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送武判官10篇

白雪送武判官篇1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白雪送武判官篇2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白雪送武判官篇3

关键词:古诗 补白 创造 语文 精彩课堂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46-02

作者简介:冯燕(1966―),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胡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营造时空、对话、情感、场景等空白和营造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是每一个优秀的作家之功力所在,所以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作品,都是经营空白的艺术作品。鉴于此,在解读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时,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弥补古典诗词中因语言过于凝练或者作者有意略而不写而造成的作品中的文字、文意、对话、情节、意境等空白,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在补白中同古典诗词文本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对话,在补白中更深刻地品味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学特质,在补白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音,继而创造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诗题补白,揭示意蕴

在古典诗词中,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全诗的窗口。诗题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而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抓住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精心补白,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古典诗词的切入点,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诱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的基础上,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这首诗的诗题进行精彩的补白:一、“白雪歌”是什么意思?二、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谁在什么地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体悟到了诗题的意蕴:作者岑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边塞轮台用诗歌送别友人武判官归京,学生由此深刻感悟到这是作者在边塞雪景中送别友人时用歌行体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描写了西北边塞秋季的奇寒和美丽的雪景,还描写了戍边将士苦寒的戍边生活,更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因为有了这次的诗题补白训练和审美体验,此后,学生对诗题补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展开自己敏捷的思维,兴致勃勃地对诗题进行精彩补白。

又如在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笔者在黑板上刚把课题书写完毕,学生就纷纷对诗题进行了精彩的补白演绎:“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用诗歌的语言写信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他告诉询问他归期的妻子:秋雨连绵,交通中断,归期无法确定。全诗表现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诗题进行艺术性的补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品味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观点的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为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诗中补白,丰富文本内涵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间部分的写景或叙事等场面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不仅可以丰富古典诗词的文本内涵,而且还能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带来无限的驰骋空间,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古典诗词所带来的快乐,又可以享受到给古典诗词补白的快乐,还可以让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词的中间部分写景类句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者叙事类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自选一句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以便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西北边地荒凉的秋景、边地***旅生活的艰苦和***情势态的严重,更加深刻地体验将士们慨叹功业未立的遗憾和思家念亲、故里难归的复杂心情。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句子中的塞外荒凉秋景进行补白或者对戍边将士以酒浇愁、一心报国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描写的边塞秋景的壮美以及抒发的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情怀。

三、诗末补白,余音缭绕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尾部分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人物活动场景不够具体或学生情感体验有所缺失的地方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领略出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真情实感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再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课外作业本中用自己富有文采的语言对诗末的送别场景进行补叙。检查作业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写得细腻深情,有的同学把诗末送别的场景写得雄浑阔大。最有趣的是有位男生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幅题为“轮台惜别,依依不舍”的素描画,画面的背景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雪,画面的中间稍微偏左一点是两位身着古代戎装的武将依依惜别的场景:一位武将站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举手长劳劳”,一位武将骑在马背上频频回首、“欲行还踯躅”……不可否认,如此富有创意的补白,其意境可谓雄浑阔大,其情感可谓极为缠绵细腻。当笔者将这位男生的素描展示给大家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末的成功的、精彩的补白训练,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补白的兴趣突然大增,所以,在此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时,学生很自觉地援用自己已有的补白经验,对古典诗词的结尾进行精彩的二度创作。

综上所述,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题、诗中、诗末等处恰到好处地补白,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放飞学生敏捷的思维,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与高度的创作热情,还能架设学生与古典诗词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情感、艺术形象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铭.浅论古诗词教学中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5).

白雪送武判官篇4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9、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10、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____韩愈《春雪》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沁园春·雪》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7、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1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2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白雪送武判官篇5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白雪送武判官篇6

1、《春雪》: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送武判官篇7

《白雪歌》在唐代众多的送别诗篇里确是以其诗境奇特引人注目,以致论者多以“尚奇”论其创作主题。本诗常被称道的用笔之奇主要集中在三处:开头以梨花喻雪是一奇;中间写饯别宴席上的音乐是一奇;结尾写风雪中的红旗又是一奇。但笔者认为,既然它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所使用的任何诗歌意象说到底应该都是为送别主题服务的,单单就“尚奇”来理解此诗特点有失偏颇。并且说作者把这种“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美丽精神境界”贯串了全诗,也还存在难以诠解之处。

