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篇1
合作是什么?字典中的解释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我认为,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合作学习虽然在课堂上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合作得是否有效呢?以往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四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分工合作。结果,学生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小组的优势,而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不欢而散。现象二:原本很简单的内容,但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赶一趟时髦,硬要弄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尤其在开公开课时)。结果学生只是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合坐”学习,并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现象三:合作学习成了一人动手、其他人观看的学习。组内较能干的学生把所有的事情全包了,而其他人则成了无关紧要的人,有的同学甚至干起了别的事情。这些现象的出现,常常让我非常苦恼,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了琅小分校这个问题更加困扰着我。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在美术课堂上遇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效果很不理想。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愉快有效的合作体验呢?
【案例过程】
这几天就要上到四年级的《纸卷魔术》这一课了,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程。要不要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呢?怎样合作?思前想后,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上课的前几天,我就布置学生一项任务:寻找各种各样的适合做纸卷玩具的材料。我还特意提醒学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相互交换一些材料,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材料更丰富些。学生一向对手工制作课很感兴趣,搜集起材料来也就特别用心。上课的前一天就有两个小女孩跑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告诉我,她准备了好多的彩色卡纸。另一个小女孩说:“我没有买卡纸,但是我家有去年不用的挂历纸,上面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案,能用吗?”“当然能用。”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我们的美术课就是要让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在我们手中变废为宝。彩色卡纸虽然颜色鲜艳,比较漂亮,但是挂历纸上的那些***案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两者各有优点,你们可以互相交换一些,让材料丰富一些,成果也会更丰富的。”两个小女孩听了后高高兴兴地商量开了:“我喜欢你的这张小猪***案的,我属猪。”“这张红色的卡纸给你吧,我红色的很多。”她们在商量的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其实已经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看到她们你商我量的样子,我不禁想到:合作的形式其实应该是多样的,谁说非得在课堂上三四个人合坐在一起才行,只要能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行。这时,我又提醒她们一句:“班上同学们带的材料多吗?你们也可以到班上换一换,让其他同学也像你们一样互相交换一下。”两个小女孩听了后,迫不及待地回班里宣布去了。到了上课的这一天,我一走进课堂就看到孩子们的桌上已经放满各种材料和工具。看样子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也按我说的进行了一次材料大交换。我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及时进行了表扬。经过了导入和新授阶段后,学生已经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如果按照以往,我会让学生分成同桌两人,或是前后四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或一组作品。但今天,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也可以选择***完成。同学们听了,立刻高兴地去寻找各自的小伙伴去了。也有几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选择了自己***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自由组合而成的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之后很快就意见统一了,小组长分配任务的时候,大家也都能欣然接受,并很快动手制作起来,效率非常的高。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有次按座位四人小组合作的情形。
学生:老师,他们吵架了。
师:怎么了?
生1:老师,我要做书上的这只牛,他非要做怪兽。
生2:老是模仿书上的有什么意思,老师,你不是也鼓励我们要有创造性吗?他就是不听我的。
生1:他根本不会做,总是瞎做。
生2:他根本不让我碰这些东西,有的还是我带来的呢。
由于意见不统一,学生在争吵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合作不成,还堵起了气。还有的小组,虽然没有发生争吵,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他们已经习惯依赖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了。通过这次自由组合,我发现争执少了、效率高了,每个孩子都找到与他们趣味相投的人积极地参与进来了。
学习结果: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制作速度比以前快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不和谐的事件,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案例反思】
合作学习篇2
【论文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正是由于数学学习有更大的难度,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合作。因此,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合作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关键,探究学习是目的,而合作学习,既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由于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关系,因此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交流勾通能力,可见,合作学习既有手段性,也有目的性。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数学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许多数学教师以为,数学教学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于合作精神的培养,那是思想品德、社会、语文等学科的事,与数学无关。这种观点割裂了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导致教育价值部分缺失,是十分在害的。要知道,在基础教育各个学科中,数学是难度最大的学科,在数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正是由于数学学习有更大的难度,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合作。因此,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合作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中的分组问题
