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牛的诗词篇1
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织女的相思离别之思
含有牛的诗词篇2
岳飞《满江红》一词历来广为传诵,然读此件,多处与原词字词不符。是牛先生书写时的笔误吗?当然不可能。那么,应如何看待呢?
牛兆濂(1867~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先生,蓝田县新街人。清末民初关中名儒,程朱理学的末代传人。他精通易理,兼及小学,且工于诗词联赋。以多才故,民间呼为“牛才子”。牛先生一生,布衣自足,不慕荣利,以耿介廉洁自守,具冰雪之操。自1918年起,设馆授徒,讲学于芸阁书院。学生遍及全国,乃至朝鲜、日本士子亦慕名而来从之学。牛先生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术思想教育学生,其尤重视者,在于大节,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他自己毕生亦身体力行之。“时穷节乃见。”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生的行止最足以感人。据其友人兴平大儒张元勋《牛蓝川先生行状》载:“闻东北失陷,(先生)泫然流涕,并减膳数月,时用攘夷之说启发诸生,又为篇什,播之遐迩,以激励国人。其民胞物与之怀,迥非高卧林泉隐维风化者所得比拟!”文中所谓“又成篇什”是指先生曾写《阋墙诗》对***府攘外必先安内的***策表示愤慨和殷忧:“……阋墙兄弟本非他,外侮急时愿止戈。万事到头须自悟,算来毕竟不如和。撤去藩篱即大家,同心悔祸福无涯。眼看巨流滔天起,况复中原尽散沙。”1933年日寇侵占山海关,复据承德,牛先生忧心如焚,曾联合张元勋等,纠集义勇***500余人,通电全国,决心出师抗日。在电文中他慷慨陈辞:“倭奴野心,吞噬无已,势欲统一全球。我国岌岌,危在旦夕……仆等惊心国难,匹夫有责;但知救亡,他无所望。倘蒙采纳,仆等虽身死疆场,亦可告无罪于天下矣!”后因诸多因素,此行未果。然先生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时刻都在激动中,除了像陆游那样“百无聊赖以诗鸣”之外,他又书写了岳词来寄托报国热忱。《满江红》是英雄诗人的英雄诗篇,表达的是抗金英雄的壮怀,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杀敌的吼声。虽历千载,其震撼力、号召力未有丝毫衰减。牛先生平素最敬仰岳飞,曾写诗称岳飞:“将***忠义动天地,日月明光万古馨。”在祖国山河惨遭焚掠的危急关头,他自然又想到岳飞和他的壮烈词章,于是特别书写了《满江红》,并有意作了个别字句的改动。这样,牛先生所书写的《满江红》一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诗人自己,而是勇赴抗日前线的热血健儿了。原词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牛先生改为“二十年中尘共雨,三千里外云和月”,显然是指当时的国家形势而言。从1911年辛亥***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20年中,中国处于风雨飘摇,烟尘弥漫的战乱之中。帝制乍废,继之***阀混战,外寇入侵,仁人志士安能不“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里“三千里外云和月”指抗日战场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三千里”只是概指,并非确切里程。“靖康耻”改为“建康耻”,将年号改为地名。东晋、南朝时称南京为“建康”。“建康耻”即南京耻。“臣子恨”改为“臣子愤”,“何时灭”改为“何时泄”,接近现代口语,因为人们通常说“泄愤”而不说“灭恨”。“驾长车”改为“便乘车”切合实际,古用战车,今用***车。“便”有立即、马上的含义,正表现出抗日战士急切杀敌的心情。最后改“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为“要从新整顿旧山河”。“待”即“要”,“收拾”即“整顿”,但后两个词更通俗,更常用。“从新”含有“从头”的意思,但强调了方式和内容的变更。总之,牛先生借用岳飞原词的意境,稍作改动,充分表现出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激情和高亢呼声。
从形式上看,牛先生改动岳词是一丝不苟的。所改字词在平仄格式、用韵规则方面悉与原词相符合。如改“灭”为“泄”,不出词韵入声九屑。当系有意为之。
书写名家作品必须忠于原文,不能丝毫改动,这是人们熟知的规矩。但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用途则可以例外。清人徐枕亚《咏悍妇》诗是将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改动数字而成的,读之,令人忍俊不禁。鲁迅先生在日寇攻占山海关,北京危在旦夕的1933年1月31日,剥崔颢《黄鹤楼》诗,对将罹危难的大学生寄予同情,并辛辣地讽刺了***派的不抵抗主义。牛先生的做法亦类似之。
改革开放以来牛兆濂的墨迹屡见出现,但多为楷书,内容也以修身齐家及孝子贞女的轶事为主。这幅墨迹内容独特且为行书,在牛书中应值得倍加珍重。牛先生楷书笔墨沉稳,功力深厚,有似其人格(***2)。此幅则于沉稳中见飞动意,笔法遒劲老辣,字形的大小、欹正、展敛,皆随兴而成。“发”字超长而不臻于野,“阑”“闲”逾阔而不失其健。或用方折之笔,或用圆转之笔,皆得心应手。章法上虽是最常见的纵有行、横无列法,但显得自如而有度。如末三行字迹、距离皆变小,却无仄、拥挤之感。
含有牛的诗词篇3
关键词:爱情诗;古代爱情观;赏析方法
中***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1-02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编入很多的古代爱情诗歌,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汉魏晋五言诗《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等,这些描写爱情的诗歌给初中语文教材增添应有的青春活力,给师生吹来一股温馨的春风,深受师生的喜爱。但也有人担心:目前初中生早恋情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教师如果再在课堂上讲授爱情诗歌,会不会对早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并非这样,由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当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时,他们就会把寻找的目光投向社会,而现代社会成人恋爱的开放化、影视作品的大尺度化,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滋生一些不良行为。而课本中的爱情作品和其他优秀文学一样,是“人的生活教科书”,正确学习这些诗歌对净化人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大作用。
