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自赏的诗句篇1
冰心奶奶《墙角的花》里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寥寥几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意思……
初读时,我并不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觉得墙角的花生活的天地本来便很狭窄,看不远。
后来,我仔细品味了中间那句“你孤芳自赏时”,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我好似明白了其间的真谛:墙角的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以自己为中心,周围的其他事物都变成了对比物和陪衬物,天地自然就小了。
其实天地何谓大,何谓小?只是因人而异罢了!心地宽大,天地自然大,心胸不能放开阔,只能看见自己身边有限的天地,那自然小了。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2
关键词:题目;注释;意象;情语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这其中也是有迹可寻的。抓住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对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试举几例。
一、读题目
诗歌讲究精练,所以古诗的题目是很讲究的,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2004年全国卷是唐朝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题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联系标题“秋思”(“思”即思念之意),就不难看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2003年全国卷的诗歌鉴赏是王维的《过香积寺》,题目中的
“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过”相同,与第六册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过”的用法也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信息就是探访著名的香积寺。
由此可见,审“题”在诗歌鉴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决不
能忽视。
二、看注释
细心的人会发觉,古诗鉴赏中往往会出现“注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解题的难度。从命题者的角度看,如果不是涉及诗歌的重要内容,不影响对诗歌的理解的话,他也决不会多此一举。所以,注释的提示作用也不可忽视。
试举两例:宋朝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愁杀,极为忧愁;离亭,古代驿路上的亭子,因人们多在亭里送别,故有“离亭”一说。
鉴赏这首诗歌,下面所给的“愁杀”和“离亭”的注释极其重要。可以说,通篇都是紧紧围绕一个“愁”字而写的。作者将与友人分别时的愁情赋予扬子江畔的诸多景物之中,不言愁而愁自现。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唐朝韦庄的诗《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的地方。问题是:“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此诗。”若没有这处注释,恐怕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思想感情”将无从谈起。
三、抓意象
“诗的国度”“诗的王国”,这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的最好概括。诗人们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了某些意象特定的文化内涵,这有待于我们平时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试列举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
高山、奔流、大海、雄关、长风等多与抒写壮志豪情有关;
梅、兰、竹、菊、松、柏等多用来表达高洁的情操;
沙漠、古道、落日、寒风等多传递孤独惆怅的感觉;
雎***、鸳鸯、鹊桥、蝴蝶等多喻幸福、爱恋;
大雁、青鸟、双鲤等多寓传书信使,表现离人思绪;
客、旅、羁旅、断肠人等多表达离家在外的孤独;
此外还有“杜鹃”喻哀怨、乡愁乡思;“乌鸦”喻衰败荒凉;“喜鹊”喻喜讯;“羌笛”“胡笳”喻凄切;“哀鸿”喻哀伤苦楚、流离失所的人;“红豆”喻爱情和友情……
例如:宋朝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一个“客”字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抓住“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的意蕴就不难理解作者客滞江汉的孤寂和壮心不已的悲壮了。
可见,在诗歌鉴赏中,抓住其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可以事半功倍。
四、悟“情语”
“情语”是指诗歌中直抒胸臆的词句。准确地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
如唐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很明显,“何日是归年”是全诗的情语,是点睛之笔,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再如刘羽的《一鹭***》:“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抓住这两句的信息才能准确把握作者塑造的形象:一个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的悲剧人物形象。
2002年全国卷24题,诗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便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抓住了这个“情语”,便是抓住了解题的钥匙。而题干中要求回答的“折柳”的寓意,也就不难悟出。因为“故园情”就是思乡之情,就是惜别怀远之情。
除以上列举的四点外,诗歌鉴赏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切入点,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3
一、托物言志或托物喻人。即把个人之“志”依托于某一具体之“物”。“物”是某种志趣、意愿、理想或精神的寄托与象征;或全诗明写一“物”,实则暗喻一类人或比况自我。二、咏物抒情。即先咏他物以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然后借物抒感,或者后半部分有明显的相对***的抒情词句。比照托物言志,其情感相对“短暂、即兴”,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三、借物论理。即通过写“物”来寓理、议***、咏史等。
鉴赏咏物诗的思路为:写了何物?有何特征?言何志、何情?用何手法?高考咏物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如下:
一、 体察物态,分析物象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重庆卷:
海 棠
(宋)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嫉恨,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技法点拨]
1. 立足文本,由形及神,由正面及侧面,理解形象求全面
咏物诗对物的描摹往往是由形似到神似。所谓“形似”,即抓住物的某些外在特征,如形态、色泽、声音、所处环境等;所谓“神似”,即由物及人,由实及虚,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咏物诗写物往往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分析物象切忌只看到外在的“形”和明显的“正面描写”,应注意形神兼顾、正面侧面相结合,全面理解。