合作学习,一般形式是班内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5—7人为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开展合作学习重要的前提条件。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分组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同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应各有特点,应在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能够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启发。小组成员之间越是“异质”,越容易产生思想碰撞,越容易引燃智慧火花,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在总体水平上要大体一致。“组间同质”,既可以保证全体学生机会均等,共同进步,不至于因分组不均人为地拉开距离,也可以促进小组之间在学习上公平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得好,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小组内部,“异质”的学生建立起互助、互帮、互教、互学、互补关系,通过组内合作,实现在不同的水平、不同起点上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组与组之间,同质的各个小组是平等、友好、竞争的关系。通过平等竞争,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使各个小组在大体相同的水平上齐头并进。
2、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
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优秀学生、勤奋好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而那些学习较差的,不够勤奋的学生在一边当年看客。等积极参与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看客”们再从他们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接受式学习。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和以往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以往他们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这时是从参与探究的同学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做“看客”的学生不但没有任何好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给差生更多的关注,给差生更多的机会。
要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最好的办法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给每个学生一定的、适合他完成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事做。如果学习内容较少不便分解任务,则应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探究时间,并把***学习的成果做为评定小组成员个人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时,由于不便分解任务,教师可先给5—10分钟时间,让全班学生各自***学习,并把学习成果写出来交给老师,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一个依据,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这样,由于个人是否参与、是否积极动脑,关系到个人的成绩,从而能够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保证人人不当“看客”。
3、强调互助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没有合作,就没有合作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是核心。受传统的教学的影响,学生一般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小组和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够关心,致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主动求助较多,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较少。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有效方法:一是在评定成绩时,把每个学生的个人成绩与本组及其本组其它成员的学习状况挂钩。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成功,才有小组集体的成功,只有小组成功,才有小组成员个人的成功。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不仅努力争取个人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且愿意帮助小组同伴实现学习目标。二是引进竞争机制,促进组际竞争。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在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中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集体主义热情。在组际竞争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要在“组际竞争”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组内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学生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合作;策略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高效务求学生探究的自主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翻版,而是群体智慧的有效甚至高效发挥。这就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要去自主探究。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的学生感悟中,教师要注意从尊重每个学生做起,注意从尊重学生的首创开始,注意呵护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自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学生在探究时就显得比较“胆大妄为”,敢于打破自己的思维,敢于冲破自己的思维牢笼,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态势下,学生个体都能比较理想地打开自己阅读感悟的思维闸门,相互之间产生良好的思维涟漪,绽放出集体智慧的思维奇葩。
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九色鹿》,即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并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虽然也出现了多种说法,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上似乎也出现了不少瑕疵,但毕竟在相互之间的合作感悟中获取了一定意义上的共同见解,虽然说法有异,但其意义是有相同之处的。很多学生真正明白了美在于拥有一颗善良、诚信、弃恶从善之心,并懂得做人要学会恪守信用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的高效务求感悟氛围的浓郁
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的合作能够自主起来,那将是一种活力四射的浓郁氛围。要想形成如此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其媒体必须是优化型的,也必须是合理利用型的,更必须是整合型的。教学媒体的优化,首先当是现代教育媒体的充分使用,这主要建立在学生合作学习形式的多元上,阅读感悟的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对话文本,去对话文本中的人物,去对话文本的作者,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一代伟人的《七律・长征》,这是一首描写红***长征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诗中把红***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概括得十分生动,中国工农红***不畏艰险的形象歌颂得热情洋溢,***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的***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但应当看到的现实是,这首诗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战斗场面距离现代小学生还是相对久远的。所以,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则必须设法让学生进入一定意义上的战争状态,让学生感受到红***长征的艰难;必须让学生去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知晓那一代伟人的雄伟气魄。所以,教学时既要注意让学生通过Smart技术手段感受到红***长征的场景,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一些当时的历史,初步感受到红***长征的意义。学生阅读感悟的视野开阔,有助于丰富学生阅读感悟的资源,那学生的合作学习所获取的感悟效果将是令人欣慰的。
