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诗句10篇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1

重阳节的诗句

1、采桑子 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2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24.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25.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26.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2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29.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29.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30.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31.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3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33.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34.丁巳重阳

【唐】司空***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35.旅中重阳

【唐】司空***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36.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37.浙上重阳

【唐】司空***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38.重阳

【唐】司空***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39.重阳山居

【唐】司空***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40.重阳山居

【唐】司空***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41.重阳四首

【唐】司空***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42.重阳阻雨

【唐】司空***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43.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44.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45.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46.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47.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48.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49.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50.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2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这是一首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的诗作。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急忽缓、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手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柳枝、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对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意思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陲海涯。这末两句也许是有感而发吧!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文化常识】

诗歌与重阳节

“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这表明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而到唐、宋,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赏菊、饮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已经很盛行,这也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李白在《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杜甫有《九日》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怎么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民间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来可以避邪消灾,故九月九日一定为之。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重阳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云:“明年会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孟浩然有诗:“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朱放的《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中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真是别有情味。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更是别出心裁:“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流露出诗人看见白菊的无限欢欣,发出了作者人老志坚的心愿。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3

关键词:重阳诗 唐诗 情感寄托

重阳诗,是作于重阳节及以重阳节为背景的诗作,时间为九月九日,也包括九月八、九月十;内容以重阳传统民俗活动为主,如登高、宴饮等,意象囊括、茱萸等;按创作目的主要分为应制唱和、个人抒情诗两大类;情感上与登高诗、悲秋诗、思乡诗、送别诗等类互有指涉。这种重阳诗最早见于魏晋时,唐代开始大规模出现。由于重阳节形成的特殊背景,萌芽之时便与古人独特的时空观念紧密相连,同时意味着一种集体性的民族记忆与情感,基于此,重阳诗在情感寄托上也呈现出较为独特的景观,也使其与悲秋诗、送别诗、思乡诗等逐渐合流,其情感寄托大致可分感时伤逝、思归怀远、生命意识的思辨三类。

一、时间性与感时伤逝的情感旨归

重阳在秋季,古老的时间观念与宋玉《九辩》以来基本定型的悲秋传统使得重阳节俗的时间性得以突出,秋季不仅影响着重阳诗的景物表达,更深层次影响着诗人的情感积淀。年复一年、秋来凋叶的自然现象使诗人很容易联系时光、人生短促,加之唐代重阳节俗时间的延长使诗人的种种情绪更为敏感、深化。这种感时伤逝的情感旨归主要有三类:

其一是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善以独特笔触捕捉内心敏感情绪,面对秋风落叶的情景不免将之与人生联系,感慨时逝易碎。这类情感主题在唐诗中并不少见,遇到重阳的盛况佳节时就更明显、突出。白居易云:“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同色黄。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司空***《重阳四首》之一云:“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一“减”、一“添”、一“又”中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之感描写得更为直白。又如耿《九日》: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强游”、“发稀”等词已点出了诗人在重阳的状态,身体不佳却强打精神,发丝稀少以至不敢插茱萸,大有“浑欲不胜簪”的年老之愁。

其二是及时行乐的慰藉。在时光易逝的感慨中,诗人深刻体会着人生的短促,转而以及时行乐的呼吁来慰藉内心的忧虑。杜荀鹤作《重阳日有作》: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开。偷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一作更)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

重阳佳节之际,诗人却认为与其执著世俗,不如珍惜当下。在这里,诗人似乎对生死名利全无顾及,大有尽欢之感。徐铉也曾云“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终有一死的人生,一黄土掩风流的生命,何不能摒弃世间繁杂,尽情行乐。司空***“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等句也有此意。“日未沈山且莫回”的姿态却如同最后的狂欢,故作旷达以宽慰人生困境,却带给读者更深沉的担忧。

其三是感时忧事的喟叹。佳节却面对满目疮痍,秋日萧瑟与战乱、民蔽、国难之世相应,不免让人更加敏感,倍觉忧愁,在重阳诗作中诗人自然是满纸辛酸泪,其中以杜甫为代表:

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杜甫《九日》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一作乾坤)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以“诗史”著称,其对家国天下的关切之情也真切动人。《九日》上四句写九日登高,今昔对比,白黄相对渲染了忧愁之色。后四句抒情叹世,世乱路难,既在客旅之中,更忧家国之路,仇注云“两句中含多少伤悲”。《九日登梓州城》一诗中“悲歌,家不忍言。醉眼,国不忍见。兵戈阻于关塞,此家国所以两愁也”。伊昔与如今虽同为重阳日,却不堪回首,兵戈、关塞与家国担忧应目即是,在重阳佳节之时更易感时怀忧,此意无穷。

除杜甫外,其他诗人也多有相关的重阳诗作,如:吴融《重阳日荆州作》“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齐己《庚午岁九日作》“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司空***《重阳山居》“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等,重阳诗中对世积乱离、亲故离散的深切描写,遥隔千年仍以其真挚肺腑之语触动人心。

二、空间性与思归怀远的情感寄寓

重阳的重要活动即登高,而登高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与登高相关的诗句,如《卫风・氓》“乘彼诡垣,以望复关”、《周南・卷耳》“险彼高岗,我马玄黄”。至魏晋,曹操《观沧海》、曹植《临观赋》、王粲《登楼赋》更进一步成熟。到唐,登高既是重阳节俗的重头戏,也是积淀已久的文学主题。登高意味着脱离日常空间,面临无际自然,由此引出的情感寄寓主要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羁旅思归。传统民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量,岁时节令之时,对游子来说每次都是思乡情感的蓄积与喷发,重阳节亦如此,在重阳诗中较为常见,仅举以下几首作为参考: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一杯今日醉(一作酒),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 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江边枫落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朝把酒复惆怅,忆在杜陵田舍时。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韦应物《九日》

身在异乡他国,心却遥望故乡、思念亲人与挚友,旅居的飘零之感与重阳秋景相应,更添惆怅之情。诗人们在重阳为客思归,忆昔相聚而倍感留恋。畅当也曾在重阳欢聚的氛围中流露出了忧愁孤独之感,其诗写道:“羁旅逢佳节,逍遥忽见招。同倾酒,缓木兰桡。平楚堪愁思,长江去寂寥。猿啼不离峡,滩沸镇如潮。举目关山异,伤心乡国遥。徒言欢满座,谁觉客魂消。”在欢欣的宴席上却独自品尝伤心寂寥,对家国的忧伤与思念也湮没于席间觥筹交错之中,“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越是热闹圆满却越衬托出诗人惆怅之感。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惆怅之情则更显沉痛与凄凉,如薛逢在《九日雨中言怀》中写:“糕果盈前益自愁,那堪风雨滞刀州。单床冷席他乡梦,紫搬黄花万里秋。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潜将满眼思家泪,洒寄长江东北流。”更具切肤之悲,孤独落寞之感与无助凄怆之情倍显强烈,令人不忍卒读。“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种羁旅思归的重阳诗源于诗人在佳节中的悲愁,情为景触,景为情映,发而为诗,又更增悲愁。

其二是望远送友。时逢佳节,本该欢聚却要送友惜别,因而重阳诗中的别情也占有一定位置,如以下几例: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李嘉《九日送人》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萧颖士《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因以赠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除上举几例外,还有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岑参《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刘虚《九日送人》、司空曙《九日送人》、方干《重阳日宋洛阳李丞之任》等诗。唐代重阳送别之诗虽蕴含着“沾裳”、“断蓬”的离别之伤,但也不乏昂扬激励之作,在表达相思之外,更以“扬才盛五都”、“明时当盛才”之语体现着文人自信抖擞的精神风貌。

三、时空交合的特殊性与生命意识的思辨反思

在悲秋、登高传统与重阳节俗文化的共同影响下,落木萧萧满目秋且适逢佳节登高远望,正如《滕王阁序》中所言:“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诗人从日常的时空中得以脱离,在自由无缚与空旷广远的时空下、在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天地宇宙之间品味着邈远苍茫之感,反思着自我与生命。李白叹“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杜甫言“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储光羲云“少年自古未得意”、杜牧语“古往今来只如此”等,充满着宇宙时间之思与生死穷通之辨,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和深刻的情感力量促人思考。

