;不伤害、不妨碍社会,就会热爱生活;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就会主动学习;不伤害、不妨碍老师,就会尊敬师长;不伤害、不妨碍同学,就会团结同学;不伤害、不妨碍家长,就会孝敬父母;不伤害、不妨碍自己,就会积极向上。时刻牢记责任心口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
围绕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开展了以“在敬净静中幸福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利用校会开展“小故事大道理”活动;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新闻播报、名人回忆录播报、校级优秀作文播报等活动;开展“经典分享,阅读传递,好书献母校”活动;每周二下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分级分组,保证人人有组,生生有活动参加,学校编印校本兴趣小组活动教材;“六一”前后开展“壮志幸福成长文化展示周”活动;每个学期开展背古诗比赛;春季学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秋季学期开展爱科学月活动;开展以“走进水街文化”为主题的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创“寻找幸福”、“幸福讲坛”、“幸福花开”校刊,评选“幸福班级”,表彰“幸福之星”……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篮球运动是壮志路小学最强的运动项目,近十年来曾经两度获得南宁市篮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学校继续重点抓篮球训练,每班每周开设篮球课上课时,自编篮球校本教材,定期组织班际间的篮球比赛,让学生毕业时“人人会打篮球”。
六、培训幸福家长——有德行,有责任,有真爱,有信念,有智慧
依托广西立体化实验课题,学校开展“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南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和提升家长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水平,使其主动地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经过了一年来的努力实践,学校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各班的班风和学风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教育方法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度逐渐提高,家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些单亲家庭、“教育困难”家庭得到了很好的帮扶,家庭教育的环境得到了实质上的改善,“合作式学习型家庭”已经初具规模。家庭的细微改变,成就了孩子的大变化、学校学习氛围的大变化。
学校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区、市妇联乃至全国妇联的领导都曾经亲临学校参观和指导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立体化”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以及国家“家庭教育”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的现场会在壮志路小学成功举办,充分体现出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随着各种实验活动的不断延伸,学校将研究制定出有学校特色的各项实验成果手册,让家长也树立目标、发展自己,感受到获得成长的幸福,使“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会长大的幸福篇3
1 开展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丰富。为何有些学生还感觉不到幸福呢.有的学生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有厌学、孤僻、忧郁、自卑等,当孩子有心理阴影时,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甚至酿成悲剧。可见,加强对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份,刻不容缓。
2 让学生认识幸福
幸福是什么.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在2011年9月1日上午,我和全班学生一起收看了由***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幸福”。我让学生们写观后感,不少学生用了名人的话语理解幸福。如成龙的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邓亚萍:“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杨利伟认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李娜感悟到幸福来自于超越。也有学生写孟佩洁的故事:“她在八岁那年,养母因重病而双腿瘫痪,养父却离开了她们。而她却用弱小的身体照顾养母。每天给她揉脚30分钟、活动筋骨,更换尿布……到了晚上9点钟才能做作业,虽累而她却感到非常幸福。她认为奉献,感恩,能天天见到妈妈就是幸福。她的故事让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阅读着学生们热情洋溢的字句,让我感受到娃娃们满含对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殷切期盼,期盼着能得到幸福,期盼着能给予别人幸福。
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了幸福观教育,在第一周的主题班会上,确立的内容是追求幸福。学生们个个踊跃上台发言,说出了快乐、悲伤、收获与失落,有些学生还在台上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感受到其实幸福就在身边:能坐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就是一种幸福,每天有饭吃有衣穿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接到爸妈的电话也是一种幸福,有同学、朋友的帮助就是幸福……学生们歌颂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幸福就是一种心境,幸福更是一种感觉。我告诉学生:“人生只要活得真实,用宽容之心待人,幸福就会永远的存在,就会为我们的人生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
3 家校合作开展幸福观教育
半期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学生们的心情很复杂,尤其是学困生们更是忐忑不安。我在家长会上点名表扬很多学生,没有点名批评任何学生。借用于丹教授的话深情讲述: “成绩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但成长是一个贯穿生命的过程;成绩提供了一个确定性的价值,而成长蕴含着各式各样不确定性的内涵;成绩它只是一个外在的评价,但成长相关于时时刻刻内心的感受;成绩是个标准答案,但成长是一道多选题。”于丹认为,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是她作为老师,作为母亲的多年体会。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告诉家长们首先要让孩子感到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要关注学生分数以外的品质,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学会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快乐……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让家长们认同,让他们以快乐的心境去对孩子进行幸福教育。
4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幸福教育
会长大的幸福篇4
——题记
一、幸福在哪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好好生活,追求梦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追求者,步伐停止,幸福在哪里?
也许我们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虽然生活对我们而言,体会还不是很多,但是,幸福的根源或许真的来源于生活。
我是一名寄宿生,寄宿学校早上起床的时间会很早,习惯成自然,以致于在周末放假时,亦是如此。又是一个大周末,早上,暖暖的阳光一照,本来就缺乏睡眠的眼睛再加上瞌睡虫的作用,根本睁不开,更别说起床。妈妈来喊我吃饭,一遍,两遍,三遍……见还不动,妈妈只好把饭温在锅里,等我起来再吃。而我呢,也只有到睡足了,才会懒洋洋地下床……这种温馨的情境持续了好长时间。然而,去年妈妈外出打工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每一次周末,总要把闹钟放在床边。每次闹钟响起,如同恶梦惊醒。而闹铃声远没有妈妈的声音温柔、悦耳。对我来说,听不见妈妈的呼唤,总觉得一天之中少了一样东西,有点儿不适应。人世间再美妙的音乐也比不上妈妈的呼唤,难道妈妈的呼唤就是幸福?
