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范文精选

恐归族篇1

回家过年,亲朋好友少不了一番问候,但问来问去总逃不脱这么几个方面:收入、房子、对象、孩子。可偏偏,这些

每到春节,在外奔波了一年的人们都赶着回家。可就在这合家团圆的时候,也有不少职场人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找借口不回家过年,这类人群,就是传说中的职场“恐归族”。

对于这些“恐归族”来说,各有各的无奈。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恐归族中43%的人最怕就是对回家过年开支巨大,其它依次为不断的饭局、亲朋好友间的攀比、父母的逼婚、春运的压力等等。

回家过年,亲朋好友少不了一番问候,但问来问去总逃不脱这么几个方面:收入、房子、对象、孩子。可偏偏,这些问题就是职场人的痛处。平常还可以逃避一下,在春节就完全避无可避了。于是,在一部分人看来,与其回家面对这些“会呼吸的痛”,不如春节留守值班,还能赚加班费。

如何应对开支恐惧

一位网友自述说,自己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工资还不如作为农民工的父亲,春节也不能为父母带去像样的礼物,于是不惜说谎来逃避回家。他的种种心酸经历,立刻引起了很多“恐归族”的共鸣。

针对开支恐惧,首先应对自己赚钱能力进行客观心理定位。对于家庭背景一般的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毕业后三五年内日子过得紧巴巴,其实很正常。初入职场,历练不足,能赚到高薪可能是一种个别现象。

所以,目前赚不了高工资,是一种常态,要学会接受它。当然,仅仅知足常乐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乐于进取,总有爆发的一天。自艾自怜者在沉默中灭亡,积极进取者在沉默中爆发。

同时,对父母亲期望心理要有准确把握。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的。小时候,父母希望我们读书读得好;长大后希望我们考进名牌大学;毕业后,希望我们找个好工作;工作后希望我们找个好对象;结婚后希望我们早生可爱的宝宝……

总之,只要父母在世一天,他们对我们这种爱的期盼就不会终止。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爱的鼓励,它不是父母下达的任务。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逃避。坦然告诉父母自己的收入,也告诉父母自己来年的打算,这点很重要。

赚多就多给点,赚少就少给点,父母在意的不是给多少,而是在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步。哪怕无法回家过年,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喜悦。

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能红遍中国?因为她唱出了广大游子与慈父慈母的心声。当我们因为恐归而逃避的时候,不妨唱它三遍,然后打点行李回家。

对负性攀比说“NO”

一位“恐归族”说,“春节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大家免不了要把一年的成绩拿出来‘晒’。哪个单位奖金多啦,哪个单位福利好啦,同学里谁又升迁啦,想起来就让人头疼。

春节聚会上互相攀比,很容易让职场人产生自卑和失落感。对此,“恐归族”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盲目攀比只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另外,职场人还应对一些“人情债”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好面子而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放松一下,让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要想在春节期间,甚至平常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建议掌握如下攀比的心理学知识。

攀比心理可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很多负性攀比的心理,源于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扭曲。

当今的社会,很多人把成功定义为有钱、有香车美女、升官……这样扭曲的定义,就很容易引发人们内心的负性攀比,并带来一连串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生活出现不必要的风波,实为大不智。

其实,成功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自己的高度认同。我们做事情,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并且通过你的努力做成了,你高兴了,那你就成功了。

我们可以学会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指通过对个体预期目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的、否定性的消极思维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在某一方面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并从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同时,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会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忽略了纵向比较。纵向比较会让我们有更清醒的自我认识。

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个体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因此,对负性攀比说“NO”,关键是要增强自身实力。

自信是建立在强大的学习、实践基础之上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投身于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用行动弥补心情上的失落,巩固并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战胜负性攀比造成的心理障碍,继而成功。如果能把攀比带来的压力化为时时提醒自己前进的动力,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远离“逼婚”恐惧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可对于不少单身男女来说,却是难熬的节日。尤其是大龄的“剩男剩女”,回一趟家就要被家人“围攻”一番:“年龄不小了,要赶紧处对象了。”“某某家的孩子,条件都不错,改天见下面。”

本来想着回家好好放松一下,哪知道一来就被家人像审犯人一样“逼婚”,还有什么心情过春节。作为单身的职场人,如何远离“逼婚”恐惧呢?