如2007年重庆卷苏轼的《海棠》: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前两句为咏物,首句正面写海棠,据“泛崇光”概括出“光彩美艳”或“高洁美丽”;次句“香雾空”正面写海棠的阵阵幽香,可概括为“香气浓郁”;而“东风袅袅”“月转廊”则为侧面烘托,需想象补白,概括出“月色下的朦胧美”。再看题干中的“哪些特点”,则要求我们力求全面概括。
2. 明确角度,逐层品味,紧扣“特征”词,分点概括求准确
如何准确概括物的特征?一般来说,正面状物中的名词是所写角度,即物的形声色味等,写了哪几个角度,应逐层分点表述,不可遗漏;而正面或侧面摹状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则是“特征”所在,应贴合“特征”词准确概括。如《海棠》中的“崇光”“香雾”。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中的赏析竹子的形象也是如此。
3. 仔细审题,弄清倾向,对准要求,规范作答求严密
“咏物”或重形或重神或形神兼备,而侧重于摹状物的哪些方面、什么特征,各有不同。鉴赏物象,其命题必然要尊重文本,即怎么“咏物”就会怎么考。一般有以下设题形式:
常规提问:这首诗描写的物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这两种提问,答题范围一般指向了全诗或者所有的“咏物”句。答题则需做到:逐句解读“咏物”诗句,分点提炼要点,力求全面而清晰。
变向提问:这首诗表现了物象的什么品性?描写了物象的哪些活动?此类提问具有两种暗示功能:一是暗示了该答什么,即描写物的重心所在和答题角度。如20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第一题,要求回答诗中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品性”指向“神似”,答题需由物及人而将物人格化,由实及虚地扣合“寄托”的深度,切忌只答词面意思、外在特点。而“活动”则暗示了重在摹状物的动作行为,应抓住动词性短语。二是暗示了从何处着手答题,即答题区间的规定性和答题方向的限制性。此时要对准区间、紧扣要求作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中要求回答“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前三联,然后紧扣所有摹状素蝶活动的动词或修饰词,借助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简洁概括。同时“哪些”暗示了要点要全面而不遗漏。
[参考答案]
1.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与月色下的朦胧美。
2.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二、 品味寄托,鉴赏思想情感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011年高考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技法点拨]
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或直接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此诗借物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或变向提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这几句有何寓意?
1. 紧扣文本,逐句品味,分层概括求全面
咏物诗若为全诗托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类写法,如果提问“此诗的含意或寓意”,其答题区间多指向全诗。需要在逐句品味其寄托的基础上,分层概括出寓意。而且必须由物及人,由实及虚,解说其深层内涵。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的第二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根据第一题的暗示,全诗可分两层解读:一是前三联写“素蝶活动”,联系注释,实则暗喻“我”之宦海处境,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二是尾联写素蝶的心理渴望,实则寄托“我”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因而,此诗的“含意”必须立足于全诗回答出这两方面的要点,如果只抓末尾抒情语作答,则不合题意,遗漏要点。
2. 巧抓诗眼,关注“情语”,明确寄托求准确
咏物诗中若有明显的抒情词句,或者某些词句暗示了情感倾向,那么这些词句就是作答思想情感的直接抓手,一定要充分利用以求准确。如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直接抓住下片“老来猛气还轩举”这一抒情语,可答出“表达自己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此为第一要点。而“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这几句,在对比中以“偏思汝”的“倾向语”,表现了诗人渴望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此为第二要点。又如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此诗在充分摹状了山泉的情态后,末尾两句“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就是对山泉的称赞。抓住此处“恬淡”“自清”,就不难理解诗人所寄托的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但凡诗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词句,都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抠出这些关键的“情语”,即可准确地把握思想情感。
3. 联系作者,巧借注释,“物我契合”求深刻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不即不离,物中有情,物中有“我”,物是情感载体或“我”之化身。所以,理解其思想情感,需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深入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另外,高考古诗鉴赏中注释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们往往解释诗中关键字词,交代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写作此诗时的处境遭遇等等。所以,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要巧借注释,联系作者,由物及“我”,“物我一体”;由实及虚,“物志契合”,真正深入理解寄托,切忌回答表面意义。如2008年安徽卷,读《小孤山》的注释,不仅得知了小孤山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我”的身份经历,更容易理解诗人以山之“孤”喻“我”之“孤”,托小孤山以言志,抒写自己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却勇猛坚毅,仍怀有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和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必须立足文本,审清题干,综合运用以上三点解题策略。
[参考答案]
1.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 明辨手法,赏析表达技巧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原诗见上文)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咏素蝶诗》。(原诗见上文)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技法点拨]
咏物诗的表达技巧鉴赏,常有两种不同题型:
1. 描写物象技巧
常规提问:这首诗如何描写物象?
变向提问: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写物?