二、幸福在路上
幸福是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孕育着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幸福的花瓣属于谁,就看是谁先来采摘;幸福是太阳,每一束阳光都照射到人们的身上,看谁懂得把握,那么,幸福的阳光就属于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着时光的流逝,我已匆匆走过十九年。我长大了,开始慢慢地观察生活,想做生活的守护者,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生活。真的有那么点不想长大,长大了,会受到父母的批评;长大后会叛逆;长大后有烦恼;长大后还会因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而自责。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或许这时的我还不够幸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幸福在等我,因为幸福在路上,我要学会等待。
三、幸福在身边
幸福不用众里寻他千百度,它就在你蓦然回首时。许多人都曾执着地追求幸福,寻找幸福,为了追寻幸福而不惜一切。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幸福是老师给予的。老师天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很辛苦。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学会发现,发现老师给予的获得知识的幸福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幸福是父母给予的。父母的爱,是全天下最无私、最无微不至的爱。,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会百般地疼爱你。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的无边的幸福。
还有亲人、朋友给予的幸福……
幸福是港湾,当你停船靠岸时,它会抚平你的忧伤,让你心情舒畅,因为它就在身边。
幸福很遥远吗?幸福又在哪里?
希望告诉我:幸福在路上。
梦想告诉我:幸福在身边。
未来告诉我:幸福无处不在,只有自己发现,才会拥有身边的幸福。
会长大的幸福篇5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小组辅导;行动研究
〔中***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1-0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教师是幸福的职业,但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
在近十几年,国内外开始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国内专门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成果较少,且多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一些相关的国内研究侧重于现状的描述,大都归结于外在的因素,较少考虑教师个人心理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因素;目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开展。
就以上研究涉及的空白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教师幸福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幸福感的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以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二、研究历程
(一)调查研究阶段
2005年6~9月,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所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的285位教师进行了职业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程度的调查与分析。职业幸福感的测评采用问卷调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采用国外的人脸量表,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总体感受;后一部分采用开放式问卷,了解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社会支持的测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用以评价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调查,对我区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有了一定了解。结果如下:
1.我区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超过一半的教师能体验到幸福感,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处于混合的情感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体验不到幸福感”。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2.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和工资的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自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使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的繁琐机械;薪酬和自己的付出不相配;学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所付出的努力;自己很少获得成就感,教育学生的难度越来越大。
3.职业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在主观上能否体验感受到这些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起着重要影响。
(二)课题组成员自身幸福成长阶段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们一开始并不清楚应该怎样着手去开展研究。申报课题时有三所实验学校,但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层面去做。作为一个区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除了与试点学校合作,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作一些改变外,有更多可为空间的是教师主观心态的改变。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在主观上能否体验感受到这些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起着重要影响”这一调查结果,对我们后期的行动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在区级层面上怎样来构建教师的心理保健支持系统,从而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那么,这样一个支持系统,又应该有怎样的团队来支撑它呢?在不断的讨论和反思中,我们慢慢明晰了思路,开始着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教师心理保健支持系统中建设支持团队。
在这一阶段,我们行动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其一,使课题组成员自身获得幸福成长。如果说我们研究者自己都没有使自己幸福起来的能力,自己都体验不到幸福的感觉,我们就无法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其二,提高课题组成员设计和主持活动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5次活动,分别由不同的人主持和设计。除了一名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和一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外,其他三位都是2005年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我们希望能使一个团队获得发展,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其三,初步形成教师幸福成长辅导活动方案,为后一阶段研究提供思路和活动资料。
2006年9月~2007年9月,1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作为首批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和探讨成员,开始了寻找教师职业幸福感之路。一年中,我们开展了五次以工作坊形式的小组活动,有很多次的小聚会,还有最后一次对自己一年来的心理历程的成长性反思的分享活动。《寻找幸福,我们开始行动》《生命,幸福的起点》《工作,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人际支持》《幸福,在于放下》《幸福,在于传递》《幸福,在于分享》七篇行动实录,以不同的视角呈现了我们这个阶段走过的探索之路。在活动中,我们有很多开心活动、开心的笑容,也有面对伤痛时的相互陪伴,还有静静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一起探寻幸福之路。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的团队开始向幸福迈进。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和感受到幸福,如何向全区的教师传递幸福的力量。经过课题组反复思考和讨论,2007年9月,在教育行***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开始筹建区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
(三)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创建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创建,为有幸福成长需求的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教师的主观支持来提升职业幸福感。在实践中主要从三方面创建平台,提供支持。其一,在全区范围内组建“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小组”,帮助组内教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更多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同时,课题组除面向全区教师提供活动外,也会有计划地向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活动。其二,由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对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个别辅导,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其三,建立教师幸福成长信箱,服务全区教师。
工作室主要采用小组辅导的方式。每学期1期,每期20人左右,共六次。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活动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区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工作室)和固定的主持人。活动主要由两名有经验的课题组成员主持,每期由课题组的一名青年教师做助手。活动以课题组成员在自身幸福成长阶段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为蓝本,重新整合,更系统、更连贯。
小组辅导活动主要帮助教师通过调整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与自己、与家人、与工作的关系来统整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幸福成长,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至今,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期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活动,其中首期和第三期是面向全区教师的,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第二期是应某学校需求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每期的活动设计大致相同,根据成员的变化有一定的调整。通过实践的探索,我们最终形成了爱生活、爱自己、爱家庭、爱工作和人际支持系统五大主题活动。见下表:
在五次主题活动结束后一个月,我们安排了一个温馨的告别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分享参加幸福成长小组的成长和体验;二是在结束前重新感受团队的力量,获得支持与信心;三是在温馨场景中告别团队,走向幸福生活。
三、行动研究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支正在迈向幸福的团队,成为在区级层面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课题组成员自身幸福成长阶段,组员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幸福成长路上迈开了可贵的第一步,在追寻幸福的路上,我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一起前行。在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创建阶段,团队通过不断实践,传递幸福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从课题组成员的一些感悟中,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团队的成长:
在团队中,我们努力地以他人为镜,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学习好好地爱自己;在团队中,我们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进行沟通,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团队中,我们彼此依靠,探讨专业的发展、在学校中的作为以及寻找工作的价值和成就;在团队中,我们学习如何更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团队中,我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鼓励,感受到支持,感受到幸福。(小京)
(二)参加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小组的教师们,正在经历着改变和成长
通过一个学期的系列辅导活动,通过团队的建设和支持,教师们对生活的态度,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工作的关系都在发生着改变,能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更强地感受工作中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通过人际支持系统的整合,来帮助自己幸福成长,提高了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从教师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改变和成长:
在忙碌中我们没有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内心,爱自己吗?也许我们都太亏待自己,总在忙碌着照顾身边的人,而独独忘了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好好爱过,又如何能很好地爱别人呢?(小桃)
观看“老师的启示”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而且欲罢不能。老实说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落泪。我知道那时我内心深藏的某部分被触及了,或许我永远找不到答案,但就让它在内心的一角待着吧,我相信它会在某些时刻“挺身而出”的。(小米)
会长大的幸福篇6
关键词:幸福教育;现状;成因;对策
一、学生缺乏幸福感的现状与成因
(一)家庭教育缺位使青少年“身在福中不知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福清哥”经过奋斗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一代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兄弟姐妹众多,童年时参加过劳动,品尝过生活的艰辛。致富之后,他们再也不愿意自己的“独苗苗”重复当年的辛酸。特别是,许多“福清哥”远涉重洋,出国打拼,留下众多的“留守孩”,呈现出“隔代教育”这一怪异现象。家庭亲情的缺失使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关爱,幸福感从何谈起?在多次家长会上,我都大声疾呼:年轻的家长们,别挣了票子,扔了孩子啊!然呼者忡忡,应者寥寥。
(二)学校教育的错位使青少年缺少幸福感
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在现阶段,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压力直接转嫁到青少年身上。虽然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但众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旧偏重于学习成绩,分数依旧是命根,也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幸福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到了周末、寒暑假,众多的补习班、特长班蜂拥而起,孩子们也一天不得放松。处在这样压力环境之下的青少年又能有多少幸福感?
