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诗词10篇

芒种诗词篇1

任何鉴赏都要先读懂文本“写了什么”,其次再探究“怎么写的”,最后才能品鉴其“优劣所在”,高考古诗词鉴赏过程亦莫能外。考场上,学生徒手翻越“三座大山”的过程是充满了艰辛和风险的,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误读误解。

第一座山名叫“文言”,山上嶙峋怪石包括不认识不懂意思的字,各种或活用或古今异义的词,或倒装或省略的句式等等。考虑到文言文阅读部分已有考察,命题者一般会在这个方面“高抬贵手”,或在选诗时力避生僻字词,或在诗末略加注释。今年江苏语文高考卷所选宋人唐庚的五律《醉眠》,诗风古朴,语言“简淡”,可能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试看这首诗: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但学生要读懂“簟”为“竹席”之意,“便”为“安适”之意(据《说文》:便,安也。),“醉”用了使动用法,“世味”为“俗世之滋味”,“拈笔”为“提笔写作”等等,还是要费一番思量的。古文功底薄一点的同学,一路走来恐难免心惊胆战。特别是“便”解释为“安适”,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是罕见的。

第二座山名为“古今之别”,包括文化之别、地理之别、社会风尚之别等。试分析《醉眠》首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写的是山中幽静让人觉得日长如小年,看似简单明了,其实别有洞天。学生很容易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寂寞之感,认为诗人处于一种郁郁无聊的精神状态。事实上在传统诗文中,“静而觉日长”亦可作可喜之事来看,因为静可养生。唐庚在其《古砚铭》中就曾自言:“吾于是而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其实持这种看法的古人并不罕见,最典型的恐要数坡了,其诗《司命宫杨道士息轩》云:“无事此***,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学生若将第一联误读,又未从第二联承接之语“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中扳回印象,“则殆矣”。至第三联“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恐只见“世味门常掩”之苦闷,难悟“时光簟已便”之恬然了。

前面两座大山虽高大险要却毕竟有枝可攀,有路可循,至三座山即“诗歌之博大与幽缈”则“云深不知处”矣。古典诗词是汉语之精粹,精深处不免让人起高山仰止之叹。

首先,古诗词的语言是不同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艺术化的语言,它常通过省略、倒装等方法来使语言凝炼、跳跃、曲折,读者将其“还原”的过程充满挑战。而学生又往往用读现代散文的习惯来读古诗词,目光以双音节为单位很快地“滑”过句子,心中不能对其一字一句细细品味,读不懂就是自然的了。比如颈联从文言语法的角度看并没有省略,但“世味”与“门常掩”,“时光”与“簟已便”之间却有了较大的语意跳跃,这是诗歌语言特质使然。学生作必要补充才能读懂此句含义:“(因为)(厌弃)俗世滋味(所以)常常闭门度日,(感到)(夏日酒醉后的)时光有竹席消磨就已是很安适了。”

其次,古诗词还常常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增加内涵和韵味,有时还会造成言此意彼的效果。《醉眠》一诗除比喻外,还用了两个典故,解读典故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也有很大价值。“小年”出自《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忘筌”一词源于《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个典故均出自《庄子》,很明显唐庚受到了老庄思想较深的影响。“忘筌”即“忘言”,尾联似乎是在写诗人对自己不能用语言捕捉醉梦中的灵感而有失落之感。其实虽“忘言”而意已得,表达的实是诗人对自己本真的生活状态的怡然自适之感。理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作为律诗的结句,它是对全诗情感的收缩,应与诗歌首联、颔联表达的主旨和情感一致。综上所述,虽从“世味门常掩”确可读出唐庚遭受贬谪之隐痛,但从全诗看,诗人乃通过描写自己在初夏之时随心惬意的日常生活起居,表达了一种对真率自然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的整体心境是旷达而悠然的。全诗的意境与主旨类似陶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从这首诗也可看出唐庚对陶潜自由人格的向往。

这个结论可能会出于学生意外,因为他们看到注释“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很容易根据“谪宦诗”这个主题反映出的常见情感而推断此诗表达的是唐庚对贬谪的愤懑之情(问题3中“激烈的情感”也会给学生造成这种错觉)。学生这种类型化的思维习惯跟我们在高三阶段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按照题材来给诗歌分类有一定关系。我们的本意是教给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但我们“立”有余而“破”不足,对于“谪宦诗”的特殊个性关注较少。其实,细思量,贬谪中的旷达也并不是新鲜事,坡便是典型代表。只是学生被强化训练固化了思维,考场难以想起罢了。至于唐庚人称“小东坡”,且受佛老思想影响甚深,诗风旷达本不足为奇,可惜这些知识都没有注释,学生又怎能知道呢?

学生历经百般艰辛翻越了“三座大山”还只是读懂了诗本身,距离做好诗歌鉴赏题拿到较好的分数还路迢水长。试看题干:(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2)“世味门长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的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第一题问首联含义,明显是从“写了什么”的角度来命题,照常理学生应该回答“山幽静得就像万物没有萌生时的远古洪荒一样”,可报刊所登参考答案却是“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明显是从“怎么写”的角度来答,学生如何得分?好在学生凭多年在考场摸打滚爬的经验,总结出以多写为胜这条经验,凡有空处,不管什么角度,把想到的都会答上一点,可能还真能捞点分数,只可惜委屈了问什么答什么的老实人。

第二题问颔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由“诗境”探究诗人“心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台湾黄永武先生在《中国诗学》中有言:“要知人论世,要体察作者繁复的心境,不外乎从历史知识中去注意‘时、地、人’三个要素。”也就是说了解诗人的心境需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年代、地点,作者的生平际遇乃至性格取向等等,这显然是考场“裸读”难以实现的。学生就只能从诗歌本身和唯一的一条注释中去“意会”并且“言传”了。

笔者对第三题题干中将“芒焰在简淡之中”解释为“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的情感”持保留意见。“芒焰”,亦作“芒炎”,亦作“芒”,指星的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可见“芒焰”并非“锋芒”之意,理解为“激烈的情感”有待商榷。况且从吴之振等所编《宋诗钞・眉山诗钞》评唐庚诗“结束精悍,体正出奇,芒在简淡之中,神韵寄声律之外”可见,“芒”与“神韵”并举,与“简淡”相对,应是“光芒、神采”之意。“芒在简淡之中”应理解为唐庚诗“语言简淡却意蕴深厚充满神采”。即使如题干所解唐庚诗在“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的情感”,答案犹不能自圆其说。答案是:“门掩世味”“捻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诗人忧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余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前后两层意思存在矛盾之处,无法统一。仅以诗人选用的“意象”特点来论断诗歌的“简朴风格”,恐怕成立。“山”这一意象,古诗中气象万千,怎可简单类型化为“闲适”。而“余花”则更常带伤感更未必“闲适”。此句中“简淡”主要是指:语言风格简朴平淡,亦可兼指表达技巧简实,所写生活朴素自然,诗人心境平和恬淡,诗歌的美学风格平淡冲和等。至于“意象”闲适因而风格“简朴”之推论,真真匪夷所思。应该说此题开放性还是较强的,有利于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惜题干和答案都有问题,即使是在诗歌鉴赏上下过苦功的学生,亦未必可以拿到好分数,可痛!