就重阳节俗时空交合的特征来说,在“伊昔”与“如今”、“去年”与“今日”的对比中,在“抱病”、“白发”与“衰颜”的映照下诗人感时伤逝之情被渲染得愈加浓重,而在“战场”、“南国”、“兵戈”、“关塞”、“群盗”、“世乱”、“逃难”的惆怅之中,不仅饱含诗人对“故园”、“故里”、“故山”的关切,也蕴含着诗人的黍离之忧。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之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刘兼《重阳感怀》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漫,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司空***《重阳山居》

以上几例作为唐代重阳诗的代表,都具多重意味,不论感时伤逝,还是思归怀远,都非单一性的。诗人们惯于在一首重阳诗中同时表达多重的情感寄托,这种主题的多义性不仅折射着诗人情感寄托的深沉复杂,同时也展现着唐代重阳诗多重性的审美意蕴。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寄托。汉代重阳日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习俗,到魏晋之际出现了部分重阳诗作。至唐,情感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以及***重阳赋诗的惯例等都使得唐代重阳诗走向成熟。可以说,正是这种种因素使唐代重阳诗达到了一定数量与规模,同时在情感寄托上更加丰富动人。考察唐代重阳诗不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诗歌发生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从民俗、发生的角度做出诗歌研究的新探索、新尝试都不失为一条曲径通幽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4

【经典重阳节对联及赏析】

延寿;

登高。

相传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据《西京杂记》载,汉初已有此风俗,若推溯其源,其来可能更久。至于重阳登高,据说始自东汉,为名术士费长房所传的重阳祛祟法门。此联并举重阳节的这两大习俗,简介精炼而意蕴完足,自是佳对。

黄花宴;

红叶诗。

黄花,指菊花。重阳有赏菊的传统,独乐不如众乐,人们自当与亲与友,推杯送盏,同此赏心乐事。这是秋花带给人的欢乐。秋叶似乎并不逊之,因为它能传达爱意。据传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简放宫女,赐百官司吏,卢渥得一人,正为叶上题诗者。红叶对黄花,工稳之外,意味深长,令人击节赞叹。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三三,指三月三,魏晋以来又将此日视为“上巳节”,陌上踏青,曲水流觞,临水赋诗,是此日习俗。九九,即为九月九。三、九,皆为阳数。三月三,传说为王母开蟠桃会的日子;九月九,谐音“久久”,古人视之为吉利喜庆的日子。这自然与所谓“毒月恶日”的端午节有天壤之别,所以联中用“令节”、“芳辰”,实在是人们观念的真实写照,并非虚饰之辞。“三三”、“九九”,“令辰”、“芳节”,属小类工对。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凤岭,又名望楚山,在襄樊境内,西晋名臣刘弘与山简都曾于此处重阳宴赏。“龙山落冠”乃东晋人孟嘉的故事。孟嘉是东晋名臣桓温的参***,为人温和雅正,颇受推重。某年重阳,桓温设宴,僚属共游龙山,孟嘉衣帽应风飘落而不自知。桓温命左右勿言,欲知其何以处之。待孟嘉如厕,命孙盛作嘲讽之文,并将文章与落帽同置于孟嘉坐处。孟嘉返还其处,见此文此帽,并无尴尬之容,笑索纸笔,作文答复,一挥而就,其辞甚优美。此则故事自然是在赞佩这位孟参***既风度翩然又才思敏捷。晋世多名士,山简与孟嘉也在其列,此联似乎颇钟情于其辈的风度。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上联颇有鉴湖女侠秋瑾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思,同时又可见“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况味(见后二联),总之无非说些惹人烦忧之事。下联反之,乃推杯送盏,及时行乐之意。一正一反,不惟重阳如此,一年三百六十日皆如此。

东篱开寿菊;

南陌献嘉禾。

上联点化了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

有人来送酒;