三、合作学习的高效务求学生思维的碰撞
小学生阅读感悟甚至是阅读创新的高效,无论是出发点还是立足点都应当建立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上,没有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则不可能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所以,在平时学生阅读的合作中,笔者努力让学生去直接整体介入文本,直接涉猎文本内容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且以此推进学生的激烈争辩,形成思维碰撞的教学流程。平时的阅读教学告诉我们:没有学生激烈争辩的课堂永远不是热闹的课堂,没有学生激烈争辩的课堂也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学生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之后,迸发起来的思维火花才会显得那样的灿烂无比。
譬如学习《半截蜡烛》时,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可以说是很多很多,但自己所产生的感悟怎么也不那么说得清道得明。然而当学生把其告诉同伴或者全体同学时,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一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对待绝密情报收藏工作的做法十分令人不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学生便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到了答案。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学生也便从这些字里行间得到伯诺德夫人不但机智沉着,而且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祁 智编.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合作学习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定义;形式;要点;评价
中***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12-02
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合作行为随处可见,成为人们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如:教师们合作研究一个课题,工人们合作制造一架飞机,医生们合作完成一台手术,航天领域更是需要6大系统几十万人的合作才能把飞船发射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或返回地球。与这些宏大壮观、惊心动魄和精益求精的合作工作相比,中小学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要简单从容多了。中小学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就是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为了获得具有一定难度的体育知识或体育技能,学生需要采取一定的合作形式一起学习,从而更好地共同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
中小学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培养与合作行为形成,能够激发并影响学生合作性社会行为的形成。这在我们2012年曾经做过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中,也有所证实。所以,***《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就很好地简明扼要地诠释了合作学习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那么,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呢?从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对学习、方法、方式等词义进行查询,词义表示,学习方法是为获得知识或技能采用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方式是为获得知识或技能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们认为,称为合作学习方式更贴切一些。合作学习方式中,学生、师生之间的协助、协作和协商等互动合作行为是其主要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是其主要学习形式。那种不需要学生间配合和协作的共同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
1.协助
当一个人完成学习任务困难时,自然地就形成了求助他人帮助、辅助自己或自己也帮助、辅助他人的需要。如:体操教学中,在新学习靠墙手倒立动作时,我们都需要在老师或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练习,练习者与保护者可以交换角色,直到自己能***完成这个动作为止,这期间的学习与练习都需要合作学习。所以,凡是需要人之与人间互相协助的体育学习内容都是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
2.协作
某些运动项目的学习,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就需要若干人配合完成任务。如排球需要有一传、二传、扣球;篮球需要进攻、防守;足球还要有守门员,都需要分工与合作,共同努力、多方配合完成任务。所以,当我们一个人对墙练习篮球传、接球时,也可以,那不需要合作学习,因为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可是,篮球实战中,传球、接球的都是跑动中的人,这时候就需要合作学习与练习了。所以,凡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体育学习内容都是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
3.协商
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学习需要经过争辩、探讨、质疑;需要求新、求异、求变;需要权衡利弊得失、价值判断与多种决策路径选择;需要以群体业绩表现、以任务整合成果衡量与考评时,我们需要合作学习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的意见。所以,凡是需要多人协商的体育学习内容都是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例如,在双人技巧组合练习教学中,为了完成“主题式双人技巧组合动作”的学习内容,2名学生必须要进行合作学习,并解决下述问题:(1)选择怎样的技巧动作,两人怎样配合练习?(2)该怎么站位,完成动作的顺序和路线是怎样的?(3)动作结束时能不能摆一个组合造型?(4)给自己的技巧组合动作取一个能表现动作的主题名称,是飞翔、团结还是力量、柔美呢? 等等。
上述三种教学情境中包含了为什么要合作学习的三种因素,也回答了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适宜合作学习的问题。当然,只是列举性的,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许多体育教学课堂情境而言,这些因素可能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强或弱、多或少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的难点