咏物诗描写物象的方法包括下面两大类:
正面描写:①绘形绘声绘色(或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②若是动物类或将物人格化,可能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③在具体描写上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侧面描写:①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凸显物的品质。如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的坚毅耐寒。②对比衬托。为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比如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读上片,主要用正面衬托(或环境烘托)来表现鹰的矫健雄姿。又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这首诗怎样描写素蝶的活动?分析前三联可答以下要点:①采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②采用衬托或环境烘托。当然,答此类题常需在手法要点后结合文本分析。
2. 整体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整体上(或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此类设问指向全诗,其整体表现手法主要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或隐喻)、借物抒情、象征等。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006年江西卷《三江小渡》的象征等也是如此。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4
烘托又称衬托或映衬,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表达主要感情,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中考中出现的烘托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乐景衬哀情
这是语文试题中烘托艺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了突出人的忧思愁苦之“情”,诗人有时以鸟语花香等来反衬,借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景情之衬的理解。诗中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写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虽都是一些怡人之景,但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因情写景,是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情之悲,情因景衬,越见其哀。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凄凉之情。
二、以哀景衬哀情
“景生情,情生景”。阴雨绵绵、秋风萧索这样的“哀”景往往使人产生凄凉悲愁之感。为表现这种“哀”情,诗人常用哀景加以烘托,使哀情更哀,从而提升诗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简析】该诗通过对微风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颈联为风吹叶动,露滴沾苔,营造了一幅孤寂清冷的意境,借此衬托出诗人忧伤孤苦的心情。
【参考答案】颈联写道: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林,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表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诗人感到格外孤独寂寞。
三、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是诗家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愈显其静,创造出静谧、高远的意境。
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简析】题干已明确了解题的指向在于写景时对“动”“静”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上。这首诗展现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给人以清美的艺术感受。一、二句写景色的静态美,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从而从两方面体现了雨后池上景物之美,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辉映,收到了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
四、以虚衬实
抒情时诗人为了追求境界的含蓄、诗味的浓郁,在通篇的艺术构思上,力避正面去写现实之境,往往用虚拟的手法借想象中的情景来表现主题,务求以虚见实、虚实相济。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简析】本题只要明确“思家”之情寓于怎样的情景中,便不难解答。诗三、四句正面抒写思家,但巧妙之处在于诗人摆脱了现境,不写“本面”而写“对面”,想象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诗人设想冬至佳节,由于自己远行,家里人也一定过得不愉快,“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以虚衬实,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5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构成。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抒情诗,诗人往往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借助客观事物(山川草木等)来书写自己的心迹、志向或节操,使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含义,这就是“意象”。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例如鉴赏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来做,首先看诗中的形象是什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再看,诗歌中形象的基本特征,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最后看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这样的三个步骤就保证了人物形象鉴赏的全面性,确保在考试中拿高分。
二、写景诗歌鉴赏的方法。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描述诗中展现的***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我们来看一看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我们就应该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述画面)。展现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概括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情感)。
三、由物象及人的形象鉴赏的方法。我们先看一首诗清朝黎简的《小园》(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这首诗的后两句由物及人,请简要分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诗中有哪些物象,有幽竹寒花、新月新霜等。幽竹寒花,是孤傲坚贞的象征,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风骨和节操。从而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诗人小立于幽竹、寒花、新月之中,其高尚的节操澄明的心灵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做这类题目的方法:1、先找出诗中的物象。2、分析物象的特点。3、将物象的特点延生到人的形象上。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6
2013-12-23
立枫旁,久彷徨,徒叹秋寂凉。携来秋色染斜阳,独留谁轻狂?
舞寒霜,画妙章,闲情寻幽香。不叫悲冷度愁肠,为谁守孤芳?
晚风幽,香盈袖,谁把诗意稠?管乐有情醉歌楼,掩去谁忧愁?
赋清秋,竟风流,韵律何处求?唐风宋雨驾墨游,谁能全看透?
坠凡尘,冤孽深,相思尽不同。笔诉风月流水情,谁能猜透梦?
春韵浓,染墨丛,闲趣话从容。诗情难掩浮华荣,与谁探秋春?
蝶梦追,清词醉,舞尽相思味。墨成不知是为谁?谁懂这心碎?
花落谁?情自飞,往事指尖催。诗韵流香月魂陪,盼谁眼眸随?
心念痴,尽成诗,独醉相思时。柳梦疏影醉墨池,为谁赋韵笔?
红尘事,素笺知,风月描清词。凡尘往事终有期,诉说谁回忆?
透窗帘,映月弯,思语绘流丹。墨舞清梦随风剪,尝尽谁悠闲?
红尘缘,小字篆,痴念赋成篇。柔情倾付尺素寒,谁怜心落单?
2013-12-23
秋风爽,飘桂香,雅韵群梦狂。指舞墨伤奠草黄,为谁掩心慌?
叶含霜,夜露凉,痴语洒屏网。文人雅客挥笔忙,抒尽谁愁肠?
芳韵流,诗意悠,与谁唱爽秋?一纸风华笔墨收,问情何时休?
雁声揪,唱离愁,来年谁陪游?片片枫叶任去留,我心为谁守?
思如风,逐星空,画笔书此生。墨尽梦失半世匆,痴心谁相融?
梅花情,怎相逢,唯有卷中寻。点滴柔肠为谁呈?苦乐与谁同?
清风醉,素心归,弱指穿透水。提笔岁月蕴春晖,与谁舞轮回?
倾芳菲,墨韵随,愁绪寄云飞。冰雪人生有几回,何人能无悔?
秀情诗,烛泪知,梦随东风寄。淡墨清卷伴我痴,谁解其中意?
对花枝,惹谁思?残言和泪滴。午夜轻书到几时?为谁写阕词?
网屏连,天地宽,舞墨会才贤。诗情画意付笔端,谁懂这浪漫?
心音翩,思梦缠,香魂坠雅篇。烹月煮字伴君闲,史册留谁丹?
2013-12-16
月流银,洗心尘,素手弄琴音。三千烦恼伴韵声,只叫谁泪尽?
叹平生,梦难成,辜负流芳景。一怀愁绪瘦骨魂,谁说不为情?