容我去题糕。

上联是关于陶渊明的典故。陶氏九月九日无酒可饮,对菊遣怀时,见一白衣人翩然而至,乃王弘来送酒,遂把盏痛饮。下联是关于刘禹锡的典故。刘氏作《九日》诗,本想用“糕”字,由于五经之中并无此字,遂罢而不作。宋人宋祁曾作诗嘲之,其中有句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另外,“糕”与“高”谐音,“题高”也可指重阳节登高赋诗之意。

临风乌帽落;

送酒白衣香。

上联事关孟嘉,下联事关王弘,前已言之。

题糕惊僻字;

飞屐发豪情。

上联言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言庾亮。《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此联本为元代文学家马祖常的诗句。马氏《石田山居》八首之最末一首曰:“淮南穷僻地,先世有林庐。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朋辈如相觅,休嗔礼法疏。”平仄相谐,对仗工稳,心绪清旷者多喜此联。

孰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上联事关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点化黄巢的《不第后赐菊》,其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联妙在两个字:“孰”与“徒”。一“孰”字尽显了满腔豪气,当仁不让的情怀隐然可见。至于“徒”字则讥讽了浮华虚饰之徒。两联对仗工稳,意绪相反相成,颇为不易。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日风雨多。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句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上联用之。下联用著名的“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此事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下联用***《采桑子》词,其词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据传此为钦天监曾用楹联,其旨在占物候。此联的意思如下:如果夏至恰为酉日,则三伏酷热;若重阳适为戊日,则冬天无雨雪。用物占入联,别有一番新意,且对仗十分工整,乃佳对。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孟生,即孟嘉。由于陶渊明喜菊,归隐时正在秋季,且重阳有“白衣送酒”的故事,是以陶氏成了重阳对联中的家常菜。“孟嘉落帽”之事,也在重阳发生,故而讲求用典的文人,也多未曾放过他。故而以陶孟二人为主料的对联众多,一般是“大同”而“小异”。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此联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菊花酒。

重阳节又名老人节。菊花酒,此酒有延寿的作用。是以“菊花酒”对“老年节”,合于情理。

乌帽凌风,参***举止;

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参***,还是那位孟嘉孟参***。乌帽,依然是孟嘉的帽子。白衣,谓王弘;处士,谓陶渊明。不论“凌风”落帽,还是重阳“送酒”,“举止”都绝对“风流”。虽然又是以陶孟二人为主角的对联,长处在于简洁凝练,节奏明快。

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上联依然出自“满城风雨近重阳”。“败兴”的绝非“风雨”,而是催租客。诗情虽浓,无奈囊中空虚,可悲可叹!

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王勃《滕王阁序》云:“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盖其文作于秋,此联遂用之。下联用曲江宴会的典故。盖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谓之曲江会。宋人延袭此传统,称闻喜宴。此处泛用此举于秋闱告捷者。明清科举时,乡试在仲秋,称为秋诗,放榜近于重阳,故此联用之。此联对举凝练简洁,铿锵有声,实属佳对。

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射,六艺之一。《礼记·月令》曰;“是月(季秋)也,天子乃教于田猎。”由于其发生于九月,故而上联用之。至于读经多在农闲之时,秋收之后良佳。天高地爽,形容秋日气温之清爽。上联紧切季秋。下联专写重阳节。一大一小,对仗工整。

孟参***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5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一就是登高,重阳节的传说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的文献记载中,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南朝吴均所作的《续齐谐记》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可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长房谓之曰:‘此可带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由于这个传说,后来人们在重阳这一天都会登高避灾,以保平安健康。由此可见重阳节最初只是为了避邪和长寿。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为节日游乐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也使民众的心态渐渐变得欢乐而有信心。重阳节真正从迷信禁忌中***出来,变成纯粹的玩赏游乐的节日,是在唐代完成的。