首先,要与家人有效沟通。亲人希望你带回一个对象,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而你也应该放下思想包袱,与父母及时交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婚恋观念传递给家人,争取他们理解的同时也为自己减压。

其实,任何一个父母都不想因为自己的期望而让孩子变得焦虑。无论怎样,他们还是都希望孩子们能回到家,一起快快乐乐过春节。

同时,明确自己要找的对象的主要指标,而且尽量具体化。指标也不宜过多,一至三个就可以了,面面俱到等于没有指标。在具体指标中,应该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避免把属于锦上添花的指标当作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对方,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出击。单身一族不要“守株待兔”,可以更主动一些,拓展交际,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

大龄女青年应该摒弃“男追女,才是恋爱正道”的心理。男女平等都喊了一个世纪,为什么不可以女追男呢?有了感觉你就追,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注意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你的身边也不乏优秀的男子。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职场人的家人来说,也应该适当体谅他们。虽然你们的很多抱怨都是善意的,但是这往往会成为“恐归族”强大的心理负担,就像有网友咆哮的:“没遇到合适的要如何结婚?难道真的在路上随便抢一个到民***局去么!”既然春节合家团圆,那就要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一个年,不是更好吗?

(作者为卫生部认证心理***师)

恐归族篇2

春节,这个举家团聚的节日来临的时候,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烦恼与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辗转团圆,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孤单与自在。他们恐惧,恐惧自己的一事无成,害怕面对父母,就这样回家成了他们本能的抗拒,他们被统称为“恐归族”。对于“过年回家”这个中国人本不该迟疑的概念,有许多人却徘徊在回家的路口望而却步。在常人甚至父母眼里,这些人有那么一点冷漠,不念旧,甚至还常常被冠以不孝之名。事实上,他们恐归的背后藏着许多无奈,是在“衣锦还乡”的传统观念下的一种本能反应。

家乡也是江湖

游子为了生计外出谋生,远游江湖。在异乡江湖打拼中,艰苦辛劳,各种压力、各种竞争,渴望回归故乡,回归宁静的港湾。然而等他们回到家乡,发现这又是一个江湖,在家乡这个小江湖中,浮现让人恐归的众生相:

家长式盘问。“结婚了吗、有小孩了么、收入多少、房子多大?”许多归乡人都会遭遇这些千年不变的悲催问题。这类反复的例行盘问,考验着每个归家人的耐性,侵蚀着游子思乡的热情。亲戚们期待的眼神里往往带着些许问号,恨不得从餐桌前你的身上寻找答案。以致于不少人在网上吐槽,“重复着同一个答案,一开始还硬着头皮,到后来答到麻木,就是有点寒心。”“不逼婚,咱们还是亲戚。”

文化冲击。对于离家到大城市求学工作的群体来说,个体主义驱使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需要、愿望和可能性,但父母观念较为传统,价值观以家庭为本位,习惯对孩子的事情行使决定权和指导权,这两种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外出工作许多年在都市建立起来的观念、方式和习惯在家乡是行不通的,那个江湖有它自己的逻辑。面对琐碎的审视,平日小所习惯的价值观与生活理念在现实面前瞬间破灭,都市新潮的活法和所谓的时尚,会成为大家的笑谈。

攀比压力。春节回家走亲访友免不了被询问工作和待遇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在外漂泊、“没房没车”的游子宁愿选择不回家。特别是同龄群体,在外发展的这部分群体与家乡朋友的观点、习惯、人生选择上产生分歧,但因曾经有相同的成长经历,“攀比”也避免不了。同学、发小等同龄人聚会攀比之后的失落,让人感觉“相见不如怀念”。

红包压力。与单身群体“被催婚”的无形压力不同,另一群“恐归族”的春节压力,可谓真金白银、实实在在。春节回家,不仅买票难,而且拖家带口,千里迢迢特别不容易。春节不仅是万家团圆的时节,也是考验钱包的时刻。春节期间,万家团圆,按照传统习俗,除了要给父辈、祖辈孝敬钱,还要给晚辈们压岁钱。回老家,由于家族特别大,家中孩子特别多,压岁钱就占据了重头。

处在“回乡――浓浓的乡愁”与“不回――家庭的牵挂”的纠结之中,家在异地的外地游子身心俱疲。

何处安放浓浓的乡愁

春节“恐归族”的背后是亲情与现实的纠结,但只要理性一些、耐心一些,对亲情看得更重一些,所谓的经济和婚姻问题,都不应该成为羁绊和阻碍。

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头上插朵花,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让人无法忘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乡愁”的留恋和“年”字带来的精神意味。