当今学生现代的爱情道德观已与古代传统的爱情观有着明显差异,那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爱情诗歌,并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呢?
一、激情导入,将学生带入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崇高的艺术境界中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教师的饱含感情、富有激情的导入,会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较深层次的生命活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从而使晦涩的诗歌被学生所喜欢,使诗歌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所接受、所延续。
英国哲学家赫士列特曾经说过:“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教师激情的导入不仅是教师激情的语言,更可以激发学生情感,调动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是充满浪漫主义的,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导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少女怀春,是人之常情。中国人谁不喜欢读爱情诗歌、传爱情佳话。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传唱至今。这不,走进《诗经》,我们会发现这里也有这么多的爱情诗!读了它,我们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会知道什么才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同时也会明白: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爱情也不都是甜如蜂蜜的,欢乐是美,忧愁是美,悲戚是美,分分合合都是美。这样充满激情的导入,让学生对爱情诗歌充满向往,在憧憬中全身心投入,既感受到诗歌中关于爱情的真挚情感,又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二、用实实在在的课文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爱情的忠贞感人
鉴赏古典诗歌,必须读懂字面意思,了解诗在写些什么,才谈得上欣赏、分析、评价。我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文言的基础来读,如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学常识等。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既要立足词语本意,又要结合具体语境,挖掘其内在的含义。抓住本意,由浅入深,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精选这个词语的“良苦用心”。此外,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爱情诗歌中,诗人内心的情感往往融入意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会受到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价值。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是饱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的情感之流。
例如,《迢迢牵牛星》这首爱情诗为什么如此感人至深呢?我们抓住文本来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牛郎织女的勤劳与刚强的感人。在一起生活时,他们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在被银河隔离后,他们还是继续辛勤劳动,刚强地活着,为的是不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和爱情的追求。我们看织女被银河所隔后虽然悲痛欲绝“泣涕零如雨”,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在中国人眼里,“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织女形象和她那勤劳与刚强的品质是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原因之二是,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感人。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被活活拆散几千年,还想着有团聚的一天?“七夕”喜鹊们到银河上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这哪里是喜鹊,分明是中华民族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的同情,分明是对世上所有爱情忠贞不渝者的赞美。秦观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出所有中国人对纯真爱情的理解!在诗歌中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借助意象,让学生领悟爱情诗歌中美好、真挚的感情,读懂中华古老爱情的忠贞,提高对爱情诗歌的审美感受力。