全诗开篇即从送别时的天气写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可谓别开生面。但这并非诗人写进此诗中的刻意求奇之句,遍览岑诗可以看到,花是其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据笔者统计,出现在岑诗中花的意象有23种之多,如芦花、荻花、桃花、松花、槐花、、梅花、橘花、牡丹花、海棠花等等,而岑参最喜欢的莫过于梨花了。在创作时间早于《白雪歌》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多次写到了梨花意象,如“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送魏四落第还乡》)“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闻。”(《登凉州伊台寺》)“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河西春暮忆秦中》)“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客舍梨花繁,深树隐鸣***。”(《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送杨子》)等等。除了梨花,岑参甚至还写梨叶梨果,如“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夜来常有梦,坠泪缘思归。”(《杨固店》)“林晚梨初拆,枝寒梨已红”(《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等等。

由此可见,花意象,尤其是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有意思的是,诗人写梨花(如上所举)常常是在他远离故乡的时候,而且从诗意看,他笔下的花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再看《白雪歌》中的梨花意象,它看似神奇,就诗人而言实则信手拈来。这大雪飘飞恰似梨花盛开的自然景观,对在内地少观雪景而多看花开的诗人来说,不能不勾起他对往昔生活的忆念和对关中春光的眷顾。这种情愫的产生应该是和他久居塞外(写此诗时岑参已经是第二次出塞)且又送武判官东归长安的活动有关。所以,以梨花喻雪并不是单纯咏雪,它实际上寄托着诗人由送人东归引起的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如果再进一步就全诗诗意的跌宕和情感的起伏来看,说它是为造成诗歌抒情结构上的扬抑顿挫也未尝不可。因为,产生于雪后美景的这一点惊喜,很快便被难耐的严寒所取代了。诗人接着写道:“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赏阅雪境的美丽心境很快就变成了对难以抗拒的自然力的着意刻画,正是在这寒入肌骨、阴云笼罩的环境氛围中响起了音乐之声:“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周啸天先生指出:“‘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唐诗鉴赏词典》)此说比较中肯。唐诗里吟咏胡琴琵琶羌笛的篇章不少,但是借助这类乐器之声表达喜悦之情的不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益的《从***北征》,王维的《陇头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高适的《塞上听吹笛》,王昌龄的《从***行》其二,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等等,都是借琵琶、笛子之声传递愁情怨绪的。正如林庚先生所云:“笛子的爱好起源于北朝的《折杨柳》。”(《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而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词》所吟咏的恰是非常哀怨的情绪:“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说明出现在诗歌里的塞外笛声自古以来就不是抒写奇丽心境的。

岑参在自己的边塞诗里亦多次写到琵琶与笛子。如“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江南客。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夜吹笛。”(《秋夜闻笛》)“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中相看泪如雨。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等等。诗人以“颇似笨拙”的笔墨点出席间音乐的急管繁弦,确实是苦寒氛围中的一处奇笔。但是如果离开了对***帐中别离双方彼时彼地情绪脉搏的把握,忽略了“胡琴琵琶与羌笛”在诗歌里只是作为表达愁情别绪的符号存在,又怎么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不写音乐本身而仅仅点出乐器名称的原因呢。饯别之时席间响起的音乐之声确实打破了环境气氛的沉闷,但诗人写音乐显然不是从“尚奇”角度考虑的。

全诗最后六句集中写雪中送别场面,尤其是诗人写到了雪幕中的红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论者多以为这雪幕中的红旗也体现了此诗“尚奇”的特色。因为在茫茫雪天里这红旗的颜色太鲜明显眼了。其实先不说在风雪迷天的薄暮时分这蒙雪僵硬的红旗是否还那么耀眼,单就被别情笼罩的别离者而言,此时是否有心欣赏这景色也还难说。周振甫先生说:“《白雪歌》用‘风掣红旗冻不翻’来写苦寒也极为突出。”(《谈岑参的边塞诗》)这倒是中的之见。诗人用此句不仅照应了上文因写***中饯别而中断了的对严酷的自然气候的进一步描写,而且与下文的“雪满天山”之景互为表里,传达出对东归之人雪天出行的隐忧和关照之情。诗人紧接着详写道:“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辽阔的背景中,山回路转,行人已经消失,而送人者仍久久伫立风雪之中不愿离去,他注视着眼前的一行马迹,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情景和“美丽的心境”,“尚奇”的风格又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它分明表达的是独特深长的离情别绪。