芒种诗词篇2

班别 姓名 评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 看拼音,写汉字。(7分)wū rǔ kuí tǎn tè bù ān( ) ( )梧 ( )qín jiàn mì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静( ) ( )二、 把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1、月光正照在她那甜静的脸上,照着她挣得大大的眼睛。( )( )2、尤其是每年讯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洪伟壮观。( )( )三、 补充词语,并选其中一个写一句话。(6分)( )( )盘旋 津津( )( ) ( )然大( ) 不( )一格( )不安( ) ( )( )起伏 自( )自( )( )目圆( )和( )可( ) ( )( )不绝四、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居:①住 ②住的地方 ③在某种位置安居乐业( ) 故居( )2、荡:①清除 ②摇动 ③洗 ④不受约束荡舟( ) 倾家荡产( )五、 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积累一句类似的写下来。(5分)1、 ,俯首甘为孺子牛。2、珍惜自然资源, 。3、诚者, ;诚之者, 。4、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六、 判断对错,认为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2分)1、《天上的街市》是俄国诗人叶赛宁写的一首现代诗。(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七、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 阅读《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常常( ) ( ) 慈祥( )2、 作者说:“很快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1分)“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3、 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3分)4、 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由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你读出了什么?(3分)5、用“ “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简要谈谈你的体会。(2分)4、 如果你是”我“,当你知道真相后,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后,回答问题。(15分)吃芒果那还是去年夏天,大姨去海南岛旅游,回来时给我们带来几个芒果。这芒果黄中透绿,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我拿起一个,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就要吃。妈妈赶忙拦着我,”芒果的皮可不能吃。来,妈妈把果皮剥了你再吃!“皮剥掉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好吃!香甜的果汁顺着我的嘴角往下流。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贪婪的吃相,像是欣赏一幅动人的***画。”慢点吃,别噎着,吃完还有哪!“”妈妈,您怎么不吃呀!“她拿出毛巾一边替我擦着果汁,一边说:“我吃不惯芒果的味你爱吃就多吃点。”吃完芒果,我走进里屋去做作业。刚拿起笔,我发现手上还有粘粘的果汁没洗干净,便向厨房走去。当我走到厨房门口,眼前的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只见妈妈正拿着我刚才没吃干净的芒果核,津津有味地啃着核上剩下的一丝丝芒果肉,她吃得是那么香甜。啊!原来妈妈每次说“不爱吃”“吃不惯”的时候,我却从来没有多想一想......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眼前浮现出妈妈那整天忙碌的身影:早晨,为了能让我吃得好些、多些,妈妈总是很早起床,挑我爱吃的做;家里买菜、洗衣、做饭都离不了她。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先想着我,从来不为自己想。可我呢?我真恨自己......妈妈转身看见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大步走进厨房,拿起一个的芒果,郑重地送到妈妈手上,硬咽着说:“妈妈,这个芒果您吃吧!”1、写“我”吃芒果的心情急切的成语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形容妈妈觉得芒果非常好吃的成语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2、“眼前的景象”指3、我认为妈妈每次说“吃不惯”“不爱吃”的目的是4、从什么地方看出“妈妈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先想着我,从来不为自己想”呢?5、“我真恨自己”是因为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2分)感受:我想对妈妈说:第三部分:习作(40分)一、 小练笔。(5分)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里两个低年级的小同学把垃圾倒在学校外面街道人行道旁的排水沟里。请你根据对保护环境的认识,把我想对他们说的话写出来。二、 习作。(35分)热爱工作,热爱学习,也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在你的周围,谁最热爱工作,谁最热爱学习呢?请你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下来,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用词恰当,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命题:袁秀芬、袁肖红、卢耿红)

芒种诗词篇3

[关键词] 深层意象 视觉意象

闻一多曾指出:诗的“内的原素”重“幻想、情感”,诗的“外的原素”重“声与色”。由此而论,幻想有时是虚无的,不确定性的,但情感一定是真切的。我们可理解为“深层意象”。那么,“外的原素”的“声”与“色”则是韵律,也是“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和“深层意象”合拍,才能产生共鸣。同时,外在意象也是有声有色的。声在无声之中,色在有色之内,形色毕俱,方可供遐思,达到“内外原素”的完美。这样,内外之美合一,才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谈到台湾诗人的“内外原素”,不得不提到蓉子、彩羽、张秀亚等人。

余光中称蓉子是台湾诗坛上“开得最久的”,是“守望最久的灯火”,好像“展翅的青鸟”,在诗坛上永远飞得矫健、潇洒、顽强。美誉的赢得全仗她心源里流淌着不绝的生活真情。从《夏,在雨中》这首诗中,我们便可以领略“祖辈的明星诗人”幻想、情感的悠悠心泉,共赏她那“常青树”般声与色的诗艺才华。

“纵我心中有雨滴 夏却茂密 在雨中/每一次雨后更清冷 枝条润泽而青翠/夏就如此地伸茁枝叶 铺展藤蔓 垂下浓荫/等待着花季来临 纵我心中有雨滴//如此茂密的夏的翠枝/一天天迅快地伸长 我多么渴望晴朗/但每一次雨打纱窗 我心发出预知的回响/就感知青青繁茂又添加/心形的叶子阔如手掌/须藤缱绻 百花垂庇 在我南窗/啊!他们说:夏真该有光耀的晴朗/我也曾如此渴望//但我常有雨 在子夜 在心中/那被踩响了的寂寞/系一种纯净的雨的音响――/哦!我的夏在雨中 丰美而凄凉。”

蓉子曾说过:“有时候,为了表达某一心绪的动荡,我心中如找不到了,我就停止了它的创作,我的诗必须有自己的感觉和旋律。”她的话,正是强调了诗的“内外原素”,而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这首诗,诗人因为“心中有雨滴”而应和《夏,在雨中》的旋律,随着夏“茂”夏“浓”夏“深”自然之夏的“雨滴”的音响,诗人的心音也随着发出“等待”、“预知”、“感知”、“渴望”的回应,直到夏雨滴得“寂寞”,诗人的心律也静止于“丰美而凄凉”。全诗整体旋律是舒缓的,一般是三个或四个节拍为一旋律,但其间也有一个或两个节拍的旋律,从而使诗缓中有急,舒中有促,旋律便不显单调而动人心弦。

语言的起承转合,变幻多姿,使诗味浓郁而饱满,大大加深了诗情的深度。诗中有顺装句,也有逆换句,诗人在每一节中一般先有逆换句,随后有顺装句,使整体错落有致,和谐统一,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句更具尾韵。在段与段之间,诗人也很注意衔接的天衣无缝。像第四节开端,一个“但”字,承上启下,段断而意不断,大大缩短了意象间的裂痕,使全诗更加流畅。诗人把“夏雨”和“我心”交叉配合,很具物我合一、水融的诗语功力。诗人如此营造语言,使诗歌在意象上既有朦胧美,又有诗体美;“物”的意象和“我”的意象互相反衬,互相加强,互相交织,使诗的外味和内蕴都大大加强了,从而拓展了诗歌的容纳量和升华度。再者,诗中像“心中有雨滴 在子夜 在心中”等诗句,很具含蓄美;像“他们说:夏真该有光耀的晴朗”则是拟人化,写得生动而传神;像“心形的叶子阔如手掌”“垂下浓荫”“青青的繁茂”等诗句,是对雨中之夏的枝叶的铺陈绘形,很具形象美。总之,无论营造怎样的诗意境界,蓉子都有其不凡的“内外原素”的功力和审美情趣。