1.同质与异质的学习小组划分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体育教师都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便因材施教或分类指导,小组划分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体育技能等,采取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分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不同者划为一组)来进行,这种同质或异质的学习小组划分实践经验正好为我们实施合作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合作学习方式来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划分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一起提高;若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划分,则是为了让能力较强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让能力较弱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还可以将小组划分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愿望自行组合。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只需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小组的划分是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协助、协作或协商,相互支持,在提高个人学习成效中完成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
2.三类成员的任务分工
合作学习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小组长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1)体育教师:要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制定体育教学的目标,要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境,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指导,要参与小组的讨论,或者指导小组开展活动,要询问小组长要求其反馈情况,要发现、指导和鼓励后进生的学习,要对课堂所有活动进行全面观察、全面组织。(2)小组长:要按体育教师的要求组织本小组的学习与练习活动,要检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向体育教师报告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向同学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尽力帮助后进生学习。(3)小组成员:要互帮互助全力合作,要为本小组讨论问题出谋划策,设置情境,共同完成练习任务。
3. 体育教师的主导价值
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时,体育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练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教学环节。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扎实的。例如,在小组多人合作跑教学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有的要两个一起跑,有的要三个四个一起跑,有的不愿意和女生手拉手。发现情况后,教师这样作了指导,“老师有一个提议,我们合作跑从简单做起好吗?先两个人的,再三个四个地跑,最后大家一齐跑。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再做难的那就更了不起了!”然后,老师主动拉起女生的手,说:“老师现在想和你们一起跑,赶紧行动起来吧!”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实践中,评价是合作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评价时,可以由体育教师、学生自己、看课者(如领导、观摩者等)进行。当然,这只是一个示例,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1.体育教师的评价
在实施评价时要注意:(1)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首先,要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成绩与程度怎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怎样,有什么缺陷与不足,需要怎样进一步提高。其次,要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用各小组的“团结合作、参与程度、自主学习、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查,还可以对每个小组成绩优良的学生进行对比,或对每个小组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样本考查。(2)合作学习评价时,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达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顾及学生的特殊感受和特别收获。(3)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中学生态度、兴趣和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要考虑学生探究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4)评价的方案可以由体育教师自己制定,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还可以借鉴其他研究者的评价方案。
2.学生的评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完成下面合作学习活动问题的回答。
(1)你能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吗?
(2)你对合作学习活动感兴趣吗?
(3)你有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4)你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5)你和其他同学合作愉快吗?
(6)在活动过程中你有没有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7)你和你的小组有没有提出新的观点和设计出新的学练形式?
(8)在讨论或交流过程中你有没有参与辩论或提出建议?
3.看课者的评价
看课者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对下述问题的回答,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1)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2)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
(3)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4)你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合作学习篇5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成功的机会,都能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学生之间平等的协作、交流、讨论,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本身也是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3.合作过程也是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同伴看作学习资源,相互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看法,在交流中势必产生火花,这对合作者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二、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1.设计合理的任务及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设计问题。在设置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习小组都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对任务目标了然于胸,教学效果会更好。
2.合作过程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指导者,应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自由放任状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教师应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的合作情况,了解成员的行为、神态和能力,同时还要倾听、协调、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要求学生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避免个人主义,构建团队意识。
