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的诗句10篇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1

锦石奇峰次第开,清江碧溜万千回。 问余半月行何事,日读天然画本来。

2、诗名:《漓江画山九马》清·林克武

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曾逐秦兵临桂海,也随汉戟过边陲。 雄风鞭策行千里,壮志凌云胜昔时。 仰首崖头观宇宙,一声长啸九天披。

3、诗名:《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唐·王昌龄

4、诗名:《漓江》明·唐暄

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涧树参差清磴影,岩花磊落碧云丛。神仙洞府无凡近,城市山林自郁葱。倚棹中流更回望,居然海上看瀛蓬。

5、诗名:《赠桂林友人》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2

现以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为例,就语文学习中如何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写好积累笔记示例如下:

一、理解生词,注重运用(要求每节课至少掌握4个新词语,能理解,能造出精美的句子)

1.理解:描写香山的词句――红叶似火(意思是红叶鲜艳如火,形象生动)

2.运用:红叶似火―小区里有几株枫树,每到深秋红叶似火,走过去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二、学习写法(写法、结构、修辞)

1.学写法:《桂林山水》属于写景文章,写景文章要抓住典型景物,细致描绘景物的形状颜色,合理联想,突出景物特点。

桂林山水一课抓住的景物主要有山水,例如:山的特点是奇秀险。作者在描写山一方面抓住了形状特点,比喻形象生动:例如,像老人,像巨象……

2.学结构:桂林山水“总分总”结构特别典型:开头总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文分别描绘了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结尾总结桂林山水的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今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安排或行文线索。从而使文章线索清晰,读者一目了然。

3.学修辞:桂林山水一课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力地增强了表达效果,要求同学们仿写造句。

4.默写精彩语段(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背下精美词句,写作文时自能运用自如)

5.片段或全文仿写(要求具备总分结构,注意加强修辞的表达效果)

我家乡的小河四季景美如画。春天小草吐绿,绿满河堤,春风一吹,河边的垂柳似绿色的丝绦。几只鸭子在河水畅游,打破了春的宁静。夏天,烈日炎炎,野花芬芳,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捉蚂蚱,抠泥鳅,其乐融融。秋天,落叶飘飘,――我爱家乡的小河,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永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三、感受爱心,学会思考(要求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爱祖国、爱生命、爱生活;并在积累笔记上写出相应感悟)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3

心如水中月,动静皆分明。王维的诗句,则将“动”与“静”演绎至绝佳境界。千百年来,人们陶醉在王维的“动静”世界里,静享灵性之美。

动静相辅相成,洋溢诗情画意。传诵千古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开句就描绘恬静的氛围。桂花飘落的动态,只有心静方能感觉出来。继而写春夜宁静,山中格外空。忽然诗人陡然转笔,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洒在山间,使已经宿巢的鸟雀受到惊扰,传来清脆的鸣叫,唤出春天的气息。同样《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映衬,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相对应,进一步烘托了动感,渲染了静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寥寥数语,在诗人的巧妙构思中我们获得美的享受。

动静和谐统一,营造内心静境。王维年少时就考取进士,曾官至高位,但因官场争斗,多次受贬被逐,又多次被提拔重用。随俗浮沉,长期的半官半隐,王维的内心渴望拥有安静祥和的生活。《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落笔的环境:“空山”绝无人迹,接着以“但闻”笔锋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最后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愈发让人有清幽寂静的感觉。《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溪水流过乱石,发出欢快的声音,如同人在喧哗;青溪流过松林,平静下来,就连它的外形也增添了几丝深邃。“静”、“深”二字连用,意在突出环境与境界。《青溪》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描绘,刻画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追求清静无为,通篇有一种清雅淡泊的韵味。

动静相得益彰,展示意象空灵。王维人称“诗佛”,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禅宗思想自然而然浸润到诗歌中。《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草木、昆虫同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通过对景物细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沉思而伤感的神情,颇有一种虚空感。《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首句就点出自己是在“独坐”,“弹琴复长啸”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出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态;“人不知”更突出了环境的静谧。末尾的“明月来相照”,诗人巧妙地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知音。全诗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者闲适的生活情趣。

徜徉王维的“动静”世界,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我伴着茶香四溢,任由思绪游走,渐行渐 远……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4

一、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一丝不苟的观察插***,然后,我播放漓江景点的幻灯片,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一股爱自然,爱祖国的感情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

