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1篇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效能低、培训理念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需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调研需求分析,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加强考核评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关键词: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质量效益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形成多种教育培训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技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下降的问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较低。为提高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各地加强了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但此类培训也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效能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加大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势在必行。如何使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现阶段应予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各级农技员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主要在省、市两级培训基地进行,省一级教育培训依托农林大学及职业技术学院,有较为完善的设施和软硬件条件,连续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培训模式和现代培训理念,主要围绕农业***策等宏观理念、农业推广新技术和各省产业体系开展培训;市一级培训依托各市农科所、农校、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围绕当地产业推广技术开展培训,培训模式沿用省一级模式或经验模式。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缺乏整合
农技员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导致目前的培训机构多头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出现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现象。
(二)培训理念落后,培训效能低下
各级培训机构软硬件配置不同,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机构未确立现代培训理念,培训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甚至为完成培训而培训,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培训质量和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三)不注重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盲目下达任务指标
部分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方案时未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凭主观经验下达培训任务指标,未充分考虑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需求的契合度,导致培训内容的空洞,培训效果较差。
(四)绩效评价方式单一,跟踪回访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目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估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方式单一,仅靠现场打分,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益评价的督促检查缺位。
(五)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建立了农技员培训师资库,这是农技员教育培训的一大进步,但各地区农技员培训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缺乏有效管理,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培训师资聘任流程不规范。
二、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教育培训健康有序进行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的农技人员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为避免为完成项目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短视行为,解决省市农技推广部门***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健全管理体制
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应当建立省厅领导、省厅相关部门主管、省厅和地市农业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省厅主管部门承担全省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建立省级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联合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应当纳入农业主管部门考核范围。地市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必须报省厅和市农业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二)科学评估并确定培训机构
须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机制,对培训机构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评估标准加以认定。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从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确定管理细则。
(四)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各级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农技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在管理权限内,建立完善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农技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并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三、加强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补其短板,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实施精准培训,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如***策、宏观理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教育培训)、滴灌(如技术、产业、专业专题等培训),保证培训的精准高效,这需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运用培训调研分析结果,切实提高培训组织的实效性。
(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紧密结合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应做好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需求即农技推广工作实际要求与农技员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农技员培训工作就是弥补差距、补缺短板,应充分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方法创新和农技员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要引导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做好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农技员培训是国家建设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举措,农技员培训须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从培训内容方面来说,应包含农业基本理论、大***方针、***策法规,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与国家的农业***策相一致;从农业部门的需求来看,培训应着力提升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教育;从农技人员的需求来讲,培训应侧重实际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与提升。这三者的需求均应在培训中有所体现且应找到三者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以确定培训内容,制订最佳培训方案,求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运用科学的需求调研分析方法
科学的调研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在进行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需求调研时可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焦点小组、事件评论、情景模拟等方法。
(三)运用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科学制订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培训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方案,是对现代培训理念、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需求决定培训内容,方案设计决定培训模式和方法。目前,农技员培训存在培训班额过大、培训内容空洞重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问题,需要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班额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点名制培训。
四、运用现代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现代教育培训是指通过改进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并取得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现代培训与一般教育有较大区别,现代培训针对具体工作,以学员、工作、任务、问题为中心,解决问题,即学即用;培训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取代课堂教学,创造性解决问题成为培训活动主题;组织与实施方式发生变革,课堂教学专题化、短班化、小班化、类别化、训练化成为主流。运用现代培训理念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一)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使命
农技员培训目的是促进农技员个人的发展、满足农技推广工作所需,帮助农技推广人员端正工作认知态度、提升工作技能、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深刻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现实与挑战
农业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技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接受培训的农技员有更强的动力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农技员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配备现代化培训设施和手段,建设高质量的农技培训师资队伍,需要增强培训教师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更新培训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
(三)充分认识和理解农技员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
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根据现代培训理念,培训应更多关注农技员的需求与情感发展,强调团队学习的高效率,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注重参与式培训,积极引导学员在培训中参加讨论,发表观点,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农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者应提高培训设计与实施能力,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队伍。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需要精心设计和精细化管理,重视运用网络、移动客户端等现代化学习方式。
(四)注重培训过程设计,更新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根据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律与原则,培训工作要服务大局,将培训分类分级,突出学以致用,重视质量效益,必须深化农技人员培训改革,研究农技人员成长和培训规律。针对目前存在的培训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一要加强需求调研,制订可行的培训方案,二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要改进教学方法,四要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五要严格教学管理,同时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加快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培训机构需重视培训质量的提升,更新培训理念,在培训规模上采用小班设计或订单式培训;在时间上,采取短期多段培训,给学员反思和实践的空间;在培训内容上,采取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例如研讨交流、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重视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如MOOC、QQ群、微信群),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考核评估,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效益
农技员培训绩效考核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手段和措施,采取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估,能够促进培训的正常开展。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按照培训流程,从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上报、资金预算、培训课程设置、培训环节优化、培训模式和方法到培训考核考试、档案资料整理、项目资金审计、跟踪服务等各环节,设计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以赋分评价的方式,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覆盖培训的各个环节,使得绩效考核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三)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如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试、培训后工作效能提升跟踪调查回访等,及时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农技员培训的持续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美]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邵喜武.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4]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刘奉越.国外成人经验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
[6]李燕萍,吴欢伟.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王琳瑛.现代农业视角下的探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205份问卷调查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5(2).