如今,回家团圆被赋予更多的是一层情感价值。只是,那个乡愁熟悉又陌生:在这样一个激变的时代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无法按照祖辈的方式生活。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沦陷在现代的大潮之中,沦陷在日渐淡去的记忆之中。故乡的“沦陷”,已经不仅仅是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陷了,更是一种温情的生活样式、行为准则和生存价值的沦陷。

年,越来越安静,年味也一年比一年淡了。与亲人情感互动的亏欠被物质所弥补,横亘于两代人价值观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越来越深。故乡没有了祠堂、戏台,没有了社戏,连故乡的口音也在被整齐划一中。旧有的根基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崩溃,新有的城市认同感却迟迟未能构建。人们在一种***的狂澜中前行,无暇抬头看天,只顾低头赶路,他们离钱越来越近,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记忆,只存留在了短暂的几个法定节假日,其余的日子,为生活奔波,为个人奋斗在外打拼,常常有好多话攒着等回家跟爸妈说,真回来了,反而说不出话来。爸妈的叮嘱不管同不同意,都会点头称是,自己心里却另有一套。交流太少,隔阂越来越深。

生存压力不仅剥夺了青年人快乐生活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相聚团圆的勇气。“不是不孝,也不是不愿回家,是没混出名堂没脸回家。”颜面,拉远了人情的距离。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个体的努力不仅仅是要实现个人价值和远大抱负,还需要背负光宗耀祖的重任,或者满足“衣锦还乡”的虚荣。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日,进一步激化了这种传统观念,在农村里尤为突出。在“恐归族”中,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处于“夹心层”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就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于生活中同时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高的双重压力。

然而,对于父母来说,这些都不成问题。“过年就是要团圆,没有孩子的节日不圆满。”这句话说出了那些为子女生活状态牵肠挂肚的父母的心声,过年也给两辈人的沟通交流提供契机,盼团圆也是盼着与子女拉进心理距离。

父母一辈的想法是:在意的是你,不是你的衣锦还乡。

回家过年,何时不再纠结

两代人价值观差异、对“同辈压力”的焦虑或对个人成功的过分追逐、对乡规民俗的日渐陌生成为“恐归”的三大主因。面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被看重的东西。爱面子算不上什么坏事,但因“功未成名不就”导致想回家而不敢回家的心态,却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漂一族”,甚至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人们哼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地走向全国,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期许自己能成为衣锦还乡的荣贵之人。因此,他们也产生一种对身份的焦虑,在外打拼如果没做出成绩,就感觉没法向家人交代。

这些年来,中国的物质主义盛行,成功学泛滥,让不少年轻人患上了“成功崇拜症”,认为挣钱多才是成功,发大财才算有出息,而将精神、文化、道德、温情,都扔到了一边。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即消费主义、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其中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使其投机成瘾。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赚得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就证明自己不行。这样为别人而生活,成了物质化的奴隶,怎么会有从容淡定、平和优雅的过年心情呢?“恐归族”的自卑心态,就产生于这种价值观的偏差。

“没脸回家”现象,反映出中国当下社会阶层逐渐固化、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难;反映出特大城市畸形膨胀,小城镇与乡村资源匮乏……若要帮助这些人“有脸回家”,或许要多些制度关怀,使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区域发展平衡,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多给“没脸回家”的年轻人其他打拼途径,而非一定要在大城市里实现抱负,如此也能让个人、社会都有脸面。

同时,新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等待社会环境的变迁,不如自己主动调整心态。单纯地以贫富论英雄,只会歪曲英雄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春节的价值不正是提醒我们超越距离与世俗、投入家的怀抱吗?别管面子,有家可回就是幸福的。相信随着社会公平渐行渐近,“恐归族”会越来越少。

《纽约时报》著名记者亚历德拉・罗宾斯提醒人们:“如果孩子们过度追求成功,那么,无论他们获得多大的成就都会感到远远不够。”扔掉自欺欺人的“面子崇拜”、“成功崇拜”吧,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从相互攀比的世俗观念中走出来,为过年注入更多真诚、温暖,使其变成温馨的心灵港湾。

城市中的个体通常是一种原子式的存在,人类摆脱不了对家的情感上的依恋,还会像“候鸟迁徙”那样产生回归家庭的渴望。换言之,就算当下的我们“归来却空空行囊”,社会地位仍不够高,形象仍不够好,事业、爱情还没着落,但我们仍是故乡最亲密的孩子,仍是母亲倚门翘首期盼着的远方游子。我们要努力回到“心灵的故乡”,让疲惫得到消解,让焦虑得到释放,让思念得到伸展,让亲情得到升华,让精气神等战斗力不断提升。这种充满团圆和爱的沉淀,与文化记忆和甜蜜感受紧密相连,而与功名利禄无关。