(三)网络媒体误导造成青少年幸福观扭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因素,那就是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连新闻媒体也一味追捧观众口味,电视台刮起选秀风,相亲节目创收视率新高。在节目中,一些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幸福感的粗俗告白,对成长之中、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幸福观将直接造成误导。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成为诱发事故、滋生犯罪的温床。缺乏家庭亲情的留守孩更是将网络游戏当作精神寄托,有些还因迷恋网络而去敲诈、抢劫走上犯罪道路,直接造成了青少年的不幸。
综上所述,还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既是当前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对策思考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需要我们挖掘资源、探索提升、实践体验,经过多年研究,我们终于参破了幸福密码――“12345”。一二三四五,我们找幸福。
“1”坚持“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
“2”抓住两个关键:(1)关注学生幸福,培养幸福感;(2)关注教师幸福,提升精神生命。
“3”把握终极目标:(1)人人幸福;(2)家家幸福;(3)社会幸福。
“4”形成四种合力:(1)以教师为主导;(2)以学生为主体; (3)家校积极配合;(4)社会广泛参与。
“5”实施幸福教育的“五种途径”:(1)构建幸福校园;(2)彰显幸福文化;(3)打造幸福课堂;(4)成就幸福教师;(5)培养幸福学生。
(一)幸福校园:以人为本、和谐温馨
1.创设环境,营造幸福家园
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在校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幸福文化元素。面向东方的半环形大楼,象征海纳百川的胸怀。教学楼一楼国学经典走廊《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引导学生亲近经典、感受经典。各班级门口的墙壁上统一装饰精心选择的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时时刻刻与文化相伴,与书籍为友。这些“会说话的墙壁”,营造优美的读书生态,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丰富思想,提升精神,获得幸福感。
2.和衷共济,创建和谐教师群体
和谐的校园才是幸福的校园。校长作为幸福校园的引领者,要以深邃的目光、先进的理念、宽阔的胸怀,影响师生达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对干部管理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只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行***班子在工作中求大同,存小异,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在激情创业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3.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指数
虽说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充分讨论出台了《教职工管理条例》,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在执行过程中刚柔相济,既讲原则,又讲人文。同时通过教代会、家委会、年段组长会、新教师会、学生代表会等多种渠道倾听各种声音,呈现令人欣慰的人文环境。在我们的倡导之下,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同手足,如“三八妇女节”,男教师为女教师包饺子,做勤务员。又如游老师家遇不幸,长期患病的丈夫突然去世,全体教师伸出温暖之手,抚平心灵创伤,解决实际困难。老师们说:在这里很开心,很有幸福感。
4.凝心聚气,憧憬幸福未来
我校“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和谐规划未来”,以“五年规划三步走”为发展战略,构建一个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发展愿景。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将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融合一起,树立起主人翁的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憧憬美好前景,奔向幸福未来。
(二)幸福文化:清新雅致、书香飘溢
1.学千年儒家文化,做当代幸福少年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巴黎宣言》中曾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我们开展“学千年文化,做幸福少年”活动,在国学传承中感受幸福。举办读书节,学习《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中国古代24孝子故事》等。开展“六个一”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访一访、查一查、写一写,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了解孔子生平、办学思想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感恩活动、“一周护蛋体验”等,让儒家“仁义礼自信”文化精髓感染、熏陶、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幸福。
2.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
通过让师生读书养气,丰厚底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幸福校园文化。2010年,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又整体规划和建构了校本教材――《古诗文经典选读本》,我们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低年级“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从易到难,从少到多”;高年级侧重“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境”。通过举行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美妙经典的穿梭中体验幸福。
(1)“晨读经典”――书声琅琅,在书香中打开崭新的一天。
(2)“午间阅读”――积少成多,在书香中与大师进行对话。
(3)“课前一吟”――读而常吟,在书香中释放纯真的情怀。
(4)“古诗天地”――徜徉沃野,在书香中走入经典的殿堂。
(5)“子午书简”――培养情趣,在书香中呼吸学养的芬芳。
(6)“读书交流”――思维碰撞,在书香中催生萌发的智慧。
(7)“读书笔记”――读书留痕,在书香中感悟语言的内涵。
(8)“***书推荐”――资源共享,在书香中品味经典的美好。
(9)“亲子共读”――促进亲情,在书香中追寻幸福的教育。
(10)“诵读比赛”――语言流淌,在书香中演绎经典的深博。
(11)“书画展示”――墨韵挥洒,在书香中寻找多彩的童年。
(12)“节日读经诵典”――读诗会文,在书香中传承中华文化。
3.在校园文化体系建构之中培育幸福观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只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我们提倡多一份特长就多一份获得幸福能力。组建学生兴趣小组、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达人秀、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学生个性和特长。创建校史展览室,创作校歌、校训(独特、有内涵),形成学校精神,从而产生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增强幸福能力。
(三)幸福课堂: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1.改变学生角色,成为幸福的小主人
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幸福课堂”。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发展的幸福。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发展,充分培养学习个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慢慢成长。
2.改变教师角色,成为幸福的引路人
教师是幸福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要尊重、民主、平等、宽容、关怀,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教师的教学激情、积极评价、温和语言、和颜悦色,有效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在与教师融洽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与幸福。
3.实施三个***,推进幸福课堂
构建“幸福课堂”要做到三个***:***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还必须进一步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通过还他们空间和权利,铺平通往“幸福课堂”的幸福之路。