首先,在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目标依赖关系,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责任意识。
其次,建立积极的角色依赖关系,使指定了角色的学生对个体责任变得清晰,使小组相互依存的意识得到强化。
再次,建立积极的奖励依赖关系。任务的完成取决于组内每个成员,只有每个成员都达到了标准或要求时才算完成任务。这种奖励机制有效避免了好学生包揽一切的现象,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合作学习中的优化组合原则
为了让小组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原则,在依据学业成绩的同时,更注重考虑学生性别、学业能力、语言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在小组规模上,人数以2~6 人为宜,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完成任务。
1.分组的合理性。就近组合原则:按正常的班级座次,将前后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4~6 人的学习小组,这种形式无需调整座次、分出层次,操作起来也简单。
异质分组原则:认真区别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切合实际的内容设置。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相信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其次,让学生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合作性学习的条件。再次,设计活动内容要符合实际,要与学习内容相关。
3.合作学习的责任担当。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要使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使任务通过评价。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明确他个人对小组应负有的责任,如帮助、鼓励、支持他人的责任。
四、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篇6
经过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合作交流”已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大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就在我们高兴地看到合作学习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在课程改革进入又一个十年的今天,进一步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解决好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乃是推动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初涉“合作” ――兴奋
我所任教的班级一般都是30人左右的小班,合作学习的小组建构为“四人小组”。在四人小组建构时,我还特别考虑了组员现有学习状况、组员性格以及男女生的比例这些因素。不可否认,这样的学习形式确实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也正因此,我的课堂开始变得热热闹闹,使作为教师的我感到很兴奋。
深入“合作” ――不安
然而,就在我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为“合作学习”带来的课堂变化感到兴奋的同时,我看到和接触到的一些现象,让我莫名地不安起来。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后,我的课堂常规在一天一天地滑坡,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于是,我开始更加留心每一个小组的活动,课后找来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谈话,以期发现问题。
第一种学生:他说得太多
诊断:“话霸”现象。“话霸”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独占话语权的人。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展示环节,我们经常看到四人小组里的优等生或者是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表达的学生一直滔滔不绝,到交流、展示结束时,全组只有他一个人发过言。
第二种学生:他就是不说
诊断:“搭便车”现象。“搭便车”现象是指有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或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不愿参与讨论,只是倾听,最后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结果。更有甚者,合作讨论中游离于活动之外,在活动快结束时听一下答案或记录活动的成果。
第三种学生: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
诊断:“从众”现象。“从众”现象是指在小组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小组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
第四种学生:都不愿意说
诊断:“惰化”现象。“惰化”现象是指合作学习应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的效果,然而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小组成员往往你推我让,对所分配的任务有太多抱怨,最终不能完成任务,导致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现象。
第五种学生:谁也不服谁
诊断:“2比2”现象。“2比2”现象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小组中的两个成员和另外两个成员意见不一的情况,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而又各自坚持,最后导致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无法开展的现象。
第六种学生:看到的不一样
诊断:“反视”现象。“反视”现象是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前面的两个同学必须转过身体才能与后面的同学展开合作,这就使得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个同学观察物体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从而造成学习上不便的想象。
坚定“合作” ――探索
1.整装待发――与形式主义划清界限
“合作学习”之路想要深入地走下去,首先就要与形式主义划清界限。第一,不要动辄就搞小组讨论。第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第三,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第四,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第五,教师发挥作用,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
2.排兵布阵――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
何谓“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共同学习、彼此沟通、分享智慧、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学习共同体”可以是一个合作小组,也可以是几个合作小组,甚至是一个班级。
那么,该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呢?
(1)从形式上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构建小的“学习共同体”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编排人员。班级原来是四人小组,经过调查研究,现改为三人小组。三人小组从左往右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1号通常为中等生,2号通常为优等生,并担任组长一职,3号通常为学困生。
这样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能够保证课堂良好的常规。三人一排,中间的组长管住自己,1号和3号由于中间组长隔着也讲不上话,而且组长还能管理提醒两边的同学,这样班级良好的常规就有了保证。其次,三人小组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四人小组中出现的“2比2”现象和“反视”现象。最后,三人小组灵活多变,两个三人小组就可以构成六人小组,六人小组里相同的编号又可以构成同质的两人小组(如***)。教师可以根据合作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等特点,灵活地选择使用哪种合作小组。
■