    唐代时期,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全国上下一起庆祝重阳节,因而唐代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检索《全唐诗》可知重阳诗有三百六十余首,在历代重阳诗中所占篇幅最多,重阳诗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重阳节的风俗依旧盛行。近代,重阳节已渐渐游离在人们的生活之外,人们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文化内涵所知甚少。从上文所述的《续齐谐记》的传说我们可知,最初登高只是为了避邪,保平安。重阳节时,人们来山上登高,但不少地方是平原地带,周围没有山,那怎么开展登高活动呢?好多地方有塔,不仅高出地面,而且比一般的建筑物都高,因此塔就成了理想的登高场所。只要找到比较高的地方,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为什么人们一定要登高呢?笔者认为除了有避祸消灾之外,应该还有步步高升的意思吧!正所谓一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另外,登高也有长寿的意思,所以备受老年人的青睐。人们登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王昌龄的《九日登高》:"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恬淡优美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时逢重阳佳节,人们约来亲朋好友登高,举酒赏景畅谈,略有一番情趣,而文人雅士不仅饮酒赏景,还要赋诗,为节日增添了不少乐趣。登高不仅可以饱尝异地风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感,同时还可以抒发心志,放松身心,排遣郁闷。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体现了重阳诗特有的文化内涵之一,重阳诗作为重阳节特有的文化载体,将重阳文化历代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将重阳节遗忘,在今天人们只是将重阳节作为敬老节,而登高、赏菊、佩戴茱萸、吃重阳糕这些重阳习俗早已归于灭亡。记得海上先生在《中国人的岁时文化》中的一句话"在今天大力提倡文化为产业的趋势下,我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已经衰弱,实在难以强调中国人自己节日的意义,只是问问内心世界,我们真的一点也不愿意返璞归真,从传统节日吸取有益于自然生命的成分,借自然时序的更替瞬间,去感悟天地之间的野趣吗?"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6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之一,自幼博通诗书,晓韵律,以诗、词、散文著称,而其中词是最有成就的。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俊秀,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凄咽悲楚。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阙写秋凉情景。“薄雾浓云愁永昼”,写“浓云薄雾”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以香尽灰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佳节又重阳”,点明了时令,接着笔锋一转,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凉初透”的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阙“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阙写重九感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之句。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一个“暗”字则表明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则写见到西风卷帘,楼中的人儿比瘦削的还要憔悴,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李清照以52个字,简单的几笔,就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其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多变的艺术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刻画了重阳佳节的孤寂与凄凉,真切感人。所以能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选意象“皆著我之色彩”。开篇“薄雾浓云愁永昼”就写了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简单明了地描绘了本该是秋高气爽的重阳日却阴郁暗淡,不见晴暖丽日。“瑞脑销金兽”通过“瑞脑青烟袅袅,长燃不熄”来直写词人入室闷坐的时间之长,刻画闺中的孤寂与无聊,为下面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心和情态做了铺垫。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7

重阳节是比较古老的一个节日了,所以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习俗习惯。那么,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喝酒的风俗是怎么来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喝酒的风俗是怎么来的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魏晋之后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历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对菊花人文风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紧密联系。

当然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梦梁录》云:“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姑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重阳节的起源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重阳节饮食文化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8

今天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许有些同学对这个节日的起源还不是很清楚,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我的讲述来了解重阳节的来龙去脉,让我们一起走近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4句诗写的就是传统节日——重阳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多彩浪漫,情趣盎然,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内容。

1 2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始于东汉。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9

2.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3.九月九,九月九,一生能有多少九?云能飘多久?雨能下多久?花能开多久?草能绿多久?悄悄地告诉你:心跳多久,我送的祝福就有多久。重阳节快乐!

4.好好珍惜,与你的那份友谊;把心漂洗,用岁月见证我们的情谊;重阳节给你信息,希望你快乐的读起,让我祝福陪伴永远着你,让微笑永远属于你。

5.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又遇九九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恭祝声声再传佳音,赏菊赋诗饮酒过重阳。祝愿身体棒棒、豁然开朗。祝重阳节快乐!