三、抓住诗歌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学习古典爱情诗歌的表达技巧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之所以能感动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能融情入景,借景抒情,采用比兴的手法,因此,在阅读这首爱情诗歌时,我们应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当作重点来学习。借蒹葭、白露、河流等景物的变化:苍苍、凄凄、采采,为霜、未已、未等,写出一个人在深秋的早晨来到河边,周围芦苇苍苍,脚下霜露重重,勾勒出冷寂又略带感伤的气氛,通过伊人行踪的飘忽不定,让整首诗歌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反复咏叹,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写出追寻者的执着精神。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要抒思,驰骋想象,感染读者,耐人寻味,最常见的就是用赋比兴的手法。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境交融的意境相结合的方式,启示后继的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意蕴深远的特点起了重大的作用。爱情诗歌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尤其是女性)体态服饰的刻画,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感往往密不可分,修辞是外壳,情感是内核。“修,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善于抒情的作者往往会通过修辞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常见的用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借代、对偶等。不同的修辞,表达情感的效果也有不同。在爱情诗歌中,朦胧唯美、缠绵悱恻的爱情更需要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来给它增色。
四、抓住最凄凉的悼亡词,引导学生理解古典爱情诗歌的感人至深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爱情诗歌中,就其内容而言,有男女热恋,有夫妇相思,有妇女被弃,其中独树一帜的当属悼亡词。悼亡词是对亡人的深挚情感、痛切怀思,而绝非一般酬唱应和、无病、虚伪矫情之作。这就使悼亡诗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真情实感吸引世人的目光,并为之倾倒。诗中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唤,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这首悼亡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让学生借悼亡词来感受古人爱情的真挚,让人读了之后情到深处泪沾巾。
发自内心的情感从何体现?古人的爱情观远胜今人,他们不会有那些轰轰烈烈的爱的誓言,因为他们的爱情比今天要纯洁得多,他们将爱情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以,这份感情是通过生活的细微体现出来的。在词中,我们能看到:妻子对镜梳妆,夫妻对望,这无不充满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意、浓浓的情意。正是这份情感,让我们带着和词人一样的心境来读这首词,“忆君情悲满,肝肠尺寸断”。它留给读者的不是爱情的欢乐之美,而是爱情的凄凉之美。读了它,我们一定会真正感受那生死不渝的纯洁爱情之美。
五、抓住最悲凉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悲剧的真正意义
什么叫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人的情感是丰富的,或喜或悲,悲剧往往更加扣人心弦。悲剧给人的是一种别样的美,这种美是幽暗的、不快的,甚至是阴冷凄婉的。悲剧,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有着极大的审美教育意义。我们要通过古代爱情诗歌让学生理解悲剧美的认识价值和赏析悲剧美的丰富内涵。在赏析悲剧美时,要紧紧抓住悲剧人物形象的赏析。即从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悲剧冲突的性质以及所产生的审美特点等方面去赏析。
《孔雀东南飞》究竟“悲”在哪里?悲在刘兰芝聪明勤劳,知书达礼,却被焦母歧视与驱逐;悲在焦仲卿逆来顺受,忠于爱情,却得不到母亲的理解;悲在刘兰芝的长兄自私凶狠,见利忘义,将亲妹妹往死路上逼去;悲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亲相爱,却被专横的家长制活活拆散、双双殉情。这首悲情诗引人步步去思索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含有牛的诗词篇4
《天上的街市》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思妙想”中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引用了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有关传说来描写天上的美好生活,用自然来表达作者的追求和理想,其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想象与联想。郭沫若的现代诗,将想象与联想完美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深远、意味开阔,从而让读者有着无尽的遐想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一、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天上的街市》开头便展开联想,从远远的街灯想到了无数明亮的星星,又从明亮的星星想到了街灯,这样的联想使得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为下文写天上的美好生活做了铺垫。接着,作者写道,天空中有一个繁华的街市,街市中陈列着很多人间珍宝,由于没有写出具体是什么珍宝,这再一次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首诗写作于之后,中国正处于***阀混战时期,郭沫若深深感到痛苦和失落,他愤恨黑暗,向往光明,也许郭沫若所说的珍宝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对我们来说或许可以把这些珍宝当成是能让心灵安静的东西。