捷克古时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一切美的事物应尽量在感官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被感官留下映象。它便应当和感官接触。”这一论述的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让美充分去刺激感官,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无穷的。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三、让学生在比较中鉴赏美

为使小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中的精确美,可以采用近义词相互替换的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诗中凝练的词进行不断替换,在不断替换并与原诗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精确性。在例如《泊船瓜洲》对于“绿”字。可要求学生和“过”、“到”、“入”、“满”等几个字进行替换和比较,从而体会“绿”字在诗中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效果。首先,用“过”、“到”、“入”、“满”四字来对看不见的春风进行描写,显得过于抽象,而且看不到春风吹过所带来的变化,使得春风过于呆板;而“绿”字则从春风吹过两岸以后所发生的奇妙效果着想,把无形的春风转换成了生动的视觉效果。其次,“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了诗人自身的想象。所以,一个“绿”字,就巧妙地诗人现实眼中看到的绿和内心想象的绿融合了起来。只用一个字就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通过比较,对古诗中诗人用字的精确美就有了切实的感受,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写作中也会注意炼词炼句,逐步达到语言准确简炼的要求。

四、让学生在表演创造美

课本剧是根据语文书里学过的课文,再融进现代语言和思维加以改编而成的现代话剧。由于一些众人皆知的角色是由学生表演,他们既觉得亲切,又不失新意。是学生对课本角色分析后的形象再造,具有一定的创意,因此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中,教师先用简笔画勾画出柳树的样子,在学生认识了柳树、柳枝、柳叶、柳絮之后,就安排角色表演,同学们分别表演柳树、春雷、柳枝,把课文的内容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是洗澡、软了、飞了、长高了。

再如,学习了《滥竽充数》后,同学们排练课本剧,在结尾部分很有新意,原本要拉出去斩首的南郭先生,在众人的求情下,保全了性命,皇上给了他三年时间重新学习吹竽。对于这个改编,扮演“南郭先生”的申屠佳俊说 “我觉得这样改很好,既然他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自己反省一下,说不定会发掘出一个全新的音乐人才呢。”他还向记者说,通过这次演出这个节目,自己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生活中决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说大话,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愿望。”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5

【关键词】感受美陶冶美体会美体验美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体验美,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述大自然的课文,这些文章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欣赏神奇瑰丽的大自然,感受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如《桂林山水》,给我们展现了几种不同风格的秀美画卷: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清澈见底的漓江水,奇峰罗列的桂林山。这不同形式的自然美是学生们平常所不能见到的,很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播放自然景观的***片,辅以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一起游览,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这样由外而内地吸收形象美,过渡到由内而外地表述情境美、语言美,学生真正体味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小学课本描写大自然的课文还很多,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七月的天山》、《草原》、《索溪峪的“野”》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挖掘内涵,陶冶心灵美。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伟业和日常生活之中。美和形象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谈不上美了。读了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美好的人物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会产生向英雄学习的愿望。。如教学《我的战友》这篇课文时,提出问题: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没有挪动一下,没有发出一声,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样深入地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产生无比崇敬之情。而《穷人》则是描写了普通人的善良、纯朴的心灵美。桑娜一家虽然很穷,但得知西蒙死了,毅然决定抚养她的孩子。可以抓住桑娜的家庭情况,犹豫不决的心理描写。为什么课文要以《穷人》为题等问题展开讨论和想像,让学生懂得桑娜家虽然穷,却拥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灵。通过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领悟人物形象的美好心灵,从而也陶冶学生的心灵。

三、拓展想像,体会意境美。

意境之美多体现于古诗词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这些意境无不让我们沉醉其中。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诗句表达的意思,拓展思维,展开合理地想像,便很容易地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作者当年的心境重合,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审美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93-0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描摹山水的佳作,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包含丰富感情的华章。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此,略做举例分析,冀有触类旁通之效。