综观全诗,以咏雪而写天气的寒冷倒是作者写景抒情的一条线索,而对别情离绪的抒发也可谓一波三折。虽然离别之情没有被过分渲染,但它却始终如千里伏流之涌动,贯串于诗歌的字里行间。全诗所抒写的是一个久戍边塞之人,在功名未就、回归不得而又送人回归的特定情景氛围与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别情,它那么清新,又那么凝重,如塞外愁云一样翻卷在诗人心头,在历经了奇寒的锻造和思乡念远情结的荡涤之后,显得既慷慨无悔又意绪绵长。

注:①见《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424页。

白雪送武判官篇8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8-01

唐朝国力的强盛和文人追求边功的时代风尚,促使众多文人竞相加入边塞题材创作的行列,高适、岑参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然而,虽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两者在具体的创作环境,构思方式乃至表现体貌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现将二人诗作的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是创作环境的不同,高适两度出塞,一为燕赵蕲北,一为河西陇右,代表作有《塞上听吹笛》 《金城北楼》 《塞上》。岑参亦两度出塞,具体地点自陇右以西,直至穷尽唐朝国力所能达到的西部极境,更多反映西域风光,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 《戈壁滩》写出了戈壁风光。由于实际创作环境的不同,所以诗歌在表现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二是表现体式的不同,高适诗以五言为主,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蕲中作》 《塞上》 《寻西山隐者不遇》等,七言诗相对较少。岑参诗虽五言诗较多,但七言诗的比例也较大,并且他的诗作杰出的几篇都为七言,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碛中作》等。高适以儒家道德观念与中和美精神为准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一种浑朴厚实的体貌风格,而五言诗恰好适应这种需要。岑参的性格特点为尚奇,结合他出塞时看到的西域奇境,在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激越畅达的风格,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写出轮台的荒远与中原气候风物事物不同、语音的差异。此外,高适的边塞诗许多有乐府旧题,几篇有名的七言歌行也概莫能外,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显然与六朝边塞诗传统直接相关,如鲍照写边塞战争生活的《代自蕲北门行》 《代东武吟》等诗,与《燕歌行》极为相似,而岑参的边塞诗则多为自创新题,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及眼前所见直接命题,如《火云山歌送别》另如“黄沙碛里客行送,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处在空旷无垠的沙漠之中似乎天幕低垂的特殊感受。“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马疾过飞鸟,无穷超夕阳”写骏马飞驰愈远愈小,如同一只飞鸟的奇特幻想,这些诗就造成诗中描写对象的集中充实。

三是着眼角度的不同,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写辽阔的自然景观和威武雄壮的兵阵***营。因此,展现在其眼前的一方面是“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的苍莽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的严整***容,这也体现了他的胸襟抱负。岑参出塞,着眼点则主要在于对奇丽的异域风光的奇特感受,看到奇特景物便即兴写作,并寓情于景,并好用比、兴手法,着色绚丽。如《火云山歌送别》 《走马川兴奉送出师西征》。从“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这几句诗就能看出西域自然风光与中原的不同之处。所以,高适悲壮而厚,岑参奇逸而峭,高适的诗雄浑,而岑参的诗奇丽。

白雪送武判官篇9

所谓“诗以类聚”,即是把有相似历史背景的、相似情感体验的、相似思想理论的同一人或不同人的若干诗歌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教学小单元,以便相互印证和补充,最终达到积累、内化、运用的目的。譬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李白的《塞下曲》、王之涣的《凉州词》、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可合并教学,这些都是边塞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不同,类比学习对学生了解边塞诗的风格和边塞情有很大帮助。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相应的历史资料,从创作初衷理解诗歌;可指导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应的诗文,力求从不同角度了解诗人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积累。

“诗以类聚”的教学法对教师个人的文学素养要求很高,不但需要对诗歌有个性的解读,还需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