(四)幸福教师:敬业乐教、多才多艺
只有幸福教师,才会有幸福学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属于最基本层次,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处于最高境界。我校努力满足各个层面的需要,精心打造幸福教师。
1.阳光工资的实施,为广大教师奠定了幸福物质基础
2.大力开展教工文体活动,丰富文化艺术生活,为教师带来第二层面的满足
3.推动教师阅读,增强幸福感
只有教师率先阅读,才能够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乐园。我校组织教师聆听了于丹的《论语》讲座,定期举行教师“读书沙龙”,大家围绕所读之书,畅所欲言,形成深度会谈,交流了思想,催生了智慧,教师读书会已成为了我校的常规性活动。全体教师以书养气,以书润德,以书励志,以书长才。一份份感悟情真意切,一缕缕书香耐人回味。阅读已成为全体教师的生活习惯,一种生命状态,充盈着教师心灵,滋润着精神生命。
4.专业提升,增加幸福指数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幸福感的来源,有了专业提升,教师才能享受事业,进而才能享受生命。学校强调教师的内涵发展,通过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名师演绎、外派学习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时空,展现教师的风采,拓展老师的眼界和思维,练就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5.宁静致远,常怀知足与感恩
星云大师说过: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我时常以阿根廷《生活月刊》的一则文章来与老师共享,在比较比之中感受幸福。
知足与感恩
如果今天你是健康的而没有生病,那么你比熬不过本周的100万人幸运。
如果你从未体会过战争的危险、监狱的孤独、严刑的残酷、饥饿的痛苦,那么你比全世界5亿人幸福。
如果你能安然前往教堂而未被跟踪、绑架、拷打或者暗杀,那么你比全球3亿人自由。
如果你衣食无忧、居有定所,那么你的生活水平高于全世界75%的人。
如果你银行中有储蓄、钱包里有钞票、存钱罐里有零钱,那么你是整个世界中8%的生活优越的人。
如果你的父母健在、家庭和睦,那么你很不寻常。
如果你面带微笑,对所有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是幸福的,因为多数人能够这么做却没有这么做。
如果你能阅读这篇短文,那么你比全球20亿文盲幸运。
事实证明,让老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育才能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幸福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张扬。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潜心育人校园可成净土,忘我工作时时能在天堂。
(五)幸福学生:尚德崇文、活泼健康
1.健康乃幸福之前提
钟南山说过:健身如三餐,每日不可少。我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们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运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倡导师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从春到冬,四季长跑,领导带头,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培养开朗性格,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助人乃幸福快乐之本
我校德育工作能把握契机,抓住那些真实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如,我校原四〈一〉中队陈××同学是校舞蹈队员,拥有幸福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出国途中遭遇车祸,摔成瘫痪。祸不单行,为照顾身患重病的母亲,小嘉美又被电梯砸碎颈椎而生命垂危,只能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一连串重击使家庭陷入绝境。消息传到校园,牵动着全体师生的心。校领导、班主任与学生代表到医院探望,又组织了感人肺腑的“献爱心”主题活动,在“爱的奉献”的动人旋律中,全体师生自愿伸出温暖之手,66822元爱心捐款汇成一股爱的暖流。“爱”这个神圣的字眼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家长的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体验到了爱,懂得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该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人这个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六一活动中再把陈××请回现场,再次掀起“幸福体验”的高潮。大家说,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
3.参与“校***”,做幸福的“小主人”
我校每学期都召开“小主人论坛”,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与校长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并参与管理。如“校长,你能不能给我们多点微笑”“老师也要接受卫生评比”等建议得到采纳,推动了校园民主化进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拓展了一个绿色和谐的幸福空间。
会长大的幸福篇7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心理学;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1.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曾指出:“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大家展现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却极少的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所拥有的某种实际愿望或是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是自愿固步自封的,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与心理学这种传统倾向相一致,现实中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现象,侧重于对它们的外在干预和管控,而较少注重或花气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正面教育和培养。
这个世界的抑郁症患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益年轻化。为此,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热情,却又不时陷入迷茫,焦虑的社会群体。诸如研究大学生抑郁、焦虑、自杀、精神紊乱等,研拟和制定相关的直接干预和管控措施、对策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天的抑郁症比例是1960年的十倍。我们承认有部分原因是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能更准确的判断出抑郁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抑郁症在客观上增加了。
其实,且不说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培育主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远比就事论事地外在干预和管控更内在、更基础、更有效。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抑郁、焦虑、精神紊乱,大学生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和充满希望。实际上,真正的幸福、快乐和希望是建立在大学生主体的幸福感基础上的。而大学生主体幸福感的培育,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那些影响他们成长生涯,影响他们人生感悟的积极心理的培育问题。例如,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生存质量、幸福生活等,以指导和帮助他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体。
相反,如果我们的社会仍旧像现在这样,过度的专注于高考,好像每一个孩子经历过高考之后,家长的使命完成了,老师的使命完成了,学校的使命完成了,***府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去解决形形的各种成长问题,直到就业问题出现,我们才又重新去想这样一个群体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去关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是否真的健康成长,只是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才开始纠结他们是否能够就业?……这样的做法和环境怎么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幸福、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呢?