一、对比――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想象――拓展意境美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古语说“学以致用”。发现了美,还要能表达美、创造美,才是完善、提高的美育。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发现美、表达美,才是创新教育。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便就没有了审美。实践证明,想象领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广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示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即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然后让学生分组发言,把每个人体会到的美一一表达出来。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想象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三、推敲――欣赏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诗歌或散文,用字精练传神,句子优美,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再如如,杜牧《山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讲解时,学生对于“坐”“于”二字的理解是重点。教师可以结合前两句的讲解,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远上秋山的弯曲的石头小路,山路顶端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处人家。我因为什么样的景色在山前停车呢?学生发现“停车”“枫林”等词,了解到作者是因为眼前这满山枫林晚景才停下车,并展开想象,枫林晚景到底是如何美不胜收,是作者久久不愿离去?自由讨论找到答案:作者将如火如荼的枫林晚景与二月的红花相比较,体现枫叶的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鲜艳、耐寒。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坐”“于”二字,而且通过想象领悟了作者所展示的美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这种美景的感染下,树立审美意识,形成审美能力。还有两种方法值得注意,即:

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桂林山水的诗,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正道。

参考文献: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7

生: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早年常出入歌管楼台,科举屡试不中,直到44岁才中进士。他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乐章集》传世。

师:他结合课文注解①向我们介绍,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还有哪位?

生:柳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是宋词婉约派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我还知道他的名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开创宋词天地居功至伟的柳永还是有所了解的,难怪古人云“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现在一起来较全面的认识柳永。

多媒体课件展示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北宋一大词家。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为人放荡不羁,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靠捐钱安葬。有《乐章集》。(师板书:知人论世)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望海潮》。先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解把课文自由诵读一遍,注意用笔做字词圈点。(生自读课文,师巡视答疑)

师:请哪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一生起立读书,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正音)

师:哪位再读一遍?(生再读,语速较快)

师:词又名曲子词,开始是配合曲调演唱的,它不仅讲究音韵,而且有严格的平仄限制,我们朗读的时候要把这些特点表现出了,所以朗读词要注意――

生:节奏。(师板书:读出节奏)

师:好,我们一齐把柳永《望海潮》朗读一遍。(师幻灯片展示诵读节奏,生大声齐读)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气势,老师也有了朗读的冲动。(生鼓掌,师读,生鼓掌)

师:我们刚才读这首词的时候,你们感觉到有什么变化?

生:上片读得激昂,下片读得舒缓。

师:为什么?

生:上片写杭州的繁华富庶,尤其是钱塘潮的壮观,应该读得气势激昂高亢;下片抒写西湖美景,人民生活安乐祥和,读时要抒情畅快。(掌声)

师:很好。所以,我们读诗词不光要有节奏,还要读出――

生:感情。(师板书:读出感情)

师:我们都知道朗读诗词要抑扬顿挫,要做到抑扬顿挫,必须理解诗词的内容。我们共同了解一下《望海潮》的相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调名大概是取钱塘观潮的意思,本文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柳永路过杭州,想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柳永和孙何本是布衣之交,但这时“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想见处于侯门深似海的故交,并非易事。柳永只好极尽夸赞之能事,创作《望海潮》,在词的上下片极力赞扬杭州的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再借助歌伎之口让孙何知道。柳永最终的目的实现了,但几百年后,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了这首词,便对杭州垂涎三尺,膨胀起侵吞南宋的野心。

师:相传完颜亮是因为《望海潮》中的一句诗而“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的。同学们细研课文,认真思考。是哪一句诗触发了完颜亮攻占杭州的野心呢?小组讨论后交流。(师板书:置身诗境,生热烈讨论,师巡回参与)

师:假定你是完颜亮,你会欣然羡慕哪一句呢?

生:我们认为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一句。

师:哦,说一说理由。

生:这一句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一片郁郁葱葱;钱塘江潮的怒涛“玉城雪岭”般,如雪的白色浪花“际天而来”,带来森森寒气,江潮涌起“吞天沃日”的气势。钱塘潮的壮观天下闻名,柳永的这句描写更显神奇,金主完颜亮自然倾倒了。(掌声)

师:他把我们学过周密写的《观潮》借用过来解说,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思考,很好。其实完颜亮何尝不是有气吞山河的雄心呢?有理。

生:我们认为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歌的采菱女娃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人民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卷。有雄***大志的完颜亮自然该倾心于这曾经民生和融、人间和美、人人和乐的杭州了。

师:是呀,统治者谁情愿管辖民风刁蛮之帮!爱歌善舞的民风传统熏染的杭州,当然是完颜亮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

生:我们认为完颜亮喜欢的是“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写西湖之美。“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里湖和外湖。“叠”,是指西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光山色之美,词人用“清嘉”二字作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物。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短短八个字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象概括出来,“三秋桂子”,写山上的桂花。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古书上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又有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还有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十里荷花”,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我们都知道杨万里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说,这里“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完颜亮醉心于西湖是不言而喻的。(掌声)

师: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人人都赞西湖美,强大的完颜亮自然要把天下之美占为己有了。

生:我们认为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吸引了完颜亮。“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极言人口之多。“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从人烟稀少的北方草原突入中原的完颜亮,自然羡慕大都市的繁华,岂有对杭州不占之理?