情迷离,凭何寄?相思梦无期。寂寞深锁寒夜漆,谁解离愁意?
默提笔,魂入诗,风华漫舞痴。执手霜风掩岁迹,词赋有谁知?
东风暖,润情恋,柳枝思春翩。诗苑墨香飘才贤,谁不醉悠闲?
才情展,赛八仙,邀朋聚言欢。三两小酒对月谈,晓梦与谁酣?
思白头,何解忧?墨香伴春秋。邀风揽月入诗游,与谁醉西楼?
心语稠,为君留,何事会回眸?独问秋风和解愁?指泪为谁流?
春梦回,相思随,赋词韵如水。落花携魂伴风飞,不知与谁醉?
芳华翠,月增辉,游魄香作陪。秋月临水照粉腮,谁懂伊人泪?
秋风扬,思忆长,杨柳梳梦妆。烟云铺洒晚来霜,让谁入华章?
寒夜凉,墨流觞,瘦影摇月光。游魂不度秋水茫,只为谁彷徨?
2013-12-16
霜风侵,吹鬓影,倚窗思无凭,雨敲魂魄催人行,谁伴红尘冷?
对荧屏,品网文,诗意掩孤心。风华几度醉梦醒,只为谁多情?
纤风细,梳花枝,翠柳舞丝丝。倚栏凭吊相思意,谁解世人痴?
两情依,约佳期,只嫌春来迟。望落桃花不见伊,闲愁与谁寄?
度尘缘,梦千般,酌酒伴墨轩。网遇知己醉红颜,痴情与谁言?
意缠绵,入诗笺,句句诉心愿。几多往事品酸甜,与谁共风寒?
风梳柳,燕啼柔,蝶吻花枝头。踏径拥香满怀幽,谁还在思愁?
度春秋,谁执手?独赏月满楼。梦里思语总不休,孤魂为谁游?
幽梦回,霜泪催,影瘦知为谁?苍天有眼不赠辉,心语为谁碎?
冷风追,落叶飞,转瞬秋逝水。回首人生思无悔,痴念与谁随?
柳枝扬,探芬芳,独吻丹桂香。欲诉心事墨蘸霜,语为谁流殇?
念痴狂,自品尝,画卷伴春光。孤影寒月思忆长,谁伴梦彷徨?
2013-12-15
秋风唱,落花扬,叶走枝含伤。心梦敲窗扣夜长,空枕谁彷徨?
菊傲霜,共谁芳,蕊散蝶凄凉。诗书伴墨揉情肠,谁怜孤魂荡?
觅闲悠,画晚秋,描尽山水秀,枫叶载梦度高楼,谁怕西风瘦?
菊姿幽,傲枝头,飞花挽霜游。墨笔携香绣景留,此生何所求?
霜颜悴,思泪垂,瘦魂舞心碎。诗韵又牵梦情回,为谁增伤悲?
花魂坠,诗落水,墨笔度流菲。香笺泼墨与谁醉?芳情待谁归?
花落寂,笔赋思,幽梦寄小诗。满卷尽是缠绵意,与谁诉情痴?
月影低,翻窗纸,偷看风月事。佳人酣睡不知时,谁敲三生石?
寻雅韵,寄素心,网海任君行。醉梦满笺难叙尽,绵语为谁倾?
抚弦琴,觅知音,独唱晚风清。千丝万缕诉情深,打动谁心痕?
烛光暗,笔墨寒,寂寞心冷淡。月影多情摇缱绻,为谁寄温暖?
西风卷,秋夜残,好梦难入眠。柔情都付相思潺,与谁共缠绵?
2013-12-15
倚寒窗,数秋凉,眷念忧思藏。满地枫红惹残殇,扯断谁情肠?
衰草荒,碧水茫,独对流云长。霜风拂袖偷暗香,只叫谁断妆?
花落愁,顺水流,载梦寻自由。尘缘烦事绕心头,风月为谁留?
笔墨悠,画冷秋,心笺锁香柔。独醉清风诗韵稠,画堂谁添幽?
度秋水,梦相随,花香迎风追。幽情总伴落霞飞,晚霜待谁陪?
风雨徘,唱无悔,风华几度催。愁染残阳独吟悲,徒叹谁心碎?
舞墨池,醉相知,最忆初见时。感月吟风诉迷离,只恨谁不知?
揉情意,悄入诗,寻梦到晨曦。霞风穿帘不觉迟,还在诉谁痴?
一纸情,似浮云,只是慰孤魂。谁把相思浅字吟,素心谁来听?
慢捻琴,细敲韵,谁在觅知音?筝弦声声入骨侵,与谁诉风尘?
忆初见,醉如烟,佳期朝暮盼。转眼又到秋风寒,谁立霜月天?
坐屏前,空自恋,相思梦里缠。孤愁怎赋好诗篇?长笺与谁添?
2013-12-14
那年春,初相逢,风姿入我文。指尖思纹画梦真,织成谁的身?
对孤灯,诉情深,诗痕哪里寻?平仄流韵现君影,迷醉谁的魂?
夜色阑,月影翩,红烛摇无眠。为赋新词醉杯盏,笔绘谁的缘?
忆初见,墨晕染,怎忘桃花天?多少眷恋尺素现?谁把情延绵?