2.幸福心理学的积极转向
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门研究幸福心理的学问。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从而直接推动了现代幸福心理这一门科学研究的形成与探索热潮。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权利。在这个现实感不断增强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然而,归根结底到底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感,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去追求幸福并获得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说来,幸福是人作为行为主体对其当下生存状态及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人的个性化感受。每一个人都因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而精彩,幸福也正因个体存在的独特性而表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依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肯定性,整体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其它各方面的全面主观评价,并由此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的精神状态。
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幸福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在中国,可以说它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顺应新时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多侧重于消极心理学,如病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致力于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质,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关注和造就真正健康的人。
3.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当生活保障,生活质量以及各种各样的客观幸福指数显著增长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却愈发明显,这的确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通常人们大多将其归咎于诸如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这些直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本文认为,隐藏在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3.1 成长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去问大学生,上大学究竟有什么用?在大学的校园里究竟学什么?每一个正视中国大学问题的老师或是学者或是媒体人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因为,这是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所教给他们的。考试成绩高,就是好学生,即使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们应该学会什么,甚至都不了解他们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一部分大学生衡量自己在大学中学习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不挂科;许多学生在近乎绝对自由的大学生涯中通过游戏,恋爱放纵自己,用来释放和缓解前12年所受到的所有的精神压迫,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从小到大,好的考试成绩就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自己养成了这种心理定势,似乎社会、学校和家长也都这样认为。这种成长环境成长起来的下一代,要么是被动接受,读死书的“好学生”;要么是用不读书进行反抗的“新式”学子。当他们意识到或与真正的社会现实相融合的时候,种种不适应、被否定、挫折或失败等,就会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焦虑、彷徨和自我否定的心境之中,幸福感顿然尽失。
3.2 就业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几乎成为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标签,这样一种现状折射到在校大学生当中,是大学生焦虑,迷茫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大学扩招在使大部分人拥有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直接造成学历贬值;经济不景气,本专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并向低层次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梯度攀升;激烈竞争中的不正之风的泛滥等等。当人们去反观这种社会现状时,无不会纠缠于深深思考,大学生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大学中求学?就成了困扰学子们的问题。如果毕业等于失业,如果好工作等于好关系,那大学中的努力奋斗又是为了什么?
3.3 情感困扰对幸福感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生活”,可见,当代大学生注意的是恋爱的过程本身,对结果则不太在意。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即便两个人投入了无比真挚的感情,但毕业之后,绝大多数还是躲不了分道扬镳的结局。恋爱本是人世间纯真美好的事物,大学生在具备了成熟的恋爱心理之后却难以回避客观现实问题,为今后的人格发展,恋爱心理都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但不可否认,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了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窥阴癖等。这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人生的幸福体验,甚至造成具有长远和广泛影响的心理阴影。
3.4 社会舆论对幸福感的影响
当今多元化甚至是良莠并存的娱乐和舆论背景,使无数大学生在网络,电视调侃自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消极的定义。舆论告诉我们,不挂科是王道;舆论告诉我们,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学谈恋爱,男的是给别人养媳妇,女的是挥霍青春;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整体能力缺乏;舆论告诉我们,好大学才有好就业;舆论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基本上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舆论导向,很直白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否定。消极的心理伴随着消极却娱乐至死的舆论环境如影随形,将大学生本就不多的幸福感销毁殆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我们的舆论媒体从来都是批判的告诉大学生多么的无能,大学多么的无用,我们如何能指望一批刚刚自我成长,自我负责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消极批判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与具体建议
事实上,当幸福感越低,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就越强。按照幸福心理学的宗旨,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跳出对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或环境的一味的消极的抱怨,侧重从积极的方面发掘和培育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但前我国的大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深入思考,面对现实的社会背景或环境,大学生应当保持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做着怎样的一份努力才能算作是成功的?那种仅仅用成绩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做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迎合时弊,让一个有着理想憧憬而又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去做他们本质上不会有幸福感的事,又怎么能指望他从中感到快乐,收获成功?
我们需要运用幸福心理学的理念去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以使他们即使在不怎么好的成长环境中,也要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这是社会应该做的,也是大学的责任。
让大学生通过积极健康的心态去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衡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幸福心理教育。从人类的本性出发、因材施教,重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理念与我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创新教育是紧密相关的;这与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教育理念看似对立也并不冲突。它是让大学生们积极拼搏。但却是将艰苦的奋斗过程转化为幸福的终极享受。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对人生发展、对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大学可塑性是极强的,要使大学生对看问题的视角,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就要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这种发展的,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决定他们的一生。当然,幸福教育不是一朝即成的事情,它有赖于社会制度和学校系统的长期努力。单就大学本身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幸福教育迫切需要重视的。
4.1 感动教育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幸福观
感动是性本善的一种表现,其实21世纪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他们都拥有着。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同样也是不幸的,因为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缺乏。就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不懂得感受和珍惜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幸福唾手可得。这就需要在各个高校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具备感受真善美的能力。目前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在美国已经到了普及的阶段,约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在我国清华、北大、浙大等一些大学也逐步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讲座。把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这是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4.2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明确生活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把自己的命运与之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因为学习是始终是大学生的本质工作。事实上,缺乏理想,信仰,幸福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幸福感。中国学生在经历高考后,普遍就失去了目标和理想,同时也就失去了幸福感。大学教育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生活信仰,自身愿意从事的、对社会有价值的目标。在大的目标之外(二三十年或更远),还可以确立一些小的目标,这样每实现一个小的目标,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离目标靠近的喜悦,使学生们感受到过程的幸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幸福感实现的基本主体条件。
4.3 引导大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调整健康生活状态
充实丰富、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是构成人们幸福感的重要要素之一。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不但可以体现一个人积极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标准,并且还是人们幸福的重要源泉。因为健康的生活通常表现为拥有积极的、向上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大量自由自主的闲暇时间,很多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考试成绩,便无所事事就是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而对自主教育缺乏导致的不良结果。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将积极幸福的生活教育纳入、融入校园文化的活动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是当前幸福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4.4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拥有幸福的感受可以通过对心理认知水平来提高,也可以通过情感控制能力来提高。首先,培养大学生心理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排解,保持平稳健康的情绪和良好向上的心态。然后,指导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性格成熟等各个方面确定实际合理的期望与目标,做到不盲目,不自卑,不自负,不自暴自弃,这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陈矫.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3]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东华师范大学学报,1999(1).