(2)从实质上构建“学习共同体”
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使成员产生“共同学习”的意识和情感,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其次,有意识地培养好小组长。小组长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核心人物,组长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根据组员能力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一个组员的特长得以发挥。再次,共同体成员要进行适当的角色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实行分工责任制,如可以设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各岗位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实行轮流互换。最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既然是一种学习方式,就需要有能完成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技能。比如,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三个学会”:一是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时,要看着对方;能听出他人发言的重点、要点,能作出选择、判断及评价。二是学会表达。合作之前先***思考,认真准备自己说的内容;发言时要看着别人,态度诚恳,音量适中,语言简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三是学会尊重。别人发表意见时,不随便打断发言;自己发表见解时,要给别人插话的机会;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指责等等。
结语
合作学习篇7
一、目标意识要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群体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合作习惯、能力也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格外重视,要强化合作学习的目标意识,为什么要合作?不合作能不能解决?如果有必要,你想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程度?一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案例]
比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谭慧君老师曾讲过《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
数一数,摆一摆
师:我给同学们带了一些小棒。怎样才能很快看出小棒的个数呢?请各小组数数你们手里的学具,摆在桌子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小棒的数量。(课前预设并布置了同学带各种学具:火柴。玉米……) 小组合作数一数,摆一摆。(指导,汇报。) 师:数出来了吗?你们是怎么表示的?关于数数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
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好。教师能在学生有合作的要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比较投入。学生人人想发言,课堂教学一次只允许一人发言,短时间内满足不了学生全部发言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问题设计明确.要求适度到位
问题设计,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没有明确问题的合作,是盲目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合作。然而,实践中,发现老师在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顾虑,甚至是随意。多数人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更是开放教学的一种体现,认为给学生创造了时空,张扬了个性,却因此忽视了问题的明确性。往往把问题设计过于宽泛,使学生进行无序的合作。实际上,我对问题设计的理解,问题设计分三个层次:一是限定性问题设计;二是半开放问题设计;三是开放问题设计。
三、交流要有效,指导要及时
在我的调研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到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成就成了旁观者,此时的老师也会显得很轻松,似乎成了局外人,总算可以“歇一会儿”了。多数老师会在这个时间“理顺教学思路”,想着下一步自己该做点什么,学生交流学生的,老师想老师的思路。毋庸置疑,交流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浪费时间,追求了形式上的合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交流互动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学学生方面:―个是教师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四、和谐互动,求同存异
一是分工明确,分配合理,小组长轮换制和发言代表轮换制。通常是随机安排(最方便,但有效性偏差),安排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需要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会不同) 二是会与人交流,方式要指导。初级方式,将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高一层次的合作交流,是要有学生的评价,组内评价。
最高层次的合作交流,是和谐互动、求同存异、发人深思的。 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方面的例子:学生4人小组里七嘴八舌地说。学生各说各的,谁也没听清谁说了什么,因此学生也就没有从伙伴中学到点什么。造成的原因我认为: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核心――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要让一个团体发挥有效作用,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必须有小组长组织,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
合作学习篇8
杜郎口中学在新课改实践中创立了“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思想核心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学生、发展学生”。其鲜明特色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语文学习的高度自主。但笔者认为,杜郎口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只是前提和支撑,合作学习才是途径和目的,没有进入合作层次的自主学习只能是初步的,有了合作中的相互印证和交流才能把自主提升到高层次。杜郎口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首先,与教师合作,体验教师角色,深化课程理解。他们师生合作的形式和时机是多元而富有变化的,最为独特的是每一堂语文课率先出场的不是教师,而是由学生扮演的小老师出场主持,且每一个小老师都十分出色,语言流畅、干练,仪态自然、大方,组织得力、有序。这种合作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当好演员,还要当好导演。学生扮演教师则更具挑战性,会提升对师生角色的体验和理解、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其次,与同伴合作,明确任务分工,发挥团队作用。杜郎口中学的语文课堂,在消解教师的权威与主宰的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清楚每个环节自己的任务与分工。在预习环节,每个学生都要到属于自己的那块黑板上写出预习收获,既要概括语言信息,又要强化书写记忆,还要互相监督纠错,成效显著。《济南的冬天》一节课中仅笔者注意到的纠错就多达20余人次,纠错的和出错的学生都会得到强化和提高。在展示环节,学生的合作更为普遍。在《陋室铭》课堂上,学生都是几人一组进行团队活动和展示,学生纷纷踊跃上台,合作表演了《教师铭》《拔河铭》《交友铭》等,有几名同学居然创作表演了“三句半”。
再次,与观摩者合作,激发自我潜能,提升主体意识。据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介绍,他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众多的听课者随时进入课堂,如果没有人听课反而兴奋不起来。这点在课堂上也得到了验证,每个环节学生都似乎在给听课者表演,积极认真,极富实效,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现令人惊叹!