⒈借乐比读,积累神韵感悟。

诗歌的美在于它含蓄的韵味,过多的讲解分析会破坏诗歌原有的滋味,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诗歌的神韵。如教学《塞下曲》《凉州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三首诗时,为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中所包涵的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可用选乐比读的方式。自古“诗”“乐”不分家,音乐是诗歌情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诗歌朗读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相应的音乐朗读,可以明察学生对诗歌的个性理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节奏、韵律的把握。通过比读,让学生感受绝句、律诗、歌行体古诗各自不同的神韵风格。

如在我在教学《塞下曲》《凉州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一学生选择舒缓的二胡曲配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因为诗歌所表达的情绪不是悲凉,而是艰苦和离愁,与舒缓的二胡所营造的西北边塞苍凉冷硬的氛围可谓相得益彰。一学生选择苍凉的萧曲配读《凉州词》,说此曲能够传达边塞山川的雄阔苍凉,戍守者处境的孤寂险危,表达征人离思的怨情,但又悲壮而不颓废萎靡。

借乐读诗、借乐唱诗又是在感受积累诗歌神韵的同时记忆诗歌的好方法,如王菲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⒉借文描诗,积累语言习得。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形成,“习得”远远重于“学得”。古诗形式短小,语言凝练而含蓄,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发挥想象,把“朗读”转化为“描读”,引导学生借诗描诗,借诗解诗,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以此丰富学生的诗文积累和语言习得。

曾听过一老师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训练学生的语言习得,马老师指导学生借朱自清的《春》描述自己对《早春》诗情的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更体会了诗词与文文章在语言上不同的感染力,更在比较诵读和描读中训练了表达能力,获取了丰厚的积累。

如《己亥杂诗》《行路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三首诗可分为两类:龚自珍和李白是被迫辞官,而孟浩然是求荐要官。他们的个性有何异同呢?可引导学生参读《石灰吟》、《将进酒》、《过故人庄》、《归园田居》等诗歌去思考去判断。有的学生说:“古代文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桀骜不逊。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宁愿不做官,也不愿阿谀权贵,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龚自珍虽处逆境,也不苟且奉承,要‘留清白在人间’;孟浩然虽曾求荐要官,但最终也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借文描诗,借诗解诗,即达到了积累的目的,有达到了运用的目的,岂不是一举两得?

⒊注重类聚意象,实现文化积累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感情并不是诗,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因此意象可谓是诗歌的灵魂。然而,意象不是鼓励的存在的,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意象有其漫长的发展演变史:一方面,意象随着历史的变迁,在文学本体流变的过程中通过创作主体的不断实践创造出来,得到扩展;另一方面,意象与意境在表达诗歌的思想层面,相互区别而又紧密联系,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学。所以,在诗歌教学上,要特别关注同一意象的赏析与积累,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

以“月亮”这个传统意象为例,就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系列的学习积累和运用。从《静夜思》《十五夜望月》的思乡,从到《悼亡妇》的追念,从《春江花月夜》的美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祝愿,从“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到“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感慨……意境的学习积累必然能够带动历史文化情感的积累,而这些也正是诗歌所承载的精华。

白雪送武判官篇10

问题由此产生:相别时刻既为日暮时分,那么行人与送者别后即当寻觅逆旅歇宿。行人始行即宿,岂不耽搁了途程?岂不违背了趱行的初衷?况且,就个案而言,《送武判官归京》写武判官于暮雪中离边返京。轮台之东为千里荒漠,他日暮发轫,岂非始行即陷自己于日暮途穷境地?《雨霖铃》中所写情人夜航而去,古时水路多无航灯,又兼港汊多绿林君子,此去岂非陷其于险地?这是否说明,日暮送别仅是一种文学表达,而非生活实际?假如情况确系如此,那诗人选择日暮送别的表达主要基于什么艺术考虑?