师:就如我们现代人,个个向往大都市的生活,哪怕流浪,也喜欢挤在城市的旮旯里。城市文明很重要啊。(生大笑)

生:我们认为打动完颜亮的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列珠玑”写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户盈罗绮”写市民家家披罗着锦。“珠玑”“罗绮”,又皆为妇女服用之物,可以说美女很多(生笑),表明杭州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极度繁华和穷奢极欲的地方。

师:统治者大都追求奢侈腐化的享乐生活,完颜亮也不例外。也有理。

生:我们认为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骑拥高牙”点出了人物身份,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显赫声势。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饮宴之乐,不仅尽兴而醉,醉了还要听音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不仅赏山玩水,赏玩之余还要吟咏诗篇。既衬出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官员的儒雅风流,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师:一个小小的转运使竟如此威风而洒脱,堂堂金国之主岂能只生羡慕之情,定要取而代之。

生:我们认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也可以触动完颜亮的心机。

师:不会是其它诗句已经被人说过了,硬套上的吧?说来听听。

生:“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文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师:杭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繁华富庶的历史渊源,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作为帝王之都是再好不过了。确实言之有理,并非妄言。(生会心的笑了)

师:没有人认为是“异日***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一句勾引完颜亮了吧?(生笑)那究竟是哪一句诗有如此魔力,搅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呢?请看诗:

幻灯片展示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谢处厚

师:知道是哪一句了?

生:(齐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我们再看一个资料:

幻灯片展示

此词(《望海潮》)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

――罗大经《鹤林玉露》

师:因为一句诗句而引发一场战争,当然只是传说,真正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竞豪奢”,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给南宋王朝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说明,《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刚才同学们的解读,实际上是对全词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小结你对这首词的整体理解。(生读,师板书:读懂内容)

生: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师:我们和完颜亮一起沉迷于柳永的词作中,应该还有词人神奇的遣词造句和高超的表达技巧,试着赏析。

生:我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一个“卷”字可媲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突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同时运用了比喻(云树)、拟人(怒涛)、夸张(天堑无涯)等修辞手法,把钱塘江岸和江水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

师:他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进行了赏析,我们可以通过诗句感受到画境。好的诗词都是能做到“诗中有画”的。

生:我认为传说中“牵动长江万里愁”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内蕴丰富,值得玩味,写法朴实,更见功力。这两句运用白描的手法……

师:打断一下,白描是什么?

生: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借用到文学上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师: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书画同源,绘画上的一些术语经常运用到文学欣赏上,如点染、渲染、烘托、工笔、写意、神似等,我们要有所了解。请继续。

生:作者朴实的写来,对仗工稳,时间和空间交融,我们能感受到桂花的神奇传说和长期弥漫的飘香,展望出绿荷接天红花映日的绚烂。西湖风光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掌声)

师:掌声说明他赏析得很好。语文借用其它学科术语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首词还运用了点染手法,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就是点(总写),后面的都是染(具体描绘),层次分明。

生:我认为“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得很有韵味。“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着一“弄”字写人的闲适。“嬉嬉钓叟莲娃”,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也就是说吹羌笛者是钓叟――渔翁,唱菱歌者为莲娃――采莲姑娘。“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师:“渔翁”“莲姑”这样文雅的词语,作者弃之不用,用近似口语的“钓叟”“莲娃”,而其它“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清嘉”“吟赏烟霞”等雅词运用又恰到好处。我们可以看出柳永用词的――

生:雅俗共赏。

师:雅俗共赏就是柳永词的一大特点,我们在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宋词的风格有――

生:豪放派、婉约派。

师:柳永属于婉约派的词人,唱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令离人忧伤萦绕不尽的绝唱。我们看这首《望海潮》的风格更像是什么?