柳垂堤,蝶舞姿,烟雨润桃枝。一笔风华与谁寄?相思有谁知?
约佳期,连友谊,抒情醉迷离。满怀幽梦尽染诗,落笔为谁痴?
话聊斋,做鬼怪,因果报应来。谁道世间人心坏?处处是阴霾!
显气派,装太白,网屏露风采。谁把爱情当买卖?惹得一身累!
霜满楼。露凝愁,轻寒香盈袖。琴弦轻拨几世秋?谁为君解忧?
风韵流,诗心稠,清音为谁奏?流沙碎梦付吴钩,红尘谁携手?
画卷长,飘风霜,笔墨倾流光,一曲婉约伴疏狂,谁笑情空忙?
西风扬,剪柔肠,孤影伴秋霜。手握缱绻枕诗行,与谁梦一场?
2013-12-14
春秋情。零乱心,丝丝扣心疼。岁月流沙一梦空,弦断有谁听?
寂寞魂,染风尘,执笔醉诗文。寒夜孤灯伴夜焚,为谁写岁痕?
清韵弹,奏无眠,拨动相思弦。一阕离歌吟谁恋?空余谁声叹?
玉指点,画缠绵,秋音卷残篇。信笺堆满梦千般,素墨给谁看?
追迷离,寻诗意,笔墨诉离奇。幽梦尽染方寸纸,春风等谁急?
月影移,花语痴,露珠对谁泣?满怀旖旎醉思忆,谁把心香寄?
你不来,香不开,春花为你栽。多情偷梦练彩排,谁笑你傻呆?
互表白,牵手快,清风乐满怀。两心相悦永相爱,谁不慕笑腮?
月影悠,照小楼,静听风梳柳。一年好景又到头,谁在独思稠?
忆情柔,难开口,寄向笔墨流。午夜梦回念不休,痴语为谁留?
西风凉,吹叶黄,更漏灯尽伤。影入相思梦加长,情牵谁心房?
赋词章,抒愁肠,墨笔画流光。浮世清欢独品尝,执念陪谁葬?
2013-12-13
闲愁伤,扯断肠,笔落泪千行。断章残句画惆怅,清寒与谁尝?
心凄荒,孤枕凉,唯有墨生香。孤灯瘦影伴夜长,谁把相思扬?
寒月愁,烛泪流,默写离人忧。痴情盼谁到白头,为谁翰墨留?
叶漂游,意难休,霜风瘦尽秋。岁月沧桑梦怎求?谁把心门扣?
尘缘断,痛心寒,与谁诉别恋?午夜絮语泪湿笺,痴情为哪般?
孤灯残,伴夜眠,瘦影映窗前。满怀清愁书成篇,卑微写谁贱?
鼠标移,寻知己,莫叹相逢迟。人间有梦屏网寄,谁说不科技?
柔情意,写成诗,相思素笺知。岁月流痕尺素系,装进多少痴?
觅风花,著奇葩,雅韵飞天涯。梅兰竹菊入诗佳,谁还寻其它?
指流沙,舞落霞,幸福进万家。琴棋书画比才华,瞎编谁说差?
春未回,人先醉,雅韵诗集摧。网海寻词度月辉,东风与谁陪?
望江水,思绪飞,愁波荡心碎。一梦方醒又轮回,谁把魂来追?
2013-12-13
醉花香,赋诗行,画堂满春光。忧愁烦恼搁一旁,与谁共徜徉?
心欢畅,意飞扬,执笔诉衷肠。举案齐眉两不忘,谁不醉情长?
离合愁,痛心揪,尘尽缘难求。相思入诗雅韵丢,怎叙我的忧?
落花流,恨离秋,时光谁能留?情寄墨香再回首,谁不叹红楼?
秋夜阑,豪笔酣,清梦落纸笺。万般心绪信手拈,词赋谁缠绵?
相聚难,盼团圆,凄苦泪相伴。流年尝尽孤夜寒,心痛有谁怜?
万缕思,和泪滴,诉尽多少痴?红尘一梦各相知,谁入谁的诗?
相逢迟,难相依,只恨与君识,浪费笔墨赋烂词,不知与谁寄?
摞字画,品闲暇,雅趣任挥洒。人间百味杯中茶,苦乐谁管它?
写风华,赏烟霞,词赋歌天涯。平凡生活小康家,幸福谁不夸?
倚楼台,赏翠薇,笙弦和风吹。美景难留佳人陪,谁在叹伤悲?
落叶飞,秋梦追,雅韵袖边随。丹枫铺路盼君归,醉魂为谁催?
2013-12-12
冬夜寒,难入眠,思忆隔珠帘。月风穿窗惊笔砚,情梦为谁展?
柳弄弦,音幽怨,魂丢西湖畔。只叫星眸闪亮眼,为谁满天捡?
倦红尘,相思冷,春梦偏又逢。鸟语花香柳色新,唤醒谁情深?
映心人,何处寻?与谁花前温?烹茶煮字乐相融,与谁醉乾坤?
冷清秋,惹情愁,梦魂逐月走。牵来相思几许候?谁把心语扣?
花红流,落叶瘦,弦音穿林游。初遇情结留素手,描尽谁的柔?
迷月色,弦轻拨,唯爱味道多。丝竹怎了相思磨,只叫谁泪落?