6.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知识与阅历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尊重老人、敬重老人就是在尊重他们的人生历程,就是在对他们的生命致敬。

7.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做一对小小的老鼠吧。笨笨的相爱,呆呆的过日子,拙拙的依偎,傻傻的一起。即便大雪封山,还可以窝在草堆紧紧的抱着咬你耳朵

8.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丛。此刻正是争艳的季节,愿你的心境也和那样清爽淡雅!重阳欢乐!

9.每一杯菊酒,都带有我真挚的问候;每一片菊糕,都带有我真心的祷告;每一片花瓣,都带有我美好的祝愿,九九重阳到,你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10.思念如歌句句精彩,祝福如诗字字深情,友谊似酒越来越纯,关怀如我永恒不变。老朋友祝你重阳节快乐。?我把祝福写在树叶上,让秋风吹散飞落到天涯海角,不论你身在何方都会感受到我真心真意的祝愿,在这重阳佳节里祝愿你身体健康一切都好。

11.九月初九迎重阳,思念友人存心房;秋菊艳艳托问候,醇厚美酒捎关怀;秋风带去我祝福,快乐永伴你身旁;祝你重阳节快乐,幸福安康阖家欢!

12.重阳节就要到了,送一支山茱萸,愿你永远愉快;送一块重阳糕,愿你永远高兴;送一杯菊花酒,愿你幸福久久。祝福您身体健康!

13.秋高气爽,人寿花香,彩云追月,桂花飘香,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发条短信,诚意相邀,我已备好菊花酒重阳糕,就等着你来了!

14.九九重阳到,收到祝福笑。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节日之际,我祝所有的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老乡们节日快乐,愿你们快乐常在,幸福长久!

15.在奔忙中我曾迷失自己,是你的关怀让我寻找到方向,在劳碌中我曾彷徨失措,是你的问候让我倍感温暖,在重阳节的日子里,真心祝你开心快乐。

16.登高远眺,思念山中久久荡;观菊饮酒,灾邪身外远远飘;亲人团聚,幸福家中美美传;重阳佳节,我祝您永远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17.朵朵秋菊寄相思,棵棵茱萸身上插,杯杯美酒祈平安,登高眺远情悠扬,片片思念电波传,又是一年重阳日,遍插茱萸送祝福,重阳节,愿你逍遥自在,平安相伴。

18.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争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孩子,让“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九九重阳节诗句篇10

1、人老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耀九重。振兴九洲心不老,祝与青松永同龄。我们忠心的祝福您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4、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5、明日黄花、尊老敬老、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天高气爽、秋高气爽、感恩、登高、思亲

6、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7、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8、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9、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10、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11、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迎来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13、尊敬的各位前辈,您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您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共话平山教育不老的情结。

14、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15、今天,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召开平山区教育局庆“重阳节”茶话会,共同庆祝属于您们的节日——重阳节。

16、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到了“九。九重阳节”,这是我们孝敬老人的节日。我在这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老人节日快乐!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九重阳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被后人广泛流传,现在在中国几乎是全部人家都会庆祝重阳节,登高、探亲、赏菊,是一种民俗的享受。

18、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今年XX月XX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法定的第XX个老人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敬老佳节--重阳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属于老年人的重大节日,心情分外愉快。

19、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20、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1、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正值中秋之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最佳时机。诗人杨衡赞道:“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斯。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诗题为《重阳》的诗中也有这么九句:“菊并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如暮节,不比惜残春”是的,重阳节很美好。

22、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23、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九九重阳节诗句10篇

学习

工商银行实习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银行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教师实习报告合集8篇,工商银行实习报告致谢。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有:国债、基金、证券、保险、外汇买卖、黄金买卖。目前工商银行435只基金销售。选择基金要看公司规模、以及、基金经理的资历等等。工

学习

芒种诗词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芒种诗词10篇,内容包括芒种节气的诗词,芒种诗词。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但学生要读懂“簟”为“

学习

测绘工作论文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工作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测绘论文核心期刊推荐,测绘论文大全。其次,数字摄影技术的其他应用和发展前景。目前这种技术适合在城市范围较为密集的地区应用,应为范围较小的测区,花费的成本较高。除上述介绍的应用之外,数字摄影技