生豪放派。上片钱塘潮的气势雄伟,下片西湖场景壮观,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都体现了豪放派词的特点。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8

一、文化接受过程中的早期岭南园林

秦代之前,岭南因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滞后的交通方式,与中原往来并不密切,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比较缓慢;秦朝统一岭南之后,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南下”现象;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岭南成为中原文人贬官流放之地,因此也被贴上了远儒文化、贬谪文化的标签。汉时中原文化对岭南影响日盛,尤其是赵佗在岭南建都之后,汉人的文化习俗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广。唐开元时,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唐代开始以“道”来进行***区划界,江河与山岭往往可以作为较准确的道界。唐初时,位于五岭之南的“岭南道”大致包括现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甚至还包括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唐之后,随着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文化交互日渐加深,岭南又开始出现享乐文化、商业文化、开放文化的多元特征。从秦到唐之间的岭南园林体现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鲜明特征,也适应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求。从《史记 ・货殖列传》、《汉书 ・地理志》、《隋书 ・地理志》及宋初的《太平寰宇记》中,可以知道岭南地区在两汉、三国、晋、南朝及隋朝期间,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耕方式多为火耕水耨式,总体上比较落后。相比之下,汉文化影响下“植入式”园林成为典型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市)建都之后兴建的御苑。之后民间建筑与园林受到汉文化影响也日渐加深。也出于一种安全舒适的需求,建筑材料和式样逐渐发生改变。《旧唐书 ・宋.传》中便记载了宋.在广州指导原住民烧制砖瓦来代替竹茅的情况。目前考古发现,早期岭南园林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影响。在南越国出现的大型石构建筑遗迹,包括石构的大型水池和 180多米的曲流石渠等,被有些学者认为具有西方建筑文化的因素。随着岭南地区与中原、海外的贸易往来不断繁荣,岭南园林也呈现出一种文化上的杂糅状态。特殊的港口条件使岭南成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也使岭南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早期岭南文化的多元性也导致园林产生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二、早期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

1、形式之美

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汉代之后的岭南皇家园林在布局和手法上基本参照了中原的宫苑。比如赵佗的御苑不论是在整体规划和局部构造方面都与秦汉时的上林苑及建章宫的做法极为相似,宫苑中采用的“一池三山”模式便产生一种帝王贵胄的浪漫气息,更表达出帝王的神性追求。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是通过空间的转换与变化来丰富空间层次,既强化视觉效果,又注重对景点的精心布置。赵佗御苑在某些局部就直接采用了秦汉皇家园林“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澜”的造景方法。除了番禺,唐时以南诏地区为主的各类宫苑也出现了类似的植入式景点。唐诗中关于太液池的描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园林的美景。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说:“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陈叔达的同名诗中也说:“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潺潺的池水描绘出园林的逸动之美,也大致勾勒出园林的布局方式。不同于皇家园林的磅礴气势,岭南私家园林的体量一般不大,极少有北方园林的气势,在建造方式和选用材料方面更具岭南人的生活气息。这种体型上 “小巧”的特点,这也契合了南方特有的审美观念,也是行为地理学意义上对南方风俗人情的一种归类。从出土的一些明器来看,西汉时岭南地区出现的私家庭院都依附于主体建筑,面积不大。从广州东郊龙生岗出土的多座曲尺式宅院和广西梧州市云盖山出土的东汉陶屋可以看出,干兰式宅院一般有由栏杆组成的围墙,形成私密性的院落空间。佛山市澜石八仙岗、大松岗出土的三合院式陶屋也保留了面积不大的庭院,布局也比较随意自由,庭院中也开始种植花卉树木,饲养家禽家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唐朝时长安官宦富户的宅第园林相比显得简单纯朴。