风情火,谁执着?何须问因果?谁愿一生去念佛?怎解对与错?
一梦痴,寂寞系,为情苦吟诗。饮尽寒霜写愁思,心笺与谁寄?
盼相知,何须时?残影中宵立。寻遍雅韵写君迹,谁解一番意?
赋华章,伴梦翔,柔情心中藏。清词丽句伴夜长,不知与谁赏?
逛屏网,意飞扬,寂夜舞墨香。唐风宋雨韵流淌,谁还叹凄凉?
2013-12-12
霞彩翩,染青山,风光醉心田。情思穿云淡凝烟,谁怕一瞬间?
桃情灿,入诗轩,梦魂不思还。拈笔点绿画春艳,百度谁点穿?
尽撒情,绘丹青,舞翠探绣景。一世相思怎抒尽?为谁笔墨倾?
赋诗文,洗凡尘,挥毫描君影。满卷清风载心魂,盼谁入梦勤?
春红奏,暗香流,谁把归人候?夜夜思念伴月走,此情何时休?
泪眸忧,纸湿透,落笔字字愁。心语对谁把梦留?渡口谁相守?
风幽咽,掩长街,秋声唱萧瑟,思绪悠悠难休歇,为谁数落寞?
红尘劫,难捉摸,谁人能解脱?就算无情挂心锁,谁不食烟火?
柳垂堤,鸭先知,三月烟云迷。向阳花木报春喜,为谁添诗意?
风雨嘶,燕归迟,柳黄羞桃李。湖中鸳鸯为谁痴?春情盼谁惜?
情迷茫,守孤窗,月魂窃忧伤。打开门扉放回想,谁没有过往?
秋梦凉,相思长,红颜醉流光。携来浮华染墨淌,与谁同品尝?
2013-11-14
秋意纵,春梦生,雅韵墨海行。丹心赋词对荧屏,与谁话曾经?
落红倾,惹烦情,幽窗摇瘦影。几分落寞驻心灵,共谁度清贫?
霜菊累,竞风流,满眼金黄留。横雁携手踏金秋,别离谁不愁?
清音幽,和月瘦,寒夜我独奏。怨曲难解相思扣,谁在红尘候?
朝露凝,伤悲心,杯情独自饮。雨奏相思谁共听?何处觅知音?
寒夜静,秋叶零,霜飞愁不尽。风雨人生我独行,谁怜这孤影?
秋景凉,雁流觞,和风悲情唱。过眼繁华恋匆忙,谁把谁珍藏?
叹过往,梦未央,夜深独倚窗。入骨相思染鬓霜,这情谁能忘?
月夜寒,孤难眠,运墨写诗篇。千笔绘成丹青卷,与谁醉流年?
忆当年,云水恋,风月事惊艳。锦瑟素弹三生缘,谁许诺不变?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7
屈原爱兰花,有“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兰藏幽而有芳”,“纫秋兰以为佩”等名句。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传世名句。杜甫作诗一向严肃,却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句子,桃花盛开,深红浅红,浓淡相间,令人流连,一句中连用两个爱字,爱花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写有一首《白牡丹》:“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宫中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这是诗人自我调侃的诗。以白牡丹自喻,说她有点冷淡,虽有牡丹之名,却不讨人喜欢。
唐代权贵多喜爱紫牡丹,不喜欢白牡丹,所以裴潾有诗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此诗表面上写牡丹,实际是写人情世态。诗人在忠州时,在城东坡上种了许多桃李,作诗说:“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从种花树中悟出养民的道理。临别时,写有绝句二首,其中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城桃李种新成。”“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表明了对老百姓的殷殷之情。元稹与白居易齐名,写有一首《江花落》:“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断肠,半落江流半在空。”表面写眼前景色,实际是抒发诗人凄凉的情绪。
司空***的《故乡杏花》:“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在孤寂中,收到故乡寄来的花和酒,睹物思人,一喜一忧,表达了丰富的情感。黄巢的咏花诗就另有一种气派。《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咏物言志,为菊花抱不平。表示自己将来如若大权在握,就让桃花与菊花在一处盛开。《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剑拔弩张,充满杀机,要改造乾坤了。刘禹锡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花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是一首著名的***治讽刺诗。描写他去后所栽的桃树,而今引人注目,观赏之人络绎不绝,辛辣地讽刺了当朝那些显赫一时的新贵。因为这首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刘禹锡被贬到更远的地方为官。
周敦颐一生爱莲,他的《爱莲说》脍炙人口,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的名句。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将花比为杨贵妃,爱花之情跃然纸上。欧阳修喜爱牡丹,著有《洛阳牡丹记》,并作了一首长诗《洛阳牡丹***》,想象丰富,词章华丽,历来为人称道。林和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一生不娶,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他的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蕴藉含蓄,意境隽永,一向为人赞赏。此后,这两个词即成为梅花的代称。后来,姜夔用《疏影》、《暗香》作两首咏梅词赠送范石湖,传为有名的词作。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8
诗歌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娇艳华美的姿态与沁人心脾的芳香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中考诗歌鉴赏题就体现人们对这一奇葩的关注与赞赏。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就结合2008年中考题与同学们谈一下中考诗歌鉴赏的主要题型与应对策略。
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包括对词语意思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等,多以填空、问答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南充市的中考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处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山坡羊”为曲牌名,“潼关怀古”为曲的题目。
要做好这类题目,同学们需在学习中注重日常积累,多读多练,牢固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古代的文化知识,然后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翻译。这样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就会见文会意,举一反三。
二、对诗歌文意、主旨的考查
包括对文段意思的概括与欣赏,对诗歌哲理的分析,对作者表达感情的理解等。一般以填空、问答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题。
菩萨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写_____________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诗歌的意思,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诗歌主旨。
这首《菩萨蛮》是高观国客居他乡时赏月所写。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的、开朗的。作者起初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等待月亮的出现;后来因想到自己客居他乡,月圆之夜倍感伤怀,所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而这首词中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则有“桂花”、“西风”。
三、对诗词中用词练字的考查
一般指对诗词中某个字的推敲、运用。常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浙江金华的中考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此题是对“异”字作用的考查,换种说法就是:“词中‘异’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要读懂诗词,审清题意。阅读文本是答题的依据,必须读懂、弄通、吃透。其次是要宏观把握、胸有全局。诗词是一个整体,由此派生出的各类题目都与之有必然的联系。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立足全诗,看清题目的实质,这样才不会造成答案与原诗相悖。也就是说,不能把字孤立起来理解,而必须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感情来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异”字有领起全篇作用,突出塞下秋景的与众不同――天冷、声杂、城孤,为下面写将士的思乡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对诗词中名句的鉴赏