从文章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对比的想象手法让我们看到远的是现实中的街灯,近的是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这是诗人的情感投射,开篇即让我们感受到矛盾的心理,由于梦幻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加美好所以他能够让让我们很轻松地走进想象世界的意境,所以说,天上的街市不仅仅是一个街市,而且是一个场景,用来铺垫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还是在守护着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的吗?没有。诗人用了一个“定然”――“定然骑着牛儿来往”。随后诗人写到,在美丽的夜里,牛郎织女一定提着灯笼在珍宝无数的街市中闲游。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已经颠覆了这个让人伤感了千年的神话。尤其是诗中所使用的“定然”一词,也是表明诗人肯定这样的世界存在,也让读者的脑海中充满了意境美。从上述可以看出,诗歌和散文都是用联想与想象来做到珠联璧合,《天上的街市》就是将联想和想象结合到一起,再用大量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构建出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时,不仅显示了诗歌本身的神韵,也让我们看到了其精妙之处。
二、运用平凡语言构造出最优美的境界
本诗创作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第三次从日本回国,当时高潮刚过,面对着***阀混战,面对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治统治,郭沫若痛心疾首,就好像他在《星空》集中写的那样:“啊,深说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着多少的苦闷?”这些都能表现出,诗人对祖国未来憧憬破碎后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代诗歌讲究辞藻华丽,而现代诗则讲究纯真明朗,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勾勒出美妙的意境。现代诗是1912年才真正兴起的,在此之前很多人写过现代诗但是没有摆脱古代诗歌的范畴,从郭沫若的现代诗集出现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才形成,郭沫若将现代诗把握得炉火纯青并为现代诗奠定了浪漫主义情调,也可以说郭沫若就是现代诗的奠基人。
再看《天上街市》,语句自然整齐,风格韵律优美淡雅,意境和节奏细如流水,也就是这份细如流水的意境才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驰骋在美好的梦想中。意境美的体现从诗歌的开篇就可以看到。自然与街灯的想象是一个回环,是富于创造的相互比喻,它带给我们双层的美感,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幻想中耐人寻味的美妙意境。在诗歌的第二节,想象的翅膀得到了延伸,一下子步入到理想境界,让读者看到了天国的景象。“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着魅力的街市……定然是世上的奇珍”。定然这个词用得相当完美,让理想变得真实且合乎常理令人向往。
同时,街市又将完美的想象带回了生活,让人有种矛盾的心情和心理反差,让人在理想世界中遨游又不能不想到现实生活。这就是天上人间的最美好结合。紧接着就是附加神话让这个结合更加完美。人间战火纷飞,人不是自由的,天上的牛郎织女原本恩恩爱爱,可王母娘娘非要制造出一条银河将两个人分开,这就使得自由和幸福已经被强权压制,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十分相似,也显示出郭沫若对现实世界的愤恨。然而,诗人是理性的,充满了追求与渴望,他用自己的理想改变了这个神话,牛郎织女拥有了幸福自由的生活,也寓意中国必然得到***,被压迫的人民终究会翻身做主人。所以在诗歌的最后两节,郭沫若让心中渴望自由的理想以及对光明的追求得到了释放。诗歌中这样写到:“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定然能起着牛儿来往……那多流星,就是他们提着灯笼再走。”
十二行的短诗中,一共使用了四个“定然”,“定然”是肯定词,它能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意境,天上的街市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牛郎织女骑着青牛在街市中游逛,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美?这也正是郭沫若的一种追求,也是他渴望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了追求光明与黑暗现实的鲜明对比。如果说第一次的意境美是街灯与明亮星星的联想,那么随后充满珍宝的街市以及牛郎织女就让这种意境美更加完善,这也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意境:让明亮的星星以及发着光亮的灯笼带领人们摒弃黑暗,走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同时,文中的修辞手法也别具匠心,其表现手法,主要集中在比喻、引用以及转移上。通过街灯与星星的比喻,读者将天与地结合到了一起,在感官上相辅相成。无论是星星还是街灯都能够在感官上勾勒出一个赏心悦目的意境美。同时将看不到的事物与所见的事物结合,用了几个“定然”来将人们看不到的天上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去相信虚无缥缈的想象空间是真实存在的。随后就是引用,通过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来将原来的每年鹊桥相会一次的悲剧变成喜剧,这已经是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枷锁,将自由与释放含蓄地表现出来。最后就是转移,它是将相似的两个事物的属性词进行转换,比如文中的流星,划过天际是短暂的,但是将那颗流星转换成那朵流星就降低了流星消逝的速度,让人能够相信闲游时提着灯笼的那种悠闲的动态美。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天上街市中的修辞方法别具匠心,不仅给读者描绘出了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也间接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层次。
含有牛的诗词篇5
早在远古神话中,月亮是最富有灵性,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物之一。它既是一个具有凡胎俗骨,情感灵性,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又是超脱于人的胸襟之外的“物”。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融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下面分别举例对“月亮”的意象作以分析:
一、怀乡之情
月有阴晴圆缺,月之圆缺常被用来暗示人间的悲欢离合,人们借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借月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望月思乡的诗歌最出色的可谓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开始看见床前一片明亮的月光,还怀疑是地上打的霜。再抬头一望,明月在天,才知道自己身在外乡。思乡之情情不自禁地表露出来。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中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在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乡思绪,同时也含蓄的表现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深切的思念。
二、思恋之情
人们常用“花容月貌”“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的美貌,所以月亮常成为美人的代名词。如:《上之回》中:“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着月色徘徊,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得愿望一次次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蕴含其中的思恋之情不言自明。
“花前月下”是男女青年倾诉爱情的最佳场所,“月下老人”是人们对美满爱情的企盼,“花好月圆”更是人间美好的代称,月亮作为爱情的象征物表明纯美爱情会如明月一般纯洁,永恒。
三、悲苦之情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谢尚牛渚乘月泛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着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表天朗月)的巧合,便是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借,诗人面对空中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知音难觅,唯有仰空长叹,一种悲伤之情油然而生。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包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想象的控诉。月亮作为皎洁,率真的象征,被人赋予了人性和灵性,也成了人们倾诉苦闷的对象,成了人的好朋友。
四、豪迈之情
《宜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由此可见一个想象丰富、个性洒脱的诗仙形象。又如《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心境开阔,因此,她的月亮也随之开阔和雄壮。读后,使人心胸一振。《玉壶吟》中写道“***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这里的刀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拂剑而起的游侠豪情,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迈气概。
五、清幽之情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的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增添一种宁静之美。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中明月,松树,清泉,石头在这些景物的映衬下一轮明月高悬空际给人以无比清幽之感。
含有牛的诗词篇6
《唐诗赏鉴辞曲》选霍松林先生的赏鉴文章,对此句的解释为:“玄宗当年七夕和杨妃‘密相誓心’的时候,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是要‘世世为夫妻’,永远不分离的。”可见“笑”也为被解释为“嘲笑”之意。
笔者以为这首诗中的“笑”释为“嘲笑”有失偏颇,应为“欣羡”意。理由有如下。
《汉语大辞典》“笑”字释义有四项,分别为:(1)因喜悦而开颜或出声。(2)欣羡,喜爱。(3)讥笑,嘲笑,(4)希望持受憎恶的敬辞。在“当时七夕笑牵牛”句中,“笑”,理解为“欣羡”是有依据的。
张相《诗词典语辞汇释》:“笑,欣羡之辞。与嘲笑之义别。”同时举例:“李商隐《马嵬》诗‘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笑’字为羡慕义。按陈鸿《长恨歌传》:‘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即白居易《长恨歌》所谓‘七月七日生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作嘲笑解,文理不安。”足见张相是按“羡慕”来解释此“笑”字的。
古诗词中“笑”作“欣羡”“喜爱”义,是常见的。如,唐·拾得诗:“可笑是林泉,数里少人烟。云从岩嶂起,瀑布水潺潺。”意思是此处林泉使自己感到“欣喜”,并不是“嘲笑”林泉。 杜甫《元日示宗武》:“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意思是宗武见我手颤而忧戚,我见宗武身长而欣喜。表现父子关切之情,不是嘲笑宗武身长得难看而可笑,“笑”即“欣喜”义。
辛弃疾《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其中“笑”是“羡慕”义,言羡慕兄弟个个“有文学之誉”。
王安石《寄颚郢州白雪楼》:“《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笑”为“羡慕”“喜爱”之意。
张可久《朝天子·山中杂书》:“东华听漏满靴霜,却笑渊明强。月朗禅床,风清鹤帐,梦不到名利场。”“却笑渊明强”中的“笑”意为羡慕渊明之高傲,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并非嘲笑之意。
含有牛的诗词篇7
炎夏,骤雨初停,我带着儿子子越到小区里玩。突然,子越叫道:“妈妈,快看,蜗牛!”果真,地上有十来只蜗牛正悠闲地散着步。
“子越,你说,它们成群结队地出来干什么呢?”
“出来乘凉呗!”
“嗯,可能的。还有呢?”
“也可能是出来找吃的!”
“那你知道蜗牛吃什么吗?”
“它们经常爬在树叶上,不会是吃树叶吧?”
“对啊,你真聪明!蜗牛就是吃植物的叶子和嫩芽呀!”
“那嫩芽被蜗牛吃了,植物不就不能长大了吗?”