恐归族篇3

“恐归族”恐的是什么

衣锦还乡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但就是这样一个习俗却阻挡了很多人回家过年的脚步。

2012年,民***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调查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因素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方面。

那么“恐归族”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本刊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这个人群遍布各行各业,年龄也各有大小。在他们回家故事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他们恐惧的不是家,而是家人期待的眼神。在这些人当中,有人被逼婚,有人为面子不敢回家,有人已经无法适应老家的风土人情,甚至有些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因为不想伤害父母或者不想损害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而给父母造成一种自己在外面生活得很好的假象,春节回家他们害怕的是自己的不如意在父母面前真相大白!

王宝强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唱的是中国老百姓心窝子的话,但是“恐归族”的出现似乎在挑战着这句话的现实性……

镜头1:

为面子 “没脸”见乡邻

加班、恋爱、离婚、麻木……15年来,张霞本有无数次回家过年的机会,但每次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理由挡住了不太遥远的归乡路。如今,她猛然想起当年,竟已忘记了家乡的年味儿,忘记了亲人团圆的喜悦。

从“不敢请假”开始

1998年,初中毕业的张霞从老家邢台来到北京打工,在一家位于看丹桥附近的通讯器材门店做销售。“那是家个体户,前屋是店面,后院就是老板家,吃住都在他们家里,他们对我也挺照顾的。”张霞说,那一年的春节让她至今难忘,“头一回不在家过年,看着人家四世同堂,当时心里可难受了。吃饭的时候人家跟我说,既然遇见了就是缘分,大伙儿都是一家人,结果听完我就受不了了,一个人跑回屋里,趴在窗户边想父母,想着想着就开始哭,可是等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的时候,还得故作坚强,跟他们说自己不想家,说自己过得很幸福。”

16岁的张霞并不知道,从这一天起她会越来越怕过年回家,以至于回想15年的北漂生活时,竟发现没有一个春节让她尝到了年味儿。

“不敢请假。”张霞说,当年初来乍到,年纪又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糊口的工作,生怕请假会让自己丢了饭碗。“老板也没主动让我回家,所以头几年都只能在他们家过春节,虽然也是好几十人的大家庭,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热闹归热闹,心里还是酸溜溜的。”在她看来,对很多过年不敢回家的人来说,第一次或许都是被迫的。

“万事开头难,这话放在这儿,我觉得特别合适。只要有了第一次,往后过年不能回家也就不那么难受了,再往后就慢慢习惯了,最后干脆不想回家了。”张霞说,如今三十多岁的她,已经不知道回家过年的感觉了。

“如果今年让我回去,恐怕还真得适应一下,至少心里得有个准备。我对在家过年的记忆还停留在儿时的状态,现在肯定和那会儿不一样。”张霞说,家里的过年习惯和北京很不一样,她已经养成了年三十晚上守岁看烟花的习惯,可父母却连春节晚会都看不完就去睡觉了。小的时候还可以去找同龄人打灯笼、放鞭炮,可如今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即便是平日里相约去逛街都不太容易,更何况是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了。“所以我要么自娱自乐,要么跟父母一样早早睡觉去。”

离婚让回家像做贼

除了对过年方式的不适应,张霞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婚姻失败的尴尬和羞愧。

两年前,她与丈夫结束了一段只有3年的婚姻。“他比我小,我俩认识的时候他还在上学。后来我两个妹妹都结婚了,他也找到了工作,父母才催着我也赶紧结婚。可最后我妹妹都有孩子了,我反而离婚了。”

这段原本就被双方父母反对的婚姻,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这让张霞一度不知该如何向家人解释。

那年8月,她向单位请了年假,想回到父母身边寻求一些安慰。可面对亲戚朋友对自己近况的询问,她又必须简单搪塞两句就赶紧转移话题,这种像做贼一样的感觉让张霞极不舒服。

本就因离婚一事蒙上阴霾的心情,还要在众人面前显得轻松而愉快,如山一般的压力让她最终只在家呆了3天便匆匆赶回了北京。

“过年如果再回去,肯定要去长辈家串门,他们肯定会问我过得怎么样,而且发现老公没和我一起回家,肯定也会问原因。我父母都是好面子的人,他们打心眼里不希望我离婚的事情被别人知道,所以我索性不惹那个麻烦,就踏踏实实在北京过年了。”张霞说,这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自己租房住,也是她第一次在北京度过一个没有人陪的春节。