学习

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计划表。⑴抓学习,推动驻村工作开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后,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县驻村办

学习

捡拾幸福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捡拾幸福10篇,内容包括捡拾幸福1200字,捡拾幸福的文案。像路人,摔倒了有人会扶,却不是认识的人,当他们搀起自己的那一刻时,或许有人会认为那是天经地义,对于路人对自己的关心,也只是不屑的道谢,之后便匆忙走过。再后来自己搀扶别人

学习

浣溪沙欧阳修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浣溪沙欧阳修10篇,内容包括浣溪沙欧阳修经典语录,浣溪沙欧阳修逐字赏析。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

学习

惜取眼前人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惜取眼前人10篇,内容包括惜取眼前人鲜橙在线阅读,宁将往日意惜取眼前人的意思。没有钱花前月下,两个人的爱情一点也不少,坐在湖边,一边读书一边谈情,他随手采了手边的草,给她编一个草的戒指,然后小心翼翼地套在她的手上,她笑着说,好

学习

实验教学体系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教学体系论文,内容包括教学实验研究论文,实验教学方案范文。1.2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由于受到实验教学学时以及实验仪器的制约,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的结果都是已知的,操作方法也是

学习

出塞的诗意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出塞的诗意10篇,内容包括出塞的诗意简短一点,出塞注释和诗意。

学习

陶渊明的故事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陶渊明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陶渊明的故事100个,陶渊明100个故事。曾祖父是大将***,你笑之以对,未因此而骄傲。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未改变你乐观的人生态度。当家庭衰落后,你出仕做官,却因看不惯官场的浑浊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假面相

学习

考博士的条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考博士的条件10篇,内容包括报考博士个人自述,考博士研究生需要的条件。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生报考条件,第一需要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在这当中,还需要在职博士生考生有相关的科研成果,譬如说在职博士生考生应在教

学习

房地产销售试用期工作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销售试用期工作,内容包括房地产销售人员试用期总结,房地产七天试用期总结。XX园XX庭,XX阁开盘期间的现场跟进。XX村2、6底层商铺销售期间的现场跟进。XXX花园II-9,IV-3,IV-4开盘的现场跟进。2、收集其他楼盘的宣传资料

学习

秋姑娘的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秋姑娘的信10篇,内容包括秋姑娘的信表达了秋姑娘什么,秋姑娘的信怎么写。

学习

人社考察报告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人社考察报告模板,内容包括人社局调研报告最佳范文,人事档案考察报告怎么写。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

学习

描写桂林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桂林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桂林洞穴的诗句,穷游去桂林的诗句。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曾逐秦兵临桂海,也随汉戟过边陲。雄风鞭策行千里,壮志凌云胜昔时。仰首崖头观宇宙,一声长啸九天披。3、诗名:《送谭八之桂林

学习

春节祝福诗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祝福诗句10篇,内容包括春节祝福诗句古诗,春节祝福诗句自编。4、圣诞老人迷路,乘着驯鹿四处求助,偶然路过我的窗户,顺手递我一个礼物,叫我小心呵护,在圣诞节的时候代他送给你,愿你圣诞快乐收获幸福!5、春节的钟声就要敲响,送我

学习

与世无争的诗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与世无争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与世无争的简短诗句,自己与世无争的诗句。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④。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注释:①峥嵘(zhēnrón):山高峻貌,此处形容天空中赤云的重叠。②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

学习

荷花诗句大全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诗句大全10篇,内容包括荷花诗词大全100首,关于写荷花的诗句。【前言】《采莲曲》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言绝句圣手”。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

学习

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孤芳自赏诗句,孤芳自赏最经典的诗句。初读时,我并不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觉得墙角的花生活的天地本来便很狭窄,看不远。后来,我仔细品味了中间那句“你孤芳自赏时”,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我好似明白

学习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0首。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

学习

有关于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于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荷花的句子唯美诗句,关于荷花象征意义的诗句。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教学准备:西湖一年四季风光***片,配乐的荷花组***,有关杨万里的

学习

励志的诗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励志的诗句文案,励志学习的诗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