“对啊,所以蜗牛对植物有害。但是……”
还没等我“但是”完,两只蜗牛已惨死在子越脚下。
“你干嘛要踩死蜗牛啊?它又没来惹你!”
“谁叫它们吃嫩芽,破坏绿化,是大坏蛋!”
“照你这么说,坏蛋都该死吗?”
“那当然!我要把坏蛋全都消灭掉!”
听着孩子貌似义正词严的话,看着他满脸为民除害的神气,我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为了不让子越从小养成漠视生命的习惯,我开始引导他:“可是,你把蜗牛宝宝踩死了,它的妈妈会伤心的。”
“不会的,你看,蜗牛妈妈有这么多宝宝呢!”
“那如果你踩死的是蜗牛妈妈呢?如果你没有妈妈怎么办啊?”
“那……”子越凝视着蜗牛弱小的身躯在支离破碎的壳中痛苦地扭动着,若有所思,良久不语。我见时机成熟,趁热打铁告诉他: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我们不能随意剥夺它们的生命。
二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生命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培养生命意识远比智力开发重要。
生命意识既包含主体生命意识,即能够关爱自己,又包含客体生命意识,即关爱他人。我们要努力营造真实、生动、直观、形象的生命意识环境,让孩子认识生命。
一是关注绘本,引发生命的思考。我发现国外经典绘本通常不着痕迹地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文中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像春雨润物般默默浸润心田。如《世界为谁存在》通过不同动物的亲子对话,让孩子在感动、赞叹自然之余,也越发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对世界心怀感恩和敬意;《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讲述了生命的起源;《彩虹色的花》《爱心树》《獾的礼物》《我是霸王龙》等诠释了关爱他人、珍惜友爱的美好;《强强的月亮》《爷爷变成了幽灵》则蕴含对死亡的解释和对生之美好的怀念。
二是品味诗词,发掘生命的魅力。幼儿耳熟能详的《春晓》《游园不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彰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警句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因此,父母可带孩子读读背背这些诗词,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是亲近自然,发现生命的神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平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父母要多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在观察日落月升、斗转星移中体会宇宙的生命力,在观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在观察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中感悟动植物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含有牛的诗词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活力
想象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意境,激发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某一点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意境,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课文《二泉映月》时,通过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加上教师沉重深情的朗读,创设一个悲伤痛楚的意境,学生的思想置于课文的意境之中,自然会联想到阿炳的悲惨命运和苦难人生。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想象活动显得尤为生动,想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二、联系语句,引导扩想
课文中许多的词和句子虽然写得比较简略,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联系这些句子进行扩展性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孔子游春》时,联系课文语句“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引导学生扩想:“大自然母亲仅仅造就了大地、森林、太阳、轻风吗?”学生思维迸发:巍峨的山脉是她强健的骨骼,连绵的细雨是她辛勤的汗水,奔腾的江河是她沸腾的血液……
三、紧扣空白,启发补想
小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精炼含蓄,对故事的情节没有作巨细无遗的描写,给学生留下了可以想象与补充的空间,在教学中,紧扣课文空白,让学生补充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牛郎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以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都没做详细描写,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补想:牛郎是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呢?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学习古诗《闻官***收河南河北》时,结合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让学生补想:杜甫这时候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呢?在补充想象中培养想象力与深化课文主题一举双赢。
四、合理设疑,丰富假想
假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要想的有理有据。通过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学习了课文《小草和大树》,可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夏洛蒂三姐妹的小说相继出版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假如她们遇见了曾经用傲慢口吻训诫她们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那时的场景会是怎样的呢?学习了课文《神奇的克隆》后,引导学生假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有了克隆人,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种假想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住结尾,拓展续想
含有牛的诗词篇9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诗中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语歌的语言;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三、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片,面对美丽的星空
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及介绍
(二)文本学习:
1、初读课文:
(1)、朗读感知,以读悟美——读美,齐读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下面先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仔细体会音乐的美。
①.以怎样的感情来读
②.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2)、请大家轻声跟着配乐朗读,注意要点:
①把握美好、
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
②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品读课文
(1)、本诗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请仔细体味它的妙处(小组讨论)
闻一多先生曾经就诗歌的创作说过“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我们大家刚才通过朗读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我们来细细品味课文,文章中有没有想想呢?