彩羽的诗,大多是从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风、一抹云入手,他的诗,洋洋洒洒,花草虫鱼似乎都打上鲜明的人生的烙印,他们不再是自然中的自然,而是与我们人类相生相融的自然的思想者。请看他的《端居在芒果树下》一诗:

“树在我的/屋瓦上纹身,屋顶,常是/浓荫的覆盖,室内充溢着/巨树的芬芳//自那日,蓦地/看到芒果花开,几乎终天/自己都在为树打扫着/些许断柯和叶子,始从雀鸟初啼/而到鸣蝉的喧嚷/今儿,突有/一枚熟透了的果子,从空中/跌落了下来/拾在手中,我知道的/这并不是它的失足,而只是/树所投给我――一枚熟透了的喜悦。”

彩羽这首诗,反映了他也是一位注重于“内外原素”的忠实实践者。他把那株巨硕丰茂的芒果象征为一个大师(外的原素)。在芒果树开花结果自然演绎的过程中,诗人也收获了成熟的感动。与其说这首诗在表述芒果树在诗人眼里的风情万种,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一位“端居在芒果树下”的诗人的心路历程(内的原素)。

诗人显然是通过芒果树而感悟的,“树在我的/屋瓦上文身”,树是主动者,它在诗人经意或不经意的时候“文身”,以消解打磨诗人的肉体和灵魂。“文身”这个比喻可谓入木三分,捕捉到了树微妙的变化和动态的美感,刻画出芒果树的良苦用心和诗人的感触之深。“文身”的意义何在?“屋,常是/深绿深绿的”,说明一个季节走过一个季节所带来的变化和思考,也就为后面的“跌落”作辅垫,“浓荫的覆盖,室内充溢着/巨树的芬芳”,一幅深绿的画面,色、香、味俱全,无疑为诗人开辟出一个隽永馥郁的世界,并让诗人沉醉其中。

“芒果花开”应该是亲近感的渊源,照应着诗人智慧之门的洞开。假若说“树在我的/屋瓦上文身”时诗人尚且混沌,现在则有每天都在为树打扫清醒意识。从“雀鸟初啼的”早春,到“鸣蝉的喧嚷”的盛夏,断柯一直结实,叶子持续深绿,诗人也在不断地深沉而明澈。诗人将果子“拾在手中”,就是将“一枚熟透了的喜悦”拾在手中,这枚熟透了的果子,就是“文身”和诗人“为树打扫着”最甜蜜的果实。这就表明了“内外”互动,让诗穿上外衣,又有了灵魂。

一般来说,感情虽是一种很真实且具体的内的原素,可是一旦要在诗中表现它,却往往容易“痛极之思”而往往无言,所以鲁迅才说过于强烈的感情容易戕杀诗美。读罢张秀亚的《名字》,虽然感到它感情真实,但毕竟是处在一种距离状态下写出的诗,因而能够比较冷静地作诗美的审视和理解。

“一切的笑与感伤/原以为已经沉落/如清晨的白月/心窗上更无它的光和影//忽听到有人提到你的名字/那神秘的字音/像是展着美极的翅膀/来而复去/去了还来//到今天我才知道/并未将你忘记/只要有人提起你那有魅力的名字/千重山、万重水/都阻隔不住/携带闪着微光的如萤清梦/向着那炽燃着往事的小灯飞去/――当年,那灯曾照着我们/黄昏彳亍未融的雪地/那脚步清晰一如昨日。”

芒种诗词篇4

关键词:新诗;散文化

中***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13-01

慨叹“无人读诗”、“诗集卖不出去”、“新诗危机”、“新诗路在何方”等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90年代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的社会,现代新诗创作已被人们放逐,刊物给予新诗的发表空间也越来越少,新诗集的出版数量远不及小说等其它文学作品。到了新世纪的网络时代,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网络诗歌五花八门,令人摸不到新诗的艺术规则,良莠不分、好坏难辨,无形之中又对新诗多了几分误解与指骂。新诗疏离读者,读者从新诗逃逸,已经到了不能不引起特别关注的地步。笔者考察近三十年公开发表的文章发现,新时期以来,对于新诗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新诗“散文化”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对新诗“散文化”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另一些研究者从积极的意义上建构完善新诗“散文化”的理论内涵。对于新诗“散文美”,有的研究者将其与“散文化”对立起来,加以肯定。

从近三十年公开发表的文章来看,新诗“散文化”研究的数量并不算多,有60多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以来的相关文章是前二十年的三倍。可见新诗“散文化”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三十年研究者对新诗“散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阶段进行评述。

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者比较激切、旗帜鲜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反对新诗“散文化”,提倡新诗“散文美”。研究者们所反对的新诗“散文化”主要是指诗的散漫、不凝练,无韵律、无节奏。他们提倡的新诗“散文美”所指涉的涵义是内容形式上自由、语言口语化,而又讲究诗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二、认同新诗“散文化”,积极建构完善其诗学理论。研究者对新诗“散文化”肯定的方面是:散文的内容、句式可以使诗歌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多样,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可以使诗歌表达晓畅明白,诗的节奏完全听凭情绪的书写而形成自然的节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三、将新诗“散文化”与新诗“散文美”等同。丁芒在《从新诗散文化到建立新诗体》一文中认为,主张新诗“散文美”就是提倡新诗“散文化”。丁芒对新诗“散文美”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主张诗的散文美,主要是反对诗的音乐性。丁芒极力反对新诗“散文化”,提倡“格律化”。他认为: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比散文要求更高的文学样式,诗如果“散文化”,是一种降格,一种退化。

四、既反对新诗“散文化”,也反对新诗“散文美”。周仲器在《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中认为:诗歌和音乐总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忽视这种特点,在诗歌创作上,提倡什么诗的散文美,甚至等而下之把诗歌散文化,只会妨碍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作者赞赏丁芒的新格律诗观,提出当前的任务是:既要支持写自由诗,又不鄙薄写格律诗,并大力提倡写新格律体诗。梁锦茂在《诗的“散文美”新辩――当前新诗发展趋向之弊谈》一文中对新诗“散文美”作出进一步的批判。作者认为对于新诗“自由体”应该在诗的规律上不断去完善或规范它。

新世纪的有些研究者着手国外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的研究,他们试***寻根溯源,发现中国新诗“散文化”的症结所在,探求“散文化”的本来面目,反思误读给中国新诗发展带来的弊端。如,王珂在《论中法诗歌现代化进程中自由诗***的差异》和《西方现代思潮在中国新诗草创期的误读》两篇文章中认为对西方现代思潮的误读,导致了自由诗在20世纪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新诗的文体建设。王珂同时也探索了东方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他在《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泰戈尔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观和散文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芒种诗词篇5