会长大的幸福篇8
关键词 幸福教育 幸福教师 幸福学生
中***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凤凰镇小学是一所地处沙区西部的农村小学,由一所中心校和一所村点校组成,有20个教学班,949名学生,52名教职工。4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导师制学员。学校坚持“为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近年来,凤小人怀揣“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美好愿景,从营造幸福氛围、塑造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构建幸福家园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幸福教育。
1着意建设温馨校园,努力营造幸福氛围
(1)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学校围绕“幸福”办学特色,先后建成了“幸福桥”、“幸福墙”、“幸福驿站”等幸福文化标识,让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学校精神、饱含着学校文化,营造温馨与和谐的校园环境。
(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校通过节庆慰问教师、举行教师集体生日、教师生日发短信和送贺卡、成立“爱心辅导员”团队帮助留守儿童、邀请女家长和女教师一起过“三八节”、让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形式,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坦诚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家”的氛围。
2着手拓展多维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学校通过多视角发掘教师优势、多形式展示教师才华、多途径培训教师能力、多元化评价教师成果,为每位教师提供幸福成长的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1)交流学习换思想。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回校后,将培训收获与全体教师分享。另一方面邀请市教科院、区进修学院领导、专家来校指导、讲座。
(2)校本培训炼能力。依托形式丰富的校本培训,锻炼教师队伍的能力。建立“1+1结对”机制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6个1”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特色教研活动,组织同伴互助、“六校联合教研”等交流活动,开展教师集体备课与结对研讨……
(3)科研课题促创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开展了三个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方面的市区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研究,以及多个校级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风格形成。
(4)“六风”建设铸师魂。抓好作风、行风、学风、教风、校风、考风等“六风”建设,铸就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5)“五个工程”暖人心。抓好并落实“温暖工程、阳光文体工程、读书富脑工程、形象工程、名师工程”,提升师生幸福感,营造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幸福校园。
(6)分层管理助成长。对教师实行行***、教研组、教师三级分层管理,注重差异发展,实行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 (沙坪坝区凤凰镇小学教师专业化成积分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着重丰富活动载体,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学校开展以“幸福教育”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夯实学生“品行、智慧、健康”基石,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1)开展“幸福教育”系列活动。主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文明行为、诚信、责任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五个重点内容开展活动,为学生奠定品行之基。
(2)开展“知行统一”学习活动。以“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为抓手,改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幸福书吧”、“书”、“幸福之声广播”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为学生奠定智慧之基。
(3)开展“身心统一”艺体活动。学校开展“2+2”活动以及幸福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享受活动带来的健康,为学生奠定健康之基。
4着实开展家校联系,大力构建幸福家园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促进家校联系的落实,大力构建幸福家园。主要活动有:向家长发放《家校读本》并进行培训与测试,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开展“学习型家庭”和“优秀家长”评比与表彰,优秀家长经验介绍,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观看“庆六一”文艺汇演,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向家长发放“幸福小报”……
5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全力彰显幸福成果
会长大的幸福篇9
关键词:幸福观;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58-04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幸福是人类与整个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1]。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思想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他们思想开放活跃,乐于和易于接受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有强烈的***意识和自主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对幸福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各种文化思想的激烈碰撞和信息的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实中的各种竞争和矛盾,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青春期后期的种种思想困惑和人际关系的困扰,他们中的一些感到焦虑、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幸福对他们来说如镜花水月若即若离。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淡薄,对幸福的认识模糊,甚至把虚幻的幸福、物质化的享乐、拥有大量的金钱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这种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受时代的影响很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他们有积极的幸福追求,对自身的幸福追求也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幸福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来获得,幸福应该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有机统一,幸福的构成要素除了身体健康和物质基础外,还需要有精神的充实及自由、信仰等[2]。 但是也有个别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问题还亟需引起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些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过于肤浅,不能全面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集体主义幸福观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观比较严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注重个人享受,过分强调物质金钱的作用,表现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特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认为父母、朋友及各种社会关系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幸福等。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较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幸福感略高,困扰他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少一些,但低年级学生表现出的集体主义幸福观淡薄现象更严重,对幸福的认识更迷茫,并且受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更高。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几方面因素。
(一)社会因素
种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最大,也最深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道德观的多元化。”[3]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难免会受资本主义价值观、金钱观的影响,造成思想的多元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生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崇尚金钱,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个人主义思想膨胀。这些都会削弱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使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少应有的热情,由此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建立。
2.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它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不显示出金钱的重要性,市场经济使个人利益受到空前的重视和肯定,金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有现在非常盛行的女生择偶标准“有车有房”,这些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产生较大影响。
3.各种媒体带来的影响
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传播技术的革新,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世界。各种媒体在带给人们生活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随之而来。而有关网络传媒监管的法律还不完善,有关部门对文化传播媒体的监管和审查也有一定的难度,难免会出现一些有误导倾向甚至消极的思想和信息。当今传媒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爱情观、友情观,无形中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
4.社会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目前中国预防腐败和对腐败的监管体系还在建设和完善中。社会上少数人难以抵制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各领域难免滋生一些腐败现象。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形成污染,让他们看到了种种一夜暴富和各种社会关系带来的巨大好处,便开始向往有权有势,开始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开始寻找人生的“捷径”,这样一来他们的幸福观也就慢慢变质,甚至发生扭曲。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个家庭成员关系和谐、作风民主、教育方式得当、家庭氛围温馨的环境中,孩子的幸福感会很强,对幸福也会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紧张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过分溺爱或过于严厉,都会造成孩子缺乏幸福感,甚至造成孩子幸福观的扭曲。另外,家长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也会影响孩子的幸福观。一般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高的家长会从小给予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并且言传身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供良好的环境。相反,有些家长既不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把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态度甚至恶习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更不重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从而对孩子幸福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对幸福的认识比较模糊或偏激。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家长依然固守应试教育的思想,他们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需求,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把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成绩的奴隶,其结果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也势必对其成长阶段幸福观的形成带来影响。此外,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如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事事代劳,使子女养成依赖心理,缺乏***性和忍耐力,缺少感激和感恩的心理,很难建立对周围的人的信任感,与人正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较弱,在人生追求上常常表现出一方面雄心勃勃、抱负很大,另一方面又显得懒散,不愿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父母或他人等社会靠山上。