[8]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D].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2011.
[9]郝婷.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2篇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效能低、培训理念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需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调研需求分析,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加强考核评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关键词: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质量效益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形成多种教育培训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技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下降的问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较低。为提高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各地加强了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但此类培训也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效能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加大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势在必行。如何使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现阶段应予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各级农技员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主要在省、市两级培训基地进行,省一级教育培训依托农林大学及职业技术学院,有较为完善的设施和软硬件条件,连续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培训模式和现代培训理念,主要围绕农业***策等宏观理念、农业推广新技术和各省产业体系开展培训;市一级培训依托各市农科所、农校、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围绕当地产业推广技术开展培训,培训模式沿用省一级模式或经验模式。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缺乏整合
农技员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导致目前的培训机构多头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出现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现象。
(二)培训理念落后,培训效能低下
各级培训机构软硬件配置不同,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机构未确立现代培训理念,培训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甚至为完成培训而培训,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培训质量和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三)不注重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盲目下达任务指标
部分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方案时未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凭主观经验下达培训任务指标,未充分考虑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需求的契合度,导致培训内容的空洞,培训效果较差。
(四)绩效评价方式单一,跟踪回访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目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估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方式单一,仅靠现场打分,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益评价的督促检查缺位。
(五)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建立了农技员培训师资库,这是农技员教育培训的一大进步,但各地区农技员培训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缺乏有效管理,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培训师资聘任流程不规范。
二、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教育培训健康有序进行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的农技人员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为避免为完成项目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短视行为,解决省市农技推广部门***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健全管理体制
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应当建立省厅领导、省厅相关部门主管、省厅和地市农业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省厅主管部门承担全省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建立省级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联合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应当纳入农业主管部门考核范围。地市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必须报省厅和市农业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二)科学评估并确定培训机构
须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机制,对培训机构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评估标准加以认定。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从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确定管理细则。
(四)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各级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农技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在管理权限内,建立完善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农技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并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三、加强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补其短板,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实施精准培训,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如***策、宏观理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教育培训)、滴灌(如技术、产业、专业专题等培训),保证培训的精准高效,这需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运用培训调研分析结果,切实提高培训组织的实效性。
(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紧密结合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应做好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需求即农技推广工作实际要求与农技员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农技员培训工作就是弥补差距、补缺短板,应充分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方法创新和农技员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要引导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做好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农技员培训是国家建设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举措,农技员培训须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从培训内容方面来说,应包含农业基本理论、大***方针、***策法规,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与国家的农业***策相一致;从农业部门的需求来看,培训应着力提升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教育;从农技人员的需求来讲,培训应侧重实际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与提升。这三者的需求均应在培训中有所体现且应找到三者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以确定培训内容,制订最佳培训方案,求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运用科学的需求调研分析方法
科学的调研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在进行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需求调研时可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焦点小组、事件评论、情景模拟等方法。
(三)运用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科学制订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培训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方案,是对现代培训理念、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需求决定培训内容,方案设计决定培训模式和方法。目前,农技员培训存在培训班额过大、培训内容空洞重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问题,需要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班额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点名制培训。