朱剑芒(1890~1970年),吴江黎里人,原名长绶,慕名古代侠士朱家而改名慕家,字仲康、仲亢,号剑芒,别署敏於、茗余、太赤、朱肆、古狂、佩双,室名吹花嚼蕊庐、莺愁蝶倦室。追随同乡柳亚子加入南社,后来在福建任职时发起成立南社闽集。

朱剑芒11岁即能诗文、书法及篆刻,12岁能写擘窠大字,邑人目为神童、小书家。1906年创办黎里平民小学,编辑《禊粹报》,此后先后在吴江、苏州多所学校任教。1919年到上海任世界书局编辑,曾秘密编著《三民主义国文读本》,国民******占领上海后,为各校普遍采用,由此声名大噪。***后,朱剑芒多次以老师的身份写信给台湾的严家淦,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1951年,任常熟市***协副***,创建了***协文史组、金石书法组、诗词组,对常熟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我所知道的南社》《南社史话》《南社感旧录》《国殇凭吊录》和《陶庵梦忆考》等。

这里介绍一件朱剑芒书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篆书对联:“商彝周鼎宣和谱,玉检金泥宛委书”。对联受赠者子翔先生,即南社社友华龙(约1890~1929年),江苏无锡人,字无闷,号子翔,爱好书法,喜读诗书,与朱剑芒很有共同语言,可惜英年早逝。联语写得很特别,连用了六个名词,使用纯名词构成句子,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上联“商彝”“周鼎”和“宣和谱”说的都是书法,下联“玉检”“金泥”和“宛委书”说的都是重要文献。对联的篆书用笔婉转流畅,线条匀净温润,字体中融入了钟鼎文的滋养,圆浑古朴,富有变化。

杨天骥(1880~1958年),本名锡骥,字千里,号骏公,吴江同里人。1904年到上海,在澄衷学堂执教,先后任《民立报》《申报》及《新闻报》主笔及编辑。后至北京,任***视学、***秘书等职,加入。1936年后以诗书金石自娱,家学渊源,研习数十年,于秦篆汉隶章草魏晋诸家无一不精。又工治印,有《茧庐印痕》等存世。杨千里留下来的墨迹很多,中堂、对联、立轴、条幅、斗方、扇面应有尽有,吴江两馆光对联就有40来件。

杨千里撰写的对联最大特色有二。一是善于用典。“书城博极金楼子,墨汁香凝玉带生”,此联是杨千里于戊午年(1918年)大除夕撰写了向王济川新春贺喜的。上联的“金楼子”是书名,梁元帝萧绎自号金楼子,他撰写的书径以“金楼子”为名。下联的“玉带生”是文天祥的端砚,此砚现存故宫养心殿,砚面宽5.5厘米,砚长17.7厘米,石色纯紫,砚台边壁的中间环绕着一条白色石英层,好似一道莹白的玉带,文天祥名之为“玉带生”。济川先生十分博学,千里与济川相交,赞扬他的读书与写作,其实也是夫子自道,透露了他自身的素质。

杨千里对联的第二大特色是描摹形象寓寄情理。对联“丛篁阴阶狂叶打屋,华月升席春星堕杯”。竹子、台阶、树叶、房屋都是寻常景物,但在作者笔下顿时生色。对联受赠者金仲禹与杨千里同乡。上联形象而又含蓄地写了那轰动一时的“打松岑”事件。辛亥初年,仲禹堂兄金松岑为扩建同川学校,将附近一所破旧的猛将庙拆除改建。正好那年发大水,有人造谣说是金松岑拆庙引起的,不少灾民将金宅团团围住,扬言要打死金松岑。金松岑仓皇出逃,金宅遭到洗劫。后经同川学校师生的努力,事情逐渐平息。金松岑辞去同川学校校长之职,移居苏州。当时金仲禹年仅l 3岁,目睹了这场风波,后来仲禹考入复旦大学,毕业后回到桑梓,依然保持着堂兄金松岑积极用世之心,努力为家乡父老办事,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出力。

两副对联分别作干1918年和1927年。杨千里已过而立,思想成熟,书法的功夫也已老到,信笔挥洒,取法晋唐,骨肉停匀,自有一番逸气。

陈去病(1874~1933年),名佩忍、庆林,因仰慕汉代霍去病而改名去病。字巢南,别字伯儒、汲楼、病倩,笔名大哀、天放、东阳令史、有妫胤血、老纳陈季子、巢南子、垂虹亭长等,室名百尺楼、拜汲楼、浩歌堂、绿玉青瑶馆等,吴江同里人。1906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编辑,1909年和柳亚子等发起创办南社。先后执教于上海爱国女校、吴江国民学校、苏州高等学校、浙江高等学堂,护法斗争后任江苏博物馆馆长、江苏省通志馆编纂委员、东南大学教授等职。平生喜好搜罗乡邦文献,编著有《陆沉丛书》《清秘史》《五石脂》《明遗民录》《南社粤集》《正气集》等。

陈去病是辛亥***的风云人物,民国成立,他追随孙中山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国民***。孙中山逝世后,陈的***治热情逐渐消退,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他于文史、诗词、书法都有颇深的造诣。1931年,58岁的陈去病因患多种疾病陆续辞去所任各职回家乡同里休养。次年7月,“绿玉青瑶馆”落成,他朝夕俯仰其间,诗书自娱,超然物外。这时,陈去病与张良伯两位分道扬镳30余年的老友兴趣爱好又趋向一致,遂赠其联曰:“法书名画供陶写,汉隶唐碑任伊俊保还有题跋:“良伯先生为三十年前名场老友,平生风雅性成,笔床茶灶有云林倪迂之习。顷以屏联相属,为撰十四字以贻之并希教正。

壬申鞠秋同学弟陈去病书。”上联有启首朱文印“洁诃堂”,下联有白文印“陈去病印”“佩忍一号巢南”。对联纸本,行书颇有张猛龙与李思训之风,清新脱俗,富含书卷气。

良伯,姓张名麟书(1875~1959年),字吐玉。与陈去病同乡,二人年龄相仿,早年是名场老友。1895年,二人考得秀才,次年江苏学***主持科试,二人成绩列优等而成“[生员”。丁酉与庚子,他俩参加乡试,可是双双名落孙山。庚子年后,科举考试废八股改策论,兼考算学,张良伯退出名场角逐,开馆授徒。闲来喜好收藏字画,诸如董其昌、倪瓒、任伯年等名家手迹,还有***书古玩等等。

芒种诗词篇6

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应考的难点。其实,它只是一道题。既然是一道题,就有答题模式。纵观2009-2012年的诗歌鉴赏题答题,可以看出有如下几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描绘诗歌中展现的***景画面;用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析,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益,题2、请从意境赏析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又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容的整肃,又暗含了***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分析技巧型。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指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模式——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此种手法的体现;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浙江卷《未展芭蕉》钱珝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元好问,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自主自爱的品格。

分析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基准是,品味整首诗歌。

答题模式——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种题,一般选中的字词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答题模式——解释该词在句中的意义;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四川卷《子规》曹伯启,题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然无奈、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例析,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的“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以触觉写视觉,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柔和、细腻,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涌”运用比拟手法,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一词领全诗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基准应该为全诗,或者结构,或者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的作用。

例析,2012山东《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六、情感主旨型。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模式——诗歌各句(相关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诗歌抒写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析,2012福建《望江南》李纲,题2、下阙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评价题型。这种题,一般都是诗论引入,一语点化巧引导,方向明确。