2、声律之美

传统园林中有借景、借声、借香等不同手法,其实质是将客观的自然景观融汇一体,并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实现主客统一和意境升华。岭南园林强调乐舞律动之美,其中一个重要特点便是追求声音的境界;而声音之美除了来自风舞枝叶和鸟兽啼鸣,更有潺潺的水声。虽然北方园林也同样有水景,但在岭南园林中对水景尤其重视,水的作用被放大了。为了追求“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几乎到了“无园不水”的地步。张九龄有《与弟游家园》一诗,其中“林鸟飞旧里,园果让新秋。枝长南庭树,池临北涧流”描绘了园中池水流动的场景,突出了当时岭南园林所追求的效果:赋予水之灵动,使之富有乐感。为了达到流水状态,当时也开始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考古学者曾于 1995年及 1997年在南越国御苑遗址先后发掘了大砾石和两个特设的石“渠陂”,这些特殊的装置就是用来产生涡流和浪花,发出溪水叮咚之声,考古学者推断此为文人仿照中原雅玩之需而作的设计。从王维描述辋川别业中水景的“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到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的“桂林浅复碧,潺.半露石”,这些理水手法都与南越国御苑遗址中池与溪静动相宜、相映成趣的特点非常相似。除了悦耳的水声,唐诗对岭南园林中的其他声律之美也有不少描述。许浑《韶州驿楼宴罢》中“露堕桂花棋局湿,风吹荷叶酒瓶香”虽未直接写水,但“风吹荷叶”巧妙的点出荷香涌动的场景。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所说“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将树叶坠落舞动、黄莺鸣叫不止的情状直接写出,而他的另一首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则将“喷雪”之状与柑橘花飘香以“闻”的方式感受出来,将视觉与听觉结合,渲染了一片繁茂景象。因此,早期岭南园林通过材料、技术等客观因素和观者通过诗歌、想象等主观因素形成共同的作用,形成动态、立体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生动的声律之美,岭南园林也更加体现出其欣赏过程中的文化主体性。

3、色彩之美

外来文化也促进了审美风格的多元化,而海上贸易的结果之一就是大量植物的引进,使得岭南园林的色彩语言也更加丰富。一方面,在岭南这样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植被资源原本就非常丰富,奇花异果也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海外花卉植物的引入,也使岭南园林越发成为姹紫嫣红的植物园,而且这些植物往往大面积种植,在园林中蔚然成景。《齐民要术》卷十就记录了一百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以及六十多种野生可食用植物,这是推断当时园林植物的重要材料。岭南本就以大量本土植物花卉而著称,除了荔枝、丹桂、柑橘、黄梅,用于造园的常见植物还包括杉木、刺桐、冬青、龙眼、槟榔、甘蕉、甘蔗等,这些寻常植物为岭南园林抹上了浓烈而缤纷的色彩。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中“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表现了色彩堆积和涌动的壮观景象。唐咸通年间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广州荔枝洲上造园,取名“荔园”。荔枝洲得名正是由于荔枝繁茂、四季常绿之故。《太平寰宇记 ・广州》记载:“南越志:‘江南洲,周回九十里。东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 ’”荔园中每逢夏日荔枝成熟,便见到红云簇拥,如在画中。唐人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一诗记录了游园所见盛景:“荔枝时节出旌

,南国名园尽兴游。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他日为霖不将去,也须***画取风流。 ”唐代时岭南一些城市公共园林成为著名景区,如惠州罗浮山的橘园就令人忘返。后来北宋苏轼的《惠州一绝》描述了春天罗浮山园林的自然景象,且对之饱含赞誉: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唐之后岭南私家宅园林不断增多,这些园林或容纳自然山水,或形式瑰丽多姿,都将岭南园林的绚丽色彩尽情展示出来。如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中“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将荔枝的繁茂景象和浓郁色彩描写得淋漓尽致。藉由诗人的想象,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灵魂超脱的浪漫情怀跃然字间。从李频的《赠桂林友人》和杨衡的《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可以发现,对于旅居岭南的北方文人来说,一方园林便可暂时安放疲惫身心,两行诗句也能幻化于飘渺情思。唐人还有不少描述园林树木色彩的诗句,比如赵嘏《宛陵馆冬青树》道出了纯净幽深的绿色,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则写出或浓郁或清浅的黄色。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量的异域树木、花卉也成为隋唐时一个奇异风景。不论是岭南的广州还是桂州,私家园林可能已经开始出现异域花卉了,比如张籍《送侯判官赴广州从***》所提到的“海花蛮草”尽显异国情调,可以想象到色彩也是极为丰富艳丽。