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暮送别,在今日看来,或有不科学之处,但在古代,却是不得不然之事。原因或证据列述如下。

因交通不便,行旅艰难,出行向被古人视为大事。一人出行,往往扰动整个家庭、家族乃至乡***。富贵者、广交游者尤其如此。《汉书・疏广传》记,疏广与侄子疏受辞官归里,因贤德博学,“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辆),辞决而去。”①所谓“设祖道”,是指祭路神饯别;“供张”,是指备办酒食及张设帷幕。送行者要完成这些礼仪上必备的程序,需要大量的时间。设若清晨送别,送行者的准备势必捉襟见肘。或许有人会说,疏广、疏受如此排场,大概是官场样式,仅是个案,并不具备普遍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诗词歌赋及史传中众多的帐饮、祖道的记录就可明白(《晋书・石崇传》、杨炯《送徐录事》等都有相关描写)。所以,从方便送行者送行的角度考虑,日暮送别是合宜的,是符合生活实际的。

从旅人角度而言,日暮出行还是一种遵从择吉风俗的变通性选择。古代人们的出行活动受到诸多不可知因素的限制,旅途吉凶难卜,为趋吉避凶,完满完成旅行,人们不得不在选择出行时间上慎之又慎。这使得卜行择吉成为行旅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凡有行,必有卜。这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多有记录。比如,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记:“那时兴哥决意要行,瞒过了浑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捡了个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②这种习俗,身在其中者,往往不加注意,认为事属当然,但是局外人看来,便颇觉骇怪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描述杭州风俗时好奇地说:“如有一人欲旅行时,则往询星者,告以生辰,卜其是否利于出行,星者偶若答以不宜,则罢其行,待至适宜之日。人信星者之说甚笃,缘星者精于其术,常作实言也。”③旅人既然虔信择吉,那么吉日既定,则必依时而行。吉日到时,不管你囊箧是否充盈,行装是否完备,家事是否都已安排,亲友是否都已道别,你必须移居家外、城外(村外)。他所能拖延的最后时限,不过是当日傍晚或夜晚。对于恋家者、恋友者乃至恋酒者,在傍晚时分(吉日的最后时刻),在离城最近的酒楼或航船上与亲友道别,诗酒酬酢,既完成了遵奉天意出行的程序,又达到了与亲友热闹话别目的,同时又满足了恋家的心理,真是一个一石多鸟的举措。当晚相知设宴饯别,次日亲友挥手道别,也就是一次出行,多次送别的情况也并不少见。陆游离开故乡绍兴入蜀任夔州判官时,就曾这样演出自己的人生戏剧。他的日记《入蜀记》开篇即记:“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得报差通判夔州。方久病,未堪远役,谋以夏初离乡里。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十九日黎明,至柯桥馆,见送客。巳时至钱清,食亭中,凉爽如秋。”④当然,由于观念不同,不管日子吉凶,抬脚就上路的人也有。比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驳回了大恩人甄士隐的黄道出行的建议,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但这是异数,而非常态。所以脂砚斋评贾雨村此举时说:“写雨村真是个英雄。”“写雨村真令人爽快。”⑤

相别时刻往往落在日暮时分,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主客双方共同造成的。说句难听话,那就是两人喝酒误时,废话误时。说得冠冕些,那是酒逢知己,情深意长,难舍难分。妇孺皆知的王昌龄名诗《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面上写作者清晨送别友人辛渐,但只要我们参阅作者就同一事件同一事间所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便能还原作者送别的历史真实:当时王昌龄被贬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知友人辛渐将从润州(今江苏镇江,因属县有丹阳,故又称丹阳)渡江北上,返归洛阳,于是连夜冒秋雨赶赴润州为其饯行。次日天明,为辛渐设一宴于芙蓉楼上。酒逢知己千杯少,话到投机不嫌多。两人挥盏阔谈至晚始别。友人之间话别需要一整天时间,这在外人看来是天方夜谭,在当事者看来,却是势所必然。在很多时候,送别,已经衍变成了朋友相聚联谊的一个借口。曹植《送应氏(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等句,很清楚地说明了当事人借送别而行“嘉会”的情形。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也说明了送别劝饮的风俗。嘉会、劝饮都是费时之事,酒意兜上头,情意涌上心,哪管光阴流逝时不我待,主客双方都是不到日暮不罢休的。更何况送双方还要搬演赙赆授受、诗文酬和的礼节呢!