答题思路——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结合诗歌,评论答题。

答题模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紧扣评论关键词,阐明理由。

比较评价题型。比较阅读两首诗,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思路——通读诗歌,把握两首诗歌的写法以及思想内容,包括作者,背景等。找出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或者思想情感等。点面结合。答案表述要有条理。

分析形象型。诗中第几句(联)描绘了怎样的事物(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明确诗歌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分析形象所寄寓的情感。

例析,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芒种诗词篇7

关键词:黄公渚 崂山 崂山诗词 明霞洞

中***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93-02

两千多年来,崂山的秀美风光、晴岚幽壑吸引了许多高人韵士为之流连吟咏。黄公渚酷爱崂山山水之美,多次登临游览,对景写生达至上百幅。其所作辞章也多写崂山,有《劳山集》传世。因崂山曾名辅唐山,他自号辅唐山民。本文简要介绍一下黄公渚生平,通过赏析黄先生的部分崂山诗词,使读者了解一下黄先生与崂山的不解情缘。

1 黄公渚生平及崂山情结

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士,号(音工)庵,厂,别号霜腴、辅唐山民、灌园客、沤社词客、天茶翁。福建闽侯(今温州市)人。画家、诗人、词人、学者、教授,其在诗词、文章、绘画、古文献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文物鉴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享誉学林。清帝逊位后,黄孝纾随父寓居青岛。自幼受家庭熏陶,服习庭训,少治经学,喜考据,精训诂,善书画,有“岭南才子”之誉。20年代受著名藏书家刘承干之聘,于上海著名藏书楼“嘉喜堂”工作,同时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兼任教职。其间从古典文学大师陈三立等人受业,学习古典诗词,并得到词学大师况周颐的指点。与陈三立、朱祖谋、潘飞声、夏敬观、吴昌硕等老一辈诗人词家雅集,以诗酒相酬唱。1930年与夏敬观等在上海结成沤社①,活跃于文坛。1934年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并担任过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以教书为生。1946年又返青岛山东大学任教。黄先生绘画笔力刚健,力透纸背,诗、书、画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曾与南北知名画家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涛、李苦禅等共同举办过画展,颇受好评。在当年青岛画坛被尊为第一人。著有《楚词选》《欧阳修文集选注》《欧阳修诗词选译》《黄山谷诗选注》《陈后山诗选注》《庵文稿》《金石文选》和诗词集《劳山集》等。

黄公渚对崂山感情极深。他熟读过前人的《崂山志》等资料,在青岛居住期间,黄公渚先生每年都要数次去崂山游览,探幽访古,多次以崂山为题材作画吟诗。著名诗人、画家夏敬观先生这样评价黄公渚先生的诗画:“在昔日摩诘,画中常有诗;非惟画则然,于诗亦有之。画与诗诉和,诗待画发挥;即诗而即画,相依勿相离。庵工诗者,人称为黄师;不知其画妙,乃亦其诗奇。”《劳山集》一书则是他歌咏礼赞崂山的文学创作集,该书主要描写崂山的自然美景,分为诗、词、文三部分。各部前皆有题词,题词作者有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希琴、朱西溪、吴则虞等著名词人和学者。正文系据作者手稿影印。篇后有黄云眉、张伯驹等人的评语。据书末王泽潞跋,本书有文13篇,诗137首,词135首。②

2 黄公渚崂山诗词赏析

千百年来,模山范水的词作并非没有,可是象黄公渚先生这样以百余首词作集中表现一山水之神韵的词人是很少见的。几乎崂山上所有的胜景都被诗人吟咏颂赞过。在众景胜之中,尤喜明霞洞、南九水、崂顶三处,数次登临,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记载不同的登临心境。现择取专写“明霞洞”景点的诗词进行赏析:

明霞洞

明霞洞外接天风,

岩幌千寻倚碧穹。

安得打包留信宿,

坐看朝旭破鸿蒙。

明霞洞位于昆仑山南边的玄武峰下,是一个天然石洞,海拔650余米。该洞为巨石崩落叠架而成,原是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明霞洞高大宽敞,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明隆庆年间(1567―1572)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康熙年间,曾毁于雷火。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母宫”,建于元代,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宫西,清末所建观音殿,已毁于山洪坍石。遗址附近的黄杨、玉兰、紫薇等古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明霞洞前石筑平崖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朝旭晚霞,在此眺望,变幻无穷。“明霞散绮”是崂山胜景之一。

本诗在明霞洞中观赏崂山风景,触景生情,以诗抒怀,诗意绵绵,含蓄而丰富;诗情澎湃,辽阔而致远。展示了诗人伟大的气魄与胸怀。全诗押“一东”韵。一二句纪实写明霞洞风景。诗的首句:“明霞洞外接天风”,“接”在此可以理解为接纳,连接。明霞洞直接能够承接天边云际呼啸而来的风,足见其高;第二句:“岩幌千寻倚碧穹”,幌,本意为帷幔,窗帘。这里和岩字用在一起,可以想象明霞洞四周的山岩连绵叠嶂,就像是用岩石围成的幌子一样。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倍寻为常。千寻是虚指,形容岩石之高。“倚”字用得极好,高达千寻的峦嶂仿佛斜倚着碧蓝色的天空,山峰与天空浑然一体。这种壮观浑然的奇景都邀入诗人的胸中,可见诗人心胸的豪迈开阔。美景奇景尽收眼底,尽邀入怀,诗人的情感在一瞬间得到升华。诗的三四句抒感,“安得打包留信宿,坐看朝旭破鸿蒙”,作者在明霞洞远望千寻岩幌,想着如果能打点行囊在明霞洞里留宿,次日就可以坐看旭日冲破鸿蒙云气冉冉东升。留宿一夜为“宿”,再宿为“信”,“旭”指的是初升的阳光。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元气就叫作鸿蒙。一个“破”字,把旭日东升的气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破”,就是立,穿破刺破,脱颖而出,是一个新的出现。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战乱纷争,***局一片混沌不明的时代,而诗人希望能在这种纷乱***局之中找寻出路。这种冲破一切的力量,那种“以天为盖地为庐”的随意和潇洒,那种可以囊括宇宙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此刻都寄予在这向上的冲破云雾的旭日中去了。

同样写明霞洞,下面两首记游词,说的又是不一样的情肠:

一萼红

壬申暮春偕瓠厂弟③登明霞洞观海

石关阴,有细桃一树,娇小不胜簪。芒属冲云,笋舆穿岭,薄暮人意冥沈。碧山悄,松萝无极,渐梵唱,催起绕枝禽,青豆房拢,丹参(青)洞府,两度凭临。飘渺隐娥珠阙,怕蓬山鸟使,颠倒初心。海外云来,中两地书,还怜残曲相寻,羁思共,灵潮朝暮,送春归,难买万黄金。刻意参天寻碑,不恨山深。[4]