三、结语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9

《唐诗纪事》中有关“推敲”的故事,似乎也跟以动衬静的诗歌艺术相关。从动静的角度来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所描述的情景,正可看出用“敲”字的妙处。诗的开头两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首先点明了李凝幽居环境的荒僻寂静。而月夜来访的僧人敲门而待主人迎接,似比直接推门而入更合乎情理。静夜的敲门声显得格外响亮,也传得格外悠远,惊醒了池边树上的宿鸟,于是一阵骚***啼。否则,谁能在夜间轻易地发现树上静静栖宿的鸟儿?故而不用“敲”字,则“鸟宿池边树”一句令人莫名其妙,且呈现出一片死寂,了无生趣;一用“敲”字则境界全出,笃笃的敲门声和宿鸟的惊动声,正反衬出月夜的安谧和环境的幽静,引人无限遐思。

唐朝诗人中能自觉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颇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他在不少诗中创造了“静”的意境,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得可谓出神入化,自然而然。在《酬张少府》一诗中王维有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个“惟好”,可见他对“静”这一境界的热衷和追求。他所谓的“静”,既指外界环境的安静,也指内心情感的宁静,应是两者的和谐统一。学佛参禅的王维热切地向往着“静”,这种思想倾向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从王维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可以细细品味出那种“静”的意境和以动衬静的妙用。先来看一看《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体会一下诗中所写的环境,其特点可用“空”和“静”两个字来概括。由环境的“空”和“静”,又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空”和“静”。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中描写的环境其实是诗人心境的外化。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那些具体的景象而得以表达。“空”在首句“空山不见人”中就已点明,而“静”则浸透在全诗的字里行间。诗中虽没出现“静”这一字眼,但句句都在写“静”,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见人影的空山,照入深林的日光,静默伏地的青苔,构成了一个空明静寂的世界,却又不显得死气沉沉。如此奇妙的诗境,还应归功于“但闻人语响”这一神来之笔。空山中偶尔传来的“人语响”,恰恰反衬了山林的长久空寂,它不仅没有破坏这里的“静”,反而增添了“静”的内涵和意蕴。没有这一“响”,诗中描写的不过是阒寂无人的荒山野林,而有了这一“响”,呈现眼前的便是宁静美好的人间仙境。王维对以动衬静手法的巧妙运用于此可见一斑。

再来读一读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乍一看,这首诗描写的是自然界的花开花落,再寻常不过了。但深入体味,就会发现那花仿佛开落在诗人心上,花开有声,花落亦有声。――那山中花儿开落的情景,应是诗人心境的外化吧,所以,山中的静就是诗人内心的静,花的寂寞就是诗人的寂寞。沉静寂寞的诗人听到了花开花落的声音,并用他的生花妙笔把自己的感觉传递给读者。诗中画面显得幽静之极,寂寞之极,也生动之极。诗人是怎样把这画面写活的呢?一句“涧户寂无人”,先写出整个环境的沉寂静穆,在这大背景上,一丛红色的花儿纷纷开了又落了,真是有静有动,有色有声,画面顿时灵动起来,境界瞬间美妙无比。其实,花儿从开到落的过程是缓慢的,甚至是不易觉察的,“纷纷开且落”的情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但这并不影响诗人作如此这般的描写,因为他是以我笔写我心,而且有意要用一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最后来品一品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桂林的诗句篇10

一下车,我就奔向坐船的码头。码头上停靠很多大大小小的游船,我们上了其中的一艘船。只见河清澈得连水下的石子、沙粒都可以看见,更别说游动的小鱼、小虾在河底捉迷藏了!

河的两边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指山,那五根手指就像如来佛的大手掌那么形象,那么逼真。

顺河而下,接着又看见一座更大的山,那座山叫九马峰。如果你不仔细看,会以为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定眼一瞧,只见山的正面真的像有九匹马在上面,有的像在吃草,有的像在狂奔,还有的伸长脖子像在怒吼,真是千姿百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桂林的诗句10篇

学习

建筑技术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技术,内容包括建筑技术全套资料,建筑施工技术合集。主办单位:北京市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0-4726国内刊号:11-2253/TU邮发代号:2-754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70期刊收录:核心期

学习

英语教学游戏10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游戏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游戏内容及方法,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摘抄。游戏引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我在上初一某课的

学习

我是一只蚂蚁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是一只蚂蚁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是一只蚂蚁作文,我是一只蚂蚁的作文。那是一个悲伤的傍晚,我们正在家中吃饭,突然,一只侦察蚁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一边跑还一边说:“不好了!不好了!有个人扔了一个烟头,草地快着火了,大家快逃命啊!