从有如恒河沙数的日暮送别的文学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暮送别”并非纯乎艺术表达,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当然,由于族群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情感态度不同,不在日暮相别的人所在多有,但就总体而言,日暮时分是送别的主要时间点断无可疑。艺术反映现实,这是文学史上出现大量日暮送别场景描写的主要原因。

但是,文学中“日暮”这一送别时间的选择,既是生活的,又是艺术的。可以说,对日暮送别的大量叙述、描写,是诗人们自觉的艺术选择。“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⑥正因为离别时双方感情丰富而微妙,难以表达,所以诗人们不得不借助某种特定的媒介。“日暮”这一既定时间、既成意象成为首选媒介。诗人们可以从此媒介中借得表达感情的景物、意境,即所谓借景、借境。

友人、亲人、情人离别时,涌上心头的怅惘、茫然之情极难描摹状写,但这种感情与黄昏时分的雾霭、烟岚有着某种神似,它们都弥然充溢却似有如无,都令人黯然神伤却让人心生祈盼,看不清,道不明,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得到。有鉴于此,诗人们便自觉地将暮霭、烟岚当作怅惘之情的表征,在艺术手法上借此写彼,借景抒情,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柳永“对长亭晚”,在艺术上是为下文写“暮霭沉沉楚天阔”做张本,而写“暮霭”正是写自己告别行人后的怅惘失意之情。“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⑦同样,王实甫写崔莺莺、张君瑞日暮相别,在艺术上是为下文写崔莺莺唱词“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伏笔,而写暮霭也正是写莺莺的离情别绪。“青山起伏,疏林掩映,淡烟四起,暮霭沉沉……勾画出了一幅两情依依……的秋阳夕照***。”⑧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暮雪,其实是暮霭的别体,也是作者借以写茫茫离绪的载体。

在写送别诗词时,作者还有意识地借用日暮时分气温下降的客观情况来营造凄凉的送别意境,借以表达送行者或行人的“心凉”“身寒”的感受。此为“借境”。日暮送别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寒”“凉”等词语,就是作者“借境”留下的痕迹,或者说是表现。作者或直接写气候之寒凉,以暗喻心中之凄惶寂寞,如前述《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柳永《雨霖铃》等诗词;或间接写物候特点来暗写气候之寒凉,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凉落寞,如《长亭送别》之“西风紧,北雁南飞”及《琵琶行》之“枫叶荻花秋瑟瑟”等诗词。可以说,“日暮”这一意象为作者创设表达内心特殊感情的凄凉意境提供了有利、有效的机会。

了解送别时间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对我们鉴赏送别诗词,挖掘诗中的历史信息,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或将有所帮助。

注释:

①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040页

②冯梦龙著《喻世明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5页

③马可・波罗口述、鲁斯悌谦笔录、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52页

④陆游著《日记四种・入蜀记》,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41页

⑤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3页

⑥江淹著《别赋》,转引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第1285页

⑦唐圭璋、徐培均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2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白雪送武判官10篇

学习

放不下的是你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放不下的是你10篇,内容包括放不下的是你朗诵,放不下的是你美文诵读。是你走进了我的心扉;送来了温馨的絮语,湿润了久旱甘渴的心灵;从未介意过阳光色彩的我感到生活中有那么多五彩缤纷;放不下的是你,每次屏前的相遇,我轻轻的说你细

学习

学奕课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奕课件10篇,内容包括学弈教学设计文字版,学弈优质课课件。1981年出生在重庆万州的王奕,有着高挑的身材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白皙俊俏的脸上总泛着红晕。她从小爱好唱歌跳舞,曾经在学校以及区上连续得过名次,为学校争得了

学习

施工考察报告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考察报告,内容包括施工单位考察报告模板,施工队考察报告。1、神木县秦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2、神木县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预投标单位概况1、神木县秦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神木县秦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2017年,公司

学习

鲁迅全集读后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全集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鲁迅小说全集读后感十篇,鲁迅全集里的丁巳日记读后感。五四时期我国出版界有一奇特现象,那就是其时的著名作家普遍与出版业建立了密切的亲缘关系,自身往往就是出版家与编辑家,基本上主导着出版

学习

电子生产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生产计划,内容包括电子行业生产计划流程,电子版生产计划表。现在,我国***用电子装备生产企业还主要以研究所为主,不过,随着信息化战争逐渐成为主要的战争形势,各***兵种对电子装备的需求也迅猛增长,各个不同的电子研究所正在