可以说,名句是诗词的点睛之处,是诗词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名句鉴赏题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如2008年盐城市中考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第二个题目就是对名句的鉴赏。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应结合全诗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句子的深层含义,再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句子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同学们还可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只在于它描绘了山村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自然风光,而且在于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包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五、对诗词中艺术形象的考查
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的形式多是借助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诗中的画面或形象。上例中鉴赏《游山西村》的第一题便是此类。
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可在准确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将其中的艺术形象能细致、全面地描绘,以更好地表现出诗词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深刻主旨。
六、对诗词中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考查
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表现技巧的考查。多以选择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南通中考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做这类题目可按如下思路进行:首先指出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说用了这种手法或技巧,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意义何在,好在哪里;最后,说明运用该手法或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9
关键字:唐诗;梅花;表现手法;寄托
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太多的内涵。梅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的情感寄托。有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梅花意象的内涵、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一 梅花气格的表现
梅花傲雪斗霜,气格高洁,在诗词中大都是如此形象。描写梅花重点不在于对其醉人馨香、美丽颜色的描绘,而是对其气格的表现,故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才成为名句。《王直方诗话》云:居卿置酒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杏与桃李皆可。”东坡曰:“可则可,但恐杏李花不敢承当。”所以梅花气格自是梅花诗之重点。
(一)正面描写的高洁
在风雪里开花,不与群芳争春,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洁。故描述花开的一霎那,已足以表现梅花的气格。那句著名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重点就要在那“一”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早梅》孟浩然)不独闲花不共时,一株寒艳尚参差。(胡中丞《早梅》)“一”是梅花诗中常出现的数字。
(二)侧面描写的孤独
梅花寒冬独放,天下为春,通过与他物的比较更能表现梅花的与众不同,体现其卓然风姿。与其比较的事物有抽象的“万木”、“万物”、“群木”等,又有具体的“桃李”、“流莺与舞蝶”、“琼华”、“松竹”等。在比较中,又有烘托与反衬的区别。
反衬更见梅花的可贵。许多诗人用反衬手法。同时,作为反面陪衬的事物,往往被诗人批判。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梅花》,李中)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梅》,郑谷)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早梅》,罗邺)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梅花》,韩偓)
(三)用典与用字
即使不看句子描写,只看诗句中用典与用字,亦足以体味梅花之品格。
梅花诗中的用典,用的次数较多的是青女和素娥,二者一为雪神、一为月神,冷清与孤寂自不待言,嫦娥奔月也是自甘寂寞。还有的用典是昭君出塞,昭君品格高洁,自甘奉献,寄身苦寒,与梅花自有相似之处。在诗中,梅花生长的环境,多为“驿路”“岭外”“天山”“村舍”“客馆”等地,生长环境不好。
唐诗中,从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到韩偓的《梅花》,共分析梅花诗六十余首,用典有出现孤、一、独、等字共28次,愁14次,断肠4次,恨4次,妒3次,惆怅2次,怅望2次,悲、伤各1次。可见在唐诗中,梅花诗寄托的感情便很多了。这对于对宋朝士大夫大量歌咏梅花、寄托别样怀抱很有影响。 转贴于
二 梅花诗的意象象征及情感寄托
(一)梅花意象的象征
(1)不畏艰难的强者
因为梅花傲雪斗霜,处境艰难,所以被喻为强者。诗人往往被其坚强进取所折服。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寒梅词》李九龄)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早梅》熊皎)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梅花》李中)留得和羹滋味在当时,任他风雪苦相欺。”风虽***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韩偓《梅花》)梅花都是一副愈挫愈勇的强者形象。
(2)失宠远逐的孤独者
悲哀梅花的过时,失宠于春。应为阳春信未传,故将青艳属残年。(《梅花二首》王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李商隐)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皆为此类。
(3)被排挤欺压的弱者
以弱者以梅花比弱者,在梅花诗中是少有的,但是也符合情理。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可以看做是强者的决绝,也分明是弱者的悲哀。在唐诗中能找出不少: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王建《塞上梅》)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张九龄《庭梅咏》)***争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孟浩然《早梅》)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卢照邻《横吹曲辞.梅花落》)
(二)梅花诗的情感寄托
(1)相思及思乡之情
男女相思、朋友相思、思乡之情,是诗歌中广泛描写的情感。几乎无物不可动相思。“明月”“笛声”“杨柳”等意象,在思乡、送别诗中已经泛滥。梅花也常被用来写相思: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郑谷《梅》)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王初《梅花二首》)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张说《正朝摘梅》)
(2)身世之悲,怨讽之意
诗人仕途不顺,身世之悲现于诗中。从诗经开始,就有许多植物被吟咏,怨刺、讽喻***事。寒梅最堪恨,常做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王建《塞上梅》)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罗邺《梅花》)迁客岭头悲袅袅,美人帘下妒盈盈。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罗邺《早梅》)
其次是闺怨。***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刘方平《梅花落》)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沈佺期《横吹曲辞.梅花落》)
参考文献
[1]赏花用唐诗[M]. 唐风 杜翠飞编著. 沈阳: 辽海出版社.2006.03.