学习

家长考试后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考试后总结,内容包括家长考试总结100字,家长考试后的感悟。2、半个学期来,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涌现现了一大批学习刻苦、进步较大、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班集体。下面我宣读本次期中考试

学习

大年初一头一天10篇

阅读(25)

2、大年初三,祝福不止,幸福继续!在这里,我们给您送上一整年的祝福,希望收到的您幸福快乐!3、大年初三问个好,福神到,喜气绕。财神罩,财源翘。家和谐,烦恼少。前程美,收入高。事业兴,仕途高。风雨顺,收成好。事如愿,乐逍遥。4、今天是大年初三...

学习

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句子,儿童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3、如果说校园的春天是有深义的,那么那些所谓的最美丽的春天则是校园的春天。我们踏歌而行,因为春天里我们最年轻。穿过那些春意盎然的小道,

学习

月季花的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月季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月季花的优秀作文,月季花的作文精美。我是一朵粉色的月季花,因为我每天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沐浴着清爽的雨露,所以我每天都生活的很快乐。我虽然没有玫瑰花那么美丽,但是我的作用可大了,我可以吸收二

学习

赞祖国诗歌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赞祖国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祖国的诗歌有哪些,赞美祖国的诗歌10首。辉煌的征程如金色的灯盏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我的祖国您用睿智的灵魂带领普天大众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使祖国鲜花般娇艳描绘出东方的璀璨我的祖国鲜花般美丽的

学习

浣溪沙秦观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浣溪沙秦观10篇,内容包括浣溪沙秦观原文,浣溪沙秦观古诗。所谓宋词就是我国宋朝流行的一种诗歌,而这种诗歌常常是要配合音乐演唱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词因其风格的不同大概可以分成两种派别,即以柳永、

学习

酒店前台个人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前台个人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酒店前台散客提成表模板,酒店前台交班表模板。二、注重细节处理,提升业务能力说话是一门艺术,行为处事是一份智慧。这一句话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已经验证了几百次,我们每天都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

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孔子拜师教学设计题答案,孔子拜师详细教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遭遇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我认为把握这些生成性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课前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牢记本课的教学要点。例如

学习

剪发技巧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剪发技巧10篇,内容包括老人剪发技巧,剪发打薄技巧。(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街头错别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街头错别字10篇,内容包括街头错别字100个,街头错别字整理与原因。我觉得错别字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声誉,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水平较差。试想:上述的事例要是让外国人知道了,还不知他们会怎样笑话我们呢。让在国外的华人们如何在

学习

设施建设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设施建设论文,内容包括交通智能设施论文,饭店设施的管理和设计论文。1.2注重交通软环境交通软环境就是指人们的交通意识以及社会大众所营造出来的交通文化环境。交通软环境也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进行一定的理论指

学习

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句子,儿童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3、如果说校园的春天是有深义的,那么那些所谓的最美丽的春天则是校园的春天。我们踏歌而行,因为春天里我们最年轻。穿过那些春意盎然的小道,

学习

春节祝福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祝福诗句10篇,内容包括春节祝福诗句古诗,春节祝福诗句自编。4、圣诞老人迷路,乘着驯鹿四处求助,偶然路过我的窗户,顺手递我一个礼物,叫我小心呵护,在圣诞节的时候代他送给你,愿你圣诞快乐收获幸福!5、春节的钟声就要敲响,送我

学习

与世无争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与世无争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与世无争的简短诗句,自己与世无争的诗句。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④。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注释:①峥嵘(zhēnrón):山高峻貌,此处形容天空中赤云的重叠。②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

学习

荷花诗句大全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诗句大全10篇,内容包括荷花诗词大全100首,关于写荷花的诗句。【前言】《采莲曲》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言绝句圣手”。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

学习

描写安静的句子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安静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安静的好句十个字,描写安静的句子有哪些。3、我将淡淡的玫瑰色梦境交给心会的知音,你是否和我一样感觉到澹静清纯的琴韵,我用满怀柔情的心将那一缕缕梦之光、梦之色,渲染着咫尺天涯的美丽、当

学习

描写秋天的句子有哪些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句子有哪些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句子一年级短句,描写秋天的果实诱人的句子。4、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

学习

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孤芳自赏诗句,孤芳自赏最经典的诗句。初读时,我并不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觉得墙角的花生活的天地本来便很狭窄,看不远。后来,我仔细品味了中间那句“你孤芳自赏时”,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我好似明白

学习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0首。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