合作学习篇9
论文摘要:合作学习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各科课堂教学,同样也适用于成人继续教育学习,并且更富有成效,呈现出独特之处。文章主要从与专家合作、与同行合作、与家长合作、与学生合作等维度探讨研究教师的合作学习,以拓展教师的个人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师;合作学习;维度
21世纪现代化人才素质要有“合作意识”或说是“团队精神”,不善于同周围人合作的人绝不是现代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人才的培·养,已经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完成的事情,现在不管是学生的教育还是教师的成长,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开展合作,从而兴起了合作学习的思潮。
一、与专家合作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是大师,让我们一起与大师对话!”形象生动地说明跟专家学者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所谓专家或者大师,既包括来自教学一线的师德高尚,具有较深教育理论素养,在教育教研中拔尖的突出人才,又包括国内外的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专家学者。因此,与专家合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与校本专家合作;二是与教育大家合作。校本专家来自于第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且与教师朝夕相处,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明白一线教师所需,沟通容易,能明白基层中常见的问题,常常可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带给广大教师一丝震撼,效果更加明显,受到一线教师热烈欢迎,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的调查可以看出。教育大家名家起点高,观念高,理念高,视阈开阔,宏观把握方向能力强,可以使教师尽早领悟教育的真谛,缩短专家与一般教师的距离,使教师少走弯路,尽快达到教育教学的高境界,促进自己的实际教学行动。但是与专家合作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使合作流于形式,使得专家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实际执行的理论之间出现油水不相容的局面,甚至使得一线教师出现失语症,觉得低人一等。首先,树立自信心,必须具有弄斧到班门、耍刀到关公前的勇气,敢想敢说,敢于挑战权威,在专家面前不自卑,当然需要一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在与专家对话共同分享,相互汲取各自的营养。一方面,一线教师善于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另一方面,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鲜活案例也促进教育专家的关注和思考,验证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理论,取得双赢的局面。譬如,在校本教研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高水平专家的及时指导与帮助,为此作为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应给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合作学习的智力支持,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个体与专家的合作与对话,使得理论与实践交融一起,共同探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形成专家定期深入一线,与一线教师座谈、会议、走访、听课、问卷、建立导师制、共同申报课题、合作研究等方式适时实地解决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合作落到实处。此外,形式可以多样,电话联系、网上聊天、咨询等。譬如北京市海淀区区域教研(数学)聘请了学科教育界的大家联合教研。
二、与同行合作
国内外教师成长经验表明,加强教师同伴间的交流、切磋、合作和经验交流,有利于教师群体中的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冲突和交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共同发展。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协力工作的话,那就要比十个各随己愿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群策群力,相互密切合作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形式。根据教师参与人数的多少与学科数量,可以把教师合作分为同级同科合作学习、同科合作学习、跨科合作学习、多边合作学习、全员合作学习等形式。譬如在全员合作学习中,一所学校内或一个片区内,不受学科、学历、职务、年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限制,全校或全区上下形成一种多层面的、交叉式的合作学习状态,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做到:文科、理科与艺术学科渗透,年级的高段中低融合,老中青教师联合,领导、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携手,真正发挥教师群体的整体合力,使得老教师不“倚老卖老”,青年教师不因自己初出茅庐而妄自菲薄。作为教师个人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善于跟别人友好相处,搞好合作,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才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譬如在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也有自己认为有效的教学套路,这些都是教师个人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是此非彼的独特之处,在校本教研经验交流、青年教师培养经验交流、论文经验交流等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分享,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彼此的经验获得补充和再生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协作能力,使得教师继续教育呈现出合作性,有利于扩大教学系统的外延性。
三、与家长合作
教师教育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合作是教师教育学生过程的一个必备环节。家长也是教师合作的一个重要对象,作为一个宏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试想如果没有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友好合作,是很难搞好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的,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随着全社会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家长群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难度,对教师也是个挑战。