学习

小学生安全发言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安全发言稿,内容包括小学生安全发言稿,小学生初期安全发言稿。每到冬季,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而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

学习

用钱折玫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用钱折玫瑰10篇,内容包括用书折玫瑰,用旧书折玫瑰花。就在北京培育在中国,网络上也已经有电子花店出虹玫瑰,但价格都高得离谱。店家大多这样宣称,“彩虹玫瑰本地很难培育,多是从荷兰进口”。在淘宝网上搜索显示,单支彩虹玫瑰的价

学习

保险心得体会培训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心得体会培训,内容包括保险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0字,保险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先端

学习

幽默短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短故事10篇,内容包括幽默故事大全短一点,10个幽默短故事。周达明正单独喝着咖啡.一个女孩,张小婷走进来坐在另外一个角落.周达明盯着那个女孩,非常欣赏.只见他拿起手机,拔通了电话,说:喂,是我,达明.电话里说:嗨,怎样,有

学习

暑假总结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总结,内容包括暑假总结回顾模板超多,暑假汇报演出总结。以上就是我整个暑假的总结,谢谢

学习

感人事迹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感人事迹作文10篇,内容包括感人事迹作文400字20篇,感人事迹作文600个字。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

学习

中秋节寄语祝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寄语祝福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寄语和古诗,中秋节给父母的寄语。4、月圆人难还,中秋不团圆,中秋明月夜,思家泪涟涟。为了钞票苦挣拼,不论中秋还是年!5、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你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

学习

初中数学年度个人总结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年度个人总结,内容包括中学数学个人总结7篇范文,初中数学期末总结范文大全。期:___________2021年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一本励志书上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

学习

如何教小孩识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教小孩识字10篇,内容包括宝宝多大可以教识字,如何在家教幼儿识字。一、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在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只有教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

学习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0篇,内容包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原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全篇故事。我们的轿子车到了盐窝镇中心小学,下车后我们来到了阶梯教室里,等啊,等啊,终于轮到我们的节目上场了。我紧张起来,心里像是揣着

学习

白雪公主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白雪公主10篇,内容包括白雪公主的故事十篇,白雪公主读后感100字十篇。从此,王子和白雪公主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实验小学四年级:赵佳琦

学习

白雪公主读后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白雪公主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白雪公主读后感30字,白雪公主读后感一年级。从这本书中,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对别人不要心生嫉妒,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你不怀好意,或者是刻意的去陷害别人,那么终究会得到恶果。更是让我想到了老

学习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内容包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大意,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画面。今年冬天的雪来得格外早,银妆素裹的大地因此让人多了几分遐想。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如果冬天没有雪,你怎会感觉到

学习

从白洁到“白雪”

阅读(30)

举棋不定整整三个月,导演杨凤良一直没白没黑地工作着。他正在做的,是中国电影前无古人的一件事:用尖端技术修复1981年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和他一起忙碌的还有手下150多位技术人员,饶是如此,他仍然焦头烂额。修复,不仅仅是去掉旧拷贝上的

学习

既要阳春白雪 也要下里巴人

阅读(32)

青花日用瓷曾于1984年随着人民瓷厂45头梧桐餐具三获国际金奖而风靡一时。星移斗转,30年过去了,今天的青花日用瓷销售市场已风光不再,生产青花瓷的厂家也寥若晨星。由于本人曾长期在人民瓷厂工作,因而不少同学朋友都找我求购当年的青花梧桐餐

学习

“生死判官”黄孝光的生死交易

阅读(28)

一个无良律师与法官的“腐败联盟”;一个死刑量刑标准上的弹性利益空间原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专司死刑复核的助理审判员黄孝光,因涉嫌受贿与徇私枉法,在被查五个多月后,近日有关部门已经指定长沙市检察院负责公诉,有望年内开庭审理。现年约38岁

学习

愛情判官~二嫁新娘4

阅读(39)

31順治年間,杭州經濟繁榮,西湖風光依舊美麗,男男女女,來來往往,每天都樂樂鬧鬧。杭州夏家是當地的有名的地主,擁有廣大的田地,手底下有許多佃農,靠著收取地租,夏家一直過著富裕的日子。這日,夏家的當家主人夏文清帶著妻子趙氏與妾室梅氏到西湖旁的