壬申(1932)年暮春时分诗人偕同友人一起登临明霞洞,主题是观海。

芒属是一种植物,属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笋舆即竹舆,竹轿。《汉书・严助传》有“舆轿而领”,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今竹舆车也,江表作竹舆以行是也。”冥:昏暗。沈:沉重。松萝:地衣门松萝属植物的总称,植物体树枝状,灰白或灰绿色,常悬垂于高山针叶林枝干间。梵唱:佛家诵经的声音。青豆房: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有“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从此以青豆房代指僧房。丹参洞:道家练丹参之地。隐娥珠:道家《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明星辰部一记载:“月中青帝夫人,讳隐娥珠,字芬艳婴。衣青华琼锦帔,翠龙凤飞羽裙。”因此,用隐娥珠代指月中青帝夫人。蓬山鸟使:李商隐《无题》诗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句子,蓬山就是蓬莱山,道家认为此为神仙居住地。鸟使是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的是爱情信使。颠倒初心:《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卷第四)有:“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初心”是“初发心”,开始修行学佛就称为“初心”,在修行学佛的过程中要不断保住此心,才能站得住,站得长,不被境界考验而退转。两地书:指身居两地的夫妻或恋人间的书信往来。万黄金: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用“难买万黄金”来展现春光归去的仓促,时光易逝,而人对此却无能为力。参天寻碑:黄公渚在此句后记有,道旁有参天摩崖。

“石关阴,有细桃一树,娇小不胜簪。”词人从桃花起意,细小树枝上不胜簪的“娇小”的桃花,给全诗奠定了清冷悄寂的基调。“芒属冲云,笋舆穿岭,薄暮人意冥沈。”芒属直冲云霄,是写景,写出芒属之高。诗人乘坐笋舆穿山度岭,是行为。夜幕低垂,已近傍晚,与此呼应的是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昏暗沉重起来。“薄暮人意冥沈”是心情。“碧山悄,松萝无极,渐梵唱,催起绕枝禽”碧山静悄悄的,依稀可以看见无边无际的松萝,渐渐梵音响起,惊起了准备择枝栖息而绕树的禽鸟,写听觉,以动写静。“青豆房拢,丹参洞府,两度凭临。”再次登临青豆房,丹青洞,“青、丹”颜色明朗,互相照应,佛道结合,点出崂山历史文化气息。词作到此,都是纪实,从作者的视觉,听觉,感觉来写薄暮中的明霞洞景色。词作的下半部分是虚写,“飘渺隐娥珠阙,怕蓬山鸟使,颠倒初心”飘渺中仿佛看到传说中的青帝夫人的宫阙。诗人揣摩青帝夫人的心思,说其总担心蓬山的青鸟不到,爱的“初心”不能持久。“海外云来,中两地书,还怜残曲相寻,羁思共,灵潮朝暮,送春归,难买万黄金。刻意参天寻碑,不恨山深。”两地书信往来,寻觅旧时残曲。共一剖羁思愁绪,朝朝暮暮,潮起潮落,送走又一个春天。时光易逝,光阴难买。看却只有参天的石碑,不怨恨山深荒僻,言尽而意无穷。诗人的思绪就明霞洞的景色散发开来,蓬山,鸟使,给词作添就一番神话色彩。青帝夫人被塑造成典型的思妇形象,而诗人把离别的思念哀怨写足,词意婉曲,表达了缠绵真挚,深沉绵邈的情思,有唐代李义山爱情诗缠绵蕴藉的特色。

多丽

明霞洞记游邀弟同作。

望昆仑,群峰插汉嶙峋,启岩扃,琳宫绀字,明霞洞古栖真。翠云流,长松作队;绿天窈,修竹迎人。道盘空,山门依,清凉世界鸟俱驯。访洞天,种桃人去,梦影隔前尘。空留得,笼纱题字,蜗篆苔文。

危阑,宝珠如画,山光襟袖相亲,断虹雨,一绳雁字,馀霞撒,千片鱼鳞,锺籁沉沉,佛灯隐隐,上清宫阙近天阍。昏鸦没,沧溟无极,横岭带斜曛。归途晚,峨峨眉月,送我飙轮。[4]

以“望昆仑”开篇,原因是明霞洞位于昆仑山腰。扃:门闩。琳宫:道观。绀:深青带红的颜色。窈:深远,昏暗。:石阶。:山峰山顶。笼沙:诗钟中的一格。蜗篆:蜗牛爬行时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称。宋毛滂《玉楼春・仆前年当重九》词:“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即是如此。:同“俯”俯看。宝珠:山名。阍:门。沧溟:高原幽深的天空。曛:日落时的余光。飙轮:御风而行的神车,在此比喻飞驰的舟车。

登临明霞洞,远望昆仑山峰,群峰嶙峋,高耸入云。这是写明霞洞四周景色。接下来,词人想象一双大手将石门打开,看到里面的道观和石碑上的题字,然后点出明霞洞曾经有道家真人栖息在此(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浓重的人文气息和道家仙气弥漫字里行间。“翠云流,长松作队;绿天窈,修竹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松树,竹林写活,仿佛是迎接人们的到来,让人顿感亲切。而“长、修”练字的运用,将松竹之美点出。这两句对仗精工,色彩艳丽,自有一股清新惬意扑鼻而来。无怪乎路瓠厂评价此诗:“浑雅浏亮,神超象外。”[4]“道盘空,山门依”也是工整的对仗,石板堆砌的街道,盘空而上,山门就在山的顶峰,这自是一番清凉世界,连山上翩飞的鸟儿,都好像是人工驯养过一样,向行人亲近。这番景色,定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因此,诗人寻访洞天,追慕武陵源,却发现种桃的人已经不再,仿佛前尘的梦影。如今,只留下笼纱题字,画符苔文。词的上半阙由今及古,由实入虚,由眼前景追忆过去人文,然虚实结合,古今转换自然,浑然一体。龙元亮题词中说道《劳山集》词作“富艳精工”,在这首词中集中体现出来。

追慕桃源的美梦既醒,词人在危阑上俯看群山,宝珠如画,山光水色浑融,似襟袖相亲。“断虹雨,一绳雁字”是化用沈昆词:“奈一绳雁影,斜飞点点,又成心字。”大雁成行隔断虹雨,落日馀霞散开,仿佛撒下千片鱼鳞。“锺籁沉沉,佛灯隐隐”,对仗工整,薄暮时分,佛寺(华严寺)里传来沉沉钟声,大山深处,依稀看见几点佛灯。“上清宫阙近天阍”上清宫坐落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词人说其接近天门,足见其高。昏鸦归飞,逐渐隐没在无边无际的幽深的沧溟里。落日的余光映照在横岭之上。因为留恋山光水色,归途已晚,唯有峨峨眉月,伴送我坐上飞驰的舟车。下半阙写的是黄昏时分明霞洞的景色,“明霞散绮”自古以来就是崂山一景,在词人笔下,更是美不胜收。整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美丽的风景让词人心情舒畅,流连往返,那一番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词人自己仿佛也融入了这亲切的山水之间,仿佛前世就是此地的种桃人。

窥一斑见全豹,通过以上对黄公渚专咏“明霞洞”的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黄公渚深厚的崂山情结。崂山偏处海隅,但黄孝纾先生对其一往情深,以数百首诗、词、文专咏其胜迹幽奥,写崂山之灵气精神,不仅是前无古人,而且至今也无来者。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四清运动“中,黄公渚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1964年以64岁高龄前往济南接受批判,会后即自缢身亡。崂山如有知,当痛惋世间少一知音。

参考文献

[1] 山东方志目录[Z].