四、运用现代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现代教育培训是指通过改进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并取得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现代培训与一般教育有较大区别,现代培训针对具体工作,以学员、工作、任务、问题为中心,解决问题,即学即用;培训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取代课堂教学,创造性解决问题成为培训活动主题;组织与实施方式发生变革,课堂教学专题化、短班化、小班化、类别化、训练化成为主流。运用现代培训理念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一)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使命
农技员培训目的是促进农技员个人的发展、满足农技推广工作所需,帮助农技推广人员端正工作认知态度、提升工作技能、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深刻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现实与挑战
农业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技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接受培训的农技员有更强的动力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农技员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配备现代化培训设施和手段,建设高质量的农技培训师资队伍,需要增强培训教师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更新培训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
(三)充分认识和理解农技员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
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根据现代培训理念,培训应更多关注农技员的需求与情感发展,强调团队学习的高效率,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注重参与式培训,积极引导学员在培训中参加讨论,发表观点,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农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者应提高培训设计与实施能力,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队伍。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需要精心设计和精细化管理,重视运用网络、移动客户端等现代化学习方式。
(四)注重培训过程设计,更新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根据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律与原则,培训工作要服务大局,将培训分类分级,突出学以致用,重视质量效益,必须深化农技人员培训改革,研究农技人员成长和培训规律。针对目前存在的培训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一要加强需求调研,制订可行的培训方案,二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要改进教学方法,四要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五要严格教学管理,同时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加快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培训机构需重视培训质量的提升,更新培训理念,在培训规模上采用小班设计或订单式培训;在时间上,采取短期多段培训,给学员反思和实践的空间;在培训内容上,采取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例如研讨交流、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重视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如MOOC、QQ群、微信群),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考核评估,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效益
农技员培训绩效考核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手段和措施,采取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估,能够促进培训的正常开展。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按照培训流程,从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上报、资金预算、培训课程设置、培训环节优化、培训模式和方法到培训考核考试、档案资料整理、项目资金审计、跟踪服务等各环节,设计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以赋分评价的方式,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覆盖培训的各个环节,使得绩效考核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三)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如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试、培训后工作效能提升跟踪调查回访等,及时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农技员培训的持续健康开展。
作者:王生武 张钊 单位: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美]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邵喜武.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4]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刘奉越.国外成人经验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
[6]李燕萍,吴欢伟.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王琳瑛.现代农业视角下的探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205份问卷调查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5(2).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3篇
要适应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基层农技人员应具有更高的素质能力。对陕西省基层农技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陕西省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的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有待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新常态给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内涵、对象、内容、方式、主体等方面。这些变化迫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作出相应的适应和调整。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应从理念,内容,形式,流程及模式,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组建研究团队,加强非农专业和低学历农技员教育培训,整理典型案例等方面入手,提质增效,以解决目前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理念滞后、方式单一、精准性差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
新常态;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
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业人的现代化。基层农技人员是集成运用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对农业科技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基层农技人员对推动陕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要求基层农技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能力。本文对23573名陕西基层农技人员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显示,陕西省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陕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待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全省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做一系统深入全面地思考探究,以便我们持续提高全省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的质量效益。本文通过实际调研、理论探究以及经验总结,归纳提炼出经济新常态在农业科技推广内涵、对象、内容、方式、主体等方面给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改变。这些变化迫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须作出相应的适应和调整。通过分析试提出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应从理念,内容,形式,流程,模式,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组建研究团队,加强非农专业和低学历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整理典型案例等8个方面入手,以解决目前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理念滞后、方式单一、精准性差等实际问题,以期对陕西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所助益。与此同时,对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问题的探究,还会丰富农业推广人员教育培训及农业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对教育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甚至对其他省份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具有一定的支撑借鉴作用。