所幸的是,张霞遇到了一对善良的房东。“老两口都退休了,儿子也不和他们住在一起,所以就把次卧租给了我,每月才1000块钱。”

从此,买菜做饭这些家务活几乎被她全包了,仨人生活在一起,完全看不出是房东与房客的关系,“人家房东都变着法地涨钱,可老两口却一直要给我降房租。如果赶上我晚班,他们还会打电话提醒我注意安全。除夕那天我正好晚班,到家以后饭菜都做好了,吃完饭我们又一起和面包饺子,等到12点还一块儿下楼看别人放花,虽然也还是想家,但和十几年前相比,心里已经没那么在乎了。”

镜头2:

大龄剩男恐惧被催婚

“今年不回家了,实在没办法。这两年来,我每周给家里打电话时,说不了两句就被父母问女朋友的事,回去了怎么交待?我根本就不敢面对爸妈盼媳妇儿的急切眼神……”

32岁的王岩说,自己曾是江西老家飞出的“金凤凰”,如今也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老光棍”……

年夜饭成了“年夜烦”

前年,王岩回家过年了,可在家刚消停了两天就来了两个提亲的。“我妈很早就开始准备了,病急乱投医。对她来说,不管女方什么条件都往家里招,一点不考虑我的感受。”

那是2012年的农历除夕,跟大多家庭一样,王岩家客厅里的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盘子,盘子里是各式美食,王岩和爸妈三人围坐着,倒了酒和饮料,电视里上演着春节联欢晚会,窗外时不时响起鞭炮声,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年夜饭。

然而饭吃到一半,王岩妈妈就又提起相亲的事情,欢快的气氛戛然而止。王岩埋怨老妈多事,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老妈却在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你就知道推脱,我们要不催你,你这辈子估计也不打算结了。”老爸的话不多,却掷地有声:“结婚生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32岁,未婚,这在北京并不新鲜,但王岩老家的人可不这么认为。“几个邻居大妈总是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发掘别人的隐私上,你现在多大了啊?为啥还不娶媳妇啊?她们还极度热衷炫耀自己的孩子,你看我家那孩子,当兵刚退伍就有不少姑娘主动追他,现在孙子都抱上了。王岩啊,你可得加油啊!”

还有在给亲戚朋友拜年时,他们说话似乎都带着刺儿:“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不结婚,是不是脸皮太薄了,连个媳妇也找不着?”每当这个时候,被打击的爸妈便抓住机会教育我:要抓紧,要求不要太高,找一个人品好、性格温和、好好过日子的就成……”每次听到爸妈这么说,王岩便在心里小声反驳:“您说着轻巧。”

就这样,2012年的春节对王岩来说俨然成了一道酷刑,经受了父母强烈的“摧残”之后,2013年的春节,王岩找了借口没有回家。

背井离乡过年,王岩有些想念家,想念爸妈。除夕夜里,王岩给家里打电话,听着电话那边的鞭炮声,自己好像立刻就闻到了鞭炮的味道、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氛一样。

电话挂断,回到现实,冷清的北京让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浓郁的惆怅。只是,在家人亲戚的催婚和孤单寂寞之间,王岩宁愿选择后者。

“尽管我自小成绩优异,是亲朋好友眼里的好孩子,如今月薪过万,在北京生活也吃喝不愁,但只需一件事便可以将这份骄傲完全打消,那就是‘我还没有老婆’。”

父母下了最后通牒

王岩说,他大学毕业后,其实一直有女朋友,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两地分居久了,多少会因各种矛盾和误解有一些争吵。加上那几年,两人都刚工作,没有太好的经济基础,分分合合好几次。

后来彻底分开以后,王岩就一直再没碰到合适的人。

“反正也拖到这个地步了,再等等也无妨。”在王岩看来,最急切的“二十八九岁”已经过去,如今都过了三十,急也没用,干脆“一条道走到黑”找个自己喜欢的。

就这么蹉跎着,王岩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

“今年过年,如果你再不带女朋友回家,就不用回来了……”前段时间,王岩父母下了最后通牒。

王岩说他听着母亲的话,越来越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他们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都已结婚生子,自己已过30岁却还单身,俨然成了他们的“心病”。