[2]历代诗话论作家[M]. 常振国,降云编.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10.
孤芳自赏的诗句篇10
“磨刀不误砍柴工”,鉴赏诗歌亦如此。找到正确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会事半功倍。下面,我谈一下诗歌鉴赏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包括四方面:(1)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展开联想,还原诗歌情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具体剖析文本(辨题目、看作者、剖注释、析诗句)。(3)掌握、识记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4)审题、规范答题。
一、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展开联想、想象,还原诗歌情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再创造的主要方法是想象活动。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抓住生活当中的一些景物,构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我们欣赏诗歌时就是要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诗人构成的画面,通过想象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当中,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以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如在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应扣住“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发挥联想与想象,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会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和瘦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思乡、羁旅漂泊的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二、具体剖析文本
(一)辨题目知题材,了内容
诗歌中对题目的辨别非常助于理解诗歌。辨别题目往往就能知道该诗是哪类题材的诗,进而可以分析该类题材的内容及表达技巧。每类题材的诗都有它固定的一些内容及技巧。辨题目,知题材,就有方向可循了。
如咏史怀古表达的情感往往是以下几种:(1)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忧国伤时。(3)仰慕赞扬古人成就,表达建功立业之情,并委婉批评现实,或壮志难酬(功业无成)感慨或悲愤。(4)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自己创业无成的感慨。其手法一般是:虚实、对比、用典。
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分析题目中的“览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可知其是咏史怀古诗。那么,我们就可结合它表达的几种情感和常用的用法很好地来分析诗。
(二)看作者,识内容,想风格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鉴赏诗歌。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亦如此。诗歌语言精练,表达情感丰富,不会用一定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背景。要想理解诗歌思想情感,除分析作品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扣住作者生平,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在鉴赏诗歌时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归园田居》时,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官场的厌恶,对农村生活向往的思想感情,而且诗人的诗表达的情感一般也是固定的。
如杜甫的诗表达的情感:(1)忧国忧民。(2)羁旅漂泊中的思乡,壮志难酬。(3)对祥和、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又如,杜甫的风格为沉郁顿挫,而白居易的诗歌浅显易懂。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的内容大多与社会背景结合得紧。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剖注释
诗歌当中的注释是提示信息的,或是诗人背景或是境遇,有时还能从中知道诗歌题材。抓住了,理解诗歌就会容易很多。如,秦观《千秋岁》的注释是:(1)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2)元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抓住注释中的“贬”和“西游”时间此等,我们可推知情感有“词人的谪恨离痛”。方向性就有了,我们就可以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了。
(四)析诗句
诗歌情感表达必须借助语句,因此,对诗歌语言环境语句的剖析非常必要。我们要从诗句的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来分析。整体分析是避免断章取义,而局部则是抓取重点词语,如表达情感、境遇、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们可挖掘以下重点词:啸哀:猿的叫声凄厉。萧萧: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形容白发多。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然后,整体把握,我们就可读出杜甫表达的情感。
三、掌握、识记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
(一)掌握一些常用典型的表达技巧及其运用
如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哀情衬哀情。(2)托物言志。(3)以景结情。我们熟知表达技巧及其运用对理解诗歌和做题都有帮助。
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中,我们就能很好地分析出作者运用了“触觉、视觉、听觉”等手法。又如,从杜甫的《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我们可分析出其手法为“动静结合”。
(二)掌握常见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诗的意境,即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如在读《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结合景物心中感受那种情境。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用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象”可以说是事物,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意”可以说是诗人的情感。因此,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如在分析《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紧扣“枯藤”等意象。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将自己孤独一人流浪在外、思乡的游子之情融入这些意象中,渲染出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孤独惆怅之情。此外,我们应掌握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月亮:思乡、高洁;梧桐:凄凉、悲伤等。
四、审题、规范答题
通过审题,我们应确定范围,找准答题方向,尽量缩小答题范围,这样答案会更准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并要做到层次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