一、陕西基层农技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据2014年底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实名统计,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含种植、畜牧、农机、果业等)共有23573人(不完全统计)。从统计分析的情况看,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各级分布、年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学历职称相对偏低、非农人员比例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级人员分布
基层农技人员上浮于市县两级现象严重(如***一)。乡镇基层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子女教育及生活不便,农业技术人员行***化管理偏多等,是形成此现象的主因。
二)专业技术职称
非技术人员比重较高且职称普遍较低(如***二)。准入制度缺失,进人把关不严,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不够,职称评审制度不利于基层农技人员晋升,是此现象出现的主因。
(三)学历层次
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如***三),最后学历,也是高者偏低(如***四)。农林类职业教育弱化,学历型继续教育机会不足,机构改革时分流进入人员杂多,职业准入标准没有或者偏低,缺乏学历提升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是此现象形成的主因。
(四)年龄结构
各年龄阶段比例不协调,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中年骨干基层农技人员比例偏低(如***五)。农业科技推广专业技术性强,骨干农技人员成长过程缓慢,略有业绩者欲藉此跳出农门,农技人员主观上有鄙农、悲农思想,考核机制不尽合理影响部分农技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内生动力等,是此现象出现的主因。
(五)专业教育背景
基层农技人员非农科类专业比重较大(如***六)。缺失职业准入,进人把关不严,继续教育机会偏少,农技推广工作被部分人认为责小无险,选人用人机制有缺陷等,是此现象出现的主因。
二、新常态给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带来的变化
(一)农业科技推广的内涵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反映在农业领域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变缓、结构需优化、动力需转化。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主要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失去国际竞争力;惠农性***策支出已近上限;农业资源开发、环境承受力基本接近底线。农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把更多的农产品增加值留在农村是大趋势。改革创新健全农业体系,将成为未来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大方向[1]。在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大背景的变化。从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趋势来说,我们对“推广”的概念有新的理解,即从狭隘的“农业技术”推广,延伸为“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以及农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广对象不会再只满足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性指导,更需要得到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2]。所以,现在的农业推广就变为一项旨在开发农业从业者的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增产增收技术,还应涉及推广对象的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
(二)农业科技推广对象发生变化
农业科技推广对象更加多元化、细分化。从以普通农户为主,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兼之。普通农户虽在长时间段内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占有很大比重,且会不断地分化为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以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新型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的大量涌现,农业从业者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农业科技推广对象,或将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农户或现有的新型经营主体,而是处在动态生消中的各种农业经营主体。
(三)农业科技推广内容发生变化
推广内容从以技术为主,向综合服务转变。综合服务不仅仅是要服务农业生产发展,还包括村落发展、公共健康、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农村生活、生态、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3]。这些变化就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好推广工作,也倒逼基层农技人员及时适应,研究新的推广内容与方法。
(四)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发生变化
互联网与高科技融合,推广方式更加多元高效。传统的推广方式主要有:试验、示范、带动、辐射、教育培训等,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农业也注定需要和“互联网+”联姻,互联网、大数据与科技地完美融合,新常态下的农业推广方式既承袭了传统,又运用数据分析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电子农务,农业物联网技术、微博、微信、网上视频诊断等新的方式方法开展着。另外,参与式推广也越来越被重视和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角色定位从以普及、应用、推广农业技术为主的“技术指导员”,逐渐演变成了为农全面服务的“服务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从某种意义而言,既可以说是技术员、又可以说是教师、传媒人、还可以说是咨询师、信息员、服务员。未来基层农技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发现、分析、解决他们自己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再是为其服务对象或替其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而是和其服务对象一起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发现、分析、讨论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提供信息,将服务对象的经验和现有科技知识结合起来,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愿改变行为的信息,使他们的自愿行为发生改变,从而一起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中的实际问题。
(五)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发生变化
推广主体,一主多元化已基本形成。陕西目前已出现:***府公益性推广机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推广机构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而且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积极、活跃、广泛、高效。各推广主体在陕西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推广模式。如:***府公益型的“平利模式”、连锁经营技企结合的“大荔模式”、公司化高起点运作型的“千阳模式”、高校科研支撑型的“西农大模式”、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应用型的“安康农科所模式”等,并各自找到了自己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
三、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各方主体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理念
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的行***组织者、教育培训机构的实施者、授课实训教师等都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培训理念。教育培训的行***组织者要考虑到占到总人数的61%的14488名悬浮在县级的农技人员如何才能通过教育培训,愿意沉降到农业科技推广一线去,真正在大地在农村搞推广,而不是坐在县农技中心的办公室里。教育培训要从“以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培育“农业人”的“现代化”,推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为核心,遵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以知识为补充、以研讨为平台、以结果为导向、以改变为目的”的现代教育培训理念,结合农业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特点,按照“先行调研、略有超前、统筹规划、架构体系、探创模式、多维课程、动态师资、跟踪评估”的总体思路,开展全省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要紧紧抓住:需求调研、对象筛选、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选聘、效果评估等6个关键环节开展。注重“互联网+”和“创客”思维在培训中的应用。对农技员开展农业创业方面的培训,让其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客意识,以便引导“新农人”在农业领域用创客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大胆地创新、创业,从而适应农业转型、结构调整、科技驱动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新要求。让“互联网+”思维融入培训全过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与农技人员培训工作联姻,开发农技人员培训的网络课程,打破时空限制,节约培训成本,方便学员学习。新常态下让新技术用自己的力量改造传统农业,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变革浪潮中发挥其作用。