3.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加大,增幅高达7.65%。而父母离婚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生活在父母婚姻生活不幸福或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报复等心理障碍。离异家庭造成的缺憾感会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以致影响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幸福感的认知。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幸福观教育的缺失
学校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三观”教育中也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容。但目前高校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介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缺乏对主流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幸福观教育处于缺位状态。有些学校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尚未意识到对幸福的认识是学生现实生活最需要的知识,也是他们感到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有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环境优势和进行幸福观体验教育的实践优势,各级学校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此项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受到高校和教育者的关注,但总的来说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如果大学生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就能相对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从而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和更高的幸福感。
3.学风校风的影响
目前一些高校比较注重学校硬件建设和扩大招生规模,对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师资质量等软环境建设却不够重视,缺乏大学精神和大学内涵,缺少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势必对大学生的幸福观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个别高校教师责任感较差,缺乏良好的师德师风,严重危害了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四)个人因素
1.人格因素的影响
遇到同样一件事情,乐观者看到的是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悲观者看到的却只是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不同的个体主观幸福感也会导致幸福感的差异。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表现,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所以不同的人格会导致幸福感的差异[4]。大学生应重视自己的性格塑造,如果性格比较内向悲观的,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愉悦感,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成长经历的影响
大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幼年及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其幸福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成长经历比较简单,从小到大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坎坷和风雨,他们的幸福感,客观来说会更多些。但总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也容易使他们对幸福视而不见,不知道珍惜幸福,不懂得幸福的真谛所在,对生活失去主动挑战的意识,缺少创造幸福的能力。有的大学生个人成长经历比较坎坷,或经受了一些生活中的变故,他们性格较内敛,情绪容易悲观,获得的幸福感较少,但同时他们内心对幸福更加渴求,复杂的经历和艰苦的环境会砥砺品性,使他们更加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而努力去追求和创造幸福。
此外,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以及恋爱、情感经历也会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产生较大的影响[5]。
3.应对压力能力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竞争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焦虑与不稳定情绪时刻伴随着他们。大学生如果心理素质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或者出现人格不健全等问题。大学生要懂得正确对待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多数大学生的幸福观是正确的,能正确看待幸福并选择正确的获得幸福的途径。但不可忽视的是少数大学生的幸福观还需要积极引导,所以高校和家庭、社会应携手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大气候”;而大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人生路上牢牢地把握好方向,排除各种障碍和不良风气的影响,真正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孙丽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4]丁心镜.幸福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5]宋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Actuality and causes of happiness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QIAO Li, LU Aihua
(College of Marxism,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会长大的幸福篇10
幸福企业似乎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奢望,幸福困境不断引起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和渴求。当下,国人的观念正在从“拜金崇官”的误区向人性化回归,追求幸福就成了黎民百姓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要求。“提升幸福指数”、建设幸福企业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追求幸福已成国际潮流
古希腊哲人伊壁***鲁有句名言:“对灵魂幸福的关注从来不会太早或太晚。”当中国奏响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的时代强音时,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迈开了追寻幸福的脚步。
追求幸福成为新的价值取向。去年的“两会”上,******对于“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强调以及代表委员们对于“幸福”的热议,第一次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府对于国民幸福的重视,建设“幸福中国”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主流趋势。一些地方***府、企业等组织展开了“幸福运动”,如“幸福广东”、“幸福南网”等,越来越多的组织也开始将建设幸福型组织作为其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
目前,对幸福企业的关注逐渐增多,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对企业家和企业的幸福状况进行调查,这是一个企业价值转变的积极信号。从2010年5月开始,幸福企业俱乐部(由用友软件集团发起)与计世资讯联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围绕幸福企业的认知、概念和判别标准对近千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100家企业的高管进行了访谈,并了《中国企业幸福指数白皮书》,以期描述中国企业的幸福现状,归纳幸福企业的共同基因,探寻中国企业的幸福之道。
这项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企业逐渐摆脱了生存的压力,开始感知幸福、追求幸福,但多数中国企业对幸福的感知程度并不高,对幸福的追求尚不主动。中国企业总体幸福指数为56.7,多数企业的幸福指数在50~60之间,即大多数企业已初步品味到幸福,但是要么持续的时间不长、要么感知的程度尚浅。
世界著名调查公司盖洛普在2011年4月就“幸福感”做了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这一数字甚至低于多年战火纷飞后刚刚略显平静的伊拉克,只与***中的阿富汗、也门和埃及相当,而幸福指数低于中国的多为穷困落后的中西非国家。在幸福指数最高的丹麦,多达72%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该调查还显示,另外71%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他们生活困苦。
目前,中国已有一部分优秀企业已经意识到压力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也正逐渐迈开员工援助计划的脚步,以帮助员工提升职业幸福感。2001年3月,EAP正式进入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援助计划,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张西超主持。他首先对员工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和诊断,对员工心理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建议;随后开展大量的宣传活动以及咨询式培训、各种专题小组咨询,引起管理者和员工很大反响。这之后,EAP项目开始在国内机构中迅速发展起来。
2011年2月28日,“寻找企业幸福密码暨2011年(第二届)企业幸福指数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共有民生银行、一汽大众、腾讯网、万科、新东方等13家知名企业荣获2011年最具幸福感企业称号,它们展现了优秀的公司更应是让员工、公众拥有幸福感的公司。此会希望通过对企业幸福指数的研究,激发企业对“幸福”的思考、审视和重视。
2011年5月22日,主题为:发展心理资本、建设幸福中国,2011年首届幸福中国论坛在北京开幕,作为“积极组织行为学之父”美国管理学会前***弗雷德・路桑斯教授作了精彩演讲,他从心理资本的概念入手,谈到了心理资本如何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场不少专门从事心理学及人力资源工作的与会者都受益匪浅。
最近,不少中央企业也开始了员工幸福指数调查工作;马云也想“把阿里巴巴打造成员工最感幸福的公司”;苏宁、海底捞、桔子酒店等企业也在通过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努力让员工成为行业内最具幸福感的人。
庆幸的是,幸福企业概念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全国工商联副***、用友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表示,用友已经把“幸福企业”作为新的企业经营愿景。企业幸福与否,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
幸福的追问日渐深入。“幸福感”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提出。莱恩对市场经济、民主制度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研究,引发了人们深入的思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的价值、人生的目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奚恺元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他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他正在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使人们幸福。和经济学相对应,他把这种科学叫做“幸福学”。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幸福。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北京财富时代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岳川博教授创建的“幸福企业理论”而今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由他首创的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空白。他以“企业存在的目的”和“幸福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进行逐层的剖析和逐步的逻辑推导,证明了一些国外主流管理学理论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国内创建幸福企业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方法,为当代中国企业转型带动社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解决当下的一些尖锐社会矛盾提供了参考方法。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卢俊卿创建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及大量的成功实践,得到业界广泛认可与推广应用,他创立的“企业家孵化器”、“三维激励”、“企业兵法”等企业管理体系受到业界热烈追捧。
打造幸福企业是长期的系统工程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共同目标。千百年来无数哲人志士均有论述,但并非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更无权威的定义。同样,关于幸福企业的理论阐释也应当是多样的。其实幸福就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何谓幸福企业?