“其实我自己也挺着急,可找对象这事不能勉强。我今年下半年已经见了5个女孩了,都没谈成,没一个合适的,带女朋友回家的打算又落空了。”

王岩说,前几天母亲打来电话,又问起回家的事,听见自己支支吾吾,她就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

“如今,结婚这件事,不只关系着我个人的幸福,还关系着是否让父母感到幸福,甚至成为我们两代人最大的矛盾。父母一次又一次催促,如果当耳边风冷漠处理,会伤了他们的心,与其让他们伤心,还不如不回。”

2014年春节马上就到,王岩也将满32岁,他很想回家,回去感受家里的温暖,但一想到爸妈急切的眼神、喋喋不休的唠叨,他毅然决定留在北京过年。

镜头3:

离家数载“乡情”难近

“在北京生活这么些年,已不习惯老家的繁文缛节,还有村子里的生活习惯……”

去年回家过年的贾志,因为老家的各种拜年习俗窝了一肚子火,长了满嘴溃疡,最后甚至演变成口腔黏膜严重损坏,38岁的他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医院。最终,北大口腔医院的专家告诉他,要连吃3年的药才能治好……

过年成了“车轮战”

贾志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由于老家远在四川,回家过年则成了他的“鬼门关”,“刚进腊月就开始愁,做梦都是背着大包提着小包。回一趟家,脱一层皮。”

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贾志对回家依然心有余悸。“尤其是坐火车,在封闭的车厢里,最怕有人吃方便面,方便面掺杂着脚臭的味道,再加上繁杂的噪音,有的时候都弄得人脑袋发涨,四肢无力。”

而回家的路仅仅只是个开始。

“每次回到家,对家里的所有长辈都要礼数俱到,作为应有的尊重与礼节,这倒没什么,但也应该有个限度。让人受不了的是,大年初五之前,七大姑八大姨,该走的亲戚都要走一遍。这里面的繁文缛节不胜其烦,每天都把时间排得满满的,有时光吃一顿饭都要分成上下场,遇到爷爷辈的,还要磕头作揖。”

贾志说,除了亲戚间的走动也就算了,村子里的老乡也要逐一拜访。“从大年初一开始,拜年拜了大半个村子,一个上午都拜不完,简直让我力不从心。我常年不在家,村里的很多人都不认识了,但还是要跟着老爸挨家挨户拜年。老家特别看重这些,没办法。”这一切让贾志心生恐怖。

“也许有人会说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告诉你: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别人会认为你瞧不上他,会得罪人的。”

着急上火落下“病根”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让贾志受不了的就是,每次在不同的人家拜年时,自己都要接受他们的盘问以及对自己隐私的挖掘,和跟他们孩子的攀比。

贾志说,老家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和所谓的尊重,很多亲戚和很久不见的朋友在一起难免会问及对方情况,这样看似关心的话其实却隐含攀比,攀比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工资收入,是否有车有房、有妻有子,甚至还包括孩子成绩、妻子外貌等多种情况,难以回答和面对。

2013年春节,在家呆了6天的贾志算了一笔账,自己大概有4天半的时间都在应酬。本来是回家陪父母的,可跟老爸老妈话都没说上几句。

从老家回到北京之后,贾志就开始上火,长了一嘴的溃疡,本想也不是什么大病,好好休息几天,多喝点水就没事了,但是过了将近一周,病情却越来越严重。贾志到医院拿了点药吃了,依旧不见好。到后来,口腔溃疡已经严重到吃饭都困难了,半个月的时间,贾志就瘦了十来斤,看医生、吃中药都不见好。

最后,折腾了将近大半年,实在受不了的贾志在北大口腔医院挂了一个专家号,经过***,专家的结论是:口腔黏膜溃烂,需要连续吃3年的药才能好,没有别的***手段。如果再延误,舌头和口腔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坏……

贾志说:“过年回趟家,犹如走趟‘鬼门关’。以后再不赶着春节回家了,要么把爸妈接到北京,要么就平时再回去……”

七嘴八舌说“恐归”:

群像1:派发红包 难以承受

讲述者:刘欢

我们家很讲究礼数,每次回去都得给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带些东西,这样父母脸上有光,我也有面子。可是回去一趟真是太贵了,姥姥、大姨、奶奶、舅姥姥,一人给200,爹妈一人好几百,再加上我弟弟、妹妹,而且除了给钱还得买东西,平时回家都得四五千。今年又有几个亲戚生了孩子,加上给他们的压岁钱,就算不怎么串门拜年,估计也得万八千的。