[2] 陈柱.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M].上海:年交通大学出版,1936.

[3]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增订本[M].世界书局出版,1936.

[4] 黄公渚.劳山集[Z].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0038,影印本.

[5] 黄公渚.厂文稿[Z].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726.影印本.

注释

① 传统的词学中人有结社填词的雅举,三十年代尤盛。如北京的聊园词社、趣园词社,天津的须社,上海的沤社、午社、声社,南京的如社等等。上海的沤社每月一会,参与者有朱祖谋、潘飞声、林葆恒、杨铁夫、冒广生、叶恭绰、陈方恪、龙榆生等29人,前后集会20次,填词284阙,直到1931年朱祖谋去世,才告一段落.

芒种诗词篇8

早听说你是豪放派诗人的代表,那时你意气风发,左牵黄,右擎苍;你满怀壮志,西北望,射天狼。像所有腹有诗书的年轻人一样,你望着近在咫尺的人生顶峰,嘴角扬起一缕笑容。

那时的你就像最璀璨的星,注定闪亮于星空,俯视天地。

后来,不经意间发现了你那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忽然发觉你的世界原来如此喧嚣。你的词也可以弥漫着一种香味,沁沁地如一掬名泉的水,我觉得自己化成了一张宣纸,一下子就被这泉水晕晕地洇透了。那“烟雨”写的不是沙湖道中雨,而是这江湖上眼波浩渺、风片雨丝。这词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我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

那时的你就像那空灵澄澈的星一样,安详地在夜空中静默着,不畏世俗。

原来你被贬谪到黄州,有人说你在那里寂寞不堪,爱妻的离去徒留那千里孤坟让生者黯然神伤;有的人说那是你思想蜕变的地方,在黄州,一个有着足够强大、足够深邃的灵魂的苏东坡站了起来。

在我看来,那时的你,是超然的。

纵使你已半生漂泊,纵使你曾被世俗的枷锁紧紧束缚,但你不是别人,你是苏东坡,你依旧可以执笔一倾豪情。那时的你已然懂得,你不适合在世间的浊流中跌跌撞撞,文学这一方净土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天堂。

无论仕途如何,你的文字也注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一颗启明星。

若不是隔着千年历史的芜杂,我真想在那尘土飞扬的古道上与你邂逅,一诉衷肠。

芒种诗词篇9

关键词:桃花庵歌 唐寅 归隐

一、唐寅诗歌风格形成的渊源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苏州吴县人,明代中期著名诗人、书画家。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青年时代的唐寅狂放不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乡试夺魁曾经让他踌躇满志,而后却因徐经科场舞弊案而身败名裂,被“谪为吏”唐寅“耻不就”。从此潜心归隐,独善其身,最终在聚众豪饮,寄情花月中体验另一番生活情趣。处于痛苦与失意中的唐寅,对于精神自由,灵魂***的追求,成为其诗词或深沉感伤,或消极劝世,飘逸豪放等不同风格的思想来源。

二、以《桃花庵歌》为例,浅析唐寅的诗歌风格

唐寅一生坎坷,又怀才不遇,这种艰难的生活状态深刻的影响到了唐寅的诗歌创作。唐寅有《桃花庵歌》、 《花下酌酒歌》、《一世歌》等广为传颂,脍炙人口。其中,《桃花庵歌》是唐寅诗歌的典型代表,也最为世人所称颂,我们对其诗歌风格的评述也以《桃花庵歌》为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桃花坞,与众友人沉浸在诗词花酒中。《桃花庵歌》乃是其自喻兼以警世之作。整首诗生动鲜明又不失深义,在意向运用方面,本诗可以作为唐寅诗歌的标本,即:多处运用同一名词,而读来却琅琅上口,绝无半点艰涩不通之感。

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离开闹市,选定桃花坞这一世外桃源,开始了隐居生活。诗人终究不肯为五斗米奔波劳碌屈,虽然清苦,而能少几分烦恼忧愁,多一些闲情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轻松、真实。通观全诗,行文飘逸潇洒,语言浅显流畅,选用意向平实无华却又恰到好处层次清晰,然而就是这样平实无华的意向,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花间豪饮,笑舞狂歌,先生自有风流。

本诗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这两个意象几乎散见于唐寅的绝大部分诗歌。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例如: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桑***》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春风得意。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病酒,唐有“饮中八仙”,宋有苏轼“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的豪饮是名闻遐迩的。《唐寅墓志铭》中祝允明写到“治圃舍北桃花坞,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郁郁不得志的生活现状中,诗人除了放荡形骸以获得灵魂的***,余下的也只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以“醉眼模糊”来抵制那个罪恶的社会了。

综上所述,唐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结合体,无论悲哀愤懑,抑或豪放风流,在诗人看来是都一个过程,我愿意相信,晚年遁入佛门的诗人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他再也不是那个狂放不羁,锋芒毕露的年轻人。而变得真正的可敬与可爱。因为,经历过春风得意又饱尝世态炎凉,最后总结自己一生,却没有半点的苦闷忧愁,有的只是超然物外,飘逸豪情。如《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艺术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的潜在市场研究》,2001。

[2]王玉红:《我国古代诗词发展状况- 2003年文学艺术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古代诗词》,2004. 10。

芒种诗词篇10

首先,荣荣在诗的内容上,更多地着墨现实生活。她写爱情、写儿子、写饮食男女、写凡人小事、写多情人生,从女性极度敏感的心灵出发,捕捉伸手可触的实感的诗意。正如她自己所言:“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我更愿意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感受中国绝大多数女性正在感受的现实。”从而“以小见大”,“透彻地把握”生活的真实,以抵达非凡的精神高度。这种立足现实、提升现实、创造现实的努力,使她的诗无论多么轻灵,始终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飞翔。宽容、豁达、顿悟,显得是那么优雅。

难得的是,荣荣不是那种自恋甚深的诗人。她关注平民百姓,邻居老木、钟点工张喜瓶、工艺雕刻师、“陌生人”、“被羞辱的女子”,还有“三八妇女节”、“印染车间”、“农家乐”等,这些在曾经引人注目的“女性诗”中很难看见的内容,在她的诗中比比皆是,充分体现出荣荣诗歌的人性关怀,也是中国女性诗回归现实的确切证明。而这种回归,又是与过去那种为表现而表现的***治化倾向判然有别的。也是与那些专注内心、隔膜现实的女性诗判然有别的。这是在时代变革中的否定之否定,是中国社会进步中关注民生的极为真切的诗意体现。

作为女性诗人,爱情与孩子是荣荣不能不涉足的两大主题。而荣荣对爱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触:“已有些年了/我在诗中回避这个词/或由此引起的暗示和暖色/她是脆弱的抵不住/一根现实的草茎/……”“我曾因她的耀眼而盲目/如今又因清醒而痛楚/这个词依然神圣/但对着你我总是嘲笑/我一再地说瞧/那些迷信爱情的家伙/等着哭吧有她受的!/可是我知道/我其实多么想是她/就像从前的那个女孩/飞蛾般地奔赴召唤”