正如幸福没有固定的范式一样,对幸福企业的定义也是见仁见智。笔者浅见,幸福企业是能够创造幸福的企业。小而言之,幸福企业是致力于能够满足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全体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从较高境界上讲,幸福企业是致力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全体员工以及客户创造幸福的企业;从最高的境界上讲,幸福企业致力于应尽的社会责任,是能够为社会甚至人类创造幸福的企业。
很多人以为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管理先进的外资企业、利润丰厚的垄断国企就是幸福企业,这个观点未免有些狭隘。因为巨型企业照样事故频发,利好企业员工跳槽比比皆是,名牌企业陷入困境司空见惯,这说明一来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的幸福需要,二则也表明不幸福的企业不能实现持续发展。
目前,在建设幸福企业方面,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企业家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国内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却对此望而却步,误认为建设幸福企业是高成本的行为,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才有可能考虑创建;能保证每月员工的工资就已经很不错了,建设什么“幸福企业”无非是天方夜谭?还有的企业认为此举太耗精力,是浪费时间;即使要搞,直接“山寨”一下即可。
为何要建幸福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幸福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幸福中国已经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建设幸福中国的进程中,不仅要关注人,同样不能忽视企业。因为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和居民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当前,中国企业的总数已经突破千万,企业员工覆盖了大部分城市人口,如果每个企业都打造成了幸福企业,每个企业员工都幸福了,这将为幸福中国实现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应将打造幸福企业视为建设幸福而强大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建设幸福企业
有人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以及对世界500强代表性企业的学习考察和深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建设幸福企业的五个评判指标,即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重、健康长寿,如果朝着这五个目标迈进,相信你的企业一定会成为幸福企业。
快乐工作 快乐是幸福的源泉,快乐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与文化,激励员工始终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满怀热情的精神对待工作。快乐员工把工作成果看成是艺术作品和个人成就,会用积极快乐的心态去全情投入。而不快乐员工则对工作总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而且经常抱怨;或把工作仅看成是养家糊口,因此毫无激情,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员工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在于公司的制度与文化。在一个制度化与人性化达到最佳平衡的企业,员工一定可以快乐地工作。
和谐的团队是幸福企业的基础,快乐工作则是和谐团队的重要元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氛围,没有和谐的同事关系,员工不可能快乐起来。在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应当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在一个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勾心斗角的团队中,不仅做不好工作反而觉得工作太累,更谈不上工作效率。
快乐工作的文化需要机制的保障,也就是快乐工作的机制,比如任人唯贤、多劳多得、公平竞争等。创造一种快乐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发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够发挥个人潜能。
共同富裕 就是员工、管理者以及老板减少收入的差距,共同分享企业利润增长的成果,做到员工待遇一定要水涨船高,员工收入与企业利润同步增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样适用于企业。当然,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重要的是致富机会均等。然而,令人痛心的事实是: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占运营成本一般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标准。这是幸福企业的大敌。因此,企业家们必须注意的是,公司发展了,员工待遇一定要水涨船高,员工薪酬增长速度最起码要与公司利润同步增长。国内一些企业家本人腰缠万贯,而员工却囊空如洗,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何谈幸福企业?
带动员工实现共同富裕是企业的民生问题。企业要关注员工,更要关注员工的富裕。员工的富裕分为物质富裕和心理富裕。物质富裕包括收入、补贴、社会保险。心理富裕则是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归属感、成就感和安全感。只有拥有物质和心理双重富裕的企业员工,才会真切地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分子,甘愿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头活水,如果只顾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对员工的富裕诉求不闻不问,这个企业十有八九就要出问题。
共同发展 就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员工提供提高素质、施展才能、实现价值的机会。幸福企业就是要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职业成长就是其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之一。企业的成长得益于员工的成长,企业也必须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果实,关注员工发展通道的拓展,搭建企业、员工共同成长的平台。人才流失就是因为没有给员工提供一个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能力提升的绿色通道。如果按幸福企业的理念采取改进措施,优秀人才自然会对企业忠诚。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是企业的资源”,企业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在这种观念下,企业要尽量降低人力成本,获取员工最大劳动价值,并且不允许这种“资源”外流到其他企业。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流失更多的员工。企业应该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视为企业利益、风险和责任的分担者,理解和尊重员工的需求,帮助员工找到自己在事业中的位置,是企业应该履行的义务。
受人尊重 被人尊重和欣赏总会让人感到快乐,尤其是员工受到上司欣赏时。对于员工而言,尊重能成为员工与个人双重身份的有力信号。当信息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人们对于尊重或者轻视的感知不仅建立在自己如何看待本人所受到的待遇,同时还包括对别人所受到何种待遇的观察。在缺乏尊重文化理念的企业里,通常留下的员工都是忽视和被忽视的员工,这些人已然摸索出在心理上采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应对策略,而那些真正热衷于职业而非组织的员工则会选择离开。
被人尊敬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是企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和被尊敬感。“受人尊敬”是提高员工幸福感和企业荣誉感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人才选择公司的首要条件就是自豪感。要想建设一个真正幸福的企业,就必须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幸福与否将成为企业是否成功、是否受人尊敬的最重要衡量指标。
健康长寿 提及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仅涵盖员工的健康长寿,还包含企业本身的健康长寿。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在企业层面,健康长寿的保证则是指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适当的社会责任。那些把加班制度作为其企业文化和员工晋升福利等标准的企业,往往不会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管理、提升素质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这样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健康的企业同样能为员工带去尊严、归属和安全。
一个企业自己在成为幸福企业的同时,也是在为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乃至整个社会创造一个幸福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幸福感越大,社会反馈给企业及其成员的幸福感也就越大,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也就会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