现在物价这么高,我每个月虽然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但在北京又要租房,又要生活,为了过年回家,恐怕我要从头年年初就得攒钱。所以,我这些年始终是隔年回去一次。

现在弟弟、妹妹都有孩子了,可是我连对象都没处呢,与其把钱都花在送礼上,还不如赶紧攒钱找个对象结婚。爸妈也看得出来我不容易,他们今年就拦着不让我回去了。单位说可以请3天假,可是我跟领导说了,同事回家我替班,不光能省钱,还能赚加班费,两全其美。探望父母的事情,还是等年后再说吧。

群像2:混得不好 无颜归家

讲述者:阿成

在老家人看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一定特别舒适自在,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外打拼的苦楚。

从2007年到现在,我在北京工作也已经五六年了,有好几年,我都是在北京过年,不是不想回,真的没脸回去啊。记得2008年的时候,那年冬天,因为一些原因我被单位给辞退了,事业也跌到了谷底,一个男人没了工作,哪还好意思回家过年?年三十的晚上,我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电视,屋子里特别冷清,感觉全世界就我孤独。

后来我通过了司法考试,在一家律所实习,月薪才1000块钱,生活也是捉襟见肘。这毕业都4年多了,可还是这么个生活状态,怎么跟家人解释呢?所以那一年我又没回家。那会儿饭店都关门了,年夜饭都没地方去,只能到快餐店一连吃了好几天的汉堡。

群像3:千金易得 一票难求

讲述者:小吴

回家过年太费劲,只能等过了这段时间再找机会了。我老家在重庆,春节回家是每年最头疼的事情。火车票不贵,但是太难买了。以前有时候托朋友给买,有时候就干脆买黄牛票。

好不容易买到票了,还要忍受路途遥远、时间太长的痛苦。从北京到重庆,最快的一趟火车需要将近25个小时,一路颠簸,实在令人痛苦不堪。

其实,我们这些人每年回家都要面临买票难、坐车挤的情况,只是大部分人还能忍受,可像我这种有些撑不住的人,确实在面对回家过年的时候有些望而却步。

群像4:同学聚会 打脸充胖

讲述者:李朋

我特别为同学聚会犯愁,因为同学聚会难免会谈论一下各自当下的境况,同学会异化成了“炫富会”和“攀比会”,让我们这些自认混得不如别人的心里堵得慌。

记得前年过年回家,我们初中同学聚会,大家散的烟都是软中华、小熊猫、苏烟,而我包里装的烟只是10块钱的***,我犹豫了半天实在不好意思给大家发,席间借口上厕所溜到取款机前取了300块钱,买了两包好烟,回到饭桌上一阵分发……

说实话,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别人成功,没有别人过得好。可又想要表现自己过得也不错。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顾实际地做力所不及的事。现在回头想想,虽然当时总算没太丢人,但对于这种攀比得变了味的同学聚会,真的是再也不想参加了。

深度对话

特邀专家 蔡玉萍

北京心有灵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CCTV、BTV客座心理专家。

亲情比面子重要

《科学新生活》:在您看来,“恐归”意味着什么?

蔡玉萍:从表记者面上来看,“恐归族”逃避回家的背后确实是一种无奈。比如有的年轻人觉得回家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荣归故里,那么怎样才能荣归故里,钱就成了硬指标。给长辈晚辈派发红包、同学好友聚会、加上来回的路费,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再加上老家人和在外打拼者的观念差别,在乡亲眼里,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那肯定是有出息,肯定能挣钱,殊不知在外打拼的孩子们面临高消费,生活也很不易。

此外,在情感上,很多回家的人也是难以倾诉。回到家难免被问到自己的家庭、事业、婚姻,往往这些人满腔苦水却无从倒出,还要强装欢颜,回一次家比加班还要累。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回家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科学新生活》:恐惧回家的背后仅仅是一种无奈吗?

蔡玉萍:其实,“恐归族”不回家的选择从更深层次反应出了他们的自私,他们往往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往往忽视了家庭和亲情角度的情感考量。

过年的那几天,多少父母都期盼着享受天伦之乐的温暖,父母真正在乎的绝对不是孩子能给自己多少钱,而是孩子是否平安快乐。如果子女不回家,他们肯定会非常担心和牵挂。比起金钱和面子,亲情才最重要。

《科学新生活》:在“恐归”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什么样的心态?