(二)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
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原则,围绕***策、理念、知识、技能、态度、文化素养、推广方法、沟通技巧等核心板块构建教育培训内容。贯通产前、产中、加工、流通、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过程中的技术、信息、经营、模式、储运、营销等关键环节设置课程开展教育培训。按照地域特色主导产业,将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农技人员的特殊需要相结合,精细化分成粮、果、畜、菜、茶、油等大类,又在各自大类下细分出诸如: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苹果、猕猴桃、桃、梨,肉牛、生猪、奶山羊,设施蔬菜、陕南绿茶、油菜等诸多小类,组织专题调研、制定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精准化的教育培训。
(三)研用灵活高效的教育培训形式
采取参与式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中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性,让学员处于交流互动中。通过分组交流研讨、实训观摩、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团队训练等活动,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信息之间形成多边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学员的参与性、分享性和体验性。不再让学员“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行的交流、讨论,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认知。另外,为专家和学员之间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为学员提供一种宽松的交流讨论氛围,使大家畅所欲言,体会到参与式教育培训的乐趣,真正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分类分级脱产教育培训[4]。根据市县级及乡镇级农技人员比例和不同的职责定位,依据产业或学历把基层农技人员分成不同类别进行教育培训,将同一产业或学历的基层农技人员集中起来开展某一产业相关内容教育培训。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方法。熟悉并灵活运用各有优劣的教育培训形式,根据不同需要发挥不同教育培训方法效用。灵活变通运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户外拓展+成果分享等教育培训形式方法,科学有效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
(四)科学设计教育培训流程与模式
做实需求调研分析。做好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是做好一切教育培训的根基。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的交集,做好教育培训需求调研;从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科技推广中遇到的难题、个人知识技能需要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考核评价多元化。采用过程性和效果性,全程性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学员。通过对学员全方位、立体化表现的考核评审,达到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调节作用,可持续地提高培训质量[5]。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动态档案袋,集中学习阶段理论课程学习的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培训期间的表现等,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所在单位、培训机构、参训个人相结合的主体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实施精细化组织管理。对管理服务团队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在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的需求调研、通知印发、课程安排、学员报到、授课实训、论坛讲评、考试考核、证书填写、结业典礼,训后跟踪等环节加强沟通衔接、消减内耗,把工作做得尽可能科学细致、认真周到;推行“首问负责制”,加强组织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教育培训效果。探索“多元高效”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是动态流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更变运用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既是范式、又是变式,在总结归纳以往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陕西探索出来的“纵横联动、教训结合、论坛讲评、技能比武、交流协作、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陕西模式”为根基。积极试行“以人为本”教育培训模式、“问题导向”教育培训模式、“基于胜任力模型建设”的教育培训等模式。教育培训模式因时、因地、因业、因人而变,不断探创有针对性的“多元高效”的教育培训模式。
(五)聚合各种资源构建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占总人数31%的7409位非农专业农技员,可送往省农干校、各涉农职业技术学院、市农科所或涉农高校学习农学专业知识技能,聚合农业系统内部资源,将科教与农业信息、经管、产业、市场等其他部门协同行动,发挥各自优势,用好各自资源,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层面来共同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省农业厅、省农干校、各地市职业技术院校、各地市农干校、市级农广校、市农科院所、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方资源在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的重要互补作用,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分类分层、各有侧重地开展教育培训。
(六)组建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专门研究团队
陕西省每年有近2万人次的基层农机人员大规模培训,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团队。建议在省农干校组建专业化教育培训研究团队,打造职业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针对陕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中的基础问题展开研究,为教育培训做理论支撑。在省农业厅的授权指导下,做好全省农技人员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拟定培训方案,研究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评估等。防止“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培训现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持续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七)加强非农专业和低学历农技员集中长期
教育培训从2014年统计来看,农技员队伍中,非农科类专业人员比重较大。在23573名农技员中,非农专业类有7409人,已占到了全部农技员人数的31%。应对非农专业农技人员本着“增强农业自信、更新服务理念、拓展农业视野、强化农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的思路,将其集中起来进行“非农专业农技员素质提升”的长时间、系统化、大农科脱产教育培训。让非农专业农技员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效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农技推广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从低学历的农技人员中,逐年选派部分人员到现代农业发展比较好的江苏、四川、山东等地实际考察研修。用这种方式可以对他们起到视觉震撼、思路开阔之效,还可以避免本省教师的“近亲”教学、重复教学,现场教学局限。与此同时,利用部分涉农高校优质的师资资源和实验示范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操作培训。例如,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陕西低学历、低职称的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订单式教育培训。
重点收集和整理陕西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优秀基层农技人员先进事迹、高效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方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从***五可知,在调研的23573人中,40~50岁的中年骨干基层农机人员只有7805人,比例只占到总人数的29%。所以,应特别注意编写基层中年骨干农技人员个人成长、干出不凡业绩典型案例,编辑成册,发给学员,共同研读、交流、讨论,既可以激励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农技员继续搞推广,又可以激发青年农技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教学,增强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鲜活性、启发性和针对性。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必须作出相应调适。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教育培训规律,与时俱进,改变教育培训理念,探索成人教育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因需开展、因材施教、协同共育、精准高效教育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方有效资源、各种新的科技手段,使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学习贯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5(06).