(2)、诗中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生活
(3)、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浅浅的”、“不甚宽广”、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问题探究
(1)、诗中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
背景:此诗写于1921年间,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天上的生活:自由、美好、幸福
人间的生活:黑暗、悲惨、
残酷
(2)、郭沫若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做这样的改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天上人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
(三)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1.仿照例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关在笼中的鹦鹉,…………
3、月光照在大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像一个精致的小喇叭。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像铺了一层白霜。像一个丢了灵魂的肉体。
(四)本课小结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五、作业
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六、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含有牛的诗词篇10
【关键词】理念 教学 兴趣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的古诗教学《畅游诗乐园》也由高潮渐至尾声,正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觉心潮腾涌,豁然开朗。彼时,似有万语千言在翻江倒海。我强压内心之喜悦,收拾心情,重理思绪,细品自己精心编织的这道语文风景,感想良多。语文教学的路上,我曾经蒙昧、迷茫和苦闷过,也在不懈地追求。在《畅游诗乐园》教学结束后,不能说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已经澄明,语文教学实践已经纯熟,但还是自信于语文教学的路上曾经的蒙昧、迷茫和苦闷,已经大大地减轻了,并且有如许文字行诸笔端:
一、理念是支撑
理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无论是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还是多么完美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因此,我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时刻叮嘱自己:“要做什么,要体现什么?”“畅游诗乐园”的教学也不例外。
1.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本次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三大板块:分组对抗,小试牛刀;针锋相对,决一雌雄;终极PK,我最给力。我在设计古诗题目时按照环节逐次展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分组对抗,小试牛刀”的环节,我设计的题目类型是选择与填空,一律口答,题目围绕诗题、作者、朝代、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称号等方面设计,可以说只要积累较多,准备充分,回答出来不成问题。虽然在课堂上答出的欢呼雀跃与没答出的惋惜并存,但我与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欢喜。在“针锋相对,决一雌雄”的环节,我设计的是趣味故事题,内容包括含有花、地名、鸟名、色彩、数字等类型的诗句口答,答出相关的词。对于此种练习,学生的热情高,本来我只要求答出词语,但当我刚说出第一个字的时候,学生已经将全句都说了,甚至连上下句都说了。在“终极PK,我最给力”的环节,我设计的是活学活用题,要求将古诗名句运用于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在此环节,我们都能看得出,学生们在绞尽脑汁地思考,都想努力表现自己。当答对时,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的羡慕,尤其是当被淘汰的小组同学答出时同学们的敬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聂济世同学当众背出的《沁园春?雪》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2.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大凡比赛之类的活动,人们都不希望见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人们渴望公开、公平和公正。只要公开、公平和公正了,即便不能成功,成仁也是收获。在教育领域,作为以神圣标榜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我们的一视同仁,我们的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会成为他们日后效仿的榜样,也是他们在比赛前后希望可以见到的缕缕阳光。
在开展教学的前后,我力求做到透明化,不带任何感彩地组织比赛。学初我安排了十个语文学习小组(这十个小组的知识水平旗鼓相当,当时安排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设计了十组题目,比赛前由小组长抽签决定出本组在第一个淘汰赛的环节必须回答的问题,每组成员有五人(除最后一组四人外),按要求每个人需答一题,回答不了的,小组成员可以代答,但分值减半,如仍答不了,其他组也可抢答,但要在听到指令后方可,分值仍减半。在教学中,所有得分均当场公布,对个人回答时间、抢答的时间均严格要求。
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我仍按要求严格对待每组学生,所以呈现出课堂的精彩纷呈 、高潮迭起,学生在乐中学。
3.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结束了人们对语文性质定位的争论,解决了关于语文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呢?
首先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古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古人的精妙语言(多背几句诗词),更应该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的同时,体验古诗词的意境,陶冶人格、情操,修身养性。
其次是设计上做文章。一方面,我设计的古诗习题凸显工具性。有对诗题、作者、朝代、词语及其含义、意境等的识记。另一方面,力求教学过程体现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人文化。让生硬的课本知识跳跃起来,发出灵性的光芒。
二、兴趣乃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是人们的夸夸其谈,而是对生活、学***验的最好的总结。没有兴趣,何来学习、工作的动力、激情?中外古今的很多名人,不是样样都出色,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考究之,无非是在这方面有更强烈的爱好、兴趣,所以才会矢志不渝地努力学习、研究,最后取得成功。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抓住“兴趣”,就是抓住了根本,找到了良方。古诗词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节奏,人人爱读之。于是,我选择了以古诗教学作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