荣荣的诗十分从容,明朗而抒情:“让那些丑丑的事物也沾上甜霜/扭曲的影阴沉的铁豁嘴的言辞/漆黑的野鸽子落在春天的脚跟/早早泛滥的绿和最后/暖过来的石头都是春的住所”“从这里向那里风很干净/笑声很清朗在彻夜不眠的城里/在鸡鸭吵嘴猪狗争食的乡下/一颗友善的心总有走不完的亲戚”(《这里或那里》)

诗感的从容来源于自信,同样也来源于文化素养。荣荣读过古今中外大量的诗,从辛弃疾、李清照到里尔克、聂鲁达,她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同时,他用生命写作,用真情写作,不刻意所为,因而显得非常自在。从这个意义上,荣荣是深得诗之要领的。

荣荣的诗在抒情中包孕着哲理,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提升了自己诗的文化品位。在《一定要有漏洞》中,她写到:“有漏洞的谎言/才能被戳穿 有漏洞的真理/才不会绝对 一首没有漏洞的诗/会让所有的诗人羞愧而死!”“一定要有漏洞!跟着它/我像水滴一样圆润 融入那么多/不愉快 不完善 不圆满/不再害怕损害/弥补――我同时也爱上这个词。”事物原本就是这样,缺损的美是真实的美。因为不完善就不怕被损害,因为有漏洞所以有弥补,弥补的过程就是美的历程,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荣荣的诗在表达上自成风格,而她的诗在主基调上又呈现出多样性。像《双人床》颇有构***之美,《速写》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味,而《孕育》一诗闪耀着母性的光芒,形象而动人。她也写“焦虑”、写“***”、写“精神错乱的椅子”等,从中透露出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和微妙感觉。这类诗,借鉴了“现代派”的表现方式又让人读得懂,这是荣荣出色的地方。在其获奖之作《看见》中,她有《数字化时代的烦恼》一辑,多写现代生活中的人和事,抑或某种感受。请看其中《网络》一诗中的一些段落:“必须极端必须大喊大叫/必须让人吃惊必须出名/别出心裁的帖子进入的方式/正确与错误只是旁人的判断/与你的口气或语法无关//这些虚拟的名流和新贵/掠走了描摹的花和掌声/网络真深啊就像人心/许多人怀着打劫的念头/像荒郊野外里的店小二/……//凌晨三点从网络里出来的人/带着一点点虚脱的软弱/找不着自己相对固定的脸/现实同样不可把握/他成了这一天最早的觉悟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芒种诗词10篇

学习

测绘工作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工作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测绘论文核心期刊推荐,测绘论文大全。其次,数字摄影技术的其他应用和发展前景。目前这种技术适合在城市范围较为密集的地区应用,应为范围较小的测区,花费的成本较高。除上述介绍的应用之外,数字摄影技

学习

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计划表。⑴抓学习,推动驻村工作开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后,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县驻村办

学习

捡拾幸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捡拾幸福10篇,内容包括捡拾幸福1200字,捡拾幸福的文案。像路人,摔倒了有人会扶,却不是认识的人,当他们搀起自己的那一刻时,或许有人会认为那是天经地义,对于路人对自己的关心,也只是不屑的道谢,之后便匆忙走过。再后来自己搀扶别人

学习

浣溪沙欧阳修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浣溪沙欧阳修10篇,内容包括浣溪沙欧阳修经典语录,浣溪沙欧阳修逐字赏析。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

学习

惜取眼前人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惜取眼前人10篇,内容包括惜取眼前人鲜橙在线阅读,宁将往日意惜取眼前人的意思。没有钱花前月下,两个人的爱情一点也不少,坐在湖边,一边读书一边谈情,他随手采了手边的草,给她编一个草的戒指,然后小心翼翼地套在她的手上,她笑着说,好

学习

日本选最正女学生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日本选最正女学生10篇,内容包括日本最可爱初中生评选名单,2021日本女高中生评选。为了客观地分析大众媒介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下半年在沈阳地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沈阳市内初中、高中、大学、高职

学习

实习任务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任务书10篇,内容包括实习任务书,实习任务书每周任务范文。一、任务情况描述:1.了解制药类企业的废水的特点、原水水质、水量及出水要求;2.收集资料,分析不同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及优势和不足;3.结合自己所在企业的水质水量实

学习

工商银行实习报告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银行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教师实习报告合集8篇,工商银行实习报告致谢。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有:国债、基金、证券、保险、外汇买卖、黄金买卖。目前工商银行435只基金销售。选择基金要看公司规模、以及、基金经理的资历等等。工

学习

九九重阳节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九九重阳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有哪些,九九重阳节感恩父母的话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学习

实验教学体系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教学体系论文,内容包括教学实验研究论文,实验教学方案范文。1.2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由于受到实验教学学时以及实验仪器的制约,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的结果都是已知的,操作方法也是

学习

出塞的诗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出塞的诗意10篇,内容包括出塞的诗意简短一点,出塞注释和诗意。

学习

陶渊明的故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陶渊明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陶渊明的故事100个,陶渊明100个故事。曾祖父是大将***,你笑之以对,未因此而骄傲。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未改变你乐观的人生态度。当家庭衰落后,你出仕做官,却因看不惯官场的浑浊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假面相

学习

考博士的条件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考博士的条件10篇,内容包括报考博士个人自述,考博士研究生需要的条件。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生报考条件,第一需要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在这当中,还需要在职博士生考生有相关的科研成果,譬如说在职博士生考生应在教

学习

房地产销售试用期工作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销售试用期工作,内容包括房地产销售人员试用期总结,房地产七天试用期总结。XX园XX庭,XX阁开盘期间的现场跟进。XX村2、6底层商铺销售期间的现场跟进。XXX花园II-9,IV-3,IV-4开盘的现场跟进。2、收集其他楼盘的宣传资料

学习

竹石古诗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竹石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竹石古诗大全及赏析,竹石古诗词100首。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看***:***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

学习

关于雪的诗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诗词文案,雪的句子唯美诗词。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小雪日戏题绝句(作者: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作

学习

经典诗词朗诵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诗词朗诵10篇,内容包括朗诵稿件十篇,经典美文朗诵3分钟十篇。指导老师:梁宝权

学习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天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古诗词句子大全,形容春天的诗句古诗词。一、景物延伸,内化美感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于古诗词中描写的美丽景物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笔者首先从学生较为喜欢的美景入手,除

学习

端午的古诗词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的古诗词句10篇,内容包括每天一首古诗词端午,端午即事古诗词讲解。——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2.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

学习

鼓舞士气的诗词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鼓舞士气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高考鼓舞士气的诗词,再接再厉鼓舞士气的诗词。据流传地民间世代相传:唐玄宗年间,诗人李白向玄宗辞官还山。离京之日,文人学士设宴相送。席间,众学士或放歌,或奏乐,或起舞,场面壮观动人。与李白同时的李

学习

桂花诗词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桂花诗词10篇,内容包括桂花的诗词十二首,桂花诗词大全。花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人爱花、莳花、赏花、餐花,各种花以独特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认为花中蕴含着文化,

学习

白露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白露诗词10篇,内容包括白露的诗词,白露诗词推荐。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2、《秋露》(唐·雍陶)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3、《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