蔡玉萍:一方面,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更没有长期的规划。很多年轻人追求名牌,为了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哪怕再贵也要买。同时,年轻人又爱要面子。那么,两者相加,最终的结果就是过年了,一分钱没有,不好意思回家。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年轻人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最好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除了自己的生活,家庭、亲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恐归”心理跟他们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老一辈人对乡土的怀念单纯而深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的心态也在变,物质和情感的双重付出让年轻人有些不堪负荷。其实,年轻人应该明白:家长就是希望一个团圆,儿女们应该给自己的情感“减负”,踏实回家。

《科学新生活》:从心理学角度来谈,在外打拼的人应该如何应对“恐归”情绪?

蔡玉萍:无论是情感因素还是经济问题导致的恐归,“恐归族”都应当更平和地去对待。对于存在的问题,年轻人应当和父母进行真诚交流和沟通,将自身的问题与父母解释,大多数父母应该还是能够理解的。

年轻人不要总是以各种理由去表达“恐归”的无奈,应站在家人的角度多想想,不应仅是考虑自身问题。父母也应该懂得,孩子大了,人生还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比较好。

春节原本就是一家人团圆的佳节,享受一家团圆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本刊记者 陈业雷 张 晨

恐归族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恐归族范文精选

学习

中学生心理健康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最新版,大学生心理健康原文。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第二次高峰”的重要时期,在心理健康标准的问题上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由于人的心理绝非整齐划一

学习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影视艺术鉴赏论文,艺术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艺术鉴赏论文篇1作者:张传义单位: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学习

音乐欣赏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欣赏,内容包括音乐欣赏完整版,音乐欣赏文字介绍。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音乐的实践活动,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项内容。与创作、表演这两个内容一样,对一首歌曲或乐曲作比较的欣赏,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学习

质量管理控制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管理控制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软考质量管理论文范文,高项质量管理论文范文。质量管理控制论文篇11引言

学习

通信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无线通信论文范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文。通信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红外通信;数据通信

学习

软文写作范文精选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软文写作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女装推广软文300字范文,软文写作范文大全500字。软文写作篇1悬念式:也可以叫设问式。核心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自问自答。例如"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什么使她重获新生?"、"牛皮癣,真的可以

学习

项目需求分析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需求分析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书范文,项目需求分析报告模板。项目需求分析篇1摘要: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当中,返工开销所占用的比例比较大,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明确的需求分析,所以需求分析能够决定软件

学习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范文精选

阅读(54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21,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核心是什么。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篇1(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概述

学习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论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篇1一、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学习

“批评”的艺术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批评”的艺术,内容包括批评的方法与艺术,批评的艺术关键词。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可能面临学生犯“错误”,如何批评教育这些学生,这是一门艺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

学习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精选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交心谈心活动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组织生活会交心谈心记录范文,2022年谈心交心记录表范文。交心谈心活动篇1高度重视,认真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现将各种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学习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从历史发展角度谈爱国主义论文,新时期爱国主义论文1500字。爱国主义论文篇1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内容包括启发性教学原则巧记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摘要: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与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学习

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内容包括中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

学习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影视艺术鉴赏论文,艺术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艺术鉴赏论文篇1作者:张传义单位: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学习

质量管理控制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管理控制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软考质量管理论文范文,高项质量管理论文范文。质量管理控制论文篇11引言

学习

通信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无线通信论文范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文。通信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红外通信;数据通信

学习

软文写作范文精选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软文写作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女装推广软文300字范文,软文写作范文大全500字。软文写作篇1悬念式:也可以叫设问式。核心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自问自答。例如"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什么使她重获新生?"、"牛皮癣,真的可以

学习

项目需求分析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需求分析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书范文,项目需求分析报告模板。项目需求分析篇1摘要: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当中,返工开销所占用的比例比较大,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明确的需求分析,所以需求分析能够决定软件

学习

小蜜蜂采蜜忙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蜜蜂采蜜忙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蜜蜂采蜜范文,小蜜蜂采蜜忙美文。小蜜蜂采蜜忙篇1一个初夏的傍晚,凉风习习。一群晚归的小蜜蜂唱着歌儿,带着自己酿的蜜,往家飞去。田野里,有一只小蜜蜂还辛勤地在花丛中忙来忙去。他可是第一次出

学习

马克思理论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理论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马克思理论论文,马克思基本原理论文范文。马克思理论论文篇1【内容提要】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到1843年10月,包括经验假设、理论

学习

音乐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音乐毕业论文答辩稿范文,音乐生论文范文。音乐生毕业论文篇1摘要: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当前音乐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影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