[2]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王德海.参与式农业推广工作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第7篇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业推广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YJG-004。
Abstract:Studied on overall designing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course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full?鄄time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def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Having plan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kill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propos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kill training method, such a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ole playing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Full?鄄tim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8-02
2009年3月2日,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京召开,***陈希副部长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应用人才培养,逐步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的要求。随后,***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和方法相互依存不可分开。理论可以通过分析水平,清晰度、借以陈述的类型、描述或说明的本质等作用于方法,而方法则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假设取样、异常数据分析等新理论视角帮助发展或增加理论。学习技术推广理论对于掌握技术推广方法和提高推广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7部分。第一部分推广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推广的框架模型、创新扩散理论、问题解决理论等。第二部分推广对象行为及其改变,内容包括沟通理论、行为产生理论、行为改变理论、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征。第三部分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农业推广组织、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农业推广组织设计与评价。第四部分农业推广项目计划与评估,内容包括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监测与评估。第五部分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内容包括推广方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第六部分农业推广服务,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的含义与内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方式、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技巧。第七部分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内容包括影响农业推广的***治与经济环境、其他环境。
(二)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贯彻以育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课堂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演讲等教学形式,大胆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以“参与式”教学展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时更改调整发言内容,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以案例式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教师由原来的“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产生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农业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培养目标,其中具体要求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因此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对实现培养目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覆盖农业推广方法和实务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一)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内容
1.实践教学方面 内容主要包括推广对象行为分析、农业推广人员与机构、农业推广体系与运行、农业推广评价、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与***策等。
2.技能培训方面 一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内容包括成果资料收集与评价选择,收集渠道、途径。成果选择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为一个地区提出启示式的推广项目建议。选择新成果,制定实用化方案。二是农业推广方法运用与创新、农业推广试验示范与评价。内容包括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与类型、试验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成果与方法示范及其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写作技能。写作内容与文体包括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推广科技报告(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课题报告、科技试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农业推广公文、农业推广合同(协议)(如农业推广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承包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农资与农产品购销合同等)、科普文章、科技简报、科技广告等[2]。四是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演讲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群众培训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如科普宣传、农民培训、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手段
1.农村社会调研 进行农村现场调研,分析推广对象行为特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有关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内容、组织形式等。
2.推广机构参观调研 进行农业推广机构参观调研。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及其职责、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现状、农业推广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了解农业推广机构设置、职能、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等。了解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作用、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步骤、方式与方法。
3.组织阅读 推荐阅读材料,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国际农业推广***策与改革。推荐案例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区农业推广的情况。每人写出读书报告,教师选择其中典型的进行点评。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安排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训练项目,将受训者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受训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4]。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担任一次推广者的角色,一次被推广者的角色。作为项目推广者,为某一个地区选择一项有推广价值和推广前景的项目(或者为一项有推广价值的项目选择一个适合该项目推广的地区)。设定一个推广地区,针对所选推广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要)。针对所选推广项目编写各个推广工作环节的工作计划要点。基本程序包括: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告诉大家如何做,做什么等必要事项。重点进行项目选择、项目分析、项目推广、演讲推介、农民培训模拟等。作为被推广者,对项目进行咨询,尤其是针对项目风险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安排双方辩论。通过双方讨论辩论,把优势与不足分析透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全面。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5]。具体案例教学实施大致可按如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是案例分析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首先是阅读分析案例。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生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组织小组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最后是总结评述。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第二种是案例总结教学。对当地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调研,筛选成功和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全面的总结、研究分析,总结优缺点。总结编制出一套较系统、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案例。
参考文献:
[1]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0-12.
[2]李尚蒲.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8,(28):117-118.
[3]王威,龙志强等.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43-45.
[4]黄一珊.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1,(14):66-67.
[5]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教育探索,2011,(243)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