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不同,造成孩子个性独特,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显得尤为迫切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与家长的合作,譬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开展家访活动、家长听课制度等形式紧密联系,但是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不应该教师高高在上,应该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譬如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向家长通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学习任务;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等,不管怎样,关键是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尊重每位学生的家长,获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得教育形成合力。譬如家长听课制度,笔者有幸听过几节课,此法较好,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克服教学的任意性,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较为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班级情况、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不断深化与家长合作的内涵,丰富形式,挖掘资源,互相督促,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拓展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与经验。此外,教师利用现代科技,可以选择基于网络平台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师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效实现教师与家长的个性化沟通,释放征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提出好的建议。
合作学习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提高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32-01
作为英语教师,以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在一个50多人的班级里开展师生活动时,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学习英语知识带来的快乐、体验英语交流带来的成就感很难,因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很多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交流,而大部分学生只能“望而兴叹”,没有机会或不敢参与到活动中。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们共同的桥梁。没有交流、实践的机会,语言便失去的它的价值。久而久之,英语就成了闷头写,兴趣从何谈起。我和其他老师交流、到外校听课、查阅相关书籍在2008年开始尝试小组合作课堂模式。使用至今,觉得效果显著,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人通过以下步骤实施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一、了解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情感日渐丰富,虽较肤浅但表达情感的同时开始追求成人感,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还是教学设计都在考虑现代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二、适当分组
在分组时,我遵循了“组内异,组间同”的原则(“组间同”是指每个小组整体成员的构成相同,有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学困生,为小组竞赛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前提;“组内异”是指在每个组内组员的整体水平不同,呈一定的梯度,为小组内部成员的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将班级的35个学生分成了7个组,每组5位学生,一个学期组员调整一次。组长由每组中潜力最大、学习态度最好、责任心最强的学生担任,其他的四位组员可以负责收作业、讨论时候的记录、一对一的帮助等工作,具体任务由组长来安排。充分调动组长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工程别关注每个小组的学困生,指定帮助学困生的组员,制定短期的阶段目标,并及时的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上课按组别就坐,一个学期座位更换一次。
三、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授课过程中,任何学生有疑问都可以举手发问,我都会给予解答或者适当的引导,不会因为学生打断授课而不予理会甚至是批评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守纪律或者作业有拖欠的情况时,我会在班上给予严肃的批评,目的是让班级同学共同监督他的同时也让全班学生明白这样做是错误的,应该引以为戒。事后我会找到这位学生,告诉他我这样做的原因,摆明我的立场和出发点,让学生去思考我是尊重他还是不尊重他,是关心他还是不关心他。这样,我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赖与支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我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四、有效引导
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看得多了,见得多了,懂得多了,也想得多了。偶尔我有这样的感觉,抛出一个问题,本来想引导学生朝A的方向思考,但是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有朝A走去的,有朝与A刚好相反的B方向思考的,有发散得漫无边际的,有不顾问题的主旨而纠结一些细微末节的……让我啼笑皆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不等于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毫无目的地、随心所欲地去创新,而是有适当的引导,在一个具体的范围,朝一个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思考,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在具体的要求和思考方向的引导下,不局限学生的思考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老师的适当引导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决定课堂效率因素之一,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组内讨论、组间竞争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学活动如果只是把前人的智慧强加在学生身上,强迫学生学习,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小组内的自学和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想法,因为小组活动是有组织的不是个人随意的,集合了5个人的智慧,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多次的启发;而组内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每个学生都会积极思考;另外,学生代表发言能够消除部分学生紧张的心理,因为是整组的意见而不是某个人的意见,发言的表面上是某个同学,实质上是一个组,这样让学生更加肯定,也更加自信;同时,在小组自学、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合作。
六、即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